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的经济学问题范例6篇

低碳经济的经济学问题

低碳经济的经济学问题范文1

关键词:低碳经济;现状;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0-01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的加快,能源、生态环境等问题给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新的难题。我国顺应低碳经济发展的潮流,积极发展低碳经济,以保障我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是一种以能源的清洁开发及高效利用为基础,以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方式。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及发展的必要性

(一)低碳经济发展的内涵

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能源过度消耗,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全球气候变暖等诸多问题已经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气候问题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从《京都协定书》的签订到“巴厘岛路线图”的制定,再到哥本哈根气候会议顺利落幕,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低碳社会”、“低碳消费”、“低碳生活”等一系列新概念应运而生。低碳经济相比较以资源为代价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绿色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和推进,低碳经济的内涵得到了拓展,诸多学者从不同视角研究了低碳经济的内涵。最普遍的一种观点认为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基础,以低碳发展为发展方向,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以碳中和技术为发展方法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

(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解决能源、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内在要求。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快速的发展使资源、环境等问题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刚性约束。发展低碳经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能源、环境等问题,其主要体现以下方面:一是保障能源安全问题。能源是经济增长的引擎,能源的持续稳定供应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瓶颈,发展低碳经济,推进节能减排、有利于我国能源安全目标的实现。二是有利于克服资源短缺的问题。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使得我国对能源、原材料等资源需求压力大,并在短期内很难改变,低碳经济发展是新型的经济方式,能够缓解资源短缺问题。三是有利于环境保护。发展低碳经济,要求节能减排,降低对环境有巨大破坏作用的污染排放,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的排放,缓解环境压力。

二、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以资源浪费和枯竭、环境的恶化与破坏为代价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带来的资源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发展低碳经济是保障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解决能源、资源及环境问题的必然选择。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起步虽然较晚,但我国积极顺应低碳经济发展潮流,积极推进低碳经济在我国的发展进程。我国先后制定了《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节约能源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为低碳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编写了《中国与环境发展十大对策》、《中国应对气候的国家方案》等发展规划,明确了低碳经济在我国的发展思路;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合作,2005年,我国与欧盟建立气候变化伙伴关系,共同推行低碳经济的发展,2007年,国家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发表讲话,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为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借鉴;致力于太阳能、风能等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改善我国“煤多油少气少”的资源条件,据统计,到2008年底,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总计约为2.5亿吨标准煤,约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9%,其中水电为1.8亿吨标准煤,太阳能、风电、现代技术生物质能利用等提供了7000万吨标准煤的能源;加大节能减排力度,节能降耗减排效果明显。

三、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问题

我国的资源禀赋特点与快速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使得发展低碳经济困难重重。我国的能源探明储量中,煤炭占94%、石油占5.4%,天然气占0.6%,我国这种“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特点决定我国在能源生产与消费以煤炭为主的局势将在中短期内难以得到改变,而煤炭的低利用率和碳的高排放使得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碳排放国。然而,我国目前正处于快速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预计在较长的一个时期内能源的需求与消耗将持续增长。

公众的观念仍需提高改变。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政府和企业的事情,作为社会的公众才是最根本的环节。目前来看,政府对发展绿色经济、绿色生活方式的倡导和宣传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要改变社会公众根深蒂固的认识还需要时间。

四、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策略选择

树立低碳经济发展理念,引导企业、社会公众参与低碳经济的发展。政府部门树立低碳经济发展理念,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加强低碳观念的推广,引导企业、社会公众共同发展。有效利用电视、网络、报纸、广播等传播媒体,加强宣传教育,促进社会公众与企业对低碳经济的内涵、发展的措施、必要性的了解,培育企业、公众绿色低碳观念,引导绿色低碳生活消费方式的转变,鼓励企业从事低碳生产,调动企业、社会公众的积极性,共同参与低碳经济的发展。

政府引导为主,以市场调控为辅,推动低碳技术的发展。以政府引导为主、市场调控为辅,引导企业从事低碳生产,以低碳理念进行产品设计、工艺的改进,淘汰落后生产技术、充分消化吸收引进的先进技术,加强企业应对低碳经济发展的能动性。加大政府投入力度,设置低碳技术发展专项资金,推动包括碳捕获和碳封存技术、替代技术、减量化技术、再利用技术、生物技术、生态技术等低碳技术创新,积极推进我国低碳技术的发展。有效运用高校、科研院所雄厚的科研实力,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以企业的实际需求带动高校、科研院所低碳技术的研发,共同推动低碳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结论

本文首先阐述了低碳经济的内涵,从我国发展经济对资源、环境的内在要求,国际关于改善气候环境等方面强调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接着从法律法规的制定、国际合作、再生能源的发展、节能减排的效果等方面分析了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总出了我国存在资源特点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与低碳经济存在矛盾;低碳经济实施手段单一;政策扶持力度不足、企业积极性不高;技术发展和利用水平较低;公众对低碳经济发展意识较弱等问题。

参考文献:

低碳经济的经济学问题范文2

关键词低碳经济法律体系环保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使物质条件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物质文明的发达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经济高速增长的所付出的有可能就是环境代价。尤其是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单位经济增长的环境成本要明显高于发达国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一度成为某些地区的主要发展模式。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的越发突出,绿色经济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低碳经济作为一个重要议题在未来一段时间值得各国加以探索和研究。因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来自法律和政策层面的保护和支持,故展开低碳经济法律体系的分析和构建研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其低碳经济的长效化发展。

