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与工程技术范例6篇

建筑材料与工程技术

建筑材料与工程技术范文1

[关键词]节能建筑 工程控制技术 新材料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5-0094-01

21世纪,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危机,在“经济危机”“能源危机”席卷世界的今天,能源消费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针对现在能源消耗巨大的现状,从节能建筑的角度出发,在工程控制技术,节能新材料的选择等方面对目前的建筑节能技术和今后的发展进行初步探讨。

建筑的节能有其重要的作用。比如:它可以有效地缓解目前资源、能源紧张的局面、可以使生态环境得到保护、还可以促使建筑的热环境质量得到提升。建筑节能(包括结构构造、材料选型、设备系统、自动控制等)一直是我国节能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节能建筑投入少、产出多,因此,重视和研究建筑物的节能设计问题已成为建筑节能的当务之急!??所谓的建筑节能,实质上是指通过合适的工程控制技术与材料的选择达到节省能源的目的。合理利用天然资源,达到节能效果这一措施在实际中主要体现为两点,一是通过设计合适的采光方向以达到充分利用自然光能进而减少居住中人造光能的使用;二是通过与具体地区常规风向的协调设计来合理利用自然的湿度环境和空气环境以减少生活中加湿除湿和空气条件设备的使用。这两点归结起来,实际上就是建筑朝向的选择,因此在选择建筑朝向时,首先要根据具体的实际需求,合理控制采光和风向的相对重要性;其次要在此基础上通过合理的设计达到采光和风向控制的最大优化,以获得最佳的节能措施和最大舒适度。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首先要严格工程施工工序,积极采用新型科技成果?施工质量控制与技术因素息息相关,施工中各个环节要重视建筑最终产品的质量和功能的改进,通过技术进步,实现产品和施工工艺的更新换代其次做好技术保障,注意使用新型施工工艺?。施工中可以多考虑使用新工艺、新材料等,开辟新的施工顺序和相互关系。关键工序影响着紧后工作的开始时间。所以当遇到技术难点工序、关键工序时应采取各种措施予以保证其按时顺利完成。当关键工序缩短后,可能原来的非关键工作就变成了关键工作,对新的关键工序也应进行相应的调整。?建筑节能包括建筑材料生产、建筑施工和建筑物使用几个方面的能耗,提高建筑中的能源利用效率, 减少建筑中能源的散失, 在建筑中合理使用和有效利用能源,从积极意义上提高能源,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建筑节能是一项新的工作,建筑节能技术也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能否正确地运用这一新技术、新的保温材料,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定,居住建筑的寿命最低都要达到50年。目前我国对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建筑节能存在的在问题:建筑节能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过少?;建筑节能产品、技术得不到有效推广?;供热体制改革的进度制约建筑节能的工作推动??;新型能源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利用不足。就目前存在的问题,一些关于发展建筑节能的措施及建议:提高建筑节能意识, 加快建筑节能体系建设?;鼓励对新型能源技术的开发和可再生能源的综合利用研究??;大力推行新型能源技术和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太阳能、风能、地热等可再生资源进行能源转换,既节约大量不可再生资源,还可保护环境,防止大气污染。例如:鼓励太阳能充足地区开发利用太阳能制冷、制热、太阳能热水器、建立太阳房、太阳能发电等。

建筑材料与工程技术范文2

关键词:BIM技术;绿色建材;全生命周期;RFID;管理体系;

作者简介:汪振双,男,生于1982年,辽宁岫岩人,博士后,讲师,,研究方向:材料经济学;;王立国,男,生于1957年,山西临猗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投资经济、技术经济及管理。

1引言

发展绿色建筑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绿色建筑的首要的任务就是建筑材料的绿色化,因此必须保证绿色建筑材料具有环保、节能、健康、经济和舒适等特征。目前,对绿色建筑材料的研究主要关注最大限度地满足“四节一环保”的绿色建筑设计和施工要求,但在管理层面上不完善。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BIM)是一种集成的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建设信息化方法,贯穿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采购、施工和运营等各阶段,为建设项目各参与方提供了协同管理工作和信息交流的平台。目前,我国BIM技术的应用水平还比较低,主要用于辅助设计、可视化展示、碰撞检测和施工进度模拟等方面。在工程项目管理方面,赵彬指出BIM技术可以解决传统项目管理的缺陷,在工程进度管理方面具有优越性;纪凡荣等指出BIM技术能促进工程项目生命周期内信息的共享和交流,实现项目参与方的可视化管理。可以看出,BIM技术的应用主要集中于建筑工程项目,在绿色建筑材料管理中的应用还较少。

