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众心理带来的影响有范例6篇

从众心理带来的影响有

从众心理带来的影响有范文1

[关键词]从众行为 管理 工作

中图分类号:T5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1-0289-01

一、努力构建积极向上的群体环境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影响人、环境造就人”。我们常会看到这些现象:一个工作和学习得过且过的人,如果在积极上进的环境中,会适应环境变化,改掉不良习惯;而一群工作拖沓、怨天忧地的人,会带动和影响身边的人一起陷入不良情绪的漩涡之中。这就是典型的从众行为。

1.从众的行为影响。从众是指个人受到外界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和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一般说来,群体成员的行为通常具有跟从群体的倾向。有一个著名的试验能说明从众行为的影响力。美国心理学家所罗门・阿希曾经做过多次实验,每次都邀请1 名志愿者与自己的5名助手一起,在志愿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同一件事情进行判断。在明明是正确的答案面前,助手故意说出了同一个错误答案,最后志愿者也迷惑了。结果显示,平均有33%的人做出的判断是从众的,有76%的人至少做了一次从众的判断,在正常情况下,人们判断错的可能性不到1%。这意味着如果试图影响他人,可以利用从众心理来施加影响。

2.良好的从众行为需要良好的环境。综观一个业绩优良的单位,工作氛围永远是积极向上。因此,利用从众行为让“正气”树起来,凝聚人心向前进,显得尤为必要。首先,领导干部要做好表率。“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作为一个企业的核心,领导干部要学为人师、行为人范,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这是单位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其次,中层干部要善思善为。中层干部作为政策的上传、下达和直接执行者,要加强个人修养,提升人格魅力,为人诚实、公道正派。最后,要积极带动职工中的“愿做者、能干者”,找准从众效应的突破口,以点带面。

二、正确选择“从众目标”

1.不良的从众目标会造成灾难。2014年4月15日发生在韩国的“世越号”船难就说明了这个问题。在危急时刻,船员未能引导人们疏散,老师也没能组织学生积极自救,而是听从广播不要到处走动,错失时机,导致灾难进一步恶化,到了无法挽回的后果。这种从众行为,是错误的选择了从众目标,导致大灾难的发生。如果在事故刚开始的时候,船员能够正确引导,老师和学生能够积极自救,也许会挽救大部分的生命。

2.从众行为的目标选择。在群体中,当个人的行为、态度和意见与别人一致时,会产生“大家都这样,我这样没有错”的安全感。从众源于一种群体对自己的无形压力,迫使一些成员违心地产生与自己意愿相反的行为。在日常管理中,要选择态度端正、工作积极的人作为首要从众引导对象,积极发扬“正能量”的引领示范作用,努力培养“带动者”,带动“消极者”。

3.用好工作中蕴含的“撬杠”。调动工作积极性,要先调动工作计划性。工作积极性是愿意做某些工作,工作划性是准备做哪些工作。只有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工作才能有条不紊。例如,记工作日志是一件非常繁琐的事情,但可以培养工作的计划性。一部分同事都在认真写工作日志,提高了工作效率,各项工作井井有条,并且取得了良好的工作业绩,其他人会不会有所触动?即使存在不写日志的员工,但由此带来的不安全感和压力一定是存在的,早晚也会被“撬动”,跟随大部分人的脚步前进。

4.抓住关健节点,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个体加入群体是希望得到归属感。所以,人们希望被群体接受而不是被排斥,从众是摆脱压力的解决方法。“坚持大多数人利益”的原则,就是使不守规矩的人产生一种压力。当不守规则的人涉及到合作时,只要想继续在团队中生存,都不得不“随大流”。这是良性的“随大流”。为防止出现“负从众效应”,要抓住在团队中最有影响力的员工,放置在关健节点上,掌握整个工序,带动整个团队,形成良好风气。

三、积极引导“负从众行为”

要形成健康向上、开拓进取的氛围,使员工产生一种不向上都不行的压力,这样产生的从众心理是积极的,压力越大,从众心理越强。但是,总有一些员工是特立独行的,这就需要加以引导。

