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数学学习指导范例6篇

高等数学学习指导

高等数学学习指导范文1

(1)理解罗尔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及它们的几何意义。会用罗尔定理证明方程根的存在性。会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证明简单的不等式。

(2)熟练掌握用洛必达法则求各种型未定式的极限的方法。

(3)掌握利用导数判定函数的单调性及求函数的单调增、减区间的方法,会利用函数的单调性证明简单的不等式。

(4)理解函数极值的概念。掌握求函数的极值、值与最小值的方法,会解简单的应用问题。

(5)会判断曲线的凹凸性,会求曲线的拐点。

(6)会求曲线的水平渐近线与铅直渐近线。

(7)会作出简单函数的图形。

三、一元函数积分学

(一)不定积分

1.知识范围

(1)不定积分

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定义 原函数存在定理不定积分的性质

(2)基本积分公式

(3)换元积分法

第一换元法(凑微分法) 第二换元法

(4)分部积分法

高等数学学习指导范文2

1.

1.1 讲授类

以宣讲、传授为一类的模式,其中包括课程式、专题讲座式。

课程式可在高一、初一入学前第一周安排几课时系统讲授,也可每周排一课时,连续讲4至5周,或在每学年开学时安排2至3课时针对该学年学习特点进行讲授。

专题讲座式的安排比较灵活,可安排讲座一天、半天或一、二节课进行,其内容的选择也比较灵活,如“谈谈数学概念的学习”、“非智力因素与数学学习”、“高考命题对数学学习的启示”等。

1.2 交流类

以学生教育学生为一类的模式,其中包括介绍式、宣传式。

介绍式可请高年级学生,也可请本年级、本班学生,甚至可请低年级学生介绍数学学习体会,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学习体会,可以是成功的,也可以是失败的;可以是系统的,也可以是“一得”的。要求介绍人做充分准备,听讲人做好心理准备,虚心向别人学习,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

宣传式,即通过自办班(年级)报,手抄报,墙报,黑板报等书面形式进行数学学习的指导,文章来自于学生之手,有很大的宣传作用。

1.3 辅导类

以帮助、支持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为一类的模式,其中包括渗透式、诊疗式、个别指导式、咨询式。

渗透式是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将数学一般学习方法、数学特殊的学习方法、蕴含在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解题技巧、数学能力培养等,通过点拔、启迪、转化、暗示、默化、举例、类比、归纳等途径来指导学生学习。要求教师要有强烈的学习指导意识和坚实的学习指导能力。在平时备课、教研中,要备“学法”,研“学法”,这样在教学中才能把握尺度,指导得法。

诊疗式是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信息反映出来的带有普遍性的学法上的问题,在课堂上及时给予扶正,并通过指导,达到举一反三的指导方式。

个别指导式与诊疗式类似,只是发现的问题是个别的,没有当众指导的价值,可在课内或课后个别指导。指导人数以1至3人为宜,多用交流方式。

咨询式是通过师生双方书面的、口头的的形式,以解除学生在心理上、数学学习方法上的迷惘的形式。采用此式,要注意学生心理上的满足,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1.4 领悟类

以领会其精神为一类的模式。

领悟类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榜样的身上,典型的事迹,数学家的探索精神和从名言、警句、座右铭等,学到某些学习精神和学习方法,以激发学好数学的豪情,在学生治学之道上给以谋略性的启迪。

学习指导模式是不断发展的,可以而且必须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对象,不同的学习内容而有一定的变化。指导学生学习,只靠一种模式难以完成学习指导任务。模式与模式之间应是有机的融合、配合、结合使用,才能发挥模式的整体效益,才能使整体效益大于部分之和。

2.学习指导的内容

2.1 在总体上予以学习指导

数学学习指导首先要在总体上给学生一个认识,让学生粗略了解数学,了解数学学习中的一些情况。根据中学生的认识水平,我们选择了如下内容:

(1)数学的特点;(2)数学学习的意义;(3)中学数学学习的特点;(4)中学数学学习的原则;(5)中学数学学习的迁移;(6)中学数学学习的展望。我们认为,这部分内容是不可少的,虽然不作深入介绍,但给学生一个总的认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是有好处的。

2.2 在方法上予以指导

在方法上给学生学习指导,是数学学习指导的最重要的内容。在确定内容时,我们选定了如下内容:(1)中学数学各环节的学习方法(包括预习、听课、复习、作业、总结、考试与数学学习);(2)智力因素与数学学习(包括注意、观察、记忆、想象、思维与数学学习);(3)非智力因素与数学学习(包括动机、意志、性格、兴趣、情感与数学学习);(4)中学数学不同内容的学习(包括中学数学概念、命题、解题的学习)。我们认为,这部分内容要精心讲授,这部分内容是中学数学学习指导的核心。

