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的概念范例6篇

翻转课堂的概念

翻转课堂的概念范文1

关键词:“抛锚式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内涵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3025503

1引言

在当前的教学中,高考和中考的指挥棒仍然发挥着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控制作用,学生为了考试而学,教师为了考试而教,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背道而驰。通过5年的教学实践活动,对中学教学的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实践中发现,当前中学教学在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教师是课堂的 “演员”,而学生仅仅是课堂的“观众”,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到教学中去,学生就像看戏一样“旁观”教学过程。教学的过程枯燥乏味,学生不愿学,教师不愿教的现象比比皆是。因此,怎样体现新课程理念,落实素质教育,改变教育现状应当引起教育界的深思。“抛锚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适应了时代的发展,是创建高效课堂途径之一。

2“抛锚式翻转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概念

2.1教学模式

国内外学者对教学模式的定义有很多种,到目前为止对教学模式的定义存在多方面的认识。国外较有影响的教学模式定义就是乔伊斯和威尔的定义,他们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课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型或计划,把教学模式定义为一种教学范型或计划。国内学者对教学模式的定义也是多方面,比较有影响的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杨开成和张晓英的观点,他们认为:“教学模式就是模式化了的教学程序,在解释学上是一个伪概念,在技术学意义上它既不是一个有效的教学设计工具,也不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恰当中介”。因此,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或者是教育思想指导下,形成的稳定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1]。

2.2抛锚式教学模式

抛锚式教学模式是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一种情景教学方式。他要求教育者在教学时为学生创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通过创造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为了解决问题自发地学习,构建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这里的“锚”,指的是为了满足教学情境而创设的真实问题,确定具体问题通过“抛锚”之后,整个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也就固定了。抛锚式教学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知识,本质区别与传统教学,对教学模式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2.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也叫颠倒课堂,起源于美国,是基于建构主义等教学理论和得益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学生通过自学和师生互动完成知识内化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是课堂的 “独裁者”,学生是“观众”,教师主宰着课堂的教学,学生像是观众参与度不高,被动的接受学习,一定程度上抑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而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角”,教师只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导演”,学生借助教师的帮助来完成知识的学习,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2]。

2.4“抛锚式翻转地理课堂”教学模式

“抛锚式翻转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是在翻转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抛锚式教学模式的优点,二者融合而来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此种教学模式首先通过提出一个可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然后借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学生在解决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对新知识的构建和内化。例如,在讲太阳高度的变化的时候,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王老师要在某新建小区买一小高层住房,该小区楼层越低价格越便宜,怎样在能保证采光的前提下花最少的钱买到最好的房子?这里就需要学生们在已有的资料帮助下,自主学习太阳高度角变化的知识,然后利用已学到的知识,解决王老师的问题。以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和直观的教学媒体,如图片、声音、视频等构建教学情境,可以引发学生强烈的心理共鸣,进而从更深的层次加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会觉得他所学习的高中地理知识不是遥远的空中楼阁,而是就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地理现象,这样构建教学情境也贯彻了新课标“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符合素质教育和新形势下的教育趋势。

3“抛锚式翻转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理

论基础3.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也叫结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中的一个分支,由瑞士哲学家、心理学家皮亚杰最早期出来的。皮亚杰关于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儿童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从而使自己的认知结构得到完善。儿童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顺应和同化两个阶段,顺应就是学习者改变自己的认知结构,同化就是学习者将外部信息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学习者通过顺应和同化,最终使自己的认知结构达到平衡[3]。众多的认知心理学家,在皮亚杰研究的基础上将建构主义发展成一个复杂的理论系统,但是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此理论的核心内容:知识内化不是教师灌输来完成,而是学生通过主动地探索、主动地发现,来完成知识的自助建构,完善自己知识体系的一个过程。建构主义强调的是“学”,并且贯彻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而传统教学强调的是“教”,贯彻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建构主义理论教学观认为,教师不应该忽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教师要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帮助学生从已有的认知结构出发,完成对知识的自助建构。教师教学组织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的完成学习。设置问题情境的抛锚式教学,使学生进入对知识信息进行认知加工的自我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而翻转课堂式教学又为这种问题抛锚式教学程序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技术环境的交流平台,从而进一步验证和诠释了建构主义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理念的正确性。

3.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卡尔・罗杰斯[4]。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以人为本,应该把人看作是一个复杂的整体来看待,强调个体的尊严和价值,反对行为主义把人等同于动物,又批评精神分析学派研究神经症和精神病人,不研究正常心理的人的片面的研究方式。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自我实现,把学生的自我实现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人本主义强调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重视开发学生的潜能。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来组织课堂教学,也要了解学生,以人为本,不能片面的“填鸭式”的灌输知识。通过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价值,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使学生由要我学习转变为我要学习,从学习动机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人本主义课程观所提出的教学理念都可以作为 “抛锚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理论支撑,使笔者所述的这一教学模式被赋予了人性化和潜能开发的意义。

3.3情境认知理论

情境认知理论是继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学习理论和认知主义“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之后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实际上情境认知理论是一种在探究人类学习本质的一种理论。情境认知理论强调教学设计要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者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学习的内容与活动安排要与学习者的实践经验相联系,最好是在真实的情景中,以类似人类真实的实践方式组织教学,在实践的过程中使学习者知识得到构建,同时使学习者能力得到发展。情境认知学习理论影响着教学模式的设计,为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计算机支持协作学习和虚拟学习共同体的建设等教育技术新领域提供了理论支持。情境认知学习理论批判传统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重视实践在教学和学习中的作用,并对学习理论的发展进行了反思。可见,情境认知理论为“抛锚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情境的创设提供了理论基础。

