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应急机制预案范例6篇

网络安全应急机制预案

网络安全应急机制预案范文1

为切实提高我局对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和处置网络舆情的管控能力,形成科学、有效、反应迅速的应急工作机制,特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指挥机构与职责

(一)组织体系

成立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副局长担任(特殊情况由局长担任),成员包括:各股室负责人及联络员等。

(二)工作职责

1.研究制订我局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置工作的规划、计划和政策,协调推进我局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机制和工作体系建设。

2.研究提出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机制建设规划,检查、指导和督促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机制建设。指导督促重要信息系统应急预案的修订和完善,检查落实预案执行情况。

3.指导应对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科学研究、宣传培训,督促应急保障体系建设。

4.及时收集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相关信息,分析重要信息并提出处置建议。及时向局领导提出启动本预案的建议。

5.负责参与重要信息的研判、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调查和总结评估工作,进行应急处置工作。

二、工作原则

(一)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立足安全防护,加强预警,从预防、监控、应急处理、应急保障和打击犯罪等环节,在法律、管理、技术、人才等方面,采取多种措施,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作用,共同构筑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二)提高素质,快速反应。加强网络安全风险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采用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充分发挥专业人员的作用,在网络安全风险发生时,按照快速反应机制,及时获取充分而准确的信息,跟踪研判,果断决策,迅速处置,最大程度地减少危害和影响。

(三)加强管理,强化责任。建立和完善安全责任制及联动工作机制。加强与相关部门间协调与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履行应急处置工作的管理职责。

三、网络安全风险防范工作流程

(一)信息监测与报告

要进一步完善网络安全风险突发事件监测、预测、预警制度。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加强对涉军领域网络安全风险的有关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断和持续监测。当发生网络安全风险突发事件时,在按规定向有关部门报告的同时,按紧急信息报送的规定及时向局领导汇报。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来源、影响范围、事件性质、事件发展趋势和采取的措施等。

(二)预警处理与预警

1.对于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网络安全风险突发事件,系统管理员应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并第一时间进行风险评估,判定事件等级并预警。必要时应启动相应的预案,同时向信息安全领导小组汇报。

2.领导小组接到汇报后应立即查明事件状态及原因,技术人员应及时对信息进行技术分析、研判,根据问题的性质、危害程度,提出安全警报级别。

(三)风险处置

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在接到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信息后,应加强与有关方面的联系,掌握最新发展态势,并作好启动本预案的各项准备工作。信息安全领导小组根据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发展态势,视情况决定是否上报上级领导部门。

网络安全应急机制预案范文2

预案要求,在应对突发性通信、网络事件时,各级地方政府应在人员、交通、物资、电力能源、资金等方面予以充分保障,并对应急征用中造成的损失进行适当补偿。

预案规定,按影响范围,我国将通信预警划分为特别严重(Ⅰ级)、严重(Ⅱ级)、较严重(Ⅲ级)和一般(Ⅳ级)四个等级,依次标为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其中,一级响应启动的条件包括:公众通信网省际骨干网络中断、全国重要通信枢纽楼遭到破坏等,造成2个以上省(区、市)通信大面积中断;发生其他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需要提供通信保障,但超出省级处置能力的。除此之外,发生特殊情况,可结合实际,适当调整预警相应级别。

通信保障应急预案体系由国家通信保障应急预案、部门通信保障应急预案、地方通信保障应急预案以及通信企业通信保障应急预案组成。其中,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要履行如下职责:

首先,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在通信网络规划和建设中,要贯彻落实网络安全各项工作要求,健全网络安全防护、监测预警和应急通信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高网络的自愈和抗毁能力;强化对网络运行安全和网间互联互通安全的监测及风险隐患排查;完善应急处置机制,修订完善各级通信保障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加强网络运行安全和应急通信保障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其次,基础电信运营企业要建立和完善网络预警监测机制,加强电信网络运行监测。

网络安全应急机制预案范文3

为妥善应对和处置我区重要信息系统突发事件,确保重要信息系统安全、稳定、持续运行,防止造成重大损失和影响,进一步提高网络与信息系统应急保障能力,特制定本演练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维护我区重要业务系统网络及设备的正常运行为宗旨。按照“预防为主,积极处置”的原则,进一步完善XX区政府信息办应急处置机制,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二、组织机构

(一)应急演练指挥部:

总指挥:XX

成员:XX

职责:负责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的指挥、组织协调和过程控制;向上级部门报告应急演练进展情况和总结报告,确保演练工作达到预期目的。

(二)应急演练工作组

组长:XX

成员:XX

职责:负责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的具体工作;对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应急演练业务影响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收集分析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处置过程中的数据信息和记录;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应急演练进展情况和事态发展情况。做好后勤保障工,提供应急演练所需人力和物力等资源;做好秩序维护、安全保障支援等工作;建立与电力、通讯、公安等相关外部机构的应急演练协调机制和应急演练联动机制;其它为降低事件负面影响或损失提供的应急支持保障等。

