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心理辅导建议范例6篇

孩子心理辅导建议

孩子心理辅导建议范文1

亲子关系大学生辅导员师生关系童年是孩子塑造人格,健全身心的黄金时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影响着孩子的心灵成长与个人发展,良好的家庭教育将让孩子受益一生。大学则是学生由未成年人过渡到成年人,由被动学习转向自主学习的关键阶段,辅导员是大学生进入大学这个人生新阶段后的第一位老师,同时也是与学生关系最为密切的对象之一,对学生大学生涯的指导和职业发展上的影响是直接而深远的。

除了作用上的相似性,家长对孩子所承担的责任,与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也存在相似性,他们都肩负着既要管理又要教育的双重任务。本文将从亲子关系对孩子的影响来分析独立学院辅导员应如何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亲子关系对孩子的影响

人的一生有4个重要的关系:自己与自己的关系;自己与最值得珍惜的人的关系,即亲密关系;自己与社会的关系,譬如友谊与事业;自己与世界的关系。一个人若想拥有和谐的人生,那么这4个关系都需要做到和谐。但是,亲密关系是第一关。

亲子关系,是一个人最初建立的亲密关系,是人格形成的基石,和谐的亲子关系对与一个人的心灵成长,乃至生命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父母若能与孩子建立一个和谐的关系,帮助孩子通过做自己,从而自由而安全地得到最大程度的成长,将为孩子建立一个和谐的内心,也有利于他与外在世界建立和谐的关系,如果亲子关系充满冲突,那么孩子的内心和外部世界也会存在冲突。

众所周知,中国的家庭在亲子关系中最容易走进的误区就是溺爱。溺爱表面上是对孩子的重视与关爱,实际上是对孩子真实感受的视而不见,也剥夺了孩子实现自我的权利。没有为自己的人生做过决定的人,不会懂得什么是责任,也不会勇于追求,这种培育显然是失败的。

另一个容易步入的误区就是管教上“动用权力”。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不打不成才”,这充分显示出中国上一辈家长在子女管制教面的权力意识。他们认为,在家里父母作为成年人,他们就是权威,他们说的话,制定的规则,子女必须听从遵守,甚至通过暴力来树立威信。然而,在和谐亲子关系的建立中,家长只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建议和命令孩子的行为和选择,或者直接包办孩子应该自己处理的事务,放任孩子应该自己承担的责任,这样的孩子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关系模式,不利于今后平等地建立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

二、独立学院辅导员师生关系的特点

初入大学的新生对于什么是大学,大学学什么,大学怎么学等基本问题缺乏理性的认识,即便通过影视文学作品或者其他渠道有所听闻,也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感性认识上,他们就如同新生的婴儿,对新的环境、新的生活、新的角色有着十足的好奇,在这个探索与适应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认识与观念,将影响学生对整个大学阶段的选择,而大学阶段的行为养成又将对其毕业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高校辅导员所扮演的角色就如同一个孩子的家长,要通过对学生各个阶段的教育和管理,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观念和全面的发展,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

独立学院是21世纪出现的新的高等教育主体,作为处于探索阶段的独立学院,学生培养质量的好坏,学校的声誉和社会评价,直接影响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如何稳定办学、做好学生在校期间的教育、管理与服务,取得办学成果是校方最为重视的环节,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也以此为依照。所以,独立学院辅导员与学生的存在着教育、管理、服务三重关系,这三者的比重需要建立一个科学的比例,否则师生关系就会出现失衡与异化,对于双方都是不利的。

具体到实践中,独立学院里辅导员与学生的师生关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学生过度依赖辅导员,习惯由辅导员解决问题;第二,学生遭遇挫折将责任推卸给辅导员,不能主动承担责任;第三,辅导员简单的将学生看做被管理者,没有给予学生应有的自主选择权。

三、独立学院辅导员师生关系建立的建议

正如亲子关系中家长最需要避免出现的问题就是包办孩子应该自己处理的事务,放任孩子应该自己承担的责任,以粗暴的方式控制孩子的自由,那么对于大学生而言,不论他本身的意识水平和综合素质如何,他首先需要的是靠自己去感知大学,如果被动地被剥夺了这样一个过程,他不会认为是自己在上大学,也不会去探究自己上大学的意义和目的,那么辅导员、教师与学生的师生关系就成为了单方面的教导与教授,而不是双方互动的教学关系。因此,在师生关系的建立上,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学生初进校起,辅导员就应树立学生独立解决的问题的意识,避免保姆式的服务,否则学生就如同被溺爱的孩子,丧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基本的责任感。

