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燃料市场分析范例6篇

生物燃料市场分析

生物燃料市场分析范文1

关键词 能源供给 能源价格波动 燃料乙醇

一、 引言

中国的经济持续增长伴随着能源消耗的同步增加,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原油占到总量的20%左右,它与电力构成能源体系中两大主要能源类型。近年来,高增长下的中国通过大量进口石油,保证经济快速发展。2010年,我国原油表观消费量首次突破4亿吨,而进口原油达2.39亿吨,对外依存度已经突破50%。我国国内原油产能已经接近饱和,对国际原油输入的依赖越来越大,这将导致我国面临能源供给和能源价格安全的双重压力。为了缓解能源供给安全压力,国家已经在海外积极拓展油田投资和开发,着力解决原油供给问题。但是,现阶段国际形势为我国原油的海上运输蒙上了一层阴影,以日本、韩国及其列岛构成的我国外海第一岛链①,若出现政治动荡,会对石油海运造成阻隔之势。马六甲海峡是我国航海贸易运输的主要咽喉,从该海峡运输的石油占总进口石油的4/5以上(马晓宇等,2007),而美国在东南亚(特别是泰国)的势力渗透更是试图掐住马六甲海峡这个国际海运的咽喉,若遭遇紧张国际形势,中国的原油输入障碍将直接影响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运行。另一方面,我国没有国际石油的定价权,大量原油输入国内,其价格传导效应将十分明显,国际原油价格的居高不下将会影响国民经济运行的成本,甚至可能会引起通货膨胀。

能源从供给和价格两个方面对经济造成影响。一方面,能源的充足供给保证经济稳定发展。龚志民(2006)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测算了能源缺口下的中国经济;东部地区能源与经济之间的互动机制基本形成(于全辉和孟卫东,2008),能源缺口一旦出现,将直接导致我国经济增长的重点区域的产出减少。能源缺口对产业的影响程度不一,能源密集型产业较非能源密集型产业更易受到供给影响(Lee and Ni,2002),所以,我国以劳动密集型和能源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对能源的依赖程度理应引起我们的警觉。赵涛等(2009)利用嵌入能源消费的CD函数模型,推导并实证研究了能源与经济增长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再次验证了能源作为基础要素投入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能源作为工业产出的基础性原料,其价格波动将通过生产成本反映在价格体系的各个层面。Davis and Haltiwanger(2001)通过分析油价波动对创造就业和失业的影响,发现石油价格和货币政策造成的失业作用要比创造就业的作用大得多。林伯强和王锋(2009)研究了能源价格上涨对我国一般价格水平的影响,指出各类能源价格上涨导致指数上涨幅度最大的是PPI和GDP平减指数,并可能引起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

在国际能源价格出现波动和全球能源供给紧张的局面下,众多学者将目光转向液态生物质燃料的发展。然而中国发展液态生物质燃料的必要性一直存在争议,争议的焦点在于:第一,生物质燃料是否是缓解原油安全威胁的唯一途径;第二,全面发展生物质燃料是否会导致对耕地资源配置的影响;第三,全面推广生物质燃料是否会影响使用燃料的机械设备的技术改进或者替换问题;第四,生物质燃料较传统能源是否具有优越的成本收益率。明确回答上述问题是后续研究的重要前提。

首先,石油产品(汽油和柴油等)是交通运输和动力机械的能源,不能被煤炭直接替代,电力替代(如电动汽车)的可能性从短期来看也不高。这是因为:液态能源的发动机已经广泛深入社会生活,通过液态质的生物质燃料替代具有较好的可持续性,巴西、美国和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生物质燃料利用给出了很好证明。目前巴西的汽车均使用100%生物乙醇或22%~25%的混合乙醇汽油;欧盟出台政策规定将生物柴油使用混合比例到2020年提高至10%;美国更是通过立法明确了燃料乙醇作为替代燃料的社会地位(曹俐和吴方卫,2010)。上述各国的生物质燃料产业的发展,一方面充分发掘了当地的资源禀赋(如巴西甘蔗含糖量居世界首位,美国的玉米产量世界第一),另一方面在生物质燃料的技术研发方面有重要成果。反观中国,国民经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对燃料的需求将持续一段时间,因此通过各类能源作物的生产来提炼生物燃料存在可行性。

其次,中国液态生物质燃料,特别是燃料乙醇的原料已经过渡到非粮食作物的阶段,即通过边际土地的开发避免“与粮争地”问题的出现。2007年出台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也明确提出不再增加以粮食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能力,合理利用非粮食生物质原料生产燃料乙醇,提出扶持以木薯、甘薯、甜高粱等为原料的燃料乙醇技术。在这个前提下,中国液态生物质燃料的发展不会对有限耕地的配置造成负面影响。

第三,发展液态生物质燃料的可能影响属于外部性范畴。液态生物质燃料在生产和利用过程中的正负外部性并存。正外部性包括:在能源安全约束和经济持续增长背景下,当石油供给出现缺口时,生物质燃料弥补汽油和柴油所带来的经济溢出,表现在对整体经济的促进、对资本和劳动要素合理配置的优化和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贡献;非粮能源作物种植、原料搜集和燃料利用过程,生物质燃料具有在固碳释氧、保持水土、温室气体减排等方面的生态溢出效应。而负外部性指的是生产液态生物质燃料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以及燃料推广使用过程中的成本,甚至包括原料种植对生态环境的可能影响。对上述问题的既有研究还没有明确结论,特别是对外部性问题涉及的研究不多。但是从宏观经济层面分析,中国正处于能源需求的关键阶段,增长对中国而言十分重要。虽然液态生物质燃料的生产成本较传统能源没有优势,甚至略高于传统能源,表面上不具有竞争力,但由于液态生物质燃料发展存在外部性,发生了市场失灵现象。只要清醒认识影响生物质燃料产业市场失灵的真正原因,充分分析该产业的对社会经济作用机理,理清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的综合影响,通过政府补贴等手段,就可以达到既能弥补能源缺口又能健康发展液态生物质燃料产业的目地,而国外生物质燃料利用较好的国家就是良好例证2009年,美国燃料乙醇产量突破2000万吨油当量,巴西也突破1300万吨油当量,欧盟的生物柴油产量在2010年为2200万吨,而中国的燃料乙醇仅有100万吨左右,生物柴油则更少。。

众多学者也对液态生物质燃料的社会经济影响做了研究。中国的能源安全和粮食安全因石油价格和生物原料将受到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Yang et al., 2008),寻求发展新的生物质燃料原料将十分必要,同时能够给供给不足的汽油提供有益的补充。发展非粮液态生物质燃料能够避开可能的“与粮争地”和“与人争粮”困境。张锦华等(2008)通过构建燃料乙醇的行为分析框架,分析了短期和长期动态均衡下的生物能源发展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并给出通过开发非粮食原料来补充能源供给缺口和避免粮食安全的建议。王子博(2009)利用历史数据构建潜在产出测算模型,认为液态生物质燃料(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作为汽油或柴油的替代品,对缓解能源缺口具有重大意义。章辉和吴方卫(2009)通过对未来汽油市场的供给情况的预测,分析模拟了我国发展燃料乙醇对我国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得出燃料乙醇对缓解汽油需求和保障经济可持续增长具有一定作用的结论。上述研究从不同层面分析了液态生物质燃料发展的可能影响,但是较少将液态生物质燃料乙醇的补充对原油供给和原油价格波动同时联系起来。

液态生物质燃料产业发展正外部性中的经济溢出是值得关注的话题,特别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容忽视。为此,需要准确分析发展燃料乙醇对我国能源供给不足和价格波动的潜在威胁缓解机理进行梳理。同时,当我国面临因能源供给不足造成的产出不足以及因价格传导引致的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时,燃料乙醇的补充途径如何?对其研究具有指导性意义。本文首先分析目前中国能源结构与国际能源价格对中国的影响,进而建立一个以燃料乙醇为例的理论模型及分析框架,基于原油供给不足和原油价格过度波动所引起的国民经济影响,并结合我国液态生物质燃料产业的实际状况,回答生物质能源的发展对国家能源安全、国民经济的影响及可能的解决路径。

二、 中国燃料乙醇产业发展必要性的现实依据:能源结构与价格冲击

(一) 能源结构、原油对外依存度与燃料乙醇利用现状

1990年以来,中国的GDP从4.5万亿增长至2009年的34万亿元以上2009年不变价格计算。。在这个过程中,能源消费总量也呈现同趋势增长。1990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仅为9.7亿吨标准煤,而到2009年已经超过30亿吨标准煤。从增长速度分析,历年GDP增速一直维持在8%以上,并于1992年和2007年前后达到高位。相对而言,能源增长速度的波动较为明显,整体呈现波浪型曲线。在1999年前后的能源消耗增速一度下降至原点,随后与2005年前后达到高位,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下滑势头较为明显。

中国能源消费的绝对数量一直不断增加,而能源消费结构长期以来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原煤比重远远高于其他能源,一直维持在70%左右。原油的消费比重仅次于原煤,平均维持在20%左右。其余能源的比重与前两类能源差距明显。

中国原油消费数量不断上升,2009年达到3.8亿吨。中国原油国内产量一直维持在较为稳定的水平,较大幅度提升国内产能很难实现。因此,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对原油需求剧增,从国际进口原油成为主要选择。例如,2003年中国原油净进口量超过1亿吨,到2009年已经突破2亿吨,对外依存度已经高达53%。在煤炭和电力充分自给的情况下,中国原油供给出现了不容忽视的危机。居高不下的能源强劲需求以及无法逆转的原油大量进口,导致中国的经济增长面临能源供给安全问题。

