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音发声方法范例6篇

配音发声方法

配音发声方法范文1

关键词:意识支配;歌唱联系;艺术表现

我们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大好时代,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繁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也在生机勃勃,蒸蒸日上。在亿万人民多元化的生活中,音乐,或者更确切地说——歌唱活动更是百花齐放,万象更新[1]。要保证声乐学习的顺利进行,在掌握歌唱能力、歌唱表现和歌唱方法的同时,还必须研究和把握歌唱中意识能动性对歌唱支配的影响和作用。使有意识和无意识的能动性,对歌唱的支配起到积极作用。最终形成正确地歌唱方法,使声乐达到歌声优美、歌唱自如、情深意浓、动听感人。

对声乐理论的研究和技能、技巧、技术的实际运用,成为声乐探讨与创新的内容和话题。因为歌唱的追求标准与抽象性的把握程度都存在一定差异,而使得歌唱中实际运用和表现具有不少疑虑,对它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是非常有意义的话题。通过意识对人体能动性支配研究,分析意识对呼吸、用气等支配过程中的联系,研究意识对基本歌唱元素的支配作用,力求准确阐述出正确歌唱的方法。

一、意识对人体的直接支配与间接支配

骨骼、肌肉是人体的基本组织结构,一切能动性都是在通过人的大脑神经支配下产生完成的。那么歌唱艺术也同样是人的支配意识能力中的一种表现结果,这种支配方式都体现出人在知识积累、经验储存、方法运用等能动性的程度。只有通过长期有意识的训练和有目的支配,才能达到有意识和无意识的融合与统一,这也是通过大脑的思维,对神经系统直接支配或间接支配的周期达到一定的协调与自如所产生的效应。

1.树立主观歌唱意识,提高客观歌唱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师生在声乐教学中是合作伙伴关系,教师主观上要有教好声乐的目标和要求,同时,学生主观上要有学习好声乐的信心和愿望。

无论在先天的生理心理、技能技巧、歌唱方法以及个性上都存在着一定差异的前提条件下,教师要实行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逐步使他们的差距得到缩小和改善,使学生具有积极的歌唱意识能动性和良好的歌唱心理,在知识传授与对知识的理解进度中,营造一种宽松、和谐、互动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最强地歌唱意识能力,教学效果才能做到最好,才能达到预定教学目标。

2.正确的歌唱是由直接支配与间接支配共同完成的。正确的歌唱方法是人们一直在研究、讨论的话题。从事音乐工作的专业、业余工作者,始终不能像其他直观科学一样表达得那么清楚明了。为什么呢?因为正确的歌唱是由直接支配与间接支配共同来完成的。间接支配比较抽象和内在,而探讨声乐的研究它既直观而又抽象,落在纸面上的文字是客观的,而衡量发出的声音却有不同的感受与批评标准,可以说又具有抽象性。

在歌唱中,歌曲中的吐字、咬字是在意识支配下,由舌、嘴唇、下巴等相关部位与气息以及声带的振动协调配合共同进行完成的,表现为直接支配意识。其他:音准节奏、速度力度、表情等方面都是由意识间接支配来完成的。由于音乐赋予了歌曲内容所别有的技巧表情和思想内涵,因此,歌唱中声带的振动及变化,音色的显现及改变等这些运动,包含条件反射的作用,从属意识间接支配来完成的。

二、意识的协调统一是正确歌唱的基本条件

(一)关于呼吸

1.胸式呼吸法——吸气和呼气时靠胸腔一起一伏的运动,单吸气时有抬肩的动作,使胸肩着力,造成呼吸浅,导致声带、喉头用力过大,使声音的控制力差,不流畅、不圆润。

2.腹式呼吸法——意大利著名歌剧艺术大师,男高音歌唱家基诺·贝基曾说:“我个人倾向腹式呼吸,因为腹式呼吸换气快,而‘胸腹式呼吸法’换气慢,这点不好。”目前一些中外歌唱家对腹式呼吸法已经达成共识[2]。

3.对横隔膜的调节。当我们竭尽所能打开我们肋骨的时候,在腹部那层富有弹性的薄膜——横隔膜,将完全得到平放,在这个基础上,它才能提供足够的气息空间来支持我们在唱歌时需要的气息。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在吸气中要自然的心态,平和的心理,使吸气正常进行,声带才有较足的气息支持,才能保证歌唱的正常实施和顺利进行。

(二)关于吐字

歌唱时,应通过语言,结合唱腔,表达思想感情,使吐字、咬字、语气、语调都服从歌曲情绪表现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揭示出歌曲深刻的思想内容。一般来说,唱热情、欢快的歌曲时,咬字、吐字要轻快、敏捷,嘴的动作不能太大,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动作,既做到字音清晰,不带杂音,又表达出歌曲的热情、欢快的情绪。唱雄壮、有力的进行曲时,咬字、吐字应结实、有力;唱亲切、情深、速度较慢的歌曲时,咬字、吐字应柔和、圆滑、相连;唱激昂、愤慨的歌曲时,咬字、吐字应结实、有力,才能将情绪唱出来。由此可见,咬字、吐字不能从形式出发,而必须从语言的感情出发,使它服从歌曲艺术表现的要求。

(三)声区音色的统一

在声乐教学中,大家一般把人的歌唱音域划分为:高声区、中声区、低声区。如果单纯从声音上来划分,还可以。但是如果在歌唱中的音色上来分为三个声区,那显然是不合适的。因为严格的说,在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后,发出的声音为一个声区,当然不能说是嗓音中的高音和其低音都是一模一样的音色,但,声乐中的寓意是不要把相邻很近的(譬如上下大小二度音程,前后歌唱成截然相反的、极不统一的音色)“歌唱嗓音在正确发声时是没有声区的,根据自然规律,嗓音——它的整个音域——是只由一个声区造成的。”[2]——那就是混声区。