本研究结合绿色建筑材料管理的特征和实际需求,对BIM技术在绿色建筑材料管理中的技术优势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基于BIM技术和RFID技术的绿色建筑材料管理架构和实施流程。

2绿色建筑材料的管理特征研究

绿色建筑项目中绿色建筑材料采用全生命周期管理方法,涉及到项目的设计、生产、施工、运营和维护阶段信息化管理。因此,在整个绿色建筑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对于绿色建筑材料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绿色建筑材料的生产商要根据绿色建筑材料的认定标准,对其生产过程中的绿色度进行管理,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绿色度的建筑材料及其制品,并做好生产量、销售量与库存量管理。

2)建筑材料种类繁多,涉及的生产商和供应商也较多,传统粗放式的建筑材料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绿色建筑材料的管理需求,对于绿色建筑材料生产应实行精细化管理。

3)绿色建筑项目中绿色建筑材料及其制品的选购需要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项目的各参与方之间、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沟通和协调管理十分重要。此外,在项目竣工验收后,大量的建设信息和绿色材料及其制品的信息需要提供给物业方,便于绿色建筑项目后期的维护和更换绿色建筑材料。

鉴于绿色建筑项目中绿色建筑材料管理的特殊性,结合生命周期评价理论,绿色建筑材料的管理特征可归结为可视性、精细化、协同性和可追溯性(见图1)。

3绿色建筑中材料管理特征与BIM技术优势契合性分析

为研究基于BIM技术的绿色建筑材料管理,需对绿色建筑材料的管理特征与BIM技术优势和二者之间的契合性进行分析。

3.1三维可视化方面

三维模型能够有效地为客户提供可视化的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模拟等。绿色建筑项目,在户型的设计、绿色建筑材料的选购、施工方案和材料现场堆放管理等方面,对于直观的三维模型需求更高。而BIM技术能够为绿色建筑项目提供直观的绿色建筑材料三维模型和施工模拟三维模型,满足绿色建筑材料运输和堆放三维可视化方面的需求。

3.2协同管理方面

在绿色建筑项目建设过程中,业主、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绿色建筑材料生产商对整个项目的建筑材料进行协同管理,整个项目形成一条工业化的产业链。在设计阶段,业主、施工单位和材料生产商就要参与整个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的研究,用以制定用户的个性化价值需求,施工技术方案和绿色建筑材料的生产方案。项目中所用绿色建筑材料,对全产业链上项目的各参与方协同管理的要求更高。采用BIM技术信息化管理手段,能协调项目建造过程中各参与方获得有效的绿色建筑材料管理信息。

3.3精细化管理方面

绿色建筑项目在设计、施工、运行和维护阶段需建立精细化的绿色建筑材料信息库,以便绿色建筑项目各参与方能够及时准确的查询、订购、使用和生产绿色建筑材料,实现绿色建筑营造过程中对绿色建筑材料需求和使用的精细化管理。BIM技术能够建立绿色建筑材料信息库,实现对绿色建筑材料生产,使用和维护的精细化管理,同时也能为绿色建筑项目各参与方提供信息实现共享,打破建筑材料管理的信息断层。

3.4信息的可追溯性方面

绿色建筑在运行阶段,用户可以根据使用功能的需求,对使用的绿色建筑材料进行维护,更换和调整,绿色建筑材料的生产信息,材料功能参数信息和施工方案等工程历史信息对绿色建筑的维护就显得尤为重要。BIM技术能够详细记载绿色建筑营造过程中详细的工程信息和绿色建筑材料信息,在发生工程变更时能够在BIM中详细地记录,并对绿色建筑的绿色等级迅速地进行评价,这些优势为绿色建筑项目和绿色建筑材料后期的维护和管理提供了信息的可追溯性。

