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形式范例6篇

翻转课堂形式

翻转课堂形式范文1

[关键词] 翻转课堂;个性化教学设计;设计色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2-0080-03

教学是师生相互作用共同完成知识迁移的过程。相对于课程教学内容,教师的教学过程具有鲜明的灵活性和不确定性。通常说讲台就是教师的舞台,也就是说,教学能够显示教师个性化的创新思维。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灵活、开放,为教育教学的开发与创新创造了无限得空间,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个性化教学设计的支撑,本文通过“设计色彩”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形成本课程个性化教学完整体系。

一 开放式教育理念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生成

2011年萨尔曼・汗在TED大会上的演讲报告介绍“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之后,“翻转课堂”成为全球教育者的关注热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英语的术语“FlippedClass Model”,翻译为“反转课堂式教学模式”既“翻转课堂”。顾名思义,这种教学模式是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知识的传递在课外,知识的内化在课堂。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对知识迁移进行重新构建,其特殊性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教学形式的转换,它包括知识获取时空的转换和师生主次角色的转换。教育教学的中心点是知识,教学的过程即是知识迁移的过程。传统教学模式知识迁移过程在课堂完成,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知识的迁移过程是在课前完成,形成完全不同的时空转换。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往往是课堂的主宰,学生接受知识也是被动地接受。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生接受知识在课前完成,课堂是师生对于知识的讨论与交流的内化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的任务在于引导和解疑答惑。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运行规律

翻转课堂教学运动规律主要由课前、课堂和课后三个阶段构成。课前包括教师学习资源的筹备和学生自主学习行为。课前学习的内容是由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和学习任务单,学生根据任务单完成相应的内容。课堂是翻转课堂模式师生面对面交流的唯一环节,也是在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之后的反馈过程,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环节,师生面对面的交流、答惑、研讨等活动检验学习的状况与效果。课后是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学的延伸与拓展。学生在课前对知识的自主学习和课堂对知识的内化中,思维空间得到更进一步的扩大,由此产生更多的好奇与欲望,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课后对知识形成追踪和深入探究,促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无限延伸,使翻转课堂教学潜在能量继续放大,从而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

移动互联网设备是翻转课堂实施的物质基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师生课外的沟通和课内交流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介入。课前对信息技术的运用主要在于学习资料准备和沟通平台建设两大方面。课前学生自主学习资料的准备视频是关键。教师可以自我录制或从网络下载所需要的视频教学资料供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沟通平台主要有网络教学平台和及时沟通平台。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利用便捷平台服务于教育教学。

二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个性化教学的形成

(一)翻D课堂教学模式的共性及其特点

1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量分析

无论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还是传统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学的根本任务为出发点,知识的迁移运动轨迹的变动,知识本身并没有发生变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也是以教学的不变因子――知识为基础,通过对变量因子的调和,激发教学的活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知识传递的时间、空间、传递的形式、方法、工具等都可视为变量因素。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教育教学实施的媒介,其主体对象是教师与学生,教师、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显而易见的,也是教学中最活跃的因子。人的个体思想形成最复杂的变量因素。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操纵者是教师,教师对于课程全盘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学最大变量因素即是教师,教师的态度、方法等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

2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个性化形成的内因与外因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形成课前、课堂、课后三个共性环节,教师需要通过三个环节的精心设计实施课程教学。教师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活动是以一门课程为基础,不同学科的课程有自己特有的属性,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是以具体的课程为依托,针对具体学科课程的特点进一步展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课程的本质属性自然形成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个性化的根本。

其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是知识传授的主体,而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教师的独立思维、知识水平、性格特点、个体喜好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在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上都会以个体熟悉的方式进行设计实施,自然流露着个性差异。教学是个复杂的过程,课程属性、教学环境、教学对象等差异性,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都将形成一定的影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共性形式成为教师教育教学创新的基础,个性化教师是课程形成个性化教学的根本,探讨个性化教学,构成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丰富内涵。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个性化教学特征

2010年8月,由美国软件与信息产业协会(SIIA)等三个组织主办的个性化学习研讨会了《创新教育:为个性化学习重建教育系统》的研讨报告,研讨会充分肯定了个性化教育和教学的必要性,个性化教学使学生享受到“差异学习”。个性化教学是根据学习者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潜能,采取灵活、适合的方式,充分满足学习者个体需求的学习。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之所以受到广大学生的青睐,就在于它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心理需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是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执行者,因此,要求教师提供与学生相适应的教学资源,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个性化特征包括教学内容、课前任务单、学习资源、课堂交流、沟通信息以及评价考核等方面的差异化设计。个性化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能根据学习者的兴趣、认知能力、学习风格等要素,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法、策略、内容等,以促进学习者更好地学习。

1 个性化教学设计与交流

翻转课堂教学的课前、课堂和课后三个阶段,是以知识为中心,形成知识的传递、内化运动规律。翻转课堂教学运动是完整的统一体,通过课前、课堂与课后的运动规律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三个环节既独立又环环相扣,每一个环节的不足都会影响其它环节的效果。因此,教师对课前、课堂以及课后学习内容、组织形式的总体设计与内涵构建,对于实现高品质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课前有目的、有特色的学习任务才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利用个性化教学资源以及网络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课堂是检验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重要过程,丰富、有趣的课堂交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创设情境、协作探究,以促进知识内化、提升教学质量。

2 个性化学习平台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利用课堂以外的时间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行为。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习惯、自定学习步调、自由选择学习场所自主学习,实现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翻转课堂模式之所以形成就在于移动互联网的生活化,教师利用互联网的便利条件为课程教学开辟了课堂以外的学习空间。各种沟通平台不断涌现,为翻转课堂提供更加宽泛的信息传递与师生沟通的途径,教师选择相适应的沟通平台,设置线上、线下个性学习,构建课堂以外的学习空间,让学生享受一对一个性化服务与交流,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3 个性化考核评价

