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艺术论文范例6篇

雕刻艺术论文

雕刻艺术论文范文1

一、建筑装饰中雕刻纹样的造型原理

(一)提炼净化,想象再造

“提炼净化,想象再造”是针对原有传统吉祥纹样的变革与创新。提炼净化既要大胆地删除繁琐的多余部分,又要细腻地提取精华部分;想象再造是对已提炼元素做进一步的剖析与延展,在提炼净化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具体可以借助原图形已有的文化底蕴和特别的吉祥寓意,以及独特的造型进行全新的联想、幻象以及置换,从而创造出新的形式和新的图形语言。如开封山陕甘会馆牌坊中间的抱鼓石,分别釆用浮雕技法雕刻着“苍龙行云”“丹凤朝阳”。

(二)空间制约,适形造型

“空间制约,适形造型”是传统装饰图形造型的一种重要手段,适形纹样自古以来一直被广泛运用,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常以镶嵌式的手法,依次嵌入主题图形、辅助图形。如开封山陕甘会馆照壁内檐西上方,由喜鹊、莲蓬、芦草组图“喜得连科”;一只鹭鸶、莲花和芦草组成“一路连科”砖雕纹样;在西厢房的北三间额枋之上,有组砖雕吉祥纹样“四海长春”,由长春花(月季花)、寓意根基牢固的盘石、象征四海的海波组图,寓意山河统一、社稷巩固、一派祥和、四海长春。

(三)打散重构,二次抽象

传统装饰图形的造型是有规律可循的,大多来自于对大自然的模拟与仿生,分解打散这种象形的造型,并运用平面构成中对称、重复、渐变、相似等手段,将这些规律与寓意创作出新的形式与秩序;依循纹样本身的形态和比例,重新规划出一种图形的秩序美,将图形元素点、线、面等形式添加到新的图形语言中,创造出独具个性的新图形;还可以是与原纹样图形特征毫无关联的无中生有的创造,这种图形形式可以充分发挥联想与想象,将相关和不相关的图形形式组织在一起,创造出新颖的、充满装饰韵味的全新艺术造型。

(四)异物同构,共生造型

“异物同构,共生造型”是指将两种或多种互不相干的物象大胆的结合,有序地组合出一个新、奇、特的新造型。这种神秘的异物同构图形在中国举不胜举,如龙、凤纹样便是其中的典范。龙是由多种动物组合而成,龙角似鹿,龙嘴似鳄,龙掌似虎,龙爪似鹰,龙鳞似鱼,龙身似蛇。龙形历经千年的变化与传承,才形成了今天的形象,它已化身为中国的象征。开封山陕甘会馆更像是一个龙纹样的世界,随处可见龙纹样装饰。异物同构是一种理想化、浪漫化、象征化的造型方法,除了上述将两种或多种互不相干的物象大胆地组合成一种新图形的表现方法之外,还可以是两种或多种物象参与构图,但各自保持原有图形的完整性,用一种区别于异物同构的说法,叫做异物并立同构法。这种造型方法在开封山陕甘会馆建筑雕刻艺术中吉祥纹样的应用非常多,如在西厢房雀替上,由葡萄、松鼠、白头翁组图“多子多寿”,白头翁嘴衔一枚葡萄,松鼠上下蹦跳;在东厢房次间的雀替上,由仙鹤、凤凰、神鹿、松树、梧桐树等组图的“与天同寿”等。

二、传统建筑装饰吉祥纹样的构成形式

(一)单独式

单独式是指将一个完整的具象形或抽象形进行变异的图形构成方式。单独式图形周围基本上不配置其他图形,也没有被限制的外形。常用的单独式图形有植物、动物、人物等,还有自然中的日、月、山、河等,以及由各种文字变异而来的抽象图形,这些都是极具代表性的单独式图形。单独式图形在形式上极其灵活,在现代设计中很多个性鲜明的标志设计都是由灵活多样的单独式图形演化而来的。

(二)连续式

连续式图形是指将单独式纹样按照一定的骨架,进行规律或不规律的连续排列而形成的连续状图形。连续式图形分为带状连续式和面状连续式。带状连续式又称二方连续,是以单独式图形为个体重复排列而形成的二方连续的构图形式。其骨架有多种,如散点式、接圆式、波浪式、折线式,以及综合式等。面状连续式图形不受外形的限制,可无限延长图形,基本骨架有散点式、连缀式、重叠式等,在结构布局上均衡稳定、条理清晰、井然有序。面状连续式图形在变化时,无论单位形如何变异,都不能影响其整体的秩序美感。如开封山陕甘会馆中有多处“福从天降”的木雕装饰纹样。

