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基础知识学习笔记范例6篇

电工基础知识学习笔记

电工基础知识学习笔记范文1

    怎样才能学好化学这门功课呢?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只要起好步,以后学习起来就比较顺利。为此,笔者在此谈几点自己指导初三学生学习化学的做法,仅供同行们参考、补充和指正。

    1.明确学习化学的目的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中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它是古往今来无数中外化学家的化学科学研究和实践的成就,它编入了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无机物的分类及相互间的关系等知识;它充满了唯物辩证法原理和内容,它介绍了许多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和他们对事业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学风。化学对工农业生产、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人们的衣、食、注行样样离不开化学。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化学课的学习,要掌握一些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学会动手做实验的能力,为今后搞科学实验打下基础。

    因此,通过初中化学课的学习,初三学生不仅能学到初中阶段的系统的化学基础知识,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中外化学家的爱国主义思想、行为和对科学的不断进娶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科学态度及严谨学风的教育,而且还能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为今后学习高中化学及其他科学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课前要预习

    上课前一天,一定要抽出时间自觉地预习老师第二天要讲的内容。学会先预习,后听课这种良好的学习方法。预习的好处很多:(1)它能强化听课的针对性,有利于发现问题,抓住重点和难点,提高听课效率;(2)它可以提高记听课笔记的水平,知道该记什么,不该记什么,哪些详记,哪些略记;(3)它可以节省课后复习和做作业的时间。通过预习时的独立思考和听课时留下的深刻印象,从而缩短课后复习和做作业的时间;(4)它可以培养自学能力。预习的过程就是自觉或独立思考的过程,长期坚持下去,一定会使自学能力得到提高。

    预习的方法是:(1)通读课文。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与重点,要把自己看不懂的问题记下来或用铅笔在书上作一些记号,用以提醒自己上课时要集中精力和注意力,有意识、有目的地听老师讲自己不懂的问题,详细对比跟自己的想法有什么不同,这样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2)扫清障碍。在读课文后了解了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联系已学过的与之有关的基础知识,如果有遗忘的就要及时复习加以弥补,这样才能使新旧知识衔接,以旧带新,温故知新;(3)确定重点、难点和疑点。在通读课文和扫清有关障碍后,在对新知识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思考课文后的习题,试着解答,在此过程中找出新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如果有潜力,还可以做点预习笔记。

    3.听好每堂课

    听课是学习过程的核心环节,是学会和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课堂上能不能掌握好所学的知识,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关键。功在课堂,利在课后,如果在课堂上能基本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课后复习和做作业都不会发生困难;如果上课时不注意听讲,当堂没听懂,在课堂上几分钟就能解决的问题,课后可能要花费几倍的时间才能补上。所以,学生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听好每一堂课,是学习好功课的关键。听课时,一定要聚精会神,集中注意力,不但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还要特别注意老师讲过的思路和反复强调的重点及难点。边听课、边记笔记,遇到没有听明白或没记下来的地方要作些记号,课后及时请教老师或问同学。同时,还要注意听同学对老师提问的回答以及老师对同学回答的评价:哪点答对了,还有哪些不全面、不准确和指出错误的地方,这样也能使自己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自己能判断是非。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听课时,一定要排除一切干扰和杂念,眼睛要盯住老师,要跟着老师的讲述和所做的演示实验,进行积极地思考,仔细地观察,踊跃发言,及时记忆,抓紧课堂上老师所给的时间认真做好课堂练习,努力把所学内容当堂消化,当堂记住。

    4.认真记好笔记

    要学好化学,记笔记也是重要的一环。记笔记除了能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提高听课的效率外,对课后复习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要学会记笔记,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因此,在认真听讲的同时,还应该记好笔记。记笔记的类型有:

    (1)补充笔记。讲新课时做补充笔记,老师讲的内容是根据学生的实际将课本内容重新组织,突出重点加以讲解,记笔记是边看书,边听讲,边在书本上划记号,标出老师所讲的重点,并把老师边讲边在黑板上写的提纲和重点内容抄下来,还要把关键性的、规律性的、实质性的内容和对自己有启发的地方扼要地在书本上或笔记本上写上几句,把老师讲的但书上没有的例题记下来,课后再复习思考。

    (2)实验笔记。老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重在通过实验验证化学原理或掌握化学性质或物质的制法操作。可做简明图解、补充笔记,把老师所做的演示实验的现象及讲解记下来,书上有实验插图的可以直接在上面补充,例如,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装置图边上记下老师讲的重点:①药品不能堆积在试管底部,而应平铺在试管底部,记:“是为了增大受热面积,药品受热均匀,气体容易逸出”;②给试管加热时,为什么要先把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加热,然后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记:“让试管受热均匀,不易破裂”。

