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设计与开发范例6篇

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微课程设计与开发范文1

一、学习对象分析

制作微课前,教师需分析学习对象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认知特点和规律,并根据这些情况来制作难易适中、长短适中的微课视频。作为《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的部分学习对象,职校学生大都偏爱动手操作,喜欢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因此,在制作微课视频时,笔者注重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教学,避免单纯理论讲解。

二、提炼微课程知识点

微课的特点是“短小精悍”,时间一般控制在5~10分钟。一节微课能否设计得好,教学效果是否有效,教师对知识点的选择和处理至关重要。因此,在设计微课时,教师首先要慎重选择知识点,并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科学地分析,使它们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建筑材料与检测》这门课涉及原料、工艺、组成、性质、应用、检验、运输、验收、储存等诸多方面,课程知识点很多,在选择微课知识点时笔者遵循了这样几条原则:①侧重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②知识点的选择要小,对于大的知识点,要按照一定的逻辑分割成小知识点来讲,每个知识点最好在10分钟内能够讲解清楚。③知识点要准确无误,不能出现知识性错误。笔者选用的教材为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董亚军主编的《建筑材料与检测》一书,经筛选后选择以下知识点制作了微课视频。第一,课程绪论部分,笔者制作了“课程介绍”微课视频,向学生整体介绍本课程的学习内容、教学目标、衔接的工作岗位。第二,材料的物理性质部分,笔者制作了“材料的三个密度”微课视频,主要讲解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的含义。第三,对于常用建筑材料之一的水泥部分,可供选择的知识点较多,笔者制作了“水泥材料介绍”“水泥取样方法”“水泥的体积安定性”“水泥胶砂试件成型过程”“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水泥强度检测与计算”和“水泥的细度”7个视频,简单介绍了水泥的生产、分类和使用情况,散装和整装水泥的取样方法及技术标准规定,水泥体积安定性的定义、检测方法、国家标准的规定,水泥胶砂试件成型的方法、过程及注意事项,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意义、测定方法、国家标准规定,水泥胶砂强度的检测过程及数据处理方法,水泥合格性判断方法,水泥细度的含义、测定方法、国标规定等内容,基本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第四,混凝土原材料部分,笔者选择的知识点有“砂的取样”“砂的粗细”“砂的含泥量检测与评定”“砂的表观密度检测”“砂的堆积密度检测”“石子压碎指标”“石子表观密度检测”“石子堆积密度检测”“石子针片状含量检测”“压碎指标的含义及检测过程”10个视频,主要介绍了国家标准规定及现场取样方法,砂的粗细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砂的粗细程度及颗粒级配的检测与判断方法,砂的含泥量含义及检测方法、合格性判断,砂的表观密度检测过程、堆积密度检测过程,用压碎指标判断石子强度合格性,石子表观密度的检测过程与合格性判断,石子堆积密度的检测过程,石子针片状的含义、检测方法、合格性判断等内容。第五,混凝土部分,笔者选择的知识点有“混凝土概述”和“混凝土技术指标———和易性”,主要介绍混凝土的组成材料,混凝土的分类,混凝土和易性的含义、检测方法等内容。第六,钢材部分,笔者选择的知识点有“钢材概述”和“钢材冷弯”,主要介绍了钢材的分类,钢材冷弯的检测过程和合格性判断等内容。

三、编写微课设计方案

微课视频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主题要明确,形式要短小,尽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教学内容组织好、讲清楚。一个好的微课视频,内容要生动、有趣,尽量将复杂问题简单化。要想在短短的5~10分钟之内把各个教学要素安排有序,并将教学重点讲解清楚,最终达到每节微课的教学目标,就需要教师提前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在编写教学方案时,教师需针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独立的教学设计,并对学习者的特征、教学任务和学习内容进行分析,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和方法确定微课类型和组成要素,认真设计教学视频的情景、教学过程、案例,合理制订符合学习者特征、学习内容和教学形式的教学策略。

四、制作微课视频

教师可通过工程现场、检测中心、实验室、网络等途径收集制作微课时需要的资料、图片、试验视频,并运用相关软件制作微课。

(一)使用软件

根据微课知识点特点和教学设计要求,合理选用软件进行视频制作。除了Office2010,可选用下列工具。

1.录屏软件

制作微课时,除了可以利用Camtasia.Studio8.0的录制屏幕和录制PPT的功能外,还可以使用CamtasiaStudio的剧场和视频编辑功能。每个微课的后期视频编辑、声音合成,都可使用该软件完成。

