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民培训工作总结范例6篇

新型农民培训工作总结

新型农民培训工作总结范文1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仪景谚”为你整理了这篇2020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民生工程项目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20年我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民生工程项目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省市业务主管部门的正确指导以及各有关部门积极配合下,经培训机构超前谋划、精心组织,圆满完成了各项培训任务,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培训任务完成情况

(一)项目任务2020年我县承担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任务800人(实际完成802人),其中经营管理型培训600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550人,产业扶贫带头人50人),专业生产型培训50人,技能服务型培训150人。培训合格率100%。

(二)经费投入项目总经费投入240万元,其中对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培训奖补3500元/人、专业服务型1500元/人。

(三)培训机构及实施范围项目培训机构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确定霍邱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六安市金安区给力培训学校、皖西职业技术学校、六安市康乐职业培训学校、霍邱县农事通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5家培训机构承担我县培训任务。实施范围为全县31个乡镇,参训学员向美丽乡村中心村、贫困村的新型职业农民倾斜。

(四)任务完成情况培训工作从5月份开始至11月底全部结束,经考试、考核,802名学员获得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证书》。

二、主要做法

(一)精心制定实施方案。今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仍然纳入民生工程,为切实做好培训工作,县农业农村局专门召开会议,安排布置培训工作。根据省市《新型农民培训实施办法》要求,县农业农村局积极谋划,与财政部门共同制定《2020年霍邱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实施方案》(霍农〔2020〕3号)确保培训工作有序开展。

(二)科学设置培训产业。今年我县承担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任务重、要求高、时间紧,为确保培训工作取得实效,在制定实施方案之初就充分考虑了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紧紧围绕我县农业特色需求,开设了经营管理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水产养殖养殖班4个计200人、经营管理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粮食种植(水稻生产经营)班7个计350人、经营管理型产业扶贫带头人班1个计50人;专业生产型朗德鹅养殖女子专班1个计50人;技能服务型无人机操作班1个计50人、畜禽防疫员班1个计50人、人居环境村干班1个计50人。

(三)认真抓好学员遴选。为确保培训学员符合规定,年初县农业农村局就培训需求,安排乡镇对当地种养大户及经营主体及有意参与培训的农民开展调查摸底;培训任务下达后,及时召开各培训机构主要负责人会议进行宣传布置,组织各培训机构根据培训专业、类型、任务,深入一线开展对有培训需求的人员进行遴选,并按照个人申请、村委会推荐、乡镇初审、县农村局审定的程序,遴选了802名培训学员。由于宣传到位,学员遴选工作顺利,部分培训机构超额遴选了学员。

(四)注重提高师资力量。按照省市要求每个培训班至少要有一名省培训师资库成员。在聘请培训教师上,今年注重聘请

专业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强、深受农民欢迎的专家、教授授课,每个班级都邀请了省级以上专家进行授课,县内师资主要以50人组成的霍邱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师资库成员为主。

(五)优选教材与基地建设。在教材征订上,严格执行省农业农村局《关于做好2020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教材征订工作的通知》提出的推荐目录要求,保证参训学员人手一套省级以上统编教材,今年我县共征订具有新颖性、科学性、应用性的教材11500本以上。为确保了每个专业建立二个实训基地,今年我们在以往实训基地的基地上,根据培训需求,对全县新型职业农民实训基地进行再次筛选,主要遴选培训涉及的部级农业示范园,产业化示范基地、农业龙头企业、示范合作社等20个实训基地,同时,为了开阔学员视野,我们还在盱眙、金寨、小岗村等外地遴选了一部分实训基地,组织学员进行参观学习。

(六)切实强化培训管理。一是根据培训专业设置,各培训机构制定了工作实施方案,并根据专业培训方案,制定每期培训班教学管理方案,做到“一班一案”;二是全面落实五项制度,即:班主任制度,每班确定一名班主任;强化了第一堂课制度,每期培训班由县农业农村局领导上第一堂课;严格学员培训考勤制度,实行学员每天签到;开展满意度调查制度,每期培训班最后一堂课,由县农业农村局组织学员开展网上满意度评价,了解培训实施效果;建立完善培训台账制度,培训台账、培训过程影像资料等培训档案齐全。

(七)强化后序跟踪服务。培训仅仅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一部分,我县在职业农民的后续培育工作中,上下齐心,为他们的产业发展创造条件、做好服务。2020年,全县262名农技指导为2016-2020年间参加新型职业为农民培训的3252名学员提供后续跟踪服务,开展服务2.8万次,解决生产技术难题近500余个。