(三)适合式

适合式图形的构图必须适合特定的外形,因此,适合式图形大都受外形的限制,但这也正是适合式图形的魅力所在。它的外形多样,有方形、圆形、长方形、椭圆形、三角形等多种几何图形;还有多种自然形,如梅花形、桃形、葫芦形等;还有人造形,如器具形、家具形、服装形等各种异形。丰富的外形为适合式图形的适形创造了丰富的可能性,从内部结构上可分为直立式、旋转式、辐射式、转换式、散点式等。在开封山陕甘会馆内,适合式纹样也随处可见。如在东西厢房的墙头上,每墙两组大狮子身上有一只小狮子嬉戏的“太师少师”纹样;在牌楼的抱鼓石上有一大一小两只猴子在松树间跳跃、皆以背部示人的“辈辈封侯”石雕。

(四)太极图式

太极图式又称阴阳鱼,最具代表性的形态是由黑白两个鱼形纹组图。太极图在造型上展现了一种相互转化、对应统一的形式美。由太极图式还发展派生出中国传统装饰纹样所特有的S形构图。太极图式在民间又被通俗地称为“喜相逢”(通常是偶数,成双成对),运用时以“鸾凤和鸣”“龙凤呈祥”“四喜娃娃”“二龙戏珠”等形式出现。由太极图式延伸而来的二分对称式、四分对称式,以及“万”字形图式和回旋图式,都是由古老的太极图式发展而来。在开封山陕甘会馆内,照壁上的砖雕“二龙戏珠”就是太极图式建筑装饰雕刻艺术的典范。

三、传统建筑装饰吉祥纹样在现代室内空间中的应用

在现代室内设计中,从地面铺装到立面造型,小到家居陈设小件、家具,大到公共空间造型、建筑构件,随处可见传统装饰吉祥纹样的样子。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种:吉祥文字、动物纹样、植物纹样;其内容依然是传统吉祥纹样中的福、禄、寿、喜、财五个方面;但从表现手段和应用材料上,传统吉祥纹样一直在进行创新。

(一)新的装饰手法的运用

传统装饰吉祥纹样种类繁多、形态繁复,主题内容丰富多彩,并不易于融入现代艺术设计风格。要想将传统吉祥纹样恰当地运用到现代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中,必须具备两点基本的设计素养:一是对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纹样有深刻的理解,二是对现代艺术设计元素有深入的了解。只有做到这两点,才能以传统吉祥纹样为原形,通过抽象、概括、提炼等手法,拆解、创造新的设计元素,再以不同的技术手段、装饰材料,巧妙地运用到现代室内空间设计中,从而使设计更加丰满、新颖,更具有文化内涵。开封山陕甘会馆就是很好的实例,会馆牌楼彩绘,色泽艳丽、真实生动;建筑构件也都有吉祥纹样的身影,如抱鼓石上的石雕纹样,墙头上的砖雕纹样,雀替、房檐上的木雕纹样等。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应用吉祥纹样的装饰手法有很多,大到室内空间的各个界面,如立面的窗帘软装饰、地面的地毯和地砖拼花;小到室内陈设,如餐具、抱枕、靠垫、装饰画处处都可以展现吉祥主题。

(二)新的装饰材料的运用

雕刻艺术论文范文2

关键词:木雕艺术;艺术精神;当代艺术

一、中国木雕的历史

著名的美学家宗白华先生曾说过,西方的绘画脱胎于雕刻,古希腊的雕刻决定了西方传统绘画的基本观念。中国的木雕艺术起源于新石器时期,早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时就已出现木雕鱼,秦汉时期木雕工艺趋于成熟,魏晋南北朝时期,一批从事“审美创作”的匠人,开始从传统工匠中脱离出来从而置使了木雕工艺的艺术化,但木雕工艺并没有因为它的“艺术化”而脱离实用性的要求,经唐宋至明清木雕工艺逐步完善,作品也日趋完美。木雕工艺在春秋战国时就已分为装饰木雕,木俑,宗教造像,礼祭等不同行业方向。秦汉时,木雕工艺在继承春秋时期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发展;自唐宋期起木雕越来越多的被运用在亭台楼阁,庙宇以及民居装饰中;至宋代,随着政治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木雕工艺发展受到南方影响,无论是在建筑外观还是细部装饰上都深深地印上了南方温婉,细柔的烙印,出现了重楼飞阁。北宋晚期《营造法则》的出现,雕刻的工艺有了系统化的标准。木雕工艺在明清达到高峰。雕刻木俑不单作为殉葬品也随着戏剧的发展被塑造成了活动的木偶。而在现在大多的木雕建筑都被钢筋混凝土代替,虽然木雕装饰的实用价值再减退但它的装饰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却在与日俱增。