燃料乙醇是汽油的有益补充,而中国的燃料乙醇产量2008年仅为102万吨油当量数据来源:2010年《BP能源统计年鉴》。,2009年仍然维持在这个水平,但是汽油的消费量在2008年已经达到6145万吨,是燃料乙醇总量的60倍左右,明显的能源结构差异反映出中国燃料乙醇产业整体规模不足的状态。按燃料乙醇生产原料划分,中国的燃料乙醇产业发展可以分为以粮食作物为原料和以非粮食作物为原料两个过程。中国最早的燃料乙醇研究和发展规划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初期的侧重点是燃料乙醇生产技术的实验室科学研究。20世纪90年代后期,燃料乙醇生产开始进入试点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国家投入资金建设燃料乙醇的生产基地,并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随着中国陈化粮的消耗和中央政府对粮食安全的逐步重视,以粮食作物为原料的燃料乙醇项目受到限制。2007年颁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不再增加以粮食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能力。在这个背景下,2007年政府批准在广西建立以木薯为原料的燃料乙醇企业,年生产能力为20万吨,并于2008年初正式投产。纤维素生产燃料乙醇研究工作已接近完成实验室研究阶段,步入中试和产业化培育阶段,其中,中国科学院于在2007启动了“纤维素乙醇的高温发酵和生物炼制”重大项目,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也有相应研究课题,同时来自华东理工大学、天津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和陕西师范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都在进行创新性研究。虽然纤维素产业化生产尚未实现,但是现有的以粮食作物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企业也在积极拓展纤维素应用的领域。中国的燃料乙醇生产技术正在不断创新,更高效率的提炼技术推陈出新。美国、巴西和欧盟的经验说明,燃料乙醇是目前技术最成熟、使用最大且商业化程度最好的生物燃料,乙醇混合汽油的性能与传统汽油相似,可以预见,中国的生物质燃料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二) 国际原油价格的冲击:燃料乙醇产业发展的现实依据

外部冲击对国内能源价格存在影响(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2008),而国内能源价格上涨对经济体系也会产生影响:外部价格输入将提高下游产品的生产成本,之后会移动一国的菲利浦斯曲线并造成通货膨胀的压力。能源价格上涨主要通过两个渠道影响中国的价格水平,第一是通过生活资料的渠道直接反映到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上,第二是以原材料和生产要素价格上涨的形式,从工业产业链的上游传导到下游,间接地影响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和消费者价格指数(林伯强和王锋,2009)。

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可用于时间序列系统的预测和随机扰动对变量系统的动态影响。该方法避开了结构建模方法中需要对系统中每个内生变量关于所有内生变量滞后值函数的问题。在向量自回归的基础上,可以通过脉冲响应函数随机扰动项的一个标准差变动来考察它对内生变量及其未来取值的影响。为了反映国际原油价格对国内各类价格体系的影响,本文下面进行VAR脉冲响应分析,考察随机扰动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其影响的路径变化。

下面利用VAR脉冲分别对国际原油价格与燃料动力价格、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变动进行分析。对平稳性检验结果分析可知(如图3、图5和图7所示),VAR模型的全部特征根倒数均在单位圆内,这说明VAR模型平稳,进而可以分析国际原油价格变动对国内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冲击影响。从脉冲结果可知(如图4、图6和图8所示),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上述三类价格的冲击存在明显稳定性,国际原油价格对国内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都有正向影响,这进一步说明原油对外依赖将带来对国内市场冲击的威胁的判断。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中国的能源结构和国际能源价格环境都显现出液态生物质燃料产业发展的必要性,而其中燃料乙醇产业如何缓解可能的能源安全威胁需要进一步分析。

三、 模型的基本假设

本研究着眼于汽油和燃料乙醇构成的液态能源市场。 D(x) 代表液态能源市场的总需求, S(x) 代表液态能源市场的总供给,在局部均衡分析中,取得均衡时满足:

D(x)=S(x)(1)

把总需求分成两个部分: x1 代表汽油数量, x2 代表燃料乙醇数量,表示总需求的液态生物质燃料需求部分,并且假定化石燃料和燃料乙醇的使用效果相近,即两者具有明显替代性。总需求表达式为:

D(x)=D(x1)+D(x2)(2)

通常情况下,影响液态能源市场的总需求有如下因素:汽油的价格( Pp ),燃料乙醇价格( Pb ),政府对燃料乙醇消费的补贴( Ps ),居民收入( Y ),国内生产总值( G )。通过下述函数表示:

D(x1)=F1(P-p,Pb+,Y+,G+) (3)式中函数 F1中的自变量都是D(x1)的自变量,自变量变动对通过影响x1后作用于D(x1),下同。 (3)

D(x2)=F2(P+p,Pb-,Y+,G+,P+s)(4)

其中,字母上方符号表示该变量变动对函数的影响,如 P-p 表示 Pp 价格上升将导致 D(x1) 需求量下降。

由此,总需求可表示为:

D(x)=F(Pp,Pb,Y,G,Ps)(5)

在现有文献中需求分析的主要方法有:近似理想需求模型(Almost Ideal Demand System,简称AIDS)、线性近似模型(Linear Approximate Almost Ideal Demand System,简称LA/AIDS)、FAO需求预测中的各种恩格尔曲线模型以及恩格尔函数模型。考虑到本研究的一般性探讨,本文采用较易分析的双边对数形式,即:

ln D(xt1)=a′1 ln Ptp+a′2 ln Ptb+a′3 ln Yt+a′4 ln Gt (6)

ln D(xt2)=a″1 ln Ptp+a″2 ln Ptb+a″3 ln Yt+a″4 ln Pts+a″5 ln Gt (7)

ln D(x)=a1 ln Ptp+a2 ln Ptb+a3 ln Yt+a4 ln Pts+a5 ln Gt (8)式中a1和a2的符号是由(6)(7)两式对应系数决定,考虑到现阶段汽油使用的绝对性比重,燃料乙醇的替代不会对整体能源结构产生根本性改变,认为合并后的(8)式中的符号与(6)式符号相同。(8)

另一方面,本文把总供给分成两个部分,即:液态化石燃料汽油的供给函数 S(x1) 和生物乙醇供给函数 S(x2) ,其中 S(x1) 包含国内原油产出和国外原油进口,可表示为:

S(x)=S(x1)+S(x2) (9)

通常情况下,影响总供给的因素有:燃料乙醇价格( Pb ),汽油提炼的技术进步( T1 ),影响原油供给的冲击(Shock)(包括国际原油供给不足和国际原油价格过快上涨),燃料乙醇生产的技术进步( T2 ),生产燃料乙醇的生产补贴( I ),燃料乙醇原料的开发和生产成本(C)通过下述函数表示:

S(x1)=G1(P+p,P+b,T+1,Shock-) (10)

S(x2)=G2(P+p,P+b,T+2,I+,C-)(11)

在农业供给分析中,现有研究主要运用一般性里昂惕夫生产函数模型、投入需求系统模型等,本研究运用农业供给反应模型。为便于对比分析,供给分析仍然采用双边对数形式,即:

ln S(x1)=b′1 ln Ptp+b′2 ln Ptb+b′3 ln Tt1+b′4 ln Shocktb (12)

ln S(x2)=b″1 ln Ptp+b″2 ln Ptb+b″3 ln Tt2+b″4 ln It+b″5 ln Ct (13)

ln S(x)=b1 ln Ptp+b2 ln Ptb+b3 ln Tt1+b4 ln Tt2+b5 ln It+b′6 ln Ct+b7 ln Shock(14)

四、 框架分析与解决路径

框架分析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分析方法,它依赖严格的前提假设和约束设定。为了满足分析的合理性,本文对液态能源市场进行宏观假定:

第一,能源消费结构中,燃料乙醇对汽油的替代是通过乙醇汽油形式进行,且此种替代可以瞬时完成。

第二,国家为了确保粮食安全和避免因粮价上涨带来的通货膨胀,不提倡使用粮食作物(如玉米)生产液态生物质燃料,本框架中所涉及的燃料乙醇都是指由非粮作物原料生产的燃料乙醇。

第三,国家财政有能力通过补贴和其他倾斜政策促进边际土地开发和非粮作物原料的种植。

第四,燃料乙醇具有替代和互补的双重性。乙醇汽油中的燃料乙醇与该部分汽油是互补的关系,而作为混合状态下的乙醇汽油与传统汽油是替代关系。

(一) 开放经济下的市场出清:需求不变,供给结构可变

在短期内,我国经济对能源的需求不变,但是不同的能源结构下的经济运行平稳性不同,本节试图通过能源供给角度分析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我国经济生活的影响,回答缓解能源安全的途径和出路。

情形1:短期市场出清下的汽油供给

t 期的汽油需求比例为 at% , t+1期 的比例调整为 at+1% ,短期市场出清条件下有:

S(xt1)=at%D(xt) (15)

S(xt+11)=at+1%D(xt+1) (16)

因为短期需求不变,当 at%≤at+1% ,有

S(xt1)≤S(xt+11) (17)

此时出现能源需求结构调整,两边取对数可得:

b′1 ln Ptp + b′2 ln Ptb + b′3 ln Tt1 + b′4 ln Shockt

b′1 ln Pt + 1p + b′2 ln Pt + 1b + b′3 ln Tt + 1 1 + b′4 ln Shockt + 1 (18)

短期内考虑技术进步不发生变化, Tt+11=Tt1 ,则:

Pt+1pPtp>Shockt+1Shockt-(b′4/b′1)•Pt+1bPtb-(b′2/b′1) (19)

当中国经济未能改变对传统汽油的依赖时,中国国内油价将受到国际油价波动的直接影响。从(19)式可知,国内汽油价格 Pp 的上升幅度受到国际原油价格(Shock)以及燃料乙醇价格 Pb的 直接影响。由于燃料乙醇在液态化石能源的结构所占比例较小,其价格变动对汽油价格的影响程度有限。由此可知,我国国内汽油价格直接受制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一旦出现短期能源价格过快上涨,高度依存度下的中国国内油价势必同步上涨,从而传导至国民经济的其他行业领域,并最终通过PPI和CPI等价格指数显现出来。

情形2:短期市场出清下的燃料乙醇供给

t 期的汽油需求比例为 at% , t+1 期的比例调整为 at+1% ,短期市场出清条件下有:

S(xt2)=(1-at%)D(xt) (20)

S(xt+12)=(1-at+1%)D(xt+1)(21)

因为短期需求不变,当 (1-at%)≤(1-at+1%) ,有

S(xt2)≤S(xt+12) (22)

此时出现能源需求结构调整,两边取对数可得:

b″1 ln Pt+1p+b″2 ln Pt+1b+b″3 ln Tt+12+b″4 ln It+1+b″5 ln Ct+1

< b″1 ln Ptp+b″2 ln Ptb+b″3 ln Tt2+b″4 ln It+b″5 ln Ct(23)

短期内,燃料乙醇生产的技术进步T2和开发和生产成本C不变,那么可得:

Pt+1pPtp

从燃料乙醇发展对国内汽油价格的影响角度分析可以看出,由于乙醇汽油和传统汽油的替代关系,汽油价格Pp可以依靠大量的燃料乙醇Pb输入市场得到释放,即利用乙醇汽油的价格来影响传统汽油的价格。国家对燃料乙醇生产和使用的补贴越高,燃料乙醇的价格越便宜,由此可以带动传统汽油价格的下降。所以,要降低国内传统汽油的价格波动,可以通过扩大燃料乙醇的市场注入实现。