(八)加强宣传与信息报送。在宣传上,一是各培训班在培训中均在六安电视台、水产养殖网、霍邱网等各级媒体进行宣传报道;二是开展民生工程宣传,积极参加县民生办组织的民生工程集中宣传月活动,通过加大政策宣传,不断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的知晓度和群众的参与率。在信息报送上,除了按时上报市农业农村局进度报表外,还按照县民生办的要求及时上报民生工程信息与报表,以及“图看民生”、“群众话民生”等相关报道。在系统录入上,培育对象、培训机构、培训教师、实训基地、培训教材、教育培训、认定信息、项目管理等培育信息均已录入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和云上智农APP。并进行学员评价,学员评价率达到95%以上。霍邱县2020年802人、16个培训班在线组班,授课教师,课程设置,实训基地及学员评价情况均可查询。

(九)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县农业农村局积极与农商银行及国元保险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开展扶持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扶持力度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新型职业农民有90名办理了担保贷款,贷款金额达1200万元。

三、主要成效

通过培训使广大职业农民掌握农业生产实用技术,开阔经营视野,提升了自身素质,增强了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的信心,培训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四、创新做法:

一是按照省农业农村厅、市农业农村局整体部署,今年在班级设置上进行了改革,设置产业扶贫带头人班级一个50人、与环境整治办相结合组建人居环境整治班一个50人、与县妇联共同组建朗德鹅养殖女子专班一个50人;

二是与农技推广补助项目的实施相结合,实现资源(基地、人才等)共享。

三是开展线上培训试点:县水产站承担的产业扶贫带头人培训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班各50名学员参加16学时的网上培训。

五、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随着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在农村专门从事农业生产 的年青农民日益偏少,务农的人群中老龄化现象严重,学员遴 选难度在逐年加大,特别是生产经营型的学员。建议当前面临 的脱贫攻坚严峻形势,降低学员遴选标准,出台针对贫困户的 培训政策。

(二))师资力量整体水平不高,个别讲师培训内容应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系统需要进一步完善,如专业设置上不灵活,系统不简化,重复操作较多,如身份证与出生年月不能自动生成等。

新型农民培训工作总结范文2

一、目标任务

20*年我县培训新型农民8850人,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即阳光工程)5200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1600人,农业专业技术培训1400人,农民创业培训650人。

二、培训内容

(一)阳光工程培训:主要培训年满16周岁、有外出务工意向的农民,包括就近就地转移的农民。培训时间20-180天。培训内容包括职业技能、政策和法律法规、安全常识等知识。我县主要开设计算机、缝纫工、电焊、电工、汽车驾驶与维修等专业。

(二)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含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主要培训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农民,村级动物防疫员、植保员、农机手、沼气工等农村社会化服务人员,以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用工人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等。培训时间12-15天,现场指导12-15次。培训内容包括水稻科学育秧、玉米合理密植、小麦科学播种、油菜轻简栽培、测土配方施肥、农业生产机械化、病虫害综合防治、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水产生态健康养殖、动物疫病防治、大棚蔬菜高效栽培以及农业标准化、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农产品加工等技术,以及良种良法配套和农机农艺结合。

(三)农民创业培训:主要培训有创业愿望的外出务工返乡青年、种养大户、农机大户、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专业合作组织领办人、农业企业经营创办人和有志于农村创业的大、中专毕业生。要求参训学员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年龄不超过50岁,并具有与创业项目相适应的产业基础,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培训时间不少于1个月。培训内容包括政策法规、创业理念、创业技巧、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农产品品牌创建、循环经济、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知识。

三、组织实施

(一)培训机构

1、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由县农委和各乡镇负责组织实施。各乡镇负责学员的组织和管理工作,县农委负责招标培训机构和项目的监管。县畜牧水产局和县农技推广中心承担培训任务,负责选择示范村和学员、组织培训教师开展技术培训和服务指导。

2、阳光工程:县建民技校、*职业教育培训中心、第二高级职业中学、*驾校、*驾校、拖拉机培训学校为培训机构,负责培训的具体组织实施,县农委和县财政局负责项目监督管理。

3、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县畜牧水产局、农技推广中心、农机管理局承担培训任务,组织开展培训。县农委和县财政局负责项目监督管理。

4、农民创业培训:县建民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为培训机构,具体承担培训任务,县农委和各乡镇负责组织学员。县农委负责项目监督管理。