第二,要通过摔打教育与信任教育,教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而非因为害怕学生无法胜任自主学习与自我管理,始终采用帮带的方式扶着学生走过大学四年,这对于处于大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其危害等同于在童年阶段被父母娇惯的孩子,面对毕业后更多的困难和危机,他们将无所适从。

第三,在管理中切忌以权利压制学生。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其《德国教师教育指南》中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现在的父母与孩子、教师与学生普遍缺乏沟通。事实上,学生在遇到问题、情绪出现困扰时,最需要的并不是一个答案,一个指令,而是能了解自己、关怀和包容自己的师长与知心朋友。

第四,作为学校的决策者与管理者,可以通过建立健全学校制度,明确岗位分工,强化辅导员作为教师的教育职能,减少不必要的后勤服务工作,为辅导员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供更多的空间。

参考文献:

[1]武志红.为何家会伤人.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

孩子心理辅导建议范文2

调查时间:2015年5月10日

调查地点:保定市保师附校

调查对象:全托式小饭桌3至6年级孩子

调查目的: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中小学出现了一个特殊群体――全托式小饭桌孩子。全托式小饭桌的出现客观上迎合了上班族家长没时间接孩子和没能力辅导作业的双重心理需求。那么,全托式小饭桌给孩子带来什么影响,孩子们幸福吗,怎样提孩子的幸福指数呢?

为了了解掌握全托式小饭桌孩子幸福指数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笔者于近日就全托式小饭桌孩子幸福指数情况以问卷的形式进行了调研。现将此次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

全托式小饭桌是集小饭桌和作业班为一体的综合托管机构。孩子每天中午放学后去那里吃饭午休,下午放学后过去写作业,有全科老师辅导。据不完全统计,保师附校周边登记在册的小饭桌一共是32家,全托式小饭桌15家,现有学生820人。随着“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育人为本”成为教育工作者的根本要求。近年来大家对教育越来越重视,除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也逐渐引起人们重视,升学压力和市场需求催生了各种课外辅导机构、作业班和小饭桌。伴随着全托式小饭桌市场的火爆,“小饭桌孩子”这一特殊群体的幸福指数,引起了社会、学校、家庭的广泛关注。

(一)幸福指数现状。此次调查问卷共发放100份,收回100份,有效98份,有效率98%。调查数据显示,小饭桌孩子的幸福感普遍不高。如图所示:只有5%的孩子感觉自己很幸福;18%的孩子感觉自己幸福;63%的孩子感觉一般;9%的孩子感觉不太幸福;5%的孩子感觉不幸福。

经调查,影响孩子们幸福指数的因素主要有:学校设置作业太多,学业负担重;得不到鼓励和赞美,心理压力大等。

(二)存在问题。孩子们幸福指数不高突出表现为以下两个问题:

1.对幸福含义理解存在片面性,把快乐等同于幸福。在孩子们天真的世界里,55%的孩子认为快乐就是幸福、30%认为差不多、而只有6%和9%的孩子认为快乐与幸福是不太一样和不一样的。再追问什么是幸福时,几乎是没有人说得出来幸福的含义。

2.缺乏创造幸福能力。一直以来,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孩子们都是被动去接受,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都不操心,知道所有事情父母都会替自己安排好。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对于一些不好的事情,只会通过情绪来表达,不会认真理性地去对待、分析问题,找不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不懂得创造幸福,幸福指数自然不高。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家长和孩子的疏离。家长没时间接孩子,没有能力辅导孩子作业。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活节奏和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上班族家长中午根本没时间回家给孩子做午饭,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回到家里,根本没心思和足够的耐心去辅导孩子作业。另外,保师附校是保定市唯一一所采用剑桥英语教材的学校,正是其教材选用的特殊性,加大了英语作业的辅导难度。

(二)作业和考试的压力。学校的作业布置和考试制度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作业是老师课后训练学生强化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通过作业来检测自己学习是否达到预期学习目标的一种方式。学校作业一般是让学生听读英语、抄写字词句、背诵课文、练习课后题、完成练习册。