二、中国木雕装饰艺术特点

1、中国木雕的艺术特点

中国木雕具有以下艺术特点:①取材方便。除坏掉的树木和非常松软的木材之外,大部分木材都可以用于木雕艺术中。②非常容易加工。一般的木制工具和雕刻用的刻刀即可,不需要特殊工具。③可展现得题材很多。人物、飞、禽、走、兽等无论是抽象,形象或者意象都是可以。④表现形式也是多样化的。浮雕、圆雕、镂空雕、双面雕等均可。⑤实用性强。除纯粹的木雕工艺品,还可对木制家具、驻台、门窗,梁柱装饰雕刻。⑥成本相对比较低。

2、古代木雕装饰工艺的文化意义

中国传统的木雕工艺同时具备物质属性和文化属性。在古代漫长的小农经济结构里,传统的木雕工艺在被匠人“艺术化”之前是工匠赖以谋生的艺术手段。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要求提高,传统的木雕工艺在市场的要求下,使一部分匠人不再只注重技术精湛也开始追求造型美和形式美。木雕工艺开始在实用性的基础上逐步的艺术化,木雕开始展现出它珍贵的人文价值。木雕装饰艺术品与其他各种装饰艺术品一样,都是因为人类的文明开始产生而开始产生的,只是一开始是人类觉察不到的一种不自觉地行为,直到人们有了美丑观念,木雕才逐渐成为一门真正的艺术。许多匠人开始借木雕表达审美理念作品并且注重作品的独立性、工艺性,使作品带有浓郁的地域色彩和独特的审美倾向。这些木雕作品中大多都体现着儒家思想。大多匠人用隐喻含蓄的表现手法将自己的美好期许寄于木雕作品中并与儒家主流文化中的“修身、齐家、治国”理念相融。例如,孝有《二十四孝》,忠有《岳母刺字》,耕读仕进的有《状元及第》。

三、木雕与当代艺术的关系

1、当代木雕艺术的特点

中国的现当代艺术兴起于90年代,木雕作为古老的艺术,它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因而它属于某一社会经济制度所反映的的上层建筑,新中国的木雕艺术也在随着上层建筑的变革和探索变化发展着,直到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当代木雕艺术也随着城市化的出现逐渐稳定兴盛。但毋庸置疑的是由于国内的洗礼和自西方文艺复兴后,整个世界艺术西方化的趋势导致了中国的当代艺术也深深的烙上西方的烙印。这是历史合力的结果,无论里面惨杂了多少的欢喜和无奈。相对于其他雕塑而言,木雕一定算得上是传统工艺上的艺术瑰宝,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文化底蕴。当代艺术中的木雕作品,在继承了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又汲取了一些西方和非洲的木雕艺术工艺。即保留了中国传统工艺文化,把优秀的工艺传承下去,又大胆创新,让传统木雕现代化,不仅加强了木雕的家装实用性更发展了它的装饰性和艺术性,使人眼前一亮。

2、现代木雕艺术的艺术精神

中国古代的木质雕塑虽经历了荣枯兴衰,浮沉流变但也真实的反映出了中国文化的某些特质。木雕仅是具有装饰价值更重要是它所承载的思想性。在当代艺术的发展潮流下,一些独具想法的艺术家把传统的木雕装饰艺术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之中。将自身的想法赋予到创作作品上既能体现创作灵魂又能体现传统文化。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它最适合表现的题材,木雕由于其实体性的特征,由于材料自身的静态性,在艺术题材的表现范围上有很大的艺术局限性但可视可触的立体艺术形象也决定了它可以更好的反映社会生活和时代精神。例如,意大利艺术家Broun的人体木雕作品用细腻柔和的线条将人物刻画的简单干净,尤其是眼神部分的刻画,低垂的双目,反思的眼神。作品的意义完全在于每位观者与作品的眼神交流后所领悟的自身意义。所以说,雕塑的在当代艺术中的文化价值不仅仅是在于雕塑本身的美学价值而更在于每一座雕塑背后所反映的文化思考。杨茂源的雕塑作品《lookinside》,通过打磨,抛光棱角,将原形做了圆滑的修改。以圆滑代替棱角,打破了欧洲以圆为美的艺术观念,利用中国哲学对和谐美的观念提出了对于单纯的复制西方雕塑艺术的反抗。不同的木材蕴含着不同的个性,我们要感受不同的木质内在,雕刻要做的是不能仅仅只是雕刻雕刻而是要巧妙地把那些隐藏在树皮里的肉感展现出来,要通过感受再用雕刀将木头本身的艺术性发挥出来。王克平的每一件木雕无论是《沉默》,《万万岁》还是《偶像》有包含他自己情绪思想,都在强调文化以及思想性的重要性。艺术品的的优劣不在于艺术技艺的精湛,也不在于工艺的精美,而是作品本身所要体现出的文化内涵是否可以引起大众的共鸣。木雕艺术作为中华古老文化的表征和符号,它应当以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当代公共艺术中来诠释木雕工艺千年来的艺术文化。我们不能因为世界的趋向而放弃民族的文化,一味盲目的追随时代潮流而是应该思考如何在时代潮流中继承和发展自己的民族文化,应该将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与当代艺术相结合,迸发出来新的灵魂与文化韵味,使传统艺术现代化,让中国的当代艺术具有鲜明的文化个性。