推论一: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原油通过价格传导影响我国汽油价格,在需求不变的条件下,我国面临能源价格波动安全隐患。如果我国液态能源市场仍以传统汽油为主,那么国际原油价格的波动将通过价格传导影响我国一般价格水平,甚至导致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如果我国液态能源市场的结构得到优化,可以通过扩大燃料乙醇供给,以及乙醇汽油价格的调控缓解因外部原油价格造成的国民经济影响。

(二)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长期市场出清:供给可变

在长期状态下,能源供给可变,我国将面临来自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和原油供给不足的双重压力,本节试图通过分析上述情形出现时的能源结构分配问题,探讨如何通过发展液态生物质燃料乙醇来缓解因能源安全带来的不利影响。

情形1:燃料乙醇供给总量不变条件下的国外原油价格影响

燃料乙醇供给不变,随着我国液态能源需求的增加,能源结构趋向于传统汽油的主导优势的加强。由此,我国传统汽油的供给和需求在第t期和第t+1期可分别表示为:

由(27)可知,我国的原油价格波动方向与国民经济增长的波动方向相同,由于燃料乙醇的供给幅度不变,其价格对汽油价格的波动不造成影响。当不存在外部原油价格冲击时,通过提高我国汽油提炼和使用的技术可以一定程度上保证物价稳定(Pp)和经济增长(G)。但是,出现外部原油价格波动时,我国将面临稳定物价和保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矛盾,这是因为中国存在较高的原油对外依存度,要控制国内汽油价格的上升幅度只能通过闲置汽油的使用,这将导致 GDP的减少。若要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只能通过牺牲高物价带来的社会分配成本。由此可见,我国过高的原油对外依存度将面临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放缓的双重压力。

情形2:燃料乙醇供给总量不变条件下的国外原油供给影响

如果燃料乙醇供给不变,随着我国液态能源需求的增加,能源结构趋向于传统汽油的主导优势的加强,这 时出现k%的原油进口缺口。我国传统汽油的供给和需求在第t期和第t+1期可表示为:

当我国出现外部原油供给不足时,我国GDP面临增速放缓的威胁。此时,原油缺口比例 k %越高,GDP增长速度减少的幅度 e-(a′4)-1k% 越大,来自汽油价格和燃料乙醇的价格缓解将无任何作用。由此可见,在我国燃料乙醇发展空间没有得到扩展时,由于国际原油供给紧张将直接导致我国国民经济产出减少的严重后果。

情形3:燃料乙醇供给增加条件下的国外原油价格影响

假设我国开始扩大燃料乙醇原料的种植,燃料乙醇产量按照 m %速度增长。由此,在第 t 期和第 t+1期 我国燃料乙醇所占比例分别为 qt% 和 qt+1% :

当燃料乙醇的加快供给未能根本改变能源结构时,即 (1+m%)qt%qt+1%>1 ,此时有:

由此可见,我国仍将面临我国过高的原油对外依存度将面临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放缓的双重压力。

当燃料乙醇的加快供给已经根本改变能源结构时,即 (1+m%)qt%qt+1%

此时可以保证在高增长下的汽油价格波动平缓,还可以利用对燃料乙醇的补贴来降低乙醇汽油的价格,同时完成经济高速增长和价格水平基本稳定的任务。

情形4:燃料乙醇供给增加条件下的国外原油供给影响

假设我国开始扩大燃料乙醇原料的种植,燃料乙醇产量按照 m %速度增长,那么在第 t期和第t+1 期我国燃料乙醇所占比例分别为 qt% 和 qt+1% ,此时若出现国际原油供给紧张的局面( k %为正常条件下的原油供给缺口),即:

当燃料乙醇的加快供给未能根本改变原油缺口带来的能源供给不足时,即 (1+m%)qt%(1-k%)qt+1%>1 ,此时有:

所以,我国仍将面临因能源缺口导致的经济增速放缓的困境。

当燃料乙醇的加快供给已经根本改变能源结构时,即 (1+m%)qt%(1-k%)qt+1%

此时可以保证在高增长下的汽油价格波动平缓,还可以利用对燃料乙醇的补贴来降低乙醇汽油的价格,同时完成经济高速增长和价格水平基本稳定的任务。

推论二: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原油通过价格传导影响我国汽油价格。在供给可变的条件下,要解决我国面临能源价格波动安全隐患,需要大力推动我国液态生物质燃料乙醇的供给,改变我国以传统汽油为绝大多数比例的供给结构,缓解国际原油价格的波动对我国一般价格水平波动产生的负面影响。如果我国液态能源市场的结构得到根本性优化,可以保证国内经济保持较快速度增长而不需要受到能源供给安全的威胁。

五、 结论

我国国内原油产能上升空间有限,经济增长引致的对原油的需求将从国外进口补充,由此造成的国际原油输入的依赖将威胁我国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的运行。

(一) 调节能源结构将缓解国际油价的输入性影响

短期市场出清条件下,我国对液态燃料的需求不变,国际原油将从价格渠道影响我国经济增长。外部油价通过价格传导影响我国汽油价格,从而我国面临能源价格波动安全隐患。如果我国液态能源市场仍以传统汽油为主,那么国际原油价格的波动将影响我国一般价格水平,甚至导致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我国若扩大燃料乙醇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使得液态能源市场的结构得到优化,那么当我国遇到国际原油价格波动时,燃料乙醇扩大供给,可以缓解因外部原油价格造成的国民经济影响。

(二) 增加燃料乙醇产能将最终缓解能源安全

在长期市场出清的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原油通过价格传导和供给缺口影响我国经济和民生。首先,在供给可变条件下,国际原油价格将快速影响国内汽油价格,进而造成一般物价水平的波动,引起因通货膨胀造成的民生问题。要解决我国面临能源价格波动安全隐患,需要大力推动我国液态生物质燃料乙醇的供给,改变我国以传统汽油为绝大多数比例的供给结构。其次,如果因为政治原因,国际原油供给出现输入,我国的经济增长将面临增速放缓的不利局面,唯有使我国液态能源市场的结构得到根本性优化,加大燃料乙醇的开发利用,才能保证我国的国内经济保持较快速度增长从而不会受到能源供给安全的威胁。

六、 政策调整

从现阶段看,国际油价波动和原油的高对外依存度没有对中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但随着中国经济运行不断深入,国际政治风云变幻,能源安全问题将越发突出。从本文的分析结果来看,中国可以通过原料开发政策、研发政策和补贴政策推进燃料乙醇产业的快速发展。

(一) 以项目带动原料开发

考虑到发展液态生物质燃料的“与粮争地”和“与人争粮”的潜在威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关于加强玉米加工项目建设管理的紧急通知》中明确提出,中国将坚持以非粮作物为主,积极稳妥地推动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发展。使用非粮的替代产品生产燃料乙醇是解决扩大燃料乙醇生产规模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木薯、甘薯和甜高粱是较为理想的生产原料,但是中国现阶段对上述原料的产业化种植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还未大面积推广。2007年,中国在广西建立以木薯为原料的广西中粮生物质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年设计产量20万吨,成为国内首家定点生产非粮燃料乙醇企业。目前,广西北海国发海洋生物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新天德能源公司等广西木薯乙醇企业已经具备50万吨产能,并已启动的海南椰岛木薯乙醇10万吨/年规划、广东华灵集团木薯乙醇50万吨/年的规划。现有的燃料乙醇企业项目已经考虑到“近原料”的因素,这些做法都是为了避免增加过多的生产成本考虑。考虑到非粮原料的分布,中国可以省级项目为龙头,以点带面逐步铺开开发燃料乙醇原料的道路。通过制定科学合理规划,在资源丰富的区位建立大型燃料乙醇生产汽油平台,根据加工业就近原料基地且交通方便的原则,就近种植和开发当地能源作物,尽量避免来自运输和半成品产业内贸易的成本。

(二) 加快第二代生物质能源提炼和运输技术研发

我国的纤维素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有草、秸秆、农作物壳皮、树枝、落叶、林业边脚余料等。但是,利用纤维素生产燃料乙醇仍然受到制约,主要是由于纤维素乙醇存在生产技术和工艺的限制,所以其研究大部分还停留在实验室和中试阶段。中国政府应当在纤维素的预处理、水解和发酵三步重要的生物转化过程同时加强研发力度,同时打造国际交流平台,让国内的研究进入国际同类研究中去,争取早日实现提炼技术的突破。中国已经开始产业化的探索,其中,利用秸秆类纤维素水解提炼的企业和研发单位分布在山东、河南、南京、北京、黑龙江、上海、安徽和苏州等地,涉及到的作物有玉米秸秆、甜高粱秸秆以及其他农作物秸秆等。黄季和仇焕广(2010)指出,以纤维素为原料生产生物燃料乙醇有关键技术需要进一步研究,而影响我国产业化程度最大的是原料预处理技术,其次是纤维素酶的生产技术。

中国应该首先开发廉价高效的木质纤维预处理技术和平台,通过依托此平台不断探索新的预处理技术。其次,开发低成本、高效的纤维乙醇专用水解酶,降低开发成本;开发高效全糖发酵技术,着重关注基因工程方法的运用,降低生产成本。此外,还要完善原料收集和运输体系,试点配备专业搜集工人作业,保证高效安全。

(三) 优化燃料乙醇的各阶段补贴

中国对燃料乙醇生产和消费的补贴从2002年开始,经历了保本微利补贴、定额补贴和弹性补贴三个阶段(曹俐和吴方卫,2010)。现有的燃料乙醇补贴应从中间投入环节、附加值要素投入环节、产出环节、消费环节和研发环节进行针对性补贴。面对各个环节的众多补贴,更应该理性对待。

首先,要明确发展燃料乙醇产业的发展地位和目标。居高不下的原油消费催生了燃料乙醇产业发展的条件。2010年,我国原油表观消费量首次突破4亿吨,达4.39亿吨,而进口原油达2.39亿吨,对外依存度已经突破50%。作为我国能源多元化的战略之一的生物燃料乙醇的发展,政府应该根据我国生物燃料乙醇的资源潜力以及当前的技术水平科学测算并规划确定生物燃料乙醇在能源多元化战略中的比重,进而确定生物乙醇的发展数量、速度与规模。

