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储管理的必要性范例6篇

仓储管理的必要性

仓储管理的必要性范文1

关键词:优化 仓储管理 降低 成本费用

一、引言

仓储管理曾经被当作没有附加价值的成本中心,仓储也被单纯的认为是企业存放货物的仓库。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仓储管理的重要性体现的越发明显,其不仅仅被看作是形成附加产值的一部分,也被看成是现代企业成功经营中的一个关键因素。

充分利用仓储管理,能够给现代企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优化仓储管理,能够为企业降低成本费用。在这种背景下,现代企业的管理者开始重视仓储管理的建设,以求能够通过仓储管理为企业的发展添加更大的助力。

基于此,本文在此针对仓储管理的优化来探讨企业成本费用的降低,以期能够为有关人士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转变意识 正确对待仓储管理

如上文述及,仓储管理在曾经被当作没有附加价值的成本中心。这种错误的意识在当前仍旧是一个主流,特别是在冶金类的企业中,管理者普遍认为仓储管理的作用就是存放货物。

这是一种极端错误的意识和理念,管理者并没有深刻认识到市场经济的发展所带给仓储管理的促进作用。没有正确的认识,直接导致企业管理者对仓储管理的不重视,进一步致使管理者没有优化仓储管理的意识和观念。

在这种背景下,企业管理者通常认为仓储管理的重要性不强,因此不愿意花费巨大的财力和物力来优化仓储管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仓储管理模式、方法已经落后,无法发挥其巨大的作用。因此,失去管理者的支持,没有充足的人力和物力进行建设,是影响仓储管理优化的主要问题。

基于此,要优化仓储管理降低企业的成本费用,首先需要企业管理者转变自身的意识,必须要正确的认识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仓储管理的巨大作用,以及优化仓储管理对企业发展所带来的巨大效益。

这就需要企业管理者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加强学习,参考国外先进企业的仓储管理模式和理念,并以此作为优化仓储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三、逐步实现仓储管理的自动化与信息化

在转变企业管理者意识的前提下,现代企业必须逐步实现仓储管理的自动化与信息化,只有充分利用现代化的设备和技术,才能真正的优化仓储管理,在降低企业成本费用的同时极大地发挥仓储管理的功能,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所谓仓储管理自动化又被称为自动化立体仓库,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指实现仓储管理过程中的自动化,即采用现代化自动化的大型设备进行工作。例如:高位货架、搬运工具、托盘、叉车、升降机以及自动传输轨道等等。

利用这些自动化的工具,就可以将传统的手工的仓储管理实现自动化,就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资源,同时为仓储管理极大地提高管理效率。

另外,所谓仓储管理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完成仓储管理。其主要内容包括信息化的管理、查询以及物流调配和追踪。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企业仓储管理也随着市场的进步而进步,这就决定了仓储管理的内容更多,其复杂程度也不断上升。

同时,在仓储管理的财务结算和查询报表这一块,信息化技术能够取得更突出的成绩。人工的仓储管理方式让财务结算和查询报表等工作存在极大的弊端,不但没有稳定的安全性,也降低了准确率,更会带来主观上的失误。

因此,优化仓储管理,实现仓储管理的信息化,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出现类似的错误或失误,能够极大的增加仓储管理的速度和质量。

在这种背景下,依靠传统的仓储管理机制和手段已经无法迎合市场的需求。因此,加快仓储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进行仓储管理才能够达到新的目标,才能够真的实现仓储管理的优化。

四、拓展仓储管理的业务

另一方面,优化仓储管理、降低企业成本费用的另一个角度就是要拓展仓储管理的业务,最大化地发挥仓储管理的功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首先,现代化的仓储管理应该以现代物流业为核心,而不再是单纯的货物存放。因此,企业应该将仓储管理应该逐步发展成为货物的中转中心,而不再是存储中心。利用自动化的设备,各类冶金产品和设备也可以快速的搬运和摆放。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仓储管理,也能够有力的支撑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能够提高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仓储管理是现代物流业中的子系统,从某种意义而言,一旦缺少了仓储管理,现代物流业将会受到极大的冲击。因此,开展现代物流业是仓储管理发展的契机,同时也是必然的趋势,这对于优化仓储管理、降低企业成本费油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其次,针对于部分企业自建的仓库而言,企业完全可以充分考虑自身的货物周转总量以及市场密度等数据,将自建的仓库对外租赁。对于部分冶金类的仓库而言,在某些时候会出现货物暂缺的情况。此时,企业的仓库就处于闲置状态,是对现有资源的一种浪费。企业可以考虑将仓库对外出租,并且提供良好的管理服务,这就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实现了优化仓储管理。

