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虫害防治的意义范例6篇

植物病虫害防治的意义

植物病虫害防治的意义范文1

摘要简要分析了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意义及其存在的问题,并为其今后的 发展 提出几点建议,以供 参考 。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意义;存在问题;建议

农作物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就是通过成立市场化的专业防治组织,在农业部门的 科学 指导和管理下,采用先进的测报技术、防治器械和防治方法,对较大面积的农作物实行统一防治的方式。其不仅是解决一家一户治虫防病难等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发展规模化、优质化、 现代 化农业的需要[1]。

1农作物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的意义

发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植保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和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趋势和方向。一是病虫专业化防治是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利于解决现阶段 农村 一家一户防治病虫难的问题,而且还能把发展规模化经营、农村 经济 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进城务工后老弱劳力从事农业生产的后顾之忧,是当前植保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和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趋势和方向。二是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有利于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提高防治效果和防治效率,降低了农民防治费用、增加了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也有利于维护农业生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对于保障农业生产安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户分散经营与病虫害统防统治。目前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一家一户基础上的相对分散经营,零散种植农作物的多,集中连片的少,这无疑给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二是病虫害防控主体力量薄弱。近年来,由于农村大量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农村留守人员大多为老人、妇女,由于这部分人中文盲、半文盲比例很大,不仅致使作物种植水平下降,而且农田管理上常造成盲目喷药、无效喷药。三是基层植保体系不健全。不少县级基层植保站中经验丰富的植保员在机构改革中被下岗分流,专业人才大量流失,植保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由于植保工作比较艰苦,大学毕业生不愿从事植保工作,即便有也是身兼数职,难以做到专人专职。四是缺乏相应的管理机制。缺乏防治效果评定、服务费用收取的标准;服务方式不够规范,服务内容比较单一,服务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同时存在缺乏高效施药机械、后勤保障跟不上以及解决纠纷的方法不完善等问题[2]。五是缺少政策、资金、技术支持。专业化防治工作是“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重要体现,尤其在起步阶段,需要政府积极的政策引导和财政的大力支持,设立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专项补贴资金,为病虫害的专业化防控工作提供经费保障。

3建议

一是探索适合该地 发展 的专业化防治组织模式。专业化防治的组织模式可以借鉴黑龙江农垦总局各农场植保工作的管理模式,探索 企业 共建、联建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服务组织的模式[3]。招聘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技术培训,农药定点销售和配送,把病虫害防治技术、专业人才、植保机械整合在一起,发挥综合优势。二是健全基层植保体系,为专业化防治提供有力支撑。加大对基层植保体系的投入,特别是县级植保机构,改善植保机构的硬件设施设备,加强植保队伍建设,充实植保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加大对测报员工作的补贴,尽可能解决其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保证病虫害监测信息准确、信息传递迅捷、专业化防治更到位。改革乡镇农业站,增加从事专业技术人员的编制,建立乡镇的“农业局”,解决由于借调、混岗而导致“无人干活”的现象,使其职能更专一、更好地为农业服务。建立村级植保组织,是克服当前植保工作人员不足,经费短缺,保证植保工作基本正常运行,努力减轻有害生物造成损失的有效手段,也是解决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有效方法[4]。三是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加大对专业化防治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处于起步阶段的组织,给予一定资金、政策、技术得支持。设立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专项补贴,对专业化防治组织及相关组织管理进行补贴,扶持专业化防治组织的发展。四是健全专业化防治的管理机制。制订适合该地区的专业化防治的管理办法,对专业化防治组织的组建或撤销、服务方式、收费标准、用药规范、机械配置和使用保管、防效保障等环节进行规范。制订病虫害防治效果认定标准及防治效果纠纷的解决办法。五是加强培训。植保部门要加大对专业化防治组织人员在病虫害识别、用药安全、防治技术、药械维修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专业化防治队伍的综合素质。及时向专业化防治组织病虫情报及防治要点,指导专业化防治组织及时开展病虫害防治。