    (3)改错笔记。习题或试卷评讲课是老师纠正学生在作业或试卷中的“常见脖和”多发脖,并指导解题思路、规律、技巧和方法的课。在听课时,不要只抄正确答案,关键是要用红笔订正,而且不要擦去自己的错解,以利于与正确答案作对比,找出答错的原因,过一段时间还应把以前做错的题再重做一遍,看看现在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这种笔记是在作业或试题空隙处做简明的“眉批”或“注释”。

    (4)系统笔记。复习小结课时,老师把课本内容进行系统归纳总结,是书上没有的,因此要做系统的笔记。将笔记每面一分为二,一半写板书的内容,一半记讲解,课后结合复习加以整理、修改和补充,成为一个整体,以利于加深、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归纳知识的能力和全面的复习。笔记的形式有:①提纲式,以文字表述为主,适用于概括教材的主要内容或归纳、整理公式、定理和概念要点;②纲要式,以化学式、关系式或关系框图来表述,适用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制取及相互间的变化、计算知识的概括等;③图表式,以文字、表格、线图来表述,适用于有关概念、化学基本原理、物质的性质、实验等进行归类对比。

    5.认真观察和动手实验

    在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中编入了81个演示实验、10个必做的学生实验和9个学生选做实验,还安排了13个家庭小实验。因此,通过这些演示和学生实验,学会观察老师演示实验的操作、现象,独立地做好学生实验,上好实验课,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首先,在课堂上要认真观察老师所做的每一个演示实验的操作和实验现象。化学实验是很生动、很直观的,实验中千变万化的现象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学生若只图看热闹,光看现象,不动脑子思考,看完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无助于学习的提高,所以,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实验前,要明确观察的内容是什么?范围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这就叫做明确观察的目的,目的明确了才能抓住观察的重点进行观察。观察时还要仔细、全面。例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实验目的是验证氧化还原反应,氧化铜被氢气还原成铜。观察时先看清反应物是无色的氢气和黑色的氧化铜粉末,反应的条件是加热,生成物是水和亮红色的铜。

    其次,要上好学生实验课,课前必须进行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时,自己要亲自动手,不做旁观者,认真做好实验内容里所安排的每一个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要集中注意力,严格按实验要求操作,对基本操作要反复进行练习,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要耐心细致地观察,认真思考,准确如实地记录。

    6.课后及时复习

    一堂课的内容,十多分钟就可以复习完,有时也可以像过“电影”一样地过一遍。复习能加深理解,复习能巩固知识。

    复习要及时,不能拖。复习中不懂的问题要及时请教老师,这样,在学习上就不会留存障碍,不留疑点,为以后顺利学习打好基矗复习时,要重视教科书,也要读听课笔记,要反复读,边读边回忆老师的讲解,边理解书上的内容。

    7.认真完成作业

    做作业是练习的极好机会,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一定要亲自动手做,绝不能抄别人的作业。节后习题和章后复习题一定要认真完成,不能马虎。做作业要在复习好了以后做,才能事半功倍。一定要主动地、独立地完成每次作业,多思多问,不留疑点,并尽可能地把做过的作业都记在脑子里,因为没有记忆就没有牢固的知识,只有用心记忆才会熟能生巧,才能在勤练的基础上“巧”起来。

    8.学会阅读课本

    读书一般分为粗读和精读。粗读主要用于预习,通过粗读,了解基本知识的一般内容,掌握整章、整节或整个小标题的内容轮廓、大致思路,了解有什么实验内容,这样,课堂上看老师做演示实验时心里就有了底。精读,可以了解教材的重点和发现不理解的问题,听起课来心中就有数。

    精读是认真地读懂并理解及记忆重点内容和定义,把这些内容与有关的旧知识联系起来。精读主要用于课后复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使知识系统化。

    精读时要在理解概念的定义或定律全文的基础上,剖析具有关键性的字词,强化对关键字词的认识。例如电解质的定义:“凡是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关键性字词是“化合物”和“或”字。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关键字词是“和”字和“都”字。对这些关键字词要认真思考,并把它标出记号或作眉批,以备以后再次复习时注意。

    对于比较深刻的材料、重要的段落内容,要逐字逐句地反复读。认真地思考、分析、整理、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可把重要内容、关键词句记在笔记本上,还可写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想法和认识,或记下不懂的问题,以备查问。

    9.读化学课外读物

    学好化学,要重视阅读课外读物,例如《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中学生数理化》、《课堂内外》等杂志和科普读物,它们的内容紧扣化学教学大纲和教材,其针对性和适用性很强,配合教学进度,指导解析疑难,注意智力开发,重视能力培养;它们的题材广泛新颖,内容丰富多彩,文章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形式生动活泼,图文并茂。它能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透彻理解教材,灵活运用知识,培养探索精神,它们是学生的好朋友。

