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心理安全教育范例6篇

孩子的心理安全教育

孩子的心理安全教育范文1

关键词:创新;保育;幼儿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在活动中学习是每一位幼教工作者熟知的一个教育理念。如今,保育的观念从传统的“保护身体发育”扩展到“促进幼儿个性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从“安全保护与卫生”扩展到“实施教育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保健”,健康安全地进行一日活动就是孩子们生活的全部。因此,幼儿园各项活动是否安全、合理、健康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一日活动中,如果能较好地培养孩子、老师及保育员的保育意识,就能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通过对教师们组织一日活动的观察及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幼儿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

1.丰富幼儿的基本安全常识

教师应广泛收集有关日常安全知识方面的教育资料,教育幼儿不做有危险的事情,有意识地利用故事、游戏等教育手段向幼儿宣传安全方面的常识。如,组织幼儿到马路上走一走、看一看,教幼儿认识并知道红绿灯、人行横道线及各种路标的用途。户外活动中,教师要提醒幼儿检查自己的服装是否整齐。引导、提示幼儿观察游戏场地是否有安全隐患,待确认场地安全后方可进行游戏。在游戏中教师要指导幼儿遵守游戏规则,教育幼儿游戏中不乱跑和快速奔跑等。

2.养成快乐健康心境

众所周知,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方面,儿童也有喜、怒、哀、乐,健康的孩子也会出现短时的消极情绪,但消极情绪表现得太过分、太频繁,如,焦虑、恐惧、强迫、抑郁等情绪反复出现,就难以称得上是心理健康了。努力配合家长找出孩子的心理问题,针对性地进行特殊的教育和护理,帮助孩子养成快乐健康的心境,使孩子们逐渐从小家融入大家,乐于与人交往,善与同伴合作,理解与尊敬他人,待人慷慨友善,努力培养孩子具有独立的、独创的、机敏的、充满活力的人格特征和健康快乐的心境,这也是培养孩子自我保护意识极其重要的内容。

二、教师全面保育意识的培养

1.掌握全面科学的育儿知识和教育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各方面所需,生理保育为基础,心理保育为重点

如,教师具备安全意识,就能预见和估计活动的安全性而做好活动前的安全检查工作。幼儿体育活动中,教师要具备拉伤、扭伤、跌伤、碰伤等小损伤的简单处理技能及应对措施。此外,教师做到与孩子关系融洽、和谐,对孩子充满诚意、友好,给孩子信任与温暖。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心理环境,让他们在友好和善的气氛中愉快地生活、健康地成长。提高自身实施“幼儿身心健康教育”的能力,努力使教师成为科研型教师。

2.协调幼儿、家长、保育员全员关系,共同做好班级幼儿保育工作

如今的幼儿教育不再是一个人的奋斗,而是一群人的坚守。作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要善于协调好各方关系,从面到点地关注身边每一位孩子。

三、保育员细致保育意识的培养

树立一日生活都是教育的观念,将保育工作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游戏中。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保育时间约占用了50%,保育员每天与孩子在一起生活游戏的时间比教师长,更有机会接触孩子,了解孩子。现代保育观念认为:幼儿园的保育工作已不再仅仅是对幼儿日常生活的安排和护理、身体的保健和养育,保育工作更关注如何提高幼儿的成长质量,如何创设和提供增进幼儿健康的生活环境条件和宽松、和谐的人际心理环境,重视关注幼儿的情绪和需要,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保育意识不断增强,保育工作的实施已逐步渗透到幼儿园一日生活游戏的各个环节之中。在“教育要渗透幼儿的一日生活”教育观念指导下,为培养保育员们深入细致的保育意识,我园合理制订了保育员一日工作常规及保育员一日工作时间,减少卫生工作所占用的大量时间,尽可能地让保育员有时间参与教育教学工作,为保育员提供教育氛围及展示的机会,让保育员参与教育教研活动,使她们明确每日、每周、每月的各项活动目标,了解本班特殊典型案例,根据班级幼儿的身心需求,有针对性地配合孩子及教师进行一日活动。

综上所述,“三位一体”就形成了幼儿园活动中的主动保育,在这种新的保育观的基础上,保育不仅要体现全面发展的教育观,更要反映下一世纪社会与人才发展的实际需求;不仅要搞好传统的保育工作,更要重视“保”与“育”的相互作用过程,将保育和教育真正有机结合,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静.幼儿园游戏活动形式特征及结构探析.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03).