2.优芽网

优芽网是一个分享、交流教学资源的综合性在线教育服务平台,该平台集趣味动画、智能语音和互动答题等功能于一体,教师可利用平台上的资源快速制作生动有趣的教学动画,让课件动起来。笔者微课中的部分动画制作就用到了优芽网上的自动软件。3.格式工厂:FormatFactory该软件用来进行视频格式转换,支持几乎所有类型多媒体格式转换到常用的几种视频格式,微课中所用视频的格式转换、字幕的添加,都可以用它解决。另外,思维导图iMindMap7.0、图形处理软件PDF、视频编辑软件AdobePremiere可充当辅助补充的角色。

(二)制作方式选择

视频是微课的核心内容,微课视频的制作方式和可供使用软件很多,笔者就选择了较为常用和容易掌握的录像式微课、录屏式微课和混合式微课这三种方式进行视频制作。

1.录像式微课

这种微课制作方法,可针对微课主题进行详细的教学设计,形成教案。在实验室内准备好实验仪器后,教师开始开展教学过程,并利用录像机拍摄整个过程,再对视频进行简单的后期制作和处理,形成录像式微课。《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中部分具体的试验过程就可以用这种方法展示,比如砂子、石子的表观密度检测,砂子、石子的堆积密度检测等。

2.录屏式微课

主要通过视频录制软件———CamtasiaStudio8.0,将教师PPT课件的内容录制成视频,再进行编辑。主要的过程如下:选题设计—撰写教案—准备教学素材—制作课件—录制或拍摄—视频后期编辑。比如“水泥介绍”“混凝土概述”“水泥取样”等微课视频即可采用这样的方式。

3.混合式微课

微课程设计与开发范文2

让初学者通过玩乐高积木的方式,经过学习拖拉程序模组方块,轻松地做故事、动画、游戏或美工程序。目前,世界范围内已大量开展 Scratch 的教学, Scratch 的诞生为信息技术课堂注入了新的元素。但是Scratch教学不能按照传统教学方式教学,应该更注意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创作能力。Scratch教学微课程的设计和开发符合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

Scratch教学微课程

1. 微课程简介

“微课程”是指时间在 10 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可以记录教师对某个知识点或者教学重点、难点的讲解,也可以记录某段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课程既是一种课程,又代表一种学习模式,同时,微课程还是一份可以重复利用的资源。将Scratch和微课程相结合,不仅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更能促进师生教与学方式的根本转变。

2.Scratch教学微课程设计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建构,根据学习者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来信息进行主动的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所以学习是使学习者原有的知识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的过程。建构主义的教学观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知识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学生是知识建构的主体,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和被填灌的对象。

Scratch 已经走进了许多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Scratch 软件的特性强调学生对逻辑思维的运算能力的练习。学生在理解 Scratch 编程语言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不同模块的编码进行程序设计,同时还要构建合理的游戏或剧情模式,所以更强调学生平时的练习和计算思维的发展。

3. 课程开发设计流程

图2 Scratch 微课程开发流程

Scratch微课开发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Scratch课程内容设计

微课并不是传统课堂实录的简单切片。所以Scratch的课程内容设计就是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一系列递进式的Scratch微课程框架和每个单元的知识要点。小学 Scratch 课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认识 Scratch,由简到难逐步学习Scratch 教案里的案例。学习目标是熟练掌握 Scratch 的操作,能自主创作Scratch 小作品。做好Scratch课程内容设计,既可以发挥微课程对核心知识点的讲解,同时又能演示制作过程与展示原理。

(2)Scratch课程脚本编写

Scratch课程脚本编写就是将细分化的单元知识要点进行脚本的编写。其中应该包括拍摄时教师的配音内容和详细的拍摄清单。目前,大部分时间学生只能学会怎样使用 Scratch,却缺少独立创作的体验。在学习 Scratch 案例的过程中,学生缺少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在脚本编写中要充分地设定提问与测试,引发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具有吸引力的问题,设定一些有趣的场景等。

(3)Scratch课程微课制作

Scratch课程微课制作方式有很多种,如图2所示。

在Scratch微课程设计与开发中,我们推荐使用PPT+录屏来制作微课程。首先是PPT对于老师而言最易上手,教师可以将一些知识点或者问题引导、课后思考用PPT的形式表现。由于Scratch经常涉及一些软件操作的问题,教师可以使用录屏软件将操作流程录制下来,插入制作好的PPT中。最后将PPT导出成视频,供学生学习。

