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美术馆工作计划范例6篇

幼儿园美术馆工作计划

幼儿园美术馆工作计划范文1

关键词:学前教育;美术课程;学习途径

儿童美术教育是将审美和教育相结合,并借助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等审美活动提高儿童的素质和修养,从而促进儿童综合素质发展的教育活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明确了幼儿美术教学的目标,即培养幼儿感受美、欣赏美、表达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要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美术素养。

一、《指南》背景下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美术素养

美术素养是指个人了解与学习美术知识之后,所形成的与之相关的感知、想象、思维、表达、设计、审美、评鉴以及参与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包括与之伴随的情感、意志、态度等个性品质。《指南》背景下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美术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较高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是指个人发现美、认识美、评价美的能力,它包括审美感受力、判断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审美能力,这是因为儿童早期的绘画表现为一种涂鸦式的抽象画形式,具有模糊性与不具体性等特点,这些与抽象绘画艺术的构成形式非常相似。对儿童的这种抽象绘画进行赏析,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审美意识,因为这时画得像不像已经不能作为绘画作品的评价标准了。抽象绘画是一种非理性的表现形式,它所描绘的对象大多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客观存在的,观者需要从点、线、面的构成与色彩的搭配等方面赏析绘画作品。所以,幼儿园教师需要立足大的美术观、把握多元化的评价标准评价儿童的绘画作品。此外,在幼儿园的环境创设等日常工作中,也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审美能力。2.基本的造型能力在美术范畴中,造型能力是指能够准确、概括、完整地把握物体造型的能力,通俗的理解就是对创作对象形状的观察、理解以及对物体外在和内在的形体结构的把握。美术又被称为“造型艺术”,可见造型能力对于美术学习的重要性。造型能力可以说是一切美术活动的基础,如果连基本的造型能力都不具备,抛开绘画课程不说,就连欣赏课程或者手工课程都难以展开。如,欣赏一幅绘画作品,很多时候需要对作品中的造型进行赏析。又如,在开展折纸活动时,对于折纸图解的空间性解读和对折叠处在整个纸张中的大概比例的把握也对教师的美术造型能力提出了要求。此外,幼儿园环境的创设一般需要教师参与其中,有些环节甚至需要教师绘制完成,所以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基本的造型能力。3.灵活运用色彩的能力儿童的好奇心十分强烈,更容易被鲜艳的色彩吸引。在美术教学中,缤纷的色彩对于儿童来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幼儿园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对色彩的好奇心,积极培养幼儿对色彩的感知能力,丰富幼儿的审美体验。这就要求幼儿园教师能够较好地感知色彩在各种对比、调和中产生的变化,并能根据需要正确地掌握和配置色彩关系,灵活运用色彩和搭配色彩。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现阶段人们并不能完整地解释人的情感与色彩之间的关系,但可以肯定的是色彩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折射出人的心理状态。马萨诸塞大学(波士顿)心理系教授格罗姆在研究儿童通过绘画表达情感的能力的实验中,发现年龄越小的儿童越是喜欢用色彩表示不同的心境状态。所以,幼儿园教师在正确把握色彩的情感知识后,能够通过学前儿童的绘画作品进一步了解儿童的情绪和心境。4.扎实的手工制作能力手工制作是儿童十分喜爱的活动,包括纸艺、布艺、泥塑等内容。教育家陶行知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书中提到要“解放孩子的双手”。手工活动对于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空间概念以及创造性思维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些手工活动都是以中华民族传统工艺为基础,简化制作工具后发展而来的,对于中国传统艺术的传承具有一定的作用。幼儿园教师应具备一定的分析与制作能力,并能根据自己的分析选择合适的材料、工具和方法进行制作。

二、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学习现状分析

1.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主要规定课程类型和课程门类,及其在各年级的安排顺序和学时分配,并简要规定各类课程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虽然各高职院校在具体的美术课程学习模块与学时上有所差别,但总体的学习内容都是以幼儿园对幼儿教师在美术素养方面的要求为基础,由美术鉴赏、图案、绘画、手工几个方面整合而成。以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为例,美术课程设置情况如下:本课程的名称确定为“美术应用与实践”,属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学生在第一学年完成基础教学模块共计64学时的学习,学习内容包括素描基础、色彩基础、美术欣赏和手工制作等。第二学年完成“应用教学模块”共计64学时的学习,学习内容主要有简笔画、泥工、装饰画以及各种绘画形式的学习。第三学年完成“职业能力模块”共计32学时的学习,学习内容主要包括美术教学法、教玩具的设计与制作、幼儿园环境创设等。

2.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课程学习存在的问题

美术活动对于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的美术教育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而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在这以前,美术教育在我国国民教育中不受重视,即便开设了美术课程,也是倾向于技能的学习,这种学习是十分片面的,而且课时量较少。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情况看,除了参加美术高考的学生,其他学生的美术素养较为缺乏。而美术高考生也只是经过了几年美术造型基础的学习,这样的美术教育是有偏差的。总体来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美术基础存在不足。基于这个情况,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设置包含素描基础、色彩基础等大量的基础知识的学习。此外,由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要学习的课程数量较多,按照教学计划,每周只有两个学时的美术课程学习时间。所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美术课程呈现出学生美术基础差、课程学习内容多、课时量少等问题。美术课程学时是在整个专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后安排的,要想通过增加美术课程的课时量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质量是较为困难的。因此,拓展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学习的途径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了。

三、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学习途径拓展的措施

1.开设美术课程兴趣小组

一般来说,兴趣小组是将课程教学中表现较为突出且对本课程有着积极学习态度的学生组织起来,在课余时间开展课程学习活动的学习小组。学习小组的学生人数有限,但是带来的积极效应是能够放大的。因为小组成员参加学习活动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注意,小组成员通过兴趣小组能够获得成长,进而受到其他学生的关注。这个过程中,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定能被带动起来。同时,教师可以将这种正面的影响融入美术课堂教学。教师讲授完教学内容后,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并请兴趣小组的成员担任组长协助教师辅导其他学生。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兴趣小组时,小组学习内容可以结合美术课程的教学计划,并超前于班级的学习进度,这样兴趣小组成员在辅导其他学生时就能更加准确、有效。开设美术课程兴趣小组不仅能够提升全班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对于提升小组成员的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在开展美术兴趣小组学习活动前,应该配备负责教师。小组的负责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学习内容提前做好计划,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特点,主要安排绘画、手工、欣赏三个方面的学习内容,可以参考小组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点,为学生的兴趣与特长的发挥营造良好的氛围,保证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在学习时间和地点上要有具体的规定,兴趣小组管理应规范化,保证学生准时参加活动,这样小组的学习活动才能持续开展。

2.举办画展

利用校园资源举办画展,可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可以选择一个固定的场所,如走廊、空教室、教学楼大厅等,这样有利于画展的持续举办。画展看似只为个别学生提供了展示美术才能的机会,实际上它对于渲染校园艺术氛围、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和提升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都是有帮助的。举办画展前,应在校内广泛征集学生的美术作品。可以拟定一个主题,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不限制作品的表现形式,绘画、摄影、手工均可,为学生的创作留下足够的空间,充分尊重学生的特长与个性。虽然最后展出的作品数量有限,但在征集过程中,为画展做准备的学生人数肯定是多于这个数量的,这样就可以增强整个学生群体对于美术的关注与兴趣。同时,为了不打击落选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利用学校网站展示所有投稿学生的作品。

