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领域的热点问题范例6篇

工程管理领域的热点问题

工程管理领域的热点问题范文1

[关键词] 管理科学 工程发展 国内外

一、背景

中国从21世纪以来,一直以稳健的步伐发展,但是在该领域,国内基本上是在学习引进西方的理论和方法;而国外许多管理学大师提出的管理科学技术理论都是由实践中总结而来。因此,我们更要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更要注重自己的创新。随着理论研究自身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许多旧的领域在逐渐淘汰许多新的领域诞生并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内外研究问题和研究热点也在不断变化。

二、内容

国内外管理科学与工程的定义基本是一致的,管理科学与工程是综合运用系统科学、管理科学、数学、经济和行为科学及工程方法,结合信息技术研究解决社会、经济、工程等方面的管理问题的一门学科。覆盖面广,包含了资源优化管理、公共工程组织与管理、不确定性决策研究和项目管理等众多研究领域,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该学科从定性分析趋向定量化研究,从宏观研究逐步深入到微观研究,侧重于研究同现代生产经营、科技、经济和社会等发展相适应的管理理论、方法与工具,应用现代科学方法与科技成就来阐明和揭示管理活动的规律,以提高管理的效率。该学科的发展趋势是以管理科学为基础,以多学科知识为支撑,利用现代化手段和技术,解决管理中的科学决策及风险研究,管理实践中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管理的绩效研究,管理的战略研究等。

国外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决策与对策理论、组织理论、运筹与管理;其次是信息技术与管理、管理系统工程、评估技术、复杂性研究和一般管理理论。国外管理科学的研究重点在于运用运筹学、系统工程等数量分析方法来提高决策的精确度和管理的效率,这些领域一贯以来都得到人们的重视和资助。而工业工程、预测技术、数量经济分析方法则更多的被从工程角度和经济学角度进行研究。

中国管理科学的战略目标为:提高水平、走向世界。提高水平是中国管理科学走向世界所必需的发展过程,而走向世界则是中国管理科学发展战略的长期目标。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信息技术与管理和管理系统工程,其次是预测技术、评估技术、运筹与管理领域。

三、热点问题

1.国外研究热点问题

一般管理理论――知识管理、团队管理及信息管理的方法论、管理系统的哲学属性。

运筹与管理――随机多目标问题及算法、生产系统的调度优化、网络冲突分析和资源罪优分析、交互式组和优化、金融/保险市场的定价模型。

决策与对策理论――多目标决策、不确定性方法、神经网络、多参与主体信息不对称决策问题、风险和微机决策分析。

组织理论――组织变革与创新、网络组织的组织结构、组织行为、知识经济及经济全球化对传统组织的影响。

管理系统工程――系统分析方法、模拟技术。

评估技术――评估指标体系的构造、评估技术在项目投资和人力资源方面的应用。

工业工程――并行工程、供应链、人因工程。

信息技术与管理――面向应用的决策支持系统、电子商务、数据挖掘、信息系统开发的全面质量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可扩展数据库模型领域。

2.国内研究热点问题

一般管理理论――人本管理理论、人性假设及管理研究方法论、管理模式的研究、知识管理的初步理论、基于知识的管理激励。

运筹与管理――动态规划、线性规划、生产系统库存优化理论、多重运输调度算法、各种限制条件下的排队系统。

决策与对策理论――实际管理问题的决策模型、群体决策(委员会决策)问题研究、决策准则、多目标决策、模糊决策、公共选择的方式及决策规则的选择、可拓学在决策中的应用、事元、物元分析与决策过程、博弈分析。

组织理论――组织结构、组织变革、基于流程和信息技术的组织再造、虚拟企业的组织管理模式。

管理系统工程――管理系统分析方法、系统最优控制、网络计划技术、灰色系统与灰色理论、系统效能分析、系统模拟与仿真方法。

评估技术――评估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方法、灰色关联评价模型、模糊评判、数据包络分析、人工神经网络的应用、风险评估、具体对象的效益与竞争力等指标的评估。

预测技术――神经网络预测方法、预测模型、灰色预测、模糊预测、数据包络模型、因子分析、灰色预测、遗传算法。

数量经济分析方法――经济计量模型、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的统计方法、投入产出模型、生产要素对经济效益的贡献分析、一般均衡分析。

工业工程――敏捷制造、ERP、并行工程、生产调度模型、先进制造技术及其评价、质量成本模式研究、制造系统的可靠性研究、供应链管理、先进制造系统的抓钩排序问题。

信息技术与管理――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模式与安全研究、组织决策支持系统、数据挖掘技术。