(三)小饭桌的局限。小饭桌工作人员流动性很大,而且阿姨和老师把做饭和辅导作业当作一项工作去完成,而非把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去疼去爱,缺乏责任感,孩子在小饭桌感受不到爱、没有归属感。小饭桌的阿姨多半是赋闲在家的全职妈妈,她们的工作动机是为了赚钱补贴家用,把做饭当作一项任务,而没有全身心投入,给孩子们创造一种家的氛围。

三、提升小饭桌孩子幸福指数的几点反思和建议

鉴于“全托式小饭桌孩子”这个群体的特殊性,要改变现状、提升全托式小饭桌孩子幸福指数,笔者建议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去努力:

(一)与师长建立有效沟通。在诸多影响幸福因素中,情感因素比重最大。而在情感因素中,孩子们认为有效沟通是最重要的。一方面,在学校,课上与老师良好的课堂互动有助于提高孩子学习自信、学习兴趣和课堂注意力,听课效果大大提升。课间和同学们呢友好相处,一起游戏一起运动,使孩子体验到与小伙伴一起玩耍的快乐、收获友谊。另一方面,回到家中,与父母建立良好有效沟通也是十分必要的。

(二)改进小饭桌的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水平。由于人们对小饭桌的管理模式、卫生情况和营养搭配等缺乏了解和监督,以致小饭桌社会认可度比较低。小饭桌要改变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水平,进而提升小饭桌孩子们幸福指数,应该做到:第一、提升管理水平。提升小饭桌负责人的专业素质和领导能力及高质量人员的吸纳。第二、实施有效监督。做到卫生状况、营养搭配制度公开化、透明化,作业辅导情况量化及知识吸收情况表格化,与家长保持沟通,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情况并进行有效监督。

附:

全托式小饭桌孩子幸福指数调查问卷

1、您的性别:①男②女

2、是否独生:①是②否

3、您的年级?

A三年级B四年级C五年级D六年级

4、您幸福吗?

A很幸福B幸福C一般D不太幸福E不幸福

5、在小饭桌您幸福吗?

A很幸福B幸福C一般D不太幸福E不幸福

6、您喜欢去全托式小饭桌吗?

A很喜欢B喜欢C一般D不太喜欢E不喜欢

7、您觉得快乐和幸福是等同概念吗?

A是B差不多C不太一样D不一样

8、您觉得对幸福指数影响最大的事哪方面?

A情感因素B学习成果C人际交往D物质奖励

9、您觉得幸福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可多选)

A得到肯定和表扬B得到心仪已久的玩具C成绩进步D温暖的家庭E和谐的人际关系F有足够的零花钱G出去玩H有明确的目标

10、您觉得不幸福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A不自由,没有自主选择权和决定权B课外班太多了,没有玩的时间C总感觉不如别人D成绩不好E觉得没有人理解自己E和同学相处不好F家庭关系不和谐

11、在小饭桌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A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B成绩有所提高C交到几个好朋友D培养自己独立性

12、您觉得小饭桌哪方面需要改进?

A卫生情况B安全方面C人员的稳定性D辅导老师水平E责任感和爱

13、您想提升自己的幸福指数吗?

A很想B想C一般D不太想E不想

14、如果可以提升幸福指数,你会选择哪种方式?

孩子心理辅导建议范文3

一、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父母的亲情关爱。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变化时期,由于父母长期不在家,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这些变化,容易导致自卑、封闭、内心孤独无助等心理问题。

(二)家庭管教无力。留守儿童一般都由爷爷奶奶等老人抚养,由于老人对孙辈十分溺爱,对孩子的管教持宽容甚至放任的态度,导致孩子自制力较差,出现学习成绩差、不按时完成作业、厌学、不尊重老师、不讲卫生甚至说谎、打架等现象。

(三)学校条件有限。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制约,农村基本没有寄宿学校,也不开设心理教育、法制教育课,而这些内容对留守儿童又是最重要的。

二、提出几点建议

    (一)发展农村产业化项目,鼓励更多的农民在本地就业,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使更多的孩子可以在父母的身边享受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二)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充分利用元旦、春节、秋收等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家长会,通报留守儿童各方面情况,让父母多关注自己孩子,主动承担教育责任,不能把孩子全部推给老人和社会,使学校与家庭产生教育的合力。

    (三)加大投入,落实政策,优化留守儿童成长环境。要高度重视留守儿童问题,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和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发展寄宿学校,对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儿童,可寄宿到学校,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改善办学条件,增加心理教师这个岗位,定期为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增加法制教育课内容,提高留守儿童法制意识,避免出现打架斗殴、小偷小摸等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