考核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过程以及学习效果的鉴定。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扩大了学习的空间,容纳了课前、课堂与课后的学习过程。因此,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考核评价就要针对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环节给予公平、合理的鉴定。个性化教学与实践反映了不同性质的课程属性与学习过程,课程的任务要求与学习方法,要求实现考核评价的一致性。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学习反映的不仅仅是学生个体的学习,同时也体现了团队的学习;学生课堂以外的学习、线下学习都应该给予及时评价。教师的评价仅仅是片面的,要融合多方人力资源,进行考核评价的合理设计,实现个性化教学与评价的协调发展。

三 “设计色彩”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个性化教学设计

“设计色彩”课程翻转课堂的个性化教学设计包括教学内容、信息技术运用、课堂组织形式,以及考核评价等方面设计,各部分相对独立又彼此关联,形成本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统一整体。

(一)“设计色彩”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设计

“设计色彩”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主要遵循“去重避杂、突出重点”的设置理念,以专业人才培养为宗旨,针对传统教学内容设置存在分散、重复的问题,突出归纳色彩的教学主线,分解归纳色彩内容,形成单元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任务重点在于色彩基础知识和归纳色彩技法的认知与应用两大部分,通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三方面的协调关系,对课程学习内容、知识点进行合理调配,使教学内容教学指向更加明确。课时上,压缩课堂理论认识学时(理论知识点课外自主学习),增加实践训练与应用学时,强调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各单元学时分配依据课程目标要求进行差异化分配,使重难点一目了然。

(二)以“知识竞赛”为特色的课堂交流形式

“设计色彩”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课堂交流个性化特色主要体现于“知识竞赛”形式的运用。“知识竞赛”课堂交流设计主要通过问题类型、组织形式、运行过程、评价方式等方面展开。竞赛的内容是对单元知识点转化为“问题”,通过“问题”设计和题型设计完成“知识竞赛”的内容;“问题”的设计要突出知识点的主次与重难点以及拓展“问题”。题型形式设计突出知识性与趣味性统一的原则,题型设计主要有必答题和抢答题以及判断题,兼有文字、图示等形式。在组织形式上,以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为目的,充分利用人的猎奇心理和游戏路径心理,必答题设计抽签与抢答环节,抢答}穿插于抽签题之中,必答题设为课后拓展题,抽签题设计幸运题(只加分,不答题)等,根据教学内容进行不定期变换。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必先储备一定的知识内容,这就促使学生课前认真、自主完成教师所提供的自主学习任务单的学习。课堂交流内容、知识点都已在任务单中明确,学生可以通过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或网络下载的学习资源自主学习。通过课堂知识竞赛答题,学生能够监测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的程度,从而有效促进对知识的扩充、补充与反思,形成课后拓展学习的无限延伸。

(三)以慕课为主、即时交流的交互沟通平台建设

“设计色彩”课程课堂以外采用慕课教学平台为主,即时交流辅助的形式,建立本课程知识传递、情感交流的互通平台。慕课教学和即时沟通完成课下学习内容以及应对学生个体的问题和需求,确保课堂交流知识的储备与问题的探讨。即时沟通工具主要应用QQ、微信软件和手机移动互联网的便利条件,建立班级QQ、微信群,形成师生交流的纽带,同时也是学习资源传递的辅助渠道。“设计色彩”课程通过“慕课”(MOOC)教学平台和QQ、微信沟通平台,形成适合本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信息纽带,有效地促进了本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

(四)突出形成性考核评价机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设计色彩”课程考核评价的个性化,主要体现于对教学的形成性考核及对教学内容考核的分层设计。对考核评价的内容、组织形式进行层层分解,考核的内容主要是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论认知与实践应用两大部分。理论知识的考核主要通过课堂交流环节和在线学习环节体现,实践应用考核主要针对手绘作品进行考核评价。

“设计色彩”课程的形成性考核,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成果、学习目标的阶段性测评。通过单元阶段性测评和期末综合性测评,全面反映本课程学习的整体情况。“设计色彩”课程教学内容的考核包括两大部分:其一是平时分项单元考核;其二是期末综合考查,根据模块任务难易程度,层层分解学习内容,确定模块考核内容。同时,根据每个单元内容在该课程整体内容中所占比重,采取差异化分值量化分配。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完整的统一体,通过课前、课堂与课后的运动规律,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三个环节既独立又环环相扣,每一个环节的策划与设计都影响课程教学效果。开放式教育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教师个性化教学提供无限的可能,“教”与“学”的个性化更能突出教学的创造性。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教师更是知识传递的设计师,教师的独立思维、知识水平、性格特点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立足实际学情,全面筹划、精心设计,在个性化教学中赢得教育的快乐。

参考文献

[1]曹育红.基于开放教育资源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成人教育,2012(1).

[2]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

翻转课堂形式范文2

近年来,“翻转课堂”成为我国新时期教学改革的新亮点。近日,我校举办了以“翻转课堂”为主题的“同课异构”活动,来自北京、杭州、金华的三位教师以“酸式盐”为内容进行同课异构。笔者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出发,对这三堂化学课进行了观摩和分析,如教师实施翻转的方式和途径、课堂的环境等,试图找出实施高中化学翻转课堂的有效途径,希望对实现化学课堂的“翻转”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翻转课堂”教学形态用于高中化学的教学,之所以效果好,是因为该模式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相比,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教学改革――先进化

教学手段的先进化,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翻转课堂”教学形态把预习部分转化为观看视频,这是有别于我国教学的一大特色。实验操作是高中化学非常重要的教学要素之一。学生通过网络视频观察教师实验,这不仅仅是教学手段的变革,更是把课堂教学转化为课外甚至是校外教学,是课堂地点的演变。处处皆为教室,时时皆可教学。这是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模式的重大变革。

