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的途径范例6篇

素质教育的途径

素质教育的途径范文1

【关键词】语文课程教学、素质教育

近几年,社会的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特别是创造性人才的需求越来月强烈。未来社会的告诉发展,要求人类要适应瞬息万变的工作和生活节奏,要求人能够有独立地分析问题与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学校、我们的教师,必须转变教育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将传统地固守“教师——知识——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向当今社会人才需求的方向转化。要使这一转化为基础教育的趋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语文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认为,语文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才能使语文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呢?我以为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住语文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语文学科不仅有语、修、逻、文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渗透了人文、哲学、社会、自然科学等多方面、多学科的知识,而人文性是本学科最基本的性质。它的主要特点是对人的人文素质教育和对中华民族优秀语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创新。因此,语文课堂教学旨在丰富学生知识经验,扩大知识领域,扩宽思维等。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这已经成为学校、教师们十分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很多从事语文学科教学的老师,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扩大他们的知识领域,达到提高学生素养的目的,往往抓住课文中的某一情节,启发诱导,让学生尽情“发挥”,课堂氛围十分“活跃”,甚至一“发”不可收拾。这样,虽然课堂异常热闹,可学生仍然不懂课文,字词意不甚了解。很明显,这种只追求课堂气氛,游离于语言文字之外的所谓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创造思维”的做法是不可取得。我认为语言课堂教学只有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即识字、阅读、作文的过程)中,才能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发展,学生的素质才能提高。

二、创设情境,提供材料、引导探究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关键所在,是能否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切入点,也是教师通过钻研教材、研究学生后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的集中体现。对于语文课堂教学而言,如何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目的,本人通过教学实践,觉得:首先,通过创设情境,达到形成问题的目的。当然,创设情境的方法可以灵活多样,如绘画再现、音乐描述、音乐表演、实物演示等方法,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多种形式来展现情境。教师可在创设情境中通过启发诱导学生提出富有启发性、逻辑性和发展性的问题,再针对学习内容,有目的的直接击中学生的思维的燃烧点,唤起学生认知系统来激发学生的定向思维,达到最终解决问题的目的。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我为学生准备了八国联句入侵北京时,闯入圆明园前得美丽景色和闯入后的进行肆意抢掠、毁坏、焚烧的罪恶场面,制成图片,让学生看。这样,不仅再现了圆明园的富丽堂皇,展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能力,同时也将帝国主义的暴烈行径暴露在广大学生面前。通过这个情景的创设,激发了学生深入了解课文内容的兴趣。此时,不失时机的提供以下材料,一是说出观后感进行交流,二是让大家思考,一座金碧辉煌的黄家林苑,怎么会变成一座座废墟呢?通过学生的交流,及时给予引导点拨,再通过反复朗读课文,让学生探究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的暴行,从而解决八国联军是怎样“在圆明园大肆抢掠、毁坏、焚烧的”和“结果怎样”的问题。通过谈论,教师只要略作概括,学生便了解课文内容。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提高了,创新思维也得到了培养。

三、扩大阅读面,拓宽知识面,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素质教育的途径范文2

1 爱国主义教育的培养

通过我国古今数学成就的介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现行义务教育教材中,有多处涉及到我国古今数学成就的内容,我们要有意识地去挖掘,在讲授有关知识的同时,适当介绍数学史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国情,激发他们为四化建设、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献身的精神。在教学中,如果能注意挖掘这些因素,自觉地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阐述教学内容,就能让学生更深刻地领悟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学好数学知识,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数学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学习和实践,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方式(正确的学习目的、浓厚的学习兴趣、顽强的学习毅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等),并把这些良好的行为方式转化为他们的习惯,终身受用之。所以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也是数学教学工作的一项基本任务和重要目标。

2 应用数学能力的培养

数学是一种语言,是认识世界必不可少的途径,运用数学的能力是未来公民应当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之一。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用数学的意识”。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2.1 重现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大多是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来的,因而在进行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的教学中,我们不应当只是单纯地向学生讲授这些数学知识,而忽视对其原型的分析和抽象。我们应当从实际事例或学生已有知识出发,逐步引导学生对原型加以抽象、概括,弄清知识的抽象过程,了解它们的用途和适用范围,从而使学生形成对学数学、用数学所必须遵循的途径的认识。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对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大有裨益。

