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教学的要求范例6篇

武术教学的要求

武术教学的要求范文1

关键词:高校 武术教学 武术文化 传承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9―0058―04

1 前言

武术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它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沃土,融汇了中国哲学、传统医学、伦理学、养生学、兵学、美学等多种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和思想,形成了武技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武术文化体系,是“属于体育又高于体育”的传统体育项目。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发展的时代强音。高校是文化传承的主阵地,是中华民族文化继承和发扬的主力军。因此,研究武术文化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现状以及如何通过武术教学来传承民族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根据研究需要,以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山东农业大学、青岛理工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山东理工大学、济南大学、鲁东大学、聊城大学、临沂大学、泰山学院、菏泽学院、德州学院、潍坊学院、滨州学院、济宁学院、枣庄学院,共计18所高校的武术课教学为研究对象。选取的样本基本覆盖整个山东省,能体现山东省普通高校武术教学的总体状况。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近年来关于武术文化传承与教育研究的相关专著以及通过《中国知网》检索了从2000年以来的有关高校武术教学与武术文化传承的论文70多篇,为本课题研究顺利进行打下了坚实基础。

2.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内容,设计了武术课教师问卷和武术选项课学生问卷。分别累计发放问卷54份、900份,有效问卷回收52份、86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6.3%、95.6%。

2.2.3 专家访谈法

深入各高校,访谈在武术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和武术选项课学生,了解当前高校武术文化传承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2.4 逻辑分析法

运用逻辑推理对相关文献资料和数据进行逻辑分析,整理归纳得出结论。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武术课教学目标

通过查阅山东省普通高校武术选项课教学大纲和对部分武术课教师的访谈,可知山东省普通高校武术课教学目标制定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身体的全面、协调发展;二是传授武术的基本技术、技能,能运用武术方法进行身体锻炼,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三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培养民族自豪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从武术课程教学目标设置来看,基本符合国家规定的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总体要求。但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课程教学目标的制定与实施缺少对传统武术文化传承的要求。在实地走访中发现,大部分高校在武术教学中,仅是把武术选项课定位于体育课范畴,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武术技术层面的传授,忽视对武术文化的传承,忽视武术特有的多功能教育价值,以至于武术教育仅沿着艺术表演和纯健身方向发展。

3.2 武术课教学内容

从表1可知,在被调查的武术教师问卷中,有34人选择了初级长拳(剑术、刀术、棍术),占总调查人数的66.7%。有37人选择了太极拳(太极剑),占总体的72%。有14人选择了攻防技击术,占总体的27.8%,有6人选择了传统套路,占总体的11%,有9人选择了健身功法,占总体的16.7%,其它3人,占5.6%。

由此可见,山东省高校武术课主要教学内容还是一直沿用上世纪50年代原国家体育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编制的规定套路。随着社会的发展及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体育教学目标已经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与更新,但山东省高校的武术选项课的教学内容,却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在当今时尚体育不断爆发的形势下,这样的教学内容很难吸引大学生的参与,远不能满足青少年对武术文化的需求。

3.3 大学生对武术教学内容的需求

由表2显示,高校学生对武术教学内容的需求依次是防身自卫术、散打(攻防技击)、太极拳(器械)、健身气功、传统武术套路、初级剑术(刀术、棍术)、初级长拳、武术文化,他们分别占被调查人数的89%、62.7%、56.2%、33.8%、22.5%、18.4%、8.1%、5.6%。

由此可见,高校武术教学内容的设置与学生学习武术的需求存在较大差异。学生选修武术更注重武术运动的实用性和健身性,对一些内容枯燥、过于表演化、竞技化的套路项目,不再受到学生的欢迎。同时,对传统武术套路和武术文化的选择,也说明部分学生想通过武术课来了解中国传统武术文化。

3.4 大学生学习武术的动机

由表3显示,学生学习武术的目的分别是防身自卫、强身健体、锻炼意志品质、拿学分、了解传统文化、其他等,分别占81.5%、79.2%、31.6%、28.1%、11.3%、4.8%。

由此可见,大学生学习武术的动机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防身自卫和强身健体是吸引学生选修武术课的最主要原因。同时,对锻炼意志品质和了解武术文化选项的选择,也说明部分学生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认知存在一定的需求。

3.5 武术理论课教学时数和重视程度

通过对18所高校武术理论课教学时数的调查可知(见表4),每学期理论课安排2-4学时的高校占66.8%;安排6-8学时的高校占16.5%;没有安排学时的高校占16.7%,安排10-12学时的高校数为0。《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规定每学期安排10%的理论教学内容(每学期约4学时),根据纲要的指导精神,大部分高校武术理论课教学时数的安排是合理的。但对武术理论课重视程度的调查中发现,非常重视和重视武术选项理论课教学的高校占45%,认为武术理论课一般或者说不重视的高校占55%。

由此可见,高校一方面根据学生需要增加武术选项课设置,另一方面却不能从理论上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武术文化。甚至部分教师认为设置武术理论课没有必要,只会影响学生对武术技术学习的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因此有时还会减少或者不开展武术理论课教学。

3.6 武术课成绩评定方式

由表5显示,69%的武术任课教师采用技评+平时成绩的评定方式,17.3%的任课教师采用技评+理论考核的成绩评定方式,7.7%的任课教师采用技评+平时成绩+理论考核的评定方式,其它考评方式为6%。