五、建立专业化的人才队伍

最后,要切实实现仓储管理的优化并且降低企业的成本费用,企业就不得不从人力资源入手。从根本上说,实现仓储管理的自动化、信息化以及拓展其业务都离不开人力资源。

因此,企业必须建立专业化的人才队伍,要为仓储优化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撑。一方面,企业应该积极引进专业的仓储管理人才,将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带入企业。另一方面,企业需要加强对员工的在职培训,要不断提高现有员工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意识。

通过建立专业化的人才队伍,才能够优化仓储管理的人员结构,才能够让管理人员熟练的掌握现代化的设备和技术,进而优化仓储管理。

六、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仓储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优化仓储管理不但能降低企业的成本费用,更能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针对于此,企业就必须以优化仓储管理为工作重点,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仓储管理的必要性范文2

关键词:机械行业 仓储管理 问题 发展对策

引言

就目前现状而言,我国机械行业在仓储管理过程当中存在种类多、物资数量大以及采购环节不规范等一系列的问题。所以,要想保障企业的生产能够有序进行,要想做好企业各方面物资的供应,就必须要对企业物资采购、保管以及验收和发放等环节进行严格控制。而仓储管理作为企业存储和保管无聊的关键场所,因此必须要对其进行严格把关。库存控制水平是企业的整体管理的反映,而高效的仓储管理则可以有效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所以,企业要想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就必须要依据科学管理原则来对企业的生产及日常所需物资进行调控。

一、仓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计划管理当中的准确性和预见性较差

现今,我国许多的机械企业在产品标准型号以及数量等方面都不能够准确包括,有些企业对日常的生产物资消耗毫无计划,导致企业经常出现供货提前期不准确以及采购不标准等问题,进而导致企业无法准时交货。这不仅对企业的生产产生了影响,同时还导致了企业物资的积压。

(二)企业物资储备不完善

众所周知,机械企业物资管理核心之一就是对仓储的管控。目前,我国不少企业在仓储管控方面依然存在较为严重的两个问题。第一,企业仓储量过高,不少物资被积压,除了占据仓库以外,还占用了企业大量的资金,进而导致企业的盘点、对账以及清理变得更加错综复杂。第二,库存短缺,这对企业的生产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使得企业物流成本过高。

(三)估价入账偏高

估价入账指的是企业在货到票未到的适合,为了对企业材料消耗状况进行正确反映的一种记账方式。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在签订合同或是新物资需归类编号,影响到了企业发票单据的及时有效开具,甚至出现大量估价材料,这将会增加企业财务部门以及仓库保管者劳动强度。

(四)企业仓储管理人才缺乏

机械企业要想进一步提高仓储管理水平,除了需要一些掌握专业技术的人才之外,还需要一些操作型人才,同时更需要仓储管理型的人才。然而,就目前而言,我国在这几方的人才都相对匮乏,许多高校在对这些人才进行培养的适合,由于单纯的指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进而导致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能力差,无法达到企业实际工作的需要。

(五)库房办公条件有待改善

由于仓储管理在我国起步较晚,所以许多企业对其重视程度不高,这也就导致许多企业忽视了仓储管理工作者的办公环境,经常性的就是将保管人员的办公室设置在仓库当中。而由于一般性的企业都会将一些平常不用的塑胶等会产生有害气体的物资放置在仓库当中,这也就有可能对管理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

二、促进仓储管理的发展策略

(一)提高仓储管理的技术性

现代的物流行业的发展离不开现代仓储管理技术,信息化以及先进的通信技术等都是促进企业实现仓储现代化管理的有效突进。因此,企业必须要改变以前通过笔和纸来记录信息的方式改变为以电子计算机、数字化以及网络化的自动化和机械化的管理方法。

(二)进一步提高计划的准确性

促进机械行业仓储管理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要有效加强企业物资计划的管控,进一步提高物资采购管理效率。针对该点,企业可以从建立物资计划例会制度以及加强物资计划工作两方面入手。这样,一方面可以有效协调和解决企业仓储当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另一方面,物资部门可以再全面掌握需求特点的基础上,保障企业实现即时供货。

