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分析范例6篇

突发事件分析

突发事件分析范文1

论文摘要:自进入21世纪以来,重大事件的发生,对媒体的报道提出了严峻的考验。虽然我国媒体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在传播规模和业务方法上基本做到了报道及时、客观,体现出新时期我国媒体时效性和报道水平的进步,但仍然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本文对研究背景、研究内容等相关问题进行阐述,介绍重大突发事件报道的理论基础,分析重大突发事件的历史与现状,并通过案例分析,讨论重大突发事件中媒体应该采取的报道策略。

我国媒体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在传播规模和业务方法上基本做到了报道及时、客观,体现出新时期我国媒体时效性和报道水平的进步。但现有的突发事件报道方式还不够完善,对事件报道的整体把握尚不够成熟。因此,研究重大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重大突发事件的概念

1.1 突发事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灾害性突发事件。灾害性突发事件是指来自自然界的人类不可抗拒的力量,即由非人为因素而导致的重大事故或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水灾、沙尘暴、火山爆发等。二是社会性突发事件。社会性突发事件是由各种社会矛盾或人为因素导致的重大事件,如恐怖活动、战争、海难、空难、矿难、交通事故、桥塌、楼倒等重大刑事案件或重大责任事故等。

1.2 重大突发事件的特征

一般认为,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异常性、紧迫性、爆发性、偶然性、严重性、破坏性、继发性、关联性、多变性和影响广泛性等众多特点或特征。笔者将突发事件的特点概括为突发性,破坏性及关联性三种。

①突发性。突发性是突发事件最大的特点。其爆发的时间、地点、方式、种类及影响的程度往往都是超出人们的常规思维之外的。例如2004年11月21日发生的包头空难,早上8:20,东方航空公司一架小型客机从包头机场起飞,仅飞行1分多钟就坠入离机场不远的南海公园,机上47名乘客和6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另外造成地面2人遇难。事发后,由于政府部门处理及时,安排得当,得到了遇难者和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使得这一事件很快平息下去。②破坏性。绝大多数情况下,突发事件所造成的破坏性是以爆发的激烈形式出现的,如车祸、空难等,一旦发生,在瞬间即可造成家破人亡的人间悲剧。有时,这种破坏性带有连续性,如地震、强震发生后,往往还伴有持续的余震;疫情则有一个逐步扩散的过程。譬如非典型性肺炎的传播。从2002年底广东发现发病者开始,疫情迅速蔓延到全国多个省市,虽然期间采取了多种措施进行防控,但还是持续了半年多的时间,给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几大的损害,也破坏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③关联性。突发事件的爆发是往往是矛盾激化的结果,呈现一果多因,或一因多果的相互关联、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复杂状态。例如松花江水污染时间,因松花江遭到严重的污染,以松花江为饮用水源的哈尔滨市全市停水四天。这不仅影响到市民的正常生活,还打乱了市场、交通以及政府办公等的正常秩序。

2 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价值

2.1 重大突发事件的新闻价值 从新闻学的角度讲,重大突发事件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在所有的新闻传播实务中,突发事件报道因本身的突发性和巨大性,信息量巨大,报道难度高,显得错综复杂,己成为大众媒体追逐的一个新的热点,并且愈演愈烈。按照密苏里新闻学院写作组的总结,新闻价值主要包括:影响力、接近性、及时性、显要性、异常性、冲突性等要素。这和我国新闻先驱者徐宝瑛、邵飘萍引进的关于新闻价值的要素,差别不大。

2.2 重大突发事件的社会价值 重大突发事件,情况复杂,影响深远,在报道的时候,媒体不能只考虑它的新闻价值,还要重视它的社会价值。将两者有机结合进行报道,更能凸显重大突发事件的价值。

2003年的全国范围爆发非典型肺炎这一突发事件,在发生初期由于一些原因,政府没有把真实情况告诉人们,媒体也没能发挥出监测环境的功能,谣言四起,造成了人们对当时情况的错误认识,使人们做出了许多错误判断,致使疫情迅速蔓延。随着疫情的不断发展,有关部门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及时改变做法,将正确信息逐渐公开化,媒体也开始恢复它的这项功能,人们了解了真实环境,媒介此时才起到了较好的监测环境的作用。

3 媒体要强化责任意识

3.1 新闻责任意识 以汶川地震为例,事件发生时“我在现场”,这是媒体人最本能的职业反应。重大突发事件由于具有极高的新闻价值而成为公众和媒体关注的焦点。可以说,全社会救援行动始于人性的大爱思想,抗震救灾报道实践发于传媒的新闻责任理念。从下面几点就可以看出