一、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

低碳经济被学界定义为可持续发展,有别于现有知识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是由低碳产业、技术、发展、生活等系统因素和形态构成的经济体系。低碳经济以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作为基本条件,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成本是衡量低碳经济的重要指标。低碳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在于进一步维持生态平衡,提高现有能源利用效率,同时开发新能源,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现阶段全球低碳经济的核心发展内容集中在创新能源开发和使用技术、减少排放、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发展等内容上。通过低碳经济构建新的经济发展制度,转变人类经济发展观念具有积极现实意义。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第二大经济体,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有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以及全球竞争力的持续提升。其实际意义和价值体现在下述几方面:第一,有利于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当前我国处于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宏观层面加快了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发展,经济的快速增长必然带来高能耗。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主要消耗能源为煤炭,我国2013年煤消耗量达到近年来的峰值36亿万吨,虽然在2014年开始我国煤炭消耗量开始下降,但我国每创造100万美元GDP的能源消耗仍然是欧美发达国家2至5倍之多,在PM2.5等环境问题困扰下,加快发展低碳经济、降低污染能源消耗量已经成为必然之举,此举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关键。第二,有利于调整我国能源产业结构,我国能源战略长期依托于煤炭有其必然原因,我国可开采使用能源结构为煤多、气少、油缺,因为缺少油气也就使得我国主要消耗能源只能是煤炭为主,我国一次性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比近七成,而我国煤炭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落后。在我国的工业化发展进程中,高能源消耗、重污染排放情况突出。通过政策引导和制度规范,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有助于我国改善能源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培育绿色经济发展环境和氛围,推动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第三,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长期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结构不合理情况,结构不合理的现状限制了经济的健康发展。从整体来看我国产业比重依然为1∶5∶4,主导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依然是第二产业,工业主导的经济结构,自然容易导致高能源消耗问题。进一步倡导低碳经济有助于推动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利于服务业做大做强,使我国产业结构处于持续优化调整状态下,实现产业结构的整合创新。第四,有利于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我国作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出口贸易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而随着各国对于低碳经济的重视,碳排放已经成为一项重要衡量指标,碳排放税也已经成为现实。为了维护我国固有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大力推动低碳经济已经是当务之急。只有注重于国际规则,尽可能满足于国际化规则标准,才能树立起绿色经济意识,引导我国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全面打通国际化发展瓶颈,实现宏观和微观层面的协调同步发展。

二、我国低碳经济法律体系不足之处分析

经济发展需要良好的社会制度和法律体系作为基础,低碳经济发展更加需要法律作为保障。低碳经济源于技术创新,源自公众意识创新转变,更加源于政策和法律的不断优化完善。优化完善法律规制有利于维护绿色经济的持续发展,有助于限制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发展,引导市场发生结构性转变,提升低碳新技术和产品的发展效率。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在低碳领域的立法仍较为滞后,尚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具体而言阶段低碳经济法律体系不足之处体现在下述几方面:

(一)低碳经济法律体系完善程度不高

低碳经济现已明确成为我国未来一段时间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但关于低碳经济的法律法规依然存在不足之处,整体法律体系完成程度不高。造成相关法律体系不完善的主要原因集中在两方面:其一是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宪法中并没有将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基本发展战略进行明确规定,其二是基本法当中也没有一部专门引导和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同时法律法规、规章之间依然存在不协调的问题。可以说,法律体系完善程度不高直接影响着低碳经济的有效推进,导致法律制度对低碳经济所引导的产业结构调整规范作用下降。

(二)能源基本法缺位问题突出

能源开采、使用、管理等问题是关乎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影响低碳经济持续推进的重要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注重于能源领域的立法工作,先后制定和实施了包括《电力法》、《煤炭法》等一系列的能源单行法律及各类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现有能源相关法律法规在能源领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能源问题的越发突出,能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激增,颁布实施一部能够系统综合调整规范能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的基本法显得非常必要。一方面,该法实施后能够解决现存的能源问题,处理现有能源法律法规之间的协调问题;另一方面,该法实施后有利于低碳经济的长效化、持续化推广,有助于规范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从法律层面对新的问题和现象加以调整,利于单行法的制定和完善。

(三)相关法律的可操作性不强

我国现行低碳经济相关法律细化程度不够,实际的司法可操作性不强,法律规定多是原则性规定,具体法条的约束性不强,难以对生态环境领域违法行为进行有效查处,同时对于推动低碳经济发展也缺乏必要的作用与价值。

(四)立法效率较低,法律规范存在滞后性

低碳经济概念自2003年被全球主要国家所认同和认可后,在欧盟部分国家开始通过征收碳排放税等方式,强制推行低碳经济的背景下,我国在低碳经济领域的立法效率尚较低,法律规范方面存在一定滞后性,不能起到科学指导低碳经济发展的作用。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贸易第一大出口国,低碳经济立法滞后,导致法律体系与社会经济发展状态的不对称,限制了经济健康发展。

(五)公众低碳经济法律意识不强

法律的价值体现在于其规范和引导上,通过法律的落实和法律体系的构成及应用,可以使公众的法律意识得到不断强化,进而利于各项政策和措施的执行和落实。我国当前公众低碳经济相关法律意识不强,没有形成一种普遍意识,进而也就限制了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同时影响着低碳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三、我国低碳经济法律体系构建研究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情况下,低碳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决定着一国的国际竞争力。对比我国应及时通过有效立法和执法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具体措施如下:

(一)立足国情,合理确定低碳经济立法原则

我国低碳经济法律制度立法工作的有序科学开展,建立在合理立法原则基础上。立法原则着重突出三个重点。首先是要符合中国基本国情,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不均衡,经济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依然较为严重。我国人均资源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环境的整体承载能力不足,部分地区和产业领域依旧过分依赖自然资源,能源消耗量大、污染问题突出。据此,我国在低碳立法方面必须充分结合自身国情,对于国外先进经验要取其精华不能简单照搬,要结合实际情况加以创新和不断优化。其次是要维护自身合法合理权益。在低碳立法方面,我们要充分维护自身核心权益,对发达国家有针对性的法律及政策,积极应用法律手段加以应对,提升我国法律体系的自我保护性,坚持逐步推进。低碳经济法律体系的构建不能一撮而就,而是要充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国际环境变化,不断对法律体系加以创新和优化完善,使法律的价值作用最大化。

(二)推动低碳领域基本法的制定

总的来看,低碳经济法是实现低碳经济有序发展的基础保障和普遍适用的法律指导规范。在低碳经济法当中需要明确低碳经济的国家战略地位,提出环境保护、能源安全等领域的战略目标、基本原则。同时颁布实施低碳经济法,并使该法成为各项单行法律和法规规章的依据,推动立法的全面展开。

(三)强化在金融、环保、消费等领域立法实践

我国要在金融、环保等领域实现低碳经济的多元化立法,通过完善法律体系额方式不断为低碳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市场环境。一方面,我国要加快低碳税征收前的调研工作,立足于本国实际情况和外部环境设立合理地低碳税征收标准,进而有效维护本国企业实际利益,同时推动社会低碳意识的持续提升,另一方面则是要进一步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对于污染环境、浪费能源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使行政处罚的效能得到体现,建立法律屏障,确保低碳经济得到稳步推进。总的来看,只有切实从多元化入手、从细化科学化着力,才能使低碳经济相关法律体系的实效性和专业性得到保证,使低碳经济能够在一个良好社会秩序和普遍意识环境下发展。

(四)积极引导强化公众意识

低碳经济持续发展,对公众的自身行为和意识要求标准就更高。政府相关部门应做好引导,进一步引导公众意识的转变,不断强化公众意识,进而使节能环保、低碳经济、绿色产业等价值观念和意识内容成为群体普遍意识,并在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中使低碳经济得到发展和壮大。

参考文献:

[1]郑玲丽.低碳经济下碳交易法律体系的构建.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1(1).

[2]林伯强、孙传旺.如何在保障中国经济增长前提下完成碳减排目标.中国社会科学.2011(1).

[3]张磊.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环境刑法立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4]王明远.论碳排放权的准物权和发展权属性.中国法学.2010(6).

[5]范纯.俄罗斯环境政策评析.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10(6).

低碳经济的经济学问题范文3

“低碳经济”一词最早见诸于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其含义在学术界、理论界没有统一的界定,总体而言,“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旨在通过消耗较少的自然资源、污染较少的环境,获得较多的经济产出。国内学者一般认为:低碳经济的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转变①o2010年8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确定在5省8市开展低碳产业建设试点工作,同年,我国“碳排放和碳减排认证认可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成功列入国家首批启动的“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这意味着我国在建设新能源经济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对此,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理应响应国家的号召,在校园里实施和推广低碳新生活。考虑到大学生在建设“低碳经济”中扮演角色的重要性及其所处环境的特殊性,笔者认为有必要提出一个新概念:校园低碳经济,即一种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学习、工作、生活三位一体的经济模式,校园低碳经济是指在校园中实行低碳经济的生活模式,教育及引导广大师生参与到低碳校园建设当中②,做节能环保、倡导可持续发展的先锋,营造人文型、生态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校园,促进高等学科教育的发展和高级人才的培养,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做贡献。

2研究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的目的及方法

2.1研究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的目的

2.1.1大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推广低碳经济对于“低碳经济”这一概念,从被引进到被接收、被采纳、再到被实践需要一个很长的时期,可是当今严峻的生态环境明显表示我们已经没有时间来等待它慢慢被接受,现代社会迫切的需要我们尽快地把低碳经济引入到我们生活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联系很紧密,并擅长于接受新知识,对于“低碳经济”这一概念也易于进行深入理解和推广,虽然低碳经济具体概念至今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界定,但大学生是社会的精英,他们有着较强的理论知识,有着较高的素质,也有着较强接受最新理念的能力,在校园里推广低碳经济,能够很快的被大学生所吸收,进而向全社会推广。

2.1.2大学生是未来实践低碳经济的主体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政府部门的组织推动,更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大学生作为未来建设低碳经济的主体,在他们中推广低碳经济更有利于我国新经济模式的发展。随着各高校的扩招,大学生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在逐年上升,二十一世纪是大学生的时代,他们将担任着未来社会建设的重任。大学生素质的高低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未来社会的发展走向,加强对大学生的低碳经济理念的教育,把低碳经济的观念植入他们的心中,并引导他们把这一理念实践到现实生活中,这对于建设低碳国度、低碳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大学生这一新生代力量,是未来建设社会的主力军,他们的低碳经济意识,从某种程度上讲,关系了我们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在他们中推广低碳经济能更好达到最终目的。