(二)工作职责

1、项目示范村:提出农业专业技术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申请,宣传动员和确定基本学员,提供培训场地,组织学员参加培训,收集农民培训意见并及时向培训教师和培训机构反馈,组织基本学员填写培训卡、签到,协助填写培训台帐。

2、各乡镇:组织农民积极参加培训,指导项目示范村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工作,督促本乡镇示范村按项目要求完成培训任务。

3、县农委:制定年度实施方案报县领导小组审定,组织招标确定培训机构并签订合同,对培训机构进行考核,开展项目检查督导,总结上报有关材料,负责项目监管系统维护和数据录入等,统一制作培训卡并向学员发放。

4、培训机构:落实项目村培训计划,选聘和考核培训教师,签订并履行合同,组织选编培训教材,印发“技术明白纸”,开展跟踪服务,建立培训台账,填报各类报表,提出验收申请。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职责明确、分工负责的新型农民培训工程管理机制,逐级落实责任制。县政府成立由分管县长任组长、县委组织部、农委、财政局、新农办和各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新型农民培训工程领导组,对项目实施进行监督和管理。领导组下设办公室,配备专职人员,具体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切实加强对新型农民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专人负责新型农民培训的相关工作。

(二)强化项目监管。一是项目法人责任制。县、乡(镇)、村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项目管理单位与承担培训任务的培训机构签订培训合同。二是培训基地招标制度。面向社会公开、公平、公正招标确定培训机构。三是台账制度。培训机构建立培训台帐,记录有关培训情况。四是公示制度。在广德农业信息网建立新型农民培训公示和宣传平台,公布培训任务、培训机构、资金补助及使用情况,宣传典型经验。五是管培分离制度。县农委负责培训项目的申报、组织实施、监督和管理,培训机构负责组织开展培训工作。六是资金使用管理制度。培训补助资金实行报账制管理,严格规范使用和拨付培训补助资金,专款专用,确保项目资金安全高效使用。七是月度报告制度。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实行培训进展月报告制度,培训机构必须每月度向县农委项目办公室报告培训进展,县农委项目办公室汇总后逐级上报。

新型农民培训工作总结范文3

关键词:“三农”;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又在职业农民培训方面提出了要求,这表示着国家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重视。2012~2013年期间,全国各地投入大量资金,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积极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发展现代农业对新型职业农民需求较大,探讨一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之路,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推进现代农业工作提供依据。因此有必要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进行研究。

一、新型职业农民的涵义

中央提出“新型职业农民”意义深远,传统农民出生在农村、居住在农村,在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难以流动,文化程度较低,身份不可选择;职业农民文化程度较高,具有自主性,可自由选择,自由流动。新型职业农民是具有一定文化素质,接受了相关培训,获得了资格认定,具体从事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农业劳动者。

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意义

一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是现代农业的实施者。根据农业现代化规模经营的要求,农业分工、分业和“一条龙”产业服务链条成为发展主趋势,因此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时要注重分类培训,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

二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要求。要统筹城乡经济全面发展,首先是劳动力统筹,在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的同时,也要让一部分高素质农民留在农村创业,推进城镇化建设,缩小城乡差距。

三是各省市建设了新型经营体系。2014年重庆市印发了《关于统筹城乡重点改革总体方案的通知》,对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培育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到2017年,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初步建成,统筹城乡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今后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将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大力发展,建立各种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为新型职业农民搭建了更多的就业平台。

四是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和稳定人才队伍的要求。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城镇化建设快速推进,但城乡差距仍较大,新型职业农民是我国未来农业发展的主力军。

五是农民增收的要求。农民只有掌握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农业科技成果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能达到增收的目的。

据调查,农业高校涉农专业毕业生到县城就业的占4.4%,到乡镇就业的仅占1.1%,到农村就业的比例更低。农业中等职业学校中涉农专业学生只占学生总数的20%左右。面对农村专业从业人员的大量流失和农业专业本身吸引力不够的现状。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力度,是稳定农村专业人才队伍、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根本要求。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国家对“三农”的重视,很多农民通过培训和学习转化为新型职业农民,在他们的带领下,传统农业逐步向市场化,规模化,组织化和专业化转变,从整体上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据不完全调查,职业农民平均年收入已突破15000元,是一般农民的1.85倍。

三、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机遇

农业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建设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的意见》。各地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文件及扶持政策,国内学者开始了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相关研究,提出了我国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相关要求。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农业部率先选择100个县开展试点工作,另外还有200多个县也开展了培育试点工作。农业部还专门成立了专家委员会,组建了督查小组,及时研究存在的相关问题,总结各省市县的先进经验,为我国全面推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工作奠定了基础。