①迅速启动应急机制,整合资源,调整节目编排。5月12日大地震发生后,国家广电总局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求,立即行动,七次发出紧急通知、通报、电报,周密部署广播电视开展抗震救灾宣传报道工作,要求所有电台、电视台立即对所有节目做出调整,明确要求停播所有娱乐性节目和喜庆类影视剧,将重点立即转到抗震救灾宣传上来。国内各省级广电媒体在得知地震发生的第一时间,迅速辨明形势,积极启动应急报道机制,纷纷形成了高密度、大容量的宣传报道态势。②创新新闻报道方式,彰显优势,实现联动效应。此次抗震救灾报道中,各省级广电媒体都把坚持正面报道,宣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的精神作为报道的主基调。本着最快、最全、最真实的报道宗旨,各省级电台、电视台纷纷开设了直播节目,高密度地播出抗震救灾方面的新闻。电视直播节目采用了演播室主持、专家访谈、现场报道、新闻滚动、电话连线、视频连线等一系列节目形式,成为国内外新闻媒体获取震区新闻的主要信息来源,有效提高了新闻的时效性,扩大了观众覆盖面。

3.2 宣传责任意识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新闻来进行宣传,这在我国的各种媒体报道中运用得尤为普遍,新闻和宣传往往出现一定的特殊的复合现象。但新闻和宣传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媒体新闻报道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信息,而媒体宣传则侧重传播包括理论、方针、政策、伦理道德、立场态度在内的一定的观念。

在汶川大地震中,一个比较乐观的变化是,我们的媒体在宣传党政机关、民间机构、海外华人、国际友人的捐赠、救助活动时,也不忘将问责的目光投向了政府。比如,有媒体质疑我国的地震自救教育为何长期缺位、地震信息制度为何长期不透明、部分党政领导救灾期间指挥无措等等,从另一个方面叩问这场天灾中的“****”。在都江堰重灾区,一幢幢沦为废墟的校舍触目惊心:厚厚的混凝土中包裹着的,竟然不是本该存在的钢筋,只是被偷梁换柱的八号铁丝!这样的建筑质量绝对当之无愧“豆腐渣”的称谓,为什么当地党政机关的办公大楼在八级地震之后依然能岿然不动,稳如泰山,而孕育祖国花朵和民族未来的温室——学校,其建筑质量却令人胆战心惊?在建设过程中,我们的工程监管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法人都干什么去了?……以往,这些都是所谓的“ice eye”,是不能见光的“黑镜头”,但幸亏这次大灾,我们的媒体终于有了敢于向政府“叫板”的底气和勇气。一方面,说明我们的政府执政理念正在逐渐现代和开放,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的媒体素质正在向国际化、民生化的方向发展,敢于为民众利益“鼓”与“呼”,不再单纯的作为自上而下的“传声筒”,不再自诩为“党和国家(政府)的喉舌”。

汶川大地震的余波和阴影都已离我们远去,但它留给我们传媒事业和传媒人的种种思考还远未止息。在发展的道路上,我们中国传媒业要走的路还很漫长,因此更须谨慎,要博学通用,切忌固步自封,一言以蔽之:我们的心胸要更开阔,我们的视野要更开阔,我们的思考要更深邃,这样我们才有更多的希望。

4 结束语

本文的研究表明,现时期我国媒体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较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报道都要客观和公正,但也有一些媒体急于发稿,对很多重要的事件及其复杂背景,没有进行有针对性的核实。因此,本文认为,对于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必须专业、客观,强化宣传责任意识,在报道中凸显人文关怀,积极的参与不同类型媒体之间的合作宣传,通过严谨的表述来报道,正确的引导舆论。

参考文献:

[1]密苏里新闻学院写作组,新闻写作教程[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6.

刘伯贤.改进突发事件报道的几点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05).