基层反映:留守儿童生活境遇及建议  

一、留守儿童生活境遇主要表现: 

一是监护上存在着“盲区”。一般情况下,父母外出的家庭,孩子多由父辈、祖辈照看,或者寄宿亲戚家中照看,他们只能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注重安全管理,缺乏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和沟通。 

二是学习被动,缺乏有效指导和督促。由于这些孩子在留守期间是和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监护人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重养轻教,致使孩子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孩子在学习上一旦遇到了难题,除了老师,没有人帮他们排解。 

三是缺少关爱,容易产生心理障碍。留守儿童由于在情感上缺少健全的关爱和沟通,容易产生心理障碍。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 

二、解决留守儿童境遇的建议: 

一是健全制度,完善校家双重监管模式。建议相关部门积极探索管理新途径和新方法,以制度形式,明确学校、家庭双方各自管理责任,注重加强校、家双向沟通联系,并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切实履行好留守儿童的监管责任。 

孩子心理辅导建议范文4

我们可以请少先队员共同探讨一个问题:党为什么要为少年儿童创建一个属于自己的组织——少年先锋队?辅导者可从“战略预备队”、“大学校”、“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三个维度深入浅出地予以引导。但最简捷的办法,可用同志1942年儿童节时的题词精神来启发思考:“儿童们团结起来,学习做新中国的新主人!”今天,再次指示,希望少先队开展“自主教育”,从小做起,做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小模范。讲党的期望,还可联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民主”一词展开。儿童组织的“自主”是由党的“民主”派生。“民主”是中国共产党人以往革命与今日建设所追求的最高理想目标。少年先锋队组织定性为战略预备队,具有政治属性,自然担当政治(民主)启蒙重任。引领孩子践行“民主”,组织有独特优势。这一组织,党是按民主集中制原则将其组建起来的。有了组织,孩子们才有了行使民利和在民主的生活中学民主的机会和环境,才产生了民主与纪律、个人与集体、自由与统一、选举与被选举、队长与队员群众之间的矛盾,才有了民主的第一课——扣好人生第一粒钮扣的自我教育。

二、学自主做主人,也是孩子对自己组织的真切

期盼与自身成长的迫切需求我们曾在历史上做过多次大调研,直接询问孩子“什么样的组织是你们最向往、最满意的组织?”综合起来,孩子们对组织有七大期盼,我将其形象地描绘为“快乐的世界、自主的园地、友爱的家庭、创造的舞台、服务的金桥、奋进的阶梯、成才的摇篮”,其中,“快乐”与“自主”排在最前。有位初中少年在向组织提交提案时这样明确表达:“我们不喜欢‘包老师’与‘包爸爸’‘包妈妈’!少先队组织要坚决取缔在亲切关怀下的一切包办代替!”在一次少代会上,孩子们让我讲话,我就为他们代言,并动员他们“团结起来,以主人的精神,将少先队建设成自己所期盼的组织”,这番话竟获得了孩子们七次热烈的掌声。少年人的心声,让我们清晰地体悟到,惟有自主,孩子们才有戴红领巾的光荣与自豪;唯有自主,少先队才能赢得童心。

三、自主,是儿童生命成长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孩子长到成人,决定性的变化是什么?”李源潮同志曾向我们提出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他边问边明确表述:“决定性变化是自主,包括思想自主、活动自主、情感自主、责任自主。”这段话,让我们看到了中央领导对少先队教育的关注,这是从全程视野出发的,不仅关注儿童当今需求,更关注到儿童组织对儿童成长长效性价值、决定性影响及其实现。我们在几十年的从队生涯中,充分感受到了这“决定性变化”的内涵与意蕴。确实,无论是道德准则、价值观念,还是智、体、美发展的要求,只有当它被孩子自己追求、获得亲身体验时,只有当它变成个人独立信念时,才能真正成为少年人的精神财富与自觉行为。也就是说,只有当孩子的生命呈现出自主的色彩,他的生命过程才会变得积极,才会出现神奇的活力,个体才会具独特性,才会出现创造性,不仅能创造出队工作新点子、队活动新方案、小发明新作品,还会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在精神世界,创造新的生命历程。当年有一个中队开展“我为宇宙添新星”活动,教室的达标添星图表上贴得琳琅满目。时任市长的朱镕基看了也好奇,“你为什么添蝙蝠星?”“队友们批评我常分不清是非,别人做的不管对错我总是跟在后面做。我想改,就选蝙蝠为榜样。蝙蝠没有眼睛没有大脑,黑暗中飞行也辨得清方向。”“他为什么添小鹿星?这儿怎么空了一格?”“他经常打人,而小鹿善良不欺。一次老毛病犯了,就无法添星。大家给出主意,手痒痒时,快拿起拖把拖地板。他毛病改了,还成了中队的拖地板委员。”每人都讲得出一串神奇变化的故事。思想、情感一自主,生命过程就变得如此积极。市长肯定孩子们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进取做得好,还说,“市政府向少先队学习,市政府工作也要图表化。”“生命自觉”使人的精神世界能量可达到一种高级水平,培育“生命自觉”是教育的根本问题,“面向未来,造就新主人”,是少先队存在的主要社会价值。