歌声音色要做到如同某一种乐器一样在演奏中那样一致的统一,就必须掌握最科学的声乐方法来把握这种高深的技术技巧。在歌唱训练中要狠下工夫,不屈不挠、坚忍不拔,使宽广的音域中具有尽善尽美的声区之统一、声音之流畅。就必须掌握好换声区的歌唱唱法。无论男女声都须克服换声区不统一、不流畅的问题。克服和避免:女声“真假声”打架,或者中声区用真声,特别是初学者:唱到高声区突然变成假声,中声区到高声区之间总有一个坎儿,造成中高声区的不一致,成为俗说的“两茬子”声音;男声常见的毛病是高声区特别吃力、费劲,或者喉头上提,声音发白,或者喊叫,演唱高音总是一种障碍。这些弊病都是因为没有掌握换声区的唱法而带来的问题和困扰。

当然,人声的自然声区是很有限的,不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声,其自然歌唱音域仅在两个八度之内,如果超过了这个自然音域再往上发展,恐怕大多数人都唱不上去,唱上去也可能是喊的声音。所以,超过了自然音域再往上发展,就必须转换成另一个声区的唱法,这种自然声区到高声区的连接区域,就称为换声区。各声区从自然声区转入高声区,都有相对固定的转换点,这个点就称为换声点。男女各声部的换声点分别是在:

女高音:#f2;女中音:be1;女低音:#c1;男高音:#f2;男中音:be1;男低音:#c2。清楚了各声部的换声点后,各声部在唱到换声点时,就不能再用自然声区的唱法,而是要采用换声区的唱法来支配歌唱。

三、意识的能动性对歌唱技能起关键作用

1.就意识对人体支配的熟练程度而言。只有长期通过有意识、有目的地对歌唱技巧、歌唱能力进行支配训练和把握,使其成为自然的一种习惯,通过认真正确而科学的有意识的训练,并有夜以继日、日积月累、不屈不挠的认真态度,在不久的将来,是可以水到渠成的。俗话说,“熟能生巧”,人的直接意识与间接意识对人体的支配随着磨练的增加,人对声音的驾驭能力就会逐渐增强,歌唱水平自然得到不断提高,达到一个好的层面和预期目的。

2.正确歌唱相关肌肉的锻炼问题。通过常年累月的长跑运动的锻炼,就一定能够增强身体健康程度,从而提高肺活量,身体肌肉组织就会逐渐结实、强壮,对歌唱的支持能力就会越加持久,发声能力就会轻松自如,声音也会圆润饱满。

3.歌唱水平提高的其他方面。除了纯粹的专业技术性训练外,个人的文化以及天文地理、道德品质修养的提高,以及社会阅历的丰富等都对歌唱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高尚的艺术情操是成功者路途中不可缺少的条件。因此,不要闭关自守、闭门造车,只有对各学科、各门类都关心都有一定兴趣,才能对声乐作品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淋漓尽致的出色表现。

培养良好的意识能动性,对于形成正确的歌唱方法以及歌唱水平的提高能够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在演唱中,必须掌握语言的规律,把握对不同风格特点的表现,用声音技巧塑造声乐作品的音乐形象,才是达到歌唱艺术的真谛。掌握歌唱训练的科学意识能动性,在具有科学而严谨的理论和高深的技能训练下,形成深刻、全面、熟练、准确地意识支配能动性,使声乐理论有更深入的研究与掌握,使声乐教学计划、目标得到贯彻和实施,教学效率、学习效果做到最好,声乐技能有最快的发展,歌唱水平得到最大的提高。

实现意识能动性对人体支配的最终目的是:歌唱者,能够正确、全面的调动和支配自身的各个有效器官,构成一个良好的“乐器”来完成全身的整体艺术歌唱,通过运用自如的声音,清晰、自然的语言来表达作品的思想内涵,再现作品的艺术形象。以情、景、物融于一炉感染人,以声、像、美的玲珑荟萃打动人,使观众得到文化的熏陶、精神的激励和完美的艺术享受[3]。超级秘书网:

参考文献:

[1]何纪光.成人声乐考级作品集[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8.

配音发声方法范文2

但是,由于我国的实际国情所限,人们对计算机音乐的应用研究起步较晚,计算机MIDI和多媒体系统在高师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目前尚处在开发阶段。本文拟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针对计算机MIDI和多媒体系统在高师音乐理论教学中实际应用的若干问题,谈一谈自己的体会与经验。

一、《和声学》教学

在高师院校的音乐系科里,黑板和钢琴一直是和声教学的主要辅助手段。由于我国的普通音乐教育基础薄弱,许多高师学生在入学前并不了解什么是和声。面对如此的教学对象,教师在黑板上写出的和声谱例在学生心中难以形成和声音响的听觉联想,因而几近于“纸上谈兵”;而钢琴上弹出的和声音响瞬间即逝,学生因看不见其乐谱形式,故而又等于“对空弹琴”。采用这种方式进行和声学课程的教学,学生常常有“看不见、摸不着”的心理困惑。尽管教师教的认真,学生学的辛苦,但学生最终得到的常常只是一些抽象、繁琐的清规戒律。由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怎样避免书面作业错误这一教学误区之中,因而,在他们的耳朵中感觉不到和声的音响美,思想上也无法形成最一般的和声思维习惯,学到最后,多数人终于失去了对和声学习与应用的兴趣。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正是高师和声学课程教学质量难以提高之关键所在。

为解决和声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的听觉形象与视觉形象难以沟通的问题,我们在教学中引进了计算机MIDI和多媒体系统,主要采用美国Passport Designs公司开发的《Encore》制谱软件(Version4.2.1)、英国Software Partners公司的《tonica》和声教学软件(Version 5.0)和美国Jo Brodtkord公司与挪威Musicator A/S公司联合开发的《Musicator Win 3.0 ( MW3) 》音序软件(中音公司全权国内发行),综合利用它们各自的特殊功能,对学生进行视、听一体化的多媒体和声教学,主要做法如下:

(一)利用Encore的乐谱显示功能进行课堂讲授

Encore有着非常直观的乐谱显示功能,利用这一特点,可在和声教学的课堂讲授中将和声谱例与实际音响同步展现在学生面前,并可迅速重新演示。例如,对某种具体的和弦连接,教师可在讲授其基本写作规律的同时,通过MIDI键盘弹奏出它的各种表现形态,包括不同的旋律位置、不同的排列位置、不同的音域音区等和声因素的变化。学生在听到和声音响的同时,也看到了它们的乐谱显示,并可根据自己的听觉与视觉感知,对教师所弹的各种连接形态作出自己的音响审美判断。实践证明,以这种方式进行和声教学的课堂讲授,学生看得见、听得着,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判断的自信心。

(二)利用MW3的乐谱编辑功能进行习作示范与作业讲评

MW3的乐谱编辑功能是非常出色的。在对学生的书面作业进行分析讲评以及在课堂上进行习作示范时,利用该功能常能取得举一反三的良好效果。例如,对和弦连接中最常出现的平行、反向及隐伏五八度等不良声部进行,可以利用乐谱编辑中的拷贝(Copy)功能,将包含上述错误的和弦连接片断拷贝到下方相邻音轨的同一节拍位置,并在新音轨上利用编辑功能将多余声部删除,只留下构成平行进行的两个声部,学生视、听后就会对问题一目了然,无须再作过多的说明。

在做习作示范时,教师可将同一条习题拷贝到同一节拍位置上的不同音轨中,通过启发讲解,让学生对同一习题做出多种不同的和声配置。然后,利用MW3的单轨放音功能,把通过课堂讨论所得到的各种和声配置方案分别放音让学生倾听,视听结合,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和声听觉能力及和声思维能力,并培养其高雅的和声审美趣味。

在对学生的书面作业进行分析讲评时,也可采用同样的方法,将习题原样输入到计算机内并拷贝到不同音轨,在新的音轨中对习题进行分析改错(不同的改正方案可分别放置在不同的音轨里,各个音轨中的改正方案均可随时单独放音倾听)。改题结束后,通过新旧配置方案的音响对比,学生对各种不同的和声配置方法会产生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三)利用tonica学习不同类型的和声风格并帮助进行和声改题

tonica是一款专门用来学习四部和声的多媒体教学软件。与其他软件相比,虽然tonica的界面设计不太友好,但对于和声教学来说,tonica专有的练习功能仍可发挥它的积极作用。例如:可以将教师在课堂上做过的为旋律(或为低音)配和声的例题或学生课后作过的书面习题,利用tonica的自动配和声功能,选择不同的和声风格另做几次不同的和声配置,让学生体会不同和声风格之间的技术差异。另外,可以将学生的和声习作以MIDI文件的格式导入tonica,利用它进行和声作业的技术性改题。在目前许多院校的和声学教学采取大班上课的特殊情况下,采用tonica帮助进行和声改题无疑是一种较为可行的和声教学方法。

(四)利用Encore和MW3的实时录音功能进行键盘和声弹奏指导

键盘和声弹奏是高师和声教学的重要内容。在以往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眼看和

弦标记、心想连接规则、手弹四部和声,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在弹奏时往往顾此失彼,弹错了音而自己却不知道。利用Encore和MW3的实时录音功能,在学生弹奏之前按下录音键,弹奏与录音就会同步完成,并即时生成乐谱,这样,转眼即逝的键盘和声弹奏转换成了具体存在的五线谱形式。以学生现场弹奏即时生成的乐谱为依据对其进行指导,有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与问题。另外,为加强键盘和声练习与即兴伴奏课程的衔接,教师可将学生弹奏的四部和声在新音轨中演化成常见的伴奏织体(或简单的伴奏音型),通过四声部的和声轮廓与伴奏织体的鲜明对比,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练耳》教学

听觉训练是视唱练耳课程的两大中心教学内容之一,其重要性对于专业音乐学生来说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在高师院校的视唱练耳教学中,由于学生的专业起点较低、视唱练耳课时偏少且学习年限又短,故长期以来练耳教学多在较低层次上徘徊不前。特别是近年来因招生人数盲目扩大导致数十人的大班上课,更使得这一问题每况愈下,已经成为严重影响高师音乐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在计算机MIDI和多媒体系统进入课堂教学之后,我们采用了美国MidiTec Denmark公司研制的《EarMaster Professional》(Version4.0)练耳教学软件进行练耳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EarMaster Professional》(可译为“练耳大师”)是一款交互式多媒体听觉训练教学软件,它包括旋律音程与和声音程的性质及音高听辨;原位与转位和弦的音高听辨;长短不一、风格各异的四声部和声进行听辨;数十种调式音阶的类型及音高听辨;十多种拍子类型,1-6小节长度的节奏视奏、节奏模仿、节奏对比练习;4-12小节不等的旋律听记等十项训练内容。每一项训练内容又根据不同的练习难度分别设定为10-60课不等。

《EarMaster Professional》有着极强的互动性和开放性。例如:(一)在音程性质听辨中,教师可以按照教学进度的要求并根据学生(甚至是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在同度至两个八度之间设定听辨材料的范围、听辨的音域、旋律音程或是和声音程、旋律音程的进行方向是上行还是下行或是上下行交替出现。(二)在音程的音高听辨中,可以设定是否指定调性、是否显示调号、是否显示旋律音程的第一个音或和声音程的低音、参考音是单音或是调内和声进行等等。(三)在和弦听辨中,可以设定听辨材料的范围、听辨的音域、柱式和弦或是分解和弦、分解和弦的进行方向是上行或是下行。不但可以听辨传统和声范围内的各种和弦材料(可以选择只听自然音三和弦、七和弦、甚至只听各种增六和弦),也可以自己设计一些现代和声的和弦材料进行听辨。(四)其余各项练习内容如音阶、节奏、旋律、四部和声等,都可以由教师(或学生自己)根据教学要求自行设计每一课的训练内容。

值得一提的是,《EarMaster Professional》不仅可以在视唱练耳课的课堂教学中使用,还可以在学生的课后练习中广泛使用。如果学习者真正能够按照教师或程序设定的教学计划,通过电脑循序渐进地学完各项内容的所有课程,其听觉能力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必然会大大超过高师视唱练耳教学大纲所要求达到的程度。

