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与过程范例6篇

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与过程

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与过程范文1

关键词:欧债危机;区域一体化;亚元

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经济进入到金融危机频繁爆发的阶段。从拉美债务危机和东南亚金融危机,到爆发于本世纪的次贷危机、美国债务危机以及欧债危机来看,合理的风险管理策略和政府债务规模是治理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关键所在[1]。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欧元区国家普遍出现了高额的公共债务和财政赤字,以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和希腊四国尤为严重,其中希腊于2009年12月爆发了债务危机。一场波及多个欧元区国家的债务危机开始不断的发酵和蔓延。目前,欧债危机问题就成为国内外学者讨论的焦点。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关于在亚洲成立最优货币区以及亚元的呼声不断高涨,甚至在欧元区债务危机爆发以前,许多金融专家和学者认为欧洲是亚洲可以借鉴的模式,这次爆发于欧元区的债务危机暴露出来欧元货币体系的一系列缺点,为亚元的构建提供了借鉴意义。

一、欧债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

关于欧债危机产生的原因,学者们已经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部分国家高额的财政赤字是欧债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

余永定(2010)认为,欧元区国家之所以会爆发债务危机,主要是源自欧元起国家长期以来比较僵化的经济制度以及社会福利体制导致的财政赤字过高,同时当这些国家发生财政问题时,由于欧元区内部的经济治理机制不完善,并缺乏有效的货币政策手段,再加上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比如德国和法国迟迟不愿伸出援手,最终导致了债务危机的爆发[2]。

(二)国际信用评级机构下调欧元区国家信用评级是欧债危机起着助推作用

据IMF统计,美国、日本以及英国的财政赤字率均和希腊12.8%的财政赤字率水平相当。但是为何仅有希腊爆发债务危机?我们认为正是国际信用评级机构降低了欧元区国家的信用评级,导致这些国的融资能力下降和融资成本上升,最终导致债务危机的爆发。徐明祺(2010)认为,正是国际信用评级机构调低希腊的信用评级,导致希腊市场融资能力的降低,才引起债务危机的爆发[3]。国际信用评级机构难以形成科学合理和客观公正的信用评级,助长了全球信用风险的积累和资源的严重错配,由此引发了金融市场的动荡以及债务危机的产生。

(三)欧元区经济制度缺陷与欧元区内部经济结构不平衡是欧债危机爆发的内部原因

欧元区债务危机的爆发,许多学者认为欧元区经济制度的缺陷是主要原因,即货币政策统一,财政政策不统一。费尔德斯坦曾经预言,欧元区的这种缺陷有利于长期处于财政赤字的国家,但最终会导致欧元区的解体,其内在逻辑是:欧元区内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不统一,财政政策归各个成员国所有,货币政策归欧洲央行所有。但是,在当前的国际经济中,不管是经济完全独立的国家,还是经济一体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国家的最基本利益仍是民族利益[4]。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本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是首要目标,但在欧元区,欧洲央行的首要目标是维持物价和汇率稳定。因此,当各国的经济发展出现不一致的状况时,部分成员国必定会出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错配。

此外,欧元区内部的经济结构不平衡也是欧债危机爆发的主要内部原因。这主要体现在:首先,欧元区并不具备蒙代尔(1961)所提出的最优货币区理论条件。蒙代尔(1961)认为,在一些商品、劳动力和资本一体化,通货膨胀率和经济发展水平接近,经济政策比较一致的国家和地区可以组成独立的货币区。在这个货币区内,各个成员国可以实行统一的货币和货币政策,对内采取固定汇率制度,对外采取浮动汇率制度,这样可以实现各个成员国的内外部均衡。但目前,欧元区各个国家之间的通货膨胀率、经济结构、经济周期以及劳动力成本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异,并且差异有逐渐扩大的趋势。同时,欧盟各个成员国也具有不同的生产结构,它们对原材料的进口和依赖程度也有所不同,再加上各个国家之间具有不同的劳动生产率,因此国家之间的劳务和产品价格竞争趋势依然存在。其次,欧元区各个成员国的经济实力呈两极分化的态势[5]。主要体现在欧元区核心国家与国家的经济体系差距不断拉大以及经济结构明显失衡,同时核心国家不断向国家出口并输出贷款,国家的负债比较严重。

(四)僵化的劳动力市场以及高福利的社会保障制度也是欧债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

首先,欧洲国家的劳动力市场缺乏必要的弹性。虽然欧盟内部统一市场的建立促进了国家之间商品和资本的流动,但由于文化和语言方面的障碍,以及社会和教育问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劳动力缺乏必要的流动性,再加上欧盟内部普遍存在的工资刚性也限制了劳动力自由流动。此外,劳动力在工会组织强大的保护下,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比较困难。其次,欧洲国家相继建立了高福利的社会保障体系,不仅扩大了财政支出,也推高了政府的债务,并使其在经济全球化竞争中逐渐丧失了区位优势。

