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突发事件治理形式改革

院校突发事件治理形式改革

作者:薛勇 单位:常州大学文法与艺术学院

高校具有社会影响广泛、人员和组织结构复杂等特点,与此同时高校师生思想开放、思维活跃、信息传播能力较强,这使得高校的公共突发事件处置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特有的自身演化规律。机制是在一般规律机理与现实情况有效结合的基础上,着眼于可实践性和可操作性,选择实现设立的流程,围绕目标明确发挥作用。机制设计贴近于事物分析,依赖机理但不同于机理,主要以实践和应用为对象,从问题诞生的起点出发,关注事件所处的生存环境,以规律和流程为核心来发挥主要作用,形成一定的解决问题的模型或规则,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标终点。从机制设计的角度来分析高校公共突发事件处置模式既要考虑机制的目标选择和单元组成,又要考虑处置模式的时态框架和空间规制。充分考虑高校公共突发事件处置模式中的要素和环节的关联度、层次度、影响度和动态度,必将大大提高公共突发事件处置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一、高校公共突发事件处置模式的价值诉求维度分析

高校公共突发事件具有复杂性、不确定性、动态性等特点,其价值诉求不仅仅体现在高校公共突发事件处置模式中的处置方法和原则等因素上,还体现在高校公共突发事件处置的预测预警、应急决策和恢复评估的三个不同阶段。

(一)高校公共突发事件处置模式的关联度

高校公共突发事件处置模式的关联性表现在处置模式的各个要素和环节之间的相互协调作用。高校公共突发事件的整个处置过程包含相互联系但又明显区别的不同阶段,因此处置模式中所包含的内容也相当丰富,各个阶段之间的相互影响非常明显,只有从关联的角度才能发现各个阶段的典型特点,把握影响公共突发事件发展方向的主要要素和各环节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某些情况下,从处置模式的局部看似乎是完全合理的东西,但它在与处置模式的整体关联性上却出现了问题,造成整体的关系失衡,那么处置模式从整体上就达不到机制设计的目标要求。所以对公共突发事件处置模式的各个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的考虑,不能脱离其关联性。

(二)高校公共突发事件处置模式的层次度

高校公共突发事件处置模式中针对每个主要阶段的内容在保持关联性的同时存在着层次上的递进性,这是公共突发事件处置模式具有一定功能的内部依据。高校公共突发事件处置模式包含丰富的内容,这个特有的系统有机联系着若干要素和环节,这就产生了处置模式层次的递进问题。如果从处置模式的过程着眼,结合公共突发事件的时空发展,就会发现处置模式要综合考虑以下问题:一是公共突发事件发生前的处置要建立预防预警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使高校师生员工具备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危机意识,把有可能发生的公共突发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二是公共突发事件发生中的处置要进行应急决策,这是整个处置模式的关键,根据公共突发事件的发生机理,考虑应急决策的逻辑生成规律,才能科学有效地处理公共突发事件;三是恢复评估模式是整个模式的重要环节,通过恢复评估机制,从公共治理的角度推进高校的组织变革与创新,从而进一步推动高校的发展。高校公共突发事件处置模式的这些问题,反映在公共突发事件不同的发展阶段,各发展阶段在整个处置模式中地位不同、功能不同,但彼此之间是有机联系的并相互协调,从而形成了公共突发事件处置模式的一个有机整体结构系统。

(三)高校公共突发事件处置模式的影响度

作为完整系统的高校公共突发事件处置模式,其中包含的不同部分在结构层次和不同的发展阶段可以被分为若干部分和层次,成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这些独立的子系统又面临着小系统之间协调和相互作用的问题,这就是通常需要考虑的处置模式的影响度问题。高校公共突发事件处置模式中的各个要素不仅相互作用,而且还存在着相互之间的影响,公共突发事件处置模式中的每一阶段的独立系统既要针对性解决每一阶段的问题,又要和其他要素产生有机作用,保证高校公共突发事件处置模式的每个阶段的各要素能够连接为一个整体,从而发挥出它的整体效应。(四)高校公共突发事件处置模式的动态度高校公共突发事件处置模式具有整体关联、层次递进和相互影响的机制设计系统,它的各个要素之间、要素和整体之间以及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都存在着持续的能量交换与信息互动。高校公共突发事件处置模式符合当时的现实情况,促使事态向良性的方向发展变化,这就意味着能量交换和信息互动保持着动态的平衡与稳定。这种动态的平衡与稳定延伸表现在公共突发事件处置模式的动态度上,即通过模式内部各个要素和环节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自身运动,在模式的功能发挥作用下模式自身与外在环境系统发生作用的相关运动。这不仅体现了高校公共突发事件处置模式功能存在的必要条件以及表现的基本形式,同时也表明了高校公共突发事件处置模式的动态度要求保持处置模式机构系统的功能性、处置模式结构的稳定性和处置模式更新发展的动力性。

