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燃料研究范例6篇

生物燃料研究

生物燃料研究范文1

Abstract: Advances of domestic and overseas biomass fuel ethanol is outlined in this paper. Having evaluated its economic, energy,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benefits, thereafter its importance as a part of Chinese energy strategy had been confirmed. Finally, a feasible scheme for fuel ethanol production from biomass in large scale is suggested, used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Syngas; Ethanol; Cellulose; Catalyst

全球变暖、化石能源日渐消耗……引发了人们对新型、可再生能源的深刻思考。如巴西、美国、中国等国正积极开发、利用生物质燃料乙醇生产技术。但如果一如既往以大量粮食生产燃料乙醇势必和人“争食”、“争地”,造成人类生存隐患,走“非粮”路线是大势所趋。其中,纤维素地球贮量丰富,其能量来自太阳,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下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各国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相关研究 [1-5]。本文分析了燃料乙醇发展经济、能源、环境、社会效益,肯定了其能源战略地位,提出几条实现我国生物燃料规模化生产的可行性建议以资借鉴。

1 国内外燃料乙醇发展概况

目前面临化石能源危机,一些农产品丰富的国家正大力发展乙醇汽油供应市场。巴西从1975年开始实施“燃料乙醇计划”,以其富产甘蔗为原料,目前已形成1000多万吨产能,替代了1/3车用燃料。为推广燃料乙醇,美国制定了积极的经济激励政策,计划从2006年至2012年,可再生能源燃料年用量从1200万吨增加到2300万吨。日本重点研究利用农、林废弃物等植物纤维素制备燃料乙醇。欧盟、加拿大、菲律宾、墨西哥等国也在在积极进行着相关研究 [1]。

目前,中国是继巴西、美国之后全球第三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消费国。“十一五”期间将生产600万吨生物液态燃料,其中燃料乙醇500万吨。实践证明我国过去以粮食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不符合国情,探索非粮能源资源是大势所趋 [1]。全国相关研究正如火如荼进行着,呈现一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特别是筹建中的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顺应时代潮流而生,肩负历史、国家使命,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国家队”。

2 中国能源战略

随着全球变暖和化石能源消耗,人们对新型替代能源--乙醇的关注度日益上升,正成为许多国家新能源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为契机,8年前中国上马了燃料乙醇项目,也意在解决过剩陈化粮问题。经过1999-2005几年间不懈努力,国家首批4家燃料乙醇定点生产企业完成了规划建设的102万吨产能,基本实现了“十五”提出的“拉动农业、保护环境、替代能源”三大战略目标。然而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少,用大量粮食生产燃料乙醇必然要和人“争食”、“争土地”,造成人类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不符合我国国情。因此,2006年12月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生物燃料乙醇项目建设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要求生物燃料乙醇项目建设需经国家投资主管部门核准,未经国家核准不得增加产能 [1-5]。

在规划实施中,国家采取国际通行做法,对燃料乙醇生产给予财政补贴和产业政策扶持。财政补贴额逐年减少,2007年每生产一吨燃料乙醇国家给予1373元补贴,到2008年底将采取弹性补贴方式以尽可能避免企业亏损 [1]。未来工作依据是国家《生物燃料乙醇及车用乙醇汽油“十一五”发展专项规划》,其总体思路是积极培育石油替代市场,促进产业发展;根据市场发育情况,扩大发展规模;确定合理布局,严格市场准入;依托主导力量,提高发展质量;稳定政策支持,加强市场监管。其基本原则有7条:因地制宜,非粮为主;能源替代,能化并举;自主创新,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合理布局,留有余地;统一规划,业主招标;政策支持,市场推动 [1]。“十一五”期间我国将生产600万吨生物液态燃料,其中燃料乙醇500万吨。这一产量的制定主要取决于全国用于非粮生产的盐碱地和荒地面积 [1]。并且国家将继续实行生物燃料乙醇“定点生产、定向流通、市场开放、公平竞争”的相关政策 [1]。

3 燃料乙醇效益

燃料乙醇是通过对乙醇进一步脱水,再加上适量变性剂制成。目前,中国试点推广的E10乙醇汽油是在汽油中掺入10%纯度达99.9%以上的乙醇制成 [2]。简而言之,燃料乙醇发展实现了“十五”规划中提出的“拉动农业、保护环境、替代能源”三大战略目标 [1],不仅部分解决了汽油紧张,拉动了大宗农产品的消费,为农民增加了收入,也促进了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乙醇燃烧值仅为汽油2/3,但其分子中含氧,抗爆性能好,取代传统MTBE为汽油抗爆、增氧添加剂,避免了其毒害性 (致癌,地下水污染),具有优良能源、环保效益。如汽油中乙醇添加量≤l5%时,对汽车行驶性能无明显影响而尾气中温室气体含量降低30%-50%。添加10%,其辛烷值可提高2-3倍,还可清洁汽车引擎,减少机油替换使其动力性能增加 [3]。事非偶然,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就在维也纳乙醇专题讨论会上提出:“乙醇应该被当作燃料和化工原料永久的和可供选择的来源” [3]。

4 燃料乙醇生产原料

一次能源必将耗竭,研究、开发可再生能源势在必行。以混配乙醇汽油 (E10乙醇汽油) 为例,每用1000万吨就可节省1O0万吨汽油,而要提炼这些汽油至少需要300万吨原油,足见乙醇的能源战略地位 [1]。

燃料乙醇生产原料主要有玉米 (美国)、甘蔗(巴西)、薯类、谷类等。不同原料全生命周期的能量效益也不同,由高到低依次是甜甘蔗、甜高梁 > 木薯 > 玉米、小麦。如巴西甘蔗能量比达到1︰8以上,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及木薯、甘薯大约是1︰1.3~1.4,产生正效益 [1]。然而以粮食为原料,势必与人“争粮”、“争地”,利用非粮资源是大势所趋。非粮资源包括木薯、甘薯、甜高梁,还有大量粮食作物秸秆,农业、工业、生活废料等纤维素、半纤维素、木素及其它可用生物有机质资源。其中,纤维素是地球上贮量最丰富的有机物,其能量来自太阳,通过植物光合作用固定下来。每年地球上由光合作用生成的植物体总量达1.5×l011 kg,40%是纤维素。按全球人口平均,每人每天可分摊到56 kg。日本就重点研究利用农、林废弃物等植物纤维素制备燃料乙醇 [3]。如我国过去以玉米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成本相对要高,不符合人多地少的国情。因此,现阶段国家对生物燃料乙醇项目建设实行核准制。“十一五”专项规划要求燃料乙醇生产走“非粮”路线。此外,欧盟、加拿大、菲律宾、墨西哥等国也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相关研究 [1]。

5 燃料乙醇生产路线

对于生物质衍生合成气制乙醇有并存、竞争的化学法、生物法两种转化技术:

(1)生物法:纤维素、半纤维素,酸解或酶解或发酵单糖 (五碳、六碳糖),化学、酶催化及微生物发酵乙醇

(2)化学法:纤维素、半纤维素、木素及其它生物体有机物,热解合成气 (H2, CO),化学或酶催化或微生物发酵乙醇

在某些方面,化学法好比西药,强烈、见效快,生物法好比中药,温和、见效慢。两种方法“各有千秋”,其制约因素是成本和高效、廉价催化剂、酶和合适微生物的开发等关键技术。总而言之,生物法具有选择性、活性好、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但原料利用率低、反应时间长、产物浓度低及酶、微生物活性易受影响且纤维素降解和单糖转化所需酶、微生物适于不同反应条件,不能很好耦合。相比,化学法具有原料利用率高、反应时间短、催化剂构成简单、没有严格反应条件限制等优点,但为高温、高压过程,对设备要求高 [1-5]。

6 能效分析转贴于

生物质直接燃烧热效率很低,只有10%左右,而将它们转化成气体或液体燃料 (甲烷、氢气、乙醇、丁醇、柴油等) 热效率可达30%以上,缓解了人类面临的资源、能源、环境等一系列问题 [4]。其次,乙醇燃烧值仅为汽油2/3,但分子中含氧,用作汽油添加剂抗暴性能好、低排放,可提高其辛烷值2-3倍,还能使汽车动力性能增加等 [3]。

7 经济分析

目前中国试点推广的E10乙醇汽油价格按国家同期公布的90号汽油出厂价乘以价格系数0.911。90号汽油目前出厂价不到5000元/吨。由于玉米价格上涨导致生产成本增加,每销售1吨燃料乙醇要亏损数百元且在汽油多次提价之前,每吨亏损一度达到了1000多元 [2]。此外,燃料乙醇定价机制不合理,有两个“倒挂”,不能充分体现其价值:一是油价倒挂,我国原油价格和国际市场接轨,但成品油没有实现接轨;二是燃料乙醇产品价格倒挂。原本成品油价格就低,再乘以0.911所形成的价格对燃料乙醇经济性就很差。另外,以燃料乙醇取代高价MTBE,而燃料乙醇各项指标接近或优于MTBE,价格更高才合理,但并非如此,从技术上也没有充分体现其经济性。就目前生产工艺而言,燃料乙醇生产成本本来就很高再加上定价机制不合理,导致生产企业严重依赖于国家财政补贴 [1]。

建 议

要实现我国生物燃料规模化生产,关键要解决好资源、技术、市场、国家投资、价格和税收政策四个环节问题;在尽量不与粮食作物争地的情况下,积极开发非粮原料种植基地;努力开发自主知识产权,争取生产技术、设备国产化;延长产业链,除燃料乙醇外生产如乙酸乙酯、乙烯、环氧乙烷等化工产品。这样,实现了对资源综合利用,“吃干榨尽”,大大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企业亏损。

参考文献

[1] 秦凤华. 燃料乙醇蒸蒸日上 [J]. 中国投资, 2007, 38-41.

[2] 任波. 乙醇汽油转折 [J]. 财经, 2007, 178: 100-102.

[3] 雷国光. 用纤维质原料生产燃料乙醇是我国再生能源发展的方向 [J]. 四川食品与发酵, 2007, 43 (135): 39-42.

