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专业范例6篇

传媒专业

传媒专业范文1

出现乌龙,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媒体激烈竞争背景下的集体性焦虑。无论是关于反腐败的消息,还是此前关于姚贝娜、李光耀的报道,乌龙的出现都难说是偶然。少数媒体为了抢首发、抢头条、抢独家、抢现场,也都是蛮拼的。这样的职业意识值得肯定,不过,“萝卜快了不洗泥”,过分求快求新,也就容易给假消息以滋生空间,甚至被一些人所利用。

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兴起,让传播极快地提速,加快形成了“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态势,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舆论生态。当“世界被装进口袋”,手里拿着“金话筒”、面向公众的专业媒体,更需要有传播定力和专业精神,否则难免被汹涌的信息洪流冲乱了手脚、搅乱了心神。

竞争压力再大,速度效率再高,也不能跳过必要的新闻流程,不能不遵守应有的新闻规范。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抑或是自媒体,只要是有媒体属性,就应当遵守最基本的游戏规则。对于专业媒体而言,更是不能太“任性”。拼速度而不顾新闻质量甚至不能保证真实性,难以在读者心中树立公信:而如果少了对事实的基本尊重,使严肃的报道让位于点击量,更是背离了新闻应有的社会价值。

你若浮躁,世界也不稳;你若焦虑,世界也不安。在自媒体时代,传播方式、技术手段、新闻生产流程等发生了巨变,不论对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都构成挑战。当信息愈发芜杂、观点众说纷纭之时,专业媒体的专业品质就更显可贵。以专业素养、媒体责任,把事实厘清、把解读作深,根本就不用担心没眼球没卖点,更不用担心没市场了。

传媒专业范文2

传媒专业学什么

传媒类专业包括广告学专业、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等。传媒是指信息传播媒介,包括通信、数媒、广播、电视、电影、出版、广告、新闻、网络、文化产业、新媒体等。比如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要求学生掌握网络传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新闻传播理论,受到新闻业务的基本训练,具有一定网络经营和管理的能力。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主要学习新闻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新闻业务的基本训练,并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知识,以具备能从事新闻工作和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一般说来,传媒专业开设于大学的新闻与大众传播系或传播学院之中。这个专业的学生专门学习如何利用大众媒体(如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等)传播文字、听觉和视觉信息以及广告、公共关系、影视制作的方法与技术。

传媒专业适合女生学吗

现在有很多的同学都想要学传媒类的专业,而传媒类,也是分了很多的专业的,其中包含了传播学、广告学、传媒经济、新闻学、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等,每个专业所学的内容都不一样,应该说从事工作的情况也都不一样。对于女生来说学新闻传媒是比较好的,新闻传媒离不开笔头文字功夫,需要看很多的报纸文章、新闻、报道以及电视节目,从这方面说,女生大多比男生文字细腻,爱看电视。

传媒专业范文3

[关键词]影视传媒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能力培养

影视传媒专业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一方面,经济、文化、技术等各方面因素对影视创作具有重要影响;另一方面,影视创作行为也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对影视人才提出了全面的素质要求。从业者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影视制作技能和艺术功底,还要具备务实的创作观念、积极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建设态度;不仅要有影视作品主题的阐释、表达、实现能力,还要有影视作品开发的策划能力、创作团队的组织管理能力、影视服务的商业运作能力。显然,这种全面的素养和能力难以通过孤立的教学环节培养实现,必须通过整体性的实践锻炼来养成。为此,立足于影视传媒专业的学科属性,建立结构和功能最优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全面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是高等影视教育当前面临的重要工作。

影视传媒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针对快速发展的影视传媒产业对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全国各类高校都争相开办影视传媒及相关专业。在影视传媒教育高速扩容的同时,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十分突出,主要表现为影视人才培养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脱节,多数毕业生由于专业技术不扎实、创新意识不强、策划能力弱、美学鉴赏力差等原因,在就业时无法获得相应的专业职位。“教育”和“影视”为何脱节,从我国影视传媒教育的现状考察,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值得关注。

(一)实践教学观念陈旧,认识模糊

在许多院校的影视传媒专业建立之初,理论课程与实践类课程比重失衡的现象普遍存在。随着各院校开始注重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人才培养体系中实践类课程的比重逐渐上升,这基本缓解了实践课时不足的问题。但不少院校在对实践教学的认识上,依然停留在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思维模式上。例如,在安排课程表时,优先安排理论课程;在常规教学检查中,往往忽视对实践类课程教学质量的检查;在实践教学资源紧缺时,随意取消实践教学环节;在教学工作量统计中,实践课的系数一般低于理论课。这些重理论轻实践、重数量轻质量的倾向反映出实践教学在学生能力培养中的核心地位没有得到充分认识。

