景区规划设计原则范例6篇

景区规划设计原则

景区规划设计原则范文1

关键词:居住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引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住宅区的园林景观设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在倡导节能减排与生态保护理念的今天,加强对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问题的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居住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

1、设计遵循生态原则

学者们一致认为:生态居住区应该达到节能、节地、节约资源、节省材料、太阳能运用,无害化、减少废弃物、注重材料、能量和资源的重复运用和循环运用等要求。住宅小区园林景观遵循生态原则就是要求各项工程在施工时不要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去谋取利润,要遵循自然条件最大程度控制人工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为了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可以在设计中融入生态学等理论。

2、设计遵循因地制宜原则

科学合理的运用当地条件,尽可能减少工程的施工量,如此一来不仅可以降低投资成本,而且可以得到很天然的景观,和人工修饰的景观相比,当然是天然景观的视觉效果更佳。既然是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在选择种植的植被时当然要考虑不同地域的气候特点以及当地土壤的需要。

3、设计体现地方特色

不同地方气候条件不同,导致居民的生活习惯和户外活动需求不同,因此在设计时要要做出不同的方案。北方四季分明,冬春风沙大,因此绿化首先从防护功能出发,而夏季则应考虑通风,遮阴和降温为居民打造一个舒适环境;为了方便居民的户外活动,在空间组织上应考虑不同年龄段居民的需求;在道路,小广场的安排上,还必须考虑日常生活上的行动方便以及突发事件发生后的防灾及人员疏散问题,因此绿化种植不应阻碍交通。

4、设计贴近人们需求

人们的需求是小区景观设计的努力方向,所以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一定要贴近业主需求,保证一切园林景观设计都是从居民角度出发。符合居民需求的景观设计才能被居民真心接受,才能使住宅小区园林景观的发展充满动力。

5、设计要与建筑相符

园林景观的设计取决于建筑的特色。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周围景观设计要更加贴近自然;具有传统色彩的建筑周围的景观要偏向于古朴;具有现代流行元素的建筑周围的环境也要赶得上潮流。因此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要有机的结合。

6、设计要明确居住区功能要求

住区景观对所有住户具有心理调适的功能,能给人以家园感,促进社区居民民主和自主精神的形成。对于一些玩耍健身的场所声音较大应安排在远离住宅建筑物的区域,或集中设置在会所等地,以免干扰居民的正常休息。对于一些观赏景观可以安排在离住宅建筑物的区域较近的地方,有利于净化空气,放松心情。

7、设计要富有层次感

居住区的景观规划中层次感会使住区中公私动静变化有致,使人们能感知到该环境的美好,空间的人性化,愿意在这里驻足。居住区本就应当由许多人性化的小空间构成,人们在尺度、形式不同的空间内找到满足自身需求的空间除靠建筑的围合来划分空间,还可利用植物来营造一个个“围而不闭,疏而不透”的空间氛围。通过乔木、灌木的巧妙搭配,高低错落,可形成多样的空间层次。

二、居住区园林景观优化设计

1、保留原有植被

在小绿地的建设中,常常会忽略一个问题,就是保留场地的原有植物,当然并不是全部保留,而是对植物的生长状况和景观效果进行考察,该留则留。一般在城市发展中很难将原生的植物群落保留下来,次生群落和人工植被倒是较为常见,因为它们与环境长期共存,有相对稳定的关系,通常就会保留下来。

2、协调植物关系

众所周知,“互惠共生”是指两个物种在长期共同生存的环境下产生的互相依存,互相惠利的关系,比如,真菌共生,地衣就是藻菌结合体;一种植物的分泌物对另一种植物有利,就像黑接骨木和云杉根;反之,有胡桃和苹果、松树与云杉等,这些都应当是受到重视的。

3、完善其功能性

当前城市居住区与传统的居住区相比,景观环境的设计与规划显得更加地重要,同时还将景观环境设计单独进行立项,以建设高质量、高品质的住区景观环境。在居住区项目规划过程中,应当确保景观规划与设计的早期介入,这样便可以有效地利用地形、地貌以及各种植被资源,并确保各类景观元素的科学分布以及园林景观绿化与建筑结构的和谐相处,实现其绿化功能。较之于传统的居住区景观设计而言,当前的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更注重居住区的功能性。在当前居住区规划与设计过程中,必须把人与景观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构筑一个全新的生活空间。首先,应当增加接触地面的可能性,即创造一些适宜各人群活动的场地以及各样式的屋顶花园;其次,景观设计中应融入水的内涵,这是东方的水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并以此为基础营造一些亲水、听水、观水以及戏水的生动场景;最后,将硬性景观与软性景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比如将车库、坡地、台地以及宅前屋后的各种构造有机地协调起来,使其充满活力。

4、植物营养空间的定位

园林绿化中的植物搭配以美观为主,而设计师也需要考虑植物个体之间的关系。自然界植物的分布受到气候、土壤、光照等因素的影响,出现水平及垂直分布现象。不同的植物分布在不同的营养层,这就要求人工栽植需符合自然群落构成的规律。小型的绿地一般两个配植层次就可以了,也就是乔木与小灌木、乔木和地被层,其优点是,充实顶层,中空留虚,视线通透,避免出现郁闭感,也满足了对营养空间的需求。