生物燃料研究范文2

关键字:微生物燃料电池;黑臭底泥;降解有机物;产电;除臭

中图分类号:TU992 文献标志码:A

近年来,水体污染日益严重,城市黑臭河道日益增多,给人民的生活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我国每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解决河道黑臭问题,而传统的底泥清淤、底泥固化等处理方式治标不治本,同时消耗的大量的能源;而微生物燃料电池以其节能减排、变废为宝的优势受到人们广泛关注。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是利用厌氧或兼性微生物的催化作用,在氧化有机物、无机物的过程中提取电子并将其转移至电极上,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1]。以城市河道黑臭底泥为底物的微生物燃料电池在新能源的开发和河道治理上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

有效微生物群(EM菌)是由乳酸菌、酵母菌、芽孢杆菌、醋酸菌、双歧杆菌、放线菌七大类微生物中的10属80种有益微生物共生共荣组成的[2],EM技术是目前世界上应用范围最大的一项生物工程技术,和一般生物制剂相比,它具有结构复杂、性能稳定、功能齐全的优势,表现出前所未有的高科技水平。

本研究将EM技术与MFC技术结合,构建了以黑臭底泥为底物的微生物燃料电池(MFC),研究装置的产电性能、降解有机物和除臭效果,为解决河道黑臭底泥污染提供新思路。

1 材料和方法

1.1 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装置的构建

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装置由阳极、阴极和质子交换膜三个部分组成,见图1。该装置由有机玻璃材料制成,阴阳两极室体积各为192.5 mL,极室的尺寸设计为70 mm×50 mm×55 mm(长×宽×高)。每个极室上方开3个小孔,分别为导线出口、底物进出口以及二氧化碳等废气出口。阴阳两极室之间由质子交换膜相隔。阳极极板为软碳布,阳极中加入EM菌,阴极为铂金材料。以黑臭底泥为阳极室底物及产电菌菌源和电子供体,以铁氰化钾/磷酸盐(100 mM/L)缓冲液作为阴极电解液和电子受体。

图1 MFC构造外电路

如图1所示,将铜导线与电极连接,用于引出并传递电子,外电路由铜导线与可变电阻箱(0-9999.9Ω)连接而成。多用电表并联于外电阻两端,用于测外电路电压,并与计算机连接,实时采集数据并保存于计算机中。

1.2 阳极底物的选择

本研究选取福州市乌龙江分支乌兮河河道黑臭底泥作为底物,构建典型的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乌兮河为城市内河中典型的黑臭河道,死鱼、生活垃圾漂浮于河中,河水呈灰黑色,臭味异常。其污染主要来源于附近几个大型养猪场以及城市垃圾。

1.3 MFC工作原理

MFC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阳极:(CH2O)n CO2 + H+

阴极:Fe(CN)63- + e- Fe(CN)64-

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室内,产电菌在细胞内将黑臭底泥中的可降解有机物质代谢分解并释放出电子和质子,电子依靠合适的电子传递介体在生物组分和阳极之间进行有效传递,并通过外电路传递到阴极形成电流,而质子通过质子交换膜传递到阴极,氧化剂在阴极得到电子被还原与质子结合成水,从而完成整个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电子传递过程。其实质是脱氢、失电子的过程,其中有酶、辅酶、电子传递体的参与。

1.4检测项目与方法

CODCr:重铬酸钾滴定法,WFZ UV-20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臭阈浓度:臭阈值法[3]。

2 结果与分析

2.1 MFC产电性能

MFC在启动和运行期间外电路负载均采用1000 Ω。城市河道黑臭底泥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产电微生物通过降解有机物产生电子,电子通过阳极板流向外电路最终到达阴极,形成电流和电压。微生物燃料电池一个产电周期的产电情况见图2。

图2 MFC运行一个周期的电压变化情况

由图2可以看出,电池构建后初始电压为60 mV左右,MFC经历一个启动阶段,而后迅速升高至200 mV左右,进入较稳定的产电阶段。随着有机物被消耗,外电压逐渐降低,当外电压低于50 mV时,认为一个产电周期结束。

图3为MFC运行时内阻变化情况,与传统的燃料电池内阻相同,MFC内阻是指在运行过程中,电流通过MFC内部时受到的阻力。

图3 MFC运行时内阻变化情况

由图3可知,微生物燃料电池初始内阻较大,约为2700Ω,之后迅速下降,降幅明显大于中后期。电池内阻的变化主要由电解质和质子交换膜对电子和离子的传导阻碍、电极表面活化反应、反应物或反应产物向电极表面或溶液扩散等因素造成。此外,由于活性物质的存在,MFC的内阻通常不是常数。与传统燃料电池相似, MFC的最大输出功率与其开路电压的平方成正比,与其内阻成反比。因此,电池内阻是影响MFC产能的关键因素。

在微生物燃料电池启动成功后,还考察了其电能输出情况。当电压达到稳定值时,通过改变外电路电阻(10-9999Ω),分别得到了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功率密度曲线和极化曲线,如图4。

图4 功率密度和电压变化情况

由图4可知,在开路状态下,即电流密度为0时,功率密度为0。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功率密度开始上升,当电流达到一定的数值时,功率密度达到峰值,约270 mV/m2。随着电流的继续增大,功率密度开始下降,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电池内部的极化作用。实验测得 ,当外电阻Rext=1000 Ω时,K3[Fe(CN)6]阴极MFC的最大功率为269.5 mA/m2,此时,外电阻Rext等于内电阻Rint。

同时可以看出,K3[Fe(CN)6]阴极MFC产生的开路电压为0.68 V,通过极化曲线计算得到,内电阻Rint=-E/I=999 Ω,这与上述得到的结论Rext=1000 Ω相符。

2.2 MFC降解有机物性能

电池启动后,每隔一段时间用注射器从反应器取样口取出2 mL泥水样本,此处取样时间为电池运行的第45、63和122小时,经离心分离后,取上层清液用重铬酸钾法测定其COD。取样周期及电压变化情况如图5所示,对应的MFC运行时COD变化情况如图6所示。

图5 MFC运行时电压变化情况

图6 MFC运行时COD变化情况

从图5可以看出,每次取样均会使电压突降。主要是由于取样过程中影响了产电菌电子的产生和传递,使电流不能稳定输出,从而影响电压。

图6分别测定了新鲜底物注入反应器前、电池运行过程中以及产电周期结束后的COD值。由图可知,黑臭底泥的COD呈下降趋势。初始COD值为807.3 mg/L,一个产电周期结束后COD降为390.6 mg/L。这是由于电池运行时,产电菌附着在极板上,形成生物膜,从而降解有机物。运行稳定后,微生物生长状况良好,对有机物的降解速率明显高于前期启动阶段和后期电压下降阶段。结果表明,当电池运行一个周期后,COD的降解效率达51.6%,展现出了良好的运行效果和潜力。

2.3 MFC除臭性能

由微生物除臭的原理可知,微生物除臭是多种微生物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本研究中,选用EM菌作为生物除臭的特殊菌种,能使光和菌、乳酸菌、酵母菌、芽孢杆菌、醋酸菌、双歧杆菌、放线菌七大类微生物中的10属80种有益微生物共生共荣,从而提高除臭性能。

该研究采用臭阈值表示除臭效果。表1为有添加EM菌和无添加EM菌除臭效果的比较结果。

表1 产电周期结束后污泥水样的臭阈值

序号 初始污泥 无添加EM菌 有添加EM菌

1 8330 4500 1520

2 8050 4310 1590

3 8470 4630 1470

4 8230 4440 1580

5 8170 4530 1690

平均值 8250 4482 1570

MFC运行过程中,产电的同时降解臭气,由表1可以看出,在无添加EM菌的情况下,臭阈值由原来的8250降为4482。投加EM菌后,臭气降解效果明显增加,臭阈值由原来的8250降为1570,除臭效果是未加EM菌的3倍。可知,投加EM菌能有效提高其除臭性能,同时不影响MFC的产电性能。

3 结论

1)构建的黑臭底泥为底物的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装置具有良好的产电性能,最大输出功率密度可达到269.5 mA/m2。

2)MFC对于城市内河黑臭底泥有机污染有良好的降解效果,MFC运行一个周期后,COD的降解效率达51.6%。

3)投加EM菌的MFC臭域值约为无EM菌装置的1/3,除臭效果显著增加,同时产电性能未发生明显变化。因此,EM技术与MFC技术相结合,能够促进除臭和降解有机物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Xie X, Ye M, Hsu P C, et al. Microbial battery for efficient energy recovery[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13,110(40):15925-15930.

[2] 朱亮, 汪岁羽, 朱雪诞, 等. EM菌富集培养及降解污水试验研究[J].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30(2):6-8.

[3] 水和分水检测分析方法(第四版)[M].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2.

生物燃料研究范文3

关键词 生物质能源;烤烟;烘烤;应用

中图分类号 TK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7-0153-03

Abstract To take advantage of the abundant biomass resources in our country adequately,relieving the status of rising costs and curing pollution,this paper review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biomass energy in tobacco curing. This study showed that applying biomass energy in tobacco curing benefits the promoting of tobacco quality,debasing the cost of flue-cured tobacco curing and reducing the pollution of curing. Currently the applied forms of biomass energy in tobacco curing included bio-coalbriquette,biomass gasification,biomass briquette and so on,different applied forms showed positive effect,which could be promoted in areas with suitable conditions.