3.国内外的区别

国内在前沿的研究问题上要明显落后于国外,而在一些国内关于一般管理理论、组织理论等一般理论的研究,主要是介绍国外的研究成果。现在,我们已基本了解了国外相关理论的研究状况,所以对这些理论的介绍在国内不会成为热点,但其应用研究在国内还有前景。国内的资助机构应加强对研究热点问题的资助,因为研究热点与管理实践联系得最紧密,而且也容易在管理实践中产生效益。特别是那些国内外共同的研究热点,其所在领域将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起到示范作用。

四、结语

工程管理领域的热点问题范文2

按照龙江县委下发的《中央扫黑除恶第14督导组反馈问题整改方案》(龙发[2019]5号)文件要求,现将我局行业乱象治理情况会汇报如下:

一、供暖行业乱像治理问题

为有效改善供暖行业的市场发展,提升群众对供暖行业的满意度,严厉打击供暖行业内的黑恶势力违法犯罪及行业乱象,我局进行了专项治理。

一是重点打击供热市场的黑恶势行为。针对县内供热市场经营涉黑涉恶现象,抢夺市场行为,不关心居民冷暖问题,设立了举报箱和举报电话,并进行了走访宣传,严防在小锅炉淘汰并网,供热市场整合过程中恶意抢占市场,坚决防止黑恶势力进行从中做乱。

二是严格规范供热准入和退出制度。制定了《方案》,对全县供热企业的供热许可证办理情况进行逐个排查,对未办理供热许可证的龙城热力公司,责令限期整改,并进行了催办。

三是强化对热源单位的运营监管。要求热源单位必须承担起对供热区域内的热源整体管线检修工作,建立长期的检修和用户的测温制度。对供热单位不履行合同,供热企业擅自推迟供热、提前停热、中途停热的,一经发现严格依法依规处置,直至清除供热市场。经过督促,热力公司对上年度测温记录反馈的低温楼和低温户,如华龙二苑5#1单元、温馨家园5#、6#、宏发小区、职高二建二层小楼等,进行了更新改造。对热力公司的冬煤夏储跟踪督办,目前龙城热力公司已储备5万吨,阳光热力公司3万吨,昱峰热力公司0.6万吨。

四是加大供热信访投诉处理力度。对居民在供热上反映给热,影响极坏的信访投诉案件进行治理。对以往供热信访投诉中提出的供热服务态度问题、处理问题时相互推诿扯皮的突出问题,对供热企业进行了约谈,进行协调解决。如取消了用户报停四邻签字制度,纠正了开栓乱收费问题。对2018~2019年度供热期测温不达标用户均给予退费三万元。对龙城热力去年管网改造工程没恢复路面的进行督促,现已恢复。

二、建筑领域民工工资保障进展情况

(一)高度重视,加大宣传力度。在建设工地悬挂宣传标语、发放宣传品,公开举报电话和邮箱,强化日常监管,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在建设领域形成上下一体、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法治宣传工作格局。截止目前悬挂宣传标语8处。

(二)加强排查,掌握情况。

1.畅通举报途径。设立并公开“扫黑除恶”举报及投诉电话,举报电话为:0452-5842219。举报信箱:龙江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地址:龙江县龙江镇长横街262号。

2.深入走访服务。结合日常工作检查,深入服务对象开展走访调查,及时记录。目前未发现建筑工程领域盘剥问题。

(三)突出重点,措施到位

1.加强建设工程项目劳务用工管理。积极配合人社局劳动监察部门对建设领域劳务用工管理实行实名制管理,在日常检查过程中,将劳动合同及用工签到、名册等纳入检查范围。

2.杜绝建设领域恶意欠薪行为。协助人社局劳动监察部门严格实行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目前各建设项目已按照要求设立专用账户,并及时缴纳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并将其作为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发放前置条件。

3.强化日常监管,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在工程建设中,强化日常监管,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如发现项目建中有煽动闹事、阻工扰工的行为,将针对具体事件进行深入了解,如发现有黑恶势力的故意行为,将配合司法部门进行处理。

三、下步打算

1.提高政治站位。用重要指示武装住建系统广大干部群众的头脑,扛牢政治责任、进步强化政治担当。进一步夯实工作责任,围绕中央“一年治标、两年治根、三年治本”的要求,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层层压实行业各单位第一责任人责任,成立督导小组加强督促指导,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2.加大宣传力度。通过进一步在住宅小区、建筑工地、施工工地设立举报箱、悬挂条幅、制作宣传围栏等方式,切实增强群众的知晓率,营造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加强举报人保护措施方面宣传内容力度,切实解决人民群众举报黑恶势力的顾虑,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知晓度、参与度。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工程管理领域的热点问题范文3