4“抛锚式翻转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

4.1“抛锚式翻转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目的

“抛锚式翻转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是针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多方面的问题和新课程理念下对教学模式改革需求的新形势下提出来的,此种教学模式具有多方面的目的。

第一,创设了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用地理学知识来解释网络段子“雾霾基本靠吹”,雾霾是学生们经常接触到的身边的大气现象,学生可以用冷锋的知识来解释,通过解释这种天气现象,学生们就学习了冷锋暖锋准静止的知识。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改变授课方式,转变教师的角色。在“抛锚式翻转地理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教师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知识不再是教师灌输给学生的。而是学生通过自学加教师的引导自助探究的。

第三,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加学习效率。在“抛锚式翻转地理课堂”中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学生通过自学解决创设问题的过程中来完成对知识的构建 ,知识的获取由教师灌输给转变为自己探索发现得到,知识获取的方式变了,对知识理解的深度以及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都提高了。

第四,改变师生互动的方式,使师生互动更有效。传统教学中师生互动是教师事先设计好的,而在“抛锚式翻转地理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不再是预设的,而是学生自学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灵活性提高了,对学生学习帮助也大了。

第五,改变评价方式。在“抛锚式翻转地理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平台,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学生的难点来设计评价问题;并且还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一对一实施教学评价,针对性更强。

4.2“抛锚式翻转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

通过对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总结出“抛锚式翻转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见表1。表1“抛锚式翻转地理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对照

对比项“抛锚式翻转地理课堂”传统教学教师角色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导师教师是知识与课堂的绝对控制者学生角色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学生是知识的被动灌输者课堂组织形式构建情境-自助学习-课上答疑教师讲解-课后练习知识获取方式通过自学与教师辅导自助构建教师单向灌输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网络构建学习平台运用较少,单一课堂活动方式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变现自己的舞台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师生互动较少时间分配以学生的自学,课堂活动为主以教师的讲解为主评价方式利用构建的学习平台,多种评价方式纸质测试为主与生活的联系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理论脱离实践学生课业负担较小,以开放性和探究性问题为主,课业负担较小大量的做题,课业负担大教师教学组织方法探究法,实验法,小组讨论法,教学组织方法多样以讲授法为主,教学组织方式较为单一

通过表1的对比,发现“抛锚式翻转地理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组织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例如在教师的角色、学生的角色、课堂活动方式、时间分配、教学组织方法上存在着本质的区别。通过对比两种教学模式不难发现,“抛锚式翻转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有多方面的优点,符合新课程改革的需求,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的发展成果,使教学更具有效率。当然通过对比也能发现“抛锚式翻转地理课堂”的所存在的问题,需要研究解决。

5结语

随着硬件设施的日益完善,未来地理课堂教育信息化会逐步提高,抛锚式翻转地理课堂是适用未来课堂教学的高效教学模式之一,值得深入探究并广泛应用。未来地理课堂不仅仅在教学模式上发生着改变,教学工具也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不论何时何地,学习者都可以通过移动设备在线学习,并且建立起学习者自己的学习数据库。没有掌握的知识,理解出错的知识可以通过数学统计等方式直观地展现出来,同时学习者可以在线针对自己的问题找出最适合的解决方案,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张渝江.翻转课堂变革[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0):118~120.

[2]张跃国,张渝江.透视“翻转课堂”[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3):14~17.

[3]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 (4):23~26.

[4]李凑,刘赣洪.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的SWOT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3):21~25.

Abstract: Since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he school's educational philosophy has changed.The new curriculum emphasizes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dvocating the change of learningstyle. "Long-term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Plan (2010-2020)"comes up withthe view to "pay attention to cultivating students' independent learning, self-reliance and the ability to adapt to society, to overcome the tendency of examination-oriented education." Facedwith the new era,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can not meet the needs of teaching. "Anchor-type flip geography classroom" teaching mode,to a certain extent, solved the current problemsand it had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翻转课堂的概念范文2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数学教学;反函数概念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4)01-0057-04

引 言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伴随着教学新理念、新技术的不断涌现而日渐深入,同时也引领了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近年来,在美国兴起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被加拿大的《环球邮报》评为2011年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为教与学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Flipped Classroom Mode或Inverted Classroom Mode)简称FCM,也被称为“反转”课堂或“颠倒”课堂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录制的微视频为载体,对课上知识传授和课下知识内化过程进行了颠倒安排,学生成为自定步调的学习者,切实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其教学模式或将引发全世界教学改革的高潮。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概述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起源于美国林地公园高中。该校两名化学教师Jon Bergmann和Aaron Sams观察学生真正需要教师帮助时是在他们做功课遇到问题被卡住的时候,而知识的传授可通过课下学生的自学完成[2]。因此,两位教师逐渐构建了借助于信息技术手段,将课堂教学中的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过程颠倒过来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目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美国受到很多学校的欢迎。2011年,Salman Khan基于网络视频课程的开发将学习资源与学校学习结合起来创办了可汗学院,打造出新兴的全球性的世界课堂的概念,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成为全球教育界关注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同时也吸引了来自国内教育界同仁的高度关注,成为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一面旗帜。本文通过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基于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构建出翻转课堂教学模型,并尝试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数学教学设计中,为创新我国数学教学模式提供一些借鉴。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掌握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掌握学习理论由美国教育家本杰明·布鲁姆(Benjamin Bloom)提出,认为学习者在被给予充足的时间及适当的学习条件下,都能够掌握学习内容并取得良好的成绩。掌握学习理论以目标教学为核心,以反馈矫正为手段,以掌握学习为目的[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正好为掌握学习理论的实现搭建桥梁。作为传递知识的载体,教学视频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最佳教学,学生可以在课下充足的时间里按自己的节奏学习课程内容,当完成课时或单元的学习后,学生可采取自测练习或在线评估方式检验自己已学到的内容,针对未掌握的内容进行矫正性学习,弥补知识缺漏,达到掌握学习的目的。因此,以掌握学习理论为基础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成为个性化教学的有益实践。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在教师的促进指导下,通过学生独立探究或小组协作研讨,自主发现问题、寻求解答、获得结论的认知建构过程,深刻反映了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要素

