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技术入门范例6篇

雕刻技术入门

雕刻技术入门范文1

工艺美术大师俞世英,出生于漆画之家。父母亲及两个妹妹均从事漆画艺术工作。他受家庭浓厚的艺术氛围影响,从小就潜移默化地得到了父母亲的艺术熏陶。1962年小学毕业后进入福州石雕厂当学徒,并师从寿山石雕大师周宝庭。周宝庭是一个品格高尚,德艺双馨的大师,为培养接班人和发展福州寿山石雕艺术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周宝庭是寿山石雕工艺“东门派”第四代传人中的代表,他技艺精湛,辛勤地开创出“周氏寿山石雕风格”。他所留下的艺术精品,是当今寿山石界的宝贵财富。他所教授的弟子,在寿山石界都各有突出成就。俞世英就是其中的一位。

俞世英在跟随周宝庭的多年间,得其悉心传教,受益非浅;加之平时潜心练习,勤学好问,雕刻技艺进步很快。为提高文化水平和艺术修养,他后来先后参加文化学习和雕塑专业培训,并到福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深造,进一步拓宽视野,与不同风格的雕刻工艺师深入交流,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他学习西方素描及中国传统风格雕塑,并将西方素描的写实风格与中国传统雕塑工艺中圆润、古朴、流畅的风格相结合,这为后来形成雕刻技艺的个人鲜明风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78年5月,俞世英由于表现优异,厂里委派其到浙田学习镂空雕刻技艺。他向青田石雕同行虚心学习,刻苦钻研,牢牢掌握了镂空雕刻的全部精华,受益非浅,为日后创作各种风格的作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不久他就开始带徒传艺,而且负责石雕厂雕刻工艺的质量检验工作。这项工作是全厂质量管理的重要关口,由于手工生产的特殊性,他在工作中必须做到一丝不苟、严格审定,一切从产品质量出发,不让不合格产品流入下一道工序,同时还要注意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向厂有关方面反映。期间曾先后与厂技术部门配合召开“产品质量现场会”十余次,有效地控制了产品的质量合格率。这为1982年该厂荣获国家质量“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规格产品银杯奖”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俞世英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有良师的指导,有对艺术的热爱和勤奋探索,他的寿山石雕技艺日益精进,表现技法丰富,作品构思新颖,形象生动,为同行所称道。几十年如一日,一直坚持不懈地创作,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认真研究寿山石雕东、西两大流派的艺术特色中,并在“东门派”精巧灵通的基础上吸收“西门派”古朴淳厚的风格,融两派之长于一体,又汇集古代艺术之精髓,兼收并蓄,形成自己刻工精细、刀法严谨、构图新颖、意境深邃的艺术风格。

受周宝庭大师的影响,将自己对石雕古兽的技艺不断探索的经验化为创作动力,近年来所雕刻的古兽印钮七百一十二枚。所雕之古兽,憨厚古拙,轻灵婉转,既不失古兽的威猛,又有宠物般的可爱,令人爱不释手;有的只用寥寥几刀,就把小动物的神态刻画得惟妙惟肖,显得稚拙灵巧,那种浑然一体的感觉;“古狮戏球”中的狮子或跳或跃,或仰头,它们争抢圆球时的灵动、趣味显得栩栩如生。在形态各异的古兽作品中,既承师意,又有创新,成为“石雕传统艺术之瑰宝”。

俞世英1980年代创作的《济仙》《李太白》《双童渔翁》等样品送当年春交会得到订货,成为工厂的拳头产品,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在历年参加创作展礼品的任务中也是荣誉不断,1983年厂里参加首届新加坡寿山石雕展览会,所创作的大型“钟馗戏鬼”作品(约1米高)在当地引起了广泛关注,并被《新加坡晚报》刊登报道;1984年创作的《西施浣纱》《醉三仙》《十三子弥》等陆续刊登在全国各报刊;特别是1987年2月创作的浮雕《十八罗汉尊者》参加1988年首届工艺美术如意奖大赛获得二等奖,受到业界瞩目,同年被福州市人民政府授予“福州市工艺美术二级名艺人”的荣誉称号。

经过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的一系列过程,进入1990年代以来,他的雕刻技艺已完全成熟,并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作品吸取寿山石东、西门派特点之精华,擅长人物、花鸟、古兽等题材的雕刻。雕刻技巧既有尖刀法的深刻、剔透、灵巧,又有圆刀法的薄画、深厚、凝重,并通熟圆雕、浮雕、镂空雕及薄意雕刻。尤其喜爱用圆雕技法刻画人物形象。尊重天然原石的经济价值,依石就势,利用石料的奇形怪状和天然俏色进行巧妙构思,作品每每别出心裁、情趣横生。他的人物作品,特别注重人物面部表情的刻画,善于表现人物的内在情感,而在衣着的处理方面则简练流畅,对比强烈而协调,力求作品形神兼备的理想境界。

