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城市管理范例6篇

优化城市管理

优化城市管理范文1

【关键词】中小城市;城乡规划管理;优化

二十一世纪是城市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城乡差距也在不断扩大,中小城市城乡规模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只有解决中小城市城乡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中小城市城乡规模和发展现状制定出相应的规划方案,才能逐渐缩小城乡差距,推动经济、社会福利、教育等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实现中国城市的总体发展目标。

一、中小城市城乡规划管理现状与管理模式

(一)中小城市城乡规划管理现状

我国当前阶段中小城市城乡规划管理制度不够完善,道路规划等市政建设和教育体制、社会福利制度、环境建设等各项发展达不到预定的要求标准[1]。很多中小城市还没有建立单独的规划管理机构,城乡规划管理工作仍然依附于政府的宏观调控,很难制定出具体可行的规划措施,导致中小城市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停滞不前,严重阻碍中小城市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中小城市的现代化发展。

(二)中小城市城乡规划管理模式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进行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的主要方式就是“市场”和“规划”,因此,在此基础之上,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工作重点就是指导城乡规划区域内的空间利用方案和制定具体的执行措施[2]。目前中小城市城乡规划管理主要涵盖三个方面的内容:规划编制与项目审批、项目实施、过程监督。城乡规划项目的编制由城市政府部门组织所在地乡镇的城市规划管理部门进行,项目审批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级人民政府负责,并对合理有效的规划方案颁布《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进行许可,整个规划建设过程当中由当地政府部门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二、中小城市城乡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法规不完善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作为城乡规划建设的基本法,是其他城乡规划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的基础,但是该项法律只是对城乡规划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对具体执行过程缺乏相应的规范指导[3]。我国大部分的中小城市都编制了自身的城乡规划体系,但是仍然没有制定出详细具体的实施办法,造成规划目标不明确,权责划分不严谨,城乡规划执行过程中由于缺乏必要的法律约束而出现诸多问题。

(二)公众参与程度不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逐步建立起来,虽然政治民主观念深入人心,但是中小城市城乡规划却没有给予人民充分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导致公众参与程度和参与热情不高。许多公众参与环节仅仅流于形式,而没有将其纳入到规划管理体系中,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使社会公众无法对城乡规划发表己见。

(三)决策执行与监督不到位

中小城市城乡规划属于当地政府的行政行为,因此城乡规划的决策者和执行者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权利的绝对性就会使决策监督不到位,失去客观的监督评价标准,因此很难保证城乡规划决策和执行过程的合法性。

三、优化中小城市城乡规划管理的措施

(一)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

城乡规划管理作为行政管理的一种表现形式,不能脱离法律制度的约束。因此,需要立法管理部门和各级政府部门在现有《城乡规划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一套完善的有关中小城市城乡规划的法律制度,使其作为约束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行为的唯一依据[4]。下级的城乡规划在实施过程中也要服从上级法规和行政条例的指导,秉承因地制宜的原则,形成一系列符合当地实际的规划管理办法。在城乡规划管理决策的实施过程中会涉及多方利益,有些利益还是对立的,因此需要城乡规划管理部门妥善协调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减少利益摩擦,保障规划管理方案的顺利进行。

(二)提高公众参与程度

西方城市规划实践表明,单个的市民并不会对城乡规划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无组织的公众参与也无法发挥团体的力量和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因此,当地规划管理部门应当成立相关的基层组织或赋予已有的城市市民自治组织以管理职能,充分发挥街道办事处、社区委员会等基层自治组织的力量,调动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同时还要通过立法确定公众参与的合法性,集中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使公众参与成为城乡规划的重要环节。

(三)加强监督制约

中小城市城乡规划决策的制定和方案的执行往往都归于规划管理部门,如此一来就会导致规划管理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为了保障规划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需要建立有效的城乡规划监督机制,由上级主管部门安排专门的监督员,对下级的城乡规划全程实行有效的监督[5]。现有的监管机制存在许多漏洞,因此这种派驻监督员的方式可以弥补现有监管的漏洞,并作为一种应急处理机制,对可以预见的违法行为进行及时的纠正和预防,避免危害的进一步扩大。对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要加大惩处力度,明确责任人的义务,对情节严重的违法行为还要进一步追究上级主管部门的责任,增强监管制度的权威性。

(四)加大信息反馈力度

城乡规划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因此从这一核心目的出发,就要通过设置信息反馈热线、部门邮箱等方式建立相应的信息反馈机制,使人民群众能够各抒己见,提出规划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决策者和执行者能够充分了解城市公民对规划建设的满意度,意识到现有规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反馈回来的意见和建议,合理部署下一阶段的规划工作,使城乡规划建设最大限度的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

结语:

与大型城市相比,中小城市的城乡规划管理有着不同的管理方式和特点,因此,中小城市在进行城乡规划管理中不能一味的照搬大型城市的管理经验,需要抓住重点、难点问题,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优化管理方式,逐渐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城乡规划管理的水平,促进地区经济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岳小红. 中小城市规划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探讨[J]. 建筑知识,2012,02:135.

[2]官卫华. 城乡统筹视野下城乡规划编制体系的重构――南京的探索与实践[J]. 城市规划学刊,2012,03:85-95.

[3]陆华君. 关于加强中小城市用地规划管理的探索与思考[J]. 江苏城市规划,2011,07:21-23.

