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的本质特征范例6篇

微课的本质特征

微课的本质特征范文1

关键词:微课;注意力;教学设计

一、小学语文学习特征和微课

注意力是小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前提条件。培养良好的注意力对于发展小学生的智能和个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小学生注意的根本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正在发展,但没有完善,因此对小学生注意力的培养要从无意注意的规律入手,逐渐发展其有意注意的各种品质。因此在小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是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如充分利用各种直观教学手段(如微课的应用等)积极排除可能分散儿童注意的因素。由于小学生缺乏生活经验以及智力发展水平的限制,往往不能从本质上认识事物和掌握概念,他们所掌握的绝大部分是具体的、可以直接感知的事物,难以区分事物的本质和非本质属性,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应较多地应用“具体实例”和“直观特征”形式,这样小学生容易掌握那些对于他们来说相对复杂的内容,有利于逐步提高小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各种能力,启发他们自觉组织自己的智力活动。所以老师在语文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各种直观教学手段,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小学生注意力、思维的特征决定了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特征,随着时代的发展,涌现了很多高科技,那么我们的教育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运用微课教学等多媒体技术手段,将一些复杂抽象的内容具体形象化,以

直观形式给学生呈现,这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微课教学设计的原则

通过分析小学语文学习的特征,在进行微课设计时,要把目标与内容紧密相连,学习目标要单一、具体、明确,会使学习者产生聚焦的学习体验,从而看出微课与传统的整节课和现有的网络课程的不同,应遵循三个原则:一是微原则。“微”是微课最显著的特征,也是区别与其他课程的最本质特征,所以在设计微课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出“微”原则。“微”具体表现在体积小、时间短和选题小三个方面。二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原则。微课是为学习者服务的,所以衡量微课效果的指标是学习者的最终学习体验。在微课设计过程中选择的课程内容和各项资源的组织都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开展。在选择内容方面,首先要了解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明确学习者需要的是什么,并且分析学生的学习特征。那么在学习资源的组织上,要始终以学习者为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主体性,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习动机。三是交互性原则。在微课设计过程中,不能一味地进行纯文字讲解,这样只会让学习者感觉到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从而导致教学效率不是很高。应根据内容的需要,加入与其内容相符的图片等元素,以此增强了微课的生动性。多与学习者互动,使学习者从接受者渐变成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学习方式转变为发现学习和探究学习,从而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微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进入21世纪,科技的发达加快了人们的社会生活节奏,人

微课的本质特征范文2

一、微课主题设计

微课主题设计是微课教学设计的起点和基础。明确的主题设计有利于把握教学内容的正确方向,也能让学生明确学习主题,带着目标开展学习,这样学习起来更有针对性,学习效果也能得到相应程度的提高。

戴望舒的《雨巷》是一首抒情诗歌,是学生在高中诗歌学习中最早接触的一首,在学生接下来的诗歌学习中具有良好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在就本课内容进行微课设计时,教师要对《雨巷》的内容进行全面分析,同时也要明确教学目标和大纲要求,从而确定微课设计的主题。本课要求学生能够全面了解《雨巷》的内容和含义,掌握重点象征手法,引导学生掌握抒情诗的鉴赏技巧。在接下来的微课设计当中,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一主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优化,提高微课教学设计水平,确保《雨巷》教学效果。

二、微课整体设计

微课的整体设计是整个微课教学设计的架构,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确定微课进度

在《雨巷》一课的教学当中,由于诗歌教学重难点内容较多,而且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较为复杂,可以适当延长教学课时,一般以1~2个课时为宜。雨巷教学的微课进度设计可以根据其内容划分成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对雨巷的作者和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进行介绍。本诗的作者是戴望舒,在法国象征派的影响和熏陶之下形成了追求朦胧和意境的创作风格,而且这首诗的创作是在发生反革命四一二之后,作者在这首诗中体现的是对社会的惆怅和无奈,同时也表达出了作者自己的理想追求。