 

教学理念的转型与教学工具技术的日趋成熟催生了新的教育生命周期。公共管理作为高等教育社会科学领域核心课程也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传统意义的公共管理教学正在接受网络新技术和新理念的冲击。同时,社会各界对教育改革的呼声随之高涨,以“CNKI”网络知识的应运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关键发力点。

 

1 视域转型:现代教学向传统教学之审视

 

“从世界各国教学发展趋势看,教学、科研、生产呈现一体化,教学与社会生产、生活的联系更加密切。教学交往实践本质观打破了传统教学把教学视为相对于社会的封闭系统,把教学交往局限在师生认知交往、道德交往的狭隘视野,把教学看成是交往世界体系中的有机构成。”[1]教学工具CNKI为引领的学科理论和实践的稳步关系促进了当今教学结构转型,但就传统公共管理学科教学方面依然有其狭隘的方面:

 

1.1 科学主体的局限性

 

公共管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也可以说是一门借来的科学,其内容随着社会生活的复杂化和多样化而不同,更多的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紧密相联系在一起,研究视角和研究主题创新也在不断与时俱进,从传统教学的主体和理念出发,“人始终是主体”[2],通过借助助“课本”这个理论工具,将知识传播给受众。公共管理学这门学科按照其发展来看,该学科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理论与现实的有效结合才是学科发展的有利途径,那么由于受到传统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教学主体的单一性自然也就体现出来了。

 

1.2 公共管理学科教学手段的局限性

 

教学手段也是一种课堂活动,而“在实际活动前了解所要从事的操作结构,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像,才有可能在实际活动中定向,即知道做什么和如何去做”[3]教学手段在大学课堂中不仅包括物质化教学手段,也包括非物质化的教学手段,“传道”就是一种典型的教学手段,“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也是一种方法与手段的体现。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相比较,前者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课堂内“输入式”的教学方式,“启发式”的教学模式欠缺;传统教学手段依赖教材和书面案例进行授课,真正具有影像或视频类社会管理方面的教学手段较少。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在以“学生”和“课本”作为授课对象的前提下进行,教学手段基本以教师讲授式为主,教师与课本作为教学内容的基本载体。

 

1.3 公共管理学教学目标的局限

 

教学目标是一门学科在发展或讲授的过程中预期要达到的目标,或要实现的分类指标,公共管理学学科的内容要求教师作为授课主体引领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理解课程目标。传统教学目标与现代教学目标的区别在于传统教学目标从课程讲授范围内展开探究,教学目标相对具有一些局限性。教学目标的设定要与接受该课程的对象相匹配,在大学公共管理学科的教育中,教学目标与也是教学主体与客体之间互动的一种意识和行为,通过提高预测、引导、控制学生的行为,特别是采取相应的措施变消极行为积极行为,以实现良好的教学目标[4]。

 

2 CNKI:现代公共管理学科教学工具价值发展的新方向

 

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开启了中国现代化教学与研究的新模式,从知识结构、研究领域、题材类型等方面对我国当前高等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意义重大。

 

2.1 公共管理内容拐点与CNKI学术趋势

 

2.1.1 公共管理学内容的拐点

 

所谓公共管理学内容的一个“拐点”,是根据其社会发展的需求,公共管理学科的内容更多地将社会实践与现实问题纳入教学体系,在内容上趋于多元化,从传统的纯理论性分析到实证与理论结合的方向发展[5],例如,现代教学过程中纳入了“社会公共危机管理”、“社会问题热点话题”等,教学内容从公共管理学理论方面产生了新的“拐点”,学科内容更加重视方法在社会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关注视角从理论层面转向社会民生领域;公共管理学“拐点”的到来让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与社会矛盾成为一个共同治理的核心,也是在构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规范学习与实证学习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

 

2.1.2 CNKI工具视角公共管理学学科发展趋势

 

教师在理论的基础上要充分借助和利用CNKI提供的相关资源信息,现实教学中存在两个值得注意的方面:课堂教学时间和学生的主动性,因此,要想讲好案例与理论的统一,需要学生提前介入CNKI的相关学习,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先理论,后展示如何利用CNKI搜索相关文献;教师作为课堂“引领者”,通过CNKI工具的展示,让学生学会利用新型网络媒体探究学科发展的最新前沿动态。学生在接受一种新的教学媒介的过程中要有适应过程,CNKI与课堂内容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一次课堂内,更不能学生总是在接受传统的教学模式。