二、欧债危机对区域一体化的经验借鉴

对于区域经济一体化而言,如果说欧元区处于金字塔的顶部,那么北美自由贸易区处于第二和第三阶段,而东亚地区仅处于一体化的初级阶段。因此,从欧债危机的产生和发展可以得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验借鉴,从而对亚洲地区货币金融的合作前景进行分析。

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与过程范文2

关键词:金融危机;欧债危机;资本

中图分类号:F830.9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12)08-0185-04

目前欧洲债务危机是世界经济面临的主要威胁,其将怎样发展和演化现在还很难预料,这使世界经济面临着不确定性和再次危机的风险性。欧债危机自爆发以来,各方都在反思和分析这场危机。同时也在努力采取措施试图拯救危机,但是欧债危机反倒越演越烈,并形成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全面综合性危机。这一方面说明这场危机的复杂性和深刻性,另一方面也说明需要改变对危机进行反思的视角和方法,也许只有这样才能更深刻地认识到问题的本质。本文就是立足于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分析当前日益肆虐的欧债危机,希望能给人们提供认识欧债危机的另外的视角和启示。

一、欧债危机:金融危机的继续和当前形式

欧债危机是发生在欧洲部分国家的债务危机,是欧洲国家以国家为信用担保对外借债或者发行债券。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如期偿还债务或政府无力偿还。由此导致不能到期如约偿还债务造成的违约失信的危机,这也是信用危机。早在2008年10月,北欧小国冰岛的债务问题就浮出水面,其后是中东欧国家。2009年12月,全球三大评级公司标普、穆迪和惠誉分别下调希腊的债务评级,标志着希腊开始陷入债务危机之中。此后危机越演越烈,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等欧洲多个国家也陷入危机,欧债危机全面爆发。

这次欧债危机是由美国2007年8月的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引起的。随着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和向全球蔓延,国际金融危机的危害日渐加深和危机的全面展开,这引起了希腊债务危机,并最终导致欧洲多国陷入债务危机。从欧债危机的发展和蔓延的历程来看,可以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因金融危机导致债务危机发生,这些国家有:冰岛、希腊等国。在2009年12月,全球三大评级公司相继下调希腊评级:12月8日,惠誉将希腊信贷评级由A-下调至BBB+,前景展望为负面;12月16日,标准普尔将希腊的长期信用评级由“A-”下调为“BBB+”;12月22日,穆迪宣布将希腊评级从A1下调到A2,评级展望为负面。这标志着希腊债务危机正式开始。

第二阶段是欧债危机的扩散。受金融危机影响,爱尔兰的银行业压力测试表明救助需要庞大资金,这就导致了爱尔兰国债收益率大幅上升,爱尔兰不得不接受欧盟和IMF 850亿欧元救助金。2010年1月11日:穆迪警告葡萄牙若不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赤字将调降该国债信评级。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深入,在压力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葡萄牙成为第三个要求欧盟救助的国家。欧债危机从希腊蔓延到爱尔兰、葡萄牙。这也使危机呈现出扩散趋势。

第三阶段是欧债危机的全面爆发。由于欧债危机形势持续恶化,欧债危机又蔓延到了西班牙、比利时和意大利等国家,这使欧债危机由欧洲边缘向核心蔓延,这也使危机的规模扩大了。

考察欧债危机的传播路径来看,从希腊这一点到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然后再到比利时、意大利等国家,这样危机蔓延近乎欧洲一周的过程中从欧洲的边缘扩散到核心区域。这个过程始终是因世界金融危机影响推动的,是金融危机深化和扩散的结果,所以,当前的欧债危机就是金融危机进一步的展开和释放,是金融危机的继续和当前的发展形式。尽管当前世界已步入后金融危机时代,但是金融危机并没有结束,只是转变了形式——欧债危机。