第二部分,对诗歌当中的具体意象进行深入解读。在雨巷这首诗歌当中出现了“雨巷”“丁香姑娘”等不同的意象,而这些意象具有不同的内涵。教师在这部分教学视频设计当中要重点对这些意象进行解读,从而揭示诗歌内涵和主题所在。

第三部分,对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行分析,深刻体会诗歌结尾呈现的意境,从整体角度对全诗进行情感解读。

第四部分,对象征主义进行深刻阐述,在微课设计当中着重对象征主义的内涵、作用、理解、方法等进行讲解。

2.编排微课内容

编排微课内容最为常见的排序标准有重要性、时间、地点、结构等,但是雨巷是一首抒情诗歌,在对备课内容进行编排时要采用重要性这一标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对本课内容进行编排时需要将重要性顺序和教学的重难点知识结合起来,并在编排当中突出对诗歌当中不同意象内涵的解读和象征手法的释义。这首诗歌当中的重点字词、语言、背景等方面的内容可以作为次要方面,辅助学生加强对诗歌的学习和理解。

三、微课单元设计

高中语文微课教学当中的单元内容设计主要指单元内容的构成和编排。在对微课单元进行实际设计的过程中,微课单元内容的构成设计必须遵循合理性和科学性的原则,更为重要的是要明确设计目标,突出设计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让学生在学习微课的过程中有更深刻的收获和感悟。

学习《雨巷》,重点是掌握象征的写作手法。那么在单元内容构成设计时,必须首先让学生明确象征写作手法究竟是什么,也就是象征手法的基本概念和含义。接下来要让学生了解戴望舒为什么采用象征手法,他选择象征写作手法想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最后也是最为主要的是让学生掌握象征手法的鉴赏技巧,同时也要求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对象征手法进行应用。

高中语文微课单元内容的编排要保证主次有序和详略得当。就《雨巷》的微课单元内容编排而言,教师首先要明确《雨巷》教学的三大目标:第一,增强学生对诗歌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让学生能够进一步感受诗歌内涵,提高生活感悟,培养良好的审美能力,进而形成审美素质。第二,对诗歌的情境之美和意象之美进行全面了解,透过诗歌的情感了解作者想要借助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第三,对诗歌的特征以及表现手法进行掌握,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诗歌创作的尝试。《雨巷》教学的三大目标具有不同的侧重点和重要性。因此,教师在微课单元内容的编排设计当中必须体现主次关系,让学生明确必须了解、应该了解以及重点要求的知识内容。

微课的本质特征范文3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0-0025-04

1 问题的提出

微时代的到来在教育领域很快也掀起一股“微热潮”,近年来最突出的和影响最广泛的要数“微课”的设计、开发及应用[1],微课程已渐渐进入一线教师的视线。但目前关于微课程的研究大多集中在阐释其理念与应用前景,故仍需对微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进行深入的审视与总结,提出具体的设计模式[2]。而微课程教学设计是制作微课程的前提,微课程的质量如何,主要取决于对其进行的教学设计。合理的教学设计是保持学习者有意注意的最佳方式[3]。如何进行微课程选题?微课程如何设计?微课程教学如何呈现?本着这样的思路,本研究在一线教师中进行了微课程教学设计在教学中使用的调查,以期通过调研在收集并分析大量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归纳与分析当前微课程教学设计在教学中的使用状况,为后期构建微课程教学设计模型奠定基础。

2 研究样本与研究方法

研究样本为昆明市部分中小学教师和大学教师;研究方法采用定量研究方法,用问卷收集数据;调查时间为2014年8―10月;通过纸质问卷进行调查,问卷设计从教师基本情况、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微课程教学设计情况及教师对微课程教学设计情况的期望三方面展开,共设计30道选择题。共发放调查问卷85份,回收问卷81份,有效回收率为95.29%;有效问卷80份,问卷有效率为98.77%。将收集的问卷数据整理后,采用Excel和SPSS16.0进行分析处理。

