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医疗废物处理方法范例6篇

口腔科医疗废物处理方法

口腔科医疗废物处理方法范文1

1.1加强医德教育,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做到管理变化,对医护人员进行医德教育和预防口腔科院内感染的宣传教育,重点培训质控医生、质控护士及从事口腔科工作的医护人员,举办专题讲座和学习班,进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消毒隔离知识、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等相关知识培训。通过多渠道、多层次、集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宣传口腔科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全科室医护人员牢固树立起质量第一,患者至上的思想,促进了科室全员自觉参加到感染管理工作中来。

1.2各项规章制度是实行科室管理的基础,是医务人员的行动规范与准则,为保证口腔科感染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且卓有成效,我科相继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如:口腔科感染管理制度、口腔科感染管理监测制度、口腔科消毒隔离制度、口腔科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等,口腔感染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要求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必须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要做到一人一口杯一巾,每接触一个病人要更换手套并严格洗手。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制定治疗器械清洗、消毒与灭菌程序,根据口腔科易感因素如医源性传播途径、诊疗器械传播途径、诊疗环境传播途径等,要求必须配备足量的治疗器械,确保使用后的诊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及保养等环节的效果。

1.3制定保洁、医疗废物制度,要求治疗区内的各物体表面、墙体、治疗台面等每日做一次终末消毒,地面采用湿式清扫,每日1-2次。如被血液、体液污染,及时用1000mg/L-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拖地或喷洒地面。用紫外线空气消毒,每日两次。医疗废物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和我院制定的《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及处置流程》执行分类收集,集中无害化处理。

1.4规范布局,按诊疗区、候诊区、器械清洗间、消毒间、无菌物品存放间设置。

1.5定期监测,每月对无菌物品、消毒剂、医务人员、空气进行生物监测,监测结果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标准。

2体会

2.1口腔感染性疾病:随着口腔科卫生知识在社会人群的普及,口腔诊疗过程中危险因素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为了提高医疗质量和减少医疗纠纷,提供安全满意的就诊环境,加强管理力度,监督诊疗操作规程,是预防医院感染,确保就诊患者安全的重要保障。

2.2临床治疗过程中,根据口腔科专业特点和易感因素,在患者、医务人员、环境、消毒程序、器械设备等方面,制定有针对性的控制感染管理制度,切断潜在的口腔感染诱发因素,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

2.3口腔器械消毒问题,为了使器械达到消毒、灭菌要求,必须配备必要的清洗、消毒设备,严格规范口腔科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程序,采用切实有效的消毒方法,减少外源性感染,这是预防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必不可缺的硬件条件。

2.4观念问题,首先要加强医院领导的重视,只有领导认识到口腔科医院感染的重要性,才会将口腔科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高到保证医疗质量,加强职业道德的高度,才能使消毒设备、医疗器械、环境布局等方面得到落实。综上所述可见:(1)控制口腔感染,是一个连贯的、系统的、多方面参考的工作,尽管难度很大,但只要认真、负责、严谨地工作,就会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把口腔交叉感染的几率降到最低点。(2)控制好医务人员手的卫生是控制医院感染率的重要环节,而加强医务人员洗手管理是重要环节的措施之一。在临床工作中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意识,加强对洗手重要性的认识,工作中养成戴手套或洗手的习惯,有效切断传播途径,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几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口腔科感染管理的关键就是要使医护人中树立牢固的防范意识,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抓好各环节的消毒、灭菌、隔离工作,使管理更科学、更规范,口腔感染管理才能取得优异成绩。

口腔科医疗废物处理方法范文2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调查对象为辖区内所有在《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诊疗科目中设置口腔专业的诊疗机构。

1.2方法

依据《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与《消毒技术规范》,经过咨询专家、小组讨论后,自制调查表格,并对调查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制订统一标准,采取现场查看、询问医务人员和现场检测的方法了解消毒管理工作。

2结果

2.1一般情况

2.1.1诊疗机构辖区内所有在《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诊疗科目中设置口腔专业的诊疗机构共34家(9家未开展诊疗业务),综合治疗椅63台,月诊量约12 610人次(表1)。

2.1.2执业人员25家口腔诊疗机构共有医务人员78人,中级及以上职称17人,其中执业医师占58.97%,执业助理医师占14.10%,护士占14.10%,技师占7.69%,其他人员占5.14%。

