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业化特点范例6篇

建筑工业化特点

建筑工业化特点范文1

2)砌块建筑:特点﹑设计要求;常用砌块的类型及砌块墙体构造。

3)大板建筑:特点﹑设计要求;内外墙板﹑楼板及屋面板类型(材料﹑受力﹑复合);节点构造,外墙板缝防水构造(材料防水﹑构造防水)。

4)装配式框架板材建筑:骨架结构系统,框架结构特点;按材料分类,按施工方法分类;结构布置及传力系统;柱网形式及常用尺寸;框架节点连接;框架结构外墙构造,外墙的类型及材料(砖﹑砌块﹑板材及幕墙),外墙的搁置位置与建筑立面造型,外墙与外墙﹑外墙与框架的连接;板柱结构系统及其外墙,板柱结构组成形式和力的传递,板柱的节点连接,墙体材料及构造。

5)大模板建筑:特点﹑设计要求;类型﹑墙体材料及节点构造;

6)滑模建筑:特点﹑设计施工要求及类型。

7)升板建筑:特点﹑施工要求;楼板类型及构造节点。

8)盒子建筑:特点及类型;组装方式与构造。

建筑工业化

(一)建筑工业化的基本内容

1。建筑工业化是指建筑业要从传统的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小生产方式逐步向社会化大生产方式过渡,即以技术为先导,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和装备,在建筑标准化的基础上,发展建筑构配件、制品和设备的生产,培育技术服务体系和市场的中介机构,使建筑业生产、经营活动逐步走上专业化、社会化道路。

2。建筑工业化的基本内容是: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工艺和装备,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发展施工专业化,提高机械化水平,减少繁重,复杂的手工劳动和湿作业;发展建筑构配件、制品、设备生产并形成适度的规模经营,为建筑市场提供各类建筑使用的系列化的通用建筑构配件和制品;制定统一的建筑模数和重要的基础标准(模数协调、公差与配合、合理建筑参数、连接等),合理解决标准化和多样化的关系,建立和完善产品标准、工艺标准、企业管理标准、工法等,不断提高建筑标准化水平;采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优化资源配置,实行科学的组织和管理,培育和发展技术市场和信息管理系统,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二)建筑工业化的发展

建筑工业化是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方向。近年来,随着建筑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建筑规模的持续扩大,建筑业发展较快,物质技术基础显著增强,但从整体看,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不大,质量问题较多,整体技术进步缓慢。为确保各类建筑最终产品特别是住宅建筑的质量和功能,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建设速度,改善劳动条件,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建筑业尽快走上质量效益型道路,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我们主要吸取我国几十年来发展建筑工业化的历史经验,以及国外的有益经验和作法;考虑我国建筑业技术发展现状、地区间的差距,以及劳动力资源丰富的特点;适应发展建筑市场和继续深化建筑业体制改革的要求;重点是房屋建筑,特别是量大面广、对提高人民居住水平直接相关的住宅建筑。

(三)实现建筑工业化的措施

建筑工业化,首先应从设计开始,从结构入手,建立新型结构体系,包括钢结构体系、预制装配式结构体系,要让大部分的建筑构件,包括成品、半成品,实行工厂化作业。一是要建立新型结构体系,减少施工现场作业。多层建筑应由传统的砖混结构向预制框架结构发展;高层及小高层建筑应由框架向剪力墙或钢结构方向发展;施工上应从现场浇筑向预制构件、装配式方向发展;建筑构件、成品、半成品以后场化、工厂化生产制作为主。二是要加快施工新技术的研发力度,主要是在模板、支撑及脚手架施工方向有所创新,减少施工现场的湿作业。在清水混凝土施工、新型模板支撑和悬挑脚手架有所突破;在新型围护结构体系上,大力发展和应用新型墙体材料。三是要加快“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力度,减少施工现场手工操作。在积极推广建设部十项新技术的基础上,加快这十项新技术的转化和提升力度,其中包括提高部品件的装配化、施工的机械化能力。新晨

在新型结构体系中,应尽快推广建设钢结构建筑,应用预制混凝土装配式结构建筑,研发复合木结构建筑。在我国,进行钢结构建设的时机已比较成熟,我国已连续8年世界钢产量第一,一批钢结构建筑已陆续建成,相应的设计标准、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已出台;同时,钢结构以其施工速度快、抗震性能好、结构安全度高等特点,在建筑中应用的优势日显突出;钢结构使用面积比钢筋混凝土结构增加面积4%以上,工期大大缩短;在工程建设中采用钢结构技术有利于建筑工业化生产,促进冶金、建材、装饰等行业的发展,促进防火、防腐、保温、墙材和整体厨卫产品与技术的提高,况且钢结构可以回收,再利用,节能、环保,符合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建筑工业化特点范文2

