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音基本知识范例6篇

配音基本知识

配音基本知识范文1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主要职业能力

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具备广播电视新闻与专题片配音及各类影视配音能力;

3.具备各类广播电视及新媒体节目的播音、主持能力;

4.具备从事语言表达工作的能力;

5.掌握新闻采访与写作及现场报道方法;

6.掌握播音与主持专业基本理论知识,以及与本专业相关的多学科知识;

7.掌握广播电视新闻拍摄制作与基本的音频、视频编辑方法;

8.了解党和国家新闻宣传报道的方针、政策和相关法规。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就业方向

一、主持人或播音员

电视节目主持人、网络节目主持人、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这些职业全部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对口。从事节目主持人和播音员,需要有渊博的知识储备,丰富的经验和超强的即兴能力,这些岗位非常看重专业技能。

二、配音员

配音是为影片、视频或多媒体加入声音的过程。在一些传媒学校,以及专门的艺术类院校中都会单独开设配音这个专业,但是它依旧属于播音主持专业,只不过以培养配音方面的人才为主。

在当今社会,新闻配音、影视配音,客服配音,以及高铁、飞机、轮渡等各行各业对配音人才需求量急剧增加,并且配音员的待遇普遍很高,且就业面比较广泛。配音逐渐发展成当代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生的一个主要的就业方向。

三、出镜记者

记者是集编辑、采访等多合一的复合型人才。所以,播音主持专业的毕业生如果要从事记者这一行业,除了自身的专业技巧要过硬,更要学习编辑、采访、拍摄等技能。而且,记者这一行业门槛高,需要进行部级别的考核。

有许多省级电视台和有名气的报刊、网站,在招聘记者时,基本要求就是被招聘的人需要研究生及以上的学历。因此,记者这一行业对播音主持毕业生来说,是个高要求高回报的岗位。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主要课程

1、大部分专业都会学习的必修课,包括政治类、军事理论、职业生涯规划、形式政策教育、体育等。

2、学科基础课,包括中国文学史、艺术概论、播音主持概论、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大学语文等,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而定。

3、专业基础课,包括普通话语音、发声基础、语言表达能力。如果所学为配音专业、双语播音专业等,还会开设相应的配音课程、新闻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表达等。

配音基本知识范文2

“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这是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 ) 的名言。他在首倡普及教育、百科全书式教育、四阶段学制 ( 幼、小、中、大 )、确立学期、学年、寒暑假、班级制、直观性、自觉性、系统性、量力性等等教育原则的同时,还提出了兴趣教学的至理名言, 对后世及全世界教育,起到了硕大和深远的影响。在本文中,笔者以学生的兴趣所在作为开展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切入点,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环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同时更大程度地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计算机在中学教育中的运用为“电脑音乐创作教学”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音乐作曲软件的开发利用则成为“电脑音乐创作教学”得以开展的保证,同时为学生今后在音乐方面的发展开拓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电脑音乐创作课的教学,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提升了同学们对音乐的兴趣,同时巩固和发展了学生基本的音乐素养。因此,电脑音乐创作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新型教学模式,它的推广和普及必将对我们的中学乃至所有阶段的音乐教学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必须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问题。笔者在高中音乐课的教学实践中,对利用电脑音乐创作系统进行创作教学这一课题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高中 电脑 音乐创作教学 创新素质

这是高中学生的一节音乐课: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逐步完成一首小乐曲的“创作”:输入主旋律、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从教师设定的若干伴奏音型和“鼓底”(节奏型)中选择相应的,调整各轨的音色、音量并不断回放、修改。教师则利用电子课堂系统进行监控,随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由于可以利用音乐软件将自己的音乐主张转变为乐曲,体会创作成功后的成就感,同学们学习得愉快而主动,课堂氛围轻松和谐。

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使这些高中生对音乐课产生了如此浓厚的兴趣?这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可以发展成为一种教学模式并被推广吗?它是否预示了今后音乐课发展的一个方向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这些问题做了一系列的探索。

一.进行“音乐创作教学"的可行性

.倡导创新教育,是实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必然结果

所谓创新教育,是指在基础阶段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应试教育侧重于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素质教育则侧重激发学生个性特长和对知识的组合创新,将书本知识运用实践验证或进行延伸创造,立足于开发特长、释放学生的潜能。教学不再将知识的学习作为教学的目的,而是把知识的学习作为认识事物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科学方法的手段;学生在“发现”知识的过程中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而是强调创造性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音乐创作为音乐课教学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创造性教学的空间。在创造性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作曲、编曲练习中意识问题、发现和解决问题,并且在教师的帮助下达到独立认识和创造性学习的目的。这种教学的效果是以往任何一堂传统音乐课都无法达成的。

.“音乐创作教学"着眼于未来,符合“三个面向”的要求。

启发并丰富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并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创造的精神,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是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内容。音乐的创作、表演、欣赏过程都离不开想象力、创造力。有关研究表明,人在二十岁以前,智力的提高几乎是直线式的。如果人的大脑在新型的教育活动的刺激下,完全有可能把创造性的才能发展到更高的程度。音乐创作教学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展学生想象力、创造力,使学生的智力得以开发和发展。在创作活动中,通过学生创作音乐,增加学生创作的欲望和勇气,打破创作神秘的思想。

