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糖健康管理范例6篇

高血糖健康管理

高血糖健康管理范文1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的加速, 糖尿病、高血压病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致残率、致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并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根据慢性病防治相关文件的要求及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特制定2020年糖尿病、高血压病防治管理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1、大力培训村医对糖尿病、高血压病的管理知识,使村医能够熟练掌握糖尿病、高血压病的管理知识,利用村医对现有糖尿病、高血压病患者及时进行每年至少 4 次面对面随防管理,精准扶贫慢病人员增加4次面对面随访。原始资料上报卫生院,及时录入。

2、利用居民健康档案和组织居民进行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早期发现糖尿病、高血压病患者,提高糖尿病、高血压病的早诊率和早治率。

3、对35岁及以上居民每年首诊测血压;居民诊疗过程测量血压。

4、加强糖尿病、高血压病患者的随访管理,提高糖尿病、高血压病的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提高糖尿病、高血压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和知识和技能,减少或延缓糖尿病、高血压病并发症的发生。

5、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定期开展糖尿病、高血压病专题知识讲座及大众宣传,普及社区居民糖尿病、高血压病的防治知识, 控制各种危险因素,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

5、高危人群防治知识知晓率达 80%

6、对高危人群和普通人群进行健康教育有记录和效果评价。

7、根据卫生局年初下达的慢病筛查、管理目标数积极的开展慢病工作。

二、糖尿病、高血压病的管理

1、利用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健康体检、卫生院及各村卫生站的诊疗、免费测血糖、血压、主动检测等方式发现糖尿病、高血压病患者。

2、糖尿病、高血压病患者的登记,将检出的糖尿病、高血压病患者以及高危人群做登记管理建立糖尿病、高血压病患者管理登记薄,并将所有信息录入卫生服务管理系统进行规范化电子档案管理。

3、糖尿病、高血压病患者的随访管理和转诊,对检出的糖尿病、高血压病患者收集详细的病史,并进行必要的体格和实验室检查,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7 版的服务要求进行临床评估,实行分级管理和随防,对糖尿病、高血压病患者实行药物和非药物治疗。

(1)测量血压、空腹血糖并评估是否存在危急情况,如出现血糖≥16.7mmol/L 或血糖≤3.9mmol/L,收缩压≥180mmHg 和/或舒张压≥110mmHg,有意识或行为改变、呼气有烂苹果样丙酮味、心悸、出汗、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多饮、多尿、腹痛、有深大呼吸、皮肤潮红,持续性心动过速,心率超过 100 次/分钟,体温超过 39 摄氏度或有其他的突发异常情况,如视力突然骤降、妊娠期及哺乳期血糖、血压高于正常等危险情况之一,或存在不能处理的其他疾病时,须在处理后紧急转诊。对于紧急转诊者在 2 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2)若不需紧急转诊,询问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间的症状。

(3)测量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检查足背动脉搏动。

(4)询问患者疾病情况和生活方式, 包括心脑血管疾病、 吸烟、饮酒、运动、主食摄入情况等。

(5)了解患者服药情况。

三、分类干预

1、对血糖、血压控制满意,空腹血糖值<7.0mmol/L、血压《140/90mmHg ,65岁以上血压《150/90mmhg无药物不良反应、无新发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重的患者,预约进行下一次随访。

2、对第一次出现空腹血糖控制不满意,空腹血糖值≥ 7.0mmol/L/血压〉140/90mmHg或65岁以上血压《150/90mmhg,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结合其服药依从情况进行指导,必要时增加现有药物剂量、更换或增加不同类的降糖、降压药物2 周内随访。

3、对连续两次出现空腹血糖、血压控制不满意或药物不良反应难以控制以及出现新的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加重的患者建议其转诊到上级医院2 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4、对所有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与患者一起制定生活方式改进目标并在下一次随访时评估进展。告诉患者出现哪些异常时应立即就诊。

四、健康体检

1、对确诊的 2 型糖尿病、高血压病患者每年进行 1 次较全面的健康体检,体检可与随访相结合。具体内容参照《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健康体检表。

2、对65岁及以上老年人确诊的 2 型糖尿病、高血压病患者每年进行 1 次较全面的健康体检。体检率达95%。

五、糖尿病、高血压病高危人群的健康指导和干预

1、糖尿病、高血压病高危人群的界定和检出。按照糖尿病、高血压病高危人群的界定标准,通过日常诊疗、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主动筛查等方式发现糖尿病高危人群。 

2、糖尿病、高血压病高危人群健康指导和干预对高危人群采取群体和个体健康指导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健康教育以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通过健康教育提高高危人群对糖尿病、高血压病相关知识及危险因素的了解,给予健康方式的指导,定期测量血压,血糖。

六、一般人群的健康促进

根据辖区人群的健康需求,在本镇广泛开展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励其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减少危险因素,预防和减少糖尿病、高血压病的发生。

1、在镇及各村设健康教育宣传栏并有糖尿病、高血压病防治知识宣传专栏。制作糖尿病、高血压病防治知识宣传单,通过糖尿病、高血压病健康主题宣传日咨询活动发放。

2、在公共卫生科每季度举办健康教育讲座中最少有 1 次糖尿病、高血压病专题讲坐。

3、院健康教育展架上放置糖尿病、高血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资料。开展免费测血压、血糖活动。