(三)优化仓储结构

机械行业,由于物资量大,种类多,所以其必须要保持定量库存。合理的库存除了可以降低企业成本之外还能够保证企业的高效运营。反之,如果企业库存不合理,那么就会给企业库存周转不灵,缺货率偏高以及企业生产成本增加等一系列问题。所以,要想保持企业的稳定有效发展,那么就必须要合理安排企业的储存比率和物资。

(四)提高企业人员业务素质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信息水平的不断发展,机械行业的仓储管理业步入了电子专业化管理,这也就对企业仓储管理人提出了新要求。现阶段的仓储管理员除了要具备基本素质外,还必须具备现代化管理知识。有效进行仓储管理除了要具备相应理论知识以外,还要具备可以将理论转化为实际的能力,以及时为企业提高有效数据。因此,企业必须经常性的对仓储人员进行培训,以促进其工作能力以及业务素质的提高。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机械行业也迎来了发展机遇,但与此同时,由于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所以也给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仓储作为管理作为机械企业的物资管控制当中一个庞大且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与其它部门的工作息息相关。为了促进机械行业的发展,为了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因此,企业必须不断优化企业的仓储配置,提高企业的仓储管理水平,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好的效益。

参考文献:

[1]马小宁,白小平.持续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煤炭企业仓储管理精益化水平的探讨[J].物流技术.2010,29(8)

[2]胡燕,张悟移,许力为.云南烟草企业原料仓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2)

仓储管理的必要性范文3

(一)效率最大化原则

仓储合同关系是存货人与保管人之间形成的具有一定利益交换内容的关系,保管人提供保管劳动服务,存货人支付相应的金钱对价。在进行制度完善时,要力图借助法律强制力来构建一个合理的仓储制度环境,最大化的接近理想境界中的完全竞争市场顺利运行要求的制度条件:“竞争充分、信息完全、完全理性,减少和消除垄断、外部性、信息不对称、公共产品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最小化交易的直接成本,实现交换效率的最大化。”只有制度设计合理,仓储合同法律关系才能够实现双方当事人的效益最大化。

(二)合同自由原则

以合同自由为原则的仓储法律制度会引导双方进行理性选择,通过合作实现效益最大化。建立在最优信息交换基础上,双方通过意思表示一致达成仓储合同,从而实现合同当事人的意思自治,这也是传统民法的基本价值观念。只有最大可能的贯彻合同自由原则,尊重存货人和保管人双方的自由意思表示,才能降低任何一方违约的可能性,提高合同顺利履行的概率等于变相提高增加社会财富的概率。

(三)风险合理分担原则

从仓储合同签订到顺利履行完毕,双方当事人会面临一系列风险,仓储合同的法律制度设计需要实现风险分担的最优分配。风险来源于合同签订后可能出现的多种导致合同履行偏离预定方向的意外因素,法律制度设计需要将风险配置给最佳的风险承担者,实现风险的合理分担,让更容易预防风险的一方当事人作为风险承担者。预防风险的成本有高低,效率原则要求成本低的一方进行风险预防。另外,仓储合同中的格式合同条款可减少纷争,降低合同签订成本,在经济学中是有效率的。保管人作为仓储格式合同的提供者在分配合作剩余时占有优势地位,因此在制度设计中要对格式合同签订进行必要管制,平衡双方当事人的风险分担和利益分配,兼顾效率与公平。