四、开展“自主教育”,重在提升队员的社会性自主能力

今日进入儿童组织的孩子基本上是独生子女,“我行我素,在家里不考虑别人,在外不考虑社会”的毛病的确在一部分孩子身上不同程度存在着,这种现象不是我们要的正确的自主精神。我们的自主教育,是引导孩子在自己的组织中,从一个自然人渐渐转化为社会人。组织要关注孩子们社会化的进程,关注组织文化对他们的影响,关注价值的内化,关注社会角色的形成。我们要尽力将儿童社会特有的“社会化”功能激活。我们要十分珍视与发挥自己的教育优势,将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打造积极主动、富有责任感、高进取力的团队上,要吸引孩子们以主人翁态度参与小社会建设,通过工作自己议、领袖自己选、目标自己追、公约自己订、同伴自己帮、活动自己搞、游戏舞蹈自己编、奖章自己争、成果自己评,来不断促进其社会化自主能力的提升。民主与自主是习得的行为,我们应引领新的一代在参与的进程中,学习与养成当代小公民应该具备的品格与能力,涂上生命的底色,加速社会化进程,促小社会与大社会成功接轨。

五、开展自主教育,重在保护童心童趣,呵护爱梦想的天赋,推进改革创新

孩子是天生的梦想家,常常会异想天开、奇思妙想,但旧教育只会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天赋。自由才会生梦想,自动才能出创新。历史有证明,我也有亲身体悟。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召开。当年,在学校担任大队辅导员的我,感受到了科学春天的气息,请来了科学家陈念贻伯伯与少先队员会面。没想到的是,就这一会面竟唤醒了孩子们心中沉睡的小狮子,激发起了对现代化、现代科学技术的浓厚兴趣与向往。在一个中队的黑板报上,出现了一首诗:“小火箭,长又尖,呼的一声飞上天,我呀真想乘上它,飞向2000年!”旁边还配有一幅戴红领巾的孩子驾着神奇的火箭在太空飞行的画。幸运的是孩子们的奇思妙想被前来蹲点的段镇同志发现了,通过“聚童愿、集童智”,发起了一场“火箭啊,前进!”活动,队员争当宇航员,火箭启航,飞到礼貌国、诚实国、科学国访问并参与建设。在“自动向上火箭精神”的激励下,追梦故事无限止地展开,从命名第一个自动化小队开始,雪球滚动起来,一个个“自动化小队、中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自动精神一经弘扬与推广,队的改革与创新步伐便加快,大队委员制变革成了大队职能部;按座位编队变革成了优化组建小队;老师设计队会变革成了队员轮流当设计师、小主持的天天十分钟,一所小学校创造了29年17万次自运转记录;少年先锋队员为低年级弟妹建小自动、半自动的儿童团,做起了当代小先生;初中实行“团队一体化”,队育优推优,团留队带队,全程衔接,团队共兴;红领巾自己办起了《我们一百万》队报,还发起了小研究;一般的队长例会变革成了群策群力的议事堂;成立市区一级的红领巾议事参事机构——红理会,在制度上保证队的领导机关同志走儿童路线,坚持儿童立场……各级队组织首创的一个个项目渐渐普及并不断擦亮做强,使队的自主与自动有了一个个独具个性的教育实践载体。

