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范例6篇

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

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范文1

【关键词】计算机审计;教学方法;PBL;教学改革

1 计算机审计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1.1 审计信息化的高效革新态势

1.1.1 信息技术发展影响

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管理理论等造就了如今信息社会的产生与发展,会计与财务领域融合信息技术,通过一系列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的设计、开发、安装,实现了电子化管理。会计的无纸化对审计信息化产生了重要影响。电子数据取代了传统的纸质凭证、账簿和报表,使得一些传统的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业务时不断遭遇“进不了门、打不开账”的严重自信危机,如何将手工审计转变成计算机审计成为一个划时代的课题。目前,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审计信息化不仅仅成为了现实,还获得了有效推动。

1.1.2 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

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和内部监督关键环节,其信息化建设也应当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子系统。外部审计的快捷性和合法性能够增强企业的商誉价值,获得良好的社会发展氛围。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能够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是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审计信息化能够节约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它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战略的整体优化也将带动审计信息化的发展。

1.1.3 国际环境影响

在国外,特别是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在计算机联网审计方面起步较早,意大利早在1975年就已经建立了联通意大利审计法院和财政部的共享网络,更不用提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较为发达的美国、德国等国家。目前,我国开发的审计信息化软件很多都依托了国外大型软件公司的技术,比如微软公司的办公系统、SQLSERVER数据库,甲骨文公司Oracle数据库等。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开发了适用于我国审计环境下的审计应用软件,比如审计署开发的AO系统。2004年,来自巴西、加拿大、德国、匈牙利等17个国家和地区最高审计机关的代表参加了在我国举办的第二届计算机审计国际研讨会,着重围绕计算机环境下的审计标准建设,联网审计的法律法规要求,审计数据的采集、处理与使用以及信息系统安全等热点问题展开讨论。我国审计事业在与国际社会审计信息化合作交流中不断发展。

1.1.4 国家政策支持

前审计长李金华曰:“审计人员如不掌握计算机审计技术,将失去审计资格”,可见审计信息化获得官方重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批准的第一个金字号工程“金审工程”是审计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简称。2002年开始了,开始审计信息化一期工程建设。金审工程建成了对政府部门和重点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有效审计监督的信息化系统。目前国家不仅仅关注政府审计信息化,还重视社会审计的信息化。

1.2 计算机审计课程现状与改革

在国家审计发展的引领下,社会审计获得了指明灯。大型软件公司开始开发审计应用软件,比如审易、审计大师、金剑、中普等等,还有一些企业利用已有的软件,比如EXCEL自行创建审计模板,审计信息化在我国得到了广泛而又迅速的发展。审计信息化的发展离不开管理理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系统管理理论为审计信息化提供了理论支持,使审计工作更好地与管理系统本身相结合。

审计信息化的日新月异必然导致高校计算机审计课程的不断变革。目前,各院校根据学生素质层次和学生就业区域审计软件应用设置了不同的计算机审计课程。纵观计算机审计教材,基本上停留在某一应用性软件的一般操作介绍上,在教学方法上主要是教师操作应用菜单,学生跟着教师演示操作应用程序,缺乏计算机审计方法体系的建立。PBL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改变软件单调演示,不解其意,不能够顺利应用于审计实践的难题,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去思考审计问题,按照审计流程完成具体项目的审计工作。

2 计算机审计课程的教学方法改进

随着审计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计算机审计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审计自动化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使学生学会某一软件操作,还要让学生学会能够使用这一软件去解决实际问题。当软件升级,学生要具备再运用能力。审计教学不能够囊括所有的审计流行软件,如何能够使学生在学完某一应用软件后具备使用其他类型软件的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PBL是跨学科的教学方法,它在计算机审计教学过程中能够使学生不断思考。学生为解决问题,需要查阅相关资料,归纳总结所学知识与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PBL改变了“我讲你听,我做你看”、“预习-听课-复习-考试”的传统教学方法,让呆板孤立的知识点化整理成系列,举一反三,突出了“课堂是灵魂,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关键”的教学理念。PBL教学法下,教师在讲解完软件基础知识之后,慢慢“隐退”,让学生自主解决提出的审计问题;在软件基础操作部分,对于一般难度的操作,也可以进行引领,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库,而是知识建构的促进者、信息的咨询者、答案的总结者、问题的终结者。