二、欧债危机已引发欧洲全面综合性危机

当前欧债危机已经引发了欧洲的全面危机:经济、政治、社会和信心危机,这是综合性危机,这种综合性危机也是资本主义制度之病的大爆发。

第一,欧债危机引发的经济方面的危机表现为:信用债务危机、银行业危机、经济增长乏力、经济复苏艰难等方面。欧债危机作为信用危机会导致银行业的危机。自从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以来,3年间欧洲金融系统的风险从未真正消除,只不过在不断转移罢了。金融危机发生之初,政府为了避免本国银行业的崩溃导致经济形势在危机中恶化,主动把银行业的危机承担了,这使经济实力弱和自身生产能力与“消化”危机能力弱的国家酿成债务危机。当前,欧洲银行持有大量欧债危机国家的国债,加上债务危机久拖不决,危机有重新传导回银行业的危险。作为这种危险的一个典型,比利时首相伊夫·莱特姆2011年10月4日晚宣布拆分法国和比利时合资银行德克夏银行集团,德克夏成为在欧洲债务危机中倒下的第一家银行。

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与过程范文3

成因源头

上世纪90年代,爱尔兰政府为刺激经济发展,解决债务困境,通过低税率吸引海外直接投资,使爱尔兰成为全球资本投资欧洲的重点进而带动房地产等产业的迅猛发展,“爱尔兰模式”曾经是一个流传全球的成功范例。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爱尔兰房地产泡沫破灭,成为债务危机的导火线。随着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加之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爱尔兰5大银行都濒临破产。爱尔兰政府9月底称,为了维护金融稳定,救助本国五大银行最高可能耗资500亿欧元,2010年财政赤字会骤升至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2%,公共债务将占到GDP的100%,这一消息导致爱尔兰国债利率大幅飙升,由此掀开了债务危机的序幕。爱尔兰信用违约互换合同一度接近600个基点其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也一度超过8%远超希腊危机爆发时其相应的水平。房地产泡沫破灭、银行业危机,债务危机成了爱尔兰债务危机的内在连锁源头。

12月初,欧盟财长正式批准对爱尔兰的救助计划,爱尔兰财长公布了史上最为严厉的财政紧缩计划,根据计划,爱尔兰政府承诺将在2011年通过削减公共开支和增加税收等多种方式削减60亿欧元财政赤字,其中40亿欧元来自于压缩开支,20亿欧元来自于提高税收。在未来4年的时间里,财政紧缩的总额将达到150亿欧元。然而,财政紧缩对经济增长的危害也难免随之显现,从而增大紧缩计划执行的难度,导致赤字和公共债务占GDP的比例很难降低。

如果从积极措施来看,爱尔兰债务危机会得以解决。除爱尔兰政府已公布的大规模减债计划(2011年赤字将降至占GDP的10%以下)外,爱尔兰政府手中仍然握有200亿欧元现金储备,至少到2011年年中之前尚足以偿还所有现有债务本息,而且爱尔兰政府已于11月正式向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申请援助,爱尔兰与欧盟也已达成了金融救助计划协议,以支持该国银行业与公共财政。此外,“欧洲金融稳定基金”保护之下,爱尔兰国债没有突破风险约定。

然而,爱尔兰债务问题之所以迅速被国际市场关注,一方面是出于对爱尔兰自身经济、银行业和财务问题的担心,另一方面则是对欧元区和欧盟救助机制的不信任,同时也再度暴露出欧元机制的内在缺陷,即不管是预算赤字失控,还是税率恶性竞争,都是源于统一的货币政策和分立的财政政策之间的矛盾。与希腊债务危机一样,解决爱尔兰问题的关键并非爱尔兰政府,而要看欧盟和欧洲央行。

欧元的问题不只是欧元区政府的债务问题,欧洲必须解决欧元结构僵化和银行背负巨额债务的问题。目前,主流投资者都在纷纷避开欧元区高负债国政府债务,甚至认为CDS或指数基金投资高收益公司债风险小于国债,这表明只要欧元机制没有得到根本性完善,银行业系统性管理债务危机风险的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再加上全球经济复苏前景难料,美国经济数据时好时坏(美联储或将继续扩大宽松规模),欧洲债务危机和亚洲高通胀还未走到终点,都为欧元危机的再度爆发埋下隐患。

房地产泡沫破灭与银行业危机

除爱尔兰外,从实践看,亚洲金融危机中绝大多数受影响严重的国家也都经历了一个资产价格的大幅下跌,然后才是银行体系不良资产的比例的急剧上升和银行体系的崩溃。尽管这种现象并不能说明二者之间是直接的因果关系,但资产价格的倒塌确实对银行体系影响至关重要。

在过去2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银行业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是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以资产估价偏高的房地产和证券抵押形式提供的贷款偏离了真实价值,形成巨大的“泡沫”。气泡的形成,从微观层次上说,与过度投机有很大关系。一旦经济出现波动,资产价格下降时,银行业的信贷资产就会面临巨大的压力,以自我实现的机制会传导到资产市场,使价格水平进一步恶化。房地产市场的价格与银行的信贷资产之间具有相互放大的效应。在经济增长较快的环境中,多数借款人都具有暂时性的盈利能力和清偿能力,银行的信贷资产潜在的危机被“虚增”的价值掩盖起来,如果这种虚增的价值突然下降,风险就很容易转化为现实的危机。事实证明,发展中国家在银行业危机发生之前都经历了信贷资产的过快增长,而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信贷抵押资产价格泡沫的破灭。