三、《乐器法》教学

乐器法知识是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学音乐教师必不可少的基本常识。因条件所限,过去的乐器法教学多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介绍,学生对各种乐器的了解主要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观看乐器图片,而无法听到各种乐器的实际音响,显然,这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教学方法。在MIDI和多媒体系统进入课堂教学之后,我们采用美国Microsoft公司开发的多媒体光盘软件《 Musical Instruments(乐器)》,该光盘存储了世界各地从古至今数百种乐器的声、图、文资料,分别按形制、地区、乐队编制和乐器名称分类,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随时调用。例如,在介绍提琴类乐器时,通过该光盘可以直观地看到从古提琴到现代小、中、大及倍大提琴等产生于不同历史时期的各种不同形制的提琴类乐器,听到它们各自演奏的、选自著名音乐作品的独奏音响,同时还可看到有关该乐器的外形结构、形制数据、发展历史、演奏方式等方面的彩色图文资料。除西洋乐器外,该光盘还收集了亚、非、拉、美各洲各国的众多民族乐器。仅就中国乐器而言,该光盘就收集了各民族的乐器达数十种之多。使用该光盘进行乐器法教学,不仅可以按照传统的管弦乐器分类法进行讲解,而且还可依照时代、地区、民族等各种标准作分类介绍。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手段进行乐器法教学,学生看得见、听得着,直观性强,听、视觉印象强烈,都说是参观了一个庞大的世界乐器陈列馆,收获特别之多。

四、《配器法》教学

配器法是研究多声部管弦乐音乐作品写法,特别是研究乐队音响及音色组合的作曲理论课程。高师音乐系科因教学环境及条件所限,以前的配器教学多局限于书面写作练习及钢琴音响试听的旧模式当中。虽然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了初步的配器理论与写作技巧,有的人还试写了一些配器作品,但由于学生没有试听自己配器作品实际乐队音响的条件,故配器法教学很难取得理想效果。

为改善配器教学之现状,我们采用了美国Twelve Tone Systems公司开发的专业音序软件《Cakewalk Pro Audio (TM) 9.03 》,借助于该软件非凡的声音编辑功能,配器法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在学习木管组及铜管组乐器的配器时,各种乐器的不同的旋律结合、不同的和弦排列以及不同的和声配置,通过MIDI系统均可发出具体、真实的乐器音响,有利于学生对配器效果的分析和把握。再如,当介绍弓弦乐器的弓法技巧时,利用Cakewalk的声音编辑功能,将同一段音乐采用增加或缩短音符的节奏值(tick)、增加或减少音符的击键速度(Key Velocity)以及分离音符另建新轨(New Track)等方法,即可做出连弓、分弓、跳弓、顿弓等弓法效果。左手的揉弦效果,也可以通过对Modulation控制器数据的实时处理来获得。通过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直观讲解,学生对所学内容就会产生较为深刻的印象。另外,将学生的配器习作采用MW3或Cakewalk输入计算机后,通过MIDI系统即可产生较为真实的乐队音响,教师结合实际音响进行分析、讲评,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配器法教学的质量水平。

最近,Twelve Tone Systems公司推出了《Cakewalk Pro Audio 》的换代产品《Cakewalk Sonar》(Version 1.01),在这个版本中,声像、表情、合唱、混响等音乐要素均可在主窗口进行最直观地调整,这无疑会给配器法的教学带来新的面貌。

五、《西方音乐史》教学

美国Midisoft公司开发的《Music Mentor(音乐教师)》是一个声、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它将西方音乐的历史分为早期(Early Music)、巴罗克(Baroque)、古典(Classical)、浪漫(Romantic)及现代(Modern)共五个时期,并将各时期的音乐按照构成因素分解为旋律(Melody)、节奏(Rhythm)、和声(Harmony)、音色(Timbre)、织体(Texture)、曲式(Form)等六个专题。采用Music Mentor进行西方音乐史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既可以研究与某一历史时期有关的全部六个专题,也可以研究与某一专题有关的各不同历史时期。以时期划分为序,学生可以看到并可听到各种音乐要素在某一时期表现出的风格特点;以音乐要素为序,学生又可以观察到某一音乐要素在各历史时期的风格演变。以该软件做为西方音乐史教学的辅助手段,使音乐史的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具体直观。

另外,若需要对西方音乐史作更深入的了解,还可以采用美国Vay

ager公司的五卷系列多媒体光盘软件《So I've Heard》。该软件采用交互式多媒体手段,提供了从古希腊音乐到20世纪电子音乐的历史发展概述。第一卷名为《Bach and Before》(巴赫及以前时代的音乐);第二卷名为《The Classical Ideal》(古典音乐范例);第三卷为《Beethoven and Beyond》(贝多芬及以后);最后两卷分别为《Romantic Heights》(浪漫主义音乐的顶点)和《Here and Now》(当代音乐)。各卷中所包含的文字、照片、图画和大量的音乐作品实例,可以使我们的音乐史教学更加直观、生动,更容易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六、结语

作为一种实用性极强的现代化教学手段,MIDI和多媒体系统以其特有的形象直观性和应用交互性为学习者提供了全新的音乐学习方式,在音乐教育中已经展现出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配音发声方法范文3

关键词:无线拓展;多声道;电视系统

1技术背景

两声道输出是电视的通用设计方式,设计上喇叭集成在电视内部[1],但由于受电视尺寸空间限制,电视机内的喇叭距离较近,导致声场不开阔,电视机无法体验到影院级效果。通常用户会购买外置音响或soundbar,通过电视的数字音频输出给外置音响设备,来达到影院级的效果[2]。图1所示为常用实现方案图,电视系统接收到音频信号后,对音频信号解码,分解为I2S的音频数据输出给功放,功放驱动喇叭发声,另一路输出给音频编码模块,当有外接音箱系统接入时,将编码好的音频输出提供给外接音箱系统,音箱系统解码后将I2S音频数据输出给功放,驱动重低音音箱系统发声[3]。随着芯片集成度的提升,现有电视解码芯片已能支持解码多通道[4],基于上述情况,通过对现有实现方案分析,方案存在以下缺点:成本较贵:没有充分利用电视本机能解码多声道的特性,通过数字音频输出给外接设备,外接音响设备需要再次支付音频解码专利费用。本机喇叭成为摆设,没有发挥系统最大音效。电视将音频解码后再重编码输出给外置音响,外置音响还要进行一轮解码,增加了系统延时,导致avsync不同步,影响观影体验。