突发事件分析范文2

【关键词】 公共卫生;传染病;食物中毒;学生保健服务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3-0281-0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1]。2006年广州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80起,部分事件影响较大,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笔者通过对2006年广州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了解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特点,为防制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资料来自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即由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通过网络直接报告的广州市各地各类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判定标准参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2]。应用SPSS 11.5软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006年共报告学校突发事件80起,其中传染病类68起,食物中毒10起,其他化学中毒1起,接种反应1起。波及119 109人,发病4 560例,无死亡,罹患率为38.28‰。与2005年相比,2006流感由2005年的1起上升到25起,食物中毒由2005年的2起上升到10起。此外,2006年新增流行性腮腺炎、麻疹、水痘、其他化学中毒、接种反应5种突发事件,见表1。

2.2 人群分布 各类学校均有报告,其中幼托机构5起、小学61起、中学5起、中专及技校4起、普通高校5起。

2.3 时间分布 1,2月无报告,3-6月累计报告61起,7-11月平均每月报告2~4起,12月报告8起。

2.4 效果评价

2.4.1 报告及时性 80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从首发病例发病时间到接到信息报告时间中位数为6.5 d,各类学校间事件报告的及时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47,P=0.052)。

2.4.2 事件控制效果 从一起事件经历时间长短来看,水痘、流感、流行性腮腺炎中位数分别为22,19,17 d,其他事件除麻疹(6 d)外均为1~3 d。见表3。

2.4.3 报告及时性与事件控制效果相关分析 首例发病到信息报告时间与整个事件持续时间关系如图1所示,相关分析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698(P=0.000)。

3 讨论

3.1 2006年广州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 (1)传染病类居首位,且以呼吸道传播为主。(2)3-6月是突发事件的高发季节。(3)小学校占据较大比重(76.25%),提示要把加强小学突发事件的监控作为今后学校防病工作的重点。(4)不同疾病突发事件经历时间有所不同,提示要科学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尤其要注意水痘、流性、流行性腮腺炎等持续时间较长的疫情,及时控制事件发展态势,防止大规模疫情爆发的出现。

3.2 主要影响因素 (1) 广州市地处亚热带,年平均气温高,并且持续时间长,入秋后下降缓慢,客观上有利于多种病原生长[3];学校人口密集、学生接触密切、易感人群集中、寄宿的患病学生医学隔离困难,易于发生各类突发事件[4]。(2)预防接种工作可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很多传染病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保护易感者, 如果没有对多数人群进行免疫接种, 则无法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 从而易引起疾病的爆发性流行[5]。近年来,由于教育一费制和群体性接种事件等影响,学校等集体单位对于进行广泛性疫苗接种落实难度较大。2006年广州大学城流感爆发疫情中,调查286名学生中仅有29(10.14%)名有疫苗接种史;对广州市一起小学流感爆发疫情调查发现,63名患病学生均否认近1 a接种过流感疫苗[6]。(3)早发现、早报告和早处理对疫情的发生、发展乃至是否演变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发病例出现后, 若不够重视或未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最后演变成为一起突发事件,这种现象在学校较为突出[7]。研究显示,从首例发病到接到信息报告时间与整个事件持续时间呈现明显相关,即首发病例出现后报告时间越晚,整个事件持续时间越长。所以及早报告有利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及时控制。

3.3 应对策略

3.3.1 建立体系、完善机制 (1)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建立卫生应急机制和预案体系[8] , 健全卫生应急管理机构, 确保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及时、有效[9];(2)进一步提高信息报送质量和速度, 特别是流感样病例监测报告, 为早发现、早报告,及时预警、有效处置奠定基础[10];(3)完善疾病监测体系,尽快建立监测预警和应急指挥决策系统;(4)加强宣传与培训, 广泛开展卫生应急知识宣传,强化应急队伍培训与演练。

3.3.2 加大学校卫生管理工作的监督力度 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和免疫接种工作,增强学生自我防病意识;加强校医以及社区医生传染病报告意识,尽早发现,及时报告;认真落实晨检制度和患病学生隔离制度,减少续发病例;另外,针对传染病流行特点,加强流行期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工作,提高基层医疗机构一线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减少漏诊和误诊病例。

4 参考文献

[1] 王陇德.现场流行病学理论与实践.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

[2] 卫生部办公厅.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卫办应急发[2005]288号).

[3] 彭胜权.岭南温病研究与临床.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16-22.

[4] 方利洪.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和应急体系建设.中国学校卫生,2004,25(4):496.

[5] 张颖,曾光.2004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81-82.

[6] 李铁钢,刘维斯,秦鹏哲,等.广州市海珠区一起小学流感爆发的流行病学分析.热带医学杂志,2007,7(4):366-367.

[7] 廖文科.我国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基本原则和要求.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1-2.

[8] 国务院办公厅.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国办函[2005]49号).

[9] 王陇德.卫生应急工作手册.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4.