2.2调查结果

2.2.1医院感染规章制度20家口腔诊疗机构都建立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5家口腔诊疗机构没有制订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其中4家为个体及民办医疗机构)。

2.2.2消毒室与区域布局卫生部《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中要求口腔诊疗区域和口腔诊疗器械清洗、消毒区域应当分开,布局合理[2]。调查结果显示,25家口腔诊疗机构诊疗区域和清洗、消毒区域均分开设置,9家污染区、清洁区、消毒区布局不合理,9家无治疗台、工作台、牙椅位消毒记录或记录不全,7家无空气消毒(紫外线照射)记录或记录不全。

2.2.3医护人员防护在医务人员自我防护和外源性感染的控制方面,12家医务人员操作时未戴帽子、口罩,占口腔诊疗机构48.0%;14家口腔诊疗机构口腔科使用普通手动式洗手设施,即非肘式、脚踏或感应式洗手设施,占56.0%。

2.2.4消毒溶液及器械包装检查发现14家口腔诊疗机构盛放口腔器械的消毒容器标签书写不规范;13家无消毒溶液(2.0%戊二醛)浓度监测记录或记录不全,现场使用戊二醛浓度测试卡(3M)监测消毒液浓度,6家溶液浓度显示<2.0%; 8家塑封器械外包装未标明有效期或已过有效期,3家灭菌器械在空气中;15家口腔科内发现部分药品过期,主要为一级医疗机构及个体诊所。

2.2.5医疗废弃物处理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法律、规章规定,5家口腔诊疗机构医疗废弃物分类不正确,10家一次性物品未做到毁形-消毒-集中处理,7家无医疗废物回收登记或登记不全,4家个体诊所无污水处理设施。

3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我区口腔诊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已逐步开展,无菌技术操作等消毒隔离工作较以前有明显提高,但仍存在医源性感染隐患。少数医务人员消毒意识薄弱,个人防护意识淡薄,区域布局不尽合理,器械消毒与灭菌不到位,这都是医疗工作中“重治疗,轻预防”所造成的结果。为了进一步贯彻执行卫生部《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消毒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做好口腔诊疗机构医院感染工作,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工作。

3.1加大人才引进 强化内部管理

我区口腔卫生人力资源主要分布在二级及以上口腔诊疗机构,二级以下口腔诊疗机构缺乏口腔医师(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口腔诊疗机构没有取得执业资格的口腔医师),更何况口腔医生又兼职技师、护士,口腔卫生人力远远不能满足我区人口增长和经济迅速发展的需求,这为无证口腔行医提供了生存条件。因此,口腔诊疗机构应加大口腔卫生人力的引进,用制度、待遇、感情留住口腔卫生人才,以适应时展的需求。

各级口腔诊疗机构应高度重视口腔消毒管理工作,将口腔消毒管理工作纳入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管理中,建立三级质量控制网络,制订口腔诊疗器械消毒灭菌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和质量考核标准。院、科两级要加大管理力度,不定期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考核结果与科室、个人绩效挂钩,确保病人的就医安全[3,4]。

3.2开展教育培训 提高人员素质

从调查情况看,有13家口腔诊疗机构没有进行消毒溶液浓度监测,3家灭菌器械在空气中,10家一次性物品未做到毁形-消毒-集中处理,由此造成对医疗器械消毒与灭菌不严,存在严重的交叉感染隐患。卫生主管部门要定期、不定期有针对性地开展口腔从业人员预防医院感染基础知识与技能培训、考核,不断强化他们的消毒隔离技术和无菌观念,严格执行医院感染控制的规范、技术,形成人人懂法、守法的工作氛围。

3.3加强监督执法 打击无证行医

口腔科器械在临床的使用率高,容易引起交叉感染,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大对口腔诊疗机构的监督检查力度,不定期地对口腔科的清洗、消毒、灭菌工作等诸多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和技术指导,依法对口腔科的空气和物体表面卫生状况、医疗器械消毒与灭菌处理、消毒液浓度等进行监测。通过监督与检测,可以督促口腔诊疗机构意识到医院感染管理方面存在的疏漏与不足,了解管理的重点环节与难点所在,从而加强自身管理,逐步使口腔科的诊疗消毒工作走向正规化、法制化。卫生行政部门还应合理规划口腔诊疗机构资源,加大无证口腔诊所打击力度,提高打击无证行医宣传实效,有效遏制无证口腔行医现象。

