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下教学转线上教学方案范例6篇

线下教学转线上教学方案

线下教学转线上教学方案范文1

关键词:“互联网+”;翻转课堂;工商管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C9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3866(2020)17-0-02

传统工商管理教育教学普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教学内容滞后,不能紧跟市场需求,一些新观点新模式进入可能有一定时间延迟;另一方面教学模式缺少创新,各大高校对于工商管理教育仍然存在“填鸭式”教学。在“互联网+”背景下翻转課堂更适用于工商管理学科的教学。

一、概念界定

(一)“互联网+”背景下的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最早源于美国,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其实质是将“先教后学”转变为“先学后教”,重新调整了课堂内外时间,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翻转课堂与“互联网+”两者之间既相互影响又有区别,前者是教学模式,后者是信息技术应用,一方面翻转课堂完全可以独立于“互联网+”技术,通过传统媒介,如书籍、报刊等来实现,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和融入,使教学高效变革成为可能性,不仅使课堂环境变得丰富多彩,还使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产生质的飞跃。

(二)工商管理学科教学特征

高校工商管理学科以培养面向市场经济需要的应用型管理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具有自然科学特点和技术特征。工商管理学科教学具有情景性,即现场教学和模拟教学;综合性,即教学内容综合性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体验性,即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开放性,即设定开放式教学内容,以及鼓励开发和创新。传统的工商管理学科教学主要采用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缺少主动性且个体化教学难以实现,也制约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知识应用技能提升。在“互联网+”教育理念下,工商管理学科的一些课程具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特质,使学生受益匪浅,也被视为所有教学方法的前沿。

二、课程资源建设

(一)课程内容筛选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广泛推广,近年来翻转课堂日益盛行,高等教育学科的研究者们预测,在不久的将来,高校75%以上的课程将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展开。根据工商管理学科特点,大部分课程的教学过程都适宜采用翻转课堂形式,但选取翻转的内容要得当。有些内容适宜在线视频自学,比如一些简单的内容可以通过课前完成;有些内容适宜课堂讲授,比如一些知识难点需要面对面的启发式讲授,并通过现场氛围、师生互动等来提高教学效果;还有一些知识需要课前通过案例、视频资源等独立发现,或者通过课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实验模拟等形式来完成,比如一些实践性、实时性比较强的实践类课程。总之翻转课堂内容选择没有固定模式,可以根据内容需求灵活翻转。

(二)学习平台选择

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在线学习成为分享资源、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线学习模式目前国外流行的两种模式是MOOC和SPOC,前者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其特点为参与人数不限,学习时间和空间不限,教学全程在线,学生自主性水平最高;后者是小型私人在线课程,MOOC模式的一种延伸,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强调了教学互动。相比较而言,工商管理学科中的专业基础课或一些基本理论课程,如经济学、管理学等适合MOOC模式,可以降低教学成本,教育效率也较高;而其他专业性和实践性强的课程更适合SPOC模式,加强教学互动,提高学习的通过率。在MOOC和SPOC等在线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国内也涌现出越来越多开放式在线教学平台,典型的有中国大学MOOC直播平台、超星学习通、雨课堂、职教云、优课联盟、优学院、好大学在线、腾讯课堂、钉钉等,以及各高校自主开发的在线平台。各平台具有各自的强势资源,例如职教云平台主要针对职业教育搭建的平台具有强大的职业培训资源,工商管理的一些职业培训课可以选择使用。

(三)案例库建设

根据工商管理学科实践性强的特点,翻转课堂良好的教学效果离不开丰富教学资源建设和开发,包括案例库建设和课程资源建设等。在工商管理学科教学中,案例教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优质的案例能反映企业真实场景,调动学生兴趣,推动翻转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因此需要建立丰富的案例库。案例库的建设,一方面要重视现有案例资源的,充分利用MOOC、在线平台及网络提供的资源;另一方面要加强案例开发,结合当地市场环境,采用调查研究和实地走访企业等方式,挖掘典型案例,形成门类齐全、内容丰富的案例库。根据案例开发设计课程资源,包括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便于学生自主控制学习;文字、视频、音频或PPT等形式多样的课程学习资源,提高在线学习兴趣;另外完善考核系统,形成多元化的考核体系。

三、教学课程设计

通过文献梳理和借鉴一些优秀教学案例,国内翻转课堂的本质特征是先学后教,先让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基础学习,然后课中重点围绕难点问题进行合作和教师引导的探索式学习,以及高阶的提升式学习。教学设计模式从简单的机械执行固定模式,逐渐转向根据课程内容灵活组合。