1990年8月,他创作的旗降石(寿山石的一种)作品《十八罗汉》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大赛优秀新产品一等奖,这是当时全国工艺品创新大赛的最高奖项。因之1992年12月,被福州市人民政府授予“福州市工艺美术一级名艺人”荣誉称号。

寿山石雕作品刀法细腻,刻画入微,端庄中见秀巧。而近年来的作品已趋古拙凝重,浑然潇洒,古朴的造型、生动的神态和圆浑的刀法给人以沉静素雅的自然美感。

近年创作的新作品主要有《铁拐李》系列、《玉鼠金瓜》系列、《八仙人物章》系列,等等。2001年以来,从寻找石料,构思方案,底稿修改到以刀创作的大型浮雕作品《水浒108将》也已完成。

雕刻技术入门范文2

江西东北部的建筑石刻艺术中体现出明显的佛教题材,我们知道佛教的传入给中国建筑石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土壤,魏晋南北朝时期,佛像、碑塔、窟龛等佛教雕刻艺术开始遍及全国,几乎占据了整个中国雕刻艺术领域,如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等均为中国雕刻史上的绝世佳作。而江西建筑石刻上也突出的体现了佛教的艺术气氛,如图4《景德镇通议大夫祠石柱础》、图5《婺源汪口村俞氏祠堂柱础》,这两个柱础均以莲花瓣的形式雕刻而成。图6《王氏宗祠石柱础》,与其它柱础不同的是,这个柱础由三部分组成,最下面为方形底座,中间部分呈六角形,表面雕刻有几何纹样,最上面为圆形。以上三种柱础均以莲花为主体,图4和图5的莲瓣围绕圆柱呈散开状,而图6采用线刻的形式刻画成抽象的莲瓣。这些石刻刀法准确、棱角分明,风格迥异,但无论莲瓣如何变化,均体现了佛教中莲花的题材。除了体现佛教题材之外,建筑石刻的装饰还表现出儒家的思想,比如追求吉祥如意、幸福美满等寓意。石匠们通过象征、暗喻和谐音等艺术手法创造了适用于表现抽象意义的石刻语言,如雕刻鹿即谐音禄;而豹子和喜鹊刻在一起表示报喜;喜鹊雕刻在梅花上是喜上眉梢之意;雕刻松鹤则表示长寿等等。如图7《婺源思口延村余庆堂天井地袱》所刻麒麟形象简拙质朴,麒麟是古代传说中的仁兽、瑞兽,是中国古代艺人经过加工,集龙头、鹿身、马蹄、鱼鳞、牛尾于一身的一种动物,与凤、龟、龙共称为“四灵”,被称为圣兽王,它象征祥瑞,且是神的坐骑。此天井地袱雕刻的麒麟脚上踩着铜钱,作抬头嘶叫状,使用高浮雕的形式更加地突出了麒麟的形体。图8《婺源江湾箫江大宗祠五风楼前抱鼓石》(康熙年间开凿),石鼓上雕刻有龙头鱼身图案,旁边还刻有波浪纹,似从龙嘴里往外吐。龙头鱼身者乃“摩羯”为佛教中的一种神鱼,龙首鱼身,其地位类似中国的河神。大藏经《一切经音义》卷四十云:“摩羯者,梵语也。海中大鱼,吞噬一切。”这种鱼具有避邪、祈福、防火灾的寓意,此纹饰刻于门前的抱鼓石上可见是祈福、避邪作用。又如图9《婺源思口延村余庆堂大门贴墙柱础》,这是大门边的柱础,柱础为方形,下部以如意纹表现,寓意吉祥如意,柱础上部采用三角形的构图形式,富有独特性,三角形的两边以回纹装饰,中间以不同造型的小花分散于六边形中,整个画面以几何纹饰为主。

