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概述范例6篇

水利工程概述

水利工程概述范文1

一、水利工程建设中泵房基础工程施工概述

作为泵站施工的主体,泵房施工时,地基和基础工程的施工程序通常会按照下列程序开展:一是对道路和场地进行修筑和平整;二是将施工平面和高程控制网点设置出来,并进行测量放样工作;三是布设用于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的设施;四是开挖基坑,并将挖出的土石料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堆放和利用;五是若遇到需要进行必要处理的松软土和湿陷性黄土、膨胀土这类地基,则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认真处理。在泵房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会对质量造成影响的因素有气候、材料、人员、设备、技术、环境等多个方面,而这些内容都要在施工方案当中有所考虑和体现。可见施工方案是否健全、完善直接影响着整个栗房,甚至是泵站与整个工程的建设质量。

二、健全水利工程建设中泵房基础工程施工方案的具体措施

(一)基础工程施工与地基施工的协调

1.施工程序

在水利工程泵房基础工程的实际施工当中,考虑到实际作业需要,往往需要按照施工规范协调好地基与基础工程这两者间的施工程序,具体施工程序如上文所述,先是对道路进行修筑、平整施工场地,然后着手施工平面的设置工作,同时开展髙程控制网点工作与放样测量作业。在此基础上开始布设用于降低地下水位与排水的设施、开挖基坑、处理特殊地基等。

2.施工排水系统

泵站施工的前提是要具备干地施工条件,以保证施工过程中排水性的良好,将地基的承载能力提升上来,起到有效保护地基的作用,并在减少开挖工程量的同时,使岩基与建筑物基础二者有更为良好的结合。一旦施工排水问题处理不好,既会增加施工难度,又会对施工质量造成不利影响,给工程的运行管理留下问题隐患。施工排水同地基地质与开挖的程序、深度和外水位高度、地下水位高度、施工季节等都关联紧密。

在泵房基础工程施工中规划与设置泵站施工区排水系统时应将施工地地形、地质条件与水文、气象以及排水量大小等因素综合在一起考虑,同时,还要注意其与场外排水系统的协调性与适应性;基坑要设置有截水沟;渠系上提水泵站建设中主要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地下水排除。基坑的排水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初期排水,一种是经常性的排水,初期排水时排水量的构成有基坑或围堰范围内积水量与可能降水量以及抽水过程中围堰与地下渗水量等,需要通过一定计算才能将其确定下来。在经常性排水工作开展中,要分别对渗流量与施工弃水量以及排水时的降水量进行计算,同时,降水量不能与施工弃水量叠加在一起;设备的选定需要将最大抽水强度确定下来,而最大抽水强度则要根据施工弃水量和降水量中数值较大者与渗流量相加之和来确定。此外,基坑的排水或降水要以工程实示地质情况和水文地质状况为依据选用不同的排水方法,如集水坑、井点法等,其中集水坑排水、降水的方法适用于无承压水地层,井点排水、降水的方法适用于砂、砂性土以及砂卵石这类有压承水地层。

(二)基坑开挖及相关问题的协调

1.基坑开挖

在开挖基坑的时候,开挖断面必须同设计要求和施工要求以及基坑边坡稳定性要求相符合,在此基础上还要以实际土质与气候情况以及施工情况为准在基坑底部留有保护层,厚度为0.1m-0.3m为宜,等到基础施工之前再将其分块,依次挖除掉。同时,基础底面部分不可超挖,也不可欠挖,当有局部位置出现超挖现象时可使用混凝土进行填筑;当基坑开挖过程中有异常现象或意外状况出现时要及时处理。另外,当气温低于0T时,挖除基础保护层之后还要立即进行必要的防冻处理。

2.地基处理

在泵房基础工程建设当中为使工程对于强度和抗渗性、整体性能以及耐久性等方面的要求得到满足,应对地基进行一定处理,以改善地基性能,且不同地基要以工程实际状况为依据采取不同的处理办法。常用于处理软土地基的方法有换土夯实法和砂井预压法、振动水冲法、髙压喷射灌浆法以及混凝土灌注桩法与强夯法等。其中若地基的软弱层并没有很厚,既可将其全部挖除,然后用黏土、砂土、砂壤土等进行回填,并做穷实处理,又可使用配置有缓冲装置与自动脱钩器与夯锤等部件的履带式起重机进行强夯处理。此外,当岩基与工程要求不相符合时,适宜采用的处理方法有回填混凝土、灌浆等。