(一)课前——知识传递

在课前准备阶段需要教师和学生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也是翻转课堂的关键,准备情况的质量会影响到整堂课的效果。在该阶段,教师围绕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通过在线教学平台预习内容和任务,并设置任务打卡制以督促学生认真看完课件视频。资料时间应根据任务的复杂程度留有充足的提前期,保障学生自主学习效果。内容包括:教学目标,任务安排,课程内容关键词,典型教学案例,PPT,教学视频,在线测试;一些实训课程需要提前将使用软件,工作场景说明,操作规范等提前公布。教学内容应该以知识点为单位,以浅层知识“翻出去”,深层知识“翻进来”为原则,并尽量保证一个完整的知识点在一个连续的课时中。学生应当自主阅读和学习,逐步形成自己的观点,并及时通过在线平台对案例或者教学视频内容提出问题,同教师和同学进行讨论交流,最后形成预习报告或者通过在线测试,为课中教师讲授做准备。实践性比较强的内容,如商务谈判、招标模拟等,可以项目的形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协同完成,分组时可以根据学生的成绩、基础知识水平、兴趣爱好等标准,分成5—7名学生组成的小组,课前完成相关的方案设计或者资料准备。

(二)课中——知识内化

翻转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是知识内化过程,学习者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建构,这也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核心部分。课中阶段,教师需要根据课前预习的情况分析和一些知识点测试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控制教学节奏。在课堂上,学生要担当“主演”角色,真正实现教学翻转,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实现充分互动;教师则是“导演”角色,需要了解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和情感各方面的把控情况和程度,并结合工商管理学科体验性、综合性、情境性、开放性的特点进行合理科学的引导。整个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以讨论和互动为主,融入贯穿一些教师讲授和点评,如工商管理学科中一些抽象理论的讲授等。讲授、点评互动的过程中也增加了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机会和条件,而这是某些工商管理学科课程的必然要求,如职业素养课等,需要对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情况进行观察和測量,实现课程教学的情感目标要求。在一些实践课中,课堂上可以邀请行业专家、优秀工商管理人员参与,这样既能丰富翻转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还能使课堂内容更有实践性,深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认识。

(三)课后——知识反馈

课后主要任务是总结和提高,使整个课程体系形成一个PDCA闭环,也是翻转课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该教学环节一方面是课程内容的延续,学生汇总课堂讨论的观点,撰写总结和分析报告;教师通过在线平台及时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同时结合学生的课堂出勤、课堂发言、生生互评、专家点评、任务参与度和贡献度等情况,作出客观、公正评价,给出相应的成绩,并计入学生课堂学习档案。更重要的一方面是教师不断的教学反思,通过分析教学中的不足进行课程剖析、参与课程教学交流进行经验共享,并根据美国一项QualityMatters的评估体系从课程目标、学习目标与能力、评估和衡量、教学材料、学生互动和参与、课程技术、学生支持、访问便捷性八项指标中,不断完善翻转课堂质量。

线下教学转线上教学方案范文2

关键词:线上线下教学;信息化工具;翻转课堂;教学评价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简称疫情)期间,大规模在线教学实践为当前教学模式带来了新的理念,在线教学不仅是救急、更是教学改革的契机[1]。后疫情时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必然会进一步密切融合,在线教学在教学体系中的地位也必然会进一步提升。线上、线下教学各有优势,双线结合、融合互补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必然会开创教育教学的新时代。本文基于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探索与实践。

1当前教学现状分析

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是高校面向大二学生开设的一门计算机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在计算机科学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该课程教学内容丰富,逻辑性、实践性强,要求有一定的编程基础。但是课时少,“教”“练”分离一直是该课程面临的教学困境。大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态度、学习风格以及学习习惯已经初步定型,个体差异逐渐明显,尤其是编程能力和实践能力差异显著。当前课堂的授课方式以及教学内容的设置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采用线上、线下双线结合的教学模式,借助信息化教学工具智慧化教学的优势,可以有效解决“教”“练”分离的问题,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课堂实战练习,并能充分助力课堂互动与师生交流,呈现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2个性化学习

个性化学习是指学生结合自身学习兴趣及个人经历自主安排学习进度和选择学习方法。以学生个性差异为基础,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2]。个性化学习强调了学习的自主性、独特性和多样性,能够最大化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个性化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既是个性的展现和养成过程,也是自我实现和追求个性化的过程[3]。相应的,教学设计就应该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特点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设置合理的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体实施教学管理。

3基于翻转课堂的双线混合式教学

3.1双线融合教学

课堂是课程与教学活动的综合体,包括课堂实施、资源开发、教学活动、师生关系、教学环境等多种教育要素及其相互关系[4]。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都要处理好各种教学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线上教学结合了多种信息化工具,在教学资源方面具有先天优势。但线上教学不可能完全替代线下课堂,线上教学使得师生无法面对面交流和互动,教师无法感知学生的实时学习反馈,只有将线上、线下融合,才能最大化地发挥其各自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