雕刻技法

圆雕一般可以表现出物体高大威猛的气势,所以在建筑石刻当中运用的较少,一般以放于大门前的石狮、石虎为多见,用于镇宅辟邪,把守门院,又显示了主人的地位和尊严。如图10《景德镇民俗博览区门口石狮》和图11《古窑门口石狮》,景德镇民俗博览区大门口的石狮呈半蹲状,口中含珠,形体威武,大门右侧的狮子为母狮,脚踩幼狮,寓意子孙昌盛;左侧的狮子为雄狮,脚踩一只绣球,象征威力。而古窑大门口的石狮则相对显得温顺一些,似蹲又似趴,亦是脚踩幼狮和珠。口中含珠,脚踩幼狮和珠子是清代建筑石狮的典型特征,此石狮亦为清代石刻。浮雕是建筑石刻中最常用的雕刻技法,它使物像凸起而具有立体感,与建筑这种实体的空间相对应,浮雕属于二维空间中对物体的雕刻,浮雕通过透视缩减可以更加陪衬出主体形象,加上还可以对主体物像之外的背景进行刻画,因此,浮雕的塑造语言比之圆雕更加丰富,可以将故事语言通过浮雕在石刻中完整地表现出来。所以浮雕石刻在题材上更加的丰富,在构图上也更加的多样化,在建筑中运用的部位也比较广泛,比如门楣、地袱、柱础、窗栏等部位都主要使用浮雕的技法进行装饰。如上图1、2和5、6等都是使用的浮雕技法。透雕亦称镂雕,即把石材中没有表现物像的部分镂空,从而使雕刻的物象更加的清晰明了。透雕对石材的要求非常高,所选的石料必须质细性纯,尤其是镂空部分,更不应有裂纹和高密度的砂格,否则容易造成断裂。镂雕使用的工具,除一般雕刻刀具外,还需要特制的刀具。透雕石刻在徽派的建筑中出现的比较多,但在赣东北的建筑石刻中相对较少,因此在景德镇、婺源一带建筑中还少见。

体现了特有的徽派建筑石刻的审美趣味

雕刻技术入门范文3

关键词:木雕技术 项目教学 大学生创业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a)-0030-02

木雕艺术品是广受大众喜爱和收藏的工艺品种类之一,在中国的艺术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以高度娴熟、精致的工艺技术与具有民族特色的典型艺术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品。它是我国重要的雕刻艺术门类之一,我国也是世界上将木雕艺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建筑装饰方面最广泛、最集中的国家。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选择农耕生存方式的民族之一,其大地文化与土木情节塑造了华夏民族对自然生命的眷恋之情。而我国幅员辽阔、气候适宜、木材丰富。可想而知自从有人类以来,在这块土地上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了对木材的广泛利用。中国木雕深邃悠远,并始终伴随着历史的步伐,默默的存在在天地之间。大到殿堂楼阁,图腾造像,小至案几陈设、小品物件,都有木雕艺术深沉的痕迹。在我国最著名的四大流派是被称为“中国四大木雕”的乐清黄杨木雕、福建龙眼木雕、东阳木雕、广东潮州金漆木雕。在我国台湾,除了本土的木雕技术外,大部分木雕技术都来自中国大陆,而这些技术在闽、粤地区,主要为建筑装饰,寺庙雕刻神像及针对富有人家进行服务。亚洲的泰国木雕具有浓郁的东南亚风格,比较闻名,雕刻原材料以柚木为主。民族传统木雕风格主要是西非雕刻,小雕像和面具是它的主要表现形式。具有悠久历史的木雕创作手法,拥有古老的传承,散发出迷人夺目的光彩。我国南方的木雕技术的发展与传承在传统文化的承袭上,更胜北方一筹。

木雕家具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尤其在民间无论是床橱箱、桌、椅等都习惯用木雕装饰。利用木雕艺术装饰的家具摆设于厅堂、卧室,具有古朴、典雅的风味,给人以美的享受。木雕工艺在家具雕刻上的应用最为广泛。我国绝大多数的古典园林里都陈列着雕刻家具,尤其是苏州园林里陈列那些名贵家具如台、凳、桌、椅、几、案、屏风等无不雕刻着精美典雅的图案花纹用木雕艺术装饰的家具,具有古朴、典雅的风格。我国出口红木家具,由于其造型古朴秀雅,雕刻精细动人,具有独特的东方民族风格,深受海外朋友的欢迎。木雕工艺在我国流传范围很广,如江苏、浙江、湖南、江西、福建、广东、上海、北京等地。我由于各地区的风俗习惯及人们审美情趣的差异木雕家具无论从木工制作的造型及雕刻装饰的图案花纹和雕刻技艺都各具特色。如北京的木雕家具,用的主要是高级硬木,在表现手法上无论是圆雕、浮雕或镂雕等都很成熟,其中最富有特色的是龙、凤图案及一些吉祥图案。雕刻凿口利落,层次多,具有立体感,艺术上古雅、淳厚。苏州的红木雕刻家具和浙江东阳的木雕家具可谓举世闻名。苏州的红木雕刻家具端庄、简洁雕刻的图案花纹古拙、典雅;而浙江东阳的艺术雕刻家具则精美别致,雕刻技艺精湛,图案花纹细腻入微;广州的红木雕刻家具却另有一番趣味,造型简练、古朴、图案花纹清秀淡雅。木雕家具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尤其在民间。无论是床、橱、箱、桌、椅等都习惯用木雕装饰。利用木雕艺术装饰的家具摆设于厅堂、卧室,具有古朴、典雅的风味,给人以美的享受。