关键词:建筑施工行业,信息化管理,难点,对策

Abstrac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n construction industry has become a trend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e paper will makes a in-depth analysis on the difficulty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n construction industry, then proposes the solution of strengthening industry research, following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 adapting to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 and building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 team, so as to promote the solving of the difficulty, 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mode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Key words: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difficulty; solution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各种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以及先进的管理理念,开始融入到各种基础工程建设之中,并逐渐地成为一种社会发展的趋势。然而,在建筑施工行业中,对各种先进的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理念和技术的应用,在管理实践过程中却出现了发展缓慢的趋势。目前,为了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建筑施工行业中一些企业管理者已经开始意识应用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并在管理实践中,尝试着用信息化管理的理念和技术来提高企业的效益和服务水平,但是,他们在应用信息化管理于建筑施工兴业的过程中,有担心企业因此而承担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因此,出现了在建筑施工行业中信息化管理难于推进的现象。

一、建筑施工行业信息化管理的难点

在我国,建筑施工行业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也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因而具有十分显著的行业显著特点,那就是由生产对象、施工工具以及建设地点的分散而导致离散性;由于生产工具、生产人员不确定而导致的流动性;由于建筑施工行业的标准化建设不够,而导致非标准化以及各种随机性事件频繁发生而导致的突发性等。建筑施工行业这些显著的行业特点,致使各种智能化控制系统不能很好地在建筑施工行业中广泛而有效地采用,更无法像其他行业的管理模式那样,应用先进的计算机自动化、智能化控制来对具备不确定性、特殊性的建筑施工行业进行信息化管理与控制。在利用计算机自动化、智能化等先进技术设备对建筑施工行业进行信息管理的失败案例中,我们往往可以发现,建筑施工行业所采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和模式,不管是从技术上,还是从客服的管理水平上,它们都处于业内的先进高端水平,然而,它们对信息管理系统模式的建构却不能很好地满足客户现实的上的各种需求,与此同时,当这一信息化管理模式不能很好的适应顾客管理需求的情况下,他们又办法从顾客这个角度去一改他们习以为常的管理模式,因此,在建筑施工行业中,利用计算机等先进技术设备进行信息化管理系统模式的构建处于困境之中。对建筑施工行业进行信息化管理,考虑到顾客的管理需求,过分地迁就顾客势必会使强大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在功能上不能很好地发挥,同时,信息化管理系统中也出现了各种技术瓶颈的限制,因而,建筑施工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很多时候处于一种肤浅的层面之上,它们往往成为建筑施工行业信息化管理的难点。

二、建筑施工行业信息管理的对策

(一)强化行业研究、遵循行业特性,推进信息化建设

在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的情况下,建筑施工行业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在认识上,应该理性而清醒地认清建筑施工行业的信息化管理之路是一条漫长、艰巨而复杂的道路,其任务很重,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建筑施工行业要想实现信息化管理的目标,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开展施工管理,在本质上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战略,避免各种只求施工速度而不顾施工质量现象的发生,从而为建筑施工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推进走得顺畅而持续。同时,在推进建筑行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中,应该保持理性,理性地看待信息看待计算机的信息自动化、智能化技术,计算机的信息处理功能不是万能的,不能将其覆盖延伸得过于宽广,而是将其当做一种方便快捷型的管理工具,只有把它与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的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地发挥出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的智能化、自动化的优势,使建筑行业信息化管理之路走得更为顺畅和持续。此外,在对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以推进建筑施工行业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企业不应完全的放弃密集型的传统文化管理模式,同时,也不能过分地依赖于传统的文化管理模式,开展滞后管理,从而忽视了信息化管理智能化、自动化的优势,而应该使传统管理模式与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有机地进行结合,最终推动建筑行业信息化管理进程更快地向前推进。

