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培训范例6篇

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培训

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培训范文1

一、以健全机制为出发点,规划心理运行体系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需要各部门、人员间的相互配合。因此,我们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由主管校长牵头、政教主任负责、年级组长落实,组建包括“班主任、专兼职心理教师、科任教师、班级心理委员”在内的工作网络,并以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为前沿,建立校园监护三级预防系统:对全体学生开展预防与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对每年入校的新生进行心理普查,建立心理档案,实施预警预报;对轻度适应不良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对高危个体做出转介建议,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和上报工作。

二、以科研培训为着力点,强化心理师资队伍

要真正意义上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打造理论扎实、业务突出、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就至关重要。因此,我们着力培训师资:第一,专兼职心理教师全部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并先后获得国家高级保健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资格;同时,在系列教育科研活动中不断提升业务能力,申请了国家重点课题《中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行动研究》子课题和省级课题《拓展训练融入健康课程操作范式的研究》,编写了校本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和素质拓展训练课程,开展了行动研究――《萍乡中学女生青春期状况》获得部级二等奖。第二,加大对班主任的培训力度,通过德育研讨会和班主任例会组织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第三,依托丰富卓越的校友资源,邀请北京大学博导昌增益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博导杨鑫辉教授、赵恺副教授,江西师范大学郭斯萍教授来校为老师们做理论培训和实践指导,引导教师缓解压力,提升职业幸福感。

三、以活动课为立足点,物化校本心理课程

我们以学生成长为出发点,以学会自助为归宿,确立了校本课程框架,其内容涵盖自我认识、朋辈交往、亲子关系、学习心理、考试调节、应对挫折等方面,通过诸如“角色表演”“情境体验”“活动游戏”等多种形式促进学生的体验和参与。2008年开办了第一期学生成长训练营,2010年引进LP12爱心手牵手―成长心连心活动,2012年起,开展了系列心理素质拓展训练,通过团体活动,学生们更全面地了解自己和他人,更好地建立了人际关系,更快地学会了心理调节。

四、以心理咨询为凝聚点,细化学生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场所,中心全天对外开放,由专职咨询师日夜值班,接待来访的学生与家长,除面对面咨询外,中心还设立悄悄话信箱和电话热线,开辟萍中“心育之窗”网站。为提高心理辅导的有效性,中心购置了北京心海管理软件,对建立心理档案、实施心理测试、预约心理咨询、进行生涯规划等工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以主题活动为切入点,优化学校育人环境

为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加广泛深入地开展,学校开展了多项主题教育活动:如一月的学习管理工作坊、五月的心理健康周活动、九月的适应性辅导、十月的心理状态普查、十一月的名师助考展播、十二月的心理情景剧大赛等。此外,心理健康教育还贯穿在学校各项活动中,在校运会、艺术节、每周一歌、阳光体育、志愿者服务等活动中渗透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拓展性心育内容,大大扩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范围。

六、以家长会为发散点,点化家庭健康教育

利用每学期家长会的时机,为家长提供教育服务和个别咨询,并聘请专家做家庭教育的讲座,指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营造家庭健康环境,使其能以自身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为来影响孩子,充分发挥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也使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

心理学家弗兰克尔曾经说过,“人类的目标不是寻求灵魂的安宁,而是在现实到理想的奋斗中体验生命的意义。”几年的实践和探索下,学校确定了“以人为本、活动为主、个别咨询、学科渗透、家庭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总体思路,逐渐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机制。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将此项工作扎扎实实地进行下去,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进一步完善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陈海东.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机遇、挑战及策略[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10):4.