二、仓储合同法律制度完善中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仓储合同的基础理论

1“.存货人或仓单持有人”直接改述为“仓单持有人”仓储合同的十五个条款规定中,多次出现“存货人或仓单持有人”的表述,其在法律上被默认与保管人相对应的另一方权利主体,但将二者并列规定实际上造成一定的混乱。《合同法》第385条规定,保管人有签发仓单的义务。此时存货人就是仓单持有人;若存货人之后将仓单背书转让,不再持有仓单也就不再对仓储物享有权利,保管人也只会“认单不认人”,这确保了仓单的流通性及仓储物交易的方便与快捷。将法条中原有的“存货人或仓单持有人”直接改述为“仓单持有人”可以消除法律条文中的歧义和可能带来的混乱。当存货人就是仓单持有人时,其原始的存货人身份被仓单持有人身份覆盖;当其转让仓单时,自然也丧失对仓储物的权利。仓储物的权利人是且仅是仓单持有人,谁持有仓单谁行使权利。2.明确合同性质为诺成合同普通的保管合同是典型的实践性合同,而对于仓储合同的实践性和诺成性至今没有定论,甚至有学者提出“原则上为实践性合同,也可以约定为诺成性合同”的观点。基于仓储合同的特殊性,其法律性质应明确认定为诺成合同。《合同法》第382条规定,“仓储合同自成立时生效”,在仓储物实际交付之前,仓库营业人作为仓储从业人员应进行前期的必要准备工作,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若存货人临时反悔不实际交付货物,仓储人将蒙受经济损失。同时,存货人一般也是从事经营行为的营利性法人组织或个体户,若在交付货物时保管人并不能予以储存,也会给存货人带来很大不便。这时,只追究对方的缔约过失责任并不能很好的保护守约方的合法权利,将仓储合同明确规定为诺成合同使得合同成立时即生效,双方可以追究对方的违约责任,符合合同自由和诚实信用原则,也有利于保护交易安全,促进仓储行业的发展。3.增加对两类特殊仓储合同的规定如今我国仓储实践中存在混合仓储和消费仓储两种特殊类型的仓储行为,将其纳入仓储法律制度体系符合现实需要,有利于促进物资流通。混合仓储的仓储物为一定品质数量的种类物,仓储结束后保管人只需返还相同品质、数量、种类的替代物。《德国商法典》第491条第1款规定:“在可替代种类物之储存中,于获得明确许可之后,仓库经营商可以将同样种类的货物混合存放”。存货人基于对部分混合仓储物的所有权而成为共有人,对所有仓储物形成间接共同占有,提取货物时只需从中取出相应比例。与混合仓储合同不同,消费仓储合同在存货人交付一定数量品质的种类物后,仓储物的所有权随之转移。在合同期限届满时,保管人返还相同种类、数量和品质的替代物。基于仓储物所有权转移给保管人,仓库营业人可以对仓储物进行“消费”,享有排除他人干涉的完整物权,实现仓储物的“价值保管”目的。这些突破表明如今仓储物流行为中仓储物的范围越来越广,形式也更加多样化,法律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

(二)明确保管人的过错责任归责原则

《合同法》第394条应当理解为是对仓储保管人责任承担的规定,因保管人保管不善造成仓储物毁损、灭失的,保管人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因仓储物的性质、包装不符合约定或者超过有效储存期造成仓储物变质、损坏的,保管人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若仓储物本身原因导致货损,保管人无过错即构成免责事由。采取保管人过错责任的归责原则与过错责任承担损害赔偿的一般理论相吻合,保持了合同法的体系完整和连贯。同时又可平衡保管人和存货人间的利益关系,保证风险由双方共同公平分担,具有惩罚和教育的双重属性,能够更好的鼓励正当交易和竞争。在过错责任归责原则的指导下,保管人对于仓储物的毁损、灭失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应当满足以下条件:保管人存在违反法定或者约定义务的行为,一般表现为保管不善;须仓储物发生损害,即存在损害事实。这种损害可以是一种广义的理解,即仓储物与仓单上的记载不符;保管人管理不善与仓储物损害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是一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仓储物的损害发生在储存期间内且不存在任何免责事由。

(三)明确保管人的留置权

适用留置制度的合同只有保管、运输、加工承揽、行纪四种,而仓储合同作为一类被单独规定的特殊保管合同,也符合保管人留置权设置的基本构成要件,应予以明确规定。仓储合同中,保管人基于仓储行为而实际占有仓储物,若仓储物的所有人到期不支付仓储费或者拒绝承担其它仓储合同的义务,法律应当赋予其留置权以保护其合法权益。留置权作为法定担保物权优于其他债权,这种优先权可以保证保管人的权利得到充分保护,除非保管人自动放弃对仓储物的占有,否则不因任何保全措施而丧失留置权。当然,保管人的权利行使要受到相应限制,如必须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对存货方进行书面通知且有不少于2个月的法定期限作为偿还债务期,留置担保的范围也要同样符合合同法的一般规定,“包括主债权及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留置物保管费用和实现留置权的费用”。

(四)明确仓单的必要记载事项

仓储管理的必要性范文4

关键词:物资;仓储管理

1 仓储的分类

仓储管理是企业物资管理的核心,是指企业为了生产、销售等经营管理需要面对计划存储、流通的有关物品进行相应的管理,如对存储的物品进行接收、发放、存储保管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

仓储的分类方法有多种,以下从几种角度来看仓储的分类:

(1)按价值划分,可分为贵重物品与普通物资,如仓储abc分类法就属于按价值分类的方法。

(2)按物品在企业的产品成型状态划分,可分为原材料仓储、半成品仓储和产品仓储。

(3)按仓储物品的形成原因(或用处)划分,可分为安全仓储、储备仓储、在途仓储和正常周转仓储。

(4)按物品需求的相关性可分为独立需求仓储与相关需求仓储。独立需求仓储是指某一物品的仓储需求与其它物品没有直接关系,仓储量是独立的。相关需求仓储是指某一物品的仓储量与有些物品有关系,存在一定的量与时间的对应关系。

2 仓储量的控制

仓储量的控制问题一般分为两种情况来讨论,即独立需求仓储的控制与相关需求仓储的控制。

2、1 独立需求的仓储控制

独立需求物品是指物品的需求量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这类仓储物品的控制主要是确定订货点、订货量、订货周期等。独立需求物品的仓储控制模型一般按定量仓储控制模型和定期仓储控制模型来控制。

定量仓储控制模型控制仓储物品的数量。当仓储数量下降到某个仓储值时,立即采取补充仓储的方法来保证仓储的供应。这种控制方法必须连续不断地检查仓储物品的仓储数量。假设每次订货点的订货批量是相同的,采购的提前也是固定的,并且物资的消耗是稳定的。

定量仓储控制模型必须确定两个参数:补充仓储的仓储订货点与订货的批量。订货批量按经济订货批量求解。

经济订货批量(economic order quality,简称为eoq)的原理是要求总费用(仓储费用+采购费用)最小。由于仓储的费用随着仓储量的增加而增加,但采购成本却随着采购批量的加大而减少,因此这是一对矛盾,不能一味地减少仓储,也不能一味地增加采购批量。经济订货批量就是对这个合理订货批量的求解。

定期仓储控制模型按一定的周期t检查仓储,并随时进行仓储补充,补充到一定的规定仓储s。这种仓储控制方法不存在固定的订货点,但有固定的订货周期。每次订货也没有一个固定的订货数量,而是根据当前仓储量i与规定仓储量s比较,补充的量为q=s-l。但由于订货存在提前期,所以还必须加上订货提前期的消耗量。这种仓储控制方法也要设立安全仓储量。这种模型主要是确定订货周期与仓储补充量。

2、2 相关需求的控制

相关需求也称为从属需求,是指物资的需求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一种物资的需求是由另外一种物资的需求引起的,这样物资的需求不再具有独立性。

3 仓储管理策略

abc仓储控制法是根据仓储物品的价格来划分物品的重要程度,分别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abc的分类见表1。

a类物品属重点仓储控制对象,要求仓储记录准确,严格按照物品的盘点周期进行盘点,检查其数量与质量状况,并要制定不定期检查制度,密切监控该类物品的使用与保管情况。另外a类物品还应尽量降低仓储量。采取合理的订货周期与订货量,杜绝浪费与呆滞仓储。c类物品无需进行太多的管理投入,仓储记录可以允许适当的偏差,盘点周期也可以适当地延长。b类物品介于a类和c类物品之间,采取适中的方法加以使用、保管与控制。

仓储管理的衡量指标有平均值、可供应时间和仓储周转率。降低仓储的管理策略如表2所示。

仓储管理子系统通过对仓储物品的入库、出库、移动和盘点等操作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管理,帮助企业的仓库管理人员管理仓储物品,以达到降低仓储,减少资金占用,杜绝物资积压与短缺现象,提高客户服务水平,保证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的目的。

4 仓储作业与信息处理

企业仓储管理业务主要有对物资的收发管理工作,根据物资的不同物理与化学属性做好物资存储与防护工作,降低各种仓储管理费用,分析并提供仓储管理所需的各种数据报表等。下面对仓储作业中比较重要的业务进行详细的描述。

4、1 物资的出入库和移动管理

入库业务包括采购订单的生产材料入库、采购的办公用品入库、劳保用品入库等。这几种入库在仓储系统中分别按不同的流程来处理。物资的出库有生产领料、办公用品、保管用品与劳保用品。物资的移动是仓储之间(有时会在分厂之间和分公司之间)的物资调拨,这种物资可以不经过检验。

4、2 仓储盘点

仓储盘点是对仓储物品的清查,是对每一种仓储物资进行清点数量、检查质量及登记盘点表的仓储管理过程,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清查仓储的实物是否与账面数量相符合以及仓储物资的质量状态(即可用仓储量)。实物数与账面数有出人的,要调整物资的账面数量,做到账物相符,并且应遵守相应的管理流程。每种仓储物资都设立相应的盘点周期,并可以通过系统自动输出到期应盘点的物资。