(4)Scratch课程素材包设计

教师制作Scratch微课,在平台上,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微课学习。其中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在设计Scratch微课程视频中,不应该仅仅是单个的教学视频,更应该是一个可以构成完整的学习体验的教学素材包。这样的素材包应该包括:课前Scratch导学知识、课程视频、Scratch拓展游戏、Scratch难度升级挑战等。

微课程翻转Scratch课堂

1.由于传统的信息技术课教学模式为教师操作演示,学生模仿练习,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能满足 Scratch 程序需要学生大量反复的思维训练的要求,一件好的 Scratch 作品需要学生独立创作构思。所以微课程和Scratch相结合,既提高 Scratch 及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又为其他科目运用微课程的教学提供借鉴。

微课程设计与开发范文3

【关键词】微课程;中职;设计模式

信息技术教育前所未有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技术变得越来越成熟,更多的教育注入新鲜血液。中等职业学校开始尝试使用数字技术改变教育模式,进入数字化学习的时代。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从微技术已经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微博、微信、微信等新兴产品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微学习的时代已经到来。人们更容易接受信息处理的简单而方便的方法,利用“碎片化”学习的时间。教育迅速介绍了数字技术的优势,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一、微课程概念及特点

1.概念。微课程指的是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实践,为主要载体的视频教学,有机结合教学和学习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活动,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活动。微课程教学的核心内容(视频类部分),与此同时,它还包括教学设计、教材、教学反思,实践测试和学生反馈,老师评论和其他教学资源的支持。

2.特点。微课程的特点是小,易于使用。首先体现在其教学时间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则,微课程通常是5-9分钟,10分钟或更多的微课程会让学生产生视觉疲劳。其次,教学内容小,就是要突出一些课堂教学点(如重点、难点和疑问的内容)的教学。第二,微课程的教学资源容量小,一般微课程视频总容量在几十兆上下,这样可以保证在终端上观看的流畅性。最后,微课程资源,易于使用。微课程教学视频剪辑贯穿整个教学的核心,通过教学反思,学生反馈和专家解读,为微课程营造出了一个真实的教学情景,方便学生学习。

二、微课程设计与开发模式

1.学习需求分析。学习需求分析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学习者分析,二是学习内容分析。通过对学习者的分析可以了解学习者的学习风格以及学习准备,这样能够为设计微课程提供依据。学习内容的选择是非常关键的,因此在制作微课程前,要先对学习内容进行选择,选择适合制作微课程的知识点,应该选择学习内容的关键和难点,容易出错的点。

2.目标设计。在设计学习目标时,它使用了2001版本的教育目标分类,也就是说,理论的认知目标的绽放,从纬度和知识的认知过程中应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和标准。

3.教学过程设计。微视频的整个教学过程简洁完整,教师要在简短的几分钟内完成情景设计(知识点的引入)、关键内容的讲授、总结收尾、作业的布置等工作。情景设计是影响微课程制作好坏的重要因素,好的情景在微课程的设计与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设计场景中,在设计方的情节中,添加一些方法或策略,调动了学生的自觉注意,无意注意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设计情景时,要紧扣学习内容与目标,最好以任务的形式给出,注重围绕学生的就近发展区,使学生不会存在心理上的压力。情景引入后进入关键内容讲解,讲解部分的设计要明确课程培养目标。讲解贯穿整个教学的主线。依据知识点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总之将在课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总结要简洁明了,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查缺补漏。最后是习题的提供,通过完成独立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也是对已学知识的再次认知与加工。教师布置作业后,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通过互联网平台,教师检查作业、答疑,师生互动进一步加深知识点的掌握。

4.微视频制作。微视频的制作主要是完成它的录制,这个过程需要两个步骤完成:录制视频和后期编辑。Camtasia studio录屏软件现在可以很好地嵌入到PPT2013中,这为教师录制微课程提供了很好的帮助。PPT2013是广大教师用来制作课件的软件,简单易用是它的优势所在,在PPT中可以插入图像、音频和视频,因此采用PPT2013制作微课程成为教师们的首选。老师可以边放幻灯片边讲解,必要时还可以用屏注软件进行批注,整个播放讲解过程都能用嵌入的Camtasia studio)录制下来。后期编辑主要使用Premiere软件和机器time_字幕处理工具处理。运用Premiere增加片头、片尾以及转场效果,对不满意的音频、视频段进行剪辑等操作。对于关键词、重点部分使用字幕处理工具增加字幕。