2.2 加强建模训练,培养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是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是运用数学能力的关键一步。解应用题,特别是解综合性较强的应用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建造一个数学模型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可根据教学内容选编一些应用问题对学生进行建模训练,也可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生产、科技和当前商品经济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如利息、股票、利润、人口等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为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

2.3 创造条件,让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的环境,引导学生亲手操作,如测量、市场调查和分析、企业成本和利润的核算等。把学数学和用数学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用数学的快乐,学会用数学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达到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能力的目的。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感

素质教育的途径范文3

关键词:小学数学 素质教育 实施途径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同样,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实施主要是通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途径来实现。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呢?近年来,笔者围绕这个课题进行了研究和探索,感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明确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基本要求,然后按照其要求,以小学数学新教学大纲、新教材为依据,正确把握好课时教学目标,渗透小学数学素质教育思想。

一、实施素质教育要以新大纲和新教材为依据

新大纲是根据国家有关法令、法规,从小学数学教学实际出发而制订的。它对小学数学的教学任务、目的要求、教学内容、教学原则和方法的规定和意见,均是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体现。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时,一定要认真学习、钻研新大纲,把握新大纲的精神实质,自觉地以新大纲来指导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新教材是根据新大纲和小学数学教育实际,在经过实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它是实施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好媒体,那种认为实施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就要或可以离开新教材另搞一套的认识和做法,是对素质教育的误解,是错误的。而恰恰相反,实施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必须紧扣新教材,理解与运用好新教材:

(1)明确新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知识结构;(2)明确新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点,其中包括教材是怎样对定义、法则、计算公式和概念进行表述的、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每一道例题的编排意图,每一插图的用意,练习题的安排序列、层次、目的等;(3)正确理解与掌握新教材知识内容,其中包括对新教材中的定义、法则、计算公式和概念的正确理解,对每一插图的正确理解,每一道题的正确解答;(4)正确理解新教材中体现出来的教学思路、顺序和教学方法等。

二、优化教学方法,贯彻启发式

优化教学方法,就是要变“注入式”为“启发式”。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早就强调:要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可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或多或少的存在着“注入式”,往往不顾学生的知识基储理解能力和学习兴趣,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死记硬背定义、法则,进行大量机械性重复练习。这种教法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而启发式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求新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要突出学习兴趣的激发。启发式教学旨在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教学过程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数学学科特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引起兴趣。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复习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后,教师设问:看一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是不是也看这个数的末位数字是不是3的倍数?学生检验后予以否定,教师再设问:判断一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除了计算外,还有没有其它方法呢?接着师生比一比,看准能很迅速地判断任意一个自然数能否被3整除。比赛结果,总是老师获胜。这时学生急于想知道老师是怎样判断的,为什么这样快,于是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愿望。此时,学习兴趣高,教学效果好。

三、注重社会实践

长期以来,我们的小学数学教育追求的是个体智力的优异性和学问的卓越性。因而教育的价值似乎就在于更快更多地完成人类科学文化遗产的积累。于是,我们自上而下地人为地从文化中编选主题、语言和材料,学生则被动地面对和自己生活相割裂的生疏的学术性文化——社会精英们谙熟的知识与经验。学生通过教师的语言、技术和观念地传授,努力的将这些文化堆积起来。这样,教育就成为一种游离于社会现实的封闭的自我积累与发展过程。学生只需要掌握这些知识并储存起来,并不需要了解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了解知识对社会的发展和自我适应的价值。这种认知的积累好比在个体与社会之间砌一堵墙,知识砖块叠砌越高,个体与社会的割裂似乎就越严重。学生即便有了丰富的知识,却因为各知识都随相应不同的传递通道而存入大脑不同的“储蓄箱”中,而存储的知识又是面对着教师人为编制的与“储蓄箱”中相应的知识对应的各种特定的问题情景,因而无法在自我反思、探究、融合与重组中建构新的文化,也就难以面对来自复杂社会各种无法预见问题的挑战。要知道,教育的价值在于使知识社会化、使个体社会化。“注重社会实践”,就是要使小学数学教育成为开放的在对社会探求活动中自我积累的完善过程,让学生在获得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了解知识的发展与其社会的价值,认识知识探索的方法和途径,提高在社会活动中进行决策和参与改造的基本能力。