3 调查数据统计分析

教师的基本情况 调查样本(教师)的基本情况为:男教师51人,占63.75%,女教师29人,占36.25%;教师年龄和教龄分布如图1、图2所示;教师所教对象年级分布如图3所示;教师所教专业涵盖信息技术、语文、数学、

英语、历史、政治、地理、生物、化学、物理等10个专业,如图4所示。被调查教师学科涉及范围广,专业分布较为均匀,男女教师比例相对均衡。

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微课程教学设计情况

1)教师对微课程的认识和态度。整体而言,多数教师对表1所示12项表示积极认同(M=3.0)。近80%教师表示“使用微课可以帮助我更好地组织教学”(M=4.26),同时“学校领导对微课的应用比较重视”(M=3.49),并且“目前的设备可以让学生在家里或者学校方便地使用微课”(M=3.48),“在我的课堂中我愿意使用微课来教学”(M=3.30),“使用微课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M=3.26),“掌握微课的应用对我的职业生涯(如评职称等)有一定的帮助”(M=3.26)。对于“我觉得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去使用微课是容易的”是否认同,教师的回答比较分散(M=3.09),33.75%的教师表示赞同或非常赞同;38.75%的学生态度中立,27.5%的学生表示不赞同或很不赞同。

2)教师个人特征对于教师参与微课程教学设计情况的影响。调查表明(见表2),教师的五项因素(性别、年龄、教龄、教学对象及教学学科)对他们的微课程教学设计活动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性别对教师大部分教学设计活动无显著影响,但对以下两项有显著影响(P

①微课程教学设计目标明确,t(80)=1.63;

②能有效教学导入,t(80)=-1.102。

结果显示,男教师比女教师更可能使微课程教学设计目标明确,而女教师比男教师更能有效地进行教学导入。

表2和表3显示,年龄的不同对教师参与7项微课程教学设计活动有显著影响(P

①了解微课程教学设计,F(4,80)=2.773;

②愿意微课程教学前进行教学设计,F(4,80)=2.97;

③微课程选题准确,F(4,80)=3.529;

④微课程教学设计目标明确,F(4,80)=5.384;

⑤学习者特征分析准确,F(4,80)=5.906;

⑥教学策略选择恰当,F(4,80)=4.325;

⑦教学总结简短准确,F(4,80)=2.931。

整体上,年龄相对越高,教师参与大部分微课程教学设计活动的频率越高。但对于了解微课程教学设计和愿意微课程教学前进行教学设计,50岁以上教师认同低于平均水平,表明他们参与此两项活动不如青年教师。

表2和表4显示,教龄对教师参与微课程教学设计活动有显著影响(P

①了解微课程教学设计,F(4,80)=2.059;

②愿意微课程教学前进行教学设计,F(4,80)=2.778;

③微课程选题准确,F(4,80)=1.448;

④微课程教学设计目标明确,F(4,80)=4.483;

⑤学习者特征分析准确,F(4,80)=4.019;

⑥教学策略选择恰当,F(4,80)=5.885;

⑦能有效教学导入,F(4,80)=3.598;

⑧具有教学启发,F(4,80)=3.919;

⑨教学总结简短准确,F(4,80)=3.518。

结果显示,教龄长的教师参与这些活动的频率高于教龄短的学生,但教龄越长,教师因为有教学经验辅助,并不是很愿意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说明微课程的教学除了做好教学设计外也需要教学经验的辅助;而教龄1~5年的教师相对和学生差距不是很多,反而能够更多地了解学习者特征。

表2和表5显示,教学对象不同对教师参与4项微课程教学设计活动有显著影响(P

①了解微课程教学设计,F(4,80)=0.718;

②愿意微课程教学前进行教学设计,F(4,80)=6.888;

③学习者特征分析准确,F(4,80)=2.935;