(二)先学后教――提前化

通过仔细剖析该教学模式,发现该模式与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非常相似。目前,我国的高中化学课前预多数是纸质的预习学案,先进一些的如一些中学实行的校讯通,把学生的作业以短信的形式发给家长。从这一点看,我国一些中学的校讯通与美国的翻转课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其目的都是让学生先预习,但是后者学生预习的材料更丰富一些,伴有教师的指导和建议,把预习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高中化学的课外知识非常丰富,拓展性强。该教学模式通过网络学习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更深一步地进行预习。

(三)学生配合――合作化

“翻转课堂”的创始人乔纳森・贝格曼和亚伦・萨姆斯说过,翻转课堂不是在线视频的代名词。“翻转课堂”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除了教学视频外,还有面对面的互动时间(如家庭小实验等),以及同学之间有意义的学习活动。这种教学模式不是视频取代教师,不是在线课程,也不是让学生无序地学习,更不是让整个班的学生都盯着电脑屏幕孤立地学习,而是有序、有条理、有目的的教学活动。从课堂教学的流程来看,学生先学,然后课堂上师生探究,在化学教学中更能体现学生学习的小组合作化。

(四)教师角色――导师化

从化学教师的角度来说,教师要布置好任务,然后让学生进行研究讨论、合作探究,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教师仅仅是一个导师的角色,学生才是任务的研究者、执行者和探索者。该种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以学为本的教学观,以生为本的学生观。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把教师从课堂上解放出来,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才能让以学定教得以实现。

二、课例呈现及分析

(一)课例的教学设计呈现

课例A

课前准备:学生课前自学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课堂教学过程简介:

[引入]展示学生课前完成的任务,引导学生写出常见的酸式盐。

[展示]引导学生分析得出酸式盐是如何形成的。

[讨论]常见酸式盐和正盐的性质比较:溶解性、稳定性、酸碱性。

[总结]常见酸式盐的性质。

课例B

课前准备:学生观看教师提前制作好的教学视频,小组合作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课堂教学过程简介:

[引入]小组展示课前学习的结果。

[讨论、归纳、发现]常见多元弱酸酸式盐的酸碱性。

[思考、扩展、提升] 完成相关练习,在练习讲解中提升方法。

课例C

课前准备:学生完成教师布置好的“翻转”导学单。

课堂教学过程简介:

[引入]展示“一瓶化学试剂”和一张不完整的试剂标签“NaH ”。

[学生活动]讨论化学试剂可能是 ,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总结]常见酸式盐的性质。

(二)三个课例的比较与分析

1.比较“翻”的手段

传统的教学是“先教后学”,而翻转课堂则是 “先学后教”。三位教师都做到了“翻”,即都设计了课前导学,让学生先学,而教师后教,但是只有B教师制作了教学视频。B教师的教学视频内容是以下三个实验:

实验1:用酚酞作指示剂,用一定浓度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2CO3溶液。

实验2:用甲基橙作指示剂,用一定浓度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2CO3溶液。

实验3:向实验1滴定终点所得混合液中分别加入BaCl2和Ba(OH)2溶液。

通过观看视频,学生对NaHCO3的生成、NaHCO3溶液显碱性、NaHCO3 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等都有了很直观的认识。

A、B、C三位教师设计的课前导学形式也有所不同。A教师是完成任务型,主要是一些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比较简单。B教师是对视频内容的理解和总结,要求小组合作完成,如:联系以上实验事实,根据实验现象总结酸式盐的化学性质,并结合酸式盐的结构作出解释。C教师侧重于对问题的总结和实验设计、探究,如:让学生总结NaHSO3、NaHSO4的化学性质;让学生推测NaHCO3、NaHSO3和NaHSO4等酸式盐新的化学性质,并说出理由,然后尝试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尽管三位教师都有“翻”的设计,但笔者认为,B教师的“翻”更符合“翻转课堂”的要求。这也说明通过教学视频,能让学生对基础知识有更具体、更形象的认识,从而达到“翻”的目的。

2.比较“转”的过程

“翻”对于课堂而言是形式上的变化,而“转”对于教学则是实质上的变化。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是简单地灌输知识点,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学生探究问题、拓展思维,乃至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提升。本次教学过程中,三位教师是如何实现的呢?笔者选了几个代表性的片段来说明各位教师的情况和特点。

教师段:展示溶洞的图片。

[学生讨论]Ca(HCO3)2的形成、Ca(HCO3)2的稳定性、Ca(HCO3)2的水溶性。

[教师]演示实验,探究四种酸式盐的酸碱性。

[学生讨论]用Ka解释酸式盐显酸碱性的原因。

教师B片段:

[教师]展示小组讨论结果。

[学生]书写酸式盐的电离方程式。

通过实验验证常见酸式盐的酸碱性。

讲解如何用Ka解释溶液显酸碱性的原因。

[教师]讲解学生课前完成的习题。

教师C片段:

[教师]如果你认为试剂“NaH ”是NaHCO3,请设计实验验证。

[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向溶液中滴加石蕊试液,溶液显红色,与假设不符。重新假设试剂“NaH ”是NaHSO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NaHCO3、NaHSO3的酸碱性,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酸碱盐反应的实质等。

从三位教师设计的“转”的过程可知,“转”可以有多种方式。如:教师设问,学生回答;教师练习讲解;学生分组讨论;学生探究实验等。A教师组织学生两次回答问题和讨论。B教师要求学生讲解练习并让学生动手实验。C教师主要采用了教师讲解和学生实验探究相结合的形式。这三位教师的“转”的过程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手段为主。实际上,教师对“转”的设计较难跳出现有的框框,很少能设计出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转”的过程。这也是将来教师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需要仔细琢磨之处。