2.1.3大学生具有很好的带头作用在中国,大学生是知识分子的代表,有着很重要的社会地位,他们被看作是一种标杆和风向标,能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如果一个大学生能把低碳经济相关理念进行深入理解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那他可以以自己为中心,对其家人、朋友、同事等身边的人产生影响,使低碳经济的概念以乘倍数增长的速度在社会中广泛推广。当把这种低碳经济意识贯彻到实际生活中,这个社会就会在这些大学生的带领下,走出一条低碳之路。

2.2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的研究方法

《低碳经济在大学生中推广问题的研究》是针对于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的相关问题展开的,主要就低碳经济在高校中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这对于促进低碳经济在各高校的进一步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对此,项目组主要采用了以下研究方法:

2.2.1资料收集法由于项目立足于高校,所以项目组成员深入有代表性的十几所高校,深入学生群体,对学生于低碳经济的了解现状进行调查,对他们的低碳经济生活的方式进行研究,利用不同的资源进行收集分析,找准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项目组成员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得到了很多详细的数据及信息,为其研究做支撑。

2.2.2文献法项目组成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各种渠道,广泛收集和整理中外各种文献资料,通过阅读经典书籍,了解相关的理念和作者思想,总括和提炼出了自己的观点。现阶段,低碳经济在国内的发展主要介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中,而在国外,低碳经济相关方面发展更进一步,已经向较成熟的实践过程迈进,公民意识更加深入和具体。

2.2.3学生带动法在项目实施后期,项目组成员提出了针对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相关措施,为了验证其可行性,项目组选取了一部分人进行特定培养,让他们遵循要求开展相关活动,同时让他们带动、感染他周围的学生,实践证明,项目组成员提出的措施能有效达到推广低碳经济的目的。

3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的相关问题及原因

项目组成员通过对成都具有代表性的十几所大学进行实地调查分析后,找出了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下面就进行具体分析。

3.1大学生低碳环保意识不足,对低碳经济还没能很好的实施众所周知,大学生的低碳环保意识是大学生能否正确认识理解低碳经济的重要前提。根据笔者对成都部分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的2000多份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和访谈记录的数据,可分析得知,当代大学生中环保意识很好的只有18%,其中66%的是环保意识一般的,而差的要占到23%,这说明当代大学生的环保意识需要进一步提高,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他们的低碳环保意识决定着我国未来低碳环保的发展方向,因此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低碳环保意识迫在眉睫。按理说大学生在校期间接受了高等学科教育,同时也能够及时的接触到社会信息,他们的环保意识应该比较强。然而从分析结果来看,事实却并非如此。笔者通过调查分析,总结出大学生低碳环保意识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1学校环保意识教育机制不健全大学校园由于更侧重于高等的素质教育,可能在环保意识教育方面比较欠缺,而大学生由于在校期间相对于初中和高中更加的自由,因此在个人的自律方面会较之高中有所欠缺,环保意识没能强化于大学生行为意识中。

3.1.2舆论宣传机制不健全低碳环保意识是一个逐渐养成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大学生如果能够不断地受到舆论媒体的宣传报道的熏陶,那么对于其树立一种良好的低碳环保意识有着重要作用。舆论的导向力是巨大的,但是由于各高校对低碳经济的重视程度不高,而同学们的低碳意识也不强烈,校园里也就缺乏了相对健全的舆论宣传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低碳环保意识的薄弱。

3.2大学生对低碳经济认识不够充分,不能准确理解其内涵低碳经济自见诸于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以来,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正在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模式。能否正确的理解其内涵,对于当代大学生能否正确的践行与宣传低碳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当代大学生对于低碳经济的理解却并不乐观,根据调查得知,有59%的同学了解过低碳经济,但是他们并不掌握其确切含义及行为方式,只是大概知道部分内容,而31%的同学虽然听说过低碳经济,但是并不知道其具体是什么意思。只有6%的同学十分了解其内涵。因此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还是十分,必要的,有必要让当代大学生了解低碳经济的确切含义,进而指导他们在现实生活当中低碳经济理念的实践,让低碳经济深入每位大学生的心中。大学生对低碳经济认识不够充分,原因在于:

3.2.1低碳经济作为新生的经济模式,还没能有效地深入人心低碳经济一词是最近几年刚刚兴起的新名词,作为一种新生的经济模式,其与之前的产业结构有很多不同。习惯了以往的经济模式,而对于这个新起步的模式的认识的并不充分,导致低碳经济没有能够大众化,深入人心。

3.2.2低碳经济的概念本身不好界定,导致大学生对其认识模糊低碳经济,其含义至今在学术界、理论界都还没有统一的界定。由于这种众说纷纭的现状,当代大学生无法准确的把握其概念与含义,或许只有一种是是而非的认识。低碳经济的这种宏观性和广泛性使得大学生对其认识比较模糊。

3.2.3虽然低碳经济已经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流,但是其发展并不成熟,大学生对其认识可能只是名词上的感知,并没有切实体会到本质低碳经济作为新生的经济模式,虽然最近几年提出的比较火热,但是其技术上并不成熟,大学生对其的产业生产模式以及其带来的产品体会的并不深刻,对低碳经济的认识也只是在于表面的感知上,并没有体会其内涵。

3.3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存在不小的阻力前面已经提到,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当代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存在着一些困难,当问及“您认为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生活模式的困难有哪些”时,大家指出了很多不同的阻力,其中19%的同学认为是理念上的差距,48%的同学认为是来自生活习惯上的阻力,33%的同学认为是现实中的制约。因此我们可以看出,生活习惯和社会经济中各种不低碳的产业等现实的制约是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的最大阻力。因此在以后的推广中我们要侧重于引导同学们改变生活习惯以及消除现实中实践低碳行为的各种制约因素,同时加强在理念认识上的宣传教育。