作者:潘笑靓 单位:山西大学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雕刻艺术论文范文3

首届中国惠安传统雕刻大赛在惠安成功举办 林瑞峰,Lin Ruifeng

惠安传统雕刻大赛获奖作品

现代雕塑起源与原始艺术 张玉花,Zhang Yuhua

中国传统建筑木雕的美学意蕴 黄琴霞,Huang Qinxia

于材质中立精神--晚明文人意趣与明式家具雕刻艺术 王树良,Wang Shuliang

雕塑在民间 孙振华,Sun Zhenhua

雕文塑字--雕塑艺术语言的当代性初探 侯军,Hou Jun

试论加入WTO后中国雕塑业者的新课题 李宇光,林清芳,Li Yuguang,Lin Qingfang

加入WTO后我们将面临的新挑战 刘毅,Liu Yi

论雕塑在公共艺术中的语言形式 林振德,Liu Zhende

扩充雕塑--试论科技对雕塑造型的影响 许正龙,Xu Zhenglong

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市场之我见 黄才良,赵广铃,Huang Cailiang,Zhao Guanglin

鼎新石艺立意自然--浅谈园林雕塑与环境艺术 王向荣,Wang Xiangrong

从雕艺盛会看雕塑发展前景 杨庆聪,Yang Qingcong

原生的本能现代的范式--论非洲木雕艺术 袁承志,Yuan Chengzhi

传承与更新--现代化主题下的非洲民间木雕 海军,Hai jun

北美西北海岸的印地安人木雕艺术 王建华,Wang Jianhua

宗教隐喻与审美观照的统合--印度尼西亚民间雕刻艺术 王树忠,Wang Shuzhong

海峡和平女神群像雕塑记--兼谈民俗信仰题材雕塑如何提升质量 方文桃,Fang Wentao

进入心灵智慧的深处--木雕创作的一点体会 郑国明,Zheng Guoming

出类拔萃--林庆全的木雕艺术 李砚祖,Li Yanzu

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作品选

艺术与科学的对话

白南准的世界 苏滨,Su Bin

在象牙塔外--简评"时空平台--2001雕塑作品展" 苏滨,Su Bin

2001四川雕塑状态--室内雕塑展

新北京,新奥运--体育雕塑作品展

质感体验以及艺术冒险--访法国雕塑家路易·迪朗

筑梦大地--台湾景观设计师朱鲁青访谈录

相异与重复--记玛葛达林娜·阿巴卡诺维兹的近期雕塑 张桂莲,Zhang Guilian

阿巴卡诺维兹随笔摘录

2001年拉娜艺术展见闻 乔迁,Qiao Qian

古巴艺术家卡克述评 孔庆坚,Kong Qingjian

杜安·汉森 高蒙,Gaomeng

木质材料立体造型研究 胡文光,Hu Wenguang

略论徐州西汉彩绘兵马俑的雕塑艺术 张炯炯,zhang Jiongjiong

质变的泥性--关于中央美院雕塑系陶瓷研究班的教学和创作 吕品昌,Lu Pinchang

造型材料与创意--艺术设计99级造型训练课教学随感 杨文会,Yang Wenhui

第二届中国雕刻艺术节综述 郑文伟,Zhengwenwei

既雕既琢再铸辉煌--第二届中国(惠安)雕刻节艺术节札记 东土,Dongtu

融合与超越 张威,Zhangwei

沐浴自然与人性之光--记两位北欧青年女雕塑家 乔迁,Qiaoqian

当代文化主题下的雕塑传统与现代实验--第八届中国雕塑论坛述评 罗世平,Luoshiping

城市雕塑规划提要 陈云岗,Chenyungang

雕塑意境的探寻--公共景观雕塑创作有感 黄文宪,Huangwenxian

当前雕塑热中的冷静思考--浅淡国内雕塑现况的五种现象 文集,Wenji

现代中西彩塑色彩运用之比较 李仲如,高瑛石,Lizhongru,Gaoyingshi

雕塑的建筑感,建筑的雕塑感 张朝阳,Zhangchaoyang

一个我所期待的展览 钱绍武,Qian Shaowu

雕塑平台--"呓语与呐喊"