3.“翻”和“转”结合

“翻”与“转”结合才能使教学更有意义。“翻”是“学”的过程,是让学生多方面了解知识的过程,只“转”不“翻”是缺乏多样化的教学。对于“翻”而言,三位教师的授课内容差不多,都是常见酸式盐的基本性质,不同的仅仅是形式。而“转”是“教”的过程,是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能力提升的过程,只“翻”不“转”则会让教学流于形式,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在这个方面,三位教师的做法各不相同。A教师注重联系实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如:把酸式盐的稳定性与化肥联系起来;把酸式盐的溶解性与溶洞的形成联系起来;把酸式盐的酸碱性与人体血液联系起来等。这样可以使学生利用知识的能力得到提高。B教师注重解题技巧,在“转”的过程中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C教师将“转”的重点放在实验探究上,让学生经历“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发现问题―修正假设”的探究过程,凸显了化学学科特点,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探究能力有很大的提升。综上所述,三位教师都引导学生从“翻”到“转”,用水解常数去处理酸式盐的酸碱性等实际问题,使学生从更高的层次去理解和应用知识,在“翻”和“转”的结合中实现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提升。

三、对化学翻转课堂的反思

(一)化学翻转课堂的程度

从上面三个同课异构的课例来看,施教的教师都是一线优秀教师,教学对象是省知名重点中学的学生。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代表了最优秀的群体。教学的内容是“酸式盐”,这一课题与生活联系紧密,对于已学完《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已初步建立起化学平衡常数等知识结构体系的高二学生而言,比较适合“翻转”,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但即便如此,三个课例的“翻”仍然是有限的,仅一位教师制作了视频。三位教师在课堂上“转”的过程也只限于让学生回答或讨论自己预先设计好的教学内容或问题,并没有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这可能与初次尝试“翻转课堂”有关,也可能与教师和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磨合有关。因此,要在化学课堂上真正实现“翻转”,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摸索。

(二)化学翻转课堂的可行性

现行的学校学习,是学生在学校和社会一整套服务体系支持下进行的学习,是集体学习,它必然要受到很多方面的约束和限制,如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环境等。也就是说,教学内容、课时设置、教学材料、学校硬件、学生家庭环境等都有可能成为实施“翻转课堂”的限制条件。但化学翻转课堂这种模式还是有其优越性的,如:它让学生在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可把课堂上教师讲解的时间节省出来让师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讨论;让学生通过视频观看危险性实验、进行家庭小实验等都是传统教学模式无法做到的;等等。这种教学模式是将来教育改革的趋势,对于中学化学教学而言具有可行性。

(三)化学翻转课堂的局限性

“翻转课堂”是建立在“慕课”的基础上的。“慕课”的核心是大量高质量的微视频。大量微视频的作用就是提供“分解”、“嚼烂”的知识给学生理解和吸收,更好地实现知识的传授。在目前大规模在线化学微视频没有完全到位的情况下,要进行翻转课堂的探索,需要教师和学生都有较全面和扎实的基础知识,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还要善于接受新的事物。除此之外,“翻转课堂”还有其他一些局限性,如学生在家和在校能否自由地使用网络、化学实验视频摄制技术、教师运用电脑的水平等。再者,在“翻转课堂”的知识传授中,教师的肢体语言和人格魅力是缺失的,且新课、复习课的教学目标也难以定位。事实表明,上新课时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效果较好,而上复习课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好。

(四)化学“翻转课堂”教学的前景

翻转课堂形式范文3

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将工业机器人作为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之一,而工业机器人的核心技术之一就是液压与气动技术。“液压与气动”课程是机电专业专业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设备维护维修人员必须掌握的核心技术之一。本课程融合了机械、电子、控制等多个学科的内容,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往往会感到有些困难;液压与气压元件比较复杂,回路的运行原理也比较抽象,学生往往难以理解。为了提高“液压与气动”课程的教学效果,应该尝试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利用学习平台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本文研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概述

翻转课堂这一专业术语,是从英语“Flipped Class Model”翻译而来的,原意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早在2000年,美国MaureenLage,Glenn Platt and Michael Treglia就探索过以视频为形式的翻转课堂教学。而翻转课堂的概念,是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中学的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与亚伦?萨姆斯提出的。2007年,乔纳森与亚伦通过制作PowerPoint形式的视频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网络上学习教学知识,首次创建了翻转视频教学的理念。所谓翻转课堂,就是教师精心制作视频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的学习。翻转课堂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在家中、在户外自由自在地学习知识。翻转课堂具有较为自由的教学优势,能够方便学生反复地学习某些难以理解的知识。在“液压与气动”这门课程中,会有很多传动回路原理。这时候,教师可以课前制作学习视频,上传至学习平台,学生在学习平台上下载视频进行课前自学。这样采用翻转课堂,有效提升了课堂效率,学生学习具有更大的自由度。

二、翻转视频教学在中职院校教学的可行性

1. 传统中职院校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会采用课堂讲解、课后作业等方式来教授学生,有时候教学内容过多,教师的教学周期就会很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遇到比较困难的问题,教师往往难以及时地帮助学生解决。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大大下降,学习主动性也会逐渐降低。同时,由于中职学生的认识水平不是很高,他们对抽象知识的理解能力稍差,教师采取传统的课堂讲解方式教学,很难让学生有效理解课堂知识。在“液压与气动”这门课程中有很多系统抽象的传动理论,会给学生的理解造成很大困难。而部分中职院校的教师往往不注重创新教学方法,依然会沿用传统的课堂灌输式教学,不但不能让学生有效理解知识,而且还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和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相比,翻转视频教学在“液压与气动”课程教学中有很大优势。翻转课堂能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视频教学,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进行学习,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翻转课堂教学还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学习“液压与气动”这门课产生浓厚兴趣,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以提高。学生还可以利用翻转课堂丰富的教学素材反复学习,利用网络和教师进行有效沟通。