(三)施工质量的控制

首先,做好地质勘察与设计工作。在确立项目的初期,一定要做好地质勘察工作,对地质层单位面积对力的承受强度进行估算,进而将整个水利工程的总吨位计算出来,为栗房基础工程的施工建设提洪有力参考依据,同时,泵房设计也是影响基础工程施工质量与成本、工期、效益的主要因素,要注重设计人员的培训与筛选,在材料运用和施工结构图、能源结构以及节能这些方面要从经济和质量两个方面入手进行综合设计,力求在施工质量得到保证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其次,在施工现场实行领导责任制。具体来说就是将质量责任逐级落实到具体人员身上,同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需要提出的是,多人管理的制度很容易出现互相推诿责任、管理混乱的现象,既不利于团队建设,又不利于施工现场的管理。所以,在泵房基础工程施工中要采取将责任落实到个人的施工管理制度,在领导模式上要指定专门、唯一的负责人员进行统一管理,以及方案的统一策划与实施,助推施工队伍的团队建设以及施工人员专业性与责任意的提升,给施工质量管理制度的落实提供基本管理保障。

最后,贯彻落实施工质量责任制。只实行领导责任制度并不能使泵房基础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顺利开展得到有效保障,因此,为进一步降低管理难度,确保工程能够如期、保质保量的完成,还要重视个人的作用。所以,在认识到个人在岗位中作用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将个人在施工当中的职责与权利、任务明确下来,并不断强化个人对企业的归属感、对工程施工的参与感与责任感、使命感,通过责任制度创建一个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监督和人人奉献的施工质量管理机制。同时,还要在岗前、岗中和岗后分别针对质量问题采取培训、严查、审核三种管理方式,以保证每个环节能够有效衔接,实现逐层管理与考核。

三、结束语

水利工程概述范文2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1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技术及管理作用和地位

水利水电工程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采用科学合理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进行科学有效地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这样才能够有效保障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使得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能够更好地为人民的生产生活服务,更好地发挥水利水电工程的社会效用。

1.1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技术的作用和地位

水利水电工程是利用水利水电工程发电的一种技术,水电是一种清洁能源,亦是一种可再生能源,水利水电工程的进一步发展,说明我国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方面取得了极大的进步。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重点关注施工技术,因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是水利水电工程的重中之重,是基础,同样也是保障,只有做好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才能更好的保障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才有利于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结束后,能够更好地发挥出实际效用,为人民的生产生活发挥巨大的效用。

1.2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管理的作用和地位

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管理能够为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提供一定的支持,是保障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顺利进行的基础,只有科学有效的水利水电工程管理才能够为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服务,良好的工程管理能够使得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秩序井然,保障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人员的施工工作顺利进行,科学合理管控各方面的人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资源的优化配置,使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与应用的具体效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2促进现代化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管理和技术相结合