3.互联网课程学习

21世纪,人们的生活深受互联网的影响,互联网影响人们的交往、工作和学习等方面。互联网有着资源丰富多样、时空跨越性、信息更新速度快等优势,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学时安排的有限性和课堂学习的局限性决定了教师只能讲授基础知识,所以美术课程应该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提高教学质量。课后,教师可以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与课程相关的网络资源,并要求学生根据网络课程继续学习。教师提供的互联网教学视频应该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巩固与延伸,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课堂上的学习情况自行选择巩固课堂练习或延伸课堂练习。同时,教师可以借用微信平台向学生分享美术相关的有趣的信息,以此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将完成的美术作业发到朋友圈,通过朋友圈与教师、同学、朋友甚至家人交流学习情况。互联网不仅能够为美术课程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改进师生交流的方式。

4.充分利用美术馆等社会公共资源丰富学生的美术欣赏活动

美术馆具备独特的教育资源,即艺术收藏品。美术馆开展的教育活动多样,除了陈列艺术品的形式,还有名家讲座、艺术家公开制作、开放工作室、公演会等,这是很多高校都无法具备的。美术馆有着相对先进的设备,部分美术馆还配有讲解员,并且场地较大,相较于美术课堂,可以展开大规模的美术活动。所以,美术课程应该利用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将美术馆教育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拓展与延伸。大多数学生的观展经验较少,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观展活动。参观画展看似简单,不过是进入美术馆后走到每件艺术品跟前看一看,但学生如果以这种无目的的方式参观展览,最后有可能一无所获。所以,教师应该分三步对学生的观展活动进行引导:第一步,在学生参观以前,教师应该为美术馆的艺术展做一个导览,向学生介绍展览的基本情况和参展画家的简介。第二步,为学生分析、讲解艺术展的典型作品。第三步,针对此次艺术展览作品进行再创作。观展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请学生分享自己观展后的感受,再请学生根据此次艺术展中自己最喜欢的作品进行再创作,使学生能够深层次地理解作品,拓宽学生的美术视野,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水平。

5.手工体验馆

美术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鉴于课程课时量较少,而且学校资源有限,如陶艺类的课程内容是无法在课堂上展开的。这个时候,教师可以推荐学生到陶艺店或其他手工体验馆学习、体验。虽然这种学习形式需要消费,但新鲜的内容仍然能吸引学生。任何一种手工艺品的制作,从材料的选择到制作方法、步骤的确定,从动手制作到不断修改和调整,都是一个提升创造意识和动手能力的过程。特别是在创作过程中,个人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交融是其他学科都无法取代的。此外,绘画与手工看似相去甚远,其实内容是相通的,主要通过色彩、造型进行创作。所以,制作手工的过程也是一个提高美术综合素质的过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将绘画、欣赏和手工等内容压缩成一门课程,而且在学时安排上仅为每周两个课时,要想进一步提高该专业学生的美术素养,拓展学生的美术课程学习途径就显得非常迫切。笔者认为,通过上述学习途径,可最大限度地丰富学生的学习形式,增加学生的知识量,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基金项目:2016年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校园文化项目: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学习途径研究。主持人:赵一婷。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美)格罗姆.儿童绘画心理学:儿童创造的图画世界.李苏,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3]樊钰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研究.美术教育研究,2016(5).

[4]孙彦.论学校美术教育与美术馆公共教育的关联性.大众文艺,2013(3).

[5]晁树梅.有效组织美术兴趣小组活动的方法.画刊(学校艺术教育),2012(9).

幼儿园美术馆工作计划范文2

以幼儿美术教育为研究主题,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以自主灵活、团队合作、自然真实为特征地促进不同教师美术专业发展的学习研究组织形式。

首先,它是以不同美术种类为名,教师自由选择加入工作坊,如纸塑坊、绳结坊、石玩坊等。

其次,由于同一个工作坊的教师原有知识结构不一样,专业理想不一样,教师在工作坊的发展趋势、状态也可以存在多元化,如有的侧重于理论构建,有的侧重于实践智慧等。

最后,工作坊活动的开展形式多元化,教师在工作坊学习成长的评价多元化。

一、组建:

我們在“以玩的方式感悟美”的理念引领下,创设多种形式的幼儿美术工作坊:石玩坊、纸塑坊、绳结坊、木艺坊、扎染坊、陶艺坊、版画坊、沥糊坊。目的是整合孩子艺术与科学探索、合作解决问题、自由表达表现的能力,以期在孩子的玩和美术之间寻找融合与默契。

当我們提出让孩子以玩的方式感悟美时,不禁自问,我們教师自己会玩吗?我們能发现孩子在玩中的问题吗?我可以指导孩子在玩中学吗?

为了与幼儿美术工作坊对接,我們开设了与幼儿工作坊相对接的八个教师美术工作坊,采取自由和集中相结合、教师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式等,以期更好地提升教师的美术专业素养,营造团队合作的教师文化,为特色办园提供保障。

二、运行

1 形成制度,保证工作坊有序运作

幼儿园统一制定《教师美术工作坊申请表》《教师美术工作坊计划表》《教师美术工作坊活动记录表》等表格,以帮助教师聚焦学习和研究的问题,进行目标导向。为了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我們采取积分加自荐的评优方法,设计了《优秀会员自荐表》《优秀坊主自荐表》《优秀工作坊自荐表》,针对不同项目设立不同奖项,根据自荐及工作坊展示显示给予奖励,由此激发了教师們参与研究活动的热情。

2 慎选“坊主”,保证工作坊活动有效

“坊主”是工作坊的负责人。由于工作坊活动均为自主开展,活动能否有效开展,坊主自身素养、对活动内容的计划与把控是关键。我們设定坊主应具备的条件:一是热爱艺术和科研,有工作激情;二是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某工作坊的专业水平;三是乐于吃苦,能挤出时间和大家一起学习、探讨、动手实践,并带动大家一起研究。坊主职责是:在园长室领导下负责本工作坊有关学习、研究、实践的全部工作。围绕本工作坊的特质,制定符合本组实际的学习计划,发挥组员间的特长,采取灵活和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富有创意的实践操作活动。领衔组员开展与本工作坊相符的实践研究,积累素材,创建合作共享的学习共同体。同时,幼儿同给予“坊主”一定的权利,如:坊主有权利对活动进行安排和修改;坊主有权利对坊内教师的参与情况给予评价,期末参加优秀会员的评议。

3 设定人数,保证活动的高效

我們给工作坊设置人数为3人~5人,一般小中大班老师各1人~2人,与幼儿美术工作坊相对接,这样的话,活动有话题,时间较灵活,沟通和交流较方便,而且每位教师的观点和想法都能得到重视。对活动的开展和问题的讨论教师都能畅所欲言、集思广益,获得较好效果。

4 管理创新,保证工作坊有效运行

为了使工作坊活动富有成效,幼儿园除给予机制上的保证外,以宽松的自主管理为主,我們对工作坊的管理主要有:教师工作坊成果展示、工作坊教师作品展示以及幼儿工作坊观摩交流、幼儿工作坊亮点交流等,不仅使师幼工作坊得到展示,同时也对教师工作坊的管理落实在过程中。

三、活动

开展工作坊活动的目的是显示教师和孩子的共同成长,在自愿自主的活动实践中,工作坊采取了多种的活动形式。

1 教师学习提高——“学习坊”

坊内人员都认真查找相关理论书籍,相互借阅,幼儿同根据需要也购买了大量的书籍,教师們采取自学和学后交流等形式进行学习,同时,幼儿园提供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让他們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了解相关民间工艺的文化,如:陶艺工作坊,组内人员从网上购买书籍、图书馆借阅有关陶艺发展的历史,中国的陶土文化等书籍,组员一起去杭州南宋陶瓷馆参观,骨干教师去南京参加特色培训等,提高坊内教师有关陶艺的文化内涵和理论知识。

2 教师能力提高——“实践操作”

