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服务基地工作计划范例6篇

就业服务基地工作计划

就业服务基地工作计划范文1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5年来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成效明显

今年是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五周年。5年来,这项工作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总书记、总理分别对西部计划作出了重要指示。2003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实施西部计划,中央财政每年拨专款予以支持。5年来,通过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集中派遣的方式,由中央本级财政支持的西部计划全国项目已招募33920名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到中西部26个省(区、市)500多个贫困县的乡镇一级,从事为期1—2年的支教、支医、支农、青年中心建设和管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村文化建设、西部基层检察院、西部基层法律援助、西部基层法院、开发性金融、西部农村平安建设等方面的11个志愿服务专项行动。其中12243名志愿者服务两年,5年累计在岗服务人数为46163人次。加上北京、辽宁、河北、江苏等23个省(区、市)实施的地方项目派遣的38000名志愿者。5年来,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总规模达到71920人。

5年以来,西部计划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一是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先后实施了11个专项志愿服务行动,进一步拓展了西部计划的工作领域。二是在高校毕业生中唱响了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时代主旋律。三是大学生志愿者以满腔热情踏实工作、真诚奉献,赢得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信任和欢迎。四是大学生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增长了才干。五是西部计划作为青年志愿者事业的重点品牌项目,赢得了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评价和大力支持,受到了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有力地促进了志愿服务理念的广泛普及和志愿服务项目、队伍、组织、机制等各项建设,为志愿服务事业的长远发展培养了一大批经受锻炼、富有志愿精神的骨干力量,推动中国青年志愿者事业迈上了新台阶。六是为基层共青团组织开展工作提供了有力抓手,使基层团干部在实施西部计划的工作中经受锻炼,丰富了基层团组织的工作内容,促进了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能力建设。

5年来,通过实施西部计划,搭建了培养既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又有基层工作经验并富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优秀青年人才的新平台;探索了为西部基层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促进西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渠道;在广大高校毕业生中树立了到西部基层建功立业的新导向。同时,在主办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推动形成了“国家支持、共青团承办、项目化管理、社会化运作”的科学发展模式。健全了部际联席会议、部门定期协商、联合督导、调查研究等各项机制;建立了全国、省、县、高校四级团组织和项目办联动的工作实施机制;探索了规划立项、宣传动员、招募选拔、培训派遣、管理和就业服务、考核评估、激励表彰等一整套项目化管理机制;形成了财政资金保障、项目办实施、相关单位协作、社会各界参与的社会化运作机制。

回顾西部计划实施5年来的发展历程,我们深切感受到,西部计划各项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离不开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参与支持,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密切配合,离不开各级共青团组织、西部计划各级项目办同志们的辛勤努力,更离不开广大青年志愿者的无私奉献。借此机会,我代表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领导小组和团中央书记处,向关心支持共青团工作和西部计划的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全国各级团组织、西部计划各级项目办的同志们表示亲切的问候!向所有参加西部计划的大学生志愿者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经历了五年的发展之后,西部计划正面临着一些实际问题。例如,志愿者招募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岗位对接不够顺畅,个别地方和单位没有把志愿者安排到基层真正需要的岗位,这一点希望各地引起充分的重视;对志愿者的培养意识和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个别用人单位对志愿者存在着“重使用、轻培养”的现象;志愿者服务期间的安全健康管理有待进一步强化;与相关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项目的鼓励政策有待进一步协调与平衡,等等。另一方面,承担实施工作的部分项目办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松懈、麻痹情绪,认为对这项工作已经十分了解,对工作重视程度也有所降低。我们要充分认清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时刻保持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在今年和今后的工作中引起重视,抓住关键环节,采取有效措施,想方设法加以解决,保证这项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二、坚持科学发展,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扎实做好2008年西部计划各项工作

2008年西部计划工作的总体安排是:由中央财政支持的西部计划全国项目实施总体规模仍然保持在1万人以内。除去年招募的2年期志愿者外,计划新招募7000名志愿者,其中,本科生比例争取达到85%。继续实施支教、支医、支农、区域化推进农村共青团工作和建设(原青年中心建设和管理)、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西部基层检察院、西部基层法律援助、西部基层人民法院、开发性金融和西部农村平安建设等专项行动。同时,要做好2008年延长为2年期和2008年新招募志愿者的培训派遣和管理服务工作,做好2006年2年期和2007年1年期志愿者的就业服务工作。鼓励各地参照全国项目的做法规范实施地方项目。择优推荐服务期满志愿者参与选聘大学毕业生到村任职的工作。总之,今年的西部计划工作招募要求更高,管理和就业服务任务更重,需要我们坚持科学发展,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扎实推进。