(二)实践教学体系分散,实践教学模式单一

目前影视传媒类专业普遍设置了实验教学、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实践教学环节。但由于缺少科学性、系统性的实践教学体系做保障,这些实践教学环节在相互衔接、资源整合以及运行机制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实验教学完全依附于理论课程,基本上属于老师教什么学生做什么的验证性实验。而这种在完全封闭的环境中完成的实践活动,对于特别需要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影视传媒专业学生而言,其作用是有限的。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是目前高校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由于实习基地有限,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了自寻实习单位。分散实习导致学生处于“放羊”状态,难以根据教学要求进行实践。而安排在寒、暑假的社会实践往往是以对专业教育意义不大的社会活动居多。

(三)师资队伍建设与高等影视教育发展不相适应

随着影视院校招生数量增大,影视类专业的师资力量出现明显不足。大多数教师是从校门直接到校门,理论水平较高,但实践能力较弱,缺少或根本没有在影视行业工作的经验,很难做好学生实习实训的指导工作。学生感到教师教授的理论知识很难转化成实用技能,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面对以上这些问题,我们将如何应对?深化影视传媒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惟一可行办法。

构建影视传媒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正如实践不是简单的、纯粹的操作性活动,而是人以全部信念、情感、认识和智慧投入的、具有丰富创造性的行动,影视传媒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也不是单纯的操作训练,而是培育影视人才的综合素养、包含科学与人文、技术与艺术内涵的综合的教学过程,是具有统合能力和综合效能的体系化存在。构建影视传媒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包括以下内容及层次。

(一)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理论建设

建立影视传媒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首先要确立影视传媒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确立影视传媒专业的学科体系。科学、合理、长效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应该单单着眼于学生的就业,更应该考虑学生的终生发展。影视传媒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当是: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较强的现代影视传媒能力、较高的影视传媒专业素养和较扎实的影视传媒职业基础,适应未来社会对人的职业化、多元化、灵活化需求的应用型创新型影视传媒人才。其中,“应用”强调与生产实际的对接、融合;“创新”要求全面的素养和能力。应用型创新型影视传媒人才不仅要有以影视创作服务生活的能力,更要有以影视创作引领生活的潜力。

围绕培养影视传媒人才的科学精神、人文素养、艺术创新和技术能力等必备素质,在学科体系建设上,影视传媒专业应构建以影视传媒学科为主体,文学、工学、艺术等相关专业为辅助的学科布局。在课程设置上,应加大跨专业选课力度,增加人文和理论修养课程的比重。在教学视野和空间方面,要重视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宽办学视野与交流合作空间。

(二)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具有情境性和复杂性,根据教学载体和侧重点的不同,可以将影视传媒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划分为递进、整合的几个层次:(1)课程实践教学。以课程结构和内容为主体,围绕相应课程中的知识吸收、技术训练、思维引导等开展具有实践意义的教学;(2)创作实践教学。不拘泥于具体的课程内容,以创作为核心,在实践性情境中培养创作意识、激发创造潜能、培养创新思维;(3)项目实践教学。拓展教学空间,通过虚拟的或实际的项目,全面锻炼学生从剧本创作、部门组建、资金决策、拍摄准备、正式拍摄、后期制作到营销及管理分析等整个流程的素质和能力;(4)行业实践教学。深入实际,在现实的行业运作中直接锻炼并检验职业素养、从业能力;(5)社会实践教学。如果说行业实践教学具有较为突出的商业色彩,那么社会实践教学就是在最广阔的空间里全面培养学生包括自律意识、社会责任感等伦理观、价值观的过程。不同层次的实践教学内容,总体目标在于通过动态的、综合的培养过程,使影视传媒人才胜任专业岗位、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求,融入产业及文化发展。