二、基于机制设计的高校公共突发事件处置模式分析

基于机制设计的高校公共突发事件处置模式如图1所示,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各个部分与环节的简单加法运算,而是将公共突发事件的事态发展与逻辑规律有机地结合起来。基于机制设计的高校公共突发事件处置模式中的各个要素是相互联系和有机统一的,并且整体与各个部分和环节之间的这种密切联系是建立在自身逻辑规律基础之上的。它的这种自身逻辑规律性除了表现为整体内部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而且也还表现在高校与外部环境的联系,这是它发挥作用的重要保证。

(一)常态管理过程中预警预防机制的制度化构建与完善

高校公共突发事件的预警预防机制的常态管理,关键是要进行制度化构建与完善,建立有效的常态化运行机制,按照常态管理的要求,将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决策的预警预防向事前延伸,最大程度地把公共突发事件处置相关的机构、人员、岗位统一协调起来,明确相关人员的介入的方式和程度,做到职、责、权和利的高度统一。

1.人员常态

高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很多方面具有社会复杂组织系统的特点,高校自身系统具有复杂性、多变性并且广泛联系社会与家庭。公共突发事件往往处在一种非常态的社会情景,经常是各种不利情况、严重威胁和不确定性的高度聚集。这完全不同于高校的常规性决策。公共突发事件的处置已经成为高校管理的常态,将公共突发事件的预警预防纳入高校的日常工作系统,将其上升至高校发展的重要保障工作并成为固定部门的常规工作,安排固定人员专门从事相关工作,专门机构将收集到的危机事件案例整理,并通过案例分析方法以及相应的软件,为以后可能发生的类似事件的决策提供比较有价值的信息。分析公共突发事件的预测信息并且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制定预防和决策等相关措施,这包括问题界定、目标设计、方案选择、人员分工以及绩效评估等内容,最终形成专门的研究报告,向决策者提供决策信息。#p#分页标题#e#

2.管理常态

常态化管理过程中,对有可能发生的公共突发事件进行风险识别,其目的是在风险转变成危机前认识风险,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和预防,将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按照日常工作的标准要求的管理过程和措施,在“常”字上提要求,在“态”字上下功夫,在“化”字上做文章,将公共突发事件的处置目标具体化,责任明确化,人人在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时时都管理。[1]在高校日常管理中,体现公共突发事件预警预防的要求,将高校师生的关于公共突发事件的危机教育、关于公共突发事件的心理干预以及公共突发事件的认识教育纳入高校日常的管理框架和范畴,成为高校危机管理的重要内容。

3.制度常态

建立与公共突发事件相关的危机监测机制,通过对取得信息的分析,提取风险向危机转化的关键指标,设定临界状态,一旦风险将要转化成危机,及时地做出预警,并随时进入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决策阶段。这种危机监测机制下的制度常态是从风险识别来源的角度,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指标对高校公共突发事件的风险状态进行评估,使其处在可控的范围内,一旦风险处于向危机转化的临界状态,应该立刻做出预警,一方面使公共突发事件的影响范围和后果降低,另一方面是做好应急决策的准备工作,以便进行公共突发事件的应对和处置。[2]

(二)机制协同过程中应急决策机制的应用与实践

1.方法协同

在高校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决策过程中,采取适合于现实情况的应急决策方法,对于科学有效地进行公共突发事件处置具有重要意义。建立应急决策支持系统,运用各种信息网络技术以及系统论、决策论、运筹学的现代数学工具,建立危险性分析的优化与处置技术,提高决策水平,降低决策成本;重视决策咨询系统建设,有效利用先进技术与方法,从动态中把握规律性,从非程序中把握程序性,从苗头性中发现倾向性,从偶然性中捕捉必然性,为快速决策提供技术支持,提高应急决策的反应能力;构建应急决策智囊咨询机制,合理发挥行政决策、专家决策、团队决策在应急决策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危机管理专家,建立健全专家会商和紧急咨询制度。