2.1技术管理

水利水电工程是一项技术性的工程,具有鲜明的特点,尤其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的规模巨大、工程的施工周期长、施工技术高端复杂、施工环境艰苦、施工所面临的危险因素多等,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施工技术的管理,只有加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才能够科学有效地促进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良好运行,使水利水电工程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有效提高经济效益,发挥水利水电工程的应用效益,与此同时,还应该加强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人员的管理,努力提高他们的施工技术水平,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够掌握施工技术,应用正确的施工技术进行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保障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维护企业的经济效益,具体的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2.1.1建立健全技术组织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技术组织管理制度应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首先要建立相应的技术管理工作王,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进行分级管理,这样可以保障施工技术在选择与使用的过程中科学合理,与此同时还要进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的信息的收集,包括技术的使用方法、适用范围、易出问题以及反馈制度等。其次要经常开展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的经验交流与技术总结的会议,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各相关单位及学者进行行之有效地沟通,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及时解决。再次要建立健全水利水电施工中与技术有关的各项制度,加强对施工技术与施工设备的科学有效的管理,对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及时的跟进,保障设备处于一个良好的运行状态,不影响设备的使用。最后,要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各项资料进行及时的整理与归纳,记录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各项参数,尤其是工程的设计图纸、施工方案等数据尤为重要,一定要对其进行分类、归档,以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技术能够为以后相应的工程施工提供一些借鉴。2.1.2加强运行管理,完善管理制度在进行水利水电技术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水利水电技术运行的管理,完善相应的运行管理制度,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的具体需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制定相应的、科学的、合理的水利水电生产岗位管理职责、生产管理办法、施工技术运行办法等,以适应不断提高的生产经营的需求,保障水利水电施工与生产的顺利进行,与此同时,还要加强技术监管,保障水利水电生产能够顺利的进行,在检查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技术问题,一定要及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根据原因进行设备的检修与维护,这样可以保障水利水电的生产顺利进行。2.1.3加强维护检修管理,加强技术监督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在生产与使用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剖析与选择,水利水电工程具有特殊性,不同地区的水利水电工程都具有特殊性,但总的来说,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一定要坚持“质量与安全第一”的原则,在保障施工人员施工安全的同时,一定要保障施工质量,两者并重,才能够保障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质量和效益。在具体的工作中,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人员要加强对水利水电施工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在使用之前,要对设备的可用性进行检查,检查设备是否存在漏洞,保障设备使用的安全性,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如果施工设备发现问题,一定要及时修理,保障设备在良好的状态运行,不可带“故障”使用,在设备使用之后,一定要进行维护与检修,保障设备在下一次投入使用之前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除此之外,要运用科学方法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进行监督,保障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能够保障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现阶段,从相关的数据调查可以看出,我国的水利水电施工技术的技术监督仍是一个十分薄弱的地方,所以在今后的水利水电施工工程的工作中一定要重点关注这一方面的问题。

2.2强化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生产和经济运行考核制度

在水利水电施工的过程中,在充分选择科学合理的水利水电施工工程施工技术的基础上,一定要强化在施工过程中的生产和经济运行的考核制度,现阶段,国际上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对水利水电施工的经济考核标准,但是相关的施工单位应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建立一个自身的水利水电施工的经济考核标准,这样有利于水利水电施工的进行和后期水利水电工程的生产工作。相关的机构及考核制度的建立要从维护水利水电工程的正常施工与运行的角度出发,充分分析水利水电工程的具体情况,使得水利水电工程的考核制度能够有效反映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情况与生产水平。

2.3抓安全促生产,提高工作人员技术水平

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与运行的过程中,相关的管理人员一定要紧抓安全问题,将安全生产作为重中之重,维护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制度,增加工作人员的安全施工与安全生产意识,提高他们自我保护的意识,保障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与生产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进行。

参考文献

[1]杨健.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技术及管理[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2(11).

[2]于晶涛.探讨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技术及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4).

水利工程概述范文3

【关键词】农田水利;施工技术;施工难点;砌筑方法

1 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困难及相应的解决方法

1.1 总体工程难点与对策

农田水利工程本身涵括的知识比较多,操作起来较为复杂,并且用到的操作人员及相应器械较多,施工不集中,因此,我们要大力加强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科学有效的施工,确保工程的顺利完成。施工人员之间要团结有序的开展工作。只有仔细完成每项任务,才能提升施工效率。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相关质量标准进行施工,确保在规定时间内高效完成施工,施工后按照相关验收标准进行检验,确保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

