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管理

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管理

摘要:高校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极有可能引起社会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对社会文化环境和政治生态造成极大影响,甚至形成舆情危机。文章以新媒体的传播特点为基础和前提,论述了新时期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管控机制的构建和完善。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信息传播带来了巨大便利的同时也给舆情发生、发展、演化、传播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新媒体借助光纤技术和网络技术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传播速度,也增强了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互动性和隐秘性。在这一背景下,高校传统的网络舆情应对方式会逐步和时代脱节,急需进行改革和创新,创建最新的网络舆情应对机制[1]。本文将从新媒体的特点、高校网络舆情的现状分析入手,探索高校突发事件舆情管理的策略。

1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特点

1)突发性。涉及高校的网络舆情都是伴随突发事件突然出现的。事发之前网络上并没有关于相关的报道,突发事件发生后相关舆情在短时间内大量产生,并在网上形成传播高峰。带突发事件消除后,网络舆情也随之降低甚至消失。2)广泛而快速传播。高校人员密集,又是重要的公共教育和科研机构,人员文化程度较高,思想较为活跃,是新技术、新观念的诞生和孕育场所之一,大学生群体更是喜欢新潮事物,具有强烈的叛逆心理和创造意识,空余时间相对较多,对信息、知识和数据的获取需求较大。网络舆论一旦产生便能够能在短时间内得到同一网络范围内的人们的关注,因而能在特定或全方位群体中造成广泛影响,并且传播速度快,影响效果显著。3)事件主体针对性强。高校突发事件的主体主要为在校师生,大学生占绝对比重,一般来说,大学生为突发事件的主要参与者或者受害者。大学生校园思想环境相对自由、活跃,年轻群体对知识信息的涉猎范围较广、较为前沿,信息传播效率也更快。而且大学生群体处在从校园环境到社会进行过渡的转型阶段,人生观、价值观处在初期成熟阶段,但又极其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诱导,缺乏社会经验以及血气方刚的特性决定了他们更容易充当突发事件的主力军,同时由于大学生的心理成长期较长,对部分事件的看法容易失去理性,对网络舆情的认知能力有待提高,因此也容易成为突发事件的受害者[2]。

2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管控面临的新形势

2.1新媒体带来的舆情管理新机遇

其一,新媒体对传统的网络舆情治理领域进行了拓展。新媒体的传播渠道实现了传播内容的多样化,网络平台和大数据技术更是实现了万物皆可量化,因此网络世界成为了反应现实世界的一面镜子,数据处理基础和信息传播渠道让网络和现实融为一体,网络舆情监控也就不再限于网络领域,掌握网络舆情的运行规律以及网络舆情和现实世界的交互影响作用,继而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协同治理的方式,构筑全方位的舆情监控体系。其二,多元化的舆情监控手段。新媒体平台为网络舆情监控带来了重大挑战,也带来了巨大的渠道支撑,相关机构、专家可以采用计算机网络、大数据基础从新媒体平台中搜集各方面信息、数据,从而构筑更有深度,更具广度的舆情监控机制,实现长时段的舆论分析比对,从而精准地把握网络舆情特点,判断舆情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提高舆情管控效率。

2.2网络舆情监管面临的新需求

新媒体背景下,网络舆情监管要从关注个体转变为关注整体局势,传统的网络舆情监管更侧重于针对重大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舆情监管,这种个体式舆情管理强调各个侦破,难以形成连片效应。而新媒体背景下,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高校可以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舆情管控的整体发展态势,实现连点成片的舆情管理格局。