. “音乐创作教学"可以扩充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与思考力。

通过有意识的对客观现实的观察了解,运用所学过的各种音乐语言和表现手段进行创作,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获得了了更丰富的生活经验。从而加强了学生对生活与音乐创作之间联系的思考。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创作、表演他们最熟悉、最感兴趣的事物和情感,使学生自己教育自己,感染自己,鼓励自己。

. “音乐创作教学"可以促进其它教学内容的学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传统的音乐课中,乐理知识的教学非常重要,但其内容较难掌握,而且缺乏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其它如视唱练耳、听音记谱等训练学生音乐能力的练习,在原来的音乐课中也有安排,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教学效果甚微。除了一些音乐天赋较好的同学以外,其他大多数同学的音乐能力还是不能很到很大提高。在创作课中,上述所有的内容都成为了操作软件的必要条件。学生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功”之后,才有操作电脑进行编曲的可能。在编辑乐谱的过程中获得、锻炼和巩固有关的音乐知识,同时通过作品的完成来检验学习的效果,形成了一个学习——创作——再学习——再创作的良性循环。

二.高中电脑音乐创作课的实践

.明确“音乐创作教学"的深广度

①“音乐创作教学"深广度的界定

创作教学的广度,指广义音乐创作教学活动,凡有利于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音乐教学活动,都包括在内——象即兴编唱一首歌,敲击一个节奏,选择适当的伴奏乐器都在此列。另外,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修改、补充、更正他们不熟悉的歌曲节奏、旋律、歌词、表情处理等,也都属于音乐创作教学的范围。

音乐创作教学的深度,主要指使学生初步掌握音乐表现手段和曲式结构等作曲常识。如旋律的进行,节奏的变化和主题的发展手法,以及曲式起、承、转、合的结构等等。

应当指出,从目前的音乐教学实际水平出发,不可能要求每个学生都会作曲,都具有记谱的能力。随着音乐教育的发展,我们应逐步培养学生创作与记谱的能力。

②创作教学的教学计划

为了更好地了解创作课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价值和前景,笔者向学校申请,将校内的一个人的小班作为实验班,进行音乐创作教学的实践。在通过摸底掌握了班里每位同学的音乐素质之后,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定了教学计划(实践时间为一学期),将一首歌曲的制作简化到旋律、节奏、和声、歌词及音色音量的设定几个部分,争取通过将近个课时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电脑音乐制作系统的操作,完成简单的歌曲创作和编配。具体计划如下:

周 次 教 学 内 容

第 周 乐理知识查漏补缺,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第、周 学习音乐软件操作

第周 通过选择的方式完成一首乐曲的编配

第—周 独立完成一首乐曲的编配

第、周 进行创作歌曲演唱比赛

第周 机动

③教学内容范围的选择

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为不同程度的学生设定了不同的要求。

a.乐曲的输入

根据自己的水平,同学们可以自己创作一段乐曲或选择输入一段自己喜欢的旋律。考虑到有的旋律在节奏、曲风上存在着众多的难点,教师建议学生选择节奏规整、稍舒缓的旋律。在音乐软件上有三种乐谱输入方式:会演奏键盘乐器的同学可以利用电脑键盘

  

的“键盘”功能录入乐谱;一般的同学可以使用单步录音,选择好音符的时值,用电脑键盘将音符一个个弹奏录入;也可以选择使用鼠标点击输入的方式,这种方式速度较慢,但是操作最为简便和直观。

b.节奏的选择和编配

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多种风格的节奏,学生可以根据乐曲的特点选择不同风格的节奏型作为“鼓底”。 这是一种简便的操作方式,只要根据作品的需要加以修改,即可轻松地完成节奏的编配。也可以自己制作“鼓底”。如制作一个基本的disco节奏,用三个轨道分别输入大鼓(××)、小军鼓(×)和落地踩叉(××××)的节奏型,合在一起演奏即可。

c.和声的编配

学生可以从教师为作品编配的和声中选择,也可以自己进行和声的编配。如果进行独立制作,学生必须掌握的有关和声的基础知识,一、四、五级的编配以及伴奏织体的设计。在此基础上,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和声编配能力和听觉检验,设法为作品进行和声编配。

d.歌词填写

填写歌词看似简单,实际上牵涉到连音线、圆滑线、倒字等等一系列问题。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在这个环节中没有过多的要求,只是要求每位同学创作的歌词能够符合一般的审美观点。

.指导学生做好“音乐创作"的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包括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具有独立的视唱能力和记谱能力,以及感受、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等。这是他们进行音乐创作的基础。在两个课时的短暂教学时间里,乐理知识教学的内容主要是五线谱的记谱与和声的编配。五线谱知识的复习、巩固可以结合音乐软件的操作学习进行。现在笔者在教学中所使用的是市场上最为流行的Cakewalk 编曲软件和Encore 专业打谱软件。为了使学生具有正确规范的概念,乐谱的输入、修改均在Encore软件上进行。专业打谱软件所具有的规范化功能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操作。比如现在要求输入一小节/拍的旋律:如果输入时值总和超过拍,电脑就会发出“叮”的一声提示输入错误,并拒绝输入超出时值的音符;如果输入的时值不足拍,在乐谱上就会出现音符排列错误或演奏出错(如演奏突然停止)等情况。和声编配的学习只要求了解基本的一、四、五级及其排列规则。在实际操作中,对学生的要求可以适当放宽,只要大致的和声结构正确便予以认可。我们必须认识到:培养能力不能靠一蹴而就,而是要在较长的时间内,通过平时的教学工作,一点一滴地去积累,靠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才能奏效。