七.糖尿病、高血压病患者中医健康管理

按照社区有关糖尿病管理规范对患者进行健康管理,在糖尿病管理的基础上联合中医保健治疗,每年中医健康管理不少于一次。

八、培训

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7版服务要求对村医生进行培训,以提高对糖尿病、高血压病的管理质量。

九、评估

过程评估

糖尿病、高血压病建档动态管理情况,糖尿病、高血压病随访管理开展情况,双向转诊执行情况,就诊者的满意度等。

效果评估

糖尿病、高血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糖尿病、高血压病相关危险行为的改变率,糖尿病、高血压病的血糖、血压控制情况和药物规范治疗情况。

十、督导和考核

1、由卫生院公共卫生科组织督导和考核,每月进行一次对村医的考核,考核意见及时反馈到被检村卫生站,以便及时改进工作。

2、考核指标

1、辖区内糖尿病、高血压病患者的建档率和建档合格率

2、辖区内糖尿病、高血压病患者随访人数和规范管理率

3、参加培训及培训合格率

4、辖区内糖尿病、高血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

5、糖尿病患、高血压病者生活方式改变率

高血糖健康管理范文2

【关键词】 社区;糖尿病;健康教育;管理

【中国分类号】 R7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301-01

糖尿病(DM)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IDF)统计,20世纪90年代全球糖尿病患者约为1亿人,然而,到2007年,该数字已经迅速增长到2.46亿人,预计到2025年,全球将有3.8亿人受到糖尿病的困扰[1]。目前,我国已成为仅次于印度的糖尿病第二大国。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最新完成的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城镇人口中,糖尿病患者约有4100万人,在20岁~70岁的人群中,男性糖尿病发病率已达12%,比女性和总人口的发病率均高出约2%。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使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据国家卫生部调查显示,我国每天约新增3000例,每年约增加120万糖尿病患者,其中约95%为2型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病因复杂,之间未完全明了。只能通过糖尿病知识的教育、饮食控制、合理运动、药物治疗和血糖监测使血糖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纠正代谢紊乱,消除糖尿病症状,防止或延缓并发症,降低病死率。[2]

1. 糖尿病(DM)的健康教育

1.1健康教育对于糖尿病(DM)的重要性:健康教育是慢性病门诊中的一项主要内容,也是控制慢性病流行的重要措施之一。做好这项工作的关键是提高医护人员的健康教育意识和技能,要求医护人员不仅要掌握慢性病医学知识,且要掌握心理学、伦理学和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我们通过理论讲课、声像和图片教学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健康教育技能,从而保障病人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通过对患者有计划的健康教育,使大部分患者掌握了糖尿病的一般防护知识,学会正确使血糖仪,掌握饮食治疗的具体措施和体育锻炼的具体要求,使用降糖药物的注意事项,学会胰岛素注射技术,从而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坚持长期治疗[2],对战胜疾病有了一定的信心,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1.2健康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健康教育的形式可分为社区和门诊,就诊实时教育与下社区专题讲座相结合,采用发放糖尿病健康教育处方,家庭式医生服务电话,建立糖尿病俱乐部[4],举办糖尿病知识大赛等 ; 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1)糖尿病基础知识;(2)糖尿病饮食;(3)糖尿病运动;(4)血糖的监测;(5)胰岛素应用;(6)糖尿病药物治疗注意事项;(7)如何辨别假药。

2. 糖尿病患者的管理

2.1 门诊糖尿病患者的管理 :一、 利用门诊、居民体检等做好初诊工作,在社区服务中心或社区服务站建立档案,最好是团队包村/社区。由门诊医生、营养师、中医师等确定每一位糖尿病治疗方案,包括饮食、运动、药物治疗、血糖监测、下一次健康教育时间。 二、 复诊患者应为患者检查血压、心率,必要时检查心电图、肝肾功能、眼底检查等项目,评估病情,指导合理用药,其所有内容记入管理档案。三、 高危患者需要留院观察或住院治疗时,其健康档案由主管团队与此时主管护士交接,主管护士负责患者此时 的健康教育,出院后与该患者的管理团队交接。