5、模拟自然群落结构,保证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的理论体现了群落和环境物种的丰富程度、变化程度、均匀程度和其稳定性、群落相互之间的关系。专家认为,在一个稳定的群落中,其对群落的时空条件、资源利用等都是互相补充,并非直接竞争,因此,系统越复杂、群落也就越稳定。同样的,在园林景观中也要保持物种多样性,协调与自然的关系。在满足自身的同时尊重并尽可能满足其他物种。

在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就必须要通过生态建设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减少废物产生率增强其生态的服务功能。在我国的城市生态设计中,需将审美、精神、生态功能三者有机结合,为城市建立一个良好的景观格局,同时运用现有的相关知识,以促进资源利用、循环再生、减少排放,让城市走环境良好的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

6、重视水景,动静结合

自古以来,水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同样绿化环境也少不了它。居住区的绿地规划设计,有水容易,成景难。想要水景设计成功,一是水质,二是水形。还要保持水不断的流动,做到真正的“活水”,避免成为一潭死水,让住户天天避而远之,叫苦连天。

因而,想要做到真正活水,就要对水进行补充、排泄、循环净化等一些列的设计。大多数是以瀑布、涌泉作为动力推动水流动,造成水位落差让水自然流动,做出溢水、涓流等动态的水景。因为坡度的不同、水面的宽窄也不同,也就造成了不同的水深,不同流速,这样也可以促进水的流动。同时,还要考虑到交通、娱乐生产等等的因素,并开挖水渠将土方堆成高低起伏的地形,不仅自然,且节省费用。在流域附近的绿地用自然水灌溉,形成对雨水的回收利用,促进水循环。还可以在周边布置一些石块、亭台等将空间错开构成景观,以各种形式加大景观深度。

结束语

人们生活水平和自我意识不断提高的同时,给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带来了巨大挑战。实际上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环境景观设计是一门艺术,其发展任重道远,值得我们去细细的品味与研究。

参考文献

[1]龚雪松.城市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分析[J].民营科技,2011.

景区规划设计原则范文2

植物是景观的核心部分,中央提出任何建设项目都要将生态和环境放在首位,植物景观在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凸显了出来。在高校的景观规划设计中更是如此。本文阐述了植物配植在高校景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结合高校规划和建筑设计的特点,总结出在高校景观规划设计中植物配植的原则及配植模式,旨在为高校景观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提高人们对高校植物景观规划设计重视,促进高校建设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植物配植 景观规划设计 高校 生态文明

中图分类号:TU-0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2-0126-02

十九世纪美国风景园林学奠基人、著名风景园林师奥姆斯特德首先提出了景观规划设计这一概念,它涵盖了建筑艺术与园林艺术;同济大学刘滨谊老师在其著名的景观规划设计三元论中指出,现代的景观规划设计应涵盖三大方面即:景观环境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由此可见,随着经济的发展,景观规划设计越来越关注生态与环境,造景植物的合理配植成为景观规划设计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随着高等院校的蓬勃发展,高校作为主流文化的导向,它的建设和发展是社会发展各个阶段的缩影,如何利用植物营造优美和谐的校园景观,如何促进植物与人、植物与建筑、植物与环境的融合,已成为高校景观规划设计的重点。

一 植物配植在高校景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

党的十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可见,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民的福祉和民族的未来。高校作为各类文化激流交汇的场所,作为传播文化、传承文明的组织,应借助人才培养、科研、社会服务和引领文化的优势,在推动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提高师生建设生态园林式高校的意识,让高校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先锋力量。

高校的任何建设项目均要求将生态和环境建设放在首位。这样,在高校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植物景观的重要性更是凸显出来。硬质景观是高校景观规划中所必须的,它可以改善环境,服务师生,提高资源利用率,但它并不具备生态效益,若硬质景观过多反而会增加热岛效应,使高校失去生机和活力。因此,硬质景观的规划应要掌握一定的比例。高校的景观规划建设在满足人们视觉享受的同时更应重视环境的改善,以和谐的生态环境促进高校景观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在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时,要重视植物景观的营造。植物维持着自然界的碳氧平衡,有降温、增湿、减尘、涵养水分等作用,植物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应占有尽量大的比例,这也是评价高校环境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

二 高校景观规划设计中植物配植的原则

园林植物是高校景观规划设计中最基本的材料,如何合理的选择与规划利用是在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时最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这就要求高校景观规划工作者在进行园林景观规划时首先要做好各方面的调查工作,要充分了解高校整体或局部的绿化任务,了解师生的需求,以近期为主,远期结合考虑的原则,实事求是地做好绿化植物的选择,做好景观规划方案,避免盲目。高校景观规划设计中的植物配植可遵循以下原则:

1 适用性原则

我国地域广阔,有着不同的气候带,也有丰富的植物资源,不同区域适宜生长的植物不同,不同的海拔也有着不同的植物景观,植物景观规划的核心就是“师法自然”,即在进行植物配植时悉心请教大自然这位老师。