1.2 分项工程难点与对策

分项工程主要包括沟槽机械开挖、斗渠和农渠垫层施工、混凝土施工、道路下软基施工等。在进行沟槽机械开挖时,对沟槽机械开挖的施工组织和协调要求较高,面对这样的情况,可以采取通过现场施工员与机械操作员进行施工现场的勘察、制定可行的施工方案的方法来达到要求,并要对施工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调整和解决。在进行斗渠和农渠垫层施工时,由设计图纸可见,U 型槽的两侧是回填土,在施工时,边墙外侧砂垫层铺筑没有依托物,因此较难成型,断面也达不到设计要求中的弧形断面,在斗、农沟边墙外侧沙砾时垫层施工过程中,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对于这样的情况,可以在施工时,在回填土和垫层的交界面建立一个模板,先进行回填土工作,然后当回填达到设计中要求的后,将模板撤掉,在槽外侧和回填土之间能够形成一个沟槽,再进行槽外侧砂垫层施工就可以了,但是这样一来,U 型槽的两侧垫层断面也会增大一些。在进行混凝土的施工工作时,施工的重点和难点较多,例如出现蜂窝情况,那么可能是混凝土一次下料过于厚,振捣的不够密实或是漏振,模版缝隙没有堵严密,导致水泥浆的流失等原因。在进行道路下软基的处理工程时,要对软弱地基的涨缩性和易风化性等各种特点进行充分的了解,并要对周围的环境和地质水文的变化予以重视。

2 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具体分析

以一个农田水利工程为例,针对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进行具体的分析。此工程是某县 2010 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的第19 标段,砂石道路,长度为5公里,路基础的宽度为4米,路面的宽度为3.5米,原地面在压实后填筑土方并进行压实,压实后的厚度为25cm,路面为碎石灰土,厚度15cm,碎石灰土路面的两边各培了宽度为25cm 的路肩。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在工程的总体施工方案和技术上的选择为:先进行基底处理工作,进行土方调配和机械配置,并进行填筑和碾压、检验、平整等工序的施工工作,土方的调配坚持“移挖作填,就近取土,减少运距”的原则,采用合理的运输方式,尽量做到平衡、经济且合理。路基的施工严格的按照“四区段、八流程”的工序来进行,在填筑之前,根据不同的填料选择不同的机械类型,并要在施工现场进行压实的工艺试验,确定实验的参数是科学合理的,然后在全合同段开始组织施工,尽量做到一次成型。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也会涉及到路基工程的建设,在进行施工之前应该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然后才能够进行施工。下面我们具体叙述一下施工程序和应该注意的问题。首先路基的边缘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向外延伸30cm,这样才能够保证路基能够压实严密;为了保证对路基厚度的严格控制,应该按照厚度松铺的方式,每层30cm进行分布;为了保证路基的平整性,我们首先应该使用推土机进行最初的整平,然后使用平地机进行再次找平,具体的施工方向应该是从路中间向两边推,来回反复三次,个别不平的地方应该使用人工来进行整平;使用压路机进行碾压,应该从慢到快碾压四遍才能够保证和相关标准符合,在检查合格后在进行静压,路基经过上面的施工后,基本可以达到表面平整光洁、我们再进行监测压实度,然后我们需要填写路基监测报告,在监理公司审批合格后在进行第二层的路基填筑,具体的工序和上述相同,然后是进行施工总结报告。总之,我们应该保证水利工程建设中的路基工程质量,这样才能够使整个水利工程得以高质量的完成。

在进行水利工程中路基填筑的过程中,施工企业最经常选择的方法是水平分层填筑。这种方法主要就是按照路基的横断面的宽度进行分层填筑,如果路基的原地不清楚,我们应该从最低处开始进行分层填筑,在填筑的时候应该保证每一层都经过严格压实,使之满足相关工程要求后,在进行下一层的填筑。我们使用的压实设备是自行式压路机,根据每层的松铺程度来进行压实,一般来说路基填筑的运输距离是十分长的,如果运输距离在100m之内,我们只需要使用推土机就可以了,如果运输距离超过了100m,我们就需要使用挖掘机、转载机、推土机之间相互配合,在压实完成之后,查看路基表面没有松散、不平整的现象。一旦发现不合格的部分,我们就需要立即解决,保证后面工序的正常进行。路基工程的好坏也会影响到水利工程的质量,我们必须加以重视。