(三)采用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模式

在具体的实践教学环节上,可以采用技能训练、项目教学、模拟公司、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与政府部门合作开展社会文化活动等多种模式。其中,“技能训练”是指围绕“编、导、摄、照、录、制”等各项专业核心能力展开的逐项训练。这些训练要体现出阶段性、阶梯性特征,即根据不同阶段学生应掌握的知识或能力,分别选择课堂、校园、媒体、公司、社会作为实践场所,设定不同的实践目标,锻炼不同的实践能力,分层递进,有计划、有步骤地达到实践效果。同时,在实践教学中,校外实习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意义。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这一互惠双赢的合作机制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实践锻炼的机会,同时对于学校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调整专业结构,避免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能够产生积极影响。此外,影视院校还可以通过参与或主办各类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社会文化活动,有力地引导学生利用专业优势服务社会,使影视创作服务生活的价值理念得到积极践行。

(四)组建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在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方面,应按照“双师型”要求组建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影视传媒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高素质的影视传媒教育师资队伍应该具有这样的特征:广阔的文化视野、敏锐的专业洞察力、广博的专业知识、积极主动的生活态度。在这支队伍中,应该既有富有影视传媒素养的教育精英,也有受过最新专业培养的高学历人才,更要有影视传媒业界的优秀从业人员,是集教育、业界精英为一体的能够培养真正为社会所用的高等影视人才的师资队伍。

(五)建立健全实践教学体系的管理和评价机制

影视院校要建立上下协调的实践教学组织系统,通过岗位责任制明确各级组织的相互关系、各自承担的任务及所负的责任。在整个实践教学组织系统中构成一个职责明确、衔接紧密、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同时,要充分调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分为杠杆、以教学效果评估为质量标准的教学体系。通过实施督导制,对实验教学质量、学习效果、管理工作、规划工作进行监督、评估和指导,使实践教学真正成为实现教育培养目标的有效手段。

(六)繁荣具有影视传媒特色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培养学生的软件环境之一,它以其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影响生活在其中的人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影视传媒人才的培养需要美化的、文化的、生动活泼的校园生活,还需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自由探索的学术氛围。因此,影视学院要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并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进程结合起来。

影视院校可以通过学术报告、专题讲座、名家论坛等活动,活跃学术气氛,扩展学术视野;还可以通过开展写生、影展、文艺晚会、DV比赛、创意大赛、电影艺术节、影评鉴赏周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使学生在文化艺术的氛围中,接受熏陶、体验创新。

总之,影视传媒学科与普通文理科高等教育最大的不同,在于强调知识性与技术性、艺术性并存,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培养,注重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训练。如何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让教学走向创新,是影视教育的核心。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正是围绕这一教育目标展开的。构建影视传媒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从高等教育的普遍规律和影视教育的特殊规律出发进行的探索,是基于影视传媒学科属性和社会人才需求采取的举措,其中的深层内涵与意义,需要在实际教学中、在现实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李晋林.影视传媒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J].当代传播,2008(01).

[2] 王蓉晖.构建影视传媒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思路[J].新闻界,2006(06).

[3] 项仲平,陈燃进.构建影视传媒艺术类院校人才培养的创新教育体系[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6(05).

[4] 韩丙祥.构建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J].教学与管理,2006(09).

传媒专业范文4

传统媒体扮演的社会角色

传统媒体在网络维权事件传播中扮演的社会角色和表现,就当前情况来看,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以王帅帖案为代表的积极角色;一种以公安局长拐卖民女案为代表的消极角色。

1.王帅帖案中的积极角色

3月份网民王帅在网上个人博客以“河南老农的抗旱绝招”为题的博文,揭露家乡河南灵宝县政府征收农民耕地及征地补偿中的问题,引发网络热议,搜狐等网站将该帖在论坛置顶并放置在网站首页。王帅个人因此被当地政府千里追捕并以诽谤罪拘留。4月初,中国青年报记者经过深入调查采访,对王帅反映的问题进行了公开报道,之后又有多家新闻媒体跟进报道,众多媒体纷纷转载和发表评论。媒体的公开报道又引发网络的热议,由此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事件。社会舆论的关注,对当地政府形成压力,河南省公安厅长致歉,王帅获得国家赔偿。

在王帅帖案中,传统媒体扮演着积极角色,对网络维权事件深入采访,积极报道和发表评论,传统媒体的介入及其报道也成为网络媒体中的信息源和意见源,引导着网络上信息流和意见流向正确的方向流动。