3 PBL下的计算机审计课程改革

PBL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的医学教育,是以问题为导向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方式。改革传统计算机审计课程的小案例教学,以问题为引导,分项目有关联地完成审计工作。将整个审计工作分成若干项目,通过问题引导,来诱导学生主动思考审计案例的设计思路,结合教师指导,动手操作,将割裂的小案例连接起来,构成一个整体,使得学生工作小组掌握计算机审计的技能,真正能够实现与职业“零距离”对接。

3.1 PBL的总体设计

计算机审计教学共分成了五个项目,每个项目都设置了项目问题引入,使学生在思考中掌握项目整体框架,引发学生学习该项目的兴趣。学生首先要思考手工审计课程学习过程中所学习到得审计实施工作内容,然后结合审计软件菜单做出个性化的答案。教师结合课程,总结反馈答案。

3.2 PBL与案例的结合使用

首先,教师应用案例教学带领学生边学边做软件工具的使用,使学生具备软件操作意识。在此基础上,提出审计问题,思考审计问题,也可分组讨论,学习小组充分利用企业实际背景和计算机审计知识尝试自行解决相关问题。由原来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转换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必须担负起学习的责任,使得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主动学习。在审计实施这一项目教学中分成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就是审计实施软件应用基础,第二部分就是对审计项目的具体审计工作。第二部分侧重于PBL教学方法的使用。学生理解了软件工具操作,学习了手工审计理论,已经具备了解决实际审计问题的能力,对教师提出的审计问题能够进行思考并解决。在解(下转第111页)(上接第16页)决过程中,难度较大的可以分组讨论,难度最高的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提示思考的方向,一般问题学生个体解决。最后,教师带领学生操作软件,完成审计任务。

【参考文献】

[1]刘世林.论我国审计人才需求和高校审计人才培养模式[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6(05).

[2]绕艳怒.计算机审计专业人才培养及教学问题研究[J].审计文摘,2009.

[3]扬霞光.审计信息化课程建设思考[J].财会通讯,2010(08).

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范文2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 模块化 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422(2010)02-0052-03

1 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驱动力,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Ⅲ。“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知识点多、操作性强,许多知识点之间都存在某种内在的联系,对于大多数不了解计算机的学生来说学习难度很大。而且,刚从中学升入大学,还不能适应大学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首先,教师应该在教案和多媒体课件上多下功夫,针对书上的知识点制作出具有文字、声音、图片和动画等的多媒体课件,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其次,要分层次设计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和书籍、上网搜索等方式来完成作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后,在班级内再组织成学习小组,让基础好的学生帮助基础差的学生,这样,既可能减小学生之间的差距,又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同时,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辅导基础薄弱的学生,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及时地更新教学内容和方向。

2 模块化教学与“任务驱动型”教学相结合

2,1模块化教学概述

模块化教学法(MES)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的一种教学模式。模块化教学是一种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且用在教育教学中的系统化教学方法,模块化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设计的,强调学生经验的形成来自于各项实践活动中的知识、技能和技巧的掌握。模块化教学使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始终都与具体职业实践相对应,并且应用仿真模拟教学技术,使专业理论和专业技术不再抽象。模块化教学在职业环境下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动手机会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在划分模块时,从该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入手,将其分成多个模块,模块与模块之间形成一定的梯度,每个模块包含学生应该掌握的某项技能与相应的理论知识。

2,2“任务驱动型”教学法概述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是将所要学习的知识点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引导学生对提出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教师根据当前教学主题进行设计和提出任务,采用演示或讲解等方式,给出完成该任务的思路和方法,然后引导学生带着任务,以任务为动力边学边做,并得出正确结果,从而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系统的知识。该教法强调学生要在真实情境中的任务驱动下,在探究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自主和协作的环境中,在讨论和会话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活动。因此,任务是具有双重性的,一方面是教师的教学任务,而另一方面是在教师安排的任务驱动下,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任务驱动型”教法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模块化教学与“任务驱动型”教学相结合

模块化教学与“任务驱动型”教学结合应用于“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中。“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所涉及到的知识相对独立,可以划分成以下几个模块:①计算机基础知识:②操作系统基础知识;③办公软件;④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⑤数据库技术基础知识;⑥多媒体技术基础知识。首先设计出每个模块的教学目的,再根据实际内容分解成若干课时来完成。在每个课时里,除了讲授与该模块相关的理论知识外,还要设计与理论紧密相连的案例,通过课堂演示,使学生充分理解这部分理论知识。然后,再布置“任务”,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既掌握了理论知识,又能将其应用到实际中。最后,对学生完成的任务检查并做出总结,指出其成功与不足的地方,再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复习相关知识或者帮助学生向更深的方向去思考。