2.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

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学生是学习的被动接受者,往往不会对学习有太多兴趣,对教师讲解的课堂知识也难以理解。而在以视频教学为主的翻转课堂教学中,学生则能形象直观地理解复杂抽象的知识。翻转教学视频通常只有10分钟~15分钟,符合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这就使得学生能够利用翻转视频进行专注高效的学习。翻转课堂教学会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地点转移到课外,让学生能够在家中、在户外有效地利用翻转课堂来进行学习。在教师没有教学之前,学生就有可能利用翻转课堂事先学习到课堂内容,起到良好的预习作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熟悉程度,还能帮助教师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通过翻转课堂提供的视觉化学习模式,学生能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有效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

三、翻转课堂教学在“液压与传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 翻转课堂教学的课前应用阶段

翻转课堂教学在“液压与气动”课堂教学的应用主要是指课前应用阶段和课堂应用阶段。在课前应用阶段,教师主要通过使用液压仿真软件、仿真教学软件,制作相应的视频教学内容。教师把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制作成微小的课堂教学视频,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时候进行学习。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教师往往会制作不同内容的教学视频,以此来帮助更多的学生进步。由于翻转课堂教学具有灵活自由的优势,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利用翻转课堂进行反复的学习,让学生充分熟悉教学内容。对于学生实在不懂的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难点记录下来。这样一来,在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就能有针对性地解决不懂的问题。

2. 翻转课堂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阶段

在课堂教学阶段,教师往往会利用翻转课堂直观形象的教学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复杂的传动理论。比如液压差动回路原理,液压差动回路比较复杂,不仅包含复杂的二位二通阀门、三位四通阀门,而且还含有很多压力表、齿轮泵、溢流阀、节流阀、单向阀等部件。教师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视频教学模式,让学生观看液压差动回路的运行动画,这样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学生在观看完液压差动回路动画之后,就会对该回路的工作原理有较为深刻的理解。通过叙述液压差动回路的工作原理,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方面的知识。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气氛,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课堂学习过程中。

3. 翻转课堂在教学成果巩固中的作用

利用翻转课堂教学灵活自由的优势,学生可以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比如学生对千斤顶的液压传动原理不清楚,就可以观看翻转视频中液压千斤顶的工作动画,从而有效理解液压千斤顶的工作原理。在对拆边装置气动系统进行设计与调试的过程中,学生会感到迷茫,不知道该如何进行设计。这时候学生就可以通过观看翻转课堂教学视频,从而形象地理解拆边装置系统中与门梭阀和快速排气阀的工作原理,来帮助学生加深对这两个元件在拆变装置系统中的作用,使学生能够完成设计和调试。

翻转课堂形式范文4

一、传统《审计基础》教学的发展现状

《审计基础》作为会计专业较难的核心课程,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审计人员从事审计工作所必须掌握的审计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审计基础》教学存在以下问题:(1)教学方式上。《审计基础》的教学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在“讲授―被动接受―记忆―考试”的模式下,不能有效形成学生主动学习的氛围和培养学生自觉思考的习惯。高职院校更侧重于应用能力,强调理论和实践结合。在理论学习粗糙和实践时间不够的情况下,学习的效果不尽人意。(2)学生来源角度方面。高职院校的学生来源于统一或单独招生,基础普遍较薄弱,个体的差异大,学生的理解能力、态度、习惯不同导致学习的效果差异大。长期依赖老师课堂的授课方式,缺乏主动的探求精神。

“翻转课堂”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有利于改善长期以来的学习习惯。“翻转课堂”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学模式,但由于“翻转课堂”对教师、学生、网络资源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其在运用中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翻转课堂”对学生积极性提出更高的要求

《审计基础》课程是会计专业较难的专业课程之一,专业术语多,且难以理解。高职学生起点相差大,部分学生学习长期依赖教师传授,形成被动学习的惯性,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较低。“翻转课堂”需要学生在课后积极主动学习,这样的教学会导致部分积极性低的学生毫无所获。

(二)“翻转课堂”《审计基础》教学资源匮乏

目前,没有形成《审计基础》课程的微课资源的共享平台,单凭教师自己精选题材后制作,劳动量大,制作水平受限,难以确保学生通过少许视频让所有学生理解清楚对应的知识点,不利于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审计基础》课程中存在较多的知识难点与匮乏的《审计基础》微课资源使得“翻转课堂”推行难度增加。

(三)“翻转课堂”有效评价方式尚未形成

目前,没有专门针对“翻转课堂”的教学评价体系。基于“翻转课堂”知识传授渠道和传授方式的不同,“翻转课堂”需要在课后完成大量的视频制作、修改、调整、更新和完善的工作,但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不能有效地反映教师课后大量的付出,不利于他们积极性的发挥。

二、“翻转课堂”的教学优势

“翻转课堂”将教师从重复工作中解放出来,转向创造性的教学模式研究和运用。比如,可以投入到实训案例搜集和指导。“翻转课堂”的教学优势主要表现在为下几点:

(一)“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灵活

“翻转课堂”可以借助网络平台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的零散的时间学习一些知识点。由于教学视频短小,学生乘车的时候可以通过手机、电脑来学习一个知识点,长期下来,可以完成部分书本知识点的掌握。

(二)“翻转课堂”有利于协调差异化水平

“翻转课堂”使用的教学视频可以让不同层次理解水平的学生根据自己的掌握程度选择播放的次数和重复的区域,为学生提供了在线的老师。同时,也让部分学习效率高的学生可以学习更多的知识点。

三、“翻转课堂”理念的《审计基础》教学模式构建

“翻转课堂”是教师课后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学生的学习任务,用Camtasia studio制作视频、PPT等并共享给学生,要求学生先阅读教材,重难点在共享的视频中自学,然后完成指定的测试题,对不懂的知识点记录并提交课堂讨论。通过改变知识传递过程,课后学习中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堂讨论分析中改善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一)合理安排审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