教师美术工作坊的最大特点就是教师动手制作,在让幼儿玩之前我們教师先玩,假如教师不亲手操作一下,很难掌握其要点、难点,如:纸塑坊里看似简单的花瓶(结构是:中间一只气球,两头两只一次性杯子,用报纸、糨糊相粘结)。看似简单,可我們教师在制作的时候怎么都做不好,不是花瓶弯来斜去,就是做好不久那花瓶就瘪了。经过反复实践后才知道原来报纸粘上去的形状有讲究,花瓶凹凸的地方报纸怎么粘上去也有讲究,还有报纸到底要粘多厚花瓶才有硬度,不会瘪等。一次次的实践操作使我們教师不但学会了简单的纸塑西瓜、花瓶之类的,还学会了各种动物,在兔年到来之际,教师和孩子用纸塑一起塑造了各种动态的小兔来迎接兔年的到来。

教师实践操作的主要方法有:一是对照书本、样品学,石玩工作坊,要把随手可得的石头变成一件件工艺品很不容易,教师們就琢磨书上的范例,一步一步学,外出旅游看见那石头做的工艺品当宝贝一样带回来,照着样子学;二是同伴手把手教,谁会做谁就是师傅,所以,有的教师在工作坊活动前自己就主动在琢磨怎么做,在动手操作,在坊内活动时她就成为师傅。

3 教师学习提高后推动工作——“研究坊”

教师专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将理论和实践运用于工作之中,组建教师美术工作坊的最终日的也是为幼儿美术工作坊服务,如何将教师工作坊与幼儿工作坊相对接,而且要根据小中大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来创没幼儿工作坊,这也是美术工作坊重点研究的内容。

如“扎染工作坊”一学期的活动安排是这样的:

九月:探讨区域的创设及材料的投放;尝试另外的扎染方法;动手实践:好看的扎染布。

十月:相互讨论适合幼儿先设计后扎染的最佳教学方法;探讨适合幼儿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学案例交流;教师美术工作坊作品展示(10月11日)。

十一月:讨论在扎染教学过程中的困惑;观摩扎染教学活动。

十二月:探讨幼儿扎染作品美化处理展示;扎染教学小结。

一月活动:组织幼儿成果展示;教师美术坊现场才艺展示(1月11日)。

从以上的安排中我們可以看出,教师工作坊活动的内容大部分与幼儿工作坊有关,如:幼儿工作坊的设置、格局、创设;探讨幼儿工作坊活动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相互观摩幼儿工作坊活动的组织与活动过程;相互探讨及帮助各年龄段幼儿工作坊选择内容、材料,关注的难点以及各年龄段相同幼儿工作坊实施过程中的亮点等等。

幼儿园美术馆工作计划范文3

“**”期间,我省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认真实施《江苏省儿童发展规划(20*-20*年)》,儿童事业发展取得新的突破,基本实现儿童发展各项目标。全省儿童的生存环境日益优化,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明显提升,基本权利得到保障。

——儿童生命质量进一步提高。全省妇幼卫生现代化稳步推进,儿童卫生保健系统管理和健康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到20*年底,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6.69‰和8.56‰,比2000年各下降了40.27%和41.41%;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新生儿低体重发生比例分别为5.46‰和1.49%;儿童四苗接种率稳步上升,儿童保健保偿制度和精神卫生知识普及逐步推开,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保持在95.5%。

——儿童受教育水平进一步提升。全省认真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儿童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各项教育资源不断优化和整合,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得到巩固,男童和女童接受基础教育的差异已基本消除。全省幼儿入园率不断提升,小学适龄儿童净入学率达99.8%,小学5年巩固率达100%;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7.18%,初中三年巩固率达到95.76%,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71.01%,比20*年提高19.83个百分点。

——儿童生存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全省各地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儿童文化娱乐设施建设,儿童图书馆和农村儿童文化园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已建成21个儿童图书馆和13个部级、30个省级农村儿童文化园,57个市、县(市、区)图书馆设有少儿图书室。儿童文化精神产品日益丰富,全省广电系统共开办2个少儿频道和31个少儿栏目,各出版社年出版少儿图书、音像制品总量上亿册(件)。儿童成长环境不断净化,侵害儿童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得到有力打击。积极构建未成年人社会教育和保护网络,省领导连续七年到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开展主题帮教活动,产生较好效果。全面优化儿童生活环境,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已达95.7%;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已达53.85%,比20*年提高24.35个百分点。

但是,我省儿童事业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不相适应,儿童的创新能力培养需要进一步加强;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凸现,社区儿童文化娱乐及活动设施不足,城乡儿童平等享有教育、保健、发展等资源存在差异,因流动引发的儿童权益保护、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上升等问题有待研究解决;侵害儿童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时有发生,加快推进儿童事业发展任重道远。

二、“十一五”儿童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010年)》,深入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儿童优先为原则,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改善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条件,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保障儿童权利,推动全省儿童事业全面可持续发展,为实现我省“两个率先”培养造就新一代优秀人才。

(二)总体目标:保障儿童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的权利,保障儿童享有文化教育、医疗保健、法律保障、生活娱乐等全方位的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增强儿童创新能力和科技素质,提高儿童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到2010年,继续保持我省儿童发展整体水平在全国的领先地位,重点指标力争达到世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三)具体目标

1.提升儿童健康水平。有效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10‰和15‰以下。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控制在8‰以下。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达95%以上。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以乡为单位稳定在95%以上。加强儿童心理卫生保健,降低儿童心理疾病发生率。妇幼保健机构纳入公共卫生体系,各级医疗保健机构产科、新生儿科建设100%达到省定标准。

2.增强儿童综合素质。建立和完善0-6岁婴幼儿一体化教育管理体制,努力提高0-3岁儿童及其家长受教育率,学前三年幼儿教育入园率达到90%。进一步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适龄女童义务教育入学率、普及率达到99%,巩固率达到99.5%。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0%以上。逐步推行随班就读机制,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95%。80%的城镇社区开办家长学校,农村普遍建立村级家庭教育指导站,全面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加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全面开展计算机信息教育、科普知识教育和性别平等教育。

3.丰富儿童精神文化生活。加强幼儿园、中小学校艺术教育,每四年举办一届省少儿艺术节。加强部级动画影视产业基地建设,全省每年制作5部以上质量较高的儿童题材影视(广播)剧、动画片。加强健康文化产品生产,全省儿童书籍、音像制品出版(包括再版)数年均递增5%以上。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办好各级电台电视台少儿节目,省和13个省辖市及60%的县建成有独立建制或独立挂牌的少儿图书馆;城镇社区和乡镇村(居委会)设立儿童阅览室或儿童专用书架;全省各乡镇文化站均设立儿童文化活动阵地。净化儿童文化娱乐环境。

4.加强儿童法律保障。中小学普遍开设法制课程,法制副校长配备率达到95%。80%的社区建立青少年法律学校。加强儿童权益保障,侵害儿童权益案件的受案率、结案率分别达到100%和80%。未成年人犯罪占犯罪总量的比例控制在15%以下,重新犯罪率控制在5%以下。基层法院少年法庭切实履行全面司法保护的职责,具备条件的地区应建立少年法院。对没有聘请律师辩护的未成年人被告全部实施法律援助。

5.优化儿童成长环境。改善儿童生存的自然环境,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8%以上,农村改厕率达80%以上。优化儿童发展的社会环境,儿童的学习用品、食品、玩具质量和娱乐设施抽查批次合格率达85%以上;开设校本课程,在校学生环保知识知晓率达到100%。加强儿童活动阵地建设,省辖市及90%的县建立儿童活动中心,所有乡镇建立1处以上儿童校外活动阵地。保护处于困境中的儿童,各省辖市依托民政部门的救助管理站建立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

三、“十一五”儿童发展的优先领域和任务措施

(一)儿童与健康

大力发展妇幼卫生事业。

1.把妇幼保健机构纳入公共卫生体系。坚持政府承担公共卫生和维护公民健康权益的责任不变,增加妇幼卫生投入,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卫生服务网络,提高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服务能力,实现妇幼卫生体系基本现代化。