 

2.2 CNKI与公共管理学学术热点的关系

 

CNKI的出现为公共管理学学学术热点的探讨与追踪提供了智能化的平台,借助CNKI工具可以满足课堂内各类教学主体对于公共管理学相关内容的需求,包括如何从社会现实的矛盾和问题中寻找问题,如何挖掘当前公共管理学发展中的最新热点问题等。公共管理学教学从时间和内容上都在及时更新和变化,公共管理学所具有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促使其自身不断向前发展,课堂教学内容与形式与该课程的热点问题探讨难以割舍。学术热点问题的追踪为CNKI平台开辟了新的研究视角。

 

3 结语

 

公共管理学课程教学与CNKI现代新型媒介的有效结合是一种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体现。“价值理性引导主体‘做什么’,而‘如何做’,则借助工具理性解决,前者不能代替后者。因为客观事物其规律的存在,不是由人的主观因素规定的。”[6]CNKI教学媒介是社会发展的产物,需要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更多地将学习者的潜力发挥出来。在借助新的教学媒介进行课堂教育的过程中,CNKI更多地为教学主体提供的是一种比较宽泛的视野,追求课堂教学工具理性的最大化,同时也必然要以课堂人文情怀的价值理性作为先导。

工程管理领域的热点问题范文4

微生物、乳制品等成为热点解析频次较高的领域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分析显示,2015年27个食品安全热点的区域分布中,大陆地区的热点20个,占比74%,境外热点7个,占比26%。在热点分布领域方面,27个热点中,共涉及到微生物等7个主要领域,其中出现频次较高的热点领域包括5个,依次为微生物、乳制品、保健食品、食品添加剂、肉制品。从对热点判定的变化可知,27个热点中,不属于食品安全事件的热点16个,占59%;属于食品安全事件的热点6个,占22%;针对潜在风险的预警提示5个,占19%。通过对2011-2015年食品安全热点定性分析可知,对潜在风险的提示是2015年食品热点解析的亮点。从2011-2015年,每年媒体及公众对食品安全热点的关注点也在不断变化与延续:从2011年的方便食品与非法添加,到2013年的原料污染与恶意造假,再到2015年关注微生物污染与营养健康。

2015年舆情关注热点呈现6大特征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通过组织相关专家对2015年全年27个食品安全热点进行梳理、分析后总结出2015年舆情关注热点呈现出如下6大特征:

特征一:热点密度有所降低。2014年全年跟踪38个食品安全热点,而2015年全年跟踪27个食品安全热点,舆情的热点密度降低31.6%。

特征二:“微生物污染”连续两年位列第一。对比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2014-2015年的食品安全风险解析热点可知,微生物污染于2014年首次成为食品安全关注的头号焦点,2015年仍然位居第一位。显示了媒体对食品安全的关注点,正逐渐回归中国食品安全的真实,与全球食品安全面临的问题相吻合。

特征三:违规超范围添加仍是顽疾,但对食品添加剂的认知趋于理性。2015年27个热点中的6个食品安全事件,其中2件是由于违规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导致的,占到食品安全事件的三分之一。相比之下,2014年38个热点中涉及到食品添加剂的热点有6个,都不属于食品安全事件。从整体上来看,对食品添加剂的关注热度逐渐趋势于理性,对食品添加剂的公众科普已显效果。

特征四:乳品安全仍心牵天下。2015年的27个热点中,涉及乳及乳制品的热点问题5个,占27个热点的18.5%,是第二大被关注点,但均不属于食品安全问题。关于“常温乳酸菌饮料”、“生鲜奶”等热点均为乳品相关问题。热点中,既涉及乳制品的微生物污染(肉毒杆菌),又涉及化学污染(硫氰酸钠);还首次出现了风险预警(“生鲜奶”)。既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

特征五:关注点开始由食品安全转向对食物的营养健康评价。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通过分析2015年27个热点反应的焦点发现,媒体和消费者的关注点已不仅仅停留在食品的安全问题上。对褪黑素、膳食补充剂、银杏叶提取物等保健食品及对糖等常见基础食品原料的关注上可以看出,公众的关注点已逐渐转向对食物的营养健康评价。