2系统方案的实现

2.1方案简述

一种可无线拓展声道的电视系统,根据电视系统内的解码方案可支持的音频数据I2S数进行设计,如方案支持的I2S的DATA数为1路,则可输出两通道的音频,如果方案支持的I2S的DATA数为2路,则可输出四通道的音频;如果方案支持的I2S的DATA数为3路,则可输出六通道的音频;如果方案支持的I2S的DATA数为4路,则可输出八通道的音频。在电视系统解码模块后,设计能合成多路音频数据的无线音频发射模块,同时外置音箱设计无线音频接收模块,总体的外置音箱数量+本机喇叭声道数量不高于电视系统可支持的最大声道数[5]。按照本方案设计,将电视分为以下两种工作状态。1)电视独立工作在2.0音频输出模式。2)电视工作在多声道模式下,本机喇叭作为中置输出,中置声道通常输出人声,本机喇叭离显示屏幕最近,输出的人声和图像结合,可以达到声像合一的体验。其他声道通过低延时无线传输技术输出给外置有源音箱,可组成无线家庭影院。外置无线音响采用通用电路,软件也相同,可根据配对方式,设定工作时的声道ID。此种实现方案的优点主要有:充分利用电视SoC解码器,降低系统成本;电视输出声道可拓展设计,根据软件适配不同的输出声道数,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将内置喇叭利用起来,充分发挥离屏最近的优势;外置音响采用标准化电路,所有音响采用一套软件和PCBA硬件,节省系统BOM维护成本。

2.2系统方案设计

图2为本发明系统的主要实现框图,电视系统接收到音频信号后,对音频信号解码,分解为I2S的音频数据输出给功放,功放驱动喇叭发声;其中另有I2S的DATA数据输出给音频无线发射模块。在无线重低音组,具有音频无线接收模块,无线接收模块接收到音频信号后,转为I2S信号,并输出功放模块,音箱系统发声。本系统的音频无线发射模块由SWM908SD芯片组成模块电路,外接音箱系统核心部分由SWS997SD组成模块电路,每个外接音箱系统具有相同的核心电路。本系统支持2ch输出和多声道输出,通常音源都是2ch,2ch输出是较常见方案,多声道输出通常需要音源是多声道才能解码成多声道,本方案内置upmix和downmix算法,可以将2ch声道音频最多拓展成5.1.2或7.1声道,下面以5.1.2声道输出举例。如图3所示,本系统将音频处理流程分为以下3个模块:解码模块:将各种封装的音源解码成相应声道的PCM格式。上混模块:解码输出的PCM音频应用头函数模型通过矩阵算法上混为5.1.2ch,5指的是L/C/R/Ls/Rs,1指的是sub,2指的是Lt/Rt。下混模块:根据UI设置,当电视工作在2ch输出模式时,5.1.2ch音频下混输出2ch;当电视工作在5.1.2模式时,则直接输出5.1.2,L/R指左右声道,Ls/Rs指左右环绕声道,Lt/Rt指顶部声道,C指中置声道,Sub指重低音声道。硬件层设计接口逻辑图,通过4路I2S接口输出给无线音频传输模块,其中I2S0同时输出给本机功放IC。电视内置功放的inputmixer设置如图5所示。每个外置无线音箱内置电源模块/控制模块/无线接收模块/功率放大模块/音频处理模块,设置L/R/Ls/Rs/Lt/Rt/Sub七个配对按键,功放软件根据激活的配对按键将输出声道配置为配对按键对应的声道输出。电视系统跟音箱系统配对实现流程如下:系统的音箱系统每个都有独立的地址,每个地址都有设置默认的声道,电视系统在进入音箱系统配对状态时,开始搜寻设备,用户可根据上述音箱系统按键的描述,依次按住按键3s左右,启动音箱系统的蓝牙配置状态,使音箱系统进入配对模式。配对成功后,电视系统根据接入系统的外接音箱的数量和地址,配置各I2S数据的输出模式,最终使系统达到需求的影院组合模式。

3结束语

通过本方案思路实现的音频系统具有以下特点:①可以将每个无线音箱进行ID命名,例如1/2/3/4/5/6/7,根据配对得到的识别ID,通过软件进行声道ID映射;②可拓展方式不局限于2.0/7.1/5.1.2,还包括硬件能支持的任何组合;③上混方案可以采取简单的复制方案,做声音增强时,有较好的效果。系统可应用于电视系统,提升声音效果。

参考文献:

[1]赖伟华.《电视机原理与电路分析》教学的探索[J].技术与市场,2017,24(2):149.

[2]郑侃.音响设计的动机与听觉效应的应用[J].声屏世界,2021(2):74-76.

[3]郭明,王明娥,吴雅楠.一种音箱系统设计[J].电子制作,2021(11):76-78.

[4]缪旻,金玉丰.微系统集成全新阶段—IC芯片与电子集成封装的融合发展[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21,38(1):1-6.