对于高职的《审计基础》而言,由于学生来源、水平差异性和课程难度于学生较大。因此,对该课程考虑采取“翻转课堂”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即对部分知识点较容易的采取“翻转课堂”以观察效果,对于较难以理解的部分,仍以教师教授为主,课堂后练习补充的方式。到目前为止,我们选取的“翻转课堂”的审计知识点有:审计报告、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方法。对于内部控制、评估应对审计风险、审计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采取教师课堂讲授为主,案例分析为辅相结合的方式。

(二)开发与优化审计教学资源

《审计基础》存在较多的难点,教师在课后选取一些知识点制作成视频,让学生在课后遇到较难知识点时能通过视频学习理解甚至掌握,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视频时间一般为5-10分钟左右,形式多样化,必要辅以音乐、动画等。在“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注重课堂问题的收集,对于共性的问题可以再次开发新视频,补充进入网络资源平台。

(三)反馈和改进课堂效果

由于教学模式的改变,课堂成为学生反馈问题和老师检测学生学习程度的地方。学生课堂前的学习老师无法时时跟进,但可以通过学生课堂提问和反馈了解在任务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掌握程度,并据此作为学生平时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这有利于控制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四、推进《审计基础》“翻转课堂”的其他注意事项

(一)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信心

在课后制作和选取视频时,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关注点,开展分组讨论、课堂展示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找到学习的兴奋点。此外,修改学生成绩的评定,包括增加平时课堂参与程度的分数的比重。

(二)搭建“翻转课堂”网络教学和学习平台

通过校外资源的获取和校内团队组建,搭建网络教学平台。构建《审计基础》的网络平台,需要成立《审计基础》教学团队,将校外的优秀资源引入,结合学校学生的情况做出调整,形成符合本学校学生的教学资源库,为实施翻转课堂奠定基础。

(三)构建“翻转课堂”有效评价体系

翻转课堂形式范文5

【关键词】医学免疫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是将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进行翻转,在上课前学生可通过观看视频讲座、阅读电子书完成知识的学习,在教学课堂上完成知识的掌握和吸收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不再占用更多的课堂时间讲授内容,教师会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交流,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一种学习形式。翻转课堂是最早于2007年在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林地高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创始人萨尔曼•可汗于2011年创建了可汗学院,随后将此种教学模式向全球推广[1]。此后,由于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在医学教育教学改革中尝试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成为必然的趋势[2]。

1课程教学改革背景

医学免疫学作为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学科之一,通过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为揭示疾病免疫机制提供新认识,为疾病的免疫学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新技术、新方法和新途径,对培养医学生科学素质以及实践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医学免疫学在理论和应用方面都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抽象,枯燥无味,如抗体、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抗原递呈、免疫应答等章节,章节之间联系紧密,逻辑性强,仅仅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常常使学生出现厌学情绪。医学免疫学与其它学科联系紧密,是一门紧密联系医学基础与临床的纽带学科,有必要进行相关学科知识的复习,但由于学时有限,在课堂上没有更多时间进行相关知识讲解和复习,从而影响教学效果。翻转课堂能解决这一矛盾,它可以通过先学而后教,使学生课前利用丰富的学习资源自主复习和学习,出现的疑难问题在上课时与老师和同学进行讨论解决。另外,大多数医学生知识接收能力有差异,知识背景差异亦较大,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解决学生之间知识接收能力的不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向学生提供更自由的学习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能尽快找到适合自身的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2课程教学改革可行性

目前,医学免疫学的教学模式为多媒体集中授课。该模式的优点在于可将声、像、图、文整合,知识点多,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但也存在着弊端,首先播放多媒体课件时速度快,一闪即过,学生很难记住知识点;其次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只是教师的灌输,学生并不能及时发现问题,不能很好地将知识内化。翻转课堂经过不断地实践和发展,基础理论和方法已经成熟。翻转课堂由教师利用课外时间制作授课视频,学生在课前对所学内容深入学习,记录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教师在课堂上不再占用课堂内时间讲授知识,而是与每个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制作多媒体课件列出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学生对不理解内容向老师提问,最终达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在医学免疫学课程体系中,实验课教学是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医学生实验技能的一种教学模式,有助于理解和巩固知识。但是在免疫学实验过程中教师必须进行认真的指导,目前实验课时间有限,不可能对所有学生的问题都及时处理,学生也不可能随时使用教学实验设备,在放假期间学生也不能随时出入实验室。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解决些难题,老师可以提前拍摄实验操作过程视频,放置于网络课堂上,供学生在课外学习,在实验课上同学和教师共同交流实验操作过程视频中的假设、推断和结论,同时再通过实验操作验证自己的假设。与传统教学相比,翻转课堂更加重视个别化的辅导与矫正,使学生的失误减少到最低。在翻转课堂中,教师可将教学内容分解成一系列学习单元,设计单元教学目标,对于在知识背景上存在差异的授课对象,可对学习单元进行调整。学生在通过自主学习后,教师以形成性评价的结果对学生矫正学习,对未达标的学生通过额外的学习时间给予补偿学习,然后再次通过形成性评价的结果,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矫正性帮助。目前,个性化学习、移动学习等新的学习理念不断出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云课堂等新兴的技术手段也不断地融入学习和教学活动中,为翻转课堂的实施创造了良好条件,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也成为可能。

3翻转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翻转课堂中,学习材料主要是医学免疫学教学视频,一般视频只有几分钟的时间,比较长的视频也只有十几分钟,但在内容上要保证相对的完整性和独立性。教学视频内容来源很广泛,包括:教师课堂授课的录像;教师在课外录制的授课视频;教师授课视频与电脑屏幕录播的结合;教学幻灯片转化形成的视频;录制电脑屏幕播放的视频;多媒体软件制作的动画;一次讨论或演讲的录像等。素材形式多样,可以用图片、动画或视频,把教学视频制作的精美生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教师做为组织者、指导者、倾听者,推动翻转课堂的实施,采取讨论、实验、演讲报告、测试等多种课堂组织形式,可以使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入地理解和内化[3]。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继续采用评价方法检测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方法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目前也是形成性评价的核心理念。