特征六:老问题穿上“新马甲”。“方便食品和非法添加”是2011年媒体的主要关注点,时隔5年,虽然经过科技界持续的公众科普,相关问题早已成定论,但如“烹炸油安全”、“毒草莓”、“方便面32小时不消化”等,仍然被反复炒作,只是换上了不同的标题。由此,预示着科普的力度仍需加大。

热点凸显风险交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陈君石在对“金箔入酒”事件的解读别指出,这个例子可以很好地说明新媒体的风险放大作用。

陈君石说,“如何应对和管理新媒体已成为风险交流领域的一个新挑战。”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主任王守伟在做“红肉致癌”热点事件的解读时指出,在关乎民生健康的风险信息时,需要严谨和慎重。媒体要正确描述风险,避免引起公众不必要的恐慌。此事件也凸显了风险交流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良好的和及时的风险交流可避免类似问题的失真和夸大,对社会和谐和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胡小松教授在“毒豆芽”系列案件首现无罪判决的热点事件解读时直言,让不让用是管理问题,是否有毒是科学问题,不能在“有关部门公告禁止使用的物质”和“有毒有害物质”之间简单地画等号。

工程管理领域的热点问题范文5

利用三年时间完成县城中心城区小锅炉撤并和集中供热管网改造,调整优化城区供热布局,提高集中供热设施承载能力和供热品质,把“暖房子工程”建成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下大力气解决“小锅炉”分散供热、集中供热不热问题,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二、基本原则

市场化运作。全面规划,政府组织。合理布局,配套建设,科学管理。依法运作,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三、工作目标

新增集中供热能力150万平方米,2012年末。并保证在极端气候条件下,供热能力大于供热负荷;兼并小锅炉60台;改造陈旧管网50公里;对20万平方米保温状况较差的既有住宅进行节能改造。

四、年重点任务

重点解决电联热力公司热网供需矛盾突出问题;积极开展对外招商,年实施“暖房子”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加快城区集中供热能力建设。引进1家资质高、信誉好、实力强的供热企业进驻南部新城区;鼓励符合城市发展规划、规模较大、供热信誉好、有供热能力的供热企业加快区域锅炉房发展建设,重点解决拆并分散采暖锅炉房问题实施集中供热。具体措施是

(一)电联热力热网

一台120吨锅炉,目前拥有供热锅炉四台。三台40吨锅炉,供热能力为240万平方米,供热面积为220万平方米,实际每年供热面积为180万平方米,一般情况下启动一台120吨锅炉,2台40吨锅炉可保证正常供热,极端气候条件下,以及发生故障时可启动第三台40吨供热锅炉,作为应急热源,确保安全稳定运行,达标达热。一次管网长40公里,二次管网长80公里,今年应改造老化管网10公里,增加换热站3座。

以及南部新城建设初期供热需求小的情况下,南部新城新的热力公司未建成投入使用。暂由电联热力公司代为供热,满负荷运行,可保证供热40万平方米。

(二)热力公司

已接入集中供热面积24万平方米,目前供热能力60万平方米。尚余供热能力约40万平方米。

(三)热力公司

已接入集中供热面积13万平方米,目前供热能力20万平方米。尚存在供热缺口7万平方米。同时将(区域)撤并的1台小锅炉并网进入热力公司,并入供热面积0.9万平方米。

(四)加快即有建筑节能改造。

实行计量收费;新建建筑工程建设要与供热计量设施安装同步;供热计量设施安装要与供热计量收费同步;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要与供热计量改造同步。具备供热计量条件的民用建筑,对临街的楼房暂时不能改造的各建设单位及相关居民应在门窗、楼顶等方面采取保温措施。公共建筑要率先实施供热计量改造。要积极实施供热计量收费。

(五)建立和完善困难群体的供热保障机制

(六)实施既有建筑热计量和节能改造工程

加快推进供热计量和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按照国家和省关于供热计量和既有建筑节能的工作部署。新建建筑要按照强制性标准严格控制。计划对20万平方米条件适宜的既有居住建筑进行节能改造,部分辅以热计量改造。重点是保温较差、供热质量问题突出的居住建筑,通过节能改造,使居民供热状况显著改善,改造区域景观发生较大变化。

四、政策保障

(一)凡列入年度改造计划的分散供热锅炉房。热用户可与原供热单位或有能力的供热企业协商,申请改为集中供热。

(二)列入并网改造范围的分散锅炉房并入集中供热热网。所涉及债务原供热单位(产权单位)自行处置,人员由原供热自行分流。

(三)拓宽投融资渠道。建设资金通过市场运作、政府扶持的方法。银行贷一点、财政扶持一点、居民合理负担一点等办法多渠道筹集。金融机构要积极支持项目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各类经济组织及民间资金介入。