2.2. 社区糖尿病患者的管理:①档案管理:修改患者的健康档案,对其档案进行标识,修订为糖尿病档案管理,并对其进行监管。 ②定期评估:与患者和其家属共同制定治疗计划,备好家庭健康日记,记录血糖值。患者定期复诊和医护人员定期家访相结合,评估计划实施情况并及时调整计划并计入档案。 ③定期教育:坚持对患者的糖尿病知识健康教育,使其意识到控制好血糖的重要性和要为达到此目标的所有行为的必要性,学到正确的控制血糖的方法。 ④普查与干预:利用每年的免费居民体检如:农民体检、妇女病普查等, 对糖尿病高危因素进行相关调查,对居民进行糖尿病患者筛选和既往糖尿病患者评估。利用健康教育倡导科学养生,纠正不良的生活行为,使糖尿病的发病率降到最低。 ⑤糖尿病患者的分类管理:(1)糖尿病肾病:据统计,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发展为糖尿病肾病(DN)分别为25%~40%和5%~40%[1],微量白蛋白尿(MA)发生率约39%。在ESRD透析患者中,DN约占1/3。导致MA的主要危险因素是血糖控制不佳、高血压、吸烟和肥胖脂代谢紊乱等。治疗原则:禁烟、控制血糖、血脂正常[5],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内,纠正心血管疾病的其他危险因素[6]。护理要点:1)控制总热量;2)控制蛋白质的摄入;3)控制钠盐和电解质摄入;4)运动指导;5)心理护理;6)监测血压、血脂和血糖;7)个人卫生指导;8)透析患者的护理 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对年老、反应较差者床边监护,注意血糖的变化,采用碳酸盐透析液,高钠续贯低温透析。同时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注意休息,保证睡眠,预防感染,提高免疫力。(2)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并且是糖尿病患者住院及非创伤性截肢的主要原因。 治疗原则:禁烟、控制血糖、血脂正常,应用胰岛素和ARI、肌醇、抗氧化剂、神经生长因子等对因治疗和其它的对症治疗,重点防治足部溃疡。护理要点:1)教育患者采纳健康生活方式,禁止吸烟,严格控制饮食,严格控制血糖至正常范围,坚持运动;2) 心理保健,3)足部保健:因体内高血糖损坏了血管和神经,导致血液循环不足及足部接触丧失,使足部更加容易受到损伤,发生溃疡、感染和坏疽,严重时甚至要截肢[7],因此教会患者必须坚持三保:即保洁、保暖、保软,宣传足部保健对糖尿病的重要性,坚持每晚用温水泡脚15~30min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泡脚后用柔软吸水强的手巾擦干脚趾缝间,每天按摩足部,穿温暖柔软而宽松的袜子,鞋子要宽大舒适、合脚。不准赤足走路,每天适当步行,做到定时、定量、量力而行。 (3)尿病高血压 :既往研究表明,糖尿病(DM)患者较非糖尿病患者发生高血压的比例高25倍,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变危险性是前者的2倍,而在同时存在高血压的病人中则增加至4倍,心血管急性事件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两者并存时,脑血管、周围血管和微血管危险性增高[8]。糖尿病高血压的管理高度重视,必须提高患者及家属的自我保健和管理能力;患者和医务人员高度合作,长期严格控制代谢紊乱,防治或延缓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治疗原则:综合治疗(即饮食法、运动疗法、药物治疗、DM教育和血糖监测)原则,强调控制高血压与控制高血糖同等重要。目标血压为

参考文献

[1] people's daily online.china has annual increase of 1.2 million diabetes patients[EB/OL].,2008-02-29.

[2] 傅祖植,内科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11

[3] 黄敬亨主编.健康教育学.第2版,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2

[4] 林娟 李红 王小芳 朱英 林云英,全国第五届糖尿病护理学术交流即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2007年

[5] Moorhead JF,Chan MK,EI-Nahas M,et al.Lipid nephrotoxicity in chronic progressive glomerular and tubulo-interstitial disease.Lancet 1982;2:1309-1311.

[6] 王卫庆 罗邦尧,糖尿病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427

[7] 刘建琴.糖尿病教育护士的地位与作用.中华护理杂志,2000,35(7):445.

高血糖健康管理范文3

关键词 糖尿病 健康管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23.307

从2009年10月开始,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辖区内的188例糖尿病患者采取了系统化管理,取得一定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对象:对辖区内已确诊的188例2型糖尿病患者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全部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男98例,女110例,年龄650±215岁,65岁及以上老年人97人,占516%;病程(10±205)年,文化程度:大专以上20例,初/高中100例,小学及以下78例,体质指数平均为2360±570kg/m2,其中超重者38,肥胖者14人。管理时间:2009年10月~2010年10月。

管理方法:

⑴建立健康档案:对所有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同期做一次健康体检,包括身高,体重,血压,腰围,视力,足背动脉,血脂,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值。

⑵制定个性化饮食处方:与患者及家人一起制定适合他自己的个性化饮食处方,不但是热卡适合,还充分考虑了每个人的饮食习惯,在每日总热卡数不变的前提下,可进行食物种类调整,达到合理饮食,轻松降血糖的目的。

⑶制定个性化运动处方:运动疗法可以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减轻体重,有规律能维持理想体重,降低血脂,维护血压,保护心脑血管,对血糖控制有明显的帮助。由全科医生对糖尿病患者制定量化运动处方,分1~5级,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适宜的运动量,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有效的规律运动。

⑷开展参与式的健康教育活动:每个月开展一次参与式健康教育活动,形式多样化,有健康讲座,小组专题讨论,以饮食为主导的试餐会等,并邀请家属参加。有研究表明:如果家属对糖尿病能充分认识,和谐的家庭可以对患者提供良好的情感支持,在饮食和血糖监测上给予协助与督促,可提高饮食治疗和血糖监测的依从性[1]。

⑸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导: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放限量盐勺,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保持心情开朗。对超重和肥胖患者制定合理的运动饮食计划和减重目标,并寻求家人的支持与帮助,伴有血脂异常者的86例患者,管理后血脂恢复正常的有66例,明显改善的20例;38例超重患者中有22例体重降到理想体重范围,对血糖的控制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合并血压异常的患者血压控制率达到95%。

⑹血糖监测:对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每月检测血糖一次,每季度检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者。对于血糖控制异常的患者,分析原因,及时调整饮食或者药物,2周内复查血糖。2次复查仍控制不良者,转上级专科医院,2周内主动随访,主动联系专科医院的主诊医生,了解患者治疗用药情况,确保治疗的安全性。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血糖仪。