4基于BIM技术的绿色建筑材料管理体系架构

4.1绿色建筑材料管理体系构成

绿色建筑项目中绿色建筑材料信息化管理实施的基础是信息传递的标准化。鉴于BIM技术的优势和绿色建筑材料管理需求之间的契合性,在国际协同工作联盟指定的IFC(IndustryFoundationClasses)基础上,构建绿色建筑材料管理体系。根据IFC标准管理层模型,由上至下分别为应用管理层、数据交换层、BIM模型层和基础数据层(图2)。

4.1.1应用管理层

应用管理层主要基于BIM技术三维模型实现对绿色建筑项目模型、设计模型、施工模型和绿色建筑材料模型的管理,以及绿色建筑在后期运营和维护过程中的历史信息追溯和运营维护信息的管理。在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项目开发的各个参与方均能够从基于BIM技术的三维模型中提取绿色建筑材料的参数信息,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及时交流,整合各方管理资源,并用于支持绿色建筑项目的管理决策。

4.1.2数据交换层

数据交换层主要实现基于终端设备和网络的BIM技术模型的数据传输和管理功能。BIM技术实现绿色建筑项目在全寿命周期内绿色建筑材料的协同管理,构建网络信息传递平台,建立“云”服务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和管理。同时,笔记本电脑和手机等终端设备可为BIM技术的数据交换提供硬件支持。

4.1.3BIM模型层

绿色建筑营造过程中,业主,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需要在施工建造之前订购绿色建筑材料及其制品,确定详细的施工技术方案和比较不同的竣工模拟模型。因此,绿色建筑材料管理的BIM模型更注重绿色建筑材料库、绿色建筑材料的三维模型和施工技术方案模拟模型的构建。根据绿色建筑项目对建筑材料管理的要求,本模型层设置了绿色建筑材料管理的BIM核心模型,以满足绿色建筑项目全寿命周期内绿色建筑材料管理的需求。

4.1.4基础数据层

基础数据层主要实现基于IFC文件格式的不同软件的模型数据转换与管理。利用BIM技术模型实现绿色建筑材料的全寿命周期管理,需要BIM技术模型信息在不同的平台应用和转换。因此,建立统一的文件格式是基础。针对绿色建筑材料全寿命周期管理中涉及到的材料生产信息和功能信息,绿色建筑材料评价信息,以及建筑和结构设计模型信息,架构体系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IFC格式进行存储和转换,以满足在同一平台上对BIM基础数据进行统一管理。项目竣工后,BIM建筑材料信息数据库为项目后期的运行好维护提供了资料,为其他项目提供了参考并形成循环反馈,最终成为更为庞大和丰富的BIM数据库,提升企业、行业和国家绿色建筑项目中绿色建筑材料的管理整体水平。

4.2绿色建筑材料管理体系实施

无线射频技术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用于信息采集。基于RFID技术自动化,信息化和无纸化等优势,利用RFID标签不断采集扫描信息,通过应用程序接口与BIM平台进行信息交换。置入的RFID标签具有唯一性和可扩展性,在设计阶段将绿色建筑材料的参数信息等添加到BIM,实时显示绿色建筑材料、构建和建筑项目的可视化,自动存储信息形成BIM数据库,以便在储存、运输和施工吊装过程中对材料进行管理。

4.2.1材料生产运输阶段

绿色建筑材料出厂附着相应的RFID标签,绿色建筑材料的信息通过读写器被扫描传输到BIM中,通过BIM对绿色建筑材料进行管理。有助于生产商和供应商实现材料管理零缺陷和零库存的管理目标,在运输过程中可根据材料的储存区域和材料可视化模型,优化材料的运输车次、路线和顺序。

4.2.2材料施工阶段

通过RFID标签追踪监控材料储存吊装的实际进程,对材料的入场和施工进行管理,并通过云平台及时传递信息,减少人工录入信息可能造成的错误和疏漏,如在材料进场检查时,直接利用设置固定的RFID阅读器自动采集数据,对材料进行管理。

4.2.3材料运营阶段

在物业管理中,通过RFID标签上材料的维修信息,工作人员可以快速准确的找到材料的位置,并将每次维修信息记录到RFID标签中,同时将维修信息集成到BIM物业管理系统中,这样就可以对绿色建筑中各种材料运行状况有直观了解,便于维修和管理。