配音发声方法范文4

一、现实影像与现实音效的配置

现实影像与现实音效的配置主要有再现性配置和表现性配置,再现性的配置是指视、音频的匹配偏向于写实性的配置,倾向于由画面内容而带动声音的匹配,声画呈同步状态,是偏重于再现现实客体的一种模仿。摄影机的发明是人们预先所设想的一种产物,显然是第二性的,虽然摄影也能起到形似的作用,但是,同期录制的声音却要经过调整后才能使用。正如“电影是一种幻想的现象。人们的设想在他们的头脑里已经是完备的,如同在柏拉图的天国中一样,与其说技术对研究者的想象有所启迪,莫说物质条件对设想的实现颇有阻力,这一点是相当明显的……当在形似效果方面:唯有摄影机镜头拍下的客体影像能够满足我们潜意识提出的再现原物的需要,它比即可乱真的防印更真切,因为它就是这件实物的原型……摄影的美学特征在于揭示真实。”[2]视、音频写实性的配置虽然与摄影揭示真实美学的特征较为相似,但是不能误认为在现实中直接通过摄影与同步录音的原素材匹配就是对现实世界“写实性”的表现,所谓写实是指尽可能逼真的去表现对象,而现实是指客观存在的事物。除了摄影的真实感以外,视、音频写实性配置的“逼真性”是以现实世界中直接获取的视、音频素材为基础,做出调整修改后而得到的一门具像性艺术表达的方式,具有很大的主观能动性。视、音频写实性配置并非自始至终都要声画同步,有时候,删除某些因画面内容而产生的音效,反而更接近现实。

“事实上,我们经常是在观看某种东西时,或者是由于我们为某种东西所吸引,以致听不到冲向我们耳朵的声音了。基于这些理由,一种自始至终的音画同步,反而不是现实主义的,他所产生的效果也是反自然的”。[3]表现性配置是指,当声音与画面以非写实性为目的时,画面中的声音虽然来自现实,但是彼此间并不同步,声音与画面呈分离状态,具有象征意义。在影片《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中,某国的大使拉法尔在家中遇到意欲行刺的一女刺客,他巧妙地化解了危情并控制了女刺客,欲意对其猥亵的同时还扬言自己是个崇尚自由的人,女刺客毅然反抗地拒绝道:国外某元首教导我们对……此时,女刺客向法拉尔训斥的声音逐渐被屋外轰鸣的战斗机呼啸而过的声音所掩盖,让法拉尔震耳欲聋什么也听不见。影片另一处:拉法尔等人被警方的调查员德勒以超出规定大使区行动范围为由,将他们逮捕……待后审问的时候,德勒接到上级部长的电话,并被通知立即放人。德勒疑惑地向部长询问其原因,(镜头切换到部长)部长向电话里的德勒解释道:“我和拉美国家关系……”,声音逐渐被画外轰鸣的飞机声掩盖,(镜头切回德勒)而德勒对着电话疑惑的表示道:“我刚才什么也听不见”,(镜头又切换到部长)部长表示惊讶,继续对着电话张开闭合着嘴巴、比划着手势,逐渐开始说话的声音又被画外轰鸣而过飞机声所掩盖,(镜头切回德勒)这次德勒表示明白,遵守部长的指示。德勒挂断电话后立即示意警卫放人,警卫也疑惑的等待他的解释,可是,德勒向其解释说话的声音却被一旁打字员敲击键盘的声音所掩盖,然而待命的警卫表示明白,并去释放囚犯,对于德勒的解释,观众是什么也听不见的。在这个片段中,单从画面上看,表现出的是上级在给下级传达命令,下级服从。这是一个普通的情节。但从音频处理的方式上来看,由人声渐变为机器声的匹配方法,容易让观众将剧中人物与国家机器一并联想起来,从无源(突兀)到有源(自然)配音处理与运用而把声音逐步融入到因画面而无法单一表述的现实世界,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声画所创造出的已超过剧本所表现的含义。声、画溶为一体,使影片富于一种仅仅以写实而难以达到的一种超现实感。这种表现方式,使人关于现实一概念有着更宽广的思考,是超现实主义。

二、虚拟影像与现实音效的配置

虽然电脑三维CG影像可达到高度仿真的效果,但是人们还是习惯以虚拟的、假的等先入为主的观点来看待虚拟制作出的影片,其虚拟影像在音频上的匹配要比现实影、音的配置更为谨慎、细致。尽管虚拟影像与现实音效的相互结合会加强虚拟影像的真实感,一旦过于通过以现实声音去强调虚拟影像里的内容,就往往会适得其反。虚拟影像主要是以合成的影像为主,是根据人们的预想而产生的一种影像的表达方式,“如果合成的影像可以为一个精品将来的模样,且使之造价降低,那它就是值得称赞的”。[4]如果虚拟只是处在模仿现实的阶段,人们的设想就无须以虚拟的方式呈现。虚拟影像与现实音效的配置也并非始终都与影像的内容完全一致,而是根据人们对现实世界的印象再与虚拟影像进行有选择性的匹配,把现实音效融入虚拟影像的世界,虚拟影像得以现实音效的匹配下而变得更生动。如果观众在观看虚拟影像的时候,由于在声音的点缀、烘托的作用下,而忘怀了眼前所见的是一片虚拟的影像世界,那么视、音频的匹配就算得上是一种情景交融的感觉。当影片《阿凡达》里的虚拟角色阿凡达跑进菜地时赤脚踩在泥土里掀起土渣的声音与一口咬进水果时喷出果汁的声音,以一套关系到人的触觉、味觉的视听设计,将虚拟角色的行为与观众的感受联系起来,能够有效地获取了观众们普遍的认同感,从而使虚拟的角色生动起来。另外,以虚拟影像表现为主的还有影视动画片,影视动画片的镜头大多是由人们手工逐帧绘制而成(包括使用电脑手绘)。因此,须用一种连续而又统一的声音来对其进行连接,以便使观众能够做到连贯、流畅的欣赏。在影视动画片中,越是以简单形式所表现出的镜头画面,在声音的处理上就越要具有现实感。影视动画片《线条先生》中的视频是由极为简洁的线条绘制而成的影视动画形象;音频是由人发出的声音语气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音效构成。背景音乐的使用也极为灵活———时而起着提示影视动画人物心理状态的作用,时而作为直接表现人物动作而产生的音效,把线条先生的行为与观众的心理状态巧妙的联系起来,从而影响着观众的情绪。虽然,观众只能看到由几根线条所组成的形象,但是,通过丰富的现实音效匹配后,观众体会到的却是一个活泼角色(线条先生)所发生的故事。因此,越是以简洁的影像画面与丰富的现实音效配置时,所产生出的张力也就越强。所谓“画面赋予声音一形态,声音也能给画面带来的生命。”[5]把生活中各类琐碎的声音,“立体的”、“多层次的”重叠在一起,通过声音的强调而突显出影片的主题内容。#p#分页标题#e#