优化城市管理范文2

城市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物质和精神资源高度集中的地域,是人类从事各类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城市规模日益扩大,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管理水平显著提高。与此同时,我国城市管理中不和谐因素依然存在,有法不依、违法不究、暴力抗法等负面新闻频见报端。这迫切需要提高我国城市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在法治框架下依法管理城市,在城市管理中重塑法治精神。

城市管理是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与城市政府职能转变所衍生的一项综合性管理活动,城市管理的核心是法治,她包含了法治理念、法律依据以及有效的方法与途径,能有效解决城市管里中的各类纠纷,并形成稳定的长效机制。城市管理法治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因此必须站在城市建设发展的全局高度,运用系统方法逐步推进。

一、我国城市管理的法治困境

我国在数十年的城市管理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也暴露出不少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法治支撑力不强

我国的城市管理存在合法性严重不足的弊端,城市管理者的执法权遭到公众质疑。目前尚未出台国家层面的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只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等部门法律中较为分散地罗列了相关职能部门的法律责任与权限,地方政府虽然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些行政法规,如《北京市市容市貌标准》、《长沙市城市管理条例》等,但只局限于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这一独立的行政行为。由于城市管理涉及领域广、利益相关者多,导致部门之间城市管理职能不明确,缺少必要的法律授权,职能部门执法权来源模糊,权力转化不稳定矛盾日益凸显。此外,城市管理法律法规的质量不高,法律空白和法律冲突问题较为严重,下位法违反上位法的现象依然存在。

(二)法治执行力不强

法治的执行系统是法治精神得以实现的重要途径,但在执法过程中,重人治、轻法治问题十分严重,城市中的许多违规主体或是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办法来应付管理,或是采取贿赂手段来逃避法律制裁,许多法律法规流于形式(韩包江,2010),法律法规遭受严重践踏。同时,执法主体在执法过程中自由裁量权使用失范。由于城市管理中自由裁量权弹性过大,甚至被滥用,同案不同罚、合法不合理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城市管理机关的执法权威与形象,损害了法律的公平与正义。此外,城市建设与管理中执法部门职权交叉,城市管理部门组织结构混乱所导致的过度审批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法律的执行效果。

(三)法治认同度不高

总书记指出,法治精神是依法治理国家、经济、社会的一种理念,是人们对法律精神的理解和对法律价值的解读而形成的一种认识模式和自觉行为。在城市管理过程中,由于城市管理主体与对象的价值观、文化结构和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城市管理主体心中无法,不知法、不懂法所产生的暴力执法现象屡见不鲜,城市管理对象由于缺少对国家的法律法规的基本认知,暴力抗法、以暴制暴的现象也较为多见。

(四)法治控制力较弱

法治控制子系统为城市管理法治系统的有效运行提供纠偏和控制功能,集中表现为它的监督制约作用。当前法治控制子系统的主要要素是公众舆论,其他要素的控制功能,如法律、人大、主管行政部门、派等,并没有得到充分和有效的发挥,法治控制子系统的作用严重弱化。

此外,我国政治生态环境也成为影响法治实现的重要因素。由于城管部门是地方政府的直属部门,是公权的组成部门,因此城市管制过程中,缺乏治理的理念,忽视其社会责任(范时杰,2010)。

二、我国城市管理理论研究与前瞻

(一)我国城市管理研究现状综述

城市管理是以城市基本信息流为基础,运用决策、计划、组织、指挥等一系列机制,采用法律、经济、行政、技术等手段,通过政府、市场与社会的互动,围绕城市运行和发展进行的决策引导、规范协调、服务和经营行为,不同于传统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以及城市行政管理。

当前,我国学者对于城市管理研究颇多。有的基于公共管理学视角,探讨我国城市管理现状及改革的研究。北京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的冯晓英研究员认为未来城市管理发展方向是由单一主体的政府管理向多元主体的公共治理转变,由以市容环境为主的城市微观管理向微观管理与宏观管理相结合的城市综合管理转变;北京社会科学院冯刚副研究员从城市发展中的公共服务功能入手,提出深化以人为本城市管理观念,建立服务型城市管理的工作机制,构建以政府为主导、市场和社会参与的城市管理新构架的改革思路。

也有学者从法学视角探讨城市管理困境与改革。江西科技师范学院陈美玲副教授提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自由量裁权”的概念,认为目前的城市管理执法过程中存在自由量裁权使用不当的问题,要对自由量裁权从执法外部和执法内部采用多角度、刚性与柔性多方式的系统控制,使其符合法律的目的,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的解决路径;还有学者认为目前我国的城市管理存在着执法困境,表现为执法中缺少必要的法律依据,执法权来源模糊,权力转化不稳定,执法权力范围过大等问题(许前川,2009)。

此外,商丘师范学院李雪苑对中美英城市管理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我国政府应扩充城市建设的资金来源、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在城市管理中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城市管理中现代化步伐等具体措施。还有学者从制度经济学、政治学、博弈论等视角对城市管理进行研究。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学术界对我国城市管理的学科领域主要集中于公共管理学、法学、经济学、政治学等,研究对象大多围绕管理学、法学展开,研究视角较为单一,理论方法简单;虽然部分学者也对中外城市管理进行了比较研究,但仅局限于城市管理的手段与具体方法上,研究深度不足。同时,对城市管理的研究方法以定性研究为主,缺乏必要的定量研究和实证研究;还将城市管理视为单一的管理活动,缺乏对城市管理宏观与系统的把握。

(二)我国城市管理创新前瞻

笔者基于系统理论视角,认为城市管理是一个庞大复杂的开放系统,城市管理法治系统是城市管理系统的核心子系统,是城市管理中所涉及的一切法律依据、法律执行、法律精神与法律监督的集合。换言之,城市管理法治系统是城市管理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的集合。

在研究对象方面,城市管理活动的核心是法治,城市管理的各项活动应纳入法治轨道,城市管理中的主体行为应体现法治精神与法治原则。加强城市管理中的法治建设是依法治国方略在城市管理活动的生动体现,以往学者从法学视角对城市管理的研究局限于具体的部门法律、法规和法条,缺少从宏观的、系统的、运动的视角来审视城市管理法治运行问题。笔者将传统意义上的法治定义为以法治理为目标的开放系统,运用系统理论探讨如何在城市管理中体现法治精神和依法行政原则。