植物病虫害防治的意义范文2

[关键字]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人们更加注重周围环境的绿化程度。近年来,我国在城市园林建设花费巨大的精力,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园林绿化工作在全国各地开展起来。通过大力种植园林植物来美化环境,净化空气,改善城市结构,提高城市生态效益、观赏效益。然而,园林植物通常遭遇病虫害,导致自身发育不良,植物体各部位出现不同程度的坏斑,树叶非正常凋谢,根系坏死,不仅失去了观赏价值,甚至传染其他植物,造成植物大规模死亡,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所谓病虫害是指药用植物在栽培过程中,受到有害生物的侵染或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正常新陈代谢受到干扰,从生理机能到组织结构上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和破坏,以至在外部形态上呈现反常的病 变现象,如枯萎、腐烂、斑点、霉粉、花叶等,统称病害。危害药用植物的动物种类很多,其中主要是昆虫,另外有螨类、蜗牛、鼠类等。

2.园林植物病虫害特点

2.1植物品种单一,园林生态系统脆弱

城市园林通常引进草本植物多为草坪类植物,属于禾草类单子叶植物中禾本科、莎草科的许多植物,植株矮小,生长紧密,耐修剪,耐践踏,叶片绿色的季节较长,常用来覆盖地面。常见的有早熟禾属、结缕草属、苔草属的植物。行道树则是由针叶乔木、针叶灌木等等组成。这样的园林植物组合而成的园林生态系统结构不够复杂,生物多样性不够。地球上多数自然群落不是由单一的植物区系所组成的,而是多种植物与其他生物的组合。符合自然规律和风貌的园林建设,必须重视生物多样性。从某种意义上讲,重视园林植物多样性是一个模拟和创建自然生态系统的过程。

2.2园林植物病虫害发作不断加重,危害严重

园林植物大多种植在人造景区如公园 或者群众集聚地如社区、庭院还有街道等活动较为密集的地点。这些都是人为建造的生态系统,在生态多样性、生物结构复杂性、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的协调性都远远不如天然的生态系统。本身十分脆弱,一旦病虫害爆发,就会崩溃。园林植物由于不是自然环境中生长,长期在人工环境中,其抗虫、抗病的能力大大降低。而且城市园林的生存环境无法与自然环境相比,土壤营养贫乏,缺乏植物健康成长必要的元素和养料。城市本身的拥挤使得无法给予园林植物充分的生长空间,导致一些植物生长畸形。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城市的空气越来越浑浊,高楼大厦遮挡了阳光,抑制了植物的光合作用。以上种种,使得园林植物十分脆弱,病虫害十分严重,周期性发生。

3.生态控制策略

对于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止主要有以下几种:

3.1.生物防治法

生物防治是利用各种有益的生物来防治病虫害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利用寄生性或捕食性昆虫以虫治虫寄生性昆虫,包括内寄生和外寄生两类,经过人工繁殖,将寄生性昆虫释放到园林,用以控制害虫虫口密度。捕食性昆虫的种类主要有螳螂、蚜狮、步行虫等。这些昆虫多以捕食害虫为主,对抑制害虫虫口数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大量进行繁殖并释放这些益虫可以防治害虫。微生物防治利用真菌、细菌、病毒寄生于害虫体内,使害虫生病死亡或抑制其为害植物。动物防治利用益鸟、蛙类、鸡、鸭等消灭害虫。不孕昆虫的应用通过辐射或化学物质处理,使害虫丧失生育能力,不能繁殖后代,从而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

3.2.物理防治法

以物理农业中的物理植保技术所涉及的土壤病虫害、地上害虫、气传病害的物理防治方法可用于植物全生育期病虫害的防治,这种方法没有农药引起的药物残留问题,是一种环保、安全、可持续发展的植保方式。土壤病虫害的物理防治方法为土壤电消毒法;气传病害的物理防治方法采用的是具有空间电场生物效应的空间电场防病促生方法;地上飞翔类害虫通常采用光诱、、味诱的组合诱杀方法结合防虫网的设置来防控的。物理、机械防治法是应用各种物理因素和器械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如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进行灯光诱杀;根据有病虫害的种子重量比健康种子轻,可采用风选、水选淘汰有病虫的种子,使用温水浸种等。利用等离子体种子消毒法、气电联合处理法、辐射技术进行防治取得了一定进展。

