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公司企业文化理念范例6篇

传媒公司企业文化理念

传媒公司企业文化理念范文1

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在经营活动中共有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沙因认为,文化由三个层面构成:表面物质层、支持性的价值观、基本理念。与技术、资源、组织结构相比,一个公司的基本理念、价值观、精神活力和驱动力与它的成功有着更密切的关系。毋庸置疑,像技术等因素对企业的业绩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但公司员工坚决拥护和忠诚执行公司的基本理念、基本信条比任何东西都更重要。企业文化是支持企业生长的一种强大的力量,也是一种综合的力量,具有凝聚力、激励力、约束力、导向力、辐射力。企业文化不但对本企业,还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企业文化凝聚成企业精神,所有与企业接触的人都能感受到这无形的力量,它能影响到供货商、客户、消费者和周围社区。

正如托马斯・彼得斯、罗伯特・沃特曼在管理学名著《追求卓越》中所说,优秀的企业之所以优秀是因为他们独特的公司文化把他们与其他企业区分开来。企业文化是持久竞争优势的来源,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它最终的目的是使企业永续经营,基业长青。文化的缺憾必然带来企业的畸形。因为文化作为企业的制导系统,决定着企业这个经济组织的发展速度与状态,有什么样的文化,便有什么样的企业发展状况。

当然,企业文化的作用不仅仅是对内的导向、凝聚和规范作用,它更重要的作用还在于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铸造品牌信仰。对于一个企业的成长来说,企业文化不是最直接的因素,却是最持久的决定因素。IBM咨询公司曾在1993年到1995年间对《财富》500家大型企业中的37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一个企业的文化直接影响着它的运作与成功。换言之,重视企业文化,并在其内部形成成熟的组织架构和融洽的人际关系,其经济活力和发展潜力都较好。而那些短期趋利的企业,就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来自管理和理念上的种种问题。

1992年,约翰・科特教授和同事詹姆斯・核斯克特教授出版了专著《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在该书中,科特总结了他们1987~1991年期间对美国22个行业72家公司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状况的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要的影响,他们认为:“一个企业本身特定的管理文化,即企业文化,是当代社会影响企业本身业绩的深层重要原因”,并且预言,企业文化将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

传媒的组织文化

传媒的组织文化是媒介从业人员在新闻报道、传媒运营中共有的核心理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媒介是以精神产品来影响人们的思想意识,其组织文化也必然透过版面、屏幕和声波反映出来。受众在消费媒介产品的时候,也能真切地认知传媒的组织文化。

20世纪90年代后期,《南方周末》紧扣中国现实和民众焦点,关注农民、妇女等弱势群体,揭露官场腐败,打击邪恶势力,“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该报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深入事件最核心、最敏感的话题。例如1999年四川《綦江垮桥的背后》的事故调查;2000年对金融腐败现象的系列报告《股市黑幕》;2001年震惊全国的广西南丹煤矿特大透水事故的系列报道――《南丹矿难》。通过阅读《南方周末》的报道,读者可以认识到其组织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爱心、正义、良知”。

《吉林法制报》用大量篇幅刊登凶杀案例,渲染暴力,如《煤城碎尸案》、《残酷的割耳案》、《河套里的女尸》、《魔鬼之邀》等;还有一些色情的内容,如《畸形的婚配――一个女人和两个男人的一场游戏》、《婚内兽行》、《荒淫无度的安全厅副厅长》等,且有描写、的细节。从这些触目惊心的标题,读者也能“读出”这家报社唯利是图、不讲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不惜以低俗内容吸引读者的组织文化。

其实,消费者不只是简单地购买产品,同时也在选择一种观念和态度。对传媒产品尤其如此,很多大学生购买《南方周末》,是因为他们认可该报的敢讲真话、为民请命、激浊扬清的态度。他们选择这份报纸,表明赞同它的办报理念。另外,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也希望了解商品背后的组织,希望知道组织的想法和观点。对普通商品来说,消费者要认识生产者的真实想法可能相当困难,而对传媒来讲,却易如反掌,只需接触其内容,就能认清传媒组织的真正面目,获知其观念和态度。

一个企业的价值观越鲜明,或者说一个企业的信念越强烈,就越能吸引企业中的每位员工,使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企业的目标上来。传媒组织的核心理念包含公共利益优先、更高的责任感和道德感、诚信、创新等等。对注重社会效益的传媒而言,关键要持有超越于利润之上的价值追求。这不仅仅是道德要求,也是激励士气和凝聚人心的需要,更是传媒赢利的需要。

正如《财富》的老总所言,“我们是不能接受将利润的原则凌驾在某些重要的价值观之上的,比如事实、诚信等。我更不会让广告、美元来左右编辑部的立场”。在这样的理念召唤下,不少编辑记者为了某种责任感或使命感,宁可放弃可能得到的高额回报而坚守在新闻界。《财富》杂志的高级编辑如果到华尔街的金融机构任职,以他们长期积累的经验和资历,本来可以有更多的收入。但是他们不为所动,其乐无穷地在《财富》工作。因为他们热爱这份工作,相信自己工作的价值。时代公司的创始人卢斯希望创造一种体制,不管谁主政都能够在这种体制的框架内确保公司的正常运行,而这个体制的背后就是公司文化,即每个人都诚挚地相信只有新闻的独立性和道德性才是时代公司成功的惟一根源。而公司领导者的使命就是让这种公司文化长久地保持和延续下去。