1.把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相结合。要把一个长期的、战略性的目标,层层分解为群体成员具体可行的,并且能够明确认识的目标单元。每位员工对单位目标的完成都能得到认可和肯定,那么就会乐意从众,也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对于执行者来讲, “精心落实”与“马虎了事”,“心中有数”与“虚无度日”,这是负责与“浮漂”之间差别,直接会反映到工作质量上。所谓汗水和成绩,是成正比的。

2.树立模范作为个人从众的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所以要用权威的言行影响员工的从众行为,用榜样的力量带动员工的思想。人喜欢向高处走,也会经常向比自己能力强的人看齐。要把握在群体中能力强,发挥正能量的员工,对他们的正确行为予以肯定,必要时给予嘉奖,暗示组织就需要这样的人,对从众的方向进行把控。在帮助落后进步时,可以把个人安排到优秀的群体中,个人会主动向大众靠拢,要求进步。再对这种良加以强化,逐步培养出更多为组织目标服务的成员。

从众心理带来的影响有范文2

    一些电影剧情中所演绎的情感世界与社会状态可能与观众的内心情感经历相吻合,这样观众就能感同身受,并作为旁观者知道如何去处理相同的状况,不必在现实生活中过于被动从而导致消极的心理情绪。另外电影中的美好场景与际遇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带给内心情绪低落的观众一些积极的幸福感,让观众在短短的几个小时内转换心情,得到满足感。在影视作品中,往往蕴含了许多导演及相关制作人员的心血与情感输入,在观影时探讨电影中所表现的人文风貌、思想文化,了解电影世界中所表达的世界观、价值观,既能开阔观影者的视野,又能让其内心得到熏陶,对自身价值的判断更加深入、理智。而影视作品从一定程度上也在表现创作者的艺术修养,因此在观看者接收电影所要表达的精神与文化时,同时也接收了更高的艺术品位,提升了自身的心理素养,得到更为坚韧的心理品质。大学生作为一个正在从青少年成长过渡为成年人的群体,其接收信息的主要方式往往还是通过学习而进行的,在行为上也更容易收到所接收的信息影响。因此影视欣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的所扮演的角色并不单单是指积极情绪的灌输,而是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全方位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一言一行,从内而外的品质。

    二、影视欣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内心世界,要全面地了解首先在教育人员的投入量与工作时间上就是无法估算的,另外,学生对被发掘内心世界的排斥反应而可能因其的负面情绪也是不可忽视的。因此,将影视欣赏引入大学生的课堂中去,改变传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枯燥乏味、生硬呆板,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们对这门课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去改变自己,塑造出积极向上的情绪。欣赏电影作品对当代人来说是一个轻松愉快的过程,既能够看到不同的人生状态,放松身心,作为一个旁观者投入到电影故事中去,又能满足课堂要求,这对大学生来说是一件十分令人愉悦的。因此,影视欣赏可以保证大学生对课堂的积极活跃。另外,影视作品中主人公往往以坚强、乐观、勇敢等多种形态的主导形象出现于荧幕上,很容易给年轻一代的大学生带来崇拜的心理,随之模仿也是几乎成为必然。因此影视欣赏带给学生的影响往往是给学生以内心的打动,从而引导他们主动地将心理活动调整为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积极向上的一面,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所要做的,就是将大学生心里积极的一面激发出来,并影响他们今后的处事方式。在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模式上,老师往往以一种强硬的姿态给学生灌输他们应有的心理面貌,这种方式首先让学生在树立健康积极的心态时更为被动死板,并且在教育方向上往往也是以发现心理问题为目的去进行,这种自我暗示性质的心理疾病判断方式不仅容易造成错误的判断,也容易给学生带来逆反心理,对心理健康教育产生排斥感,教育的结果与目的背道而驰。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是站在被教育者立场上,去从潜意识上培养提升被教育者的心理素质,从这个立场上来说,影视欣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也更为明显,其能够带来的可预见作用也是更为令人乐观的。从另一方面来讲,将影视欣赏引入大学生课堂在教育作用的同时,也起到了文化传播的作用,令大学生的课堂生活更为多样化,令教育模式更为创新化。将影视欣赏应用于大学生心里健康教育课堂,是一种结合了健康心理学教育理论与大学生性格爱好特点的全新的综合运用教育,它令心理健康教育摆脱了传统模式,变得更加多姿多彩、生动活泼。因此影视欣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的应用,不仅仅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更好的方式,也为今后的教育模式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改变了教育发展的前景。