由此可见,高校武术课教学成绩的评定还未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仅以“技评和平时成绩”就决定了学生对一门课程掌握的优劣,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其结果导致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被动地、机械地学习,无形中淡化了对传统武术文化的认知和探究,泯灭了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

3.7 对武德、武术礼仪教学情况的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见表6),5.6%学生认为非常重视,23.5%的学生认为重视,51.3%的学生认为没有突出武德、武术礼仪的教学,还有19.6%的学生认为不重视对武德、武术礼仪的教学。

由此可见,武术教学中,大部分高校只是把武术等同于西方体育运动项目一样进行教学,忽视了武术本身特有的文化内涵,那么传承武术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便无从谈起。

3.8 学习武术对弘扬传统文化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用的评价

由表7显示,76.8%的学生认为武术教育能弘扬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18.5%的学生认为作用不大,4.7%的学生认为不能。可见,武术教学作为弘扬传统文化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手段能得到大部分学生的认可。大部分学生不再把武术看作为一个简单的体育项目,而是作为一种文化的教育、道德的教育。那么,今后如何重新定位武术,如何从博大精深的武术文化中选取最适当的内容进行教学,应当成为武术教学改革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4 结论

(1)山东省普通高校武术选项课教学目标的制定,基本符合国家规定的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总体要求,但没有突出“传承武术文化”的教学目标。

(2)武术教学内容陈旧,轻武术理论学习,偏重于对基本技术、技能的传授。

(3)武术教学过程中忽视了武术的传统文化内涵,没有将武术教学作为一种传承武术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手段。

(4)武术的技击性和健身性是学生参与武术学习的最主要因素,但对武术文化的认知也存在一定的需求。

(5)高校武术教学评价模式单一,对学生成绩的评价过于注重技术、技能的评价,忽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5 建议

5.1 突出“文化传承”在高校武术教学中的定位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党的十报告中总书记也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大任务。要完成这一重大任务,一项十分重要的也是基础性的工作就是“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这就需要学校的领导和负责传授武术的教师从认识上予以改进,突出“文化传承”在武术教学中的地位,倡导文化教育比技术传授更重要的武术教学理念。学校开展武术教学的目的不仅是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更重的是通过武术教学来达到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目的。

5.2 强化武术教育体系中的“文化意识”

武术作为一个完整的文化意识形态(或武术文化体系),承载的是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是儒释道的精神要义。凹武术是一种文化,文化性是武技成为中华武术的灵魂,是武术得以延续的生命力。在高校武术教学中,仅仅将武术作为一项体育运动项目来关注武术的传承,是实现不了中华武术传承目的的,只会导致武术的发展畸形化。没有文化的武术是贫乏的、没有文化的武术是暴力的、没有文化的武术是断裂的。因此,强化武术教育体系的文化意识,把强化文化意识当作整个武术教育的核心来抓,才是真正意义上对中华武术的继承和弘扬。

5.3 合理设置武术课教学内容

普通高校武术教学内容的设置,要根据青年人的生理、心理特征,切合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将那些能够代表中华武术运动形式、能体现武术运动文化底蕴的武术内容,经过优化组合设置为武术教学内容。要“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运用”。如选择散打、擒拿、抱摔、防身自卫的方法、有攻防技击性的传统套路等内容进行合理的教学。要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认同感,要让学生了解武术,认识传统武术文化。

5.4 注重对传统武术文化内涵的解析

提起武术文化,我们总是用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来形容。但是武术文化是怎么样的博大精深,这样一种内涵丰富的文化如何让学生了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深刻解析武术文化、让学生体悟武术文化的内涵。武术文化中蕴含的中国哲学思想,像“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阴阳学说”、“形神统一”等,在武术教学中都要有针对性地阐述,要让学生理解中华武术思想的渊源。如《八卦拳学》中习、练武术要顺应自然规律,这是要求练功时须择天时、地利、气候、方向而练之。根据不同的季节和人体内脏的变化,分别进行不同方式的功法练习,来达到练功的目的。习练武术还追求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比如:中国隶书“武”字,由“止、戈”组成,意思是止戈为武,化干戈为和平。在武术教学过程中通过解析武术文化内涵,一方面让学生感受这武术文化带来的魅力,提高学习武术的兴趣,另一方面通过武术教学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5.5 将武德、武术礼仪与武术技术教学相结合

“文以评心,武以观德”,说明了武德在中国武术文化方面的重要地位。武德作为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核心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伦理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术礼仪则是武德的最直接的外在体现,包括抱拳礼、鞠躬礼、持械礼、武术竞赛礼仪等。是习武者应共同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行为规范,是习武之人文明礼貌的一种体现。在武术教学中,应该把武德、武术礼仪作为一项重要的文化资源、教育资源,贯穿到武术教学过程的始终,让学生体悟到“仁、义、礼、信、勇”真正内涵,有选择地吸收传统武德中对现代社会有益的成份。比如,师生之间在上下课时行抱拳礼,习练器械时行持械礼、递接礼等,以此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操,锻炼大学生的道德意志,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学生们从武术课的一言一行中产生对中国悠久的武术文化的认识。