④能有效教学导入,F(4,80)=6.053。

小学教师和大学教师对于微课程教学设计了解较多,也更愿意微课程教学设计;而中学教师更多注重于升学率,因此对于微课程教学设计了解不多,也不是太愿意进行微课程教学设计。而大学教师教学覆盖面比较广,对于学习者特征的把握低于平均值;小学生比较活跃,教学导入更有效。

表2和表6显示,教学学科不同对教师参与3项微课程教学设计活动有显著影响(P

①了解微课程教学设计,F(9,80)=1.89;

②愿意微课程教学前进行教学设计,F(9,80)=2.915;

③教学策略选择恰当,F(9,80)=3.894。

语文、数学、化学、物理、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对于微课程教学设计了解较多,也更愿意进行微课程教学设计;而对于教学策略选择方面,语文、数学、地理、生物、化学等学科教师选择更恰当。

教师对微课程教学设计情况的期望

1)教师微课程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根据此次调研,在80名接受问卷调查的教师中,各位教师均列出了当前微课程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如图5所示。

2)教师对于微课程教学设计的期望。针对当前教师对于微课程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试图调查出教师对于微课程教学设计的期望方面。结果显示,绝大部分教师希望提供微课程教学设计模板和微课程教学设计模型,如图6所示。

微课的本质特征范文4

关键词:微课;小学语文;四年级;教学

引言:

教育的改革创新一直在进行,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也在不断的进行调整。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利用在线的音频教学资源,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的利用微课来开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培训,因为,微课受益的广大群体就是教育工作者与学生。微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文字、音乐、图片等,利用动态视频的作用来引导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因此,本文就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为例,阐述了微课在此过程中的应用探究。

一、接受教育的群体解析

在小学四年级这个阶段,语文教育工作者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必须重视小学生的个性化特点。相对于低年级的教学内容,很明显,四年级的教学内容相对难度较大,知识较丰富,而且,最关键的是出于中年级的学生,正是自信心建立的中级阶段,他们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度还在探索中,因此,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要经常激励学生。四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年龄偏小的原因,天生好奇心就很强烈,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对于感兴趣的事物也存在着强烈的认知欲望以及模仿欲望。与此同时,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虑到学生的个性化特点,他们身上统一具备着天性好动爱玩,注意力不集中等特征。四年级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和低年级以及高年级的素材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目标都有着本质上的不同,这也是思虑到小学生这三个方面学习能力不一样的特征。根据对接受教育群体的解析,教育工作者更容易掌握课堂教学的内容,从而更进一步提升小学四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探究。

二、微课模式的运用以及开发

微课的运用,颠覆了教育工作者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可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让教育工作者逐渐摒弃了课堂的主导地位。微课的有效开展,有助于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在小学四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根据某一个教学内容的应用,把文字,教学内容,图片,音频融合到微视频中,直接呈现给学生更为直观的画面。一堂微视频的维持时间在五分钟以内,字数是三百字左右。利用简洁的文字以及简短的时间,让微视频的内容更具备针对性的特点。最大程度上提升了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例如:在学习《火烧云》一文中,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微课的教学原理,在课程开始之前,事先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来搜集更多有关于火烧云的背景资料,或者去观看有关于火烧云的视频,并且要求课程开始后,学生要分享自己感受到的火烧云的特征是什么,并且寻找其他有关介绍火烧云的资料,来对比他们之间的共通点与差异…………然后在课上,教育工作者可能利用微视频来呈现火烧云的精美视频。展现火烧云的视频大约维持在5分钟左右,再把图片以及文字与视频融合在一起,呈现给学生。火烧云的几大特征是:像马、像狗、像狮子,最后消失了,几张形象生动的图片上配上文字的点缀,如,像马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对于火烧云这篇文章的讲解就可能从几个方面来论述:晚饭过后是开头,火烧云的变幻莫测是总结,火烧云的特点是分析,课文的整体脉络是总分总的特征。在课后,也可以充分发挥微课的作用,教育工作者可以把《火烧云》的课文阅读布置下去,让学生通过认真的阅读来深化对课上内容的认识,并且可以把自己的录音文件勇敢的和师生一起沟通并分享。根据课前,课上,课后的完美结合,让原本一直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内容变成了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教学模式,并且这种教学方式很受师生的欢迎与认可。除此之外,教育工作者在应用微课的时候,要切记选择的内容必须符合当堂教学内容,并且要明确一点,并非所有的课堂教学内容都可以转化为微课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