三、演练方案

(一)演练时间

2020年12月5日18时——21时举行应急演练,全办工作人员参加。

(二)演练内容:

1、网络通信线路故障及排除;

2、电力故障及排除;

3、机房温度过高报警;

(三)演练的目的:

突发事件应急演练以提高区政府信息办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以防范信息系统风险为目的,建立统一指挥、协调有序的应急管理机制和相关协调机制,以落实和完善应急预案为基础,全面加强信息系统应急管理工作,并制定有效的问责制度。坚持以预防为主,建立和完善信息系统突发事件风险防范体系,对可能导致突发事件的风险进行有效地识别、分析和控制,减少重大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加强应急处置队伍建设,提供充分的资源保障,确保突发事件发生时反应快速、报告及时、措施得力操作准确,降低事件可能造成的损失。

四、演练的准备阶段

(一)学习教育。

组织学习《XX区信息办网络安全管理制度》、《XX区信息办网络和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和报告制度》、《XX区政务网及政府网站突发事件应急预案》、《XX区人民政府电子政务机房管理制度》,提高工作人员对于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意识;熟悉在突发事件中各自的职责和任务,保证业务的正常开展。

(二)下发《网络安全应急演练实施方案》;

(三)演练指挥部全面负责各项准备工作的协调与筹划。

明确责任,严格组织实施演练活动,确保演练活动顺利完成,达到预期效果。

(四)应急演练组要提前在中心机房要做好充分准备,在演练前一天准备好所有应急需要联系的电话号码,检查供电线路,计划好断电点,演练时掐断电源,模拟供电故障;

并按演练背景做好其它准备。

五、应急演练阶段

(一)请我办信息安全员,讲解演练知识及演练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与其他相关同事一起温习应急预案。

(二)按照预定发生突发事故的时间表,总指挥逐项发出演练通知;

(三)参与部门及人员。

区政府信息办全体员工都要参加,把演练当成实战,认真对待。

(四)演练的事项

1、2020年12月5日18时,发现网络不通,立即报告至网络管理员,网络管理员立即将此情况报告应急演练指挥部。指挥部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并组织人员进行故障排除,网络故障排除后,网络恢复正常。

2、2020年12月5日19时,在没有接到任何通知的情况下,突然遭遇不知原因的停电,备用电源无法自启动,所有设备陷入瘫痪状态。办公室立即将此情况报告应急演练指挥部。指挥部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并组织人员对备用电源进行抢修,同时联系供电部门进行维修与排除。

3、2020年12月5日20时,由于空调损坏,导致中心机房温度过高报警,机房管理员立即将此情况上报至应急指挥部,指挥部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并组织人员进行判断与排除。查明原因后立即打开机房通风备用设备降温,以保证机房设备正常运转,同时通知精密空调维保人员上门维护。

六、演练要求:

1、加强领导,确保演练工作达到预期目的。在指挥部的统一部署下,全体工作人员要高度重视,提高认识,积极参加,确保演练效果。

网络安全应急机制预案范文4

1.1目的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贯彻《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适应本区特点和未来建设、发展的需求,提高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区域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2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法规范,加强管理;快速反应,协同应对;依靠科技,资源整合。

1.3编制依据

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决定》(国发[]11号)、《市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及部门应急预案框架指南》、《市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及国家相关法律、规章,国务院规章、规范性文件,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制定本预案。

1.4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网络事业的不断发展,有线电视已深入到千家万户,到年底,全区共有有线电视用户数12万左右,区广播电视台一家、区有线网络中心一家,全区十个镇有有线电视转播机房,有线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已成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制定和完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应急预案已成当务之急。

1.5工作目标

确保党和国家的声音进入千家万户,确保全区广大人民群众收听收看好广播电视节目,针对各类突发事件对广播电视系统造成的危害,确保广播电视信号不间断、安全高质量播出和传输,增强区、镇广播电视播出和传输系统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区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应急领导小组。

2.1组长:

文广局局长,总体指挥协调并负责报告区委、区府领导。

2.2副组长:

分管广播电视副局长,指挥协调辖区内有线广播电视和无线广播电视覆盖网的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负责执行市应急指挥部广播电视安全播出调度令,并负责与区综治办、区610办、公安等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

2.3成员:

局办主任,负责分指挥部应急值班事项。

局事业科长,负责各镇有线网应急和防范工作督查。

局总编室主任,负责信息传达、收集、反馈和区安全播出应急预案的修订、补充。

区网络中心主任,负责建立本单位安全播出领导小组,负责全区有线电视干线网和有线电视直管网的应急预案制定、应急处置和安全防范,并指导和支持各镇文化服务中心有线电视网的应急处置和安全防范。

区广播电视台台长,负责建立本单位安全播出领导小组,负责全区无线广播电视覆盖的应急预案的制定、应急处置和安全防范,支持各镇无线广播电视传输的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