其次,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生物燃料乙醇的补贴原则。深入调查研究不同省市国土资源的状况,尤其是可用于种植木薯、甘薯和甜高粱的边际性土地资源的状况以及纤维素乙醇的资源潜力,结合当前生物乙醇的技术水平,切实做好关于相关原料基地的建设和产业规划的全盘部署工作。同时,补贴金额应与国际油价挂钩,采用动态平衡的原则,建立与国际油价挂钩的生物燃料乙醇动态补贴机制,在国际油价涨跌时,根据成本和油价的波动情况,规避在油价持续低迷时企业业绩的不稳定性,实现总体动态平衡。

第三,要继续完善生物燃料乙醇补贴的措施。在中间投入环节,对非粮能源作物的补贴,采取直接价格支持,税收减免,现金直接补贴等手段。对购买非粮能源作物种子以及相应农业机械予以直补,购买化肥可以实行免征增值税等;在附加值要素环节,加大资本领域的补贴力度,对非粮生物乙醇的生产设备,对边际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和从事非粮生物乙醇的劳动力予以直接现金奖励或政策倾斜;在产出环节,适当放宽进入门槛,实施与国际油价挂钩的基于产出的动态补贴;在消费环节,加强对生物乙醇储运、分销、销售环节的设施投入的补贴,可在试点省市的生物乙醇网点的建设上予以税收优惠和贷款贴息;在研发环节,建立生物燃料乙醇的研发专项资金,对于研究机构以无偿资助为主,支持国内研究机构和企业在生物燃料乙醇核心技术方面提高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Davis, S. J. and J. Haltiwanger, 2001, “Sectoral Job Creation and Destruction Response to Oil Price Changes,”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 48,465 512.

Lee, K. and S. Ni, 2002, “On the Dynamic Effects of Oil Price Shocks: A Study Using Industry Level Data,”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 49,823 852.

Yang, Jun, Huanguang Qiu, Jikun Huang and S. Rozelle, 2008, “Fighting Global Food Price Rises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the Response of China and its Effect on Domestic and World Markets,” Agriculture Economics , 39,453 464.

曹俐和吴方卫,2010,《中美生物燃料乙醇补贴政策比较研究》,《中国软科学》第12期16―26页。

龚志民,2006,《基于我国能源缺口模型的能源可持续发展探析》,《能源技术与管理》第1期113―115页。

黄季和仇焕广,2010,《我国生物燃料乙醇发展的社会经济影响及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科学出版社,2010年4月第一版。

林伯强和王锋,2009,《能源价格上涨对中国一般价格水平的影响》,《经济研究》第12期66―79页。

马晓宇、张子阳和胡利明,2007,《中国石油在马六甲海峡运输的安全研究》,《中国水运》第1期 28―30页。

王子博,2009,《论中国的产出缺口与宏观经济运行》,《商场现代化》第2期353―354页。

于全辉和孟卫东,2008,《基于面板数据的中国能源与经济增长关系》,《系统工程》第6期68―72页。

赵涛、尹彦和李煜,2009,《能源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研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期33―39页。

章辉和吴方卫,2009,《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与生物燃料乙醇发展――对生物燃料乙醇发展影响宏观视角的实证分析》,《林业经济》第3期39―45页。

生物燃料市场分析范文2

从企业生产经营实践的角度以及企业内外部供应与需求之间的关系演变来研究物资管理,可以将其发展历程大体分为分为三个阶段,而这三个正是物流整合进化全过程的具体体现。

完全的职能独立阶段。传统的物流管理体系是按职能分为供应物流、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每个职能是相互独立的,各负其责、各行其是,出现问题互相推诿,极易形成各部门“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局面,忽视企业整体的运行效率。

内部整合阶段。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利润空间缩小,企业开始内部挖潜,从管理中要效益,打破原有部门界限,将内部资源整合优化,建立贯穿于供应、生产、销售全过程的计划框架,使得企业内部得以实现一体化,从而加快了企业内部物流整体进度。

外部整合阶段。为了更好的实现企业与外部联系和协调,企业的管理活动进一步向外部延伸扩展,通过共享需求信息和库存水平,降低和消除链节之间的缓冲库存,从而达到低成本、高柔性、整体提高供应链竞争力的目的。在外部整合阶段,物资供应链管理模式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它把整个供应链看成一个单一的实体,而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组织机构单元,用系统的观点进行优化,以提高竞争优势。这是目前企业物资供应管理的进化目标。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基础上,推行“以实现客户满意为第一目标、以企业整体最优为目的、以信息为中心、重效率更重效果”供应新理念。强调的是链上的所有节点企业的“双赢(Win-Win)”。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需求是拉动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源泉。

二、当前燃料供应管理所处的阶段

目前,绝大多数企业已经意识到传统管理模式的局限,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利润空间缩小,企业开始内部挖潜,从管理中要效益,打破原有部门界限,将内部资源整合优化,建立贯穿于供应、生产、销售全过程的计划框架,使得企业内部得以实现一体化,从而加快了企业内部物流整体进度。但是,由于上下游企业之间自身利益的不平衡,以及地位的不平等,及至今日对燃料供应来讲,仅止步于内部整合阶段,远未达到外部整合并向供应链管理迈进的高度。这一阶段主要的特点及存在问题:

库存管理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是,尚未实现零库存管理。需要确定安全生产需求量,并在此基础上,依照经验或生产客观实际乘以保险系数,以求以最小的代价,保持最经济的大库存,以满足生产需要和管理要求。

已经认识到战略合作伙伴的重要性,但是,距离战略高度尚有差距,仍存在短期行为。

信息系统初具规模,但是,并不完善。各种模块之间、数据之间并未建立有机的联动反应机制,需要管理者分别提取、自行分析、使用,管理仍处在相对粗放的“人治”阶段。而且,这些信息系统普遍不具备“市场最新动态”信息的采集和分析功能,不能及时全面的获取市场信息,以供管理者参考。

管理模式相对陈旧,企业监督机制尚不完善,缺乏对采购过程有效监控的手段。

三、内部整合阶段燃料供应管理所应采取的创新管理模式

处于内部整合阶段的燃料供应管理,必须采取创新管理模式,努力将管理触角向外部延伸。创新采购管理模式应包括两部分:即集中式战略采购模式和JIT采购模式。

作为生产主要耗费材料的燃料,不管是燃油,还是煤炭,都具有所占成本比重大、采购和消耗量大、要求供应连续平稳等特点。这些特点要求对燃料采购供应必须采用集中式战略采购模式。介于企业管理所处的内部整合阶段,企业仍存在诸多独立的管理职能部门,其管理认识和步调很难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变得步调一致,因此,企业对于燃料的采购供应管理,必须设立由主管领导负责专管的、跨部门的“燃料采购领导小组”,专门分析、应对、协调燃料的采购、供应和管理。这样,既有利于加强与供应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也有利于内部信息的进一步整合,使得所制定的采购目标和采购计划能够因应企业要求和需要以及市场变化而变得切实可行。内部整合的结果,必然加强企业在谈判中的地位、提高反应速度和能力,也可减少部门人为的自行其是而对整个采购供应环节的影响。并且,使得燃料的采购变得透明化和公开化,有利于监管部门行使职责。从而,实现企业的竞争力得到最大限度地提高、实现成本节降,保证企业安全平稳运行。因此,建立以集中式战略采购模式为核心的创新管理,是一种内部保障机制再塑造;而作为创新管理模式的另一个核心的JIT采购,则属于实施这个采购供应理念的技术范畴。

针对燃料采购供应管理所实施的JIT采购,必须注意两个管理重点的平衡:

必须实行零库存管理。所谓零库存管理,是指在生产领域与流通领域按照JIT方式组织物资供应,使整个过程库存量最小化的总称,体现了企业的综合管理实力。零库存是个特殊概念,也是当今经济社会库存管理的理想状态,其旨在实现库存的最小化,绝非指储存量为零。实行零库存管理策略就是采用JIT采购模式,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升竞争力并保持其竞争优势,并使企业利润达到最大化。零库存管理要求企业在生产链上能够顺利进行,否则其带给企业的风险不容忽视。

实行零库存管理的前提是必须确保安全生产需求量。舍弃企业安全连续生产的刚性要求,而去研究零库存管理,是毫无意义的。

发电企业为了保证发电正常进行,贮备一定数量规模的燃料,是必须的。过去电力工业资金是统筹统支,燃料能贮备多少,资金就给多少。一般作法是夏天尽量贮备,冬季耗用。随着经营机制的变化,电力燃料贮备多少才合适己引起人们的关注。贮量过大,不仅积压燃料,增加热值损失,而且占用大量流动资金,影响企业资金周转和企业经济效益;贮量过少,又很难保证发电,甚至造成停机限电,损失更大。加强燃料贮备管理,做到贮量适当,即保证安全发电所需要的适当贮备,又要尽量减少流动资金的占用率以及燃料贮备损耗,对提高电力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大意义。

建立内外部信息沟通平台。生产需要什么燃料、需要多少,市场行情如何,供应商是谁、供应商能力如何,供应商从哪里发货、发了多少,什么时间到货、到货地点,入厂数量质量验收的情况,车间卸载的情况,加工消耗的情况,库存情况,警戒线设置,反应措施,经济性分析评价结果,供应商的反映等等,一系列有关燃料供应的信息,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信息平台来管理,那么,要想做到供应链管理,如期将管理触角前置,灵敏的跟上生产和市场节奏,成功地以最低成本保障安全连续生产所需的燃料供应,是绝对不可能。因此,构建管理信息平台,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硬件,必须进行。

生物燃料市场分析范文3

一、建章立制稳步推进

贯彻深化改革要求,落实公司管理理念。建立健全二级公司燃料物资管理体系;有序完成燃料物资业务交接;细致厘清各部门、部门与企业管理界面。

完善燃料考核方法,加强分析考核追责。修订分公司业绩考核规则和管理事项考核办法;加强燃料管理日管控周分析,梳理制定燃料管理业务清单,确保管理责任落实到人。

强化物资管理指导,厘清物资流程思路。依据集团公司今年下发的六项制度、采购流程手册和新修订的四项制度,组织编制浙江分公司采购管理实施细则和分公司采购领导小组工作规则;立足实际谋划长远,根据总部集中办公后对二级服务体系建设的要求,对省级物资管理工作进行了深入思考和广泛调研,协商拟定了多个工作方案,开展了前期准备工作。