4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的措施及建议

根据项目组针对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后,项目组提出以下几点推广措施及建议:

4.1实施低碳经济教育,增强大学生低碳行为意识所谓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印象,笔者认为大学生的低碳行为意识主要是指以低碳经济理念为指导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在大学生头脑中形成的主观印象。因此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关键是要增强大学生的低碳行为意识。高校作为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主的教育机构和传播知识、传承文明的社会组织,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低碳意识。举办专题讲座是一种增强大学生低碳意识的有效方法,它能够在短时间内,普及低碳知识,让大学生形成低碳意识。学校在培养大学生低碳意识时应重点关注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并学习低碳意识,履行低碳行为,使低碳思维模式融入到每位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

4.2建设低碳经济机制,促进大学生低碳学习方式学习是在校大学生的主要任务,低碳经济机制的建立,有利于推动大学生以低碳方式进行学习。首先,学校可建立二手教材回收再利用机制。跟据我们调查,每年高校毕业生离校之际人均将会处理掉200元左右的旧书,而这些旧书当中大部分是可回收、再利用的。对于课程内容变化较小的教材,通过建立二手教材回收再利用机制,在学校图书馆、后勤中心或者教材科等机构设立一个专门的二手教材回收部,以合理价格收购旧教材,并出售给所需同学,这种行为能有效减少大学生教材纸张使用量,同时可大大减少大学生教育费用,更有助于贫困同学完成学业,促进大学生学习低碳,以实际行动践行低碳理念。另一方面,针对大学生纸张使用量大的问题,高校应加快建设信息化的步伐。信息化、无纸化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前提,针对校园中的纸张浪费现象,高校应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日常教育管理中的功能④,通过无纸化教学、电子化考试、毕业论文电子化等形式减少纸张使用量,达到低碳机制的贯彻和实施,进而使学习方式向低碳转变。

4.3营造低碳经济环境,激励大学生低碳生活模式众所周知,环境对一个人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甚至有的时候在众多影响因素里占着主要地位。所谓低碳经济环境是一个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处处充满着低碳经济的多维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人们有着良好的低碳意识,有着高素质的低碳行为,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下,发展大学生低碳经济将会事半功倍,这种意识熏陶有利于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的形成。大学生的生活环境主要是校园,要在校园里营造低碳环境,主要是着手于“衣”、“食”、“住”、“行”等相关方面④。在穿衣方面,应提倡选择棉质、亚麻和丝绸,不仅环保、时尚,而且耐穿,女生尽量少买不必要的衣物。在饮食方面,应提倡大学生多食用蔬菜、水果,少食用肉类、油炸类食品,这不仅有利于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而且有利于大学生自身健康的发展。在出行方面,应提倡大学生尽量选择步行或搭乘公交车、地铁等交通工具,时刻关注汽车尾气排放指标,以身作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增加自己对低碳的认知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的,在推行低碳经济的当今社会,各高校也可以开发一种大学生的低碳生活模式,从平时生活点点滴滴入手,促进大学生践行各种低碳行为。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由于大学生生活模式的多样化,各高校普遍存在着浪费现象。就拿水资源为例,由于很多高校没有对大学生实施水费购买机制,因而他们的节约水源的意识并不是很强。针对这一现象,学校可以引进社会上的水费机制,实行按比例收取水费,同时也可以针对用水情况实施奖惩机制,把水源浪费严重的寝室予以张贴,形成一种惩罚,并把收集起来的水费用于植树造林。总之,在大学校园里建立一个良好的低碳生活模式,营造一个低碳经济环境是行之有效的推广低碳经济的方法。

4.4设立低碳经济学科,培养低碳经济专业人才通过笔者调查得知,加强低碳知识宣传和低碳文化传播有助于低碳经济的开展和普及,政府扮演着“低碳经济倡导者”这一重要角色,大学生普遍认为在校园中宣传低碳经济比政府面向公众宣传所取得的效果更加显著及深入,所以各高校需高度重视低碳经济在校园内的推广及相应人才的培养。针对这一新型经济模式,学校可开设低碳经济相关课程,通过课堂这种传统的教育方法,对相关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低碳经济知识的培养,让大学生系统的学习低碳经济知识,树立起低碳经济意识,必要时还可以针对那些对低碳经济有着较高兴趣的人进行专业化培训,培养低碳经济的专业人才,为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输送高素质人才。

低碳经济的经济学问题范文4

面对全球变暖等迫在眉睫的环境问题。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新式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以少量的温室气体排放来换得大量经济产出,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影响着全球各国的社会经济转型。中国作为一个温室气体排放量很大的发展中国家,在新式经济转型中,更面临着异常艰巨的挑战,不仅要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合理推动经济转型,而且要在新的经济发展中协调好与环境问题的关系,推动低碳经济的转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低碳经济的含义