3.3.化学防治法

化学防治法是应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的方法。主要优点是作用快,效果好,使用方便,能在短期内消灭或控制大量发生的病虫害,不受地区季节性限制,是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手段,其他防治方法尚不能完全代替。化学农药有杀虫剂、杀菌剂、杀线虫剂等。杀虫剂根据其杀虫功能又可分为胃毒剂、触杀剂、内吸剂、熏蒸剂等。杀菌剂有保护剂、治疗剂等。使用农药的方法很多,有喷雾、喷粉、喷种、浸种、熏蒸、土壤处理等。一般来讲,昆虫随虫龄的增长,体壁对药剂的抵抗力也不断增强。因此,在杀虫药剂中常加入对脂肪和蜡质有溶解作用的溶剂,如乳剂由于含有溶解性强的油类,一般比可湿性粉剂的毒效高。药剂进入害虫身体,主要是通过口器、表皮和气孔三途径。所以针对昆虫体壁构造,选用适当药剂,对于提高防治效果有着重要意义。另外,要掌握病虫发生规律,抓住防治有利时机,及时用药。还要注意农药合理混用,交替使用,安全使用,避免药害和人体中毒。由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很大,大量农药投入到环境中,又因不合理的使用和滥用农药,人们越来越重视进行生物防治。

4.结语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任重道远,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需要社会各界的齐心协力,积极献策,不断研究害虫可持续控制方法,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在生态理论的指导下,只有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方法,减少对环境和生物平衡的影响,因地制宜,针对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徐公天.我国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森林病虫,2002,12(1)

植物病虫害防治的意义范文3

关键词:园林植保;绿色植保;病虫害;综合防治

随着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城市园林植保工作面临着新的内容,新的任务,采取有效、经济、无污染的综合防治措施开展植保工作将成为植保工作的发展目标。在园林养护中科学有效的养护措施可以给园林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促进其健壮成长,从而达到园林景观效果和完善园林生态防护功能的目的。

1 城市园林植保具有的特殊性

1.1 长生命周期性

城市园林植物一般是一次投入,长期受益。一旦种植后在长时间内不易移动,后期只是通过养护尽快达到景观效果,而这种长的生命周期给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生存创造了生存环境,给植保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1.2 单一性

在设计施工过程中往往以施工场所含有的意义来决定植物的种植,利用植物的景观效果来烘衬场所的特有意义。在特定的地方往往会种植同一种植物,如墓塔周围常会种植大量塔柏,某一段路会以某种植物为标志而大量种植,这种单一性种植与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规律相违背,降低了园林生态调控功能,成为各种病虫爆发的诱因。

1.3 园林植物外部环境的限制性

同一种植物栽植在肥沃程度不同的土壤里其抗病虫性也不同。经过对比肥沃土壤里的植株枝繁叶茂,容易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抗病虫性比生长衰弱的植株高。园林植物周围的环境,如空气污染、灯光等对植物病虫害的发生有直接影响。如具有趋光性的蛾类在光的引诱下会聚集到灯周围的植物上,增加了病虫发生基数,而园林植物所处的这些环境都是不可避免的。园林工作者只能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措施,如换土、诱杀成虫、栽植吸灰尘能力强的树。

1.4 不适应性

在园林施工过程中经常引进外地苗木,如检疫不严格引进了外地病虫害,一般病虫害在发生地多与天敌相生相克,不致引起大灾难。但如果引进后破坏了这种生态平衡,到新的地方,如不及时控制常会导致大面积受害。

2 园林植保的发展趋势及园林植保的对策

2.1 发展趋势

绿色植保在城市园林维护管理中具有突出地位。只有有效地控制园林植物的病虫危害才能保证园林植物旺盛的生长与不断地提高景观效果。过去‘有虫治虫,无虫防虫’化学防治是园林植保唯一手段。但在消灭害虫的同时也消灭了该害虫的绝大部分天敌,或破坏了该害虫天敌的食物链,造成天敌死亡。因此及时转变植保观念推行绿色植保是当务之急,其核心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充分利用园林生态系统中存在的各种调节因子和限制因子,最终通过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减轻病虫害的危害程度。

2.2 绿色植保的对策

加强植物检疫,杜绝外来物种的侵袭;改变设计观念,贯彻园林绿色植保理念,根据物种多样性生态原则,坚持乔、灌、草的立体搭配格局,使新环境形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建立完善的病虫监测档案,为化学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在养护中,药物治疗一直被广泛采用,但如监测不到位,盲目用药,会造成防治成本高,防治效果差,还污染环境,增加病虫害的对抗性。只有掌握了病虫害确切的发生规律和最佳防治时期,才能以最少的投入换取最好的防治效果;综合防治园林病虫害,要想达到绿色生态园林就要综合利用各种防治措施。具体:①增加园林植物的抗病能力,多种抗病性强的乡土树种,少引进外地树种,改变植物生长条件,养护过程中及时修剪、施肥、除草,让植株成长健壮提高自身抗病虫能力;②调整植株种植密度,合理搭配种植,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性,避免人为制造病虫害的温床;③灯光诱杀害虫和人工摘除带病虫害枝叶;④保护和利用天敌,天敌是平衡园林生态的重要因子,它通过取食的方式影响害虫的消涨,在化学防治时我们要合理控制浓度,避开天敌处于抗抵时期喷药,有意识地保护天敌。