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对策建议

(一)以宣传促培育

一是加大对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重要性的宣传。通过宣传,让更多农民知晓和了解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对发展农业特别是特色农业的重要性,从而营造积极参与培训活动的氛围,为我国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提供了人员保障。

二是宣传职业农民的相关政策。通过宣传,让更多群众特别是农民了解新型职业农民的定位和相关要求,让他们知晓新型职业农民的管理及可以获得的相关保障及创业扶持政策,让更多的人愿意参加培训,成为新型职业农民。

三宣传典型经验。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中,要不断总结成功经验,将一些典型的成功经验加以宣传,通过典型带动,调动广大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二)深入摸底建档,严格资格认定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工作的首要任务是深入开展调研,摸底建档,借鉴省、市、县先进经验制定完善的政策,出台相关的认定及管理办法,明确新型农民资格认定标准。

一是明确新型职业农民的来源。目前在农村耕种的农民是新型职业农民的主要来源,把他们中的一些种田能手着力培养成新型职业农民;同时对于外出打工的返乡创业者、致力于农业的城市居民、退伍军人、大中专毕业生,大学生村官等,政府就也要出台相应政策支持他们,让他们留在农村创业,把他们培育成为新型职业农民。

二是明确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对象。建议对农业生产和经营感兴趣的,从事一定规模的种养殖业,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具有初中毕业以上文化基础和年龄50岁以下,并自愿参加培训的农民,尤其以种养业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从业人员作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对象。

三是制定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定和管理办法。只有通过建档和认定,才能确认新型职业农民。一要做好摸底建档工作。对符合条件的作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对象进行建档,并由区县农委备案;二要分产业培育认定,根据培育对象的需求分类进行培训认定。三要动态管理,并建立联系方式,跟踪服务。

(三)整合培训资源,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要建立长效的工作机制,整合资源,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我国还没建立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只出台了相关文件,以此作为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的依据,因此市、县一级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缺乏法律和制度依据,只能按照县农业的特色和农业产业发展的重点制定相关政策。

一是明确政府及各部门职责。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要坚持以政府主导,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在培育工作中的职责,建议由区县农委承担日常培训管理工作,主要负责对培训机构的管理和监督,加强对培训机构的认定工作,对培育的对象进行管理跟踪,对先进经验加以总结推广。

二是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为了整合资源,确保各部门在统一指挥下扎实开展好培育工作,应建立部门联系会议制度。在领导小组的统一牵头下,将任务分解下达到培训机构,由培训机构全面负责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确保培训不重复,工作不重叠。

三是建立培育考评机制。为了实现培训目的和效果,区县应制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考评办法,对相关部门、镇街道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经常性督查,严格考核,并时时通报,总结先进经验。如2013年荣昌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蔬菜专业工作中建立了“三堂课”制度,强化对培育情况的全程跟踪监督,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考评机制探出了一条路子。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拓宽教育培训方式

从事农业职业教育培训的教师,要求既有理论知识,还要有实践经验,才能从事农业培训,对龙头企业,产业大户,家庭农场中业务骨干的引导和培育,才能够现身说法。设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专项资金,地方政府应在各级财政预算中安排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专项资金,建立完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补助机制,对符合职业资格的新型职业农民给予政策扶持和资金资助。培训方式上,各区县要强化基地建设,发挥基地作用,加强与高职院校联系合作,形成以农广校为中心,职业培训学校为依托,各镇(街道)、村为载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服务基地体系,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县、市乃至部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参考文献:

新型农民培训工作总结范文4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经营管理能力;职业农民;培养模式

1.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研究状况分析

当前各国越来越体会到农业在本国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农业人才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都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期望培养出更多更高素质的职业农民,进而培育本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增强本国的农业实力。

从国外发达国家现有的职业农民培养模式来看,有法国“证书制模式”,美国的“三位一体模式”,德国的“3年正规职业教育+3年学徒期模式”,日本的“农业者大学校+政府推广模式”。这些发达国家农民培训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立法支持农民培训,鼓励农业企业或农牧场主参与培训市场的竞争,注重农民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

我国的农民培训模式,是以中央有关部门为主导,政府上下联合推动农民培训;逐步形成“政府统筹,农业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新型农民科技教育培训运行机制,取得很大的成就。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农民总体素质偏低、缺乏接受培训及创新创业的意愿、培训认识尚不到位、对农民培训理论研究尚显薄弱、培训目标不明确、培训内容陈旧、培训效果不佳、农民培训方式与农民的学习特性结合不紧密、农民的需求与培训方式之间不对等、注重技术培训而忽视非技术培训。