.对教师的要求

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必须具有全面、专业的音乐知识,这是毋庸置疑的。但要能够较好地完成电脑音乐创作课的教学,教师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地了解更多的知识。

①广泛涉猎各种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音乐

从音乐院校音乐专业或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的音乐教师,一般都在古典音乐方面有一定程度的涉猎,对于现代通俗音乐却是知之甚少。而这部分的音乐正好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他们的创作中必然会有深刻的通俗音乐的痕迹体现。假如教师在教学中心中无数,必然无法指导学生的学习。只有广泛地涉猎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尤其是学生最为熟悉的通俗音乐部分,才能真正地体现教师在电脑音乐创作课中的主导作用。

②学会熟练地操作、使用电脑音乐软件

现在市场上的电脑音乐制作软件主要包括三类:编曲类的如Cakewalk、Sound forge,它们的功能是编辑、创作MIDI乐曲;打谱类的如Encore、Finaly,它们是目前市场上最为专业的打谱软件,其乐谱编辑功能完全可以和乐谱排版系统相媲美,且对于专业人士而言,操作十分简便;自动配器类的如Band in a box,只要输入旋律、和声,选择作品风格,软件就会自动生成伴奏乐曲,对于非专业人士而言不失为很好的一种快速编曲工具。教师如果全面地掌握了不同软件的不同功能,就能更好地为教学设计创造情境,促使学生质疑问难,探索求解的创造性学习动机,让学生产生认识(操作过程中)的困难或困惑,从而激发他们去进行创造性的探索。这也是创造性教学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之一。

三.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硬件问题

由于电脑音乐创作教学对设备的要求较高(一套设备的最低配置也要将近一万人民币),一般的学校无法完成这样的硬件配置。如要让电脑音乐创作教学成为现实,音乐教育必须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更多重视。

.软件问题

软件问题牵涉到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完成电脑音乐创作课对音乐教师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教师对音乐软件的操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创作课的教学质量。同时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决定了学生创作的风格与审美观。就一般的普通中学而言,学生的音乐基础与目前期望的要求也还是有一定距离的。解决这个矛盾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针对学生目前的实际情况查漏补缺;一是在最初教学的过程中适当放宽对学生的要求,今后再根据学生的进步逐渐提高。

四.结语

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证明,学生是完全有兴趣、有能力参与和进行电脑音乐创作的。而且出乎意料的是,由于部分音乐天赋较好、计算机运用能力较强的同学在学习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带头作用,使得本来预计要周左右时间完成的教学计划在短短的周时间就得以完成,而且许多同学都自行购买了软件,决定要在课后继续进行电脑音乐创作的尝试。

配音基本知识范文3

[关键词]高中计算机音乐创作教学创新素质

1前言创作教学的实践。通过摸底掌握了班里每位同学的音乐素质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定了教学计划(实践时间为一学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计算机在中学教育中的运用为“计算机音乐创作教学”之后。音乐作曲软件的开发利用则成为“计期)将一首歌曲的制作简化到旋律、节奏、和声、歌词及音色音量算机音乐创作教学”得以开展的保证,同时为学生今后在音乐的设定几个部分,争取通过将近巧个课日寸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方面的发展开拓了一个广阔的空间。计算机音乐创作课的教握计算机音乐制作系统的操作,完成简单的歌曲创作和编配。学,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提升了同学们对音乐的③教学内容范围的选择兴趣,同时巩固和发展了学生基本的音乐素养。因此,计算机音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别,教学过程中,自己为不同程度的乐创作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新型教学模式,推广和普及必将学生设定了不同的要求。对我中学乃至所有阶段的音乐教学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a.乐曲的输人

2进行“音乐创作教学”可行性根据自己的水平。

2.1建议创新教育。教师建议学生选择节奏规整、稍舒缓的旋律。

指在基础阶段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音乐软件上有三种乐谱输人方式:会演奏键盘乐器的同学可以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应试教育偏重于考察学生对知识利用计算机键盘的键盘”功能录人乐谱;一般的同学可以使用的掌握水平,所谓创新教育。而素质教育则偏重激发学生个胜特长和对知识的组合单步录音,选择好音符的时值,用计算机键盘将音符一个个弹奏创新,将书本知识运用实践验证或进行延伸发明,立足于开发特长、录人;也可以选择使用鼠标点击输人的方式,这种方式速度较释放学生的潜能。教学不再将知识的学习作为教学的目的而是把慢,但是操作最为简便和直观。知识的学习作为认识事物实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科学方法的手b.节奏的选择和编配段;学生在发现”知识的过程中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而是强调创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多种风格的节奏,学生可以根据乐曲的造性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音乐创作为音乐课教学提供了一特点选择不同风格的节奏型作为“鼓底”这是一种简便的操作个绝好的发明性教学的空间。发明性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方式,只要根据作品的需要加以修改,即可轻松地完成节奏的编精心设目的作曲、编曲练习中意识问题、发现和解决问题,并且在教配。也可以自己制作“鼓底”如制作一个基本的disc节奏,师的协助下达到独立认识和发明性学习的目的这种教学的效果用三个轨道分别输人大鼓(xOx0小军鼓(OOx0和落是以往任何一堂激进音乐课都无法达成的地踩叉(xxxx节奏型,合在一起演奏即可。