4.2.4材料拆除阶段

当建筑的寿命期结束时,在拆除过程中,利用RFID标签和BIM数据库可以快速准确的判断构件中的材料是否可以回收利用,对拆除的材料进行回收管理,减少材料能源的消耗,满足绿色建筑发展的要求。

建筑材料与工程技术范文3

1.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轨

当前,建筑材料工程技术专业实习教学在教学内容上存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轨的现象。首先,建筑材料工程技术专业理论教学中所教授的内容过于偏向理论知识的灌输,对实践知识的教授较为欠缺;其次,当前建筑材料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与实际的建筑工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有出入,脱离了工程实际;最后,建筑材料工程技术专业实习教学在课时安排上偏少,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训练培养。

1.2产学合作欠缺

建筑材料工程技术专业是一门与实际工程结合紧密的学科。当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建筑工程行业中关于建筑材料工程的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若建筑材料工程技术专业的实习教学脱离了实际将毫无意义。部分高校建筑材料工程技术专业实习教学的开展中缺乏产学合作。在实习教学中依旧沿用教材内容,并没有根据市场对建筑材料行业的新要求做出改变,在实习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一些知识早早被社会抛弃了,学生出了社会以后,在学校学的知识完全用不上,对企业与市场要求的新技术毫无所知,进入企业后一切从零开始学习,这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极其不利。

1.3师资力量薄弱

建筑材料工程技术专业技术的革新相当的快,在其实习教学中对教师自身专业素质要求非常的高。当前高校建筑材料工程技术专业实习教学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影响了该专业正常实习教学的开展。这里的薄弱并不是指缺少教师,而是指缺少符合实习教学要求的高素质教师。当前建筑材料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师大部分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参加教学工作,几乎很少有实际的企业工作经验,对市场的新要求以及新技术了解不多,影响了实习教学开展效果。

2建筑材料工程技术专业实习教学的改革

2.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穿插融合渗透

本人认为,建筑材料工程技术专业实习教学应当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两者之间相互穿插,相互融合。在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的同时与施工现场进行紧密结合,将建筑工程的实践性贯穿于整个理论教学当中。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建筑材料工程技术专业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教师在对理论知识进行教授时,可以引入实际工程施工图,通过图纸对建筑构造以及建筑结构进行讲解,让理论知识与建筑建构紧密结合。

2.2通过产学合作,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对于新技术革新较快的建筑材料工程技术专业来说,产学合作是搭建企业与学校平台的最佳途径。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不仅能够大大缓解校内实习基地紧张现状,而且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实的实训场景,让学生在毕业前对毕业后将从事的行业有一个清晰的轮廓,为踏入岗位打下基础。与此同时,产学合作以及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缩短学生毕业后踏入工作岗位的适应期。学生通过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可以接受现代企业氛围的熏陶,熟悉建筑行业先进的设备、施工技术和工艺,尽快掌握相应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与专业技术,取得实际工作经验,强化实践能力,也为学生提供形成综合实践能力、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意识的实践氛围。产学合作以及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学校老师了解企业需求的平台。通过这一平台,教师可以及时了解社会对建筑材料工程技术人才要求,根据要求对实习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学模式进行及时调整,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

2.3加强实践师资队伍建设

在上文中提到,当前高校建筑材料工程技术专业实习教学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缺少符合实习教学要求的高素质教师影响了该专业正常实习教学的开展。由此可见加强实践师资队伍的建设非常有必要。学校应当加大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强教师自身的实践素质。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组织教师进行实践培训,或是安排教师外出进修;(2)借助合作企业的量培养学校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有计划的安排建筑材料工程专业教师进行企业参加实践挂职锻炼,进一步提高专业教师职业能力以及业务水平;(3)实践课教师与理论课教师进行轮岗,增强专业教师实践能力;(4)引入合作企业优秀工程师以及管理人员开展讲座,对建筑材料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进行进一步的充实。