2.3 在技巧上予以指导

学习数学,必然要学习解题技巧,即解题策略和解题方法。解题策略是指探求数学习题的答案时所采取的途径和方法,是对解题途径的概括性的认识;而解题方法,则是对数学解题策略的具体实施。掌握数学解题策略和解题方法,是提高数学解题能力的基本要求。

2.4 在培养能力上予以指导

数学能力是顺利完成数学活动所必备且直接影响其活动效率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主要在这类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发展数学能力,是数学学习目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学数学学习,即要系统掌握知识,又要注意能力培养,而且对能力的要求日益显得重要。如何提高数学能力,已成为提高中学数学学习质量的当务之急。

2.5 在课外学习上予以指导

数学课外学习,如同课内学习一样重要,它能够广泛地使学生接受新信息,培养学好数学的兴趣,加深巩固数学知识,丰富课余生活内容,促进全面发展,因此,数学学习指导还应包括课外学习方面的内容。在确定内容时,我们着重介绍了:(1)课外阅读;(2)数学竞赛;(3)数学小论文和数学小品文;(4)数学兴趣小组活动(包括趣味数学、数学故事会、数学讲座、数学墙报、数学制作与实践、数学游艺会)。

3.学习指导的教学艺术

数学学习指导的效果与学习指导的教学艺术关系极大,在教学中我们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是用引趣的方法上好学习指导课,以情育情,以情促学,以学促用。例如,讲到“数学的高度抽象性”时,介绍“莫比乌斯带”的各种有趣的性质;讲到“性格与数学学习”时,介绍数学家一些有趣的性格。

二是尽量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在参与中掌握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数学学习指导课不能由老师包办代替,从头讲到尾,应当尽量让学生参与。例如,在讲“作业、练习的方法”时,先让部分学生先谈自己对作业、练习的认识,然后大家进行评议,最后由师生共同分析,总结出科学的做数学作业、练习的方法。又如,在讲“中学数学记忆能力的培养”时,给出几组公式,让学生探索记忆的方法,看谁的方案好,有的还可冠以“××记忆法”,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高等数学学习指导范文3

一、应弄清“导”与“学”的关系。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大胆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即是把指导学生的“学”作为出发点,把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归宿点。目的在于使学生从“学会知识”转变成“会学知识”,应以此进行教法设计和选择(即以学论教)。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导”必须围绕学生的需要进行教学,不得片面追求“以教为中心”或“以学为中心”而脱离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否则会造成“导”与“学”脱节或背离教学客观规律。教师应把重点放在学生的学法指导上。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认真渗透学法的指导。然后再通过检测,分析总结,再由学生反馈,教师进行检查,看看学生是否掌握了学习方法?教师的教学目的是否达到?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再指导,使学习方法正确的学生能得到提高,使学习方法偏离的学生能得以矫正。最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提高学习效率。“导”与“学”的关系图示如下: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中的学法指导,实际上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的互化、互动的过程,是辩证统一的相机过程,只有这样的认识,才能保证课堂教学具有实效。

二、应重视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过去的教学,多是以教师为主,教师进行满堂灌,学生机械地记。伟大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学本质是学生,``````不是教师,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中的“导”就应该把教师以“讲”为主变成以“导”为主,学生以“听”为主变成以“学”为主。并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之中。即做到以“鱼”给学生变为给学生“渔”。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其自身努力,获取知识和学习方法,并将知识和学法进行“内化”,形成良好学习习惯,收到成效。因此,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了解学情,找到指导的起点。在数学学法指导过程中,了解、掌握学情是优化课堂“导”学的基础和前提。学生知识层次、思维能力、发展水平、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等都是影响指导的重要因素。教师应从实际出发,认真备好课,精心设计学法、指导形式、方法的选择和组织形式等提供重要依据。为此在课堂中教学教法指导前,必须先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摸清自己所教学生中的学习基础的“底”,便于在指导过程中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有侧重地对各层次学生作具体指导。在进行数学学法指导实验前,对实验对象的预习态度、预习方法、课堂听课方法,课后复习、完成作业等应作全面的调查和详尽分析,然后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类学生进行指导,从中找到各自不同的指导起点。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开座谈会、个别访问、交谈等方式进行学情调查,还可以与前任的科任老师交谈,找到突破点,然后再进行分类、分层次进行指导。

2、坚持“四为主”,鼓励学生主动学习。中学生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他们各自都有其相适应的学习方法。教师应鼓励学生“扬长避短”。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练习为主线、课堂为主渠道”的“四为主”方针。教师应尽量做到:导之以趣、导之以疑、导之以学、导之以思等方面去体现主导作用。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知识和方法的“内化”。数学教学中的“导”的过程,当然离不开练习。俗话说:“百炼成钢”,这个练是少不得的,这个练应根据高考说明去组织、去安排,尽量做到基础题型反复练,综合题型穿插练,拨尖题型适度练,鼓励学生尖子根据各自的实际,作出周密的安排,按教材内容安排和高考考试说明要求,指导学生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基础知识和高难度内容的衔接,从中达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观察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练”中强化学法的掌握。