各镇文化服务中心主任,负责建立本辖区的安全播出领导小组,负责辖区内有线电视网和无线广播电视传输的应急预案制定、应急处置和安全防范,建立健全群防监控点,并负责协调当地公安、610机构、联防机构,形成安全播出联动机制。

3预测、预警

3.1制定严密值班制度,落实责任到人。

3.2各级安全播出领导小组成员坚持查岗。

3.3各值班岗位张贴对上、对下通讯联络表,并经常主动向用户了解安全播出情况。

3.4定期检查备用信号源和备用电源(UPS不间断电源)等播出设备,确保播出设备安全运行。

3.5定期巡查辖区内有线电视网安全运行情况,明确所属各区域的网络安全等级,并在所属有线网络图上分色标明(A,蓝色为难以破坏的安全区域;B,黄色为容易破坏的薄弱区域;C,红色为偏僻、隐蔽、极易遭受破坏的高危区域)。

3.6广播电视台播出值班人员和各镇自办广播节目播出值班人员提前到岗,检查,播出带、校对播出表、编制播出顺序。区、镇两级有线电视网络报修值班电视24小时不脱人,并负责日常安全播出情况信息反馈。

3.7各级安全播出机构组建抢修应急预备队,轮流待命。

3.8区、镇两级播出机房重地加装防侵入、监控等安全防范设施,并确保正常运行。

4应急响应

本区应急预案以执行《市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应急预案》为前提,制定如下细则:

4.1应急预案操作程序

4.1.1接国家广电总局和市文广局有关指令,在重要敏感期和安全播出突发事件发生时由区文广局统一区安全播出指挥调度令,启动应急预案。

4.1.2应急预案启动,重点岗位加强值班,重要时段双人双岗。各级安全播出领导小组成员靠前指挥,严格督查。督查情况必须记录在案。

4.1.3各级抢修预备队在重要时段加强网络安全巡察。特别对薄弱区域加强检查,对高危区域指派专人巡护。

4.1.4各岗位值班人员主要与群防监控点联络,及时掌握安全播出情况。

4.1.5各播出机构岗位值班人员监视过程中,发现非法异常画面情况,立即切断信号源,启动备份信号,并立即逐级汇报情况。各级指挥员立即亲临第一线,组织指挥应急措施,分析排查事故点,并向上级和相关部门汇报,半小时内口头报告,一小时内书面报告。

4.1.6各镇有线电视机房岗位值班人员接到群众举报非法信号侵入的异常情况,立即切断电源并逐级报告。各级指挥人员必须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沿线巡查事故点,同时组织指挥切断相关地区的信号接线。

4.1.7无线开路遇非法插入情况,接报后立即逐级报告。局、台、镇级指挥人员应立即赶赴举报点现场,组织向周围搜索,同时向上级和610办、公安派出所等相关部门汇报。

4.2应急预案责任追究

4.2.1启动应急预案后,应急指挥分部全体成员必须保持24小时通讯联络畅通,否则视造成后果轻重予以查处。

4.2.2各播出机构一线岗位值班人员,在出现异常非法信号情况下,必须按操作要求立即采取措施;超过合理操作时间酿成后果的将视情节轻重以人为责任事故论处。相关指挥人员应负领导责任。

5后期处置

5.1善后工作

突发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事件发生后,各级政府应急管理工作机构和有关职能部门,要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地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6应急保障

区政府和各镇文化服务中心及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切实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人力、物力、财力、交通运输、及通信保障等工作,保证应急救援工作需要,使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工作能顺利进行。

7宣传、培训和演习

7.1宣传教育

区应急办协调、组织有关部门制定应对突发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事件宣传教育。公布有关突发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事件应急预案、报警电话等。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等进行宣传。

7.2培训

7.2.1干部培训

将突发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事件应急管理教育培训纳入党政领导干部和有关技术人员培训内容。以突发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事件预防、应急指挥、综合协调等作为重要内容,增加干部和技术人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知识和能力。

7.3演习

7.3.1区政府各职能部门应根据预案,定期组织专业性和综合性的应急演习,明确演习的队伍、内容、范围、场所、频次、组织、评估和总结。做好跨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及通信联络,确保各种紧急状态下的有效沟通和统一指挥。

7.3.2各镇文化服务中心应当积极组织本区域综合专项演练,演练要从实战角度出发,要深入发动和依靠市民群众,通过应急演习,培训应急队伍,落实岗位责任,熟悉应急工作的指挥、决策、协调机制和处置的程序,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完善应急预案。

8监督检查与奖惩

突发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各部门应根据应急预案的要求,定期检查本部门应急人员、设施、装备等资源的落实情况,并制定相应奖惩方案。区应急办、区纪监委负责对预案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

9附则

9.1专项预案目录

9.2预案管理

为确保应急预案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区文广局依据有关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文件,组织有关部门、专家制定区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应急预案,经区应急管理委员会审查,进行修改后下发各有关单位。