5.6 更新武术教学评价理念

虽然学生武术课学习成绩的评价标准离不开技术评价,但是武术有其自身的文化特征,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学生学习成绩评价方面,应该考虑到武术的文化属性,适当对武德、武术礼仪和学生对武术文化的认知进行评价,做到“淡化分数,重视学习过程”。任课教师可采用考试、考查、学习态度、能力等综合评定法,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运动技能、学习态度及掌握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是单纯地为了应付考试被动地、机械地学习,而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探究,由教师对学生运动技能的传授转为通过学生弘扬武术文化。

6 结语

总之,武术属于中国传统文化,尽管当前的高校武术教学仍然被纳入体育教育的范畴,但武术的文化功能越来越凸显,并逐渐成为弘扬民族文化的教育内容。各高校武术课应加大对武术教学内容、教育手段的改革力度,加大对学生传承武术文化的力度,同时注意对传统武术文化的创新,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郭玉成,邱丕相.高等院校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的历史使命[J].搏击・武术科学,2006(2):1-3.

[2]张岂之.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EB/OL].人民网-人民日报:2012.12.10,http:∥.cn.

[3]邱丕相.武术文化传承与教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60.

[4]权黎明,王岗.传统武术文化特征的当代阐释[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9):40-43.

[5]王岗,邱丕相,李建威.重构学校武术教育体系必须强化“文化意识”[J].体育学刊,2009(12):83-86.

[6]蔡仲林,施鲜丽.学校武术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1):62-64.

武术教学的要求范文2

[关键词]武术;武德:武术教学

一、武术教学中进行武德培养的必要性

1.树立良好的武德是进行武术教学的前提。为武之道,以德为本。武术教学中首先要重视武德的学习,要有好的思想品德作指导,才能保证武术教学沿正确轨道行驶。武术是以中华民族哲学思想为指导,注重内外兼修,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具有技击功能和健身价值的传统体育项目。武术本身蕴涵着博大的中华教育文化,在练习武术中表现出顽强拼搏、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勤奋、务实、谦虚、礼貌的道德作风,是一种高尚的社会道德的体现。

2.进行武德培养是武术教学各个环节的需要。首先要强调仁爱、守礼、忠诚、谦让和宽厚,而后才进行武术技艺的教学。武术教学中,对动作的技击性,要用武德约束使用:武术的技击价值,对维护社会秩序稳定,保护人民利益,调节人际关系具有的特殊价值和作用;另一方面避免,利用武术恃强凌弱,为害四方,败坏社会风气。为此,在武术教学的每个环节中,要求学生依礼处世、待人,告诫其技击动作的伤害性,何时、何地、何种人群中有鉴别的运用武术,使武德教育贯穿于武术教学的每个环节。

3.武术课堂进行武德培养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需要。首先弘扬武德能激发民族精神,弘扬祖国传统文化;其次武德能促进校园文明,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再次武德的教育作用科学的体现在“育己”和“育人”两个方面。“育己”,也就是说,崇尚武德可以培养“厚德载物”的气度和“自强不息”的精神。“育人”,即是说,武德高尚的人其行为处处影响着他人,成为习武者尊重和效仿的对象。武德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的道德规范,可以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自重、自尊、自信、自爱。通过弘扬武德,能使同学之间和睦相处,团结友爱,互相谦让,促进校园稳定,保证校园文化向着科学文明的方向发展。

4.学校学生的现状决定了武德培养迫切性。据调查在某些学校的学生存在着,学习中,专业不求上进,不懂得尊师重道,缺乏道德修养;武术比赛中不讲公平竞争,对裁判举止粗鲁;某些学生在校利用武术技术的优势,拉帮结派、欺负弱小、逞强好胜、打架斗殴;在外充当打手、保镖,扰乱社会秩序。以上这类事件的发生,不仅污染了校园风气,也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有损于学校的形象,也给社会带来不安定的因素,损害了大众的利益,对中国武术的继承和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危害。

二、加强武德教育的方法

1.通过武术礼仪来体现。武德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成套的行为规范,以及一些特定的造型等外在动作的形成而加以培养,这种行为规范,就是“礼仪”,它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培养教育作用。在武术教学中应注重加强武礼的传授和规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其方法,明确其涵义,还要善于利用师生问候,递接器械以及辅导、练习、考核等渠道,使学生养成应用武礼的良好习惯,做到动则功夫到家,静则修养有素,行则彬彬有礼。

2.通过武技传授来渗透。“崇武尚德’,是所有习武者必须遵循的准则。所以武德的教育要贯穿于武技教授之中,通过武术基本功和套路的练习培养学生刻苦顽强、永不自满的品质,在散打教学中要鼓励双方,勇字当头,敢字当先,锻炼学生勇敢无畏的精神。通过让学生相互“喂手”的练习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引导学生养成讲礼守信的良好习惯。

3.通过武术教师起表率。由于历来习武中形成的崇尚师傅权威和尊严的传统,加上武术教学与其它教学相比更具直观性,在武术教学中教师言行的表率作用极为重要。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身教重于言教”,武术教育工作者只有自己具备了正派的武德、武风,才能有力地说服学生,感染学生。否则,教师不仅丧失威信,甚至有可能失去教育人的资格。