Key words biomass energy;flue-cured tobacco;curing;application

烤烟烘烤是一个大量耗热的过程,目前烤烟生产上推广的密集烤房烘烤设备普遍采用燃煤供热,热利用率低,煤耗量高,通常1 kg干烟叶煤耗量1.5~2.5 kg标煤,而理论上的耗煤量为0.8 kg,也有研究分析指出,在密集烘烤中,火炉的热效率为64.95%,烤房热效率仅为36.08%,总的热损失达63.92%,能量浪费惊人[1-3]。

愈演愈烈的世界范围能源危机以及不断上升的能源价格,使得生产烤烟的成本不断增加,使烤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在此背景下研究烤烟烘烤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寻找烤烟烘烤能源替代途径,降低烤烟生产成本成为烤烟烘烤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此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烘烤设备、烘烤工艺以及新型能源烘烤燃料开发等方面,其中新型能源烘烤燃料中的生物质能源因其本身可再生性、低CO2排放、几乎不排放SO2、广泛分布性、使用形式多样、生物质燃料总量丰富等特点成为当下研究的一个热点,有望成为烤烟烘烤传统能源的有效替代品[4-5]。

1 生物质能源概述

生物质能源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储藏在有机物中的一种可再生能源。每年全球积累的生物质总量达1 730亿t,蕴含的能量相当于目前全球总能耗的10~20倍[6]。据报道,生物质能已上升为仅次于化石能源煤、石油和天然气之后的第4位能源,占世界一次能源消耗的14%[7]。与传统直接燃烧方式相比,现代生物质能源的利用更多的是借助热化学、生物化学等手段,通过一系列先进的转换技术,生产出固、液、气等高品位能源来代替化石燃料,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电力、燃气、热能等终端能源产品[8]。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研究发现,提供相同能量,煤的S和NOx排放量分别是秸秆的7.00倍和1.15倍,用1万t秸秆替代煤炭能量,烟尘排放将减少100 t[9]。生物质能源作为一种可再生的低碳能源,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它的开发利用对于建立可持续能源系统、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

2 生物质能源在烤烟烘烤上的应用研究

我国拥有居世界首位的生物质能源产量,年产农作物秸秆、谷壳等总量约14亿t,如开发用于燃烧,可折合7亿t标准煤[10]。以安徽省为例,每年农作物秸秆总产量5 000万t左右,如果能开发利用其中的1/3转化为燃料,即可消耗秸秆1 700万t,约相当于建立2座年产500万t的大型煤矿[11]。目前,烤烟烘烤上研究应用的生物质多为农作物秸秆,应用方式主要有生物质型煤、生物质气化、生物质压块等,应用效果较为理想。

2.1 应用方式

2.1.1 生物质型煤。生物质型煤是指在破碎成一定粒度的煤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秸秆等可燃生物质和添加剂后由高压成型机压制成型的洁净能源产品。其充分利用煤和生物质各自的优势,具有节煤和生物质代煤的双重作用,与原煤燃烧相比,生物质型煤是提高燃烧效率和减少污染的有效方法之一,目前已进入商业化生产阶段[12]。

孙剑锋等[13]利用煤和废弃的植物茎杆生产出与烘烤设备外形、尺寸大小相配套的生物质型煤。其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实现配风的精准控制,进而实现与密集烤房控制系统的配套,且生物质型煤在燃烧过程中着火大小容易控制,生火及升降温速率均较快,能更好地满足烤烟烘烤工艺的需求。向金友等[14]研究秸秆与煤不同配方压块燃料在烤烟烘烤中的应用,结果发现80%秸秆+20%煤混合压块代煤烤烟完全可行。

2.1.2 秸秆煤。秸秆煤是一种新型蜂窝煤燃料,没有煤的加入,以青蒿、烟、玉米等农作物秸秆以及废弃的树木枯枝、杂草、锯末、稻壳等生物秸秆为原料,不需粉碎,在厌氧条件下碳化6~8 h,利用秸秆自然进行分解形成生物质碳,再加入黏土和其他粘合剂混合后形成。

郭保银[15]研究发现各种秸秆碳化率平均约为50%,而通过加配方后,常规秸秆等材料2 t可生产2 t秸秆煤,其秸秆煤代替煤炭烤烟的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秸秆煤易点火、燃烧效果好、升温快而且无黑烟和异味,满足烤烟工艺要求,其代替煤炭及其制品在密集烤房中应用是可行的,可以进行大范围示范。

2.1.3 生物质气化。生物质气化是采用生物质气化发生装置将生物质原料在厌氧状态下燃烧转化为由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组成的可燃气体。生物质气化方式在烤烟烘烤中的应用相对较多,生物质气化烤烟系统开发设计相对成熟。杨世关等[16]研究设计了一套新型烤烟设备,主要是以生物质燃气为能源,将间接换热与直接换热紧密结合,该系统的能源利用率及烟叶品质都较传统间接换热式烤房有显著提高。飞 鸿等[17]以废弃烟杆、烟梗以及各类农作物秸秆为原料采用生物质气化发生装置通过燃气发生炉进行厌氧燃烧使其热解出可燃气体,经管网送往各烤房实现自动控制烘烤烟叶。

2.1.4 生物质压块。在压强为50~200 Mpa、温度为150~300 ℃、或不加热或不加黏结剂的条件下,先将木材加工剩余物及各种农作物秸秆等粉碎成一定粒度,再压缩成块状、棒状、粒状等具有一定密实度的成型物[18],故又称为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目前,此燃料在烤烟烘烤中的应用研究较为广泛。

张聪辉等[19]研究不同清洁能源对烤后烟的化学成分、质量感官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其中生物质燃料为2012年烟杆压块能有效降低烘烤成本,提高烘烤效益,替代煤炭为主要烘烤燃料有较大的潜力。王汉文等[20]用稻壳和玉米秸秆压块成燃料进行试验,将其放在AH密集烤房进行燃烧,能降低烤烟生产成本、满足烘烤的工艺要求、改善烟叶内在品质。王文杰等[10]以花生壳为原料加工的生物质压块为供试燃料,研发了配套的生物质压块燃烧炉,研究生物质能源在烤烟烘烤中的应用效果,生物质压块及燃烧炉不仅能替代以煤炭为燃料的普通立式炉用于烟叶烘烤,而且能够显著降低烟叶烘烤成本、提高烟叶烘烤质量。倪克平等[21]研究生物质压块燃料在烟叶烘烤中的应用效果,其中生物质压块燃料是以木材加工的锯末为主原料,添加辅助化工原料后,用搅拌机搅拌成均匀的混合原料,将混合原料通过压块成型机压制成直径为2 cm的圆饼,配备自动添加燃料的整套专用燃烧炉,研究结果表明:生物质压块用于烟叶烘烤可以充分调控烤烟烘烤工艺,降低烘烤成本,节能减耗,提高烤后烟叶品质。谭方利等[22]关于生物质压块燃料以及煤炭燃料在烤烟烘烤中的应用效果对比研究表明生物质压块用于烤烟烘烤是可行的,但对于燃料添加技术要求较高。

2.2 应用效果

生物质能源在烤烟烘烤中的不同应用形式对烘烤效果的影响均较好,节能减排的同时有利于提高烤后烟叶的质量。与原煤相比使用生物质型煤烘烤烟叶,生产1 kg干烟可节约用煤约0.15 kg,每炉烟叶可节约用煤50 kg以上,节能效果显著,而且生物质型煤中煤矸石含量为零[13]。使用秸秆煤烤烟对烤后烟叶内在化学成分无不良影响,而且能够降低上部叶烟碱含量,提高上部烟叶还原糖含量,氮碱比更加协调,香气量充足,香气质好,余味明显改善,杂气减轻,刺激性减少,评吸结果较好,有利于提高烟叶内在品质[15]。飞 鸿等[17]的研究中生物质气化烘烤与传统的燃煤烘烤相比,烟叶的内在品质得到一定的改善。感官评吸结果表现为生物质气化烘烤的烟叶其杂气、香气质、干净度均优于煤炭燃料烘烤的烟叶,而且回味、劲头、湿润上也表现出一定的优势。采用秸秆压块燃料烘烤,能降低烟叶中含氮化合物含量,提高烟叶中总糖、还原糖,有利于改善烟叶化学成分的协调性[20]。谭方利等[22]的研究中生物质压块燃料与煤炭相比烤后烟叶上等烟比例提高了2.3个百分点,青黄烟、微带青烟、杂色烟比例分别下降了0.99、0.81、1.53 个百分点。

2.3 应用成本

由于烤烟烘烤中应用的生物质原料主要是废弃的秸秆,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因此利用生物质能源燃料降低烤烟烘烤成本效果显著。生物质型煤的应用加上固硫剂、粘合剂以及加工成本,比同等发热量的原煤成本低100元/t左右[13]。秸秆煤在酉阳县烤烟烘烤上的应用,按当地生产水平以及市场煤炭价格计算,烘烤烟叶1 875 kg/hm2,使用秸秆煤烤烟可降低成本约750元/hm2,以此测算,若在该县进行推广应用,每年可节约煤炭1.8万t,全县烟农增收480万元[15]。飞 鸿等[17]利用生物质烘烤烟叶的研究中采用的生物质气化发生装置上料系统、流量控制系统、除渣系统均为自动化系统,烤房数量增加到100炕也只需要2人控制,自动化程度高,在大规模烘烤中将大大降低劳动成本。生物秸秆压块在烤烟烘烤中的应用成本以安徽省为例,生产干烟叶2 062.5 kg/hm2(1 875~2 250 kg/hm2),需煤炭275 kg(以500元/t计),计2 062.5元/hm2;需秸秆压块206.25 kg(以400元/t计),计1 237.5元/hm2,降低成本825元/hm2[20]。谭方利等[22]的研究中应用生物质压块燃料与煤炭燃料相比1 kg干烟成本降低0.1元。

3 结语

烤烟烘烤大量耗热且热能利用率低,传统燃料煤炭在烤烟烘烤中的应用带来环境污染的同时,由于燃料资源的紧缺烘烤成本不断增加。把我国丰富的生物质能源应用在烤烟烘烤中既能充分利用资源同时也有望解决烤烟烘烤面临的问题。

生物质能源在烤烟烘烤中的应用研究表明其可以代替煤炭燃料,而且具有清洁、能提高烤烟品质、降低烘烤成本的优点。生物质能源在烤烟烘烤中的不同应用形式中生物质型煤的原料中只是减少了煤的用量加入部分生物质,秸秆煤加工过程中的厌氧条件碳化工艺相对复杂,而生物质气化装置包括气化炉、储气罐等,与烤房配合烘烤专用设备复杂,建成后更适合大规模烘烤。其中生物质压块研究相对较多,工艺较成熟简便。生物质压块加工生产线及配套设备的开发研究中早在2010年姚宗路等[23]针对生物质压块过程中存在的系统配合协调能力差以及生产率低等问题研发设计了有强制喂料系统的成型机以及配套设备,可实现自动化大规模的生物质压块生产。生物质压块方式制成的生物质原料可以直接应用于烤烟烘烤,基本上不需要对烤房、烤炉等进行改造,应用方便。生物质能源的利用形式中生物质发电是我国目前对生物质能源应用最为广泛和普通的方式,但其在烤烟烘烤中的应用研究相对较少,是以后生物质能源在烤烟烘烤中的应用研究的一个方向[24-25]。当下的研究表明,烤烟烘烤中的传统燃料煤炭可以用生物质压块代替,应用效果较好且成本低,可以在烤烟生产上进行示范推广。

4 参考文献

[1] 宋朝鹏,孙福山,许自成,等.我国专业化烘烤的现状与发展方向[J].中国烟草科学,2009,30(6):73-77.