图1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五要素

如图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由教师、学生、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和多维环境五个要素组成。图1中展现了这五要素在教学过程中的关系及其作用,即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的学习活动作为主线,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课程内容,教师与学生在多维环境中形成双边互动过程。

(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一般特征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其特征如下。

1. 教学流程的重构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通过课下自主学习课程内容完成知识的传递,从而替代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授过程。而原来学生课下做作业的活动转移到了课上,通过生生及师生间的协作探究及深度交流共同完成知识的内化过程,彻底颠覆了传统教学“课堂学习+课后作业”的流程。

2. 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班级授课的组织形式,教师基于问题为学生创建自主探索和协作化学习环境,并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提供个性化教学,尽可能挖掘每一位学生的内在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

3. 师生角色的转变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使教师从传统教学中知识的传授者和课堂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成为与学生互动交流的伙伴;与此同时,教师因材施教使学生在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中由被动接受知识的 “观众”成为了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探索者。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深度内化知识的教学目的。

4. 教学资源及教学环境的革新

微课程或称微课,是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涌现出来的新概念。微课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4]。微课通常以微视频为表现形式,成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资源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在观看教学视频时可以应用视频播放器的暂停及回放功能,及时做笔记和进行思考,自主控制学习的进度,并方便一段时间的巩固复习。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在课上享用校内资源,社会环境中提供的云端资源更加为学生的课下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5. 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评价方式改变了以往单一纸笔测试的形式,加强对调查表、访谈、小论文、学生学习档案袋记录等表现性评价方法的应用,将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与手段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学生与教师的表现实施评价。

基于认知领域教学目标分类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布鲁姆提出,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基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将教学分为:记忆领会、应用分析和综合评价三个阶段[5]。

图2 基于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的翻转课堂教学

(一)记忆领会阶段

此阶段指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所学概念、原理、法则等的初步理解记忆阶段。通过三种方法来检测学生对知识的领会情况:(1)转换:用与原来不同的词汇或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2)解释:按自己的理解阐明和概括所学知识,并归纳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及构成要素。(3)推论:对某一现象或事物间的关系,可用所学知识预测未来的趋势或推理预期的结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以教学视频作为载体将知识的传授过程转移到课下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调整学习节奏。同时也改善了统一的教学活动难以满足全体学生不同需求的状况,使学生更容易达到对知识的记忆领会目标。

(二)应用分析阶段

“应用”是指把所学的知识用在新的具体问题情境中,包括对概念、定理、原理等的运用;“分析”代表了比应用更高的智能水平,可将整体材料分解成多个组成要素,并分析内部原理,理解组织结构。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教师在课上将有充分的时间通过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协作、作业练习等个性化与协作化学习活动来对前一阶段的学习进行应用分析,从而促进知识的深度内化。

(三)综合评价阶段

综合评价阶段是对知识领会阶段以及应用分析阶段成果的考查。综合是将部分要素重新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新的知识体系;评价作为最高水平的认知结果,它需要综合各方面的资料、信息,做出符合客观事实的判断。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在组间汇报学习结果与分享成功经验的过程中,根据对知识的理解对某个作品、方法或结论做出价值性的判断,易将知识各要素组成整体,从而为学生展现知识体系达到综合评价的目的。

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数学案例

本文以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为基础,借鉴美国富兰克林学院Rober Talber教授及国内张金磊等人构建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设计建构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模型,并尝试将其用于数学教学设计中。

图3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结构图

由于反函数概念抽象性高,而此部分内容学习课时少,对反函数图像性质及单调性等问题未能作进一步的学习,难以形成知识系统理解。致使反函数概念成为高中数学师生公认的十大难点概念之一[6]。如图3所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由四个阶段及对应的十个步骤组成,下面就以《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的关系》之反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为例,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个性化与合作化的学习环境下的应用进行分析。

(一)课下知识传授

1. 明确目标——准备教学视频

(1)明确教学目标

明确课程教学目标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设计的首要任务。教师需要确定教学目标的类型,并确定学生在不同阶段所要达到的目标。

课下自主学习阶段的教学目标:能够利用电子设备进行反函数相关知识的学习,网络互动交流中逐步建立反函数概念体系,提高对信息技术环境中新教学模式的认识,在课下自主探究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乐趣。

课上协作内化阶段的教学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协作交流深入研究反函数概念实质,加深对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其它初等函数性质、图像及相互关系的进一步理解,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在生生互动与师生互动中,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数学探究精神,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能力。

(2)创建教学视频

教学视频由主讲教师录制或使用网络中开放的优秀课程资源。视频内容包括: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图像对比引出反函数的概念;②求反函数的步骤;③布置有针对性的练习——应用所学的知识求解一些简单函数的反函数。

视频应从学习者认知特点考虑,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更能集中学习者学习精力,做到主题突出,内容精悍。教师利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合理布置练习内容以此帮助学生利用旧知识完成向新知识的过渡[7]。教师将已制作好的微视频到教学平台上,学生可以在线观看或通过下载进行线下学习。

2. 自主学习——记忆领会概念内容

(1)观看教学视频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观看教学视频实现对反函数知识内容的感知与记忆。与以往在课堂中听课不同的是,学生在观看教学视频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行安排学习进度,多次暂停、回放并随时做笔记完成课前练习。

(2)自测练习,提出问题

通过观看视频的自主学习后,学生对反函数的概念有了初步理解,可通过完成相应的练习检测学习成效,练习的布置如下。

①由反函数的定义,判断函数y=x2+1(x∈R)有反函数吗?