电工基础知识学习笔记范文2

刚升入初三的同学,要增学一门新的基础自然科学——化学。

怎样才能学好化学这门功课呢?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只要起好步,以后学习起来就比较顺利。为此,笔者在此谈几点自己指导初三学生学习化学的做法,仅供同行们参考、补充和指正。

1.明确学习化学的目的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中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它是古往今来无数中外化学家的化学科学研究和实践的成就,它编入了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无机物的分类及相互间的关系等知识;它充满了唯物辩证法原理和内容,它介绍了许多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和他们对事业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学风。化学对工农业生产、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人们的衣、食、注行样样离不开化学。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化学课的学习,要掌握一些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学会动手做实验的能力,为今后搞科学实验打下基础。

因此,通过初中化学课的学习,初三学生不仅能学到初中阶段的系统的化学基础知识,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中外化学家的爱国主义思想、行为和对科学的不断进娶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科学态度及严谨学风的教育,而且还能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为今后学习高中化学及其他科学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课前要预习

上课前一天,一定要抽出时间自觉地预习老师第二天要讲的内容。学会先预习,后听课这种良好的学习方法。预习的好处很多:(1)它能强化听课的针对性,有利于发现问题,抓住重点和难点,提高听课效率;(2)它可以提高记听课笔记的水平,知道该记什么,不该记什么,哪些详记,哪些略记;(3)它可以节省课后复习和做作业的时间。通过预习时的独立思考和听课时留下的深刻印象,从而缩短课后复习和做作业的时间;(4)它可以培养自学能力。预习的过程就是自觉或独立思考的过程,长期坚持下去,一定会使自学能力得到提高。

预习的方法是:(1)通读课文。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与重点,要把自己看不懂的问题记下来或用铅笔在书上作一些记号,用以提醒自己上课时要集中精力和注意力,有意识、有目的地听老师讲自己不懂的问题,详细对比跟自己的想法有什么不同,这样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2)扫清障碍。在读课文后了解了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联系已学过的与之有关的基础知识,如果有遗忘的就要及时复习加以弥补,这样才能使新旧知识衔接,以旧带新,温故知新;(3)确定重点、难点和疑点。在通读课文和扫清有关障碍后,在对新知识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思考课文后的习题,试着解答,在此过程中找出新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如果有潜力,还可以做点预习笔记。

3.听好每堂课

听课是学习过程的核心环节,是学会和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课堂上能不能掌握好所学的知识,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关键。功在课堂,利在课后,如果在课堂上能基本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课后复习和做作业都不会发生困难;如果上课时不注意听讲,当堂没听懂,在课堂上几分钟就能解决的问题,课后可能要花费几倍的时间才能补上。所以,学生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听好每一堂课,是学习好功课的关键。听课时,一定要聚精会神,集中注意力,不但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还要特别注意老师讲过的思路和反复强调的重点及难点。边听课、边记笔记,遇到没有听明白或没记下来的地方要作些记号,课后及时请教老师或问同学。同时,还要注意听同学对老师提问的回答以及老师对同学回答的评价:哪点答对了,还有哪些不全面、不准确和指出错误的地方,这样也能使自己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自己能判断是非。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听课时,一定要排除一切干扰和杂念,眼睛要盯住老师,要跟着老师的讲述和所做的演示实验,进行积极地思考,仔细地观察,踊跃发言,及时记忆,抓紧课堂上老师所给的时间认真做好课堂练习,努力把所学内容当堂消化,当堂记住。

4.认真记好笔记

要学好化学,记笔记也是重要的一环。记笔记除了能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提高听课的效率外,对课后复习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要学会记笔记,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因此,在认真听讲的同时,还应该记好笔记。记笔记的类型有:

(1)补充笔记。讲新课时做补充笔记,老师讲的内容是根据学生的实际将课本内容重新组织,突出重点加以讲解,记笔记是边看书,边听讲,边在书本上划记号,标出老师所讲的重点,并把老师边讲边在黑板上写的提纲和重点内容抄下来,还要把关键性的、规律性的、实质性的内容和对自己有启发的地方扼要地在书本上或笔记本上写上几句,把老师讲的但书上没有的例题记下来,课后再复习思考。

(2)实验笔记。老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重在通过实验验证化学原理或掌握化学性质或物质的制法操作。可做简明图解、补充笔记,把老师所做的演示实验的现象及讲解记下来,书上有实验插图的可以直接在上面补充,例如,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装置图边上记下老师讲的重点:①药品不能堆积在试管底部,而应平铺在试管底部,记:“是为了增大受热面积,药品受热均匀,气体容易逸出”;②给试管加热时,为什么要先把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加热,然后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记:“让试管受热均匀,不易破裂”。