3.2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是首先由教师创建教学视频,学生课外观看视频讲解,然后再回到课堂中进行师生、生生间面对面的分享、交流学习成果与心得,以实现教学目标为目的的一种教学形态[5]。翻转课堂通过教学角色的“翻转”可以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形成新型的教学生态体系。翻转课堂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通过学生课前的个性化自学和课堂翻转教学实现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需求为中心,开展线上、线下融合的翻转课堂教学创新,既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也可以有效提高课堂互动的质量和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3.3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是课堂教学活动设置的有效依据,学生是不同的个体,存在个体差异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基础和发展需求,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学定教,帮助学生实现以需求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教师根据学情分析,可以将学生分级分类,对不同的学习群体进行整体评估[6],在教学设计时做到因材施教。同时学情分析也决定了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设置。总之,掌握好学生学习的状态和动态,才能确定教学的方向和思路。而在线信息化工具的学习过程数据分析和管理功能为学情分析提供了有效的、精准的数据支持。

4.双线混合式课堂教学设计

4.1信息化工具

本课程使用超星学习通、中国大学MOOC和PTA程序设计类实验辅助教学平台,打造三位一体的在线教辅平台。借助多维信息化工具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的无缝衔接。使用在线程序设计实验平台PTA,让学生完成在线实验、测试。通过中国大学MOOC(慕课)平台,让学生加入相关课程,进行自学。课堂教学互动依托学习通的各种在线活动功能实现。通过在线平台实时获取学生学习过程数据并进行分析,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动态,为学情分析提供有效依据。

4.2混合式教学设计

混合式教学设计过程见图1。

4.2.1课前线上自学根据学情分析,将学生分为三个级别,并将其平均分配到不同的学习小组中。课前,以任务单的形式布置学习任务:(1)自学指南:学生自学中国大学MOOC平台相关视频。(2)小组任务:布置3道典型案例问题和1道拓展附加题,组内通过腾讯会议,在线讨论、协作完成,并制作多媒体课件。(3)自学反馈。(4)集体备课:教师根据多媒体课件质量选出课堂翻转组,选中的组集体备课。

4.2.2翻转课堂(1)课前热身教师在PTA平台提前设置课前测试题,要求学生完成后将结果提交至学习通。教师通过学习通的“投屏”功能展示学生算法,组织组间讨论,根据讨论结果展开翻转环节。(2)典型案例翻转、讨论在课前公布的3个典型案例翻转组中每组随机选1人上台讲解,每人负责一个案例题目;讲解后,教师组织组间讨论与点评。“选人”和“讨论”活动通过学习通在线“选人”和“主题讨论”功能实现。(3)拓展案例翻转、组间互评为适应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典型案例面向全部学生翻转、随机选人上台讲解;拓展案例面向有能力的同学翻转,通过学习通的“抢答”功能选出讲解者,并要求讲解者通过现场编程实现算法分析与设计。讲解后,教师组织组间互评[7]。(4)分组任务教师总结后进行课堂实测练习,举一反三。教师提前准备1个延伸性问题,提前在学习通设置“分组任务”,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与协作,实现问题求解。(5)教学评价在学习通发放问卷获取学生实时反馈并公布反馈结果。课堂问卷要根据课堂教学评价指标(表1)进行设置。

4.2.3考核机制在线过程性学习体现了学生各个阶段的学习状态和整体学习情况。融合了在线元素的教学模式,应该重视学生的过程性学习,刺激学生课前自学的积极性以及课堂的参与度。提高过程性考核数据(慕课平台、PTA、学习通)在总评成绩中的比例。经过综合考量,本课程设置考核标准为:过程性学习50%、期中机考10%、期末机考40%。

线下教学转线上教学方案范文3

摘 要:介绍基于MOOC+SPOC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从SPOC资源建设、翻转课堂实施方案、即时通讯工具配合课堂教学、碎片化与知识结构导图、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等几方面介绍这种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通过对比成绩说明实施效果,对基于MOOC+SPOC混合教学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评价与总结并提出展望。

关键词:混合教学;翻转课堂;SPOC

0 引 言

大学计算机教育已被教育部确定为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必修课,课程包括大学计算机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和数据库技术及应用。现有非计算机专业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学时数少,教学内容只能停留在基本概念和基本应用上,而后续专业课却要求学生使用C语言解决本专业领域问题,如何跨越从基础知识到专业应用的鸿沟,如何在知识和思维之间搭起桥梁,如何夯实基本功,培养和应用计算思维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为接下来的专业课学习打好基础,这些是该课程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要从两个方面着力破解,一是从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方面,寻求培养计算思维能力并能拓展应用能力的关键知识点;二是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方面,验证是否可以利用MOOC+SPOC等先进的教学手段破解这样的矛盾[1]。