2.建立健全妇幼卫生服务网络。按照分级设置、属地管理、分工合理、运作有效的原则,省、市、县(市、区)分级设置妇幼保健机构,县(市)妇幼保健机构健全率达到100%,区达90%以上。深入开展创建等级妇幼保健院(所)活动,全面提升妇幼保健机构的服务能力。巩固和扩大爱婴医院创建成果,进一步加强各级医疗保健机构产科和新生儿科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为降低婴儿和孕产妇死亡率提供保障。

3.依法实施妇幼卫生全行业管理。全面实施《母婴保健法》,强化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的准入管理,进一步加大对从事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的医疗机构和人员执业行为的监管力度,妇幼保健从业人员持证执业率达到100%。规范新生儿疾病筛查、产前诊断、婚前医学检查等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加强出生缺陷预防和筛查诊治工作,新生儿疾病筛查率城市达到90%、农村达80%以上,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4.切实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认真实施《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止非医学需要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的决定》。强化政府的责任和有关部门的职责,建立和完善农村地区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对农村特别是苏北农村加强现代生育观念宣传教育,广泛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

5.进行儿童健康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对儿童生理、心理健康领域和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进行多学科研究,推广适宜技术。

6.进一步完善儿童医疗保障制度。确保儿童享有基本医疗和保健服务,逐步实行儿童大病医疗保险或统筹。

7.开展儿童心理卫生健康教育与服务。城乡妇幼保健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切实加强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儿童心理健康咨询和心理疾病的防治、计划免疫、儿童常见病和多发病诊疗等儿童基本卫生保健服务;普及优生优育、儿童均衡营养等妇幼保健知识,4-6个月内婴儿母乳喂养率稳定在85%左右。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合格率达到100%。

8.改善儿童体育活动条件。加强社区儿童体育活动设施的配套建设,引导儿童积极参与校外体育锻炼和活动,增强儿童体质,中小学生体育达标率达98%以上。

9.增加妇幼卫生工作投入。省、市、县(市、区)要调整卫生事业经费列支结构,建立妇幼卫生事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妇幼卫生事业的发展。逐步开展免费婚检、特殊群体儿童体检。重点加强县(市、区)级妇幼保健机构和乡级卫生院妇产科的基础设施建设、设备配套和人才培养,不断提高基层妇幼卫生服务能力。

(二)儿童与科技教育

深入推进教育现代化工程。

1.大力推进教育均衡化。进一步落实“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强化政府保障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责任。全面实施合格学校建设工程、区域教育现代化工程和扶困助学工程。建立“政府主导、学校联动、社会参与”的扶困助学机制,逐步在全省推行免费义务教育,努力缩小教育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和性别之间的差距。

2.大力实施人才强教、人才强校战略。构建具有江苏特色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积极实施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点的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带头人。加强幼儿园、中小学师资培养,为幼儿园、中小学教育提供优质师资。保障教师特别是幼儿园教师的合法权益,不断提高他们的各项待遇。

3.加强特殊群体儿童教育。坚持“以流入地政府负责、以公办学校为主”,切实保障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障女童、残疾儿童与其他儿童同步享受义务教育。加快农村特别是苏北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步伐,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保护。

4.加强儿童早期教育和科技教育。将幼儿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学前三年幼儿教育入园率达90%。普及计算机信息教育、科普知识教育,中小学、幼儿园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和科技活动,培养儿童的科学精神。加快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建设步伐,逐步完善儿童科技活动设施和阵地。

5.加强儿童性别平等教育。积极开展性别平等教育理论和课程研究,培训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增强他们的性别平等意识。

6.加强家庭教育。建立多元化的家长学校办学体制,加强对各级各类家长学校的管理和指导,提高中小学、幼儿园、社区家长学校办学水平和质量。积极开展家庭教育理论研究。继续深入开展“小公民道德建设”系列活动、“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活动。省和13个省辖市建立家长学校网站。

7.加强儿童德育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各类青少年教育基地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和课外活动中的作用。

(三)儿童与文化

加快繁荣儿童文化艺术事业。

1.组织少儿文艺创作评比。设立江苏省儿童文化艺术作品创作专项奖,省政府不定期举办儿童文化艺术创作展演暨颁奖活动,推动儿童文化艺术作品的创作,推出江苏儿童文化艺术精品,提升江苏儿童文化艺术创作的水平和地位,繁荣少儿文化艺术。

2.开办少儿专题节目。办好江苏电视台、南京电视台少儿频道节目及其他省辖市电视台、电台少儿栏目,有条件的县(市)电视台、电台设置儿童专题节目。

3.开展校园文化创建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校艺术课教学质量,把艺术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学生优秀的文化素养。

4.培养少年儿童文艺新人。鼓励社会力量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儿童文化艺术教育教学,组织儿童文艺团体,培养艺术新人。

5.加强农村和社区儿童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将儿童文化阵地建设纳入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动员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儿童文化艺术教育和活动阵地建设的步伐,重点加强农村儿童文化设施建设。

6.加强网络及音像、图书市场监管。对各级各类少年儿童网络、网站以及少儿图书、音像制品市场定期开展监督检查,严厉查处和整治危害儿童成长的读物、音像和网络产品的案件和市场,净化儿童成长的文化环境。组织开展青少年网络文明行动和读书活动,增强青少年科学文明素养。

7.加强儿童图书馆建设。将少儿图书馆、图书阅览室建设和各级文化馆、图书馆设立少儿专门场所作为重要内容纳入省群众文化先进县评选标准和“两馆”评估定级标准之中,定期开展检查评估工作。

(四)儿童与法律

健全完善法律保障体系。

1.加强和完善立法保护。修改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法》江苏省实施办法,制定并实施《江苏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条例》,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加强对儿童权益的法律保护。

2.扩大普法宣传。面向社会、面向家庭、面向儿童,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体公民尊重和保护儿童的法制意识,营造全社会关心儿童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3.强化司法保护。对于针对儿童的违法犯罪行为,坚决贯彻“严打”方针,从重从快惩治拐卖、虐待、遗弃儿童等侵害儿童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办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建立流动儿童登记管理制度,有效保障流动儿童的各项权益。开展少年法院试点和推广工作,完善青少年法律援助制度,加强工读学校和未成年人管教所建设。加大对用工单位的监督力度,依法查处使用童工的违法行为。

4.加强社会保护。开展文化娱乐场所和校园周边环境治安专项整治行动,集中清理整顿文化娱乐场所、学校周边地区商业网点、音像市场和网吧,教育引导儿童远离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开展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预警信息采集点工作,定期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红黄蓝”三级预警信息。开展“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创建工作,综合运用教育、服务、管理、帮教等手段,减少青少年犯罪。开展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创建活动,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儿童少年维权工作。

5.开展儿童自护教育。加强儿童法律知识和意外伤害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开展自护知识和自护技能的培训、实践和竞赛活动,提高儿童保护自己、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抵御自然灾害、防范不法侵害的能力。

(五)儿童与环境

全面优化儿童成长环境。

1.依法加强生态保护,有效控制环境污染。不断加大对《环境保护法》的宣传和执法监督力度,全面实施“绿色江苏”工程,加强生态省建设,不断减少环境污染源,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的能力和质量,增加人均公共绿地占有率,建设绿水青山的新江苏。

2.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提高农村儿童生活质量。积极开展以“六清六进”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着力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和村容村貌。以苏北农村为重点地区,以养成农民现代文明生活习惯为核心,以改变农村环境卫生面貌为目标,开展“文明村庄、清洁家园”创建活动。