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培训范文2

关键词:计划生育服务;家庭保健;实践

1研究背景

曾都区作为中日合作"继续加强家庭保健服务,并发挥其在传染病预防、健康教育中的作用"项目第二周期(2011~2015)国家项目点,2011年完成了项目启动、组织建设、宣传发动、基线调查和计划制定等工作,2012年已正式实施,按照5年实施方案,主要针对3~12岁在校儿童、在校青少年、育龄人群和中老年开展健康教育、健康咨询和健康检查,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就随州市曾都区家庭保健服务的现状进行分析。

2家庭保健服务的实践探索

2.1开展3×3的家庭保健服务活动 ①健康教育,通过印制健康教育宣传品 (宣传折页、图片、光碟、展板、模具等)开设健康教育专栏 、举办健康教育讲座(优生课堂、生殖健康知识巡回讲座、学生家长老师共同参入的互动式教学和演练)等多种形式传播健康知识和提高全人群的家庭保健意识。②健康咨询,针对各人群设立了温馨和个性化的咨询门诊、开通了咨询电话和网络、短信平台。③健康检查,自2012年起按照项目实施方案,先后对4类人群了综合家庭保健服务活动,都建立了完整的家庭档案。

2.2领导重视对项目的顺利开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项目试点区被确定之后,全区及时制订了《中日家保服务实施方案》,成立由分管副区长任组长,区政府办公室分管副主任和计生局局长任副组长的中日技术合作家庭保健项目领导小组;同时,成立中日技术合作家庭保健项目办公室,项目办公室主任由人口计生局分管局长担任,副主任由人口计生局科技科长和区计生服务中心主任担任,区服务中心副主任及乡镇计生服务中心主任为成员。正是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与积极参与,使得本区家庭保健服务工作得以顺利实施。

2.3家庭保健服务机构结构的确立 项目开展以后,在区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挂牌成立了"中日技术合作家庭保健服务中心",分别设立了儿童保健服务室、青春期保健服务室、育龄人群保健服务室及中老年保健服务室四个科室。初步明确了相关科室责任人,进行了硬件建设,制定了家庭保健服务工作制度,作为开展生殖健康/家庭保健优质服务的"探路者"和"领跑者",将家庭保健服务逐步拓展到乡镇并指导开展服务。

2.4项目培训的开展 人员的技术培训是项目能否实施的关键,开展家庭保健工作以来,不断从区计生服务中心选派专业水平高、个人素质强的骨干参加每次项目培训,在获取项目知识的同时,也收获了日方健康理念、保健模式,并作为师资,组织每次再培训,做到了"广、多、活"。培训人员广,参加再培训的人员有卫生、教育、财政、民政、团委、妇联等相关部门责任人。培训内容多。从项目产生的背景、意义到具体的内容,如:家保项目管理评估、家保项目指南、逻辑框架法、SWOT分析,相关者分析、问题树分析、保健计划的制定等都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培训方式活。采取互动式教学。将老师讲解、分组讨论、现场练习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了每名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入的热情,收到了较好的培训效果。

2.5制定工作计划 为找准工作方向,对全区各类人群的健康需求进行分析,结合曾都实际,制定了儿童、青少年、育龄人群、中老年4类人群的服务计划。

在健康教育上,引导服务对象参与家保服务。对于服务对象,真正提高其家庭保健意识比单一的保健知识传播选得更加关键和重要。要不断引导服务对象提高认识,因为服务对象只有保健意识加强了,才会主动参入,服务对象对家庭保健服务的可接受性比可获得性更为重要。

在健康咨询上,服务提供者要主动开展服务工作。要改变方式,实现"互动",力争突破。服务提供者不能停留于单一、被动的回答服务对象的健康咨询,而是要定期对所提供服务的对象(已接受服务的目标人群)通过电话、短信或上门等方式了解其健康状况,逐步建立亲近而信任的互动交流,并不断拓展。

在健康检查上,建立健全家保档案管理制。要完成结果反馈和连续的健康档案管理,这些比单纯的一次体检更为重要。建立和落实凭健康档案一年一次的健康检查机制,并实行拓展服务。曾都区2011年基线调查儿童定期体检的比例占17.3%,青少年定期体检的比例为22.4%,育龄人群定期体检比例为30.9%,中老年定期体检的比例为11.8%。各年龄群体都对免费体检最感兴趣,认为体检单位最需要提高的地方是服务人员的水平、体检设备仪器、服务人员的态度和服务内容。