国外研究农民培训研究来看,其中以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为代表“培训投资论”比较流行。他认为,“农民所得到的能力在实现农业现代化中是头等重要的”。所以,“农民学会如何最好地使用现代要素,这既需要新知识又需要新技能。这种知识和技能在本质上是向农民的一种投资”。社会学家在秘鲁库斯科(Cuzco)的个案研究发现,人口流动还促进了教育的兴起。在城镇化进程中,通过教育培训使流动人口稳固在一个职业上,使一个产业拥有更高素质的人员,推动产业发展。

国内研究农民培训来看,研究内容比较多,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农民培训的基础研究:赵正洲《我国农民培训模式的内涵、结构及特点》(2005)认为农民培训模式是一个有机系统,它集中体现了农民培训的目的规划、方式选择、计划实施、过程运行、内容设置、效益评价等一整套方法体系。培训需求研究:姜长云《我国农民培训的现状及政策调整趋向》(2005)研究认为农民参加培训的实际成本和机会成本是农民参加培训的重要制约因素。农民培训机制研究:易仁森在《农民培训机制探讨与研究》(2006)认为农民培训机制是农民培训系统的内在功能及其作用方式的总和,建立健全农民培训动力机制、运行管理机制、调节机制、保障机制等是解决我国政府主导型农民培训问题的基本对策。培训模式研究:张亮在《我国新型农民培训模式研究》书中提出我国新型农民培训模式应根据不同经济区域、不同产业领域和不同培训目标进行选择。韦云凤在《构建新型农民培训体系 全面提高农民素质》(2006)从不同角度将新型农民培训的模式概括为订单式、基地式、讲座式、精英式、参与式、示范式、自选式、“公司+培训班+学员”、“专业协会+农民”、现场技术指导和咨询、校企联办、综合教育、农民创业培植、绿色证书教育等模式。培训农业经营管理的研究:周应恒在《新型职业农民现状及培育途径》(2012)提出农民培训内容要从传统的种植养殖技术扩展到涵盖产前产后的相关领域,如农产品销售及服务,食品加工,农场管理等,以及从技术培训拓展到创业经营和就业技能培训。曹军在《农业高职学生经营管理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2005)提出重视培养农业高职学生经营管理能力。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研究:张桃林在《走中国特色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道路》(2012)提出完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充分发挥农广校主阵地作用,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周一波在《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的探索》(2012)提出分层次开设职业农民培训班、采取招标、议标等手段,邀请社会各类培训机构共同参与职业农民培训。

因为我国的国情与国外不同,我国是地大人多,农业基础差,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很大不同,因此,西方学者的实践模式与研究成果只能作为研究上的参考,不能完全照搬。

国内农民培训国内的研究比较多,研究成绩突出,理论性与指导性比较强,但针对性不强。本课题站在这些学者巨人肩膀上,从新型职业农民的经营管理能力培训入手,针对不同新型职业农民,提供对应的培训模式,提高培训效果,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的经营管理能力。

课题组预测未来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研究的趋势主要怎样运用新技术进行经营。提高农民素质,改变新型职业农民的观念,改变农业生产经营观念,进而改变人民的消费方式,形成低碳消费观念。

2.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意义

2012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大力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加快培养种养大户、农机大户、经纪人等农村生产经营管理型人才,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文件首次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内涵是指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经营管理能力,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作为主要职业,以农业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居住在农村或集镇的农业从业人员。新型职业农民事关未来“谁来种地”的问题,因此要加快形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政策和措施体系。

2012年11月8日,在党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归根到底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和造就大批“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经营管理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与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关键在于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经营管理理念与能力。

农民培训是农业人力资本形成的重要途径,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民培训尤显重要。通过培训使农民成为文化素质高、科技素质高、懂得科技种田、能够进行产业化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成为时代的需要。在对新型职业农民开展职业培训,培训农业科学技术知识与运用的同时,还需要对农民进行经营管理知识与能力的培训。农民在生产经营中确实缺乏农业科学技术知识,而具有农业科技知识和不具备农业科技知识的农民,其生产经营效益是大不一样的,因此,对农民进行农业科技知识的培训很有必要,但是,在农民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要有效地发挥投资和技术的作用,农民还有必要学习一点经营管理知识。1963年美国的职业教育法案规定,对农民的培训教育包括生产技术培训之外的其他内容,如农业企业管理、农产品运销等。多数发达国家的农民培训教育都将内容技术培训拓展到创业、经营和就业技能培训,教会农民如何决策和规避风险,如何掌握财金分析理论和商业操作技巧。因此对我国新型职业农民经营管理能力培训模式进行研究,对于提高农业的经验管理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大实际意义。