(二)适应行业特点、构建复合型人才队伍,推进信息化建设

当前,建筑施工企业,还应该针对其工业基础与行业标准管理相对薄弱等特点,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开放性优势,采取各种措施循序渐进地对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相应的改革,建立统一而成熟的信息化管理体系,以适应当前建筑施工行业的发展的特点。同时,为了避免建筑施工行业休克性的不良发展模式,建筑施工企业首先积极建立自己的业务信息录入系统,然后通过再温和的再学习、再改造等方式对其进行远程操作,从而有效地促进传统管理理念与信息化管理理念的激烈碰撞。最后,为了实现建筑行业信息化建设投入的适度性,建筑施工企业,还应该构建一批复合型的人才队伍。对于复合型人才队伍的构建,建筑施工企业可以采取企业内部人才培养与企业外部优秀信息化管理人才积极引进的方式,加强企业信息化管理人才建设,为企业的信息管理提供优质的人力支持。只有通过企业内外统筹、提高企业信息化投入的适度性,才能使建筑施工行业走上多元化、创新化、科学化和系统化的创新、持续发展之路。

三、结语

我国信息化建设进程不断推进,把各种先进的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理念、模式积极引入到基础工程建设之中,以成为行业管理发展的一种趋势,而当前建筑施工行业信息化管理中的各种难点制约着业内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有效展开,因此,建筑施工企业有必要采取强化行业研究、遵循行业特性、适应行业特点、构建复合型人才队伍等对策以推进建筑施工行业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祝连波,穆好新.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风险源的识别研究[J].施工技术,2011(16).

[2] 李恒威.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的应用[J].制造业自动化,2011(16).

[3] 彭苏勉,姜阵剑.建筑施工企业供应链协同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1(6).

[4] 伊尧国,周俊召,危双丰等.基于3D GIS的建筑变形自动化监测与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J].工程勘察,2010 (8).

作者简介:

建筑工业化特点范文3

关键字:工业建筑; 功能; 形式; 民用建筑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industrial building no longer merely pursue the functional meet,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formal beauty also had higher requirements. Through to the modern industrial architecture form, material qualitative, colour and and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nalysis of the aesthetic feeling of industrial architecture and construction and how to civil building harmony with surrounding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Keyword: industrial architecture; Function; Form; Civil building

中图分类号:[F28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工业建筑的发展

现代工业建筑这一建筑类型在19世纪被公认,由于人们对其功能的重视,导致业主对建筑设计中的形式要求较低,使工业建筑、厂房的设计经常处于普通人关注的边缘地带。这也给工业建筑的革命提供了机会。工业革命期间,动力的改革使得工业的规模迅速扩大。产业革命带来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也必然要求新的建筑形式的出现。以往建筑已经不能满足新的产业结构。对大跨度的室内空间、施工速度、经济实惠的要求,使得工业建筑突破了所有阻碍它发展的旧传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在国外,工业革命以后,工业建筑就成为建筑革命最活跃的领域,由贝伦斯设计的德国通用电气公司透平机车间被视为第一座现代主义建筑,由格罗皮乌斯设计的法古斯工厂也向世人展示了现代主义建筑强大的吸引力。现代主义建筑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建筑界中繁复的哥特风、巴洛克风建筑占主要地位的局面,为建筑的革命开辟了道路。

工业建筑的特点

由于工业生产功能的需要以及现代结构技术的支持,保证了工业建筑拥有超大空间的特点。这种超大空间正式工业建筑区别于其他种类建筑的体现。工业建筑拥有超大的建筑空间体量,所以在设计中更要注意超大尺度中材料的表情变化和建筑细部节点的构造分析。

工业建筑由于其功能要求,空间设计上不能追求复杂多变,要求空间结构逻辑清晰,空间单元明确,空间和生产设备能够互动结合,空间具有很好的弹性,可以根据工艺生产流程的改变对空间进行二次设计和灵活的分割。

工业建筑设计美感

建筑师设计的本质是空间的设计,工业建筑更是如此。以为工人提供进行生产活动的空间为功能目标,所以在进行建筑设计之前需要对其中将要发生的工艺流程进行分析,理清工艺流程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对建筑空间进行合理的设计,使生产活动更为自然顺利地进行。

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提出建筑必须具备三要素,建筑的三要素包括:坚固、适用、美观。所以在工业建筑设计中,不仅要考虑到空间的适用性,更要努力做到坚固、美观。

为使工业建筑具有建筑美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建筑形式

工业建筑形式上最好的表达就是体现空间的真实性,工业建筑空间的特点是“超大型”,正是由于生产活动所需的超大的空间属性,形成了工业建筑的形象可识别性。超大空间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使处于其中的人被空间的纯粹所感动。在工业建筑设计中,需要重视新的结构形式和超大尺度空间的合理结合,材料表达和细部节点设计的表达,这些是工业建筑美学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巨大的建筑体量通过合理的建构逻辑和清晰的节点构造,展现其独有的审美和技术的严谨性。