3.4规范消毒技术 注重人员防护

医疗器械有效的消毒与灭菌是交叉感染控制的关键。口腔科高速涡轮手机直接与患者唾液、牙垢、血液及黏膜接触,机头结构复杂易藏污纳垢,是消毒、灭菌的难点。因此,口腔诊所必须设置专用的清洗室、消毒室,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灭菌。科室应配备必需的清洗、消毒、灭菌设备,消毒与灭菌的口腔器械应标记消毒日期、有效期。

口腔医生诊疗时常接触病人的血液、唾液、龈沟液,冲洗、洁齿等行为极易造成口腔内容物的喷溅[5]。我区48%口腔诊疗机构的医务人员诊疗操作时未戴帽子、口罩,这说明医务人员本身的防护意识不强。由于口腔专业的高风险性要求我们加强和关注口腔医务人员的自身防护。口腔专业医务人员必须重视和完善自我保护措施,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做好个人防护工作,避免造成患-医-患的医院感染链,这也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

4参考文献

[1]王峰,刘俊业,郝文源,等.莱芜市部分口腔诊室消毒卫生状况调查[J].职业与健康,2006,22(11): 852-853.[2]卫生部.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S].

[3]王芳云,张建凤,张大芸,等.口腔诊疗器械消毒灭菌管理调查[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6,12(5): 333-334.[4]吴自荣.控制医院内感染的措施与体会[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3,13(1):43.

口腔科医疗废物处理方法范文3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在医院质量管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特别是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以及一些介入性的诊疗技术的发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越来越显示出特殊的重要性。特别是在一些有创治疗、介入治疗中的无菌操作、医疗环境、医疗器械方面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为此,护理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因为良好的医疗环境,用后医疗器械的处理,对病人实施的治疗方案大多是通过护理人员而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渗透于医疗行为的各个环节,而护理人员在整个医疗行为中是具体的执行者,因此,护理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1 对护理人员按工作性质不同进行分类管理

护理人员在医院各个科室、各个岗位都承担了不同的医疗行为,同时也担任着不同的行政职能。为此我们将全院护理人员分为以下几类。

1.1 行政职能人员 护理部主任,总护士长,各护理单元护士长,医院感染监控护士。

1.2 重点科室护理人员 手术室,口腔科,内镜室,供应室,婴儿室,产房。这些科室其工作的特点各有不同,但就医院感染管理是重点对象,因此归为一类。

1.3 外科系统 普外科,妇科,产科,骨科,泌尿外科,胸外科,神经外科,耳鼻喉科,眼科,烧伤皮肤科,急诊科,注射室。

1.4 内科系统 消化内科,血液科,儿科,肾内科,心内科,内分泌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中医科,蒙医科,中西医科,肿瘤内科。

2 医院感染知识和技能培训

2.1 对行政职能人员的培训 此类人员在医疗活动中主要承担护理人员的行政管理工作,因此对此类人员重点进行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主要培训内容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处理条例》以及其它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特别是对各科室医院感染监控护士着重消毒、灭菌、隔离、防护知识的培训。对使用中消毒剂的管理、护士的无菌操作以及科室医疗废物的分类、分装,医院感染监控护士必须熟练掌握方能正确指导、监督本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2.2 对重点科室护理人员的培训 此类护理人员其工作岗位各不相同,操作技能相对独立,因此共性方面集中培训,涉及专业方面的我们采取单独培训的办法。

2.2.1 共性方面 重点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也是建立在许多基本的管理上的,所以,对重点科室的护理人员与全院护理人员共同培训无菌操作规范,每日对医疗环境的日常清洁消毒方法、程序。对一些特殊感染病例和污染的处理,以及终末消毒的要求和实际操作。同时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对这些基础工作的所有行为进行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管理,使护理人员的日常的清洁卫生消毒隔离工作有章可循。