雕刻技术入门范文4

关键词:临夏砖雕;民族民间传统艺术;传承;发展

走进临夏,处处都可以看到精美的砖雕,不论是回族的礼拜殿,还是汉族的社庙,不论是昔日达官贵人的公馆、府第,还是寻常百姓人家,临夏砖雕以它独特的艺术风格,闪烁着奇光异彩。

一、临夏砖雕的发展

临夏是一个多民族繁衍生息的地方,是农耕文化、游牧文化、穆斯林文化的交汇地。临夏砖雕在这个宗教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大放异彩,不仅彰显了各民族之间的和睦相处,还突出了临夏砖雕这一民族民间传统艺术的独特风格。临夏砖雕的技法多样、题材丰富,深受当地居民的喜爱。在技艺传承方面,临夏砖雕有着“周门”和“马门”之说。时至今日,临夏依旧涌现出诸多技艺精湛的工匠。值得庆贺的是,2006年初,临夏砖雕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10月,在第100届广交会上,神韵公司的砖雕作品深得原国务院总理和副总理吴仪的赞赏。

二、临夏砖雕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临夏砖雕,作为一种民族民间传统工艺,虽然已被列入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是无论政府,还是传承人,对其传承和保护的力度都不够,以至于在发展过程中,临夏砖雕日益显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艺人断代

作为一种民间传统工艺,临夏砖雕也逃脱不了艺人断代的命运,其中的原因可想而知——砖雕制作工艺繁杂、工作辛苦,体力消耗又大,许多年轻人宁可另谋赚钱之道,也不愿到砖雕工厂学习砖雕技术。另外,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艺术作品,临夏砖雕对雕刻艺人的技艺有着较高的要求,一些著名的工匠艺人的后代,也会因雕刻技艺的高要求而另谋他业。总之,不管是因为砖雕这门工艺自身的不足,还是传承人的缺失,都使临夏砖雕技艺濒临失传的险境。

(二)现代社会的冲击

作为古建筑艺术中的一个装饰物,临夏砖雕越来越多地受到现代装饰材料的挑战。如今大多数家庭在装修房子时,更愿意选择款式多样、颜色鲜艳的装饰材料,而很少有人会选择以青砖为主料,以牡丹、荷花、瓶等主要雕刻样式的砖雕。临夏砖雕的生存语境,就这样被现代装饰材料所取代。

(三)生产经营不够规模化

在临夏砖雕被列入非遗名录后,政府和相关部门也采取了倡导和保护的相应措施,但目前砖雕生产仍处于零散的小规模、小作坊式生的产经营,公司规模化程度不够。并且,当地政府部门、临夏砖雕匠人们,并没有把这门技艺打造成品牌的意识。另外,由于临夏的经济不算很发达,许多砖雕匠人也没有足够的资金将自己的工厂规模化。

三、临夏砖雕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作为一门传统工艺,临夏砖雕在发展过程中,必定会遇到一些问题。但我们要做的是去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问题。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夏砖雕既属于一种活态的传统文化,又属于一种固态的文化遗产。如何才能将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长久地保存和传承下去,是政府部门、传承人、个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改变观念

作为一门民族民间传统艺术,临夏砖雕有着特定的传承人群,他们对这一技艺的观念相对禁锢,并不会有推陈出新的想法。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临夏砖雕,我们应该选择封闭化的保护还是活态的传承,这是值得考究的问题。虽然文化遗产是值得一个地区所骄傲的东西,但它肯定也会有糟粕。所以无论是传承人,还是每个个人,都应该改变观念,不能一味地封闭化保护,而应做到活态的传承,将这一门技艺的生存环境变得更加长久。

