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下高职院校学生精准就业服务

大数据下高职院校学生精准就业服务

摘要: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数字技术将帮助、服务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充分利用大数据可以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精准的就业服务,从而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满意就业和高质量就业。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就业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大数据运用对高职院校学生精准就业服务的作用和意义,并提出了用大数据技术服务学生精准就业的具体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大数据;高职院校;精准就业服务

大学生就业是民生问题,也是社会热点问题,不仅牵涉大学生本人和家庭的利益,更牵涉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这项工作同时也是检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受到政府、社会、学校、家长、大学生自身以及用人单位的广泛关注。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结构、市场供需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如何在大数据时代,利用大数据技术助推高职院校学生精准就业服务,从而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满意度是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时代课题。

一、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一方面新增就业人口不断增多,全国新增城镇劳动力人口在1500万,其中高校毕业生909万;另一方面疫情对高职毕业生就业造成一定影响。尽管国家出台多份文件,不断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仍客观存在。教育部早在2016年就下发了《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其中首次提出了“建立精准推送就业服务机制”。通知中指出,“要根据毕业生需求,将他们的求职意愿与用人单位岗位相对接,实现智能化供需匹配,为毕业生精准推送就业岗位,实现就业服务个性化、信息化”。然而在现实工作中,仍未建立精准推送就业服务机制,高职毕业生就业供需结构仍旧不平衡,学校人才供给侧和企业需求侧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体现在就业服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高职学生缺乏精准的就业指导

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对自我认知不足,缺乏对个人未来规划和职业岗位定位。一些高职院校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就业服务存在一定不足,未构建起包含对学生全程就业指导在内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学生就业信息库,弱化了学生“发展性”“职业性”和“社会性”统一于职业教育全过程的人才培养思路,具体表现在:职业基本素养未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未全程记录每一位学生在校表现,对学生个性特点的综合性和系统性评价不足,无法全面掌握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缺乏就业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等,从而无法为学生提供精准的学业指导、就业指导和信息推送。

(二)对就业市场缺乏精准的需求分析

一方面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高职院校对区域、行业人才供需关系重要性的认知不足,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开设与职业相关性缺乏调研和论证,对区域经济发展、行业和企业的需求、社会职业变动趋势、人才市场供求状况等缺少调查、分析和研究,人才培养方案缺少针对性和有效性,出现人才供给大于需求、毕业生缺乏核心竞争力,毕业生专业素质与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匹配度不高等问题。另一方面,学校和企业之间缺少有效衔接,校企合作未能达到深度融合,学校对企业人才招聘、筛选、发展和晋升流程缺少大数据分析模型,无法准确评估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以及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人才初次就业岗位和发展就业岗位定位的合理性,继而无法进一步针对性地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指导学生更好地就业和发展。

二、大数据运用对高职院校学生精准就业服务的作用和意义

(一)大数据有助于优化就业指导的内容供给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中指出,“要优化内容供给、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激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生动力”、“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精准施策”,这些为当前时代背景下利用大数据思维促进高职院校精准就业服务提供了根本原则,这也意味着高职院校就业服务的内容供给要以大数据为重要驱动方式。对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在数据采集和分析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优化就业课程体系,加强生涯规划指导,对学生实行全程就业指导:一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了解专业和职业的关系,对学生进行学涯和职业规划指导;二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建立职业兴趣,初步定位职业发展方向;三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观和择业观,了解就业信息、就业政策、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就业指导等。同时根据学生的差异化需求,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开展分类就业指导服务。

(二)大数据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自我认知

高职院校精准就业服务的最终目标是使每一位高职毕业生都能找到符合自己个性特征的就业岗位。而对自己的性格特征、气质类型、个人兴趣、求职意愿等自我认知的了解就显得很有必要。学校的课程平台、校园文化平台、实践平台、就业指导咨询平台中的大数据能够较精准地记录学生在大学期间的成长和发展轨迹,包括学业成绩、兴趣爱好、学生活动、获奖荣誉、社会实践等。这些大数据有助于就业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了解和多维度分析,通过筛选、挖掘,发现与学生个体兴趣、能力、就业期望匹配的有效数据,并形成一定模型,指导学生从动态上把握自己的个性特征,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服务。大数据还有利于加强高职院校就业过程精细化管理,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组织专场招聘会、宣讲会,建立就业信息精准推送服务,进行点对点信息推送和个性化推送,从而对学生进行更全面的服务与指导。