模块化教学与“任务驱动型”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要求任课教师吃透教材,全面地掌握“大学计算机基础”所有的知识点及其之间的关系。设计的每个模块教学目的如图1所示。

根据图1所例出各个模块的教学目的,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基础和兴趣,设计出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案例。再根据课堂学生的听课情况设计出各种“任务”,一个教学目的可以分层次设计“任务”,比如:模仿型任务、扩展型任务、创新型任务等。

3 改善实验和机房环境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基础的操作技能,改善实验和机房环境也很重要。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淘汰配置低的机器,应用到讲解计算机硬件系统及组装的课程中。这样,既充分利用了资源,又可以让学生接触到真正的硬件,而不只是看看图片。

(2)实验员应及时更新软件。如果学生所学的应用软件版本与机房的不同步,那么会造成学生无法练习教师课堂上所讲的案例,也无法完成教师所布置的课下任务。

(3)机房实验员和管理员应组织和调节好机房的上课利用情况,最大限度地对学生开放机房,以方便及时地练习所学的内容,不要出现上课和上机的时间相隔几天的情况。

(4)保证机房网络环境的畅通,以方便学生访问教师的教学资源、上网查找资料。

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范文3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的三个基本要素。正确的教学思想必然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体现出来,科学的教学内容也只有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计算机技术具有发展快,更新变化快的特点,所以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与此对应的就要求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方法也要不断的进行改革。

过去,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是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操作为辅,考试以笔试为主,上机考试为辅。对此,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积极性差,实际操作能力低,就业时,很难适合就业单位的要求。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对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具体做法如下:

一、了解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

1.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智能水平、学习习惯、知识基础等,都是选择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因此我们在上课之前要对自己所代班级的学生进行深入了解,调查研究学生的这些特点,掌握实际情况。然后根据情况制定讲课的内容、重点和进度。这样有的放矢,因人因时而异,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2.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使大多数学生习惯于以书本为准,以教师为准,学生的主体意识薄弱,求新、求异思想欠缺。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启发学生自己去发展知识,而不是停留在书本或讲课内容上。任何一个问题都不是只有唯一的一种解法,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他们完全可以超过老师,我们在讲课中会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主体意识。

3.教师要做的工作不仅要把有关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研究学生的认识规律,即:他们是怎样接受知识的,怎样才能让他们更快更容易更有效地接受知识。只有知道了这些问题的答案才能使教学效果达到最好。学生对计算机课程普遍都存在这样的看法,就是应用软件好学,程序设计语言(如VB、ASP等)及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如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等)难学。为了消除学生的这一想法,提高程序设计语言课程及理论性较强课程的教学效果,我们在授课时采用的是这样的做法:从具体问题入手,提出问题,通过大量例题说明讲解课程内容,然后归纳总结出几点结论,说明使用规则。这样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思想跟得上,学了就能用。每一章为学生制定一个小目标,让学生一点点的深入学习。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授课方式,学生对程序设计语言课程及理论性较强课程的学习产生了兴趣,学习的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二、大力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的授课方法是板书+讲解。用这种方法进行计算机课程的授课,学生只能是把操作步骤一步一步的记下来,看不到操作的结果,所以接受起来有些费劲。由于现在的计算机各种软件,特别是WINDOWS下的各种软件,均以图标方式和鼠标操作为主,其操作直观、便捷,这些软件的应用与操作在黑板上是无法向学生讲解明白的,需要使用演示设备向学生讲解,也就是说,现在计算机的许多课程,应该以:演示+操作+讲解的新的授课方法进行讲授。教学地点也应该从教室转移到现代化教室或多媒体教室,利用大屏幕投影或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直观教学。多媒体技术具有声、光、电、色等多重元素,突出信息的形象性及感染力,使计算机具有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和视频信息的能力,它以形象生动的图文并茂的人机界面,改变了人们使用计算机的方式。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已成为教学手段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多媒体教学具有很多优点:1.它使得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直观地显示在学生面前,给学生以极大的吸引力。2.大大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了教学效率。3.利用多媒体课堂教学可以集中教师的智慧与教学经验,使教学内容更加规范有序。4.可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优势,将授课内容上网,为学生的课外学习提供辅导。现在,我们的计算机课程均改在了现代化教室或多媒体教室。我们还大量的实施了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组织教师收集、研制和使用多媒体CAI课件,部分课程(如基础课、图形处理软件、网页制作软件等)都是以CAI教学为主,这样,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将自己实际的经验及见解放在授课中