(二)技法、材质上的融合

临夏砖雕虽技法多样,但它的材质比较单一,多为青砖。这是因为青砖密度强,抗冻性好,不变形,不变色。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人都不愿意采用材质单一的砖雕进行装饰,这就迫使临夏砖雕必须在材质上做相应的改变。我们可以不恪守传统,非得以青砖做原料,而尝试别的材质,或许可以获得别样的效果。另外,临夏砖雕也可以借鉴别的雕刻技法,吸收他人的精髓,让自己的雕刻技法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砖雕艺人也可以多参加论坛交流会,大胆抒发自己的意见和想法,细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让他人的优秀技法和自己的技艺有一个很好的融合。

(三)丰富题材,提高创新能力

临夏砖雕的艺人,大多数都是穆斯林,他们会严格遵守伊斯兰教中严禁偶像崇拜的教律,所以临夏砖雕中不见人物饰样。与此同时,砖雕中总会出现一些代表长寿之意的松、鹤、鹿图案和代表高洁之意的梅、兰、竹、菊等。在植物花纹中,牡丹是最易被雕刻的花纹。而文字花纹中,则经常使用《古兰经》中的某些名言警句,组成种种圆形或带状的装饰图案。但随着大家审美需求和经济实力的日益增长,一些原始的图案已无法满足当地居民的需求。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砖雕艺人可以放开思维,大胆尝试地一些新型的图案样式,提高创新能力,而不是局限于传统。另外,砖雕协会还可以定期开交流会,提高砖雕艺人本身的审美意识,雕刻出更加能反映中国文化的精品。

(四)加大宣传力度,打造品牌

临夏砖雕的诸多老艺人,并没有让这门技艺走出临夏的想法,甚至连政府部门也是。要想打造一个品牌的知名度,就得从自身做起。首先,要树立一种打造中国砖雕品牌的浓厚意识;其次,要在技艺、题材等方面做到创新;最后,还要进行大力的宣传,让临夏砖雕走出临夏,走出甘肃,走出中国!

四、结语

雕刻技术入门范文5

【关键词】福建土楼;建筑;雕刻装饰艺术

雕刻艺术成就了伟大的“诗意”建筑,哥特式建筑风格以墙面雕刻、壁龛中数以百计的雕像及建筑背面优美的雕刻成就了建筑的信仰。“人需衣裳树要皮”的中国谚语也很形象地说明了建筑装饰作为建筑一部分的不可或缺性。质言之,建筑是需要装饰的,雕刻装饰艺术不但是艺术的形象表达和人们的审美表现,也是承载了人们一定信仰、人生态度、人生观念的特定符号。福建土楼装饰雕刻正是这种集艺术表达、审美功效和符号表达于一体的活例。

土楼民居建筑文化,作为客家文化重要组成之一部分,依附民居建筑体系之雕刻、装饰艺术,在福建客家居住区位的自然环境、文化思想、经济优势等因素的交叉作用下,彰显其独特的区域文化、人文内涵特征。土楼集中区的福建西部的地脉、人脉、文脉,现存的那些具有代表性、普遍性的往往融入了客家传统图腾膜拜和祈福的吉祥纹样的民居雕刻载体、装饰类型,包括砖雕、石雕、木雕等等,及其背后所反映的雕刻技艺、传统艺术形式、文化特征和内涵,是客家人迁徙后形成的边区(如左图示福建客家人居位置图)文化和中原文化长期融容化合的集中反映。客家文化突出地表现在福建永定土楼这一物质载体和其所蕴含的建筑、雕刻、人文文化之中,发掘当时当地的民间技艺和文化艺术是发掘地方文化遗产的切入点,进而将具有地域特色、历史见证、文化特质物质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本土保护的、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民族建筑雕刻的装饰艺术传承发扬具有重大意义。

永定客家土楼的雕刻装饰极富魅力,华丽典雅,细腻精致,点缀于土楼的公共部位或显见之处。民间艺匠经常采用如意斗拱和漆金木雕装饰,多施与殿堂、牌坊、门楼等处。土楼的砖雕、石雕、木雕,彩绘等各具特色,使土楼在展示雄浑外表的同时又展现出其精微的文化内涵。

一、石柱与石雕

永定土楼精工细致的石雕饰物,大多位于门厅等处,所费不赀。位于湖坑洪坑的振福楼、振成楼等土楼的大门、中厅等处,大都施用的花岗岩材质门框和柱廊,工艺精巧,精美图案着于其中,祖先对家国的美好寄托多镌刻其上。正如有学者言:“从中国古代建筑遗迹上可以看出,梁、柱除了具有其自身的结构功能作用之外,也从来都是用来装饰建筑的,同时还有另一个共性,那就是梁、柱都是本身首先被装饰起来。”

