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综合素质测评范例6篇

美育综合素质测评

美育综合素质测评范文1

一、不断改进教师评价制度,推进践行教书育人使命

教师评价模式不但影响到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培养,评价教师不能“唯论文”“唯帽子”,要建立多元教师评价制度,全面衡量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业绩、态度和师德。教师评价应强调对教师进行综合评价。综合评价就是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对教师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的、全程的、较长时间的、循环往复的评价。教师评价包括以下几个方式:校长评价(行政人员评价),同行评价,自我评价,学生评价。

1.始终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我校通过教职工大会反复讨论制定了科学有效的《临泽一中教师考核办法》,作为对教师评价的重要依据,认真落实师德一票否决制,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业绩考核、职称评聘、评优树模首要要求。

由于高考竞争压力大,有些教师注重课堂教学,轻视德育工作,学校在考核中加大了德育考核的分值,引导教师注重德育工作,好多女教师积极主动承担班主任工作,担起了教书育人的责任。

2.突出教育教学实绩。把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评价教师的基本要求,引导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关爱每一个学生。完善教师绩效考核办法,绩效工资分配、评优树模向班主任倾斜,向教学一线和教育教学效果突出的教师倾斜。这些措施的落实,激发了老师的干劲,使临泽一中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迈入全市前列,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二、不断完善学生评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高考是教育事业最重要的评价指挥棒,影响甚至决定着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克服“五唯”最重要的举措是建立和完善多元评价高考制度,不“唯分数”,建立综合的学生水平评价体系,录取学生以学生的综合水平为依据。

1.完善德育评价。我国的教育目标明确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德育的领先地位不容置疑。教育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还要掌握学习的方法,更要学会做人、学会生活。我们要明确“德育无小事,事事都育人”的深刻道理。我校通过每周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开设立德班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通过信息化等手段,探索学生、家长、教师以及社区等参与评价的有效方式,客观记录学生品行日常表现和突出表现,特别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况,将其作为德育评价的重要内容。

2.强化体育评价。学校开足开齐体育课,建立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将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作为教育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锤炼坚强意志,培养合作精神。学校每年请小屯卫生院对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标准检测,每学年对学生进行体育达标测试,客观记录学生日常体育参与情况和体质健康监测结果。

3.改进美育和劳动教育评价。把学生学习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类课程以及参与学校组织的艺术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业要求,促进学生形成艺术爱好、增强艺术素养,全面提升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临泽一中教学质量的提升,使学校的智育工作质量明显提高,相对而言美育、劳动教育成为短板。为了提高艺术教育和劳动教育质量,学校建立健全艺术教育机制,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的艺术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艺术教育工作。学校把艺术教育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计划之中,制定和完善了《临泽一中美育工作年度计划》、《临泽一中艺术教学规范》、《临泽一中音体美教师单列考核办法》等制度,认真贯彻执行课程规定标准,在各学年开齐、开足、开好音体美课程。开课达到体育每周2节,音乐、美术每周各1节,做到教师到位,课时落实到位,任何时候都不得随意删、减、挤、占音体美课程。

同时,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将劳动课纳入学校课程管理,落实劳动教育课程。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学生每学期参加劳动教育课不少于20课时。根据我校实际采取集中授课的方式,每班每月集中上劳动课半天4课时,由教导处制订学期总课表,每天安排一个班级上劳动课。探索建立劳动清单制度,明确学生参加劳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劳动习惯,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加强过程性评价,将参与劳动教育课程学习和实践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

美育和劳动教育课程的加强和落实,学生的美育和劳动教育评价更加规范,也促进了我校美育和劳动教育同德育、智育齐头并进共同发展,弥补了短板,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三、逐步探索、健全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综合素质评价是新高考改革“两依据一参考”中的参考,是基于学生成长发展事实,对学生学业修习状况、核心素养和日常行为表现的系统评价,旨在客观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情况。评价内容主要分为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方面。核心在于培养学生德(思想品德)、智(学业水平)、体(身心健康)、美(艺术素养)、劳(社会实践)全面发展。