我国各个高校处于不同的地域,在对高校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时应注重校园所处的地理气候特点,选择适合该区域生长的植物进行造景。体现造景植物的适用性,选择高校所属区域的优势种,首先勾画出高校景观规划设计的外轮廓线条。如低纬度高海波地域可选用冷杉、水杉等杉类植物,处于热带、亚热带的高校可选用榕属植物等。总之景观规划设计者要重视乡土植物的应用,不能单纯地追求艺术效果而忽略植物的习性要求。

2 科学性原则

高校植物景观规划的科学性要求规划者根据高校的性质特点、地理位置、环境条件等因素,深入了解适合上述因素的植物资源,能充分发挥园林绿化多种功能的植物种类。兼顾各高校的类型及性质,满足绿化植物的综合功能,适当的选择已驯化的外来树种以增添校园特色,注重乔灌花草、攀援植物的搭配为所营造的人工植物群落提供丰富的素材,常绿、落叶、速生、缓生树种的合理搭配以体现高校景观的多样性。另外,在进行高校景观规划时要充分挖掘植物的内涵,结合校本特色在打造良好景观观赏度的同时构筑深刻的人文意境,突出高校校园文化。

3 艺术观赏性原则

高校植物景观规划同样遵循着绘画、造园艺术的基本原则。即统一、调和、均衡、韵律。

统一原则可体现在高校基调树种、骨干树种及一般树种的规划。在对高校植物景观进行统一规划时,首先应确定几种乡土树种作为校园的基调树种,形成统一的基调。如电子科技大学普遍选用银杏树作为行道树,四川师范大学则主要选用香樟作为行道树。同属树种的选择同样可体现高校景观基调的统一,因同属植物之间有一定的相似性,能产生统一感,它们的合理搭配可以既生动又和谐统一,基调树种的选择可凸显一个校园的特色。而高校的各个区域因其功能的不同也可选择不同的主景树种,如武大的樱园、梅园等。高校景观规划中的一般树种则表现在种类多但量少,色彩斑斓,起变化的作用,在变化中求统一,可体现一所高校的活力。

调和原则即协调和对比的原则。在进行校园景观规划设计时要注意相互联系与配合体现协调,也要用差异与变化产生对比效果。调和的植物景观使人平静、舒适,如教学区域内宜采用该种手法造景,而对比的手法让人形成兴奋、热烈、奔放的感受,适合高校的学生活动区域。在对高校建筑物周边进行植物配植时,要注重体量、重量、视觉等比例的协调。如在行政办公楼、教学楼等高校的主要建筑物四周可用冠径较大的树木与其协调,林下可用矮的色彩不同的灌丛形成色块,体现变化的节奏。而植物色彩的搭配可参照色彩构图,红、黄、蓝为色彩三原色,它们中任何一种与其他两色搭配都能组成互补色,我国造园艺术中的“万绿丛中一点红”就是鲜明的例子,这样的植物配植可产生跳跃、新鲜的对比效果。在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中合理搭配植物色彩,可突出造景主题,突出校园特色。

均衡原则是在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时植物配植的一种布局方法。采用均衡原则进行植物配植的校园景观可显得稳定、顺眼。如高校各主道上树形、高度一致的行道树,校园广场上整齐的树阵都是规则式均衡的植物配植,而在学生休闲活动区域的园路两旁分别种植大乔和数量较多,单株体量小的花灌则是自然式均衡的植物配植。

韵律和节奏的原则是指在对高校景观进行规划设计时应在植物的配植上有规律的变化,产生韵律感。如校园中灌丛色块高低不同的配植,行道树中落叶与常绿的重复运用,这样延径行走时就不会感到单调,会感到有韵律的变化。

三 高校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几种模式

在高校的规划建设中,常常将学校分为几个功能区,各个区域的功能不同,植物造景的模式也不尽相同。

1 整体、开放模式

整体、开放的植物配植模式主要体现在校园的入口景观中。高校入口至主体建筑之间的空间往往是人流、车辆集散地,入口景观因突出校园风格、文化特色,高校的入口景观对所在城市形象都影响甚远。因此,基于这些特点,高校的入口的植物配置应简洁、明快、自然、烘托主题,突出高等院校的文化氛围。若高校入口所在位置比较宽敞,入口处应设重要景点为主景,避免一览无余,所植植物应注重横向与竖向的对比,配植植物应低矮、整齐。

2 简洁、大气模式

简洁、大气的植物配植模式适合于高校的主体建筑物区域、如图书馆、体育馆等。高校的主体建筑一般位于中心景观的中轴线终点,是景观中的焦点,而这些区域的植物造景使主题建筑“隐”于其中或其上,与主题建筑相融合。故该区域的植物选择不易太复杂,以简洁为主,植物群落简单,层次分明,若要种植行道树或树阵,则应选择高大、冠幅较好的大乔,以烘托主体建筑物的大气。