4、3 仓储物资管理信息分析

从各种角度对仓储物资信息做分析,例如日常的进、出、存的业务数据分析,物资占用资金分析,物资来源和去向分析,物资分类构成分析等。

仓储管理子系统通过对仓储物品的入库、出库、移动和盘点等操作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管理,帮助企业的仓库管理人员管理仓储物品,以达到降低仓储,减少资金占用,杜绝物资积压与短缺现象,提高客户服务水平,保证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侯丽红,基层物资管理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铁道物资科学管理,2005,(2)

[2]朱小平,关于完善物资管理的探讨[j],城市公共变通,2005,(5)

仓储管理的必要性范文5

1 精细化管理的概念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理念,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在常规管理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将精细化管理的思想和作风贯彻到企业每个环节的一种管理模式。”[1]

精细化管理强调目标的细化、分解和落实,强调运用具体、明确的量化标准以取代笼统、模糊管理的不足。精细化管理是企业追求品质卓越、领衔发展的选择,是企业战胜竞争对手、超越自我的需要,也是保证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指导思想。“面对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市场分工越来越细,产品利润趋向于零,同质化越来越强,差异越来越小,对我国民营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

2 出版企业图书仓储管理之现状

得益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物流仓储获得了巨大进步;然而,部分出版企业,尤其是民营出版企业,在图书仓储过程中仍沿用粗放管理模式、强调经验管理。出版企业图书仓储书目种类多、货量大,仓储员工素质普遍较低、缺乏责任意识,因此在图书仓储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

2.1 仓储图书货位凌乱

由于仓储图书品种多、货量大,图书在入库时间和数量上不一致,加上仓储货位的易变性以及仓储图书整理的不及时,入库图书的存放货位很容易出现混乱,给配发货工作带来了不便,尤其对于仓库新进员工,需要较长时间(15-30天)才能掌握一个仓库所有品种图书的确切货位。

2.2 仓储损耗居高不下

出版企业图书仓储损耗来自人为和自然两方面原因,人为方面,仓储员工乱扔、乱踩、乱拆、乱画、遗失图书时有发生;自然方面,仓库迟滞货物多,占用仓储空间,导致新到图书不能及时入库,库外存放即会因保管不善而发生损毁。此外,仓储作业工具、材料运用无标准,不合理使用及无节约意识导致浪费发生。

2.3 仓储员工消极怠工

从事配发货的员工多以初、高中毕业生(短期工)和接近或已达退休年龄为主,前者年龄偏小、流动性大,对于职业缺乏认识,表现为“混日子”、“打发时间”;后者年龄偏大、稳定性较高,但年迈体力不支,抱有“混饭吃”的心态。而基层管理者缺乏科学管理意识,从而发生了仓储员工的消极怠工现象。

2.4 工作考评难以量化

出版企业仓储员工工作繁琐、量化程度低,缺乏严密的考评体系,员工工资评定仅依据管理人员主观印象,使其工作努力程度与报酬不成正比。另外,该类出版企业对管理者和员工均施行区别化管理,导致员工心理不平衡,影响了工作量的完成,并加深了员工之间、员工与领导之间的矛盾。

2.5 仓储员工缺乏培训

为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多数民营出版企业对于从事仓储工作的新进员工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仅依靠以老带新以及员工个人的实践摸索;另外,从基层成长起来的管理人员同样缺乏管理技能,粗暴对待普通员工。员工与管理人员均缺乏培训与发展机会,工作乏味、关系紧张,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

2.6 仓储工作环境较差

部分出版企业图书仓储工作环境差,仓库外表整洁,但内部不乏脏乱现象,反映在:仓库地表和货物上布满灰尘、货物违规摆放、作业巷道狭窄、空气刺鼻等。员工基本上是被动地接受任务安排,主动性差;领导与员工相互妥协,忽视了仓储环境对于图书质量、员工身心健康与工作效率的重要性。

3 出版企业图书仓储精细化管理之策略

实现出版企业图书仓储的精细化管理,近期来看,可以规范员工仓储行为,提高企业仓储效率,降低企业仓储成本以提高企业竞争力;长远来看,对于员工精细化管理意识的培养,可为企业发展培养懂经营、会管理的人力资源。