在研究方法方面,笔者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科学运用系统工程理论,提出“城市管理法治系统”的概念,将城市管理的法治系统纳入城市管理系统中,客观分析城市管理法治系统的系统要素、系统结构和系统环境。并根据香港城市管理的成功案例对我国城市管理法治系统的适应性进行评价。

三、我国城市管理法治系统的构建

城市管理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城市管理中的法治构建作为城市管理的一个子系统,受到系统内部要素及结构、系统外部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建立一个客观、准确、有效的城市管理法治系统对于城市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行至关重要。

(一)城市管理系统结构分析

从社会系统这一宏观视角来审视我国城市管理法治系统,城市管理法治系统是社会系统的子系统,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开放系统。笔者认为,城市管理法治系统由法治支持子系统e(1)、法治执行子系统e(2)、法治精神子系统e(3)和法治控制子系统e(4)等组成,各子系统相互影响和制约,彼此保持着内在联系,具有一定的组织结构。

式中,e(1),…,e(4)是指城市管理法治系统的支持子系统、执行子系统、精神子系统、控制子系统;表示各子系统间存在的关系集合。

1、法治支持子系统e(1)

法治支持系统是法治精神得以实现的物质载体的总和,是法治执行和控制得以实现的重要依据。其核心要素是国家的法律、法规、条例、司法解释和具有法律效力的政策文件,地方性法律和法规,行业规章制度,以及其他具有法律效力的规定,该子系统的要素集为:

2、法治执行子系统e(2)

法治执行子系统是法治精神得以实现的路径与方式的总和,是法治控制子系统运行的重要要件。其核心要素是法治执行的方式、程序、手段、执行人员素质等,该子系统的要素集为:

3、法治精神子系统e(3)

法治精神子系统是城市管理法治系统的核心系统,是其他子系统的根本价值追求和运行原则。法治精神子系统是公众对于法律精神和法律价值认同感的总和。其核心要素是法律的普及、教育、市民素质等,该子系统的要素集为:

4、法治控制子系统e(4)

法治控制子系统为法治精神的实现提供强大的监督制约力量,同时也为法治支持子系统的不断更新提供强大动力。其核心要素是社会监督、行政监督、法律监督、司法监督、政党监督等,该子系统的要素集为:

可见,城市管理法治系统的四大子系统彼此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彼此影响的。法治精神子系统是核心,永恒的价值追求,其他子系统围绕法治精神的实现这一根本目标进行运转。法治支持子系统处于相对静态状态,执行与控制系统的运行必须以支持系统为根据,执行系统是支持系统和监控在实践管理中得以实现的重要环节,监控系统为支持系统的新陈代谢提供推动力。

(二)城市管理系统目标(C)分析

系统目标是系统发展要达到的结果,决定了系统的发展方向,对系统的发展起到决定作用。

城市管理法治系统目标包括系统内部目标与系统外部目标。系统内部目标(C1)包括:为城市管理的合法性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建立健全城市管理法律体系和行政行为准则;有效履行依法行政职能,坚持对人民服务原则,建立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有效监督惩治城市管理失职渎职行为,依法严惩城市管理主客体中违法违规违纪行为;重塑社会法治观念,积极探索法治城管模式,营造良好社会法治环境。

系统外部的目标(C2)包括: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法治保障,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改善行政生态环境,为政府职能转变提供实践经验等。

(三)城市管理系统环境分析

所谓系统环境E(s)是指与系统Z(n)间存在关系的系统外部部分的集合。从系统的观点来看,全部的环境因素可以划分为物理和技术环境、经济和经营环境以及社会环境三大类。由于城市管理法治系统属于社会系统的子系统,笔者重点分析其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系统得以生存的基本依据,主要包括把系统当作一个整体考虑的大范围的社会环境和把人作为个体考虑的小范围的作用因素。

1、社会环境E(s1)

目前我国城市化快速推进,城市建设大范围展开,城市管理已成为地方政府的重要职能,城市系统的形成与发展为城市管理法治系统的提出奠定现实基础;在政府职能转变的大背景下,“法治政府、责任政府”等理念相继提出,迫切需要城市管理部门迅速转变职能,牢固树立法治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作为公共权力的执行者,包括城市管理在内的一切公共行政行为必须纳入法治轨道,自觉接受法律监督。

但是由于受到中国传统行政思想的影响,我国的城市管理法治系统的外部环境不同程度受到污染,法治并未完全取代人治,“唯上、唯人、唯权”的思想观念依然根深蒂固,传统科层制度中的隶属关系、强制命令、机械执行等成为影响城市管理法治系统有效运行的重要障碍。

2、个体因素E(s2)

在民主法治社会中,人们崇尚法治,追求法治,法治是个人自由权实现的保障,法治精神和法治原则得到公众的广泛认同。同时法治被公认为是调节人与人之间矛盾和冲突的最佳手段,城市管理法治系统可以有效调节城市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和利益冲突,从而破解多年来城市管理水平落后的难题。

另外,部门管理主体与对象的法治观念不强、文化素质低下、法治观念的尚未普及也成为城市管理法治系统有效运转的障碍之一。

四、城市管理法治系统优化

城市管理法治系统是处于一定环境中的复杂系统,各子系统之间存在着正作用或负作用的关系,正作用的存在可以起促进和发展的作用,负作用的存在可以起制约和阻碍的作用,这就需要对城市管理法治系统进行优化,最大限度增加正作用,减少负作用。

根据整体优化原则,要实现系统的整体优化,必须使系统要素集X和系统的相关关系集(假设为R)以及系统目标C,即X,R,C达到最优结合,系统整体才能实现最优化。

(一)法治支持系统优化

法治支持系统是其他系统正常运转的基石,要坚持立法先行基本原则,做到有法可依;同时严把立法质量关,在注重立法数量的同时更加关注立法质量,避免法律冲突和法律模糊问题;各类法律法规要有足够的刚性和威慑力,对城市管理主体行为和客体行为形成有效的制约力;坚持法规的建设与城市发展相适应,不断破解城市管理中的各类难题。