[2] 王建安,刘国顺.生物质燃烧锅炉热水集中供热烤烟设备的研制及效果分析[J].中国烟草学报,2012,18(6):32-37.

[3] 汪廷录,杨清友,张正选.介绍一种一炉双机双炕式密集烤房[J].中国烟草,1982(1):37-39.

[4] SAXENA RC,ADHIKARI DK,GOYAL HB.Biomass-based energy fuel through biochemical routes:A review[J].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2009(3):13.

[5] 胡理乐,李亮,李俊生.生物质能源的特点及其环境效应[J].能源与环境,2012(1):47-49.

[6] 蔡正达,王文红,甄恩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首届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C]//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2011.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基础产业发展司.中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1999白皮书[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

[8] 吴创之,周肇秋,阴秀丽,等.我国生物质能源发展现状与思考[J].农业机械学报,2009,40(1):91-99.

[9] 宋朝鹏,李常军,杨超,等.生物质能在烟叶烘烤中的应用前景[J].河北农业科学,2008,12(12):58-60.

[10] 王文杰,李峰,岳秀江,等.生物质压块及燃烧炉在烟叶烘烤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3(11):11.

[11] 李泉临,秦大东.秸杆固化成型燃料开发利用初探[J].农业工程技术(新能源产业),2008(4):27-30.

[12] 赵嘉博,刘小军.洁净煤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J].露天采矿技术,2011(1):66-69.

[13] 孙建锋,杨荣生,吴中华,等.生物质型煤及其在烟叶烘烤中的应用[J].中国烟草科学,2010,31(3):63-66.

[14] 向金友,杨懿德,谢良文,等.秸秆与煤不同配方压块燃料在烤烟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8):340-344.

[15] 郭保银.重庆市酉阳县秸秆煤替代煤炭烤烟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22-323.

[16] 杨世关,张百良,杨群发,等.生物质气化烤烟系统设计及节能与品质改善效果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3,19(2):207-209.

[17] 飞鸿,蔡正达,胡坚,等.利用生物质烘烤烟叶的研究[J].当代化工,2011,40(6):565-567.

[18] 刘石彩,蒋剑春.生物质能源转化技术与应用(Ⅱ)[J].生物质化学工程,2007,41(4):59-63.

[19] 张聪辉,赵宇,苏家恩,等.清洁能源部分替代煤炭在密集烤房中应用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4):304-305.

[20] 王汉文,郭文生,王家俊,等.“秸秆压块”燃料在烟叶烘烤上的应用研究[J].中国烟草学报,2006,12(2):43-46.

[21] 倪克平,甄焕菊.生物质压块燃料在烟叶烘烤中的应用效果[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5(11):63.

[22] 谭方利,樊士军,董艳辉,等.生物质压块燃料及煤炭燃料在烟叶烘烤中的应用效果对比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4(10):201.

[23] 姚宗路,田宜水,孟海波,等.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加工生产线及配套设备[J].农业工程学报,2010,26(9):280-285.

生物燃料研究范文4

据估计,植物每年贮存的能量约相当于世界主要燃料消耗的10倍;而作为能源利用量还不到其总量的l%。高效利用生物质能源,生产各种清洁燃料,替代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燃料,生产电力。而减少对矿物能源的依赖,保护国家能源资源,减轻能源消费给环境造成的污染。专家认为,生物质能源将成为未来持续能源重要部分,到2015年,全球总能耗将有40%来自生物质能源。

生物质能采用高新技术将秸秆、禽畜粪便和有机废水等生物质转化为高品位能源,开发生物质能源将涉及农村发展、能源开发、环境保护、资源保护、国家安全和生态平衡等诸多利益。发展生物能源的初衷就是保护生态环境,在实际应用中也是以此为基点。这也是我国超前发展的一次很好机会,发展生物质能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情。

生物质能源不仅是安全、稳定的能源,而且通过一系列转换技术,可以生产出不同品种的能源,如固化和炭化可以生产因体燃料,气化可以生产气体燃料,液化和植物油可以获得液体燃料,如果需要还可以生产电力等。

目前,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在致力于开发高效、无污染的生物质能利用技术,保护本国的矿物能源资源,为实现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根本保障。

6MW生物质颗粒与煤混烧发电技术

成果简介:该项目是通对不同比例的生物质成型颗粒与煤在循环流化床中进行混合燃烧,混合后的燃料可大大改变原煤的燃烧特性,包括降低着火温度、改善着火性能、提高了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热利用率等。生物质原料与煤之间燃烧特性的优势互补。该技术可用于电厂、工业锅炉等各种利用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行业。该技术对生物质的燃烧特性,燃烧过程以及其结渣特性、碱金属腐蚀、气体燃烧不完全等难题进行了研究,并找出了解决方案。生物质颗粒混烧量可达到80%,在此工况下热效率可提高15%以上,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50%。氮的氧化物排放量可减少30%;完成了由输送带、给料仓、给料绞龙组成的颗粒燃料输送给料系统;为适应生物质燃料高挥发分的特性,在生物质颗粒燃料进料口上方1.2m处增设了一个二次风进口;可根据生物质颗粒与煤的不同混烧比例,自动调整一、二次进风量。

成果类型:应用技术

所处阶段:中期阶段

生物质气化燃气中焦油催化转化研究

成果简介:该项目研究采用在生物质气化装置的出口处,建一催化净化装置有催化保护床和催化转化床构成,直接处理热的生物质气体,保护床吸收粗燃气中的硫化氢等有毒物质及催化裂化脱除部分重焦油;第二催化反应床催化转化剩余的焦油。碳氢化合物的焦油被催化转化为小分子气体如CO等,增加燃气热值。结果表明,对空气流化床气化的粗燃气的催化干法除焦油,实验方案是行之有效的和成功的。筛选出工业镍基蒸汽转化催化剂和氧化铈添加的镁橄榄石负载型镍基催化剂可作为焦油的催化转化催化剂,氧化铈可促进催化剂的活性和提高抗积炭能力,对气化燃气的重焦油的去除率达99%,按干气计算燃气中氢气的浓度增加6~11%。通过催化净化系统直接处理气化燃气,一方面焦油的催化转化增加了气化气中有价值的气体成分;另一方面又克服了湿法除焦油所带来的不易解决的环境污染问题。

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

2Kg/hr生物质流化床气化/热解实验装置研制

成果简介:气化是缺氧的反应过程,热解是隔绝氧气的反应过程;气化的反应温度为750-850℃,而热解的反应温度为400-700℃;热解必须采用快速进料,气化对供料速度则无严格要求;两者产物的净化处理过程则基本相同。分析两者的相同点及不同点,该课题组认为建一套气化及热解的双功能系统是可行的。为此该课题组采用了以下特殊设计:独立的氧气及氮气供入系统,共用一套流量计量及预热装置;流化段及悬浮段分别采用独立的电加热及控制装置;流化段及悬浮段分别采用独立的电加热及控制装置用双级供料系统,且均可无级调速;共用一套旋风分离、冷凝、过滤、排气及计量系统。运行及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分别进行气化及热解试验,且运行良好,达到了设计要求。

所处阶段:初期阶段

生物质经催化热分解技术

成果简介:该研究是以植物系生物质为原料通过催化热解的方法生产高附加值的轻质芳烃苯、甲苯和二甲苯等化学品以及合成燃料。使用了热解温度控制容易,升温速度快,焦炭便于回收,且可连续操作的双颗粒流化床,建立了一套可以定量操作的热解反应系统,开发了连续催化热解过程。充分利用生物质热解温度低挥发物多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催化剂,控制生物质热解过程的二次气相反应,使产物向有利于轻质芳烃苯、甲苯和二甲苯等化学品转化,在CoMo-B催化剂的作用下,863K时可得到6.29wt%的收率。这一收率在同类研究中,是常压下热解过程中得到的最高收率。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可发现,NiMo类催化剂有利于生物质低温制氢,为生物质低温制氢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生物质连续催化热解装置的研发,实现了连续化操作的热解过程,为未来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必要的前期研究成果。

所处阶段:初期阶段

锥形流化床生物质气化技术

成果简介:该专题针对目前国内生物质气化发电、供热、供气存在的原料适应范围窄、燃气焦油含量高、自动化程度低、适用松散型物料的气化发电设备和系统等问题,开发锥形流化床生物质气化发电供热、供气机技术产业化为目标,研制生物质气化装置与气体发电机组成的系列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降低燃气中的焦油含量;生物质气化系统的操作弹性试验;提高生物质气燃气热值。

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

利用藻类热解制备生物质液体燃料

成果简介:该课题应用能源科学、环境科学和生命科学等交叉学科的理论和技术,以藻类为原料,通过细胞工程和生物质转化等技术,产生生物油和烃类等可再生生物能源,为开发新能源提供新的生物技术途径。用异养转化技术和基因改造技术获得高脂肪含量的藻细胞来热解制备液体燃料,实现异养转化技术、细胞培养技术、基因改造技术与热解技术的整合集成,获得原创性、新颖性的研究成果;同时为后继能源的开发应用提供技术储备;并且通过最前沿的生物技术与能源技术相互结合、交叉与渗透,推动学科的发展。该研究成果应用前景良好。

生物质气气化合成二甲醚液体燃料

成果简介:在固定床或循环流化床中将生物质气化,变成H2, CO, CO2等组分,然后经过气体净化,在重整反应器中和沼气一起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重整来调整H2和 CO的比例,同时降低二氧化碳的比例,使之适合于合成二甲醚。然后气体经过压缩进入二甲醚反应器。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二甲醚。该套技术已经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