2.公安局长拐卖民女案中的消极角色

网民“老虎庙”,在街头听信内蒙古农民黄某诉说自己女儿被陕西洋县人大代表、公安局长和村镇领导倒卖,在网上以《人大代表和公安局长勾结一起盗卖民女》为题文字和视频内容,引起网络议论,据陕西洋县政府提供的数据,截至4月24日有60多家网站转载,近万名网民跟帖留言对当地政府指责,言辞激烈。对网络反映的问题,当地政府组织调查,并举办新闻会说明调查结果:黄某捏造事实以图私利,黄某女儿自愿嫁于当地农民,不存在人大代表和公安局长拐卖妇女的事实。传统媒体在新闻会前没有进行调查采访报道,在会后也仅仅报道会内容,并没有深入调查涉及纠纷的各方。因此,在当地政府公布调查结果后,网络上对调查的真实性和权威性质疑之声仍在,对这一事件的社会舆论仍然混沌不清。

在此事件传播中,传统媒体表现消极,由于没有权威、专业的媒体机构提供详细的报道和评论,事实仍然不清,非议不断,网上舆论仍向网络怨气方向发展。

传统媒体应当承担网络维权事件传播中的社会责任

针对自由开放的网络媒体及其传播中的社会责任缺失问题,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作为专业的新闻传播机构,在网络维权事件传播中应扮演积极角色,担负社会责任。

首先,作为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传统媒体应当及时反映社情民意,应如同社会雷达一样,随时注意社会这条大船运行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浅滩暗礁。网络维权事件特别是热门事件,理应是传统媒体关注和报道的对象。

其次,目前网站不具备采访资质和能力,网民个人也不具备专业采访能力,传统媒体理应以其专业资质,对网络维权事件进行信息核实、采访调查。

再者,传统媒体相较于网络媒体,信源可信度强,能够弥补新媒体的缺陷。根据传播学者的研究,信源可信度影响传播效果,信源可信度包含两个因素:一个是传播者的信誉,一个是专业性、权威性。在这两方面,传统媒体以其多年的积累,可信度高,传统媒体积极传播准确事实和意见,能够起到好的传播效果。

如何承担网络维权事件传播中的社会责任

在网络维权事件传播中,传统媒体应当并且可以在以下方面积极扮演专业角色、承担社会责任。

首先,核实事实,积极报道。对网络维权事件不能视而不见,逃避媒体的舆论监督责任;也不能网云亦云,不加核实进行转载,成为网络的传声筒,那样极可能造成失实,是违反职业准则的行为。传统媒体对网络中传播的事实,应当履行新闻媒体的职业责任,进行专业采访调查,纠正谬误,消除误解与流言,维护社会正义。

其次,深入调查,客观报道。王帅帖案、公安局政委女儿冒名顶替案传播中,中国青年报等媒体深入调查,追寻真相。专业媒体的调查报道,不仅能将细节、问题详尽揭示,而且实地调查也真实可信,对网络流言有正本清源的功用。

传媒专业范文5

德育教育于未来传媒人的重要性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党总支书记王健华认为:“高手不单是技术层面的,更重要的是思想认识、学养境界层面的。可见,优良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是传媒人首先应该具备的素质,这也应是成为一个传媒人的先决条件。以记者职业为例,这个职业本身是一个崇高的职业,但由于有太多的诱惑,又是一个很容易堕落的职业。这时,如果记者本人稍微有那么一点不坚定或放松,很容易就违反了职业道德,小则违反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大则可能参与受贿、掩盖歪曲事实真相、伤害他人利益以致触犯法律。因此,作为传媒行业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有必要在大学期间,做好未来传媒人的德育教育工作,为我国输送道德高尚的传媒工作者。

目前传媒相关专业大学生在德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理想与现实有差距,自我评价过高。这个问题也是当前很多大学生普遍存在的思想误区,“大学生”就意味着人才的时代已经过去,高等教育的普及使大学生的数量迅速增加,与此同时也培养出了良莠不齐的大学毕业生,虽然学历仍然是许多用人单位的敲门砖,但能力和素质则更是人才招聘的重要看点。目前我国的部分大学生还是以为进入大学校门就万事无忧了,殊不知,只有真才实学,并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才能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有作为。特别是传媒行业的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即说明“两年工作经验”的字样,把许多刚刚走出校门的应届毕业生拒之门外,这就使许多大学毕业生面临着就业难,找个如意的工作难等问题,这样的现实状况,对刚步入社会的毕业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因此,只有在大学时加强理想与现实的德育教育,摆正学生思想,引导其扎实学习基础知识,多参与社会实践,提高专业技能,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物欲诱惑,导致价值观扭曲,责任感、敬业观念弱。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一些西方观念的渗透,许多大学生对物质利益看得很重,在面对物质诱惑时,宁愿违背道德意愿,形成了扭曲的价值观,从而丧失了应有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对物欲诱惑的抵抗是传媒人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的能力素质,因此在大学的德育教育中,教育工作者应该把物欲抵抗教育作为工作的一项重点进行教育。