二、指标管理步步为营

燃料方面咬定入厂标煤单价区域对标“保二争一”目标不放松,入厂标煤单价对标成绩稳居区域前两名;紧盯降标单目标,将长协运力定价方式由北方港口至南方港口1.5万吨至2万吨运价指数,争取为使用北方港口至上海4-5万吨运价指数加运途补贴方式,全年降低运输成本约1200万元;响应三级公司调结构要求,完成进口煤62万吨,全年实现降标单效益1630万元;合理利用年度长协运力倒运进口煤,控制二程船运费,全年降运输成本约400万元。

物资方面各项指标完成目标值,通过对标书的严格审查,截止2021年10月前流标率控制在10%以内水平,优于集团公司15%的标准。通过改代利用的方式,优先消化积压库存物资,煤机库存总金额3186.76万元,较上年度同期下降240.87万元,降幅7.03%,其中5年及以上的积压库存物资由1476万元降低至994万元,减少482万元。所属企业库存物资总额4333.64万元,库容比12元/千瓦,优于集团公司平均水平。

三、风险防控从严从实

严格燃料领域风险防控。一是调研燃料数据关系,对燃料内外数据报送来源、口径与逻辑关系进行了详细梳理。二是高度重视商务差问题,通过调研、公文、培训等多种方式,对燃料商务差问题进行约束自查整改。三是严格盘点流程,通过典盘发现问题,以查促改,确保煤场不亏煤。

严格物资领域风险防控。一是按照集团公司采购与物资管理共性问题预防的重点要求,开展专项检查;二是结合集团公司近期物资库存管理的指导意见,从仓储管理标准化、库存控制精细化等方面开展分公司仓储管理年中检查,对库存2年以上物资情况进行了通报;三是按照集团公司二级集中采购管理提升专项行动整体部署,组织企业自查互查,认真做好集团二级集中采购迎检工作,对检查出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制定了详细计划进行整改。

四、政策应对积极主动

主动作为,积极跟进。燃储部即主动了解实施细节,认真测算后期影响,积极汇报三级公司。通过持续跟踪政策,完善思路方法,对双控影响分析清楚,并制定了相应措施。

妥善应对,多措并举。主动沟通三级公司,调运多航次低热值进口煤,有效提高四季度入炉热值;沟通区域集团公司与燃料商务部建立联系,增加消息渠道;提前谋划明年采购结构,保持与集团沟通力度,争取下达有利的指标与计划。

关于指标对标:滞期费较去年大幅增加,入厂标煤单价同比上升幅度较大。电量与燃料采购节奏不甚协调,市场采购与决策能力急需提升。对于三级公司相关规则的理解不透彻,对于电量计划超预期的情况预想不充分。配煤掺烧前期受制于环保政策和机组脱硫能力,进口煤降标单效益有限,后期因双控政策的影响,进口煤掺烧效益不及电量增发效益。企业仓储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平衡利库难度较大。

关于制度建设:体制机制尚不健全,企业管理制度有待完善统一,制度执行层面的规范性有待提高,管理工作未能全覆盖。物资二级管理体制和二级服务体系还未全部完成,管控能力依然较弱,三级管理的标准不统一,流程不一致,不利于规范采购管理和对标考核。

关于风险控制:燃料基础数据管理仍不准确,人员岗位与风险意识尚待加强。企业对月度盘点重视不足。物资采购依然存在招标与采购文件编写审核不规范、应招未招、拆分标的等情况。

通过总结全年工作得失,理清下一年工作思路。一是完善制度、严格落实,物资管理严格执行三级公司制定的一贯三级的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实现统一标准、统一流程,燃料管理加紧制定制度,针对企业存在问题严格工作流程。二是抓住重点、补齐短板,物资管理持续深化二级专项提升工作,深入梳理二级采购问题,推进省级物资公司的组建工作。燃料管理抓好计划调运,踩好市场节点,紧盯长协与准长协兑现,着力提高入厂热值,确保对标领先。三是管理提效、奖惩明晰,物资管理加强三级采购与物资管理,严格监督与考核,确保指标对标任务完成。燃料方面提升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减少损耗提质增效。用好“指标”和“管理事项”两个考核体系。

2022年内外部形势依旧严峻,燃储部认真贯彻公司要求,坚持目标导向,坚持结果导向,真抓实干,压实责任,确保实效,创造实绩,全力以赴确保全年各项任务目标务期必成。

制度先行,对标领先。物资方面严格执行集团公司制定的一贯三级的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继续对公司采购与物资管理制度、环节进行补充和完善;加强采购计划管控,从源头杜绝应招未招和拆分标的情况发生;采取紧急采购需事后评价,条件不符严肃考核。严格审核招标、采购文件,固化审核流程,加强市场调研,减少流标率。燃料方面完善公司燃料计划调运、储存盘点、统计分析、结算核算等相关制度;确保区域入厂标煤单价“保二争一”的目标,实时了解区域其他集团的燃料经营方针,及时调整电煤采购策略;细致测算提高热值和电量的利益平衡点,建立原煤指标与电量、利润的动态模型。

生物燃料市场分析范文4

【关键词】 城市燃气企业; 施工成本; 全过程; 控制体系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6)23-0077-04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与社会对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在现代化城市能源建设中,燃气作为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尤为受到重视,各地燃气设施建设急速发展,城市燃气企业竞争也随之增加。燃气企业工程建设投资规模比较大,周期相对较长,其施工成本控制是燃气施工管理中的核心内容,直接影响城市燃气企业燃气项目总成本,与燃气企业竞争力息息相关。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环境下,燃气企业施工成本管理日益重要,加强城市燃气企业施工成本控制,是提高燃气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1 ]。城市燃气企业施工从工程投标报价开始,止于施工项目竣工结算,其成本贯穿于企业施工全过程,在此基础上城市燃气企业施工成本控制也相应地分为不同阶段。对城市燃气企业施工项目建设全过程成本控制体系进行设计,不仅有利于城市燃气企业成本的降低,而且有利于城市燃气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对市场经济发展环境下的城市燃气企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城市燃气企业施工成本构成

关于商品价值(W),马克思与恩格斯曾在政治经济学理论中有过诸多阐述,且指出了其计算公式:

即W=C+V+M

在该公式中,C代表商品生产过程中物化的劳动价值;V代表劳动者在劳动中为自己创造的价值;M代表劳动者在劳动中为社会创造的价值;生产成本即为C+V。

在这项公式中,可以看出商品价值与成本的关系。成本是生产过程中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对于社会商品价值与企业来说,成本占据着重要地位。通过成本,企业可以侧面认识到自身经营管理水平。成本还是一种重要的帮助企业制定产品价格的依据,是企业在实施经营决策与经济核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工程项目成本,是指整个工程完成过程中所需费用的总和。一般来说,工程项目成本主要包括四项内容:第一项为工程项目决策成本;第二项为招标成本;第三项为勘察设计成本;第四项为工程项目施工成本[ 2 ]。城市燃气企业工程成本主要包括燃气建筑和安装工程投资、燃气设备工器具投资、燃气工程建设其他投资、燃气工程不可预见费、燃气工程建设期投资贷款利息等。在燃气工程项目总成本中,施工成本是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当决策和勘察设计均在正确条件下时,施工成本在燃气项目总成本中通常占据最大部分。城市燃气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从实质上来说就是对施工成本的管理。

三、城市燃气企业施工成本影响因素

城市燃气企业施工工程在成本构成上非常复杂,导致成本控制比较繁琐,综合性非常强。相比其他企业,城市燃气企业在施工过程中,涉及非常广泛的内容,对其成本产生影响的因素自然也较多,因此很容易出现成本偏差[ 3 ]。对影响城市燃气企业施工成本的因素进行分析,是保证城市燃气企业成本控制有效的前提[ 4 ]。影响城市燃气企业施工项目成本的因素有很多,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六个方面:

第一,城市燃气企业施工方案的合理性。施工方案的合理性是工期的保证,而且能够更好地控制成本。在城市燃气项目组织施工过程中,对施工方法正确拟订,对施工机械正确选择,都是该过程的关键环节;一个合理的施工方案,能够实现对开工顺序及时间的合理布置,为关键线路的作业时间提供保证,可以帮助城市燃气企业施工中充分考虑各种因素,从而使城市燃气企业减少不必要的施工费用支出。

第二,城市燃气企业施工项目质量。质量与成本是相辅相成的,两者之间辩证统一。首先,在施工项目中,质量与成本两者之间通常来说是呈正比的。其次,城市燃气企业施工项目的完成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项目质量的形成过程,该过程中为了达到城市燃气企业施工质量要求,还需要做好两方面工作,即对质量进行检验和保障、对达不到质量要求的施工进行补救。在这些工作的展开过程中,往往伴随着资源消耗,从而使质量成本增加。

第三,城市燃气企业施工项目范围。施工项目的范围,即施工项目需要完成的事情与达到的程度,其从根本上影响着每一个施工项目的成本。从广度来看,施工项目范围与项目成本呈正比;从深度来看,施工项目任务复杂程度与项目成本也呈正比。

第四,城市燃气企业施工过程中消耗资源的数量和价格。城市燃气企业施工中,物资管理工作是首先需要做好的,从源头上把握好,对渠道进行净化,有利于施工成本的降低。在资源消耗方面,其影响因素主要有两种:一种为城市燃气企业施工项目各项活动在资源数量上的消耗与占用,另一种为城市燃气企业施工项目在资源价格上的消耗与占用。对于城市燃气企业来说,要控制其施工成本,就需要管控好这两个要素。前者是相对可控的,应排在第一位;后者是相对不可控的,应排在第二位。

第五,城市燃气企业施工项目工程工期。施工工期与城市燃气企业施工项目成本直接相关,且其成本随着城市燃气企业施工工期的变化而变化。项目工期与成本预算的合理性和城市燃气企业施工项目实施的顺利与否及经济效益的高低密切相关。其影响机制见图1。

第六,城市燃气企业施工管理水平。在城市燃气企业评价要素中,管理水平是重要衡量因素。对于城市燃气企业的施工来说,通常施工管理水平与其失误呈反比,其管理水平越高成本越低;反之,则成本会越高,最终被淘汰出城市燃气行业。

四、城市燃气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施工全过程成本控制体系设计

城市燃气企业施工项目,其成本管理会经过如图2所示的几个不同阶段,这也是每个施工企业都需要经过的阶段,在这些阶段中城市燃气企业施工成本控制水平呈现出螺旋式上升趋势。城市燃气企业要控制好施工全过程成本,就需要注意各个阶段的特点与要求,根据燃气施工进程逐次展开,对具体阶段进行具体的成本控制,形成施工全过程成本控制体系,以保证城市燃气企业施工过程的合理控制。