利润是传媒在追求其他目标时自然的副产品,而不应是直接追求的目标。对传媒组织而言,“利润就像健康,你需要它,并且越多越好,但这并不是你存在的理由”。不直接逐利并不等于没有利润。管理学名著《追求卓越》的作者在一次调查中发现,把盈利作为惟一目标的公司其前景最终不如有更广泛价值目标的公司。传媒恪守新闻操守,培植公信力,服务于公众利益,就能够吸引更多的读者,同样也能获得广告商的青睐。可以说,出色的、建设性的组织文化是传媒的利润发动机。

深圳商报社在创业的过程中创建了“商报文化”,营造了一个共同的“精神家园”。“商报文化”的提出和形成有一个不断充实、不断完善的过程。早在1990年9月筹备复刊时就提出了“忠诚、团结、开拓、求精”八个字的“深圳商报精神”,要求报社的每一个员工,必须对组织忠诚、对事业忠诚。讲团结,就是要增强凝聚力、战斗力;讲开拓,就是要创新,开辟新天地;讲求精,就是上质量,出精品。说到底,“商报文化”就是“干”的文化,“创新”的文化,提升员工精神境界的文化。……“商报文化”创造了“人社共同体”。全社员工心灵相聚,血脉汇融,形成了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释放出巨大的潜能。《深圳商报》1991年复刊后,迅速崛起为成为广东省五大报之一。1994年元旦又创办晚报,仅两年多的时间,就赢得了全国晚报界“新四小龙”之称。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是企业无形的约束与支柱,当企业管理趋向团队化时,它就是企业内部团结的纽带、沟通的渠道,是团队之内或团队之间相互默契的“共同语言”。因此,一个好的企业文化氛围确立后,它所带来的是群体的智慧,协作的精神,新鲜的活力。《中国经营报》提出重塑企业文化,强调用企业文化留住员工,构筑团队精神。这种企业文化使大家群策群力,不断推动报社向前发展。

构建传媒的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对媒体如此重要,那么,对媒体而言,如何构建媒体的组织文化呢?

第一,媒体管理者要率先垂范。企业总裁的真正任务是塑造并管理企业的价值观。管理者是传媒组织文化的领导者、传播者、驾驭者,他们有什么样的品质和人格,传媒就有什么样的组织文化。管理者的模范行动是一种无声的号召,对下属成员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因此,要塑造和维护传媒的共同价值观,管理者本身应当是这种价值观的化身。他们要通过自己的行动向全体成员灌输这种价值观念,在每一项工作中体现这种价值观。

第二,树立能够体现传媒组织文化的“典型人物”。培植企业文化的通常做法是树立企业英雄。企业英雄是企业中现存或者曾经存在的“典型”,是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能够凝集和感召其他员工。对传媒而言,树立类似于企业英雄的“典型人物”能起到同样的作用:向外界展示传媒形象;建立行为标准;保存传媒的特色;提供把整个组织聚合起来的“粘合剂”以及在组织中持久的影响力;使传媒获得成功并且具有人情味。

媒体的“典型人物”并非等同每年都评选的“十大优秀员工”或标兵,应当是罕有的、员工心目中的“英雄”,是公认的传媒精神的代表。他的行为虽然超乎寻常,但离常人并不遥远,他所做的事情是人人想做而又做不到的,他向人们显示“成功是人们力所能及的”,因此,“典型人物”可以使人们在个人追求与传媒目标之间找到一种现实的联系。“典型人物”使传媒组织文化有了依托,并为其他员工树立了切实的、活生生的榜样。

第三,加强激励,鼓励创新。强化和提升员工动力与创造力的因素包括:他们能确定要完成的任务或目标的自由,完善的项目管理(以确保不被其他不必要的管理事务分散精力或打扰);充足的资源,鼓励和渴求新想法。CNN的成功应当归结为以上因素,具体讲,如高度的个人自由,没有,组织的灵活性,对与众不同的处事方式的渴求,打破已有经验的纪录,对冒险的宽容以及比较充裕的资金。另外,国内一些传媒存在过度繁杂的办事程序、部门之间缺乏合作的组织氛围、在决定该做什么和怎么做的时候缺乏自由等情况,也会抑制组织的活力和员工创新的激情。

第四,尊重员工,以人为本。传媒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是以员工的创造能力为核心支撑的产业,因此,人力资源是传媒业最为重要的资源。为了人力资源能充分发挥效用,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山东某报摒弃过去的“以工作为中心”的管理风格,实践“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式,在发行系统运作的各个环节中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他们站在发行员工的角度来看待和处理问题,采取适当的措施满足员工的各种需要。例如:保证发行员工的工资收入、各种福利等,并采用签订劳动合同、交纳养老保险金、建立意外伤害保险制度等措施来解决发行员工的后顾之忧。这些措施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促使报纸发行绩效直线上升。

第五,确立各项制度,并严格执行。媒体文化,离不开媒体制度建设。深圳商报社将媒体制度与媒体精神、媒体价值观统一起来,以制度强化精神,以制度激励员工进取心。8年间,深圳商报社先后建立和完善9大类170多项规章制度,基本上做到事事、处处有章可循。《关于宣传纪律的十条规定》、《关于编采人员职业道德准则的五条规定》、《关于反对行业不正之风,禁止“有偿新闻”的几项规定》等等,都是从制度上规范员工行为。制度到位,执行到位,监督到位。这三个“到位”,反过来又强化了员工对报社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传媒公司企业文化理念范文2