(二)法治执行系统优化

法治执行是实现法治精神的主要方式。在城市管理过程中,既要做到依法执行,又要做到合理执行,对执行程序优化重组;明确城市管理部门具体职责,理顺城市管理部门横向与纵向关系,合理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加大执法力度,降低城市管理时间周期和管理成本;打破由城管执法的传统城市管理方式,构建“执法-公安-司法-公众”四位一体的城市管理新格局。

(三)法治精神系统优化

法治精神系统的核心意义在于在全社会营造知法、守法、爱法的良好氛围,社会公众对法治系统形成广泛共识。因此,要加大普法教育力度,运用社会媒体广泛宣传法治理念,建立法治讲堂,对城市管理人员加强法律法规培训力度,实行以法律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岗位责任制和考任制,并对社会公众进行普遍的法律教育。

(四)法治控制系统优化

法治控制系统是保证法治系统运行的重要屏障,要建立以公众参与为主体的公众监督体系,以行政机关参与为主体的行政监督体系,以公检法司参与为主体的司法监督体系,形成“公众-行政-司法”三维一体监督格局;同时建立执行评估机制,对城市管理中的执法行为进行事前评估,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建立健全违法责任追究制度,保证城市管理客体的正当权利。

此外,作为城市管理的主体——政府,也应该有效净化行政生态环境,将城市化发展建设与法治建设结合起来,将政府职能转变与法治精神重塑结合起来,主动担负起城市管理法治系统的建设责任。

五、结束语

城市管理法治系统的建设并非一朝一夕,其中的法治支持系统、法治执行系统、法治精神系统和法治控制系统也都是极为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城市管理主体与客体的广泛参与,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构建城市管理法治系统,同时将城市管理法治系统置于城市的各项公共行政管理活动中,不断更新完善系统内部各要素,实现系统要素、各子子系统以及其间关系的持续优化,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参考文献:

[1] 韩包江.不断突破城市管理瓶颈[J].瞭望,2010(36).

[2] 李雪苑.西方国家城市管理的特点和启示[J].商业时代,2010(7).

[3] 范时杰.城管制度中主客体二元对立的困境与突破[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0(2).

[4] 陈美玲.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自由量裁权及其法律控制[J].南昌大学学报,2010(1).

[5] 王志峰.城市治理多元及利益均衡机制研究[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

[6] 冯晓英.公共治理视角下的城市管理[J].北京社会科学,2009(6).

[7] 许前川.解析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困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11).

[8] 冯刚.现代城市发展中的公共服务功能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0(2).

优化城市管理范文3

[关键词]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思路

中图分类号:F5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8-0111-01

前言: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推动城市环保工作开展的关键。近年来,一些城市在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方面却出现了较多的问题,影响了城市环境卫生整体水平的提升,也难以满足人们对于宜居环境的基本要求。因此,优化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模式,改革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手段,不断提高城市环境卫生水平,已经成为城市管理的重要工作。

1.当前我国城市环境卫生现状

城市环境卫生作为社会公共服务的一种,必须掌握公共服务的本质属性,通过改变政府职能,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以满足城市居民的不同需求。研究人员对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市场化操作中的一些宏观和微观问题展开了研究,比如如何培育成熟的市场体系,政府、企业、社会和公民所扮演的不同的角色在市场化的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等,都需要进一步讨论。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市场化要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而且在市场化的过程中,促使政府成为一个“聪明的买家”尤为重要。只有将城市和市场有效结合起来,才能使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持续健康发展。本文试图做一个系统研究,为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改革做一些有益探索。

2.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城市居民环境卫生意识淡薄

城市居民的卫生意识薄弱是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关的,城市居民卫生意识淡薄主要体现在公民公德意识差,卫生习惯不好。目前,在部分城市居民中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的现象比较严重,一方面由于居民自身素质水平不高,另一方面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城市人口数量迅速增加,增加了环境卫生管理的难度。

2.2 环卫资金不足导致环卫设施不齐全

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是一项比较系统的工作,管理内容比较繁琐,为了保证环卫工作的质量,需要配备齐全的环卫设施。尤其是在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城市的垃圾量不断增加,对环卫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但是有些城市因为环卫资金受限,环卫设施配备不齐全。垃圾箱因数量不足而导致空间分布不合理,由此导致乱扔垃圾现象比较普遍。而清洁车的配置有限,就会加剧环卫工人的工作量。运输车量运转周期较长,导致垃圾的滞留时间延长,会加剧城市环境卫生污染,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不利。

2.3 环境卫生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在我国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方面,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理顺,在环境卫生的管理方面还存在着各自为战的局面,对城市环境卫生齐抓共管的意识不前,环境卫生管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往往受到较多的限制和制约。其次,在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方面,也缺乏相应的长效管理机制,往往陷入发现问题、集中治理、问题复发、再集中治理的怪圈,环境卫生管理整体水平不高。

3.优化城市环境卫生管理的措施

3.1 提高全民的环卫意识

全方位的提升民众的环卫意识,例如可以通过普及环卫知识,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保护氛围,以广播、电视、报刊为媒介的媒体进行宣传教育,以公益的形式宣传教育知识使它家喻户晓。也可以在社区街道办墙报和制作展板,同时把录制环卫视频在生活区不定时播放。印发宣传物使流动人口和市民的环境保护知识能够一定普及,人口问题不再成为城市卫生的难题,不再出现城市市民特别是流动群众环境保护的意识薄弱,出门就乱扔垃圾,没有公德意识的现象。