精雕细刻,难为大美 杨伯达,Yang Boda

肖像雕塑的广阔前景 程允贤,Cheng Yunxian

北京城市雕塑的发展简述 于化云,Yu Huayun

不要走进艺术探索的误区 曹春生,Cao Chunsheng

城市景观与环境设计 秦璞,Qin Pu

艺术创作琐谈 魏小明,Wei Xiaoming

从"泥人张"到民族艺术的保护 张昌,Zhang Chang

漫谈达利与二战后西班牙雕塑概况(上) 邢啸声,Xing Xiaosheng

雕塑·景观--公众零距离 曾岳,Zeng Yue

宗教·历史·感悟--关于藏传佛教造像锻铜艺术 武真,Wu Zhen

试论当代雕塑的公共性特征 张威,Zhang Wei

肖像雕塑创作的再认识--由中华世纪坛文化名人雕像引起的话题

我看《郭沫若》 隋建国,Sui Jianguo

肖像雕塑创作的真实性 杭间,Hang Jian

2001中国雕塑论坛述评 王树良,Wang Shuliang

云冈飞天艺术特征 韩鹏,Han Peng

俑作与匠心--中国古代雕塑的民间审美模式初探(之一) 苏滨,Su Bin

重塑辉煌--论传统雕塑的中国现代转型 马辉,彭嵘,Ma Hui,Peng Rong

重置时空 韦天瑜,Wei Tianyu

上海,某种进行时态 苏滨,Su Bin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实验雕塑教学 傅中望,Fu Zhongwuang

城市雕塑建设管理急需规范化--2001《中国雕塑论坛》侧记 江城,Jiang Cheng

城市雕塑建设管理与运行机制 项金国,Xiang Jinguo

繁荣城市雕塑的几点意见 茹绍雄,Ru Shan Xiong

追踪城雕侵权--吴江市标侵权案尘埃落定 闽浩,Min Hao

浅谈环境雕塑 魏小杰,Wei Xiaojie

理想·泡沫·消亡·涅槃--质疑中国现代公共雕塑艺术情结 周恒,Zhou Heng

日本环境雕塑 田卫平,Tian Weiping

现实与对话 陈仪,汪苇,Chen Yi,Wang Wei

西部,呼唤精品--在"走向西部--克拉玛依雕塑展"上的讲话

城市雕塑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天津尾展,再造辉煌--在天津展上的讲话

克拉玛依旅游概况

魔鬼城

克拉玛依文化一条街掠影

胡杨林

小拐自然植被保护区

艾里克湖

大峡谷

"走进西部"记者日记摘抄

玛河古道

当务之急是抓精品

感谢雕塑期待精品

美国人心目中的圣像与圣地 罗伯特·曼斯菲尔德,Robert Mansfield

方法论意识--公共艺术的基础 孙振华,Sun Zhenhua

大醇小疵--2003长春国际雕塑大会之管见 东土,Dong Tu

拉那雕塑公园参观札记 范伟民,Fan Weimin

欧洲掠影--古老的概念 吴达如,Wu Daru

旅欧有感 张卫,Zhang Wei

探访比利时著名的雕塑家劳德·埃柯曼斯 项金国,Xiang Jinguo

新时代雕塑,雕塑新时代 徐永涛,Xu Yongtao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馆藏雕塑精品选

中华世纪坛《今日中国美术大展》雕塑作品选

第二届江苏省雕塑艺术作品展作品选登

"土地"何以震撼人心?--"亚洲土地展览观后" 乔迁,Qiao Qian

关于国家博物馆"土地"展览的群众话语录 徐永涛,Xu Yongtao

与心灵对坐--关于王芃的雕塑艺术

不仅是一次公共艺术活动 霍波洋,Hao Boyang

雕塑创作基础教学初探 吴雅琳,Wu Yalin

软雕之魅 赵菲,Zhao Fei

汉魏时期佛教造像遗迹 金维诺,Jin Weinuo

从佛教造像看北京地区的古代雕塑艺术 黄春和,Huang Chunhe

雕刻艺术论文范文4

关键词:陵墓石兽;写实;写意传神

中国的传统雕塑中最重要的两大类为陵墓类雕塑和宗教类雕塑,从中国古代传统雕塑来看,其中陵墓类雕塑更因其伴随人类古老墓葬文化的源起而发展具有更加悠久的历史,在“视死为生”的传统厚葬观念下墓主希望继续在“地下”享有生前的待遇,而后代也寄予先人保佑希望能够得到安康,荫护子孙,而重视对其墓葬的修建装饰进而放置各种器物、人俑、镇墓兽等等,“生死之大限成了一切文化的基本契机与重要表现场所,死葬以礼与生事以礼一样,成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形成的文化准则。”可以说陵墓石刻更是蕴含了古人丰富而深沉的孝道伦理观念、时代审美理念和生死观念,从中可以获知当时的经济技术、社会风俗、文化艺术等发展状况,陵墓类雕塑自然成为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对于陵墓雕塑的艺术风格、创作手法的研究和学习更是继承发展具有本民族语言特点的雕塑艺术的迫切要求。