(一)城市燃气企业施工设计阶段中的成本控制

城市燃气企业施工设计阶段,是城市燃气企业施工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施工设计阶段中的管网方案越合理,城市燃气企业在施工投资方面则会越少,而且对城市燃气企业管网市场开发能力具有有效的促进作用,能够推进管网运行费用的节约。在城市燃气企业施工设计阶段中,首要任务是对备选管网方案进行优化、甄选。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城市燃气企业在管道建设上可以将每一个路段都作为一项投资项目来实施管理,可先针对这一段管网下覆盖的可开发用户实施相对评估,并对该工程的概算造价进行核算,对两者结果进行比较,在现金净流量清零时,城市燃气企业才可开工建设。在主管网布局上,应根据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布局,与城市功能分区相适应;在管径大小和密度方面,应保持适度且具备一定的前瞻性,通常来说应满足其辐射区域二十年内的发展需求。

据推断,决定城市燃气企业施工投资的主要阶段,是在施工项目建设周期中约占其1/4的设计阶段。在项目施工初步设计阶段,对城市燃气企业投资产生影响的可能性为75%~95%;在项目施工技术设计阶段,对城市燃气企业投资产生影响的概率为35%~75%;在项目施工图设计阶段则为5%~35%。可以看出,施工设计阶段投资具有很大的伸缩性,是城市燃气企业全过程成本控制的重点。为了减少设计阶段的投资成本,城市燃气企业可通过招议标的方式对设计单位进行选择,实施施工项目设计。设计单位除了需要一定的资质条件外,还需要雄厚的实力以及丰富的类似施工工程设计经验。

在燃气施工项目初步设计阶段,城市燃气企业应对设计单位认真组织与其一起进行现场勘察,根据燃气项目有关规定对施工项目概算进行编制设计,在施工项目方面设置最高投资成本限额。在燃气施工项目施工图设计阶段,城市燃气企业应加强与设计单位、监理和施工单位的联系,对设计方案共同研究和确定,立足每道工序和细节,保证施工工程设计不会发生漏项,保证施工工程量计算完全准确,保证施工方案在实际施工中切实可行,与城市燃气企业施工建设实际相符。对多方面的施工项目,城市燃气企业应通过对相关人员展开施工技术经济比较,借助施工方案的优化等,为施工技术、经济的合理性提供保障。施工设计确定下来后,施工项目方面依然需要城市燃气企业进行深入分析,并在分析的结果上全面核实施工基础资料,确定更加趋于准确的项目概算,在此基础上对施工项目预算进行编制,严格将施工投资成本控制在城市燃气企业概算范围内。

(二)城市燃气企业施工阶段中的成本控制

燃气施工市场偏向于买方,因此十分看重施工阶段成本管理的效果,这也是影响其盈利的重要因素。施工阶段中成本管理的任何疏忽,都可能导致报价中的利润受到影响。对于城市燃气企业施工过程成本控制来说,施工阶段成本控制为重中之重的课题。燃气企业施工阶段涉及的成本构成较多,成本控制工作量比较繁复且数据不断变化,必须加强施工阶段成本的动态控制[ 5 ]。

城市燃气企业在施工阶段中,首先,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对施工单位进行合理选定。招标前应科学编制招标文件,特别需要注意工程量清单的编制,根据燃气施工计算规则和设计图纸,逐一分析燃气施工各个标段之间的联系,同时对燃气施工项目划分情况进行全面考虑。编制过程中,必须做到客观、科学、合理,在此基础上保证燃气施工工程量清单不会出现漏项、增项、错项,所有条目都应清晰、简明,与燃气施工建设的实际相符。在对燃气施工项目进行评标时,应秉持公平、公开原则,严格恪守评标规则。在评标过程中,总价与单项报价应做好综合评价,在施工方案与报价方面应做好合理搭配,确保选出综合实力最强的施工单位,保证施工质量,避免后期成本的增加。

其次,在施工过程中,城市燃气企业还需要注意施工材料的质量与施工本身的质量。施工材料质量的好坏,在燃气管网工程中有着关键性的影响。为了保证城市燃气企业施工质量,施工过程中需要用到的主要材料和设备,如果具有招标条件应尽可能地通过招标形式购买,对于不具有招标条件的材料和设备等用品则可通过三方询价制度来购买,同时可采取甲供方式,为施工过程中所需的材料质量提供有效保障。在施工质量上,城市燃气企业可通过选派施工现场代表、聘请专家进行现场指导或者建立施工例会制度等,对现场施工加大管理力度,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照城市燃气企业施工规范和设计图纸进行施工,以保证城市燃气企业施工质量,最大限度地减少质量问题所产生的合同外费用。另外,城市燃气企业应充分发挥施工监理人员的作用,各项施工工序尤其重要施工阶段完工后,现场监理人员必须认真查验并签字认可,只有在签字认可后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继续施工。

最后,针对施工过程中发生的所有设计变更,城市燃气企业都要给予高度重视并做好严格控制工作。对工程结构及使用功能不会产生影响的,一般来说并不需要进行变更;而必须变更的项目,则要认真核对招标文件及合同规定,严格实施办理。面对已发生的设计变更,城市燃气企业应立足项目费用变化情况,采取积极措施以使设计变更在工程进度、质量和投资方面的影响尽量减少,使施工项目的投资尽可能地控制在合同价款范围内。

(三)城市燃气企业竣工阶段中的成本控制

与其他建设工程一样,城市燃气企业施工项目管理周期中,竣工阶段的管理也是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影响着燃气项目施工成本。城市燃气企业竣工阶段的成本控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城市燃气企业施工项目竣工验收管理。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竣工验收管理作为必要环节,是施工项目从建设向使用和运营转变的标志,可实现对工程质量的全面考核。在市场经济发展环境下,城市燃气企业施工项目竣工验收管理内容主要包括工程技术资料、综合资料及财务资料的验收,这些资料均与施工成本息息相关。城市燃气企业需要严格遵守竣工验收程序,对燃气项目施工情况进行验收。

第二,城市燃气企业施工项目竣工结算管理。城市燃气企业在竣工结算方面可采用竣工结算责任贯通制与“三控制”原则,控制燃气工程项目施工工程量、价格与支出,加强财务把关,对施工全过程支付总量与结算总量进行核算,查看施工合同与燃气项目施工实际情况的符合性,有效控制施工成本。对于手续不全、出现质量问题的工程,城市燃气企业可不予结算工程款,以避免城市燃气企业施工过程中超合同结算和合同外项目结算的发生。

第三,城市燃气企业施工项目竣工阶段的成本分析。这里的成本分析,主要指城市燃气企业施工项目有关人员通过成本核算资料,对施工各个阶段成本要素进行分析,以探索降低施工成本的手段和方法。城市燃气企业工程项目竣工成本分析主要包含三方面内容:一是竣工成本分析;二是施工过程中主要资源对比分析;三是施工过程中主要技术经济效果分析。分析这些要素,可以帮助城市燃气企业对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构成有更加全面的了解,促进施工全过程成本的降低。

第四,城市燃气企业施工项目竣工阶段的成本考核。该阶段的成本考核,主要是对城市燃气企业各级单位在施工全过程中的成本管理情况进行总结与评价。根据考核结果,对责任者实施相应的奖励或处罚。在对城市燃气企业施工成本进行考核时,考虑的指标主要有两点,即成本降低额与成本降低率,需要城市燃气企业借助自身经验与智慧,避免施工过程中发生虚赢实亏的情况[ 6 ]。施工项目经济效益主要通过施工项目的竣工成本来反映。对整个结算过程进行考核和审查,能够保证城市燃气企业施工过程中资金走向的合理与合法性,确保工程项目施工实际成本一直处于城市燃气企业预算范围内。

五、市场经济环境下城市燃气企业降低施工成本的建议

(一)建立成本管理组织机构,推进成本控制体系的构建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城市燃气企业应确定工程施工项目部门及责任人,在成立各职能部门的同时,对各部门职责进行明确指定,将责任具体到城市燃气企业施工全过程各个阶段的负责人,推进成本控制体系的构建。针对责任落实不到位,以及企业成本控制中常见的口头控制成本等现象,城市燃气企业都必须坚决克服。在对施工全过程成本进行控制的过程中,城市燃气企业施工管理人员除了需要肩负成本控制责任外,还需要具备相应的人权、财权等权限。

(二)建立施工全过程成本核算制,准确核算施工中的所有耗费

在城市燃气企业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建立施工全过程成本核算制,通过会计、统计等手段,准确核算施工中的所有耗费。成本核算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国家会计制度与财经制度,借助切实可行的施工全过程成本核算,把控城市燃气企业施工过程中各方面消耗资源的数量和价格。

(三)对目标成本进行编制,落实施工全过程成本控制责任指标

根据城市燃气企业要求,以及已签合同、施工方案等,城市燃气企业可制定一套与市场实际相符的内部目标成本,将其作为城市燃气企业施工成本责任指标考核的依据,落实到施工项目经理部。城市燃气企业施工项目经理部应根据施工中耗费与责任人之间的关联程度对施工全过程成本指标进行分析,并下达到相关部门和个人,通过全员落实来保证施工过程成本控制[ 7 ]。

(四)做好施工全过程成本事前控制,加强施工过程成本监控

在施工前期的策划阶段,城市燃气企业应对成本控制进行严格预测,制定成本控制措施,做好施工全过程成本事前控制。城市燃气企业施工策划阶段的成本控制,必须以大量技术数据调研为前提,根据燃气施工项目规划书,估算分析企业施工建设周期、工程全过程投资总额、筹资成本等,在分析有关数据的基础上,初步评估燃气工程施工的可行性,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给城市燃气企业项目施工决策[ 8 ]。对于城市燃气企业施工成本控制工作来说,其作为一项综合管理项目,不仅与施工技术部门相关,还与施工设计、施工设备等部门相关。在拟订燃气施工方案的过程中,城市燃气企业财务部门应有专人负责,对成本及时核算,加强燃气工程施工过程成本监控,准确及时地反馈施工成本信息,落实燃气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预算效果。

