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就业状况范例6篇

计算机就业状况

计算机就业状况范文1

关键词:预算会计制度;事业单位;经济态势

一、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原因

(一)现行制度与时代有所脱节。

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中存在一些弊端,如果不进行改革,这些弊端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绊脚石。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飞快,进而带动了事业单位的发展,事业单位的财政动向已经一改原来的单一性,逐渐变得多样化。比如原来的事业单位的财政动向主要是员工工资的结算以及公共设施、设备的购买与维护费用等,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参与的项目逐渐增多,导致财政动向变得较为复杂,原有的会计核算已经无法满足这样的需求,所以必须进行相应的变革。改革后的预算会计制度必须在体制方面具有灵活性,以适应瞬息万变的经济形势。

(二)公共事业迫切需要。

我国经济的发展建立在经济体制逐步成熟的基础上,我国社会需要更加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而公共服务体系的主要构建和参与者是我国的公共事业单位,那么国家为进一步提升对这些事业单位的管理效率以及推进公共服务的向前发展就必须对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进行改革,改革的目的是建立更加科学、更加完善的制度,并且要保证这项制度与我国的现在的经济环境和发展趋势相适应。预算制度的改革能够有效地促进公共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在公共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方面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促进财政状况向着合理、有序的方向发展。

(三)财政预算参与主体的需求。

我国的财政预算参与部门主要包括国家财务部门和各相关部门的财务机构,这些机构的良好合作是保证我国财政状况处于可控状态的基础。国家对国内的财政状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后,才能通过宏观调控的手段来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进行指导。在我国对国内经济发展进行调控中,公共事业单位在其中承担了重要作用,因为公共事业单位的良好运行会为社会提供充足的公共服务,从而保障了我国公民的基本权益。公民权益得到保障,会促进社会环境的改善和稳定,进一步的为经济发展创造条件。这是财政预算的根本目的,所以需要进行相关制度的改革来调整财政预算参与主体的具体作用。

(四)财政资源优化配置的需要。

公共事业单位的职责是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从长远来看,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持续程度会受限于公共财政资源的使用效率,所以公共事业单位必须对公共财政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在财政资源的分配和使用方面进行合理的规划。要实现这样的目的,国家财务部门和公共事业单位必须对财政资源以及具体实施项目的状况进行了解,做好财政预算,确保不出现财务浪费的情况。在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中,国家对公共事业单位的财政状况不能实现有效的监督,导致在财政状况的了解上存在误差,这会给财政资源的优化配置带来阻碍。

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方向

(一)增加会计机构的独立性。

长久以来,预算会计制度的功能就是为国家财政部门与公共事业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进行合理的规范,但是具体的财务信息只是作为相关财务部门制定某项措施的依据,并且这样的财务信息只能在财务部门之间进行传递或者储存。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方向就是要增加会计机构的独立性,会计人员有义务将财务信息的传递范围进行扩大。不仅如此,还会要求公开财务使用方向和政策依据,以进一步地对财政机构进行监督,预防腐败的发生。这样的改革是我国推进社会民主化中的重要内容,目的是确保社会向公平正义的方向发展。

(二)改进财政预算中的核算方法。

以前财政预算的核算方法是基本的“收付实现”,这种核算方式是基于实事求是的态度来进行,无论是收款还是付款,都是现时结清,不存在后续的财务纠纷。经过这种方式核算出的财务状况不会有“虚账”出现,能够真实反映目前的财务状况。但是,随着各种支付手段和交易方式的多样化,这种收付实现的核算方法存在一些短板,比如有些财务行为发生后,但资金没有现时到账,如果等待资金到账再进行核算,就可能造成财务统计的积压,降低核算效率。所以,在改革中对财政核算方法进行改进,加入“权责发生制”的核算方法,这两种核算方法同时并行,能够有效地反映出财务状况。

(三)扩大财政核算范围。

原先的预算会计制度中,财政核算的范围主要包括公共事业单位的财务使用状况,而对于国家财政的其他财务行为不进行核算,这样就会导致国家财务部门对财务状况不能进行全方位的了解,进而影响到后续的财政决策。当时,国家在制定预算会计制度时可能是受到当时会计核算水平影响,在核算范围上有所控制,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会计核算方法和方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已经能够满足大量的财务核算要求。通过改革后扩大财政核算范围,我国的财务状况会更加明了,这将有利于政府对财政资金进行合理的使用和分配。