通过在细节上的把握,使得工业建筑本身的“气质”得到精彩的体现和阐释。注重细部节点的精致,能更好地控制工业建筑的质量,正是这种设计和施工的高质量,为工业建筑的理性美提供了保障。

在工业建筑的体型上,由于产业工艺的不同,建筑形式可以是极简主义风格的单个简单长方体,可以是解构主义风格的相互穿插的集几何块体,可以是通过对技术美学和机器最夸张的表现,来体现工业建筑机器美学的高技派建筑,也可以是由于特殊产业工艺所要求的比例各异的建筑,不同的形式可以对视觉构成不同的冲击力。

例如理查德·罗杰斯设计的Inmos微处理器厂,诺曼·福斯特设计的雷诺汽车销售中心,都是通过大跨度拉杆结构,形成优美清逸的体形,新型的造型通过先进的结构技术得以体现,完美的机械美学在对细节的严格控制下展现其独特的魅力。

建筑尺度

建筑的尺度由面围合而成,无论围合的面是实或虚,围合出的空间传递给人尺度感。建筑通过尺度感营造或紧张,或放松的感觉。工业建筑很少通过过多的装饰构件传达其可识别性,功能至上的特点使现代主义建筑成为其选择最多的形式。对工业建筑尺度的分析可以在整体设计中创造秩序,建筑的工程中会涉及到很多尺度关系,大到整个工业建筑的生产车间,这样的大可以是360*126米,足足达到6个足球场的尺度,小到建筑过程中的所有细节,一直到各种作为连接构建的螺栓,都可以通过精心的组织安排创造出丰富的尺度感,避免空间呆板。

工业建筑的主要功能空间的特点为“大”、这是这种大把工业建筑的灵活性、智能性充分调动起来,让人们对工业建筑有了更为具体深刻的感觉。

在工业建筑设计中,不同尺度的建筑构件相互组合可以搭配出合适的比例,以往设计师在建筑的设计中对比例的研究不在少数,成功的建筑作品都建立在掌握合理的尺度比例的基础上,优秀的建筑师都会迷上人体尺度,进行建筑设计时以人体尺度为标准,达到对建筑尺度自由的控制。现代建筑四大师之一的勒·柯布西耶就是如此,经过长时间的研究,从人体尺度出发,他整理出一套模数理论系统,在此系统中,发现两个关系:一为黄金比例关系,二为上伸手臂高恰为脐高的两倍,以这两个数值为基准,插入其他相应数值,形成两套“级数”。

其中的黄金比例更是令很多建筑师痴迷。黄金分割被认为是建筑中最为理想的比例,例如古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腊的帕特农神庙、中国的故宫、印度的泰姬陵、法国巴黎圣母院,都应用了黄金分割比,特别是法国巴黎圣母院不仅正面高宽比符合8:5,连在每扇窗户的长宽比设计中也都考虑到黄金分割比的作用。

黄金分割体现了典型的理性美,而工业建筑本身的空间特点就是机械化带来的现性。将对尺度的把握与工业建筑设计相结合,通过尺度感创造出视觉美感和感觉美感。

建筑工业化特点范文4

关键词:工业建筑;建筑创作;个性化;

Abstract: Industrial architecture play a decisive role position in the economic and urban construction in the city. In recent year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buildings, industrial buildings show many new characteristics. Discussion on the image design of the industrial architectur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in reality.

Keywords: industrial building; architectural design; personalized;

中图分类号:U415.1

工业建筑在国民经济建设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工业建筑在城市建设中的规模与在城市建筑中的数量都是人所共知的。某些工业城市和近些年建设的开发区、工业园区, 基本上是由生产性建筑为主体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工业建筑不只是它本身的生产性质对城市与自然生态环境有重要的影响, 而且由于它用地之广, 建筑体量之大, 对城市面貌与环境景观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 工业建筑的形象就必须作为一个重要课题予以重视。