六、实施自主教育,给“辅导”提出更高更严更科学的要求

有同志疑虑,倡导队员“自主自动”,到底还要不要辅导员?放权于童,不就意味着是将辅导员“软禁”、让辅导员“失业”吗?不,恰恰相反,它给辅导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它提示我们要以一种更为科学的工作方式与辅导艺术,将党的指示精神、团教的教育引领,自然而巧妙地转化到队员的主体作用的发挥及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上来,儿童的自主是在成人精心合理辅导下培育起来的一种高尚的精神与行为。我们常说老师、辅导员在工作中要起主导作用。但主导有两种完全不同的方式:一种是控制型的,一种是培育型的。前者表现为教师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共同体之上,后者着力点是激活、点燃。教师控制主导路径,会通过一些机制和措施,强制推行,从而达到上级管理层的目标,使组织不能自主地进行决策和运作;而培育型的路径,则不会使共同体丧失自主决策与活动的能力。哪些是辅导的责任,哪些是负面清单?值得深入探究。因为,少先队的这一探究与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紧密相关。除此,实施自主教育带来的挑战还有能否持续扩大儿童自主的范畴(智自主——自学,体自主——自锻,美自主——自辨,劳自主——自理,心自主——自控,德自主——自治,群自主——自建)?能否持续提升儿童自动的层次(从本能性自动、执行性自动,兴趣性自动、参与性自动,到自治性自动、创造性自动)?

七、实施自主教育,积极回应教育现代化对儿童组织的高期盼

孩子心理辅导建议范文5

一、基本情况(一)个人情况。

1.性格懦弱、胆怯。x是一名小学二年级学生,生活中,她是个性格内向、行为拘谨的女孩子,在家访整个过程中我发现:x几乎很少主动与老师交谈,回答老师的问题也是轻声细语、唯唯诺诺,甚至不敢直视老师;在父母面前也是个胆小羞怯的孩子,不太与父母亲近,仿佛更愿意与奶奶相处。学校里,由于性格比较内敛、沉默寡言,所以也很少与班级同学交流,常常独来独往。

2.学习效率低、热情不高。x学前几乎没有接受过专门的文化学习,属于零基础的孩子。课堂上发言不积极,虽然坐姿很端正,看似认真听讲,实际上学习效率并不高。课后,作业时有拖欠现象,家校练习册上父母很少留言、签名。学习成绩长期跟不上班级整体步伐,久而久之学习热情越来越低,整体呈现出消极、自卑的状态。

(二)家庭情况。

1.漠视孩子学习的父母。x父亲几乎完全不管孩子的学习,老师几次与其沟通,都以工作忙、母亲负责辅导功课为由搪塞过去。而x母亲的态度极其恶劣,总喜欢以一种趾高气昂的态度与老师对话,对学校、班级的各项工作都不配合,学校、班级活动不参与,孩子的语音作业不上传,老师多次与之沟通皆无效。在得知孩子学习跟不上时,x母亲将孩子送到了一个由几十名学生组成的辅导班,将孩子的学习完全寄托于辅导老师,并将自身的责任一股脑儿的推卸给辅导老师。x父母以及奶奶对待孩子的学习态度几乎到了不闻不问、完全漠视的程度,家庭给予孩子的也仅仅是温饱的保障,而非精神的源泉。

2.工作繁忙的父母。x父母双方工作都很忙,平时很少有时间与孩子沟通、辅导孩子功课。孩子周一到周五住奶奶家,与奶奶相依为命,周末回自己家,但两家实际就住在邻近的两个小区,相隔不到一公里路。奶奶不懂文化,平时只管孩子的衣食住行,对于孩子的学习一概不闻不问。另外,由于奶奶与老师之间语言不通,所以与老师之间的沟通也屡屡不畅,无法将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及时传达给家长。因此,孩子的课后辅导这一块几乎是空白一片。

二、案例分析。

家校联系册已经连续一个星期没有家长签名的x看起来似乎愈发自卑和胆怯了,在老师和同学面前把自己放得很低很低,都快要低到尘埃里去了。为了顾全小家伙的面子,我并没有当众点她的名,而是悄悄地问她原因,每次她都含含糊糊说父母不在家。在与她妈妈电话联系后得知父母其实每天都在“家”,只是这个“家”是没有x的家。原来,由于父母工作繁忙,每天基本上都要加班,尤其是爸爸经常加班到深夜。

所以,工作日x都住奶奶家,衣食住行包括学习都由奶奶全权负责,住几公里以外的父母,偶尔有空过来看看孩子,真是完完全全的甩手掌柜。奶奶没有受过教育,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太会写,所以根本没办法给她签名。