中国传统雕塑中,动物题材是其重要的表现内容并注重内在精神情感表现,这不同于西方雕塑艺术中以人体为重要艺术表现内容。古希腊、罗马雕塑艺术崇尚健美的人体,以高度写实性的雕塑手法表现理想的人体艺术,赞美人体,认为只有健壮的身体和敏捷的身手才能担当起保家卫国的责任,尤其兴盛体育竞技运动,运动员竞技并因得冠被建立雕像,体现出注重比例、结构、重心以及高度写实性艺术创作风格特点。例如米隆的《掷铁饼者》,以高度写实表现运动中的人体美,人体结构刻画生动自然,同时完美地解决了重心在一足而另一足放松的动态要求。

中国的雕塑艺术在最初专注于“器物”表现,雕塑表现形式仅作为装饰陪衬物出现,“除了少数具有独立雕塑或绘画意义的作品(如广汉三星堆青铜人像群和晚周帛画)以外,基本上没有和工艺美术分离开。而且雕塑与绘画也常常表现为互相依附、互为补充的关系。”从秦汉起到明清两千多年的现存陵墓雕刻来看,石兽雕刻艺术的发展经过了汉初意象表现现实性动物形象到南朝非现实性虚幻的动物表现,再从唐宋关注生活中动物、重视写实表现到明清注重雕刻技巧和华丽装饰效果的艺术创作特点,反映出陵墓石兽雕刻艺术作为古代封建帝王墓葬的兴衰发展而逐渐消亡的特殊雕刻艺术形式。中国的雕塑艺术同样注重对客观外物的结构、比例、动态的关系,但是艺术特点和创作手法却不同于西方式的写实性特点,以独具表现意象特点为先,重视线刻造型和纹饰装饰效果,体现出“乐主舞辅,画主塑辅”中国传统雕塑艺术魅力和特点。犹如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除了材料技法上的差异,最主要的在于创作理念上的不同,中国的山水画不求真实表现客观景物而着重于多视点重构画面,以线条美感、笔墨变化、虚空画面布局追求主观意境上的表达,书写情怀意志。

从秦汉时期陵墓雕塑艺术风格来看,崇尚现实性并具有“写实性”是其最大艺术特点。如秦兵马俑中几乎所有的人物头部表情甚至是发型都是各有特点,千人千面而没有雷同,人物服饰、绳带、衣纹、铠甲、以及战马的比例、头部、四足的结构都是具体准确极具写实性的风格。而著名的西汉霍去病石刻虽是循石造型带有大写意的雕刻风格,但对于战马、鱼、人、熊、象等形象在大的比例、五官局部的刻画却是具体而真实的。即使是东汉石辟邪的形象特征也没有脱离真实的狮子形象,虽“肩生双翼”,可是其身体结构、鬃毛、足尾的表现上明显倾向于真实性的表现。甘肃武威出土的东汉铜奔马像更是现实与浪漫想象的结合,其构图形式大胆富有创意,就其奔马的造型特点来看,比例、结构、创作理念无疑是倾向于现实中马的特点,具有写实性的风格特点。

至南朝的陵墓石兽雕刻作品主要为帝王陵石麒麟和王侯墓石辟邪两种。在继承东汉以来出现的石狮辟邪的造型形象基础上,南朝宋出现高度三米之上的大型神道石刻,成对出现于神道两侧并且石兽在头、足、尾的动态变化上具有对称性表现,甚至于在南朝梁萧正立墓石兽中有了雌雄之分。无论是石辟邪还是石麒麟其造型形象已经脱离现实中真实动物的形象,雕刻出一种“虚幻”的动物的真实感。石兽动态夸张,线刻纹饰语言强烈,石麒麟具有灵异飘逸、富有“S”型的曲线造型特点,体现出华丽高贵的帝王“气质”,而石辟邪则体现出一种气势恢弘、昂然霸气的艺术魅力和浑厚饱满的造型风格。