4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在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如果只有形式,而没有内涵和本质,注定走不远。翻转课堂绝不是纯技术的视频制作,将视频制作凌驾于教学内容之上的做法是个误区,教师要从教学理念上进行转变。首先,要注重视频课程质量。微视频是翻转课堂的基础,要建立高素质的教学团队,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反复推敲教学语言,要将视频课程讲解的有趣味性,用信息的魅力抵消技术的魅力。其次,要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氛围。翻转课堂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自主学习完知识点后,需要教师及时辅导与帮助,不要出现学生放任自流的情况。线上授课视频要以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为目的,让学生愿意将时间用在学习上。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会有效支持医学免疫学教学改革,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课堂氛围以及知识的内化均比传统课堂更有优势[4]。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及时转变教师观和学生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5]。

参考文献

[1]Abeysekera,Lakmal,PhillipDawson.Motivationandcognitiveloadintheflippedclassroom:definition,rationaleandacallforresearch[J].HigherEducationResearch&Developmen,2015,34(1):1-14.

[2]王米雪.国内外翻转课堂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基于期刊文献的内容分析[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5,29(6):607-611.

[3]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4]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7):5-16.

翻转课堂形式范文6

关键词: 翻转课堂 翻译教学 场域理论

一、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Flipping Classroom,或译作 “颠倒课堂”)近年来成为全球教育界关注的热点。“翻转课堂 ” 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的两名化学教师纳森・伯格曼和亚伦・萨姆斯,他们提出翻转课堂的初衷是为了帮助迟到或者耽误课程的学生补课。他们发现,用视频来学习和课堂针对性地讲解能够让所有学生受益,这种方式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2012年翻转课堂进入中国后,引起学术界高度关注。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翻转课堂正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现代教学当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给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思路。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寻找和建构知识。这一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主动探究和合作讨论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学习、思辨、创新的综合能力。

二、布迪厄的场域理论

“场域”(Field)是法国著名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提出的实践社会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布迪厄认为场域是“具有自己独特运行法则的社会空间”[1], “可以被定义为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构型”。[2] 场域并非单指物理环境,也不等同于一般的空间领域,它是由社会成员及社会成员之间按照特定的逻辑要求共同建设、提供给个体参与社会活动的主要场所[3]。资本是场域中不同行动者进行社会实践的工具和目的,是他们争夺的对象,资本可以分为文化资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符号资本。社会行动者凭借手中不同的资本,在场域中占有不同的社会空间位置,从而形成与之相适应的较为稳定的性情倾向系统即惯习。惯习是布迪厄场域理论中的另一个核心概念。惯习不同于习惯,由积淀于个人身体内的一系列历史关系所构成,其形式是知觉、评判和行动的各种身心图式[4]。惯习是在潜意识层面发挥作用的,它影响每一个个体的行为。场域与惯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建构,场域形塑惯习,惯习又有助于把场域建构成一个充满意义的世界,一个被赋予感觉和价值,值得你去投入、去尽力的世界[5]。

三、 基于翻转课堂的翻译教学场域的建构

高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时代性都很强的课程,我们过去的翻译教学很大程度上仍然停留在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照本宣科,教学内容相对陈旧,与社会需求脱节;教学手段单一,缺乏师生互动,学生对上课提不起兴趣。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实际翻译水平很难得到有效提高,更不用说满足不断变化的翻译市场需求。因此,翻译课程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我们必须充分利用现代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手段和技术,不断地探索和构建新的翻译教学模式,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因此,如何利用翻转课堂的优势改革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建构新的翻译教学场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翻译课程教学质量,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1.翻译教学场域

目前,教育界越来越多的学者使用场域这一概念。教育场域是在教育者、受教育者及其他教育参与者相互之间所形成的一种以知识的生产、传承、传播与消费为依托,以人的培养、形成、发展和提升为旨归的客观关系网络[6]。从教师教学这一视角来看教育场域,即为教学场域。教学场域为教育场域的一个次级场域或子场域,是指教师以知识的传授和学生以知识的习得为目的而形成的多元主体间的客观关系网络。具体到课程来说,翻译教学场域又是教学场域中的一个子场域。此场域主要是由翻译课程的学生与教师构成的客观关系网络,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是其主要客观关系。翻译理论知识、翻译技巧和翻译能力是学生需要获得的课程知识资本和进行翻译课程学习的目的。学生要获得相应的翻译课程资本,才能行成与之相适应的惯习,从而取得优异的课程成绩并为其毕业后从事翻译工作奠定基础。另外,翻译教学场域对教师和学生的惯习也有形塑作用,新的翻译教学场域可以促进新的惯习的形成,翻译教学场域与惯习可以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建构。因此,新的翻译教学场域的建构意味着新的教学模式的确立,即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从而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

2.基于翻转课堂的翻译教学场域的建构

基于翻转课堂的翻译教学场域不同于传统的翻译教学场域。在传统翻译教学场域中,教师处于课堂的中心,是课堂活动的主导者和支配者,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课上进行翻译理论知识和翻译技巧和的灌输;而学生是课堂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处于从属地位,学生课上聆听教师的知识讲解,课后主要通过完成教师布置的翻译作业完成知识内化的任务。