网络的不良影响。网络上的知识包罗万象,我们几乎可查询到我们想要的任何有益知识,同时网络上也有很多不良的有害的知识,网络游戏、等都成为教育工作者无法把握的、对学生德育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德育教育工作更加复杂,也对德育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熟悉各种传媒特别是现代传媒的特点,才能在德育教育改革创新和效能上取得成功。

心理健康存在问题。以应试为目的的初高中教育主要以知识教育为主,较少地涉及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刚入学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还不成熟、不完善,因而,大学的德育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许多大学生面对大学里的各种学生活动无所适从;有过十几年学习经验的学生到了大学却不知道如何学习了;他们想与老师、与同学处好关系,却常为如何说话、办事而苦恼;面对各种竞争不知所措;很多人不懂得支配闲暇时间,打游戏、看电影、聊天、谈恋爱、逛街常常成为打发时间的方式;想成才,不知道如何去做;等等。上述问题导致许多大学生的心理有或多或少的焦虑、不自信,更严重的则厌学、自暴自弃。我们德育工作者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的德育教育环境和对象。

大学生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脱节。当前的大学生有一个普遍的特点,就是他们似乎什么道理都懂,却经常做一些不正确的道德选择。我们常见的有不爱护公物,随处扔垃圾,不合理的竞争,为了一己私利不择手段等。表面上看他们什么都懂、很成熟,他们也以为自己很成熟,但落实到实际行动上却大打折扣,即道德意识和行为脱节。如此下去,我们培养的如果是知行不统一的违心传媒人,那我们的行业的公信力必将下降,传媒事业也将面临危机。

因此,面对德育环境和德育对象的变化,我们德育工作者也必须在教育方法上改革创新,才能在当今的德育教育中取得成效,培育出百折不挠、坚韧顽强、正直果敢的传媒人。

新形式下德育教育的对策分析

增加德育教育手段,发挥现代传媒功效。以网络传媒手段为例,现在大学生上网的时间比较多,通过参与学生QQ群,与学生QQ聊天,发电子邮件等途径,与学生一对多、一对一地进行德育教育,通过网络可以打破时空限制,单独的QQ聊天、电子邮件,有助于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增强德育工作的效能。

着力构建大学生德育评价体系。虽说德育评价很难用分数来界定,但是没有系统的评价办法,给德育工作者也带来了工作困难。如何评价德育工作的效果?已经有个别大学开始尝试建立德育评价体系,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办法给学生评定德育分数,取得了一些成效,也为其他院校的德育工作者提供了改革借鉴。

从闲暇生活找到高校德育创新的突破口。马克思认为:“幸福存在于闲暇”。即闲暇时间是最能体现一个人个性特点的时间。现在的许多大学生对闲暇时间的利用不科学、存在盲目性。他们不懂得闲暇时间的重要意义,不知道怎么能更好地利用好闲暇时间。因此从闲暇时间找到德育教育的创新点,是我们德育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调整好就业心态,在大学期间多积累工作经验。对传媒行业来说,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很难找到令自己满意的工作,因此,教育学生“先就业后择业”,摆正就业观念,并且能使这种就业观深入人心,是传媒相关专业德育工作者必须解决的难题。另外,指导传媒相关专业多在大学期间参与社会实践,多积累工作经验,多积累个人优秀作品,也是提高就业门槛的一条有效途径。

最后,只有结合心理教育,帮助大学生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才能给学生建立自信,进而德育工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效。

传媒专业范文6

一、传媒策划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理念的构建

(一)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传媒策划与管理专业的实践课,主是任务是根据专业人才,结合传媒行业的工作环境以及岗位技能的要求,对学员进行实践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改变了以往的教学形式,从室内的教师“教”、学生“学”的形式,转变为以实践为主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构建,把教学重心转向了学生,以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中来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演练,把学过的专业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来。综上所述,在传媒策划与管理专业实践课的教学理念上,以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改变教师的主导地位,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全面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为传媒策划与管理专业培养高质量的专业技术人才,为社会输送职业能力强的毕业生为教学目的。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能力主要是指胜任工作任务所需要的所有要素的综合体,包括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不断壮大,各中外企业及各单位,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愈加趋向高学历、能力强的综合型人才。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学历、高技术的传媒策划与管理专业人才,在实践教学中,应当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参照实际活动,围绕职业能力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实践锻炼,循序渐进地进行实践能力、创造力以及革新能力的培养。