(3)改错笔记。习题或试卷评讲课是老师纠正学生在作业或试卷中的“常见脖和“多发脖,并指导解题思路、规律、技巧和方法的课。在听课时,不要只抄正确答案,关键是要用红笔订正,而且不要擦去自己的错解,以利于与正确答案作对比,找出答错的原因,过一段时间还应把以前做错的题再重做一遍,看看现在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这种笔记是在作业或试题空隙处做简明的“眉批”或“注释”。

(4)系统笔记。复习小结课时,老师把课本内容进行系统归纳总结,是书上没有的,因此要做系统的笔记。将笔记每面一分为二,一半写板书的内容,一半记讲解,课后结合复习加以整理、修改和补充,成为一个整体,以利于加深、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归纳知识的能力和全面的复习。笔记的形式有:①提纲式,以文字表述为主,适用于概括教材的主要内容或归纳、整理公式、定理和概念要点;②纲要式,以化学式、关系式或关系框图来表述,适用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制取及相互间的变化、计算知识的概括等;③图表式,以文字、表格、线图来表述,适用于有关概念、化学基本原理、物质的性质、实验等进行归类对比。

5.认真观察和动手实验

在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中编入了81个演示实验、10个必做的学生实验和9个学生选做实验,还安排了13个家庭小实验。因此,通过这些演示和学生实验,学会观察老师演示实验的操作、现象,独立地做好学生实验,上好实验课,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首先,在课堂上要认真观察老师所做的每一个演示实验的操作和实验现象。化学实验是很生动、很直观的,实验中千变万化的现象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学生若只图看热闹,光看现象,不动脑子思考,看完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无助于学习的提高,所以,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实验前,要明确观察的内容是什么?范围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这就叫做明确观察的目的,目的明确了才能抓住观察的重点进行观察。观察时还要仔细、全面。例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实验目的是验证氧化还原反应,氧化铜被氢气还原成铜。观察时先看清反应物是无色的氢气和黑色的氧化铜粉末,反应的条件是加热,生成物是水和亮红色的铜。

其次,要上好学生实验课,课前必须进行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时,自己要亲自动手,不做旁观者,认真做好实验内容里所安排的每一个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要集中注意力,严格按实验要求操作,对基本操作要反复进行练习,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要耐心细致地观察,认真思考,准确如实地记录。

6.课后及时复习

一堂课的内容,十多分钟就可以复习完,有时也可以像过“电影”一样地过一遍。复习能加深理解,复习能巩固知识。

复习要及时,不能拖。复习中不懂的问题要及时请教老师,这样,在学习上就不会留存障碍,不留疑点,为以后顺利学习打好基矗复习时,要重视教科书,也要读听课笔记,要反复读,边读边回忆老师的讲解,边理解书上的内容。

7.认真完成作业

做作业是练习的极好机会,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一定要亲自动手做,绝不能抄别人的作业。节后习题和章后复习题一定要认真完成,不能马虎。做作业要在复习好了以后做,才能事半功倍。一定要主动地、独立地完成每次作业,多思多问,不留疑点,并尽可能地把做过的作业都记在脑子里,因为没有记忆就没有牢固的知识,只有用心记忆才会熟能生巧,才能在勤练的基础上“巧”起来。

8.学会阅读课本

读书一般分为粗读和精读。粗读主要用于预习,通过粗读,了解基本知识的一般内容,掌握整章、整节或整个小标题的内容轮廓、大致思路,了解有什么实验内容,这样,课堂上看老师做演示实验时心里就有了底。精读,可以了解教材的重点和发现不理解的问题,听起课来心中就有数。

精读是认真地读懂并理解及记忆重点内容和定义,把这些内容与有关的旧知识联系起来。精读主要用于课后复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使知识系统化。

精读时要在理解概念的定义或定律全文的基础上,剖析具有关键性的字词,强化对关键字词的认识。例如电解质的定义:“凡是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关键性字词是“化合物”和“或”字。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关键字词是“和”字和“都”字。对这些关键字词要认真思考,并把它标出记号或作眉批,以备以后再次复习时注意。

对于比较深刻的材料、重要的段落内容,要逐字逐句地反复读。认真地思考、分析、整理、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可把重要内容、关键词句记在笔记本上,还可写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想法和认识,或记下不懂的问题,以备查问。

9.读化学课外读物

学好化学,要重视阅读课外读物,例如《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中学生数理化》、《课堂内外》等杂志和科普读物,它们的内容紧扣化学教学大纲和教材,其针对性和适用性很强,配合教学进度,指导解析疑难,注意智力开发,重视能力培养;它们的题材广泛新颖,内容丰富多彩,文章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形式生动活泼,图文并茂。它能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透彻理解教材,灵活运用知识,培养探索精神,它们是学生的好朋友。

电工基础知识学习笔记范文3

[关键词]电工基础;能力导向;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C93-4;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2-0254-01