孩子的心理安全教育范文2

关键词:幼儿园;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家园配合

一、安全教育管理的前提――环境创设

在幼儿园,孩子们最喜爱的活动是户外游戏,孩子们流连最多的是滑梯、秋千、小转椅等活动场所。而事故发生地点最频繁的也是户外活动场地、游戏设施等处,所以,为幼儿创设安全的环境,保证幼儿活动场所及设施的安全是幼儿安全教育的前提。对于这些事故高发场地及设施等环境创设的安全性原则,是尽量保证有足够的场地与设施供孩子们户外活动使用,也尽量维持设施能提供给幼儿获得运动经验的功能,适当创设充满“危险”的环境,让幼儿亲身体验这些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的同时,尽可能地降低活动场地、游戏设施的危险性,或在恰当的时候给幼儿以适当的安全提醒。

二、安全教育的实施者――教师

在幼儿园,教师是幼儿安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保护幼儿的安全是教师的职责之一。

首先,教职工要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及丰富的安全知识,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时刻关注幼儿的安全是他们工作的首要原则。

其次,幼儿教师掌握过硬的专业教育技能是取得幼儿安全教育最大成效的有力保证。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角度是多重的,方式也是灵活多变的。

在户外活动时,为了培养孩子预测、判断、回避危险的能力以及探索、创新、自主的精神,教师应该允许孩子尝试各种他们自创的具有“冒险性”的活动及自己发明的一些游戏设施的“非常规”玩法,不要轻易制止或强调幼儿完成某一项动作或活动,同时,教师还应尽可能多地参与到孩子们新奇、剌激的活动中去,成为孩子们活动中的同伴。这样不仅能提高这些孩子的运动能力,而且能够让孩子们积累具体的经验教训,形成防御危险的意识和能力,真正减少事故的发生。当然给孩子以充分自由的前提是,让孩子掌握一些基本的、必须的安全行为规则。

三、安全教育管理的保障――制度建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同样需要规章制度作保障。如何制定幼儿园安全管理制度,比较全面的、有效的幼儿园安全管理制度又包含哪些内容?一直是大多数幼儿园积极探索的重要内容。

我园在近三十年的安全管理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一些有效的经验。首先,全体教职员工必须高度重视幼儿安全,以幼儿安全为第一要务,保护幼儿安全,防止走失、受伤、中毒等事故的发生。其次,以确保幼儿的生命安全为前提,进一步强化幼儿园安全管理,将意外事故、意外伤害等不可预见性事件纳入到日常管理中,形成可受控状态,制定一系列安全管理制度,使其成为全体教职员工的行为准则。

健全、规范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幼儿园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是确保幼儿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是避免意外事故、意外伤害等不可预见性事件发生的重要保障。让每一位教职工“言有依,行有据”,能够从根本上减少和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消除安全事故的隐患。

四、安全教育管理的支持者――家长、社区

保障儿童的安全不仅仅只是幼儿园及教师的任务,家长和社区的参与也是必不可少的,与家长的沟通、社区资源的共享等都是幼儿园安全教育顺利进行的不可或缺的内容。

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是幼儿园安全管理的基础,定期向家长进行安全教育、及时沟通幼儿园安全教育动向是必要的。可以充分利用家长开放日、专题活动、宣传讲座等形式为幼儿及家长进行生动的自我保护知识教育。其次,可以通过家园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五、安全教育的内容――渗透于游戏和生活中

幼儿园的安全教育内容十分广泛,涉及的内容方方面面,有“身体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日常生活安全教育”、“自然灾害安全教育”、“心理安全教育”等等。如何有效地把这些必要的安全防护知识教给幼儿,增强幼儿的安全防护意识,学习保护自己的技能和方法,以便处理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一些紧急情况,是幼教工作人员应该深思的问题。