3 优美、安静模式

高校的教学科研区域的景观适用优美、安静的配植模式。该区域的植物造景应营造优美、安静的环境,不能影响室内的采光。植物配植采用自然式布局,可运用水景、修建花架、亭廊、坐凳等,各种园林小品与植物景观相结合。以紫藤、三角梅等攀援植物或较高大的腊梅围绕花架以创造幽静的环境;以雀舌黄杨、金叶女贞、红叶石楠、冬青等常绿灌木高低配植形成半封闭的的学习空间;以高大香樟、大叶女贞、天竺桂等乔木与校园大道、运动场等区域连接过度,形成防尘、防噪的空间。

4 简单、有序、流畅模式

学生生活区域、公共活动区域的植物配植易用简单、有序、流畅的模式。该区域环境安静、卫生,硬质铺装比较多,人流较为集中,学生活动频繁,对该区域的管理强度较大,所以该区域不易配植珍稀植物。易采用自然式与规则式相结合的配植方式,可砌筑花池,其内种植低矮修剪整齐,形状统一的花灌木,较宽敞的区域可种植冠幅较大的落叶乔木,这样在提供大量绿色的同时也不影响建筑物内的通风透光,学生在大树下活动时还能遮阳、乘凉。

5 整齐、开敞模式

体育馆馆、运动场的景观规划可采用整齐、开敞的模式。可以大量的草坪及高大乔木形成区域的基调,突出该区域的特色,起整齐统一的作用,周边配以四季能交替开花的小乔或矮灌以寻求景观的变化,这样能为体育馆、运动场创造出热烈、运动的氛围,具有内涵的模纹花坛的配植亦能赋予景观意义深刻的情感。

四 结语

景区规划设计原则范文3

关键词:生态健康三脉合一景观主轴五大景区

Abstract

The design is located in the New District of Mudanjiang City,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design for the landscape design, environmental design, road design, architectural design, landscape design includes: landscape design, square landscape design, waterscape design, planting design, furniture design. The design depth according to the provisions of Mudanjiang city landscape engineering design depth of the depth of design.

Keyword: ecologyhealthmerge three veins into one thoughtmain landscape shaftFive scenic spots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项目概况

1.1区位环境

绿海花园小区位于规划中的牡丹江市的西城区北块,北侧为旭阳北路,西侧为原有河道,南靠镇江路。用地范围被南海路从中间划分为东西两个地块,总地基面积为64116m2。

规划以民用住宅为主,南海路路口设置了集中商业区和小区会所。

2.设计内容

2.1设计定位

环保、生态、一流的现代化居住区。

2.2设计内容

景观设计、环境设计、道路交通设计、建筑设计, 其中景观设计包括:绿地景观设计、广场景观设计、水景设计、种植设计、小品设计。

2.3分析内容

区位分析、景观分析、道路交通分析、规划分析、日照分析。

2.4设计思想和原则

2.4.1设计指导思想

自然和人文相结合; 创造以人为本的景观特征;突出政府的庄严、亲民、效率的形象;注重景观的长久持效,做到景观超前;将效果和经济投资合理平衡。

2.4 2.设计原则

以人为本,将人行交通和机动车交通合理规避。水面采用浅池,减少水量和污染,强调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水景。对建筑围合的外部环境,采用非对称设计方法,强调景观对景,通过植物的树冠线来框构雕塑和景观建筑。景观以自然为主,尽量减少硬质铺装,以突出自然。

3. 设计说明书

3.1设计理念

在环境设计中希望充分调动各种园林要素,打破较平板的空间布局,给居民以尽量丰富的休憩路线和空间体验。因此引入人文及自然的景观特色,揉合自然主义和现代主义概念,创造自然、生态、人文的居住环境。景观与人的参与活动相结合。

3.3规划设计构思

3.3.1规划原则

1.突出"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思想。

2.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提高建筑的容积率。

3.结合现状条件,注重小区规划的合理布局。

4.结合地形,利用自然基础条件,强调"浑然天成",使小区形成具有特色的整体空间环境。

5.综合考虑日照、朝向、采光、通风、环境卫生、环境保护、设施配套及物业管理要求。

6.赋予一定的文化艺术内涵,创造人性化空间。

3.3.2 步行文化原则

鉴于业主置身户外的根本需求为休闲、游憩、途经,因此要求社区环境规划和绿化要充分考虑休闲功能、观赏功能、邻里沟通功能、生活便利功能,形成 “步行文化” 社区。

3.4 绿化景观与文脉思路的结合

本小区的景观和文脉结合的根本目的在于满足业主深层生活需求,以业主在社区内的游憩、运动、途经三大需求为根本,体现社区景观功能性和休闲性的完美结合。三脉合一、生态健康原则和步行文化原则是景观绿化的根本原则。

3.4.1三脉合一、生态健康原则

三脉作为社区环境的灵魂体现,应有机结合在社区规划、景观布置、植物选择和配置中。其中,绿脉主要体现在植物多样性、本土化和保健性;蓝脉体现在水体活源性、排布科学、与生活紧密相贴。文脉表现在多方面,既在绿脉、蓝脉的布局中得到充分体现,又重点表现在道路规划和景观布置两大方面.