⑺用药指导: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坚持服药治疗,故良好的药物治疗是控制糖尿病的关键,向患者和家属介绍各种降糖药物作用原理以及毒副作用。注意询问患者有无低血糖反应,告知所有患者低血糖反应的临床表现及应急处理,根据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剂量。

结 果

经过1年的系统化管理,取得了明显效果,管理后患者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率分别达到75%和70%,P<001,有统计学意义。对控制体重,改善血脂,都有明显的效果,合并有高血压的95例患者血压控制率达95%,有效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达到了二级预防目的。管理前后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的情况见表1、2。

讨 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已成为我国严重危害大众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通过对社区内188例患者的管理,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管理成功的经验是: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参与式的健康教育是糖尿病患者康复的前提;患者的信念与健康行为的改变是康复的关键;全科服务团队的对患者的系统化管理是康复的保障;家属经济条件与支持度是康复的基础。所以糖尿病的治疗需要医院,家庭,社区卫生服务三方共同努力,这样才能确保患者得到连续性的最好的治疗与康复。

高血糖健康管理范文4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8(b)-0083-02

在我国居民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和生活方式的快速转变等因素的影响下,我国的糖尿病发病率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对人民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在过去10年间,我国由于糖尿病造成的经济损失达5 577亿美元,而目前糖尿病的控制情况仍不理想。《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1]指出:糖尿病作为一种终身性的疾病,患者的行为和自我管理能力也是糖尿病控制是否成功的关键,而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方式具有重要的影响。该院于2016年1―12月选取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尝试并观察了在导医陪诊工作中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全程健康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该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中随机选择10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用同样的方式从同时期糖尿病患者中另选100例纳入对照组。入组后详细了解并记录每例患者的基础资料。观察组男性58例,女性42例;年龄35~76岁,平均(52.6±9.9)岁;体重45~84 kg,平均(62.1±6.8)kg;伴有高血压病者48例,血脂异常73例,不同程度并发症者37例;空腹血糖为(8.9±1.3)mmol/L,餐后2 h血糖(15.2±2.8)mmol/L。对照组男性60例,女性40例;年龄38~75岁,平均(53.1±8.7)岁;体重51~86 kg,平均(63.1±7.7)kg;伴有高血压病者43例,血脂异常74例,不同程度并发症者41例;空腹血糖为(8.4±1.1)mmol/L,餐后2 h血糖(14.6±3.3)mmol/L。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年龄、体重、伴随疾病及并发症、基线血糖水平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实验设计 该实验为前瞻、随机、对照研究,随机入选实验组和对照组,随访期限为6个月,随访结束后由专门人员采用访谈和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每例患者糖尿病知识的了解情况、生活方式情况,并抽血检测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1.2.2 干预方法 对照组患者按常规方法给予导诊,观察组患者在?б脚阏锕?程中给予全程健康教育。全程健康教育方法:在陪诊过程中,更具人性化和个性化原则,有针对性的向糖尿病的患者及家属讲解糖尿病的基础知识、治疗原则、生活方式管理的意义、血糖控制目标、二级预防的重要性等,对于伴有高血压、高脂血症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根据他们伴有的疾病情况进行因人而异的健康指导。发现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的心理倾向的,给予必要的心理疏导。该次就医结束之后,约定下次就诊的时间和项目,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运动强度和时间、药物治疗方案,并交代患者生活中加强生活方式包括饮食、运动、合理用药和血糖监测管理。

1.3 观察指标

随访结束后采用访谈和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每例患者糖尿病知识的了解情况、生活方式管理情况,并抽血检测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两组患者在糖尿病知识了解情况、生活方式管理方面(包括饮食、运动、合理用药、血糖监测)、血糖水平等方面,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知识的了解情况、生活方式管理情况均分为优、良、差3个等级,根据访谈情况和调查问卷结果将患者归类,比较两组患者在3个等级中的分布是否存在差异。

1.4 统计方法

运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年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生活方式干预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在糖尿病知识掌握、饮食管理、运动管理、合理用药、血糖监测等维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水平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的空腹血糖平均为(5.3±0.6)mmol/L,低于对照组的(7.0±1.1)mmol/L;观察组餐后2 h血糖平均(7.5±1.6)mmol/L,低于对照组的(9.4±1.8) mmol/L;观察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为(5.9±0.3)%,低于对照组的(7.0±0.3)%。观察组患者在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糖尿病患病率的逐年增加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之下,对人民群众的健康、社会养老的压力等方面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传统的药物治疗仅仅是糖尿病干预当中的一个方面,通过有效的措施引导和干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习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预后,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而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无疑是引导和干预糖尿病患者进行生活习惯管理的重要措施。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应该渗透到患者就医、检查和治疗的每一个环节当中。韦东晓[2]提出,导医陪诊能够为患者提供大量的有关于健康的信息,帮助患者认识影响健康的因素,帮助患者认识自身存在的健康问题,指导患者的日常生活行为管理。因此导医陪诊全程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高血糖健康管理范文5