3.加强监督管理,保证儿童产品安全。省、市、县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儿童食品、用品、玩具和大型游乐设施质量检测和监控;完善儿童产品安全检查制度,严格生产企业的资质审核,严禁不合格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4.加大社会福利投入,帮助困境中的儿童。重视对流浪儿童的救助和保护,省辖市依托民政部门的救助管理站全部建成设施独立、管理分区、具备教育条件的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倡导儿童福利社会化,多渠道筹集资金兴办社会儿童福利院。继续开展对孤残儿童、贫困儿童的社会救助,探索适合孤残儿童身心发展的抚养方式和途径。

5.加强儿童活动阵地建设,提高儿童的社会实践参与率。把儿童校外活动阵地建设作为全省儿童事业发展的重点,加大政府投入。现有的儿童校外活动教育阵地要充实内容,加强管理,服务于儿童素质教育;各类教育活动阵地、博物馆、纪念馆、科技宫等优先、优惠、免费向儿童开放。要以儿童为主体,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丰富他们的校外和节假日生活。

6.优化儿童成长环境,保障儿童免受不良信息影响。各类传媒要广泛宣传积极向上的儿童形象,禁止传播色情、暴力等损害儿童身心健康的信息。

四、“十一五”儿童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和组织实施

(一)重点项目

1.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建设工程。建立与江苏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妇女儿童活动阵地,推进市、县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建设,到“十一五”期末,全省13个省辖市和90%的县(市)均建成1处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并实现“五有”标准:有活动设施、娱乐场所、教学设备、师资力量和数字化条件。

2.母婴健康工程。重点对苏北县(市、区)级妇幼保健机构、乡级卫生院妇产科的基础设施和设备进行改造和配套建设,全面改善妇幼卫生服务条件,提升服务能力。包括对妇幼保健机构、乡级卫生院妇产科添置必要的或对发展起重要作用的设备;对业务用房进行扩建、对危房进行改建,以满足开展业务需要。

3.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三期改造工程。建设儿童剧院,同时进行中心内部道路改造。

4.省儿童少年基金会科技楼改造工程。出新美化、添置适合儿童科技活动的装置和设备。增设供儿童学习、娱乐、活动的设施。

(二)组织实施

1.省政府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负责《儿童规划》的组织实施。省政府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各成员单位以及相关部门和社会团体根据《儿童规划》要求,结合各自职责,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精心组织实施。

2.各级政府要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儿童发展规划,并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统一部署,统筹安排。要把《儿童规划》的实施作为政府管理儿童事务的重要手段,纳入政府的议事日程,纳入政府主要负责人和主管负责人的政绩考核内容。《儿童规划》实施情况要列入年度政府工作报告。

3.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实施《儿童规划》的工作机制,通过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的目标任务分解制度、责任签约制度、年度报告制度、监测统计和评估制度、主要目标排序公布制度、示范带动制度,定期总结交流《儿童规划》实施情况,推动规划目标的如期实现。

4.各级政府要为《儿童规划》实施提供人、财、物的保障。要根据地方政府财力和实施《儿童规划》的实际需求,把《儿童规划》实施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保证儿童事业又快又好发展。

(三)监测评估

1.要加强对《儿童规划》实施进程的监测评估,各级政府和各成员单位应将监测统计工作列入本地区、本系统年度常规统计制度,及时准确反映儿童发展状况和变化;要加强对反映《儿童规划》执行情况的各项数据资料的分析,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制定有效干预措施,为如期达标提供保障。

幼儿园美术馆工作计划范文4

一、沙画在课堂中的基本运用

儿童被看作一座建筑,儿童的“学”是在不断地、积极地建构自身的过程;教师的“教”则是一个必要的脚手架,支持儿童不断地建构自己,不断建造新的能力

教师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更重要的是要备幼儿。从目前教师备课的现状来看,大部分教师都忽略了这一点,备幼儿的工作做得不够。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成长的个体,教师在备课前,要对幼儿做充分的了解,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心理特点,注意他们的个别差异,努力做到因材施教。教师在确定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设计教学问题、选择教学方式时,既要关注幼儿的兴趣与需要,也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已有经验与认知特点。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让每一个幼儿能在自己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

“吹泡泡”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活动之一。在一次“吹泡泡”活动的观摩课上,活动理念是“做中学”,目的是让幼儿在做的过程中学会或领悟到其中的知识和原理。活动开始了.教师用音乐舞蹈作为开场白,然后让幼儿开动脑筋,想想泡泡都有哪些形状:“圆的、椭圆的、方形的、三角形的、所有的泡泡都是圆的??”幼儿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按教师要求把自己的想法画在纸上。接下来,为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教师拿来了各种形状的“吹泡泡”工具,让幼儿自己来实践,看看吹出的泡泡有哪些形状,从而验证自己的想法,得出结论。让孩子运用沙画中的一种技巧“漏沙”,来完成泡泡,孩子们的兴趣点立刻沸腾起来,在整个教学过程运用“做中学”理念,如果按照猜想一实验一记录一得出结论来评价整节课,无疑是很成功的。

二、支架式教学模式在沙画活动中的运用

将支架式教学模式运用到幼儿园彩色沙画活动中,旨在通过教师与幼儿在共同的问题解决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敏感的、适当的帮助,促进幼儿发展,让幼儿在彩色沙画活动中体验活动的乐趣,在活动中发挥创造性。

创设情境 将幼儿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去体验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面临的难题,激发他们自主性知识探究,从而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开展。

(1)创设审美情境,引起幼儿审美注意美术教学中,美的情境,可以激发幼儿的情趣,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获得健康向上的情感体验。以中班沙画活动《水族馆》为例,教师若干幅主题为“水族馆”的彩色沙画作品布置在活动室内,并在活动室内播放乐曲《水族馆》,将活动室布置成了“水族馆”。在参观“水族馆”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了解了彩色沙画绘制的鱼儿的形态、色彩,具有美感的沙画和乐曲还让幼儿获得了审美愉悦,再通过触摸,感受到了沙画的特别质感。这一系列快乐的体验使幼儿在情感共振中自觉地产生审美注意并且引发了孩子们进一步的思考:这么美丽的鱼儿是怎么做的呢?

(2)创设故事情境,引发幼儿积极思考 在活动中创设故事情境,引导幼儿进入故事情节,有利于引发幼儿积极思考,达到自主学习的教学目的。

(3)创设生活情境,引出幼儿原有经验生活是教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幼儿熟悉的生活情境可以唤醒幼儿已有经验,让幼儿通过已有的知识经验完成新知识由外至内的转移和建构。幼儿的思维还不能离开事物的具体形象,具有直觉性。针对此特点教师借助ppt等多媒体手段,抓住作品造型的点(小图案)、线(外形特征)、面(大图案、色块)等基本要素,渗透幼儿对直线、曲线线条及构造等感知,引导幼儿把对作品的理解应用到实际操作当中,实现欣赏与制作的对接。以大班彩色沙画活 动《海里的鱼儿》为例,幼儿通过ppt直观地欣赏到了鱼儿的整体造型与细节,所以在操作的过程,许多幼儿都能把欣赏到的内容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到自己的作品中。有的幼儿观察到小鱼的眼睛特别亮,所以在绘制沙画的时候,孩子特意把鱼眼空出来,找来了一颗黑色扣子来代替,有的孩子观察到鱼儿的尾巴往上摆,所以用曲线绘制出了夸张的、弯曲的鱼尾,好像真的游动起来。针对幼儿动手能力的局限性,以模具为支架,帮助幼儿实现创作欲望艺术活动是幼儿获得自我满足感的最佳舞台,自己的创作最能体现自我价值,从而使他们获得真正的满足感。不过用沙作画不同于用笔作画,沙子具有流动性加上学龄前幼儿动手能力的局限性,使孩子在创作的过程中屡屡受挫。维果斯基提出“教学要走在发展前面”,于是教师设计了多种模具,以模具为支架,实现幼儿从现有水平到潜在水平的跨越。幼儿自主地选择模具和调整模具在画面中的位置,这让幼儿在轻松、简易的操作中体验到创作的成功感,并且模具的调整可以产生新的画面,模具带来的变化激发幼儿在兴趣的引领下进行深入探究。