由于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往往只是以记忆为主,缺乏对知识的思考,而电工基础是一门较为抽象的课程,教学内容需要学生想象而成,学生光死记硬背,往往事倍功半,难以真正掌握知识点。而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因此,如何让学生可以在课堂40分钟时间里,提高学习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笔者就以实践教学中的几点尝试进行介绍。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实践教学中,我们认识到学生刚接触到新知识过程中,中职学生难以马上接受,在这个过程中设置优秀的学习情境是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进入角色,激发学生的求知情趣,笔者以《电工基础》中的基尔霍夫第一定律这节内容为例,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提出问题的形式展开。

首先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大家日常生活中经常所见的汽车电路,从而过渡引用到分析电路的知识中。蓄电池(电动势E1、内阻R1)、发电机(电动势E2、内阻R2)、负载(如灯)R3,引出电路图。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带着悬念进入新课堂的学习。

接着,教师提出问题:如果已知E1、R1、E2、R2 和R3,如何求通过负载R3的电流,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教师通过实际生活的例子出发,从“有形”到“无形”的衔接,巧妙地设置悬念性问题,将理论与实际融会贯通,其目的在于增强了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自主探究即W生根据生活情景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研究与探索,从而获得问题的结论、学习方法。我们的学习已不再是单单地靠死记硬背,机械地听从教师的讲解,教师填鸭式地灌输,而是要让学生理解内容的来源、推导、如何通过实验、模拟仿真、计算等方法来验证结果。让学生脱离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通过自主探究与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形式展开,摸索出事物的内在本质,真正懂得知识的内在联系,而不是停滞在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地步。作为职高的一名教育工作者,俗话说的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笔者认为: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懂得怎样“捕鱼”,还要引导学生在“捕鱼”的过程中如何运用有效的方法、手段以及如何通过合作的力量,达到最佳效果。

笔者以《电工基础》中的“练习使用万用表”这节内容为例,教师首先对班级进行分组,分成四大组,每组选出一位组长并分发一个万用表,接着让学生从总体上来观察万用表的结构,它由哪几部分组成,每部分代表的意思,分别用来测量什么值。学生对万用表有了初步的了解后,然后分发电阻,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学生先通过色坏法读数,然后再一起动手来测量电阻的阻值并记录,最后比较测量出来的阻值与读数出来阻值的不同之处。笔者通过实践验证,不仅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意识,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也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让学生去经历去探索事物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新大纲的教学要求下,电工基础是电类专业都应共同学习的电工技术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该教材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方面的培养有着较高的要求。教师在上实训课之前,首先须对教材的教法以及教学的内容进行适当地选取,接着挑选出部分适合本班学生实验的内容,该内容既要具有一定的深度,也要具有一定的广度;既能让学生展示个性,又可以让大部分学生参与。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主动引导学生,观察学生的思维动态、情感因素,感悟知识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将创新的教法、教学理念与创新的课堂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实到位,可以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训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体现了“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理念。该实验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从综合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课堂活跃起来。

四、注重情感培养,提升学生非专业能力

要给学生一滴水 ,教师要有一桶水,而且是一桶活水。创新课堂与创新教学理论的产生,离不开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师的知识含量,教师的教法。笔者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得改变教师原有的教学模式,因为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师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更关注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但是,职业学校更注重的是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书面上的成绩难以体现学生的真实水平,我们的学生是中考的失败者,我们要从学生的特长入手,进行挖掘。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到首位。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对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脑就会产生刺激,从而人的思维就会多向发展,这样就会引导学生自主地学,快乐地学。

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完成一个项目,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小组竞赛的形式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自然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以《电工基础》中的“电路认识”这节内容为例,教师在课前进行分组与挑选组长,做好相关方面的准备工作。课上首先提出项目,某电子公司接到生产一批手电筒的订单,而我们刚好是该公司的员工,怎样来完成本次任务呢?设置悬念,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接着分析项目,首先教师展示大家日常生活中所见的手电筒,并进行拆装,让学生观察并回答手电筒有哪几部分组成,每部分的作用是什么,让学生自己观察并思考,然后教师进行总结,手电筒有电池、灯泡、按钮以及金属带组成,并简单地介绍常见的电气符号,学生对刚才的手电筒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后,然后实施项目,画出电路图,教师巡回指导画电路图时应该注意的知识点。最后项目评价,先小组评,接着教师评,最后评出本次课的技能之星作为鼓励。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电化教育研究.2012,(2).

[2] 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理论建构与实践例说.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3] 周玉芬,刘跃明.网络环境下基于资源利用的自主探究学行动研究.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1).