三、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事业单位的影响

(一)促进事业单位在核算制度方面的进步。

在预算会计制度改革以后,核算方法进行了改进,在原先收付实现核算方法的基础上增加了权责发生的核算方式。这样的改变会使事业单位在对财务进行核算时要对具体的财务状况进行分类,因为事业单位在向国家财务部门提交财务预算时,需要对预算数目进行准确的统计,否则就会出现财政紧张或者财务浪费的情况。事业单位的核算制度会逐渐向企业的方向发展,因为企业的会计核算能够清晰地展示当前的财务状况,企业一般采用的核算方法是权责发生制,但是企业财政是“自负盈亏”,可能会在一些状况下缩减财政支出,而事业单位是为公共利益服务,还需要对现时的财务状况进行核算来要求国家财政支持。

(二)推动事业单位的会计业务与主要业务进行分离。

在事业单位中,它的主要业务是为公共利益服务,而会计业务则加入到主要业务中,为主要业务的实施提供财政支持。但是会计机构在人事关系方面属于事业单位所调配,这会造成财政信息的不透明进而滋生出腐败现象。在改革后,会计机构的独立性得到了加强,事业单位的会计业务与主要业务之间进行了分离。事业单位在进行某项业务时所涉及的财务状况会被会计机构如实记录,这样有利于事业单位在财务使用方面进行合理的规划,并且能够使提交的财务报表具有更多的实际意义。

(三)事业单位更加趋向于服务单位。

我们知道,我国事业单位的基本属性是为公共利益服务,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事业单位承担着购买公共设施、营造公共服务环境的责任,这就会造成事业单位成为相关企业单位的消费对象,就可能出现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建立利益关系的现象,这不仅会对国家财政造成影响,还会损伤公共的利益。在改革后,国家引进了政府采购制度,隔开了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更加有利于提升事业单位的服务属性。

(四)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后会计科目的设置更加趋向合理。

在改革后,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的核算范围发生了改变,目的是能够更加全面清晰地反映出事业单位的全部收入与支出,进一步与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账目相呼应。事业单位预算会计核算范围增加了债务预算收入、债务还本支出、投资支出等内容,将一些特殊的经济业务排除在核算范围之内,比如预借差旅费、拨付备用金、代管现金等。在进行具体核算时,应该以收付实现制核算方法为基础,将财务会计账目与预算会计账目具有关联关系的账目进行转移,对于特殊的经济业务,按照规定进行权责发生制核算。在改革后的制度中将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和财政应返还额度纳入了财务会计账目中,为了与之对应,在预算会计核算中加入了“资金结存”科目,这样能够更加清晰地将财务变动、资产变动等内容在预算会计核算报表中体现出来,更符合财政管理和改革的要求。

四、结语

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所以改革之路是不会停止的。我国的事业单位要及时、充分地领会改革措施的内涵,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进内部的会计制度,达到与国家新型预算会计制度的统一。这不仅能够促进国家对财务状况良好控制,还能更加有效地服务于公共利益。

主要参考文献:

计算机就业状况范文2

随着计算机应用到银行审计行为主体当中,总体来说,银行审计人员的基本职能及审计建立的总体目标与范畴都未有重大改变。但是随着结合银行内部控制机制的执行、以及对内控机制实行程序下的其他业务流程的处理后,就会逐渐改变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以及审计范畴等,由此计算机系统背景下的各类电子数据处理环境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一、计算机对银行审计的影响程度

(一)以往审计纸质载体发生改变

在传统意义上的手工办公环境下,主要审计对象的直接载体为会计凭证、账簿、以及各类会计信息信息等,都是实打实的可见数据、信息、单据,并要求按照严格行为准则及行业规程来登记与填写。但是,以信息产业技术作为支撑的信息化办公环境下,除了必要的部分原始凭证的相关办公载体还是纸质外,其他大量的填充数据都转移到计算机储存硬盘中了。客观来说,以计算机形态下的办公作业环境下,数量较多的数据、信息能够轻易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中,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计算机办公作业形态下的各类数据也极易造假、伪造,并且一旦消除数据后很难恢复、归档。也就是说,大量关键性数据、信息损毁后,会很大程度影响审计工作职能的发挥。