每个人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都会积累一些自己的体会和经验,别人的经验不能代替自己的实践。在讲课中应该体现出自己的见解,这对学生是很有益处的,因为它是一般书本上所没有的,是教师通过自己实践积累的经验,很可能有一定独到之处。在长期的实践操作中,我们不断的积累了自己的经验、计算机使用及各种软件应用方面的技巧。把这些内容溶入到我们的讲课中,使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理解和深入有很大的帮助。

四、增加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以往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普遍较差,主要原因是上机实践的时间太少,而且学生不重视上机练习。计算机专业是实践能力要求很强的一个专业,针对以往学生的情况,在现在的教学中我们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是一些应用软件,我们基本上都能安排每个学生每周每门课程平均上机时间数不少于2课时。在课时安排方面,实践课时与理论授课课时为5比5或6比4。实践的考核成绩同样不低于课程总成绩的50%。另外,在实践课程中,对于低年级学生,注重计算机基本概念和基础操作能力的训练,对于高年级学生,着重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能够熟练操作和应用各种专业软件,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应用这些软件进行设计和创作。在计算机软件应用中,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十分重要,这就对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计算机实践课程主要以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为主,如在程序设计中,学生上机多数是将书上的程序作业在计算机上运行一遍,形式单调,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不能够对课程内容作深入的理解。为了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加强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除了平时安排的实践课之外,对于一些应用性很强的软件和一些编程软件,如静态网页制作软件,动画制作软件、VB、ASP等课程,我们设置了一周到两周的实训课程,在这段时间里,我们更注重增加课程设计的内容,根据学生学习程度的差异和兴趣爱好的不同,设计不同难度、不同内容的课题,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实训,学生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并加强了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在完成实训作业的同时,检验了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由于实践动手能力增强了,毕业生在就业中逐渐受到了计算机市场的欢迎。针对学生上机操作不认真的情况,我们还采用了讨论法教学,就是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上机课的一些问题,教师对于共同的问题根据情况进行解答或给学生提示让学生再去上机实践从而得出正确答案。在实施时,分组采用男女学生以及善于言谈者与不善言谈者适当的比例,来保证讨论的气氛热烈。这种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培养他们的兴趣,督促他们勤于上机实践起了很好的作用。

五、营造浓厚的计算机学术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大多数学生都知道计算机重要,但对计算机在其专业的具体应用尚不了解。因而学习起来有点茫然。所以我们在学生入学时,专门组织计算机专业介绍报告会,让学生了解社会各个行业的计算机应用和需求情况,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我们还不定期地举办全校范围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网页制作、动画制作等比赛。比赛结束后,对部分优秀学生给予奖励并颁发证书。这样,既增加学生学习计算机兴趣,我们也从中发现了一批计算机应用较好的学生,不仅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增强了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

六、考核方法的改革

以往的考核几乎都是笔试,学生学计算机如同学语文、政治一般,去背书本上的知识,对计算机课程的掌握,大多只限于理论方面,在实际应用中总是觉得难以动手。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考核方法做了改革。现在除笔试外,更加大了上机考试的分量,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考核方法分成两个部分:笔试考核和实践能力考核。

笔试考核:主要对理论知识和基本概念进行考试。

实践能力考核又分成基础考核和能力考核两种:

基础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和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以上机作业作为考核依据。

能力考核: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以实训作为考核依据,根据学生对实训课题完成的程度、设计的效果和创造能力进行评分。

此外,针对不同的年级我们还举办了校内计算机认证考试,包括基础知识、多媒体制作及软件编程三种。

经过以上的改革,计算机的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不仅使学生学到了很多知识还提高了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率。

参考文献:

[1]张萍,《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2]朱龙祥,《怎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3]赵继承,《中专计算机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初探》.