游戏与活动是幼儿教育的主渠道,把幼儿安全教育与孩子们的游戏融合在一起的,并更多地与生活相结合,让儿童在玩中自己去体会什么是安全,逐渐形成一种安全意识,以及应对危险的能力等。

除了让孩子们学会避免生活中人为造成的危险,幼儿园还定期进行火灾、地震、暴风雨等灾难的逃生演习,通过演练活动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让孩子们掌握逃避自然危险的能力。幼儿生活中的安全教育无处不在,活动中及时的安全提醒以及生活中的随机教育,要比单纯的一节课效果强很多。

六、安全教育管理的新焦点――情感安全

安全感是人的基本心理需要。我们不但要为幼儿创造一个安全可靠的生活环境,还应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让孩子产生安全感,更要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同时,还要训练和培养幼儿在意外情况下的应变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以避开危险,避免自身伤害。

由于儿童敏感于成人的言行,他们会因为成人的担忧焦虑而产生一种不安全感,因此幼儿园教师开始关注给孩子以情绪情感上的安全经验。

家长们也希望教育部门在审批幼儿园的时候,就应该将孩子们的人身安全考虑进去,为幼儿园配置有防范能力和安全教育技巧的教师,对院墙、教室、活动设施等的安全性、接送孩子等具体问题制度化,并定期和不定期检查执行情况,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做到对孩子负责,让家长放心。

对幼儿来说,安全是其健康成长的物质前提,对幼儿园来说,安全管理是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在安全的基础上,才能谈得到教育,只有安全,孩子们才能开心地在幼儿园成长。只要我们时刻不放松安全管理,本着“安全第一,以幼儿为本”的理念细心开展各项工作,一定会消除一切可能发生意外伤害的隐患,给幼儿一个安全、快乐、健康的童年。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

[3]沈悦、陈健芷.家庭环境、同伴关系对幼儿心理理论的影响《学前教育研究》,2009.3

孩子的心理安全教育范文3

关键词: 科学 安全 奖励 激励 教育合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

为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成人应为幼儿提供合理均衡的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宜的锻炼,满足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创设温馨的人际环境,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亲情和关爱,形成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形成使其终身受益的生活能力和文明生活方式。

幼儿身心发育尚未成熟,需要成人的精心呵o和照顾,不宜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养成过于依赖的不良习惯,影响主动性、独立性发展。

幼儿园的根本是安全,只有在安全的基础上,才能谈到教育,谈到多种模式。只有安全,孩子们才能开心地在幼儿园成长。在幼儿园里,保护幼儿的生命安全和促进幼儿健康应放在工作首位,所以,我们都要有高度安全意识及丰富的安全知识,时刻关注幼儿的安全,积极为幼儿创设安全的园舍环境,以及避免不良社会环境对孩子造成影响,而较多地忽略幼儿安全的心理环境。

幼儿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希望。幼儿期的心理状态将直接影响其一生。那么如何着眼于孩子一生幸福,正确引导,细心呵护,让孩子心理健康发展呢?

一、树立正确科学的教养观念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只重视成绩和结果,不重视孩子学习过程,带孩子参加各种特长班、速成班,本是快乐的假日变成苦难的节日,忽视孩子健康心理,无视孩子在成长中的“出格”与异样,以爱的名义抱怨、打骂、惩罚孩子,以成人定义的成功要求孩子,孩子的想法是很天真的,“我又怎么啦”、“我是不是很笨,不然爸妈怎么那么生气”……孩子会产生种种困惑,发展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很多问题都是在不经意间积累的。

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树立正确的、科学的教养观念,正确地爱孩子,孩子还小,人生之路长着呢!我们应以宽容的心态包容和理解他们,信任尊重他们,这样他们才会信任我们,不管孩子出现什么样的行为,都是有原因的,只要我们细心一点,总能找出原因并且对症下药,何必强求孩子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呢?孩子的童年是快乐的……