1、工业建筑中建筑内涵的差异性

建筑学是应用科学。建筑的目的是以技术和艺术手段创造预期的理想人工环境,使人类得以舒适的生活、工作和从事特定的生产活动。同时建筑与社会、经济、历史相关,具有文化、美学的内涵。对于工业建筑,由于其特殊的生产要求,经常超越常规形式,超越固有类型,成为功能主义的典型,从而表现出极强的适应性、经济性和高科技的特征。然而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生产空间和建筑物(构筑物)都有约定俗成的建筑艺术造型、空间变化和建筑装饰的要求,对这个问题建筑师应当根据地域环境、使用要求,采用不同的建筑手法加以区别对待,才不至于落入束手无策的境地之中。

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的要求,建筑手法的应用和构思因功能要求不同有很大的差异性。比如,用于炸药爆炸威力试验的地下构筑物,是以结构强度计算,洞口密封的安全构造为主,表现功能建筑的特征。而对于一个现代化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工厂,大面积、大空间的体量和密闭的无窗厂房,在满足功能的同时,表现现代工业建筑的特征。

2、工业建筑美的表现

作为一种新的建筑类型,工业建筑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建筑的重要性大大提高,并对现代建筑理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形成一种独特的审美学观点,也就是现在的工业美学。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复杂化,在历史上建筑师们就全力追求技术与艺术的协调。在改变建筑和工业的关系上提出新理论,目的是提高人们对形式的理解,使建筑意识回归。实现建筑、工程、艺术、生产的结合。

面对客观世界,美是无处不在的,需要我们去发现和创造。建筑,建筑群体形成了人类活动的人造空间,是构思的外在表现。工业建筑面对的是特殊要求的生产操作环境,与之密切相连的是工艺设备、动力管线和液体、气体传输管道、电力管网,成品半成品的传输装置。

工业建筑空间可能形成特殊的建筑造型,各种管线可能形成高架管网,有高耸的、有埋地的、贯穿于厂房之间,这一切有条不紊的布局配以优美,无公害的绿化环境,形成了工业建筑美的各种表现,对它们天生的轮廓和体型充分展示,要多高就多高,要多长就多长:

(1) 巨大的体量美——现代工业建筑的综合厂房与自然地貌、山峦形成新的视觉平衡。

(2) 超长的建筑美——满足生产线要求的超长建筑与绿色山坡的对比和协调。

(3) 高耸构架的造型美——水塔或工艺生产要求的构筑物。

(4) 无窗厂房的无窗美——表现了工艺生产的洁净要求的外实墙和一般办公室玻璃外窗的虚实对比。

(5) 高架管线的流畅美——贯穿于建筑体块之间的脉络,配以绿化达到有机的和谐。

(6) 架空连廊的流通美——高架长廊是功能的连接,表现人员的流动和半成品传输的有机组合,表现出动态美。

3、工业建筑创作的建筑手法

建筑手法的运用是建筑构思的实际操作环节。建筑师必须结合工业建筑的特点,了解生产过程,运用娴熟的建筑手法,来完成生产空间的建筑功能、建筑造型和建筑构造的设计。常用建筑手法有:

3.1.个性表现法

一个工业建筑群体经常是把生产部分放在后面,而把办公、经营部分(带有装饰、符号特征的部分)放在前面,承担者建筑群体与公共领域的对话,并且由于企业形象和建筑个性的表现,都要精心构思,采用夸张的处理手法。

3.2.符号法

把功能对象或人们熟知的特定形象(传统的和现代的)作为符号,或取其轮廓线性,或取其运作过程出现的网络图形,或取其色彩,演绎为建筑的特定平面、入口造型、立面形象、装饰色彩,通过隐喻,产生联想,并取得装饰效果以表现出企业的形象特征。

3.3.结构外露法

钢筋混凝土框架的一部分或钢结构支架,悬索的支撑体系或结点部位,外露于建筑空间,在外观上生动活泼,造成光影变化形成装饰效果。有些事假结构真装饰,如果结构本身仍然起着自身的功能作用则更显得有机、合理。

3.4.内脏外露法

大量动力设备和管线置于室外或屋顶,使建筑内部有一个完整的空间,利于工艺生产布局。

3.5.轴线旋转法

为打破工业建筑大面积沉闷的空间,将与其相连的办公室、餐厅、附属用房等作为另一空间的构成与原有轴线体系成角度旋转,造成新的建筑感觉。

3.6.形象法

在工业建筑中的小型建筑或构筑物,把建筑作为某些产品形象来塑造,但是切记防止过于写实,应当以抽象的建筑语言来表达。

3.7.色彩法

色彩设计业是活跃生产环境的重要因素,在建筑外表、室内设计采用不同色调展示企业的形象。材料有面砖、文化石、金属板材料和涂料等。

4、建筑设计与工艺工程设计

工业建筑设计的目的是创造满足生产要求的空间和环境,既要满足建筑一般概念要求,建筑艺术、空间和色彩、建筑环境,同时又必须满足工艺生产的特殊功能要求。建筑师在一个工程中主要进行功能、环境景观、造型、美学的总体构思,争取创作出高品位的工业建筑群体。科学技术无论如何发展,生产方式无论如何变化,工业建筑必须满足工业生产要求,这是基本原则,但对比又不能狭隘的理解,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包括主要生产专业及建筑、结构、水、暖、电气等各专业的综合努力。