基于翻转课堂的翻译教学场域的建构,首先必须实现两个翻转,第一,教师和学生角色的翻转。翻译教学场域的重心应从教师转移到学生。改变传统的“师道尊严”“教师是知识的权威”的思想,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站立讲台”,学生一排排整齐坐在教室的上课模式。建立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让教师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甚至是学生学习小组的一员。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和主要参与者,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促进者和策划者,协助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和吸收,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课堂时间最大化留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座,通过组内交流、组间交流、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完成课堂学习;让优秀学生上讲台对本小组学习的翻译知识、翻译成果及翻译体会进行汇报或对翻译技巧进行讲解;教师坐到学生中成为学生的一员听讲,大家可以向讲课的学生提出问题,考查该学生的知识理解和知识运用的能力或请该学生为大家答疑解惑。这种师生角色的翻转,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人翁精神,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和吸收。 在课堂活动结束时,教师对各组学习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画龙点睛的总结,起到对学生学习的引导作用。清华大学的刘震等人明确指出:在翻转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发生了变化。 教师从传统课堂中的知识传授者和课堂管理者转变成为学习指导者和促进者;学生则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研究者[7]。 基于翻转课堂的翻译教学场域的建构,可以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地位和作用发生本质的变化。

第二,课堂教学内容的翻转。从传统课上教师知识讲解,课后学生完成知识内化和吸收,翻转为课前通过微视频教师知识讲解,课上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和吸收。传统教学模式把知识的消化吸收环节放在课后进行,不利于学生遇到难题时为其提供及时的指导。针对这一弊端,美国 Robert Talbert教授主张用翻转式教学,把知识传授环节放到课前进行,而把知识吸收环节放在课内进行[8]。

就翻译课程而言,由于学生知识水平和语言程度的差异,不同学生对于翻译知识的接受程度也不同,因此传统的课堂上满堂灌的教师讲解不能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对于基础好的已经掌握了相关知识的学生是浪费时间,而基础差的学生又觉得老师讲得不够仔细。基于翻转课堂的翻译教学场域的建构,让学生通过课前教师发送的微视频进行翻译理论知识和翻译技巧的学习并进行相应的初步练习。 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学习兴趣有选择地观看教师所提供的视频内容,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及自身的理解和接受情况灵活调整学习进度。对于视频中的学习难点或相应翻译背景知识,学生课前可以有充分时间查阅相关资料,尝试自己攻克难关,实在不懂的内容可以留到课堂解决。通过这种课前自主学习的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有助于学生找到学习重点和难点。

课上学习主要是完成学生知识的内化和吸收,注重课堂互动、交往、合作与探究。首先,通过学生小组内和小组间的协同合作的方式,互帮互助共同解决课前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解决不了的再寻求教师帮助和指点。其次,为了达到知识的内化和吸收,教师课上提供比课前初步练习更难一些的翻译内容。通过学生个人独立翻译,组内商讨解决重点和难点,组间评比优秀译文,小组代表上讲台汇报展览翻译成果,教师点评等形式,达到对翻译技巧和翻译知识的深化和领悟。这种重视课堂互动、交往、合作与探究的课堂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充分自由表达、质疑、讨论问题的机会,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翻译能力的提高。

除了实现两个翻转外,基于翻转课堂的翻译教学场域的建构,还要建立合适的学习成绩评价机制,吸引学生为了争夺翻译课程资本而努力,从而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惯习。资本是场域得以存在的前提和条件,对资本的争夺是行动者参与实践活动的目的。对于学生而言,翻译课程知识即翻译理论知识、翻译技巧和翻译能力就是他们翻译学习场域中的资本,获取这些资本不仅可以提升自我,还可以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并为他们顺利进入翻译职场奠定基础。学生知识的外在表现就是学习成绩,因此合理的学习成绩评价机制对于学生至关重要。合理的学习成绩评价机制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基于翻转课堂的翻译教学场域的建构,其学习成绩评价机制除了期末考试这一终极评价外,更重要的是形成性评估。教师要建立学生学习档案,将学生课前视频学习情况、课上参与课堂讨论及小组汇报和上台演讲等都纳入学生的考核;除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外,还要进行生生及师生互评,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课前主动学习,课上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不断为获取翻译课程资本而努力。另外,通过场域对惯习的形塑作用,基于翻转课堂的翻译教学场域的建构有利于学生和教师的新惯习的形成。新的翻译教学场域的建构其实对学生和教师都提出了比传统教学更高的要求,其成功必须建立在各方参与者共同努力的基础上。首先,学生需要有较高的学习自觉性:学生在课前先学先练,在课中积极内化知识,在课后愿意总结评价,是顺利实现基于翻转课堂的翻译教学目标的基本前提。 其次,教师需要有极高的专业素养:在这个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需要深入掌握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学科知识、教学法知识和现代技术知识整合起来,培养超越三者的新兴知识形态和教学素养。无论是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还是教师的专业素养都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基于翻转课堂的翻译教学场域可以不断发挥其对惯习的形塑作用。

四、 结语

基于翻转课堂的翻译教学场域的建构需要教师及学生转变传统师生角色和上课模式;逐步摆脱传统翻译教学模式下的惯习,学生不断为占有翻译课程资本而努力,从而形成适合于新的翻译教学场域的惯习,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此外,翻译教学场域毕竟是学校教育场域的一个子场域,基于翻转课堂的翻译教学场域的建构还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因为配套的教学环境是新型翻译教学场域构建的支柱。学校应该搭建有效的网络学习平台,提供网络软硬件、视频技术支持,建立微课的录制流程化操作等;切实给教师提供翻译教学创新和改革的激励机制,对勇于投入教学改革的教师,应大力提供精神及物质支持。

参考文献:

[1]Bourdieu,P.The Field of Cultural Production:Essay on Art and Literature[M].Cambridge: Polity Press,1993.162.

[2] [4] [5] [法]皮埃尔・布迪厄, [美]华康德. 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M]. 李猛, 李康[译]. 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3]金元平. 大学场域资本的结构、位置与关系[J]. 经济学家, 2013(2): 102-104.

[6]钟志贤,刘春燕. 论学习环境设计中的任务、情境与问题概念[J]. 电化教育研究, 2006 (3): 16-21.

[7]刘 震 ,曹泽熙.“翻 转课堂 ”教学模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的实践与思考[J].现 代教育技术, 2013,(8):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