二、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创设适合幼儿心理安全需要的环境。在一日生活中,教师的一个微笑、一声友好的问候、一个自然的、一个肯定的眼神都能让幼儿在心理上得到满足,感到轻松愉快、情绪安定。在教育活动中,幼儿的捣乱行为是极其常见的,这些行为大多与其心理需要未得到适当关照有关。因此,与其花大量时间和精力矫正幼儿的捣乱行为,不如努力改变自己的教育活动方式,甚至改变教育活动内容,让每个幼儿都能从各种教育活动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让他们发自内心地喜欢上各种教育活动,这样他们的捣乱行为就会减少甚至消失。

从事幼教多年,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师生关系良好、平等和谐、感情温暖、轻松愉快、自由宽松、心理安全的班级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幼儿比我们想象得敏感,我们的一言一行他们都看在眼里,他们会选择让谁来教,不喜欢谁,上谁的课很开心……甚至可以从孩子的言行中反思自己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三、学科渗透

在各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中关注幼儿心理成长。

四、家园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父母的爱是孩子安全感的来源。有怎样的父母就有怎样的孩子。所有幼儿都喜欢被表扬、被认同,应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去犯错。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孩子心理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儿童在模仿和学习父母行为的时候,可能已经接受了父母的心理状况,包括价值观、道德观、是非观、丑恶观,不知不觉中都被孩子吸收。甚至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对孩子的爱都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所以父母应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

家长开放日,亲子活动,“家长助教”邀请家长参与班级管理……都是加强家园联系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家长深入了解孩子,与教师合作有针对性地教育孩子,整合各方教育资源,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让我们一起用先进的理念精心编织育儿“摇篮”,用科学方法辅助孩子插上展翅的“羽翼”,期待今天的“雏鸟”一定会长成明天的“雄鹰”,遨游于广阔的蓝天。

参考文献:

孩子的心理安全教育范文4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 家庭教育 问题 对策

农村学前儿童,是指其户口所在地和居住地为农村,年龄处在0-6岁的学龄前阶段的婴幼儿。农村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是指农村学前儿童的家庭其他成员对学前儿童实施的教育影响,农村学前儿童的家庭成员构成将影响对孩子的教育。

一、农村学前儿童家庭结构分析

家庭结构是指家庭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这种状态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联系模式。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农村学前儿童的家庭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主要有主干家庭、核心家庭、隔代家庭、单亲家庭、再组家庭这几种家庭结构模式。主干家庭是指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和儿童构成的家庭。核心家庭是指由夫妻双方与一个或两个学前儿童所组成的家庭,这种情况一般都是夫妻双方或一方在当地就业,共同养育和教育孩子。隔代家庭一般是指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跟孙辈居住在一起,由祖辈代替孩子父母履行监护责任,这种家庭一般是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由于条件限制无法将孩子带在身边,有的仅在过年过节时回家团聚,甚至有的几年都无法回家看望和教育孩子。单亲家庭是指父母离异或者父亲、母亲一方过世所形成的家庭模式。再组家庭是两个残缺家庭重新组合构成的,孩子与父母之间有可能无血缘关系。

二、农村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在教育理念上: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较深,对现代教育理念了解不足。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社会,但是传统的教育观念仍然根深蒂固,比如有的父母认为“黄金棍下出好人”、“不打不成材”,认为孩子年龄小,给他讲道理是讲不通的,只有通过打带来的疼痛感让孩子记住规则。另外,由于农村的年轻父母外出打工,现在隔代教育现象严重,爷爷奶奶缺乏对现代教育的认识,只管对孩子的生活加以照顾,更不懂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不知道如何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帮助。

(二)在教育目标上:重成才教育,轻成人教育。

我国学前教育目标明确提出要对儿童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孩子身心和谐健康发展。但在具体实施中,由于家长的成长经历、受教育水平、教育观念等的不同,很多家长更加关注的是孩子知识拥有量的多少,对于孩子的品德教育不重视,导致孩子不遵守社会规则,不懂礼貌,肆意妄为。