1.坚持以人为本,加大培养力度,健全工作机制。西部计划组织实施过程中,要不断健全志愿者的招募、培训、管理、就业、培养等各项工作机制,尤其是研究健全人才培养机制。这其中一是要把弘扬志愿精神作为推进西部计划的出发点。志愿精神是西部计划实施发展的灵魂。西部计划要保持自身发展优势、保证服务成效、实现长远发展,必须要在宣传内容上大力弘扬志愿精神,高扬理想主义旗帜,普及志愿服务理念。要在不断总结志愿服务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在宣传方式上下功夫,本着“树立典型、突出重点、整合资源、创新方式”的原则,加强对西部计划的全程宣传,营造全社会关注西部计划的态势与氛围。二是要把加强招募选拔作为推进西部计划的关键点。各招募省项目办和各高校项目办要严把招募选拔入口关,完善招募标准,严格招募程序,提高招募质量,按照志愿者岗位申报意向和专业特点按岗招募。要坚持数量和质量、规模和效益的有机统一,确保选拔思想品德好、综合素质高、志愿精神强、身体健康的高校毕业生参加西部计划。三是要把提升管理服务作为推进西部计划的着力点。各服务省、服务县项目办要严格按照全国项目办确定的志愿者录用岗位信息安排志愿者上岗。继续坚持“谁用人、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各级项目办职责,加强对志愿者的跟踪服务和了解。要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丰富管理手段、优化管理环节,进一步提高工作运行效率,体现对志愿者的关心和爱护,切实解决志愿者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四是要把抓好激励培养作为推进西部计划的突破点。坚持“培养与使用并重”的原则,引导服务单位在使用志愿者的同时注重对志愿者的培养,将培养人才的意识、理念和举措贯穿于西部计划实施的全过程,逐步健全推进西部计划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人才培养机制。各级项目办要科学地为志愿者定岗,切实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工作平台,真正为他们提供更多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完善奖惩制度,加大对志愿者的表彰力度,增强志愿者荣誉感。完善志愿者人才库,探索志愿者离岗后跟踪培养的有效办法,加强对志愿者进行全程培养。全国项目办将推动建立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工作考核体系和评估标准,对以上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考核评估。

2.坚持协调发展,整合多方资源,完善政策措施。目前,西部计划工作已涉及共青团、教育、财政、人事以及远程办、综治办、检察院、法院、司法、开发银行等10多个部门,明晰各部门工作职责,加强相关政策的衔接,是西部计划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一是要加大对西部计划已有政策的落实力度,争取支持,协调新政策出台。积极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进一步明确西部计划志愿者已有政策,如考研加分、考公务员加分、户档留校、生活补贴、评优表彰等政策的落实工作,切实解决西部计划已有鼓励政策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全国项目办将根据西部计划历年的政策规定和《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中办发〔2005〕18号),参照有关部委实施的同类项目出台的现有政策,进一步研究出台新的政策措施,为志愿者提供更多的政策保障。今年,经与财政部协调,在财政部领导的关心下,从2008年开始,适度提高志愿者的生活补贴,同时根据国家艰苦边远地区的津贴标准对志愿者进行补助。二是要整合多方资源,发挥各部委优势,积极推动就业服务工作。团中央先后与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开发银行召开工作推进会和志愿者表彰会,研究落实相关政策,并招录服务期满表现优秀的志愿者进入相关系统工作。同时继续引导志愿者在服务地、在西部就业和创业,充分发挥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和高校毕业生市场的作用,通过开展就业服务基地创建和定向培养工作,探索就业服务的长效机制。三是要结合实际,推动各地出台更具针对性、导向性的鼓励政策。目前,江苏、福建、海南、重庆、内蒙古等地相继出台了不少有利于西部计划志愿者发展的政策规定,产生了良好效果。建议各级项目办特别是服务县、高校项目办要结合实际,主动争取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加强对西部计划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西部计划的各项政策措施。

就业服务基地工作计划范文2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综合决策

人口大流动,是社会发展进步的特征之一,也是现代化和工业化的必然趋势。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不仅对新时期稳定我国低生育水平,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对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坚持《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办法》规定的基本法律制度和原则,加强管理,搞好服务,正确引导,增强亲和力。

各部门要树立依法维权、优质服务意识,切实维护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合法权益;要树立职责法定、依法行政意识,自觉履行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要树立综合决策、综合治理意识,坚持党政统一领导、部门参与、属地管理、优质服务的工作机制。将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制度与相关部门的改革举措结合起来,加大综合改革力度,实现管理和服务工作机制的创新。

各部门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进一步建立健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领导机制;完善各级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目标责任制度;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协调制度。各部门在出台有关改革新政策时,要加强政策协调,既要坚持改革方向、制度和原则,又要妥善解决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存在的新矛盾、新问题;整合管理资源,畅通信息渠道,实现信息共享,提高管理和服务质量。

各部门要指导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城乡基层群众自治组织配合政府做好包括流动人口在内的计划生育工作,积极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自觉维护流动人口实行计划生育的合法权益,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通告相关信息,并配合做好有关管理和服务工作。

二、明确职责,齐抓共管,创新管理服务机制

各部门要从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大局出发,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原则,结合本部门工作实际,明确职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解决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一)认真落实《办法》规定的“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原则,积极推行属地管理和服务。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纳入综治领导责任制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建立、健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制度,加强督促检查和协调指导。各部门要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作为流动人口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日常工作范围,实行部门综合治理工作目标责任制,并列入本部门岗位工作目标责任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部门间要建立经常联系、协调制度,按照便民原则,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可采取联合办公、一站式服务等方式对外办公。