3、重视环节渗透,促进学法的“内化”。课堂教学是应该按教学大纲要求去落实“双基”。在学法指导中,亦不可能纯粹是学法传授,更多的应该是实效教学的落实,应该通过每个环节进行学法渗透,通过实际操作使学法进一步内容消化。因为学生知识层次不一样,每个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认知水平不一样,所以要求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在各个环节“导”学中向学生出示或暗示某些知识的特定方法,指导学生应如何读、如何思考、如何联系旧知识、如何训练等。总之,要求根据学生实际,做到有的放矢。

环节渗透是课堂学法指导实现经常化、具体化的有效途径,而且具有实用性和随机性,适合数学学科教学的特点。特别是应用题教学,在明确题意、分析数据及解答等环节渗透时应点拨“三思”指导(即一思题中关键词语,二思题中数字的关系,三思多种解法),解题后验算方法及习惯的指导等等。

另外还有一种较为常用的“暗渗法”,即是学生学习新知识时,教师不必先提示学法,而是引导学生回顾过去学习某一知识点时的方法,再运用这种方法去学习新知识。这样亦有利于促进学生学好新知识。

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和学习自觉性。培根曾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而课堂学法指导的目标就是使学生逐步由“学会”向“会学”的转变,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指导自己的学习活动,形成学习的动力。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意把基本的学习习惯(即阅读习惯、独立思考习惯、检验习惯、预习习惯、复习习惯、完成作业习惯、专心听课习惯等)的培养贯穿于“导”学的全过程,并进行反复指导,严格训练。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以人为本,从情感教育入手,采用教学民主方法,营造良好的“导”学氛围,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以“凝”、“趣”等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以饱满的、持久高潮的学习热情,投入数学课的学习,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觉学习。这样就有可能达到学好数学的目的。

高等数学学习指导范文4

    一、数学学法指导的内容

1.形成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指导

主要包括学习需要、动机、兴趣、毅力、情绪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形成的指导.

2.学习方法体系的指导

(1)指导学生形成拟定自学计划的能力.

(2)指导学生学会预习的能力.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边做好预习笔记,从而能带着问题听课.

(3)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

(4)指导学生做笔记、写心得、绘图表的方法,使他们能够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

(5)指导学生有效的记忆方法和温习教材的方法.

3.学习能力的指导

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以及自学、表达等能力的培养.

4.应考方法的指导

教育学生树立信心,克服怯场心理,端正考试观.要把题目先看一遍,然后按先易后难的次序作答;要审清题意,明确要求,不漏做、多做;要仔细检查修改.

5.良好学习心理的指导

教育学生学习时要专注,不受外界的干扰;要耐心仔细,独立思考,不抄袭他人作业;要学会分析学习的困难,克服自卑感和骄傲情绪.

    二、数学学法指导的原则

    数学学法指导的原则是根据学生的学习任务、学习规律和学习经验,对学生数学学习提出的基本法则.它是用来指导和改进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质量的准则.

就目前数学教学研究情况和学生学习经验来看,笔者以为有以下几条原则.

1.系统化原则

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体系,成为他们知识总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教和学中,要把概念的形成与知识系统化有机联系起来,加强各部分学习基础知识内部和相互之间,以及数学与物理、化学、生物之间的逻辑联系;注意从宏观到微观揭示其变化的内在本质.并在平时就要十分重视和做好从已知到未知,新旧联系的系统化工作,使所学知识先成为小系统、大结构,达到系统化的要求.

2.针对性原则

就是针对数学学科的特征及学生的实际特点进行指导,这是学法指导的最根本原则.首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指导.一般来说,初中生知识面较窄,思维能力较差,注意力不持久,学习技能不很熟练,因此,对初中生的指导要具体、生动、形象,多举典型事例,侧重于具体学习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高中生则不同,知识面较广,理解力较强,因此,可向学生介绍一些学习数学知识的方法,侧重于学习能力的培养,开设学法课.其次,要针对学生的类型差异进行指导.学生的类型大致有四种:第一种,优秀型.双基扎实,学习有法,智力较高,成绩稳定在优秀水平.第二种,松散型.学习能力强,但不能主动发挥,学习不够踏实,双基不够扎实,学习成绩不稳定.第三种,认真型.学习很刻苦认真,但方法较死,能力较差,基础不够扎实,成绩上不去.第四种,低劣型.学无兴趣,不下功夫,底子差,方法死,能力弱,学习成绩差,处于“学习脱轨”和“恶性循环”状态.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指导方法和重点要不同.对第一种侧重于帮助优生进行总结并自觉运用学习方法;对第二种主要解决学习态度问题;对第三种主要解决方法问题;对第四种主要解决兴趣、自信心和具体方法问题.

3.实践性原则

学习方法实际上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技能,要使学生真正掌握学习方法,就必须进行方法训练(即实践),使之达到自动化、技巧化的程度.指导中切忌单纯传授知识,满堂灌,学而不用.进行方法训练时,要与具体内容相结合,使学生在具体运用中掌握学习方法.