    三、影视欣赏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些电影虽然并没有出现任何血腥暴力或者色情的镜头,但是从头至尾的消极情绪也容易感染观众,产生一些悲观的心理。还有许多其它不具有正面意义的电影类型,也可能带来许多的负面影响。因此想要影视欣赏能够达到积极向上的心理教育意义,首先教育者就应该在每个教育环节上层层把关,杜绝过于血腥、色情、暴力的,电影色调过于阴暗的以及渲染情绪过于悲观的影视作品信息被学生所接收,从电影根源上避免教育环节可能出现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的失误,保证出现在教育过程中的每一部电影作品都是具有积极向上的心理影响的,保证电影中的主人公能够树立一个值得学习的好榜样。才能保证影视欣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正面作用,延续影视欣赏这种教育模式的发展前景,给教育带来更多种可能。其次,作为被教育者的大学生自身,也可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因素,导致即使是十分优秀的影视作品也不能够给他们带来积极的影响。世界上许多个国家的心理学家都曾经表示,人们对于所接收的信息会选择性地认可或排斥,同一个信息的输出,会得到接收着的不同反应,因此一部血腥的电影,将它拿给不同的人看,一部分人可能会觉得画面充满视觉刺激,内心有十分冲动的想要尝试的欲望;一部分人会觉得非常不适甚至反感,从内心排斥电影画面过于冲击性的既视感,从此对类似画面充满恐惧;还有一些则会觉得没有什么感觉,这样电影中所表现的信息输出就不能给他们带来任何的影响。同样的,一部具有积极意义的影视作品给不同的观众欣赏,所得到的回应必然也是也不可能完全相同的。或许一些人觉得电影中多表达的剧情十分具有鼓励作用,值得自己学习;一些人觉得是电影中所表现出的只是一种惺惺作态的虚伪,反感无比;同样地也还会有一些并没有受到任何心理影响的人。这个时候,就要教育人员进行做出多项的准备来避免教育缺失:首先是一定的欣赏引导与心理疏通,适当地在观影前后为学生们讲解电影中所要表达的积极心态及作为观影者的学生们应该学习的地方,尽量使电影能够发挥到所预想的作用;其次是让学生养成写影评的习惯,在学生观赏完每部电影之后都能够及时掌握其受影响的方向与程度,并在发现负面影响后即时对其进行心理开导,避免负面情绪的恶化甚至心理疾病的衍生。

从众心理带来的影响有范文3

一、电视新闻观众心理的随意性

“随意”即“任凭自己的意识”。主要指电视观众对电视这种媒介和媒介内容在选择上有较大的随意性。这主要是由电视新闻信息的特点所决定的。电视新闻信息跟政府法令、党的文件不同,其主要的功能是向观众传递社会最新发生的事实,观众不必神经紧张地一定要带着什么目的接受信息。看哪个频道,选择什么,看多长时间,遥控器在观众手里,谁也左右不了。电视传播者对电视观众的影响往往是潜在的,不易被人意识到。而政府法令、党的方针、政策,对人们有着明显的说服、劝导,甚至带强制性。从电视观众在选择接受电视新闻有主动权的角度上看,电视观众心里带有随意性。