1 基于MOOC+SPOC混合教学模式研究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是近几年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放模式,有着强大的数据存储能力和处理能力,能将学习过程、进度、参与讨论等情况保存下来,通过对大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实现教学过程化的电子管理,但MOOC也有缺陷,如居高不下的退课率、教师无法掌控学生的学习进程、习题甚至是考试都无法确保是否学生本人完成。如何充分利用MOOC优质共享资源并和课堂教学有效结合,使两者相互促进、互相融合是目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 小范围私有在线课程,是MOOC的一个分支,规模一般为几十人到几百人不等。MOOC+SPOC是指各学校基于同一门MOOC课程建设的专有的特色化在线开放课程。SPOC分同步SPOC和异步SPOC,同步SPOC是指SPOC和MOOC同时进行,学生不但可以得到MOOC团队的在线辅导,而且可申请到结业证书;而异步SPOC是由本校教师独立MOOC资源,根据学校定位、专业以及入学基础的差异,教师可以对MOOC资源如短视频、教学课件、测试题、期末考试题及讨论话题进行增加或删除,建设高于或低于MOOC标杆性课程内容,形成符合本校特色的SPOC课程资源。

基于MOOC+SPOC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是指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本校或MOOC教师)“线上”提供教学视频、话题讨论、测试题等教学资源,学生线上自主学习,教师根据线上数据的反馈从而决定线下课堂内容,实现在线学习和课堂教学的融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指把传统课堂的教与学翻转成为线上的教与学,线下则以讨论和答疑为主,从而提高W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2 基于MOOC+SPOC混合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实践

2.1 进行SPOC资源建设

2016年春,我们在中国大学MOOC开设了C语言程序设计的SPOC课程,该课程同步李凤霞教授C语言程序设计上的MOOC课程。由于李凤霞教授实验用到的编译环境是Dec C++,而我们要求的编译环境是Visual C++6.0,因此教学团队建设了私有SPOC资源,包括录制Visual C++6.0环境中程序的运行、出错类型和程序调试方法的视频,建设延展思维、拓展应用、单元测试等富文本配套资源并上传至中国大学MOOC的SPOC平台,如图1所示。

2.2 实施翻转课堂方案

改革C语言程序设计的第二章C语言基础知识和第三章结构化程序设计以基础知识为主,适合线上MOOC学习,而实验内容适合线下以任务、活动、小组、讨论等形式,按照翻转课程的教学模式开展课堂活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如图2所示,主题为“计算环境与程序的编写及运行”的翻转课堂教学活动安排见表1。

要想达到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一方面需要学生具备充足的知识储备,这样才能使知识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认可和自主输出,从而支撑与教师的互动;另一方面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和编排。因此,翻转课堂教学法不适合整门课程使用,仅适合对部分章节的部分内容且仅适合作为课堂局部教学使用。

2.3 充分利用即时通讯工具QQ的群功能

由于QQ普遍使用,可利用QQ群功能作为教学辅助工具,用于教学通知、布置作业和问题答疑。渐进式信息可刺激学生递进阶梯式思考,为线上线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供有效途径。

(1)课前:将单元测试内容到课程QQ群,学生使用手机阅读测试题目,将答案直接写在纸上;教师在课程QQ群公布答案,并采取学生互评的方式评阅试卷。

(2)课中:教师可根据实验难易程度和学生课上反应程度,每隔一段时间在课程QQ群里实验题目、实验要求、问题描述、问题分析、算法设计、提示代码和程序代码;学生将问题或答案第一时间上传到群里,教师答疑和点评,学生分享互相学习,见表2。

(3)课后:学生将上机未完成的作业,包括编译未通过的源程序代码上传至课程QQ群,学生及师生间可协助共同调试,通过加分、红包、点赞、表情包、书面评语等方式进行鼓励。

2.4 利用碎片化与知识结构导图

碎片化的知识点有利于学生针对具体问题反复理解,成为课堂教学充分和有力的补充。每段3~8min的视频讲述一个完整知识点,学生可将视频资源下载到手机,随时随地对较难的知识点进行反复学习,使学习变得随心所欲。碎片化也有不足,如零散知识点和分散知识块不利于学生知识整体框架的搭建,不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为弥补这一缺陷,每章设计的知识结构导图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之间的组织关系,教师可依据知识结构导图进行知识梳理和系统化引导,学生则可依据知识结构导图巩固复习,使零散的知识点得以重组及系统化。某章的知识结构导图设计如图3所示。

2.5 提升计算思维能力

学习程序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计算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将这些思想和方法融合创造性地应用于新问题的解决,从而培养其计算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员可通过分析问题求解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如在学生完成数值和函数的学习后,给出问题:编程实现通讯录,要求能按照不同方式录入、查询和修改联系人信息,并能对联系人分组和按姓名进行排序。首先,讲解如何将已知信息转化为计算机可理解的形式,即问题的表示;其次,分析求解问题的方法和输出的结果;最后,引入程序设计语言来实现算法,编写代码并调试执行。

通过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锻炼计算思维能力,要求学生分组使用录屏软件录制视频,从问题描述、模块化划分、数据类型定义和程序关键代码注释这几方面解决本领域某一专业问题。从学习知识时的思考和实践到讲解知识时的分析和领悟,角色的互换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提升有落脚点。