4.通过德育环境来暗示。“良好的德育环境、潜移默化的暗示教育效果,往往是一些明示性的德育所不能比拟的。”首先要摆正武德教育的位置,把武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中,其次要对武术教学的相关内容进行规范和标示,进而通过这种强制性的外在约束,在人们心中形成一种“见物思武,见武而明德”的条件反射。要注意课堂气氛的民主,营造精神愉悦的课堂氛围。最后在教学中要善于充分利用各种现代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指导学生从中吸收有益的东西。

武术教学是学校体育内容的重要部分,崇德尚武是武术教学的基本原则。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是极其重要的,在武术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武德作用。促进道德教育的广泛开展,提高学生的自我道德意识,为社会造就高标准、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武术教学的要求范文3

关键词:双语教学;武术与民体专业;人才培养;影响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3-0146-02

前言

随着高新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环境的日益普及,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双语教学受到教育界的高度重视。与此同时,武术独特的文化和技击魅力越来越彰显,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外人士到我国学习武术。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学生,是培养武术对外交流师资的主要来源,由于受我国以往的教育体制和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影响,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的学生外语(一般为英语)的应用能力不足,致使他们在国际性的交流、学习和翻译我国武术的过程中存在着种种障碍,限制了武术的推广与传播。虽然双语教学在我国许多院校已经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了,但是,把双语教学应用于武术与民族传统专业课程的学校并不多,并且许多高校忽视了双语教学对武术与民传人才培养的作用与地位,认为双语教学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意义不大,不愿意尝试和探索双语教学,致使许多高校培养出的武术人才与社会需求不符,不仅缩小了学生就业口径,也阻碍了武术国际化发展。因此,双语教学对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有何影响?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中又该怎样体现双语教学呢?这些问题值得大家思考与探讨。

一、武术国际化

截至2013年,全球五大洲已有12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440所孔子学院和646个孔子课堂,注册学员达85万人。武术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已经迈进孔子学院课堂,成为孔子学院体育文化特色课程。2014年3月,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访华学习武术,提到美国的很多学生都知道中国武术,也有学校在教中国武术,还建议两个女儿多接触中国武术,体验中国武术的魅力。2014年8月,中国武术协会分别与俄罗斯武联、意大利等国家的武协在北京签署了关于推广武术段位制的合作协议书。武术段位制在世界范围的推广,将扩大武术的练习人口,进一步推动武术国际化发展。由此可见,武术逐渐成为我国于世界平等交流的文化立交桥,是国外了解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纽带,为提升中华民族在当今世界文化竞争中的综合实力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成为构建我国文化安全屏障的一块重要基石。

二、武术国际化对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从武术快速的国际化发展趋势可以看出,武术在世界范围的迅猛“扩张”,促使武术在对外传播的同时需要大量既懂外语又懂武术的专门人才。而我国武术专业人才的缺乏以及由于面临许多的语言沟通障碍,使得国外人士对武术自身内部深层次的本质理解不深,严重影响了我国武术的对外传播和推广。但目前,许多高校并未重视这一点,忽视了双语教学在武术与民传专业人才培养上的作用与地位,因此,在许多高校的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中并未体现,使得社会对既懂武术又懂多国语言人才的需求与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有所出入。在这种武术与国际日益接轨的背景下,社会和市场对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也要求与国际接轨。这就要求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学生不仅要具备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一些新的能力。

(一)我国在满足文化传播的过程中,语言障碍是阻碍其对外传播的原因之一

为满足我国对该人才的需求,应提高武术与民族传统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其中包括英语的书面表达、口语表达、教学能力、交流能力和查阅外文文献能力,除了对其通识英语的加强外,尤其要加强武术专业英语水平,此外在加强专业英语水平的同时,要注重英语的教学和交流能力。把这种学生着重向武术文秘和国际武术人才方向培养。

(二)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育是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传承的最佳途径

许多武术与民族传统专业的学生在进行交流,尤其是对外交流的过程中,没有把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以及武术的精华进行传播,使得许多国外学者学到的武术“有形而无神”,没有体会到其中的真正含义。除了要具备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在本专业领域内进行教学、训练、指导和对外翻译的基本能力外,还应通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以及一些基本的外文化,具有武术素养和过硬的专业技术,如能把握武术动作的攻防含义,技击特点并且能运用于实践。这种人才可以满足武术教育的发展需求。

(三)培养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学生的表演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武术自身所具有的独特的防身、健身和修身价值得到了广泛的认同,所具有的艺术特征和民族特性在各类影视、综艺表演、动漫网游等文化艺术产品中得以彰显。特别是其文化艺术价值更是得到社会文化市场的额外关注,市场对武术表演产生了极大的需求。因此,应培养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学生的表演能力,武术创编能力,尤其是影视、舞台、广场等武术表演的业务知识与技能,适应社会武术表演与艺术的需要。

三、双语教学是培养武术国际化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

双语教学的主要任务应是系统讲授专业基础和前沿知识,同时在外语的运用中使学生学习掌握相关的外语专业词汇和表达方式,提高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外语听、说、读、写“四会”能力[1]。也就是说,在武术与民传专业实行武术双语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在外语的运用中使得学生掌握相关的武术专业词汇和表达方式,不仅让学生的专业水平提高,而且学生的外语水平也上升,能运用外语来表达专业知识中一些深层的含义,也就是不管在技能方面,还是文化方面,都能运用外语进行交流、翻译和教学等。高校培养出来的这些人才,武术专业技能较高,外语水平也较好,是既懂武术又懂外语的国际化专业人才,是符合当今社会需求的。这种教学的方式,也是国家培养武术国际化专门人才的一种有效途径。