3小结

建筑材料与工程技术范文4

关键词:建筑工程;墙体材料;节能建筑;保温技术

在当前的建筑工程中,墙体结构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之一,墙体的结构类型有很多种,例如砖砌体、混凝土剪力墙等,不同的墙体具有不同的效果,在墙体结构中还可以按照实心与空心等进行划分,整个建筑中,墙体是最为重要的承载部分,所以需要满足质量上的要求,这样才能保证建筑的稳定性。在应用墙体材料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国家节能的规定,应用新型的墙体材料,从而尽可能的降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下面笔者就针对这方面的问题展开详细的探讨。

1 新型建筑墙体材料的概述

在新形势的发展趋势下,新型墙体材料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让建筑行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新型墙体材料的应用最大的特点就是占用面积小,并且可以保证环境不会受到较大的污染,具有理想的适应能力,在当前的建筑工程中,能够将建筑的整体性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从我国的当前规定中可以发现,目前所使用的建筑墙体材料大致上能够分为六种,一种是非粘土转,其孔洞率在25%以上,例如混凝土空心砖或者空心砖块等都是常见的非粘土砖。一种是建筑砌块,一种是建筑板材,还有一种是采用新技术将农作物秸秆混入其中构成的新型材料,此外,现浇混凝土墙体材料以及钢结构的墙体材料也是普遍存在在实际施工中的建筑墙体材料。

2 新型建筑墙体材料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当前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发现,新型建筑墙体材料在应用的过程中,我国因为发展的时间较晚,所以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例如生产工艺较为落后,所以不能达到理想的质量要求,相关的配套能力也存在明显的不足,这样让产业规模无法实现进一步的扩展,在这样的发展环境下,让人们意识到只有解决当前建筑墙体材料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有效的促进墙体材料的发展。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墙体材料是用实心粘土烧结而成的,因此对生态环境会产生一定的破坏,之所以采用这一方式,是因为可以将生产成本控制在最低的状态下,我国对于实心粘土的应用情况并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所以对于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来说,在价格上并不具有明显的优势。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可以说是一种全新的材料,因为成本以及价格都与普通的材料高出很多,所以对其推广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最后,在新型材料应用的过程中,我国并没有对其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所以在施工质量方面,并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

3 新型建筑墙体材料与保温技术在节能建筑中的应用

3.1 建筑中常使用的外墙内保温材料及技术

随着当前建筑墙体保温材料的进一步发展,外墙内保温的相关施工技术已经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以说逐渐走向成熟,这一施工技术具有施工简便以及具有较为长远寿命的特点,因此受到了相关施工人员的关注。能够符合施工的技术要求以及相关标准。更重要的是应用了这项技术以后,可以确保室内温度达到理想的效果。所以很多建筑工程中大多都采用了这项施工技术,效果明显。在当前的应用中呈现出不断增多的趋势,外墙内保温的施工技术逐渐也出现了一定的缺陷,例如需要占据较多的空间面积,并且对于居民的二次装修也会造成一定的不良损害,在技术上存在一定的不合理之处,在这样的环境下,逐渐产生了新型的内保温技术。

3.2 建筑中常使用的外墙外保温材料及技术

从当前的市场发展来看,建筑市场中逐渐出现了一种新的外保温技术,这项技术手段具有显著的优越性,不但体现在技术的合理性上,更重要的是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因此在当前的建筑外墙施工中应用是十分广泛的。其主要是作用于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不但可以保护建筑主体,同时还能进一步延长主体的使用时长,原有的“热桥”效应能够得到有效的避免,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可以变得更加舒适。

当前的外墙保温施工在材料的选择上大多使用的都是绝热材料与节能材料,在建筑围护、热工设备、阻抗热流传递的材料或是材料复合体都可以用到,其不仅有保温材料也包括保冷材料。而节能材料则属于保温绝热材料,目前符合外保温技术的节能材料具有较多的种类,在这类材料中都具有密度小、材料内部有大量的封闭孔等特点,从而起到保温隔热的作用。目前主要有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岩棉板、玻璃棉毡以及超轻的聚苯颗粒保温料浆等。目前一些矿物棉作为一种无机材料,不仅具有较好的保温隔热性能,同时也能起到一定的隔声效果,但现在有的矿物棉在质量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4 建筑外保温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优势