[关键词]传媒公司;预算管理;管理制度

随着我国传媒行业的兴起和发展,传媒公司不断加强内部管理,探索有利于公司高效发展的管理制度,力图增强公司发展活力,提高公司行业竞争力。预算管理是适用于现代传媒行业发展的科学管理制度,对于传媒公司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预算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对经营行为和财务状况进行规划和预测,对经营过程进行合理控制,以促使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和经营效益的最大化。目前,预算管理在我国传媒公司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大,在实践过程中呈现出诸多新特点,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总结。

1传媒公司预算管理的特点

1.1传媒公司预算管理具有全面性、全程化的特点

传媒公司的预算管理是全方位的,在人力成本计算、推广成本、材料成本预算、投资预算以及投资回报率的预算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统筹计划。预算管理是一个预测、指导、控制的管理过程,并不是编写计划就能一蹴而就的。传媒公司在执行预算的过程中,对于公司实际运作与预算的一致程度进行全程控制,对于与预算不相符的情况,会加以约束,确保内部运作与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一致。互联网催生了传媒行业非常多的增长点,比如网络剧、付费小说等,这就需要传媒公司在进行成本预算时,对新生项目进行全面的预算管理,这同样是创新产业模式,促进传媒行业共享互联网时代的红利的必要条件。

1.2传媒公司预算管理具有整体性、规范化的特点

传媒公司为了保证预算编制的统一性,会根据公司的实际运营情况和市场发展情况,制定公司预算的标准和规范,使各个部门按照统一的规则进行预算的编制和管理,以更好地实现公司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同时,编制预算和执行预算时,需要公司各部门、各管理层级都能统筹规划,严格执行,协调一致。预算管理不只是财务部门的职责,也不只是部门领导的职责,是需要全体员参与的过程管理制度。

1.3传媒公司预算管理具有前瞻性、预测性的特点

预算管理是对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对未来一段时间所面临的经营状况的预测和评估,为企业能够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资源、提高资金流动和回报率,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传媒公司在编制预算时,致力于促进公司良好的发展前景和解决可能面临的运作问题,对于公司发展具有前瞻性的指导作用。根据企业之前运作中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下一年度的预算时,会充分预测企业运营各个环节的发展情况。

1.4传媒公司预算管理仍具有不完善性

1.4.1传媒公司预算管理存在理念陈旧的现象在新媒体经济发展如火如荼的形势下,传媒行业发展也是瞬息万变,传媒公司预算管理制度必须适应于不断变化的市场形势,很多传媒公司在预算管理理念上跟不上行业发展的变化,出现与公司发展现状脱节的现象。例如,某传统报业公司顺应行业发展潮流,营销部设立了微信公众平台,希望能够扩大公司受众群体,提高公司知名度,寻求促进企业发展的新思路,并且实际推广过程也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公司财务部门对于新媒体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于预算管理中出现的新项目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在年度预算中对于平台运作的预算为6万元,这远低于该公司公众平台运营的成本,导致该报业公司公众平台运作受阻,致使该公司在新媒体的领域中落后于同行业的竞争者。1.4.2传媒公司预算管理存在管理制度不完善的现象传媒公司作为文化公司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公司市场化操作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不成熟的方面。预算管理作为重要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之一,传媒公司在引入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存在很多内部制度不完善的情况,致使预算管理体系混乱,预算管理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1.4.3传媒公司预算管理人员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传媒公司的经营模式跟传统企业的模式存在很大差异,在成本控制、资金投入等方面存在特殊性,预算管理人员存在对于传媒公司业务发展的实际情况不甚了解的情况,极容易导致预算跟执行存在很大出入的问题。例如,某传媒公司新入职的预算管理人员,由于之前没有传媒行业的从业经验,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忽略了传媒行业的一些特定的支出项目的重要性,传媒公司的图书推广会、读者见面会、约见访谈对象产生的差旅费等项目都没有进行合理的预算,反而对于接待费用的预算数额远超传媒行业的一般预算,导预算在实施过程中产生了诸多问题。1.4.4传媒公司预算管理存在管理方法单一的现象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新形势下,传媒公司在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行业转型的过程中,拥有诸多创新项目。传统的预算管理手段并不能完全适应于传媒公司,传媒公司在预算管理方面重视程度仍然不够,投入的人力物力不足,管理方法单一,导致预算管理的积极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2进一步加强传媒公司预算管理的措施和途径

2.1传媒公司应该转变预算管理理念

传媒公司,尤其是由事业单位改制成的传媒公司,不能固守旧有的预算管理理念,要不断加强对传媒市场的研究,在充分合理地对资本、投入、产出、防范风险和收益分配等方面进行前瞻性预算,用以指导公司战略经营目标的实现。传媒公司应该认识到,预算管理应该是一个公司全程化的管理制过程,企业从管理层到具体的执行部门再到基层员工,都应该是参与到预算管理中去,从而确保预算的全面性和有效执行。同时,对于符合市场变化的新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传媒公司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去学习。同行业之间也可以加强沟通和互联,相互学习公司在预算管理方面的新模式,共创行业发展的新未来。

2.2传媒公司应该制定严格的预算管理制度

传媒公司应该依据市场形势的新变化,制定严格的预算管理制度。在财务部门中,设置专门的预算管理小组,在动员全体员工参与到预算编制的同时,对于相关工作必须进行专业化管理,建立完整的预算管理组织体系,确保预算管理发挥应有的作用。对公司年度预算目标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制定,在符合企业实际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经营战略目标来编制年度目标,以预算目标为导向,在执行预算的过程中,建立完善的预算监督体系,对于与预算严重不符的情况,相关管理部门必须进行严格的核实。