2.2.2 专业方面 (1)手术室护理人员:手术室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科室,本院新建了层流手术室,经多次深入手术室及调查了解,发现手术室的硬件设施虽然上去了,但软件管理至关重要。所以对手术室的护理人员着重加强人流、物流和消毒、灭菌管理以及三区的严格划分,严格控制术中手术室门的开启、术中人员的数量。同时加强对手术室医疗环境的监测,特别是层流手术室中空气、物表的细菌培养的监测。由于感控科专职人员每月对手术间严格按照国家建设部对层流手术室的要求进行布点采样。器械设备处定期对过滤网进行检查、清洁、定期更换,以确保层流手术室的空气质量,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规章制度专人监管,确保手术室的环境质量。(2)口腔科护理人员:口腔科诊疗的安全问题,历来是医院感染管理的一个重要部门。特别是自2005年国家实施了《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以来,对于口腔科消毒、灭菌工作有了技术操作依据,所以为了提高口腔科护理人员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及技能,我们组织口腔科护理人员认真学习了《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并实地操作培训,制定工作流程,护士长、医院感染监控护士严格把关,切实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或消毒,医护人员操作时,必须做到四手操作,每诊疗一名患者前后必须进行洗手或更换手套,必要时进行手消毒。对口腔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严格把关,对口腔灭菌器按要求每日进行化学工艺监测,每月做生物监测。对已灭菌的物品按规定进行管理,发现有问题的器械重新进行灭菌处理,严格遵守个人防护制度,确保诊疗过程中的医患安全。(3)内镜室护理人员: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各种内镜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医学诊疗,而内镜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成为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我们根据国家2004年颁布的《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对我院所有从事内镜诊疗工作的护理人员进行了培训,特别是清洗、消毒、灭菌操作进行实地培训、指导,使每一个操作人员熟练掌握操作技能。特别是内镜及活剪钳导丝的清洗,必须将所有的关节、孔道都用毛刷刷洗到位,洗够时间,酶洗程序不可省略,酶洗可有效提高清洗效果[1]。这关系到消毒、灭菌的质量,保证诊疗过程中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4)供应室护理人员:供应室负责全院灭菌物品的清洗灭菌,对供应室除了区域的严格划分外,人流、物流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加强供应室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提高其意识,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加强管理,为此对供应室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严格要求严把关,从器械的清洗到保养、打包到灭菌,特别的清洗,必须将所有器械的关节、孔道、螺纹处清洗到位,必须进行酶洗程序,含酶洗液能消化和乳化有机物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有效清除粘于器械上的有机物,以确保灭菌质量。同时加强灭菌物品的管理、发放。定期对无菌室进行环境监测,每日对灭菌架上的物品进行检查,发现过期包、不合格包立即重新进行灭菌处理。加强灭菌设备的监测,特别是每月B-D(Bowie-Dictest)试验,监测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冷空气的排出效果,要有记录有检查,以确保全院灭菌物品的质量[2]。(5)婴儿室产房护理人员:新生儿、产妇是一个特殊人群。因而对产房,婴儿室的医院感染管理更为严格。特别是对新生儿的护理操作及用具方面除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外,在操作方面加强培训,严格按操作流程进行。对婴儿室产房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发现患有感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暂时调离工作岗位,对患有感染性疾病的产妇严格按照要求在隔离待产室待产,在隔离产房分娩,在隔离病房住院,并按要求做好其终末消毒[3]。对产科所有的新生儿要密切观察,发生问题要及时追踪解决。以确保产妇及婴儿的健康。

2.3 对外科系统护理人员的培训 针对外科系统手术多、外伤多的特点,加强对处置室、无菌物品、紫外线灯、使用中消毒剂、医疗废物管理的培训,完善操作流程,确保病人在医院诊疗过程的安全。

2.4 对内科系统护理人员的培训 内科病人虽无明显的外伤或手术,但其病人不同程度的接受着侵入性的诊疗,如呼吸机的使用,还有一些危重病人,如血液科的病人其医疗环境的质量要求较严格,针对这些,对内科系统的护理人员着重培训呼吸机的清洗、消毒、灭菌的培训,以及医院环境的消毒和清洁的培训,特别是一些特殊科室如血液科、透析室根据其特点进行相应的培训。

3 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

依照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对医院医疗废物进行统一要求、统一管理,组织全院护理人员认真学习国家的相关文件,同时按照医院统一规定和要求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管理。严禁将医疗废物混入生活垃圾中。有专人负责收集全院的医疗废物,各护理单元的医疗废物交接有记录、有签字,杜绝流入社会。