4.实用性原则

学法指导的最终目的是用较少的时间学有所得、学有所成,改正不良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应以常规方法为重点,指导时多讲怎么做,少讲为什么,力求理论阐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增强可读性,便于学生接受.注意穿插某些重要的单项学习法,如怎样记笔记,怎样积累资料,怎样使用工具书,怎样阅读,等等.

5.自主性原则

指导学生优化学习方法,其着眼点在于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作用,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此,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应力求贯彻学生自主原则,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时间和余地进行自学,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6.及时巩固原则

及时巩固原是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例如,数学符号、概念、定理、公式等是数学特有的表现形式.教学实践表明,数学符号、概念、定理、公式没有学会和记住,是造成学生学习质量不高、学习发生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只有及时巩固,才能迁移应用.

    四、数学学法指导的实施

    数学学法指导是一个由非智力因素、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组成的动力系统、执行系统、控制系统、反馈系统的整体,对其中任何一个系统的忽视,都会直接影响学法指导整体功能的发挥.因此,应以系统整体的观点进行学法指导,以指导学生加强学习修养,激发学习动机,指导学生掌握和形成具有自己个性特点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提高学习能力及效果为其内容及范围.

1.形成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指导

非智力因素是学法指导得以进行的动力.积极的非智力因素,可以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长盛不衰.我们应把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放在首位.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激发学习动机,即激励学生主体的内部心理机制,调动其全部心理活动的积极性.首先,以数学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其次,以我国在数学领域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激发学习动机.再次,挖掘数学中的美育因素,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内容,选用生动活泼、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还可以运用形象生动、贴近学生、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感染学生;教师还可以安排既严谨又活泼的教学结构,形成热烈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锻炼学习意志.心理学家认为:“意志在克服困难中表现,也在经受挫折、克服困难中发展,困难是培养学生意志力的‘磨刀石’.”因此,数学教学中要经常给学生安排适当难度的练习题,让他们付出一定的努力,在独立思考中独立解决问题(但注意难度必须适当,因为太难会挫伤学生的信心,太易又不能锻炼学生的意志).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第二,反复训练,持之以恒;第三,树立榜样,激发自觉性;第四,评价表扬,鼓励发展;第五,建立学习规章制度,严格管理;第六,创造良好学习环境,如搞好校风、学风、教风、班风建设.

2.数学学习方法内化的指导

(1)正确认识数学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启发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并把这一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如,结合教材内容,讲述一些运用科学学习方法获得成功的例子,召开数学学法研讨会,让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介绍经验,开辟专栏进行学习方法的讨论,等等.

(2)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

①合理渗透.在教学中要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学法因素,把学法指导渗透到教学过程中.

②相机点拨.教师要有强烈的学法指导意识,结合教学抓住最佳契机,画龙点睛地点拨学习方法.

③及时总结.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及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加以总结,使其逐步系统完善,并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④迁移训练.总结所学内容,进行学法的理性反思,强化并进行迁移运用,在训练中掌握学法.

(3)开设数学学法指导课.学法最好安排在起始年级(高一、初一)开设,时间一般是每周或每两周一课时,开设一学期或一学年,并列入数学教学计划.要结合正反例子讲,结合数学学科的具体知识和学法特点讲,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讲,边讲边示范边训练.例如,讲授名人和优秀学生学习的事例,或对反面典型进行剖析;介绍如何读书、如何复习、如何记忆等一般的学习方法;精讲数学解题的策略和思维方式;等等.当然学法课有时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来上,或请优秀学生介绍经验,或请有关教师作专题报告,还可以采用讨论式.

(4)数学学法的矫正指导.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总要暴露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老师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有较清晰的认识,善于发现问题的症结,在教学工作过程中密切注意学情,加强调查与观察,最好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建立个人档案,随时记载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针对性矫正,从而使学生改进学法,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3.数学学习能力形成的指导

高等数学学习指导范文5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高速发展,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地位越来越高,作用越来越大。不仅如此,数学教育的实践和历史还表明,数学作为一种文化,对人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具有巨大的影响。因此,提高基础教育中的数学教学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可目前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数学教学中违背教育规律的现象和做法时有发生,为此更新数学教学思想、完善数学教学方法就显得更加迫切。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学法指导,正是改革数学教学的一个突破口。

