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策略探究

应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策略探究

摘要:互联网时代,网络已经成为突发公共事件形成的助推器,公众情绪的集散中心。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出现将直接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政府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监管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对以往国内外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政府监控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为促进政府通过科学有效的方式引导和监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化解舆情危机、降低舆情负效应对社会的危害提出建议,同时探究未来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技术模型、研究方法及应对策略等。

关键词: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应对策略

一、引言

2020年9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了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数量超过9.40亿,互联网普及率高达67%,且人均每周上网时长已超过30个小时,网民上网时长有明显增长[1]。互联网的普及和纵深发展,使更多的公众化身为网民,通过便捷的网络表达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态度及情绪。近年来,在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利益冲突的作用下,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时有发生,网络舆情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所产生的负面效应更容易被放大,导致更多的个人问题泛化和复杂化,并加剧社会矛盾,从而引发公共危机的连锁反应。加强对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引导和监控,是当前党和政府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正确应对和引导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有助于树立政府良好的形象,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更有助于维护网络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二、国内外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政府应对现状

(一)网络舆情的概念。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舆情是公众意志,是公众理性观点的表达,其根本目的是保护公众的利益免受侵害[2]。《大英百科全书》中提出,舆情是社会上相当一部分值得关注的群体对公共问题表达个人意见、态度和信念的汇集[3]。王来华认为,舆论指在固定的社会空间中,中介型社会事务的发展变化,民众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4]。曾润喜认为,由各种公共突发事件的刺激而产生,公众对特定事件的情感认知、政治态度、情感行为以及公众价值观的集合在互联网上的反应,这就是网络舆情[5]。

(二)各国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研究现状。1.美国。首先,美国在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管理方面较为规范和成熟。美国政府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加强行政管制,实行技术控制,还鼓励行业自律[6]。1950年,美国制定《灾害救助和紧急援助法》,规定公共事件突发后政府应采取的应急方式。随着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美国网络舆情的处理与监控有关法律日渐完善,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突发事件应急立法体系,并且强调要第一时间做好突发事件信息管理。美国由各州制定基本法,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处理方面,各州因地制宜,各自立法,针对网络舆情监控制定了公共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管理体制和制度,同时实行不同管理结构相互合作。其次,美国利用自身网络技术的优势,对互联网信息进行分级过滤与监控,从而实现网络舆情的管理。2.韩国。韩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施互联网内容审查的国家。在韩国,公民必须获得政府的行政许可才能访问互联网并发表言论。在法律方面,韩国政府先后颁布了《促进信息化基本法》等,从而以法律强化政府对互联网络信息的审查和管制力度。另外,为了维护国家网络安全并减少互联网上负面舆论的风险,韩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专门针对互联网的审查机构,并出台众多法律强化对互联网信息的监控。其次,韩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普遍推行网络实名制的国家。韩国政府修改和了一系列法律法规,设立了韩国网络安全委员会,为网络实名制提供法律依据,督促网络实名制的落实。3.法国。1789年的《人权宣言》中提到人类有宝贵的言论自由权利。在法国人民心中,言论自由和个人民主根深蒂固。他们认为,网络媒体是公众言论自由和表达自己政治观点的公众平台,是神圣且不可侵犯的。因此,为了更好地让网民自由发表评论,法国政府做好了舆论监督工作,实施了“联合监管”,即政府、企业和社会对互联网进行协调监督。网民可以在互联网上自由发言,但必须充分保护网民的隐私,更要保护国家安全和个人信息的安全。4.中国。2018年8月,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必须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在这个时代,我们必须科学地了解突发公共事件中互联网舆论传播的规律,辩证地看待互联网舆论的传播,并时刻保持对主要互联网舆论的反应。以陈振明为代表的学者认为,“合作网络”治理是指公共行动者通过制度化的合作机制,共同解决突发公共事件存在的问题,增进彼此的利益。李啸英从政府的规范职能、社会职能及网络社会的特征论证了网络社会治理的必要性、可能性和现实性,揭示了网络社会运作的内在规律,并提出网络法必须建立在个人权利和公众利益之间的平衡上[6]。互联网行为也需要法律的认可,同时必须利用法律手段加强信息网络安全建设,对互联网欺诈、假冒伪劣等不正当行为进行监管。

三、我国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策略

(一)完善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法律保障机制。伴随全球化及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网络舆情的复杂多样化更需要有完善的治理保障制度,加强政府对网络舆情的监管与引导。首先,健全法律体系,完善有关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相关制度,使网络舆情治理的规范化能在法律法规层面得到保障。其次,健全舆情全监管制度,进行互联网实名制管理。网民登录网络平台时要实名认证,在实现言论自由的同时让网民对自己的言论负责,防止不法分子钻法律空子进行网络犯罪。最后,加强政府监管,让政府更有效地引导舆论。

(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快速反应机制。首先,政府应设立专门负责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快速反应部门,收集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动态。要及时收集分析态势趋向和可能产生的负面效果。对发现的舆情,须第一时间提出舆情处置建议并逐级上报。在报告的同时及时跟帖,确保正确引导舆论,在突发事件中有序进行网络舆情监督。其次,公共事件发生后,要按照“确认事实,快速反应,妥善处理”的总体要求,在第一时间启动响应机制。当网络舆情出现负面倾向后,应坚持积极正面引导,进行有针对性的解答及跟帖,以正视听。有重大影响的舆情应在管理者的指导下,以新闻会等形式迅速反应,协调主流媒体,推出相关报道,引导社会舆论。政府应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基本要求,及时了解舆情出处,澄清引发该舆情的不实之处。同时组织舆情评论员,从普通网民的角度对提出的负面质疑进行反驳,引导舆情正面发展。

(三)健全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应对引导机制。首先,政府要培养应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专业人才,提升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科学性和专业性,同时还要增强相关人员的法律意识,用法律手段还原事情真相,提升政府公信力,树立政府良好形象[7]。其次,要对突发公共事件进行统一管理,各部门协作,做到危害最小化,促进多个实体对网络舆情的协调反应,鼓励和支持建立社会舆论监督组织机制,监督政府网络舆论治理,实现舆论治理的主体创新,构建多元合作、协同处理危机模式。最后,要发挥大众媒体的作用,建立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媒体引导机制。政府要加大对主流媒体的扶持力度,发挥其强大的舆论优势。当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发挥好其正向引导作用,帮助政府引导公众舆论。

四、结语

尽管国内外政府在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监控、决策及治理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未来应注重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政府监控在实践方面的研究,以理论为基础,以国内外真实案例为研究对象,利用科学研究方法,为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引导与监控提供更科学的建议。同时,研究方法方面应从定性研究转为定量研究,拓宽研究视角,将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研究深入技术、教育及道德规范等方面,加强政府对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引导与监管,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

作者:梁瑛楠 张丽颖 单位:大连工业大学基础教学部 大连工业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