突发事件分析范文3

【关键词】区域突发环境污染事件;风险分析;应急对策

1前言

突发事件是突然发生,造成重大危害和损失,影响到公共安全的环境安全。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是比较严重的,很多发达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应急管理机制,并取得很大的效果。我国的应急管理机制还不太完善,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突发事件发生的频率也越来越高,需要加强治理。环境污染事件主要是由于相关部门不重视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在遇到类似事件事处理能力不足,并且监测能力不足,造成环境污染事件不能及时进行处理。对于区域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对于不同的地区特点,环境污染事件是不相同的,应该制定相应的方式和方法,以对区域突发环境污染事件进行处理,以提高区域环境的应急能力。

2突发环境事件及其特征

突发环境事件是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在不可控因素的影响下造成的重大事故,对周围的环境造成重大的影响,如水污染、放射性物质污染、噪声污染、火灾造成的颗粒和烟雾污染等。我国的突发环境事件是自然灾害或者污染物排放而造成的各种有害物质进入环境中,影响着环境质量,严重时影响到人们正常的生活和人身的健康安全,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对这些事件进行及时处理的事件。突发环境事件不仅影响着自然环境的安全、社会的稳定,还影响着我国在国际中的地位,因此要及时防治。它的特点是影响着周围的环境安全,威胁着人们的人身安全,使社会秩序的稳定造成影响,威胁着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3突发环境事件的风险分析

突发环境事件在发生之前,对其风险性需要进行分析。发生这种事件的风险源有很多,如化学品的爆炸、污水处理不合格排放、放射性物质污染、废气排放、废物随意处置等,这些都严重影响着环境的安全。第一,化学品的排放。比较危险的化学品有酸碱盐、氯气、油、液氨等,保证针对这些化学品制定相应的安全应急预案,才能保证化学品的安全。第二,污水处理不合格排放,如医疗废水、工业废水、含有污染物的废水等的排放,造成环境出现很大的风险。第三,放射性物质污染,如核泄漏、放射源或者射线装置的泄漏等,它的治理是比较困难的,也是危害比较大的一种突发环境事件。第四,废气的任意排放,造成大气污染。如危险化学品的不正常运转造成的环境污染,废气没有经过处理,很多指标还不能达到规定的标准就排放到空气中。第五,废物随意处置,如将生活垃圾倒入水体中,对一些废物存放不合格,造成土壤和水体污染。

4突发环境事件存在的问题

对于区域突发环境事件存在的问题应该从政府监管和企业社会责任两个方面进行分析。4.1政府监管不能发挥良好的作用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具有不可预见性,政府部门应该发挥良好的监管作用才能为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打下基础。但是我国政府部门的监管不能发挥很好的作用,首先,不能对环境风险企业进行应急预案的监督和定期评估,不能指导相关单位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其次,监察力度不够规范。政府部门已经对相关的企业有一定的监督意识,但是监察的频次、监察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可以每年对相关企业进行一到两次的环境风险监察,对于重点企业,可实行一季度监察一次,以保证政府对相关企业的监管。对企业监察主要包括企业环境风险应对设施和措施,工业三废的排放,这些都是企业需要进一步提高的。第三,政府没有进行相应的沟通和培训,致使企业的很多环保信息出现一定的问题,并且缺乏环保知识的宣传和培训。第四,对于搬迁的或者停用污染治理设施的单位的监督力度不够,造成有些企业的化学品、工业废水、危险废物等排放到周围环境中,影响环境质量。4.2企业责任履行不到位企业对环境风险事件的责任对社会的发展非常重要。它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没有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不能及时更新存在的环境风险信息,并且与环保部门联系不紧密,造成环境污染事件处理不及时。第二,有些企业只重视经济效益,不重视环境保护。他们为了节约成本,环境治理设施不完善,有些设施看似正常工作,实际效果却存在很大问题,给环境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并且对相关人员缺乏培训,对出现环境污染问题不能及时进行解决。第三,很多企业没有环境保护的意识,或者环境保护的意识比较薄弱,环保法律法规也不能发挥很好的作用,造成环境污染的隐患。

5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的应急对策

针对区域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存在的问题,应该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及时处理存在的环境风险,以促进对环境的保护。首先,确定存在环境风险的单位名单,并定期进行更新,保证符合环保监管的单位均在名单之内。其次,政府要监督企业制定完善的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对于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事件,要及时处理。第三,要定期进行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演练,提高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并定期检查相关企业的环境风险应急设施,保证这些设施的质量。第四,对每一个企业都要建立环境应急档案,对档案信息进行及时更新,并要根据自身企业的特点来制定。第五,根据对该地区进行的环境普查数据,应该制定完善的环境动态信息库,这样能为环境隐患和风险提供一定的依据。第六,政府要大力宣传环境保护工作,企业应该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保证突发环境事件的风险能够得到治理。

6结语

综上所述,在环境污染事件发生频率逐渐增大的情况下,社会、企业和公众应该意识到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治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预防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将这种不安全事件扼杀在摇篮中。政府应该发挥相应的职能,监督企业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并定期对环境风险管理工作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企业应该履行其应有的责任,保证环境的质量。总之,对于区域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处理,每个人都有责任,应该自觉的为该区域的环境保护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费秋英,马蓉蓉,王瑞璞.区域突发环境污染事件风险与应急对策[J].能源研究与信息,2009(02):83~87.