三、虚拟影像与虚拟音效的配置

虚拟影像与虚拟音效的配置常用来表达抽象性的主题与人类意识上的一种哲思,多以实验性短片的形式出现。早从十九世纪电影诞生之初就伴随着实验性电影的出现,只是那时的电影还处于无声的时期。如今,以虚拟影像与虚拟音效配制的影片多以电脑CG或影视动画形式作为视频,以经过电脑软件处理后的声音等电子技术效果声为音频。实验短片《人类意识进化的哲学》以3D建筑风格为题材,全片只有一个连续的镜头,并在视频画面上标明“开始、圣光、结束”的文字作为影片结构的提示。影片:镜头依次连贯的穿越正在开花的一颗大树,升起帘子的大门,大厅中旋转的地球仪,墙壁上升起一个正被分开并出现“圣光”字样的太阳。被分开太阳里面的一钟表,钟表里转动着的齿轮,破裂的玻璃窗,有着上下矛盾的梯子与破损雕像的大厅,墙上圆形图案扭开显示其里面的星空后叠出字幕“结束”。这是一个典型的表现主义实验影片,把镜头比喻成人的视角,通过镜头穿越人类各时期的文明历程,隐喻了人类意识进化的过程,反映出人们潜意识里祈求着光明的愿望等。视频中的模型、材质元素均由电脑三维软件制作而成,影片以一段似乎从隧道里发出的电子声音与虚拟影像内容有节奏地匹配着,并未配置现实生活中的音效,虚幻的感受让人产生一种形而上的哲思:“影片里各元素仿佛都在发出声音,人类文明历史的重要事迹仿佛鲜明了起来”。另外,《美国实验影视动画作品集》系列之BeyondtheDistortion,表达了虚拟世界给真实世界带来的困惑与反思。昏暗颜色的影调,一群没有头脑被复制的机械体在重复的进行着僵硬而又呆板的动作,空壳三维人体内,两只手掌相互支撑,以飞鸟似的动作向人体脑袋方向飞行着。在此片中,虚拟影像内容的表现是异常的机械;虚拟音效的形式也是异常的单调,以虚拟的方式表现着人的思维活动。一种表达着超越现实空间、时间的构想让我们反思:“我们不是要等待把‘人类精神下载到机器’成为可能,而是要使我们的生命形式拥有这种新型的体验空间”[6]是影片的意义所在。

四、现实影像与虚拟音效的配置

这样的匹配可以从虚拟音效的逼真性与失真性两个方面来匹配。从逼真性来说,当前,由于许多电影常在现场摄制的时候会用到多机位拍摄或间断性的拍摄,所以,由现场采集的同期录音不能直接作为后期剪辑时所匹配的音效,需要对音频进行拼接、合成等一种拟音技术来丰富现实影像的音效,使其具有一定的节奏感与延续性。从失真性来说,现实影像在匹配虚拟音效后,会给人一种脱离现实世界的感受,削弱了现实影像作为真实美学特征的一面,导致影像画面原有含义的被改变或被扭曲,如果不是为了让影片达到出其不意(如幽默搞笑)的效果,这样的配置须谨慎使用。人脑不会无缘无故地产生音响,虚拟音效也是根据人们对外部世界的感受而提炼出的一种音效。如要使其配置有一定的内容含义,逼真与失真的虚拟音效应该混合使用。如法国实验短片《汤》,一碗汤居然能发出一种引擎声(失真性),因而把正要用餐时的女孩吓坏了,随后赶来的母亲、祖母也很惊讶,最后,赶来的父亲将碗里的汤一喝而尽,引擎声立刻消失了。此试验片先后只有引擎声与喉咙喝汤时所发出的咕噜声的两段配音,并以人喝汤时所发出的咕噜声效来结束机器产生的引擎声效表达影片的观点,以失真的音效配置让我们产生好奇感,而又以逼真的虚拟音效配置结束我们的好奇感。

一种音效对比的使用方法,让人从别扭的感觉中恢复到了正常。另外,虚拟音效是自然中不正常的声音,常用于展示未来科技等。而在影片中,主要用于表达某种情绪(如心里紧张、焦虑、恐惧等音效氛围)。虚拟音效从音效获取的途径上或生成的方式上与现实音效相对,其音效在实际配置当中有其方便的一面(操控性很强,易修改),也有其缺陷的一面(音色相比现实音效较为单调极端,过于主观)。当对拍摄影像场面的同期音效进行修补的时候是以现实收录的音效为主,而模仿现实情景的虚拟音效仅作为辅助手段。现实影像过于匹配虚拟音效会降低其影像的可信度,让影片走向以实验为目的艺术短片。在电影中,我们毕竟还是要把影像画面做为引导观众的主体,匹配音效的目的只是为了让影像中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过于稀奇古怪的电子效果声音来引导观众的注意里,而又不提供相应现实影像的合理解释,人们便会觉得太虚假。现实影像是有根据的,而虚拟音效只是根据现实影像的内容而作出的一种声音模拟。其虚拟音效的作用,如果不是为了营造真实感而去调动人们观影的情绪,就是生搬硬套的一种节奏性提示(如MTV中、或娱乐晚会上为了暖场,而配置的那种调皮捣蛋的电子效果音等)。结语影视动画艺术是一门关于时间的艺术,借巴赞针对摄影所述那样———视、音频的匹配规律也“不是像艺术那样去创造永恒,它只是给时间涂上香料,是时间免于自身的腐朽。”[2]

配音发声方法范文5

如何确定自己自如的音高范围?有一个练习方法:先进行主观判断,即用不同的音高来朗诵一首诗,通过对音色质量和自然度的比较来确定。还可以进行客观判断,即用钢琴或校音器来确定上绕下绕音的音域范围,在保证一定音色质量的前提上绕下绕,找到大范围中间部分就是最佳的使用范围。当然,平常我们生活当中的发声习惯是音量一大声音就高,音量一小声音就低,在训练的时候我们就要特别注意进行一些与平时习惯不同的练习,比如小音量高音练习、大音量低音练习。要做到大音量不含不挤,小音量不压不捏。要量力而行,从中音量逐步向大小两个方向发展。