植物病虫害防治的意义范文4

关键词:森林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综合治理

前言:近年来,我国的森林病虫害面积逐渐扩大,病虫害严重危害了我国森林的健康,严重破坏了森林生态平衡,严重阻碍了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到森林病虫害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并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下面我们就对森林病虫害的综合治理方法进行探讨,提高其工作效率,实现对森林病虫害的综合治理。

1.病虫害的综合治理

病虫害的防治方法种类繁多,并具有其各自的局限性,甚至会引起一定的不良反应,所以森林病虫害不宜依靠单一的方法进行治理。国际虫害防治权威对病虫害的治理做出以下总结:病虫害的综合治理是对森林病虫害的一种预防与控制,它可以避免防治工作中产生不必要的苗盾,并对其加以调节,使其保持在生态平衡的允许下。

2.坚持病虫害的治理原则

从生态的角度来看,计划性的进行森林的生产和栽植、养护管理,并加以技术应用,保证了生态平衡,对病虫害进行有效的防治,预防了森林病虫害的大面积发生,它是一个控制病虫的森林系统工程。将自然与人为防治手段紧密结合,才能使病虫害工作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3.害综合治理方案

3.1做好森林种植的城市规划

进行合理的森林种植的城市规划,放眼全局,从长远利益出发,对种植的植物品种进行合理配置,使其保证预防病虫害的发生、美化城市建设。根据当地常见的病虫种类,尽量少种植病虫喜食的植物,多种植防病虫的植物加强对其的规划性,破坏病虫寄生条件,达到从根本上对病虫害防治目的。

3.2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的建设

加强我国病虫害防治体系的建设,有效预防有害生物侵入森林,破坏生态平衡。近年来,我国林业遭到外来有害生物的严重侵害,这严重危害了我国林业的发展。相关部门要提高重视,将隐患消除在萌芽之中。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做好海关检查、商品检查和森林与木材检查,相互协调,将一切安全隐患排出在外。林业部门应切实做好每年的森林疫情普查工作,常年进行森林病虫害监测,适时适当地开展森林病虫害调查工作。一经发现外来有害生物与病死的树木,及时上报相关部门,进行并承诺过检验检疫。

3.3加强植物抗逆能力与养护管理

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难以避免病虫害的发生与侵害,因此加强森林的养护与抗逆能力有助于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的进行。对长势不好的植物及时实施浇水、施肥和锄草松土等养护工作,份利于增强森林树木的抗病虫能力,并在冬季植物休眠将染病虫的枝条进行修剪。该措施有利于树木的养分调节,杜绝树木病源和虫源,保持森林的同分和透光性,促进树木生长,破坏病虫害繁衍、过冬的条件。

3.4广泛应用各种无公害的病虫防治技术

开展森林生物防治工作,利用自然界的食物链关系,对病虫害展开长久的防治工作,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对病虫害的防治具有显著成效。一旦病虫的天敌在森林中建立自己的种群,它就可以自行的控制害虫的增长,这种效果是化学药剂无法取代的。在许多发达国家生物防治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推广,效果显著。许多生产销售森林害虫天敌产品的公司成立壮大,森林生物防治逐渐转变为产业化发展。

在森林病虫害的综合治理中选用生物农药消灭病虫害,保证在不伤害害虫天敌的情况下,消灭病虫害,减少对人畜的危害,尽量将农药造成的环境污染降至最低。生物农药的持久性较长,对病虫害的控制效果相对较好。如果利用生物药剂来完成对病虫害的控制,它仅需每年喷两次,而利用化学农药则需要进行更多次的喷洒,造成较大程度上的环境污染,不易于经常使用,并且化学农药是进行无差别消灭的,在消灭害虫的同时也杀害了害虫天敌,而生物农药则不会发生这种现象。花保和烟渗碱等事近年来的首选农药。