[2]曹恒.北京市房山区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2.

[3]冉霞.苏州市突发环境事件的特征分析[D].苏州:苏州科技学院,2014.

[4]刘雁铭.我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立法研究[D].赣州:江西理工大学,2014.

突发事件分析范文4

近年来,国内外地铁建设和运营安全问题异常突出,严重威胁人民宝贵生命,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影响社会稳定。例如,20__年的韩国大邱地铁火灾;高雄地铁、新加坡地铁、广州地铁3号线工地地面坍塌;北京5号线的施工事故;上海地铁4号线管涌;上海地铁1号线停运62rain等突发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因此,分析各国的事故和灾害案例,以便研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及应急对策,对于改善地铁的安全现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l地铁突发事件典型案例

地铁在运营中发生的突发事件是指列车脱轨、冲突、解体、路外人员伤亡、群死群伤、火灾、爆炸、毒气袭击、地震、恶劣天气、突发大客流或因重要设备严重故障、损坏等原因造成中断运营的非常事件。

近年来,地铁系统突发事件不断发生,下面是几个比较典型的案例,如表1所示:

袭1地铁突发事件典型案例

事件特点及原因

1995年1月17日,日本阪神车站及区间隧道的破坏主大地震,山阳新干线高架桥坠要为:中柱开裂、倒塌,顶落。神户有466根地铁车站和板开裂、坍塌及侧墙开裂区间结构柱严重破坏。地铁系破坏区域地震烈度均为7,原有设计中均未考虑地震统遭受的因巨大破坏。素。

(续)

事件特点及原因

大火燃烧到后续进站列车,

20__年2月18日,韩国大邱并且波及车站;运营员和列

市地铁遭人为蓄意纵火,造成车司机在火灾发生时措施不

198人死亡,146人受伤,导致当;车厢里大量人员死亡;

大邱市地铁系统陷入瘫痪安全疏散导向灯和路标没有

。起作用

,许多乘客在逃难中

窒息死亡。

沙林毒性强烈,作用迅速,

1995年3月2O日,日本东京中毒后主要症状是:大声咳

地铁发生沙林毒气泄漏事件,嗽、头昏、恶心、呼吸困难、

造成l2人受伤,约5500人中眼睛看不清东西。在不明毒

毒,有16个地铁车站受到毒气源、毒物名称的情况下给诊

袭击,东京交通陷入一片混乱。断、救治、洗消和个人防护

带来极大困难。

冻结设备发生故障导致冻

20__年7月1日,上海地铁结壁融化,强度降低.无法

四号线浦东南路至南浦大桥站抵挡侧壁的水上压力,造成

区间风井距黄浦江岸堤53m处渗水、涌砂,引起地层沉降;