4 加强督导及时反馈

对医院各类护理人员进行了医院感染管理知识技能的培训之后,医院感染管理科、护理部、各护理单元护士长以及医院感染监控护士每月分组对全院各护理部门进行监督检查,并将结果汇总,好的经验、方法及时表扬推广,不足之处及时指导整改,差的通报并按规定扣罚奖金。同时各护理单元护士长、医院感染监控护士在进行全院检查、督导的过程中也是一个交流的过程,对全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氛围,起到了积极的促动作用。从而通过落实督导整改这个循环模式,确实将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要求规范逐步融入到了护理人员的行为中。使护理人员在医疗行为中,医院感染管理的意识提高了,从被动要求到主动遵循。

5 讨论

控制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是消毒、灭菌、防护,但所有这些工作的具体实施都要通过具体的人员来实现。在医院,护理人员承担了大量的诊疗行为,因此提高护理人员的医院感染管理意识、知识和技能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本院从2003年加强了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并在工作中不断通过监督指导,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使医院感染工作有了较大的改变。近3年医院环境各项质控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特别是层流手术室、供应室无菌区的空气、物表、医护人员手的细菌培养均符合标准,灭菌物品合格率100%,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B-D试验合格率100%,使用中消毒剂浓度合格率98%以上。临床中使用的灭菌物品无过期存放现象,医疗废物的分类、分装、转运均符合要求,近3年未发生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医院感染率始终控制在10%以下。

参考文献

[1] 赖晓全.内窥镜污染的现状及控制[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4,21(1):60-62.

口腔科医疗废物处理方法范文4

关键词:口腔;感染;消毒;管理

Oral Outpatient Service 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nd Disinfection Management

He Liyu

Abstract:Objective:Explore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he infection of the dental clinic management measures and disinfection.Methods:Oral outpatient service infection the main ways of analysis, develop a feasible measures to prevent infection, and set up standard management system. Results:By strengthening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hospital 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mplement various management measures, effective control of oral outpatient service of infection. Conclusion:Oral outpatient service of infection, the effective measures and strengthen through sterilization management can be controlled.

Key words:Oral cavity; Infection; Disinfectio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R181.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061-02

随着口腔医疗卫生知识的普及以及人们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医疗服务的标准化已逐步成为当今人们关注的重要课题,同时要求提供全新的口腔医学理念,技术、装备及业务流程的规范化。控制口腔医院感染是口腔医护人员及患者在口腔诊疗过程中预防交叉感染的重要措施。因此,口腔门诊医护人员需了解常见传播途径,掌握正确的消毒措施,从而加强对口腔门诊感染的管理和预防。

1 口腔门诊感染主要途径

1.1 空气传播:通过空气传播感染微生物引发疾病。高速涡轮牙钻、切割打磨机、超声洁牙机等在诊疗中会产生大量的雾化颗粒,当颗粒直径小于100um,会漂浮在空气中,污染空气传播疾病。

1.2 器械传播:口腔医疗器械结构复杂,使用频繁,污染严重,只能通过酶洗剂和超声清洗机进行清洗,才能保证器械清洗彻底。口腔医疗器械虽然经过消毒灭菌处理,但是不能保证灭菌的效果,如很多口腔医护人员只采取高压蒸汽灭菌对牙科手机灭菌,但未采用预真空功能的灭菌器,器械灭菌不彻底,从而导致治疗中的交叉感染。

1.3 医务人员的接触传播:医院感染多为接触传染,而口腔门诊治疗多采用口腔内侵入性操作,如医护人员洗手不彻底,会通过手接触而导致病人感染[1]。

1.4 其他传播:医疗废物管理不到位,被污染的医疗废物长时间暴露在诊室中会引起环境污染。

2 感染防控与消毒措施

2.1 对于口腔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口腔医疗器械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会直接接触患者的唾液、血液,必须彻底消毒。进入患者口腔内的医疗器械,需坚持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或消毒的处理原则。凡耐高温,不易损伤的器械、敷料等一律采用高压蒸汽灭菌,且所有无菌物品开启使用后储存时间小于24小时。采用每日测定化学消毒液的浓度,并做好登记。对污染金属器械采用二次浸泡法,先用有效氯(500mg/L)浸泡30分钟,再用安必洁快速多酶清洗液(10ml/L)浸泡30分钟,清洗、上油、包袋、灭菌。采用一次性带有化学指示灭菌标识的专用包装材料对医疗器械进行包装。牙科手机使用必须遵循一人一钻一用一灭菌的原则,且手机初处理时应用安必洁快速多酶清洗液(10ml/L)通过超声波振荡处理,以加速各种蛋白质、多糖、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物质的分解[2]。另外,手机除去按照无菌所必要的规定流程进行消毒灭菌外,还应定期拆卸手机头内部的组件(包括手机轴承),用75%酒精棉球擦拭所有组件,既可以降低感染的发生率,还可以延长手机寿命。