5.互动与评价设计。就目前互联网上的微课程实施状况来看,微课程中的师生互动存在不足。微课程教学主要以学生为中心构建资源环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微课程中的互动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的互动系统进行设计。微课程的评价主要是对微课程的内容、设计进行评价,一般参照江苏省微课大赛评比标准。

三、微课程案例设计与开发

笔者基于《多媒体技术应用》课程,以微课程设计模式为指导,设计和开发“多媒体技术应用”微课程,开展互联网支持的微课程辅助教学。学生独立完成后将结果提交到互联网平台,这里选择微信平台。教学设计过程以表格的形式设计成文档,在制作幻灯片和微视频时可以方便使用。微视频制作的幻灯片之前,对“表达”ppt2013第一生产使用,然后解释使用Camtasia工作室录制的过程,在Premiere软件最后剪辑,对产生的time_machine字幕的关键内容制备的关键内容。

使用微信的移动教学平台,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机制。教师在微信群统一主题,学生登录微信看到主题后关注公众号进入相应菜单进行互动讨论。最后参照江苏省微课大赛评比标准对微课程进行评价。

微课程设计与开发范文4

[关键词]移动微课;设计模式;设计流程;移动学习平台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6.000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6-0-02

1 移动微课研究背景

在移动微课学习平台得到众多关注并迅速发展的微时代,不同地区的教育和科研机构纷纷投入大量资源来建设移动微课学习平台。移动微课学习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但是,由于没有规范的设计模式作指导,同时缺乏合理的规划与统筹,以至于移动微课学习平台在质量上良莠不齐,在内容重复混杂,在效果上广种薄收。因此,分析移动微课建设思路和设计方法,探索高校移动微课学习平台的设计模式,以合理规划移动微课资源,提高其开发的效益,是非常有必要的。

2 移动微课建设思路和设计流程

移动微课是将微课应用于移动终端上,其实质还是微课的建设。胡铁生认为应依据ADDIE模型(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对微课进行设计。梁乐明 等构建了前端分析、微课要素设计、评价与反馈等环节的微课程设计模式。孟祥增 等提出,微课的设计流程包括:微课选题、教学设计、视频制作、上传、点评反馈和评价7个方面。以上3种模式都忽略了对微课资源的统筹规划,出现了对资源的重复开发,影响利用率和教学效果。在笔者看来,移动微课资源的设计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目标定位

首先,在明确开发目的的基础上,确定其所针对的目标用户,然后有针对性地选定主题,明确需要开发的课程科目与类型。

2.2 整体规划内容与教学设计

在内容规划时要注意结构完整、思路清晰。另外,微课一般围绕着某个知识点来进行讲解,其内容是日常教学内容的提炼。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对内容进行分解和细化,做到教学目标明确、知识点精炼、重难点突出,教学方法恰当,教学过程最优化。

2.3 开发微课资源

各个地区的教育和科研机构,应合理规划并建立相应的微课资源库,以避免资源的重复开发和低利用率。微课资源库大部分是以流媒体的形式呈现,本阶段主要是制作微课视频,解决微课内容的组织与安排、开发方式,以及资源的保存类型3个问题。

微课视频由课程导入、课程讲解和课程总结这3部分组成。在资源开发的过程中,首先要有针对性地设置导入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组织安排讲解的内容;最后做一个恰当的总结或设置反思,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

微课资源的开发方式有教学录像、屏幕录制、多媒体讲解、动画讲解和视频剪等。在开发资源的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选择。另外,还要注意语言的表达要思路清晰、富有感染力,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微课资源开发后,需保存成相应的媒体类型,以供后面使用。一般采用通用的在线播放视频格式,这样就方便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上使用。

2.4 选择开发平台和技术

目前的开发平台主要有:Android、iOS、云平台、微信公众平台等。Android和iOS是手机移动端的两大系统,它们无法做到同时兼容,所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云服务平台可以将学习资源存储在地理位置不同的服务器上,使“微课”拥有海量的学习资源。微信公众平台方便于师生之间的交流,具有免费、操作方便、使用范围广、流量小等优点,可以有效地实现微视频的传送和实时观看。可根据移动微课的开展形式,选择相应的开发平台和技术。