美育综合素质测评范文2

《南京市初中毕业生艺术素质测评方案(试行)》5月3日,今年秋季入学的新初一学生,中考要考艺术课程,与志愿填报挂钩!据悉,过程性评价从2017年秋季新入学的初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终结性评价从2020年开始实施,考试时间为初三下学期。艺术素质测评成绩与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六项指标中的“审美与表现”评价相挂钩,艺术素质测评成绩合格等同于“审美与表现”的B级,方可报考指标生志愿和第一批次录取学校。艺术素质测评成绩B等及以上的学生,方可报考普通高中、职业高中艺术特长生。测评成绩运用1.艺术素质测评成绩满分为100分,其中过程性评价成绩(五个学期的平均分+附加分)占60%、终结性评价成绩占40%。两项成绩相加结果按分数折算成A、B、C、D四个等级,90分以上为A等,75-89分为B等,60-74分为C等,60分以下为D等。C等及以上为合格,D等为不合格。2.艺术素质测评成绩与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六项指标中的“审美与表现”评价相挂钩,艺术素质测评成绩合格等同于“审美与表现”的B级,方可报考指标生志愿和第一批次录取学校。3.艺术素质测评成绩B等及以上的学生,方可报考普通高中、职业高中艺术特长生。实施时间过程性评价从2017年秋季新入学的初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终结性评价从2020年开始实施,初三下学期进行考试,具体时间另行通知。热点问答1.为什么要制定初中毕业生艺术素质测评方案?答:艺术教育是国民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为建立健全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评价制度,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等三个文件的通知》(教体艺[2015]5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苏政办发[2016]75号)的文件要求,南京市教育局制定了《南京市初中毕业生艺术素质测评方案(试行)》。2.艺术素质测评会不会增加学生负担?答:艺术素质测试不是选拔性考试,而是为了推动和促进学校艺术教育更好地开展,所以考试内容将紧扣国家课程标准,为学生应知应会的内容。只要学校开齐开足上好艺术课程,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学习和艺术社团活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该就能通过。

美育综合素质测评范文3

[关键词]大学生质量;元评估;回归分析;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G4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634(2012)03-0029-04

0 引言

目前社会上对大学生质量水平的批判较多,在学生就业的过程中常常会听到用人单位批评大学毕业生的工作水平,认为这些毕业生没有足够的社会意识,不能理解现实世界;没有做好参加工作的心理准备,缺乏应变的能力等等。究其原因,大学生对就业的期望与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高校和学生更注重专业素养的培养和学习,忽视了社会活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的培养,毕业生在踏入工作岗位时只能表现出“有限的就业能力”。而正是由于他们就业能力的有限,往往不能将自己在学校中所获得的优秀成绩转化为一种能与用人单位产生共鸣的语言,不能很好地展示自己,使得他们那些智力的、社会的及文化的资本都不能得到社会很好的认可,因而,也不容易被用人单位所接纳。高校评估大学生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每学期开展的综合素质测评,这个测评结果是评定各种奖学金、助学金、优秀学生等的重要依据,因此学生多是围绕着综合素质测评指标来计划大学里应该学习的理论知识和应该锻炼的实践技能。目前,各高校的综合素质测评体系都大同小异,基本是本着“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总纲,再具体划分二级评价指标,不同的地方主要是各种指标的权重以及一级指标下涵盖的内容。有很多学者对大学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但是这些评价体系究竟是否符合实际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呢?这方面的定量研究较少。本论文从元评价理论出发,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进行元评价,然后反过来审视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有效性,为高校制定适宜的评价体系提供元评估方法。