二甲醚(简称DME,CH3OCH3)是一种清洁的燃料与化工产品,有很大的市场。液化二甲醚可以完全替代液化石油气(LPG),与LPG相比具有无毒无臭、不易爆炸、热效率高、燃烧彻底、无污染等特点,因此,DME作为LPG的替代品在中国特别是农村有巨大的潜在市场。作为清洁燃料DME可以替代柴油用作发动机燃料,十六烷值达55,与柴油热效率相同,DME不会产生黑烟和固体颗粒,NOx排出量大大减少,是很有前途的绿色环保型发动机燃料。

该项目采用的以生物质废弃物(包括木粉、秸秆、谷壳等)作为原料,通过催化裂解造气作为气头的新工艺,目前还未见报道。DME的合成也采用先进的一步法合成工艺,该方法作为应用基础研究最近几年才在国际上展开。广州能源研究所在世界上首先实现了在小型装置上由生物质一步法合成绿色燃料二甲醚的连续运行。将该技术进行产业化推广可以解决缓解广东省液化气日益紧张的形势。

适用范围和条件:适用于生物质资源丰富的地区

3MW生物质气化高效发电系统关键技术

成果简介:该项目发展了6MW生物质气化及余热蒸汽联合发电系统、500kW生物质燃气发电机组和焦油污水生化处理新工艺等关键技术,在江苏兴化建立的示范电站装机容量为6MW,气化效率最高达78%,燃气机组发电效率为29.8%,系统发电效率27.8%,电站总投资约3200万元,系统运行成本0.40元/kw,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和显著的社会效益。示范电站建设严格按国家电力行业的规范进行,并形成了市场化运作机制,为生物质气化发电技术的产业化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

自热式生物质热解液化装置

成果简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制的“自热式生物质热解液化装置”通过了安徽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是生物质洁净能源研究取得的重要进展。该装置是在安徽省“十五”科技攻关计划、教育部“211”工程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等项目资助下研制完成的,专家认为:自热式生物质热解液化装置采用两级螺旋进料器有效解决了生物质进料系统的进料速率定量控制、密封和堵塞问题,其中自热式生物质热解液化装置在热解热源供给和生物油冷凝收集等方面具有创新性。

所处阶段:初期阶段

稻壳生物质中型气化发电系统

成果简介:该电技术的基本原理为利用生物质气化高新技术,经中温裂解气化,转换为可燃气体。气化炉内的化学反应过程主要是燃烧反应,热分解反应和还原反应。稻壳进入气化炉后,部分遇氧燃烧,提供热分解所需热量,大部分稻壳在缺氧条件下发生热分解反应,折出挥发份和焦炭,挥发份在中温反应区内发生二次反应,使焦油裂解为气体,同时气体和焦炭之间,气体和气体之间发生还原反应,产生气相焦油和气体。这些气体携带部分细颗粒焦炭、灰尘进入燃气净化系统。部分焦炭通过惯性除尘器回流进入气化炉参加反应,气相焦油冷凝通过水洗除去。燃气经净化后,再送到自吸式燃气内燃机进行热功转换产生动力,带动发电机发电。

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

JZS家用生物质燃气灶

成果简介:该项目灶具的心脏阀体独创了大铜芯、大阀体,阀芯不凝滞、焦油不堵塞、维修方便,使用寿命特长;面壳采用进口加厚不锈钢板锻压成型,美观大方,优质耐用;高压脉冲点火器,使用寿命达10万次以上,着火率达100%,绝缘性能好;燃烧器炉头选用直径120mm和100mm标准铸铁双管和单管气道炉头;燃烧器火盖选用内旋火条形火孔,火盖材质选用全铜锻压成型,火孔加工精确,热效率高,高温不变型,高效更节能。JZS家用生物质燃气灶是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系统的配套设备,是开发农村绿色能源的新产品。

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

生物质联产技术及成套设备研究

成果简介:该项技术以干馏炭化工艺为中心,以生产产品为主,实现了炭、气、油联产的工业化生产,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该设备系统热效率高。国内同类技术的设备系统热效率为56%,本项技术的系统热效率达到73.64%,比普通冷煤气发生炉的热效率高出10个百分点左右;生产的生物质炭热值和固定炭含量高,无烟、无味。经深加工可制成橡胶炭黑,优于木炭,木焦油可以提炼出多种化工原料,优于煤焦油,经济效益显著,市场前景很好;生产的生物质燃气热值达到17.7MJ/Nm^3,高于城市煤气的热值,大大超过4.6MJ/Nm^3的行业标准;燃气中焦油和灰尘含量小于10mg/Nm^3,大大低于50mg/Nm^3的行业标准。

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

生物质气化发电优化系统及其示范工程

成果简介:该成果采用循环流化床气化炉和多级气体净化装置,配置多台500kW的单气体燃料内燃发电机组,发电系统可在2000-6000kW之间根据需要设计,发电原料可用谷壳、木屑、稻草等多种生物质废弃物。气化发电系统发电效率达20%~28%。由于系统设计合理,单位投资约4500~6500元/kW, 运行成本约0.35 ~0.45元/kWh,能满足农村处理农业废弃物的需要,电力符合工厂企业用电或上网要求,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

生物质制取合成气技术研究

成果简介:气化炉内的生物质由高温CO_2在水蒸汽氛围下进行碳化直接还原为CO。高温CO_2由助燃的水蒸汽和系统循环的可燃气生成。整个工艺系统实现了热量自给平衡。可获得较高热值的合成气。通过控制CO_2和H_2O的比例和气化温度,在高温常压下,CO_2与碳反应还原为CO,同时H_2O的分解、重整产生H_2,保证了CO+H_2>50%的出口气浓度及其合适的比例。自主研制的固流复合床生物质气化炉,抑制了焦油的产生,降低气体净化的难度,提高生物质原料的利用率。独特的加料排渣系统,适应多元化原料的处理。本项目研究合成气制取机理及其气化过程有关特性,找出生物质制取合成气工艺中的某些关键参数,作为未来工业化系统优化设计的重要依据。

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

生物质干馏气炭油联产技术及设备

成果简介:该项目针对不同类型的生物质原料,开发了两种不同的致密成型及干馏工艺,使生物质的热转换具有较高的能源利用率与换率。该项技术以成型后的生物质干馏工艺为中心,燃气中氮气含量低,燃气热值达到15MJ/m^3以上,是较好的化工原料,生物质炭、焦油及木醋液也有较好的市场。设备采用隧道连续干馏工艺,具有创新性,结构合理,操作、维护简单易行。

成果类型:应用技术

所处阶段:中期阶段

生物质颗粒燃料冷态致密成型技术及成套设备

成果简介:该项目通过研究确定不同种类农林废弃物原料的高效粉碎工艺、生物质冷态致密成型机理及不同农林废弃物冷成型条件。建立农林废弃物冷态致密成型过程的数理模型与开发生物质冷态成型过程计算模拟系统。设计出能适用于各类生物质原料的高效粉碎设备、冷态成型模具及成型设备。进而设计出完整的生物质颗粒燃料冷压成型成套设备、生产工艺流程及相关辅助设备,充分保证成套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成果类型:应用技术

所处阶段:中期阶段

生物质材料甲醛释放量检测环境跟踪控制技术

成果简介:该成果涉及生物质材料(人造板等)挥发物检测环境的动态精确控制方法,应用范围为人造板、建筑材料、化工等产品中含挥发性有害气体的检测,为控制人造板产品及其含甲醛等有害挥发物产品的质量,提供可靠的技术与检测设备。同时为林产工业及全社会的环境保护、安全检测与监测技术、环境工程与技术、环境保护与管理、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检测等科学研究提供的新的成果、进展及方法。产品已应用在国家人造板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家具质检站、人造板检测机构、理化测试中心、疾病控制中心、大学等单位,负责我国生物质材料甲醛释放量的检测与监督工作。

成果类型:应用技术

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

SLQ-300型空气鼓风常压流化床生物质气化成套设备

成果简介:该项目研制开发的新型生物质气化系统,即空气鼓风常压流化床生物质气化系统,可生产低热值生物质燃气,用于乡镇居民炊事与生活、工副业生产及发电。技术原理为:鼓入气化器的适量空气经布风系统均匀分布后,将床料流化,合适粒度的生物质原料送入气化器并与高温庆料迅速混合,在布风器以上的一定空间内激烈翻滚,在常压条件下迅速完成干燥、热解、燃烧及气化反应过程,从而生产出低热值燃气。排出气化器的热燃气再依次通过由干式旋负除尘器、冲击式水除尘器、旋风水膜净化器、多级水喷淋净化器、焦油分离器和过滤器等组成的净化系统,被冷却净化为符合使用要求的干净冷燃气以供不同用户使用。

成果类型:应用技术

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

下吸式固定炉排生物质成型燃料热水锅炉设计与研究

成果简介:该项目属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0311050400;0411052000)。技术原理:一定粒径生物质成型燃料经上炉门加在炉排上下吸燃烧,上炉排漏下的生物质屑和灰渣到下炉排上继续燃烧和燃烬。生物质成型燃料在上炉排上燃烧后形成的烟气和部分可燃气体透过燃料层、灰渣层进入上、下炉排间的炉膛进行燃烧,并与下炉排上燃料产生的烟气一起,经两炉排间的出烟口流向降尘室和后面的对流受热面。这种燃烧方式,实现了生物质成型燃料的分步燃烧,缓解生物质燃烧速度,达到燃烧需氧与供氧的匹配,使生物质成型燃料稳定持续完全燃烧,起到了消烟除尘作用。

成果类型:应用技术

所处阶段:初期阶段

SMG-3型生物质型煤高压干式成型机研究

成果简介:该产品成型原理是在高压的条件下,经过对滚滚压的工艺方法,将干燥后的煤粉、生物质粉、固硫剂粉等原料压制成长椭球形状型煤的。所生产的生物质型煤具有洁净化、环保化的特点。性能指标:液压系统工作压力:20~25Mpa;对滚转数:0~11r/min;螺旋推进预压机构转数:0~40r/min;成型机产量:3t/h;压制生物质型煤的原料:含水≤3%的煤粉、生物质粉、固硫剂粉;生物质型煤压碎力:300~350N。成型机的特点:高压干式滚压成型;液压、油气系统保压、恒压;园柱型螺旋预压、推进;主机传动为单轴与减速机连接;主传动与推进预压机构实现了无级变速。该产品填补了国内成型机生产的空白,达到了国际当代同类产品的水平。