2.3传媒公司应该加强对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传媒公司应该重视对于预算管理相关人员的管理和培训,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同时对于新的财务管理理念和新的管理方法进行培训,开阔管理人员的视野,鼓励员工加强自身学习,为员工建立合理的晋升渠道,给予具有良好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员工以合理的奖励,实现公司和员工的互利共赢。

2.4传媒公司预算管理应该充分利用新技术

新兴的科技手段,特别是互联网在我国的飞速发展,催生了许多新的经济形态,同时给传媒行业的发展也带来很多挑战和机遇,但是机遇大于挑战,与传统的传播方式相比,互联网的传播范围更广、速度更快、影响力更大。传媒公司应该充分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寻求符合行业特点的预算管理的新方法。传媒公司可以通过建立公司内部统一的预算管理网络系统来实现预算的高效性和准确性,让全体员工都能参与到运算的制定和执行中来,共享管理信息,真正实现全面有效的公司预算管理。

传媒公司企业文化理念范文3

新兴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导致电视产业、传统媒介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对于文化传媒产业来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差的时代。资本市场总会在这种极端产业布局中,将好的推向极致,将坏的彻底肢解。下面《英才》记者就为读者盘点一下A股中值得关注的文化传媒公司。

华谊兄弟|概念股指数:

公司是中国最知名的综合性娱乐军团之一,旗下拥有多位一线导演、演员及歌手。公司是新中国最早进行商业化电影制作的民营电影公司之一,创造多个票房奇迹。2014年9月16日公告,公司拟出资1.3亿美元在美国设立全资子公司,同时拟向全资子公司华谊兄弟国际有限公司增资8000万美元,进一步增强公司在国内及海外的影响力。

华录百纳|概念股指数: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影视项目投资管理、策划,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承办展览展示等。2014年6月以25亿元收购蓝色火焰100%的股权,股票同期涨幅愈6%。新片《痞子英雄之黎明升起》后,公司股价连创新高,盘中一度创出39.75元/股新高。

凤凰传媒|概念股指数:

公司是国内最大的出版发行集团之一,出版集团经济规模连续两年位列国内出版业首位,图书发行规模已连续19年保持全国第一。 2014年9月1日,公司公告称,拟计划成立3.71亿元人民币专项资金,用于投资PPTV,未来将和PPTV进行影视、游戏、在线教育等内容方面的深度合作。

百事通|概念股指数:

公司是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SMG)与全球多家知名的新媒体合作组建的新媒体公司,也是中国大陆首家专门从事IPTV、手机电视等新媒体业务的公司。公司创立了中国广电、电信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的IPTV发展创新业务模式,被国际传媒誉为全球IPTV主流模式之一。2014年8月20日公司公告,拟1亿美元收购艾德思奇51%的股份。2014年10月10日,百事通与东方明珠公告合并重组,A股文化传媒板块将迎来首家千亿级公司。

华策影视|概念股指数:

公司主要从事影视剧的制作、发行及衍生业务。公司是国内目前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民营影视文化企业之一。公司整合了业内顶尖创作力量和优质影视资源,与国内众多顶级编剧、导演、演员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2014年10月9日,公司拟募资20亿元拓展影视业务。

光线传媒|概念股指数:

电视栏目、演艺活动和影视剧是公司的三大传媒内容产品。2014上半年,公司共发行、制作了5部电影,获得了13.7亿元票房,位列民营电影公司第一名。电视剧业务是2014上半年唯一实现营收上涨的业务。

广电网络|概念股指数:

公司在2007年度以募集资金和自筹资金完成了对陕西省有线电视网络相关资产的收购。收购完成后,公司拥有全省全部的、完整的有线电视网络资产,成为陕西省内唯一的有限电视网络运营商。

中视传媒|概念股指数:

公司是中央电视台间接控股的第一家兼营影视制作业和文化旅游业的上市公司。目前独资或合拍影视剧超过100部,电视栏目超过9000余期。公司广告业务发展顺利,独家CCTV-10科教频道全部广告和创新服务理念。

中南传媒|概念股指数:

公司是一家拥有“多介质,全流程”产业的大型出版传媒集团,拥有出版、印刷、发行、印刷物资供应等完整的业务产业链。2014年5月,公司投资国内文化行业首家挂牌财务公司――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财务有限公司,占股70%。该公司挂牌运营是湖南出版和中南传媒打造“拥有多个金融平台的文化集团”发展战略的首季剧集,之后更有大体量的并购。公司现在实行“两结合”战略,一是大文化与专业金融结合,二是线上与线下结合。

新文化|概念股指数:

公司主要从事影视剧的投资、制作、发行及衍生业务。公司的业务模式是以题材创意为核心,市场需求为导向,影视剧产品为载体,为客户提供精品文化内容服务。具有轻资产,重创造,高附加值的文化创意企业的特征。2014年6月3日,公司公布重组方案,拟购买郁金香广告传播(上海)股份有限公司100%的股权,交易价格合计15亿元。本次交易是新文化实施外延式发展战略的重要步骤之一。通过本次交易,公司从影视剧业务扩展至户外LED媒体广告业务,实现产业链的有机延伸。

华闻传媒|概念股指数:

公司主营传播与文化产业的投资、开发、管理及咨询服务。2014年5月,公司拟以28亿元收购掌视亿通、精视文化、邦富软件和漫友文化控股权。公司将加快打造以传媒产业为核心业务,集新闻、广告、财经、教育、报刊发行、影视娱乐、动漫游戏、智慧产业等相关业务于一体的综合性传媒集团。