(三)在教育内容上:重智力开发,但缺乏对智力的科学认识,同时轻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重文化学科知识的传递,轻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对于智力概念,目前还未有一个统一的明确界定。在我国,一般认为,智力是一种偏重于认识方面的能力,它由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与思维力五种基本心理因素构成。在广大农村,很多家长简单地以为记忆力好就是智力水平高,所以从小就培养孩子背诵儿歌、诗词等,但是对于孩子的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的培养却相对缺乏。非智力因素,从广义上说,是指除智力因素以外的全部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生理因素及道德品质,狭义说来是指与智力因素活动关系密切并共同影响智力活动效率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因素。其实,一个人对学习的兴趣,面对困难的意志程度及其性格往往会影响孩子智力水平的高低。比如一个性格急躁、没有耐心的人,那么他的注意力的持续时间就不会长,这将对他的学习产生不良影响。一个对学习内容缺乏兴趣的人,他的观察力与想象力就会受到影响。

在教育内容上,农村的家长往往特别重视学科知识的传递,从小就让孩子学习拼音、识字,计算。我们经常会见到这样的现象,幼儿园放学回家的孩子第一件事就是拿出作业本写字,做计算题。而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却做得不到位,我们从媒体报道可知,农村学前儿童在家误食农药、溺水、被电击、烫伤的情况时有发生,甚至还有被的案件。另外,有的农村家长不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在隔代家庭教育中,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一味地溺爱孩子,造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不尊重老人等。在单亲家庭中,孩子缺乏父爱或母爱,让孩子的家庭生活不完整,往往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自卑、胆小、怯懦。

(四)在教育方法上:重言传,轻身教。

在生活中,家长对学前儿童的教育主要是通过给孩子讲解,比如注意清洁卫生,遵守交通规则等。家长会经常给孩子说:饭前便后要洗手,要天天刷牙等。但是我们看到的却是这样的现象:家长把孩子带进卫生间洗手,自己却不洗手就上了餐桌。在家里,爸爸妈妈给孩子说:过马路要走斑马线,要看红绿灯。而事实是这样的:在送孩子上幼儿园的路上,看到没车的时候,即使是红灯,某些家长也会牵着孩子冲过马路。试想:这样的教育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五)在教育要求上:家庭成员的要求不一致。

教育要求的不一致,是影响孩子成长的主要因素。在现实中,容易出现祖辈与父辈要求的不一致,也会出现父母要求的不一致。尤其是在主干家庭中,祖辈对孩子宠溺有余,约束不足,一方面父母对孩子高标准,严要求,另一方面爷爷奶奶对孩子宠爱有加,导致孩子在父母面前一个样,爸爸妈妈面前一个样,让孩子缺乏是非判断能力。由于成长经历、对教育的认识、环境因素的影响等也会导致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不一致,中国一直有“严父慈母”,也有“虎妈猫爸”,一个松,一个紧,这也容易导致孩子无所适从。在再婚家庭中,由于缺乏血缘关系的一方为了维护家庭的和谐,往往也会出现和稀泥的现象,导致对孩子的教育不严格。

(六)在家庭教育的外界支持上:缺乏相关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

在家庭教育上,很多家长的教育经验要么来自于自己的父母,要么来自于周围环境的影响,同事、朋友的交流,而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在隔代家庭教育中,祖辈的交友范围相对较为狭窄,对于现代教育缺乏充分认识,同时更没有得到外界的相关指导。我国《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明确指出,把家庭教育指导按照0-18岁分成5个阶段,其中的0-3,4-6岁的指导就属于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指导,对这2个阶段的家庭教育指导内容作出了具体规定。该《大纲》还提出指导中的“多向互动”原则,家庭教育指导者应建立指导者与家长、儿童,家长与家长,家庭之间,家校之间的互动,努力创造相互学习、相互尊重、相互促进的环境与条件。虽然有规定,但是对于农村的现实来看,工作并未落到实处,没有专门的家庭教育指导人员开展相应教育。