(二)审计内容发生改变

手工作业环境下的会计核算的内部控制作用发挥通常是由岗位分工、明确职责、限定业务流程以及管理职能的发挥来约束实现的。银行审计人员只要通过银行内部控制环境质量的好坏就能客观做出较为全面的评价与分析,抓住当前阶段的任务重点与审计范畴,从而结合当前阶段的业务活动完成状况制定出下一步工作计划。但是以信息系统背景下的计算机的应用,虽然在宏观角度未曾改变审计工作的基本职能,都是以审计为重点展开工作,但是在微观职能作用的发挥角度上,却对审计工作流程有所影响。也就是说,由计算机完成了各类业务所需的记录数据,使传统意义上的内部控制功能逐渐丧失,这样就迫使银行审计工作需要一个全新的应用手段、新管理技术,对计算机使用背景下的内部控制进行合理评价与分析。所以随着会计信息的处理形式与原有内控机制发生改变后,审计工作的重点及基本职能也发生了变革,把方向对准了异常业务处理及系统变化的测试上,而不单纯采用相同业务下的大样本方式进行测试。

(三)审计方法发生改变

既然银行审计工作业务流程已经使用了计算机信息系统,也就间接决定了银行审计方法以及技术手段等要随之改变,当前手工审计不能完全割舍,要两者相结合。我们知道与以往相比,在应用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不少被审计商业银行内控机制势必会发生改变,相应审计方法也会受到一定冲击,但也不可否认的是,如果合理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其审计技术与效率也是人工审计所不及的。目前来说,审计会计信息、资料等实质性测试包含:其一是不处理数据资源、文件的实质性测量方法;其二是处理各类真实性数据文件的测试方法;其三是处理模拟数据状态下的文件测试方法。

二、在计算机信息系统背景下的审计执行计划

(一)明确计算机信息系统下的内控机制的结构要素

银行审计进行的业务流程由原本纸质、手工阶段过渡而来,就务必充分了解计算机信息系统,也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审计人员在计算机环境下有效完成审计各类业务工作。审计人员在对可能受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影响的审计工作制定计划时,应当充分了解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组织结构、系统内部控制要素、信息处理过程、程序设计、以及所需各类信息的来源渠道等。具体制定计划时要考虑几个方面。其一,组织机构。也就是说审计人员在计算机系统信息环境下,应当明确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包含设备自身的硬件组成、网络结构、系统审计相关的财会软件、以及人员结构配置等。其二,是内部控制。以计算机技术作为主要衡量基础的内部控制与传统内控机制完全不同,即审计人员在利用计算机办公作业时要注意与手工办公相结合,提高办公效率。其三,信息处理。信息处理主要指当计算机系统接收到自身工作下达的工作指令,就会对指令下的各类数据进行读取、存取、以及传送等。也就是说,处理好以上几点与信息系统相结合的内控机制要素,才能进一步提高审计办公业务流程工作效率与质量。

(二)重塑审计计划内容

结合银行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的业务办现状,重塑审计工作内容的重点,制定出审计计划。审计计划具体内容包含:其一,被审计商业银行机构的信息系统概况;其二,被审计银行的数据处理范畴、起讫时间、以及审计目标、任务重点等;其三,审计内容安排、部署了何种项目、以及每个项目的需求、要求等;其四,审计阶段的人员分工问题、审计采取何种方式、审计步骤如何部署、工作完成实践、日程安排等;其五,在采用审计方法时进行审计办公作业时所出现问题的记录、总结、处理等。

(三)了解信息系统的运行环境

由于被审计银行机构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可能会对审计工作内容的开展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对于银行审计人员而言,还应当充分了解计算机系统的整体运行环境。因此,应明确以下几点注意事项,具体包括为:其一,被审计银行对待计算机信息系统的重视程度,如被审计银行自购买银行所需的信息系统后的开发程度、利用情况、维护及升级状况等。其二,同行业或单位所处当期企业间的比较。就是说,与同行业或单位所处当地环境中的系统使用状况相比较,被审计银行计算机信息系统使用及信息技术状况的趋势。

计算机就业状况范文3

【关键词】岗位需求;高职计算机;人才培养

引言

计算机技术在以令人难以想象的速度发展,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行业,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了应用最广泛的科学技术,对其应用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当前高职计算机人才培养方面,还远远不能达到岗位需求的满足水平,尤其在计算机应用细化分工的情况下,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式难以与之相适应。培养与岗位需求的不对应,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因而加强计算机人才培养的改革和实践具有重大意义。