3.2 加大环卫资金投入

使公款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多设置垃圾容器以及使生活垃圾统一处理,特别是一些人口稠密地区,比如城中村以及城郊聚居区因为居住人口多而杂,更应该加强其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布局中转站,实行集中收集,集中处理及运送。同时加强公厕的卫生管理及设置点的布局的人性化,做到百米可见,方便居民生活。从长远出发,着眼于未来,搞好卫生工作,还清洁环境于民,尽最大努力做好垃圾处理及治理工作,把城市卫生当大事来抓,造福当代和后来者。

3.3 完善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建设

提高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水平,确保各项管理工作有条不紊的执行,最关键的是必须进一步的强化城市环境卫生管理的制度建设,尤其是进一步加强对环境卫生的管理、监督,创新管理等方面的制度机制设计,在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中构建依法管理的长效机制。在制度设计中,最重要的是要健全完善监督检查以及考核管理制度,通过落实工作管理责任制度,对城市环境卫生管理进行优化约束,不断提高城市环境卫生整体管理水平。同时,重点还应该全面统筹规划、建设、环保、公安、工商、文化、商务、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等相关管理部门的力量,加大对各种违反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的处理力度,确保共同配合提高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水平。

3.4 将市场化机制引入环卫管理

研究表明,政府作为环卫服务的直接提供者,往往出现服务的成本或价格居高不下。环卫服务的市场化,将大大提高环卫服务的供给效率。目前,在环卫行业引入市场化机制并经实践证明取得明显效果的主要形式有以下两种:(1)BOT方式建设城市环卫基础设施。由政府与私营投资者就某个大型环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签定合同,政府特许民营部门负责设施的融资、建造、运营和维护,在特许期满后,项目无偿地转让给政府,政府以承诺的服务价格来补偿民营部门的支出并保证其合理回报,等同于民营部门对公共部门的融资租赁,价格风险由公共部门承担。(2)环卫作业服务承包经营。合同承包是通过招投标竞争授予服务合同作业经费来自政府购买服务,政府是投资主体由承包单位提供服务,适用于道路清扫保洁服务。

3.5 证环境治理的长期性

做好城市环境卫生治理的动态性与系统性管理对于保证环卫管理的长效性非常重要。一些城市环境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这就需要城市环境治理的长期性,具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第一,定期对城市路面进行清理,要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治理,并形成长效机制。第二,对城市垃圾清理与运输工作加强管理,避免不必要的“二次污染”,对城市垃圾进行集体分类处理。第三,加强建筑垃圾管理工作,相关工作人员应做到对建筑垃圾进行统一处理,并做到每日垃圾及时清理。第四,要注重公共设施(备)的配置和管理。配置要合理,数量要充足,使用要方便,管理要规范,形式要雅观,使之发挥应有功能,服务于城市。

结束语

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对于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城市管理部门应该全面深入的分析在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重点在制度管理、设备保障等几方面完善管理举措,不断优化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模式,为城市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参考文献

[1] 刘颜彬.市容环境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科技展望,2015,07:175.

[2] 姜在福.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J].城乡建设,2015,04:50-51.

优化城市管理范文4

关键词:城市;环境卫生;现状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city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people's living environment ha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City environmental health is a city civilization the window, is the city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important constituent, it must to environmental health management.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standing in the angle of the city sanitation management and puts forward some necessary measures.

Key words: City; environmental health; current situation

中图分类号:[TU984.11+5]文献标识码:A

引言: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社会工程,其目的是为了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生活环境、工作环境,促进城市经济可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就是维护城市无形资产,而抓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不是搞形象工程,而是为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的一项“民心工程”。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中小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仍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城市环境卫生现状

1、环境卫生方面的公德意识差

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大量务工人员涌入城镇打工、经商、居住,加之部分市民的环卫意识差,乱扔烟头、果皮纸屑、乱倒垃圾、乱倒脏水、随地吐痰、便溺,在小区、街头、广场、商场、楼道、车站随意散发和张贴宣传资料,宠物在公共场所随地便溺,建筑渣土装运车撒漏问题,损坏环卫设施,歧视环卫工人等不爱护公共环境卫生的现象仍然存在。

2、社区环境卫生管理力度不够

近几年,城区规模不断拓展和人口数量不断增长,城区清扫面积、日产日清垃圾量逐渐增加,但卫生处理费却随着形势的变化越来越难以收取,主要是由于环卫行业“先服务,后收费”的特殊性,无制约权,致使经费严重不足,经常入不敷出,有时还需要街道贴补,制约其发展。某些单位的弃管货物或弃管小区,院内清洁主要依靠社区保洁员打扫,而楼道内的保洁依靠居民自觉义务清扫,社区保洁员严重缺乏,管理不到位,导致背街小巷“脏、乱、差”现象较为突出。

3、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低

采取传统的填埋处理不仅浪费了可再生资源,而且污染了大气、土壤和水体。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质的极大丰富,同时居民所产生的废弃物数量也在逐渐增多,对废弃物的处理问题就成了各级环卫部门难于破解的一道难题,采取简易的处理技术不仅浪费了可再生资源,达不到无害化处理的要求,而且破坏土质和地下水源、水体,采用新技术进行无害化处理,需要征土地、上设备,费用昂贵,开支庞大, 地方财政无能为力。

4、环境卫生基础设施严重不足

近几年来,政府虽然加大了环卫设施建设的投入,但由于历史原因,导致环卫基础设施已不能适应城市日益发展的需要,基础设施配置陈旧落后,严重不足,上下水管道老化,经常跑冒,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产生活质量及环境卫生水平;社区垃圾中转站容量小,不能满足需求,影响城区环境卫生面貌;清扫保洁工作仍然靠人工这种落后方式,机械化清扫使用率极低,致使劳动强度大,长效保洁存在困难,不符合现代化城市发展需要;繁华的市中心,商业网点比较集中区域缺少公厕、垃圾箱等卫生设施,存在游人如厕难、无处倾倒垃圾等现象,给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二、加强城市环卫管理所采取的几点措施