1 问题的提出

元评估理论起源于美国。美国学者库克和克鲁德认为:如果任何一个评估结论都经得起推敲,就必须经过元评估。所谓元评估(Meta-evaluation),指按照一定的评估理论和价值标准对教育评估的质量及结论进行评估与研究,元评估的主要目的是检验评估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偏差,运用统计和其他的方法来估计产生的偏差对评估结论的影响。元评估有两个重要作用:一是正确有效地引导评估,二是明确指出评估的优劣所在。

美国的教育评估活动发展已有上百年的历史,而我国的教育评估活动比美国晚了50多年。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就业形势的严峻化,各界对大学生质量的关注空前强烈,对提升高校大学生质量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因此,有部分学者研究了大学生质量评价问题,如文献提出用外部用人主体在人才遴选和使用过程中的认可程度来评估重点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设计了从国际认可、区域认可和用人机构认可三个层面出发的评估模型,得出以下结论:重点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在国内高等教育体系中已处于相对领先位置,受到了国内优势区域和用人机构的认可,但在国际层面上认可程度尚有待提高。文献[6]认为不同类型的高校应采用不同的质量评估指标,将我国高校分为研究型、教学型和实用型三类,分析了这三种类型高校的主要特性并根据每类高校的特点对教育部印发的《评估方案》做相应的修改,如教学型高校沿用原来的《评估方案》,研究型高校注重教学硬件及软件配备,实用型高校则强调就业率等。文献[7]提出从创新型教师、创新型学生和创新型考试制度三方面出发进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制度改革。其中,创新型教师评价应避免过分强调科研,而应将科研成果引入本科教学,创造性思维;创新型学生的评价要进一步完善学分制,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创新型考试制度评价注重考试方式的创新并从考试中获得反馈信息。总之,现有的大学生质量评价体系有适应性评价体系、发展性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等,但是各种评价体系的有效性需要进一步验证,元评估实践是对评价体系进行评价的重要方法。本文在面向教育科学问题的基础上,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定性调查和定量分析工具与模型,为高校教育质量评价提供一种方便、实用的元评估方法。

2 元评估方案设计

我国高校教育存在明显的分层结构,不同层次的教育目标不同。以地方本科院校为例,其输出的人才主要是服务于各种企事业单位,因此,大学生就业情况应该作为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质量的一个重要评估指标。

本文的分析思路是首先调查高校现有的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总结评价模型;然后通过抽样调查,获知综合素质测评的原始数据,为元评估模型准备数据;建立元评估模型,将高校大学生的各种素质作为自变量,将其就业情况作为因变量,通过统计分析影响大学生就业情况的最主要的个人能力和素质;最后,对比元评估模型的结果与原始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发现原始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2.1 原始综合素质考评办法

某地方高校本着推进素质教育的理念,制定了学生综合素质考评办法,考评结果是评定各类奖学金、助学金、优秀学生(三好学生标兵、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社会活动积极分子、优秀毕业生等)、推荐免试研究生、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等的主要依据之一,因此,综合素质测评的有效性直接影响了对大学生质量判断的正确性。综合素质考评内容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专业文化素质、实践创新素质、身体心理素质4个方面。考评总分的计算方法如下。

考评总分=思想道德素质评分×20%+专业文化素质评分×55%+实践创新素质评分×15%+身心素质评分×10%

其中,专业文化素质分等于平均学分成绩,即课程百分制成绩乘以学分系数;其余三项素质分均由基本分和加减分两部分组成,基本分是指学生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加减分是指由于表现突出或太差而相应地在基本分的基础上加减一定的分值。

2.2 元评估方法

从上文可知,综合素质测评得分高的学生代表其质量比较高,这是原始评估模型的理想结果。为评估原始评估模型的有效性,结合大学教育的目的以及地方高校的实情,面向大学生就业市场,以好的就业情况作为大学毕业生质量高的现实反映,那么综合素质测评得分与就业情况之间应该存在着较强的相关性。因此在元评估过程中建立就业情况的回归模型,具体评估步骤如下。

1)获取原始的大学生质量评估模型,这里指的是高校的综合素质测评模型;