5、结语:

在完成这一项创造性的优秀工程过程中,建筑师必须学习工艺生产知识,同时与各专业工程师之间保持密切的合作,加强理解和对话,反复研究,争取较为完善的实施方案。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许多工业建筑都保持着鲜明的个性,建筑手法和技术手法并用,创造了许多具有先进技术和丰富社会文化内涵的优秀工程。近年来在我国也与踊跃出一批优秀的工业建筑设计,但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作为建筑师应当努力参与,繁荣工业建筑创作,使工业建筑在现代建筑发展史上有一个立足之地。

参考文献

1黄兴元. 工业建筑的文化表现. 建筑学报, 2005( 12)

建筑工业化特点范文5

关键词:建筑行业;企业文化;构建;途径

一、引言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下,建筑行业企业间的竞争已不再是单一的局部竞争,而是全局和整体实力的竞争,尤其是其企业文化和形象的竞争。因此,加强建筑行业优秀企业文化的构建,对于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二、建筑行业企业文化概述

(一)建筑行业企业文化的涵义

建筑行业企业文化是建筑企业及其成员在生产经营和变革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一种具有建筑业特性的信念和行为方式,它包括价值观、行为规范、道德、习惯习俗、规章制度和精神风貌等。

(二)建筑行业企业文化的特征

首先,具有独特性和多样性。由于所有制、企业专长、区域和企业历史不同,在企业文化上的差异就很大,导致了企业文化的独特性。而企业文化又具有较强的历史延续性与迟缓性,不易变动和融合,这就构成了建筑企业文化的多样性。

其次,是具有冲突性。由于建筑行业各企业的文化差异,如对问题的认识角度、思维方式和判断的认识差异,将直接导致企业价值观的冲突、经营理念与管理风格方面的冲突。

三、建筑行业企业文化构建的作用及意义

(一)为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首先,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积极引导员工的人生观及价值观,并通过提供更好的优质服务,以此可以聚合出整个企业的良好形象,逐步建立高度的企业信誉,进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保证企业平稳快速的发展。

另外,建筑企业文化的功能在于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及激励作用,使员工树立起以企业为中心的共同理想与目标,增加其责任感与归属感,凝聚成一个协调有机的整体,以此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实力,促进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实现优化管理,推动建筑企业的改革

建筑企业文化则实际上是建筑企业员工实行自我控制的一种无形约束。可以促使企业员工接受并养成本企业所倡导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把自己融入到企业大家庭中,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工作。从而促进企业整体的优化管理,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及效益。

同时,企业文化具有导向功能,建筑企业的文化与社会文化紧密相连,决定企业所追求的目标。积极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建设则是帮助员工迅速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的行之有效的推进器,对企业的深化改革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

四、建筑行业企业文化构建面临的问题

(一)在建筑企业文化的认识上存在误区

首先,很多建筑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盲目追求建筑企业文化的形式,而忽略了建筑企业文化的内涵,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只有表层的形式而未表现出内在的价值与理念。例如,有些建筑企业文化的制度文件很多,看起来非常规范,但是这些仅仅流于形式,没有实在的指导意义。

其次,部分建筑企业将建筑企业文化等同于建筑企业精神,认为构建建筑企业文化就是要塑造建筑企业精神,而与建筑企业管理没有多大关系。例如当前建筑企业负责企业文化的管理人员对建筑企业管理不一定熟悉,并很少参与建筑企业管理,使两者严重脱节。

(二)忽视了企业文化中以人为本及创新的理念

建筑企业中蕴含着独特的文化因素,比如说,有的员工爱护建筑机械,有的喜欢学习新的建筑知识。但有些建筑企业管理者通常不会特别注意这些事情,他们不认为建筑企业文化是从本企业孕育出来的,而是看重外部引进。从而忽视了企业积极的文化因素,没有做到以人为本。