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素质教育的途径范文4

一、非专业素质教育理论研究现状

所谓非专业素质教育,即专业素质教育以外的教育。近几年来,已有部分高校将非专业素质教育纳入教育教学改革体系中,开展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成果,如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成立了全国首个非专业素质教育学院,广西民族大学成立了首个民族和谐素质建导中心。

目前关于非专业素质教育的研究一些观点多来源于赵作斌教授的“成功素质教育”。比如郎茜等人认为“非专业素质教育”与“专业素质教育”是相互联系、制约的辩证关系,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应在专业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加强重视非专业素质教育。梁维认为民办大学更应重视非专业素质教育,以此弥补民办大学学生专业素质方面的不足,提高就业率。陈梅等则指出实现成功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是非专业素质教育与专业素质教育同步推进,创新人才的基础是全面发展,而加强非专业素质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纵观学者们关于非专业素质教育情况的研究,其主要停留在理论分析上,且针对独立学院非专业素质教育研究的较少,基于此本文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分析独立学院大学生非专业素质教育实况,探究独立学院非专业素质教育发展的途径。

二、独立学院非专业素质教育发展现状及问题

本文所采用的样本数据,源于课题组对湖北地区部分独立学院二、三年级在校学生的实地走访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700份,回收有效问卷687份,有效回收率达98.14%。研究中应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采取不记名方式,以专业为单位随机抽取样本进行调查。调查问卷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专业素质,二是非专业素质。非专业素质包括思想、政治、道德、法律,人文、社会、管理,身体、心理,创新、信息、科学等4个方面。

在思想道德素质方面调查显示,作为普通社会公民的独立学院大学生,对公共道德与社会行为规范有着比较高的认同感。在精神面貌与观念意识的自我评价调查中,竞争意识、法制观念、诚信意识相对较强,而奉献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相对薄弱。主要原因在于:高等教育扩招,导致社会竞争加剧;独立学院法制教育与诚信教育颇有成效;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致使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活跃复杂、个人主义意识浓厚,集体观念淡薄。

人文素质方面调查表明,独立学院大学生表现出对人文教育的极大需求,十分关注学院的人文社科活动,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与提升,学生最愿意听的讲座或报告依次是:文艺、科技、历史。但由于独立学院办学历史短,学院人文氛围和校园文化建设相对缺乏,教师人文素质薄弱,一定程度上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在心理健康状况方面,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状况表示满意,认为自己心理是健康的。近半数学生认为压力能够成为学习的动力,反映出学生能正确认识压力,29%的学生没有感受到压力,反映出部分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比较放松,心理调试能力较强。这与国内学者关于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创新、信息、科学素质情况。调查显示,69%的学生使用互联网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新闻和查阅资料,说明当今独立学院学生关心社会形势和信息变化,注重运用网络手段获取各类信息;仅有16%的学生认为自身科学文化素质很高,14%的学生评价自身科学工程实践能力不错,反映出独立学院大学生在科技素质和科技能力方面欠缺,在信息处理能力方面不自信,在实践能力方面缺乏,动手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三、独立学院非专业素质教育发展途径

一是要构建独立学院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德国教育学家贝尔提出“名副其实的教育在本质上就是品格教育”,针对本课题组调查数据显示,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情况主流是健康、积极的,但对于艰苦奋斗、集体主义、奉献精神等教育亟待完善。基于此,笔者认为应建立独立学院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该体系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思想道德教育队伍、思想道德教育社会实践、社会公德教育等4个子系统和16个评价层。