2)抽样调查,确定样本并获得原始数据,这里主要指各调查对象的综合素质测评的各项指标得分以及就业情况。

3)利用样本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的因变量是就业情况,而自变量是指各综合素质测评指标。

4)根据回归分析结果检验原始综合素质测评模型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如符合,则元评估通过;若不符合,则元评估不通过。

3 案例分析

论文选取某地方高校某专业的大四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和就业情况作为案例研究。

3.1 获取原始综合素质测评模型

该校的综合素质测评模型已在2.1节给出。

3.2 获取样本信息

随机抽取71名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测评单项指标的平均值,并请企业相关经验人士根据毕业生签约单位、拟聘岗位和薪酬待遇等信息为71名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打分,以此作为元评估的数据基础。

3.3 回归分析

本案例的回归分析属于多重线性回归,首先需要检验因变量的总体在自变量各水平上呈正态分布。通过SPSS制作直方图验证了因变量的总体基本上呈正态分布,满足假设。然后根据第二步中获取的样本信息进行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的自变量是身体心理素质、实践创新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文化素质,因变量是就业情况。回归分析的结果如下所述。

1)对回归模型的描述。表1给出了回归模型的描述表。总体来说,回归模型对大学生质量的预测效果比较好。多重相关系数R=0.641,多重测定系数R2=0.411,表明约有41.1%的就业情况变化可以用模型解释。

校正后的测定系数R2adj=0.375,与R2接近。R2受自变量的数目与样本量之比的影响,当比值小于1:5时,R2倾向于高估拟合度,这在一般情况下推荐使用校正后的测定系数,因此本案例表明约有37.5%的就业情况变化可以用模型解释。

2)对回归模型的方差分析结果。表2给出了对回归模型进行方差分析的结果。方差分析表明回归方程显著,F(4,71)=11.496,p=0.00

3)偏回归分析及检验结果。可以用表3中的容忍度指标来诊断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容忍度(Tolerance)是指该变量不能被其他变量解释的变异百分比。因此,容忍度越小的变量被其他变量解释的变异百分比越大,共线性问题就越严重。从表3中可以看出,所有变量的容忍度均大于0.3,因此多重共线性问题不显著。

在检验显著的预测变量中,判断相对重要性的标准是标准化偏回归系数Beta,绝对值越大表示对模型的贡献越大,对预测指标越重要。从表3中可以看出,检验显著从高到低依次是“思想道德素质”、“实践创新素质”和“专业文化素质”。

3.4 检验原始评估模型的有效性

从第三步的回归分析得出,原始评估模型的四个评价指标能够较好地反映就业情况的变化,但是每个指标的显著性与实际情况不太符。在原始模型中,显著性从高到低依次是“专业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实践创新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而回归分析的检验显著从高到低依次是“思想道德素质”、“实践创新素质”和“专业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不显著。

3.5 元评估结果分析

综上可知,该校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得出的大学生质量测评结果与用人机构对大学生质量的实际评价存在一定的差异,具体原因如下。

1)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指标以及权重设置与时代脱节。马克思的“全面发展学说”较明显地影响了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观,比较常见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为德、智、体、美等几大方面。具体每项指标下的二级指标或三级指标表达含糊,较难定量化;并且,每个高校在具体操作中对每项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这个权重的分配有一定的局限性。基本上智育成绩占最大比重,而智育成绩则由专业文化课程学绩分表示。造成这一现象有主观原因也要客观原因:主观上,学校、家庭和社会长期以学生学习成绩作为考核学生在校表现的绝对指标,因此到了大学这种主观思想仍占上风;客观上,专业文化课程成绩是最方便收集也相对公平的考核数据,因此高校在考虑评价体系的可执行性后会倾向于以专业文化课程成绩代表智育水平。但是,社会对大学生质量的要求在变化,传统的高分学生不再是用人机构的最佳人选,现代社会强调的是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所以强调文化课程成绩的评价指标体系已经不适应时代需求。