二、电视新闻观众心理的交融性

感性世界即物质世界,是人们通过感官直接接触到的外部世界;媒介世界是由“大众传播媒体形成的精神世界,是利用大众传媒对感性世界的模写和抽象”。人们通过人际沟通直接同感性世界联系,通过媒介沟通间接地认识感性世界。电视观众心里则理所当然地交融着他们同时处在的那个并驾齐驱的感情世界和电视媒介世界的双重影响。毋庸置疑,研究电视新闻观众心理应当把着眼点放在电视观众在接受电视信息时的心理活动上,但是电视观众心理不是孤立存在的,作为社会成员的观众,且不说他们对电视新闻内容的感知和理解受制于其已有的来自于感性世界的认知,就是在接受电视宣传的同时,还常常会受到来自身边的他人(如家人、朋友、同事等)对电视新闻的评价、态度、情感等方面的影响。从时相上看,电视观众在接受电视信息时受到来自感性世界信息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继时性、同时性、交互性。

三、电视观众心理的互动性

电视观众的互动性是指在新闻活动中,电视传播者与电视观众以及电视观众和电视观众之间通过电视新闻媒介和人际交往表现出来心理上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特性。

1.电视观众心理的互动及其特点

互动即人与人之问的交互作用。互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础。没有人类的互动,就不可能构成众多的社会生活。互动是构成人类社会行为的前提条件。人类正因为在互动中发生联系,才能具有各种社会行为。电视新闻活动是社会活动的一种形式。电视新闻传播者和电视新闻接受者都是社会成员。因而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础,人类社会行为的前提条件——互动,也应当适用于电视新闻传播中的传受双方的活动和行为。一般人际互动的区别在于,这种活动和行为主要是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传递新闻信息来实现的。

2.互动种类

a.电视传播者与电视观众之间的心理互动

电视传播者对电视观众心理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这也是电视新闻最主要的一种功能。而且大多是潜移默化的。受众一般处于无:意识状态,或接受、或反对、或疑惑、或思考、或对照,在种种错综复杂的心理活动中实现着对电视新闻信息获取和认可。电视新闻工作者如果想影响电视观众首先要了电视观众的心理,电视观众迫切要求实在、亲切、自然的节目风格和形式。观众厌烦的几种新闻报道是:篇幅赘长,套话连篇,无的放矢,枯燥无味,无关痛痒,大而无物,死气沉沉。基于电视观众的上述要求,在风格、形式和内容上我们力求做到:长短结合,以短为主。把每条信息尽量控制在30秒之内。

从众心理带来的影响有范文4

一、企业公关危机管理的特点

(一)企业公关危机管理的涵义

企业公关危机是指企业由于某些突发事件而使得企业自身处在公共关系的危机中,针对这一情况,企业不得不采取相应措施来处理该公共关系的危机。一般情况下,企业需要处理的公关危机对象主要停留在与其有合作关系的企业或者消费者之间,而随着近年来媒体影响力的扩大,企业公关危机的范围逐渐扩大,起初的公众关系开始逐渐演变成公共关系,对社会公众利益带来更大的影响。企业公关危机给企业带来的影响非常大,有的时候甚至是致命的,因为若是处理不好公关危机,也就意味着企业的形象与品牌影响力在公众心目中大打折扣,随之而来的是企业的生产销售链环节的断裂,不再有企业愿意与其合作,消费者也不再信任这家企业与这个品牌,紧接着企业将面临破产的危机。

(二)企业公关危机管理的操作流程

1、公关危机预防过程

企业公关危机预防过程一般是指企业在未发生危机的情况下进行的事先预警以防止危机出现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企业首先应该做的是建立完善的预警机构,这一结构主要由决策者、公关危机管理专家和人事部门、公关部门领导组成。这一机构在平时的工作中最常做的工作是科学地监测媒体信息动态,从中筛选出对企业不利的信息,进而制定出相对应的有效解决方案。

2、公关危机处理阶段

公司在公关危机出现的时候要启动预警措施,应该先对事情的经过进行调查和研究,然后要迅速对危机级别做界定,根据此界定来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在决定应对方案后,立即实行,根据制定的公关危机处理计划来控制事情的发展,必要的时候除了防止媒体的传播扩大对公司的不利影响之外,还要借助媒体来宣传自身良好的公关态度与解决问题的诚意,以获取公众的信任。