3.4.2步行文化原则:(见3.3规划设计构思)

这里重点讲叙一下绿脉的作用:

城市中的绿地是城市的绿肺和绿心,因此尽量大的绿地是设计的基本要求.绿地要为周边地区提供 尽量多的绿意,因此要多种植乔木,把森林和自然引入小区中.在设计中要表现自然,首先要应用植物、水、石、土地等自然要素,植物花草要具有体现自然的表现力.尽量不同于城市中一般性植物.地形应该具有表现力的地貌特征。

3.5 总体规划设计说明

整个用地被城市道路一分为二,因而各为独立,所以在设计上如何做到统一规划、成为一个整体,是设计方案考虑的重点。本方案在小区的道路结构和景观渗透上,考虑的很充分,主要借用建筑和景观在视觉上的延续来达到统一小区形象及风格的目的。设计了三个主题不同的景观带,并且赋予之不同的艺术内涵和景观要素,做到在视觉上东、西相互渗透,三条主题景观带又通过沿河的集中景观连成一体,形成一个立体、空间的景观系统,从而真正意义上做到了环境的均衡性和易达性。

3.5.1 交通体系说明—结合交通分析

1.人车分流,为业主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户外环境,考虑业主出行的便利性和时效性,采用内环车道局部分流,体现社区对业主的持续人文关怀。

2.主要人行入口和车行入口的明确分工

根据对地形的环境分析和小区的功能区划,步行客户主要利用旭阳北路的出入口进入小区,车流主要通过南海路进入。

3. 人行入口体现步行文化,车行入口以体现气势为主

人行入口体现步行文化,景观和景点以游憩和休闲功能为主;车行入口位于小区正门,景观设计以体现气势为主。

3.5.2 景观绿化设计—结合景观分析

"现代、生态"是整体景观设计的原则,整个小区通过三条明确有力的景观轴线,将整个小区的用地和景观贯穿统一起来,给人留下第一深刻印象的是布置均衡的景观大道,营造了一种大方之家的气势,同时进人尺度的小品和景观要素,又使人感觉到了无微不至的贴心关怀,极具现代感又始终紧扣生态原则.在整体上营造了独具特色、天然健康的现代生态景观居住区。

3.5.3 景观体系

小区的景观体系由三大景观轴线将各个景观节点贯穿起来。设计中因地制宜,通过一条蜿蜒曲折的园路将各块绿地串连起来形成完整的步行系统,在每个绿地上都有标志性景观,并设置五大景区:春之园、夏之园、秋之园、冬之园、水景区。使得每个宅间绿地均可游可赏。

景区规划设计原则范文4

一、景观设计理念

(1)首先,要注重对建筑物设计和景观设计的系统性分析,从多个角度将绿色景观元素融入住宅建筑中,而不是二者的简单拼凑;

(2)其次,要注重多元化的景观处理方式,使自然景观更具文化性和艺术性,并能够结合流行元素,体现时代特征;

(3)再次,要从长远角度进行规划设计,将城市居民在一定时期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规模适当考虑进去,使方案更具前瞻性;

(4)最后,要在设计细节上充分的体现人文特点,根据人们的审美心理特点来完善和改进设计方案。本着以上设计原则,该小区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采用的是以下具体方法,首先,在主入口区通过各种灯饰和景物来打造一个欢快、热闹的氛围;其次,在动感娱乐区内通过各种角度的运用来增加空间的层次感;再次,在泳池景观区内通过光线的运用和树林的起伏来营造一个较好的户外环境。最后,在休闲主题区内通过各种休闲设施的使用来满足人们的活动需求。总的说来,该小区的设计和规划中充分的体现了生态设计的原则,不仅实现了自然景观和建筑景观的充分融合,还营造了时尚休闲的居住环境。

二、具体设计规划

(1)环境规划设计的目标定位: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先设定一个具体的环境规划目标,才能落实各种具体的景观设计,以上文中的住宅区为例,首先应制定一个社区规划主题,如“绿色流动空间”,如此一来,具体的建筑规划和景观设计就有一个统一的参考标准和执行依据。所以,环境规划的目标定位对于总体规划来说非常重要,是规划设计执行的第一步。

(2)规划设计的原则: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其一,要做到景观和场所的多元化设计,不断丰富景观设计的种类;其二,要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从城市发展的长远角度来规划具体的设计方案;其三,要注重人文精神的体现,充分考虑大众审美能力和行为特点。

(3)设计原理:以上文的住宅建筑为例,“绿色流动空间”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植物中的“藤蔓”,所以,在具体的设计中主要表达的是一种绿色有机体的流动性和生命力。自然是一种完美的生命图景。如果我们打乱自然链中的任何一个因素,一切都将引起一场连锁反应,最终无法达到平衡。我们的理念就是提高人们保护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的意识,并结合其好的方面来维持这一“平衡的生命周期”。于是,本着该种设计原理,工作人员打造了一条长为六百米的绿色长廊,并在其中间或的穿插各种休闲娱乐设施,使人们在其中游览休憩,充分的体会大自然的魅力。