[关键词] 高血压;糖尿病;系统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2(b)-0125-02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日常生活模式的转变,高血压病和糖尿病已逐渐成为我国主要的慢性病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高血压和糖尿病这两种疾病如果控制不好,可累及心脏、脑、肾脏、眼底及全身血管病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理功能和生活质量[1]。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生活质量列为新一代健康指标,它代表所有健康干预的最终目标[2]。据报道,与糖尿病并存的心血管疾病的危害的净效应是普通人群的4~8倍,80%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并发症[3]。健康教育是高血压病和糖尿病治疗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帮助患者掌握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提高生活质量和自我护理的能力,本科从2010年1月~2011年1月对80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护理程序实施系统健康教育半年,提高了患者对所患疾病知识的掌握及治疗依从性,有效控制了血压、血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在本科住院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80例,男48例,女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48~72岁,平均58.2岁;有慢性并发症15例。研究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50~68岁,平均55.4岁;有慢性并发症1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的方法,包括心理护理、运动、饮食、用药指导、自我护理技能培训。研究组在进行常规健康教育的同时,由责任护士应用系统健康教育对患者实施教育[4]。(1)步骤:①由责任护士评估患者及家属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知识的认知程度,从而确定所需教育的层次。②责任护士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降低体重、血脂,控制血糖、血压的教育目标,并指导实施教育计划。③每周进行教育效果的评价,根据效果及时修正教育计划,达到患者知、信、行的效果。(2)方式:责任护士根据制定的教育计划遵循分阶段原则和个体化原则进行教育。根据患者及家属实施计划的能力,发放本院制定的健康教育处方,每周两次实施一对一的健康指导。(3)内容:①饮食指导,告知患者饮食治疗对糖尿病和高血压的重要性,指导患者如何计算每日总热量,并应用食品交换份法,以含足量蛋白质、低糖、低脂、低盐、低热量、低胆固醇和富含维生素的饮食为宜。切忌暴饮暴食,以限酒戒烟、科学饮水为原则。降低饮食中的脂肪含量,增加绿叶菜、豆制品、鲜奶的摄入。增加含蛋白质较高而脂肪较少的禽类及鱼类。②用药指导:患者服用药物种类较多,告知正确服药,并讲解降糖药的用法,以预防低血糖反应,平时随身自备糖果饼干。对于注射胰岛素患者,详细讲解并示范注射方法及胰岛素保管方法。避免药物失效,而达不到治疗效果。③心理指导:针对患者不同的精神心理状况、性格特点及在治疗中产生的焦虑、恐惧、抑郁等心理因素进行分类评估,然后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耐心给患者及家属进行各方面的答疑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及解释工作,消除焦虑、恐惧、抑郁等负面心理。鼓励患者主动参与病情的控制。积极配合临床治疗。④运动指导:锻炼是预防并发症重要方法[5]。责任护士对患者的生活方式进行指导,消除不良生活习惯。进行以下肢为主的有氧运动如散步、骑自行车、上下楼、慢跑、游泳、太极拳、健身操等。每周3~5次。每次30~60 min。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个体差异选择不同的运动方式。持续的运动可增高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6]。重点在于坚持长期的锻炼。⑤血压及血糖的监测:教会患者及家属学会使用血压计和血糖仪,了解正常的血压和血糖值。并实时记录反馈。

1.3 临床观察指标

出院前1 d,对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在饮食控制、按时服药、加强运动依从性上,请患者和家属复述所学内容并进行交流,以进行效果评价。并根据2008年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糖尿病控制目标(空腹血糖 ≤ 7.8 mmol/L,餐后2 h血糖 ≤ 11.1 mmol/L)和血压控制目标(< 140/80 mm Hg,1 mm Hg = 0.133 Kpa)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通过常规健康教育和系统健康教育后治疗依从性情况的比较

经系统健康教育措施实施半年后,研究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2 两组患者通过常规健康教育和系统健康教育前后血糖、血压、血脂控制情况比较

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教育前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压、三酰甘油(TG)控制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通过常规健康教育和系统健康教育后,研究组在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压、三酰甘油(TG)控制方面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本文通过系统健康教育和常规健康教育的对比显示,系统健康教育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健康教育,系统健康教育可使患者和家属主动参与护理计划制定、实施、评价。使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和家属对疾病有了更明确的认知,促使患者和家属掌握更多的高血压和糖尿病相关知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日常活动能力,更积极主动防治疾病。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服药种类较多,系统健康教育通过针对性、多样性、个体化一对一的实施健康指导,特别是强调对降糖药及胰岛素使用方法,使患者及家属掌握用药方法,降低了低血糖发作的概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心理支持、健康教育及家庭支持有利于患者的疾病康复,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研究组患者通过和家属一同参与健康教育,并经过责任护士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患者缓解紧张情绪,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控制自身情绪波动而引发疾病恶性发展,最终延缓疾病发展,提高患者生存率。

[参考文献]

[1] 胡小娟. 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6):61-62.

[2] 李超. 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 中国健康医学杂志,2006,21(4):379-382.

[3] 钱荣立,项坤三.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M].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

[4] 许樟荣. 护士在糖尿病教育和管理中承担着重大责任[J]. 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0):727-728.

[5] 肖惠敏,姜小鹰,陈晓春. 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研究进展[J]. 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46.