1、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加大各级政府对市容环境卫生工作的重视及投入力度

(1)发挥主动性,拓宽经济来源,弥补经费不足

一是环卫行业实行承包管理,实行简政放权,让基层负责人独立经营;二是开办环卫服务公司,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实行企业化经营;三是用市场手段经营环卫设施,按照经营城市的方式,向社会公开拍卖环卫设施管理权,吸引社会资金按规划统一建设公厕、垃圾转运站等环卫设施,形成政府投资引导、社会投资主导,既有政府行为、更有市场手段的多元化投资新格局。

(2)改变传统的作业方式,使其机械化、科学化

一是加快机械化作业的步伐。这不仅降低环卫工人劳动强度,而且能提高作业速度和质量,这也是提高城市管理形象所必须的。二是深化垃圾收运方式的改革。居民小区实行生活垃圾袋装化收集,垃圾经垃圾中转站压缩后运往垃圾处理场处理。

2、加大环境卫生监察管理力度

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保洁的不平衡,乱扔乱倒形成的卫生死角,运输的撒漏等方面城市环卫问题时常可见,为了加强对城市环境卫生的管理,提升城市文明形象,各级领导对城市环境卫生都要十分重视。城市环卫管理必须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这就要求组织专业的环卫监察队伍,对城区进行日查、周查和月查,并及时提交检查汇总报告。

解决办法:环卫监督检查的内容要根据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标准、作业规范和考核办法,对城区环境卫生进行全面监督、检查、考核。每周对城区环卫考核情况进行汇总反馈,督促整改和提高。每月对城区考核情况汇总报环卫行政主管部门。考核中还根据工作实际和大市区的发展要求,提出各城区加强环卫管理的局部意见和建议,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在考核中,监察队伍与城区环卫单位要建立良好的沟通互动关系,对发现的阶段性需要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能够及时下发,得到及时处理,并及时反馈整改情况。本着为市民服务、不断净化美化城市环境的原则,根据不同季节,重点加强对不同内容的监管,冬季对清理积雪、煤灰污染,夏季加强对建筑垃圾运输撒漏、垃圾箱(桶)污染、垃圾车污水撒漏、雨季流黄等方面的监管,对污水撒漏和垃圾死角、野垃圾场等环境问题及时拍下影像资料,及时反馈,督促整改,以取得良好的成效。

3、规范管理、落实责任、严管重罚

工作安排上,上午重点抓卫生,下午重点抓处罚,夜间轮留巡查,实行24小时管理,不留空挡,全面落实责任;主要街道坚决制止随地吐痰、乱扔杂物、乱泼污水等不文明、不卫生的行为;严格规范建筑垃圾、工程渣土清运、处理环节。落实《环卫监察人员“八要”、“八不”守则》、《建筑垃圾及渣土管理八项禁令》等有关规章制度,层层签订工作承诺责任书,并要求全体管理人员着装整洁,持证、挂牌上岗,按照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建监察队伍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遵循一敬礼、二亮证、三帮助、四讲理,最后再处理环节,做到热情服务、文明执法)。

三、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工作

1、住宅小区卫生管理

住宅小区保持整洁、文明、安全,小区道路通畅,绿化完好。全面整治小区车库开店(住人)、违章搭建、车辆乱停乱放、无证经营等问题,积极创建文明示范小区。各街、镇、分区负责辖区内住宅小区的管理。各物业公司是住宅小区管理的责任单位,具体实施小区管理。国土房产局要加强对物业公司的监管,城管、工商、环保、社会事业、政法等部门协助管理。

2、河道环境卫生管理

河道、水岸要保持通畅、清洁,不得向河道倾倒废弃物和超标准排放污水,水面漂浮物应每日打捞清除。各街、镇、分区具体实施河道、水岸的整理保洁工作。城管局会同建设局(交通、水务)加强河道环卫保洁工作的指导和监管。建设局(交通)要会同城管、公安等部门加强对码头、河道停船管理,防止河道堵塞和污染。

3、建筑工地管理

建筑工地(包括中心区内市政、拆迁工地)必须按规定设置隔离围栏,建筑垃圾随产随清,废水泥浆不得外流(末经处理不得排入雨、污水管道),工地进出口道路硬化,在工地出口设置车辆清洗设备,运输车辆不得带泥行使,不得抛洒滴漏。城管执法局负责工地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建设单位是工地环境卫生的责任单位,负责督促施工单位做好环卫保洁工作。城管局、交巡警大队依法查处抛洒滴漏行为。

四、总结

总之,城市环境卫生的好坏已成为评价一个城市管理水平和投资条件的重要内容。创造优美的环境卫生环境, 建立良好的城市形象, 不仅可以吸引外资, 还可以吸引游客, 为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扩大对外开放,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城市的发展也会越来越美好!

参考文献:

【1】周卫良;关于加强环卫管理层队伍建设的思考[J];中国西部科技;2009年07期.