传媒公司企业文化理念范文4

麦当劳是全球在社交媒体中投资最多的企业之一,而其YouTube频道的订阅者只有20.4万(排名9414)。

红牛每年的营销费用高达2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都投入到了内容营销中,但它的YouTube频道只有490万订阅用户(排名184)。

2011年,可口可乐公司大张旗鼓地推出了新的营销策略——从“卓越创意”转向“卓越内容”(社交媒体上的内容营销)。然而,它的YouTube频道只有67.6万订阅者(排名2749)。

事实证明,消费者对品牌内容并无太多兴趣,只有极少数人订阅……社交媒体问世10年以来,绝大多数企业依然没有找到有效的品牌建设方式。

这是为啥呢?方向永远比努力重要,而“社会化媒体营销”的方向就是“众创文化”(Crowd Culture)……不懂?听劝,补课吧,赶紧哒。

作为数字品牌战略的核心,企业在内容营销上投入了大量的资源。这背后的逻辑是,社交媒体的出现可以让企业绕过传统媒体,与客户直接进行互动。如果你能给客户讲一个精彩的故事,并与他们实时沟通,那么你的品牌就能成为与客户群体进行交流的载体。因此企业投入了数十亿美元,希望将这种愿景变为现实。然而,只有极少数的品牌在网络上创造出引起客户兴趣的内容。

事实上,社交媒体的出现似乎让品牌变得无足轻重了。问题出在哪儿?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了解,品牌只有在文化中取得突破才会获得成功。品牌建设实际上是一套产生文化影响力的技巧。而数字技术不仅带来了强大的社交网络,也极大地改变了文化的运行方式。网民已经成为非常高效且传播效果极强的文化创新者——我将这种现象称为“众创文化”(Crowd Culture)。众创文化改变了品牌建设的规则。

众创文化的兴起

从历史的角度看,文化创新大多来自社会的边缘,通过挑战主流意识和标准,社会运动、边缘团体和艺术家的小圈子孕育了文化创新萌芽。企业和大众传媒则充当中介的角色,将这些创新引入大众市场。然而社交媒体的出现改变了游戏规则。

过去各种团体在地理上是相互隔绝的,社交媒体将这些团体连接到了一起,从而大大提升了合作的节奏和频率。如今,曾经边缘化的团体紧密地连接到一起,它们的文化影响力变得更直接、更强大。

这类新型的众创文化通过两种方式实现:

亚文化。亚文化的成员集体推动了新创想、新产品、新活动和新审美的诞生,完全绕过了大众文化的守门人。随着众创文化的崛起,文化创新者既是新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新文化的消费者,两者间的界限已经非常模糊。

艺术圈。创造新的大众娱乐方式则需要一种独特的组织合作模式,社会学家将之称为“艺术圈”。众创文化让艺术圈获得了加速发展,大大提升了参与者的数量以及他们之间互动的效率和质量。艺术圈的“众创文化”是各大品牌内容营销失败的主要原因。

打造文化品牌

企业面临的问题是结构上的,而非创意上的。大型公司的营销活动与艺术圈的工作方式形成鲜明对比。企业擅长在全球不同市场之间执行复杂的营销策略,但在文化创新中,这种组织模式却只会导致平庸。

众创文化的崛起,大大削弱了内容营销和赞助的效用,但却引入了一种新的品牌建设方法——打造文化品牌(Cultural Branding)。

Chipotle是一家大型连锁快餐店,公司包含很多工业化的流程。承诺提供去工业化的食品,意味着公司要制作易变质的新鲜食品,这给公司的运营带来了艰巨的挑战。公司自身的信誉就因为近期大肠杆菌和诺如病毒污染事件而受到了严重打击。单凭广告或公关的努力,Chipotle无法重新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公司必须通过众创文化让公众相信,公司会加大对去工业化食品的投入,提供安全健康的食品,这样才能获得大众的再次支持。

寻找文化正统

要打造文化品牌,企业要奉行一种创新的理念,打破行业的传统观念。要做到这一点,企业必须寻找:哪些陈旧的传统观念需要被打破?

20世纪初,一些美国食品营销公司炮制了“食品工业化”的理念。美国消费者开始相信,一系列伟大的科学发明和标准化的生产流程,再加上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监管,大公司就能创造出丰富、健康和美味的食物,人造黄油、速溶咖啡和果珍都是这一时期的产物。这一理念支持了快餐业如麦当劳在20世纪60年代的起飞。

寻找文化机遇

随着时间的累积和社会科学的进步,文化正统的吸引力也逐渐衰弱。消费者开始寻找新的可替代的文化理念,这给那些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带来机遇,在行业中推行新的理念。

对于食品工业化的理念,转折点在2001年到来。这一年埃里克·施洛瑟(Eric Schlosser)的畅销书《快餐帝国》(Fast Food Nation)问世,强有力地质疑了美国食品的工业化。

随后,2004年摩根·斯浦洛克(Morgan Spurlock)执导的电影《超码的我》(Super Size Me)和2006年迈克尔·波兰( Michael Pollan)的畅销书《杂食者的困境》(Omnivore’s Dilemma)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社交媒体出现之前,这些作品的影响力仅限于社会的一小部分。而众创文化则将这些批判作品放大,将人们对食品工业化的焦虑引入社会主流。众创文化将一小部分人关心的问题变成了一个广泛的公共挑战。

找准众创文化

反对食品工业化的理念已经存在了40多年,过去却被认为是无稽之谈。提倡有机种植和牧场饲养的亚文化只限制在社区农场和农夫市场的狭小范围。然而随着社交媒体的崛起,出现了一系列不同亚文化,推动了食品创新的发展。