对数学教学如何实施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人们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实验。首先是通过观察、调查,归纳总结了中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如“学习懒散,不肯动脑;不订计划,惯性运转;忽视预习,坐等上课;不会听课,事倍功半;死记硬背,机械模仿;不懂不问,一知半解;不重基础,好高骛远;赶做作业,不会自学;不重总结,轻视复习”[1]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数学学法指导的途径和方法,如数学全程渗透式(将学法指导渗透于制订计划、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独立作业、学结、课外学习等各个学习环节之中)[2];建立数学学习常规(课堂常规———情境美,参与高,求卓越,求效率;课后常规———认真读书,整理笔记,深思熟虑,勇于质疑;作业常规———先复习,后作业,字迹清楚,表述规范,计算正确,填好《作业检测表》,重做错题)[3]等等。诚然,这对于端正学习态度、养成学习习惯、提高学业成绩、优化学习品质,采劝对症下药”的策略,开展对学习常规的指导,无疑会收到较好的效果。但是,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决不能忽视数学所特有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可以说,这才是数学学法指导之内核和要害。也就是说,数学学法指导应该着重指导学生学会理解数学知识、学会解决数学问题、学会数学地思维、学会数学交流、学会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等。有鉴于此,笔者主要从“数学”、“数学学习”出发,来阐释数学学习方法,论述数学学法指导。

从数学的角度出发,就是要考察数学的特点。关于数学的特点,虽仍有争议,但传统或者说比较科学的提法仍是3条:高度的抽象性、逻辑的严谨性和应用的广泛性。

1.数学研究的对象本来是现实的,但由于数学仅从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方面来反映客观现实,所以数学是逐级抽象的产物。比如三角形形状的实物模型随处可见,多种多样,名目繁多,但数学中的“三角形”却是一种抽象的思维形式(概念),撇开了人们常见的各种三角形形状实物的诸多性质(如天然属性、物理性质等)。因此,学习数学首当其冲的是要学习抽象。而抽象又离不开概括,也离不开比较和分类,可以说比较、分类、概括是抽象的基础和前提。比如,要从已经过抽象得出的物体运动速度v=v0+at、产品的成本m=m0+at、金属加热引起的长度变化l=l0+at中再次抽象出一次函数f(x)=ax+b,显然要经过比较(它们的异同)和概括(它们的共同特征)。根据数学高度抽象性的特点,数学学法指导要强调比较、分类、概括、抽象等思维方法的指导。

2.数学结论的可靠性有其严格的要求,观察和实验不能作为论证的依据和方法,而是要经过逻辑推理(表现为证明或计算),方能得以承认。比如,“三角形内角和为180°”这个结论,通过测量的方法是不能确立的,唯有在欧氏几何体系中经过数学证明才能肯定其正确性(确定性)。在数学中,只有通过逻辑证明和符合逻辑的计算而得到的结论,才是可靠的。事实上,任何数学研究都离不开证明和计算,证明和计算是极其主要的数学活动,而通常所说的“数学思想方法往往是数学中证明和计算的方法。探求数学问题的解法也就是寻找相应的证明或计算的具体方法。从这一点上来说,证明或计算是任何一种数学思想方法的组成部分,又是任何一种数学思想方法的目标和表述形式”[4]。又由于证明和计算主要依靠的是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所以根据数学逻辑的严谨性特点,数学学法指导要重视归纳法、演绎法、分析法、综合法的指导。

3.由于任何客观对象都有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因而从理论上说以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为研究对象的数学可以应用于客观世界的一切领域,即可谓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应用数学解决问题,不但首先要提出问题,并用明确的语言加以表述,而且要建立数学模型,还要对数学模型进行数学推导和论证,对数学结果进行检验和评价。也就是说,数学之应用,它不仅表现为一种工具,一种语言,而且是一种方法,是一种思维模式。根据数学应用的广泛性特点,数学学法指导还要指导学生建立和操作数学模型,以及进行检验和评价。

从数学学习的角度出发,就是要通过对数学学习过程的考察,引申出数学学法指导的内容和策略。关于数学学习的过程,比较新颖的观点是:“在原有行为结构与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或是将环境对象纳入其间(同化),或是因环境作用而引起原有结构的改变(顺应),于是形成新的行为结构与认知结构,如此不断往复,直到达成相对的适应性平衡”[5]。通过对这一认识的分析和理解,就数学学法指导而言,可概括出以下3点:

1.行为结构既是学习新知的目的和结果,又是学习新知的基础,因而在数学教学中亦需注重外部行为结构形成的指导。由于这种外部行为主要包括外部实物操作和外部符号(主要是语言)活动,所以在数学学法指导中,一要重视学具的操作(可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制作学具,操作学具);二要重视学生的言语表达(给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言语交流的机会,可以是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也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2.认知结构同样既是学习新知的目的和结果,也是学习新知的基础,故而数学教学要加强数学认知结构形成的指导。所谓数学认知结构,是指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按自己的理解深度、广度,结合自己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认知特点,组合成的一个具有内部规律的整体结构。因此,对于学生形成数学认知结构的指导,关键在于不断地提高所呈现的数学知识和经验的结构化程度。在数学学法指导中,须注意如下几点:①加强数学知识间联系的教学。无论是新知识的引入和理解,还是巩固和应用,尤其是知识的复习和整理,都要从知识间的联系出发。②重视数学思想的挖掘和渗透。由于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的本质的认识,因而数学思想是数学知识结构建立的基础。常见的数学思想有:符号思想、对应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归纳思想、公理化思想、模型化思想等等。③注重数学方法的明晰教学。数学方法作为解决问题的手段,是建立数学知识结构的桥梁。常见的数学方法有:化归法、构造法、参数法、变换法、换元法、配方法、反证法、数学归纳法等。