二是依据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发展独立学院人文素质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人文氛围。要增加学院图书馆人文书籍种类和分量,修建校园文化名人塑像等一些人文景点建筑,构建校园文化硬环境;要开展人文专题讲座、名著导读、名曲名画欣赏、影视评论、文艺汇演、辩论比赛、读书报告会等活动,构建校园文化软环境;要增设人文类课程,完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三是建立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制机制,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和组织机构建设。从制度和经费上保证,建设不依托于母体学校而相对独立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师或诊疗人员来学院进行心理咨询、调研和诊疗工作。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将《普通心理学》、《个性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作为公共选修课开设,宣传心理学的基础知识,针对一年级学生的适应问题,还可开设《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和《成长训练营》等课程,以此提升独立学院大学生自我保健意识和适应能力。构建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建立以校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校心理咨询中心与校医院心理门诊院系心理辅导教师心理辅导学生干部为主的四级心理防护网,做好独立学院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四是深化独立学院创新创业素质教育。独立学院推行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既是当代高等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独立学院自身发展的理性选择。通过对湖北部分地区独立学院大学生素质教育状况的调查,笔者认为,在独立学院非专业素质教育中,除思想道德教育、人文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创业素质教育也应受到重视,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模式和目标应定位于创新创业型应用人才。

素质教育的途径范文5

教学改革工作的各领域中,课堂是改革的前沿阵地,课堂教学改革的成败,直接影响素质教育的实施。为了正确引导课堂教学改革,各地积极推出了许多模式或成果,如“三零一五工程”“讲练工程”“语文教学三读法”“杜郎口模式”等。虽方法有异,但目的相同,即盘活四十五分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和开发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一、了解课堂教学的特点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系统,其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是人,盘活课堂就要搞活人的思维,思维活动只有具备主动性、积极性,才能有所创新,有所进步。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所处的位置不同,教师需要发挥主导性作用去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所以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在教师。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不但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改革创新的思想意识,而且要具备革新的热情和必胜的信念。陶行知先生所言极是:“我们要与学生共学习,共修养,共探讨”。教学的主导要融入教学的主体。

二、处理好师生关系

教师是学生的服务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不是知识的容器和教师的奴隶,课内外师生关系都应该是平等的、融洽的。学生在问题、困难和挫折面前,教师的义务都是帮扶,不是鞭挞。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要俯首甘为,不可横眉冷对;要尊重学生,不能只强调学生尊重老师。盘活四十五分钟课堂,平等宽松的氛围很关键。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培养出来的人才,已满足不了社会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学生成了考试的工具,“人才”高分低能。教师为了分数而教,学生为了分数而学。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彻底改变传统思想观念,改变传统的人才观。精英教育是境界,不是目的,教育的目的绝对不是为了培养少数几个精英。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是民族的、国家的、人类的。小的教学工作行为,需要大的科学思想观做指导。改革传统的育人观,是盘活课堂的思想基础。

三、用行动改变传统课堂,用思考和经验优化课堂

实践表明,搞活课堂要注意微笑和服务。带微笑上课堂能拉近师生关系,给予学生宽松的氛围。有人认为:为师不严,学生不尊。其实很多人误解了严的含义。认为只有板着面孔,严厉批评,大声指责,严密监视,学生才会老老实实,服服帖帖,谓之教育有方。其实学生在威吓,冷酷中沉默,恰是体现了学生的叛逆和教师的无奈。所以我们很有必要把学生的“导师”变为学生的“友师”和“恩师”,人与人之间有了微笑,就会有快乐和活力。理解学生,读懂学生是盘活课堂的重要条件。教师应该把自己的生命全部融入学生的生命之中,才会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教师无论做什么工作,无论怎样思索,无论怎样改革,其目的只有一个: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这其实是教师的责任和使命。我们时刻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减轻他们的课业负担,多给他们鼓励和信心。不能妄加指责,用微笑面对学生的错误和不足。孩子需要理解、尊重、关心和呵护。课堂需要教师用心、用爱、用情。我从不直接批评作业和表现差的同学,因为表扬好的就是对差的冷落和惩罚。相信每一个人都不喜欢别人冷落,也没一个人心安理得地比别人差,更没人甘愿失败,个体是有差异的。我们要尊重差异,一味严加指责会使差者产生恐惧和自卑。差生更需要鼓励和安慰,为师者应该包容学生的错误和不足,把自己的生命融入学生的生命之中。满腔热忱地燃烧自己,光辉才会更加照人。在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无私奉献,课堂才会充满活力。