振成楼之大厅前的中石柱镌:“振乃家声,好就孝弟一边做去;成些事业,端从勤俭二字得来”,后厅柱镌刻:“振作哪有闲时?少时壮时老年时,时时须努力;成名原非易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楼西过道之石柱刻字为:“振刷精神、担当宇轴;成些事业、垂裕后昆。”振福楼之大门门楣上方刻字为:“振衣千仞,福履万年。横批:景星庆云”中厅前向的石柱镌刻楹联为:“振其家声,忻翰麟趾祥呈,凤毛德备;福君门祚,定卜鸿畴嘉锡,燕寝香凝。这些石刻鲜明地反映了根在中原的客家人耕读传家、报效国家的儒家传统土楼彰显的人生追求、道德理想,可以体察出源远流长之中华传统文化对山野偏偶的润泽。湖坑南中村环极楼的门柱上方阴刻而成两个大字,着以严肃的青色,古朴典雅,庄严厚重;用作辟邪、寓意吉祥的石鼓(门枕石)、抱鼓石端立于门侧柱旁。柱础上一般都雕有寓意深刻的浮雕,湖坑振福楼之中厅柱砖镌刻的浮雕,圆刀工艺雕磨之光滑雅致、生动;中厅后向镂雕有人物、花鸟的门扇,已毁,但据说栩栩如生。抚市新民村的永豪楼以及永隆昌的福盛楼,他们的下厅天井两边,各立一个精致的石柱石条构成的花架,花架上置着大理石质的花盒,将天井点缀的古朴典雅。楼内的石板雕刻,精妙绝伦,门扇上题写的“加冕”、“晋禄”等吉祥词,遒劲有力,窗棂雕琢十分完美。尤其是外大门的一对石狮子造型精美,威风八面。用圆雕形式雕刻于门柱上的鲜花凤凰也古朴淳厚。

二、木构、木雕

木雕多施于轩、门罩、隔扇、门窗,厅堂门上方的襻间等处,雕饰纹饰,繁富多彩,皆不重样。土楼内屏门的各色木雕各具特色,在主厅堂屏门上方,用多漆金木雕。振成楼楼后的厅堂两侧,以木雕雕饰手法,镌刻一幅对联:“振作哪有闲时少时壮时老年时时时努力,成名原非易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赞叹楼主修养境界的同时,观者也被镌永的木刻艺术所折服。承启楼内珍藏的艺术珍品――楠木寿屏,在乾隆十九年(1754年),为承启楼创建者江集成的次子――江建镛京城尚书,在其七旬大寿寿辰时,为大学士所赠。该寿屏由12块楠木板连接组成,寿屏近15.03平方米的雕饰面积,寿屏正面中间处雕刻《郭子仪拜寿图》图饰,寿屏上下雕有《二十四孝图》以及《四季图》图饰,上至三公九卿、文武百官,下至凡夫俗子、平民百姓,凡187人,惟妙惟肖,呼之欲出。如此高超精湛的雕刻工艺、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令人屏息敛气,叹为观止。

土楼木雕也广泛施于改建筑的木构件上,各构件雕有飞鹤、卧狮、松苞、莲花等等。下洋霞村的永康楼,门厅左右挑梁、副梁间雕刻的卧狮图饰,安静温顺;屋脊瓜柱(俗称:木瓜骑筒)与梁架间以及梁柱交接处等,都有镂空雕饰饰物镶嵌于其间;立柱旁悬柱下端,并雕刻着莲花座。湖坑西片的振福楼的内环中厅梁间,雕刻着工艺精绝的镂空莲花,样式变化多端。有的雕饰不仅浓墨重彩,而且更显鲜艳夺目;湖坑镇洪坑的奎聚土楼,中厅雕饰的梁饰,色彩明丽、鲜艳夺目;下洋富川的荣禄第大厅,雕镂着飞禽的台、柱饰、龙凤以及各色花木,各具神态,活灵活现。福裕楼如意斗拱装饰的木雕门楼,气度轩昂、恢弘堂皇。明清以前的土楼木雕在建筑形式和内容都较简单(如明代的福裕楼等)。如二进厢房的门窗隔扇,施用透雕等较复的瓶花图案雕饰工艺,该种雕饰寓意客家人的住居平安文化理念。在清代,风窗很普遍,雕刻工艺渐趋成熟圆通,雕工细腻,雕刻精美,木雕工艺更显精细,如奎聚楼、福裕楼的木雕,皆为上乘优秀之作,很多装饰建筑图案,都是取材于《水浒传》、《三国演义》、《西厢记》等内容,甚至鲜有田园风情类、海洋水族类饰物内容,诸如“金龟葫芦”、“鸣蝉苦瓜”、“松鼠南瓜”、“蝴蝶葡萄”,以及“螃蟹与水草”等等,质感强烈,活灵活现。