3 实施效果及评价

3.1 线上线下成绩对比

我们从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随机挑选3个班120名学生组成实验班,采用混合教学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于同一专业的其他普通班级采用传统模式。

线上MOOC成绩是单元测试、作业、讨论和期末测试成绩的加权,最终取得MOOC有效成绩的人数为91人,其中优秀32人,合格51人,不合格8人,分别占总人数的35.2%、56.0%和8.8%。北京理工大学开设的MOOC学人数是8 103人,其中2 927人优秀,2 552人合格,2 624人不合格,分别占选修课程的36.1%、31.5%和32.4%。较高的退课率是MOOC的常见现象,但太原科技大学学生的优秀率和MOOC整体持平,合格率远高于MOOC整体水平,说明学生整体水平高于MOOC课程教学要求。

线下成绩比对的数据来自于某教师同时授课的普通班和实验班。我们分别从最高成绩、最低成绩和平均成绩3方面进行比较,如图4所示,可以看出,实验班最高成绩、最低成绩和平均成绩均高于普通班,说明混合教学模式提高了课程的完成率和优秀率。

3.2 调查与评价

我们对MOOC+SPOC平台、资源使用、混合教学、翻转课堂、无纸化考试等多众多内容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图5和图6所示。结果显示,学生对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满意度较高。

4 工作展望

教改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名校的MOOC资源并不完全适合地方院校的教学需求,如北京理工大学李凤霞课程的编译环境是Dev C++,哈尔滨工业大学苏小红课程的编译环境是Code:Blocks,而大部分地方院校采用的是Visual C++6.0,教学过程中运行环境的来回切换、程序调试方法的差异等都给初学者带来困扰,因此建设符合地方院校特色的计算机基础类MOOC资源势在必行。太原科技大学联合忻州师范学院和吕梁学院实现协同创新[2]共建共享,联合建设MOOC资源,实现定制化SPOC和个性化SPOC,并按照32学时、48学时和64学时打包成不同类的课程,从实际项目开发中遇到的专业问题入手,师生联合录制适合不同学科门类体现计算思维的典型案例,从而满足地方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需求。

5 结 语

计算机基础教学将担负起培养作为科学思维三大支柱之一的计算思维能力的主要任务,将为计算机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做好必要的知R和应用能力铺垫,将培养具有计算思维素养、熟悉计算机应用的信息社会公民[3]。

MOOC的兴起是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契机,不仅对于促进大学高水平课堂建设具有明显作用,对于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和共享也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我们要借助MOOC开展“翻转课堂”和“混合教学”实践,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影响力和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借助MOOC平台开设高水平、体现改革方向的课程,提高任课教师教学水平,使其成为惠及高校学生和社会学习者的有效途径。

基金项目:教育部产学合作专业综合改革项目 “基于计算思维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模式改革与资源建设”(1-3);山西省重点教改项目“基于MOOC+SPOC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J2016069);校教改项目“计算机基础课程类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课程设计与改革实践”(201520)。

第一作者简介:胡静,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图像处理与图像识别、智能计算和计算机基础教育,。

参考文献:

[1]战德臣, 聂兰顺, 张丽杰, 等. 大学计算机课程基于MOOC+SPOCs的教学改革实践[J]. 中国大学教学, 2015(8): 29-33.

线下教学转线上教学方案范文4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样的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取决于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体验,体验学习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电动机是初中科学必学内容,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电动机,对电动机并不陌生,但他们拥有的“电和磁”知识并不多,学前知识是模糊的、片面的,而生活中的电动机基本上都是封闭的,学生很难对其内部结构获得直观的感性认识,因此绝大部分学生不能用科学知识解释“电动机为什么能转动起来”的原因.本案例设计从学生需求出发,精心设计一系列实验活动,如 “制作小电动机、制作线圈”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学生在动手中学习、思考、体验、探索,充分发挥实验的论证功能.

二、案例再现

教学感悟“拆开玩具电动机”教学情景越让学生的学习活动贴近生活,越能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越能在情景中获得具体直观的电动机知识.

“制作小电动机”教学情景让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制作电动机的情景中获得科学知识,并迁移到“磁场对通电导体的运动”的知识中,使得整个课堂围绕“小电动机”情景展开.教学情景能够依托学生已有知识解决一些复杂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的知识迁移发展到学生知识结构中的“最近发展区”,为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和后续学习电动机打下了伏笔.

片段二:教师主导,学生自主探究

师:电动机通电后能够转到,能否说明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

你能设计实验验证么?请讨论一下实验方案.

学生探究实验:

学生汇报单:(1)你提出什么问题?(2)针对你所提出的问题,你作出的猜想是什么?(3)根据老师提供的器材,设计了怎样的实验方案来检验你的猜想?(4)实验现象如何?

(5)你的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

小组1提出的问题是:静止在导轨上的铜导体通电后,会发生什么现象?

结论: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磁力作用.

小组2提出的问题是:改变电流方向,不改变磁场方向,铜导体运动方向改变不改变?