3、公关危机恢复阶段

在公关危机发生的时候,企业要及时针对出现的问题采取合理的措施,借助媒体的影响力来表现企业自身的良好信誉与形象。关于所发生的事情对公众的影响,企业要采取有效弥补措施来恢复自身信誉,对于财产损失方面,要进行合理的金钱赔偿,对于精神损失方面,要采取道歉或者金钱赔偿两者同步进行。媒体是把双刃剑,可以利用它来扩大不利影响,也可以来扩大有利影响,所以借助媒体渠道来恢复企业自身信誉有时候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企业公关危机管理体系建立中的问题

(一)企业公关危机意识淡薄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往往对公关危机管理意识比较淡薄,公关危机管理的预警机制也没有进行建立与完善。通常情况下,企业对公关危机的判断是简单地根据经验判断,这样容易造成对一些小事的忽视,从而导致一点小事而被小题大做,再加上媒体的放大,最终可能会导致企业一蹶不振。同时,对于自身所处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往往会小看了竞争对手的非市场竞争手段,所以企业要时刻带有危机意识,防微杜渐,这样才能在危机萌芽的阶段及时发现并化解,减少公关危机给公司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企业公关危机管理体系不健全

很多企业忙于日常经营,往往对于企业公关危机管理体系建立不是特别重视,对于公关危机管理体系的预防、处理和恢复阶段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建立,致使企业公关危机出现的时候,由于缺乏专门的公关危机机构,出现手忙脚乱这些现象,无法找到合适的公关人员去应对,即使公司一把手出面,问题也不一定能很好地得到解决,最终导致企业难以应付公关危机而面临着更大的灾难。

(三)企业公关危机管理人才缺失

企业公关危机管理体系的建立需要专业的公关危机管理人才,这就需要公司建立危机管理体系的时候,合理地选择专业性较强、实践能力好、协调能力佳的公关危机管理人才。但是事实上,很多公司在选择公关危机管理人才的时候并没有强调这些方面的能力,最看重的还是工作经验,在后期的工作中也没有定期进行培训与教育,所以很多公关危机管理人才在实际遇到公关危机管理的时候几乎都是靠经验来判断执行,缺乏专业的培训与学习,致使其在很多突发状况下处理公关危机时,缺乏一定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三、企业公关危机管理体系的建立

(一)建立公关危机管理机构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的公关危机管理机构,这一机构要有完整的组织架构,一般情况下由公司高层和专业的公关危机管理人才组成。日常工作中严格按照公关危机管理制度的标准来处理公关危机的预防、处理、恢复三阶段,做好公关危机的预警处理和完善工作。与此同时,公关危机管理机构还有制定严格的预警计划,定期组织进行公关危机预演。在此基础上,公关危机管理机构可以同时从事一些影响良好的公益事业来提高自身在公众心中的形象,这样在应对公关危机的时候也具有更高的承受力。

(二)保持良好的企业信誉

企业在处理公关危机的时候要时刻在公众面保持自己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防止公众对企业丧失信心。与此同时,在发生公关危机的时候,企业不能只考虑自身的利益,而是要做到将公众利益放在首位,站在公众的角度解决问题,这样可以使得公众更加支持自己。在处理公关危机的时候,对于给公众造成的损失在进行经济补偿和其他一系列补偿措施的时候更要站在公众的立场上,多为公众利益考虑,确保自己企业的良好信誉不受影响。

(三)借助媒体的力量

从众心理带来的影响有范文5

关键词:谈话;科波拉;声音

中图分类号:J9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0-0141-01

一部完整的电影由色彩、光照、构图、声音等多种要素构成,它们共同担负着使电影满足观众审美和视听需求的重担,其中声音是影片中不可或缺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从最初的默片,到现在的集各类视听元素为一体的影片,声音经历了不断成长、不断完善的过程。可以说,在今天,电影已经大大丰富了人们的休闲娱乐生活,并做到了越来越优秀。这其中,声音元素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个美丽的故事会对观众产生深深的吸引,而声音则会加深观众对于影片的印象。适时的音乐的使用可以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渲染气氛,抒发人物情感,将观众的情绪推向高潮,紧随故事情节的发展。例如,在剧中人物情感起伏之时,背景音乐响起会带动观众的情感也随着主人公的情感而变化,与主人公同流泪、同欢笑。影片《方世玉》中,方世玉的妈妈被坏人抓住高高吊在空中,而他为救妈妈与从前的兄弟搏杀时,影片一面加入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旋律,一面把人物动作的节奏放慢和音乐相对应,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观众为世玉捏了一把汗,同时也被他的孝心所打动,在银屏外为他加油。这就充分调动起观众的情绪。