总而言之,一股庞大的支持食品去工业化的文化运动出现了。Chipotle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是因为它找准并利用了这种众创文化。

引入新的理念

Chipotle利用两部短片推广食品去工业化理念。这两部影片推出时几乎没有媒体关注,却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大受欢迎。在两部影片的观看数量达到千万后,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并为公司创造了可观的销售额和利润。两部影片还都获得了戛纳广告节的大奖。

Chipotle的影片被很多人错误地认为是内容营销的成功案例,实际上,它们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是因为它们超越了娱乐的范畴。尽管两部影片艺术水准颇高,但有成千上万的高水准短片并未获得影响力。它们的故事也并非前所未闻,过去10年有大量类似情节的作品出现。它们之所以能在社交媒体上大热,是因为它们抓住了“食品去工业化”这一众创文化的精髓。

“食品去工业化”的主要批判对象是快餐,因此一家大型连锁快餐企业带头推行“去工业化”的理念自然在公众中获得了强大影响力:Chipotle向加工肉类宣战。此外,精品有机食物一般都比较昂贵,而在Chipotle,人们只需要7美元就能享受到让人放心的墨西哥卷饼。由于Chipotle解决了众创文化中对食品安全的焦虑,因此它们的短片无须具备很强的娱乐性,就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利用文化热点

要保持品牌的文化影响力,企业可以挑战那些与理念相关,且引人关注或充满争议的社会问题,从而获得媒体的关注。

要获得持续的发展,Chipotle需要利用文化热点事件,来开发新的产品和理念。在这方面,Chipotle做得不够好。Chipotle开始寻找新的社会问题,开始提倡非转基因食品。然而,Chipotle自身的可信度受到了质疑。毕竟公司出售的肉类也来自转基因饲料喂养的家畜,软饮料里也含有转基因甜味剂。

除此之外,转基因食物并不是一个文化上的热点,只有最敏感的消费者才会关注这个问题,而且很多公司和产品都已经使用过非转基因食品的概念。因此,公司的这些努力并没有引发新的众创文化。一些其他热点问题,例如含糖饮料和工业炼制植物油的争议性要大得多,但却没有引起餐饮企业的关注。

要有效使用社交媒体建立品牌,企业需要借助众创文化。今天在寻求影响力时,大多数品牌的做法是紧跟潮流。这是一种人云亦云的营销方法,几百家企业追寻着同样的潮流趋势,做出完全一样的行动,无法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也不足为奇了。然而借助众创文化,推行创新的理念能使企业的观点态度在过度嘈杂的媒体环境中脱颖而出。

传媒公司企业文化理念范文5

[关键词]企业舆论环境;企业舆论危机;达芬奇事件

一、文献综述

(一)企业舆论危机概念《现代汉语词典》对危机的解释分别是:“潜伏的祸害或危险”;“严重困难的关头,例如经济危机”。在西方,“危机”(crisis)的概念最初来源于希腊语,普遍用于医学领域,形容一种至关重要的、需要立即做出相应决断的状态。后来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危机”一词被引入企业管理。

在国内学术界,通常将危机管理定义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危机管理是指专业管理人员在危机意识或危机观念的指导下,依据危机管理计划,对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危机事件进行预防、监督、控制、协调处理的全过程。而狭义的危机管理通常则与危机处理的概念一致,指对已经发生的危机事件的处理过程[1]。广义的危机管理不仅包括危机处理,它还要求注重平时的沟通,并在未发生危机时预先制定危机管理计划,考虑各方面利益做出决策以预防危机,危机过后开展善后工作使一切重回正常轨道。综合各种文献来看,学术界公认的是广义危机管理概念。

在广义危机管理概念的指引下,无论是由何种原因引发的企业危机[2],包括报刊、电视、广播、互联网媒体等在内的大众传播媒体在企业危机管理中扮演者重要角色,有时是引发危机的导火索,有时是加剧危机的催化剂,有时是化解危机的工具,社会舆情因此进入大爆炸与大扩散时期[3]。

而本文的舆论危机,是指以负面报道,引发社会公众对企业的产品、经营产生巨大质疑,从而可能对企业的员工、产品、服务、资产和声誉造成巨大的损害。因此,舆论危机涵盖了大众传播媒体在危机管理过程中扮演的导火索和催化剂两种角色。

(二)企业舆论危机管理现状

根据广义企业危机管理的定义,企业危机管理可以按照防微杜渐、临危不惧和化危为机三种境界划分成四个阶段[4],由此衍生出四种类型的企业(图1),它们分别是没有任何或成熟的危机预防机制的企业、有相应的危机预防机制但遇到危机时仍处理不当的企业、能成熟应对危机但无法将“危”转化为“机”的企业,以及能够利用危机发展自己的企业。

国际金融危机后,“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证券时报》网络舆情检测室对中国境内企业舆情应对能力进行了调研[2],调研依据为企业危机预警与应急处理机制、企业反应、信息透明度、善后处理、对企业发展的综合影响五项常规指标,以及企业与消费者、客户、供应商的关系处理,企业内部关系处理,企业与政府部门的关系处理,企业与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的关系处理四项特殊指标。调研结果显示,中国企业应对负面报道能力大多不及格。

(三)企业舆论环境的变化

21世纪的今天,企业的舆论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方面,电脑、手机等上网渠道的普及,使得消息几乎具有无限辐射力,其传播速度和影响已经到了作者自己也无法控制的地步;另一方面,博客、论坛这些自媒体的兴起,使得消息不仅局限于主流媒体,来源更加多样化。