成果类型:应用技术

所处阶段:中期阶段

生物质经催化热分解向轻质芳烃的转化

成果简介:该研究是以植物系生物质为原料通过催化热解的方法生产高附加值的轻质芳烃苯、甲苯和二甲苯等化学品以及合成燃料。使用了热解温度控制容易,升温速度快,焦炭便于回收,且可连续操作的双颗粒流化床,建立了一套可以定量操作的热解反应系统,开发了连续催化热解过程。充分利用生物质热解温度低挥发物多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催化剂,控制生物质热解过程的二次气相反应,使产物向有利于轻质芳烃苯、甲苯和二甲苯等化学品转化,在CoMo-B催化剂的作用下,863K时可得到6.29wt%的收率。这一收率在同类研究中,是常压下热解过程中得到的最高收率。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可发现,NiMo类催化剂有利于生物质低温制氢,为生物质低温制氢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生物质连续催化热解装置的研发,实现了连续化操作的热解过程,为未来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必要的前期研究成果。

成果类型:应用技术

所处阶段:初期阶段

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示范工程研究

成果简介:该产品生物质成型燃料以农作物废弃物为原料,供暖、供热,燃烧时无黑烟,几乎没有二氧化硫的排放,氮化物排放极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接近植物生长所需要量,可以称得上是零排放。原料加工,可以使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实现增值,所以该项目是有利于社会,有利于农民,有利于消费者的事业,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前景。

成果类型:应用技术

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

生物质复合型煤制备及燃烧性能研究

成果简介:该课题对生物质型煤的制备工艺、燃烧过程、燃烧机理、固硫性能等进行了研究。当生物质添加量为20%、成型压力为40MPa时,生物质型煤的抗压强度可以达到400N/个;生物质型煤的着火温度一般低于350℃,燃烧过程可以分为4个阶段;当Ca/S比为2.0,燃烧温度为900℃时,生物质型煤的固硫率可以达到90%以上,远远高于普通型煤的固硫率,生物质型煤燃烧过程的SO2排放浓度明显低于传统型煤。因此,生物质型煤比普通型煤有更好的燃烧特性,更高的固硫率。

成果类型:应用技术

所处阶段:中期阶段

双循环流化床生物质气化装

成果简介:“双循环流化床生物质气化装置”是在教育部“211”工程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等项目资助下研制完成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掌握了锯末和稻壳等生物质的流化特性。(2)研制了每小时可处理80公斤物料的双循环流化床生物质气化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采用特殊结构的两级螺旋进料器可以实现连续式的密封进料;合理的流化床层和返料结构,可以保证床层温度均匀分布,以及实现焦油蒸汽在炉内二次裂解,从而使气化效率、碳转化率和燃气质量等得到显著提高;采用鼓风运行方式可以实现热煤气的直接利用,从而可以避免高温燃气的显热损失和焦油能量的损失,以及水洗焦油造成的二次污染等。(3)掌握了常见秸秆的气化方法和气化效率、碳转化率和燃气成分及热值等气化参数,对热煤气的燃烧利用进行了试验研究,研发了预混式燃气燃烧器。

成果类型:应用技术

所处阶段:中期阶段

板式生物质干燥机

成果简介:“板式生物质干燥机”是河南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研制开发的新产品,本产品能较好地适应粉碎后的蓬松多孔状生物质物料的干燥。在充分研究了生物质物理化学特性的基础上,把空气调节技术与传热学相结合设计出高效节能型干燥机。本产品具有独特的换热排湿结构,热利用率达到60%以上,以无级调速电机为动力,通过链条刮杆等传动机构带动物料在干燥机内移动,通过调节调速电机的转速(0~1440r/min)改变物料的干燥时间, 以适应不同含水率的生物质物料的干燥;圆柱形刮杆带动物料在加热板上移动,同时完成了物料的翻动,使含水物料的不均匀度大大减小;空气调节技术与传热学相结合,通过等压分流的稳压箱和板式射流加热板组成高效的气流组织结构,能使热风等速均匀地射向物料,提高了烘干效率,同时减少了物料中灰分的带出,降低了废气中灰分的含量,减少了环境污染;射流板的上表面为平板,做为物料床,同时进行传导换热,下表面为多孔板,可使热空气等速均匀地射向物料,可完成对流换热与湿气的带出,高温多孔板发射出远红外线,以辐射形式加热了物料,综合利用了传导、对流与辐射三种热的传播形式,热利用率达60%以上;实现了干燥机的模块化设计,每两层为一基本模块,可根据处理量的大小随意增减换热板的数量,从而减少不同型号的干燥机设计工作量。缩短了设计周期,加工更加简单。

成果类型:应用技术

所处阶段:初期阶段

生物质锅炉型煤的开发研究

该项目开发出“水泡-氢氧化钙溶液蒸煮”的生物质型煤粘结剂及生产工艺,“有机-无机复合粘结剂”及型煤生产工艺,该粘结剂及型煤生产工艺可以利用国内现有生产设备进行生产。采用红外光谱分析研究了生物质经“水泡-氢氧化钙溶液蒸煮”处理前后组成变化,证明该处理工艺可以使生物质有效降解。提出了新颖的生物质型煤粘结机理和防水机理。认为生物质中可降解成分降解后的固体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在型煤中形成“网络结构”将煤粒包裹起来,液体粘稠物充填于煤粒与生物质固体之间。生物质固体与液体部分共同型煤强度。粘结剂加工中过剩的氢氧化钙在型煤干燥中将转化成碳酸钙,对型煤防水强度具有一定的作用。

成果类型:应用技术

所处阶段:中期阶段

生物质切揉制粉机

成果简介:该成果在充分研究国内外粉碎机的基础上,试验分析了生物质秸秆的粉碎特性,针对生物质秸秆含水率高、具有长纤维的特点,研究设计出适合各种含水率高达25%以下生物质秸秆粉碎的生物质切揉制粉机,采用锤片、刀片相结合的方式,秸秆经高速旋转的刀片切断后,再经锤片击打粉碎,提高了粉碎效率。经河南省节能及燃气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检测,系统的各项技术性能符合河南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企业标准Q/HKN001-2005《生物质切揉制粉机》的要求。该机即可用于农村,也可用于工业,即环保又经济,节约能源,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成果类型:应用技术

所处阶段:中期阶段

低能耗生物质热裂解装置

成果简介:该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能将低品位的生物质能转换成高品位的液体燃料和高附加值产品,提供一种基于流化床的低能耗生物热裂解装置。低能耗生物热裂解采用以下工艺流程:连续送料至反应器,使其在高温下气化,分离,含生物的气体经热交换冷凝成油,升温后的非凝结气体再循环。本实用新型采用流化床作为反应器,由给料器、调速电机及减速器、进料套筒及螺旋进料棒、流化床反应器、螺旋风分离器、作为能源回收的气-气热交换器、气-水热交换器、集油器、茨循环风机、主电加热器、辅助电加热器等组成。主电加热器、辅助电加热器;流化床反应器竖直放置,底部置有多孔板,并放入石英砂作为中间载体;主电加热器置于反应器入口前端,辅助电加热器置于反应器外壁面。

成果类型:应用技术

所处阶段:初期阶段

生物质经催化热分解向轻质芳烃的转化

成果简介:该研究是以植物系生物质为原料通过催化热解的方法生产高附加值的轻质芳烃苯、甲苯和二甲苯等化学品以及合成燃料。使用了热解温度控制容易,升温速度快,焦炭便于回收,且可连续操作的双颗粒流化床,建立了一套可以定量操作的热解反应系统,开发了连续催化热解过程。充分利用生物质热解温度低挥发物多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催化剂,控制生物质热解过程的二次气相反应,使产物向有利于轻质芳烃苯、甲苯和二甲苯等化学品转化,在CoMo-B催化剂的作用下,863K时可得到6.29wt%的收率。这一收率在同类研究中,是常压下热解过程中得到的最高收率。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可发现,NiMo类催化剂有利于生物质低温制氢,为生物质低温制氢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生物质连续催化热解装置的研发,实现了连续化操作的热解过程,为未来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必要的前期研究成果。

成果类型:应用技术

所处阶段:初期阶段

超低焦油秸秆高效制气技术

成果简介:该技术是以秸秆为主要原料,采用先进的低倍率低速循环流化床气化技术和双层催化裂化炉,通过特定的流场组织和多级进料、组合进气方式,在气化介质和特殊催化剂(钙镁复合催化剂)作用下,在特殊的工艺流程内进行催化气化反应制取超低焦油燃气,其净化过程具有用水量极少,并从生活垃圾中获得的高活性焦炭基材料作为过滤干燥介质等特点。该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提高了传统气化炉产气效率和燃气品质,大大降低了燃气中焦油含量,减少了废水的排放和焦油对环境的污染,充分利用农村农林废弃物,避免了其露天放置对环境的污染,解决了部分劳动力就业。

成果类型:应用技术

所处阶段:初期阶段

强化热解生物质气化技术的研究

成果简介:该课题研究以各种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的低焦油燃气发生器,及与之配套的燃气净化技术,采用新式强化裂解气化反应器,充分降低燃气中焦油含量,简化净化工艺,保证燃气质量,使秸秆气化机组的各项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家相关的行业标准,提高已有的生物质气化技术水平和燃气质量,形成配套合理,运行方便,安全可靠的气化机组,实现气化机组的更新换代。应用此技术,将解决目前设备中存在的焦油清理难、劳动强度大的问题,提高使用寿命,实用性更强,不仅可以应用于农村,在工业有机废料处理和燃气发电方面,也将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成果类型:应用技术