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范文4

【关键词】计算机组成与结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1引言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属于技术性和实践性都特别强的一门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单台计算机的基本组成与运行原理。由于该课程涵盖面广,既涉及到电子电路的知识,又涉及到数字逻辑以及汇编语言类的知识等,而且内容复杂,概念抽象,直观感差,从而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笔者认为需要一套完善的教学过程,才能保证学生正确理解基本概念,掌握计算机内部构造和工作原理,从而建立起系统级的整机概念。

2多样化的理论教学

2.1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板书有效结合

由于本课程概念抽象,内容复杂,信息量大,如果没有多媒体课件,课堂内容根本无法有效的灌输给学生,所以笔者制作了符合教材内容和有利于课堂互动的多媒体课件,除了POW-ERPOINT文件,还有CAI课件,多媒体课件的动画形式可以将计算机内部构造和抽象的工作过程形象的演示出来,比如在讲授指令的执行过程的时候,通过CAI课件的演示,可以完整的展示出计算机中各种信息的流动过程,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虽然课件有生动形象,展示的信息量大等优点,但课件也不能完全代替板书,比如在讲解定点乘法运算时,由于计算机的运算方法是通过分析手算过程得出的,所以首先在黑板上把例题的手算过程写出来,分析手算过程的特点,如果用计算机实现会遇到哪些问题,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来解决等等,从而引出计算机进行定点乘法运算的方法,再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计算机进行乘法运算的过程,而且可以分步对比黑板上的手算过程,有利于帮助大家掌握计算机进行乘法运算的方法[1]。

2.2类比法与对比法结合

由于课程内容抽象的特点,所以在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恰当的比喻,可以使得抽象的概念直观化。比如如果把计算机比作一个工厂,那么运算器可以比作生产车间,控制器可以比作生产科输入设备可以比作供应科,输出设备可以比作销售科,存储器可以比作仓库,亦或是控制器比喻为人的大脑,存储器中的存储单元可以比作有编号的抽屉等等[2]。另外,在适当的环节应该对相似的概念进行对比总结,比如时钟周期、工作周期和总线周期,三个周期的概念比较相似但所表示的时间段是不同的,时钟周期是CPU内部一次数据通路传送操作所用的时间;而总线周期指的是经过总线传送一次数据所用的时间,通常包含若干时钟周期;工作周期指的是指令周期的一个操作阶段,可以包含多个总线周期[3]。

2.3课堂良好互动

为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积极性,笔者采用启发互动式教学,比如讲到显示器的时候,会先让学生由显示器联想问题,诸如平时见到的显示器都有哪些类型,购买显示器的时候,我们需要考虑哪些参数指标,显示器怎么显示字符,怎么显示图形等等一系列问题,然后在课堂上逐一对这些问题讲解。

2.4任务驱动法

为了提高大家的学习积极性,我通常给在每次下课的时候布置下一次课的预习作业,让学生在课堂上带着问题去听课,课后布置书面作业以及调查作业,比如让同学们去市场上去做相应调查,CPU的发展状况,性能,速率,品牌,总线、显示器等,然后对调查情况进行讨论分析并形成总结。这样会让学生对各个功能部件有更深入的认识。

2.5利用教学网站实现课下互动

由于课时有限,除了课堂上完善的教学过程,还要鼓励学生课下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学,比如说笔者创建了计算机组成与结构教学网站,可以实现答疑、提交作业、批改作业以及在线测试等等。

3硬件实现和软件模拟相结合的实验方式

3.1硬件实现

对于基础实验部分,包括寄存器实验、运算器实验、存储器EM实验等,由天惶公司的THTJZ-2型实验箱来完成,通过寄存器实验,可以使学生了解模型机中各种寄存器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控制方法;运算器实验可以使学生对运算器的工作过程有一定的认识;主存储器EM实验,可以使了解程序存储器EM的读写原理以及控制方法。通过基础实验项目,对学生深入理解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起到很好的作用[4]。

3.2软件模拟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长期以来学时的紧缺成为该科目的主要矛盾。学校即使能做到“人手一机”,也不可能让学生把实验设备带出实验室。“软件模拟”是指无硬件的情况下,只利用THTJZ-2型实验软件输入、修改程序,汇编成机器码,由软件控制程序实现单指令执行、单微指令执行、全速执行、设置断点,并可以在软件上观察指令或微指令执行过程中数据的走向、各控制信号的状态、各寄存器的值。

4教学效果分析

以上的教学方法已经应用到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教学中,学生对计算机的基本原理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整机概念有了较深刻的理解,学生在实验期间,所学知识在现场得到了实践,方便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掌握计算机设计和工作的基本原理,同时以上教学经验和方法也得到同专业其他教师的认可,提高了本身的专业技能和研究水平,无论是对本校教学质量提升还是对兄弟院校同专业的教学均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爱英.计算机组成与结构[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2]袁春风,黄宜华等.”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课程群建设实践.计算机教育2010(13).