2.5 移动微课的开发和平台的实现

以上4个准备工作完成后,就可以开始编码了。在所选择的平台上,运用相应的技术,开发出移动微课系统,然后进行测试、和维护。学生即可利用手机移动端进行学习。

3 高校移动微课学习平台的设计模式

近三年来,不少学者和专家构建了自己的移动微课学习平台。如温川雪 等提出的从教学系统设计、平台和技术选择、系统功能结构分析、实施与评价等方面,设计了一个多平台微课移动学习系统。唐高辉 等提出移动微课设计模型可分为:确定课程名称、分析学习者需求、开发微课、4个部分。田美霞从分析系统开发需求、系统总体设计和系统功能设计3个方面,完成了基于Big 6模式的微课移动学习系统的设计。综上所述,高校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模式,如图1所示,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3.1 前期准备

前期准备阶段分为整体规划和目标定位两个部分,主要是在当前资源开发和应用现状下,对区域资源进行统筹规划,明确要开发的资源,适用的群体,授课者对象等,从而对资源进行全面定位。

3.2 内容与教学设计

内容与教学设计阶段主要包括内容分析和教学设计两个部分,前者主要是对知识点进行划分,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后者主要是从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和时间分配等方面进行教学设计。

3.3 微课资源库建设

要建设微课资源库,首先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开发平台和开发技术,然后进行微课资源开发,形成资源库。这部分主要是先对素材进行收集和整理,然后选择视频的开发方式和类型,最后着手制作微课视频。

3.4 移动平台的开发

以上3个步骤,都是为了制作微课视频,形成微课资源库,开发微课移动平台做准备。本阶段主要是按照系统开发流程,从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前端设计和后台开发等方面,实现对移动微课平台的开发和实现。

3.5 系统的测试、和维护

移动微课平台在学习者使用之前,需要对其进行测试。测试并后,学习者才能随时随地地学习。系统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需要对其维护和升级。

3.6 反馈与评价

学习者在学习一段时间后,可通过评价和提交反馈意见等形式,对移动学习平台的前面5个阶段的工作,提供改进意见。

4 结 语

国内关于移动微课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开发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如何对这些资源进行统筹规划、避免重复开发和低利用率,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移动微课的设计流程,并构建了一个移动微课学习平台的设计模式。该模式希望能为移动微课学习平台的开发提供了理论性指导,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主要参考文献

[1]田美霞.基于Big6模式的微课移动学习系统设计[J].软件导刊,2016(5).

[2]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

[3]孟祥增,刘瑞梅,王广新.微课设计与制作的理论与实践[J].远程教育杂志,2014(6).

[4]许建豪.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微课程移动泛在学习平台建设探析[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

[5]蒋本立.基于“微课”建设的移动云平台的设计[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6(1).

微课程设计与开发范文5

【关键词】微课程;移动学习;资源建设

0 引言

“微课程”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程简称“微课”,它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微课”的教学时间较短,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另外它的资源容量较小,一般在几十兆,加之其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非常适合Web 2.0时代,借助移动终端、利用碎片时间进行移动学习和泛在学习。

1 理论研究与实践现状

1.1 国外的研究及实践现状

在国外的研究中,与“微课程”有关的名词有Minicourse、Microlecture、Microlesson等,但其对“微型课程”的研究取向不完全相同。如美国阿依华大学附属学校于1960年首先提出微型课程(Minicourse),也可称为短期课程或课程单元;新加坡教育部于1998年实施的MicroLESSONS研究项目,涉及多门课程领域,其主要目的是培训教师可以构建微型课程,其课程一般为30分钟至1个小时,教学目标单纯集中,重视学习情境、资源、活动的创设,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架,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一系列支架帮助其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可以看出,国外越来越重视“微课程”、“微视频”的研究,成功的应用案例极大的促进了“微课程”在教育、培训等领域的应用。