芬兰从1991年以后有3家银行由于大量呆账贷款以及其在股票市场投资的失误而破产。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银行业危机很大程度上也是地价和股价泡沫引起的。泰国在危机前30%的商业银行贷款流入房地产部门,从1989年到1996年的七年间发放的住房贷款从1000亿泰铢增加到4000亿泰铢,增加了3倍多。从1996年到1997年股价和地价跌幅分别接近60%和30%,造成银行体系不良资产比例达到18%,其中有一半来自房地产部门。而20世纪香港的几次银行业危机也都与房地产泡沫有关60年代初期香港房地产业进入建筑高潮,1961年到1965年的四年间,香港银行在房地产部门的贷款在各类贷款中所占比重最大,相反银行的平均流动资产比例却从34.3%下降到27.6%,1965年房地产价格暴跌,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和清偿风险迅速积累并爆发。90年代初瑞典银行的危机也与房地产泡沫破灭有关:在瑞典的银行中房地产和住房抵押贷款占的比重很大,当时由于房地产价格下跌,短期下降了达50%,直接造成了银行不良贷款的增加。

政府债务风险警戒线的界定

从60年代以来西方宏观调控的历程来看,由于增税的阻力日益增加,发行国债来维持财政平衡成为十分经常的做法。但是也有国家因国债规模扩大引起未来还本付息压力的增加,最终由于内外债负担沉重而爆发严重的金融危机。这次欧洲债务危机再次引起各国对合理债务负担水平或能承受的最大债务警戒线的探讨。而运用适度国债规模指标可以有效防范国债风险,确保债务经济的安全。尽管某些指标分析的结果存在差异,但这种方法已成为当今国债风险分析的标准。

一般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几个

指标来衡量国债风险。这些指标主要包括国债负担率、赤字率、偿债率国债依存度、中央财政国债依存度,借债率,居民应债能力指标等。《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即欧洲联盟条约)中所规定的加入欧盟国家“政府财政赤字率不超过3%,国债负担率不超过60%”的趋同标准被认为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加以合理运用可以防范国债风险,值得借鉴。但是其初衷为了欧盟成员国将财政赤字和债务保持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以便有利于协调成员国之间的利率和汇率水平,算不上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临界值。

确定政府债务风险临界值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该全面深刻的理解各指标的经济含义,并根据如经济结构,经济增长率和效益指标,居民收入分配和消费水平、市场体系发育程度,金融深化的程度、国债市场发育状况,财政收支情况、政府管理效率、国债结构与成本一效益状况,财政与货币政策目标综合考虑。

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国债负担率(国债余额与GDP的比率)和赤字率(赤字总额与GDP的比率)来分析和评价政府债务风险。而从国债负担率指标来看,欧洲主要国家在金融危机中对部分银行国有化后,原来银行的负债合并到公共部门负债导致债务负担率激增,超过风险警戒线。而实际上,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很多国家在此轮危机中都面临类似问题。

从赤字率的角度考察,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欧洲各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救市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进而使政府债务负担突破了风险警戒线,为债务危机埋下了隐患。应该说,庞大的公共债务将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包括巨额偿债支出、市场信心的缺少以及对汇率的负面影响等。同时,巨额财政赤字也将引起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这从英镑和欧元近期的走势也充分得到验证。

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与过程范文4

    【论文关键词】欧债危机;危机原因;启示 

    过去的2011年,是内忧外患多种因素繁杂交织的一年。 欧洲债务危机持续发酵,主权信用危机恶化,欧美各国经济复苏步履维艰,国际贸易增速回落,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全球经济再度衰退的忧虑充斥市场。整体来看,欧债危机是中国外部经济面临的一场重要危机,怎么应对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在探究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和启示之前,我们先简单谈一下欧债危机产生的原因。 

    一、欧债危机的原因分析 

    1、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高赤字 

    如果将债务杠杆比喻成潮水,那么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政府联手利用公共财政的“再杠杆化”掩盖了金融体系的“去杠杆化”。但是这种掩盖是暂时性的,自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以来,人们最常想起的词语就是“高赤字”。 