4.1 能够延长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减少对工程的维修费用

在采用外保温技术对建筑工程进行设计与施工的过程中,由于保温层是放置于建筑工程结构表面,这就有效的避免了因温度应力而导致建筑结构出现变形问题,可以防止外界温度与气候对整个结构造成破坏,有效的保证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只要我们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材料,那么就可以有效的避免建筑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可以防止出现裂缝等质量问题。

4.2 降低建筑工程造价,扩大建筑物的使用面积

外保温技术也就是将保温材料设置在建筑工程结构的表面,不管是其保温性能还是其隔热效果都要高于内保温技术,因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适当减小主体结构中墙体的厚度,这样也就有效的扩大的室内空间,另外,由于墙体厚度减小,自重减轻,那么我们在其中所使用的钢筋、梁、柱的用量都大大减小,这就有效的降低了建筑工程的造价。

4.3 便于对建筑物进行装修改造

在室内装修中,内保温层易遭破坏,外保温则可避免发生这种问题。在对旧建筑物进行节能改造时,采用外保温方式最大的优点是无需临时搬迁,基本不影响用户正常生活。

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节能材料也在不断的发展,各种新型材料和新技术的优越性不断的得以体现,人们也开始越来越重视新型外墙保温技术的性能,但其要在新型建材房屋中进行推广和使用还不是一时能完成的,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所以应加大节能墙体材料的宣传,同时加大对节能材料的品种和产量的研究力度,从而保证建筑行业在节能上的各项措施都得以落实。

参考文献

[1]徐渊.新型建筑墙体节能材料和检测剖析[J].江西建材,2016(16).

[2]唐德伟.新型建筑墙体节能材料与检测分析[J].智能城市,2016(05).

建筑材料与工程技术范文5

【关键词】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技术革新;发展趋势

工业建筑是指从事各类工业生产及直接为生产服务的房屋,一般称为厂房。工业建筑具有对生产工艺要求高、所需空间庞大、厂房宽度较大、构造相对简单的特点;民用建筑则是指供人们居住和进行公共活动的建筑的总称。民用建筑按使用功能可分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两大类。民用建筑因为其所提供的功能多样,用途广大,民用建筑比工业建筑在构造上要复杂得多。

一、民用与工业建筑施工技术的革新

(一)新材料钢纤维砼的应用

无论是民用建筑还是工业建筑,都无法忽略人类对建筑的原始需求,即居住性和生产适用性的基本需求。但是,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业的不断进步,人类对建筑的美感要求也不断的提高了,建筑的艺术美感一方面来源于设计的创新,另一方面得益于现代建筑新型材料的研制成功。钢纤维砼是一种新型的混凝土材料,相对于普通的砼而言,钢纤维砼是一种混合物,它是将适量的钢纤维掺入普通砼拌合而成,钢纤维砼一方面能增强砼的抗拉强度,另一方面能改善砼构件的防裂能力、耐久度、抗剪性以及增加其延性特性。在混凝土施工中,改善构件的抗冲击能力是材料选择时的首要考虑因素。而钢纤维砼的应用,又恰恰弥补了混凝土建筑材料抗拉能力不足的问题,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一个重大的革新,是建筑施工技术的重大发展。

(二)新型防水施工技术的应用

1.防水混凝土结构

对于民用和工业建筑而言,建筑本身的居住性要求防水这一功能必须得到最大的保障,在以往传统的混凝土防水材料中,沥青防水是传统的作业方式。但是,随着建筑科技的推陈出新、产品材料的升级换代。防水混凝土结构材料来源也越来越广泛。防水混凝土是依据其本身的密实性和整体性来达到防水的效果,适当程度上还需要兼有承受重压、围护建筑、抗渗、耐冻融和抗侵蚀的能力。在混凝土结构中,整体式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倍受青睐的。因为,与一般的卷材防水层相比较而言,防水混凝土在建筑实践中确实达到了建筑业的大力肯定。在材料来源方面,防水混凝土结构材料来源众多;在实际的建筑工艺操作方面,防水混凝土结构具有易操作性因而也改善了劳动施工条件;在施工工期方面,防水混凝土可以缩短施工工期节约施工造价;同时,这种材料在施工检修工程方面也易于操作。这些优点促使防水混凝土在建筑施工,尤其是工业建筑施工中经常被采用。