9.3制定与解释

本预案由市区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应急管理委员会组织制定并负责解释。

网络安全应急机制预案范文5

我校按照公安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切实加强校园网络信息安全,维护校园网络运行稳定,为迎接建党100周年,创造良好稳定的社会和网络环境。近期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对我校校园网络进行了网络信息安全自查,现将校园网络信息安全自查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自成立学校网络安全小组以来,我校严格按照上级部门要求,积极完善各项安全制度,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宣传教育,落实工作责任,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全面落实信息系统安全防范工作。重点抓好“三大安全”排查工作:一是硬件安全,包括防雷、防火、防盗和电源连接等;二是网络安全,包括网络结构、密码管理、IP管理、互联网行为管理等;三是应用安全,公文传输系统、软件管理等,不断规范网络安全管理,形成了良好的安全保密环境。

一、网络安全责任制落实情况

我们小学高度重视学校网络安全工作,成立了网络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网络安全的主管领导、具体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的分工和责任,并指定各处室熟悉计算机的工作人员为信息安全员,一旦发生网站安全事件(事故),将按照安全责任制进行追责。

学校中心机房为了安全,在硬件和软件方面都做了些技术工作,学校现有计算机100多台,学校建有多媒体教室、微机室等,并接入校园网,有本地教学资源库、校园网站等应用系统。学校结合实际应用需求,每年均有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保障校园网络持续发展,为教育教学提供服务。

二、日常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

1、为保证我校校园网信息安全,充分发挥网络在教学科研和管理中的作用,制定日常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2、启用了防火墙设备,对互联网有害信息进行过滤、封堵,长期对防火墙进行检查维护。

3、校园网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在学校网络信息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进行。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范围包括信息的审查;信息的日常巡查;网络攻击的监测、预防;网络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和清除;有害信息的清理、记录、备份以及上报等。

3、所有校园网的信息,须按照我校《校园网信息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审查核准。

4、网络中心以及校内各站点必须有专人负责信息安全工作,要对所有网上信息进行日常巡查和维护。

5、保证在局域网内每一台计算机都安装了杀毒软件,并对计算机的使用者进行网络安全培训。保证使用者可以独立的对计算机进行杀毒并升级病毒库。如使用者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联系网络管理员。网络管理员应及时解决。

6、要随时监测来自网络的各种攻击行为,制定有效的控制和预防手段,对容易造成严重后果的攻击行为,要及时报告国家公安系统和教育主管部门进行处理。

7、所有接入校园网的主机必须安装有效的病毒防范和清除软件,并做到及时升级。所有经过网络传输的文件必须预先进行查杀病毒处理。

三、网站安全管理制度以及技术防护措施落实情况

网站服务器位于电脑室中心机房。机房进出人员管理按照制度执行,有详细记录,登陆有密码验证。机房日常监控按照制度执行,并有监控记录。我们制定了网站内容管理制度和网站内容流程,并严格按照流程执行。

校园网络安全工作管理由专人负责服务器的日常维护工作,定期检查,发现问题能及时解决,闲杂人员一般不允许进入学校的中心机房。

网站技术防护措施主要靠机房的统一管理维护,部署了防火墙,对外屏蔽了不必要的服务和端口,部署了入侵检测(防护)设备、抗拒绝服务攻击设备和Web应用防火墙,定期对网站文件进行检测,并采取网页防篡改措施。2018年、2019年和2020年都争取费用对网站进行安全等级评测。

四、网络安全应急工作情况

为做好网络安全,网管给校园电脑统一分配IP地址。建立校园网管理、应用、维护等技术文档和日志。杜绝有害信息在校园网上散布,及时发现、举报有害信息入侵等网络信息安全事件。及时升级学校网络中心及终端计算机的各类系统安全补丁。及时做好各类应用系统的信息安全、数据备份工作。加强网络信息保密工作,严格贯彻落实涉密信息不上网,上网信息不涉密的有关信息保密工作要求。学校未发生重大网络信息安全责任事故。

当遇到重要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或严重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由网络信息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成立应急响应小组,组长由信息安全工作领导组长担任。应急响应小组应及时向信息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汇报事件处理进展情况。

应急响应小组快速调动相关资源,协调本单位和公安、教育主管等相关单位的信息安全专家,防止事件处理的任何环节出现延迟,以最快速度确定故障点,及时排除故障,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五、网络安全教育培训情况

1、积极利用教育网上的资源库开展教学,促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对网络中的ARP欺骗进行定期维护查杀,对教师使用的微信、QQ等平台软件进行部分限制,以确保网络正常。充分利用内部办公网络、全员大会和学校信息员培训等形式,加强对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对网络与信息安全等方面专业技能的培训,指定专人负责安全技术工作。并将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流程等列为行政管理干部的培训内容,增强应急处置工作中的组织能力。2020年我们在师生中开展网络安全主题教育,各班级还组织开展了信息素养教育等“六个一”活动,提高了师生的网络安全意识。