[3]白中英,戴志涛.计算机组成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范文5

面对当今社会不断向前快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培养出合格的甚至出色的计算机操作或者应用人才呢?作者认为有应该对职业中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及规律进行深入研究,对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探索出更具创新性的方法,促进职业中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水平和质量。启发学生主动、自觉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十分重要。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最直接相关的就是教师的教学方法。近几年来,国家不断推进素质教育,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对于学生未来的就业来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较深厚的专业功底,同时还要求能够使用计算机来独立完成工作的全部或者部分。众所周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计算机知识更新相当快速,这就给职业高中的计算机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职业高中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亟待创新。

一、目前职业高中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手段单一

作为职业中学教师的来说,每天借助的就是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比如幻灯片的演示、一些程序的演示、视频的播放等等之类的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而这种教学方法,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方面的作用似乎不是很明显,学生在课堂和课外所获取的知识没有比较明显的变化。比如讲到计算机的编程方面的课程时,教师只是简单的介绍一些属性、对象等等,没有将这些零散的知识贯穿到一个具体的例子,即便是学生看了,也只是对这些知识的孤立认识,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创新能力,没有任何作用。

(二)师生交流互动欠缺

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作者发现,师生的良性互动将对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很强的促进作用,具体作用如下:

1.有利于营造教学的活泼与民主氛围。

2.有利于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

3.通过交流互动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和弥补教学中的不足,使教学水平和质量有所提高。

由此可见,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不可小觑。

但当前的实际情况是,某些教师和学生在互动交流方面,由于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的限制,导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日益减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淡化。

1.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仅仅局限在课堂,而且这种互动可能会由于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以及时间方面的考虑而不能充分进行。

2.某些学生的不自信和碍于面子,而不想或者不喜欢在众目睽睽之下和老师交流。

(三)课程设置不能很好市场需求对接

当前多数学校的计算机课程设置,比较传统,没有较好地和市场需求结合起来。当然也不排除有部分学校正在借鉴和应用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比如与北大青鸟等等之类的教育企业合作,走产教联盟,即参观、实习、就业一条龙的模式,而从实际情况来看,这种做法目前并不可行。

(四)师资水平有待提高

对于中职教师来说,计算机课程教学充满了一定的难度,首先因为进入中职的学生没有门槛限制,这样导致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其次,学生普遍对于计算机课程应用的较多的英语基础很差;最后,多数教师还是单一的教学型,没有企业兼职或者工作经历,这样往往导致教师也很难发现市场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了。

二、对策

为了适应未来职业中学计算机教育的不断发展,着力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热情及和兴趣,做好计算机课程教育教学工作。作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六点做起:

(一)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

比如通过目前的即时通讯工具,QQ、MSN、旺旺等都是较好的选择,可能学生课堂或者上课没说、或没有勇气说的话,可能会通过这些通讯工具表达出来,这样就可以实现更好的师生互动交流。

(二)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软件技术为学生提供课外知识辅导

现在的博客(即Blog)特别是微博,很受学生和老师的欢迎,那么老师不妨利用博客,来与学生进行问题的探讨和话题的提出,然后让学生来讨论,这样可以增进和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启发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视野,也是形成热烈讨论、互相学习的良好途径;也能极大地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

(三)教师借助免费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下载

比如网络上的免费空间、免费邮箱、网盘等,都可以成为教师給学生提供学习相关资料的下载渠道,便于补充学生的课外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计算机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计算机课程,是一门突出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学科,只有学生不断通过实践操作才能达到对计算机知识的最终掌握,才有可能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而面向中职学生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就应该摒弃传统教学模式,即老师用粉笔写,学生用钢笔记的传统模式,应该加大实际教学中的案例教学以及课程实训等环节的比例,突出对学生实践和动手能力培养。通过对实际案例的解决,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实训操作,可以培养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学生在实训中,成功解决或者完成一个实训项目,可以增加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对教师来说,通过学生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查漏补缺,并且举一反三,为进一步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的积累颇有益处。