②求下列函数的反函数:(1)y-3x-1(x∈R) ,(2)y-√x+1(x≥0),(3) y=x3+1(x∈R)。

③ 若f(x)=x2+x(x

课下,学生通过一学一练的方式掌握基础知识,并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疑惑,基于互联网提供的交流平台,能够与同伴进行交流学习,并将自己的疑问放在平台上来寻求帮助。同时,教师可通过在线交流了解学生在观看视频及课下练习时所遇到的问题,整理出具有探究性的典型问题,并为组织课堂活动做准备。如此的课下自主学习不仅能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课上知识内化

1. 协作探索——应用分析概念实质

(1)确定问题

教师根据反函数知识内容和学生观看教学视频、课下练习时提出的疑问,总结出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学生根据理解与兴趣选择相应的探究题目。

其一,如何判定已知函数有没有反函数? 如果有,怎样求出它的反函数?其二,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图像之间有什么关系?其性质能否做推广,得到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性质,同时教师布置作业(人教版高中数学B版教科书必修一第106页练习A与B)。

(2)自主探索

在课堂上,教师基于探究性问题为学生创建个性化学习环境,使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则通过“1对1”教学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在理解教学内容及完成作业中所遇到的困惑。因此,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可以开展高质量的有效课堂学习来完成知识内化的过程。

(3)小组协作

基于问题,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小组成员人数通常控制在6人以内。组内成员可通过平板电脑中多媒体电子书、网上搜索等方式来扩充知识内容。针对反函数的性质问题,组内采用对话、商讨、辩论等形式对问题进行探究。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协作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求异、批判思维,提高与学习伙伴的合作沟通能力。同时协作学习有助于学生元认知的发展,学生的解释性语言有也助于其他成员对认知过程的了解和监控。因此,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加强协作交互学习的设计对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2. 交流展示——综合评价形成体系

(1)成果展示

经过自主探究、协作学习之后,学生把自己或小组在学习活动中的收获汇集、整理成各种形式的作品进行成果展示。个人或组间通过多种方式在班级进行表达、交流最后互相补充,归纳总结出反函数的性质: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图像关于直线对称;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有相同的单调性和相同的奇偶性;并不是所有的函数都有反函数,只有在定义域上单调的函数才有反函数。

(2)反馈评价

教师通过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独立学习过程及与小组协作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综合性的评价。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评价方式与传统课堂的评价完全不同,由专家、学者、教师、同伴以及学习者自己共同完成,不但注重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还通过建立学生学习档案,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真正做到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良好结合。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综合评价能够获取有益的教学反馈信息,了解各项学习活动实施的效果,学生参与活动的状态与程度及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提出今后开展主题活动需要注意的问题。

从以上四阶段的教学设计中,体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习者数学学习兴趣,在自主探究与协作学习活动中逐步深化数学概念实质,建构知识体系。

结束语

在数学教学中采用全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录制教学视频的质量、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学生学习时间的安排、课堂活动组织情况,都对教学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对数学教师信息素养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同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学生也必须拥有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信息素养,才能很好地利用教学视频来学习,并在学习活动中解答自己的疑问。因此,要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地运行与发展还需进行深入的探讨,努力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数学翻转课堂教学。

基金项目:辽宁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方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以数学学科为例。

参考文献

[1][7] 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2]金陵.“翻转课堂”翻转了什么[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9):18.

[3]王惠萍.教育心理学[M].北京市:高等教育出版,2011:301-302.

[4]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0-12.

[5]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 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1):58-64.

翻转课堂的概念范文3

关键词:网络教学;翻转课堂;优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社交媒体技术的发展,网络教学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英语教学之中,使英语教学不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既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模式,又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渠道,变以往的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1]。但是网络也给英语教学带来了挑战,突出表现在课堂互动上。相关学者认为,在英语网络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时空分离,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缺乏面对面接触,从而导致交互活动数量少且质量低、教学系统的交互功能不强、难以实现情感互动等问题,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目前关于网络教学的评价方法存在评价方法单一、忽视学生积极情感、着重课后评价等问题,所以学者们一直关注如何在网络教学中把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有效结合起来。

一、在线翻转课堂教学的困境

(一)无法随时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

考虑到网速和平台性能的支持,在线翻转课堂教学中,几乎不可能做到让所有学生同时打开视频。即使同时打开,教师也做不到一边教学一边观察学生的上课状态。

(二)现场分组讨论难以有效开展

在线下教学中,学生可以随时进行分组讨论,但是线上教学却很难完成。由于教学平台是一个统一平台,全班学生均在一起,所以,如果要开展分组讨论,就需要学生从教学平台退出来,转移到移动社交媒体上分群进行。但是这样一来,教师便很难进入到各个群中对讨论过程进行现场把控和指导。