电工基础知识学习笔记范文4

论文摘要:《计算机电路基础》是计算机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这门课程要求较高的逻辑性和理论性,让很多学生感到很有难度,同时也在考验着教师的教学方法,本文对《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完善进行分析和研究。

《计算机电路基础》这门课程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学好《计算机电路基础》才能够对计算机专业进行更好的学习,然而,很多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普遍反映《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难度大、不易懂。学生的这一反应,促使我们对现在的此门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对该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完善,本文笔者就《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完善进行浅析。

1 《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的简单介绍

在进行《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完善进行分析之前,笔者就对《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进行简单的介绍。《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这门课程自身具有很高的理论性和逻辑性,因此,很对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进行《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学习时,感到有很大的压力和难度。但是,基于《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是一门技术类型的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是所有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必须要学会并且学好的第一门计算机专业的专业课程。计算机专业学习中的《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汇编语言》、《微机接口技术》等等后续的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学习必须建立在《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之上。《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物理》、《电工技术》等等方面的知识,因此,总的来说,《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的学习具有很高的难度,对于学生也有很高很严格的要求。

2 《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研究

现在的《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总体来说比较死板,《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在教师对计算机电路进行讲解、渗透过程中,学生不应该是一板一眼单纯的记笔记、听课,而应该积极思考,紧跟老师的思路。教师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汲取知识、牢记知识有很大的影响和作用,因此,笔者认为,《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应该是丰富的,并且是学生参与率高的,作为《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教师,应该具有很强的教案编排的能力,并且能够主动自发的调节课堂氛围,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而不是单纯的抓重点学生进行重点培养。

3 《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完善策略

3.1 《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项目教学法

由于教师在进行《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时,反应存在学生数量多、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给教师进行《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笔者认为,教师在进行《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时,可以采用项目教学的方法。由于教师所教授的班级学生数量比较多,而教师自己的精力又十分有限,不能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因此,笔者建议教师在进行《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时采用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项目教学法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这样既有利于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又能够兼顾到每一个学生,还能够做到调动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对《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的兴趣,从而喜欢上《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项目教学法是培养学生《计算机电路基础》能力的重要渠道,学生分组分项目学习,分组实践,能够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还能够锻炼他们的合作能力,增强学生们的集体荣誉感和交流能力。能够为以后的教育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分组教学中,学生会不由自主的对所教授的知识进行探讨和实践,在计算机电路学习中,学生可以自己做主,对自己的观点负责。因此,笔者主张教师在进行《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时采用项目教学方法。

3.2 《计算机电路基础》实施课程教学方法要注重老师与学生间的互动

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方法都很重要,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在《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中,对现在的《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完善要做到:第一,注重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起到启发和引导的作用,授课教师要把握好课堂的节奏。第二,作为学生,要全力配合授课老师的授课,即使将自己的想法传达给授课教师,自己喜欢什么样的授课方式和方法,要增加与授课教师的交流,并且对于自己不懂、有迷惑的问题及时的提出,要让老师明白哪里应该停下进行更加细致的讲解。现在的《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授课方式过于死板,只是简单的《计算机电路基础》教学教师进行计算机电路知识的讲解,学生并不能很好的领悟老师所教授电路知识的来源,对于电路的一些原理方面的知识,学生会感到疑惑,这就要求《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授的教师对现在的《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授课方式进行调整,努力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电路基础》知识学习的兴趣。

3.3 《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提问法

在进行《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不同的提问方式进行提问,由于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的必要手段,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牢记所教授的知识,实践表明,在教师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时,学生的思维跳跃是最为活跃的,因此,笔者提供一些提问的方式,仅供参考。在进行《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进行设想性提问、发散性提问以及质疑性提问。设想性的提问能够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有利于学生在电路知识的学习中进行创新和发现。发散性提问是指主体从已知的条件出发,对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不同层面运用推测、联想、假设等形式寻找并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而质疑性提问需要教师挖掘所教授的电路知识的亮点,在可以提问的地方向学生精心设置疑问,从而引导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更深切的思考。

4 结语

本文就《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完善问题进行了浅析,分析了当前该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计算机电路基础》课堂教学的分组法,但原理应用于实践中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问题,因此,打造《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在实践中需要注意一些问题,要注意将原理应用到实践中去,原理指导实践,实践也反馈原理,要根据教学实践对《计算机电路基础》课堂教学方法不完善的地方进行更改和补充。

参考文献

[1] 胡浩.《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咨询导报,2007,(01).

[2] 易路平.《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与试验设计[J].天津电大学报,2005,(09).