2.2音乐创作教学”可以扩充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与思考力。c.和声的编配

运用所学过的各种学生可以从教师为作品编配的和声中选择,通过有意识的对客观现实的观察了解。也可以自己进音乐语言和表示手段进行创作,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行和声的编配。如果进行独立制作,学生必需掌握的有关和声创作过程中获得了更丰富的生活经验。从而加强了学生对生的基础知识,一、四、五级的编配以及伴奏织体的设计在此基础活与音乐创作之间联系的思考。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创作、扮演上,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和声编配能力和听觉检验,设法为作品他最熟悉、最感兴趣的事物和情感,使学生自己教育自己,感进行和声编配。染自己,鼓励自己。d.歌词填写

配音基本知识范文4

1.生源现状与课程开设目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生源为普招中文理兼收学生,与高等师范类院校音乐学院或音乐系招收的专业考生相比,没有相关的艺术经历,专业基础薄弱,但学习热情高、职业理想高尚,对今后所要从事的工作有坚定的信念。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相关音乐课程的开设目的也与音乐学院有所区别,是为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一定的欣赏和简单的创编能力,对这门特有的听觉艺术有一定的了解,且为胜任今后的工作打下一个较为坚实的基础。

2.课程设置现状。师范类院校在音乐课程的开设中具有课程细分化、学科专业化、培养形式多样化等特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培养目标虽然与师范类音乐学院或音乐系不同,但在课程设置中有诸多相同,例如钢琴、器乐作品鉴定、即兴伴奏等课程,学科专业性很强,虽然是根据幼儿园音乐教育所需的音乐能力(如音乐技能、音乐基础知识等)进行设置,但对于毕业后教学来说,实用性体现不够,不能充分体现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的特色。课程的设置忽视了音乐课程内容的相通性、实用性,只注重音乐知识本身的系统性、专业性。

3.课程内容现状。首先,在声乐课中,过多注重发声位置、气息控制和咬字吐字等专业性很强的问题,虽然最终目标是让声音通过腔体共鸣更加美妙丰富,但要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工作的实际情况,幼儿演唱需要用最自然的声音表达心中的感受和美,如何引导幼儿用心聆听、感受和实践音乐以及幼儿嗓音运用和保护等问题更加重要。目前,对幼儿唱歌中教学问题的解决和嗓音保护方面的知识,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其次,是器乐课程,钢琴和即兴伴奏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性已经被逐渐认识,但对即兴伴奏能力的调查结果是很不乐观的。钢琴学习是循序渐进的,从最基本的节奏、弹奏技巧到练习速度来安排课程,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是科学的,但与社会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不相符。即兴伴奏要求手、眼、嘴的密切配合,而弹唱脱节一直是学生到幼儿园进行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不合理。高职学前教育的音乐课程设置中,参照音乐院校中技能技巧的课程设置,强调对学生理论、技能、实践的严格培训。而学生所学的知识没有为毕业后音乐教学工作做好充足准备,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严重脱节。此外,音乐学科之间相通的知识不能根据专业特点编排,忽视学前教育专业特色,课程设置过于专业化、细分化。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课程有乐理与视唱、声乐、钢琴、舞蹈、集体电子琴演奏等课程,这些课程专业特点体现不够明显,同一知识点在不同的音乐课程中重复讲解,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

2.课程内容过于专业化,授课内容简单化。现行的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内容,多以本课程重点知识讲授为中心,围绕重点知识进行教学内容设计、讲授。乐理与视唱、钢琴、声乐、舞蹈、即兴伴奏、音乐欣赏等课程分科开设,就重点知识系统性讲解来说效果显著,但就学生自身的专业基础程度来看,学生的学习难度偏大,效率不高,这对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持续保持且日益增温形成很大的挑战。同时在授课过程中,也存在着音乐院校课程内容简单化的现象:在课程目标上降低教学要求,在教学内容上减少重点难点,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技能特点不明显。教师在授课中注重单一的技能技巧,忽视音乐素质和音乐教学能力的培养。

三、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设置构想

音乐课程的设置应在高职学前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原有理论的基础之上,树立正确且符合现有状况的教育观:如依据学生音乐能力的个体差异,以及课时少、学生多、教学任务繁重的特点,对相关的音乐课程进行合理整合。