音乐同时有利于深化影片主题,推动剧情的发展,使影片中人物情感更细致、更真切。例如,影片《黄飞鸿》中,黄飞鸿利用自身优势参与爱国救亡的活动,运用功夫时,影片中会响起《男儿当自强》的曲调,不但让观众感受到了他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势不可挡的强硬气势,调动起观众的积极性,有一种想要参与其中的冲动,而影片则达到了满足观众娱乐需求和感官的目的。

音乐和画面的合理结合还可以达到加强画面连续性和节奏感,使视觉内容统一,并起到烘托、渲染画面,增强剧情中矛盾冲突、使故事更加戏剧化的作用。例如,影片《罗拉快跑》中,女主角罗拉飞奔去救男友的过程中,画面外响起了快节奏的音乐,正好和罗拉紧张的步伐结合起来,体现出她内心的焦躁不安,也把观众的心悬了起来,随着罗拉的奔跑急促地跳动着。这正好达到了导演的目的——紧紧抓住观众的心。

相反地,音乐也可以放慢故事的节奏,使观众的心情得到舒缓。例如,影片《雏菊》中,美丽的画面辅以轻缓的旋律,把观众带进了一个唯美的世界,使观众从浮躁的尘世中得到暂时的解脱和放松,全身心都得到舒展。

在各类电影中,歌舞类影片对音乐的要求最高。由于该类影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等多由歌唱、舞蹈来完成,故对演员的表演也提出了较高要求。在《歌舞青春》《摇滚商城》两部影片中,基本是由男、女主角两个主要人物及其朋友、亲人等组成一个团体,再由这个团体来演绎一连串的故事,戏剧冲突性不是太强,一般以皆大欢喜为结局。在整个影片中,任何一个冲突基本都会是剧中人物以歌唱、舞蹈的表演方式来表达的,有一个人自己的情感表达,也有两人的情感沟通,还有多人合唱、群舞来掀起一个新的情节的高潮点。在这两部影片中,叙事结构基本相同,男女主人公都是因为唱歌走到一起,又都因为唱歌这个共同的爱好而不断和自己的生活产生冲突,从而增加了影片的戏剧性。该片所选择的音乐都是符合当时情境要求、人物心境的曲调,恰到好处地表达出人物的心理状态和故事的矛盾冲突,并带动起观众的积极性,使观众有一种参与其中的融入感,更好地欣赏影片。例如,有几段群舞和合唱充分表达出主人公矛复杂的心情;当女主角独自一人徘徊于矛盾中时,她唱起婉转、略带惆怅的旋律;男女主角舞台下的完美的合唱表现了两人之间的默契;片尾大家共同的合唱、合舞象征着大团圆的结局,令剧中人物和观众皆大欢喜,满足了观众心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另外,不同人物的演唱也不同,都比较符合人物性格,能够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成功塑造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也从不同角度反衬出男女主角的性格特征。

而另一种影片也以音乐作为背景,如《梁祝》。这部影片中,在几个情节的高潮点,如梁山伯、祝英台二人一同读书,不得已分别,梁山伯死去,两人化蝶等,观众的耳边响起几首动听的旋律。这些歌曲和画面内容完美配合,渲染了气氛,节奏、轻重缓急都把握得很好,形成了较强的感染力,同时表现出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反映出生活的复杂性、多面性,从而表达影片丰富的内涵。

除了音乐,影片中包括人声、音响在内的各种声音都在强化主题、完善内容、表达情感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总之,音乐是一部成功的影片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只有利用好这个法宝,电影的创作才能愈加完美和精彩,拥有更多的受众,才能获得成功。