3 农田水利工程砌筑方法分析

对于水利工程中的石体砌筑质量,我们必须进行严格控制。在进行砌筑之前,我们应该对需要使用的砂浆进行实验,选择最佳的配合比,保证强度能够满足相关规定的要求,同时编制试块的相关试验报告,在施工现场对试块要随机制取,在进行浆砌石体的砌筑之前,我们应该把砌体表面的清理干净,在砌筑的时候应该保证砌体表面是湿润的。如果在砌筑的时候中间出现了间隔,这就会导致砂浆的初凝超过了预定的时间,再进行施工的时候,应该在砂浆的强度满足2.5Mpa的时候再继续,同时清除掉原来砌体表面上形成的浮渣,应该尽量避免砌筑时产生震动,这会对下层的砌体产生影响。在勾缝的时候,应该对原有的砌缝进行平实,同时保证墙面的干净,砌体的砌筑应该选择铺浆法,一般的厚度应该保持在20~50mm之间。在施工的时候,如果外界温度发生了变化,就需要对施工方法进行相应的调整,砌体的位置和尺寸是可以存在一定范围的偏差,但是不应该超过相应的标准。

4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能够保证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我们应该重视农田水利的施工质量。科学的选择施工技术是水利工程能够保证质量的基础因素,特别是对施工中的难点,需要引起相关施工部门的注意。

参考文献:

水利工程概述范文4

水利工程现场施工资料的管理工作是1项得到项目管理部门高度重视的工作,管理工作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为施工后期的质量评价提供可靠的依据,可以避免浪费,减少行政开支。水利工程现场施工资料的管理工作是衡量施工工程质量的重要依据。水利工程现场施工的资料包括几个方面。1)水利工程施工质量保证资料:材料及中间产品合格证,检验报告等。2)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检查评定资料:工序评定表、单元与分部工程质量评定表等。3)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资料: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及相关的技术文件等。4)水利工程施工图纸:设计变更等。水利工程现场施工的资料是工程施工过程的真实记录,是工程质量评定的依据,也是日后工程管理运行、检测、维护的基础。

2水利工程现场施工资料的收集工作

水利工程现场施工资料的收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工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内容。首先,在施工前对招标和投标的文件进行收集整理,其中包括施工合同、设计图纸和工程文件等资料。其次,在设备和人员进行工作场所的环节,需要施工单位向监理单位呈报进行文件,递交开工申请和项目部人员和组织机构人员情况。再次,在水利工程施工之前,要对地面测量情况和地面复核情况进行测量和记录,收集工程量报审资料。最后,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在水利施工过程中进行三检制,进行初检、复检和终检,形成评定资料。每天记录施工日志和安全资料等。还有原材料的合格证及检验报告资料的收集,试验资料的收集,单元评定、分部工程验收资料的收集,监理及业主下发的文件的收集,设计图纸的收集,施工中影像资料的收集。

3水利工程现场施工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

水利工程现场施工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是对水利工程现场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过程性的、有价值的资料进行归类和整理,资料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表格、图纸等形式进行存档,这些施工资料是对施工过程的记录、是施工结束后进行验收、审计和维护的重要依据。在水利工程现场施工过程中,资料的整理和归档工作是同时进行的,在对施工资料进行整理归类的基础上,对资料做好标签和记录,进行归档,以方便后续的查找工作。水利工程现场施工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的原则是根据监理和档案管理部门的相关规定对施工资料进行整理归档,通过简明的分类,使资料一目了然。

4小结

水利工程概述范文5

【关键词】水利工程;混凝土渗漏;原因;防治

1.水利工程混凝土渗漏现象的原因分析

进行原因分析具有必要性,因为它是制订合理、经济的补救方案的基础和前提。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生渗漏,则需立即分析原因,并针对具体原因制订具有针对性的处理办法。根据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一般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引发渗漏。

1.1施工过程中渗漏原因分析

1.1.1蜂窝处的渗漏。由于运输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导致混凝土产生离析的现象,使得它在入仓时土料中的粗骨料太过集中,振捣效果不理想,造成蜂窝存在而引发了渗漏。