四、人才培养中双语教学的应用与实践

(一)明确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法

高校能培养出大量的优秀人才,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很重要,人才培养模式的两个主要的要素是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措施[2]。根据社会对武术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在专业设置、教学目标、课程安排、教学组织、教学评价、教师管理等方面都要充分体现双语教学,明确双语教学目标。当然,就体育院校的整体条件和培养对象来说,英语水平可能有所欠缺,所以,改进以往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育的技术手段,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通过图、文、声等非语言行为,直观、生动、形象地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3]。

(二)制定教学大纲,规范双语教学

制定出教学大纲,核心是学生在达到现行大纲对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要求的前提下,专业外语水平或应用能力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4]。武术与民传专业大纲在学生掌握武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前提下,英语水平也要达到六级。将双语教学课程纳入到整个专业课程体系的知识建构中,增强各门课程之间的内在逻辑性[5]。不仅是术科课上要运用双语教学,在一些专业理论课中也可以适当安排双语,并且选择合适的双语教材,制定合理的考核标准,规范双语教学课程。

(三)组织和开设双语实验班

从当前的整体环境来说,许多高校还是具备推行双语教学的条件。但为了能将双语教学长期推行,各个高校应在武术与民传专业中开设双语教学实验班,在专业开课前,对所有双语感兴趣的学生进行筛选,对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编成双语实验班实施双语教学。而其他英语水平较差的学生按常规的武术课进行教学。这样,既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社会对武术国际型人才的需要,也能照顾到英语水平较差的学生的正常学习。武术教学是以小班形式进行教学,实验班也可按小班形式进行,人数少,便于双语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互动,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与主观能动性。

五、结语

从当前的国际形势看来,武术国际化是趋势所向,而双语教学作为培养推动武术国际化专门人才的一种重要途径,对各大高校的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也会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关键是高校应结合自身特点进行合理有效的双语教学,使得双语教学与人才培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培养出适应武术国际化发展的专业人才,为武术在世界的传播和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韦曙林.高校双语教学课程定位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201.

[2]孟田.高等院校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综述[J].搏击:武术科学,2013(4):69-71,111.

[3]王丽萍.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制约因素:实证分析与对策建议[J].扬州大学学报:社会科版,2004,8(1):77-801.

武术教学的要求范文4

关键词:学校武术 教学设计 艺术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5.13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越来越注重强身健体。武术作为中国一项传统的运动项目受到人们广泛的喜爱,发展成为学校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武术是武术存活和发展的重要场所”[1]如何将这一传统运动项目传承与弘扬下去,需要我们不断探求学校武术教学设计艺术,在提升学校武术教学实效性同时带给学生艺术享受。

1 学校武术教学目标设计艺术

学校武术教学与其他武术训练不同,它是一项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实践活动,具有自身的武术教学目标。在学校武术教学目标设计中,我们要充分体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致力于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在此目标引领下,引导学生通过武术学习掌握强身健体的科学方法,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并且对学生进行“武德”教育,包括思想道德、爱国情感,国防意识等教育。“事实上无论是民间武术,还是武术历史,甚至是武侠小说都把武德作为一个武者必须具备的条件,并把既有武德又有高超的武术技击能力作为武者的最高追求目标,把有没有优良的品行作为评价一个武术运动者的核心。”[2]以培养出思想道德素质高的接班人。学校武术教学目标设计可以细化为运动技能、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基本目标,学校武术教学其他设计要紧紧围绕目标设计展开。

2 学校武术教学内容设计艺术

2.1 武术教学基本内容设计

学校武术教学的基本内容大致分为武术基本功、武术套路、散打运动、武术理论等基本内容。武术基本功主要是进行身体素质专项练习,锻炼学生弹跳、柔韧、灵敏等基本素质;使学生掌握武术基本功,包括手法训练、步法训练、腿法训练、跳跃训练、平衡训练、组合训练等,使学生了解武术基本技术要领,正确完成手型、步型、手法、步法等基本动作,提升学生身体柔韧性、灵活性等各项素质。武术套路主要进行初级长拳与简化太极拳训练,使学生熟练地把握长拳与太极拳运动基本技术要求,正确处理好运动的节奏、速度等,形成一定的武术运动气势与风格。散打运动教学主要着重于基本步法、拳法、腿法以及组合训练,包括前进步、后退步、上步、撤步、闪步,直拳、摆拳、勾拳,蹬腿、侧踹腿、鞭腿、勾踢腿等;包括基本防守技术,例如后闪、侧闪、下躲闪、格挡、拍压等,全面提升学生武术运动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等素质,同时锻炼学生竞争、进取等优秀品质。武术理论教学主要介绍中国武术起源与发展,以及武术运动一般特点,并且引导学生了解运动与营养等相关知识,学会欣赏武术套路。

2.2 教学内容层次设计

学校武术教学内容的层次设计要根据学校武术运动发展的层次进行设计。一般来说,我们将学校武术教学的内容设计为三个层次:趣味武术、技能武术与文化武术。这一设计体现了教育的一般规律,从学生的武术兴趣培养上升至武术技能的掌握、武术文化感染与熏陶。