2.演练建立应急预案定期演练制度。通过演练,发现应急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责任与奖惩。认真贯彻落实预案的各项要求与任务,建立监督检查制度。不定期进行检查,对各项制度、计划、方案、人员等进行实地督察,对未有效落实预案各项规定的进行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改正。

六、自查存在的问题

我们在管理过程中发现了一些管理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今后我们还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对于线路不整齐、暴露的,立即对线路进行限期整改,并做好防鼠、防火安全工作。

2、加强设备维护,及时更换和维护好故障设备。

3、自查中发现个别人员计算机安全意识不强。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强计算机安全意识教育和防范技能训练,让员工充分认识到计算机案件的严重性。人防与技防结合,确实做好单位的网络安全工作。

七、下一步整改计划

根据自查过程中发现的不足,同时结合农村学校实际,将着重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改:

一是加强教职工信息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增强网络与信息安全防范和保密意识,进一步提高教职工信息安全工作技术水平。

二是要创新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机制,进一步规范办公秩序,提高网络与信息工作安全性。

网络安全应急机制预案范文6

1 网络信息安全应急机制的理论基础

1.1 基础 是以良宪为基础,民主为基石,法治为载体,人权实现为宗旨的一种政治理念、政治形态和政治过程,宪法至上是最重要的标志,也是法治文明的核心和首要要求[1]。政府要在紧急状态应急中发挥积极作用,必须具有上的法律基础。我国《宪法》第67条第20项规定了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决定全国或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进入紧急状态的权力;第80条规定了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大及其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有宣布进入紧急状态的权力。这充分说明了紧急状态下政府权力来源必须有法律依据。

在网络信息安全应急方面,政府是应急的组织者和指挥者。对于涉及国家安全或经济发展的网络信息安全紧急事件,必须由政府统一协调指挥,控制事态的进一步恶化,尽快恢复网络的正常运行和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首先,政府有控制一般网络信息安全事件演变为紧急或者危机事件的职责。在早期的计算机发展过程中,“应急”是单位保障计算机连续运营的重要举措。即使到现在,应急保障也是应用单位的工作重点。但是,在网络成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之后,网络信息安全应急已经成为国家整体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互通中网络的一般性局部事件都可以快速演变为全局性的重大事件,使国家和社会处于危机状态,政府对此负有快速应对的职责。其次,政府有能力控制紧急事件和尽快恢复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网络紧急状态的恶性发展,威胁着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安全。而采取的特殊对抗措施,必然要求储备关键技术设备和人、财、物的事前准备。只有政府才能有这样的实力,同时,政府掌握着大量的网络安全信息,可在关键时刻启动“可生存网络”,保障国家基础设施的连续运营。

1.2 社会连带责任思想 社会连带责任思想定位于社会存在为统一整体,认为人们在社会中存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社会连带关系,表明了人们在社会中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更多的关注了人在社会中的合作与责任[2]。主张社会各方参与网络信息安全应急活动,正是强调了应急保障中的这种合作、责任思想。

首先,网络空间强化了社会成员之间的联系、合作和责任。这是一种新型的网络信息安全“文化观”。这种“文化观”认为,在各国政府和企业越来越来依赖于超越国界的计算机网络时代,有必要在全球倡导和建立起一种“信息安全文化”,参与者应当履行网络安全责任,提升网络安全意识,及时对危害网络信息安全的紧急事件作出反应,不定期地评估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

其次,网络安全威胁要求政府与社会成员之间合作。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网络信息安全形势,政府应对紧急状态需要有社会各方的积极参与。提倡社会力量参与网络应急保障工作,是政府网络信息安全应急管理的新思路。以指挥命令为特征的狭隘行政观念,将被执政为民的现代行政理念所代替。按照社会连带责任思想中的“合作”精神,没有社会力量的参与配合,政府将难以在应急响应、检测预警中起主导作用,无法履行其对网络社会危机管理的职责。

美国《网络空间安全国家战略》指出,保护广泛分布的网络空间资源需要许多美国人的共同努力,仅仅依靠联邦政府无法充分保护美国的网络安全,应鼓励所有的美国人保护好自己的网络空间。联邦政府欢迎公共和私人机构在提高网络安全意识、人员培训、激励劳动力,改善技术、确定脆弱性并提高恢复能力、交换信息、计划恢复运行等方面开展合作。

1.3 权利平衡理念 从公法和私法的关系看,公法之设乃是为了实现私法的目的。网络信息安全应急立法必须考虑到政府紧急权力对公民、单位私权益保护的积极方面,又要防止应急部门在行使行政紧急权力时侵犯公民的私权利。解决冲突,寻求平衡,始终是对“法治文明”的积极追求。尽快恢复网络秩序,稳定社会则是应对紧急状态的最高目的。