发生特大涌水事故。对周围环浦江大堤断裂并沉降,江水

境造成严重破坏。倒流,并从风井口流人隧道

内。

该工地临近珠江.地质条

20__年4月1日,广州地铁件复杂,土层自稳能力极差,

三号线沥疆站发生严重的塌方地下水丰富;由于连降暴雨,

事故,对周围多处居民楼造成砂层含水量加大,加重了连

严重的危害。续墙背后的土压.导致事故

的发生。

20__年7月14日,由于供电由于用电负荷太高,供电

设备故障,上海地铁一号线莘设备直流开关跳闸,导致列

庄至莲花路区列车停运达车触网失电;启动蓄电池供

电系统,而蓄电池出现故障,

62min。

最终导致3列列车无法启动。

《安全》20__年第6期

2案例分析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由于地铁深埋地下,环境

封闭,人员密集,通风疏散受到极大限制,一旦发生

意外事故,伤亡损失往往非常严重。按照突发事件的

起因,可将地铁在施工和运营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事

件大致分为自然灾害、恐怖袭击事件、工程事故和运

营事故。下面分别针对这几类地铁突发事件进行分

析。

地铁遭受的自然灾害,以地震灾害为主,从工程

建设角度来考虑,新建的地铁工程结构设计上基本是

安全的,但目前,国内地铁工程的抗震设计仅仅是停

留在结构的分析阶段,缺少抗震性能化设计。1995

年的日本阪神大地震就是因为没有考虑抗震设计,才

造成了地铁系统的严重破坏。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

地下结构抗震性能好,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抗震并采取

正确的构造措施,例如:若采用明沟法隧道设计时,

隧道周围的地基变形很大,容易导致上下楼板间的相

对位移,应加强楼板与边墙、中柱与板底的连接构

造。

由韩国大邱地铁纵火案可以看出。当地铁内发生

人为火灾事件时,由于车辆材料防火性能不好、车站

通风及排烟系统设计不合理、安全疏散引导系统有缺

陷、对运营员和乘客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不足、应急安

全设施准备不足等原因,往往会造成严重的伤亡事

故,因此应规定铁路车辆使用不燃内装饰面材料;加

强车厢的灭火器数量与性能;改善排烟设备性能,设

置烟屏蔽;改善紧急导向灯和路标系统;设置车厢紧

急出逃窗El;对乘客普及从车厢和地铁站逃生的知

识。

地铁在施工阶段发生的工程事故很多,通常是由

于施工设备出现故障,施工工地存在安全隐患,而施

工单位往往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就上海地铁四号

线而言,由于施工方未能及时观察到冻结壁融化,对

冻结壁稳定分析不到位,造成了严重的工程事故,因

此,加强施工监测,及时了解和掌握监测数据是十分

必要的。而对于广州地铁三号线塌方事故,如果施工

单位能及时采取维护措施,对基坑进行加固,加强基

坑连续墙、周边地表及建筑物的监控、量测,通过反

馈的数据分析基坑的稳定性,就可能会避免事故的发

生。地铁在施工阶段的安全与否直接会影响到运营阶

段,因此,一定要消除施工阶段的安全隐患问题。

上海地铁一号线由于供电设备故障造成长时间停

运的运营事故,说明随着列车使用频率的提高。应对

设备进行及时的维修保养并及时掌握车辆蓄电池的老

化情况,提高设施设备的完好率。为了防止此类事故

的再次发生,应加大对设施设备的检查力度,增强对

故障的判断能力。

综上,应加强对地铁工程的施工管理,对施工影

响区内的环境安全状态做出及时、可靠的评估,及时

进行预警和报警,并提出建议与处置措施。为了保证

地铁的安全运营,应加强对地铁运行重点岗位人员及

各类操作维修人员的业务技能和安全教育培训;加强

对车辆、设备,特别是安全维护系统的火灾报警、自

动灭火、环空通风、应急照明、安全疏散等 消防、安

检、监控设施的维护和保养,确保其完好有效;加强

对车站、列车的安全巡查,做到早发现、早处置。及

时排除隐患。此外,还应建立应急处置机制,制定突

发事件应急方案,以便发生突发事件后,将事故与灾

害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3结束语

地铁工程建设从来都是国家或地方政府的重点工

程,是城市的重要生命线工程,所以,地铁工程从工

程规划与设计、工程建设乃至运营及管理的各个阶

段。对可能发生的各类安全隐患均应高度重视,并根

据各时期的技术经济政策在建设与运营管理过程中予

以解决。

参考文献

[1]苏经宇,马东辉,苏幼坡,贾抒,刘瑞兴.地铁恐怖

事件与基本对策,建设科技,20__年7月

[2]李为为,唐祯敏.地铁运营事故分析厦其对策研究,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3]现代社会需要高度关注“地铁安全”,解放日报

[4]林翱.地下结构的抗震设计,土木工程学报,1996

[5]王瑞民,罗奇峰.阪神地震中地下结构和隧道的破坏

现象浅析,灾害学,1998

[6]贺长俊,王良,苏靖,油新华.地下工程事故案例厦

风险预防

突发事件分析范文5

案例一:转移法

当时,我在给10级学生上《汽车概论》中的底盘一课,由于在实训室上课,学生宽松地坐了三排,我正讲得津津有味,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回答问题十分踊跃。我提问第二排的郑同学:“底盘作用是什么”,郑同学回答得快速流利,我转身去操作课件,只听扑通一声,郑同学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很明显是第三排的王同学悄悄移走了郑同学的椅子,全班哄堂大笑。面对突然发生的情况,当时我的火就往上撞,就想狠狠批评王同学,但我克制了自己的怒火,快步走到郑同学身边,把他扶了起来,关心地问他:“摔痛了没有,有没有受伤。”郑同学当时就想对王同学吼,看我一脸的关心,起来揉了揉腰,说:“老师没事,咱们上课吧!”我把椅子摆好,看了一眼王同学,回到了讲台,说:“同学们,通过郑同学摔倒这个事件,大家对汽车底盘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结合本堂课所讲知识,大家分成两组进行讨论”。下课后,我把王同学叫到办公室进行了教育,他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表示以后不会再犯了。考试时大家都说对汽车底盘知识掌握最深刻,都是因为那一摔。