2.2 严格监测消毒灭菌效果:为保证灭菌质量,要进行严密监测灭菌效果。高压蒸汽灭菌器须进行工艺监测,每锅放置化学指示卡,包外贴化学指示标,使用化学指示卡测定戊二醛浸泡液浓度,至少每周做一次监测;每月做一次生物监测;每月对无菌物品做一次抽样细菌培养;每月进行一次物体表面细菌培养、医护人员手细菌培养、空气培养。不合格的结果分析原因,积极整改。总之,只有控制好灭菌监测效果,才能保证无菌物品的安全使用,从而避免交叉感染。

2.3 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口腔诊疗工作离不开医护人员的手,而医院感染中以直接传染为主,医护人员手的手最主要的传播媒介。而洗手也是预防感染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由于口腔医护人员在诊疗操作过程中,会密切接触患者的唾液、血液,根据标准预防原则,为避免医患之间发生交叉感染的,工作人员应戴手套操作。操作前用含抗菌成分的洗手液洗手,用流动水冲洗双手,再用一次性纸巾擦干,然后戴无菌手套。如果手套刮破、损坏,应立即更换。每治疗完一例患者后均应立即采用六步洗手法洗手,对手进行彻底清洗。如果医师非常忙碌,若手部无明显污染,可用快速手消剂洗手1~2分钟。戴口罩和护目镜,可以防止空气中的病毒颗粒对医护造成危险。当进行牙周洁治术时,会产生大量的唾液、血液、飞沫等喷溅,建议医师操作时着一次性隔离服,使用强力吸引器,以减少飞溅物的播散,从而降低感染发生率。

2.4 医用垃圾的管理:使用三证齐全的一次性物品,如一次性器械盒等,且严禁重复使用。严格执行卫生部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落实并加强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医疗垃圾的处理必须遵循“分类收集、专区存放、密闭运送、集中处置”的原则[3]。加强对医疗废物回收管理人员的培训,要求相关科室和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掌握相关各项制度,并参照执行,逐步实现对医疗废物的规范化、法制化管理。对于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垃圾首先由护士进行分类预处理,将损伤性医疗垃圾盛入锐器盒,一次性物品使用后应先毁形再进行分装,所有医用垃圾由专人专车运送至指定地点进行最终处理。严格进行医用垃圾的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等各环节的监督管理,降低感染率减少环境污染。

3 建立口腔门诊管理体系

3.1 加强领导,积极培训:建立医院感染管理机构,制定医院领导分管制度,实行院、科两级管理。有关的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口腔诊疗医护人员和口腔医疗器械消毒管理人员应当接受相关培训,正确、全面的掌握感染防控和消毒灭菌技术。加强学习《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以《规范》为指导,制定规范化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消毒隔离制度,制定相应的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工作流程,使大家认识到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性,增强医院感染防控意识和个人防护意识。

3.2 制度流程,规范操作:根据口腔门诊医护人员工作特点编写《口腔门诊医护人员临床操作规范流程》,将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细化到每一步治疗环节,要求口腔医护人员严格遵守该流程进行口腔诊疗操作,从而杜绝交叉感染的发生。流程制定好后,组织口腔门诊相关医护人员进行学习、培训、考核。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人员依照该操作流程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反馈,不合格的要求及时整改。制定该流程可以使口腔门诊感染的防控措施有章可循,促使医护人员更好地执行标准预防,有效保护医患双方。

3.3 严格管理,密切监督: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的领导下,组建医院感染的监督、监测系统。及时掌握传染源、易感人群、感染途径、感染危险因素等有关信息。组织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对口腔门诊环境的监测,包括设备器械表面监测;诊疗室空气监测;灭菌器的监测。加强对门诊医护人员的监测,定期体检化验并定期注射疫苗。

参考文献

[1] 卢爱工,李莉莉,刘东玲,等. 口腔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的研究[J]. 中华医院感染杂志, 2006, 16(2):190-192