三、解决农村学前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更新家长教育理念,提高对教育的科学认识。

家长的教育理念将直接影响家庭教育水平。现在的学前儿童的父母都是“80后”甚至是“90后”,他们说很容易接受新思想与新观念,现在主要缺乏的是学习、了解新的教育理念的渠道。因此,各地方教育机构、社区可通过开展专题讲座,借助网络平台等手段,让家长实时了解我国教育的发展现状,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而达到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对教育的科学认识。

(二)扩充家庭教育内容,智力教育与非智力因素培养齐头并进,同时兼顾安全和心理健康教育。

智力因素对于一个人的学习及发展有很大影响,同时非智力因素会对人的发展产生影响,且二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因此,家长在注重孩子的智力因素的发展时也应该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而且培养应从小抓起。智力因素的培养表现为培养孩子的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及思维等。家长可以通过跟孩子讲故事、玩益智游戏、看动画片等实现。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主要表现为从小就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发展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培养其积极、健康的情感,磨炼孩子的意志,塑造良好的性格。家长可通过扩大孩子的交往,带领孩子参加一些募捐、看望老人院的老人的活动,培养其爱心与同情心;也可大胆放手让孩子进行各种尝试,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在平时的各种活动中多激励、表扬,激发其学习动机;同时给予孩子一些有难度的任务,当孩子遇到挫折时不是立刻帮助解决,而是让其自己解决,培养其坚强的意志品质。

对于农村学前儿童家长而言,安全教育是一个重大突出的问题。由于家长看管不力或者是缺乏相关教育,导致孩子被电击、误食农药、溺水、被拐卖、被猥亵、等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各位家长首先应该有安全意识,同时要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时刻警惕,这样才能有效避免惨剧的发生。地方政府、教育部门可以通过广播、家庭教育讲座、家长会议等形式指导家长进行安全教育。同时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不能只关注孩子的吃喝拉撒,培养孩子的学习主动性、自信心,使孩子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三)纠正家长的不良教育方法,家庭成员之间步调一致。

对于学前儿童而言,其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应主要通过给孩子一个具体的情景的方式进行教育,可以通过陪孩子看动画片、带领孩子进入现场等方式,通过家长的身教让孩子进行模仿。比如家长教孩子乘坐电梯注意安全、过马路注意安全,教孩子注意防水、讲卫生等,都可以通过家长的优秀示范行为开展。不能只通过给孩子讲道理的方式进行,因为对于0-6岁的儿童来说,有些道理他们是不能明白的。另外,家庭成员应该召开家庭会议,讨论对学前儿童的教育问题,达到对孩子的教育要求做到步调一致,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四)地方政府借助教育机构的力量,落实对家庭教育的指导。

农村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水平不高,一方面是由于家长自身的问题,缺乏必备的教育能力,另一方面是地方政府对家庭教育的支持不力。由于家长的受教育程度,成长经历等不同,导致家长的教育水平存在差异。当家长遇到教育问题时,往往不知道应该如何解决。因此,各地方政府应该借助各教育机构的力量,定期或不定期举行相关家长培训讲座,帮助家长解决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指导家长进行有效的家庭教育。

总之,对于学前儿童进行有效的家庭教育,不仅是学前儿童家长的事,而且应该是各地方政府、教育机构共同关注的事情,只有三方协调,共同关注,才能使农村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水平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李连英.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偏差及修正策略[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8).

[2]张富洪.学前儿童家庭情商教育及其实施[J].教育导刊,2010(12).