    2、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欧元区经济政策结构不平衡 

    欧元区现阶段实行的是统一的货币政策和分散的财政政策。然而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常年的不对称性使得各项矛盾和问题得以积累。在08年全球次贷危机的冲击之下,矛盾开始暴露,直指主权债务危机。尽管货币一体化为欧元区成员国政府搭建了更大的融资平台和竞争优势,但是由于经济状况的差异而形成的不对称冲击,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这些优势。另一方面,欧元区签订的《稳定与增长公约》并没有完全遵循最优货币区的要求,各国的实体经济结构不尽相同,这样更容易遭遇“不对称冲击”的影响。由于各成员国经济周期不同步,欧元的诞生也未能显着缩小这种差异。同时欧洲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的选择上,无法也不可能满足成员国不同的货币政策偏好,从而增加了危机蔓延的可能性。 

    3、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的历史原因:高福利政策 

    高福利意味着政府的高支出,必然伴随的则是高税收。高福利政策使得欧洲各国在经济发展上缺乏一种活力,并且在财政支出上远高于非高福利国家。不得不说,高福利是高赤字的一个重要源头。 

    二、欧债危机给中国的影响 

    欧债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不断显现出来。欧美经济的不景气,直接影响到中国的出口。由于中国的经济主要还是外向型经济,出口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例很高。出口的下降,必然会对中国经济各个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 

    (一)导致人民币“升值” 

    最近在欧债危机的冲击下,避险资金纷纷转向美元资产,随着美元走强,人民币也跟着升值。从1月4日到5月28日,人民币对欧元汇率升值达到15.9%;同期人民币对英镑升值了10.7%。在不到半年时间内,人民币已经因欧洲债务危机而对主要非美货币出现较大幅度的升值。人民币“被升值”还将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调整。 

    (二)影响中国对欧洲国家出口 

    由于人民币升值幅度较大,中国出口到欧洲的产品价格竞争力下降。出口企业如果用欧元和英镑收汇,则面临较大的汇率风险。此外,由于欧系货币贬值,欧盟对中国动出口将会增加,中国的贸易盈余还可能会继续下滑。 

    (三)外汇储备缩水 

    欧元和英镑贬值,将使以美元计价的外汇储备出现缩水。我国防范外汇资产的缩水问题,必须采取动态的资产管理模式,即不仅需要关注投资的收益,也要关注汇率变动带来的资产价值变化,以保证外汇资产的保值增值。

    (四)投机资本流入可能增加 

    现在人民币对欧元和英镑升值,欧元和英镑投机资本流入同样可以获得人民币升值的好处。因此防范走弱货币如欧元和英镑等资产的流入。 

    (五)欧债危机影响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对中国的外需影响较大 

    欧债危机已经影响了其他欧洲国家的经济恢复步伐,同时还增加了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欧洲国家经济恢复增长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欧盟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的外需短期内继续承压。 

    三、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启示 

    (一)财政刺激计划要在可控的范围内,把握好财政赤字的“度” 

    目前我国的国家债务和财政赤字远低于国际公认的风险临界点,但是不能太乐观。因为首先,我国地方政府仍然存在“GDP考核观”,使得地方政府盲目举债搞发展,财政入不敷出;其次,当面临经济下行是,政府刺激计划会使财政负担加大,可能造成通胀的压力以及对私人部门的挤出效应。所以中国必须高度警惕地方政府的债务结构与债务负担,做好债务测算和偿债平衡工作。 

    (二)注重转方式、调结构,由投资出口导向型向消费导向型转变 

    希腊的局面警示我们不能过分地依赖出口拉动经济。出口是我国促进经济发展的杀手锏,但是这种方式极易受到外部冲击。从长期来看,出口导向型模式是不可维持的,中国应该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依靠外需转到以内需为主,扩大内需是经济结构转换的核心环节,消费是拉动经济更好更长效的动力。此外,在出口战略上,将主要向欧美国家出口转向亚洲新兴国家、东盟、非洲国家的出口,出口产品也应全面转型升级。 

    (三)与国际接轨,增加中国财政的透明度 

    目前中国财政透明度整体较低,随着中国经济日益融入全球化,中国应与国际接轨,加强与国际机构的沟通、协调,缩小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的《财政透明度良好行为准则》的差距。 

    (四)正视地方债务风险,防范于未然 

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与过程范文5

1财务危机运营的含义

财务危机运营,顾名思义,就是对财务危机进行经营和管理,它的对象是财务危机。针对不同阶段的形成特点来应对财务危机。财务危机运营是从安全理财和有效防范及处理财务危机的角度所提的一种策略理论。其基本理念是:财务危机是可防、可预、可控和可转化的;其中心策略思想是:以防为主,减少危机损失;其主要策略是:财务损失风险防范的策略、扭亏增盈的策略、改善资金流动性策略和破产清算、破产和解、自救免破的策略等。