(三)教学平台的局限性被进一步放大

翻转课堂教学,既需要自主学习平台,还需要课堂教学平台,以及需要交流和讨论平台,因此很难采用一个平台来解决所有问题。那么不同平台的协同与衔接便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四)教学环境和教学设施的保障问题

在线翻转课堂教学对教师周围的环境要求极高,任何干扰都可能会打断教师的教学思路,影响教学秩序。

二、基于扎根理论研究的在线翻转课堂实践

扎根理论是一种基于现实文本资料进行提炼归纳并最终形成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本研究严格遵守扎根理论的方法和步骤,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首先对文本资料进行逐句分析和贴标签;然后反复检视和比较资料,筛选和剔除与主题无关的、相互矛盾的概念和范畴;基于文本分析结果构建核心模型,为解决在线翻转课堂的困难提供建议。

(一)开放性译码

主要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概念化,即对整理后的资料进行逐句分析,并基于教学经验和理论文献来选取或创造概念,以反映文本的本质和内涵;其次是范畴化,对得出的概念进行归类,从而提炼出一个新的范畴来概括这些概念。范畴化是对概念化的进一步归纳和精炼。通过开放性译码,本研究共得出了103个概念和26个范畴,部分示例如表1所示。

(二)主轴译码

在循环比对资料的基础上,识别范畴之间的逻辑关系,归纳、提炼、概括程度和抽象层次更高的主范畴。文章共提炼了8个主范畴,主范畴及其与范畴的对应关系如表2所示。

(三)选择性译码

文章通过对资料进行多次分析和思考,在选择性译码阶段提炼出了“基于多主体协同的在线翻转课堂过程模型”这一核心范畴,其过程模型如图1所示。

三、在线翻转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教学资源的选择

首先是教学视频。教师除了自制教学课件之外,可以自制教学视频,也可以选择合适的慕课。其次,学校统一购置教学资源。比如黑龙江大学就有教师使用学院已建成的微课,也有教师采用出版社提供的APP进行备课。最后,鼓励学生寻找感兴趣的相关学习素材,充分发挥年轻人在互联网应用上的优势。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开展组内讨论,分享和学习各自的素材,并推举优秀素材和发言代表,在进一步的课堂互动环节发言,进行小组评比,教师总结后发放悬赏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翻转课堂的在线教学与互动

课堂互动是翻转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融合多种互动模式,比如个人挑战、团队竞技和随机游戏等[2]。整个课堂教学可以分为三步。第一步,对教学视频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对于重点和难点部分,要反复强调并进一步讲解。在讲解过程中,也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问题,通过随机提问、现场抢答、随堂测试和问卷调查等方式来检查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互动的过程中,还可以邀请其他学生对发言者的回答进行评论。第二步,进入分组讨论阶段。由于网络教学很难观察到学生讨论时的状态,对讨论过程也难以控制,因此可以采用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是课前讨论,课中只展示讨论结果,在展示的时候要求发言者打开视频,这样既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也有利于考察各组讨论效果;第二种是现场讨论,但是需要事先分组和成立讨论室,教师随机进入各个讨论室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发现学生讨论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随时进行指导和帮助。第三步,课程回顾与总结。每堂课结束的时候可以预留10分钟左右的时间,用课前设置好的题目进行测试。此时也可以发挥在线教学的优势,通过事先设计好的程序,能够很快分析测试结果,帮助学生自我评估,同时也给教师的持续改进提供借鉴[3]。还可以请学生发言,交流学习的心得和遇到的问题,教师进行现场答疑。对于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再次强调,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课堂结束的时候,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和下堂课的学习任务。

(三)课后整理与持续改进

首先是对学生的课后辅导。教师要及时批改学生作业,并与学生保持沟通,了解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其次是教师的自我反思与改进。与线下课堂相比,网络教学更方便追溯教学的痕迹。每堂课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翻阅教学记录和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来发现教学中的不足,思考进一步优化的方法,利用“P(plan)—D(do)—C(check)—A(action)”循环来实现教学的持续改进。基于黑龙江大学的教学实践,文章利用扎根理论进行了质性研究,构建了“基于多主体协同的在线翻转课堂过程模型”。研究表明,面对在线教学困境,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及教学平台的多方面协同,从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压力入手,对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全方位优化,同时也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进行改进,最终达到在线翻转课堂的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琳琳.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教师共同体发展[J/OL].教育现代化,2017,4(47):86[2021-02-15].

[2]邓辉,张志宏,王冲.网络与课堂互动融合式教学改革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11(2):58.

翻转课堂的概念范文4

一、引言

目前,国家提出高等教育要培养创新、创业的新型人才,因此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是实现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索研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和手段之一。《软件工程》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理工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也是理工科物联网等计算机相关专业一门实践提高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上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建立软件开发工程化思想的整体概念,使学生具有运用科学、系统、工程化的方法进行软件开发和管理的能力。

二、《软件工程》课程的现状分析

1.知识点丰富,学时短,难以保证讲授所有的知识点。《软件工程》课程涉及的知识和内容较多,学生普遍感觉内容抽象、抓不住重点。随着软件行业的飞速发展,课程涵盖的知识点和技术要点越来越多,而教学学时却是不增反减,不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根本无法完成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

2.综合性强,难以保证学生对知识点的充分理解。《软件工程》课程的内容包含了计算机、数学、经济学、管理学、市场学、系统工程等多个领域的知识,涉及内容太多、太宽,知识点丰富,学生难以理解。因此仅通过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面授讲解知识点,难以达到让学生深刻理解的目的。