2.防水混凝土结构材料的发展

在建筑业的发展史上,传统的沥青材料已经不是唯一的防水宠儿。由于人口的急剧增加,人均可占用空间也随之大大缩小,为了获得更大更舒适的居住环境,高层建筑施工成为必然。为了适应高层建筑对工艺的要求, 更多的新技术新材料在混凝土施工中大量被应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也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建筑施工中。在其中,清水混凝土技术是现浇钢筋混凝土技术的一项新技术,它是一种以贴近自然、回归自然为施工原则的装饰性施工技艺。因为其简单的施工操作即直接以原始浇筑面作为装饰表面,很大程度上延长了建筑的使用期,缩短工期降低了成本,同时也便于维修。这样的施工技艺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无疑对建筑施工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目前,我国已经发展出高分子卷材、新型防水涂料、密封膏等高效弹性防水作业。这说明防水施工技艺正朝着冷作业方向发展,综合机械化水平也随之提高。相对于传统的防水材料,新型防水材料是指以高强度水泥为载体,在此基础上开发出新的多种优良产品。在这一领域中,水泥基渗透非结晶型防水涂料、混凝土外加剂、结构修补砂浆便是成功的例子。目前也已经在我国建筑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水泥基渗透非晶防水材料为例,在建筑施工的实践过程中,其强大的渗透性和持久的防水性能使其拥有其他材料无法比拟和超越的自我修复功能。一方面也正是因为其整体防水性能强其抵御化学物质的侵蚀能力从而起到对钢筋的保护作用,这个有点使其超过其他的任何材料,这一点,尤其是对工业建筑是相当有优势的;另一方面,水泥基渗透非晶防水材料是环保无毒的。它具有施工简单、不产生危害气体、对复杂混凝土基面适应性好的特点。不管在如何复杂的环境下,如溢洪道、水池、地铁隧道、地下室等水位经常波动、变化或者经常受到机械震动的环境下, 水泥基渗透型非结晶防水材料的这些优越性能更加突出,从而也打破了一般防水材料在建筑施工中无法超越的困难局面。

二、现代民用和工业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探讨

对于任何一种活动而言,以最小的代价谋求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的最大化,是该活动的基本原则。在这一原则的规范下,现代建筑技术也无一例外的遵循了这一原则。同时,在这一原则下,民用和建筑施工技术也因此呈现出生态化的发展趋势。为促进现代建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剖析这一技术是十分必要且迫切的。

在我国,随着人们对建筑环境的舒适和愉悦性的要求的增长,建筑施工技艺的生态化趋势也不断在建筑施工中体现出来。无论是从建筑设计目标、设计方案、建筑工程的潜在运行价值的设计或是建筑施工材料的选择还是建筑施工方面而言,生态化的趋势随处可见。由于建筑施工的生态化促使建筑技术将带动高质量、低消耗、长寿命、高性能、生产与废弃后的降解过程对环境影响最小的建筑材料的开发,建筑的和谐性将成为建筑施工技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在建筑施工前,要考虑建筑工程所使用的高科技材料是否有助于周围生态的和谐发展,另外在建筑使用价值结束后建筑本身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要在建筑施工的考虑之中。因此,必须尽量选用低污染、耗能少的建筑材料与技术设备,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力求使建筑物与周围生态环境和谐一致。

综上所述,民用与工业建筑施工技术是不断发展的,其发展趋势也是随之变化发展的。作为该领域的相关人员,应该永远保有创新发展的眼光和思维,不断总结,从而提升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滑利华. 浅析怎样在建筑施工中保证屋面工程质量[J]. 科技信息. 2009(29).