案例分析: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学习热情不高,本身活泼好动,对于教师来说,课堂上碰到的突(偶)发事件更加多种多样。在上面案例中,郑同学得到了我的关心,没有和王同学发生冲突;又结合本节课所讲知识,转移学生注意力,使学生记忆深刻,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反之,我如果做了冷处理,然后交给班主任,会使两名学生之间矛盾激化,结果无法预料。如果在课堂上大动干戈,狠批评了王同学,那么可能两堂课的教学就无法进行,导致教学失败。

可见,经验丰富的教师要处变不惊、机智应对,及时处理,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才能使课堂教学秩序井然,教学效果斐然。

案例二:引导法

盛夏的一天,我正在讲《汽车构造》,外面天空乌云密布,我知道这是要下冰雹和暴雨的前兆,学生课堂的气氛也显得有些沉闷。这时,在学校后山的民防高炮响了起来,民防高炮作用是为了防止农田遭到冰雹和暴雨破坏。学生们顿时兴奋了起来,叽叽喳喳开始小声议论,更有说要去看看放炮的。我一看,课堂教学要无法顺利进行了,于是灵机一动,我说:“同学们,放炮是为了保护庄稼,我们是不是应该学好专业技能,保卫我们的祖国啊!”同学们一齐回答:“要”。我说:“那么,我们听着炮声来做做练习吧!”。于是,在炮声中,同学把练习很好地完成了。后来在考试中,这堂课的内容同学们没有一个做错的。

突发事件分析范文6

关键词:燃气事故;应急管理;思考

在2013年12月13日下午,在厦深高铁施工桩基时,将交叉位置大鹏LNG高压管线多次击打,造成珠三角输送燃气主要管道发生燃气泄漏,事故管道管径762mm,厚度为17mm、运行压力8.1MPa的。该事故位置位于坪山新区中心位置,旁边有居民楼、变压站、企业、高速公路入口、施工工棚等。事故一经确认,立即启动了政府、企业应急预案,并向市委、市政府做了报告。事故于2010.12.13发生,到2011.1.14完成抢险并恢复供气,未发生任何人员伤亡事故。事故发生后,有效应急管理处置不仅保证附近居民生命财产最大安全,而且保障了下游数百万用户正常使用燃气。可见,合理的应急管理安全保障体系,对预防燃气管线的突发性爆管事故、腐蚀泄露事故和管道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1 造成事故的原因

直接原因:厦深铁路丹梓特大桥进行桥墩桩基施工时,重约3.8吨的桩锤多次打击了埋深约10m的广东大鹏液化天然气公司的高压天然气管道,致使管道表面产生了裂纹,导致管道内高压天然气泄漏。

间接原因:(1)在施工之前,施工单位和管道运行单位就燃气管道的走向、坐标定位未做好沟通;(2)未按照相关规定,到当地档案管理部门查询管线;(3)施工前,未向当地人民政府报告;(4)管线运营单位未按照相应管线管理制度进行管线管理[1]。

2 事故应急处理过程

接到有气体泄漏后,立即组织燃气企业人员去现场查看,泄漏事实一经确认,立即启动在《突发燃气事件应急预案》,并按预案要求疏散周围500m范围人员。顺序如下:

(1)进行事故点影响范围内评估,对事故点范围内人员疏散;(2)管道运行企业立即启动降压处理,将原来运行压力为8.1MPa压力下调;采用燃气泄漏检测装置对泄漏情况进行检测。(3)封闭事故点范围内道路,设置安全警戒线和警戒区、建立隔离区及安全保护等措施,并由公安部门对安全警戒区进行严管;(4)对事故点范围内燃气泄漏情况进行24小时检测;(5)组织对事故初步分析处理;(6)组织专家对事故处理和临时供气进行方案论证;(7)按照实际要求、综合专家意见铺设临时管道;(8)考虑到停气对下游居民、工商业的严重影响,采取铺设临时管线进行供气,并采取带气方式进行接通临时管道;(9)对事故点进行开挖,修复事故管道;(10)恢复主管道供气;(11)对临时供气管道进行断气、拆除;(12)事故总结。