3.新型职业农民经营管理能力培养的思路

从分析现有的新型职业农民的经营管理状况与能力现状入手,调查分析新型职业农民的经营管理能力培训需求与期望,归纳总结现行的培训模式特点及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对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经营管理能力贡献作用进行分析,完善现有的培训模式以及提出发展一(下转第55页)(上接第53页)些新的培训模式,根据新型职业农民的类型,对应采取不同的培训模式。

(1)理清概念

根据2012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新型职业农民”概念和其他文件内容以及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果,理清以下概念:1)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2)新型职业农民的特点;3)新型职业农民范围与对象。

(2)新型职业农民的经营管理能力培训需求与期望

科学设计调查问卷,采用重点调查方法,通过调查表调查清楚新型职业农民的经营管理状况、经营管理知识与能力、经营管理培训的需求与期望。分析总结现行的新型职业农民的经营管理知识与能力情况,提出新型职业农民的经营管理培训的需求与期望。另外课题组也可以通过文献资料,个案分析,归纳总结新型职业农民的经营管理培训的一些需求与期望。通过现状与需求,提炼出培训的内容,进而也验证现行培训内容的改革。

(3)分析总结现行的培训模式

通过文献资料和调查分析总结现行的培训模式。现行的培训模式有:“项目推动型培训模式”、“能人培育型培训模式”、“农民讲习所”培训模式、“核心农户”培训模式、“农业远程教育及信息服务工程培训模式”、“手把手”培训模式、“现场传导型培训模式”、“自选式培训模式”、“订单式培训模式”、“讲座式培训模式”这些模式。分析这些典型模式的优缺点,如培训时间、培训的地点、培训效果等;分析他们的运行机制,培训模式中谁来参加培训、谁来组织、谁来培训、谁来投资、谁来监督。分析这些模式的培训师资队伍的特点,比如培训老师的聘任条件、培训老师的组成,培训老师进修。通过比较法,分析不同培训模式的特点。

(4)完善现行的培训模式与发展新的培训模式

根据以上的现行培训模式特点,结合新型职业农民的经营管理培训的需求与期望,从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机制方面进一步完善,提高培训模式效果。准备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展一些新的培训模式。

(5)新型职业农民对应选择培训模式

根据培训内容的层次与新型职业农民的需求,地区实际情况,结合不同的培训模式的特点,相对应选择不同的培训模式。结合新型职业农民的需求与期望和培训的内容,通过什么样的方式使培训效果更好,培训能够持续,培训效益好,是本课题重要研究的内容。

最后总结,对新型职业农民经营管理能力培训事业提出对策与建议。

4.小结

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能否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关键要有制度和法制作保障。从长远来看,要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和有效做法,抓好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制度化和法制化建设,积极营造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良好氛围。抓好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建设。农业的生产和经营也是一种技术性非常强的工作,农民要真正迈向职业化,就必须参照其他技术性行业实施职业准入制度。在我国建立职业农民的职业准入制度,也有可行性和必要性。相对传统农民而言,职业农民代表了一种高层次的职业,实施职业准入并不是覆盖所有传统农民;农业也是国家的基础产业,涉及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建立职业农民的准入制度,有利于提高农业的地位,有利于国家对农业的扶植、监督和管理。抓好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法制建设。通过法律手段,将农业生产经营、农场继承和管理与接受农业教育的程度挂钩,建立起了严格的农民教育培训制度,通过法规、政策资金引导,鼓励和支持农民提高自身科技文化素质。

参考文献:

[1]中国农民素质研究课题组.中国农民素质报告——新型农民素质调查评估与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9-11.

[2]郜艳丽,李峰.农村职业教育在培育新型农民中的意义和发展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34-835.

[3]孟凡.积极发展农民职业教育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A].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三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

[4]倪慧,万宝方,龚春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国际经验及中国实践研究[J].世界农业,2013(3).