建筑材料与工程技术范文6

关键词:建筑工程;材料选择;控制方法

随着人类社会建设与全球经济、科技的发展,建筑工程的材料也得到很大的发展,各种新型的材料涌进建材市场,为实现建筑工程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那么,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如何对建筑工程材料进行合理的选择与有效的控制,成为施工单位重点思考的问题。笔者基于多年的工程管理经验,对建筑工程材料的选择与控制对策进行探讨,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一.建筑工程材料的分类与选择策略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主要应用以下几类建筑工程材料。(1)钢材。钢材在建筑工程中,主要起到钢构、支撑建筑的作用。由于钢材在建筑工程中应用位置的不同,所以钢材也有不同的分类。但是,建筑工程所用到的钢材都必须具备以下的特点,如良好的延展性、耐磨性、耐腐蚀性、抗压性等,这样的钢材才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制成各种形状,广泛地应用与建筑工程中,并最大化地发挥其结构支撑的作用;(2)混凝土。与钢材一样,混凝土也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材料,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混凝土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如防水、防火、保温等类型的混凝土。一般来说,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是需要按照实际需要与技术配比进行现场调配的,这样才能保证混凝土的特性,为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提供有力保证;(3)塑料型材。这种材料主要应用于建筑工程门窗、管道等设计施工中,可以有效保证门窗、管道等设施的抗腐蚀、抗压、气密性等,进而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它是一种较为新型的建筑工程材料,其发展速度也较快,性能优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适应效率也越来越好。

对于以上这些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应用的主要材料,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做到明确用途、使用数量、采购途径等问题,保证建筑工程材料能够适宜施工,并对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对建筑工程材料的选择应该以以下策略进行。(1)调查材料生产、销售企业。要想保证建筑工程材料的质量,就要从根源上抓起。相关工作人员在对建筑工程材料进行采购过程中,必须做好调查工作,详细了解材料生产、销售企业的相关生产技术、执照、信誉度等,并以此作为材料选择的基本依据;(2)具备详细的相关材料。对于每一种建筑工程材料,采购人员都必须仔细开具相关的详细材料,如使用说明、质量配比、生产厂家、有效期等,这样才能够在发生质量问题时有证可查,进而保证材料的质量;(3)有效的质量测试。建筑工程材料采购之后,还需要技术人员对其特性进行有效的测试,如钢材的延展性、抗腐蚀性,混凝土的抗渗性、节能性,塑料型材的抗压性、耐火性、环保性等,都要进行反复地测试,以保证材料的性能能够达到建筑工程施工使用标准,进而为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奠定基础。

二.建筑工程材料质量控制的策略

根据以上的探讨,笔者总结出在选择建筑工程材料过程中,需要对材料的来源、使用性能、特殊性质等进行严格的调查与测试,并结合当前建筑市场的发展情况与施工企业的成本预算情况等,合理选择性价比较高、环保性与节能性较好的建筑工程材料,进而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同时还能够有效地降低施工企业成本花费,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1)加强建筑材料的管理力度。建筑工程材料是施工的基础,同时也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因此,必须加强对建筑工程材料的管理力度,以最大化地控制建筑工程材料的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应该组织专人对材料进行管理,并详细登记建筑工程材料的采购时间、数量、批次,使用用途、提料人员等数据,这样能够有效控制建筑工程材料浪费情况,控制材料的质量与使用效率;(2)使用适宜施工技术处理材料。现阶段的建筑工程施工已经向着现代化、机械化、智能化等方面发展,施工技术也较为先进。所以,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该选择适宜的施工技术处理材料,如根据不同用途,合理配比混凝土,对钢材与塑料型材等进行合适的造型处理,这样可以降低对建筑工程材料的浪费,同时还可以保证材料质量,提高使用效率。(3)积极研发新型建筑工程材料。随着建筑工程材料研发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建筑工程材料被应用到施工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相关技术人员应该以经济、环保、节能等为研究原则,积极研发新型建筑工程材料,提高材料质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建筑工程材料的发展过程中,材料的各项性能都在不断地提高,这对建筑工程向着现代化、多元化、智能化与环保化等方向发展是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的。而作为施工企业,必须加强对建筑工程材料选择与控制的力度,以最大化地控制建筑工程材料的质量,发挥其重要建筑作用,从而促进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相信,随着我国施工企业对建筑工程材料管理手段的不断创新,建筑工程材料必将成为促进建筑工程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促进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进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伯权,吴大川,王经建.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工程材料优选综合评价[J].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2).

[2] 严超君.运用价值工程优选建筑材料的探讨[J]. 跨世纪(学术版),20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