三、指导过程。

(一)学校教育。1.关注孩子的学习。1)以鼓励为主、树立孩子自信心。由于前期与x父母沟通,多以负面消息为主,难免让家长对老师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毕竟每个父母内心都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于是,我转变了与其父母沟通的方式,每次电话联系多以鼓励、表扬为主,并极力地去发现孩子少有的闪光点,例如“最近小家伙字写得越来越端正、漂亮了”,“课堂上愿意与老师和同学分享自己的想法了”。

课堂上则尽可能多给孩子发言的机会,但主要还是以简单易答的问题为主,例如:给生字找个好朋友、当小老师带同学们拼拼读读生字、说说图片上你看到了谁在哪里干什么。这样让孩子能在同学面前有表现的机会,增强其自信心和存在感。同时,尽可能创造更多让她与同学交流沟通的机会,让她快速的融入集体。例如,课堂上设计同桌合作、小组合作的环节,让每个成员都有表现的机会。课下,安排她与同学合作的小岗位,无形中增加了x与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机会,慢慢打开了她紧锁的心门。

2)单独辅导、查漏补缺。在了解到孩子回家后,课后辅导几乎无人问津后。我主动与其家长联系,并表示愿意每天留半小时时间给孩子做单独的课后辅导,以弥补孩子课后辅导的这一空缺。在得到家长赞同的前提下,我们的课后辅导开始了。在这半个小时的时间里,我主要是针对当天学习的知识进行温习和巩固,并尽可能地给孩子更多的发言机会,把主动权完全交给孩子,让她会的自己说一说、写一写,不会的则问一问,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因为像x这样的家庭情况,自主学习的习惯比起其他学习习惯显得尤为重要。此外,专门针对x觉得比较困难的生字词进行有计划的复习,并采用一些巧妙的识字方法。

2.走进孩子的心灵。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不仅要成为一个教导者,而且还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和他们一起克服困难,一起感受欢乐和忧愁;要忘记自己是个教师,而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把一切都告诉他。”

除了课堂上多给x发言机会外,课后,我也时不时在不经意间跟她聊聊天,比如在她午间值日擦桌子时,会问问她在家里会帮奶奶做些什么家务;盛汤时会问问今天的饭菜你觉得味道怎么样;抑或是课后让她去老师办公室帮忙拿东西。这样闲谈式的对话,既不会显得突兀,也不会让孩子过于拘谨、紧张,同时也能让她消除对老师的畏惧,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我们之间真正的朋友式聊天,主要是在放学后课后辅导的那半小时,这是属于我俩真正地“私人空间”,虽然没有达到畅所欲言的地步,但我能够明显感觉到x变得活跃得多,有时甚至敢问老师一些私人的问题,比如年龄、爱好、家庭。

(二)家庭教育。

1.把空闲时间留给孩子,参与孩子的校园生活。1)自己辅导孩子,而不是寄托于辅导班。在得知我愿意每天花半小时时间单独辅导孩子后,x父母的态度忽然180度大逆转,不仅说话客气了许多,对待孩子在学习上的态度也认真了许多。家校练习册不仅愿意签名了,还时常给老师留言,了解孩子近期的学习情况。于是,我趁机建议父母与其把孩子扔进一个由几十个孩子组成,老师辅导力不从心的辅导班,不如自己每天抽点时间、花点心思给孩子做做辅导。并建议x父母多与孩子沟通,多给孩子关爱,不要让孩子的童年记忆中只有奶奶的陪伴。后来,x离开了辅导班,x的母亲渐渐开始从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陪孩子,还主动从我这里咨询一些关于如何辅导孩子学习的小妙方。

2)多参与学校活动,感受孩子的校园生活。x父母对于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向来不过问,不过问不代表不好奇。其实,看得出来,x父母也很想参加学校的一些活动,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只是缺少沟通、难于表达。于是,在学校的一些大型活动中,我都会亲自打电话邀请x父母参加,让他们来看看孩子在学校活动中的精彩表现,即使他们实在不能参与,我也会现场发图片给他们,满足父母的好奇心。这样,x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