3.实践性强,难以保证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软件工程》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是其他相关课程难以比拟的。必须结合实际项目和实际应用加以施教,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仅通过有限学时的课内实验环节,难以达到学生通过实践掌握理论的目标。

4.时效性强,难以保证教学适用性和内容先进性的统一。由于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新类型的软件层出不穷,开发时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和思想也在与时俱进。总结和提炼软件的开发技术和方法需要一段时间的積累,因此教材中总是缺少最新技术。

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是学生在课外完成对教师提供的教学视频等资源的自主学习,师生在课堂内交流和讨论并完成习题。本文分析并研究了翻转课堂中一刀切的缺点(即将所有知识点的都以视频这种教学资源提供给学生自学),提出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将知识点划分为适合翻转教学、传统教学、混合教学三类:翻转教学采用课前视频+课内讨论,传统教学采用课内面授+课内讨论,混合教学采用课前视频+课内讨论+课内讨论;再辅以课内联系、课内实验等手段。翻转课堂+是一种以翻转课堂为主、传统课堂为辅的混合教学方式。

四、《软件工程》的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的实施

江苏科技大学《软件工程》课程,是面向物联网工程专业开设,计划学时32学时,其中课堂讲授28学时,实验4学时。教材选用机械工业出版社,Roger S.Pressman编著,郑人杰等翻译的《软件工程实践者的研究方法》(原书第7版)。受学时数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特点的限制,精心选择了其中的12个章节。为了能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对教学知识点重新划分、组织和设计,学时安排如下所示。

第1章软件和软件工程:软件本质、过程、神话,Web App特性:翻转教学:0.5+1.25学时;补充手机App的特性:传统教学:0.25+0.5学时。第2章过程模型:通用、惯用、专用过程模型,过程评估:翻转教学:0.5+1学时;统一过程:混合教学:0.25+0.5+0.5学时。第5章理解需求:需求工程:翻转教学:1+1学时;开发用例混合教学:0.5+0.5+0.5学时;构件需求模型:传统教学:0.5+0.5学时;课内习题:1学时。第6章需求建模:场景、信息与类分析:需求分析、基于场景建模、数据建模:翻转教学:1+0.5学时;补充用例的UML模型、基于类建模:传统教学:1+0.5学时;补充Rational Rose:用例图、活动图、类图:翻转教学:1+0.5学时;课内习题:2学时。第7章需求建模:流程、行为模式:需求建模模式、Web App的需求建模:翻转教学:0.5+0.5学时;面向流程建模:传统教学:0.5+0.5学时;补充手机App需求建模:传统教学:0.25+0.25学时;补充Rational Rose:时序图、状态图:翻转教学:1+0.5学时;课内习题:1.5学时。第8章设计概念:设计概念:翻转教学:0.5+1学时;设计模型:传统教学:0.5+0.5学时。第9章体系结构设计:翻转教学:1.75+1.25学时;补充Structure Chart:传统教学:0.5+0.25学时;课内习题:0.5学时。第10章构件级设计:翻转教学:0.5+1学时。第13章Web App设计:翻转教学:0.5+1学时;补充手机App设计:传统教学:0.25+0.75学时。第14章质量概念:翻转教学:0.5+1学时。第16章软件质量保证:翻转教学:0.5+1学时。第22章软件配置管理:翻转教学:1+1学时;补充手机App配置管理:传统教学:0.25+0.25学时。

课内实验:分析与设计给定课题,4学时。

在所有知识点中,翻转课堂(课前视频+课内讨论)14次;传统课堂(课内面授+课内讨论)9次;混合教学(课前视频+课内面授+课内讨论)2次。其中,课前视频16次,共10学时;课内面授11次,共5学时;课内讨论25次,共18学时;课内练习4次,共5学时;课内实验2次,共4学时。课外10个学时用于视频学习,课内28学时用于面授、讨论和习题,课内4学时用于实践提高。每个教学环节的设置如下。

1.视频学习是上课前的学生自学过程。实施时选择一个固定主题或知识点录制视频,时长为0.5学时(即2025分钟)。有些知识点由于内容较多、逻辑性较强或完整的软件操作过程演示,视频时间为1学时(即45分钟)。某些复杂的知识点需要同时采用视频+面授教学,视频时间为0.25学时(即10分钟)。本课程的学习视频根据章节知识点内容,总共安排17次。

2.针对课本内容先进性不够的问题,补充了手机App的相关知识点,采用面授的模式;针对即具有实践性又具有概念性的知识点,采用面授模式。

3.针对既有实践性又有时效性的知识点,采用视频+面授的混合模式。

4.课内讨论是知识内化的必要环节。課程中的每个章节都有设置课内讨论,这是翻转课堂+中极其重要的内化环节,是学生理解知识点和消化知识点的关键环节。

5.课内练习是知识内化的重要环节。针对软件分析与设计方法的相关知识点,设置了4次练习。该环节是检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效果的有效方法。

6.实验环节是检验知识内化效果的重要环节。课程实施过程中,将学生分为23人一组,给定软件开发类的相关课题,采用课程中所学的方法,进行软件分析与设计过程,并最终进行汇报讲解并提交实验报告。

翻转课堂的概念范文5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模式;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9015501

1 课题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国际上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逐渐出现,国内许多学者也进行相关研究,课程改革也被重视并希望将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应用于我国各级一线教学之中。目前,主要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小学及高校应用翻转课堂在我国的适用性及效果方面,对某门课程进行翻转课堂分组实验的研究较少,本文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进行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对比试验,分析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开展翻转课堂的必要性以及基本思路,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改革提高教学效果。