1.1.2温度裂缝所产生的渗漏。在浇筑时没有对大体积的混凝土采取温控措施,混凝土的分块过大,会让混凝土在内外温度的应力作用之下产生贯通裂缝,造成渗漏。因此,在浇筑大体积的混凝土时应采取抛石、抛埋冷却水管等等措施。同时,在天气炎热的情况下尽量避免浇筑或者进行伸缩管设置,从源头上遏制由于温度裂缝而产生的渗漏。

1.1.3架立筋位置的渗漏。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施工前,没有及时切除架设钢筋的多余部分,而是在施工完毕后进行架立筋的露出部分切除,会使得架立筋变成渗水的通道,架立筋点成为渗漏集中地段。通常这一情况多在混凝土溢流面或底板位置出现。

1.2裂缝处的渗漏原因分析

作为脆性材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大,但抗拉强度则明显小很多。当混凝土结构拉力比抗拉强度大时,结构内就会出现许多弯曲的裂缝。形成这些裂缝的原因很多,根据不同的原因这些裂缝可分为超载裂缝、凝缩裂缝、干缩裂缝、碱骨料的反应裂缝、地基不匀的沉降裂缝等等。根据裂缝深度,则可以把裂缝分为表层裂缝、深层裂缝以及贯穿裂缝。这些裂缝由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配合比、材料性能、运营管理水准及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成。

1.3变形缝的渗漏原因分析

变形缝是渗漏水主要的位置,因为在混凝土的结构当中,变形缝是较为薄弱的环节。通常,变形缝被分为伸缩缝、抗震缝以及沉降缝这三种类型。在水利工程实际施工过程当中,多数变形缝都有渗漏现象存在,主要有设计、施工以及材料三方面的原因。首先,在设计上,变形缝尺寸以及密封止水的材料设计不合理,都会引发密封止水材料的伸缩率比变形缝长期的变形量小的问题,外水就很容易通过接缝渗到混凝土的内部结构中,造成渗漏。其次,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当中,一旦没有严格依据经过审核的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就容易造成止水带的位置偏移、密封材料的嵌填质量差、止水带的焊接不严密等等问题。再者,应选择优质、合适的止水材料。产品劣质、所选的材料不合适,都容易造成材料的老化、腐烂,从而形成渗水的通道。

2.处理准则

进行渗漏处理,目的在于消除渗漏对水利工程建筑物造成的危害,提升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以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渗漏事故发生时,则必须先进行渗漏调查及原因分析,并依据建筑物的特点、环境,选择经济适当的处理方案。一般情况下,渗漏处理采取的办法是防水堵漏。为有效止水及降低建筑物的内部水压,应尽可能靠近渗漏的源头进行堵漏,这也有利于稳定建筑物。在时间上,枯水期、无水期是修补渗漏的好季节。而在有水的状态下如果也必须修补,则应遵守“先排后堵、下排上载”的原则。

3.防治措施

3.1施工过程中的渗漏防治

3.1.1蜂窝处的渗漏处理。先凿去蜂窝混凝土直至密实的地方,后进行清洁,找出渗水的点,用钢管导出渗水,并用水玻璃的速凝砂浆把导管四周封住。如果渗漏的面积较大,则需借助支模,在支模上部下料进行小石子浇筑以膨胀混凝土,再通过人工捣实。

3.1.2温度裂缝的渗漏处理。先进行裂缝走向与渗点的寻找确定,在主要的渗点位置凿出深窝,用细钢管嵌入灌浆。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细钢管嵌入的数量,钢管间的距离则依照灌浆浓度和裂缝宽度等因素来确定。接着,用表面薄膜法封住裂缝其他部位,以防止漏掉藻浆材料。在灌浆过程中,浆液的浓度应由稀逐渐到浓,速度不宜过快,藻浆顺序为由下抽上地依次行进,最后需进行封孔的处理,避免渗漏继续扩大。

3.1.3架立筋位置的渗漏处理。应在架立筋四周凿开混凝土,深度为保护层之下一定深度,开口呈口小肚大形状,以除去架立筋并沿着渗水的位置打入细钢管导出渗水,后用水玻璃的速凝沙浆将导管四周封住,并密实地填塞高标号的小石子以膨胀混凝土直至其达到一定的强度后进行灌浆封孔的处理,最后磨光混凝土表面以防阻水。