(五)加强燃气施工成本事中控制,控制施工过程中各部分成本

在燃气工程施工过程中,城市燃气企业可推行成本控制与核算责任制,通过成立项目组来负责燃气施工建设事中成本控制。城市燃气企业在施工过程中,不仅要控制施工进度、施工质量,而且要控制施工材料采购、施工内部审计,同时要控制施工会计核算、施工付款、施工决算管理等,保证施工过程中各环节成本能够有所降低,保持在预算范围内,保障燃气项目施工顺利进行,促进企业效益的提高。

(六)加强燃气施工结算阶段成本控制,做好竣工决算

面对已经完成的燃气施工工程,结合合同要求,城市燃气企业应组织相关人员做好竣工方面的决算。城市燃气企业可对燃气施工发生的实际成本进行核实,对施工责任成本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对施工实际计量与认证工作认真清理,加强燃气施工结算阶段成本控制。施工计量人员应对施工过程中的直接成本与预算成本进行计算和对比,通过认真全面的核对,保证燃气施工结算阶段成本的准确性。城市燃气企业财务人员应对施工材料及固定资产加快清理,规避施工结算阶段的损失。

(七)注意施工过程中的客观因素,避免客观因素引起的施工成本

在城市燃气企业施工过程中,包括很多会引起其成本增加的客观因素,比较常见的有物价上涨、天气以及业主等原因。城市燃气企业应合理预测和规避可能的成本增加风险,转移成本风险。城市燃气企业施工具有较为突出的特殊性,很容易被天气影响,气候条件的不同对燃气施工进度及成本影响也不同[ 9 ]。城市燃气企业应根据施工项目对环境的要求及所处环境进行判断,充分把控天气对燃气施工的影响,对施工工作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利用天气等客观因素为燃气施工服务,避免客观因素引起的施工成本增加。

城市燃气企业面对激烈的竞争,必须降低项目施工成本,建立施工全过程成本控制体系,切实降低施工成本,只有这样才能为自身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阿布都赛买提・阿布里孜.试论管道燃气工程质量和成本控制措施[J].工程技术,2015(25):176-177.

[2] 杨勇,张兴亮.城市燃气工程的全过程造价控制措施之我见[J].化工中间体,2015(2):61-62.

[3] 周末.建筑施工项目成本控制问题探析[J].财会通讯,2011(8):127.

[4] 刘燕,赵亮,郭艳红,等.城市燃气管网运行成本影响因素分析模型研究[J].煤气与热力,2015(3):42-43.

[5] 刘常亮,杨红霞,张颖兰.市政燃气工程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几个方面[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8):35-36.

[6] 王建宝.燃气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方法[J].中国电子商务,2012(14):203.

[7] 王超.试论燃气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对策[J].石河子科技,2012(6):31-32.

生物燃料市场分析范文5

超级高能晶泥燃料

一、市场前景

在诸多能源中,所有的原材料都不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都面临着同样一个能源危机问题,储量越来越少,价格也不断的上涨。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绿色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急需一种新型方便的绿色燃料来替代。一种用水和几种化工原料一次性合成的“超级高能晶体燃料”。各项技术指标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是一种新型环保的“绿色能源”。它的诞生,为我国新世纪的家用燃料的持续发展又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在未来的几年内,它的发展趋势将促渐成为蜂窝煤、液化气等燃料的理想替代产品。在家用能源中将作出杰出的贡献。同时标志着我国的新能源迈向了一个新台阶。对促进我国燃气能源的发展、造福百姓均具有重要意义。

二、产品特点及性能

一点就燃,用火柴、火机可直接点燃,数秒钟便可使用。随用随点安全方便,无需忍受点火烟熏之苦;携带、储存、使用均相当方便;火力大(高达一尺)、热值高,可与蜂窝煤、木炭、液化气相比,火力大小可随意控制,方便 ;燃烧无毒、无烟、不黑锅底,环保!没有压力、安全、无爆炸事故发生,安全 !火焰为蓝色,燃燃时间长、不熔化,经济!无残留物、100%燃烧,节能!对炉具无特殊要求,不需专用灶具,使用简单;应用范围广泛,可替代吃火锅用的固体燃料,也可做引火煤使用,随用随点,并能用于家庭做饭、炒菜、烧水等热源。使用成本低、需求量大,适合于任何阶层的人们消费。

三、投资与效益

厂房:30-50平方米;设备:计量设备、容器、投入500元便可批量生产。原材料:水、化工原料;生产规模可大可小,形状多种多样;能制作成方型、圆形、柱形均可。

生产过程中不产生三废。原料各地易购,成本价每公斤1.5元,投资1000-2000元即可批量生产,使用成本极低,仅以生产火锅用的燃料为例计算:200克可燃烧时间1个小时以上,而众所周知,从北到南,从冬到夏,吃火锅都深受人们的喜爱,而由于本超级晶体燃料相对电、液化气比较,使用更安全、成本更低。

大小城市需求量都相当大,仅以单项生意分析 :一个中小城市仅以100个火锅店计算,平均以一个火锅店每天用50份计算,每天至少可用5000份,市场售价高达0.8元,每份获利0.4元,日获利2000元。仅此一项业务,年利润都相当可观。如开发家庭中的引火煤,及做饭、炒菜、烧水等热源,或外出旅游就餐用的热源,前景将极为广阔,获利更大。

四、市场分析

该产品的发展趋势将促渐成为蜂窝煤、液化气等燃料的理想替代产品,可想而知是大、中、小城市以及农村广大居民的理想燃料,可直接上门推销或直接到各餐厅先建议免费使用该产品,等各餐厅使用满意后,该餐厅就成为您一个固定的客户。并且还可为您做宣传;举办产品展销会,现场试烧、扩大其知名度。

还可直接与经销商合作经营,自己可直接设立经营部经营,此种方法经济获利最大,效益最好。

实用技术荟萃之新兴种养类

蔬菜无土栽培技术

水培蔬菜技术

凡不用天然土壤而用基质或仅育苗时用基质,在定植以后不用基质而用营养液进行灌溉的栽培方法,统称为无土栽培。

传统的露天生产蔬菜完全受自然条件所制约,土地单位面积产量低,又因部分蔬菜不能连作导致土地利用率低,遇上恶劣天气和酷暑严寒常常减产减收,农药和重金属污染也无法避免,市民很难吃到真正意义的“卫生”蔬菜。

常规意义上的土壤栽培相比,水培蔬菜有着许多显而易见的优势。首先,可以防止或减轻由于土壤连耕连作而发生的障害,对于某些特殊作物,则可以任意高度的多茬栽培、连续生产、均衡上市,从而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其次,在管理的过程中,省去了中耕、除草、土壤消毒等作业,因此可以大幅度的节省劳力。第三,由于可以最大限度地人为满足作物对温度、光照、水分及养分等的要求,生产出的蔬菜不仅产量高,品质好,而且洁净、鲜嫩,无污染、无公害,是纯绿色食品,可以提高产品档次。此外,因其使用的营养液可以循环使用,除去被蔬菜的根系吸收和自然蒸发外,水的消耗量很低,从而具有节约用水的优点。

无土栽培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广阔:首先,在设施栽培中无土栽培能栽种出高产、优质产品和错季节产品。尤其是利用无土栽培可以克服土壤栽培中的连续耕作灾害,减少病虫害,生产出无公害污染的“绿色食品”,应用前景更广,是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其次,应用无土栽培可以在大型工矿区、海涂、沙漠、盐城地、严重退化土壤地区等一切不宜农业耕作、无产低产地区和太空农业、海上及水下农业中发挥重要作用,不受地方限制。第三是应用无土栽培,生产蔬菜、花卉和高档瓜果供应特需,反季节栽培,可以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1.产量高,效益大。产量高,效益大,是无土栽培技术的一大优点。一般农作物如蔬菜、中草药、粮食作物等采用无土栽培的产量比农田产量高出几倍、十几倍。无土栽培合理调节水、空气,养份的供应,特别是能妥善解决土壤栽培中水和空气的矛盾,使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进行得更加协调,所以能充分发挥其生长潜能,取得高产。

2.品质好,价值高。无土栽培的西红柿,颜色鲜艳,外观好看,味甜,维生素C和A的含量高。无土栽培可以有效避开土壤微生物、大气、农药等污染源,因而可以生产出质量好,价值高的蔬菜及其它农作物产品。

3.不受地方限制。无土栽培可以用于一般农业或园艺不能生产的地方,规模可大可小。大则可以规模化、专业化、工厂化。小则可以一家一户,一坛一盘,或是利用家庭的楼台、阳台、走廊、庭院等进行无土栽培花卉、蔬菜等作物,既可美化居住环境,又可物有所收。

4.减少病害。无土栽培可以有效地减少由土壤细菌传播所引起的一些病害,从而减少为防治病害而喷施的农药,进一步提高蔬菜的卫生质量,从而将会得到更多的市民欢迎。

5.节约水分和养分。土壤种植时灌溉的水分、养分大量流失、渗漏、浪费很多;无土栽培可以避免养分水分的流失和渗漏,充分被作物吸收和利用。

实用技术荟萃之农副加工类

采用复合材料

制造塑料大棚骨架

利用塑料大棚栽培反季节蔬菜、培育种苗、栽培花卉等,每亩每年可获利2―3万元.但人们苦于造塑料大棚造价高投资大,―般农户投资有困难,而不能获利。为此专家们经反复试验,研究出了采用复合材料制作塑料大棚骨架,成本低,经久耐用,制作安装简单,原材料易购,既可家庭自制,也可办厂批量生产,造―亩大棚骨架仅需几百元成本,可使用20年以上。

植物纤维一次性餐具

秸秆是农作物的副产品,利用率较低,尤其是麦收时期,小麦秸秆的焚烧给环境带来极大的污染。如果能将秸秆中的各种成分有效的分离出来,进行深加工及利用,那么既可以减少污染又能创造新的收益。

植物纤维一次性餐具是利用稻壳、稻草、麦秸、玉米秸秆、棉花秆、木屑、竹屑等农作物秸秆或其它植物的秆茎,先制成植物纤维粉料,再用特殊工艺制成混合原料,然后模压或注塑成型,制成一次性餐饮容器具。优点:原材料价廉物丰,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资源。降解性能好。产品强度高、表面纹理天然质朴,可着各种颜色,表面光洁度好。植物纤维模塑型材料所制成的盘子具有很高的强度,生产的超市托盘在包装时变形小,挺度高,是其他材料无法达到的,仅仅这一个品种就有无限广阔的市场。在人们普遍追求绿色,节约能源的今天,植物纤维一次性餐具给我们了一个很好的机遇。