三、微课教学模式的延伸

语文教育工作者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但要重视字音、字形的教学,更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深化教育。不能淺表的认为,小学四年级的语文就是简单的认字,识字,教育工作者应该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语文素养的培育上,即课文的开拓延伸。

例如:在学习《雅鲁藏布大峡谷》一文时,在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两个世界之最:一个是世界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一个是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高峰与深谷咫尺为邻,近万米的强烈地形反差,构成了堪称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学习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文明历史时,教育工作者可以开拓学生的课外知识,为什么雅鲁藏布大峡谷在世界上如此出名?其主要原因是,中国西藏雅鲁藏布江下游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大峡谷核心无人区河段的峡谷河床上有罕见的四处大瀑布群,其中一些主体瀑布落差都在30—50米。根据课外知识的介绍,不但能更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帮助学生积累了更多的课外知识。由此可见,微课教学模式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内,也可以走出课堂,与此同时,课堂内外的教学质量,也要融合在一起,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上传一些相关教学内容,通过具备趣味性的微视频,来创建一个良好的网络沟通平台,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在平台上进行交流互动。

结束语:

总而言之,微课的运用适应了社会的发展趋势,也是教学的必然结果。把微课和教学内容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体现了微课的独特魅力,利用课内课外,课上课下的相互运用,同时也是师生良好沟通的平台,让学生提升了课堂的积极主动性,同时也提升了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兴趣。

作者:王兆杰

    参考文献: 

微课的本质特征范文5

[关键词]中药鉴定学;数码互动实验教学

中药鉴定学是中医院校中药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该课程具有实践性强和综合运用中药专业各门基础知识的特点。笔者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对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模式重新设计,现总结如下。

1专业现状

1.1中职学生的学习态度

中职学校录取的“问题生”日渐增多。这些学生包括相当一部分的家长普遍认为,没能考上高中,随便找所职业学校就读,有个出路就算了。学生专业的选择也是服从家长的安排,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意义和前景茫然无知,更毋庸谈兴趣和热爱,从而导致对专业漠然,缺乏理想抱负,对学习缺乏兴趣,在学习态度上,求知欲低,主动性差,上课睡觉、聊天、玩手机等现象严重。因此,中职专业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调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让学生对所学专业产生浓厚兴趣。

1.2课时分配不合理陈旧的教学理念

往往提倡“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辅”。而这门科目恰恰是非常需要直观地教学,加强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根据教学大纲和岗位工作的要求,广东省江门中医药学校(以下简称“学校”)中药专业学生最起码要能辨认300种常见中药材,而中药鉴定学实验课总课时90学时。其中,观察药材显微特征实验课占70学时,而中药材的辨认仅有20学时,导致学生对中药材鉴别能力的低下,教师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大纲的任务,学生也无法达到岗位工作的要求。

1.3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模棱两可

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一样,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由教师在讲台上讲解实验内容,而学生则在讲台下听教师讲述,没有充分发挥实验课的教学意义。千遍一律的讲述和微乎其微的动手空间让学生渐渐失去对中药鉴定的兴趣。

1.4理论与实践脱轨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未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是以“教师为中心”,无形中让学生丧失了对学习问题独立思考和解决的能力,在教学设计中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辨别药材、药材功效及应用的掌握都有所欠缺,也导致所学的理论知识无法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2中药鉴定传统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2.1显微鉴别照书绘图缺乏真实性