3家庭保健服务开展的困难和挑战

3.1群众保健意识不强 家庭保健服务需要服务对象和服务提供者积极配合有机运行才能长效发展,最终达到提高健康水平的目的。不能单一强调服务的可获得性,即能为服务对象提供哪些服务内容,也要甚至是更应该注重服务的可接受性,即服务对象是否愿意主动参与或者是主动接受所提供的服务。人群的保健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从目前我区运行分析,服务对象的保健意识普遍低下。以对育龄人群的健康检查为例,目标人群普遍对免费的健康检查很感兴趣,参入的热情很高,但只有20%的人群能在检查1w后主动到家保中心接受结果反馈。这种状况给我们很大的困惑,必须寻找根源和可解决的途径,否则,家庭保健服务也只能是流于形式。

3.2队伍职业化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 中日合作家庭保健项目落户人口计生部门,更多的是基于人口计生系统多年来扎根于农村、有完备的网络体系、有联动的工作队伍。在当前人群保健意识普遍低下、尚需逐步引导的情形下,要做好家庭保健服务必须要大家共同付出努力。单方面强调和提高技术服务人员素质和水平、不从整体上进行部署、不探讨一套系统的、大家共同参入的制度和体系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无法真正"激活"家庭保健服务。

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培训范文3

(一)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存在模糊认识

在农村,相比学生的身体健康来说,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是相当模糊。一般来说,如果学生出现身体健康问题,教师和家长都能迅速带学生到医院进行治疗;然而,学生一旦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及由此引起的负面现象时,教师、家长却不懂得结合学生所处的自然及人文环境从心理方面分析和处理。有关“心理健康”、“心理咨询”等一些关于心理方面的知识还了解甚少。对“心理健康教育”更是不知从何入手,不能认清“心理健康课”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二)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在农村还是一个相对较新的学科,没有专业的人才,心理健康教师大多是由教辅人员或老师兼任,他们一是在本学科教学经验不丰富,二是没有新知识、新理念,不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不能与学生打成一片,对症下药,形成共识。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心理健康教师责无旁贷,班主任更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学生的思想动态,学生的所作所为班主任是最有发言权的,那么班主任老师如何发现学生的心理疾病、如何判断学生有心理疾病,在农村学校中具备这样素质的班主任教师还是不多见的。

(三)教师家长、学校教育方法不当,造成学生心理障碍

据调查农村大部分学生流失,并非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是因为对学习不感兴趣,最终导致对家长产生不理解的情绪。厌学只是作为一种现象外在的表现出来。个别学生因压力过大,而走上了离家出走的道路。有的学生专门与老师作对,不服教导,这些表现都是心理出现种种问题。而教师对这些现象不了解,甚至轻率地给学生下评语、扣帽子、做结论,甚至认为学生品质有问题,学生及家长对此事实上也缺乏清醒的认识,学生自暴自弃;家长们漠不关心,久而久之,便生成了品学不优的学生。因此,一定要呼吁全社会要大兴心理健康教育之风,让全社会都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四)心理健康教育资金投入不足

错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校医、德育工作混在一起等现象在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因此,在资金投入上没有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心理健康教育,使心理健康教育的资金不能满足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

二、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许多农村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中小学的领导和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念,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相比城市中小学的教育工作者,他们承受的升学压力更大,许多家庭以让孩子考上大学、走出农村作为培养孩子的最终目标,教育行政部门也把升学率看成是衡量学校好坏的唯一标准,因此,他们具有更加强烈的应试教育动机和思维倾向。

在这种动机和思维倾向的支配,心理健康教育变成了一项尴尬的工作,他们经常把心理健康教育挂在嘴上、写在墙上,但就是不落实到行动上。另外,由于许多农村中小学的教师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观念陈旧,心理学知识储备太少,因此严重制约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和普及,也严重影响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大障碍。