三、沙画艺术之美带给孩子无限的乐趣

幼儿园美术馆工作计划范文5

从21世纪开始,儿童阅读在中国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儿童阅读推广日益引发关注,呈现出越来越活跃的状态。作为经济发达地区和以“文化立市”为发展战略的城市,深圳拥有良好的全民阅读氛围、便捷充足的公共阅读资源、活跃的儿童阅读推广实践,深圳的儿童阅读推广拥有来自政府、图书馆、书店、学校、幼儿园、家庭、媒体、社会机构和个人等各方面的推广力量,让深圳儿童阅读氛围逐渐浓厚,儿童阅读推广意识逐渐加强,儿童阅读环境逐渐优化,让深圳儿童阅读推广拥有比其他城市更好的基础。深圳率先实现将儿童阅读推广从民间上升为政府工程的时机已经基本成熟。2深圳儿童阅读推广的独特城市环境2.1浓郁的阅读氛围,为儿童阅读推广奠定了基础2000年11月,深圳设立“深圳读书月”。以“政府倡导、专家指导、社会参与、企业运作、媒体支持”为运作模式,充分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促进阅读为核心的活动进村镇、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从不同的角落把市民吸引到读书活动中。统计数字显示,十届读书月共举办活动1916项,参与人次5740万;读书月举办以来,深圳的阅读环境逐渐改变,“以读书为乐,以读书为荣”成为深圳市民共同接受的生活方式和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城市阅读氛围浓厚,重视阅读理念深入人心。2006年,深圳在中国首创推出“民生净福利指标体系”,将老百姓的“生活福利”量化成21项指标,以此反映居民的生活福利状况及动态,人均公共图书馆馆藏被列为其中一个指标,提出了2010年全市公共图书馆总藏量达到1800万册(含电子文献)、常住人口人均藏量达2册的目标。这也从一个角度证明了深圳对阅读的重视,阅读已成为民生需要。

2.2经济实力为儿童阅读推广的政府行为提供财政保障2009年,深圳生产总值8200亿元,比上年增长10.7%。根据年平均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为92771元,比上年增长8.9%,按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平均汇率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13581美元。全年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80亿元,比上年增长10.1%〔1〕。深圳经济实力在全国历次城市排名中均名列前茅,具备承担由政府推广儿童阅读所需要的财力。

2.3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为儿童阅读推广提供服务保障

2.3.1覆盖全城的公共图书馆网络与服务作为图书馆之城的建设成果,截至2009年底,深圳共有公共图书馆617座,其中市级公共图书馆3座、区级公共图书馆6座、基层图书馆608座,在中国率先实现了每1.5万人有一个社区图书馆。“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系统”目前已经有140个网点设在人流密集的居民社区、工业区和地铁站。在“民生净福利”专项拨款支持下,截止2009年,全市公共图书馆总藏量已达1495.36万册,总流通人次1523.18万人次〔2〕。深圳公共图书馆服务不断推陈出新,服务水平全国领先。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公共图书馆网络及“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系统”共同将图书馆服务延伸到每一个角落,形成了覆盖全城的服务网络,也将公共阅读资源、公共阅读空间和公共阅读服务送到了儿童生活圈。

2.3.2丰富的图书供应与舒适的购书环境与中国其他城市相比,深圳市民拥有得天独厚的购书环境。深圳拥有全国第一个书城,还拥有世界上单店经营面积最大的书城。目前,深圳有四个营业面积超过万米的现代化购书中心,还有大陆唯一一家24小时营业的书店,图书营销系统先进活跃。除了大书城,深圳还星罗棋布着很多小书店。在《深圳市公共文化服务指引2009》中,列出近100个分布在各社区的书店,事实上,深圳书店数量可能比这个更多,据统计,仅南山区文化局审批过的小书店就有136家。便捷舒适的购书环境和现代化的经营理念,深圳人有机会接触品种超级丰富的图书。深圳人均购书量连续19年保持全国第一〔3〕。市民认为,在这样的环境下,“平时不爱读书的孩子受到感染也会沉浸其中”〔4〕。3深圳儿童阅读推广的实践活跃深圳地区成立了IBBY深圳分会,是中国三个地区分会之一;南山区是国际儿童读物联盟授予的“中国阅读促进示范区”。

3.1教育系统阅读推广全国领先越来越多的深圳教育工作者将校园阅读文化建设运用于办学实践,从校园环境塑造、读书组织建立、阅读活动开展、师资力量培训、发动家长参与、阅读效果展示、阅读成果激励等措施全方位推动阅读。涌现出了一些在全国比较有影响的典型,如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南山附属学校的文化阅读、后海小学的快乐阅读、翠园中学的社会主题调查、红岭中学的生态阅读、滨河中学的校内图书漂流、南头中学的阅读广场等,这些案例有的上过中央文明办简报,两位校长被评为全国“推动阅读年度十大人物”。许多幼儿园开设早期阅读课程,或以阅读作为办学特色。2009年,深圳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组织全市多家幼儿园进行《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的组织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国际儿童读物联盟副主席艾利斯•万斯参观深圳南山后认为,“南山在促进儿童阅读方面已走在全国前列,达到了国际水准”〔5〕。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主席亚当娜女士说:“南山的阅读推广经验应该让全世界分享。”〔6〕

3.2民间儿童阅读推广组织活跃深圳目前拥有三叶草故事家族、深圳彩虹花公益小书房等民间儿童阅读推广的公益组织,而且发展迅速,非常活跃。

深圳彩虹花公益小书房2009年5月成立,目前拥有4个固定的活动场地,正式义工50多人,5个QQ交流群,近千人参与活动。三叶草故事家族2008年10月成立,从刚开始的十几个人发展到现在遍布全国的将近2000个家庭。通过故事妈妈培训、专家讲座、社区故事会、主题文化沙龙、新书试读会、年度古诗讲述大赛等形式,推广阅读〔7〕。

3.3儿童阅读推广,政府和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在行动深圳“读书月”指导委员每年精选出版物50种,推荐给全城儿童。2008年“读书月”开始“书香校园”评选,以促进儿童阅读推广的全面展开,截止2009年,108所中小学荣获书香校园称号。2009年第十届读书月专门为儿童策划出了“阅读•成长”版块。深圳儿童阅读学术研讨和学术交流活跃,先后举办“全国儿童文学创作研讨会”、“首届全国未成年人阅读文化论坛”、“儿童阅读文化国际论坛”、“通过公共活动推动全民阅读———中英阅读文化交流论坛”等。图书经销商经常开展各种营销活动,推广儿童阅读。2009年三大书城共举办儿童读物主题书展32项,作者签售见面会18项,讲座20场,讲故事比赛、辩论赛等活动25个系列。公共图书馆采用各种方式、通过各种途径积极主动推广儿童阅读。沙头角街道图书馆制定为期5年(2007-2011)的“小桔灯”儿童阅读推广计划。2009年,深圳公共图书馆界开展儿童阅读活动798项,12万人次参与。

4以政府工程推广儿童阅读:城市发展战略基于深圳的实际情况,将儿童阅读推广上升为政府工程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深圳该在中国率先实现以政府之名,合全社会之力,将儿童阅读推广带动到一个新的高度。