优化城市管理范文5

【关键词】:污水处理厂排水管网 改造 优化技术

城市排水工程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投资较大,因此设计之初要在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近远期结合,并进行多方案比较分析。如何实现排水管网投资以及管网高质量运营,是城市排水管理中的一大难题。

一、城市排水管网运行存在的问题概述

分析当前我国城市实行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以及排水管网的运营主体各不相同,监管机构一般经由市、区、各街道办三级组成。排水管网的运营管理存在较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排水管网基础设施老化

排水管网规划建设滞后于城市发展、规划与建设标准偏低且缺乏系统性、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历史欠账较多且现有管网陈旧。

2、管理体制的监管和效果

监管与运营职责不分、管理政出多门、缺乏系统性,监管环节脱节,违章排水现象较多,由于行政体制的问题运营效果很不乐观,表现在:排水管网雨污混流情况较多,且管道陈旧、淤积严重;缺乏运行费用支付标准,运营费支付不及时、运营费的使用监管困难;还有运行管理人员不足,现有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专业设备不足,管养水平低下。部门之间缺少协调和配合,公众意识不足等问题。

二、大力开展排水管网改造和优化技术的实施

实施截流式合流排水管网改造进行投资比较是科学选择排水体制的重要因素。椐资料显示,美国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对600多个城市的排水体系所进行的调查结果就表明,保留合流制并增建截流管与将合流制改为分流制的所需投资比为1∶3。

鉴于建立理想的分流制或将合流制改为完全分流制系统的成功率较小。我们应将重点放在对不同截流倍数情况下实施截污工程的投资比较上。排水体制的选择:切实转变观念,科学选择排水体制。要把治污工作重点放在源头污染控制与终端污染治理上,而不是采取实施困难、耗资过大、耗时过长的将整个排水系统改建成分流制的办法。要学习借鉴上海等地的经验,下决心对全市范围内已建成的合流制管网和既成事实的混流制雨水管进行截流式改造,在7个主城区和东湖开发区建立完善以截流式合流制为主体城市排水体制。在沌口开发区继续沿用分流制排水体系。采用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管渠系统时的布置特点及要求是:

排水管渠的布置应使排水面积上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都能合理地排入管渠,管渠尽可能以最短的距离坡向水体;

在排水区域内,如果雨水可以沿道路的边沟排泄,这时可只设污水管道,只有当雨水不宜沿地面径流时,才布置合流管渠,截流干管尽可能沿河岸敷设,以便于截流和溢流;

沿水体岸边布置与水体平行的截流干管,在截流干管的适当位置上设置溢流井,以保证超过截流干管的设计输水能力的那部分混合污水,能顺利地通过溢流井就近排入水体;

在截流干管上,必须合理地确定溢流井的位置及数目,以便尽可能减少对水体的污染,减小截流干管的断面尺寸和缩短排放渠道的长度;

在汛期,因自然水体的水位增高,造成截流干管上的溢流井,不能按重力流方式通过溢流管渠向水体排放时,应考虑在溢流管渠上设置闸门,防止洪水倒灌,还要考虑设置排水泵站提升排放,这时宜将溢流井适当集中,利于排水泵站集中抽升;

为了彻底解决溢流混合污水对水体的污染问题,又能充分利用截流干管的输水能力及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可考虑在溢流出水口附近设置混合污水贮水池,在降雨时,可利用贮水池积蓄溢流的混合污水,待雨后将贮存的混合污水再送往污水处理厂处理。此外,贮水池还可以起到沉淀池作用,可改善溢流污水的水质。但一般所需贮水池容积较大,另外,蓄积的混合污水需设泵站提升至截流管。

三、有效提升污水处理厂排水管网运行的措施

推行排水管网的市场化首要应理顺城市排水管理体制,要强化监管职能,实现管养分离,以及专业化运营,提高城市排水管网的建设和运营水平,促进全市排水管网一体化发展,并希望通过市场竞争降低运营成本。实行污水处理厂、网分离,污水处理厂实现市场化运营;随着污水处理厂自动化系统的完善,有效降低了原管网养护编内人员数量,建立GIS信息系统;管网实行市场化运营;建立管网运营与监管的法规、标准体系。在操作层面上,应明确市场化运营为主要的目标和任务,由城市市政相关机构统一进行统筹方案的协调,制定统一的招标文件和合同,以各区市政机构为责任主体,组织实施污水处理工程和设备的招投标的工作。

1、设立排水管网维修公开账户

构建管网大修费用共管账户,并于支付运营费时提取约10%的资金作为大修专项资金,存入共管账户。共管账户中的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专项用于管网的大修、改造以及抢修等工作,不足部分由财政资金补足。

2、施行监督考核评价标准和机制

为了便于监督考核,每个污水处理厂可以设立一个委托运营监督专员,每项被委托运营内容被对应成相应比例的分值,主管部门定期对这些指标进行抽检,发现有不符合维护标准的,可以按次/项进行扣款,并可从当年年度评估的百分制得分中直接扣除扣款项目对应的分值;对于执行监管有力的人员也要施行奖励政策和机制。年度考核中总得分低于50分的,甲方有权直接终止协议并提取运营维护保函的全部金额作为违约金。年度考核中总得分低于60分的,甲方按比例扣除全年运营维护费用;五年中年度考核全部成绩均为合格且超过三年总得分在80分以上可延长特许经营期。

3、建立了职责明确的监管机制

为了建立职责明确的监管体系,应逐步建立起以市、区、街道三级的管理体制。街道不再直接负责管网养护工作,主要承担辖区管网运营监管职能,负责对运营单位管网养护进行日常监管,协助区水利部门进行季度考核,并对每月运营服务费支付审批提出意见;区水利机构、水务部门直接负责监督运营单位履约情况,对运营单位定期检查和考核,审批运营服务费;市水务机构和部门负责建立和完善行业监管体系,指导和协调各区水利机构、部门落实好管网清疏养护工作,定期对管网运营企业进行特许经营评估。构建排水管网特许经营绩效评估体系。评估体系从运营商的专业人员配置、专业设备配备、运营管理效果以及企业经营效益等几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市场化需要周密的制度保障与精细的监管体系。构建监管体系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更为严格的监管要求也给主管部门的监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城市的排水管网以市场化运营由政府向社会采购公共服务的模式应进行大胆的尝试,通过市场化运营,既实现了管养分离,主管部门集中力量做好行业监督管理,既有利于提高全市排水管网运营质量,又有利于提升排水监管水平。

四、总结

城市污水处理厂明确其市场化运行的方式,大大提升了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排放和治理的效能,对排水管网的技术的优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中所提出的关于推行第三方监管机制对灵活进行调整污水处理厂排污、治污能力有了质的飞跃,以往污水排放和治理缺乏有效地监管,常常是被动执行,通过市场化运行和以第三方进行监管的机制的方式,符合当前城市污水处理厂发展和运行的潮流,同时一系列的效能综合的提升,真正的实现了排水管网的优化和改进空间,而随着市场运行机制下的污水排放和治理,其排水管网的布局也将同步不间断得得以优化和改进。

【参考文献】:

[1]罗荣祥,吴欢,李在钟.浅谈山地城市污水管网改造设计J.给水排水,2009,35(8).