关于低碳经济这一概念的首次提出,是在2003年英国政府的白皮书《我们能源之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旨在通过最小的自然资源损耗,造成最少的环境问题,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可以说低碳经济这一概念的提出,顿时引起了全世界经济发展领域的轩然大波。这一经济发展模式,不仅迎合了现阶段世界普遍面临的全球变暖问题,同时更创造了新的生活标准,为人们日后追求高质量的生活指明了方向。低碳经济的提出,同时也引起我国经济学者的广泛关注。国内学者普遍认为,低碳经济的核心是节能技术的创新和经济制度的革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暖、推动人类可持续发展,主要手段即通过科技提高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来追求最大经济生产,实施一场资源能耗革命,创建一个更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新式经济模式,把目光从只着眼于经济发展,投向了气候变暖问题。

二、目前我国向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转型面临的问题

向低碳经济转型已成为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更是我国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而我国作为一个温室气体排放量较大的发展中国家,在低碳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是一项长久的挑战。

(一)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因素众多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本身存在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就很多,如人口多、经济发展不均衡、科技实力赶不上发达国家等。因此,在面对经济转型的问题时,众多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就突显出来,再加上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本身很严重,想要转型为低碳节能的经济模式更是有相当大的难度。

(二)经济发展模式和资源储备方面存在问题

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趋势一直是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过渡,在资源和能源的使用和耗费上有极大的依赖性,如果急剧地转型为节约能耗的低碳型经济模式不仅难度较大,而且势必会严重阻碍我国经济发展。再加上我国的能源储备和资源结构上存在不均衡的问题,如在我国目前的能源存储中,煤炭能源占94%,石油能源占5.4%,天然气能源仅仅占0.6%,严重存在煤炭丰富而石油和天然气贫弱的现象。这一现象就决定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是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耗的发展模式,而煤炭的消耗上,相同单位的燃煤消耗释放的二氧化碳量约是天然气的

两倍。因此,我国的经济生产模式必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这也是我国近年来环境问题严重的主要因素。

三、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途径

低碳经济俨然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在世界各国经济向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过程中,我国积极汲取经验和教学,借鉴各国发展经济,再结合我国的实际,探索真正适应我国经济转型的道路。

(一)在国家层面加大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支持

政府作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在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中,一定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首先要在政策上和相关法律制度上加大支持力度,鼓励相关地方性法律法规的实施和制度。随着2007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等相关政策的提出,气候变暖和生态保护正式成为我国发展计划。在经济发展中,节能减排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成为相关经济政策提出的前提条件。

(二)优化能源利用体系,提高资源利用率

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同样要在低碳和无碳的基础上进行生产,以降低能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根本前提,在新能源的开发上,也要加大力度,以低碳和无碳为基本理念,把能源利用结构的调整和提高资源利用率相结合,多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节能生产模式,如日本、德国。此外,还要积极提高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低碳无碳基础进行有效控制,提倡环保性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在政府方面,可以多出台一些鼓励可再生资源使用的政策和依据低碳指标做好对企业生产的监管和惩治。

(三)借鉴国际经济发展经验,加强国际技术合作

气候变暖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而鉴于我国现阶段的低碳发展技术还处于相对落后阶段,所以要求我国在经济发展转型过程中,多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吸取失败教训,加强国家之间低碳技术的合作,做到自主研发与引入国外先进技术有效结合,走出一条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道路。

四、总结

综上所述,低碳经济模式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发展模式,更是各国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但鉴于我国实际问题,合理发展低碳经济,完成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是一场长期的战斗。

参考文献

[1]储雪松.城建企业实现低碳目标的产业路径探讨[J].浙江建筑,2010 (08).

[2]侯晓惠.低碳经济下我国能源发展策略[J].资源与产业.2010 (z1).

低碳经济的经济学问题范文5

[关键词]低碳经济;政府职能;循环经济

[中图分类号]F0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3)10-0115-03

[作者简介]李东(1988-),女,汉族,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行政行为与效率研究;付林(1960-),山东莱阳人,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公共政策研究。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G2010-23)。

一、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

(一)低碳经济发展政策导向明确

自2006年以来,我国已陆续出台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三个纲领性文件。2005年,我国制定了《可再生能源法》,目的是对全国农村以及边远地区的多种可再生能源进行开发和利用。2006年,我国科技部、环保局、气象局等部委联合了《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2007年,我国并实施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明确了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方向、具体原则和重点实施政策等。2008年,国务院发表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书中主要阐述了气候变化对我国国情以及未来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重点提出了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解决措施和有关政策以及提高全人类的低碳意识、应对气候变化的体制机制建设等问题的原则以及措施等。2009年9月,国家主席出席了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发表了《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重要讲话。他指出,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已经演变成全人类的共同话题,不仅是人类发展和生存的重要问题,也是大家面临的巨大挑战。2009年12月在联合国召开的气候变化大会上,主席在会上指出,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还没有进入强制的节能减排计划之中,但是将在2020年将单位碳排放比2005年减少40%~45%,并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全面进入节能减排的工作进程。

(二)低碳经济发展目标初步形成

我国在2004年了《节能中长期专项计划》,总体目标是在2010年将GDP的能源强度下降到2.25吨标煤/万元,年均节能率达到2.3%,在2011—2020年的十年中将年均能源节能率上提3%,使2020年的能源强度保持在1.54吨标煤/万元的水平。该计划从节约能源的立场出发,促进落实节能政策,为我国加速走上低碳发展之路指明了方向。目前虽然我国在节能减排方面仍存在较多困难,但减排潜力巨大。