中药鉴定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实验课程在教学计划中占了比较大的比例,传统实验教学内容绝大部分为粉末显微鉴别。教师先是花了大量的时间去讲授实验内容。接下来,学生拿粉末进行临时制片和显微观察。那么就存在一个问题:有些学生草草做好临时制片,压根不看显微镜下的特征,凭着自己本有的绘画基础,依葫芦画瓢把书上的图照着画下来。另外一部分学生,从制片技术到粉末观察,都非常认真,动手能力很强,对特征也掌握地较好,但是无奈于绘图水平低,导致实验报告完成的质量低。而学生太多,教师无法一一确认学生显微镜下的特征,只能依靠学生的实验报告来评价学生对实验内容掌握的程度。这样就导致了不认真操作的学生存在蒙混过关的侥幸心理,而认真操作的学生因为不会绘图导致实验报告低分,大大打击了他们对实验课的积极性,无法真实地反映出实验课的学习效果。

2.2实体药材辨别比重过小

显微鉴别居多,观察药材较少,很多学生对粉末特征的了解很模糊甚至看不懂,虽然显微观察也很重要,此科目也作为考试科,学期末进行单列算分测试,但每次考试结果都不理想。最重要的是,毕业生反映,显微这一鉴别方法在工作岗位上几乎用不上,而最重要的中药材的辨认在实验课程中反而没有重点掌握。

2.3设备闲置使用率低

目前,学校实验室存在设备闲置、使用率低的不良现象,过去老前辈留下来的仪器设备无法善待运用,或者现在实验课的安排不能物尽其用。

3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具体改良内容

3.1实验手册的改良

实验手册未能编写与教材相适应的实验内容,给教学工作带来不便。为了让学生把实验所学知识更好地应用到工作岗位,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针对学生对中药性状鉴别和功效应用的要求,我们需要重新修订《中药鉴定学》实验手册,鼓励教师优化实验教学设计,加大实验内容的实用性和实验课程设计,保证实验课的有趣性和多样化,做好理论知识和实验内容的衔接。

3.2实验环境的改良

3.2.1营造中药文化环境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中药专业的学习氛围,我们把中药鉴定实验室的三面墙都充分利用起来,在其中的一面墙上挂上了戥称,旁边贴上了“十八反”和“十九畏”的禁忌口诀歌,时刻提醒着学生在调剂过程中要注意配伍禁忌。另外一面墙则贴着一些常用的方歌,在第三面墙上贴上了50种常见中药饮片以及原药材的清晰彩图并在下方把中药专业要求必须掌握的300种中药装在透明的盒子里。一套按照药用部位分类,一套按照功效分类。学生在中药鉴定实验课上可以通过眼看、手摸、鼻闻等直观药材实物的鉴别方法,更熟练地掌握药材的性状特征,避免理论与实践脱轨。本实验室同时在第二课堂和自修的时间对学生开放学习,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好习惯和有效管理学生的业余时间。除此之外,中药鉴定实验室的改良也为往后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中药传统技能竞赛选手的选拔和培训奠定了基础。

3.2.2引进高端设备

学校在今年购入80台双目显微镜、2台可视性显微镜、2台实物投影仪、2台50寸多媒体触摸屏和配套电脑均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因以前制作的幻灯片经投影仪投影后,模糊且不真实,看到的显微特征和实际显微镜下的粉末特征完全不一样,无法真实地将特征准确地绘出来。而可视性显微镜可以满足教学的需求,在课堂中与学生显微镜联网,同步观察每台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特征,并且可以通过高清投影至多媒体触摸屏上教师可以通过触摸屏上真实的图像对学生进行讲解,还可以放大缩小。比如在观察木栓细胞时,很多学生无法辨认,教师可以使用某学生制作的临时玻片中的木栓细胞作为示范,再通过触摸屏放大倍数展示给学生看,对其特征进行详细的讲解后,学生均能准确地找到木栓细胞,大大提高了课堂效果,也激发每个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教师还能通过观察每个学生显微镜下的画面,及时发现学生制片技术的问题,指导学生改正,现场解决学生疑惑。