合理进行农药喷洒,化学药剂只需在紧急情况下使用,并且在选择化学农药时,最好选择具有针对性、污染小、低毒的化学药剂,尽量避免使用针对面较广的化学农药,不要经常使用一种农药,,防止害虫产生化学抗药性。最好采用涂茎、注射、根施的方法进行药剂使用,将环境污染尽量降低。

保证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的资金投入,稳定森林病虫害预防队伍。各级的森林检疫防治站的重要职责是进行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定期对森林病虫害的检测情况进行分析上报、对森林植物进行病虫害检疫,这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森林检疫站肩负着我国的国土生态安全与生态建设成果这一长期重要的历史使命。因此,森林防治队伍的建设非常重要,各级政府要予以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强森林防治队伍的建设,保证森林病虫害的综合治理工作的顺利有效进行。加强森林治理也要加大资金投入,促进森林病虫害的综合治理工作的开展。

结束语:

由于近年来我国林业病虫害频频发生,给我国的林业建设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障碍。为此我国已将森林病虫害的综合治理工作纳入林业工作重点,加强我国森林病虫害的综合治理,不仅有助于加强对森林病虫害的控制,维持森林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还能实现森林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意义,进一步促进我国的林业发展建设,森林病虫害的综合治理工作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刚, 刘海新, 罗洪, 涂小强. 城市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J]. 中国园艺文摘, 2010, (12)

植物病虫害防治的意义范文5

关健词:玉米;粮食作物;防治技术;防治效果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同时也是工农业的主要原产,其用途很多,玉米病虫害的是影响玉米产量和摄影师的主要因互,为了促进玉米的生产产量和质量提高,对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科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导致玉米发生病虫害的原因

1.1 气候原因

降雨量较多的地区玉米苗枯病比较流行,湿润的天气条件对喜湿病虫的发生极为有利,会导致大斑病、褐斑病、顶腐病等病虫害的发生,尤其大斑病在正常的气候条件下也很容易发生。湿度能显著地影响害虫的成活率,如蚜虫、介壳虫、红蜘蛛等常常在干旱的年份和季节发生猖獗。而且长期多雨,日照不足会使农作物生长缓慢,抗病能力降低,病虫害会严重泛滥。

1.2 栽培制度不合理和品种抗病能力差

随着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逐渐增大,病虫的数量逐渐积累,大多数地区种植水平低,防治不彻底使得田间存在大量的菌源;许多地方宣传密集种植,田间密度大、通风透光性差,有利于病虫害的发展;大部地区玉米前期使用长效肥,致使生长中后期脱肥现象严重,植株抗逆性严重降低;各地大力种植高产优质品种,部分地区种植品种较杂,大部分品种抗性较差,加重了玉米病虫害的发生和为害。

1.3 玉米病虫害发生之前没有进行有效的预防,加大了后期防治的难度

目前,大部分地区不重视病虫害的前期预防,在发生病虫害后再进行防治。但是玉米成长的中后期,田间的植株比较高大,田间密度大,加之各地普遍未预留农事作业带,即便有防治器械也难以实施对病虫害的药剂防治,从而使玉米后期病虫害的危害加重。

土壤是害虫特殊的生态环境,害虫与土壤的关系也是相当密切的。据估算大约有95%的害虫与土壤发生或多或少的联系。有的害虫终生生活在土壤中,如蝼蛄等;有的在某一个或几个虫期生活在土中,如地老虎、蛴螬等;有的在土中化蛹;有的在土中越冬。土壤中的囟取⑹度、酸碱度、土质及有机质含量等,都能影响生活在土壤中的害虫。土壤温湿度对害虫的影响与大气中温湿度的影响基本相同。

1.4 人类的一些活动会增大病虫害的发生率

人类在喷洒农药时长期喷洒同一种化学农药会使害虫抗药性增强。在发生病虫害时人类防治不及时或防治效率低会使虫害加重。害虫在自然界中有很多天敌,这些天敌会使害虫的数量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人类大量的杀害害虫的天敌会造成病虫害的泛滥。

2 玉米病虫害常见的种类及防治方法

2.1 玉米丝黑穗病

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由于一些玉米品种的抗病性不强或致病菌的变异以及连续重茬栽培等原因,造成玉米丝黑穗病发生,严重影响玉米产量。该病是玉米发芽期侵入的系统侵染性病害,一经感病,首先破坏雌穗,常全株颗粒无收。因此,该病的发病率即等于病害的损失率。发病率等于损失率严,重威胁着玉米的生产给玉米生产造成很大损失。玉米丝黑穗病防治措施: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应采取以选育和应用抗病品种为主,结合种子药剂处理以及加强栽培管理的综合防治措施。首先要选用优良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是解决该病的根本性措施。其次播种前用药剂处理种子是综合防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方法有拌种浸种和种衣剂处理三种。最后在种植过程中要拨除病株,加强耕作栽培措施,从而减轻病害发生。