三、泥雕与彩塑

大型土楼采用的雕饰形式都有泥塑、彩塑两种样式。有些楼门上方,雕饰有用阳文或者阴文命名的灰浆塑门牌、楼名,楼门周边塑有飞幅、彩蝶以及花草等装饰饰物。屋脊两端雕饰着祗吻高翘的装饰图案,垂脊下端雕饰了瑞兽匍匐式样。土楼瓦口流翠、檐牙高啄,屋脊等处雕饰的彩塑,富丽鲜艳、富贵堂皇。雕刻精美的泥塑、彩塑,给凝重的土楼添加了活泼的生动的光彩。如福裕楼中厅,两边堂屋屋脊雕刻的泥塑动物图案,形态生动、逼真;福裕楼中堂、前堂屋脊,镶嵌的漏光琉璃图案,给土楼暗淡单调增添光彩。高坡福陵裕隆楼的屋脊,雕饰的雕龙塑凤,以及众多的戏文典故彩塑,色彩明丽鲜活。奎聚楼的屋脊、墙壁间,雕饰的彩塑题材广泛、形式琳琅面目、内容丰富多彩,这种彩塑以胶泥作为坯,将五彩以及粘贴的各色瓷片作为装饰艺术品形式,采用民间砖雕艺术形式,在该土楼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该土楼里壁画、书法等墙饰雕饰技术也十分讲究。土楼中的书法、壁画等艺术,极大地增强了该土楼的工艺文化概念。湖坑洪坑村的富裕楼,新南村的衍香楼,外门两侧均雕饰着壁画,壁画的线条景物鲜明、流畅,代表景物有梅兰、竹、菊等等样式。福裕楼的前厅两边墙上的“渔翁钓学”泛舟中流壁画、书法,则体现在土楼的门前楹联之中,而且大多出自名家书写,字体大方、道劲,体现了浓郁的土楼人文气息。大多数土楼,除楼门的大门对联外,其余楼中大厅等处的对,均联施用石刻以及木刻技术,雕饰书法精湛美绝。湖坑洪坑奎聚楼的楼中厅门,楼前两侧分隔墙雕饰的砖雕饰物,以及湖坑南中环极楼门厅前的天井两侧隔墙,均用直径1米有余的圆形图案,采用青砖砖雕雕饰,这些墙上雕饰物,各个别出心裁、内容丰富、花样繁多。有的土楼墙饰还珍藏着雕饰花屏图案,这些花屏雕饰以祝福土楼落成、恭贺土楼主寿辰等雕饰寓意,雕工精良、图案生动、古朴而且美观。

四、其它雕刻雕花

此外,大型土楼随处可见用蓝绿等颜色的琉璃花格镶嵌的屏风、栏杆和漏窗等等。有的土楼雕饰,极具个性、特色鲜明,如古竹五实楼的镇煞雕塑――衔剑狮头,式样威风、形态生动;洪坑的振成楼,内环二层之铸铁雕花栏杆,雕饰典雅、高贵;抚市新民的永豪楼、以及下洋霞村的永康楼,天井均用规格石板雕饰的各色图案,形态看似粗旷豪放,但不失优雅。这些艺术精品为土楼增光添彩,是客家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雕刻技术入门范文6