3.2裂缝处的渗漏防治

根据裂缝渗漏发生的原因、渗漏范围以及量的大小等情况,可采取以下处理方法进行解决。

3.2.1表面的处理。找到裂缝发生的位置,用水泥砂浆、环氧树脂等材料进行涂抹、粘补、嵌补等,这一办法通常适用在表面裂缝。对建筑物的影响较小,但渗漏量比较大的裂缝,一般采取埋管导渗或者钻孔导渗。埋管导渗是沿着漏水的裂缝于混凝土表面凿开上小下大槽型的孔,然后在渗漏主要位置进行引水铁管的埋设,并用棉絮沿着裂缝进行填塞,让漏水从引水铁管集中排出,再快速封闭槽口,封堵引水管。钻孔导渗则是用风钻于漏水的裂缝一侧位置钻斜孔,从钻孔当中导出漏水,并封闭裂缝。

3.2.2结构内部的处理。只要进行防渗堵漏的裂缝或者浅缝,可选择水泥灌浆。对于渗漏裂缝开度小于0.2mm,流速较大并受温度变化影响的那些裂缝,需采取化学灌浆的处理办法。

3.2.3表面处理和内部处理相结合。对建筑物的结构强度产生影响的裂缝,要进行结合处理,内修外部,从而达到结构的补强及防渗效果。

3.3变形缝的渗漏处理

建筑物的变形缝位置发生渗漏时,首先要用沥青补灌,补灌效果不佳时,则需要用丙凝浆液与聚氨酯进行化学浆液灌浆。其中,帷幕灌浆的技术,是将具备胶凝性的浆液按照一定配比,通过埋管、钻孔等办法把浆液压送达岩体的孔隙与裂缝内,从而形成具有一定宽度可阻水的帷幕,通过加深加厚阻水帷幕完成对基础的防渗。通常,在建筑物的质量、地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取较高灌浆压力有助于工程的防渗。

4.结束语

水资源为稀缺资源,水利工程建设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进行渗漏防治对于提升建筑物的安全性与耐久性有着很大的作用,因此要加大防渗力度,保障工程质量以及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密度高、体积大等要求的工程混凝土施工,由于原料和施工过程等原因出现裂缝,导致施工安全隐患的存在。加之建筑物常年处在有水的环境当中,渗漏现象就在所难免。进行渗漏原因的了解,同时积极地制订出防治措施,是解决渗漏问题之关键。

参考文献

水利工程概述范文6

    从现状来看,我国对水利投资风险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对水利投资风险和控制的分析方法与工具手段较为落后,研究的领域较为狭窄,往往只限于水利投资的某一方面(比如对城市供水投资的分析),缺乏借鉴和利用现代分析方法和科学工具对水利投资风险与控制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