孩子的心理安全教育范文5

1、意识层面轻视安全教育。在如今素质教育实行改革的同时,在农村小学中,应试教育依然成为学校教育的主导,学习成绩依然是指挥棒,安全教育被无形之中淡薄化了。孩子们的学习时间大部分给了语数外,在课余时间包括假期,更是被行行的补习班充斥着,给孩子学习强化安全教育的机会少之又少。安全教育缺失,比如他们会横穿马路,河边玩耍,玩弄易燃易爆物等等。在农村孩子的内心深处,他们安全第一的意识不强,随意性比较大,在面临危险情况时,大多不会选择正确的处理方法,从而导致不良事件频发。

2、实施层面方法不当,安全教育效果差。在谈及安全教育时,农村小学为了弱化自己的风险,保证学生身心安全的方法,不是循序渐进的因时诱导和合理有效的讲述,而是采用一刀切的办法,不让或者少让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同时像有益开拓小学生视野和锻炼其社会能力的活动也一概取消。打着保护学生的旗帜,而恰恰这一做法严重违背了孩子成长的自然规律,也会因为能力锻炼的缺失而对日后个人发展极为不利的。另外在进行安全教育的讲述时,教师方法不当,没有进行必要的安全分析和实战演练,比如:地震、雷雨、火灾发生时会有什么危险?该如何应对或逃脱?更简单的譬如:灭火器如何使用?等等安全小细节并未引起教师的重视,因为发生几率少,讲述起来一笔带过,孩子们自然无法掌握,但有时这一简单问题的缺失却会引发致命的安全隐患。

3、基础设施不到位,安全性差。很多农村的小学资金并不富裕,设施条件也都无法达到国家标准,有限的资金可能会被优先考虑用作其他方面,升学率相关的教学投入占了很大比例,而安全设施、基础保障则流于形式,很多农村小学上课的教室安全性差、门窗破损、消防不到位、食品不安全等等,一系列的不健全会给师生的人身安全造成潜在危险,一旦事故发生,后果很难想象。

4、来自家庭的安全教育未得到足够重视。诸多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分数,认为孩子只要考试成绩好就可以,别的都在其次,安全教育也被束之高阁。农村父母对子女教育较少,他们觉得这都是常识,不用讲太多,又或者认为这种事怎么会发生在自己家里呢,没有忧患意识,沟通欠缺,也就无从谈起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对于学校是否给与孩子足够的安全教育有些家长完全不知也无意识。而有些家长则认为孩子是在学校上学,安全自然由学校来保证,安全教育也应该在学校接受,这样无形之中自身的教育义务转嫁到学校,却忽视了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老师的影响是多么重要。而忽视家庭安全教育的后果就是,孩子在学校学到的安全知识有限而实际生活中的直接经验又缺失,待到事故发生时,只能手足无措。

面对以上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一起努力,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协同解决农村儿童这个特殊群体的安全问题。具体方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校园安全教育制度化、深化师生安全意识。要想将安全教育在学校真正重视起来就要将其制度化、规范化,尤其在农村小学只有将其作为必备的一项教学任务,不断强调安全的重要性,强化师生思想上的安全意识。语数外成绩固然重要,素质教育也必不可少。学校不可只为了升学率而放松学生的安全教育,因为生命安全是一切目标的基础,没有安全一切妄谈。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落实,学校要积极发现问题,主动积极应对,以预防为主,采取防治结合的手段杜绝安全隐患。要给孩子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分数不是唯一,生命才最为重要,让他们养成关注自己的安全,学会保护自己保护他人,牢牢树立安全意识。

2、构建安全教育的师资队伍,提高安全管理方法和技巧。理念是唯一的,方法却可以是多样的,万法唯心造,成功亦使然。教师可以从身边寻找素材,利用可以利用的所有资源灵活开展,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安全教育。比如:模拟实景演练,讲述触电的危险,如何避免触电;火灾发生时的特点,如何保护气道,呼救消防;又或者可以采用学生们喜欢的趣味问答活动,引发学生对于安全的讨论;还可以采用与其他部门联合,请消防员、警察、食品检验员等人员做客学校,进行相关行业里的安全知识普及。采用复合儿童心理发展的教育方式,不仅可以活跃孩子的思维方式,还能更有效的使之理解并接受安全教育内容。