3 应急处理过程中的亮点

(1)具有健全、详细、实操性的《突发燃气事件应急预案》。能够迅速启动预案,并按照预案进行有效的分工合作,各个单位能够按照相关职责,及时到位,并按照预案要求,开展相关工作。预案建立使得工作有序、忙而不乱[2]。(2)具有知识结构全面、高效的专家团队。专家团队作为事故处理智囊,对事故的分析和处理提出的意见极其重要,专家对事故处理的意见具有很强指导性、实际操作性和安全保障性。(3)具有良好和训练有素的队伍是事故处理重要保证。应急队伍的建立和及时组织演练的影响非常重要,事故管道公司建立具有符合燃气高压管道的应急抢险队伍,并配备了较专业的抢修设备和机械,并按期按时组织抢险人员进行事故演练[3]。(4)当地政府应对急管理重视,事故一经发现,政府各部门启动应急处理,进行了单位分工、人员布置、召开紧急会议、组织专家对事故进行分析等,突显出当地政府对应急工作的高度重视、快速反应和积极稳妥处理事故的能力。

4 事故对今后燃气管理几点建议

4.1 燃气管线管理信息系统和管线实际路由的有效衔接

随着近三十多年燃气事业的发展,燃气管道已经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一些大、中、小城市基本都建立了燃气管理的信息系统,对快速发展的城市来说,燃气信息系统转化还是没跟上,一些城市的地形、地貌、建筑物、道路发生了变化,城市燃气管线信息系统没有变化,导致地面的标识与埋在地下的燃气管线发生了偏差。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员的变化,可能由原来的几十厘米最后发展到几米,甚至十几米。这种误差导致了城市燃气管道实际管道与信息系统管道产生差异,就会酿成事故。建议燃气经营单位要及时将管道信息管理系统按照城市发展进行更新,并对燃气管道进行年度复测,减少实际管线与信息系统管道的偏差[4]。

4.2 加强主动应急管理对事故的影响

企业应对管理的燃气管道应进行区分管理。做好应急预案编制修订和管理工作。要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和完善应急预案,明确各类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处置程序。尽快构建覆盖企业各个方面的预案体系,并做好各级各类相关预案的衔接工作。加强政府和企业联动,公司与公司之间联动,确保预案切实落到实处。

4.3 建立健全专家工作组

专家对于事故的处理举足轻重,主要表现在:(1)专家为应急管理工作科学民主决策提供依据;(2)专家应急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持;(3)专家发挥技术权威作用,不受行政制约。

4.4 提升事故应急处理的能力

充分利用现有办公资源和专业系统资源,构建综合应急平台体系,实现互通互联,满足值守应急、信息汇总、指挥协调、视频会商等基本功能。加快制订应急信息平台建设规划,并分步实施,实现统一接报、分类分级处置的应急联动工作机制[5]。强化突发事件的信息报送和预警工作。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制度,明确信息报告的责任主体,确保重大突发事件及时准确上报和妥善处置。设立基层信息员,不断拓宽信息报告渠道。要抓紧建设各类突发事件预警系统,建立预警信息通报与制度,充分利用电子屏幕、内部网络平台、手机短信息、电话等各种载体体和手段,及时预警信息[6]。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对参与应急的人员加强培训和教育,提升人员的能力。

5 结束语

燃气的广泛运用,在城市中也分布着各类燃气设施,尤其是地下燃气管网,基本覆盖了本市的城区范围。而燃气属于易燃易爆物质,一旦出现燃气无法正常供应或者发生燃气突发事件,将直接影响城市正常运行和人们的生活,威胁社会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因此,必须建立健全燃气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对燃气供应与使用中可能或正在发生的突发事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以及早解决,全面提高本市应对燃气突发事件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乃方,焦文玲,林升柏,等.预防开挖及钻探作业导致燃气事故的管理监督[J].煤气与热力,2012(2).

[2]秦朝葵,李军,严铭卿,等.腐蚀作用下城市埋地燃气管道的失效概率分析[J].天然气工业,2015(5).

[3]韩克顺,玉建军,焦娇娜,等.燃气管网泄漏检测系统的数值模拟[J].煤气与热力,2013(9).

[4]刘霄.对于如何做好燃气设备维护管理的分析[J].化工管理,2015(5).

[5]侣庆民,许开立,罗炜晔,等.城镇燃气供应系统公共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及应用[J].安全,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