2.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给孩子一个真正的“家”。在与x聊天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x对综艺节目十分感兴趣,一提到当下热播的综艺节目便眉飞色舞、津津乐道,什么“跑男”、“爸爸去哪儿”、“真正男子汉”完全不在话下,有的甚至我都没听说过。原来x父母周末与孩子短暂相聚的时间几乎都花在观看综艺节目上,很少有亲子互动,父母也很少静下来陪孩子看看书、聊聊天。于是,我建议x父母让孩子平时尽可能与父母住在一起,多跟孩子沟通、聊天,可以聊聊学校、同学、学习,甚至其他,进而打开孩子的心结。周末陪着孩子接近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参观博物馆、科技馆或者去图书馆安静地看一会书,而不是带着孩子看毫无营养的综艺节目。x性格内向跟长期与父母分离有很大的关系,只有给孩子一个真正的“家”,才能让孩子去主动亲近父母。看得出来,x的母亲慢慢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了孩子身上。虽然,平时,x依然和奶奶住在一起,但x母亲会尽可能地抽时间出来陪x,周末一家人经常聚在一起参加有意义的亲子活动。

三、效果与反思。

(一)效果。1.孩子重展笑容、自信满满。通过半学期的努力,x越来越乐观、积极,与同学、老师之间的交流多了起来。课上敢于举手发言了,虽然声音还是不够响亮,但相比之前已经有了很大改观。成绩虽然提升不是很高,但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培养起来。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导生活化的鼓励式教学,用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和鼓励孩子孩子进行学习和思考,培养孩子自学、自强、自治的能力。在平时的课堂和对x单独辅导的过程中,我常常引用一些生活化的例子来帮助孩子去记忆生字词、理解课文,慢慢地孩子懂得了学习生活化的一些小妙招。尤其是x,原来难记忆的一些生字词能够学着自己去找方法记忆。此外,x回家后能做到独立自主地完成课后复习和预习,并坚持每天阅读,涓涓细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看到x不菲的收获。

2.家长重视教育、关注孩子、x父母对待孩子的学习态度有所改善,从被动告知、不闻不问到主动询问、经常询问。尤其是x的母亲时常与老师保持家校联系,家校联系册经常还能看到母亲充满鼓励的话语,现在的x再也不会因为家校联系册没有签名而抬不起头了。家长参与学校的活动也多了起来,还经常和其他家长参与到班级活动的策划中,为班集体出谋划策、贡献智慧。父母与孩子之间也不再是单纯的父子关心,更是融洽的朋友关系,经常能在x母亲的个人空间里看到一家人充实的周末聚会。

(二)反思。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就好比一块大理石,想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为此家长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的。

孩子心理辅导建议范文6

做少先队员的亲密朋友和指导者

——致全县少先队辅导员的倡议书

全县少先队辅导员: 少先队辅导员从事着面向未来、塑造未来的崇高事业,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和光荣职责。为了推进我们共同的事业,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在少先队xx县二届辅导员培训班暨首届辅导员技能技巧大赛召开之际,我们谨以县少工委的名义,向全县xx万少先队大队、中队和志愿辅导员发出倡议:做少先队员的亲密朋友和指导者。 做少先队员的亲密朋友和指导者,要求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竭诚服务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我们要时刻牢记“两个务必”,忠实实践“三个代表”,甘当绿叶、甘作人梯、甘于奉献,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努力做少年儿童人生追求的引领者、实践体验的组织者、健康成长的服务者、良好成长氛围的营造者与合法权益的维护者。 做少先队员的亲密朋友和指导者,要求我们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开创少先队工作的新局面。我们要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把加强和改进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摆在少先队工作的首位,贯穿于少先队工作的全过程,不断研究新情况,探索新规律,创造新载体,建立新机制。要坚持“三贴近”原则,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广泛深入地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少年儿童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弘扬民族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拓展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 做少年儿童的亲密朋友和指导者,要求我们不断提高政治和业务素质,时时处处做少年儿童的表率。要贯彻落实团县委领导在培训班上的重要讲话和有关决议,肩负神圣使命,履行光荣职责,热爱少年儿童,热爱本职工作,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指导能力,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时时处处做少年儿童的榜样和楷模。 辅导员朋友们,少先队事业是一项永远都需要赤子童心、青春活力和无竭智慧的事业。最宝贵的收获是孩子们的欢笑,最丰富的积蓄是红色的领巾,最执着的期冀是祖国的明天。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开拓进取、扎实工作、无私奉献,为实现加快发展、富民强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为培养和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国少年先锋队xx县委员会 二oo四年十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