(三)低碳经济发展技术逐渐突破

近期,由30多位专家和学者编制了《中国至2050年能源科技发展路线图》(以下简称《路线图》),针对能够影响科技路线选择的各种因素,按照资源性-贡献度-技术性-环境性-实现度-经济性的顺序进行选择。《路线图》指出了10个领导我国能源科技发展,造就中国特色新型能源工业,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的重要方向。以2008—2020年、2021—2035年、2036—2050年3个发展时期为时间节点,提出了10个技术的近期、中期、远期的重要规划。近期我国低碳经济与能源产业的发展领域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规模发电、清洁煤技术、智能电网等领域。

二、低碳经济发展中存在政府职能缺失问题

(一)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不完善

第一,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同时温室气体排放量也随之增大,节能减排难度加大。当前国家仍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正视我国在低碳领域存在的不足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并且,我国关于政府采购、财政补贴以及绿色信贷等政策也有待完善。当前,我国在低碳经济发展方面的法律措施已经涉及了税收优惠政策,但仍需落实到具体细节。针对生态环境保护企业的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导致生态补偿力度很弱,难以对市场利益主体进行调控,削弱了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积极性。

第二,虽然我国在低碳经济发展方面已经制定了一些相关法律,如《节约能源法》《煤炭法》《电力法》《循环经济促进法》《可再生能源法》等,但是随着低碳经济发展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国当前的法律还需要与时俱进,加以完善,这也是我国在发展低碳经济法律保障方面亟待解决问题。一是相关领域的立法体系还有待完善;二是能源方面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相关法律条文还不够明确,缺乏可操作性。我国目前对环境污染和资源开发利用实行了强制收费制度,而不是通过环境税形式进行调节,导致实际操作效果不明显。

(二)财政投入不足导致低碳技术发展滞后

虽然我国政府在治理环境污染方面投入明显提高,越来越重视环境治理及节能减排问题,但重点仍放在城市的环保工作,对低碳技术的研发投入明显不足。据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单位GDP能源消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2倍,比美国高2.4倍、比日本高8倍、比印度高0.3倍,这些数据表明我国目前的能源技术水平仍很落后,企业的生产效率有待提高。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总体能源利用效率约为35%,比发达国家低10%。在拉动内需的过程中,国内对钢筋等材料的需求量较大,使得高耗能产业保持增长,降低能源消耗面临挑战。政府财政投入对低碳技术创新发展起到关键作用,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和动力就是低碳技术的创新能力,技术创新就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我国的低碳技术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只处于起步阶段,环境保护技术和节能减排技术方面仍有很大差距。政府的财政投入不足从根本上制约了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因此,政府必须对低碳经济发展给予高度重视,并且加大投入。

(三)低碳经济宣传工作不到位,民众普遍缺乏低碳意识

政府对低碳经济的宣传力度不够,民众缺乏低碳意识。2008年我国政府提出了“碳排放交易制度”,但是很多大型企业并未充分认识并积极采取行动。要想加快发展低碳经济,必须提高全社会的低碳意识。低碳产品消费、节能减排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主要依靠公民的广泛认知和积极参与,而低碳经济的发展反过来又会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这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各级政府在树立全社会低碳经济意识方面应该发挥重要作用,积极宣传普及低碳理念和低碳知识,促进整个社会的低碳发展。

三、在低碳经济发展中完善政府职能的措施

(一)制定低碳经济发展战略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形势严峻,我国应尽快制定发展低碳经济的长期规划,将发展低碳经济列入社会发展规划和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中。大力发展低碳技术,制定发展目标和保障措施。构建有效的法律体系,创造适合低碳经济发展的市场环境。要确定我国低碳经济长期发展的规划图,必须明确每个发展阶段的目标和发展方法,划分出重点实施地区和支持领域。

(二)建立健全低碳财政政策体系

低碳财政政策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市场的耗能排放行为有制约作用的财政政策体系,二是影响市场主体节能行为的财政支出体系。财政政策体系主要指与能源消费相关的各类税收,如碳税和能源税。财政支出体系分为国债投入、财政补贴、贷款利息政府采购等措施。要健全相关机制,建立有关保障制度和标准,促进低碳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培养全民低碳意识

党的十七大强调,要把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落实到每个家庭,要从全社会的角度出发,让每个人都参与到低碳节能的行动中来,拒绝浪费、节约资源,改掉浪费消耗的陋习。大力开展低碳经济宣传工作,树立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观意识,明确政府作用和责任。发挥政府职能,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民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认识,让每一位公民意识到绿色消费、低碳生活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明确政府职责,加强低碳经济的工作示范指导,建立政府和企业之间相衔接的宣传机制,从根本上形成低碳经济生产方式。运用有效的宣传途径开展新阶段的低碳宣传工作,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从每一个社会成员做起,节约能源、节约水电、减少碳排放及环境污染,保护共同的家园。

(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第一,建立健全低碳经济法律体系。加快制定《低碳经济法》《可再生能源法》的配套办法和标准,完善能源和环保等方面的法律,有效运用法律手段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第二,不断完善税法章程,创新金融财政政策。一方面,政府应对环保和清洁生产行业进行投融资,促进产业结构的快速调整。另一方面,通过创新清洁发展机制促进碳交易,也可以进行国家间的技术转让。我国应重视碳税和资源税的征收,利用政策来降低能源消耗的增长速度,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进行低碳生产,利用可再生能源,通过财政补贴和政府采购等措施鼓励企业进行低碳技术研发。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对于一些不可再生能源,政府应该着重确立新的税种,如环境污染税、碳税、燃油税等,完善现行的税收优惠政策,建立健全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体系。

(五)加强国际间合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要想充分挖掘低碳经济发展潜力,必须依靠自身的技术实力,不断创新低碳技术,借鉴发达国家的低碳经济发展经验。只有积极加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解决制约国际间低碳技术转移的相关问题,才能从根本上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气候问题是全球共同关注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低碳经济正是各国由于气候问题引发矛盾从而发展起来的,所以低碳经济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国家间密切合作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不能闭关锁国,一定要与世界其他国家共同应对全球气候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同时,积极地参加国际气候体制的规则谈判,积极参与国际间的碳市场交易,加快健全我国的碳交易机制,对我国未来引进先进的节能以及提高能效的技术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宗才.我国低碳经济研究述评[J].学术界,2012(11).