口腔科医疗废物处理方法范文5

关键词:口腔科 消毒隔离 医院感染 管理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459-02

随着口腔医学的不断发展,新的诊疗技术、设备、材料广泛用于临床,且口腔设备构造复杂,器械种类繁多,给清洗和消毒带来一定难度,所以口腔科诊疗器械的消毒工作是预防和控制经血传播疾病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薄弱环节,由于口腔诊疗操作大多数都是在患者口腔内进行,操作中牙科器械与患者的血液、唾液、口腔组织等接触频繁,许多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都可通过此途径造成交叉感染。因此,切断其经口腔器械和医务人员手的传播途径,做好门诊口腔科的消毒隔离工作,加强和规范诊疗过程中的医院感染管理尤为重要。

1 口腔科医院感染的因素

1.1 环境污染。口腔门诊是患者集中就医的场所,患者咳嗽喷出的飞沫,口腔治疗过程中产生的气溶胶,修复义齿打磨的粉末等都可造成环境污染,据调查统计,口腔诊室的空气合格率仅为61.4%[1]。

1.2 口腔医疗器械污染。口腔器械种类繁多,形状复杂可直接被患者的血液、唾液或分泌物污染,如洁牙手柄、高速涡轮手机、根管治疗器械、牙挺、凿子、牙周洁治器、牙颌模型等,尤其是高速涡轮手机在使用过程中必然会被患者的唾液、血液污染,由于手机及其附件存在着复杂的腔隙和难以探入的管道,在钻完牙齿后会产生一种回吸力,将患者的唾液、血液吸进机头,而造成口腔诊疗中的交叉感染。

1.3 医务人员手污染。在口腔科医务人员的手是传播口腔感染的重要载体,为了减少手的病原微生物,降低感染率,最好的手段是洗手,洗手是阻断医务人员经口腔专科导致传播疾病的关键环节。

1.4 消毒灭菌不规范。口腔科医疗器械构造复杂,种类繁多,消毒难度大,若消毒剂选择不当、消毒液浓度不合适、消毒时间达不到要求,都成为口腔科的医院内感染因素。

1.5 医务人员个人防护不到位。因口腔科的特殊性,医患之间的近距离接触,医务人员个人防护不到位,感染机会增加。

2 门诊口腔科的医院感染预防措施

2.1 诊室环境的消毒及防护。每天诊疗前、下班后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拭综合治疗台面及其配套设施一次,湿式清扫地面,有明显污染的用含有效氯1000mg/L消毒液随时拖净地面,每周诊室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洁、消毒,每月对物体表面进行抽样菌检的测。

2.2 口腔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口腔科门诊属高危诊区,进入患者口腔内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灭菌”,要求凡接触患者伤口、血液、破损黏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各类口腔器械,使用前必须达到灭菌,接触患者体液、血液的修复、正畸模型等物品送技工室操作前必须消毒。每月对口腔诊疗器械消毒与效果进行检测,灭菌设备每周进行一次生物监测,确保消毒、灭菌的合格,口腔科器械的消毒灭菌应按去污清洗干燥包装灭菌的程序进行。高速涡轮手机是口腔门诊使用最多、污染最严重的医疗器械,其内部消毒较难,因此在每个患者使用后需将手机继续运转20~30s,以排出水和气,同时也能将进入轴承、气路和水路的污染物自然排除。用于口腔内操作的高速手机部件和低速手机部件,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后备用。

2.3 认真落实洗手制度。美国疾病预防中心(CDC)根据多年的研究实践证实,手卫生是最有效易行的控制流行病传播和扩散的主要途径之一,多年来CDC对医务人员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手卫生条例对控制和预防传染病在医院内的交叉感染起了重要作用,为提高医护人员洗手的依从性,科室制定了工作人员洗手制度,要求医护人员每次诊疗前后必须严格“六步法”洗手或卫生手消毒,所以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是预防医源叉感染关键的一环。

2.4 口腔科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及洗手要求。为了保护医患双方,防止交叉感染,口腔科医务人员在治疗过程中必须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一次性手套,必要时穿防护衣服戴防护镜,做到安全诊疗,治疗过程中避免戴污染手套去拿无菌物品,尽量使用脚控开关调节治疗椅。诊治患者前后或直接接触可能被血液、唾液、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的物品后必须洗手。手套为保护患者不受手上携带的微生物污染提供了一道安全的屏障,但是,即使带上手套,污染仍有可能发生。如化学液体、含石油的乳液可能导致手套老化或渗漏,另现有的手套仍存在质量差异,约有2.9%的手套存在针尖状微孔,据统计20分钟内一个微孔可通过19000个细菌。因此手套应与洗手相辅使用而不是代替洗手,脱手套后严格洗手十分必要。如果同一患者治疗时间较长,手套最好每小时更换一次。