1.课程整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强调综合性、实践性,并且要与新的学前教育课程设置和课程改革同步发展。首先,必修课程要突出综合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并结合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对分配过细的必修音乐课程教学进行系统、科学的整合,时刻与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要求相一致。第一,声乐课程。声乐课程包含发声技巧与理论基础、歌曲演唱技巧、童声合唱训练等内容,在课程共性分析的基础上,尝试进行相关的资源整合,课程可分为两个重点:一是根据幼儿成长过程中对语言、生活、节奏、兴趣以及不同年龄阶段的具体需求,建立优秀幼儿音乐歌曲库,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增加对音乐风格的了解和不同歌曲题材的大量积累,以适应今后幼儿教育中各个教学环节中对音乐的不同要求。二是声乐教学法。示范演唱和歌曲的情景表演相结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指导幼儿有目标地参与活动并演唱,在幼儿园唱歌教学中还应注意幼儿的发声方法、嗓音保护等。第二,器乐课程。器乐课程包括钢琴、即兴伴奏、幼儿歌曲编配与弹唱、乐理与视唱、幼儿打击乐等内容,也可以进行相关整合。自弹自唱在学前教育的音乐课程中应用最多。需要具备以下能力:根据学生不同嗓音条件,进行移调伴奏的能力;视奏能力,即快速地读谱并演唱儿歌;为歌曲配置伴奏的能力;自弹自唱的能力。这些能力决定着自弹自唱的效果和水平。当然弹奏钢琴正确的坐姿、手型、放松与手指的独立性以及乐曲演奏的基本技术要领等是自弹自唱的必不可少的前提准备。第三,关于乐理中的内容,可以在弹唱课或者鉴赏课中进行实践教学,专业性很强的内容可以删去。其次,选修课程应该突出实用性。为了适应市场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要求,根据学生的不同优势、才能,为学生提供具有实用性的选修课,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在必修的基础上,设置电子琴、手风琴、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幼儿园音乐活动设计、0~3岁早教课程等选修课程。其中部分课程针对有专业基础的同学和对本门课程兴趣相对浓厚的学生,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之上,继续向更高的层次学习。

2.教材建设。教材建设要突出学前教育专业特色,充分考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现实情况,并贴近幼儿教育的职业特点。首先是声乐教材,应该选择不同国家、民族、地区、风格的艺术歌曲,时代感强、现代气息浓厚的歌曲,能增强学生学习的热情,展开联想、想象,拥有歌唱欲。增加中外经典歌曲和中外优秀幼儿歌曲,让学生为以后工作积累音乐元素。加入幼儿声乐教学法,了解幼儿的嗓音特点及正确的幼儿发声方法,为以后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其次是器乐教材,应该分为乐曲弹奏和歌曲编配两部分。乐曲弹奏涉及坐姿、基本手型、音阶训练、琶音以及不同节奏、不同风格的乐曲和相关的乐理知识。歌曲编配涉及简谱、指法设计、伴奏编配以及弹唱的内容,加入幼儿打击乐训练与奥尔夫音乐的节奏训练等。

配音基本知识范文5

关键词:钢琴即兴伴奏;现状研究;问题解决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8-0127-02

一、高等音乐师范教育中钢琴即兴伴奏学习的现状研究

现在对于钢琴即兴伴奏的学习存在许多问题,其中一个就是教材:目前各院校所用的即兴配奏教材标准不一,关于钢琴即兴伴奏的资料数不胜数,但是就没有一个统一的权威教材或参考资料;其次是教师与学生本身的问题:教师的教学能力有高有低,有的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很好,但不能很好的传授给学生,有的教师理论知识扎实,但当学生遇到问题时还是不能给予很好的解决。学生自身的接受能力也参差不齐,这些都使钢琴即兴伴奏教与学进展缓慢。

一首好的即兴伴奏作品,它不仅能更好地再现作品的内容,还能充分提高学生对作品的感受、理解和表现能力,增加对音乐的兴趣。学校也一再强调需加强学生的即兴伴奏能力,但在校的音乐师范生都只有一门的主修课程,所以学生大部分的课余时间都用于练习自己的主修课。经过调查发现,在高师的音乐教育中钢琴即兴伴奏虽然是一门必修课程,但是总课时量不够多,一周只有两个课时,即使即兴伴奏老师一再强调即兴伴奏的重要性,用力的劝导学生课后应多花时间在实践练习上,但学生还是关注自己的主专业更多一些,很难主动抽出时间练习即兴伴奏。经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和与周围学校同专业同学的交谈调查,笔者认为,学生其实是非常被动的,只有极个别的学生会主动地去学习,绝大多数学生还是沿袭中小学时被动学习的习惯――学校、老师要求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求得多就做得多,要求得少就做得少,没有要求就干脆什么都不做。再加上绝大多数学生仅在开设钢琴即兴伴奏课时作一些练习,整个学年的课程结束后,很多学生便再没去主动接触和练习即兴伴奏了,所以对于选择继续在音乐工作上发展的不少学生来说,当遇到一些教学或工作中所需的伴奏时,他们可能仍只会用一些很初级的配弹法,不能很恰当地配置和声并弹奏出来,这都会影响到学生的自身能力与发展,以及今后的教学质量。

二、高等音乐师范教育中钢琴即兴伴奏学习存在的问题

我们的一些学生往往只看到即兴伴奏简洁、随意的一面,忽视了它所需要的综合知识与技能的要求。很多学生在钢琴即兴伴奏的学习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难题。比如说:

1.一些学生具备多年的钢琴基础,但遇到为歌曲弹即兴伴奏时,却不知如何下手;

2.有的学生理论知识扎实,不但精通乐理,甚至和声学、曲式等也学得很不错,但面对弹即兴伴奏仍是束手无策;

3.有些学生在弹奏即兴伴奏时,几乎只会用C大调来为歌曲伴奏,一旦要求移调伴奏,马上就不知所措,若勉强移调伴奏,也会手忙脚乱,错音不断,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4.还有的学生只能用非常有限的几个伴奏音型来为歌曲编配弹奏伴奏,甚至有的只会一个伴奏音型,所以不管拿到什么风格的歌曲,他就只能将那个自己唯一熟练的伴奏音型作为歌曲的伴奏,永远都是那么单调和生硬。