3、提高家长安全意识,让家长学会怎样爱护孩子。农村孩子的家长大多文化程度不高,又从事繁重劳作,没有过多时间教育孩子,造成了农村孩子安全事故层出不穷。所以更应对他们强化安全的重要性,使他们提高警惕,多花些精力教育孩子。假期或者休息日,孩子呆在家中时,家长要及时的提醒孩子不要制造危险。比如:要防止孩子玩弄燃气灶、电闸、插座、鞭炮等,制止孩子在池塘、高空等危险环境玩耍。增强家长的安全意识势在必行,家长起了安全楷模的示范作用,无数事实证明,家长安全意识的提高直接决定了孩子的安全与否。只有把家庭教育纳入安全教育的一部分,才能形成无死角的教育网,防止潜在危险的发生才更有效。

孩子的心理安全教育范文6

冬季安全致学生及家长的一封信

尊敬的各位家长:

您好!

目前,已进入冬季,恶劣天气增多,是火灾、交通、煤气中毒、滑冰溺水等安全事故高发期。为切实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共同做好学生的冬季安全工作,家长应该协同学校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和管理,现提示家长教育孩子做到以下几点:

1、做好冬季防火、防电、防煤气中毒。

冬季少雨,气候干燥,容易发生火灾事故。要切实教育孩子不能玩火,不要携带打火机或随意燃放烟花爆竹,家长要对家里己经破损、可能带来安全问题的煤炉、烟囱等炉具进行及时维修或更换。注意家用电器的使用安全,特别注意各类取暖设备的使用安全,严禁使用易引发火灾的电器。要教育孩子克服麻痹思想,提高防范意识,教给孩子防火、防煤气中毒、防触电等安全知识与自救方法,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和能力。

2、提高冬季防疫及传染病预防的意识。

进入冬季,一些具有传染性的病毒和细菌也开始蠢蠢欲动,常态化疫情防控仍需大家的坚持,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做好常态化疫情个人防护。近期,全国多地陆续出现了新冠病毒确诊本土病例,疫情呈现反弹趋势,疫情防控形势趋于严峻。在此学校提醒如下:①请各位家长密切关注掌握国内高、中风险地区的动态变化和病例的行动轨迹,不要前往中高风险地区。②各位家长密切关注有关部门的进口海产品、冷链食品等食品安全信息,生熟食材存放、加工要分开,食物要烧熟煮透,不食生冷食物,避免发生食源性疾病和食品安全事件的可能。③各位家长要求和提醒学生坚持科学规范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保持一米以上安全社交距离,外出就餐使用公筷公勺。如非必要,避免参加人群聚集的活动。④注意个人及学生的日常防护,如有异常及时与班主任联系。如不能按时来校,请及时告知班主任当日缺勤原因;如出现发热、咳嗽、腹泻、乏力等症状,应佩戴好口罩,及时到就近的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进行排查和诊疗。⑤请各位家长每天务必按时、准确为学生填写宝鸡市学生健康信息日报。

3、高度关注交通安全。

加强对子女的交通安全教育,提高交通安全意识,遵守交通法规;要教育子女在上下学中和外出活动时不乘坐无营运证、驾驶证、保险证、无牌照的“四无”车辆,不乘坐报废车、拼装车、电瓶三轮车、机动三轮车或无证无牌及超载、超速等违规车辆。教育学生注意交通安全,不私自驾驶摩托车,不在公路上追跑打闹。及时了解天气变化,注意雨雪天气时的行路安全,防范雨雪、冰冻、大雾等天气可能引发的安全隐患。

4、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冬季来临,在外的务工人员纷纷回家,各色人员混杂,要教育孩子提高安全防范意识,要求孩子不要与陌生人接触,避免让孩子私自外出,晚上没事不要外出,更不准私自在外留宿。教育孩子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遇到危险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自己。

5、教育孩子要遵纪守法。

教育孩子学会知法、懂法、守法,不打架斗殴,不偷窃,自觉抵制活动,不参加封建迷信及邪教活动,教育孩子有节制上网,文明上网,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诱惑。倡导健康有益的业余生活,指导孩子开展健康的社会实践活动。

6、关注孩子心理安全。

关爱学生、关爱生命,走进孩子心灵,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家长要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积极化解各种心理问题,杜绝因心理问题而诱发的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