为了保障公民的权利不因紧急状态的发生而被政府随意剥夺,许多国家宪法和国际人权文件都规定,即使是在紧急状态时期,一些最基本的人权,如生命权、语言权、权等也不得被限制,更不得被剥夺,这些规定都是防止政府随意滥用行政紧急权,而使公民失去不应当失去的权利[3]。如1976年1月3日生效的《公民及政治权利国际公约》、1953年9月3日生效的《欧洲人权公约》以及1969年11月22日在哥斯达黎加圣约翰城制定的《美洲人权公约》都规定在紧急状态下不得剥夺公民的某些基本权利。这些基本权利包括:生命权、人道待遇权、不受奴役的自由、不受有追溯力的法律的约束等。《美国人权公约》还规定不得中止保障公民家庭的权利、姓名的权利、国籍的权利和参加政府的权利。1976年国际法协会组织小组委员会专门研究在紧急状态下如何处理维护国家生存和保护公民权利的关系,经过6年的研究,起草了《国际法协会紧急状态下人权准则巴黎最低标准》,为各国制定和调整紧急状态的法律提出了指导性的原则,通过规定实施紧急状态和行使紧急权力的基本条件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及各种监督措施,以防止政府滥用紧急权力,最低限度地保障公民的权利。

2 网络信息安全应急机制的价值目标

所谓价值目标是指为了实现某种目的或达到某种社会效果而进行的价值取舍和价值选择。它既反映了法律的根本目的,也是解释、执行和研究法律的出发点和根本归宿。在每一个历史时期,“人们都使各种价值准则适应当时的法学任务,并使它符合一定时间和地点的社会理想”。[4]网络信息安全应急机制的价值目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实现网络安全、提高网络紧急事件处理效率、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二是确立以实现网络安全为最高价值目标的价值层次配置。

2.1 安全价值 安全价值是网络信息安全应急机制的最高价值目标,也是信息安全保障的主要内容。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关键基础设施越来越依赖于复杂的网络空间,网络空间是这些基础设施的神经系统,是一个国家的控制系统。一旦网络空间突发紧急事件,将威胁国家的整体安全,其后果不堪设想。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经济发展潜力也部分地被网络安全风险所淹没,网络空间的脆弱性使得商事交易面临着严重的危险。有资料显示,金融业在灾难停机2天内所受损失为日营业额的50%,如果两个星期内无法恢复信息系统,75%的公司业务会被中止,43%的公司将再也无法开业[5]。

安全价值反映了人们应对网络安全紧急状态的积极态度,是人们在长期社会实践中的经验总结。首先,在认识到网络脆弱性之后,人们不是拒绝、放弃网络技术给人类所带来的文明,而是积极地通过适当途径对网络技术中的风险加以认识和积极防御,并以此实现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其次,在国民经济和人类社会对网络空间高度依赖之后,应对网络紧急状态就成为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第三,网络的国际化进一步加剧了网络紧急状态的突发性、复杂性和隐蔽性。网络恐怖活动、敌对势力集团的信息战威胁等等,使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过的安全威胁,应急因而成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经济价值 网络信息安全应急机制的本质在于对网络紧急事件的快速响应,有效处理网络紧急事件,将事件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同时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必须指出的是,这里的效率价值主要是处理紧急事件的时间效率而非金钱效率,因为在网络空间,因系统遭受攻击等紧急事件造成的重要信息丢失是难以用金钱来衡量的。

网络信息安全应急的效率价值首先表现在对紧急事件的快速响应方面。快速应对紧急事件必须建立有效的应急管理机构,保证政令畅通。其次,效率价值要求应急管理机构必须建立完善的预警检测、通报机制,分析安全信息,告警信息和制订预警预案,做到有备无患。同时,建立应急技术储备的法律保障机制。应急本质是一种信息对抗,对抗就是控制紧急状态的恶性发展,对抗就是防御网络紧急事件的信息技术。因此,必须有先进的应急技术来提高紧急事件的预防和处理能力。第三,效率价值要求赋予应急响应组织行政紧急权力,以控制损失,尽快恢复网络秩序。以尽快恢复秩序为目的对私权益进行的要干预是必要的。

2.3 发展价值 发展价值是应对网络安全紧急状态的约束价值,是人们应对紧急状态这种非常态规则的限制思想,是正确认识发展与安全、效率之间关系的理性抉择。首先,根据心理学理论,企业长期处于应急状态,必然会影响发展,所以应急立法应当以“尽快结束紧急状态”为其基本原则,设计制度、建立机制。其次,对应急过程中的行政紧急权力进行必要的限制,以防止行政紧急权力的滥用对重要领域企业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同时,建立合理的紧急状态启动程序和终止程序,这对于企业健康快速发展也至关重要。第三,对政府在紧急状态下的征用、断开、责令停产停业等措施对公司、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在紧急状态结束后应该给予相应的赔偿,以增加企业对政府的信任度,促进企业经济发展。