(二)各部门的改革新举措要与《办法》规定的基本管理原则、制度相衔接,积极探索工作机制创新。要结合本部门实际,在开展各种法制教育中,将学习宣传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列入宣传教育计划;发挥各有关部门实施行业管理监督的优势,提高规范化管理服务水平。

(三)加强城市社区流动人口管理队伍建设,切实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纳入社区管理之中。对城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实行统一管理,依托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中心和社区居民委员会,逐步建立政府指导、社会参与、部门配合、属地管理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机制。在城市街道、社区组建基层流动人口协管员队伍时,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列入其工作职责,共同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

(四)完善企业、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计划生育工作责任制,整合各种管理资源,运用政府及公安、卫生、工商、计生等信息网络,实现信息共享,资源互助,节约管理成本,提高管理和服务质量。

(五)彻实加强暂住户口登记、房屋租赁登记备案等各项基础工作,全面掌握暂住人口和出租房屋的基本情况。明确规定房屋出租户有依法协助政府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义务,与其建立相关的协议管理制度,并配合有关部门或社区查验育龄流动人口的《婚育证明》,及时向社区反馈有关信息。

(六)依靠基层党组织、群众自治组织和社团组织,充分调动社区资源,积极支持在流动人口聚居地和用工单位建立流动人口党支部、计划生育协会等组织,鼓励流动人口参加计划生育协会等志愿者组织,增强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保护的能力。

三、以人为本,优质服务,维护合法权益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切实将维护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合法权益,不断满足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技术、生殖保健服务的需求作为工作的指导思想和质量标准。要充分发挥城市社区的管理服务功能,使育龄流动人口普遍获得人口知识、计划生育科学知识和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教育;城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和医疗保健机构要密切配合,保证已婚育龄人口享受国家规定的免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项目;本着节约成本、讲究实效的原则,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系统,提高服务质量。要充分发挥社区优势和职业中介组织的服务功能。要在就医、就业和子女人托、入学等方面,对流动人口中的计划生育家庭给予优先、优待。要加强对企业、事业单位的检查、监督,督促其依照法律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的有关规定,兑现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优惠政策。

严格执行有关行政收费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为名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或加价收费,切实加强检查、监督,坚决纠正、严肃查处向流动人口乱收费的现象。

四、统筹安排,提供保障,满足管理和服务需求

就业服务基地工作计划范文3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存在问题 对策探究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以下简称“西部计划”)是团中央、教育部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和200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的要求而实施的,财政部、人事部给予相关政策、资金支持。这项计划旨在引导大学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促进西部贫困地区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拓展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渠道,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既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又有基层工作经验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优秀青年人才,对促进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拓展学生的整体素质、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都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自实施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已有数以万计的大学生参加了此项神圣而光荣的活动,不断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工作,是有效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一项重要举措。

一、“西部计划”工作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今年已经是“西部计划”实施的第7年了,该项目在促进西部贫困地区社会事业的发展,拓展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渠道,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都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呈现出多赢的局面。培养造就了一大批优秀青年人才,在弘扬志愿精神,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西部计划志愿者队伍的不断发展壮大,在可喜成绩的同时,也发现在这项工作的进行中一些问题逐渐凸显。

(一)参加“西部计划”的准备阶段存在的问题

1.报名成为志愿者的动因存在偏差

大多数学生成为志愿者的动因都是为了希望服务西部,真正到艰苦的基层环境中锻炼自己,累积实践工作经验。但是还是有部分学生成为志愿者的动因存在偏差,总体分为三类:一类是为了作为改变自己当时处境的选择契机,如:逃避现实中的找工作难、情感上不如意等不理想情况,利用西部计划为跳板进行过渡的一种“曲线救国”的选择。第二类是部分学生虽然愿意投身西部计划,但是受家庭因素影响较大,特别是父母意见决定学生最后的选择。第三类是抱着对“西部计划”的感性认识上路的,很多人是抱着旅行者而非定居者的心态,只是空有满腔服务热情而对服务期及结束后的去向没有良好规划,所以对艰苦生活的准备不足就成为必然。

2.社会宣传氛围不够、力度不大。

“西部计划”的社会宣传工作不到位,虽然各有关部门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相关宣传报道,但宣传力度总体不够,且宣传途径方式单一,所形成的舆论声势不大,社会氛闱不浓,没有形成社会、学校和服务地部门三位一体的合力宣传系统,致使宣传作还存在许多盲点.存在不够深入、不够细致的现象这导致许多大学毕业生对西部计划的真正含义、宗旨和重要意义等内容不甚了解.更谈不上去积极主动地投人西部计划。

(二)参加“西部计划”的过程存在的问题

1.参加“西部计划”志愿者毁约率较高

由于参加“西部计划”的志愿者在签约后没有有效的约束方式,加之志愿者本身动因存在的偏差,在签约后他们还会去参加各地进行的公招、公考,在考上后就会毁约,甚至有少数志愿者会以其他各种理由毁约,造成招募志愿者的差额缺口较大,以四川省为例2009年“西部计划”志愿者的报到率为89%,2010年为85%。