常氏北祠堂的整体建筑主要分为房宇和门厅、楼阁和走回廊以及正殿和偏厢这几大部分,是一组比较完整的且严谨的大型古代建筑群。北祠堂和提供居住的常规院落在整体平面形式结构上有着比较大的差别。[2]整个北祠堂具体是分为三门和四进,以中轴线为中心对称。宅院的宽度达到了二十五米长,在纵深上达到了一百多米,其结构舒展严谨,气势恢宏。其中北祠堂的第一进是石围栏的外院,这个外院的“歇山式”大门楼共有七间,坐落在高台之上,在门楼上挂着常氏祠堂的牌匾,据说是常氏十三世常丽德题写的,牌匾以楷书书写,较为端庄大方。在门楼前面的中轴线两侧摆放着一对石狮和一对旗杆,这对旗杆高耸挺拔象征着常家北祠堂的威严。从空间来看,整体的“歇山式”门楼其实是面对内院的一个大戏台,在平时可以作为族人进出祠堂的走廊。众所周知,在明清时,山西的商人都比较喜欢听晋剧,常家建这个戏台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在北祠堂的第二院,院中种满了松树柏树,其含义就是“槐荫子孙万代长青”,在外院和内院中间是由七间大厅组成的,两边各有厢房三间,而正院则是由献厅分割开来的,主要分为上院和下院。其中上院是常氏一族用来供奉祖先配位之所地,下院则是用来逢年祭祀的主要场所。通常下院中东配房和西配房用来祭祀时休息或者讨论事情,而献厅就用来摆放祭祀做需要的东西。在北祠堂的上院中,还有正厅和一些配厅,总体上看,有五间正厅,五间配厅,分布东面和西面两侧。在正厅中有精美非凡的木雕,里面供奉着常氏一族的历代祖先牌位。配厅则是按照“左昭右穆”的设置方式进行排放。在整个厅堂中,除了设有常氏家族的祖先牌位之外,还设有进香的香炉以及摆放有条案和用于祭祀的蜡台等等用品。从正厅回看,献厅、三门,祠堂的拜寿影壁就像一道屏风,由此可见北祠堂在空间上的建造巧妙之意。

(2)精美丰富的雕刻艺术

常氏庄园的北祠堂作为保留较完好的古代祠堂建筑,不仅代表着山西的建筑文化,同时也深深表达了晋中儒商的厚重文化内涵。整个北祠堂的建筑装饰艺术价值较高,其中门式和窗饰以及隔扇、房屋梁柱在雕刻上的艺术真是让人拍案叫绝。其精彩主要体现在“三雕”。[3]所谓的“三雕”包含了木雕和砖雕以及石雕三方面。这三种雕刻技艺以其精湛绝伦的技巧以及灵活生动的形式,加之雕刻内容的既雅既俗,在当时乃至现今都被人称赞,深刻地体现了古代人民对于房屋建筑的审美情趣。具体来说“三雕”中,木雕是指在古代建筑中,在木结构上的雕刻。常氏一族兴于明清,而木雕在明清时期非常流行,常氏一族将木雕引入北祠堂的营建中也就不足为奇。整个北祠堂在外观上显得非常的简洁雅静,而走进其中,却暗暗称奇,这是由于在祠堂内部无论是门楣、斗拱还是窗扇雀替等等都尽雕刻之所能,雕刻之精美异常。在祠堂的两门中,有着双层中空的木雕,这些木雕技艺精湛,刀法娴熟。在常氏北祠堂中,砖雕也是一大亮点,众所周知,祠堂中主要的建筑成分由一块块青砖组成,进而在修建古代建筑的长河上走出了大量优秀的砖雕艺人,这些砖雕匠人技艺精巧,就拿常氏北祠堂来说,砖雕主要体现了两种雕刻技艺:一种是先青砖坯雕制再进行烧制,这种雕刻是一种比较细腻精巧的技艺;另一种是直接在青砖上雕刻,这种雕刻较前者来说是一种较粗放的技艺。但是无论是哪一种,都具有浓重的装饰艺术性以及较高的审美价值。这两种雕刻不仅经济适用,还比较节省工时,既可以加深刻画,又体现了其坚毅性和柔美性的完美结合。

(3)炫目多彩的漆画艺术

在中国古代的宅院建筑中,大部分是砖木构造,古人为了装饰这些木件,基本上都会在外面的木件上涂制不同色彩的油漆并进行绘画。在山西地域比较流行的一种漆画艺术是“汉文锦彩画”,这是一种比较具有本土色彩的漆画艺术。因而在常氏一族北祠堂中存有汉文锦彩画一点也不为奇。在资料记载,汉文锦彩化起源于明清时期。初期就是一缕草,一片花的形式,非常的简单。随着后世在建筑上不断地推陈出新,依据建筑装饰的不同要求,漆画艺人创新出多种多样的漆画种类,比如说“五彩漆画”、“素式漆画”、“金青漆画”等等,而汉文锦彩画的等级也是根据在实际建设中工艺的繁简程度来决定。一般等级较高的是“大金青彩画”和“二金青彩画”,中等的有“小金青彩画”和“下五彩彩画”,最低等的有“素式彩画”,总体来说,一共有七种。对于常氏一族的北祠堂彩画,主要分布在外檐这一部分,主要是“大金青彩画”和“二金青彩画”。总体显得庄重典雅,优美异常。

(4)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