(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做好校企对接

结合职高中职学生的受教育特点,除了极少数参加高考外,其余都是走向就业岗位,因此这种特点就决定了职高教育应该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方针,同时做好校企对接,如今一些职高学校和企业合作培养人才模式,走订单式培养道路,成功的培养了很多企业急需的各类人才,减轻了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支出,也为学校就业减轻了压力。

(六)重视师资培养,着力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

计算机课程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首先从事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教师必须具备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才有可能培养出具有动手能力的学生;同时学校应该积极鼓励和支持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比如鼓励教师参与社会科研、支持教师的研发项目等等,这样有利于教师的课堂教学经验的积累。

参考文献:

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范文6

关键词:网络基础;教学方法;过程学习;授课形式;检测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7-0126-03

Abstract: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Wuhan Maritim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for the specialty of Computer Network Foundation course opened an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characteristics, combined with their years of teaching reality, puts forward some improved assessment method of teaching method and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curriculum.

key words: Network base; teaching method; Learning process;Teaching form

1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地位

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目前有三个专业,分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和电子商务,三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都包含了《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64课时,多媒体教学的考试课程。教学任务是使学生获得计算机网络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新技术及动态,同时必须重视实用技术的运用,为相关后继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在各个专业中的地位与作用却有不尽相同。比如在计算机网络专业中,该课程属于导论式的基础课,很多章节内容在后续的课程中有详细介绍,在授课时侧重于给学生传授网络的框架和网络的外延,让学生形成一个网络的总体概貌,为后面的学习搭建专业框架。在计算机软件的专业中,该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授课时侧重于网络软件的介绍和服务器的介绍。而在电子商务类型的专业,应侧重于计算机网络的计算模式介绍。老师教学应该根据专业有侧重点。但是在目前市场上提供的教材中没有区分专业,侧重点基本由教师自行把握,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有删减和补充。

2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特点

一是该课程理论性和抽象性较强,课程教学中抽象概念较多,是大多专业课程的必修和先修课程。不管是哪个专业方向,该课程要求学生各个知识点之间要融会贯通。在教学中,要把握好各专业的侧重点,也要处理好理论教学和实践应用的关系,要让学生除了掌握理论知识,又能掌握基本的实践动手能力。

二是该门课程考核方法单一。传统的《计算机网络基础》的教学,不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与应用能力。我校以前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笔试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和掌握。这样,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就会死记硬背大量枯燥的网络基础理论,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出现了重考试结果而轻平时学习过程的错误导向。

3 改进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和思考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主要采用课堂理论教学,而高职学生对理论有畏难情绪,理解更困难,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不高,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教学效果。为克服理论学习困难,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些内容,根据笔者多年的《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经验,对于课堂教学的改进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3.1授课形式多样化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理论性强,基本概念讲解多,教师很容易采用“填鸭式”的教学,现在的学生都是在信息技术爆炸时代长大的95后,接受信息的方式多样化,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使学生疑难问题越积越多,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保持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是每个教师教学最根本的任务。在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尽量使理论教学形式多样化,内容更有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1.1 演示法

为弥补理论教学的枯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中可以实时尝试使用多种形式演示法教学。比如在学习传输媒体时我们可以事先准备好双绞线、光纤等传输媒体材料,现场教他们识别和制作方法,让理论的学习实物化、直观化。再比如结构换布线系统中我们可以以教学楼或者大家熟悉的建筑物现场查看实际的布线情况,再评论当前建筑物综合布线的优劣和改进办法。让网络的思想走进学生的生活,培养专业的思维和眼界。微课视频等手段利用也是不可少。

3.1.2课堂讨论法

在某些章节老师可以给定一个主题,要求学生提前查找相关资料,课堂以演讲、辩论或者专题的形式来进行,将教师原本要“填鸭式”教学的内容抛给学生,让他们主动查找相关知识,让课堂变成了思维碰撞的场所,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服务器知识时,教师可以先抛砖引入的讲解一下服务器的基本知识,每个学生都可以针对服务器的某一点来放大上台讲解,教师最后总结,经过这次学习学生对服务器知识了解深度和广度就都不一样了。