作者简介:

新型农民培训工作总结范文5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训质量;培训效果;农业产业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4.036

2014年我省全面实施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的调整与转型,全省有14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首次被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地。农业龙头企业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项目的实施成为我省农民培训工作的新亮点。为全面掌握农业企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项目实施情况,湖北省农广校组织相关单位共6人,深入到14家重点农业企业、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一次专题调研,主要采取召开座谈会听取情况汇报、查看培训台账及培训管理档案、深入培训基地现场、农户访问察看等形式展开调研。总体来看,农业企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项目实施进展比较顺利,培训特点突出,示范效果显著。本人作为调研人员,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推动产业化发展的作用提出几点思考。

1 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对于推进农业产业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省农业产业化经营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总的趋势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正逐步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由劳动密集型为主向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并重发展,由单一组织模式向多元化组织类型演进,实施集团化、名牌化、科技化三大战略,是创新农业产业化发展方式,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选择。推进农业产业化,实现农业产业发展战略,基础是科技,关键在人才。一年来,我省农业企业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这个平台已完成各类农业产业岗位培训10004人,占承担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计划任务的95%。企业老总们普遍认为,2014年我省首次将重点农业企业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训基地,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训,这是省委、省政府的一项重要决策,深受企业及员工欢迎。

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训,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推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2 企业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的主要特点

2.1 生源较容易组织,农民参训热情高

农业企业,特别是重点龙头企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训学员对象一般年龄偏轻,大都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基础,同时农民希望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训进入企业打工挣工资,企业新员工希望通过培训提升技能涨工资,对学习专业技能的要求比较迫切,参训热情较高。这样,企业在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训中,生源组织较为容易,学员招录和组织工作也就能顺利开展。

2.2 培训岗位特色鲜明,示范带动作用强

各培训基地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岗位与本企业优势产业、产品结合紧密。全省24家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开办了18个岗位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训,其中农产品加工岗位培训人数达3250人,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训任务的31%。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训,有独到鲜明的产业岗位特色,这些培训内容和专业岗位代表着我省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与方向,开展农业特色岗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训,不仅为企业提供了实用型人才支撑,而且对于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具有很好的示范性作用。

2.3 培训与实践操作联系紧密,培训质量较好

农业企业实践教学设施齐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训中普遍实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教师讲课与现场指导紧密结合,大多数企业承担的是专业服务型和专业技能型的培训,他们采取3-4天讲课、3天实际操作,或半天讲课、半天实操的方法开展培训,让学员学有理论、看有基地、实践有实物,培训质量比较高。

2.4 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农民见效快

农业企业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训的对象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新招进的农民工;另一类是就近招收的农民学员,经过相关技能培训后择优录用,实现就近培训,就地就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事实证明,这项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极大地激发了学员学习的热情。不少企业新进员工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训后不同程度的涨了工资。据不完全统计,重点农业企业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新吸纳农民工3600多人。

3 农业企业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的主要经验

3.1 企业领导高度重视

调查表明,稻花香、神丹、福娃、德炎、三杰、金秋等许多企业领导高层都十分重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工作,绝大多数企业成立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工作专班,并指定专人负责;大多数企业专门为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添置了课桌、课椅、电脑、照相机、摄像机等设备,指派专人负责抓好此项工作,成立培训中心,通过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层层抓落实,有力地促进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训工作的有序开展。

3.2 培训形式多样化

针对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居住分散难以组织的特点,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办班进村、指导入户、示范入园的形式开展培训工作。如丹江口蔡家渡果园场采取龙头企业+农户的方式组织办班,在果园场有影响力的区域,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方式组织农民参加培训;在其他区域,采取龙头企I+柑橘服务中心+农户的方式组织农民参加培训。老河口春雨专业合作社根据重要生产环节将课堂搬到村部,将实践移到田间地头,采取上午集中讲授理论知识课,下午分别深入到农户田间指导,白天授课,晚上播放科技片,农忙季节晚上授课等方式,提高农民培训的积极性。

3.3 严格培训程序与操作

大多数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按照省实施方案的要求,严格执行“三堂课”制度,严格农民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监督、检查和验收。神丹公司在每次开班前一周向阳光办递交开班申请,市农业局阳光办和财政局农财科组成三人以上的工作小组,在开班时上好“第一节课”,现场学员点名、核实学员身份、讲解农民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施的意义;培训结束上好结班考试课,进一步核实学员实考人数、统计学员考试成绩、调查学员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上好“三堂课”,有效地保证了培训的时间和质量,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落到了实处。

4 问题与建议

4.1 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作发展不平衡。

少数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培训条件有限,有的企业和合作社专业特定或单一,培训时间与农事季节难以结合,项目实施进展较缓慢。有的企业培训工作不实,在培训环节、培训时间上存在缩水问题。