1.高职计算机人才培养的当前状况

各个生产行业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IT行业在我国迅速崛起,这客观上增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同时计算机人才的供应不足,也造成了大量的岗位空缺,而且处理不好,这个缺口会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而不断增大[1]。另一方面,与计算机专业相关的人员出现找不到工作的问题,两个方面的困难造成了供求的断层,供与求不能实现对接。此外,企业中既缺少高级技术人才,职业工程师也不足,而这些职位人才主要由高职进行培养。造成这些问题的一个原因是计算机人才培养缺乏较高的实践性,与市场需求出现较为严重的脱轨,企业与高职培养之间的协作效果不佳,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尽管有相应的技术知识,但是不能适应岗位的实际操作,对岗位的技能相对缺乏。从高职毕业出来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实践能力严重不足,没有足够的应用经验,职业观念不强,这在企业的具体岗位工作中,会影响到工作的效率,对岗位需求的具体要求标准不能有效的达到。针对这种情况,必须加强对企业设置相关计算机岗位的调查,分析当前市场对计算机岗位需求的方向,结合实际,相应调整培养模式,才能加以对局面的扭转[2]。

2.基于岗位需求的高职计算机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的途径

计算机岗位需求与人才培养不能实现有效的对接,造成了大量的岗位空缺与人才的闲置,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通过改革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法,加强培养的实践能力,增加人才的工作经验等来加以解决[3]。同时,要深入掌握市场动向,了解对计算机人才的具体需求要求,预测计算机人才的岗位设置方向,与实际加以结合,以提高培养针对性。加强计算机人才培养的改革和实践具体有以下几个途径:

2.1摸清岗位需求情况,确立培养改革方向

基于岗位需求的高职计算机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不能盲目的进行,而是要通过实际的调查和认真的分析研究,摸清当前企业对计算机岗位的需求状况,实行有针对性的改革[4]。要采取多种办法如市场调研、与当地相关企业交流联系等,具体了解对各项计算机岗位需求的信息,以及对招聘人才的要求等,实行科学的统计,分析其未来发展走向,进而确立正确的培养改革方向,避免多走弯路。例如,高职院校对当地区实行计算机人才需求的调研,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了解与计算机相关行业的岗位需求情况、分析未来几年的需求状况,进而制定当前的培养方案,做出具体规划,并设计相应的课程,力求培训思路与岗位需求的接轨。在确立培养改革方向的过程中,结合当前及未来企业对人才需求情况的同时,还要根据高职本身的结构特点进行综合设计,因为计算机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对岗位的需求也多种多样,任何一个高职院校都不可能全面涵盖这些行业。所以有根据自身培养专长,以及相应的设备资源等进行侧重培养,以集中力量,达到改革培养的效果。

2.2结合就业方向,设立对应培养目标

计算机技术不仅仅应用与IT行业,它以强大的优势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对计算机的应用已经相当普遍。这在岗位的需求上加打了竞争的力度,为高职计算机人才的就业无形中增加的压力。为了使高职计算机人才能够更加适应社会的就业需求,加强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以符合企业的用人需要,在培养上要加强与计算机应用就业方向的结合。不同的方向要求也不同,所涉及的技术应用侧重点也不同,因而在培训中要加以区别,结合不同的就业意愿,实行有侧重的培训方案。例如,对于企事业单位相关的动画、影视等的制作需求,对其培养要求除了符合国家教育总目标的条件下,增加理论、多媒体操作、应用等目标要求,并在具体的培养过程中,紧密地根据培养目标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以促进目标的达成。当实际培训效果与设置目标相差过大时,应当及时调整计算机人才的培养方式,不能降低与岗位需求相关的目标标准来实行调整,这样能够保证人才的实际应用能力能够与实际岗位需求相适应,有助于就业竞争力的提升。

3.结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普及,对其相关岗位的设置日益精细化,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是供求不对口的情形使得就业不够理想,岗位缺口很大。基于岗位需求,高职计算机人才培养实行改革,增强其实践性,迫在眉睫。探索新方法、创新形式,综合多方面因素加以提高改革人才培养的效率,使计算机人才培养与市场岗位需求相适应,是一项长期的、也是艰巨的任务。通过学校、企业等加强联系、合作等,相信能够在今后有很好的突破性进展,为高职计算机人才培养找到合适的出路。

参考文献:

计算机就业状况范文4

【关键词】财务会计;决算;重要性;体系

一、前言

科学完善的企业财务会计决算体系,能够为企业管理者决策提供有效参考依据与保证,但在财务会计决算中依然存在不足,要做好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就要将其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做好企业财务决算体系建设,满足企业发展需求。

二、企业财务会计决算工作的重要性

第一,是全面优化会计信息质量的保障。所谓的会计信息就是经过会计数据信息加工处理以后所形成的经济信息,其类型有财务信息、财务报表等。在企业财务会计决算信息中,涵盖了财务会计决算管理信息,有效避免了会计信息失真,是优化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促进企业经济信息提升的重要力量。

第二,能够增强企业管理水平。良好的企业财务决算可以为企业管理者做出科学决策奠定基础,企业管理水平也会因此提升,有效减少了决策失误的出现,为企业发展增添了动力。

第三,是做好财政管理的基础。财政管理是企业发展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而企业财务会计决算则是做好财政管理的基础,更是促M经济结构优化,促进企业改革的重要力量,同时也可以优化资产运行效率。

第四,是提升考核企业绩效的保证。考核企业绩效做好企业监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企业财务会计决算则能够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必要保证,促进企业经济行为优化。

三、企业财务决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缺少对财务会计决算的重视

在很多人眼中,企业财务会计决算就是记账与算账,并没有认识到决算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国有企业多数都存在权力集中化的情况,这样一来就使集团决策机制难以落实,再加上管理者不重视财务会计决算,也就没有将与之相关的监督机制建设作为重点。

2.外部审计监督不完善

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我国缺少对中小企业财务会计决算信息的外部审计监督管理机制,由于缺少外部审计监督,不仅让企业经营行为得不到必要的约束,还会出现违法违规行为。

3.会计决算报告编制水平较低

在研究中发现,一些企业现有财务会计决算编制水平较低,不真实信息大量存在,并不能为企业管理者做出科学决策奠定基础。很多企业财务报告中都无法真实的反映出企业资产状况与利润,如果不提升财务会计决算质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财务健康状况,更会影响企业经济发展。

4.相关会计控制体系不完善

由于相关会计控制体系不完善,不仅会增加会计人员违法几率,还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通过研究发现,一些企业经常因授权等出现权利过于集中或分离的情况,这些情况多存在于中小企业,此类企业的财务大权多被企业管理者掌控,外人无法了解,这样就出现了会计控制体系不完善的情况。其次,企业内部控制力匮乏,降低了会计信息质量。由于财务会计决算不规范,再加上会计内部控制能力差,也会出现会计信息被篡改的情况。

四、企业财务决算体系完善对策

1.提高企业财务会计认识

财务会计决算信息关系到企业发展状况,要做好企业财务会计决算完善,就要提高企业管理者对财务会计决算的认识,优化企业财务会计政策,做好企业财务管理。同时,还要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避免出现违法行为,这也是有效提升企业科学决策,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根本。

2.做好财务报表编制

财务报表关系到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为提升企业财务报表质量,就要做好全面审核,明确审核内容。首先,确保财务报表全面覆盖,选择合适的填报方法,规范编制要求,保证各项指标与实际要求相符。其次,如果财务报表数据存在年度变动幅度过大的情况,就要找出促使变动产生的要素,避免出现不合法的情况。最后,保证企业财务资料齐全与规范,且构建完善的管理机制,保证财务报表编制工作可以有步骤有计划的进行。

3.构建完善的财务决算考核机制

考核是财务会计决算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除了必要的内部考核以外,还要注重外部复核,避免因内部考核失误导致问题发生。为保证各项指标都与实际要求相符,最好采用人工审核与系统审核两种方式,以此提升会计信息质量。此外,还要做好外部审计监督,确保会计决算足够透明,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会计信息足够真实与完整。

4.优化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

在优化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过程中应从以下几方入手:首先,构建完善的会计反馈控制机制,全面了解企业经济状况,如果发现其中存在差异,就要及时将这些问题反映给相关部门,保证问题可以在第一时间得以纠正,进而实现成本控制。其次,做好预防机制的构建,通过这种方式及时了解企业资金动向,预见资金流动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优化资金利用率,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最后,做好财务会计检查与考核机制建设。相关部门应经常对会计控制体系利用状况做检查,避免财务决算中存在问题,且做好奖罚机制设置,加大对工作突出的部门与个人的奖励力度,同时也要做好处罚,如果发现其中存在违规行为,一定要严肃处理,避免问题扩大化。

五、结束语

总的来说,企业财务会计决算是企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关系都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是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升,强化资金使用率的有效方式,同时也是企业管理者做出科学决策的基础。因此,企业一定要加大对财务会计决算的重视,构建完善的决算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会计信息质量,让企业始终处于良性发展中。

参考文献:

[1]郭峰. 企业财务决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商贸,2013,36:76-77.