结论:通电直导体的受力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小组3提出的问题是:改变磁场方向,不改变电流方向,铜导体运动方向改变不改变?

结论:通电直导体的受力方向与磁场方向有关.

小组4提出的问题是:改变电流方向,再对调磁极,发现铜导体运动方向保持不变,可见,同时改变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铜导体运动方向保持不变.

教学感悟“自主探究”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使学生能积极主动投入学习活动中,一定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磁场对通电直导体的作用”探究过程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教师可以从问题的设计、结论的讨论等角度让学生主动参与,先让学生猜测影响通电导线受力的可能因素,再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活动,最后总结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并结合其他学生的观察进行补充纠正,引发学生多角度观察,达到激活学生思维,促进观察能力提高的目的.

两位学生配合老师:两支笔分别代表与电源正负极相连导线,当线圈一到平衡位置线圈内刚好没电,稍转过平衡位置就能自动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使线圈沿同一方向转动.

生:换向器的作用是当线圈转过平衡位置时,能自动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

教学感悟大多数学生难理解“为什么线圈转过平衡位置后会转回来并最终停留在平衡位置”和“怎样使线圈转动下去”.为了突破难点,教学设计用“线圈”――线头中的一端只能刮去半周漆这一环节进行设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很自然的引出直流电动机的重要构造“换向器”.结合模型介绍换向器的形状,利用模型边转边解说“换向器”是怎样实现“换向”的,学生印象非常深刻,很好的突破这一难点,也顺理成章的理解了电动机能够继续转动的原因.为学生创设直观思维情境,将抽象问题形象化,从而化解难度.

三、案例反思

1.改进器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麦克斯韦说过“一项演示实验使用的材料越简单,学生就越熟悉,就越想彻底获得所验证的结果.这种实验的教育价值往往与仪器的复杂程度成反比.”本堂课实验设计创新:一是拆开小型直流电动机认识内部结构的实验;二是自制简易电动机实验;三是调整书本实验把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实验进行拆解,用自制简易电动机实验代替书本上的磁场对通电导线圈作用的实验,以直观的小型直流电动机实物代替枯燥的文字描述和图片解说,让抽象思维的理论和实践循环往复.在本堂课教学实践中体会到,重视这些小实验的教学,既有利于巩固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习惯和实验技能,有利于进一步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课后布置学生做简易电动机,这些小实验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既可解决某些器材不足的问题,又可以解决课堂时间紧的问题.做课外小实验,学生经过自己动手,日积月累,就可以独立研制出一系列属于自己的基本仪器和设备.

2.模型演示,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本课的难点是讲清线圈转动的原理.当演示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左右摆动实验时,学生有些迷惑不解,怎么会与课前做实验不一样呢?产生思维冲突.利用直观的模型并结合图示,引导学生分析线圈转到平衡位置和转过平衡位置时的受力情况.很好的理解了线圈左右摆动的原因.紧接着提出: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使线圈能连续地转动吗?让学生互动讨论,学生提出改变电流方向或者及时改变磁场方向等想法,很自然的引出直流电动机的换向器.出示模型凭借模型介绍换向器的形状,利用模型边转边解说“换向器”是怎样实现“换向”的,学生印象非常深刻,很好的突破这一难点,也顺理成章的理解了电动机能够继续转动的原因.本节课使学生经常处于“面临问题状态”, 问题的引出和讨论交流,都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去做、去说、去思,去发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探究欲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自然的提高了科学素养.

3.创设情境,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线下教学转线上教学方案范文5

【关键词】高三 “踩线生” 帮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0-0091-02

一般成绩接近高考录取分数线的学生,被称为“踩线生”。具体讲,也就是分数刚刚达到批次线,或是在同一批次的考生中,分数并不占优势的学生。

一 “踩线生”的原因分析及特点

“踩线生”是一个群体。之所以是一个群体,分析其原因及特点,是多方面的:

1.与地方教育的特殊性有关系

镇坪县地处偏远、人口稀少、交通不便、信息相对闭塞并且只有唯一的一所高中,对初中毕业生全员录取,但学生生源依然不足;初中毕业生中成绩优秀、条件优越的学生择校就读较多,优质生源流失严重。

2.与学生本身的差异性有关系

在生源不足、优质生流失的情况下,学生自身的智力差异、认识差异、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差异、学习动机和情绪波动的差异就显得更加突出。

3.与上一年度的高考发挥有关系

因高考发挥失常,继续在校补习的学生,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易产生紧张、焦虑烦躁,甚至有陷入强迫性思维模式的危险行为。

我作为一名县级高中化学教师兼班主任,常年奋战于教学一线,感受颇深。对学校和教师,实现上线人数的突破,提升学生成绩的合格率、良好率、优秀率,增加本科上线人数、实现高考目标的后备力量就在“踩线生”;对处于高考升学边缘的,无论是重点大学还是普通大学的学生,老师对他们的帮助都至关重要,无论是心理上还是对提高他们的成绩都是如此。因此,立足“踩线生”,打好“踩线生”“战役”,是高考成败的关键。