2)高校的大学生质量跟踪体系不健全。综合素质测评中除了专业文化素质评价指标,还有思想道德素质、实践创新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等评价指标。后面这些指标的信息获取在实践中有一定难度,原因在于高校没有完善的大学生质量跟踪评价体系。大学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比较松散,学生的自由时间较多,学校很难掌握大学生综合知识质量、业余知识拓展、科研水平、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各方面的信息,缺乏对学生进行一个全面、系统、科学的质量评价。

3)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主体单一。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以学生自评为主,辅导员监督为辅,而评价体系的设计以高校的教务处为主,所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真正评价主体是高校教务处。从高校的作用来看,高校是为社会培养合格劳动力,那么理想上高校毕业生质量的高与低应该由用人单位和社会来做出评价。目前,地方本科院校在这方面的工作还比较缺乏。

4)大学生质量评价体系的元评估不普遍。美国的教育评估实践活动经过学业测验、课程与教材评估、学校效能评估、专业化评估等多个阶段,从小到大,从具体到一般,从个别到整体,反映评估活动的动态性与实践性。我国恢复高考至今三十多年,期间又经历了大学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换,时间短、变化多,缺乏系统、科学的大学生质量评价体系,更谈不上对大学生质量评价体系进行元评估,因此各种类型的大学生质量评价体系的有效性很难得到保证。

4 结束语

通过实证研究元评估某高校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发现高校的质量评估体系与现实就业市场期望之间存在差异性;总结出差异产生的原因主要有:评价指标及其权重设置与时代脱节、大学生质量跟踪体系不健全、大学生质量评价主体单一以及对大学生质量评估体系的元评估不普遍等;并提出以下大学生质量评价体系建设的建议。

1)加强评价指标体系选择的科学性。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决定了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如果评价指标体系空洞、可执行性差,那么评价体系也发挥不了作用。建议从实际情况出发,调查市场需求特征,细化评价指标体系,并做到与时俱进。

2)建立大学生质量档案,完善质量跟踪体系。发挥任课教师和辅导员的作用,从不同评价主体出发,在大学每个时间段记录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实践和自我创新经历,作为学生质量评价的重要参考,并在学生毕业后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做好雇主回访工作,了解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和要求。

3)建立定量的大学生质量评价体系元评估方法。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理论和方法(如统计学、计算机科学和应用心理学等)广泛应用到教育科学中,为大学生质量评价提供定量的方法,并为大学生质量评价体系的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胡高,胡弼成.高等教育质量:理性评价与认识[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26(4):39-43.

[2]张宝歌.高等学校学生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2):69-71.

[3]范纯琍.大学生综合评价体系构建[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0,26(5):8-24.

[4]李少华,李汉邦.美国教育评估的元评估发展与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0,(11):54-57.

[5]郑中华,王战军,翟亚军.外部认可视角下重点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估[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3):63-68.

[6]曾沽,彭安臣.高校本科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多样化[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6,22(1):32-35.

美育综合素质测评范文4

【关键词】高职院校;综合考评;管理;班主任

1、前言

为了更好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德育放在首位,实现学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 广厦学院在大学生素质综合测评中, 根据学院“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主导教育思想,全面贯彻学院“从严治院”理念,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采用科学的方法, 制定出符合高校教育目标的测评指标, 收集大学生在校行为规范、素质拓展、学业成绩等主要活动领域中反映出的表征信息,并对其作出量值的综合评定及判断过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学生可以通过测评的结果加深对自己的了解, 增强自我行为规范意识水平, 更好地调节自己的思想与行为素质拓展, 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大学生素质综合测评把学生德、智、体等几方面的表现加以量化, 使评价有了客观依据, 从而减少了主观性, 增加了准确性,激励学生有奋发向上的精神。