[2]郭娜.浅谈城市污水管网系统的现状与养护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2).

优化城市管理范文6

[关键词]城市生活固体废弃物;优化管理系统;决策方法分析

中图分类号:TG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5-0392-01

严重影响着城市卫生和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城市生活固体废弃物的产生,现阶段,全国有2/3的城市陷于垃圾的重重包围之中。关于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这一问题也已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一大阻碍,解决这一问题,却是刻不容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城市建设规模的加速扩大,这种弊端将会日益显现。

1.为什么会有城市生活固体废弃物产生

随着工业的迅速崛起,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固体废物也在不断增加,垃圾的堆放,其组成成分的日趋复杂,并且经过难以分解。人们在普遍关注的水污染和大气污染是否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时,也无法忽视城市固体废物污染已然成为危害城市生态环境、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又一个重要导火索。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导致出另一种负面现象,许多商品呈现了一种过度包装的状态,这也是使得城市固体废物管理的形势日益严峻。

随着人口的不断扩大,城市生活固体垃圾量也会不断增加,因此,解决这一危机,是迫在眉睫。

2.国内外城市固体废弃物系统的优化管理进程

在外国,收集、运输、循环利用、最终处置城市生活固体废弃物已悄然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产业。早先于1968年,美国就已经着手将城市固体废弃物物流管理与决策信息化纳入了国家发展计划,并且固体废弃物物流管理也已经被实践于经济优化中,其技术手段已经相当娴熟,并且被广泛的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在国外,废弃物处理设备也得到不断改进的现象屡见不鲜,废弃物处理的现代化、科学化、系统化水平也逐步得到提高。一般情况下,在对家庭废物采取回收利用和物质再次回收后,结合经济性最优的考量,其处理结果是采用沼气发电、渗滤液回灌的卫生填埋法来对待处理垃圾进行处置。

目前,生物工程技术、物理传热技术、现代化信息技术等均已经广泛的应用于生活实践中以处理城市生活固体垃圾。

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机械业也不断地有所改进,其已能运用到分拣生活固体垃圾了,这已经大大减少了人们的工作量。而生物科学地不断进步,也能把这一技术运用到填埋场的建设,物理学的不断突破,也带领着人们是采用热物理传热技术对把固体垃圾加以充分利用燃烧发电。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外国城市固体废弃物物流管理以及政策信息化的方法已经逐步实现运用于生活中。

而在国内,城市固体废弃物物流研究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给城市带来越来越多的生活固体垃圾后,国家以及相关部门和广大学者开始越来越注重城市固体废弃物系统的优化。

3.针对城市固体垃圾管理系统进行决策分析

我们就外国学者在城市固体废物管理规划方面的研究成果作出了进展式总结,并且针对我国城市固体废物管理系统中存在的缺陷开展了一系列规划进行深入研究,尤其是以数学的角度去思考规划探讨采用的方法在不确定环境下的运用的可能性。

我们通过初步地对我国城市固体的现状和弊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进而确定为什么需要合理地规划管理废物系统。在此基础上,强调数学管理规划方法实施的独特性以及必要性,然后再证明这一方法可以有效地对城市固体废物管理系统达到决策性的作用。根据事物的变量性,将管理规划分为确定性规划以及不确定性规划,其管理理论日趋完善。其次,就针对我国落后的固体废物管理系统展开调研,可分别尝试用单向规划和多目标规划的方法来对城市固体废物管理系统进行优化配置;当然,其间存在不确定的因素,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分析系统的风险,为管理人员提供完善的决策参考资料并附上有效的科学依据来进一步完善我国城市固体废物管理系统。

3.1 谈城市生活固体垃圾废物的变“废”为宝

固体废物不仅仅是被弃置的固态或半固态物质等有一定形态的固体物质,甚至还包括期间消耗所挥发出的具有一定毒害性的液态或者气态物质。

应当强调的是,固体废物具有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在某特定的生产过程中或某方面可能是暂时无使用价值的,但并非是在所有的生产过程中或其他方面都无利用价值。相对而言,在经济落后地区无法实现再利用的废物在经济技术发达地区就可能是宝贵的资源。在当前限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的无使用价值的废物可能也仅仅是暂时无法充分利用,但是在循环利用技术发展后可能就是珍贵的资源。因此,把固体废物常形容为“放错地点的原料”一点也不为过。

3.2 以经济性的角度对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技术体系进行分析

分析技术体系的经济性主要是计算分析固体垃圾的处理处置或运输单元的费用(其中包括固定投资、运营费用以及人工费用等)和回收物质或能量的收益情况。

因此,我们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去处理这些垃圾以使得城市固体废弃物系统变得优化实用。而我们也需综合考虑处置生活垃圾所使用的成本,应在充分有效利用它的同时降低不必要的花费。

3.3 以可回收利用性来分析固体垃圾组分的价值

生活垃圾中可回收利用的物质包括废塑料,废橡胶、废纸、废纸板、废布及纺织布、废皮革、食品垃圾、非铁金属、罐头盒、玻璃、铁金属等。回收比例和回收价格的不相同是依据其不同的组成分、品质和回收难易程度来决定的。

我们可以通过回收这些固体垃圾并加以循环利用,则可以使固体生活垃圾的量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