高血糖健康管理范文6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健康教育;进展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等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终身性疾病。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老龄化以及肥胖发生率的增加,糖尿病的发病率正呈逐年上升趋势。老年糖尿病是指年龄大于60岁的Ⅱ型糖尿病患者,老年糖尿病患者具有病情症状不典型、"三多一少"症状不明显、慢性并发症多的特点[1]。因此老年糖尿病患者容易思想麻痹,难以积极配合治疗[2]。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目前,健康教育已成为糖尿病治疗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是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和健康促进的一种重要手段。

1 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形式

1.1口头宣教 这是临床上最常用、最主要的健康教育方式,适用于不同层次的老年患者,特别适用于听力尚好、视力欠佳的患者。健康教育实施者可根据患者不同的接受程度,针对患者的需求提供其所需的疾病知识和信息,进行全面有效的健康教育,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

1.2书面形式 主要针对有一定文化层次、理解力比较好的老年患者,也适用于听力下降、视力尚可有文化的老年患者,可选择在门诊、病区、社区等发放健康教育宣传手册,开办宣传栏等[3]。主要通过糖尿病健康教育手册及宣传栏传播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及护理方法,是广大糖尿病患者了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

1.3举办知识讲座 这是近几年医院门诊经常进行的一种比较新的健康教育方式。主要是在门诊固定的时间召集部分老年糖尿病患者,以投影、录像等影像资料形式系统的讲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同时现场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类问题并给予科学指导;而患者之间也可以进行糖尿病治疗及护理的相关经验交流[4]。这种健康教育的形式灵活多变,丰富多彩,比较贴近老年糖尿病患者,容易吸引大多数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是健康教育得以实施的有效途径。

1.4举行俱乐部形式的健康教育 杨路敏[5]等在对11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键康教育中采取俱乐部形式的健康教育模式,通过情景教育及参加俱乐部活动的患者之间的讨论,加深了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使患者更易于掌握和接受疾病的知识。俱乐部小组成员包括糖尿病专科的专家、高年资糖尿病专科护士及资深糖尿病营养师等。俱乐部可举办1次/w健康教育讲座,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特点,健康教育重点放在糖尿病疾病知识、饮食指导、药物应用、预防并发症等方面。

1.5家庭式健康教育 高学兰[6]等对15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家庭访视中发现部分老年人糖尿病治疗依从性差的原因是老年人承担了家庭中过多的家务劳动和抚养孙辈的责任,同时,为了迁就家庭其他成员的饮食习惯,导致不能有效进行饮食运动治疗。因此,家庭式糖尿病健康教育中,不仅对患者,也要对家属进行糖尿病知识的教育,让家属共同参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最终达到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张蓉[7]等对74例年龄≥60岁的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家庭式健康教育,定期进行家庭随访,以家庭为中心利用与患者和家属接触的每次机会进行健康教育及糖尿病知识培训,使家属对患者起到指导、督促和监督的作用,患者能在家属的指导下,积极配合治疗,提高了治疗的依从性。家庭式健康教育让老年糖尿病患者掌握了自我监测血糖的方法,能及时发现血糖异常,并能主动将血糖变化反馈给医师,查找原因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了血糖控制率,对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增强患者自我保护意识起到了积极作用。家庭式健康教育使糖尿病患者在出院后能得以延续,是一种更容易接受、优于一般健康教育的方法。 2 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对象

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对象应包括老年糖尿病患者、患者家属及家庭护理人员、社区护士及临床护士等。

2.1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糖尿病患者是健康教育的主要对象,姜梅[8]在对60例老年糖尿病的观察中发现,糖尿病控制成功的关键在于良好的自我护理。而有效的健康教育可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促使患者自觉地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增强了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改变了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对糖尿病及并发症的预防和控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2老年糖尿病患者家属及家庭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 家庭是老年人生活的主要环境,糖尿病的治疗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转变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还需要家庭其他成员的支持,因此,健康教育还应将患者家属列为健康教育的对象;很多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基础疾病比较多,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患者的生活还需要家庭护理人员的参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各种治疗,特别是饮食治疗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向患者家属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宣教,尤其是饮食治疗知识,使家属了解糖尿病各种治疗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让家属参与到患者的治疗计划中,以提高患者家属在老年糖尿病治疗中的配合作用。

2.3对社区护士及临床护士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的培训 苏玲华[9]等研究认为糖尿病患者的疾病控制以药物治疗、饮食控制、运动锻炼等配合健康教育为主,其中以糖尿病健康教育为核心,他们对400名护理人员调查发现62%的临床护理人员对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基本认知不足,大部分的护理人员对糖尿病知识的认知程度仅仅停留在课本中的知识水平,护理人员对糖尿病知识更新不够,说明护理人员的专科知识匮乏。付阿丹等[10]通过对679名糖尿病患者研究表明,把健康教育引入临床路径,使健康教育程序化、具体化和目标化能有效提高住院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质量,92.2%的临床护理人员愿意采用健康教育路径的方式工作。国内外的研究表明,慢性疾病患者特别是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对改变患者的不良行为、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因此,社区护士和临床护士作为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加强护理人员对糖尿病专科知识的培训,强化护理人员的健康意识,使护士承担起健康教育的重任,护理人员能有信心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全面、系统、专业化的健康教育和指导,以满足患者的知识需求,积极预防疾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内容

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饮食控制、运动锻炼、遵医嘱服药、血糖自我检测、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低血糖的护理、正确注射胰岛素等。