四、因材施教,灵活使用教法,科学进行学法指导

有了热情,有了奉献精神,有了成功愿望,有了必胜信念,还要有科学的教法。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因材施教,灵活机动选择使用教法。无论选择何种教法,首先考虑“引导启迪”。例如:问答式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用好了,很有效果。用不好,问题出来学生搞不懂,答不出。教师不能灵活引导。结果教师满堂问,指名回答。学生没有思考和答题的主动性。效果当然可想而知了。看来方法虽好,用不好会落个事倍功半的结果,对教学有百害而无一利。所以我们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因势利导,在“思而不得”或“得而谬误”之后讲解。抓住时机做到心有灵犀一点通。叶圣陶先生说:“所谓教师的主导作用,善在于引导启迪,俾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为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受。”可见善导的教师才算善教的能手。教学有法而无定法,积极思考灵活运用才是盘活课堂的关键。引导学生思考探索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导。教学中教师应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好学;引导迁移,使学生善学;点拨引路,使学生自学;开发学生思维灵感,使学生乐学。可见,科学进行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的有效途径。

五、素质教育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永恒的主题

我们要彻底改变传统观念。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教,学的最高境界是乐学,而不是高分。课堂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显能开发潜能。让学生的爱好、特长、独立自尊的个性、思维等各种品质主动优良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素质教育的途径范文6

关键词:中学数学 素质教育 内容 途径

据此,我认为,素质教育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内容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素质的教育

大纲指出:“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数学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主要有以下几点:

1、爱国主义教育。

(1)通过我国古今数学成就的介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现行义务教育教材中,有多处涉及到我国古今数学成就的内容,我们要有意识地去挖掘,在讲授有关知识的同时,适当介绍数学史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2)通过教材中的有关内容编拟既联系实际又有思想性的数学题目,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等有关内容,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教育。

2、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中学数学本身蕴含着丰富的对立统一、量变质变、运动变化、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等辩证唯物主义因素。在教学中,如果能注意挖掘这些因素,自觉地用唯物辩证法观点阐述教学内容,就能更深刻地让学生领悟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学好数学知识,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为逐渐形成共产主义世界观打下基矗

3、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教育。数学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学习和实践,使学生逐步掌握良好的行为方式(正确的学习目的、浓厚的学习兴趣、顽强的学习毅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等),并把这些良好的行为方式转化为他们的习惯,终身受用之。

二、应用数学能力的培养

运用数学的能力是未来公民应当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质之一。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1、重现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大多是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来的,因而在进行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的教学中,我们不应当只是单纯地向学生讲授这些数学知识,而忽视对其原型的分析和抽象。我们应当从实际事例或学生已有知识出发,逐步引导学生对原型加以抽象、概括,弄清知识的抽象过程,了解它们的用途和适用范围,从而使学生形成对学数学、用数学所必须遵循的途径的认识。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对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大有裨益。

2、加强建模训练,培养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建立适当数学模型,是利用数学解决

实际问题的前提。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是运用数学能力的关键一步。解应用题,特别是解综合性较强的应用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建造一个数学模型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可根据教学内容选编一些应用问题对学生进行建模训练,也可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生产、科技和当前商品经济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如利息、股票、利润、人口等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为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

3、创造条件,让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的环境,引导学生亲手操作,如测量、市场调查和分析、企业成本和利润的核算等。把学数学和用数学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用数学的快乐,学会用数学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达到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能力的目的。

三、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总称。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与方法形成的规律性的理性认识,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策略。数学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和工具。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只有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才算真正掌握了数学。因而,数学思想方法也应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现行教材中蕴含了多种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教学时,我们应充分挖掘由数学基础知识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设计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反复强化、及时总结,用数学思想方法武装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的主人。

四、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