五、组织领导

负责制定政策和组织领导。县政府各相关部门要明确分工,成立县“暖房子工程”领导小组。落实责任。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工程实施中相关政策、规划、计划的制定以及工程项目建设的监管和协调工作。

县发展和改革局负责区域热源建设项目的立项、审批;争取国家对供热热源、陈旧管网改造项目的资金支持。

县财政局负责国家和省补助资金的拨付和监管。

制定具体监督检查方案。县监察局负责工程实施各环节的监督检查。

并配合落实相关供热保障政策。县民政局负责低保家庭、城市低收入家庭的认定工作。

县审计局负责建设资金使用的审计监督。

建立科学的热价联动机制,县物价管理办公室负责合理确定和调整热价。尽快出台供热计量收费政策。

工程管理领域的热点问题范文6

一、当前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理论性过强,实践能力不足。工商管理专业的存在历史较短,引进中国高等院校的时间更是短暂,当前中国的工商管理专业教育仍然处于逐步完善和规范的阶段,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的改进仍在进行之中。在现阶段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之中,存在着一定的重视理论、忽视实践能力培养的风气,这种情况可以说是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模式仍不完善的表现。相比于世界先进水平,中国的工商管理水平仍显不足,在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的过程之中,理论的引进是最容易也是最明显的。而相比于容易引进的先进理论,对于先进管理模式的实践可以说是困难重重、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在中国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之中很少能够实现。中国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之中存在的重视理论的倾向可以说是这种学习先进经验时理论先行的结果。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之中能够发现,不少教师由于缺乏工商管理的实践经验,在教学过程之中只能够将教学重点放置在书本内容和理论知识上,无法很好地讲解工商管理的实际情况和现实问题。同时,不少的教师由于缺乏工作热情和职业态度也只满足于对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视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未来就业所需。这些情况的结合直接导致教师上课过于理论化,讲课风格照本宣科极为单调,学生也无法对所学的知识和工商管理专业本身产生足够的兴趣和职业热情。实践之中可以发现,许多从事工商管理专业工作的人士都认为当前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所掌握的理论无法与现今实际情况很好地吻合。有些理论是直接照搬国外先进国家的先进经验,没有根据当前中国工商管理现状做出相应的调整。有些理论是专业领域的最新成果,代表了行业的最高水准,而中国相应的实践经验距离理论成果仍然有着不小差距。不管是哪种情况,这些理论和实际之间的差距都体现了理论先行、实践短板的缺陷,而就部分工商管理领域人士反应,长于理论、短于实践是当前的工商管理领域的科班毕业生的共通点。这种情况部分地是由于当前大学毕业生普遍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不足,部分地是由于当前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教育模式缺陷和教学方法问题。

2.专业细化,适应性不足。当前的工商管理专业由于规模的扩大和专业自身的规范化,工商管理专业之内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分,分为战略管理专业、管理学理论、管理心理学等细化的门类,这既是专业自身发展的结果,也是学科未来的必须趋势。但是在实践过程之中可以发现,不少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反而由于专业的细分造成了对自身定位和就业方向上的困难。可以说,细分的门类为学生精通于某一专业领域提供了条件,但是部分学生却由于客观上精力和时间的限制以及主观上的认识错误造成了大局观缺乏、专业领域的通盘掌握不够的问题,直接限制了学生的就业选择,也带来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和人才缺口。

二、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方法和措施

针对中国工商管理专业的高等教育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缺陷,以及理论长于实践的实际操作之中的短板,在教学之中有意识地引入实际案例进行教学可以很好地起到改进和弥补的作用。首先,在选用教学材料上,教师可以针对性地选用出版时间较近、实践案例较多的教材,或是针对现有的教材做出教学案例的补充。在教学方法上,教师需要丰富自身的学识和教学手段,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积累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学校和院系也应积极地为教师提供国外游学、出国进修等和行业先进水平接触的机会以帮助教师加强教学能力。除此之外,院系还可以通过加强和领域内的专业人才的交流来提升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可以以院系的身份邀请行业内公认的专业人才来校讲座、与师生交流,让有着工商管理实际经验的专业人才为学生介绍自己的工作经验和行业内的通行规则,弥补高校内师生实际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不足的短板。不仅如此,学校、院系和课任教师可以积极利用已有的优势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习机会,保证每名学生都可以在毕业前参与工商管理的实际工作,为未来的求职、就业和工作提供必需的就业经历和经验。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