3.1饮食指导 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中的一项基础治疗措施,是预防和改善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因素。龙小青等[11]通过对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认为,饮食治疗能降低血糖、减轻胰岛细胞的负担,有部分患者经饮食治疗后血糖能恢复正常,说明饮食治疗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意义。陈庄妹[12]通过对17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观察认为,合理的饮食控制应根据老年患者自身情况来制定,应在控制总热量的基础上保证营养的摄入。而张国荣[13]认为饮食控制对远期达标和预防并发症有着重要作用,饮食控制应根据患者的体型、年龄和活动量来计算患者一天的总能量的需求,在控制总能量摄入的同时,应制定合理的饮食结构,能量的50%应来源于主食,20%~30%来源于蛋白质,10%~20%来源于脂肪,在此基础上还应保证摄入足够量的膳食纤维,按次比例合理搭配患者1d的饮食,同时应避免高碳水化合物、高脂肪等。健康教育者应主动向患者说明饮食治疗的重要性,协助营养师帮助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强调糖尿病患者饮食中的禁忌,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

3.2运动锻炼 王军梅等[14]在对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中指出,运动能减少血栓形成,改善冠脉循环,减少易患因素,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机体利用糖原的能力。孟景林等[15]认为,运动疗法是一种辅助疗法,能促进糖的氧化利用,增加肌肉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有利于降糖,对老年糖尿病无严重心脑血管并发症的患者,应提倡适当运动。梁红霞等[16]认为,适量运动不但可增加热量消耗,还可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而减少降糖药物的用量。可指导老年糖尿病患者应坚持在用餐后1.5h左右进行打太极拳等慢运动锻炼,时间以30~40min为宜,避免低血糖反应。

3.3遵医嘱服药 药物治疗是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的主要措施,药物治疗分为口服降糖药物和注射胰岛素两类,选择合适的降糖药物、合理用药是糖尿病治疗有效的关键。岑德宁等[17]对61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改变了患者服药的依从性,提高了患者的遵医行为,患者的血糖得到了良好的控制。

3.4血糖自我监测 糖尿病最大的危害是发生各类急性或慢性的并发症,而控制血糖是避免并发症发生的关键,血糖自我监测是近年来糖尿病防治工作的主要进展之一,可以及时全面地掌握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为调节用药剂量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便于发现患者低血糖的发生。长期将血糖控制在一个良好水平是防止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关键。唐金秀[18]等调查发现,34.56%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对自我血糖监测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不了解,32.35%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对血糖控制目标不清楚;而进行自我监测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中有27.59%的患者血糖监测操作方法不正确,33.33%的患者血糖仪保管和血糖试纸的保存不当,59.77%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未完整记录血糖检测值和监测时间。这些均表明老年糖尿病患者对自我血糖监测的相关知识掌握不足,因此,应加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及血糖仪的操作培训,指导患者正确应用血糖仪,及时记录血糖水平,让患者了解血糖控制的目标及其并发症的关系,提高患者对血糖自我检测的认识水平,解决目前糖尿病检测管理的薄弱环节;同时,患者通过进行自我血糖的检测,及时了解自己的病情,可增加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并能帮助医生确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3.5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如果控制不当很容易诱发其它的基础疾病。糖尿病并发症是糖尿病涉及全身的急性或慢性病变,它们是糖尿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整体病变的组成部分,病变可涉及一个脏器、也可涉及多个脏器、多个系统。糖尿病的并发症多由长期的高血糖、高血脂、血液高凝高粘、内分泌失调,高胰岛素血症,动脉硬化以及微血管病变引起的。糖尿病并发症与糖尿病的病程长短及控制好坏有关,病程较长的患者,特别是血糖长期得不到良好控制者,较易于合并多种并发症。目前常见的并发症有: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性脑血管病变、糖尿病性肢端坏疽、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以及糖尿病引起的多种感染等。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并发症的发生率很高,一旦发生并发症,致残率和致死性高,预后较差,因此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并发症预防的健康教育至关重要。

3.6低血糖的护理 丁一琴等[20]研究发现,老年糖尿病患者常伴发自主神经病变,如出现低血糖症状时患者表现不典型易漏诊,且不合理用药、老年患者伴发的并发症、不合理的饮食、运动因素等均可引起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症状。糖尿病患者在口服降糖药及注射胰岛素期间,也易发生低血糖,健康指导者应告知患者要特别注意有无出冷汗、饥饿感、心悸、恶心、手足震颤等低血糖症状,如出现此类症状,可立即口服糖水或进食,以改善患者的低血糖症状。同时要对老年患者及其家属加强宣教,讲解低血糖反应的主要表现及处理方法,使患者能及时进行自救;老年糖尿病患者还要尽量避免饮酒、运动要适当,以不感疲劳为宜,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3.7正确注射胰岛素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以胰岛素分泌异常为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症,药物治疗是控制患者血糖的主要措施。随着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逐年增加,胰岛素治疗作为降低血糖、控制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已逐渐被一些老年糖尿病患者所接受。在临床工作中,胰岛素笔因操作简单、剂量准确、携带方便而被临床广泛应用,张俐[21]在对2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调查中发现因患者年老,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及记忆力皆比较差,在患者自行注射胰岛素时有54%的老年患者因经济原因、23%的老年患者表示从未接受过健康教育与指导、15.5%老年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依从性差而会重复使用一次性胰岛素笔针头。因此,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通过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提高患者对重复使用一次性胰岛素笔针头危害性的认识,改变患者的观点及行为习惯,做到正确使用一次性胰岛素针头,减少因注射造成的伤害。同时,护理人员在进行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还应指导患者胰岛素注射的剂量、时间应准确、胰岛素笔应避光保存,告知患者胰岛素笔的有效期,注射胰岛素时的注意事项,防止低血糖的发生等。柴红[22]对24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中发现,长期注射胰岛素会导致患者的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因此,健康宣教员要告知患者长期注射胰岛素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同时应注意在注射过程中不能出现皮下硬结等。