网络信息安全应急机制的价值目标是一个由安全价值、经济价值和发展价值构成的有机体系。安全价值是核心,是首要目标,位于第一层次。网络信息安全应急机制中安全价值的地位类似于法律制度中位阶最高的法律价值,它指导和贯穿整个网络信息安全应急的过程。在目标体系中,经济价值是第二价值目标,位于第二层次;发展价值是第三价值目标,位于第三层次。经济目标和发展目标必须服从于安全目标的要求,只能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考虑应急的效率性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3 网络信息安全应急机制的法律保障

从网络信息安全应急机制的理论基础出发,为实现网络信息安全应急机制的安全价值目标,笔者认为,法律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界定:

3.1 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网络信息安全应急管理体系 应急管理体系是网络信息安全应急保障的重要内容。应急管理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法律实施的效果。根据国务院27号文的总体精神,文章认为,我国网络信息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应为一元化的两层结构。所谓一元化,是指国家应当建立应急协调机构,统一负责网络信息安全应急管理工作。所谓两层结构是指应当发挥行业和地方政府的优势,加强应急管理。

a.国家应急协调机构及其职责。国家应急协调机构是我国网络信息安全紧急状态应急的最高决策机构[6]。在美国,主要由国土安全部负责开发国家网络空间安全响应系统,对网络攻击进行分析,告警、处理部级重要事故,促进政府系统和私人部门基础设施的持续运行。在我国,国家应急协调机构为信息产业部互联网应急处理协调办公室。国家应急协调机构应当履行以下主要职责:协调制定和贯彻国家信息安全应急法律法规政策;协调国家应急响应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国家紧急状态下应急技术的攻关和开发;授权、终止国家和区域性的紧急状态命令。

b.行业应急管理部门及其职责。行业应急管理部门是指根据国家法律和行政规章授予的职权,建立行业内网络应急管理的部门,如军队可以分兵种建立信息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国务院可以按照行政职权的不同分别建立网络安全应急管理体系,中共中央和政协系统也可以建立各自应急管理体系。行业应急管理部门依法对管辖的国家关键基础设施的紧急状态进行管理。

行业应急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应当包括: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网络信息安全应急的政策和法律;实施行业应急响应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在行业内部建立应急预警和检测体系,建立预警网络平台,加强与其他行业之间的合作;对行业内重要部门有关危害网络安全的警告;组织协调行业应急响应工作。

c.地方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及其职责。地方政府应急管理部门负责其辖区内的网络信息安全应急管理工作。在美国,新墨西哥关键基础设施保护委员会(nmciac)就是一个私人-公共部门的合作机构,它的建立最初是为了商业团体、工业、教育机构、联邦调查局(fbi)、新墨西哥州政府和其他联邦、州和地方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换,以确保对新墨西哥关键基础设施的保护。nmciac致力于研究威胁、脆弱性和对策,还针对基础设施攻击、非法系统入侵以及可能影响nmciac成员组织和普通民众的那些因素所采取的各种响应进行研究。

3.2 建立准确、快速的预警检测机制 建立一套快速有效的网络信息安全应急预警、检测和通报机制,成为实际处理突发事件成功的关键。网络信息安全应急的目的就是要预防网络安全紧急事件的发生,或者是将紧急事件的危害降到最低。建立常设的预警机构,及时准确地收集掌握各种情报信息,把握事件发生的规律和动态,才能对事件的性质、范围、严重程度做出准确的判断,最终才能打赢应急这场仗。

美国《网络空间安全国家战略》指出,在网络信息安全应急响应检测预警机制的建设上,将网络告警与信息网从联邦政府网络检测中心扩展到联邦政府的网络运行中心和私人部门的信息共享与分析中心,为政府部门和产业界提供了一个共享网络告警信息的专用、安全通信网络,以支持国土安全部在网络空间危机管理中的协调。这种建立统一平台、共享网络告警信息的做法对我国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价值。

笔者认为,一个完善的预警检测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a.建立一个全国性的能够对重大基础设施攻击发出预警的国家中心,各个部门还应该建立事前收集掌握各种紧急状态信息的检测判定和应急响应的日常机构。同时,建立自己的网络监测平台,连入cncert/cc的监测平台,实现信息共享。b.各级政府、行业应急部门及其社会性的应急部门要制定预防网络安全紧急事件的应急预案,针对不同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按照事件发生后的影响程度(时间长短、业务范围、地域范围等因素)制定不同的预案。要对应急预案进行测试和演练,不演练和改进,所有好的预案都等于零。c.建立统一的网络安全紧急事件预防控制体系,及时准确地收集掌握各种深层次、前瞻性的情报信息,及时把握事件发生的规律和动态。d.对预警、检测规定法律责任。