[2]宋东风.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研究[J].社会科学,2011(9).

[3]马永欢.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3).

低碳经济的经济学问题范文6

【关键词】低碳经济;理论基础;价值

一、低碳经济的含义

我国碳排放的总量超过世界规定的标准,需求量大增加消耗量大,国土辽阔加上人口密集,实行低碳经济在我国的市场是广阔的,现阶段造成的由碳排放引发的问题众多,突出的环境问题,让地球上生命体备受煎熬,动物对环境的细微变化反应很大,种类的灭绝,细胞的变异,草木的枯萎是生命迹象渐渐衰落,生活轨迹慢慢变化的凸显,人类直接受碳排放污染的呼吸系统引发身体机能畸形,对老人和婴儿的伤害既无形又巨大。低碳经济的含义皆在于造福全人类,环境使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人联系在一起,团结在一起,在认识自己发展受到严峻考验,自己发展危害到一同在地球生活的其他物种,不得不改进经济发展战略,遵循我国发展经济政策,弥补造成的影响。

二、低碳经济的理论基础

通过经济学理论的学习,了解经济不同模式,分析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发展加入社会自然和人文因素可以更综合的展开发展,不脱离自然环境,不搞单方面发展;经济学不仅是对我国经济发展进行关注,延伸到世界各地区的经济发展,通过对比学习发现经济发展成果是展现国家繁荣景象,经济发展推动政治发展,政治的见解通过经济涉及的方方面面而延伸的更广,政治支持经济,保障商业活动的进行,各行各业的规范性推动经济的发展,严格控制多行业碳排放以及涉及空气污染的高危高耗工厂,以计划管理对大气、水等自然环境直接接触的排放渠道,把关企业最后环节的处理方式,以立法执法维护环境。低碳经济的推广考虑人们未来利益,不涉及财产安全问题,加强科学技术与文化传播研究发展,加大科学在实践中的作用,研发与相关问题相适应的技术,加大维护力度,严控污染排放。除了经济学,生态学研究的问题详细到每个微生命体,覆盖地球上所有已知的未知的生命活动,考虑到地球因人类活动而发生的改变,与生态学研究的物种减少相关,但并不仅是物种减少,很多问题的浮现与最终决定提出的低碳经济相联系,为了使自然变化的规律性更强,环境问题的解决更完善,在生态学基础上建立的低碳经济将更有说服力。环境经济学的提出完善低碳经济的理论基础,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只有持续良好状态下才能将作用发挥最大,不违背自然规律,多方便综合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安排合理的经济活动,从良心出发,提倡绿色经济。

三、低碳经济的价值

现阶段推行的经济政策是根据我国基本国情而制定的,是符合经济发展标准和要求的,是对环境负责,为人们破坏环境行为和已经留下的印记买单,是对过去阶段的反思和悔过;低碳经济的价值是不可估计的,本身的价值是一定的,还可以产生价值,赋予更多活动价值,让人们生活更有价值;涉及的面广也牵扯多方面政治经济问题,环境的可持续性影响人们活动的可发展性,环境是基础,是任何公共活动不可避免的因素,是人们生活得更好的前提,是最关注的健康问题的解决基础。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一环,不仅推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更规范绿色环保,还对人们消费市场的影响巨大,低碳经济的推广是人们观念的转化,改变了传统思想,消费理念,对塑料袋的使用更注意,出行更环保,购物也会减少不必要的开支,虽然微不足道的几毛钱,但对土地、空气和环境的污染是持久的,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危害是巨大的。碳的排放是现在经济发展所出现的问题之一,是要依靠管理净化来控制的,不能强制关闭的缺点只能提醒我们加快净化处理措施,不断寻找更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待稳定了碳排放量,找到更多能源转化,才能发挥其价值,增长其价值。

中国在高速发展的阶段避免不了各种问题,在发展中避免不了与已达到发达的国家关于整体利益的交锋,在发展后避免不了为本国发展遗留的问题做处理,在协调中继续发展,在发展中兼顾环保,低碳经济的未来价值不可估量,低碳经济带来的改变也会帮助我们国家度过污染难关,坚持绿色经济发展道路,心系国泰民安。理论基础的建立跨政治、经济、文化、民生、社会与自然多方面综合考虑基础上确立的,由人们共同关注的问题上升到国家乃至世界引起重视,可以预见未来形势的不乐观,发展阻力的强劲,还没发展到鼎盛却已令人恐惧的荒凉景象占据了视线,探索低碳经济更深一步的发展,构建适合我国低碳发展之路的稳固框架。

参考文献:

[1]魏霞.新时期低碳经济的价值研究[J].商情,2012(33):22-22

[2]高南林.低碳经济理论基础及经济学价值解析[J].商业时代,2013(1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