实用技术荟萃之装潢涂料类

新一代环保蓄能

发光材料和涂料技术

何为蓄能发光材料?通俗的讲,这种产品在无电源或不需要其他人工能源的状况下,可自行发光。它的神奇之处主要是充分利用周围自然光源吸光蓄光,而且发光过程可无限循环。

一、市场空间分析

“非放射性环保蓄能发光材料”的出现,打破了近百年来国内外以硫化物为主的发光材料传统,引发了第三次发光材料的革命浪潮,大大拓宽了蓄能发光材料的应用领域和使用范围,市场前景极为广阔,销售市场极为乐观。该产品具有快速增长的市场潜能,能保持较长久的市场竞争优势。

二、技术特点

该技术是在经历了化学沉淀法、水热合成法后利用高温固相法工艺流程而成。该技术具有安全、节能、无污染、投资小、成本低、生产工艺简单等特点,无论是在价格、品质上与第一光材料相比都占有绝对优势。

三、性能特点

该发光材料具有显著的节能、环保、安全、免维护、应用范围广等优点。1、该发光材料在自然光(日光)、灯光等可见光下照射6-8分钟后,夜晚或暗处可持续发光12小时以上。2、该发光材料不需任何包膜处理,可长期经受日光曝晒,在高温(+450℃)及低温(-50℃)等恶劣环境照射下,不发黑、不变质,在自然环境下,保持良好的发光状态,使用寿命达30年以上。3、该发光材料无毒,无害,无放射性物质,不燃烧,不爆炸,不含磷、铅和其它有害重金属元素或化学制品,无三废污染;使用时不需电源或其它人工能源,充分利用自然光源,其吸光蓄光发光过程可无限循环,永久使用。4、能制成100目-500目不同粒径的产品(粒径0.5-200um),很容易与油漆、油墨、涂料、塑料等混合使用,适合不同行业的产品制造。5、发光颜色品种齐全本技术可生产出黄、黄绿、绿、蓝绿、深蓝、蓝紫、红、橙红等多种发光颜色的材料。

四、生产条件及投资预算

主要设备:1.高温焙烧炉;2.坩埚。3.厂房面积:50平方米(小型规模)-500平方米(大型生产规模)4.生产条件:通电、通水、通风。5.资金:小型规模(年产400kg左右计)需资金5000-8000元左右即可;大型规模(年产15吨左右计)需资金22万元左右。6.原材料易购。本产品的主要原材料是以稀土类化工原材料为主采用特殊工艺制作而成。我国是世界上稀土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目前我国稀土生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0%,成为世界第一位稀土生产大国,因而本产品的原材料在国内非常易购。

生物燃料市场分析范文6

关键词:燃料油期货;煤炭期货;炼焦煤期货

一、引言

2004年8月25日上海期货交易所成功上市了燃料油期货,自从其开始上市以后,交易日趋活跃,市场运行平稳,市场风险有效控制,并与国际市场和国内现货价格形成联动,国际影响不断提升,经济功能逐渐发挥。燃料油期货作为我国推出的首个能源期货,其成功上市和期货交易成功运行,都给我国能源市场的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尤其是作为我国最主要能源且生产、消耗量均在世界前列的煤炭市场。近年来我国煤炭市场供需形势一度趋紧,煤炭价格波动较大,煤炭交易双方都有规避风险的需求。

二、燃料油市场状况与煤炭市场状况的比较分析

(一)两种能源市场供需状况的对比分析

2008年国内燃料油产量为2 229万吨,净进口量为1 435万吨,表观消费量为3 664万吨,同比减少804万吨。2008年国内外燃料油市场价格前高后低,波动剧烈。2008年国内燃料油产量仍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的辽宁省、华南地区的广东省以及华东地区的山东省和江苏省,2008年这四省的燃料油总产量为1441万吨,占全国燃料油总产量的65%,所占份额同比增加3个百分点。辽宁省的燃料油产量仍居全国首位,2008年该省燃料油总产量为548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24.6%,所占份额同比增加1.6个百分点。在我国燃料油市场中,广东省是需求量最大的省份,近几年年度需求在1 000万吨以上,其进口量也占全国的50%~80%。

与燃料油产量、消耗量相对应,我国炼焦煤主要用来炼焦炭,我国又是焦炭出口大国,焦炭多用于炼钢,是目前钢铁等行业的主要生产原料,被喻为钢铁工业的“基本食粮”,也是各国在世界原料市场上必争的原料之一。中国是焦炭生产大国,也是世界焦炭市场的主要出口国,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8年1~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焦化生产企业累计生产焦炭27 929.58万吨,同比增产1297.22万吨。海关总署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2008年出口焦炭1212.7万吨,比2007年下降20.7%;出口总值58.1亿美元,增长90.1%出口平均价格为478.9美元/吨,上涨1.4倍。

(二)两种能源市场发展程度的对比分析

在燃料油期货上市时,燃料油是当时我国石油及石油产品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一个品种。2001年10月15日国家计委公布的新的石油定价办法中,正式放开了燃料油的价格,其流通、价格完全由市场调节。从2004年1月1日国家取消了燃料油的进出口配额,实行进口自动许可管理。由于价格的放开和进出口配额的取消,我国燃料油市场国内价格与国际市场基本接轨,产品的国际化程度较高。同时,燃料油的价格波动剧烈,其供需状况受原油价格、国家政策、炼油装置开工、原油加工深度等因素的影响很大,长期预测有较大难度,尤其是其在世界范围内变化很难把握。

相对而言,中国煤炭市场的竞争性较为充分,而石油市场则垄断性的力量很强。我国石油市场主要由2~3家厂商垄断,而煤炭市场则有相对较多的供应商,中国具有石油开采权以及原油进出口权的企业,主要是中石油、中石化以及中海油这三家企业,尽管下游具有石油批发和零售经营权的企业逐渐增多,比如加油站对民资和外资已经放开,但总体而言,这三家企业仍然处于明显的垄断地位。相对而言目前我国炼焦煤生产企业也逐步在集团化,在逐步淘汰小的炼焦煤企业,对生产工艺落后的企业强制关闭、或改造,这对提高炼焦煤企业的竞争实力,规范炼焦煤行业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目前,我国炼焦煤企业集团主要有山西焦煤、开滦、七台河精煤、兖州矿业、枣庄矿业、新汶矿业、峰峰、平顶山煤业、淮北和神华等十大集团公司。这些集团公司2004年的炼焦煤精煤产量都超过300万吨且都有自己的品种优势。

三、上市燃料油期货经验对煤炭期货的启示

(一)两种能源在市场中的地位

我国燃料油期货上市主要因为当时燃料油价格已经充分市场化,其价格与国际燃料油价格接轨,为了规避国际石油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相对于煤炭期货,中国政府未对炼焦煤市场的价格进行管制,其主要由炼焦煤市场的供需状况所决定,市场化发展较好。我国炼焦煤主要用来炼焦炭,我国又是焦炭出口大国,炼焦煤市场价格受炼焦行业价格影响。而焦炭作为钢铁行业的必需原料,其价格又受钢材等市场的价格影响。炼焦煤产业作为炼焦煤-焦炭-钢铁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是钢铁产业平稳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所以我国炼焦煤价格也面临着风险,2008年下半年,由于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导致钢材市场需求下降,最终影响到了炼焦煤市场的价格,当年我国炼焦煤最低价格降到了当年最高价格的一半。

(二)上市燃料油期货的经验分析

燃料油只是我国成品油的一种,且其产量位于一个中等的水平,国外进口量是石油产品中最高的。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燃料油消费主要集中在发电、交通运输、冶金、化工、轻工业等行业。主要由于燃料油是我国石油及石油产品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一个品种,产品的国际化程度较高,我国就初步研究了燃料油期货,并在上交所推出运行。

上海期货交易所石油期货上市工作组组长褚块海在《上海燃料油期货市场回顾与展望》中写到:燃料油成功上市后平稳运行,交割成功进行,表明了燃料油期货整套交易、交割和结算规则以及技术支持系统、风险控制体系经受了考验“,。客观上为推出其他石油品种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研究开发其他油品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石。目前亚洲面临建立石油定价中心的挑战和机会,亚洲国家在积极准备石油期货,掌握对石油市场的定价权。上交所在中国证监会的领导下,在成功打造燃料油期货的同时,也在积极地研究成品油期货、原油期货。上交所在总结各项经验的基础上,也在继续加大能源商品期货的开发力度,研究开发原油、汽油、柴油、液化气等期货品种,以其形成能源商品期货系列。

(三)燃料油期货上市对开展煤炭期货的启示

借鉴石油期货的推出产品的特点,先采用一种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产品作为期货商品,再结合经验进行其他产品的开发,我国建立煤炭期货市场也可以采取这样的一种方式,首推某种市场化程度较高,政府已经对其市场管制放松的煤炭品种,可以先从市场容易调控的相对风险较小的煤炭品种进行研究开发,再结合我国煤炭市场的发展,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我国煤炭根据其使用目的分为动力煤和炼焦煤。炼焦煤储量占我国煤炭总储量的27.65%,其中可采储量为661亿吨。我国动力煤的主要消耗是电力企业发电用煤——电煤,占到50%以上,前几年时间一直采用煤炭订货会方式,但是近几年煤炭供需偏紧,煤炭价格一直上涨。由于国家对电煤价格的干预,使得动力煤存在着双重价格体系,动力煤市场没有充分市场化,不能充分反应其市场需求关系,其价格波动有限制,所以动力煤不是煤炭期货品种的最好选择,近年国内炼焦煤消费呈增长态势,年均增幅超过lo%,炼焦煤消费以国内为主,占95%以上,国内炼焦煤消费主要来自钢铁行业与焦化行业,山西是全国最大的炼焦煤消费地区,焦炭产量占全国的30%以上,东部地区因钢铁企业较多,所以焦炭消费量最大,其生铁产量约占全国生铁总产量的75%%,因而与之配套的焦化企业较多,炼焦煤消费量相应也较大。

受市场供求关系趋紧、钢材价格高位运行、焦炭价格持续上涨,以及炼焦煤性价比未能反映其自身稀缺性、国内煤炭资源性、政策性成本上升、国内外差价拉大等因素影响,从2007年9月开始,我国炼焦煤价格一直处于增长的状况下,且增长速度越来越高,到2008年9月份,国内炼焦煤价格达到了空前高位。2008年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大爆发,钢材市场价格一跌再跌,直接导致炼焦煤市场价格的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