二、传媒策划与管理专业实践体系的框架构建

(一)通过兴趣理论构建实践体系框架在德国,在实践教学中更加强调的是教学方法的应用与研究,这也是德国职业能力开发的思想特色之一。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目的就是以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首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节实践课成功与否,也是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通过学生学习兴趣的满足,来完成实践任务课程的教学。

(二)促进学生自主积极性、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在传媒策划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为了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实施自主积极性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可以采取通过摸底考试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对于参与实践学习的班级,进行访谈与观察了解,主要是了解学生在班级表现情况,也就是摸清个体学习实践接受能力,往往在这个环节,对于一些实践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是比较突出的。所以,对于那些在班级比较活跃、积极参加各种活动的学生,进行有效的关注,并在实践教学之前,挑选出这些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作为实践课教学过程中的“点”,通过这些“点”,达到“带面”的作用。对于这类学生,可以通过自主积极性的培养,使这部分学生在实践中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即在实践教学中,对于接受能力较强、实践教学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在小组合作或协作学习中,能够起到一个带头的作用,并能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其活跃性促使其发挥良好的沟通能力,可以通过这部分学生带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并加以及时的指导与点拨。在实践教学中,可以对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高职传媒策划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创新探讨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是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最好方法,激发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这里所说的动机,主要指的就是学习的一切原动力,动机即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主观因素,更是学生学会学习的一个前提条件。在学习上,只有通过良好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并使其在学习上保持持久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高职传媒策划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提高实践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实现:

(一)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一个指导者、领路人,要求教师必须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在实践教学中,要为学生设计出职业工作场景,提出未来岗位群对专业知识技能的要求,使学生在参与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运用相关的专业技能知识并得到锻炼,在实践中有效提高自身综合能力,使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得到有效的结合。学生通过教师创设的情境进行仿真练习,并指导学生进行职业工作状态,使专业技能得到充分的锻炼。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根据学情,找准实践教学的切入点,使课堂结构的构建更加合理,并通过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引导学生对专业技能的实践学习。传媒策划与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中的课程安排上,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进行安排,通过难易适宜的课程结构的构建,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专业理论知识得到有效的锻炼。

(二)实践教学内容设计模块化在教学中,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用制度来约束学生,是促进实践教学有序进行的根本。根据教学内容,对专业知识健立健全专业实践教学的规章制度,确保教学时数与培养目标的实现。在教学中,准确的将实践教学课程划分成几个部分,例如,可以把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划分成“课程实践教学”、“专业实践教学”以及“专业集中实践”三个模块,并且在每个教学模块中,也要明确教学制度以及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模块的构建形成前后呼应,从而达到融会贯通的作用,这样,即可以体现出实践的专业性,又能够从创新的角度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最终能够达到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目标。

(三)实践教学培养目标一体化高职传媒策划与管理专业的课程目标,大多数贴近于现实生活,所以在实践教学中的专业培养目标,要重视学生本身的各项专业技能的训练,例如对学生的广播播音能力、广告策划能力、演讲策划与各种活动的主持与幕后的设计等工作,都要进行必要的实践教学指导与仿真练习。对于广告文案写作能力的培养,也要根据当前新时期内容进行练习。通过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教学手段的不断创新,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教学中去。在创新手法上,首先在实践教学伊始,通过导入的不断更新,运用游戏法,或者是猜谜法等,使学生在实践课的最初,通过情境的有效创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兴趣的趋使下,积极投入到专业实践中来。教师根据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作为突破点,在实践中通过真实情境的引导,指导学生在实践中通过小组合作及协作的有效学习方式,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任务趋动法,在课程的实践阶段,通过三个模块的合理划分,制定出统一的学习目标。在这三个模块的学习中,为完成某一项专业任务制定适合学生发展的目标,来完成实践教学任务。这样,既可以侧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全面发挥自已的专业知识与特长,逐渐找到自身的优势;既突出了学生个人的优势,也挖掘出了个人潜在的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的精神,从而提前具备适应职场的能力。

(四)教学手段多元化在专业实践教学中,通过一些常用的教学手段的创新,来完成实践教学。如通过新型案例教学法、市场数据调查等教学方法,以工作场景的模拟练习,使学生通过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方法,最终达到训练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目的。

四、结语

上一篇浪淘沙刘禹锡

下一篇乔迁贺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