2.2 主要的玉米虫害

玉米虫害种类多样,对于玉米的生产危害十分严重,其中较为常见的有玉米螟和玉米蚜。

(1)玉米螟

发生规律玉米螟即钻心虫。在东北、华北平原每年发生2~3代,幼虫在玉米秸秆、穗轴、棉柴等寄主作物中越冬。越冬幼虫5月份变成蛹,6月份羽化出越冬成虫,交尾、产卵、变成幼虫,开始为害玉米。防治方法(1)要在越冬成虫羽化前将越冬寄主全部处理掉。(2)春玉米的防治。春玉米大喇叭口期正是成虫出现期,当田间花叶达到20%时,在大喇叭口期的中期和末期各施药1次。颗粒剂防治玉米螟效果好。常用的颗粒剂有0.5%或1.5%对硫磷颗粒剂,1.5%或3%辛硫磷颗粒剂,0.4%敌杀死颗粒剂,3%呋喃丹颗粒剂,每株玉米使用上述颗粒剂1~2克,撒施于心叶及组成心叶的4~5片叶层中,撒施颗粒剂应在没有露水时进行。夏玉米的防治用药和春玉米相同,但防治关键时期是抽穗吐丝期;在田间调查花丝基部及雌穗顶端时,有虫雌穗达10%或100穗上有幼虫50头时应施药防治。有虫雌穗超过30%时,应在第1次施药后6~8天再施药1次。施用的颗粒剂和春玉米相同,只是施药位置不同,将药撒在雌穗着生节的叶腋处,雌穗上面两节及下面一节的叶腋处及花丝顶上。

(2)玉米蚜

玉米蚜主要集中在雄穗、穗梗及上部嫩叶上,导致雌穗发育不良,雌穗缺粒和秃尖,而且蚜虫分泌露影响下部叶片的光合作用。防治蚜虫最有效的方法是在玉米的茎基部涂40%氧化乐果乳油200~250倍液。

3 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的防治

症状叶片上出现梭状病斑是大斑病的典型症状,初发生时病斑灰绿色,潮湿时上面出现灰色霉层。小斑病的病斑椭圆形或长圆形。初发病时,叶面上有渍状病斑。大、小斑病连续发生时,叶片上的病斑连接成片,导致叶片枯死,植株死亡。一般下部叶片首先表现症状,然后往上扩展。防治方法(1)栽种抗病品种。(2)在玉米抽雄前后,当田间发病植株达70%,叶片达20%时,进行喷药防治。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间隔7天,连喷2~3次。

4 玉米纹枯病

症状玉米感病后,近地面的叶鞘出现红色、紫红色椭圆病斑,严重的茎秆上也出现病斑,病斑发展愈合后形成不规则云雾状斑纹,田间湿度高时,叶鞘上形成暗红色菌核,玉米收获时带有菌丝菌核的部分残留在土壤中,还危害小麦。防治方法(1)玉米与甘薯、大豆轮作。(2)及时摘除病叶及叶鞘的同时进行喷药防治。喷施50%的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200倍液,或5%井岗霉素可溶性粉剂400~600倍液。

参考文献:

[1]张秀敏.玉米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方法[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6(2):62-62

植物病虫害防治的意义范文6

关键词:小麦;种植技术;病虫害

中图分类号:S435.12 文献标识码:A

小麦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居于主要地位,小麦的产量对于我国的社会稳定有重要意义,因此加强对小麦种植技术的研究运用对于小麦稳产有重大帮助,小麦病虫害的防治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为小麦的优质优量提供支持。

1 小麦种植需要的条件

1.1选择高肥水地块

优质的小麦对于土壤的营养成分要求较高。土壤的养分要全面、充足才能够实现高产栽培。选择地力高,灌溉条件好的地块,能够为小麦种植提供优良的耕种条件,提供充足的养料。要增施有机肥,确保小麦种植[1]。