电工基础知识学习笔记范文5

高校单招机电专业理论课程内容繁杂,而电子线路学科的教学课时少、教学内容较多,如何在新授课的教学中,吸引学生眼球、引起学生重视,是非常值得教师反思的。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结合信息化技术,能最大化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 一) 多媒体教学法。新授课开始教学之初,学生对专业性较强的学科是几乎没有任何认知的。如果教师直接进入学科知识点的教学,学生会对这种抽象的教学模式产生一定的抵触,势必将影响教学的效率。而笔者在教学的第一次课上,首先会介绍一下整个课程的要求,然后通过相关的教学视频,给学生描述一下学科知识内容和现实生活的种种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电子线路课程的知识实际上就是我们学习生活中的一部分。虽然在教学的初始阶段,学生是用看电影的态度来欣赏教学视频,但随着课程内容的不断深入,学生就会思考影像视频资料和学科知识点的联系。比如: 网球比赛的记分规则和电子线路学科中计数体制的联系; 石英电子表的工作原理和振荡电路的联系等等。

( 二) 网络互动平台教学法。搭建教学互动平台,是为了让教师和学生之间零距离。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及时相关信息,学生通过网络平台捕获相关信息。比如: 相关课程知识点资料的收集工作等。在搭建网络互动平台之前,需规范网络平台的操作要求,确保网络互动平台的正常运转。当然,学生的主要时间不能放在网络互动平台上,教师布置的任务需少而精,需围绕高效学习这一主线。

( 三) 应用软件教学法。电子线路课程中包括大量的电路分析,比如: 电压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计算和动态工作过程分析、正弦波振荡器的工作过程和振荡波形分析、复杂数字集成电路的工作过程和分析计算等。如果在上课过程中,教师把这些电路画到黑板上,会浪费大量的有效教学时间,而且静态的平面电路无法表述电路的动态工作情况。如果教学过程中使用应用软件,如: 电子仿真软件等,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软件上搭接电路,还可以利用软件的功能,动态的展示电路的工作原理,分析电路的静态和动态参数等。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大大减轻教师的工作强度,学生也可以非常直观地掌握所需的知识点。

二、学案导学模式,引领学生深入探索

高校利用信息化技术,增强学生的兴趣以后,大部分学生都愿意投入到零散知识点的学习中去。在教师讲学生听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会及时把教师的板书记录到笔记本上。而电子线路课程中包含了大量的电路图和公式推理,如果学生笔记的话,不仅占用了较多的听讲时间,还有可能出现记录不完整。鉴于以上问题,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 一) 课前导学。学生在课前完成导学案中的知识准备,知识准备的题目仅限于书本中基础知识。学案导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明确课堂学习中的难点内容。教师在学生完成知识准备后,需及时进行批改,并指出问题的原因。

( 二) 课中学习。教师通过导学案知识准备作业的批改,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对大部分学生存在的问题,需重点细致地讲解。对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教师需带动学生一起探讨。探讨的过程需有一定层次性,确保大部分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研究中去,培养学生对问题的自我探究能力。

( 三) 课后复习。教师设置导学案的课后作业时,需呈现出一定的层次性。首先保证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基本要求的习题,同时也需安排一些高要求的习题。学生完成导学案后,教师必须当天完成批改,并及时反馈给学生订正。

三、模块化教学,构建学科总体框架体系

高校电子线路课程的新授课按照学案导学的模式进行,而进入到复习课后,就需二次整合进行模块化教学。通过把全部内容分解再整合,并结合电工基础的相关知识点,形成多个专题性模块。

( 一) 基本元器件模块。电子线路课程中所用的元器件较多,如: 晶体二极管、晶体三极管、场效晶体管、石英晶体、集成运算放大器、集成稳压电源以及各种不同类型的数字集成电路等。通过学案导复的教学模式,以框图、表格等形式对比相关元器件的异同点。

( 二) 典型电路模块。电子线路课程中涉及了大量的单元电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混淆。由于教学课时有限,教师不可能再把所有单元电路重新讲解,但可以通过对功能电路的总体分析,来讲解若干个单元电路。如: 分析并联型直流稳压电源功能电路,就包括了变压器、整流电路、滤波电路和稳压二极管电路;分析十进制计数器,就包括了触发器、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等。教师在讲解功能电路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来强化不同单元电路的学习。

( 三) 学科间关联模块。单招专业理论课程包括多个学科,综合试卷中的题目也逐步呈现出多学科的综合。如: 低频小信号放大器需利用电工基础中的直流电路分析法; 二极管电路的分析需利用电工基础中的电位计算等。在进行模块化复习的过程中,不仅需完成电子线路课程的教学,同时还需重点讲解电工基础直流电路的若干分析方法。在讲解关联模块内容时,教师需和其他学科教师进行统一,确保教学思路的一致性。

四、作业面批面改,提高学习有效性

教学理念的先进、教学形式的多样,最终的目的都需落实到学生的自我行动中去,而学生每次完成的课后作业,是直接反映学生学习状况的重要因素。如何批改学生作业?如何通过批改作业来提高学习有效性? 笔者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作业面批面改。