(4)规划设计内容:主入口景区:此区是社区的标志性景点,主要营造一种欢快、热闹、祥和的气氛。利用地面铺装、特色树阵、景观灯柱、LED灯带、绿化盆栽等景观处理手法,丰富主入口的景观效果。动感娱乐区:此区是大门景观的延续,呼应大门的开阔气势,在空间肌理处理上更为简约细致。场地以流畅的线条、整体的色块,立体的绿化强调景观空间的层次感。泳池景观区:整个空间以人的活动作为设计重点,泳池景观贯穿整个中心区,充足的阳光、温柔的和风,起伏的绿林,提供了较好的户外活动环境。休闲主题区:此区主要是满足人们停留、交往、聚会、观景、文化的需求,通过自然元素与硬质景观的巧妙渗透,创造亲近自然、享受艺术情趣、促进邻里关系的多元化景观空间。空间设计将园路、坡地与休闲空间充分交错穿插,如影随形。

景区规划设计原则范文5

【关键词】红色旅游;照金镇薛家寨;景观规划

1 照金镇发展的历史沿革

1.1照金镇地理区位

照金镇位于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西北部,距耀州城区54公里,西临淳化,北接旬邑,地处耀、淳、旬三县交界处,镇域面积164平方公里。

1.2照金镇历史人文

照金是古代战争的南北分水岭,有“石门关”之称;近代历史上因1933年刘志丹、谢子长、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组建了红二十六军,立了中共陕甘边特委,诞生了陕甘边革命委员会,从而使照金成为西北第一个山区革命根据地―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

2 规划定位与原则

2.1规划定位

在照金薛家寨红色旅游区优越的山川河谷自然条件之上,通过打造“中国照金红色旅游文化名镇”这张部级文化旅游的品牌,为游客呈现一场红色文化瞻仰和体验的盛宴。以此作为在总体规划的目标和定位,结合自然景观的开发和保护、文化景观的内涵、现代的管理机制和模式、完善的服务设施,为薛家寨红色旅游区的发展创造美好的前景[1]。

2.2规划原则

1)生态性原则

在规划开发薛家寨红色旅游景区时,设计师首先考虑到环境保护的问题,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要谨慎处理开发与保护的矛盾。总之,在薛家寨红色旅游景区开发建设、管理运营的每个环节与细节上必须树立“生态为先”的思想原则[2]。

2)文化性原则

充分挖掘薛家寨地区蕴含的丰厚文化资源,以其独特的旅游买点呈现给每位旅游消费者,从而提升景区的社会影响力[3]。

3 照金镇薛家寨红色旅游景区规划总体布局

3.1空间规划布局

规划根据景区立地条件、结合薛家寨红军洞遗址位置,做出:一心、多景区景观空间布局。

一心:以薛家寨红色文化为核心,以红军洞为切入点,集中展示抗战时期红军在恶劣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合理利用有限条件与敌人展开斗智斗勇的革命斗争,并为中国革命胜利奠定不可估量的基础。

多景区:规划根据设计区域地形,结合周边环境,将其规划为六大景观区域:田域农家乐景区、综合服务区 、水上拓展营景区、餐饮娱乐区、亭子沟景区、红军寨景区(图1)。

图1 薛家寨景区景观总体规划

3.2景区规划布局

薛家宅红色旅游景区依托薛家宅革命旧址,结合丰富多变的地理环境和、独特的丹霞地质公园、优越的生态环境,设计师将规划区分为田域农家乐景区、综合服务区、水上拓展营景区、餐饮娱乐区、亭子沟景区、红军寨景区六大景区。

① 田域农家乐景区

农家乐式观光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休闲旅游方式了。把农业生产和休闲观光、餐饮相结合,不但可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休闲度假、回归自然的需求,同时彰显农业文化生太新景象,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带动区域产值提升,还可加强生态保护,获得更好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4]。

主要景点有:农家乐、农家田园、滨水景观、生态鱼塘。

② 综合服务区

综合服务区位于规划区域内交通对外联系的位置,作为景区标志性的入口区域,设计重点烘托出景区的文化与自然景观相融合的场所氛围。

景区入口设计采用不对称式均衡设计法,层次丰富的入口构筑物采用自然石材贴面与生态塑木材料相结合的结构,建筑设计与周边山体浑然一体,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景观效果。

③ 水上拓展营景区

水上拓展营设计以原有河床为基底,模拟自然山水纹理,围合出形状、大小各异的岛屿、搬到、河提等景观空间,各景观空间通过高低错落、起伏的木栈道相连接。活动区域合理有序的布局在不同的空间中,为水上拓展活动提供不同的场所。区域内导游系统、项目简介系统、安全警示系统一应俱全[6]。