这些类似难题往往成为制约学生学习即兴伴奏和进一步学好即兴伴奏的主要问题。因此根据这些问题去寻找笔者认为比较恰当的学习方法,愿与广大师生交流分享。

三、高等音乐师范教育中钢琴即兴伴奏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解决

对于以上出现的几点问题,笔者通过对师范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经验总结出以下对应的几点解决办法:

1.对于高等音乐师范生,良好的演奏技能是学习钢琴即兴伴奏的基础。除此之外,还应熟悉常用各个调式的音阶及琶音,熟悉各调音位,熟悉指法规律。最后还要掌握一定的和声知识和音乐理论基础知识,熟悉常用的伴奏音型,并根据乐曲情绪恰当地选择使用。

当伴奏者拿到一首歌曲时,他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歌曲的调式、思想内容、基本情绪、体裁形式,标记和弦功能记号,设计各段的伴奏音型。这就要求学生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作依托,在拥有基本钢琴技能外,还应多实践,重视理论学习,对每个作品尝试不同的伴奏手法,选一个最能表达自己对作品理解接近的伴奏形态,只有提高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分析能力,才能给练习即兴伴奏带来很大的帮助。

2.对于精通音乐理论知识而对伴奏束手无策的学生,他们缺乏的就是钢琴基础,因为即使有再扎实的理论知识,没有钢琴基础的话,仍然不能完成对这门课程的掌握。

首先,要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从弹奏技巧来说,伴奏者可在技能的基础上自由发挥,不必做大量的机械练习。但要练习脑的反应,反复思考配弹方案,在内心视觉的“键盘”上,用内心去听、去感受配弹的音响,最后上琴键上检验配弹效果。其次,要加强视奏训练及视谱的正确性,养成正确的读谱习惯。最后,要注意和声配置。

3.对于只熟悉在一种调式上进行伴奏的学生来说,即兴伴奏便失去了它的意义,因为即兴伴奏大多是为歌唱者演唱歌曲而服务的,而每位歌唱者演唱的水平不同,歌曲的调性也会随之有所差异,钢琴伴奏也需随之移到相应的调式上伴奏。虽然在C大调上伴奏是最容易的,但光是掌握一种调式是不够的,还必须将其转移到各种调中反复练习,争取在二十四个大小调中都有做到移调练习。当可以在每个调中做到不手忙脚乱,熟练的进行伴奏时,这样才能算是做到真正掌握。

4.对于只会用一个和几个有限的伴奏音型为歌曲编配伴奏,是比较机械、教条的照搬方式。对此,我们应该加强对作品的和声配置练习,丰富自己的伴奏手法,对于一首歌曲的伴奏不要局限在某一种伴奏形式中,不然钢琴即兴伴奏中的即兴成分便荡然无存。

要追求更高的目标,就是要达到随心所欲的即兴创造,这是即兴伴奏追求的最终目标,也就是即兴伴奏的高级阶段。

四、总结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目前我国高等师范生教育学习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突出师范性教学不够,关注基础音乐教育不够。使得像这门加强音乐能力的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没有得到好的学习方法和灵活运用。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专业作为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摇篮,即兴伴奏这一实用技能必不可少。笔者建议有针对性的培养高等师范生们的钢琴即兴伴奏能力,以更好的服务于基础音乐教育的教学工作,能成为每一个关心、从事高等师范音乐教育工作的教育者们所关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冯德刚.歌曲钢琴即兴伴奏[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9-21.93.

[2]刘柱.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现状与思考[J].贵阳:贵州大学学报,2004,25-27.

配音基本知识范文6

知识产权这一法律制度的发明,一方面是为了对知识的生产者进行必要的保护,以激励其生产更多的知识,另一方面是为了促进知识的传播,增加社会的有效知识存量,避免知识生产者的重复劳动和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追求全人类对知识财富的利用并达到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进步和提高。

由于知识产品有别于传统物品的特性而使知识产权成为一种新型的民事权利。传统物权那种“控制物以实现物权”的方式无法适用于知识产品。知识产品具有外部性,私人所生产的知识成果容易扩散或溢出进入社会公共领域,成为社会所公有的知识,使得知识成为容易被模仿和侵权的对象;知识产品具有可复制性,它可以便宜地大量复制,复制品与原件的内容是完全一样的,但成本却十分低,甚至接近于零;知识产品具有可供同时消费性,一个知识内容可以为无数消费者同时或连续地共同消费;知识产品还具有可学习性和继承性,学习是获得已有知识产品的一条重要而且经济快速的方式。[i]

知识是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知识财富的共同性和继承性决定了知识的生产依赖于前人创造的知识财富,任何知识成果既是最终产品,又可能是中间投入产品,而知识要成为新的社会财富,则有赖于知识是否得以传播,那种不能流传于社会的知识,由于没有增加全社会的知识存量并且未被社会所有效利用,只能视为没有。所以,知识产品不应当藏于深山而应当造福社会。

从社会有效知识存量增加及利用的效率来看,学习知识产品的成本比进行重复研究、创造的成本要低得多。最先创造的知识成果有了知识产权制度的保护可以迅速而大规模地复制传播,既使创造者本人得到对生产知识投入的补偿,又可以使知识成果达到传播和被广泛利用的目的。