(三)大数据有助于研判就业市场的供需关系

在传统就业指导观念中,就业服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就业指导老师收集的过往数据、主观经验和各媒体平台的信息。然而,在当下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被动的、零散的、滞后的就业信息和经验指导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服务工作必须真实、高效、贴心,才能适应当前的经济环境和当代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大数据的大容量、高速度、多种类以及大数据技术的真实性、互通性等特点,便捷、创新和深化了高校就业服务,通过数据分析、信息链整合,进一步准确把握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特点,了解行业和企业的用人需求以及人才市场的供需状况,为高职院校研判就业市场的供需关系提供了便利条件。

三、大数据运用在高职院校学生精准就业服务中的方法和途径

(一)打造以大数据为基础的就业服务信息交互平台

一是要建设好校、企、生就业信息交互平台,顺利实现企业需求、学校需求和毕业生需求的无缝对接,便于注册企业企业介绍、招聘需求、查询学生的必要信息,便于学生查阅企业岗位需求、提交求职意向和个人简历,便于学校学校和毕业生总体情况、就业数据管理和就业情况研判,为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提供便捷、高效、安全、稳定的信息交互服务;二是要建设好学校就业服务信息咨询平台,定期推送企业用人需求、招聘会资讯、毕业生求职技巧、求职简历模板、就业创业相关政策等,为学生提供就业咨询、生涯规划指导等,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服务;三是要建设好毕业生岗位发展服务平台,即时了解毕业生毕业后的工作动态、职业发展状况,为毕业生可持续发展继续提供指导、支持和服务;同时通过毕业生信息跟踪采集,准确评估毕业生就业质量、岗位发展情况,为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和完善以及学生精准就业服务提供参考。

(二)打造以大数据为基础的就业服务课程资源平台

充分利用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的优势,构建校企互为补充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使学生不限于传统的课堂,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访问云课堂了解、学习和掌握就业形势、行业发展动态、求职应聘的相关知识和技巧,方便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获得就业指导,提高学习效率。利用数据及分析技术,一方面学生可以进一步认识自我,另一方面学校可以根据学生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比如学生可以通过记录个人成长的校园平台大数据对自己在大学期间的发展有系统认识,可以通过就业指导在线软件中的职业倾向测评,对自己的职业兴趣、性格和价值观等有直观认识,同时还可以自主开展线上生涯教育一体化测试、线上模拟面试和培训等。就业指导老师通过学生职业测试数据、个人成长校园平台提供的大数据等,为学生提供“一人一策”的就业指导和政策咨询,让就业服务更贴近于实际,更精准。

(三)打造以大数据为基础的就业服务供需调研平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才市场需求以及毕业生就业观念不断发生变化。只有在对社会职业变动趋势、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人才市场供求状况、大学生的就业意愿、毕业生的职业现状等进行准确评估的基础之上,不断调整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服务水平,才能创建供需精准对接服务平台。高职院校要广泛开展“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及人才培养质量”调研并建立毕业生数据库,调研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如问卷调查、网络调查、现场访谈等。通过对用人单位实际用人标准、岗位职责、招聘人数、用人单位满意度、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岗位适应度、职业胜任度、职业发展信心等进行了解,同时也可以将学校生源信息情况、专业建设方案情况发送给用人单位和毕业生,通过访谈方式了解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毕业生人才使用情况、人才培养工作、毕业生对在校期间的学习情况、就业服务工作等提出意见和建议等。并对数据和访谈信息进行分析和梳理,为日后人才培养、就业服务提供同类对比参照,并依此制定相关政策、优化资源配置、明确工作改进方向。

结束语

大数据背景下的就业服务工作在提高精准就业服务、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提高人力资源配置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打破了就业指导靠经验传授、就业岗位靠简历海投等传统的低效率、低精度的就业服务方式,方便学校进行精准就业信息推送以及个性化的精准就业服务,提高了服务效益和质量,提升了毕业生入职匹配度以及就业满意度。但大数据背景下的就业服务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观念、技术、手段、资源配置等方方面面因素。各职业院校和相关老师根据自身情况加强研究、实践和应用,为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精准就业服务提供依据,从而改善高职大学生就业供给侧和需求侧的结构性矛盾,切实推进高职大学生就业工作。

作者:谢鑫 单位: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