三、如何开展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一)转变观念,正确看待心理健康教育

原教育部长陈至立指出:“更新教育观念是素质教育的先导。”这要求我们要树立全新的心理素质教育观念,以适应新世纪高素质人才发展的需要。

多年的教育发展及教学实践证明:在农村若能树立起鲜明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是教育改革在更深层次上的突破与延伸,必须对现行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反思和再认识,全体总动员,清理教育实践中的认识误区及行为偏差。教师也要充分认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标准之一,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形成健全的人格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加强对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培训

搞好教师培训,既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也是顺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基础。现阶段的农村中小学拥有专职心理健康辅导老师,是不太现实的。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具有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这样,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日常的教学和管理过程。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培训工作:首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开展教师培训。派出老师到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较好的发达农村地区学习、考察、培训与研讨,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开阔教师的视野,丰富教师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和教育科研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其次,接受培训与自学相结合。把外出学习培训和自学紧密结合起来,购买一些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书籍,为老师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再次,通过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开展教师培训。通过校本培训等形式定期安排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内容,使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更新,教研能力得到提升。

(三)全员参与、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要取得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需要依靠学校、社会和家庭三方的密切配合。一方面要在学校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氛围,学校对每个教师都应提出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使教师树立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要利用现行课程,进行学科渗透,让每一位老师都参与心理健康教育,这不仅有利于在学校中营造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氛围,而且有助于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活动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水平。另外,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在活泼上进的气氛中,学生能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乐与人相处,正确对待挫折,主动调适情绪。另一方面,也应当看到家庭、社会对学生人格的影响,因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观念、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同时,中小学生已经形成的良好心理品质也会受一些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倾斜,这样,学校教育的结果易被家庭、社会的负面作用抵消。因此,学校应针对农村家长们的心理特点成立家长委员会,举办家长学校,向家长们传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帮助他们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和正确的教养观。

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培训范文4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策略;课程资源

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近年来,由于我国农村社会的发展变化,农村中小学教育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加强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确实促进农村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就成为我们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加强学习,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先进的科学的教育理念,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忽视或淡化心理健康教育,将严重阻碍素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从而极大削弱人才发展的竞争力。广大农村地区的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应通过全方位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广大师生员工乃至家庭、社会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共识,提高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二、加大组织领导力度,健全管理评估机制

为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教育行政部门应建立起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管理制度,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师资配备、活动开展及成效考核等作为评估各学校该方面的重要指标。

此外,还应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机制。建立由专职或兼职人员组成的专家小组,依照一定的参照标准,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与队伍的建设情况,教育教学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情况,活动课程的开设,心理辅导室的建设与资金投入状况,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

三、加强师资建设,提高从教人员的专业素质

首先,农村中小学应尽量聘请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来学校任教,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质量。此外,还可以派具有教学经验,热爱心理健康教育事业,责任心强的非专业教师到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较好的农村地区学习与考察,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开阔教师的视野。当然,农村中小学还可以邀请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专家、教授到学校来做辅导,提高心理健康教师的理论水平,增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其次,农村中小学还可购买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材料,为教师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来开展教师培训工作。通过校本培训等形式定期安排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培训内容,使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更新,教育研究能力得到提高。

再次,农村中小学应依托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在硬、软件方面的优势,从实际出发,广泛开展对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使农村中小学教师尽快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并能结合现实问题灵活地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从而在教育教学的实际过程中积极、主动、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四、开发适合农村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资源,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农村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应从实际需要出发,整合学校、地方、科研机构以及教师的力量,积极开发适合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应以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为指导,与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学校自身教育的实际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相结合,让学生初步掌握心理保健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使学生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

五、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交流合作,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需要学校、家庭、社会齐心协力,构建学校与社会、家庭“三教合一”的教育网络。学校教育是沟通社会与家庭的桥梁,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学校要勇于担当主力军的重任,在创新自身教育理念的同时,也要向社会、家庭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构架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地开展。