随着传播技术手段的发展,著作权的权能也得到不断的开发和完善。对作品有多少种可能的使用形式,其作者就有多少种使用权。著作权制度中各项权能的发展变化就是应对传播技术的发展的。现代社会,尤其是数字网络时代,作品的传播手段和方式更是日新月异,一部作品所具有的知识产品上述几大特性更是被彰显到极致,作品被数字化在技术上轻而易举,复制无数份并在瞬间传播至全球任一电脑终端,仅需轻轻一点鼠标,可以说,没有成本,更无需费时费力。所以,著作权的权能在随着技术发展不断丰富、扩张的同时,权利人对作品的控制也变得越来越困难。

由于知识的外部性及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数字网络时代来临时,如果法律尚定性为侵权的行为已经成为普通人群的消费习惯,著作权人还莫视现状,坚守权利本位,强调知识产权的私权性质,要求所有作品的使用均需按照传统法律的原则,事先取得授权,那么,由于侵权行为的分散和普及,使权利人的维权行为无从下手,从而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同时,还会因为法律的过于严苛,造成“全民入罪”的状况,由于法律无法得以执行而使法律的尊严受到严重损害。

二、著作权法的社会功能:平衡权利人与使用人之间的利益

法律是社会关系的调节器,也是社会利益的平衡机制。著作权制度就是人们在促进知识产品生产与传播中平衡各方利益以求得最大社会效益的一种法律制度上的安排。当然,我们承认著作权是一种私权,但这种私权的保护不足和保护过度都会阻碍知识产品的生产和传播,保护不足,则创造者的热情将会随智力创造成果收入的减少而减少,保护过度,知识成果的传播受到阻碍,从而使创造者利用他人智力成果的成本增加,作品的使用者也会陷入动辄侵权,信息获取量严重不足的境地,同样不利于知识的生产,也不利于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推广。著作权法的历史就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在创作者、传播者、使用者的利益之间不断打破平衡又不断寻求平衡的历史。

那么,这个平衡点是如何确定呢?美国法律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科斯的“权利配置说”从经济学的角度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科斯对于权利冲突的问题,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权利的相互性。科斯在分析公害施放者对其引起的公害对他人的侵权行为时说,“人们一般将该问题视为甲给乙造成损害,因而所要决定的是:如何制止甲?但这是错误的。我们正在分析的问题具有相互性,即避免对乙的损害将会使甲遭受损害,必须决定的真正问题是: 是允许甲损害乙,还是允许乙损害甲?”也就是说,表面看来,是被告的行为侵犯了原告的权利,但如果换一个角度,并且不预先假定哪一方的权利更为重要,我们就会发现如果我们满足原告的请求,就侵犯了或要求限制被告的权利。因此,无论法院的最终决定如何,只要它保护一种权利的时候,实际上必然侵犯另一种权利。这就是权利的相互性。[ii]

如果承认权利的相互性,我们就会发现,传统的民法理论中给某种权利以绝对性的救济方式是不妥的,在一种法律规定的权利受到侵害时,人们的思路总是认为,无论侵害来自于何种理由,首要的是保护受到侵害的合法权利,所以,法律选择的第一救济手段是停止侵害。按照权利的相互性原理,人们是否可以更进一步地接受这样的观念:在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时,考虑侵害行为者的社会利益更加重大,而予以忍受,并以获得一定的补偿或救济为满意呢?

用这一理论来考量数字技术下的著作权人的权利保护与著作使用人利用作品权利的关系,我们看到,由于数字网络时代,信息纷繁复杂,人们接触作品的手段更加容易,机会大大增加,为某一特定目的对大量作品进行重新的编排、加工,或是仅收集编入不同的数据库,这样的行为已经十分普及并对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繁荣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是,面对海量信息和无国界的网络世界,按照传统著作权法中取得作品著作权人授权同意才能利用作品的要求已经不可能。这时,还将权利冲突时的初始权利仍然配置给权利人,是不现实也没有效益的。考虑到作品创作的目的在于传播,作品只有传播才能造福于社会,以及人们学习、利用知识产品的需求,将初始权利更多地配置给作品使用人,放宽对作品授权使用的要求,转而加强对使用者进行有偿使用的管理,使使用者能够合乎自己意愿地、有偿地利用作品,而创作者在授权许可难以实现的情况下能取得经济上补偿,这不失为一种有效益的制度安排。

三、补偿金制度是数字环境下权利实现方式的一个必然选择

其实,技术的发展对著作权的冲击并非始于今天的数字网络时代。20世纪中,录音机、复印机等一些能够轻易并且大量复制作品的机械产品的发明,也一度引起了著作权人的担心和恐慌,甚至音像制品产业的代表曾经以诉讼的方式企图阻止录音机进入家庭,实践证明,一项有利于社会的技术的发展是无法阻挡的,最终在权利人与使用人之间产生了一项新的法律制度,即补偿金制度。它通过权利人放弃难以实现的许可使用授权,转而以实现获取报酬权为主,使用者无需费时费力寻求授权,但以支付一定的费用作为使用作品的代价,给权利人以补偿。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数字网络时代,一些新的硬件、软件甚至技术模式也开始具有对作品进行重制、扩散的功能,如刻录机、MP3软件、网上作品的下载、搜索引擎的查找、P2P软件和电子邮件对作品的扩散、数据库软件对作品的自动分类、集成等等,在涉及作品的著作权时,如果都需要事先取得授权,更是难以实现,那么,引入补偿金制度,以推定著作权人有传播和同意他人利用作品的意愿为前提,对使用者征收一定的补偿 金,给权利人以补偿,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方法。