所处阶段:中期阶段

生物质锅炉型煤的开发研究

该项目开发出“水泡-氢氧化钙溶液蒸煮”的生物质型煤粘结剂及生产工艺,“有机-无机复合粘结剂”及型煤生产工艺,该粘结剂及型煤生产工艺可以利用国内现有生产设备进行生产。采用红外光谱分析研究了生物质经“水泡-氢氧化钙溶液蒸煮”处理前后组成变化,证明该处理工艺可以使生物质有效降解。提出了新颖的生物质型煤粘结机理和防水机理。认为生物质中可降解成分降解后的固体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在型煤中形成“网络结构”将煤粒包裹起来,液体粘稠物充填于煤粒与生物质固体之间。生物质固体与液体部分共同型煤强度。粘结剂加工中过剩的氢氧化钙在型煤干燥中将转化成碳酸钙,对型煤防水强度具有一定的作用。

生物燃料研究范文5

燃料电池是一种不经过燃烧而以电化学反应方式将燃料的化学能直接变为电能的发电装置,可以用天然气、石油液化气、煤气等作为燃料。也是煤炭洁净转化技术之一。按电解质种类可分为碱性燃料电池(AFC)、磷酸型燃料电池(PAFC)、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再生氢氧燃料电池(RFC)、直接醇类燃料电池(DMFC),还有如新型储能电池、固体聚合物型电池等。

氢和氧气是燃料电池常用的燃料气和氧化剂。此外,CO等一些气体也可作为MCFC与SOFC的燃料。从长远发展看,高温型MCFC和SOFC系统是利用煤炭资源进行高效、清洁发电的有效途径。我国丰富的煤炭资源是燃料电池所需燃料的巨大来源。

燃料电池具有高效率、无污染、建设周期短、易维护以及成本低的诱人特点,它不仅是汽车最有前途的替代清洁能源,还能广泛用于航天飞机、潜艇、水下机器人、通讯系统、中小规模电站、家用电源,又非常适合提供移动、分散电源和接近终端用户的电力供给,还能解决电网调峰问题。随着燃料电池的商业化推广,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人们预测,燃料电池将成为继火电、水电、核电后的第四电方式[1],它将引发21世纪新能源与环保的绿色革命。

1,中国燃料电池技术的进展

“燃料电池技术”是我国“九五”期间的重大发展项目,目标是,利用我国的资源优势,从高起点做起,加强创新;在“九五”期间,使我国燃料电池的技术发展接近国际水平。内容包括“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技术”及“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技术”三大项目[2],其中,用于电动汽车的“5kW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列为开发的重点。此项任务由中国科学院及部门所属若干研究所承担。所定目标业已全部实现。

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方面,我国研究开发的这类电池已经达到可以装车的技术水平,可以与世界发达国家竞争,而且在市场份额上,可以并且有能力占有一定比例[1]。我国自把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列为"九五"科技攻关计划的重点项目以后,以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为牵头单位,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开展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电池材料与电池系统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相继组装了多台百瓦、1kW-2kW、5kW、10kW至30kW电池组与电池系统。5kW电池组包括内增湿部分,其重量比功率为100W/kg,体积比功率为300W/L。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自行车已研制成功,现已开发出200瓦电动自行车用燃料电池系统。百瓦级移动动力源和5kW移动通讯机站动力源也已开发成功。千瓦级电池系统作为动力源,已成功地进行了应用试验。由6台5kW电池组构成的30kW电池系统已成功地用作中国首台燃料电池轻型客车动力源。装车电池最大输出功率达46千瓦。目前该车最高时速达60.6km/h,为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以及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该电池堆整体性能相当于奔驰、福特与加拿大巴拉德公司联合开发的MK7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动车的水平[3]。我国目前正在进行大功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组的开发和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集成的研究。

在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C)方面,我国已经研制出α和γ型偏铝酸锂粗、细粉料,制备出大面积(大于0.2m2)的电池隔膜,预测隔膜寿命超过3万小时。在进行材料部件研究的基础上,成功组装和运行了千瓦级电池组。

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技术方面,已经制备出厚度为5-10μm的负载型致密YSZ电解质薄膜,研制出一种能用作中温SOFC连接体的Ni基不锈钢材料。负载型YSZ薄膜基中温SOFC单体电池的最大输出功率密度达到0.4W/cm2,负载型LSGM薄膜基中温SOFC单体电池的最大输出功率密度达到0.8W/cm2。这些技术创新为研制千瓦级、十千瓦级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技术的研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2,国外燃料电池技术发展迅猛

燃料电池是新世纪最有前途的清洁能源,是替代传统能源的最佳选择。因此,燃料电池技术的研究开发受到许多国家的政府和跨国大公司的极大重视。美国将燃料电池技术列为涉及国家安全的技术之一,《时代》周刊将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列为21世纪10大高技术之首;日本政府认为燃料电池技术是21世纪能源环境领域的核心;加拿大计划将燃料电池发展成国家的支柱产业。近十年来,国外政府和企业在燃料电池方面的投资额超过100亿美元。为开发燃料电池,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一家近年来每年就投入10亿美元,丰田公司的年投资额超过50亿日元[4]。

欧、美发达国家和日本等国政府和企业界都将大型燃料电池的开发作为重点研究项目,并且已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PEMFC技术已发展到实用阶段,使得燃料电池即将取代传统发电机及内燃机而广泛应用于发电及汽车上。2MW、4.5MW、11MW成套燃料电池发电设备已进入商业化生产,用于国防、航天、汽车、医院、工厂、居民区等方面;各等级的燃料电池发电厂相继在一些发达国家建成,其中,国际燃料电池产业巨头加拿大巴拉德公司筹资3.2亿美元,建成的燃料电池厂已于2001年2月正式投产。美国和欧洲将成批生产低成本的家用供电-供暖燃料电池作为最近的开发计划。目前,在北美、日本和欧洲,燃料电池发电正快速进入工业化规模应用的阶段。

目前,车用氢燃料电池已成为世界各大汽车公司技术开发的重中之重。迄今为止,世界6大汽车公司在开发氢燃料电池车上的开发费用已超过100亿美元,并以每年10亿美元的速度递增[5]。1997年至2001年,各大公司研制出的车用燃料电池就达41种。

3,我国开发燃料电池技术相对乏力

我国研究燃料电池有过起落。在20世纪60年代曾开展过多种燃料电池的实验室研究,70年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展用于空间技术的燃料电池研究,其后研究工作长期停顿。最近几年,我国才开始重新重视燃料电池技术的研究开发,并取得很大进展。特别在PEMFC方面,达到或接近了世界水平。但是,在总体上,我国燃料电池的研究开发刚刚起步,仍处于科研阶段,与国外相比,我国的燃料电池研究水平还较低,我国对燃料电池的组织开发力度还远远不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开发以煤作为一次能源的高温型MCFC和SOFC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但是我国在MCFC、SOFC研究方面与国外的差距很大,要实现实用化、商业化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燃料电池发电站的应用实例。这和我国这样一个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尽管国家也将燃料电池技术列为"九五"攻关项目,国家和企业投入的资金却极为有限,年度经费仅为千万元量级人民币,与发达国家数亿美元的投入相比显得微不足道;承担研究任务的也只是中科院等少数科研院所,且研究力量分散,缺少企业的介入,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尤其是难以将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实际应用试验,以形成产业化趋势。从表1所列国外燃料电池的研究和开况看,欧、美国家和日本等大多是以公司企业为主在从事燃料电池的研究开发和制造生产,而且规模很大,例如,仅加拿大的Ballard一家公司的资产就达10亿美元。

4,大力发展燃料电池技术势在必行

从世界燃料电池迅猛发展的势头看,本世纪头十年将是燃料电池发电技术商品化、产业化的重要阶段,其技术实用性、生产成本等都将取得重大突破。预计燃料电池系统将在洁净煤燃料电池电站、电动汽车、移动电源、不间断电源、潜艇及空间电源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潜在市场十分巨大。可以预料,分散电源供电系统——燃料电池发电厂必将在21世纪内取代以“大机组、大电网、高电压”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电力系统,成为电力行业的主力军。而燃料电池的普遍推广应用,必将在能源及相关领域引发一场深刻的革命,促进新兴产业的形成,带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能源领域的这场革命是我国政府、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不得不正视的课题,我们对此必须有充分认识并给予足够的重视。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这场革命所带给我们的机遇,毫不迟疑地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推动燃料电池发电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工作,使之早日实用化产业化,为我国的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

国家计委在1997年提出的中国洁净煤技术到2010年的发展纲要中,已把燃料电池列为煤炭工业洁净煤的14项技术重点发展目标之一[6]。在“十五”科技发展规划中,燃料电池技术被列为重点实施的重大项目[7]。

生物燃料研究范文6

)

【摘要】由于航天和国防的需要,才开发了液氢和液氧的小型燃料电池,应用于空间飞行和潜水艇。近二三十年来,由于一次能源的匮乏和环境保护的突出,要求开发利用新的清洁再生能源。燃料电池由于具有能量转换效率高、对环境污染小等优点而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

早在1839年,英国人W.Grove就提出了氢和氧反应可以发电的原理,这就是最早的氢-氧燃料电池(FC)。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初,由于航天和国防的需要,才开发了液氢和液氧的小型燃料电池,应用于空间飞行和潜水艇。近二三十年来,由于一次能源的匮乏和环境保护的突出,要求开发利用新的清洁再生能源。燃料电池由于具有能量转换效率高、对环境污染小等优点而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美国矿物能源部长助理克.西格尔说:“燃料电池技术在21世纪上半叶在技术上的冲击影响,会类似于20世纪上半叶内燃机所起的作用。”福特汽车公司主管PNGV经理鲍伯.默尔称,燃料电池必会给汽车动力带来一场革命,燃料电池是唯一同时兼备无污染、高效率、适用广、无噪声和具有连续工作和积木化的动力装置。预期燃料电池会在国防和民用的电力、汽车、通信等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美国Arthur D.Little公司最新估计,2000年燃料电池在能源系统市场将提供1 500~2 000MW动力,价值超过30亿美元,车辆市场将超过20亿美元;2007年燃料电池在运输方面的商业价值将达到90亿美元。

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分类、特点和优势

燃料电池发生电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氢气的燃烧反应。它与一般电不同之处在于燃料电池的正、负极本身不包含活性物质,只是起催化转换作用。所需燃料(氢或通过甲烷、天然气、煤气、甲醇、乙醇、汽油等石化燃料或生物能源重整制取)和氧(或空气)不断由外界输入,因此燃料电池是名符其实的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以熔融碳酸盐型燃料电池为例,图1为燃料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1 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单电池结构示意图