经过近一年的探究和实践,我们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见效明显的抓“踩线生”工作的“路子”。从2013年高考成绩看,这条“路子”行之有效,值得推广。实现这条“路子”有两个前提:(1)要在稳定优等生、提高中等生的情况下,根据教育理论中“因材施教,量力性原则”和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班内分组理论”,实施特殊教育计划,分层教学,在班级中挖掘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好拔尖补差工作,从而让“优生更优、差生不差”。(2)要发挥团队作用,整合教育教学资源拧成一股绳,共同参与管理和帮扶“踩线生”。特别是班主任应加强各科任老师对“踩线生”的了解,协助科任老师明确自己的责任,从学生的心理变化、家庭状况、学习成绩等多方面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的高考成绩有新的突破。

二 解决办法

1.摸清底子,结对帮扶

高三年级应依据前三次月考成绩,参照上一年高考分数线,再结合学校下达的高考目标人数,确定“踩线生”,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人”。所谓“心中有数”,既要有“踩线生”的个数,又要明白是哪个学生;要明白他们的成绩状况、心理状态等,又要弄清他们属于哪种类型、怎么转换等。所谓“手中有人”,是指学校管理层,年级分管领导、班主任、科任老师都应落实相应的“踩线生”关注对象,做到齐抓共管。在确定结对帮扶对象时,先由班主任根据本班实际确定出帮扶学生名单,组织科任老师对“踩线生”进行全面诊断,或会诊,或调查,或面谈交流,确定其弱势学科,找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方便对症下药;再针对学生学科学习存在的问题和学生性格特征确定指导教师(原则上是本班文化课教师),每位指导老师每班帮扶3~5名学生。如我所带的2013届高三理科(1)班,有学生74人,学校下达的目标任务是51人。在确定“踩线生”时,根据前三次联考总分的平均成绩,在目标任务人数的基础上,向上浮动5名,向下浮动15名,也就是初步拟定从46名到65名之间的这20人为第一批“踩线生”,再由班主任与科任老师全面分析后,再根据学生情况和老师的工作量,将“踩线生”分配到班级任课的各科任老师承担帮扶工作,形成了“生生底子清、师师对象明”的格局。

2.因生定策,落实方案

抓“踩线生”的关键在于教师辅导是否能尊重个体差异,是否能针对不同学生所呈现的个体差异制订不同帮扶方案,是否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在落实方案中,要肯定他们的长处、关心他们的学习,帮助他们分析考试失利的原因,及时防止他们可能产生的自暴自弃的思想苗头;要进行经常性的单独谈话,分析他们的得失,知晓他们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布置针对性练习,关注每一点变化,在让学生感觉到被特别关注的同时,切中“要害”进行辅导;要建立帮扶档案,记录每次帮扶情况、成绩情况及思想学习动态,实行动态管理。如在2013届学生的帮扶方案落实中,在总体帮扶落实思想工作优先、作业批改优先、进行辅导优先的“三优先”的基础上,科任老师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还分别采取爱心感化,耐心感染;鼓舞信心,激发兴趣;心理干预,进行疏导;培养习惯,传授方法;分层进行,定向辅导等措施,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分析汇总,适时调整

要综合学生动态管理档案的记载,根据前几次联考成绩做出分析,并进行研判。当把部分“踩线生”转化为线内生且成绩稳定后,就应及时考虑并重新调整“踩线生”名单,再将部分低分生变为“踩线生”进行帮扶。同时,对前期转化的“踩线生”还得继续跟踪关注,扩大帮扶面积,以达到整体提升的目的。

4.跟踪督促,共同关注

线下教学转线上教学方案范文6

在30分钟的淘宝同学运营数据揭秘之后,裴滨峰说道:互联网思维下,传统培训转型互联网时的极致是啥?我觉的教育的内容一定是慢的,你要去积累很多东西;但是传播的手段,尤其是互联网上产品的发散一定要快,现代人群的消费习惯的变化也特别的快。

你认同吗?在线下,培训机构与服务业无二,细节决定成败,这涵盖了从招生到售后的方方面面的精细化。而在互联网世界的理论下(各种XX为王理论),在线教育,首先强调的是在线学习产品的视觉逻辑与操作逻辑的感性体验,因为越来越多的用户最先接触的不是人,而是产品。在需要慢的时候,专注于内容的产品化,服务的产品化,细节决定成败就在于你内容的细节,用户体验的细节,甚至包括了你视觉营销的体验细节。当你越来越需要屏幕来与市场沟通的时候,那么这个细节能够建立多快多高的信任度,反而比线下的人来传达的细节更容易标准化。

你可以将积累的东西或整合,或分别,整合成独具优势,分别后精品包装。演讲嘉宾认为快的是传播与发散,可李彦宏的快或者雷军的快,不止于此。那在线教育产品,比如一段视频,上传到我们的学习平台上,或者借助淘宝同学、百度、微博这些互联网工具去快速传播,也是仅限于此吗?我的经验里面,慢的内容已经积累很久了,那么产品化后,内容中的元素更新可以快些,内容的展现形式变的可以快些,内容的组合或拆分可以快些,内容的附加值新陈代谢可以快些……能力天空的老板经常说的那本书叫啥?《创新者的窘境》,哪个观点能够让他百讲不厌?那就是:创新不求完美,快速迭代至不断超越。这是不是符合传说中的专注、极致、口碑、快(多知网注:雷军总结的互联网精神七字诀)呢?是不是也是自然生发之道呢!