3 武术教学中教学方法设计艺术

“一节武术课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3]因此,学校武术教学要不断加强武术教学方法设计,不断丰富学校武术教学方法。

3.1 示范教学法

示范教学法是武术教学的一种基本方法,通常情况下包括教师示范、学生示范、合作示范等基本示范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出合适的示范教学法。

教师示范设计时要突出直观、规范、明确等特点,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直观了解武术动作的形象、构成与运动顺序,形成规范的动作表象,帮助学生建立起武术技术动作概念。在示范前,教师要加强目标引领,让学生明确观摩要求与内容,消除示范教学无效性。同时,处理好分解与完整的关系,分解示范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武术套路、拳法等基本动作构成,完整性是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运动概念,感受武术运动魅力。

学生示范设计是为了充分体现学生在武术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了激励学生,树立榜样,我们可以在武术示范教学过程中,邀请技术动作要领掌握得较好的同学进行示范,以先进促后进,激发学生武术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合作示范往往是根据武术教学内容的需要进行的。在武术运动中,有很多攻防技击动作,需要进行合作示范。在设计中,重点要突出合作者之间合作的协调性,在合作示范前,教师要与合作者对教学的技术动作进行磨合练习,确保展示给学生规范的运动动作。

3.2 多媒体教学法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丰富学校武术教学手段创造了条件,教师在进行武术教学设计时,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直观、信息资源丰富等优势,提升学校武术教学效率。例如对于一些难度较高的武术动作,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特写”功能进行细节放大与回放,将学生难以把握的细节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并且多媒体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将技术动作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形成规范的武术动作概念;同时,我们可以利用武术影视资料、网络资源,帮助学生全方位了解武术,感受武术,营造良好的武术学习氛围,提升学生兴趣,促进学生武术运动技能的形成。

此外,我们还可以运用对比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暗示教学法等。无论选用哪一种教学法,都应当紧紧围绕学校武术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要有助于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总之,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一项传统运动项目,也是一门艺术,学校武术教学设计更是一门艺术。我们要在武术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准确定位与设计学校武术教学目标,设计好武术教学内容,尝试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升学校武术教学效率,全面提升学生运动素质与身心素质,努力弘扬中华武术。

参考文献:

[1]朱清华.武术教学方法新探[J].搏击(武术科学),2009,(12):60-61.

[2]徐小峰.武术练习者武德教育的调查研究――以陕西西安、宝鸡两市为例[J].价值工程,2011,(29):193.

武术教学的要求范文5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宿州市区中学武术课的教学现状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我们系统查阅了“中国知识资源网”及宿州学院图书馆资料室中有关学校武术教学方面的文献资料及博硕士论文,为该论文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2.访谈法。我们走访了从事体育教学5至8年的老师10名及部分中学生50名,采用无结构的访问方法,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访谈及提问。

3.问卷调查法。我们对宿州市区宿州一中、宿州二中、宿州三中、宿州学院附属实验中学、宿州十一中等初级中学的体育教师和学生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

(1)问卷的设计。根据研究需要,我们设计了“宿州市初级中学武术课教学调查问卷”,一份为教师问卷,一份为学生问卷,将两份问卷的初稿征询了专家意见,反复修改后制定出最终问卷进行发放。

(2)问卷的发放与回收。问卷采用随机发放,对5所初级中学发放教师问卷30份,男教师23份,女教师7分。因初一年级学生入校时间不久,对学校开设的体育课教学了解不多,所以向初级中学初二、初三的学生发放,每所学校学生发放40份。共对200名中学生进行问卷的发放(见表1)表1 调查问卷发放和回收情况统计表■ 4.实地考察法。到5所中学察看中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学习内容。

5.数理统计法。本文采用EXCEL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相关统计。

6.逻辑归纳法。本文运用归纳、综合分析等方法,对所取得的数据和文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合理性建议。

二、结果与分析

(一)宿州市区中学体武术教育师资队伍的研究

1.宿州市初级中学体育教师年龄、学历、所学专业的调查。表2 体育教师年龄情况(n=27)■在所调查的27名教师中,宿州市初级中学40岁以下教师占到69%,40岁以上教师占到41%。总体而言宿州市区初级中学教师结构比较合理。

表3 体育教师学历情况(n=27)■通过对体育教师学历情况的调查,目前宿州市初级中学体育教师以大专及本科学历为主,占所有比例的78%。这个比例适合新课改下初级中学对体育教师的学历要求。

表4 体育教师所学专业分布(n=27)■如表2、3、4可见:虽然教师年龄以及学历方面比较合理,但是在开设武术课程中,武术教学大部分都是由一般体育教师担任,所占比例高达93%,武术专业老师所占的比例只有7%。以上数据说明当前宿州市初级中学武术专业师资十分匮乏,严重地影响了初级中学武术活动的开展。

2.宿州市中学体育老师对武术的教学方法调查。通过走访调查,我们了解到在新课改下宿州市初级中学基本不上武术课,只有上级领导巡视的时候偶尔开设下。开设的内容也十分粗糙,不专业,大多只是让学生练习基本手法、步法及其组合,导致学生对武术的兴趣不高。宿州十一中和宿州学院附属实验中学有专业的武术老师,老师会在课堂上进行武术上的基本拳术的教学,而且偶尔还在学生面前做下表演,但由于学生对武术的接触非常少,学生看完只是对其很崇拜,没有实质性的亲身体验。