4.1制定儿童阅读推广政府发展战略将儿童阅读作为深圳全民阅读的切入点,用比较长的时期对儿童阅读进行系统推进。建议由市政府制定推广儿童阅读的纲领性规划,包括总体目标,30或50年长期规划,5年、10年、20年分阶段目标,实施步骤,成效评估等,下定决心,从儿童抓起,将深圳市民培育成热爱阅读的高素质市民。各行政区划、各职业集团应积极配合,结合地域、经济、文化实际状况,制定本区域、本职业集团的长期规划和分阶段实施方案,创造丰富多彩的儿童阅读推广方式和方法。这势必将儿童阅读推广工作提升为全社会的核心工作之一,并将各行政区划、各职业集团的各种推广行动凝聚在一个声音之下,使这个声音更集中更有力量,最终让儿童阅读推广理念和儿童阅读推广方法深入人心。

4.2重视对早期阅读、亲子阅读的推进0-3岁是养成儿童阅读兴趣的最佳时期,3-6岁则是培养儿童阅读能力的关键阶段〔8〕。“爱书和爱读书的基础,是在生命的头五年中奠定的。”〔9〕早期阅读和亲子共读,是让孩子爱上阅读的最好办法,也是整个社会最节约成本的推广方法。中国的父母重视孩子教育,只是他们并不清楚早期阅读所具有的意义,还没有了解让孩子爱上阅读的方法。因此,建议政府利用强制力量对这些理念进行推广。比如,能否将早期阅读、亲子阅读作为孕期教育讲座之一,孕妇必须参加。新生儿父亲需先聆听儿童阅读教育讲座,方可领取出生证明。向新生儿赠送礼包,里面是儿童阅读指导书籍。在幼儿园、小学、中学入学阶段,每个家长至少参加一次家长学校的培训,学习相应年龄段儿童阅读特点。政府应该资助和鼓励各职业集团和民间机构开展各类讲座和推广活动,持续培训家长,推动家庭阅读的开展。

4.3推动一卡一生计划和分级阅读研究尽早让每个儿童拥有属于自己的借书证,能否将借书证作为幼儿园入学礼隆重颁发给儿童,让儿童对阅读产生庄严感和神圣感。采用一定的方式,激励儿童善用借书证。比如能否在幼儿园、小学阶段分别将到图书馆参观、到图书馆上一次检索课作为某个年级的规定课程。政府可制作内容活泼适合儿童的专题片或是公共图书馆地图,引领儿童熟悉整个城市的公共阅读资源,并让儿童了解自己居住地附近的图书馆。图书馆员应为辖区的孩子介绍本图书馆的布局、馆藏分布,教会儿童如何利用图书馆。采用读书奖励计划,对读书较多的儿童进行奖励和表彰。通过组织各种读书会,引导儿童对所读图书进行深入思考和交流。公共图书馆亦可与学校图书馆开展合作,定期为学校图书馆更新图书,方便儿童在学校里借还图书。集中各领域力量,开展分级阅读研究,为各年龄段儿童提供阅读推荐和指导。

幼儿园美术馆工作计划范文6

关键词:葵乡;本土传统文化;园本课程

一、开展葵乡本土传统文化园本课程实践研究的基础

1.开展本土课程研究势在必行

随着近几年中国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国内许多地方都开展研究如何把本土文化教育引进幼儿园课程,笔者检索了国内在幼儿园与本土文化教育相关的文献。检索结果发现,随着对本土文化的保护、传承日渐重视的发展趋势,目前在幼儿园对本土文化教育的研究日益成槿鹊恪4游南字蟹⑾郑在幼儿园开展本土文化教育研究的内容几乎都是体现某一地区的地方文化特色,也就是说都是作者所在或熟悉的当地传统文化特色。比如,许瑜瑜的《闽南本土文化与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欧惠中的《对幼儿园课程中融入本土民族文化的思考》――以广西为例等,都是关于作者本地区本土文化的研究。而研究新会的葵乡本土文化引进幼儿园教育这方面的成果暂没有找到。所以说,国内幼儿园对新会葵乡本土传统园本课程的研究成果几乎为零,这就有待对葵乡本土文化课程的研发。

2.葵乡本土文化资源的现状

(1)葵乡本土文化资源丰富

我们的家乡――新会拥有1600多年的历史,是南粤历史文化名城,有名扬天下的梁启超故居、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葵艺和葵扇。家乡如此厚重的历史沉淀,独特的人文景观,为我们开展葵乡本土传统文化园本课程的研究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2)传承葵乡文化的迫切需要

具有千年文化历史而闻名天下的新会葵艺和葵扇,由于社会进步、科技发达、经济转型等原因导致葵艺工品被逐渐淡忘。但随着近几年中国对传统历史文化的重视,情况有所好转,在2008年新会葵艺已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就在同年6月,在北京举办的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北京组委会的相关人员来到新会要求在新会订购大批量的高档葵扇作为北京奥运会专用纪念品。当时,新会接到这批订单,悲喜交集,最后,因无力承担这个任务,最终放弃了这份对国家、对地区经济都有重大价值的好商机。原因一是现在懂得做葵艺的人很少;二是做葵扇的物质资源缺乏。为此,教育的首要功能是传承文化,幼儿园教育是传播文化的重要途径,幼儿阶段了解和体验家乡本土历史文化内涵是十分重要的。

二、积极探索葵乡本土传统文化园本课程

1.提高对葵乡本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为研发课程奠定基础

(1)多形式、多渠道了解和收集本土教育资源

开始阶段,为了充分挖掘葵乡本土文化资源,我们走访熟悉新会本土文化的学者、专家,向他们了解新会葵乡的发展等相关信息,订购与查阅大量《新会地方县志》《葵艺史话》等书籍史料,到新会文广新局及向旅游部门的工作人员了解新会的风景名胜、人文景观,旧八景与新八景之别,到新会陈皮村了解陈皮发展文化等;我们收集到了大量的课程内容素材,为其后各领域课程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2)开展“请进来走出去”本土文化知识的园本培训

幼儿园制定了相应的园本培训计划,组织有针对性的园本培训,让教师更全面地了解葵乡历史文化的本土元素,使课程构建更具“新会”本土性。为教师购买有关新会知识的书籍,多次邀请新会葵艺传承廖人惠林大师来园为老师讲述葵艺的发展历史等,让教师掌握知识。幼儿园还组织老师到葵艺厂进一步深入了解葵扇加工的过程,现场观摩葵艺工人演绎葵艺作品、现场亲身操作体验葵扇制作的部分工序,学习相关的知识、术语,如葵扇制作的具体步骤。我们还通过自主学习和“葵乡知多少”的知识竞答活动、葵艺制品手工制作比赛等方式,促进教师学习和了解葵乡本土文化知识。

2.创设充满葵乡文化特色的育人环境

(1)塑造充满浓郁葵乡文化特色的公共环境

我们在幼儿园大门口最醒目的地方,通过布置大型壁画展示“葵乡文化,光耀千年”的景象,让大家时刻感受葵树与葵林的韵律、和谐、自然之美。幼儿园楼梯拐弯角等地方错落有致地挂着新会家乡好风光的照片,让大家时刻领略葵乡风光。另外,幼儿园门口大橱窗里还收集了展示葵艺编织的蓑衣葵编坐垫等充满葵乡风味的葵艺作品,形象、直观、全面地展现葵乡文化,让孩子们在看一看、摸一摸中产生丰富的构想。

(2)打造家乡味十足的游戏活动功能场室

幼儿园在园内会堂创建了“古岗葵韵・新会印象”葵乡传统文化馆,天花板装上了别具特色有灯光效果的葵叶风扇、葵灯,还有鱼灯吊饰,窗户挂上印有新会几大风景的布幔,一进馆便有浓浓的家乡气息扑面而来。另外,墙壁柜里展示各种葵制品,包括葵扇的种类、葵扇制作过程、葵扇制作的工具等等。周边环境陈列了各种家乡特产,如新会柑、陈皮、陈皮制品、柑普茶等,文化馆充满着新会葵乡传统文化,幼儿置身其中深受感染并激发起动手创作的欲望和对本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感,对培育幼儿传承本土文化的情感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3)创设生活化的班级本土文化体验环境