2 翻转课堂的特点

2.1 翻转传统教学流程

学习一般包括两个阶段,即信息传递和知识内化。信息传递过程主要通过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如授课的形式来完成;知识内化则是学生在独立去消化和吸收所学知识的过程。传统教学模式是在课堂上完成信息传递,课后完成知识内化,这样经常会出现课堂所讲授的知识是同质的,与学生需求无关,同时课后知识内化的过程往往会被学生忽视或者在该过程中学生产生很强的挫败感,影响学习效果。翻转课堂则是在课前将视频、课件等材料布置给学生,将信息传递在课前进行,而老师课堂上则是对学生学习困难之处进行指导,通过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更好的完成知识内化过程。

2.2 改变学生认知过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应起到引导作用,传统教学授课模式中,多为教师主动的讲,学生被动的听,而这种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则是将学生变为了课堂的主体,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学习,改变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变为从主动认知、自主消化到教师干预指正、深化再到学生掌握知识、拓展技能。

3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特点及应用翻转课堂的契合度分析

3.1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特点

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源管理作为工商管理专业、人力资源管理本科专业的限选课程,是一门广泛吸收多学科知识的边缘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需要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学会用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分析和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从员工招聘、人员培训到员工薪酬管理、员工绩效管理以及劳动关系等方面均需能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实际操作。

3.2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契合度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对学生掌握的实际操作技能的要求较高,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课堂中心,教师更多的是就书本上理论知识进行传授,而缺少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这就导致学生仅能够对理论知识有所掌握,缺少实操技能的问题。相比传统教学模式,翻转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将原来的教学流程进行改变,学生在课下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而课上更多的进行案例分析以及模拟实训,这将极大的提高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操技能水平。综合以上分析,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在涉及学生实际操作技能部分适合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4 翻转课堂教学实验设计

本次采用了分组试验的方法,验证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效果,并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进行翻转课堂设计。实验周期为16周,每周2学时,共32学时,两个课堂参与实验,其中一个课堂为传统的教学模式,一个课堂中16学时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本次实验选用教材为邱立姝主编的《人力资源管理》,从中选取了前八章的内容进行课堂教学。对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一组,教师编写了教学多媒体课件以及学生学习指导,并利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给学生相关的教学资源,同时建立了QQ讨论组与学生共同交流人力资源管理知识。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对象为某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三年级(下)本科学生,传统教学模式课堂人数29人,翻转课堂模式课堂人数30人,共59人。

本次实验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两个部分进行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即基础理论部分和实操技能部分,其中理论部分包括人力资源管理概述和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共6学时,实操技能部分包括员工招聘与录用和绩效管理共10学时。翻转课堂主要采取的方式是提前将课程内容布置给学生,将传统授课的多媒体课件以及学生学习指导下发给学生,并给学生布置5-8个课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思考,要求学生对下节课内容通过自主学习的形式掌握基本理论内容。理论部分在课堂上主要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的部分的学习情况进行检验,实践部分则是通过在课堂上开展模拟实训来提高学生的实操技能。具体来说,员工招聘与录用

部分在运用翻转课堂时先布置给学生关于招聘的相关理论,主要是关于招募的渠道、招聘的内容、招聘方法以及招聘流程等内容,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后进行讨论和学习,课堂上则是引导学生运用课后学习的理论知识来分析案例,分组撰写招聘通知、模拟面试流程,并总结作为面试者和人力资源管理者在招聘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主要问题。绩效管理部分在运用翻转课堂时与员工招聘部分流程基本一致,仍为先布置绩效相关理论,在课堂上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问题探讨和案例分析。

在人力资源管理概述和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两部分理论教学完成后,对两个实验小组进行了测试,测试题目为40道选择题,其中单选30题,多选10题,单选每题1分,多选每题2分,共50分,测试时间为45分钟。传统课堂平均分为36.24,翻转课堂平均分为3372,其中传统课堂在基础理论尤其是易混淆概念、抽象概念方面得分高于翻转课堂。在员工招聘和绩效管理课程完成后,对参与实验的两个班级分别进行了测试,测试题目是为你所在高校的教师设计招聘流程以及绩效考核体系,两个班级的测试题目一致。从测试结果中看,传统课堂的学生在作业中体现出了理论性较强的特点,对绩效考核的内容、指标、周期等要点覆盖较为全面,但是存在单项深入不足、脱离实际、操作性不强的问题;运用翻转课堂的学生在作业中理论性也较好,并且能够自主查阅学校相关信息,在招聘流程设计和绩效设计过程中结合学校情况,能够达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5 实验结论及建议

5.1 翻转课堂有利于学生实操技能的提高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通过互联网查阅相关资料,并且能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实现知识互补,学生在核心理论方面掌握较为透彻,并且能够对理解理论内容,在分析实际问题时,能够很好的找到将理论和实际的契合点,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技能,并且也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

5.2 传统课堂的基础理论教学效果优于翻转课堂

从测试结果中可以看出,传统教学模式的班级在基础理论测试上平均成绩优于翻转课堂的学生,所以翻转课堂并不是适合所有课程内容,应该根据课程的实际情况选择部分内容进行翻转课堂模式教学。出现这一问题可能是由于我国中小学教育多为应试教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思维僵化,所以学生在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上更多依靠教师讲解,抽象及易混淆概念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较难。在基础理论方面教学上应该侧重教师为主,加强教师和学生的沟通和互动,在边缘概念、抽象概念及易混淆概念应该重点讲解。

5.3 翻转课堂可以与慕课相结合

随着信息化发展速度的加快,慕课逐渐兴起并被各类高校所接受。翻转课堂的关键环节是将相关知识布置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而自主学习的学习材料则是关键问题,学习材料可以来源于教师的课件、教材等传统渠道,更可以利用互联网来下载优秀的教学视频,分享给学生进行课后学习,将翻转课堂和慕课有机结合能够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汪晓东.“翻转课堂”在大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教育技术学专业英语课程为例[J].现代教学技术,2013,(8):1116.