总之,上述两个变化使得企业舆论危机相比以前更易发生,并且影响幅度更大。

二、“达芬奇事件”回顾

“达芬奇事件”详细进展归纳见表

三、达芬奇公司的舆论危机管理辨析(一)“达芬奇事件”舆论危机管理阶段划分纵观“达芬奇事件”,不难发现,整个过程可以以2011年11月24日为分界点划分为两个阶段,其中前一个阶段属于公司被动管理舆论危机的阶段,后一个阶段则属于公司主动管理舆论危机的阶段。

在第一个阶段中,

2011年7月18日,达芬奇家居在官方微博上《致消费者的公开道歉信》,称公司已开展内部清查整顿工作,并表示正在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核实情况,将依照相关法律法规承担责任,绝不推卸。这封很快被公司删除的道歉信,乍一看显示了公司态度的巨大转变,由之前的坚决否认转变到了“积极配合”,但从本质上看,这封道歉信并未提及备受关注的退换货及赔偿问题,加上这封信在微博上停留时间很短,这些恰恰反映了达芬奇家居想一再推诿的意图。

自《致消费者的公开道歉信》、删除事件后,达芬奇公司没有再正式对社会舆论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回应,但这份沉默只保持到2011年11月23日为止,24日凌晨,众多媒体突然收到达芬奇家居发来的邮件声明,称三天前广东卫视播出的报道存“栽赃陷害”嫌疑。一个月后,针对上海市工商局开出的罚单,达芬奇公司连发三条微博,坚称从未造假,并会对上海市工商局依法提起行政诉讼,此前的沉默推诿一扫而光,态度甚至比第一个阶段更加坚决。

随着财新网《达芬奇案中案》组稿的发表,2011年12月31日是整个达芬奇事件的高潮——达芬奇向央视发起了全面反击。一家民营企业向央视叫板,且当时形势竟似有扭转态势,一时间“达芬奇事件”已经不再仅仅是一场普通的企业舆论危机,更是成了新闻媒体界生存环境、职业伦理等诸多核心问题大反思的催化剂[6]。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达芬奇公司已经悄然组织了一个由法律、媒体等各界精英组成的团队,正式开始了“以攻为守”的战争。

事件最后以新闻出版总署的调查结论收尾,总署虽然对央视的管理提出了批评,但却肯定央视“报道内容基本属实,达芬奇公司销售的部分家具存在质量不合格等问题”,“央视栏目组编导李文学未收‘达芬奇’公司公关费用”——在这起达芬奇与央视的舆论之争的核心问题上,全面肯定了央视,达芬奇家居完败。

(二)达芬奇公司本次舆论危机管理的亮点毫无疑问,达芬奇公司本次舆论危机管理从性质上来讲是失败的,但这并不代表危机管理过程中没有亮点。

首先,企业在第一时间内回应事件。暂不论企业应对思路是否正确,整个过程中达芬奇公司都是在第一时间主动作出回应,而不是采取一味回避、网络屏蔽等低级应对措施。

其次,企业使用微博做公关。据不完全统计[2],目前中国网站数量达约368万,网民约3.84亿,博客约1.8亿,达芬奇家居通过官方微博信息,即是期望利用网站和微博的超高人气正面引导舆论。

第三,在第二阶段企业聘请了专业团队,有“高人指点”。通过指责央视记者采访过程不专业、采访对象身份弄错来证明其报道内容虚假;不惜打破媒体公关“潜规则”,抛出帮助达芬奇联系央视记者的公关公司以及中间人崔斌,以此证明央视记者采访动机不纯,证明其严重违反新闻职业道德。上述指称由业内富有声望的媒体财新《新世纪周刊》刊发,给央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单纯站在第二阶段考虑,达芬奇公司危机公关属于绝地反击,在媒体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事后如果新闻出版总署调查证明达芬奇无辜,则央视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尴尬境地,达芬奇家居将从危机中脱身。

(三)达芬奇公司本次舆论危机管理的败笔必须提出,在本次舆论危机管理过程中,达芬奇公司展现的亮点其实只限于孤立的环节。从整个危机管理全程来看,“试图隐瞒真相”这一错误思路,已经决定了其危机管理目标不可能达成。甚至某些看似有效的方式方法,结果却扩大了舆论危机的负面影响。

无数案例告诉我们,对于处于危机风波中的企业来说,坦诚最重要,如果企业在危机应对中撒谎,则有可能令危机事件越描越黑,企业最终要为自己的撒谎付出高昂代价。

在7月13日的记者招待会上,其总经理潘庄秀华的“泪洒现场”已经构成了对消费者的蓄意隐瞒,因为7月11日和12日两天之内,数条铁证摆在了公司面前。

7月15日上海市工商局公布调查结果,达芬奇公司的造假事实已完全暴露,但公司此时仍有挽回不利局势的机会。

只要公司在7月18日的《致消费者的公开道歉信》中,诚恳地向消费者交代自己的错误,尤其是要交代倍受关注的退换货及赔偿问题。但达芬奇公司却一再推诿,错过了将危机损失减至最小的机会。

在7月18日的达芬奇官方微博删贴事件后,某知名家具网站对达芬奇品牌发起网络调查,参与的1300多人中,有94%的受访者表示“不会再购买达芬奇家具”,高达95.5%的消费者“相信央视及其他媒体对达芬奇造假的报道”,甚至49.6%的受访者表示,对奢侈品消费感到失望。