另外,建筑企业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不能固守一种文化。不断创新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增添新内容,是建筑企业文化获得巩固和发展的必要要求。但在实践中,建筑企业往往既无创新思想,又无创新实践,导致建筑企业文化发展乏力。

(三)建筑企业本身的性质决定其企业文化构建困难重重

一方面,建筑企业是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从业人员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农村,员工素质较低,同时施工现场比较分散、人员流动性强、劳动条件艰苦,增加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难度。

另一方面,施工地点的不稳定性和分散性决定了建筑企业文化必然是离散的,跨地区与跨文化的,必须兼容并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这就要求企业文化建设更具灵活性、可操作性和更具感染力,亦增加了建筑企业文化建设的难度。

五、新时期建筑行业企业文化构建的具体途径

(一)提高认识,建立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

建筑企业文化在构建过程中要得到企业全体成员的认同,企业管理者须要创造各种机会让全体员工参与进来,共同探讨企业文化。首先,企业领导要发挥倡导作用,因为企业领导是企业创新发展的主体,是企业文化的第一设计者、身体力行者和宣传者。

其次,要以员工为中心,以人才为重点,采取多样化和人性化的运行方式,在生产和生活中慢慢的向员工灌输企业文化的基本理念。同时应该培养和引进综合素质比较高的人才,并在员工中树立典型,为企业文化的深入推广及创优创新提高良好的条件。

(二)营造良好企业环境,开辟多种途径建设企业文化

良好的企业环境是培育优秀企业文化的基础,建筑企业管理层必须,在整个企业的组织、管理和生产等方面制定正确合理的发展战略,为贯彻企业文化的建设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同时,建筑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开辟多种途径的网络来建设、传播企业文化,例如开展思想教育、技术培训、文体活动等。

(三)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

建设工程项目的日趋复杂要求建筑企业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因此,建筑企业一方面要结合企业文化建设,做好人才培训、引进及交流工作,培育人才发展环境,提高企业全体员工的综合素质及创新意识,争取把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做到现场去。

另一方面,要积极做好企业员工的跨文化培训。以此加强员工对不同文化传统的反应和适应能力,促进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沟通与理解,增强员工对新企业文化的适应能力。并在文化的结合点上,寻求和创立一种双方都能认同和接纳的建筑企业文化。

(四)注重对建筑企业文化进行有效传播

新建筑企业文化创立后,要利用一切宣传工具,创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宣传企业形象、理念等企业文化。一方面要宣传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企业使命、战略目标体系等;另一方面要利用企业文化的制度系统,告知全体员工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是全体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以此增加员工的自豪感与归属感,做到以人为本。

建筑工业化特点范文6

关键词:结构设计;绿色建筑;建筑行业

1绿色建筑结构设计的特点分析

绿色建筑的结构设计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这是绿色建筑发展的根本要求。建筑行业一直以来就是能源消耗较大的行业,无论是工程施工还是项目建成后,由于建筑结构设计不合理所导致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问题一直时有发生。而通过绿色的建筑结构设计,要科学选择建筑的结构类型与材料,实现建筑节能降耗,保护环境的目的。在绿色建筑结构设计中,为实现节能、环保、降耗、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目标,必须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整体效率,这也是绿色建筑结构设计的典型特点,即在建筑设计的各项环节中,体现系统综合性,实现建筑整体的集约化设计,体现建筑结构设计的综合效益。

2绿色建筑结构设计中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一是整体性原则,在绿色建筑结构设计中,要遵循整体性原则,要把建筑项目的总体效益、综合效益摆在首位。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不能只重局部利益而忽视整体利益,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要将建筑设计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发挥建筑的整体效益。二是科学性原则,在绿色建筑结构设计中,要选择最为科学、最为合理的结构体系,要在满足建筑行业相关安全质量规范标准的前提下进行绿色建筑结构设计。要结合具体工程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进行科学设计,科学选用设计方案及建筑材料,避免建筑资料的浪费消耗。三是协调性原则,绿色建筑强调的是建筑与环境的协调融合,在进行绿色建筑结构设计时,要对自然、生态、环境等因素进行深入考量,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时,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不破坏建筑周围的生态环境与人文环境,使建筑设计完美融入于当地的环境中,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