3.3 明确应急过程中的行政紧急权力的限制和法律救济机制 为了应对紧急状态,临时剥夺某些公民、单位的私权益,是各国应急法的普遍实践。行政紧急权力是一种必要的权利,但又是一种最为危险的权利,这些权利一旦滥用,社会就会出现新的混乱。关闭网络、封堵部分网络路由,征用关键通信设施、监控电子通信等等应急措施可能将引发行政紧急权力与私权益之间的冲突,稍有不慎就可能影响国家命运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将其纳入法制的轨道。

a.严格界定紧急状态的定义及其分级。为了防止政府随意宣布进入紧急状态,随意启动行政紧急权力,同时也为了防止政府在紧急状态下的消极不作为,有必要通过法律界定紧急状态的定义。一般认为,网络信息安全紧急状态是指由于自然灾害、计算机系统本身故障、组织内部和外部人员违规(违法)操作、计算机病毒或蠕虫及网络恶意攻击等因素引起的,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严重影响的危机状态[7]。同时,根据紧急状态涉及范围的大小、影响程度的严重与否,对紧急状态的启动进行分级管理。

b.明确宣布进入紧急状态的主体。紧急状态是否形成危险以及危险的程度,不同人会有不同的认识和判断,为了减少紧急状态确认的随意性,增加宣告的权威性和认同感,紧急状态的宣布主体必须是法定的权威机关。

c.对行使行政紧急权力的具体程序进行严格的规定,不但要规定启动行政紧急权的程序,而且还要规定撤销紧急状态的程序,以及发生与公民隐私权冲突情况下的处理程序。同时要确保对紧急事实和危险程度判断的准确性,建立制约机制以防止权利的滥用。

d.建立首席信息安全官(cio)制度,确保对私权益的尊重和保护。

e.确定私权保护的最低标准。政府活动的底线就是尊重和保护基本人权,即使是在紧急状态情况下,也不得随意克减基本人权,否则就很容易放纵国家权利机关滥用行政紧急权利。

f.明确规定应急主管机关在紧急状态下的职责和义务,防止渎职和失职现象。为防止在关键时刻出现渎职和失职情况,法律必须明确规定应急主管机关的具体职责,为渎职和失职设定明确的法律后果,并建立有效的责任监督和追究机制。

在隐私权的保护方面,美国信息系统保护国家计划v1.o要求,国家计划中所有的提议要与现有的隐私期望完全一致,要求每年召开一次关于计算机安全、公民自由和公民权利的公-私讨论会,以确保国家计划的执行者始终关注公民的自由。政府检查公民计算机或电子通信的任何举动必须与现有法律如《电子通信隐私法案》相一致。

在紧急状态得到控制后,应急计划的启动者应当终止紧急状态的命令,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结束紧急状态意味着被暂时剥夺的私权益将得到恢复。网络紧急状态终止后,国家基础设施运营部门应当向国家应急协调机构、行业和地方应急管理机构提交详细的应急响应报告,行业和地方应急管理部门应当向国家应急协调机构提交应急管理工作的总结报告。对政府在紧急状态下的征用、责令停产停业等措施对公司、企业或个人财产造成损失,在紧急状态结束后应该给予相应的赔偿,对补偿的标准要予以明确的规定。要明确规定受害人获得行政救济和司法救济的途径。

法律救济始终是各部门法律不可欠缺的重要环节。没有救济规定的法律是不完整的法律。如法国《紧急状态法》就规定,凡依法受到紧急处置措施羁束的人,可以要求撤销该措施。韩国《法》也规定,从宣布“非常”时起,司令官掌管区域内的一切行政和司法事务,在“非常”地区,司令官在不得已时,可在“非常地区”破坏或烧毁国民财产,但必须在事后对造成的损失进行适当的赔偿。

3.4 建立应急技术储备的法律保障 网络信息安全应急需要装备先进技术,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应急本质是一种信息对抗。控制紧急状态的恶性发展,对抗就是防御网络恐怖突发事件的信息技术,因此,应急不能仅依靠管理,必须具有先进的应急技术。但是依赖进口,将无法摆脱应急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国家必须化大力气,扭转被动局面,关键应急技术的自主研究是我们掌握网络信息安全主动权的根本出路。美国信息系统保护国家计划v1.o规定,在技术的研究、开发和人员的培训方面,由科技政策办公室(ostp)来领导,并与各机构和私营部门合作来进行技术开发。

建立应急技术储备的法律保障首先要明确国家对关键应急技术研究的责任,以及应急响应的经费保障问题;其次,要明确调动民间资本展开应急技术研究的范围,以及国家、社会采购、征用的条件;第三,要明确应急技术市场化的管制方式和控制环节;第四,对必要引进的国外应急产品和服务的范围和控制力度要有明确的法律规定;第五,国家要进行财政预算,对应急技术开发支持;第六,要在一定的限度内加强国际间的应急技术交流与合作。

【参考文献】

1 商继政,傅华.“概念辨析”.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

2 郑尚元.社会法的存在与社会法理论探索.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3;(3)

3 江必新.紧急状态与行政法治.中国法学,2004;(2)

4 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