中国的陵墓石刻在南朝出现了创作理念的重要转变,这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文化思想、审美意识上的影响息息相关。经过汉末三国两晋的常年割据混战,社会政局动荡不安,人们深刻感到生命无常,没有安定感,社会各阶层不得改汉“厚葬”传统而变为“薄葬”,而进入相对稳定的南北朝时期,经济的复苏社会的安定刺激神道石刻的重新兴起和发展。文化思想方面,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兴盛发展,佛教的传播更是依赖玄学语言,儒家思想地位下降,出现儒道玄释多种思想并存现象,玄学思想在社会主流的士族阶层中占据主要地位,崇尚自然洒脱逃避现实,重视人的内心情感,品藻人物,在绘画理论、绘画雕塑艺术上颇有成就出现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绘画名家,谢赫“六法”理论在中国绘画史上影响久远至今,“传神写意”论更是集中概括出出中国艺术形式的精髓。外来宗教雕塑更是受中原文化的改造和发展,糅合了本民族的审美观念出现“瘦骨清像”式北魏造像风格。南朝的陵墓石兽作品更是体现出与时代相合的自由洒脱、重内心情感表达的艺术特色。

无论是山水、人物、花鸟绘画形式还是人物、动物雕塑、壁画制作,其艺术创作理念重在主观精神性表现,写意传神为主要创作目的和艺术特点,而不追求模仿逼真客观形象,“是由心灵里创造理想的神境,不是模仿刻画一个自然的物象。”可以说,南朝陵墓石兽的创作理念正是基于这样一个复杂的背景下以富有含义的造型塑造出人们内心的渴望和对艺术的探索,当时的创作者以饱满激情的投入,虔诚的雕刻出充满浪漫想象力的超现实的“幻想”下的石兽雕刻艺术。

注释:

[1]王朝闻《中国美术史・魏晋南北朝卷》,齐鲁书社・明天出版社,2000年12月版,第226页.

雕刻艺术论文范文5

【关键词】三雕;装饰;现代建筑

中图分类号:J3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2-0188-01

近几年,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外的建筑设计理论相互碰撞,促使合成材料、玻璃以及混凝土等新型建材在现代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果可以在现代建筑中引入木、砖、石等传统建筑材料,那么能有效地增强建筑装饰设计的艺术魅力。因此,对于三雕装饰艺术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进行探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三雕装饰艺术及特征

(一)三雕装饰艺术内涵。所谓的“三雕”实际上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装饰风格,主要包括木雕、砖雕和石雕,其在我国建筑装饰发展历程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是我国历代建筑者智慧的结晶。例如,我国徽州地区的三雕装饰艺术除了具有精致的装饰效果外,同样也是一种重要的装饰文化。另外,不同地区的三雕装饰艺术也各不相同,但是三种雕刻技艺均兼有华丽和复杂等特性,蕴含着浑厚的雕刻文化底蕴。

(二)三雕装饰艺术特征。为了有效增强三雕装饰艺术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效果,必须要明确其艺术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在雕刻选材上。木材、砖和石是雕刻师所选的主要材料,借助他们高超、精湛的雕刻技法,可以充分赋予被雕刻物品的生命力和活力,有助于增强雕刻画面的艺术性和趣味性,从而使欣赏者充分感受到雕刻艺术作品之美。例如,我徽州地区的石雕材料主要以当地的大青石和花岗岩为主,这些大面积的石材可以让雕刻师根据自己的想法来尽情雕刻,可以勾勒和雕刻出不同形式的图案,同时也充分蕴含了当地的自然景观特色和风土人情。

二是在雕刻手法上。木雕、砖雕和石雕的雕刻手法比较多,雕刻风格各式各样。以石雕而言,其既可以凸显古朴气息,又不失粗犷之情。常见的石雕雕刻手法主要包括浮雕、透雕和圆雕等。而从石雕的雕刻风格来看,其主要以平雕和浮雕为主,且可以配合圆雕的雕刻手法来增强石雕的立体感。另外,石雕的雕刻刀法细腻中透着大方,且可以配合砖雕和木雕等雕刻工艺来作为建筑门罩,这可以在确保雕刻质量的基础上,增强雕刻设计的灵活性。

三是在雕刻内容上。主要以动植物图案作为主要的雕刻内容。实际上,在建筑中应用雕刻装饰时,需要和雕刻师进行有效沟通,表达自己的愿望,以便将蕴含“大富大贵”“吉祥如意”等寓意的图案设置在建筑结构中。例如,“鹤”代表着长寿;“鱼”代表着富贵有余、年年有余,等等。

二、三雕装饰艺术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促使我国现代建筑装饰行业迅猛发展。同时,现代消费者对于现代建筑装饰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随着绿色、环保性建筑装修理念的推广和普及,人们除了注重建筑装饰外表的华丽外,同样对装修本身质量和安全具有较高的要求。而三雕装饰艺术可以有效地融合木雕、砖雕和石雕三种雕刻风格,在现代建筑装饰中可以相辅相成,完美呈现建筑艺术美。