④ 餐饮娱乐区

本区域位于规划区段的西部山体上,地理区位优越,清晨时分在此处观赏东升的朝阳,旁晚在夕阳下用餐、漫步、交流别有一番情趣。

本区域由红色岁月主题酒店和森林欢乐营两部分组成。

⑤ 亭子沟景区

该景区地形狭长,成长带状,故在设计中将该区域分为两部分:亭子沟青年营、亭子沟军体拓展区。

亭子沟青年营:青年营设在依山傍水的峡谷入口区域,依山而建的建筑,合理布局的活动空间为何出丰富的景观空间。

亭子沟军体拓展区:设计巧妙利用狭长的地理条件,结合水系和丰富的地形变化,建设线状军体运动项目和森林野战等项目。设计师就地取材,运用原木作为原材料,采用最简单而又有效的方式完成建筑及部分景观的组织,以实现趣味性和参与性最大化的目的。

⑥ 红军寨景区

设计以薛家寨一号寨(陕甘游击队驻地)、二号寨(红军医院和被服厂)、三号寨(军械厂)、四号寨(陕甘特委驻地和仓库)场景复原为出发点,运用景观艺术设计手法,最大限度恢复、修缮原有场景,通过逼真、鲜活的情境让游人更加真实的体验红军在此生活、战斗的历程。在此基础上,增加园林休息设施、防护设施,已达到安全、完整、和持续的景观环境。

4 结论与讨论

文章深入分析研究了照金镇地理区位、历史人文及生态资源,得出照金镇红色旅游自建设、发展以来引起了较高的社会反响和较好的经济效益,能够很好地与周边旅游资源将结合,营造出更好地发展氛围。

作者在生态学理论、城市规划理论、景观规划理论和森林公园规划理念为指导下,依据薛家寨景区立地条件、结合薛家寨红军洞遗址位置,对薛家寨红色旅游景区进行了详细性规划,做出一心、多景区景观空间布局。为游客在休闲游览的同时重温了昔日抗战时期红军在此上产、生活、战斗的场景。

参考文献

[1]包庆德.唯物史观视野中的“环境伦理”.[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院学报.2007.02.

[2]杜亚芳.延安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J]商场现代化,2006(9).

[3]方世敏,邓丽娟.红色旅游资源分类及其评价.[J]旅游资源.2013,5(1):36-40.

[4]国际景观生态学会中国分会通讯.1996.1

景区规划设计原则范文6

关键词:城市景观,规划,控制体系

 

一、导言

相对于人类创造出的其他成果而言,城市处于不断地新陈代谢之中,城市与建筑永远没有完成体。论文格式,控制体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和价值观念的转变过程中,人们一方面创造有形的城市空间,另一方面也不断地变换和丰富着意境美和城市景观艺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已不满足于对城市单纯的物质性、功能性的要求,进而提高了对城市美观、空间环境、场所气氛等精神方面的要求。城市景观作为城市一个重要的外在特征,其自身变化与城市发展密不可分。在创造有形的城市空间、街道、建筑形象的同时,赋予它们意境美、群体精神价值美和文化积累的景观艺术美,是对城市规划工作提出的一个更高要求。构筑优美的城市景观,需要我们从城市规划的层次来进行系统地探索和研究。因此在城市规划中建立一整套城市景观规划和设计体系,是构筑城市新形象、满足城市新发展的重要基础。

城市景观规划和设计体系,是将城市中的自然要素与人工要素协调配合,以满足人们的活动要求并创造具有地方特色与时代特色的空间环境为目的的工作过程。其工作范围包括从宏观的城市总体景观规划到微观的局部景观设计的全过程,一般分为城市总体景观、城市分区景观和城市局部景观个层次,对整个城市的风貌、景观格调予以有效控制。城市景观规划和设计体系,一般以设计导引的形式表现出来。城市景观规划和设计应致力于创造充满活力和吸引力的城市景观,形成安全优雅而又有秩序的城市空间环境,体现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民族性和现代化共存、共兴的城市特色。

二、城市景观规划控制体系的内容与地位

(一)城市景观规划控制体系的内容

城市景观规划和设计体系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城市景观构成要素的归纳分析,考虑各种外在影响因素,构筑城市景观的总体格局,建设结构合理、特色浓郁、环境优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融的城市景观体系。论文格式,控制体系。

一般来说,城市景观规划和设计体系应包括如下内容:城市形象的总体定位、城市景观分区和局部景观控制。它们分别对应城市规划的各个阶段。

(二)城市景观规划控制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定位

城市景观规划和设计体系涉及的摘要有城市景观规划与设计思想的体现这样才能发挥城市景观规划与设计的最大作用,取得最佳效益。

三、城市景观规划控制的基本原则

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一部分,是城市不断塑造和完美的过程。现代城市景观规划和设计的本质是一种综合各种因素的控制引导方式,而不再是纯粹的物质景观的终极设计。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城市景观规划和设计是对城市设计的深入,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一) 满足人的活动要求

在《人类动机理论》一书中美国社会学家马斯罗提出人的“需要等级”学说,他把人的基本需要由低到高分为5个等级:生理、安全、社交、心理、自我实现。在这5个等级中市民生活的社交需要完全依赖于城市的景观功能,而越往高等级发展城市景观机能则逐渐增强。论文格式,控制体系。然而世界上的城市还没有哪一个会完全达到标准的要求,城市空间景观究竟要到何种程度才能令人满意,是不能以一组公式、一组数字来规定的。城市景观规划和设计的目的之一就在于协调现实与标准的矛盾,使城市居民能够最大可能地实现满足完成自我的要求,故在城市景观规划和设计规划的过程中应本着城市设计以人为本的原则组织城市景观系统。