3绿色建筑结构设计的优化措施建议

3.1对钢结构进行重点开发使用在绿色结构类型中,钢结构凭借其自身的独特优势,一直在绿色结构设计中扮演重要角色。其结构优势主要表现在:力学性能、抗震性能、延性及耐久性能优越,可借助钢材塑性满足抗震设计要求,同时钢材结构自重轻,便于施工安装,施工时环境污染小。另外,对于钢结构材料还可以进行循环利用,十分符合绿色理念,在节能、节水、环保、减排等诸多方面优势明显,结构自身的“轻、快、好、省”优势突出,因此在绿色结构设计中,应重点关注利用钢结构材料。3.2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优化在当前建筑行业内,钢筋混凝土结构仍占到了主体地位,因此在进行绿色建筑结构设计时,必须考虑到钢筋混凝土的特点。上文中已经提到了钢结构材料的绿色特性,因此可以从混凝土材料入手,适当减少混凝土用量。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易造成环境污染,要多选用预拌材料,对混凝土进行预拌处理,避免给施工现场造成污染。通过合理控制混凝土用量,在保障建筑结构安全与可靠性的基础上,可以实现绿色环保的目的。多要注意结构材料选用的标准化要求,适当提升结构材料强度,注意节材方面的设计,要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实现价值最大化。3.3选择低碳环保的建筑结构形式科学的结构选型是实现绿色结构体系,满足绿色建筑设计要求的关键。基于绿色建筑的理念来对建筑结构进行选型,可以降低建筑活动对环境的负荷压力,实现建筑生命周期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在对建筑结构进行选型时,一定要深入分析建筑项目的使用功能和空间需求,为建筑结构方式选择打好基础。其次,要基于节约资源、降低能源的考虑,多选用轻质低耗能结构。最后,考虑到结构的灵活性与适应性问题,应多选择“弹性可变结构”,为设计留有一定余地,适应建筑结构功能的变化,节约工程成本。3.4对建筑地基基础进行优化建筑地基是建筑工程项目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的安全与质量,对地基基础结构进行优化,是绿色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方面。特别是近些年高层建筑蓬勃发展,地基基础工程量随之提升,使它在结构设计优化上有着较大潜力。通过对建筑结构基础进行优化设计,可以在保证建筑安全质量的基础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首先,要做好建筑地基基础的造型与方位布置,利用科学严谨的结构计算来对基础方案的可行性进行预算研究;其次,要对地基基础的工程材料进行科学的选择,结合建筑行业的相关规范标准要求,选用绿色的建筑材料;最后,要认识到地基基础工程的重要性,特别是在一些地质环境条件较为复杂的工程中,要满足建筑行业规范标准,保证基础造型的科学性与工程计算的精准性,使工程材料被充分利用,进而节约工程成本,避免建筑材料资源的浪费。3.5对建筑结构体系进行优化依照承重材料来对我国现有建筑结构体系进行划分,主要有木质结构、砌体结构、钢制结构以及钢筋混凝土结构。其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当前我国较为普遍的结构体系。对于不同的建筑结构体系,在结构优化上有着不同的手段。例如,钢材结构在进行优化时,要优化结构平面布置方案,保证方案传力途径、受力方向的科学性;加强连接节点的优化设计;尽可能选择本地区材料,避免结构成本提升。再比如对于砌体结构体系而言,主要的优化手段集中在布筋的形式与方式上。而对较为普遍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在进行优化设计时应注意符合规范标准的要求,保证计量计算的准确性;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合理选用钢筋混凝土材料;在截面、形状、拓扑、布局等方面做好优化设计,满足绿色建筑结构设计的要求。3.6建筑结构构件的优化结构构件也是绿色建筑结构设计中可以进行优化的方面。首先,要做好预制构件工作,节约建筑资源材料,优化与主体承重结构的安装,提升连接质量。其次,要通过定量控制对构件总体结构进行优化,把握相关设计参数指标,特别是注意建筑中装饰构件的实用性,多使用绿色可再生资源,进而节约工程中人力与财力的投入。

4.结语

在新时期的时代背景下,建筑行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作为建筑行业的从业人员,需要深入认识并理解绿色建筑的深刻内涵,在建筑结构设计的各项环节中采取绿色优化措施,得出最佳的建筑设计方案,实现建筑工程项目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相信随着绿色建筑理念的不断深入,以及建筑技术的持续进步,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将会迈向一个新高度。

参考文献

[1]赵彦革,张格明.绿色建筑设计中的结构法规研究[J].建筑结构,2011,S2:130-134.

[2]丁晓婷,陈宙颖,田军仓.绿色建筑结构优化设计[J].建筑技术开发,2015,02: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