( 一) 作业面批面改,增强学生责任意识。教师的工作态度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批改作业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作业面批面改虽然花费了教师的大量时间,却是一种敬业正能量的体现,学生的责任意识也会不断地增强。

( 二) 作业面批面改,即时了解学生学情。教师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对学生作业出现的问题,能给予即时指出,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通过错题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情,有利于及时调整教学重难点。

( 三) 作业面批面改,增强学生规范意识。学生作业完成的情况必将反映到考试成绩中去,由于单招班学生将来要参加全省统一考试,答题的规范性就尤为重要。而学生的规范意识并不是天生的,需通过长时间训练才能得以增强。教师面批面改作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学生答题规范性的针对性教育。经过教师和学生多次地纠正和订正,学生答题的规范性会不断增强。

五、结语

电工基础知识学习笔记范文6

关键词:职业教育;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教学改革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是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是学生对电路认识和理解的基本素质形成和培养的关键性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作为一名专业教师,深入探讨其教学方法并有效实施,对学生掌握一定的电路知识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笔者一直担任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的教学与研究。在日常教学中,笔者注意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中注重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调整教学内容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内容上要突出中职教育的特点,主动适应社会实际需要,注重应用性、适度性和针对性。将知识点与能力点有机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础理论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强化应用为重点。例如,在介绍三极管的特性曲线时,不要只单纯介绍特性曲线的基本含义,而特性曲线有什么实际应用并不介绍,这种从概念到概念的灌输,会使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感到抽象和无用。因此,我们在讲授时应注意知识与工程应用的密切联系,在介绍三极管特性曲线的基本概念后,进一步联系实际,说明三极管特性曲线可由晶体管图示仪来测量获得,利用特性曲线可以观测三极管的主要参数和检测性能的优劣,学生从中体会到特性曲线的作用和应用。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适时调整教学内容,要明确本课程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后续课程的联系。如在讲完二极管及整流滤波电路时,笔者没有接着讲三极管及放大电路知识,而是把后面的直流稳压电源这一课程调过来讲解,紧接着做实验,进行一体化教学,这样就避免讲过多的理论知识,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从而失去学习电子专业的兴趣。通过教师的讲解、演示,学生的动手操作,学生很快就知道并掌握了我们身边的随身听电源是怎么做成的,学生学习电子的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为以后的专业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改革教学方法,上课时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一般都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参与意识,上课时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上课时,应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并积极思考,与教师一起去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就能提高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比如在讲一个新电路时,可以从一个熟知的电路入手,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问题,形成一个指向明确、思路清晰、具有内在联系的问题链引导学生不断地解决问题,不断地改进、完善,从而使一个原本简单、熟悉的电路逐渐演变成一个具有新功能和新特点的新电路。授课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会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在以后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

让学生讲究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要求学生既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又需要学会分析电路。要使学生尽快适应电子技术基础的学习,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关键还要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笔者要求学生课前进行预习,把不懂的内容记录下来。听课时,有重点地听课,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其次,要求学生会做笔记,教会学生做好课堂笔记,有利于学生接受和掌握新知识。再者,要求学生课后复习,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使之掌握得更牢固。

其次,改革教学手段,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一方面,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把抽象的概念或过程形象地展示,动态地展示元器件结构、电子设备操作原理,使原本难讲难学的教学内容更直观、生动、形象,降低了教学难度,学习效果将明显提高。另一方面,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弥补实际实验的不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电子电路中有很多故障,这些故障又不容易再现,但又要让学生掌握,这时,可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模拟,让学生从栩栩如生的情景中,领略到其中的原理及操作的方法。

三、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操能力

首先,加强实验教学和实践活动,提高实操技能。对《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教学要强调针对性和实践性,侧重理论在生产中的应用。应以今后会用、会变通、会分析解决生产技术中的实际问题为目的,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改革中加强实践教学,认真上好技能实训课,完成每章课程的实训项目。同时,充分利用学生进厂实习的机会进行实习教学,使学生在所学的原理的基础上,与实际设备的使用、维修、调试等结合起来,使学生学的书本知识与生产的实际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另外,我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成立电子制作和家电维修兴趣小组,指导学生制作简单的电路,如音乐门铃、无线话筒、声控灯、防盗报警器、光控电子鸟等。对于在制作过程中出现的故障,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分析,找出故障产生的原因,以提高学生的维修技巧。

其次,进行仿真实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也可利用多媒体仿真控制技术,进行电子技术操作仿真实训,使学生在一个与电子生产控制室一样的操作环境中,通过亲自动手,反复操作,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紧密结合在一起,加深理解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及设备的基本原理,熟练掌握各个单元过程的实际技能,培养分析和解决生产操作中各种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毕业后能迅速上岗操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兴宁市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徐治乐.电子技术基础[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