2、综合测评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实施

综合测评是个系统工程, 涉及到学生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 可谓千头万绪。但最关键的是要制定一套合理的综合测评方案。开展综合测评对大学生具有指导性的作用, 综合测评方案就如同“指挥棒”, 学生管理的各项工作都要围绕“指挥棒”转, 如果综合测评方案有缺陷, 将直接影响到综合测评的效果。

广厦学院综合测评管理层分为五级管理,总院分管领导负责、学生处、分院学工办、班主任和班级德育考核小组管理的五级管理方案,以班级管理为基础,成立以班主任带领的综合考评小组,建立班级综合素质考评管理规定,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为营造班级良好的学习氛围,创设舒适的生活环境,培养学生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以“责任为重、荣誉为先、班荣我荣”为宗旨,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方位发展,把班级管理落到实处,使同学们的综合素质测评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综合素质考核制定了评分标准,分为行为规范测评、素质拓展测评、学业成绩测评等三项考核方案。

2.1 综合素质总则规定。综合素质测评作为学生参加各类先进评比、困难补助等的依据,综合素质测评必须为“优良”。主要内容由行为规范测评、学业成绩测评、素质拓展测评三个模块构成,综合素质测评遵循分项测评和总体测评相结合,定性测评和定量测评相结合,基本表现测评与特别表现测评相结合、个人总结与组织评定相结合的原则。行为规范测评、学业成绩测评以百分制形式进行测评,素质拓展测评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形式进行。三项测评最终按照40%、30%、30%的比例折算为一个百分制综合素质测评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量化考评、排名、定级。为体现激励为主的原则,该测评结果最终以等级和排名的方式予以体现。评定工作分个人总结、班组初评和组织终评三个步骤进行。个人总结即学生对照测评项目进行学年小结,填写《学生学期综合素质测评档案表》;班组初评即在个人总结基础上,测评小组按照模块测评细则进行初评。组织终评即在个人总结与班组初评基础上组织最终评定,正式作为综合素质测评结果报分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批准,并向全体学生公布。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由班主任、综合素质测评领导小组组成评委会,负责听取意见打分并进行具体评定。平时测评考核组成员每周公布一次考核,月底公布总分。对综合素质测评考核较低的学生由班主任及考核组长及时提醒并进行相应教育,行为规范扣分达10分/月者、或综合素质测评总分低于60分警戒线者由班主任联络家长进行共同教育,以规范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学年测评不合格者,经院长办公会议审核予以劝退,毕业班学生只发给肄业证书。

2.2行为规范测评考核办法。行为规范测评分为公共道德规范、违规违纪方面、学习行为规范、卫生行为规范、请假行为规范、值日班长制行为规范。总则规定, 行为规范测评作为学生行为规范优劣的主要评判依据,学生参加各类评优、评先、推优、困难补助等,其行为规范测评必须达到良好以上(含),每学期个人行为规范基本分为100分,结合测评内容以减分为主,学生行为规范测评由班主任、辅导员负责,组成由学生代表参加的测评小组,负责听取意见打分并进行具体评定。每学期由班主任和行为规范测评副组长按照每个学生的减分情况进行排名,然后按照具体测评分情况进行评级,分优、良、中、合格、不合格。学生行为规范测评各类等级比例为:“优秀”30%以内,“良好”50%以内;行为规范测评不合格者作为“试读生”处理,下学期开学时请家长来校共同教育,办理试读手续。学生学期行为规范测评分数按照40%的比例折算后,计入综合素质测评体系。

2.3素质拓展测评考核办法。素质拓展测评分为身体心理素质拓展、思想道德拓展、专业素质拓展、人文素质拓展等四个方面。素质拓展总则规定,测评不设定基准分,以零分起级,结合测评内容以加分为主。每学期由班主任按照每个学生拓展加分在班级中的排名情况,先对学生的拓展情况进行评级分优、良、中、合格、差五个等级,然后按照各等级对应95、85、75、65、55的成绩进行统计,为该学生的学年素质拓展最终测评分;学期素质拓展测评分数按照30%的比例折算后,计入综合素质测评体系。