(二) 保持城市环境特征

城市景观规划和设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针对城市建设的不同情况,有两种操作系统:一种是城市景观规划和设计的独立操作系统;另一种是贯穿于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中的城市景观规划和设计。对于历史文化名城或城市中的传统街区、已建成的城市及城市已建成区域的景观规划和设计,采用第一种操作系统较直观一些,而且见效快;而对于新兴城市或城市某一区域的重新改造,采用第二种操作系统会使城市景观特色更加统一、完善。由于长期以来对城市景观缺乏统一规划设计,第一种操作系统实际上是对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工作的进一步补充与完善。理想的城市景观规划和设计应是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包含的内容之一。

(三) 按功能要求和美学原则组织各项景观要素

清晰的平面布局:城市景观规划和设计应依靠该城市明确的基本功能分区,清晰的道路系统,使城市平面布局清晰,中心突出。空间序列的展开:城市景观规划和设计中必须事先从整体上构思好各类景观节点的安排,使景观节点成为空间形象认知的标志,每个景观节点都能吸引人们进入下一个景观节点。形体、色彩、质感的处理:城市景观规划和设计应根据城市设计“多样而统一”的原则,既使城市景观有一个统一的基调,又在其中保持小的变化,包括形体上的差异、色彩上的对比和质感的变化。

四、城市规划各阶段对景观规划控制的任务及内容

(一)总体规划阶段中的景观专项规划

1.景观专项规划的主要任务

城市景观专项规划指对影响城市总体形象的关键因素及城市开放空间的结构,所进行的统筹与总体安排。该阶段的任务是调查与评价城市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户外游憩条件,研究、协调城市景观建设与相关城市建设用地的关系,评价、确定和部署城市景观骨架及重点景观地带,处理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景观的有序发展。

2.景观专项规划的主要内容

景观专项规划的主要内容如下。

(1)依据城市自然、历史文化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战略要求,确定城市景观专项规划的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

(2)调查发掘与分析评价城市景观资源、利用现状、发展条件及存在问题。

(3)研究确定城市景观的特色与目标。

(4)研究城市用地的结构布局和城市景观的结构布局,确定符合社会理想的城市景观结构(可参考各种理论主张,如易识别性、城市文脉、城市生活原型等)。

(5)划定有关城市景观控制区,如城市背景、制高点、门户、重点视廊视域、特征地带等,并提出相关安排。

(6)确定需要保留、保护、利用和开发建设的城市户外活动空间,整体安排客流集散中心、闹市、广场、步行街、名胜古迹、亲水地带和开敞绿地的结构布局。

(7)确定分期建设步骤和近期实施项目。论文格式,控制体系。

(8)提出实施管理建议。例如:通过制定景观分区、景观轴、景观节点的规划建设的基本方针与准则,提供具体的景观意向;为市民和开发商提供更多易于理解景观的信息和更多观察景观的机会,并为开发建设行为提供设计上的指导;通过公共事业的建设,为形成美的城市景观奠定一定的基础;运用相关制度、条例来促进景观系统的形成;充实有关机构以有利于景观规划的实施和推行。论文格式,控制体系。

(9)编制城市景观专项规划的图纸和文件。论文格式,控制体系。

(二)分区规划阶段中的景观专项规划

1.景观专项规划的主要任务

分区规划阶段中景观专项规划主要涉及城市中景观特征相对独立的和具有相对环境整体性的街区。其目标是基于城市总体规划阶段中景观专项规划所确定的原则,分析该地区景观对于城市整体景观的价值,为保护或强化该地区已有的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的特点和开发潜能,提供并建立适宜的操作技术和设计程序。此外,通过分区级的景观规划研究,又可指明下一阶段优先开发实施的地段和具体项目。

2.景观专项规划的主要内容

在分区这一规格层次上,景观专项规划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两点:城市总体规划阶段中景观专项规划对景观整体考虑所确立的原则的衔接;景观特征相对独立的特别地区,如城市中心区、具有特定主导功能的历史街区、商业中心等的景观规划设计。

(三)详细规划阶段中的景观专项规划

详细规划阶段中的景观专项规划是在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阶段中景观专项规划的指导下,对于建筑群体、城市空间、街廓设施等从新的视点出发进行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形成城市微观景观。应充分考虑基地的属性、特征、重点和元素(建筑、设施、环境及人文因素等)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属性确定要创造的气氛,根据特征创造特色,根据重点确定主景,根据元素之间的关系确定配景、底景等,从而创造整体景观效果。

参考文献

1洪亮平.城市设计历程[M]. 北京:中国建工出版社

2杨公侠.视觉与视觉环境[M]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3唐子来,程蓉.法国城市规划中的设计控制[J].城市规划,2003,2.

4凯文.城市意象[M].北京:华夏出版社.

5林玉莲,胡正凡.环境心理学[M].北京:中国建工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