3新媒体背景下提升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控制的有效措施

3.1强化对高校突发事件的管理沟通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可以通过网络舆情监测系统第一时间获取自媒体上的相关信息,这也为高校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管理提供了基础条件。高校内部构建完善的舆情控制体系,保持学校内部良好沟通,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启动应急机制,及时面对公众进行解释、说明等,抢占舆论高地,控制舆论发展导向等,既可以满足新媒体环境下网络用户探究欲望,又可提升学校解决紧急问题的能力,塑造良好的公众形象。1)完善高校和外界的网络舆情联系通道。高校和外界的网络舆情关联通道不仅需要借助高校自身的新媒体渠道,更可以借助政府、社会力量和传媒企业的支持帮助。如高校和上级教育主观部门达成良好的交互沟通,健全突发事件应急资源保障机制,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能第一时间获取主管教育机构的指示。同时和其他政府机构,如卫生免疫机构、社会救济机构等达成良好的互动合作,一旦发生自然灾害、传染病等能及时获得支持和帮助。当然高校更要和家长建立联系互动,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及时把握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或在突发事件发生过程中和家长合作了解真实进展,更好更快地解决突发事件。因此高校应当意识到新媒体环境下,回避并不是应对突发时间舆情控制的有效手段,及时通报、报告,回应社会舆论的猜测、质疑,才能有效主导整体的舆论发展态势,把握话语权,在前期阶段消除各种误导性舆论的诞生源头,实现真诚沟通。2)实现高校部门之间的信息交互沟通。沟通是危机处理中的重要途径,对于深陷危机中的主体或牵连方而言,信息沟通不畅,则很难对突发事件或危机进行有效评估。新媒体背景下的高校网络舆情控制,比传统媒体背景更加复杂,掌控难度也更大。一般而言,网络舆情是从舆情信息开始扩散,持续引发各方人士关注,出现众声喧哗的围观阶段,继而再发展到舆论爆炸阶段。不同阶段中随着关注人群的增多都有可能从量变发展到质变。而较多的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危机是由高校内部沟通不畅引起的。高校一开始并未对突发事件进行有效的监控、监测和判断,难以制定有效的舆情防控策略,在网络舆情围观阶段没有及时介入,而且内部部门之间的联动效应较差,多部门孤立工作,形成孤岛效应,无法实现联动协同应对,工作效率较低,应对网络舆情的速度远远落后于网络舆情的发展速度,由此造成的信息孤岛让高校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管理较为滞后。因此加强高校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启动网络舆情应对机制,部门分工合作,协同应对,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内部信息共享。

3.2健全高校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监控体系

高校内部的针对突发实践的舆情管理工作主要是由校宣传部、校团委、学生处等部门分工合作,不同部门负责不同工作任务,但是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由此引发的舆论问题往往是爆发式的,不同部门的负责人集合进行沟通交流,会导致办事效率不高。因此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监管体系,统筹不同部门和工作人员的工作模式,成立专门的舆情应对机构,才能及时控制舆论走向,确保舆情管理工作顺利进行。首先,高校借助校园网络技术条件强化对网络舆情的监测水平,在舆情萌发阶段了解不同群体的看法、观念和思想态度,从而制定针对性的舆情危机应对方案。其次,加强对大学生的日常网络行为、言论的监测,并针对性地开展日常校园网络宣传教育工作,将危机舆情消极观念消除在萌芽阶段。积极利用大数据技术,针对网络舆情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常态下的校园舆情信息是零散的,无序的,高校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将零散信息进行整合,有效挖掘出信息的潜在价值。首先,确保针对突发事件的舆论信息的真实性,对其中的夸张、扭曲部分进行消解和剔除,做到去伪存真。其次,积极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信息搜集和分析,结合实验验证法、文献分析法等,对获取数据进行量化处理、分类规划、重组和分析等,并将不同层次的信息划分为不同等级。

4结语

总之,新媒体背景下,网络媒体平台成为思想文化的聚集地和社会舆论的传播渠道,高校应当充分认识到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传播特点以及社会影响力,重视新媒体建设和发展,构建完善的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应对机制,增强校园舆论引导的实效性,并强化针对性的舆论宣传教育工作,塑造良好的高校公众形象,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及时处理舆论危机,加强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防控和管理,引导网络舆情走向良性、科学的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1]韩春梅.高校网络舆情危机形成过程及对策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3(3):120-126.

[2]刘春蕾.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管控研究[J].文存阅刊,2019(6):182-183.

[3]孔维雅.基于应对突发事件视角的高校舆情工作队伍建设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8(10):474,487.

作者:张颖 单位: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广州)警务指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