3.在原有行为结构与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无论是通过同化,还是通过顺应来获得新知,必须是在一种学习机制的作用下方能实现。而这种学习机制主要就是对学习新知过程的监控和调节,即所谓的元学习。实质上,能否会学,关键就在于这种学习是否建立起来。于是,元学习的指导又成为数学方法指导的重要内容。为此,在数学学法指导中,需要注意:①要传授程序性知识和情境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即是对数学活动方式的概括,如遇到一个数学证明题该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再干什么,就是所谓的程序性知识。情境性知识即是对具体数学理论或技能的应用背景和条件的概括,如掌握换元法的具体步骤,获得换元技能,懂得在什么条件下应用换元法更有效,就是一种情境性知识。②尽可能让学生了解影响数学学习(数学认知)的各种因素。比如,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是文字的、字母的,还是图形的;学习任务是计算、证明,还是解决问题,等等。这些学习材料和学习任务方面的因素,都对数学学习产生影响。③要充分揭示数学思维的过程。比如,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思路的产生过程、尝试探索过程和偏差纠正过程。④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诊断,明确其自身数学学习的特征。比如:有的学生擅长代数,而认知几何较差;有的学生记忆力较强而理解力较弱;还有的学生口头表达不如书面表达等。⑤指导学生对学习活动进行评价。如评价问题理解的正确性、学习计划的可行性、解题程序的简捷性、解题方法的有效性等诸多方面。⑥帮助学生形成自我监控的意识。如监控认知方向意识、认知过程意识和调节认知策略意识等等。

根据数学内容的性质,数学教学一般可分为概念教学、命题(主要有定理、公式、法则、性质)教学、例题教学、习题教学、总结与复习等5类。相应地,数学学法指导的实施亦需分别落实到这5类教学之中。这里仅就例题教学中如何实施数学学法指导谈谈自己的认识。

1.根据学生的学情安排例题。如前所述,学习新知必须建立在已有的基础之上,从内容上讲,这个基础既包括知识基础,又包括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还包括学习兴趣、认知意识,乃至学习态度等有关学习动力系统方面的准备。因此,无论是选配例题,还是安排例题,都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是要考虑激发学生认知兴趣和认知需求的原则(称之为动机原则)。在例题选配和安排中,可采取增、删、调的策略,力求既突出重点,又符合学生的学情。所谓增,即根据学生的认知缺陷增补铺垫性例题,或者为突破某个难点增加过渡性例题。所谓删,即根据学生情况,删去比较简单的例题或要求过高的难题。所谓调,即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将后面的例题调至前面先教,或者将前面的例题调到后面后教。

2.根据学习目标和任务精选例题。例题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最基本的莫过于理解知识,应用知识,巩固知识;莫过于训练数学技能,培养数学能力,发展数学观念。为发挥例题的这些基本作用,就要根据学习目标和任务选配例题。具体的策略是:增、删、并。这里的增,即为突出某个知识点、某项数学技能、某种数学能力等重点内容而增补强化性例题,或者根据联系社会发展的需要,增加补充性例题。这里的删,即指删去那些作用不大或者过时的例题。所谓并,即为突出某项内容把单元内前后的几个例题合并为一个例题,或者为突出知识间的联系打破单元界限而把不同内容的例题综合在一起。

3.根据解题的心理过程设计例题教学程序。按照波利亚的解题理论,一般把解题过程分为弄清问题、拟定计划、实现计划、回顾等4个阶段。这是针对解题过程本身而言的。但就解题教学来说,还应当增加一个步骤,也是首要环节,即要使学生“进入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一种认知的需要。对于“进入问题情境”环节,要求教师用简短的语言,在承上启下中,提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激起认知冲突。而对其余4个环节,教师的行为可按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表”中的要求去构思。一般教师和学生都能够注意做到做好前3个环节,却容易忽视“回顾”环节。

严格说来,回顾环节对解题能力的提高,对例题教学目的的实现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回顾环节来讲,除波利亚提出的几条以外,更为主要的是对解题方法的概括和反思,并使其能迁移到其它问题的解决之中。

高等数学学习指导范文6

随着社会、 经济 、 科技 的高速发展,数学的 应用 越来越广,地位越来越高,作用越来越大。不仅如此,数学教育的实践和历史还表明,数学作为一种文化,对人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具有巨大的 影响 。因此,提高基础教育中的数学教学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可 目前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数学教学中违背教育 规律 的现象和做法时有发生,为此更新数学教学思想、完善数学教学 方法 就显得更加迫切。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学法指导,正是改革数学教学的一个突破口。