2.4 学业成绩测评考核办法。测评总则规定,该测评内容主要为学生在校期间的各课程含考试课、考查课、选修课学习成绩,测评以百分制方式进行,具体由分院教学口以学期为单位,按照专业、班级来提供学生各课程考试成绩、平均成绩、专业排名、班级排名等情况,由班主任最后计入“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实施时,每学期由班主任和学业成绩测评副组长按照每个学生的各课程考试平均成绩进行排名,然后按照具体测评分情况进行评级分优、良、中、合格、差五个等级。学期学业成绩测评分数按照30%的比例折算后,计入综合素质测评体系。

3、综合测评实施的效果

实行综合测评,学生的精神面貌大大改观, 这说明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德、智、体等几方面得到了全面发展。主要表现为学生参加政治学习的积极性普遍提高,杜绝了迟到、缺席现象,积极要求入党的学生明显增加,涌现出一大批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在处理重大政治问题时显得更加成熟、理智, 能够听从老师的指挥,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大大加强 ,学生迟到、请假明显减少,杜绝了旷课现象, 学生寝室的文明卫生状况大大改观,全班寝室积极参加“我的寝室我的家活动”,争做文明寝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同学之间能够互帮互助,相互提高,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大大加强,能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表现出了高度的集体荣誉感。

总之,综合素质测评在学生管理中的应用,为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起着一定的、积极的、有效的成果,能全面提高班级整体素质,树立良好班风,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通过综合考评,可以培养他们良好的素养和品德,是班主任管理班级的一把利剑。

【参考文献】

[1]班华.现代德育论[M].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

[2]陆海富.班主任班级管理的艺术[M].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

美育综合素质测评范文5

一、关于考试(考查)科目

根据《省普通中小学考试管理规定(试行)》,小学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考查科目为科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音乐、美术、体育、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初中阶段考试科目为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考查科目为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二、关于考试(考查)时间及内容

中小学期末书面考试(检测)由学校自主组织实施,可以安排在每学期放假前一周内进行。初中期中测查各校可以根据教学进度自主组织实施。

各学科分项考查,应在书面考试前完成,侧重考查书面考试(考查)不易体现的内容要求,如语文的朗读、背诵、课外阅读积累、综合性学习,数学的算法算理、估算、生活应用、综合实践性学习,英语的听力、口语交流,科学的观察、实验探究等等。学生素养分项考查由任课教师随堂安排,教师教学情况由单位组成考查小组统一组织抽测考查,不得放任自流。

建议将小学科学、初中理、化、生的观察、试验操作考查纳入期末分项考查内容。学生观察、实验素养考查由任课教师随堂进行。

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初中、小学的音乐、美术、体育(体育与健康)期末质量考查,应全面关注学科基本常识、基本技能、学习兴趣、方法习惯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不得套用书面考试方式将期末评价简单化。

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必须列入期末课程实施质量评价范围,应严格按照《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安全教育、环境教育、传统文化和人生规划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试行)》(鲁教基字〔2002〕23号)、《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有关要求,通过活动过程资料、作业成果、成长记录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知识掌握、技能培养、态度情感价值观、过程与方法、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进行全面评价,并注意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个别评价与集体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

三、关于命题及质量分析

期末书面考试(检测)由学校自主命题并组织实施,要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全面考察各科课程实施目标、要求,准确把握重点、难点,引导教师平时扎扎实实地组织教学,促进学生素养的全面提高。各校要及时进行命题质量分析,及时写出命题质量分析报告,及时召开质量分析会。

区教研室将加强考试命题的研究,负责对学校命题的指导、审查、监督和管理。

四、建立区级常规质量监控制度

区教研电教室将在每学期对部分学校的部分学生进行单项抽样测查。第一学期对二、四、六、七、九年级进行部分学科单项抽测,下学期对一、三、五、八年级进行部分学科单项抽测,单项抽测由学校、区片、学科中心组组织并为学校提供质量分析报告。