保护著作权人的经济利益是实现著作权中最重要的内容,著作权法不应当只是消极地赋予著作权人排除或禁止他人使用作品的权利,而是应该积极地在著作权人与使用人之间建立起一套健全的制度,使著作权人可以顺利地得到创作作品的回报,同时又可以使社会公众能够付费后方便地接触使用他人著作,这是一个双赢的结局。

当然,如果在数字时代,权利人对其数字化作品能够以一种技术的手段来控制其复制和使用,并能让使用人能比较容易地与权利人联络并达成使用协议,既方便了使用人又维护了权利人的利益,这是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在这样的技术发明之前,补偿金制度可以说是一种无奈而现实的选择。

由于我国对录音机、复印机一直没有收取补偿金,因此,在我国推行补偿金制度,还有很多客观困难,由谁来收取,按什么标准收取,如何分配使用补偿金等等问题都需研究解决。最大的问题还在于我国的著作权利人团体并不完善,除了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作为代表词曲作者的集体答理机构已经正常运作外,其他如音像制品的录制人团体、演唱人团体、表演人团体,文学、美术作品的著作权人团体等等都没有建立起来,无法在使用人团体和权利人团体之间就补偿金数额进行协商,对补偿金进行合理的分配。可以说,在推动补偿金制度的同时,首先能够按照集体管理的思路建立起各种权利人团体,使权利人不至于处于松散状态,对于权利人利益的维护就已经是一件十分有益的事情,同时又方便了使用人与权利人的沟通、协商。可以说,如果对著作权人利益的保护要落到实处,推行补偿金制度是一条必由之路。

四、国外著作权补偿金制度施行情况[iii]

著作权补偿金制度始于德国,1965年德国修正著作权法,规定:著作权人对录音及录像机器制造者或输入者享有著作权补偿金请求权。从八十年代起,世界许多国家都陆续建立了类似的制度。

美国于1992年修正公布家用录音法案(Audio Home Recording Act)。依照这项规定,制造或输入数字录音设备或数字录音储存媒介物的从业者均须缴交一笔法定授权金。其中,制造或输入数字录音设备的从业者,每卖出一台数字录音设备,须缴交该设备销售价的2%的法定授权金给美国著作权局,但每一数字录音设备的授权金数额,最低不得低于美金1元,原则上,最高不得高于授权金上限(授权金上限为每一设备8元);制造或输入数字录音储存媒介物(例如:DAT、DCC、Mini Disc)的从业者,则每卖出一数字录音储存媒介物,须缴交该媒介物销售价3%的法定授权金给美国著作权局。

对于上述从业者每年所缴交的法定授权金,美国著作权局将它们区分成两大基金保管,即“录音基金”(Sound Recordings Fund)及“音乐作品基金”(Music Works Fund)。法定授权金之三分之二分配给“录音基金”,其中4%分配给隐名的配乐者及合声,其余96%中的60%分配给录音著作所有权人或其所加入的著作权团体,其余96%中的40%分配给演唱者或其所加入的著作权团体;法定授权金之三分之一分配给“音乐作品基金”,其中,音乐出版人或其所加入的著作权团体应分得50%,词曲创作者或其所加入的著作权团体应分得其余50%.

想要参加法定权利金分配的权利人,须于每年一、二月向国会图书馆申请分配,且须自行与其所隶属群体的其它权利人协商权利金的分配数额,如果产生争议,由国会图书馆召开著作权授权金仲裁庭,以决定授权金的分配。就单个的权利人而言,这一程序可谓费时、费力,所以,权利人大多选择加入著作权团体,由著作权团体统一为其申请并处理相关事宜。每年,权利人或代表其主张的著作权团体均会就权利金的分配进行协商并订立协议。著作权团体在取得权利金后,即各自依照其内部的权利金分配规定,将所得的金额分配给其会员。

根据日本私人录音补偿金管理协会(SARAH)所公布的资料,录音机器的补偿金比例为定价的1.3%,但上限为一千日圆(单录音座的录音机器)或两千日圆(双录音座的录音机器);录音储存媒介物的补偿金比例则为定价的1.5%.私人录音补偿金管理协会自数字录音机(带)的制造商(贩卖商)取得补偿金,并提拨一定比例的共同基金用以进行与保护著作权等相关事务等的公益活动后,即分配给加盟的中介团体。其中,该补偿金的36%分配给日本音乐著作权协会,32%分配给日本艺能实演家团体协议会,其余32%则分配给日本唱片协会。

与美国及日本补偿金制度仅就制造及输入“数字”录音(录像)设备或储存媒介物的从业者收取补偿金不同,德国就制造及输入“模拟式”录音及录像设备或储存媒介物的从业者,也要求支付补偿金。而且,自2001年7月1日起,制造、输入及销售光盘刻录机的从业者,就每一光盘刻录机亦应支付7.5欧元给著作权人。

另外,德国计算支付著作权补偿金的方式,亦与美国及日本以销售定价的一定比例作为补偿金不同,德国是以每一录音及录像设备或储存媒介物规定固定金额的方式收取补偿金。

注释:

[i]见夏先良:《知识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