(四)网络对“达芬奇事件”传播的影响上文提到公司力图利用微博的超高人气正面引导舆论,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作为个人式的言论阵地,博客们随时随地可以利用自己的“媒体”对企业或网站发表满意或者不满意的言论,而这些言论借助互联网快速传播,给达芬奇公司带来了无法预料的损失。

同时,互联网极大增加了事件的影响面,甚至使其迅速国际化。据统计,当前用google搜索“达芬奇事件”出来的结果已经达到41,300,000条。凤凰网、财新网等开设专栏,对该事件进行了连续深度报道。

四、达芬奇事件对企业舆论危机管理的启示所以,达芬奇事件对企业舆论危机管理的第一个启示是:企业应一时间披露真相,以尽量挤压小道消息和谣传空间[6]。事实上,无论企业犯错与否,企业都需要一个正确的心态,人们通常对敢于认错、知错就改、勇于负责的行为叫好,却无法原谅欺骗和逃避负责的行为。

第二,企业应该未雨绸缪。达芬奇事件之后——央视调查报道被反调查的事实,将使媒体和记者深受教育,媒体监督将更加专业深入。这对企业的舆论危机管理提出更高求。

企业应未雨绸缪,做好危机管理的基础工作,包括构建舆论危机管理机制,加强与媒体日常沟通,建立与政府部门的沟通渠道。

第三,要学会积极疏导网络舆论危机。当前,网络负面信息已成为企业所要面临的日常挑战,并大有取代传统媒体负面报道而成为“心腹大患”之势。而关于网络,本次达芬奇事件还给告诉我们,即企业要学会博客在危机公关中的正面引导作用。据了解,为了应对越来越多的批评声音,美国最大的零售连锁公司沃尔玛开始直接与网络“新贵”---博客进行合作,招募博客在网上为其声援,发动维护形象的公关战。

第四,达芬奇事件还让我们看到,依托公关公司,借助它们专业的团队和管理经验,已成为企业应对舆论危机的重要方式。

第五,达芬奇事件告诉我们,企业舆论危机发生后,邀请公正、权威的机构(如消协、技监、媒介等)协助解决危机,是企业控制危机事态发展、转危为安的重要方法。

第六,化危为机。企业舆论危机倒逼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加强企业品牌建设,发现问题、吸取教训,危机也可能成为企业发展的机遇[7]。因此,企业舆论危机管理既要着眼于当前危机事件的处理,又要立足企业形象的塑造,要从全面、整体高度进行危机营销,争取获得多重效果和长期效益[8]。

[参考文献]

[1]邵华冬.企业公关危机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

[2]周锡冰,赵丽蓉,黄华.企业危机管理实践案例解析[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

[3]杨永军,张彩霞.转型期社会舆情的突发领域研究[j].江淮论坛,2011,(6):137-138.

[4]艾学蛟.企业危机管理全攻略[m].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1.

[5]凤 凰 网.达 芬 奇 反 扑 央 视[db/ol].(2012-02-22)[2012-03-22]./news/special/dafenqi/[6]周春生.企业风险与企业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传媒公司企业文化理念范文6

2010年7月9日,经盈众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会的任命,我担任盈众传媒总经理一职。这半个月里,在集团董事会及公司下属的全力支持下,各项工作开展顺利。经过公司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我们在企业管理、投标揽活、项目管理、文化建设、稳定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绩,企业综合实力增强,社会信誉提高。回顾半个月来工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组织建设

设立部门,明确部门工作职责并配齐人员:营销总监李涌、运营总监郑非、财务总监黄慧娟。由于我们团队只有4个人,缺少行政总监一职,所以行政总监一职暂时由我和财务总监黄慧娟共同担任,行政总监的工作暂时由我和财务总监黄慧娟来完成。

二、文化建设

注重企业文化建设,提炼盈众传媒的文化“合众共赢、激情创新”,既强调与集团的关系又突出公司传媒性质的特征。秉承“诚信立足社会,服务创造未来”的经营理念,秉持“卓越服务、快乐生活”的企业使命,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主张“热心、贴心、省心、放心、开心”的五心服务通过不断营销创新、积极进取,取得了良好成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鼓励。

三、团队建设

通过组织一系列活动来建设盈众传媒的大团队:组织盈众传媒高管赴南安参加摩尔拓展训练,培养盈众传媒团队的团结合作能力;组织高管参加职业素养及商务礼仪的培训,提高职业涵养;组织高管参加《企业文化:让企业拥有生命》的课程培训,使高管更清晰地认同公司文化。同时,在各项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我注意到给不同的同仁们创造不同的又适合他们个人的机会,让他们有机会表现自己,锻炼自己。

四、业绩建设

在短短的半个月里,由于团队的协力合作,业绩取得了骄人的成效。首先,盈众传媒与盈众doing有限公司、众赢汽车俱乐部有限公司及远航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包揽了盈众控股集团旗下的非传媒性质的全资子公司的广告等宣传的全权权;其次,盈众传媒与厦门盈众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签署了关于盈众汽车成立9周年相关报道宣传的合作协议,对集团内部承担业务;最后,传媒与海上海国际酒店签署了合作协议,实现与实体公司的首次合作;同时,截至报告时,盈众传媒正与厦门佰翔酒店恒品茶艺馆等几家公司进行项目洽谈中。

盈众传媒取得了如此的成绩与集团董事的支持和公司成员的共同协作是分不开的,但盈众传媒仅仅成立半个月,显性的问题比较明显,隐性的问题仍然存在。我将会和我的团队共同努力,开创更好的局面,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以上是我的报告内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