2.岗位存在二次分配,志愿者专业不能得到有效发挥

西部计划是在报名时就会进行岗位分配,高校根据岗位分配的具体要求进行志愿者选拔,志愿者也是根据岗位要求进行选择。因此志愿者以为这样签约后一定能如愿从事自己想做的工作。但事实上,无论在学校所在省份有过怎样的签约方式,到服务地后都会发生大面积的岗位重新调配,因此与预期的工作岗位相差较大。当地政府会把尽可能多的志愿者留在县城单位,大多分派在各个政府机关。真正下派到乡镇级单位的非常少。

这种工作岗位重新洗牌的情况是志愿者到服务地前根本无法了解的,但遵从当地需要、服从组织分配也是志愿者必备的素质,即使当初选择不服从岗位调剂,到当地后也无法坚持初衷。不能从事期望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工作情绪。在他们从事工作的过程中较普遍地出现以下情况:一是原本就工作清闲的单位,没有具体工作给志愿者,加上他们服务1~3年就走,单位不愿意花心思培养,对他们客气有余、信任不足。这无疑大大打击着志愿者们献身西部的服务热情,增长着空虚、无聊的消极、抱怨情绪。二是想下基层锻炼却下不到基层,工作上无法大展拳脚,让他们觉得愧对志愿者名号及服务初衷,不免对“扎根西部,服务基层”的宗旨产生怀疑。

3.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

一是项目运行过多的官僚化,缺乏自我调节、自我应变的灵敏性。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作为官方组织实施的项目.先天决定了它的官僚化特征。由于官僚制组织的保守、僵化、惰性、不透明等特性,它体现出一种消极的控制形式,不是为提高效率提供有效的激励,而是着力于怎样避免犯错误。另外,由于官僚制组织的级层特性和单元利益所使然,容易导致“水波效应”,使项目执行和管理的力度随着级层结构的推进而逐渐减弱,甚至失去原有的意义。

二是项目运行带有较为强烈的功利引导,不利于项目的长远发展。为了鼓励高校毕业生积极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国寡和各级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些配套优惠政策。这些优惠政策对西部计划的实施给予了一定的政策支持,对志愿者们有着较大的吸引力。但我们不难看到,各种优惠政策,其效应都仅仅着眼于短短的两年服务期,而立足于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在规定服务期满后继续扎根西部、扎根基层的优惠政策却没有。

(三)服务结束后的再就业存在的问题

西部计划志愿者在结束服务期,走向社会,应征工作岗位时,普遍认为西部计划经历有利于就业,在自主择业时对自己有所帮助,但在就业时却出现了问题。

一是用人单位知道该项目,但对西部计划志愿者具体服务情况并不了解的现象较多。

二是就业优惠政策保障力度不足,配套措施不全,志愿者服务期满出口窄,就业优惠政策跨省难以落实。

三是服务地在政策联动、部门协调的齐抓共管力度上有所不足。

四是虽然国家规定了服务期满志愿者在招考公务员、事业单位与报考研究生中可以享受到不同的优惠,如考国家公务员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考国家研究生给予总分加1O分等的政策优惠等政策,但是“优先录取”等优惠政策缺乏明确规定的措施,配套制度不完善。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不具有可操作性。就业优惠政策难以落实。

二、对“西部计划”工作在运行中存在问题的对策探究

(一)重视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就业观和成才观

大学生入校后,高校就应加强对大学生的艰苦奋斗、奉献精神教育,引导广大毕业生自觉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和祖国、人民的需要结合起来,转变就业观念,积极主动地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实践证明,只有把个人追求同国家与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二)加大西部计划的宣传力度,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一是学校通过广播、网络、校内媒体、辅导员集中等各种形式的宣传使大学生了解到相关政策及配套措施,加大对西部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宣传。对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优惠政策和积极意义加强宣传。唱响“到西部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的时代强音。

二是社会也要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报纸、宣传栏等媒介,全方位地展示西部经济发展情况。对西部地区的生活及工作环境要加强经常性的宣传.深入宣传“西部计划”的成效,宣传服务地老百姓的热情,以得到全社会更多的认同

三是跟踪报道大学生到西部、到基层志愿服务的先进典型,在学校在校生中深入宣传他们的模范事迹,邀请优秀的志愿者回校做专场报告,使大学生对西部计划志愿者活动有进一步的了解,对西部地区的生活及工作环境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以榜样的力量鼓励大学生面向西部和基层就业。

(三)完善志愿者的招募、定岗制度

报名及审批中的岗位以乡镇级单位为准,到服务地后却大多在县城重新分配,不仅造成志愿者情绪波动,甚至会造成志愿者、单位与项目县之间的冲突。不如让县级单位直接上报需求岗位,尽量避免二次调配中的工作不对口现象。一旦确定岗位就应在签约时明确,让志愿者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也让有明显错位的可以申请换岗,尽可能避免志愿者人力资源的浪费。