3.1.3课外补充法

计算机行业技术更新快,如果我们课堂只是讲解已经存在实施了的知识点,学生会觉得实用性不强,兴趣不大。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应该多结合当前的行业发展、新技术与新知识的介绍。比如当前网络发展的方向时,我们可以以专题的形式介绍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技术,并让学生提前查找相关资料,参与其中。比如在介绍很多教材在多个问题上反复出现“隧道技术”,但是一般教材却没有对这一技术做详细说明,教师可以补充讲解这个问题,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查找相关知识,老师只是做一个总结性的发言。

3.2 理论联系实际

对于理论课程的学习,不仅要掌握知识点的原理,更要懂得某些原理在实践中是如何应用的,因此在理论讲解的同时,也介绍一下实际运用的知识,对于理论知识点的理解能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

3.2.1操作化

讲述MAC地址的时候,介绍了MAC地址的定义为计算机的硬件地址,在机器上演示并查看MAC地址,也可以延伸介绍下MAC地址过滤在上网管理时的应用。例如,使用无线路由器时经常会碰到“蹭网”的现象,这时使用MAC地址过滤,仅允许某一个或者某几个MAC地址访问,或者将某些“蹭网”者的MAC地址设置为黑名单,就可以解决此类问题。

3.2.2实物化

在讲述传输介质时,除了讲述几种常用的传输介质的主要特性之外,各种线材的特性也决定了他们的应用范围不同,比如长距离埋地或者架空的布线一般选用光缆,而室内的布线就应选择价格比较便宜的双绞线。同是也可以将网络综合布线系统中的知识也介绍一下。

3.2.3 前沿化

比如网络互联设备时,我们可以提前准备一些当前最新款的路由器、服务器和防火墙的资料,结合课本内容在课堂上剖析这些设备的技术设置,让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市场相结合,形成专业思维。

3.2.4实例化

在讲述TCP和UDP两个协议时,需要重点介绍两个协议的特点,以及他们的对比。根据他们的原理特性的不用,也决定了他们的应用。比如文件传输等需要可靠传输的网络应用,在传输层一般选择TCP,而像实时视频传输,一般则选择UDP。还有些网络应用是需要两个协议都是用的,比如说网络监控系统,监控的实时画面的传输,对时效性要求较高,所以选择UDP。而监控的画面需要保存起来以备后续查看,对画面的质量要求较高,可以选择TCP。

3.3类比法

OSI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重点内容。对于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学生普遍反映很抽象。所以这部分内容的讲解可以采用类比法,将邮政体系的邮件邮递过程和OSI体系结构做一个详细的比较,能较好地从基本上掌握分层的原理和特点。

3.4考试方式多样化

3.4.1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相结合

传统的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偏向理论,考试也是理论考试偏多。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觉得能够学以致用,理论考试应该和实践考试相结合。理论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最基础的网络原理的掌握,比如网络基础体系结构各层的特点和作用、分类等。实践考核可以考核学生对一些网络设备使用的熟练情况。题目可以是网络互连、简单服务器的配置等。将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相结合,既让学生重视了对理论的学习,又让他们掌握了重要的职业技能。而且,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相结合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极大的提高自己的学习积极性。

3.4.2 采用过程学习检测卡

传统的学习重视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导致部分学生在考试前突击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这不利于专业思维的培养。

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提倡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多次使用以下过程学习检测卡(图1),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实际学习效果,通过该检测卡使用情况和课堂表现,教师容许一定比例的优秀学生免考,一部分表现太差的学生多次给予不及格预警,其他学生表现作为学生学习评价和平时成绩的一个重要参考,同时加大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例。

4 结语

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不仅要促进教学内容、教材形式的改变,更是思想、观念向现代化改进。在正确的教学定位下,通过授课形式和考核方式的改变,让学生在探究发现中体会到学习的极大乐趣,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同时,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应用也是日新月异,因此,在设计教学案例时,更要体现时展的特点,只有不断改革和创新,才能取得更高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高飞.浅谈《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改革[J]. 出国与就业(就业版) ,2011(18).

[2]谢希仁.计算机网络[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

[3]林鸿.浅谈高职《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改革[J].无线互联科技.2015(6).

[4]王盛邦,李晓宁,陈立文. 基于网络技术的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体系[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0(4).

[5] 刘琪.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探讨[J]. 科技视界,2016(10).

[6]由扬.《浅析《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J].电子世界,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