在燃料电池电极上反应如下:

阳极反应:H2+CO32-=H2O+CO2+2e-

阴极反应:1/2O2+CO2+2e-=CO32-

总反应:1/2O2+H2=H2O

燃料电池多种分类。按燃料类型可分为直接型、间接型和再生型。按电解质种类又可分为磷酸盐型燃料电池(PAFC)--第一代FC;熔融碳酸盐型燃料电池(MCFC)--第二代FC;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SOFC)--第三代FC。表1列出了几种主要类型燃料电池的燃料、电解质、电极和工作温度等基本特点。

表1 燃料电池的分类

类型

磷酸盐型燃料电池(PAFC)

融碳酸盐型燃料电池(MCFC)

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SOFC)

聚合物离子膜燃料电池(PEMFC)

燃料

煤气,天然气,甲醇等

煤气,天然气,甲醇等

煤气,天然气,甲醇等

纯H2

电解质

磷酸水溶液

KLiCO3溶盐

ZrO2-Y2O3(8 YSZ)

离子(Na离子)

阳极

电极

阴极

多孔质石墨

(Pt催化剂)

含Pt催化剂+多孔

质石墨+Tefion

多孔质镍

(不要Pt催化剂)

多孔NiO(掺锂)

Ni-ZrO2金属陶瓷(不要Pt催化剂)

LaxSr1-xMn(Co)O3

多孔质石墨或Ni

(Pt催化剂)

多孔质石墨或Ni

(Pt催化剂)

工作温度

-200℃

-650℃

800-1000℃

-100℃

近20多年来,燃料电池经历了碱式、磷酸、熔融碳酸盐和固体电解质等几种类型的发展阶段。美、日等国已相继建立了一些碳酸燃料电池电厂、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电厂、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厂作为示范(表2)。

表2 一些国家的燃料电池电厂

磷酸盐燃料电池电厂

ONSI公司建设的200KWPAFC电厂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厂

Ballard Generation System建设的250KW PEM燃料电池厂

Avista实验室建造的7.5W民用PEM燃料电池电厂,它具有60W热交换调制.

Northwest Power System建设的5KW民用PEM燃料电池电厂

Plug Power建造的7KW民用PEM燃料电池电厂

熔融碳酸盐烯料电池电厂

M-C Rower Corporation建造的熔融碳酸盐碳燃电孙电厂

Energy Research Corporation建造的250KW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厂

Energy Research Corporation在加州Santa Clara建造的2M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示范电厂

固体氧体物燃料电池电厂

Siemens Westinghouse建设的管状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厂

燃料电池电厂所以具有如此大的吸引力,是因为它与传统的火力发电、水力发电或核能发电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特点和优势。

1.能量转换效率高 燃料电池能量转换效率比热机和发电机能量转换效率高得多。目前汽轮机或柴油机的效率最大值为40~50%,当用热机带动发电机时,其效率仅为35~40%,而燃料电池的有效能效可达60~70%,其理论能量转换效率可达90%。其他物理电池,如温差电池效率为10%,太阳能电池效率为20%,均无法与燃料电池相比。

2.污染小、噪声低 燃料电池作为大、中型发电装置使用时其突出的优点是减少污染排放(表3)。对于氢燃料电池而言,发电后的产物只有水,可实现零污染。另外,由于燃料电池无热机活塞引擎等机械传动部分,故操作环境无噪声污染。

表3 燃料电池与火力发电的大气污染比较

(单位:kg.10-6(KWh)-1)

污染成分

天然气火力发电

重油炎力发电

煤火力发电

燃料电池

SO2

2.5-230

4550

8200

0-0.12

NOx

1800

3200

3200

63-107

烃类

20-1270

135-5000

30-104

14-102

尘末

0-90

45-320

365-680

0-0.14

3.高度可靠性 燃料电池发电装置由单个电池堆叠至所需规模的电池组构成。由于这种电池组是模块结构,因而维修十分方便。另外,当燃料电池的负载有变动时,它会很快响应,故无论处于额定功率以上过载运行或低于额定功率运行,它都能承受且效率变化不大。这种优良性能使燃料电池在用电高峰时可作为调节的储能电池使用。

4.比能量或比功率高

5.适用能力强

燃料电池可以使用多种多样的初级燃料,如天然气、煤气、甲醇、乙醇、汽油;也可使用发电厂不宜使用的低质燃料,如褐煤、废木、废纸,甚至城市垃圾,但需经专门装置对它们重整制取。虽然燃料电池有上述种种优点,然而由于技术问题,至今一切已有的燃料电池均还没有达到大规模民用商业化程度。为此,美、日等国相继拨出巨资来发展燃料电池。

燃料电池开发现状与发展趋势

在燃料电池研究开发方面,美国、日本和德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美国早在1967年就制定了TARGET和FCG-1燃料电池研究发展计划。近年美国能源部对燃料电池研究资助每年均在2 000万美元以上。日本在1981年制定了“月光计划”,进行燃料电池研究。1989年欧洲燃料电池集团成立。

在所有燃料电池中,磷酸盐型燃料电池(PAFC)由于磷酸易得,反应温和,成为发展最快、研究最成熟的一种燃料电池。1977年美国通用公司首先建成兆瓦级PAFC发电站。1991年日本电力公司在东京湾兴建的1MW PAFC发电站也已投入运行。目前美国已有少量销售,其商品化阶段已经开始。

熔融碳酸盐型燃料电池(MCFC)正处于10-20KW向兆瓦级发展阶段。1994年12月美国已建成迄今最大功率为250KW的MCFC电站。日本1989年已完成25KW的MCFC试验,按其“新阳光计划”-1MW的MCFC中间试验电厂现正在实施中。

聚合物电介质燃料电池(PEMFC)不仅是人造卫星上可靠、低成本的动力源,还可作为陆地上市区交通车辆和水下潜艇的动力源。1996年美国能源合作公司推出实验型的由三块薄膜组成的以1.5KW PEMFC为动力的“绿色轿车”。德国奔驰公司在前两年开发出NECARⅡ存储式燃料电池驱动电车(燃料电池生产电能为250KW,一次行程为250公里),并在慕尼黑、斯图加特市作为试行公共电车之后,在1998年8月又作为世界首创,开发出NECARⅢ燃料电池驱动电车。它用质子交换膜(PEM)燃料电池为动力,以甲醇为原料,通过车辆后部的反应器产生氢气,再以氢和空气中氧反应产生电能来驱动,当压下踏脚板后,在不到2秒的时间内动力系统的能量将达到90%,其最大行程为400公里,预期2004年投放市场。最近,Daimler Chrysler设计的燃料电池和电池混合引擎轿车NECAR 4由于具有零污染、宽阔的操作范围和良好的驾驶特性等最佳的设计而获得北美“1999国际引擎年奖”。新近美国Ballard Power System开发的第二代燃料电池公共客车已在芝加哥运行。美国至今已开发的具有代表性的运输用的燃料电池公共客车、轿车已达30多种。

第三代燃料电池SOFC正在积极研制开发中,1991年6月美国能源部和威斯汀豪斯公司投资1.4亿美元加速固体燃料电池的商业化。目前美国西屋公司处于SOFC领先地位,它们所制造的一个由576个管式SOFC组成的25KW发电系统已创13 000多小时运行的世纪记录。其下一步计划是建立100KW的SOFC热电联产系统交付荷兰/丹麦电力公司使用。目前美国已有5KW的SOFC产品出售。一些公司还打算把SOFC和储氢合金结合起来,用于开发汽车用燃料电池。

近年因环境保护要求而新兴起的生物电池,用生物原料(包括林场杂木、稻草、麦杆、玉米杆、青草、草垃圾、含能源的植物、动物粪便等)生产电能。即将生物原料通过反应器转换成燃烧气体(主要是H2、CO、CH4),经加工处理后作为燃料电池的原料用于建立分散电站,供家庭或城市用电;也可转换成H2,用于电动汽车。据〈Moder Power System〉报道,一个以垃圾场生产的燃料气体为燃料的燃料电池厂正在美国康涅狄州格罗顿镇运行,它生产国际燃料电池公司的200KW磷酸燃料电池。该电池厂装有燃料洁净系统,使垃圾场的燃气在进入燃料电池堆之前已被去除掉其中的氯化合物、硫化合物和共它污染物。目前德国巴伐利亚州的Bad Bruckenan正在建造一个生物能源-氢气工程。

燃料电池中另一亮点是细菌电池。其基本原理是通过细菌发酵,把酸或糖类转化为氢气,再将氢导入磷酸燃料电池后发电。美国1984年设计出一种供遨游太空用的细菌电池,原料是宇航员的尿液和活细菌。日本也研制过用特制糖浆作原料的细菌电池。

燃料电池今后的发展方向除了电动车辆(包括工交车辆、拖拉机、叉式装卸机、高尔夫车和军事车辆等)和热电站外,另一方向是使燃料电池小型化。燃料电池替代普通电池在膝上电脑、便携式电子器件等方面的应用列于表4。据《科学美国人》报道,美国洛斯阿拉芙斯国家实验室罗伯特.G.霍克最近研制成功微型燃料电池,其电池尺寸和价格可与传统的镍隔电池相比,重量仅为镍隔电池的一半,但供电能力为镍隔电池的50倍。预期这种微型燃料电池用于移动电话,可连续待机40天,而仅消耗不到2盎司的甲醇。霍克目前正把微电子技术引入微型燃料电池制作中,准备制作25μm厚的微型电池。另外,还有把燃料电池用于电子广告牌和电动自行车的报道。

表4 燃料电池替代普通小电池在膝上电脑、便携式电子器件等方面应用

便携式烯料电池

Warsitz制作的便携式燃料民池电源

替代电池用的燃料电池

Ballard的燃料电池膝上电脑

An H Power燃料电池电源公司提供的美国新泽西州高速公路广告牌

An H Power燃料电池电源公司提供的职业电神摄像机

Fraunise ISE发展的峰窝电话用微型燃料电池

教学用烯料电池

美国木醇研究所提供的教学用木醇燃料电池

Ecosoul提供的再生燃料电池教学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