3.3课堂教学模式的改良

都说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除了自己的努力和学习方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习兴趣。那如何调动一个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是教师需要不断研究和更新的重要课题。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到教学成果。教师用什么样的教学法,是否能直接影响学生上课情绪和意志领域,是否能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如果都具备了,那么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效作用。

3.3.1用不同的小游戏达到不同的学习效果

在实验课中,可多设置些小游戏。例如针对中药功效的课,教师在乒乓球上写上“解表药”,然后让学生到药材中去找出解表药,然后在解表药中按照辛温解表药和辛凉解表药,分组比赛,按准确率得分,可以用实验报告加分的形式奖励,也可以用罚搞卫生等作为惩罚。这样能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也能提高学生参与度。再比如教师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药材性状,可以把实验课堂教师提供好的药材,让学生按照药用部位、药材颜色、质地或者气味等,进行归类。另外,可以让学生提前做好功课,课堂上讲述一些有趣的中药小故事,例如“断肠草”的故事——神农氏从小聪明过人,经常帮助周围的人解决难题。相传,神农氏有着一副透明的肚肠,能清楚地看见吃到腹中的东西。为了寻找能解决群众疾病苦痛的药材,他尝遍百草,哪怕中毒也在所不惜。有一次,吃到一种叶片对生的藤。藤上长满了淡黄色小花。于是,放进嘴里咽下。令他意想不到的是毒性发作很快。当他还没来得及吃下解毒的药时,已经发现自己的肠子已经断成一截一截的了。这位尝近无数草药的神农就这样断送了自己的生命。因此也被称为“断肠草”。近年,全国各地也出现多起误食断肠草以为是金银花而丧命的案例。所以我们一定要清楚辨认断肠草的原植物特征和药材性状特征。通过这样有趣的中药小故事,更能加深学生对中药材鉴别的认识,加强对中药功效及药名和药材性状特征的掌握。

3.3.2应用信息化教学

教师多做生动有趣的实验微课,在微课中可加入一些关于某些药材的经典故事或现代的药材应用实例,帮助学生对药材的来历、性状特征、功效应用的记忆。现在,学生手机的使用普遍率高达99%,甚至很多学生都用两部手机。上课玩手机的学生也非常多。利用这一现象,用智能手机来实现信息化,用多种信息化平台来进行实验微课的播放、实验报告的完成等来增加学生的互动性,提高学生实验课兴趣。这种直观形象的呈现实验内容能增添实验的娱乐和互动性,也让学生乐于参加到这种信息化的学习过程中来,提升实验教学效果。

3.3.3通过课堂的加分制公平合理评价实验报告

刚才提到实验报告仅靠绘图功底或者抄袭来完成的。为了提高对实验报告评分的公平性和合理性,我们还可以通过课堂的独立操作能力打分,可以为按照我们课堂中的小游戏或者小竞赛的得分,来综合评估学生的实验报告。这样也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实操能力和对课堂内容的完成度。

4小结

微课的本质特征范文6

[关键词]微课程 教育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

2010年8月,比尔・盖茨在世界经济合作发展论坛上预言:“未来五年,网络将成为最好的学校”。不到三年,MOOC、微课程接踵而来。随后2011年,我国出台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随着纲要的出台,中国各大高校纷纷加入以MOOC、微课程为前奏的大数据变革教育风暴。

目前全国院校大部分课堂教学,仍采用传统“灌输式”教育模式,教学方法手段单一,缺乏趣味性。大部分课堂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课堂上教师就是一个饲养员,把知识内容喂给学生。学生不能有效参与课堂活动,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创新能力素质培养弱化。

教育网站也有众多网络课程、精品课程,但是传统网络视频课程、精品课程等数字教学资源容量大、知识点多、呆板冗长、枯噪乏味。

一、 微课程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随着MOOC、微课程教育风暴来袭,数字化教育资源彻底改变了“灌输式”教育模式。