(四)加强到岗前的培训工作

岗前培训对志愿者更好地适应当地工作、生活是非常重要的,应在实践中探索多样的形式,用足够的时间促使志愿者对当地的情况尽快熟悉和了解,以缩短他们的适应期。

(五)采取多种形式关心志愿者的生活及工作,做志愿者坚强的物质及精神后盾

一是高校项目办应与志愿者勤交流勤联系,建立志愿者联络制度,定期关心他们的各方面的发展情况。应保管好志愿者服务期间其户口和档案保留,志愿者服务有关情况记入档案,服务期满后,学校再发放就业报到证西部地区。

二是地方项目办应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形成良好的意见表达机制。应该以县城为单位建立心理疏导机制,对自理能力较差、性格内向的志愿者,更要加强个别关怀。同时应该让他们对相应问题可寻求帮助的渠道了如指掌,努力形成公开的意见表达方式,这才真正利于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三是用人单位要本着“谁用人,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各项规章制度.满腔热情地帮助志愿者解决工作、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确保他们的安全和健康,让大学生志愿者能全身心地投人到西部建设中去。

(六)切实贯彻国家政策,支持落实志愿者后期的再就业工作

一是应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典型案例和优秀事迹的宣传,对西部计划志愿者在服务期间的工作、业绩,以及西部计划志愿者在服务后所拥有的素质、能力与优势进行全面的宣传推广,对西部计划志愿者在就业创业中的有关政策进行广泛宣传,动员社会各界尤其是企业界有关人士关心、关爱西部计划志愿者的就业工作,为西部计划志愿者就业提供更多帮助。

二是多方联动,充分利用外部就业资源。省级项目办应当积极争取多部门的支持与合作,在政策、资金等方面为志愿者就业创业搭建平台、提供支持。同时,高校应当在学校党政的统一领导下通过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各学院、校友会等的联合,进一步拓宽管理服务途径。争取更多的外部就业创业资源,为西部计划服务期满志愿者就业创业注入多方资源,提供保障。

三是建立西部计划志愿者的就业服务网络平台。通过系统化、网络化的形式对西部计划志愿者就业创业工作进行管理、调控,从而保证信息传递的时效性,实现信息的互通共享。

四是政策督导,加强对政策落实的监督。对西部计划志愿者的优惠鼓励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由于执行主体的不同,监管的不同,极易造成政策的偏离,丧失其原有效果。因而建议加强对相关政策落实的监督力度,对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违规偏离情况及时予以改善和纠正,确保政策执行的完善性和实效性。

“西部计划”不是权宜之计,也不是应急之举,而是长期坚持和不断完善的战略决策。加强和改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工作,引导更多的青年参与志愿服务,是时展的要求,也是青年自身成长的需要。更是改善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状况的有效途径,必将有力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放飞理想到西部建功立业――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工作部负责同志谈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02).

[2]王处辉,张倩颖.“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实践效果与建议[J].江苏高教,2008,(04).

[3]陈静.从理性决策模型看“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J].天府新论,2007,(06).

[4]李树梅.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社会科学论坛,2008,(11).

就业服务基地工作计划范文4

[关键词]志愿服务 基层就业 实证分析

[作者简介]张木明(1972- ),男,广东五华人,华南农业大学,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林轩东(1979- ),男,广东揭阳人,华南农业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王汝干(1979-),男,广东阳西人,华南农业大学,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党团组织建设。(广东 广州 51064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大学生志愿服务促进毕业生基层就业的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0tjk020)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5-0177-02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关系民生的紧迫而重大的现实问题。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日益凸显,《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就业工作的首位,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以及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就业。以志愿服务为抓手促进毕业生基层就业,是当前推动毕业生就业的一项新举措。本文以实证方式验证志愿服务对基层就业的促进情况,研究结果对有关部门制定措施、促进毕业生就业及缓解基层人才需求压力等具有重要意义。

一、志愿服务与基层就业

志愿服务是指任何人自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和精力,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服务的活动。现阶段,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志愿服务作为一项高尚的社会事业,在我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大学生志愿服务是大学生自主参与社会事务的重要途径。统计数据表明,大学生志愿者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2010年世博会等重大活动的志愿服务的主力军。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积极性显著提高,志愿精神得到了大学生普遍的价值认同。志愿服务在发挥大学生服务社会的同时,又使大学生本身得到身心的锻炼,成为大学生非常理想的“第二课堂”。

基层就业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对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做出了重要阐述,基层一般是指县以下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包括农村以及城市的社区。根据教育部高校学生司的文件精神,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统计范围包含在下列区域、单位就业或以下列方式就业:一是县及县以下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组织;二是农村建制村;三是城镇社区;四是中小企业;五是国家和地方服务基层项目;六是自主创业;七是部队;八是艰苦行业企业、事业单位。

二、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去就业不仅有利于拓宽就业渠道,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缓解城市的就业压力,还为毕业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并且更好地深入了解基层情况,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相联系,增强其服务人民、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到扎根基层,实现自身价值。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到基层去就业必将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这也是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的必由之路。