3.1 仓储物品精细化管理之策略

首先,加强仓储图书货位管理的精细化。合理的图书分类,对于明确员工职责、图书统计与分配、加速图书流通等具有重要意义,可采用的一种有效方法即对仓库分区、对图书分类并加强对货位与图书的流转管理。依据图书版本或小学、初中、高中的不同对仓库货位分区,再根据图书具体品种按区摆放;平时要保证货位与图书的相对固定,以便工作人员寻找;根据图书流转速度设置流转货位、预备货位;张贴仓库平面示意图于仓库显眼处,标注出货位与对应的图书品种,并及时标注更改货位与图书的变动。

其次,加强仓储图书保管的精细化。当图书经检验合格签收入库到图书被发货出仓之前即图书的仓储保管期。为保证图书质量,仓库内图书必须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一线员工在搬运、整理图书时,要做到不乱扔、不乱踩、不乱拆、不乱画。对于因仓储货位紧缺而未能入库的图书,要做好防雨防潮工作,避免因天气恶劣而导致图书损毁,努力实现质量“零缺陷”。此外,仓库负责人应根据“ABC管理法则”对不同性质和种类的图书分别进行重点管理和一般管理,对配书中余下的散书要及时整理以避免发生图书的窜位。

最后,加强仓储工具材料管理的精细化。对于图书仓储过程中工具材料的运用和管理应有制度可循,实现操作的规范化,相关部门要培训员工以最有效的途径完成作业。为员工配备工具袋以存放作业工具,减少作业工具的遗失、损耗;节约图书在入、出库过程中的工作材料,如包装纸,要裁剪合理、回收利用,培养员工良好的工作习惯,从而大大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3.2 仓储员工精细化管理的策略

首先,加强仓储员工精细意识的培养与贯彻。只有思想上具备了精细化意识,在实践中才会自然应用。“对于多数员工而言,在思想上都愿意接受新的企业文化理念和行为模式,也愿意去改变旧的意识观念,但在行动上要真正做到却很难,往往会出现言行不一致的情况。”[3]因此,培养、贯彻精细意识就需要公司领导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并在工作中给予员工不断的强化和激励,使精细意识融入到员工的工作生活中,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其次,加强仓储员工考评的精细化。“量化考核是精细化管理的目的和重要手段,目的在于激励,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3]由于出版企业图书仓储员工的工作量化难度大,所以有的企业就没有考评,仓储员工薪酬一致;而有的企业仅依据管理人员对员工的印象,考评存在很大随意性。为此,公司应建立健全员工考评体系,将仓储工作进行细化分类、责任到人,吸收来自员工互评、个人自评和领导评价等多方面的意见。

最后,加强仓储员工管理培训的精细化。“精细化始于管理者,实施精细化管理首先要求公司要有明确清晰的职责体系,”[4]仓储部门管理者要为企业培养人力资源,更要充分发挥现有人力资源的效用,做到人岗匹配。在图书仓储部门,工作单一、效率低下,为调动普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应建立考察机制以观察员工在工作中的能力、态度和个性特征;在企业建立轮岗制度,让仓储员工接触不同的职位,为其创造成长成才机会。此外,公司应定期开展对于普通管理者管理理念和管理技能,以及对于仓储员工工作技能的培训。

3.3 仓储环境精细化管理之策略

良好的仓储环境不仅有利于降低库存商品的损耗,且有助于仓储员工良好工作心态的保持,有利于出版企业仓储工作的开展和仓储员工工作效率的提升。起源于日本的“5S”现场管理技术即仓储环境精细化管理的有效方法之一。“‘5S’就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五个项目。”[1]实践证明,“5S”管理能够有效提高企业效益,且能够极大地提高员工的工作素养与满意度。

仓储管理的必要性范文6

一、仓储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仓储管理就是对仓库及仓库内的物资所进行的管理,是仓储机构为了充分利用所具有的仓储资源提供高效的仓储服务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过程。具体来说,仓储管理包括仓储资源的获得、仓储商务管理、仓储流程管理、仓储作业管理、保管管理、安全管理多种管理工作及相关的操作。仓储管理的内涵是随着其在社会经济领域中的作用不断扩大而变化。仓储管理,即库管,是指对仓库及其库存物品的管理。仓储系统是企业物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子系统。物流系统的整体目标是以最低成本提供令客户满意的服务,而仓储系统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仓储活动能够促进企业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现代仓储管理已从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发展,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一)仓储管理在物流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讲,仓储管理在物流管理中占据着核心的地位。从物流的发展史可以看出,物流的研究最初是从解决“牛鞭效应”开始的,即在多环节的流通过程中,由于每个环节对于需求的预测存在误差,因此随着流通环节增加,误差被放大,库存也就越来越偏离实际的最终需求,从而带来保管成本和市场风险的提高。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从研究合理的安全库存开始,到改变流程,建立集中的配送中心,以致到改变生产方式,实行订单生产,将静态的库存管理转变为动态的JIT配送,实现降低库存数量和周期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尽管仓库越来越集中,每个仓库覆盖的服务范围越来越大,仓库吞吐的物品越来越多,操作越来越复杂,但是仓储的周期越来越短,成本不断递减的趋势一直没有改变。从发达国家的统计数据来看,现代物流的发展历史就是库存成本在总物流成本中所占比重逐步降低的历史。