在国外,微课程支撑的可汗学院模式已被世界瞩目,截至2012年7月,微课视频教程被点击数已超过1.6亿次,全球特定用户超过500万人。

近两年来,在我国微课程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实现了对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的革新。2013年7月,国家开放大学“五分钟课程网”正式启用,揭开了微课程在开放教育领域发展的里程碑。

二、 微课程建设理论研究

目前国内外微课程建设实践已成规模,然而理论研究却处于滞后状态,致使实践形式纷繁多样、标准参差不齐。因此,研究微课程的内涵特征、课程设计等相关理论是开展实践探索的必要前提。

(一)微课程内涵及特征

1.微课程内涵

微课程是一套以微视频为核心,将教学目标聚焦在某一个环节上,利用最短时间讲解一个知识点、教学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或作业题、考试题、模拟题等的一种微型教学。可以用“非常6+1”来描述微课程内涵,即1个核心资源―微型教学视频片段,6个辅助教学支持资源---配合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微点评、微反馈等辅教学支持资源。

2.特征

微课程的主要特征可归纳为32个字,即“主题突出,指向明确;资源多样,情景真实;短小精悍,使用方便;半结构化,易于扩充”。

微课程有两个显著特征:

一是凸显视频呈现形式。“微课视频”的教学时间较短,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另外它的资源容量较小,一般在几十兆,适合Web2.0时代,借助移动终端、利用碎片时间进行移动学习和泛在学习。

二是凸显微课程的“微”。“微”是微课程的灵魂。(1)教学内容含量小,每集只针对一个知识点或一个具体问题;(2)微课程视频时间短小,这种视频时长符合学生的视频驻留规律和学习认知特点,能让学生在短暂的零碎时间中高效完成学习任务而不会感到疲劳和注意力分散;(3)微课程视频形式生动活泼,趣味性强,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4)微课程切入课题迅速,讲授线索清晰,总结收尾快捷。

(二)微课程开发设计

微课程的建设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

1.选题设计。微课程的选题要精练,教学内容要明晰,或针对课前导入,或针对关键概念教学,或针对难点突破,或针对课后拓展延伸,但是要体现“微“特性,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

2.教学过程结构设计。微课程的教学过程要简短完整,包括问题的提出、教学活动的安排、学生协作探究解决问题等环节。要求切入题目的方法、途径引人注目,力求新颖;更要求与题目的关联紧凑,迅速切题。内容讲授线索要清晰,要尽可能围绕一条线索展开,在这条线索上突出重点内容。总结要提纲挈领、画龙点睛、使人印象深刻。

3.资源设计。微课程应包括二三维动画、视频、测试习题等相关教学资源,要构成一个主题鲜明、结构紧凑、类型多样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

4.教学语言设计。语言要求生动精炼、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

5.模板设计。通过模板可以引导微课程开发者使用稳定的结构框架,对思路、内容、资源和评价进行有效的设计。

三、微课程建设效益分析

微课程建设能够革新教育理念,有效支撑教育教学模式改革。资源多样,情景真实,短小精悍的微视频课程资源,以及课程网站、网站论坛等在线交流平台,为“翻转课堂”、“探究式教学”等新型教育模式改革提供了方法和途径,极大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和创新能力素质培养。

微课程以其短小精悍、生动趣味、重难点突出、一课一题的优势,使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片段时间有针对性学习。通过课程在线交流平台,解决学习人员存在的疑点、难点问题,使他们能够迅速掌握原理,在理论运用中更加得心应手。

微课程建设是知识的再重组、再创造过程,需要教师对相关众多内容深刻理解,准确把握,整体设计,对教师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微课程资源及网络在线交流平台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平台,拓展学生学习时间、空间,增强学生主体地位。

微课程包含大量的精美图片、二三维动画、部队作战视频、课程实验视频等教学资源,为网络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素材支撑,将极大地促进课程建设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燕青,翻转课堂中微课程教学设计模式研究[J].软件导刊2013,(12)

[2]梁乐明,梁锦明.从资源建设到应用微课程的现状与趋[J].中国电化教育,2013,(8)

[3]陈利.浅谈微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设计[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