2.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基层的艰苦条件不仅可以锻炼人,而且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去,相对城市而言,基层的舞台更为广阔,施展才华的机会更多。到基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正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力军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人才储备。

3.有利于推进新农村建设。经济欠发达的基层单位,人才缺乏却又难以吸引到高校毕业生。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可以更好地帮助人们运用新技术、掌握新知识和新的管理方法;更好地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促进基层的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基层发展进程;有利于改善基层人才队伍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进而推动基层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

三、志愿服务促进毕业生基层就业的实证分析

1993年春,团中央发起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进入21世纪,大学生志愿服务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很高,以笔者所在的华南农业大学为例,全校本科生约3.9万人,研究生约4000人。2011年4月随机抽样调查本科生和研究生共1000名,男生和女生的比例各占50%,其中本科生每个年级各200名。结果表明,愿意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学生比例占82.6%,曾经参加过志愿服务活动的学生比例占64.0%,其中参加过上3次以上志愿服务活动的学生比例占22.2%。为了解志愿服务促进毕业生基层就业情况,以问卷调查形式,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获取样本。调查在2011年11月完成。问卷由广州地区8所本科院校部分学生完成。问卷涉及综合类、农林类、理工类和职业院校的学生,确保答卷学生的多元化,避免因答卷学生来源单一而影响问卷统计结果。实际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 946份;通过网络回收的有效问卷140份。被调查者中男生占51.3%,女生占48.7%;本科生数量占98.5%,研究生占1.5%;从所属专业划分来看,文科类占27.8%,理科类占30.3%,工科类占27.7%,农林类占12.7%,艺术类占0.9%,医学类占0.4%,体育类占0.2%。被调查者参加的志愿服务的内容及所占比例分别为:大型会展、大型活动,56.2%;帮助孤寡残疾人的服务,36.9%;帮助低收入阶层、贫困阶层的生活服务,32.6%;青少年教育与心理咨询服务,16.2%;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服务,9.2%;帮助外来务工人员的服务,7.6%;社区治安、纠纷调解等社会安全服务,5.2%;艾滋病、吸毒等特定人员的服务,1.9%;其他(为贫困儿童募捐、公益宣传等),3.4%。

1.志愿服务提高了大学生就业能力。志愿服务为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实践机会,在参与志愿服务过程中,大学生完善了知识结构,增强了自信心,从而提高了就业能力。在被调查者中,61.9%的学生认为参与志愿服务能完善知识结构,66.5%的学生认为积累了工作经验,57.5%的学生认为增强了自信心,49.1%的学生认为提高了协调沟通能力,42.5%的学生认为提高了环境适应能力,22.4%的学生认为参与志愿服务具有成就感和归属感。

2.有志愿服务经历的毕业生有较高的基层就业意向。志愿服务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奉献精神,激励他们投身基层,投身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服务期间,立足岗位,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同时也转变了就业观念。对有志愿服务经历大学生的调查问卷中,对于您大学毕业后,会不会考虑基层选调生的工作?选择会考虑的占94.1%, 其中西部计划(25.8%)、三支一扶(18.8%)、大学生村官(28.7%)、基层选调生(20.7%)。对于您认为参加志愿工作的经历会不会促进大学生到基层工作?认为会的占51.8%,不会的占5.9%,不一定的占24.0%,不清楚的占18.3%。对于您是否支持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优先招收志愿服务活动成绩突出者?50.6%的志愿者持支持态度,认为可以鼓励志愿精神;26.2%的志愿者持反对态度,认为容易导致不公平现象出现;23.2%的志愿者持无所谓态度。

3.基层单位更愿意选用有志愿服务经历的毕业生。基层单位在招聘高校毕业生时,更愿意选用有志愿服务经历的毕业生,已到岗服务西部计划、山区计划、三支一扶的2010届、2011届高校毕业生多数具有志愿服务经历,广东省部分基层单位录用的2010届、2011届毕业生中,有志愿服务经历的分别占90.6%、95.3%,其中西部计划84.7%、96.2%;山区计划85.3%、88.1%;三支一扶93.9%、97.3%;涉农单位90.6%、95.4%。基层单位普遍认为有志愿服务经历的毕业生更有奉献精神、社会责任感强,能吃苦耐劳,团结协作能力较强,能较快适应基层工作。

四、对策建议

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和系统工程。研究结果表明,志愿服务促进了基层就业。从志愿服务的视角,文章提出以下建议:

1.将志愿服务纳入高校教育教学体系。2009年,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要求高校要把志愿精神作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的育人功能。高校要将志愿服务作为教育教学的一部分,用各种机制、规则来引导和激励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可以开设有关志愿服务的文化课程和实践课程,学生通过对相关文化课程的学习,了解志愿服务的历史和发展,学习如何参与志愿服务,了解自己适合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以便作出切合实际的志愿服务计划,并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来完成社会实践,获得相应的学分。此外,还可以通过开设有关志愿服务的知识、讲座、咨询窗口以及为学生收集并提供志愿服务信息等一系列机制,来引导和激励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如北京科技大学自2005年起围绕构建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将《大学生志愿服务》(36工时)作为实践环节纳入教学计划,切实发挥了志愿服务的育人实效。