(2)部分企业领导重视不够。

个别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导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认识还不高,重视不够,思路不够清晰;有的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政策、规程掌握不透、运用不活。

(3)档案建立和培训台账不够规范。

部分企业存在培训资料不完整、教学计划、考试考核材料不齐全和台账记录信息不够规范等问题。

(4)极少数企业与农业部门协调不够,不能主动接受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监管部门的指导与监督。

4.2 若干建议

(1)进一步扩大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规模。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是今后从事现代农业生产的主力军。为此,今后在安排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任务时,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扩大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的基地数量和培训规模,使其在发展现代农业、培训产业人才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2)采取自下而上的程序对农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培训基地开展认定。要充分征求基层农业主管部门意见,对农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基地认定要做到确保国家及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相具规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纳入培训基地。

(3)对少数领导不重视,师资、场地、教学设施匮乏,难以承载农民培训的重任的专业合作社和企业适当进行调整。

参考文献

新型农民培训工作总结范文6

2019年项城市农广校在农业局党组的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农广校全体人员团结一致,努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认真参加政治业务学习

一年来,参加或组织多次政治理论学习,做笔记,写心得,干部职工提高了思想认识。在业务知识培训方面,多次参加局里组织的农时季节专家技术讲座,大家的业务水平都有明显提高。

二 、完成本年度的日常教学和管理工作

由于受到农时季节影响,对学生学习实行灵活管理,确保教学生产两不误。改变教学模式,理论联系实际,多上实习实验课,使学生真正掌握技术知识。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加强档案管理。定期上报工作信息。

三、圆满完成了2019级中职教育招生任务

今年按照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2019年的招生计划,共招收了60多名农艺专业的学员,2019年11月已经进行了入学注册,学制2年,学员学完规定的全部课程、考试及毕业实践合格,发给由省教育厅统一验印的中专毕业证书,国家承认学历。

四 、农民田间学校建设

按照省农广校要求2017年8月成立了周口市田间学校联盟,项城市农广校精心选出了国福专业合作社、周口中中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两个田间学校加入了周口市田间学校联盟,作为项城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和实训基地。

五、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

在2019年4月圆满完成第一期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种植业班的培训任务。并对50名培训合格人员颁发了项城市第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初级证书。在培训中,我们加强过程管理,注重培训质量,培训班开班之前,根据培训专业开出“培训菜单”,然后再组织选聘教师、选购教材,做到了按需施教,形成了培训课程与学员实际需求零距离相对接,有效提高了培训质量。督促学员保证学习时间,严格考勤管理,立足一个“实”字,狠抓一个“严”字,使整个培训工作井然有序。学习方面,教师认真授课,及时、耐心解答学员在学习和实践中提出的各种疑问,教师中午甚至不休息到学员田间诊治作物病害;培训结束后,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健全学员档案,将每个学员的信息和考试成绩录入监管系统,教师与学员互留电话,以备工作中相互联系,随时解决学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六、其他工作

今年,农广校有4名同志参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与改革项目,技术人员下乡服务,与其他同志一道寒来暑往,入村到户,服务基层群众,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2020年工作计划如下

项城市农广校所从事的教学、培训工作为公益性事业,其职能是面向农业、农村、农民,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培养不离乡不离土的农民知识分子,达到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之目的。

2020年,农广校将在省农广校的指导下,在市农业局党组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农民素质教育开展工作,发扬团结务实、开拓进取精神,使各项工作正常有序开展,坚持从农村的实际出发,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出发,着眼市场需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1、做好2019级中职教育学员的管理工作

农广校在2020年将继续贯彻落实河南省农业广播学校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对招收的2019级中职教育学员进行教务、教材、考务、评卷和学籍管理工作,以确保每位学员能通过系统学习真正掌握种植新技术。

2. 加强学习,做好农民培训工作

认真学习“”讲话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落脚点,积极适应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发展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农民培训,推进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对农村合作社骨干及家庭农场负责人的技术培训,踏踏实实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做出贡献。

积极引进现代农业紧缺急需的新技术、新学科、新产业的农村实用人才,逐步建立农业现代化生产基地,积极引导我市农业朝着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依托农民田间学校开展培训,田间学校作为培训基地和实训基地为培养实用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3. 开展农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农广校将在2020年开展农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充实农村人才数量,在发展特色经济,优势产业结构中培养人才,优化当地人才队伍结构。对那些年纪轻,技术素质高的农村人才,重点培养,符合条件的及时培养,加强锻炼,使其由个人带头致富向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