首先,农村的中小学校内要形成一股合力。学校从管理者、教师到服务者都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树立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每一所学校都要创设和构建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学校的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其次,也应当看到家庭、社会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家庭、社会的影响力比学校更为持久、更为深远。因此,应把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看作整个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一个重要的支撑系统。学校应针对家长们的心理特点成立家长委员会,举办家长学校,向家长们传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使之能对孩子提出合理的发展目标,掌握正确的与孩子进行心理沟通的技巧。学校还应与当地密切联系,争取地方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健康的文化体育场所,让学生远离不良环境,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社区环境,保证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培训范文5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误区、防范性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误区

(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总体体现滞后性

在中小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标志是是否建有心理咨询室,似乎主体对象就是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工作流程就是发现一起,解决一起,工作面窄。相比学生整体人群的的心理健康来说,认识是相当片面的。然而事实上,学生一旦真的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及由此引起的负面现象时,学校心理咨询室由于在"心理健康"、"心理咨询"等一些关于心理方面的专业知识还了解甚少。针对性地辅导并不能起到很好效果。因而说,不重视心理预防的话,学校心理教育容易走入"马后炮""事后诸葛亮"的尴尬境地。

(二)从业人员两极分化

当前学校要么非常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由于心理健康教育还是一个相对较新的学科,缺乏专业的人才,心理健康教师大多是由教辅人员或老师兼任,他们一是在本学科教学经验不丰富,二是没有新知识、新理念,不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不能与学生打成一片,对症下药,形成共识。WWw.133229.Com要么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严格准入,精心打造心理咨询室,购买仪器,添置设施,靠一两个专业心理健康教师打天下,把班主任、任课教师干脆撇开,唯理论、唯技术,孰不知学生的思想动态,学生的所作所为班主任是最有发言权的,把班主任、任课教师放在心理健康教育之外,是本末倒置的。

(三)学校心理教育方法不当,造成学生新的心理障碍

据调查大部分学生流失,并非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是因为对学习不感兴趣,最终导致对家长产生不理解的情绪。厌学只是作为一种现象外在的表现出来。个别学生因压力过大,而走上了离家出走的道路。有的学生专门与老师作对,不服教导,这些表现都是心理出现种种问题。而教师对这些现象不了解,甚至轻率地给学生下评语、扣帽子、做结论,甚至认为学生品质有问题,心理上有疾病学生及家长对此事实上也缺乏清醒的认识,学生自暴自弃;家长们漠不关心,久而久之,便生成了品学不优的学生。因此,一定要呼吁心理健康教育的度与规范

(四)心理健康教育资金投入不足

错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校医、德育工作混在一起等现象中小学普遍存在,因此,在资金投入上没有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心理健康教育,使心理健康教育的资金不能满足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走入误区的原因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中小学的领导和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念,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教育行政部门把升学率看成是衡量学校好坏的唯一标准,因此,他们具有更加强烈的应试教育动机和思维倾向。在这种动机和思维倾向的支配,心理健康教育变成了一项尴尬的工作,他们经常把心理健康教育挂在嘴上、写在墙上,但就是不落实到行动上。另外,由于许多中小学的教师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观念陈旧,心理学知识储备太少,因此严重制约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和普及,也严重影响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大障碍

三、如何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一)转变观念,正确看待心理健康教育

原教育部长陈至立指出:"更新教育观念是素质教育的先导。"这要求我们要树立全新的心理素质教育观念,以适应新世纪高素质人才发展的需要。多年的教育发展及教学实践证明:在学校若能树立起鲜明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是教育改革在更深层次上的突破与延伸,必须对现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反思和再认识,全体总动员,清理教育实践中的认识误区及行为偏差。教师也要充分认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标准之一,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形成健全的人格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加强对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培训

搞好教师培训,既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也是顺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基础。现阶段的中小学全部拥有专职心理健康辅导老师,是不太现实的。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具有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这样,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日常的教学和管理过程。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培训工作:首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开展教师培训。派出老师到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较好的发达农村地区学习、考察、培训与研讨,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开阔教师的视野,丰富教师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和教育科研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其次,接受培训与自学相结合。把外出学习培训和自学紧密结合起来,购买一些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书籍,为老师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再次,通过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开展教师培训。通过校本培训等形式定期安排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内容,使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更新,教研能力得到提升。