(二)仓储管理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1.仓储能对货物进入下一个环节前的质量起到保证作用。在货物仓储环节对产品质量进行检验能够有效地防止伪劣产品流入市场,这样既保护了消费者权益,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生产厂家的信誉。

2.仓储能够为货物进入市场做好准备。货物作为商品要顺利进入市场满足购买者需要,必须在货物进入市场前就做好准备。仓储能够在货物进入市场前完成整理、包装、质检、分拣等程序,这样就可以缩短后续环节的工作时间,加快货物的流通速度。

3.仓储是加快商品流通,节约流通费用的重要手段。虽然货物在仓库中进行储存时,是处于静止的状态,会带来时间成本和财务成本的增加,但从整体上而言,仓储不仅不会带来时间的损耗和财务成本的增加,相反它能够帮助加快流通,并且节约运营成本。在前面讲仓储的必要性的时候已经谈到过仓储能够有效地降低运输和生产成本,从而带来总成本的降低。

4.仓储还是保证整个社会再生产过程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交换(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流通)、分配、消费四个环节。物流过程中属于流通领域,而仓储优势物流系统的重要环节,因此,货物的仓储过程不仅是商品流通过程顺利进行的必要保证,也是社会再生产和整个经济活动得以顺利惊醒的保证。

二、我国目前仓储管理的现状与加强和改进仓储管理的对策

(一)我国仓储管理存在的问题

1.仓库数量大,但布局不够合理。造成了部分地区仓储大量剩余和部分地区仓储能力不足的两极分化局面。

2.仓储技术发展不平衡,很多企业对提高仓库作业自动化、机械化的认识不足。这种仓储技术方面发展的不平衡状态,严重地影响着我国仓储行业整体的运作效率。

3.仓储人才缺乏,仓储管理人才更不多。发展仓储行业,既需要掌握一定专业技术的人才,也需要善于操作的运用型人才,更需要仓储管理型人才,而我国目前这几方面的人才都很匮乏。

4.仓储管理方面的法制、法规不够健全。我国已经建立的仓储方面的规章制度,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水平的提高,有些已经不适合实际情况。

(二)我国仓储管理的长足发展

我国仓储业发展势头良好。自20世纪末经济发展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同时带动了仓储业的发展,对仓储业的发展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大型的现代化库房开始出现在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地区和大中型城市,以满足地区发展对物资流通的现代化需求。

随着外资企业的进入,先进的仓储管理系统和硬件设施也随之建立起来。现代商业体系的建立引导着仓储业向着合理、高效、环保的方向发展。外贸进出口的快速增长也促使中国仓储业与国际物流体系的快速接轨。

到2003年年底,中国内地现代化自动库已经超过200座,每年还在快速增加。在仓储业硬件设施得到改善的同时,仓储业的管理水平也 在不断提高。高高校纷纷建立物流专业。为仓储管理现代化提供了人才。各种社会物流培训机构的出现满足了企业发展对物流人员知识更新的要求。

政府管理机构对仓储业的发展起到的引导和规范的作用,所颁布的物流技术标准等对仓储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各种技术标准和管理措施的出台为仓储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为中国物流业业国际接轨提供了保证。

(三) 加强和改进我国仓储管理的对策和措施

1.加强仓储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大投入力度,努力提升现有仓库的基础设施,不断改造陈旧老化的仓库,更新使用现代化的仓储设备。

2.加快引入竞争机制,建立统一、公平有序的现代仓储市场体系。废除各类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有关规定,为仓储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

3.加强仓储资源的整合,完善仓储标准化体系。

4.加快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实现仓储信息化管理。要提高仓库利用率、实现有效的库存控制,就要建立有效的信息网络,实现仓储信息共享,积极推进企业仓储管理信息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公共信息平台,实现公共信息网络与仓储网络的有效结合,提升企业仓储信息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