从众心理带来的影响有范文6

一、十七年电影的民族性

安德森认为,国家身份的历史建构,是想象与叙述的结果,他在《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中定义民族道:民族是一种想象的政治共同体是透过共同想象,尤其是经由某种叙述、表演与再现方式,将日常事件通过报纸和小说传播,强化大家在每日共同生活的意象,江彼此共通的经验凝聚在一起,形成同质化的社群。[2]电影作为一种大众传媒,成为传播民族叙述的有效工具。

十七年电影主要描写中华儿女浴血奋战取得新中国的胜利。从十七年电影选材上带有强烈的民族性。从鸦片战争到抗战胜利,凝聚着中华儿女为自强不息的精神,这一题材有着深厚的文化认同感,同时也极具民族凝聚力。从创作方法上和表现形式来看,这一时期的影片带有强烈的民族性。十七年电影由于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受到苏联电影的影响,但是这一时期一些电影的创作方法和表现形式带有强烈的民族性。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到郑正秋的教化民众的影戏观,中国电影一直以来承载着这种教化的观念,而这种观念也成为了中国电影的主流。从十七年电影来看,大量的影片中透露出这种创作手法和创作观念。例如《我这一辈子》中的海福的角色,从一个巡警在和申远的交往中,逐渐走向了抗日救国的道路。《林则徐》、《青春之歌》、《英雄儿女》等一系列的影片都带有强烈的教化色彩。

十七年电影时期,中国电影涌现了一大批少数民族题材的优秀电影,例如《五朵金花》、《阿诗玛》、《冰山上的来客》等许多少数民族电影,在完成政治宣传任务的同时,这一时期的少数民族电影,带有强烈的地方、民族特色,用荧幕展现出了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带有强烈的民族色彩。中国电影深受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的熏陶,深受中国传统戏剧的影响,在中国传统音乐、绘画、建筑上也有所借鉴。民族性不仅仅是指电影中的泛文化的民族性,这些传统文化和艺术上,所带给中国电影在创作手法和表现形式上的影响也带有强烈的民族色彩。

二、十七年电影的类型性

类型研究指出,成功的类型片必须理解产销双方所共同关注的重大议题和文化情绪,并以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回应历史和文化背景。[3]成功的类型片导演善于利用缜密的表演、音乐理念和构图设计,经由研究的视觉表现与叙事策略,完成类型的形态。十七年电影中存在着大量的以战争为题材的电影,而且长期以来受到观众的喜爱,而且这些电影存在着相似的创作手法和表现形式。中国电影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武侠片的片种。

十七年电影中的战争题材的影片的叙事模式上,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歌颂式、传奇式、革命加爱情模式。战争题材电影叙事的意识形态策略主要是主流意识形态的渗透与强化和英雄母体的彰显与英雄情结的养成。十七年战争题材电影主要人物的塑造大致可分为三类:英雄形象的塑造,反面人物形象的塑造,母亲形象的塑造。这一时期的电影才用戏剧式的冲突来结构故事,推动叙事的发展,有很强的戏剧性。虽然这一时期的电影创作存在很多问题,但是也归纳出了一种革命战争题材的类型创作。

三、从十七年电影管窥中国观众的审美情趣

十七年电影虽然离我们的年代已经久远,但是其中一些影片到现在为止依然构成了中国观众历久弥新的民族记忆,一些桥段更是广为传唱。例如《小兵张嘎》、《地道战》、《地雷战》等等影片,这些耳熟能详的电影。特别是近期以来,这些红色经典电影,又一次占据了中国影视的一席之地。我们应该思考一下中国观众到底为什么会喜欢这些电影,以及这些电影在什么角度上迎合了观众的审美情趣。

中国观众受到长期的传统文化的熏陶,尤其是中国戏剧的影响,有着一定的审美情趣。传统戏剧一直秉承着文以载道的传统理念,虽然它曾负载的许多负面性价值已经伴随着时代的演进而成为历史的尘埃。在民族传统文化心理深深浸润下,传统的戏剧不但积淀下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也孕育出具有独特审美情趣的中国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