(三)全员参与、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要取得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需要依靠学校、社会和家庭三方的密切配合。一方面要在学校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氛围,学校对每个教师都应提出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使教师树立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要利用现行课程,进行学科渗透,让每一位老师都参与心理健康教育,这不仅有利于在学校中营造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氛围,而且有助于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活动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水平。另外,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在活泼上进的气氛中,学生能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乐与人相处,正确对待挫折,主动调适情绪。另一方面,也应当看到家庭、社会对学生人格的影响,因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观念、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同时,中小学生已经形成的良好心理品质也会受一些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倾斜,这样,学校教育的结果易被家庭、社会的负面作用抵消。因此,学校应针对家长们的心理特点成立家长委员会,举办家长学校,向家长们传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帮助他们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和正确的教养观。

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培训范文6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05―0025―0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如今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个阶层的关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幼儿未来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及时对幼儿心理问题进行矫正、帮助,能够提高幼儿的自信和心理素质,同样也是每一个幼儿教师的工作目标。本文重点以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为出发点,探究如何实现有效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 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方式有问题。受我国传统家庭教育观念影响,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能够吃好、穿好、身体健康就是对孩子最好的呵护,家长往往对孩子的投资主要侧重在衣食健康中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得现代家庭教育轻视了幼儿的行为习惯培养、情感需求。在幼儿园教育中,往往由于多种因素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例如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教师往往过多重视活动特点而忽略了幼儿的身心特点;过多重视自体功能而忽略了幼儿的德美教育;过多重视动作熟练度而忽略了幼儿的个体差异。这一系列的错误教学方式,不仅错过了在关键时期幼儿的意志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而且还导致幼儿对体育活动失去兴趣。

2. 缺乏健康的人际关系教育。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离不开在幼儿园所接触的人或事,而在幼儿园中,幼儿的人际关系教育主要是在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第一,师幼之间的关系不和谐。很多幼儿由于年龄较小,对外界的人或事比较陌生,缺乏家庭中的安全感,非常渴望外界人能够对自己理解、尊重。然而很多教师在处理师幼之间的关系时,往往是自上而下的处理方式,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以主观的兴趣、目标出发,幼儿往往都是被动接受,使得幼儿很容易产生敌对情绪、不安全感、无信任感,从而表现出焦虑、退缩、不安等情绪,对陌生的环境感到不知所措。第二,幼儿之间关系不和谐。幼儿从家庭走到幼儿园,从家庭生活转变成集体生活,由于年纪小、交往能力差、个体差异等因素,使得很多内向的幼儿往往在幼儿园被漠视,这让幼儿感觉到孤立无援,如果得不到及r的开导、帮助,很容易造成心理障碍。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解决对策

1. 加强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辅导水平。作为幼儿教师,应该学习心理学论,将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作为任职幼儿教师的重要因素,并且幼儿园有义务培养教师的心理辅导水平。通过加强幼儿教师的辅导水平,能够有效建立起师幼之间的和谐关系,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实践与研究,才能够真正了解幼儿的心理状况,这也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奠定了基础。同时,不同地区可以成立幼儿心理咨询机构,定期邀请专业的心理专家进行心理教育培训工作,并且定期开展有关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文化活动,从而实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工作。

2. 加强家长的心理教育培训工作,加强家长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幼儿最初的成长环境是家庭,并且通过幼儿的心理状况能够体现出家庭状况。一个良好、温馨的家庭能够给幼儿提供积极、稳定的心理状态。家长作为家庭的主导者,对幼儿健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样也是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所以,幼儿园应积极展开家长心理健康培训工作,让家长能够更多地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尊重幼儿的心理想法,保证能够与幼儿保持良好的沟通。同时,家长与幼儿园要保持畅通的沟通渠道,加强二者之间的亲密合作,共同帮助幼儿建立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