    2风险的度量指标

    风险的度量包括风险程度和风险概率2个方面。风险程度是描述风险造成损失的大小,又称其为投资损失强度。风险概率是描述投资风险发生可能性高低,一般是用随机事件的概率分布评价指标(标准偏差)来描述的。风险损失强度是从风险可能给投资者带来的最大损失的角度来衡量的风险程度。在最大风险的情况下,投资者可能损失全部投资,也可能损失部分投资。投资风险损失强度是指在某一投资市场上,由于风险的存在使投资者可能遭受的最大损失在直接投资总额中所占的比例,按下式计算投资风险损失强度=投资支出-投资收入投资支出×100%(1)上式中的投资支出是指项目投资总额,投资收入是指扣除风险可能遭受的最大损失后的净收益。当项目投资额和收入额发生变化时,投资风险损失强度也随之发生变化。最极端的情况有下列3种。(1)投资收入=0,投资风险损失强度=100%,即由于风险而使项目损失了全部收入,风险损失强度达100%。(2)投资收入<0(亏损),投资风险损失强度>100%,说明当投资风险大到一定程度,使项目投资出现亏损时,投资风险损失强度将大于100%。(3)投资收人>0,投资风险损失强度<100%,当投资收入大到超过项目投资支出时,投资风险损失强度将呈负的状态(小于0)。风险强度只能用来描述投资风险给投资者带来损失的大小,而投资风险的发生一种随机事件,人们无法确切地知道风险将在何时何地发生,只能依据统计结果的分布状态来衡量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当描述风险参数的统计量呈正态分布时,使用标准偏差(σ)及其变异系数(v)来衡量其分布的离散程度,从而描述其发生风险可能性的大小,其计算公式如下:(2)式中,σ为投资收益率标准差;Pi为状态i发生的概率;Ri为状态的投资收益率;n为状态数;E(R)为投资收益率期望值;v为投资收益率变异系数。期望值是投资者对未来投资收益的预期结果,是在综合考虑了投资方案在未来面临的各种可能状态发生概率及其投资收益率的统计量。期望值描述的是统计数列的集中(平均值)状态。标准偏差则反映了统计数列偏离期望值的状态,即所谓的离散趋势。当然,σ值越大说明未来的投资收益值偏离期望值的可能性越大,风险也就越大。σ值越小,说明未来投资收益值偏离期望值的可能性越小,风险亦越小。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大”、“小”仅仅是一个相对概念,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指标可以参照。因为不同的项目,投资规模不同的投资者,承受力不同,其评价“大”和“小”的标准自然不同,因而,投资风险分析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用于不同方案间的比较分析。即使在对单一方案进行技术经济评价时,其投资风险分析也要引用相类似项目进行比较判别。对大多数工程来说,无法收集到足够多的数据来进行上述概率统计计算。因而,实际工作中人们用下式的标准差(δ)作为标准偏差(σ)的近似计算式(3)式中,δ为标准差;Ri为第i种状态下的投资收益率;n为投资方案未来面临的状态数;R=ΣRi/n为投资收益率平均值。如果确切地知道项目投资收益率值的分布呈正态分布,又计算出了项目投资收益率平均值(R)和标准差(δ),便可依据正态分布的概率特性,判断该项目未来投资收益值的风险状态。正态分布条件下,收益率落在R±δ范围内的可能性达84.1%;收益率落在R±2δ范围内的可能性达97.7%;收益率落在R±3δ范围内的可能性达99.9%。由此,便可对项目投资风险进行定量的描述。

    3投资风险的主要特点

    水利工程项目周期长、数量大、涉及范围广、风险因素数量多且种类繁杂,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大量风险。水利投资风险具有覆盖性、系统性、可变性和规律性等特点。覆盖性。水利投资风险存在于整个项目生命期,而不仅在实施阶段,而且隐藏在决策、设计以及所有相关阶段的工作中。例如,在目标设计中可能存在构思的错误,重要边界条件的遗漏,目标优化的错误;可靠性研究中可能有方案的失误,调查不完全,市场分析错误;技术设计中存在专业不协调,地质不确定,图纸和规范错误;施工中物价上涨,实施方案不完备,资金缺乏,气候条件变化,水利工程项目的边界条件发生较大变化等。系统性。水利投资风险的影响不是局部的,而是全局的,并且在某一段时间或某一方面的,它会随着水利工程项目的发展逐渐扩大影响。例如反常的气候条件造成水利工程延期,则会影响整个后续计划,不仅会造成工期延长,而且会造成费用的增加,造成对工程质量的危害。即使局部的风险,如果处理措施不适当,其影响也可能随着水利工程的建设实施而逐渐扩大。可变性。在水利工程项目的整个过程中,各种投资风险在质和量上都有变化。随着工作进程,有的风险发生可能性会降低,有的风险会得到控制,有的风险会发生并得到处理。同时,在项目的每一阶段都可能产生新的风险。规律性。水利工程涉及经济、社会、技术、自然等多种不确定性因素,某一具体风险发生具有偶然性,但是大量同类风险的发生却具有必然性,这种必然性是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来认识和掌握的。水利工程项目的环境变化、项目实施有一定的规律性,所以水利投资风险的发生和影响也有一定的规律性,是可以进行预测的。在掌握水利投资风险规律性的基础上,通过有意识的管理活动和预防措施,可以对风险进行全面的控制,从而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减少风险发生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