翻转课堂的概念范文6

“翻转课堂”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转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对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生理学教学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翻转课堂;高职;生理学

翻转课堂是美国迈阿密大学教授MaureenLage,GlennPlattandMichaelTreglia在2000年提出的概念,将传统课堂教学转变为以学生在家看视频、听讲解为基础,在课堂上老师主要进行问题辅导,或者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为主。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翻转课堂教学方法逐渐流行开来,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一、“翻转课堂”教学法的特点

翻转课堂教学法与普通教学模式和以往视频教学相比,有如下特点:教学视频简短,往往抓住一个知识重点,很有针对性地讲解。教学内容明确,翻转课堂教学视频往往内容比较集中,没有干扰学生注意力的因素。优化教学过程,将学生学习中心前移,促进学生知识消化和吸收。视频可以反复观看和回放,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二、高职生理学教学中面临的难题

生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系统学习生理学知识是学习临床专业课程的基础。作为机能学的重要课程之一,高职生理学教学中面临的困难主要有下面几点:

1.缺乏必要的实验条件,很多高职院校由于投入等原因,侧重于专业课程实验实训中心建设,对生理学等基础课程实验室建设投入较少,无法满足高职生理学实验教学要求。

2.高职学生基础较差,接受力和理解力较弱,生理学各个章节涉及概念较多,还有很多对生理功能机制的阐述,让学生难以理解,使很多学生难以完全掌握生理学概念和机制。

3.单一理论讲解无法生动表达知识和概念。由于生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因此很多正常生理功能机制都是从实验中获得的,但是课堂上很多老师只能从单纯讲解中阐述相应的理论知识,造成学生对各种抽象概念无法理解透彻。

三.“翻转课堂”教学法在生理学应用的实例

1.传统教学过程。以生理学中人体细胞中细胞膜跨膜物质转运功能为例,首先由教师提出简单问题,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程内容,课堂上由教师讲授多种物质跨膜转运的过程和机制,并且辅助黑板绘图,课后进行巩固练习,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占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很难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由于细胞膜等属于细微结构,学生对其没有直观认识,无法对细胞的立体结构有清楚了解,很难理解物质如何进行跨膜物质转运。对物质进出细胞的机制难以理解。

2.“翻转课堂”教学法。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根据老师制作并提供的跨膜物质转运的三维立体动画,辅助讲解视频和文字解释,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且带着问题在视频讲解和书本中寻找答案,并且在课堂上表述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与其他同学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这种教学方式中学生占主导地位,易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视频动画可以形象展示相关细胞结构和转运过程,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3.在生理学教学过程中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法,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对比传统教学方法,优势在于:

(1)通过教学视频和教师讲解过程两条途径向学生传授课程知识内容,使教学内容更为全面,重点突出,学生观看教学视频主动学习的时候,遇到问题还可以通过视频回放再学习,形成学习―问题―再学习的良性循环,反复巩固学习的知识,有利于强化学习效果。

(2)“翻转课堂”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教师转变角色,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学主体的作用。教师可以从繁重的理论知识讲解中解脱出来,侧重学生问题的辅导工作,这样更有针对性地解释学生的疑难问题,使教学重点难点突出。

(3)在智能手机和互联网技术逐渐普及的今天,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延伸课堂教学,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学习。真正做到课堂上学习,课下理解领会,及时巩固课堂教学成果。

四、翻转课堂教学法的不足之处

“翻转课堂”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存在一些不足和难题,首先是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法需要较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将书本重点知识内容转化为教学视频或者动画,通过教学视频和动画表达相应的知识点,由于一线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普遍不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翻转课堂”的应用。由于现在“翻转课堂”教学资源没有像MOOC和微课等建立大型资源共享平台,相对而言可利用的教学资源较少,随着“翻转课堂”教学法的持续应用,更多人接受这种教学方式,期望这一问题可以得到缓解。由于很多高职院校缺少多媒体播放平台和视频制作软件,硬件设施条件限制了“翻转课堂”教学法的应用,相信随着多媒体技术走进校园,这一问题将得到很好地解决。翻转课堂教学法作为新型的教学方式,拓宽了知识传授渠道,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必定能够得到更多教师和学生的接受和认可,成为传统教学方式的辅助模式。

参考文献:

[1]王长江,胡卫平,李卫东.“翻转的”课堂:技术促进的教学[J].电化教育研究,2013(8):75-80,99.

[2]白聪敏.翻转课堂:一场来自美国的教育革命[J].广西教育,2013(8):37-41.

[3]金陵.”翻转课堂”翻转了什么?[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9):18.

[4]金陵,萨尔曼•可汗.怎么走向“翻转课堂”[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0):29.

[5]赖文继.简论“翻转课堂”的价值[J].广西教育,2012(10):8.

[6]刘荣.翻转课堂:学与教的革命[J].基础教育课程,2012(12):28.

[7]黄怀荣.信息技术与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8]赵兴龙.翻转教学的先进性与局限性[J].中国教学学刊,2013(4):65-68.

[9]舒尔曼.科技文明与人类未来[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