2财务危机运营的必要性

2.1应对财务危机的需要。

财务危机是企业无法绝对避免的根本性危机,具有严重的危害性。如果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运营,会使企业以及多方的利益遭受损失。这时需要对财务危机进行有效运营,及时解决财务危机,避免企业利益遭受严重顺损失。

2.2实现企业目标的需要。

上市公司最根本的目标就是盈利,而企业一旦发生财务危机,必然会影响到企业目标的实现甚至有可能危机企业的发展和生存。这样企业的盈利目的必然受到影响甚至不能实现,这样企业的目标也就很难实现了。此时有效的财务危机运营显得格外重要,它能够防危争机、避危争机和化危转机。从而实现企业的健康生存和发展,实现企业目标。

3 财务危机运营的策略

3.1财务危机爆发前期的特点及其运营策略。

3.1.1财务危机爆发前期的特点。

3.1.1.1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表现在三个方面:①控股股东不履行忠实义务。在我国控股股东履行忠实义务的法律基础尚不牢固,存在许多漏洞。控股股东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为自己牟取私利,从而使公司的利益受到损害。②董事会缺乏独立性。国有独资公司和国有独资公司发起设立并控股的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和经理人员几乎都由政府人事部门直接任命和委派,并且保留国家干部身份和行政级别。虽然履行了《公司法》规定程序,但实际上仍然由政府“问接”任命干部。在大股东的操纵下,一些上市公司的董事会为了达到上市或再融资甚至操纵股价的目的,置国家法律于不顾,不及时披露甚至不披露重大信息,使公司在虚假业绩的外衣下步入财务危机的深渊。③监事会的功能过于弱小。我国上市公司采用的是单层董事会制度,与董事会平行的公司监事会仅有部分监督权而无控制权和战略决策权。

3.1.1.2财务结构不断恶化。财务结构恶化主要表现:①筹资结构不合理,长、中、短期债务搭配不当。这就会引发两个问题,一是筹资成本过高,导致企业盈利能力下降;二是偿债高峰过于集中或过早到来,造成偿债困难。②投资结构不合理,长、中、短期投资比例失当。这也会形成两个问题,一是投资回报率低,致使盈利能力减弱;二是变现困难,不能及时偿还到期债务。

3.1.1.3经营效益明显下降。经营效益明显下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销售额连续下滑,尽管企业全力以赴,销售水平仍难提高,市场份额不断丢失,甚至靠打折、让利维持销售。二是销售额提高而利润未增加,这往往是财务危机的明显征兆。

3.1.1.4三角债严重。企业之间常互相拖欠货款,更严重的是,在现实情况下,这种债务关系更超出了“三角”关系,从而成为一环套一环的债务链。这主要是因为企业之间对法律的了解及执行观念不强,常常不能严格履行合同,导致企业之间互相欠债,这种严重的三角债问题,不但造成企业的坏账,还导致原来信用不高的商业信用更低,甚至影响到银行的信用。因此,三角债的危害性远远大于一般的高负债率,是即将触发财务危机的征兆之一。

3.1.2财务危机爆发前期的运营策略。

3.1.2.1变革公司治理结构。主要包括:①完善股东大会选举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调整公司产权结构,实行股东多元化,力求使经营层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与股东价值最大化相一致。②正确发挥董事会职能。增强董事会的独立性,建立董事会的自我评价体系,强化董事会的战略管理功能和责任。③完善监事会运作机制,进一步巩固监事会的监督地位,在监事会的人员构成上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切实发挥监事会及公司其他机构对公司的内部监督和约束制衡作用。

3.1.2.2优化财务结构。企业筹措资金的来源主要有:商业信用、银行借款、发行公司债券、发行股票等,在选择筹资方式时,根据企业发展的不同时期,充分考虑经营扛杆、财务杠杆、盈力能力及金融市场状况,选择使综合成本最低的融资组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使财务风险降到最低水平。财务结构优化是企业财务稳健的关键,其具体标志是综合资金成本低,财务杠杆效益高,财务风险适度。