近几年,随着现代建筑材料和工艺的推广和普及,木材、石材和砖瓦等传统建筑材料应用的概率越来越小。此时如果可以在现代建筑装饰中引入古代装修风格和技艺,那么不失为一种另类风格的装饰工艺。以我国徽州雕刻技艺为例,其在当地的建筑装饰装修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成为了当地别具特色的风格。从其文化特色角度来看,徽州装修文化充分融合了我国儒家等传统思想,有效地增强了建筑装饰的民俗特色和艺术特色。但是现代雕刻技术更为先进,雕刻的内容也不再局限于某一个区域,可以将全球范围内的优秀成果融入到现代建筑装修图案中。因此,为了确保三雕装饰艺术在现代建筑中的合理应用,必须要借助现代雕刻技法,充分吸收三雕装饰艺术中的优秀雕刻技艺和精髓,同时还要结合现代建筑装饰设计需求来进行适当地改进和创新,并融入时代特色元素来增强现代建筑装饰的传统文化魅力和内在底蕴,这样可以使现代建筑有一种浑然天成、回归自然的感觉,极大地增强了现代建筑装饰设计的内涵。

总之,三雕装饰艺术在现代建筑中的合理应用,有利于借助传统建筑装饰中蕴含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形式来增强现代建筑装饰的设计效果,增强现代建筑的生机和活力,这是现代建筑中钢筋、混凝土等现代建筑材料无法达到的建筑装饰效果。因此,如何将三雕装饰艺术在现代建筑中进行有效应用值得深入探究。

参考文献:

雕刻艺术论文范文6

民族文化随着历史的发展演变发生着变化,石质景观雕刻艺术的民族特色也随本民族历史特征的发展而变化,各民族中石质景观雕刻艺术的表现形式有着各自多种多样的艺术特点,能够很好地反应出一定时期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特色,在现代景观环境设计中,石质景观雕刻艺术的出现,为展现区域民族文化特色,展现区域民族文化精神,有着其独特的、不可代替的艺术价值。

石质景观雕刻艺术具有丰富的地域性文化内涵。我国地大物博,区域文化众多,是一个大群居、小聚居的多民族国家,各地区区域政治、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地域性文化的发展也有着不同的变化和特点,石质景观雕塑艺术的地域性文化特色非常明显。石质景观雕刻艺术的地域性文化还存在于各地区的石材和工艺上,由于各个地区的石材在质地、颜色、结构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所以在使用中的方法和形式上也有所不同,也是石质景观雕刻艺术的地域性文化特色形成的重要因素。石质景观雕刻艺术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在历史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区域历史文化也随之变化,在历史文化的影响下,石质景观雕刻艺术的发展也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石质景观雕刻艺术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历史文化发展变化的不朽丰碑。在现代景观环境的设计中融入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石质景观雕刻艺术品,能够更好地体现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树立良好的城市历史文化形象,增强人们的历史文化意识。

石质景观雕刻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鲜明的主题、丰富的文化内涵出现在景观环境中,对景观环境进行装饰与点缀,石质景观雕刻艺术承载着历史赋予它的艺术表现力、承载着历史发展演变的文化内涵,对现代景观环境营造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现代景观环境设计中,石质景观雕刻艺术在空间环境中的布局、形态、功能都对景观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石质景观雕刻艺术对景观环境及周边环境有着衬托、点缀的作用,石质景观雕刻艺术在景观环境中的表现形式、形态、数量、尺度、位置等等,对景观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石质景观雕刻艺术在景观环境中的形式、职能、效果相互影响、密不可分。通过对石质景观雕刻艺术的设计与放置,对景观环境营造进行服务,根据地形、地势及周边环境的空间分布,把握大环境中石质景观雕刻艺术的空间尺度,根据局部环境景观的空间氛围和人们的视觉效果及小景观环境的空间美感,对石质景观雕刻艺术的尺度大小进行设计与控制,做到合理、美观、大方、精致、实用。

在现代景观环境的设计中,无论是在广场、公园、步行街,石质景观雕刻艺术的应用十分广泛,石质景观雕刻艺术的存在以独特的表现力在景观环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特定的景观环境中能够很好地表达设计主题和文化主题。石质景观雕刻艺术在景观环境中具有强化主题,烘托气氛,塑造个性,增强表现力和感染力的作用。总之,在现代景观环境景观环境中,石质景观雕刻艺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环境气氛的营造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现代景观环境的设计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本文作者:周琦 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