幼儿园各班老师将葵文化与本班环境创设相结合,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教育需要,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体验家乡的本土文化。如有的班布置墙壁画“葵博园”,有的班用葵叶和葵棕布置了“玉湖”“小鸟天堂”等,让葵乡风景自然地渗透在孩子们的身边。还把葵文化的元素渗透于游戏区域,如角色游戏《快乐小舞台》可用葵蓑衣、葵帽、葵蓝、葵扇等进行表演,师生的无限创意扩展了葵乡文化的内涵。

3.紧扣《纲要》《指南》精神,构建了葵乡本土文化的园本课程

研发课程的路是漫长而艰辛的。我们通过有关参考文献、史料的记载等发现很多内容都是要经过精心筛选才能适用于幼儿园的课程,为此我们发挥教师团队的智慧,集思广益,我们设计了以美丽的葵乡为核心主题,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把葵乡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生成一系列本土教育活动课程,如“葵艺之韵”“葵乡风貌”和“新会特产”三大主题,每个大主题都包含有小中大三个年龄语言、科学、艺术、健康、社会五大领域的教育内容以及在游戏生活化体验的内容。如“葵艺之韵”主题内容:

(1)3~4岁小班

健康领域:游戏《大风吹》等;科学领域:《认识葵制品》等;语言领域:《小葵扇》;艺术领域:音乐《小葵扇》等。美术:添画《狮子》《美丽的葵扇》等,葵叶粘贴《雪梨》等,手指点画《绿油油的葵扇》等,手印画《葵》,欣赏《葵艺作品》等。

生活化体验活动:运用葵扇:两种葵扇投放在游戏区域供幼儿自由取放;认识葵树:在美工区提供葵棕、葵衣、葵叶、葵籽等,幼儿美术创作活动。

(2)4~5岁中班

健康领域:游戏《接力葵扇》等;语言领域:故事《谢安与葵扇》等,谈话《我爱葵乡》,诗歌《咏葵》;科学领域:《认识葵制品》等;艺术领域:美术:编织《葵席》,装饰画《葵扇》,拓印画《葵林》,绘画《葵花》等,葵叶粘贴《小狮子》,欣赏《葵树摄影作品》;音乐:歌曲《大葵扇》等,舞蹈《葵扇舞》,欣赏《葵乡欢歌》。

生活化体验活动:表演区:设计小小舞台,让孩子在小舞台中表演本土的歌曲和诗歌,准备一些道具,如葵扇、葵帽等等;美工区:设计葵扇――用纸皮制作成葵扇,在葵扇上做装饰。传统文化馆体验制作活动:葵制作的艺术品。

(3)5~6岁大班

健康领域:游戏《葵乡接力赛》;语言领域:古诗《题蒲葵扇》,故事《葵的故事》,诗歌《葵城春日》;科学领域:《我们的葵艺》《新会哪里有葵树》(亲子调查活动)等;艺术领域:音乐:欣赏《葵乡谣》,创编葵乡儿童剧《葵乡宝贝》;美术:绘画《线描葵树》《葵林》《葵宝宝》《美丽的葵扇》,葵叶粘贴《向日葵》等,葵叶编织《毛毛虫》《葵席》;社会领域:《我爱我的家乡》《葵的光荣史和发展史》(家乡人介绍),家乡名人《梁启超》《芒果树的光荣史》。

生活化体验活动:传统文化馆的活动:欣赏制作鱼灯视频,学习尝试体验制作、装饰鱼灯;看编织葵艺视频,尝试编织葵制品;观看葵扇制作过程视频,装饰葵扇等等。

与此同时,在“葵乡风貌”和“新会特产”主题中,同样研发了适宜大中小班级年龄特点的生活化体验活动课程内容。在建构课程体系中,我们根据课程的实施与幼儿发展的情况,不断地进行调整,以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和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三、实施葵乡本土传统文化园本课程促进幼师共同发展

1.组织实施本土文化课程,促进幼儿自主发展

教师从实践中的问题入手,针对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注重钻研、切磋、实践探索,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积累了各种有效的教育策略。一是制定本土化课程的教育目标,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对本土文化的了解,注重活动的价值取向,起到传承传统文化的作用。二是传统文化课程的实施让幼儿在生活中亲身体验,做好充分的课前预设,结合幼儿的学习特点、学习兴趣及能力等,从幼儿如何学习这个角度设计游戏化的教育活动形式,注重幼儿的尝试、操作和体验,此外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的教具、学具的准备等,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幼儿学习的自主性。三是在游戏和节日活动中渗透了本土传统文化教育的元素。

为了促进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发展,我们将本土内容融入孩子的游戏活动。根据活动需要,开设美工区,让幼儿大胆想象设计制作,运用剪、画、拼、贴等方法进行制作,拼贴出不同的物品,让幼儿学习线描葵扇、装饰葵扇等,教师还注意引导幼儿与他人合作来完成作品,为孩子带来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幼儿的动手及合作能力,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体验其中的乐趣。

2.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定期组织教师交流学习,我们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对在课程实践活动中自己的疑惑和出现的问题,大家相互讨论,进一步提升老师的组织能力与实施效果。教师从实践中的问题入手,注重钻研活动目标,课前充分预设,注重培养幼儿的尝试、操作和探索能力,体现教育活动的实效;积极寻找新思想和新策略来尝试解决问题,提高对课题研究和教育教学过程的自我分析能力,有效把握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的整个动态过程。组织教师开展葵叶制作、葵乡园本课程课件制作、教学活动设计等活动的比赛,在活动中,老师自主学习、大胆探索,在实践活动中不断研究、思考、反思,教师的手工制作、美术能力、课件制作能力等明显提高了,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3.家园携手共促葵乡文化传播

我园在家长中做动员,要求家长协助共同推进《构建具有葵乡传统文化的园本课程》的研究相关工作和葵文化活动的开展,我们积极鼓励家长到葵博园参观学习、带孩子到新会的大街小巷走走看看,了解有关葵乡的一切,带孩子到新会的特色街了解新会特产,到“新会八景”游玩,为孩子创作葵乡歌谣,与孩子们共同收集葵乡的资料图片,为葵文化系列活动的开展铺垫了情感基础、认知基础和环境教育基础。

在幼儿园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在家L们的积极配合下,经过努力,教师撰写的二十多篇论文、诗歌、课例分别发表和荣获省级、区级奖项,师生美术作品分别荣获多个奖项,《葵宝宝》的课件被江门市推荐参加广东省的课件制作比赛等,一人荣获葵乡手工艺达人秀奖项。我们创编的幼儿舞蹈《葵乡欢歌》《小鸟天堂》、儿童剧《葵乡宝贝》都成为我园的园本特色教材。家长创编诗歌《葵林中》入编了江门市童谣征集作品选《新童谣》。我园多次向同行们展示本土教育活动的教研开放日活动,深受广泛好评,在本地区发挥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总之,幼儿园的课题研究,构建了系列的葵乡本土文化园本课程,我们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强化了本土文化教育,使教育回归生活,幼儿在本土环境中体验本土文化。葵乡文化引进童心世界,它将唤起师幼、家长对葵乡文化的热爱之情。期望借着葵乡传统文化园本课程的实施带动更多热爱葵乡的人关注葵乡、关注幼儿教育,立足孩子们的身边和我们熟悉的家乡本土文化,努力开发葵乡传统文化课程,创作更多的适宜幼儿教育的作品,发挥葵乡文化对孩子们身心发展教育的影响,让葵乡文化源远流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