1.2 防止倒伏

小麦的播种要适期晚播,根据小麦的品种确定适宜时节的基本苗,并且在播种过程中,要避免盲目大量播种的现象,以免影响后期的管理。培育优质小麦,要避免小麦倒伏,对于群体种植的麦田而言,在返青或者是拔节前要进行化控处理,并且要控制下落穗的形成,保障穗大粒多。

1.3 注意防病虫害

对于小麦来说,容易遭受病虫害的侵袭,尤其是优质小麦,例如小麦纹枯病、白粉病等。在小麦种植过程中,要加强对小麦的看护管理,及早发现,及早治疗,避免病虫害的传播,影响整体的小麦种植。在种植中,要注意浇灌浆水,预防干热风;浇灌麦黄水,防止早衰,要适时喷洒叶面肥,促进增产。

2 小麦种植技术分析

2.1 选择优质的小麦品种

小麦品种的选择要依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地质条件以及土壤状况进行选择,不能盲目跟随其他地区的种植选择。选定小麦品种后,要对小麦进行更加细致的处理,对小麦进行晒种并且精选种子,对于一些有病菌的种子要扔掉或者是进行种子包衣处理,并且要进行试种,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成活率,实现增产[2]。

2.2 进行施肥和土壤的处理

对土壤进行处理是种植小麦必要的前期准备,利用农用机械对土地进行深耕,保证能够实现蓄水保肥,土壤表层要保持平整、结实,不能出现凹凸不平或者是有较大空隙的现象。要对土地进行施肥处理,做到科学合理,适当进行有机肥的添加,增强土壤的透气性。大部分小麦种植者还会将小麦和玉米秸秆放在田里,进行环保施肥。

2.3 对播种期进行科学选择,选择适当的播种深度

小麦的播种期对于小麦的优质优量有重要影响,不能偏早也不能偏晚。播种较早,小麦吸收土地的养分时间较长容易出现老弱苗现象,容易加重病虫害的侵袭,影响小麦的健康成长。因此,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特征,选择恰当的小麦播种日期。小麦对于播种深度同样有严格要求,一般情况下是3~5cm,不能相差太远。在小麦播种中如果深度较浅,就会影响小麦吸收水分,出现干燥情况,不能正常成长,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变弱;播种深度过深,就会造成吊根。因此,种植者要根据具体的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播种深度选择。

3 防治小麦病虫害的措施

3.1 物理防治

对小麦的病虫害进行物理防治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划锄、割草处理。麦田周边的杂草生长速度和蔓延速度较快,如不进行及时处理就容易造成杂草侵袭麦田现象的产生,影响小麦的生长环境,导致小麦出现病虫害。物理防治是小麦管理的重要举措,能够消除麦田周围的杂草,保证通气蓄水,提供小麦良好的生长环境,防治小麦病虫害[3]。

3.2 生物防治

自然界中有固定的生物链,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相互敌对的现象,小麦病虫害的生物防治就是利用这种生物链,对小麦进行保护。小麦的病虫害主要是蚜虫。在自然界里,蚜虫的天敌比较多,例如草蛉、蚜茧蜂等,运用科学的方法,利用蚜虫的天敌对蚜虫进行消灭,保障小麦的健康生长。

3.3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主要是利用农药对小麦进行病虫害防治。播种前将麦种拨开,喷洒农药并且进行翻拌,堆闷2~3h后进行播种能够有效预防蛴螬。在每667m2麦田里用粉锈宁25%可湿性粉剂50g,稀释后向麦田喷洒能够有效预防锈病、白粉病等。在每667m2麦田里用40%乐果乳油100g兑水稀释后进行喷洒,能够有效防治小麦蚜虫。

3.4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主要是针对小麦播种的时间以及对小麦的管理。不同地区要根据不同的气候特征科学合理地进行小麦播种时间的选择,能够减轻小麦锈病和纹枯病的发生。要加强麦田管理,铲除田间的自生麦苗,减少病虫害的传染源。

4 结束语

小麦的种植技术和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是小麦种植的重要研究课题,不仅关乎粮食生产,对于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实现小麦的优质高产是小麦种植的首要目标。只有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选种和种植,加强对其的管理,才能够有效地防治小麦病虫害,保证小麦优良的生长环境,为其健康生长提供肥沃的土壤条件,降低病虫害的侵袭。

参考文献

[1] 栗如峰.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J].河南科技,2013,12

(18):39-40

[2] 林开平.浅析防治小麦秋季病虫害的意见与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9(01):27-28

[3] 周增莲.小麦种植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