[2]蔡强. 加强企业会计决算工作的思考[J]. 财经界(学术版),2013,21:160+162.

计算机就业状况范文5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措施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事业单位需要与市场接轨因而就要求事业单位不断完善内部的管理机制。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内部管理机制中最为重要的是财务管理机制。所以,对于事业单位来说要想在市场经济中赢得一席之地,那么完善财务管理机制是非常必要的。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机制最重要的就是简化财务核算机制、加强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提高事业单位集中核算体系的效率。

一、会计集中核算体系的内涵及意义分析

1.会计集中核算体系的内涵分析。财务管理部门是事业单位财务高效运行的基础。所谓会计集中核算体系是由政府建立的、政府所建立的专门财务核算中心,从而取消了事业单位原先分散的、复杂的管理程序。集中会计核算体系就是通过会计记账,将事业单位的财务进行集中统一管理的制度。所以,政府建立会计集中核算就是财务将所有与财务有关的工作集中起来统一进行处理,通过专门的计算、管理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高效运行体系。对于集中核算管理来说建立高效能力强的核算队伍是非常重要的。事业单位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该将财务核算与本单位的实际相结合,达到简化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的目的。同时,对于会计核算人员来说财务人员对各个单位所给的数据进行相应的记录,通过对原始凭证的审核和监督有效促进各个事业单位高效发展。

2.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体系的现实意义。通过相关调查分析,会计集中核算体系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会计委派制度,是符合行政事业会计管理实际状况的改革措施也是事业单位进行内部管理管理机制创新的合理选择。事业单位实施会计集中核算体系从而对事业单位的账户进行统一管理,一方面有利于财政部门全面了解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国家集中财政资金、为国库的集中支付奠定坚实基础。另外,资金的集聚可以使政府对财政资金进行宏观调控的能力增强,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并且实施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可以将财务人员的人事权和考核权从事业单位中分离出来,从而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使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合理性更有保证。

二、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现状分析

1.对会计保证单位的认识存在误区。在事业单位会计实施集中核算之前,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资金的支出都是由单位进行审批,然后再由会计人员进行资金的核算。实施会计集中核算之后资金的支出同样由事业单位进行审批,但是核算过程则由会计核算中心进行核算,之后再进行报账并进行会计核算任务。所以这也导致了一些单位的领导认为报账本身没有什么意义,所以根本不重视会计报账这个环节。在一些单位未能进行会计机构的撤销后,会计报账的程序将更加合理和科学化,实际工作将更加符合新的会计准则,基本上可以消除事业单位会计报账混乱的状态。

2.相应的会计监管机制缺失。提供原始凭证来证明事业单位经济业务真正发生过对于事业单位来说是非常基础的一项工作,因而事业单位会计原始凭证的审核和监督是关键的一步。但是在现在的会计核算中会计人员一般都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对财务进行核算上,对于原始凭证的监督和审核存在一定的忽视。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基本不参与其他的事务,因而在报账的管理中对具体情况基本不了解,造成报账管理混乱。在报账的模式上现行会计人员一般采用的是对发票进行审核,只要发票手续合理就予以报销。在事业单位中缺乏相应的会计监管机制,因而报账会计对于资金的运转缺乏了解,所以仅凭票据进行报账会使资金大量流失导致事业单位发展缓慢。

3.会计核算模式落后。事业单位进行会计集中核算之后会计核算的工作量就会加大,因而会计核算由原来的一个财务单位增加到现在的十几个财务单位,因而会计核算与财政管理的功能相分离,这就导致会计监督机构无法对会计核算进行实时监督,非常容易导致财务管理出现疏漏。而且,在实际工作中如果单位的报账人员的责任意识不强,那么会计核算中就无法提供确切的数据,就导致单位财务管理处于一种相对分散的状态。