亮眼的观点呼之欲出:互联网精神:开放,平等,协作与分享。互联网精神决定互联网思维!教育本质是啥?传递好的内容、影响、唤醒灵魂。教育的核心价值是啥?服务体系。

虽然各种“我认为……”听听也都有道理,但您可能乱花渐欲迷人眼了。比如,我会钻下牛角尖认为,教育的核心价值不是服务体系,但服务体系却可以是培训的核心价值。您也有权创立自己的观点,听众自选!我曾经听有观察家说在线教育的本质是提高效率,我相信他一定有自己的因为和所以。如果读者有更精准分析,欢迎加微信后分享。“我认为”或许就是互联网世界下,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快速体现吧。

第三个值得分享的观点是:互联网的协作可以是基于平等基础上的共创,要让用户参与进来。淘宝同学会邀请一些产业链上下游知名人士一起参与讨论,共创一个方案。

(纳尼……互联网平等精神中的平等、与用户平等的平等,难道不是同一个平等吗?)邀请外界知名人士参与咨询越来普遍了。市场经济一般都讲供与需这二元角色的关系。用户(学员-求),参与产品(学校-供)的共创,不仅以人为本而且还高效。如今,技术强大到足以从二元角色中分离,成为独立的一个角色。比如,在共创这点上,我们单位也是一种商业性的三元协作:在线教育平台方案(技术提供方)主动参与到线下机构(技术需求方、教学服务提供方)转型的协作,目的是让在线教育方案融入线下教育方案,直至融合后的这唯一的方案的最终受众(教学服务需求方)。这个过程中,改变的不仅仅是线下机构的服务体系,而是三方同时都在变化以适应各自用户或需求的变化。从2006年起,我们就是这个变化的促进者与协调者,当然,有实力的线下机构可以自行组建在线教育团队,比如学大、比如新东方,这样三元又统一成二元了。

比较而言,三元的优势在哪儿呢?以能力天空为例,明显的一点是已经通过规模化和多年的积累,收集大量的产品需求,不断将功能更新到极致,开发新的功能并且根本停不下来;二是云计算的在线教育平台服务,使得学校没有任何形式的成本压力,按需付费,便宜又透明——口碑;时间成本、人力成本为0——快,解放学校—专注内容,用户体验好—极致(如此匹配纯粹是为了证明成功学里面,生搬硬套是否也能让人觉的有(dui)道(bu)理(qi));最后一点,就是作为促进者,可以调动营销、管理、资本等等资源来提升线下服务的速度与质量,以践行我们是解决方案提供者的角色。这就是传统协作在互联网思维的理论下,对于中小线下机构,相对更具有价值的商业形态。技术服务提供商参与共创时,考虑的是用户以及用户的用户两者的利益。

淘宝同学将流量,引导至卖家,从战术上,推动在线教育营销的进程。而另外这家单位,将在线教育“工具型平台”引导至线下教育,融合更新服务体系,推动在线教育战略或品牌体系的进程。新东方、学大都在自我改变,那谁来推动和帮助中小机构呢?所以网络上有分析这家单位的文章都把俺们归错类了,只能说调研不够。全国仅此一家,服务机构数量2000以上(国内最多),这是不是另一种被市场认可的极致呢?

第4个共鸣就是:请拥抱变化。用户习惯变了,获取信息的途径变了,传播方式变了!

如果您是传统培训机构的校长,您现在阅读本文是通过什么工具?那么,您是否要重视下行业以及学生的互联网化呢?我们要怎么变?淘宝同学十分用心的用互联网思维的四点来说:从以用户痛点为核心-专注,注重用户体验-极致,用好互联网传播路径-口碑,重新解构病传播课程内容体系-快。

互联网思维大有成功学之势。我们可以看出,淘宝同学在他自己分析的四个点里,目前主要价值体现在传播路径这一个角色。各位校长,你的问题也可以从这样四个维度去思考。比如,转型的痛点是什么:

1.没有在线教育的概念,怎么构建新的服务体系——口碑在哪儿啊?

2.知道自己要怎样效果的在线产品吗——专注,口碑才有基础。

3.不同平台的用户体验有何区别——极致也得有质量!

4.在线教育产品或者体系怎么推向市场——如何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