2.志愿服务与职业规划相结合。要拓宽志愿服务范围和对象,结合学生专业优势和个人特长开展与专业相关的志愿服务活动,使学生得到锻炼,为将来就业打基础。服务学习是我国大学生从事社区志愿服务的重要形式,社区志愿服务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高校学生开展与专业相关的志愿服务活动,与将来就业要从事的专业和职业有直接关联,可以通过在这些志愿服务活动中得到很好的锻炼,培养较好的专业技能以及要从事专业领域工作所需要的职业习惯、素养等。同时,可以以专业、个人特长为依托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提升个人专业、特长水平,提高整个志愿服务活动的水平和质量。高校在设计服务计划时要全方位考虑,服务的形式需要多种多样,富有特点和针对性,组成一个较为全面的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服务体系。在全面服务的基础上,结合个人的专业、爱好、特长,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活动参与,把志愿服务活动和大学生职业规划相结合,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打下基础。

3.建立固定的志愿服务基地。实践表明,志愿服务是实践育人的有效载体。高校可与城市社区、农村乡镇、工矿企业、驻军部队、社会服务机构等,建立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基地,争取每个院系、每个专业都有相对固定的基地。围绕基层对毕业生的能力需求,开发具有创新意义的实践课程的同时,形成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计划。通过见习,基层单位可优先选择毕业生,并且与本单位人才培养计划接轨,不但可以节约大量招聘成本,而且对于参加见习的高校毕业生,也可以减轻心理负担,找出自身的不足,有益于双方的接受。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中青发[2006]55号)[Z].2006-

11-07.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中办发[2005]18号)[Z].2005-06-25.

就业服务基地工作计划范文5

为进一步引导高校毕业生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根据、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以下简称"西部计划")的有关文件精神,以西部计划实施五周年为契机,推动西部计划健康可持续发展,特制定2012年西部计划实施方案如下。

一、工作内容

2012年由中央财政支持的全国项目实施总体规模保持xx年年水平。除2012年申请延长为2年期的志愿者外,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集中派遣的方式,新招募7000名左右的普通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应届毕业生,到基层乡镇一级从事为期1-2年的志愿服务工作。继续实施支教、支医、支农、区域化推进农村共青团工作和建设(以下简称"农村区域化")、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西部基层检察院、西部基层法律援助、西部基层人民法院、开发性金融和西部农村平安建设等专项行动。完善2012年延长为2年期和2012年新招募志愿者的管理服务工作。努力做好xx年2年期和xx年年1年期志愿者的就业服务工作。

二、主题口号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三、工作步骤

(以下时间均为参考时间,具体进度将根据实际需要作适当调整)

(一)岗位申报

1.申报原则

4月上旬,服务省项目办按照相对集中原则,根据全国项目办确定的本省(区、市)计划派遣名额以及已经明确的各专项行动的服务岗位,根据《关于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服务县管理服务工作的通知》(全国项目办发【2010】1号)的要求,在充分考虑服务县的工作业绩、志愿者的服务成效以及当地党委、政府对西部计划工作的重视程度等因素的基础上,审定西部计划服务县资格,确定志愿者名额,并报全国项目办审定。曾因管理不力导致志愿者重大安全健康事故的服务县,2012年不再派遣新招募的志愿者。

2.有关专项行动服务县、服务岗位的确定

需要申报农村区域化、现代农村远程教育、基层检察机关、基层法律援助、基层人民法院、开发性金融、西部平安建设等专项行动岗位的市、县(区)级实施单位需填写岗位申报表(2012年西部计划服务岗位申报表见附件1),并由同级团委确认盖章后报到省(市、区)专项行动实施部门。省(市、区)专项行动实施部门汇总后与省项目办充分沟通,确认盖章后统一上报全国项目办和相关部委审核确认。全国项目办将据此招募和分配志愿者。上述专项行动的岗位设置应在现有西部计划服务县范围内。

3.申报审核服务岗位

服务岗位的确定采用申报制度。各服务县项目办在本县开展服务岗位申报工作。岗位类别原则上从教育、医疗卫生、农业科技、农村区域化、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基层检察机关、基层法律援助、基层人民法院、开发性金融、西部平安建设和其它中选择。各服务单位申报岗位时,要详细填写岗位信息,岗位需求要切合实际,不应过于局限专业要求。

服务县项目办在确定服务岗位时,尽量选择岗位需求说明详细、后勤保障得力的单位,其中农村区域化、现代农村远程教育、基层检察机关、基层法律援助、基层人民法院、开发性金融、西部平安建设等专项行动的岗位按照省项目办分配本县计划名额100%的比例确定服务岗位,支教、支医、支农等专项行动按照120%的比例确定,县乡机关、企业等其它类岗位,数量不得超过申报岗位数的10%。服务省项目办严格审核岗位信息和数量。确定服务岗位特别是教育岗位要尽可能保持连续性,形成接力机制。服务岗位原则上在服务县的乡镇一级(、新疆、青海单独确定)。4月初,各服务县项目办将服务岗位详细信息报服务省项目办。