2.逻辑协同

高校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决策需要在面临诸多的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进行综合考量,还要最大程度地保证应急决策方案的最佳实施效果,所以只有从应急决策目标指向、应急决策评估机制、应急决策调整方案和应急决策情境交互等维度来描述应急决策的逻辑生成,才能保证应急决策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可能性。明确应急决策的目标指向。决策者在决策目标的指引下将不同层次、不同方向的目标有机结合并统一起来,引导所有系统内相关资源与要素同时围绕决策目标导向发挥作用,在多个维度上树立明确的目标取向,确定可实现的目标路径,实现最佳决策时机下的最佳决策,最大限度地避免应急决策失效。保证应急决策的评估机制。应急决策过程中的一切决策预案都应进行相应的分析评估,对应急决策预案可能面临的问题及预期效果进行综合权衡,预测其利益、风险和代价以及规避风险与降低代价的可能性。在分析论证和权衡利弊得失的基础上,对所提交的预案进行可选性排序,推荐出最佳决策预案和最佳备选预案,以供决策者选择。实施应急决策的动态调整。应急决策虽然是一次决断,但是应急方案在危机处置中,需要不断地通过反馈的信息加以修正和完善。决策过程是一个动态的依赖于时空变量的随机函数,而不是凝固僵化的,随时对方案进行必要修正的情况并不少见。经过追踪决策使方案进一步优化,从而获得更加满意的效果。确立应急决策的情境交互思维。通过应急决策情景交互这种极具理性的心理信息加工过程,在决策过程中充分考虑决策情景的特殊要求。参照理性思维的有关特征,建立与决策结果相承接的内在心理映像到内部表征的动态模型,形成问题的基本判断与认知,通过交互根据情景的客观刺激并加以主观建构后形成相应的认知图式,再经过过程反馈和结果反馈后,利用在动态应急决策方案生成过程中情景类型与决策主体、策略选择和决策模式之间的依赖关系及其内在的共性规律,注重决策目标、决策方案、决策模式等决策行为进行整体的交互过程,最终形成完整的应急决策方案。[3]

3.组织协同

高校公共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就会呈现与平时正常运转不同的非正常状态和情况,为了随时应对决策环境的非确定性、约束条件的非常态化和决策过程的非程序性,在全校范围内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打破原有的组织架构与框架,按照公共突发事件处置要求,建立一定时间与空间范围内的组织协同,根据公共突发事件的不同性质,建立多种形式的决策机构,这种决策机构最大程度地体现组织协同的优势,做到决策信息最大程度地体现在公共突发事件中,组织协同的互补性、适应性、协调性、一致性、耦合性和依赖性的特点,最大程度地协调高校内部人与人、人与物的关系,实现人力资源在组合中的最优配置,从而使公共突发事件的处置实现卓越绩效的结果。

(三)公共治理中恢复评估的组织变革与创新

高校公共突发事件是激发高校进行积极组织变革的外界刺激和动力,有利于促进观念更新,制度完善,机构调整和政策改进。高校应该从公共治理的视角来开展公共突发事件的恢复评估,推进内部改革,消除体制机制障碍,实施高校组织变革与创新。公共治理的主体既可以是公共机构,也可以是私人部门,抑或二者的结合体。高校在公共突发事件的整个处置过程中,完全可以引入第三方机构和非政府组织,来对高校公共突发事件的预警、发生、发展和处置进行必要的回应,使治理具有多样化的手段。它的管理手段在原有行政手段的基础上,还应该更多地强调各治理主体之间的自愿、平等和合作,从治理目标上追求公共利益,注重公共治理对象的参与性,学校建立的决策机构可以适当地吸纳全校的师生参与,实现决策主体的多元化。公共治理的客体,一是在高校宏观层面上的制度与机制缺陷方面进行评估,评估那些可能会导致公共突发事件发生、演变和升级的客观存在,并同时对这些客观存在进行较为有效地变革。二是在公共突发事件处置的整个决策过程中的各种对策、措施是否达到愿望与实际的统一以及改进的空间方面进行评估。三是关于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决策的思路、措施、管理办法以及最大程度地防范公共突发事件发生。从学校角度来讲,全面评估并且处置公共突发事件是高校不断改进工作、推动组织变革、激发公众斗志并且重塑外在形象的一次良好契机。基于机制设计的高校公共突发事件处置模式以公共突发事件发展阶段的特点为出发点,充分考虑公共突发事件自身的发展演化规律,在这个处置模式中公共突发事件预警预防中的常态管理是基础,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决策中的机制协同是关键,公共突发事件恢复评估中的公共治理是目的,这些单独存在于高校公共突发事件的处置模式中,但它们之间相互联系,连成一体,实现整个处置模式的关联性、层次性、影响性、动态性的基本要求,体现了高校公共突发事件处置的新要求,是高校公共突发事件处置模式的实践与创新。#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