4 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心理干预

糖尿病是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又一个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老年患者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一旦确诊为糖尿病,老年患者极易发生糖尿病并发症,且老年糖尿病并发症具有致残性、致死性高、预后差的特点,易造成社会、家庭沉重的负担,因此,老年糖尿病患者容易造成心理障碍。亓东红[23]对11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观察发现,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可以有多种原因诱发:社会心理应激、性格原因、家庭原因、疾病和经济压力等,这些患者突出的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悲观、失望、紧张、恐惧、厌世等。李强翔[24]认为,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障碍主要包括:内疚、歉意,焦虑、恐惧心理,悲观、自暴自弃、失望、绝望心,猜疑心理,负性情绪,松懈心理等。对于老年患者的这些不同的心理特点,健康教育人员可进行相应的疏导以促进疾病的康复。

4.1一般心理治疗 针对不同患者心理问题和思想情绪,采取不同的心理疏导和健康指导。对轻度心理障碍患者可进行一般的卫生宣教,解除他们对糖尿病的恐惧心理和悲观情绪,宣教的内容可以从健康保健、饮食、运动、自我监测血糖、药物治疗等5个方面进行,教育和培养老年糖尿病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其保持安定、平和的心理状态。对中、重度心理障碍患者则宜向患者介绍糖尿病的分型、症状、并发症及诱发因素等,解释糖尿病是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疾病,可以在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指导下得到有效控制。通过讲解让患者了解自身病情的变化,告知患者积极的生活态度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及早治疗、控制病情的发展,可延缓并发症的出现。

4.2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和心理暗示 对患者出现的焦虑、恐惧、愤怒、怀疑、悲观等负面情绪,应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干预。如对焦虑、恐惧的患者可多安抚,稳定患者的情绪,对患者的积极言行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于怀疑和不信任的患者可以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教育,向患者解释不接受或不配合治疗对其本身的疾病不利,建议患者多与病情稳定的患者接触,消除患者的怀疑。对悲观、失望的患者,健康教育者可多接触患者,用温和的语言、亲切的态度与患者交流,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讲解糖尿病目前的治疗方法,并请恢复较好的糖尿病患者现身说教,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悲观心理。

5 小结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护理及健康教育,对减轻或避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虽然目前我们的糖尿病健康教育已普遍开展起来,但我们的健康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教育形式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护患、医患之间还缺乏足够的互动、交流,说教性比较强,实践不足;缺乏个体化特征鲜明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组织、管理力量还比较薄弱。健康教育是一项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通过健康教育可促使人们自觉地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随着老年糖尿患者的不断增多,通过社区的延伸服务实施糖尿病的健康教育,规范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流程,增强患者的遵医行为,更好地掌握糖尿病的相关知识,以改善老年糖尿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红华,郝秀仙,魏华,等.健康教育对老年糖尿病血糖控制的影响[J].齐鲁医学杂志,2011,26(3):253-254.

[2]王晓军,苏运辉.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教育方式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0,5(4):241.

[3]李玉兰,冯晚兰,曹翠红.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J].全科护理,2009,1,7(1):89.

[4]程红.浅谈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20):41-42.

[5]杨路敏,何志兰,林少珊.俱乐部形式的健康教育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09,8(4):45-46.

[6]高学兰,徐桂华,姚旭,等.家庭访视频率在糖尿病健康教育管理模式中的应用研究[J].2011,15(8):34-36,44.

[7]张蓉,范仕琼,贾先翠.家庭式健康教育对老年糖尿病疗效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3):72-73.

[8]姜梅.遗忘规律在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4):117-118.

[9]苏玲华,张毅聪,吴微.护理人员对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的认知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杂志,2011,,11(11):72-76.

[10]付阿丹,鲁桂鸣,杨静,等.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径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1,28:3268-3270.

[11]龙小青,刘娟.老年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管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7):130-131.

[12]陈庄妹.糖尿病健康教育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5):560-561.

[13]张国荣.探讨对老年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指导[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7(中):214.

[14]王军梅,王军爱.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健康教育[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5):318

[15]孟景林,朱玉.综合防治老年糖尿病的健康教育[J].中国实用医学,2012,7(27):218-219.

[16]梁红霞,时红.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和预见性护理干预的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6):41-42.

[17]岑德宁,伍艳靖.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难点与对策[J].内科,2009,4(5):837-838.

[18]唐金秀.血糖自我监测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2013,6(1C):12-13.

[19]陈艳.健康教育在老年糖尿病足部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5):119-120.

[20]丁一琴,吕建渊,王浩.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症患者的临床分析与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5):111.

[21]张俐.老年糖尿病患者重复使用一次性胰岛素针头相关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2012,10(6):86-87.

[22]柴红.老年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监测中应用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4):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