3.宿州市区中学体育老师对武术课的态度调查。 表5 体育老师对武术的价值的认识(n=27)■

表6 是否应增加武术课在体育中的比例(n=27)■表7 体育教师教学完成情况(n=27)■我们从表5、6、7中可以清晰了解到中学武术教师对武术的价值是表示肯定的,80%的老师认为应该增加武术课在体育课中的比例。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只有7%的教师能较好地完成武术课的教学工作。现在的中学生只知道武术是国粹,不了解武术究竟是什么样子,他们仅从一些影视作品中了解武术,因为目前很多学校都没有武术课。这完全背离了教育部在新课改中要求中小学体育课适量增加中国武术等内容的规定。

(二)学生的基本情况调查分析

1.宿州市中学生对武术认识的程度及途径的研究。表8 学生对武术了解途径统计表(n=180)■目前宿州市区中学生对武术的了解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电影电视、体育老师的传播、武侠小说等。

通过对180名学生了解武术途径的调查,通过电影电视的占到了60%。电影电视对中华武术的传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武侠影视的武打动作,大都和我们现实中的武术有很大的差别,武侠影视上面的武打动作增添了夸张的艺术渲染,导致人们对武术产生了一种错误的认识。看完武侠影视后,大多学生都以为学了武术就能像影视剧上面的武打明星一样“以一挡十,飞檐走壁”等。

作为体育知识和技能传播的体育教师,理应承担起传播和继承中华武术的重要角色及新课改下对武术内容重视政策颁布的积极响应者。但是我们从体育教师方面了解到中华武术知识的仅占到了18%。这说明宿州市体育教师在新课改后对武术的传播意识还很薄弱。2.宿州市初级中学生对武术兴趣的研究。 表9 宿州市初级中学对武术兴趣的调查表(n=180)■通过对宿州市区180名中学生的调查,我们了解到在学习武术之前有70%的学生对中华武术是很感兴趣的,这说明中华武术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这也给武术工作者提供了传授武术知识和技能的有力动力。

3.宿州市区中学生喜欢的武术内容的调查与分析。通过走访与调查,我们了解到由于宿州市区的武术课开展情况十分不乐观,学生对武术的内容如刀术、剑术、散打等都了解得很少。一说到中华武术,绝大多数学生都会想到武侠电影里面渲染后的动作。他们对武术不是真正了解,所以笔者对此问题进行文字表述。

4.宿州市中学生对上过武术课后的效果分析。表10 学习武术后对武术的喜欢情况(n=180)■通过调查接受过武术教学内容的学生,我们了解到他们对武术的兴趣不是很高。这与学习武术之前对武术课的兴趣产生了鲜明的对比。85%的学生上过武术课后对武术的兴趣明显下降。(三)学校领导对武术教学重视程度的研究1.开设武术项目的态度表11 影响武术在中学开展的主要因素■ 宿州市初级中学武术教学开展的顺利与否,与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调查列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有93.5%的教师认为学校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是影响武术教学的重要因素。同时通过访谈,笔者了解到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导致大部分学校的领导对武术教学很不重视。这使得在新课改下武术教学的开展受到很大的限制。学校领导的政策绝大部分倾向于文化课,形成了以学习文化课为中心、体育教学让位于文化课的现象。这严重影响了体育老师上体育课的积极性,进而影响了武术教学在中学的顺利开展。

2.学校武术场地与器材状况。体育场地、器材是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障。笔者通过走访各调查学校,就笔者的观察与访谈,各调查学校基本没有专门的武术训练场地和器材。大多数的体育活动都在田径场地举行。遇到大风大雨天气,体育教学活动基本不能进行。这就阻碍了中学武术教学的顺利开展。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宿州市初级中学体育教师的年龄结构比较合理。学历比例适合初级中学对体育教师的学历要求,但是武术专业师资非常匮乏,不能满足武术教学的需求,很不利于中学武术教学的顺利开展。

2.武术课的开展率不高,课余武术活动组织很少,基本没有按照国家的要求进行课程建设。绝大部分学生上完武术课后对武术的兴趣下降。

3.宿州市区绝大部分中学体育教师对武术的健身、教育、自我调节、防身自卫等价值都表示肯定。

4.宿州市区体育老师认为影响学校武术教学的开展的前五大因素分别是:领导重视及支持、教师的能力、学生学习负担过重、资金问题、宣传力度等。

5.学校领导对武术课不够重视,武术场地、器材设施不能满足武术教学的需求。

6.中学生了解武术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电影,电视和武侠小说,导致他们对武术了解得不真实。

(二)建议

1.学校领导应转变教育思想,重视武术教学。加大武术专业老师的引进,加强在校体育教师的培训,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2.加大学校武术教学的场地建设及器材设施。

3.学校应加强武术的宣传力度,合理安排体育教师的教学任务。

4.充分发挥体育教师优势,利用课堂对武术进行宣传,加强武德教育,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武术。

参考文献:

[1]熊坤.开封市区高级中学武术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15-16.

[2]闻易.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J].求是,2003(9):25.

[3]张金杰.新乡市中学武术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5):28-30.