3.1.2.3建立财务危机预警系统。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就是通过收集各种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当出现可能危害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时,它能预先发出警告,提醒经营者早作准备或采取对策,以避免潜在的风险演变成现实的损失,起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当财务发生潜在的危机时,它能及时寻找导致财务状况恶化的根源,使经营者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制定有效的措施,阻止财务状况的进一步恶化。危机预警系统主要从危机监测、危机预测和预报以及危机预控三部分进行。而危机预警的各个部分是相辅相成的,前一部分的工作都是后一部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3.1.2.4正确把握负债经营的度。企业进行负债经营时,必须考虑企业的负债规模和偿债能力,考虑负债经营的度是企业防止发生财务危机的关键。企业财务部门在把握负债度上,首先,要注意负债经营的临界点,在达到临界点之前,加大负债将会获得更多的财务杠杆效益,一旦超过临界点,加大负债将会成为财务危机的前兆;其次,要注重筹资结构,按筹资方式不同可将筹资划分为权益融资和负债融资,这一环节上要对两者安排合适的比例,负债水平要适当,不能超过自身承受能力;再次,要合理安排债务偿还的时问和额度,力求债务偿还平稳,防止还款过于集中,造成无法支付到期债务。

3.1.2.5谨慎提供担保,减少损失和财务风险。企业经营者在向有隶属关系、有投资关系或业务关联单位提供资产或信誉担保时,一定要谨慎行事,对被担保的企业或项目进行全面了解并做到胸中有数,且在符合国家政策规定的前提下,方可结合本企业的情况适度提供一定期限内的担保。

3.2财务危机爆发后的特点及其运营策略。

3.2.1财务危机爆发后期的特点。

财务危机爆发后期呈现的特点主要就是财务危机在爆发前期表现出的“症状”进一步恶化,最终表现在企业丧失偿还到期债务或费用,出现严重亏损甚至面临破产。此阶段对财务危机的运营策略主要包括企业在严重亏损的形势下的危机处理方法和在难以偿还债务形势下的危机处理方法以及企业在破产形势下的危机处理方法。

3.2.2财务危机爆发后期的运营策略。

3.2.2.1企业严重亏损的形势下的危机处理方法:(1)常规策略:加强内部管理,扩大销售、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率提升和改善公司的盈利能力、资产营运能力以达到扭亏为盈目标的各种策略。(2)非常手段:①资产剥离。资产剥离是指企业将现有部分子公司、部门、产品生产线、固定资产等出售给其他企业,并取得现金或有价证券的经济行为,包括减资、转换、出售等多种形式。资产剥离可以直接获得现金或等量证券收人,这对企业来说很有吸引力,尤其是财务危机企业。对于财务危机企业。盘活闲置资产,变“死钱”为“活钱”,不仅可以化解财务危机,为企业筹集新的发展基金,同时又优化了资产结构。提高了企业整体资产质量。② 资产置换。资产置换是指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以优质资产或现金置换上市公司的呆滞资产,或以主营业务资产置换非主营业务资产等情况,包括整体资产置换和部分资产置换等形式。③产业转变。企业在通过对其产业所处的市场环境及产业结构进行了合理的分析后,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状况,灵活的选择产业转变政策。

3.2.2.2企业难以偿还债务形势下的危机处理方法:主要包括①提升公司偿债能力的策略。a、债务重组,所谓债务重组.是指债权人和债务人对原债权、债务的重新安排.通过削债、豁免债务、债务转让、债务豁免、债务抵消、债转股等方式对企业的负债进行重新组合的行为 债务重组是一种报表性的重组,是企业财务运作的重要手段。b、售后回租。售后回租又称出售回租,有时又称回租、回租赁等,是指物件的所有权人首先与租赁公司签订《出售合同》,将物件卖给租赁公司,取得现金。然后,物件的原所有权人作为承租人,与该租赁公司签订《回租合同》,将该物件租回。承租人按《回租合同》还完全部租金,并付清物件的残值以后,重新取得物件的所有权②延缓公司偿债期限。即通过与债权人洽商推迟到期债务要求付款的日期,如银行借款展期或借新还旧,短期借款转换为长期借款等③债务剥离。债务剥离是通过整体资产剥离方式将其连带债务一起剥离出去,以减少企业债务,其实质是企业以转让一部分整体资产的经营权为代价,达到转让债务和减轻偿债压力的目的

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与过程范文6

关键词:欧债危机;不利影响;发展机遇;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F8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01

一、引言

2009年末爆发的欧债危机对整个欧元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中国经济的发展面临严峻的考验。2011年8月,美国和日本信用评级被下调,使债务问题不再仅仅是欧洲问题,而升级为全球问题。由于现在欧债危机的发展前景并不明朗,因此深入分析欧债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二、欧债危机对中国的不利影响

(一)对出口的不利影响

欧债危机爆发后,欧洲经济陷入低迷,欧洲国家受到高通胀和高失业的困扰,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欧洲居民的消费需求,这直接影响了我国出口产品的贸易额。出口贸易额的萎缩导致我国出口企业业绩下滑,对出口企业造成巨大的压力。此外,为了应对欧债危机,欧洲央行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欧元不断贬值,人民币相对升值,大大削弱了中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进一步抑制了我国产品的出口能力。