2.5 规范消毒灭菌各项操作程序。诊疗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消毒隔离规章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使用中的各类消毒液、无菌容器严格按要求定期更换。

2.6 医疗废物的管理。一次性使用的物品一人一用一弃,严格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分类收集,如锐利污物放入锐器做好与污物盒,感染性废物放入黄色垃圾袋内,集中无害化处理,并做好污物管理员的交接、登记、签名,防止一次性物品流入社会,造成危害。

3 门诊口腔科的医院感染管理

3.1 加强人员的培训。定期对科室全体人员医院进行感染知识的培训,提高对控制医院感染重要性的认识,以国家卫生部下发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等医院感染管理知识为主要内容,并且每季进行一次院内感染知识的考核,只有认真学习,提高业务素质,才能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与医疗质量。

3.2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制度的不断完善是保证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前提,我院按照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要求,并根据口腔科医院感染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规范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使之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3 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工作。院感办每月对口腔科的消毒、灭菌质量等工作进行相关的监测,如物体表面、无菌物品、工作人员手表的细菌培养结果、紫外线消毒等,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科室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做好整改措施,从而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

在口腔诊疗工作中,被患者的血液、牙体切割组织污染的口腔诊疗器械是造成血源性疾病传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据有关资料表明HBV的传播在口腔科明显高于其他科室,因此,加强口腔诊疗器械的消毒室有效杜绝交叉感染,保证医疗安全的重要环节,经过几年的整改与规范,门诊口腔科人员对消毒隔离观念发生了质的改变,提高了防护意识,主动做好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消毒隔离工作走上规范化,护理三级质控检查,各项消毒工作指标均达到要求,院感办对本科医护人员的手、物表、灭菌器械、空气监测合格率达100%,消毒隔离工作。

口腔科医疗废物处理方法范文6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4-00b-01

在传统的口腔治疗护理工作中,护士忙碌穿梭于各治疗椅之间,医生常常在等待病人嗽口、吐水、等待护士调配材料、准备器械等,不但增加了护士的劳动量,延长了医生的治疗时间,而且工作效率低,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均难以保证。四手操作护理的最高标准是医护之间不需要言语沟通而完成配合。

在治疗中采用四手操作,护理配合包括安排患者、准备治疗用品、调配材料、传递和回收器械、及时吸除口内唾液、水和废屑等。有利于提高医生的的工作效率,对于护士而言,四手操作是以主动的配合,积极参与的方式融入到治疗活动中。对患者而言,可以在舒适的条件下接受治疗,缩短张口时间,减轻颞颌关节疲劳,也减少反复变换带来的负担和不适。尤其对年老体弱以及小儿患者更为方便,在治疗过程中密切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告知医生,并对有情绪反应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少患者的恐惧感,提高了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的满意度,舒适度。

1 操作前

保持治疗区域的整洁,将常用的器械、物品按规定摆放整齐。随时准备接待病人。护士应以高度责任心和同情感,主动热情地接待病人。病人进入诊疗室后,护士应辅助病人处于舒适,调节适合光源,指导口腔含漱,为病人为好胸巾,以减少诊疗室内空气污染及防止病人衣物污染。

2 操作中

护士操作要注意保护舌、黏膜不受损伤,操作动作要轻柔,避免刺激敏感区导致患者恶心。术区应隔湿干燥,协助医生清楚暴露好要做治疗的患牙。备好各种器械,根据医生需要逐步的提供相应的器械,并在治疗中记录下相应根管长度。在操作中护士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熟练的护理技术配合,以满足医生的要求,提高工作效率和治疗质量。

3 操作后

熟悉现代牙科医疗设备、器械的性能和保养,严格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向病人交代注意事项,预约下次复诊时间。清理用物,常规消毒,归还原处。若是一次性口腔检查盘、注射器,需依据一次性卫生材料处理原则进行焚烧或回收处理。对其他口腔专科所用器械,按物品性质进行分类、消毒、灭菌处理,严禁污染的医疗用品重新使用或流向社会。对使用过的治疗椅及治疗台等物体表面,可使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手机一人一用一灭菌,吸引器一人一用一废弃,以免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