[4]周义义.温州市中学武术课教学的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10):89.

[5]毛伟伟.江苏省苏南地区城市中学武术教学现状之研究[D].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3):223.

基金支持:安徽省宿州市2009年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编号:JKY09149)。

作者简介:

武术教学的要求范文6

关键词:武术;高职;发展

华夏五千年文化,武术也是历史悠久呀,中国功夫更是名扬海外,是我国的一大标签。武术的功能不仅有比赛性质,还可以供娱乐消遣,甚至可以起到强身健体的功效。在我国大部分人都热爱练武术,尤其是大学生更应该将我国的文化传承下来,并且发扬这种习武精神。顺应时展,我国越来越多的高职学校加设武术选修或者必修课程,这说明国家和学校都很注重学生对于武术文化的传承。高职院校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耐心,调动他们对于武术项目的积极性,让他们认识到学习武术的重要性。既然武术也是高职院校的一门体育课程了,那么完成上述想法的最直接途径就是开展教学活动。我们主要是根据高职院校近年来在武术教学方面反映出来的一些现象进行分析总结,以求得到改善。

1 高职院校武术教学发展中出现的弊病

尽管高职院校将武术加入教学行列,还是不能各种问题的出现。这样会影响学生对于武术真正精神的接受,也会使得教学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一)学生对武术的了解甚少

中华武术历史悠久,所包含的东西可以说是包罗万象,涉及的范围也非常广,就目前来看,最主要的是套路和竞技两种类型。当今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每天沉迷于网络,对于武术的关注和了解都甚少,就算有也都是一知半解,构不成一个体系。正因为没有了解中华武术的精髓,所以不明白为什么要学习武术以及学习武术的意义在哪里,渐渐地也就失去了兴趣,这样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拖慢教学进度。

(二)高职院校课程开展的不合理

每种武术的套路和技巧都不尽相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随机应变,根据武术动作做出相应改变。对于套路,看重的是学生对于动作的记忆和练习,对于技巧的要求倒不是那么强硬。需要严格依照武术套路将动作连贯下来,最起码不能断断续续,另外还要考量肢体的协调。但是技击就不同了,重点要求学生对于踢、打、摔、拿等要领的联合使用能力,要求严谨性和灵活性同时兼备。在排布教学内容时,要严格划分这两种类型的武术课程。实际上,在绝大多数高职学校由于学校规模以及教师能力等问题,致使学校在开展武术方面的教学活动时都只选其中一个方面着重进行,要么是武术套使得路的学习,或者是技击的学习,那么必然会导致学生对于武术的学习和了解出现片面的现象。

(三)高职院校师资水平普遍落后

因为高职院校的特殊性,学校的大部分教师都不是专业的武术老师,并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武术知识,也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教学培训。可想而知,教师的教学水平肯定达不到要求,但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学校没有足够的实力引进新的师资力量。教师的总收入包括基本工资和课时费两部分,但有些高职院校存在体育教师课时费低于专业课教师的现象。这种不公平的现象会打击体育教师的教学积极性,间接降低了武术等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那么对于学生来说肯定是不利的。

2 高职院校武术教学工作的改善

(一)加强对武术知识的宣传

武术对于中国来说意义非凡,被誉为中华魂,是一个民族的象征,但面对如此重要的瑰宝,作为中国未来的当代大学生却了解甚少,甚至可以说完全不了解。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就有责任为大学生讲解和普及武术知识。各大高职院校应该加强武术课程的开展力度。只有让大学生真正意识到武术的重要性,发现其中的乐趣,才有可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武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在宣传武术时也要讲究方法,要学会投其所好,善于利用学生的热情。向学生宣传武术的实用性,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自卫。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武术课程教学内容要实时更新

在高职院校一般都把武术作为体育的选修项目之一,但是要向学生表明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不要因为是选修就不重视。要让学生真正爱上武术,自愿去学习,乐在其中。现代社会大部分家庭子女都比较少,每个都是娇生惯养,没吃过什么苦,所以意志力不是特别坚定。

恰恰武术对于学生耐力等品质要求高,所以在选择教学内容要综合考虑,尽量满足全部学生的情况。既要简单易学,还要实用性强。在教学过程中还要考虑学生的安全问题,认真指导学生,避免发生意外。教学内容选择合理的话,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还可以保证教学质量。

(三)提高武术教师的教学能力

高职学校学生对于武术的学习成效受到学校有关教师教学能力的直接影响,因此学校应当加大对学校师资力量的投入力度。不仅要提高目前在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对他们进行培训和辅导。还要适当引进一些新的教学力量,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学校各项课程的教学效果,包括武术。

3 小结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各大高职院校的教学课程也做出改革,加入了武术等一些新的教学内容来相应社会需求。由于我国高职院校开展武术课程年限不长,所以出现了学生对武术了解不深入,教学内容不合理,以及武术方面专业教师缺乏等问题。为此学校应当加强对于武术知识的宣传,要实时更新教学内容并进行合理筛选,最重要的是提高武术教师的教学能力。总而言之,要注重对高职院校学生武术的宣传,教授以及传承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伟峰:武术单式动作的选择与创编原则研究[J];搏击(体育论坛);2010年02期

[2] 姜涛,黄乐:以武术的本质特征“技击”为基本内容的教学模式研究[J];才智;2010年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