(二)可能带来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压力

为了应对欧债危机而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使欧元不断贬值,石油、煤炭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升,全球面临持续的通货膨胀压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对于基本原材料的消费日益增多,对国际大宗商品的进口依赖度很高。因此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升高会导致我国输入型通胀压力增大。

(三)对外汇储备的不利影响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我国将很大一部分外汇储备投向欧洲。截至2014年3月,我国的外汇储备余额为39480.97亿美元,欧元资产大概占20%左右,也就是7900亿美元左右。虽然其中问题国家的国债数目不多,受到的影响不大,但如果危机继续蔓延,中国就会面临更大的风险。此外由于欧元的持续贬值,降低了欧元的购买力,使我国外汇储备中欧元资产缩水,对我国外汇储备的安全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欧债危机为中国提供的机遇

虽然欧债危机给全球经济蒙上了一层阴影,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此次欧债危机实际上是一次全球洗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仅仅看到危机带给我们的负面影响,更应看到它给我国带来的潜在机遇。

(一)加快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

我国现行的汇率制度实际上是人民币盯住美元的策略,因此人民币汇率对美元有很强的依赖性,影响了我国货币制度的独立性。此次欧债危机使人民币汇率被动升值,并且随着欧债危机的不断演化,人民币汇率波动面临着较大的不确定性。2010年4月,主席在华盛顿举行的第四次胡奥会上态度强硬地表明了我国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决心,强调中国将致力于继续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2012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呈现先贬后升的态势,其波动更多地体现了市场供求的变化,人民币汇率已经接近市场供求水平,而这正是浮动汇率制的优势,能够减少人民币汇率对于美元的依赖,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二)带来了“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发展机遇

欧债危机的爆发使很多发达国家的企业陷入困境,这正是我们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大好时机。因此我们要积极增加进口,进口可以使我国有效地利用国际资源,提高我国产品的技术含量。政府要逐步放弃“奖出限入”的政策,减少贸易壁垒,为增加进口提供便利。进口的增加也会改善我国巨额贸易顺差的状况,贸易顺差会导致外汇占款的增加,央行不得不向市场增发基础货币,会给我国带来通货膨胀的压力,增加进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通货膨胀的压力。

在“引进来”的同时还要让国内企业“走出去”进行对外投资。我国的资本与金融账户持续顺差,说明对外投资不足。欧债危机爆发后,面临困境的欧洲企业需要具有雄厚资本的大国对其进行投资,中国应该抓住这个机会,与国外具有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企业进行合作,这不仅可以拓宽国内企业的业务渠道,还可以获取更多的战略资源。这是国内企业发展的宝贵机遇。

四、我国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一)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欧债危机抑制了我国产品的出口,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出口企业很难经受住外部环境波动的影响,这是因为我国很多中小型出口企业出口加工贸易技术含量低,缺乏核心竞争力。因此要想提高我国出口企业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出口企业必须增强自主研发能力,提高创新能力,加大对技术的投入力度,培养和鼓励创新型人才,打造真正属于自己且能够在国内外立足的品牌。

(二)稳定物价

欧债危机给我国带来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压力,推高了国内物价水平和居民对通胀的预期。高通胀会降低货币的购买力,窃取居民的财富,降低居民的生活水平。此外,通胀会加剧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现象,拉大贫富差距,引发社会危机。为了避免输入型通货膨胀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首先要减少对大宗商品的依赖,组织国内企业扩大对基本原材料的生产。其次要加强对国外资本流入的监管,避免热钱过多流入。最后要利用货币政策工具对物价进行调控,稳定居民对通胀的预期。

(三)实现外汇储备的多元化

我国的外汇储备以美元为主,其次是欧元和日元,随着美国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爆发,美元、欧元不断贬值,为了提高我国外汇储备的安全性,必须增加外汇储备资产的持有方式,逐步减少对美债和欧债的持有量,将储备资产分散投资,利用外汇衍生品对储备资产进行保值增值。

五、总结

虽然这次欧债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同时也给我国经济转型与发展带来机遇。因此,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欧债危机,政府和企业都要认清形势,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在平稳度过欧债危机的同时进行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京阳.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及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思考[J].财经科学,2012,3.

[2]《欧债危机对中国金融体系的影响》课题组.欧洲债务危机对中国金融体系的影响[J].金融发展评论,2013,6.

[3]杨蜜.欧债危机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策略[J].中国外资,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