对数学教学如何实施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人们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实验。首先是通过观察、调查,归纳 总结 了中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的 问题 ,如“学习懒散,不肯动脑;不订计划,惯性运转;忽视预习,坐等上课;不会听课,事倍功半;死记硬背,机械模仿;不懂不问,一知半解;不重基础,好高骛远;赶做作业,不会自学;不重总结,轻视复习”[1]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数学学法指导的途径和方法,如数学全程渗透式(将学法指导渗透于制订计划、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独立作业、学习总结、课外学习等各个学习环节之中)[2];建立数学学习常规(课堂常规———情境美,参与高,求卓越,求效率;课后常规———认真读书,整理笔记,深思熟虑,勇于质疑;作业常规———先复习,后作业,字迹清楚,表述规范, 计算 正确,填好《作业检测表》,重做错题)[3]等等。诚然,这对于端正学习态度、养成学习习惯、提高学业成绩、优化学习品质,采劝对症下药”的策略,开展对学习常规的指导,无疑会收到较好的效果。但是,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决不能忽视数学所特有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可以说,这才是数学学法指导之内核和要害。也就是说,数学学法指导应该着重指导学生学会理解数学知识、学会解决数学问题、学会数学地思维、学会数学交流、学会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等。有鉴于此,笔者主要从“数学”、“数学学习”出发,来阐释数学学习方法,论述数学学法指导。

从数学的角度出发,就是要考察数学的特点。关于数学的特点,虽仍有争议,但传统或者说比较 科学 的提法仍是3条:高度的抽象性、逻辑的严谨性和应用的广泛性。

1.数学研究的对象本来是现实的,但由于数学仅从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方面来反映客观现实,所以数学是逐级抽象的产物。比如三角形形状的实物模型随处可见,多种多样,名目繁多,但数学中的“三角形”却是一种抽象的思维形式(概念),撇开了人们常见的各种三角形形状实物的诸多性质(如天然属性、物理性质等)。因此,学习数学首当其冲的是要学习抽象。而抽象又离不开概括,也离不开比较和分类,可以说比较、分类、概括是抽象的基础和前提。比如,要从已经过抽象得出的物体运动速度v=v0+at、产品的成本m=m0+at、金属加热引起的长度变化l=l0+at中再次抽象出一次函数f(x)=ax+b,显然要经过比较(它们的异同)和概括(它们的共同特征)。根据数学高度抽象性的特点,数学学法指导要强调比较、分类、概括、抽象等思维方法的指导。

2.数学结论的可靠性有其严格的要求,观察和实验不能作为论证的依据和方法,而是要经过逻辑推理(表现为证明或计算),方能得以承认。比如,“三角形内角和为180°”这个结论,通过测量的方法是不能确立的,唯有在欧氏几何体系中经过数学证明才能肯定其正确性(确定性)。在数学中,只有通过逻辑证明和符合逻辑的计算而得到的结论,才是可靠的。事实上,任何数学研究都离不开证明和计算,证明和计算是极其主要的数学活动,而通常所说的“数学思想方法往往是数学中证明和计算的方法。探求数学问题的解法也就是寻找相应的证明或计算的具体方法。从这一点上来说,证明或计算是任何一种数学思想方法的组成部分,又是任何一种数学思想方法的目标和表述形式”[4]。又由于证明和计算主要依靠的是归纳与演绎、 分析 与综合,所以根据数学逻辑的严谨性特点,数学学法指导要重视归纳法、演绎法、分析法、综合法的指导。

3.由于任何客观对象都有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因而从 理论 上说以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为研究对象的数学可以应用于客观世界的一切领域,即可谓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应用数学解决问题,不但首先要提出问题,并用明确的语言加以表述,而且要建立数学模型,还要对数学模型进行数学推导和论证,对数学结果进行检验和评价。也就是说,数学之应用,它不仅表现为一种工具,一种语言,而且是一种方法,是一种思维模式。根据数学应用的广泛性特点,数学学法指导还要指导学生建立和操作数学模型,以及进行检验和评价。

从数学学习的角度出发,就是要通过对数学学习过程的考察,引申出数学学法指导的 内容 和策略。关于数学学习的过程,比较新颖的观点是:“在原有行为结构与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或是将环境对象纳入其间(同化),或是因环境作用而引起原有结构的改变(顺应),于是形成新的行为结构与认知结构,如此不断往复,直到达成相对的适应性平衡”[5]。通过对这一认识的分析和理解,就数学学法指导而言,可概括出以下3点:

1.行为结构既是学习新知的目的和结果,又是学习新知的基础,因而在数学教学中亦需注重外部行为结构形成的指导。由于这种外部行为主要包括外部实物操作和外部符号(主要是语言)活动,所以在数学学法指导中,一要重视学具的操作(可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制作学具,操作学具);二要重视学生的言语表达(给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言语交流的机会,可以是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也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2.认知结构同样既是学习新知的目的和结果,也是学习新知的基础,故而数学教学要加强数学认知结构形成的指导。所谓数学认知结构,是指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按自己的理解深度、广度,结合自己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认知特点,组合成的一个具有内部规律的整体结构。因此,对于学生形成数学认知结构的指导,关键在于不断地提高所呈现的数学知识和经验的结构化程度。在数学学法指导中,须注意如下几点:①加强数学知识间联系的教学。无论是新知识的引入和理解,还是巩固和应用,尤其是知识的复习和整理,都要从知识间的联系出发。②重视数学思想的挖掘和渗透。由于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的本质的认识,因而数学思想是数学知识结构建立的基础。常见的数学思想有:符号思想、对应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归纳思想、公理化思想、模型化思想等等。③注重数学方法的明晰教学。数学方法作为解决问题的手段,是建立数学知识结构的桥梁。常见的数学方法有:化归法、构造法、参数法、变换法、换元法、配方法、反证法、数学归纳法等。

3.在原有行为结构与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无论是通过同化,还是通过顺应来获得新知,必须是在一种学习机制的作用下方能实现。而这种学习机

制主要就是对学习新知过程的监控和调节,即所谓的元学习。实质上,能否会学,关键就在于这种学习是否建立起来。于是,元学习的指导又成为数学方法指导的重要内容。为此,在数学学法指导中,需要注意:①要传授程序性知识和情境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即是对数学活动方式的概括,如遇到一个数学证明题该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再干什么,就是所谓的程序性知识。情境性知识即是对具体数学理论或技能的应用背景和条件的概括,如掌握换元法的具体步骤,获得换元技能,懂得在什么条件下应用换元法更有效,就是一种情境性知识。②尽可能让学生了解影响数学学习(数学认知)的各种因素。比如,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是文字的、字母的,还是图形的;学习任务是计算、证明,还是解决问题,等等。这些学习材料和学习任务方面的因素,都对数学学习产生影响。③要充分揭示数学思维的过程。比如,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思路的产生过程、尝试探索过程和偏差纠正过程。④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诊断,明确其自身数学学习的特征。比如:有的学生擅长代数,而认知几何较差;有的学生记忆力较强而理解力较弱;还有的学生口头表达不如书面表达等。⑤指导学生对学习活动进行评价。如评价问题理解的正确性、学习计划的可行性、解题程序的简捷性、解题方法的有效性等诸多方面。⑥帮助学生形成自我监控的意识。如监控认知方向意识、认知过程意识和调节认知策略意识等等。

根据数学 内容 的性质,数学教学一般可分为概念教学、命题(主要有定理、公式、法则、性质)教学、例题教学、习题教学、 总结 与复习等5类。相应地,数学学法指导的实施亦需分别落实到这5类教学之中。这里仅就例题教学中如何实施数学学法指导谈谈自己的认识。

1.根据学生的学情安排例题。如前所述, 学习 新知必须建立在已有的基础之上,从内容上讲,这个基础既包括知识基础,又包括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还包括学习兴趣、认知意识,乃至学习态度等有关学习动力系统方面的准备。因此,无论是选配例题,还是安排例题,都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是要考虑激发学生认知兴趣和认知需求的原则(称之为动机原则)。在例题选配和安排中,可采取增、删、调的策略,力求既突出重点,又符合学生的学情。所谓增,即根据学生的认知缺陷增补铺垫性例题,或者为突破某个难点增加过渡性例题。所谓删,即根据学生情况,删去比较简单的例题或要求过高的难题。所谓调,即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将后面的例题调至前面先教,或者将前面的例题调到后面后教。

2.根据学习目标和任务精选例题。例题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最基本的莫过于理解知识, 应用 知识,巩固知识;莫过于训练数学技能,培养数学能力, 发展 数学观念。为发挥例题的这些基本作用,就要根据学习目标和任务选配例题。具体的策略是:增、删、并。这里的增,即为突出某个知识点、某项数学技能、某种数学能力等重点内容而增补强化性例题,或者根据联系 社会 发展的需要,增加补充性例题。这里的删,即指删去那些作用不大或者过时的例题。所谓并,即为突出某项内容把单元内前后的几个例题合并为一个例题,或者为突出知识间的联系打破单元界限而把不同内容的例题综合在一起。

3.根据解题的心理过程设计例题教学程序。按照波利亚的解题 理论 ,一般把解题过程分为弄清 问题 、拟定计划、实现计划、回顾等4个阶段。这是针对解题过程本身而言的。但就解题教学来说,还应当增加一个步骤,也是首要环节,即要使学生“进入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一种认知的需要。对于“进入问题情境”环节,要求教师用简短的语言,在承上启下中,提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激起认知冲突。而对其余4个环节,教师的行为可按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表”中的要求去构思。一般教师和学生都能够注意做到做好前3个环节,却容易忽视“回顾”环节。

严格说来,回顾环节对解题能力的提高,对例题教学目的的实现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回顾环节来讲,除波利亚提出的几条以外,更为主要的是对解题 方法 的概括和反思,并使其能迁移到其它问题的解决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