4.固定物资管理意识缺失。事业单位在实施会计集中核算体系之后,各个单位的财务管理中心就发生了改变,不再重视资金流动的管理对于固定资产基本无法管理。所以有些单位在资产的运行过程中对固定资产不进行管理并作出相应的处理,这使得单位的账目与实际情况不符,导致事业单位发生严重的资金流失和资金收支不均衡的现象,对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带来障碍。

三、完善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措施分析

1.加强会计内部控制。加强会计集中核算的关键就是加强对会计核算中心工作人员的管理。建立一套严格的会计内部核算管理体制,对各个会计核算人员的职责进行明确规定,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严格的赏罚机制,从而来激发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会计管理体制发挥作用的过程中还要将会计的稽核工作于核算工作相分离,从而使得两个部门能够相互制约,以保证会计核算的正常运转。此外,保证会计集中核算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就是制定一套完整的工作流程,在会计人员进行核算的过程中有效将账目与实际情况进行核算,从而使会计核算工作能够科学合理进行。

2.改善内部监管模式。在进行会计集中核算的时候应该建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对于会计核算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监督。对于会计核算中心的从业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要积极对经费进行预算并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加强与核算单位联系还要对账目进行检查和监督,定期对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抽查,从而使会计的职能充分发挥。

3.强化监管机制规范报账程序。为了保证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进行充分结合,应该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对报账的发票进行核实。为了提高会计核算效率单位要开设远程报账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日常事务进行处理,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相应的监督机制上,保证监督机制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结语

事业单位的会计集中核算可以提高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效率,因此事业单位应该根据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仔细分析加强内部控制、改善内部监管模式、强化和规范报账程序,从而使会计集中核算真正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孙长江,卢凤娟,靳利军副,主编.中国科学院规划教材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M].科学出版社,2007(08).

计算机就业状况范文6

本人从事职业中专计算机教学多年,对现阶段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有一定了解。就目前的教学状况而言,现在计算机教学课程设置尚未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思路,教学没有层次感、资源配置不合理、没有针对性是计算机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职业中专的学生从初中进入中专后,学习的压力和紧迫性降低,取而代之的是就业的压力大大的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使得他们不能进行高深的理论研究,这就要求他们必须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目前社会上有一大批计算机短期培训机构,他们利用很短的时间培养从事某一方面的技能型人员,这些人员虽然有一定的特长,但是在择业面的选择上相对狭窄。相对于他们,职业中专的计算机教学有一定的优势,能利用较长的时间对计算机各个方面的知识进行了解和掌握。

计算机学科发展的非常快,应该打破传统的学科型教学体系,重点突出以能力为主的主体思想,以加强针对性,强化实践性教学。下面谈谈几点具体思路。1.摸准市场需求脉搏,培养“拿来就用”型人才

最近国家把“软件蓝领”的培养定位在中职教育之后,为中专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就业市场多变,为了能在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我们应该加强市场调研、岗位需求分析;根据岗位特征、学生特征合理安排课程,少上一些空洞,不切合实际的理论课程。甚至可以让用人单位来参与课程的设置,让学生提前了解未来自己所从事职业的要求,真正实现与岗位接轨,与实际工作接轨。

2.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一支高水平的专业教师队伍,对实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计算机学科的发展速度非常迅速,这就要求我们的专业教师能顺应形势发展,走出去,多进行专业研究,深入企业了解计算机行业发展现状,多参与课题研究,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除此,还应积极邀请一些计算机行业精英参与教学,吸取他们的宝贵意见,增强专业教师的各方面能力。

3.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以往职业中专学生毕业只有毕业证,几乎没有任何相关的技能证书,这就在就业中产生了一些问题。完善的考核体系可以让学生从入学开始就能明确学习目的,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就业提供方便,使他们有“双证”甚至“多证”,为自主择业提供更多的选择。

以上是本人对职业中专计算机专业教学的一点思考,如何根据市场需求开展计算机教学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教育工程,还需要我们从事计算机教学的人员共同努力,才能为社会输送更多的有用和急需的人才。

二、职业中专生现状及市场需求变化分析

计算机技能型劳动人员是近阶段社会需求量非常大的实用型人才,社会各个行业都需要既懂得技术又能具体操作的高素质计算机专业劳动者。1995年以后职业中专学生就业逐步定位在民营企业和乡镇企业。具备基础文化知识、专业技术知识、相关适应岗位变化的储备知识以及从事本专业的岗位操作能力、初步管理能力等是激烈市场竞争对职业中专毕业生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