美育综合素质测评范文6

【关键词】素质教育内涵;综合素质测评

一、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

首先,关于德育素质。德育素质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以及组织纪律等方面的表现,具体地说,应包含政治表现、集体观念、遵纪守法、道德修养等指标。关于智育素质。智育素质教育是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智育也是德育的重要内容,同时还是陶冶高尚情操、升华人的境界、培养优良心理素质的重要方面。培根说:“历史能使人聪慧,诗歌能使人灵秀,数学能使人精细,自然科学能使人深沉,伦理学能使人庄严,逻辑学能使人善辩。”文化素质与科技素质教育一样,都是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智育素质包含学业成绩、平时学习情况两个方面的指标。关于身心素质。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标准指出,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和缺陷,而且还指要有良好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大学生中由于心理疾病导致学习成绩下降,退学、违规、违法甚至自杀的事件时有发生。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也应当成为综合素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大学生的身心素质包含身体素质、卫生保健知识与习惯、心理素质三个指标。关于发展性素质。德育素质、智育素质和身心素质可以统称为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它体现了学生在学校规定的教学、教育和第二课堂等环节中形成的德、智、体等方面的一般素质。随着现代社会对什么是人才的重新定位,发展性素质成了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体现了学生在学校教育中形成的创造性和实践性素质。发展性素质包括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社会实践、职业技能、文体艺术等指标。

二、高校大学生素质测评的常用方法

目前在我国高校中一般普遍实施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方法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测评,也就是由学校管理部门制定宏观评测标准的框架和原则,由学院制定并操作素质测评的实施细则。测评办法大致有一下两种,“三育并举模式”以及“四要素模式”,“三育并举模式”即德、智、体评价模式,“四要素模式”即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能力素质、身心素质综合素质评价模式。各高校目前已形成各具特色的测评体系,素质测评的方法、内容以及评价标准、应用范围都各不相同,有的是在德、智、体一级指标下把考评项分为优、良、中、差等级,并赋予等级分,然后汇总成综合分;有的是在德、智、体几方面计算测评分,然后按一定比例加权求和;有的考虑特长附加分等。大学生综合测评工作己被许多高校放到了重要的位置。各高校在测评的实施过程中,由简单的主观评价、单一的测评手段、抽象的权威性测评逐步向客观测评、现代综合测评、具体的民主化测评等方向发展,测评的结果也由传统的保密方式向公开化发展。

三、高校大学生素质测评的意义

针对某一素质测评目标系做出量值或价值的判断过程。大学生素质综合测评的提出与一般的素质测评相比有着明显不同的特点,是高校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采用科学的方法,制定出符合高校教育目标的测评指标,收集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等主要活动领域中反映出的素质的表征信息,并对其做出量值或价值的综合评定及判断过程。大学生素质测评的目的不仅在于它是教育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而且也是教育者施加于被教育对象的教育目标的具体体现。大学生素质综合测评是素质开发与提高的起步,又是其素质开发的方向,它具有明确的教育导向和积极的教育约束作用,能把教育中教和学有机地统一起来,有力地提高大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是大学生素质管理开发的有效手段。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意义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对于学生来说,综合素质测评有利于激励大学生沿着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方向前进,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有利于学生不断地自我完善,达到以评促改的效果,从而有利于今后进一步的自我发展以及毕业后的就业择业问题。对于学校而言,综合素质测评有利于公正、公平、准确地评价学生,是评定奖学金、评先进推优秀的依据,同时也为推荐毕业生就业提供客观标准和依据,是社会衡量学校办学效果以及评价人才的有效尺度;有利于学校及时、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提高学校规章制度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效能;有利于引导学生向学校培养目标逐渐逼近;有利于激励学校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工作,深化教育改革,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有利于激励学校完善管理制度,促进高学校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建设。总体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不仅具有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量化评价作用,而且具有推动高校素质教育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董平.大学生人文知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