声音的响度与气息与共鸣的作用有较大关系。气乃音之帅也。对于播音员主持人来讲,气息训练的重要性不需再谈,但在共鸣的腔体和部位中,咽腔共鸣是中心。如果没有咽腔共鸣,那么,胸腔共鸣、头腔共鸣都会出现问题。咽腔共鸣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要抬起“后口盖”,即抬起软腭。在发声时,根据不同的音高,意念可放在两肩到头顶,形成向斜后上方拉的力,这样的力会使软腭上抬,这是靠意念来训练。当然,在很多播音教程中提出了其他的办法,比如:半打哈欠张嘴、惊吓张嘴等练习方法。

另外,声音的响度与咽部肌肉的强弱也有较大的关系。我们可以做个实验,用同样的音量在不同的环境中讲话,四周是水泥做的墙壁要比用海绵做的墙壁所发出的声音响度大一些。道理很简单,因为声音对硬东西的反射大,而软的东西会吸走一部分声音。因此,声乐界的很多老师把咽肌的训练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比如,林俊卿博士提出无声训练当中的“张大口”咽肌训练,李刚老师在《科学练声法》中所讲的连续弹发“HEI”音等等方法。笔者最近接触到一个新的训练方法,觉得效果不错。方法很简单,就是“舔小舌”。 舌头舔小舌(悬雍垂)时,下巴必然后收,后颈必然用力,这有利于咽部肌肉的训练。其实,有的老师也提出过用舌头从上牙龈、硬腭、软腭勾至小舌的方法,但此方法重点在于训练舌头的力量,而笔者用的“直接舔小舌”方法训练的重点是咽部肌肉。练好之后,后咽壁就会结实,吸音作用就小,反射就强。笔者用这种方法训练了一段时间后,觉得自己的声音有些变化。最大的特点是,用手指触摸后咽壁不会觉得恶心,这表明咽部的肌肉已不再象以前那么娇气了。

配音发声方法范文6

一、气息的支点

古人云:善歌者必先调其气,可见歌唱呼吸的重要性,有史以来学习歌唱首先要学习歌唱的呼吸,没有呼吸就没有支点。呼吸是气息支点的基础,是歌唱发声的基础。发声的准确,音质的优美及歌曲感情的表达都与呼吸的支点密切相连,在歌唱方法的学习中必须掌握好气息的运用和呼吸的技巧,依靠恰到好处处的气息支点与科学的呼吸方法才能正确地运用声音来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歌唱者决不可忽略歌唱的呼吸,否则根本谈不上歌唱的方法。我们知道人体的呼吸器官包括口、鼻、咽喉、支气管、肺、以及胸腔、膈肌(又称横膈膜)、腹肌等组成,歌唱的呼吸就是通过呼吸各个器官的协调统一配合下完成的。

许多歌唱家将歌唱发声的呼吸方法分四种:锁骨呼吸法,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发和胸腹式联合呼吸法。随着科学的发展,歌唱的方法也在不断的进步,大多数歌唱家都主张在歌唱时采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我认为这是一种最完善最科学的呼吸方法,这种呼吸方法最能体会气息的支点,呼吸也较为简单。胸腹式联合呼吸方法是运用两肋膈肌共同控制气息的呼吸方法,它能全面调动歌唱呼吸器官的能动作用,呼吸时下降横膈膜和张开肋骨同时并用,使胸腔全面扩大气息的容量大而稳劲,呼吸时均匀有节制能对呼吸时气息强弱进行调节,使声音的高低强弱的变化控制自如。此外,明显的呼吸支点能扩大音域使声音纯静,刚柔并用,

声音统一。歌唱者要用心去体会,反复练习,数年的坚持才能真正掌握呼吸的方法。

吸气时动作要柔和平稳,用口,鼻向肺里吸气,感觉把气吸到肺底部,注意吸气时不能抬肩,身体自然放松又要兴奋,积极,吸入气息时使胸腔积极扩张,肺里进气的同时使腹部横膈膜自然扩张下降,小腹自然收缩不断扩张。两肋积极保持向外扩张的感觉,然后小腹部位的肌肉有控制的往里“回托”,这种自然的“回托”就是呼吸的支点。

运用好歌唱呼吸的支点特别重要,是每个学习声乐者反复练习,反复实践,反复练唱,经常体会才能得到的感觉,只有把这种感觉运用到实际中去,才会使声音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呼吸支点是歌唱感觉的关键,是必须体会的一点。因为声音的高低、强弱、长短都是靠气息支点来控制的,呼吸支点的体会的深刻,掌握的灵活,声音进步很快,否则,则不然。

二、声音的线条

汽车要在公路上行驶,火车要在轨道上奔驰,而声音要在线条上歌唱。汽车一旦出道,火车一旦出轨都将对生命造成极大地威胁,而歌唱的声音也是如此,它一旦离开了线条就会进入歌唱的误区。

经过数年的实践与思考,我认为声音的线条应该是从牙齿——硬腭——鼻腔——额窦连成一条很有弹性的直线,声音永远要在这条直线上歌唱。伟大的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谈歌唱的方法曾说过:“面部声音共鸣部位我感觉像一个盒子,盒子的范围在眉、眼以下,上牙床以上,两腭的小窦腔以内。我没感觉要在后面打开形成什么样的空间,但我发声前都已打开,发声时我只注意把声音集中在前面部的盒子里,三个声区所有的声音共鸣位置主要在面部的盒子里。”我认为帕瓦罗蒂讲的面部盒子正是歌唱中的线条,由于线条是靠面部,所以声音也就靠前,在线条上发出的声音总是“靠前”,“明亮”,反之就会“靠后”,“暗淡”。当然,声音在同一条直线上歌唱要经过多方面配合,比如,呼吸的支点、咬字、吐字、歌唱者的情感等等,只有多方面配合才能达到协调统一,唱出动听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