4.录入并分配服务岗位

4月10日前,服务省项目办将审核合格的服务岗位信息,按一岗一人的原则,录入"招募信息管理系统"。同时按照本省服务人数再次核实服务岗位数量及比例,按照对口招募省的招募名额分配相应的服务岗位,并及时向对口省项目办通报分配情况。

就业服务基地工作计划范文6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自2003年实施以来,在各级党政的关心支持下,全市各级项目办、团组织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不断拓宽了服务领域,推进了城乡统筹发展,促进了农村基层经济社会文化建设,探索了一条通过志愿服务配置人才资源的新途径,在高校毕业生中唱响了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时代主旋律,拓展了高校毕业生新的就业创业渠道,培养了一批经受锻炼、富有志愿精神的优秀青年人才,有力地促进了志愿服务理念的广泛普及,丰富了基层团组织的工作内容,综合效益日益彰显。按团中央统一部署,今年将继续实施西部计划。与2008年相比,今年招募人数更多,要求更高,管理和就业服务任务更重,需要我们坚持科学发展,加强统筹,落实责任,求真务实,扎实推进。在此,我代表团市委,就2009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市宣传动员和选拔招募工作讲四点意见:

一、坚持科学发展求真务实,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

西部计划在*实施6年的实践表明这是引导大学毕业生参与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农村基层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有效举措,是为贫困地区提供人才支持的有效模式,是高校毕业生在基层锻炼成才建功立业的有效平台,在全市乃至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得到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中共*市委副书记、市长王鸿举,中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奇帆等领导曾专门批示,要求有关部门要认真做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工作。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曾多次出学生志愿者奔赴基层的出征仪式,勉励志愿者建功基层,到基层调研工作时专程看望、慰问大学生志愿者。今年1月,国务院下发《关于推进*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号),为*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明确目标和任务要求,也为西部计划在*的实施指明了方向。高校项目办、团组织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实施西部计划的时代意义,增强做好西部计划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加强统筹,求真务实,确实把西部计划作为一项重点工作任务,落实专职干部专人负责,切实抓紧抓好,实现西部计划的长远发展。

二、加强宣传动员的力度和深度,实现对应届毕业生宣传动员的全覆盖

西部计划作为青年志愿服务工作旗舰项目,要保持自身发展优势、保证服务成效、实现长远发展,必须在宣传上树立“大宣传”观念,切实加强宣传动员力度和深度,高校项目办要完成宣传“五个一”工作:一是报名第一天向本校每一位应届毕业生邮箱发送西部计划招募信息和公开信;二是在校园网首页一个月的西部计划招募消息;三是在学生餐厅视频电视中播出一个月的西部计划电视公益广告,在校园广播中播出一个月的西部计划广播广告;四是协调本校有关部门,在学生人流集中处悬挂西部计划宣传横幅,张贴宣传海报;五是在学校主要活动场所设置西部计划招募咨询台,实现对应届毕业生宣传动员的全覆盖,以富有成效的宣传工作促进其他各个环节的顺利开展。要通过毕业生集中动员会、现场说明会、事迹报告会等多种宣传形式向全体高校毕业生推介西部计划、宣传志愿服务理念,提高对志愿精神的认知程度,增强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自觉意识。要深度发挥典型引路作用。一大批志愿者在艰苦环境中无私奉献,利用掌握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为基层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服务和帮助。高校项目办要着力宣传本校选拔的扎根基层就业、创业的西部计划志愿者和在基层服务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典型,进一步彰显主流价值,让更多的毕业生在典型的示范引领下加入志愿服务的队伍中来,形成良好导向。

三、严格把关规范程序,确保圆满完成招募任务

今年需要新招募的志愿者要求本科比例在85%以上,高校在西部计划招募工作中要进一步发挥能动作用,坚持原则,程序规范,做到数量和质量、规模和效益的有机统一,把握好关键要素,不断提高招募质量。一要把好思想关。把确实具有志愿精神而且愿意到西部基层经受锻炼、磨练意志、增长才干的毕业生招募到西部计划志愿者队伍中来。二要把好专业关。按照“按需招募”的原则,真正把西部基层急需的农、林、水、医、师专业及其他专业的志愿者招募到西部计划志愿者队伍中来。三要把好面试关。本着对志愿者高度负责的态度,协调学校教务处、学生工作部(处)等有关部门,对入选的报名者逐一进行包括心理测验在内的面试,对志愿者进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综合评定。面试结果要书面备案。四要把好体检关。按市项目办统一安排,组织入选者集中做好体检,把具有服务能力、身体健康、能够适应西部基层艰苦工作、生活环境的高校毕业生招募到西部计划志愿者队伍中来。志愿者在服务期间,因体检不严导致既往病复发等所产生的责任由招募高校承担。五是把好制度关。严格执行招募程序,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通过笔试、面试、公示等多种方式对报名志愿者进行审核,多重确保西部计划志愿者的招募质量。

四、统筹协调加强指导,积极做好服务和就业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