1.2 国内的研究及实践现状

在国内,有高校学者、区域教育研究者、一线教师等对微课程进行了研究或实施。广州大学教育学院的田秋华副教授基于对微型课程的内涵及实践分析,将其定义为:基于学校资源、教师能力与学生兴趣,以主题模块组织起来的相对独立与完整的小规模课程,具有“短”、“小”、“精”、“活”的特点,适用于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及各种课程类型。微课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实践,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反映教师在针对某个知识点或环节的教学活动中所运用和生成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结合体。“微课”的高级阶段或发展趋势,应该是走向“微课程”。有研究者认为,微课是国内研究者对微课程这一术语的新解读,使其更加得本土化,更为国内教育教学所接受,同时,其资源组织方式也满足了随时、随地进行移动学习的需求。最为广大一线教师所广泛接受的认识是:微课程是一线教师自行开发、时间在五分钟左右的微小课程,源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为教师所需,为教师所用,解决了工作中的棘手问题;微课程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教师成长的新范式。这种理解体现了一线教师对这一概念理解的实践性一面,也是微课程得到关注和广泛应用的重要原因。

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老师主持的研究课题《中小学“微课”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被立项为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张宝君老师主持的《天津市小学“习字与书法”网络微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应用研究》被立项为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专项课题,其目标是建设一至六年级12个学期192条《习字与书法》网络微课程并推广应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教研中心的李玉平老师长期坚持教学研究,他带领许多地方的中小学教师开展教学策略的深层次研究,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微课程”设计,其中对不同类型微课程的课程结构、评价标准、设计策略、开发步骤进行了定义,并提供了相应的设计模版,对于推动中小学教师通过微课程进行教学和研究起到了重要的导向和引领作用。2012年11月,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正式下发通知,决定于2012年12月至2013年8月,举办首届全国高校 “微课”教学比赛。一个席卷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全国性推广与普及“微课程”的活动自此展开。

2 基于移动学习的“微课程”资源建设流程

2.1 微课程内容或知识点的选取

结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内容,选取适合进行讲解和演示的内容或知识点作为微课程的主要内容进行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2.2 微课程的设计

根据李秉德教授对我国中小学教学活动中常用的教学方法的分类总结,同时也为便于一线教师对“微课”分类的理解和实践开发的可操作性,笔者初步将“微课”划分为11类,分别为讲授类、问答类、启发类、讨论类、演示类、练习类、实验类、表演类、自主学习类、合作学习类、探究学习类。选取一个学习专题或知识点,结合“微课”类别,设计具体的“微课”的教学设计。

2.3 微课程的资源开发

微课程的资源包括视频资源、三维动画、二维动画以及图片素材。根据需要,结合具体知识点可以拍摄教师某一章节的授课视频和教学过程、也可以制作三位立体的虚拟仿真或者二维空间的时间序列动画,当然也需要一定量的图片展示素材、文本素材等资源。根据不同的资源,选取适当的开发工具,进行微课程的资源开发。视频编辑软件可以采用Premiere、会声会影等编辑软件,三维动画可以采用Maya或者3Dmax软件,二维时间序列动画可以采用flash软件,图片资源可以采用Photoshop和CorelDRAW等软件。

2.4 微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应用研究

在微课程教学设计的指导下,将开发出来的微课程资源进行组合、整合与统合,利用架构好的移动教学平台,实践微课程的移动学习、开放学习和泛在学习。并实现平台间同类微课程或不同微课程之间的交流与应用,实现微课程资源的开放共享。

2.5 微课程的评价与反思

微课程开发、应用与交流共享之后,需要对微课程进行多元评价和微课程的教学与应用评价,为接下来微课程内容的设计与开发提供指导和参考意见。教育评价、多元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都可以用于微课程的评价,及时的评价与教学反思可以促进更优秀微课程的开发与共享。

3 “微课程”发展趋势

在网络web 2.0时代,与当前广泛应用的众多社会性工具软件(如博客、微博、Facebook、Youku、Tudou等)一样,“微课”也将具有十分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对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微课”资源库的校本研修、区域网络教研将大有作为,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特别是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在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研究[J].开发教育研究,2013(2):65-72.

微课程设计与开发范文6

关键词:微课程 高职 计算机应用基础 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2(a)-0172-01

2013年新浪微博的用户就已达5.39亿,随后各大门户网站也相继推出了搜狐微博、网易微博、腾讯微博等。随着微博的广泛普及,微小说、微电影、微调查、微媒体等一系列“微”事物不断涌现出来,全民开始迎接“微时代”的到来。“微课程”是一种全新的资源表现形式,其具有“短小精悍”的鲜明特征,具体表现为“情景真实、主题突出、资源多样、形式灵活、交互性强、动态生成、便于传播、应用简单”等优点。因其围绕某一个知识点、一个例题习题、一个现象、一个教学环节、一个案例而展开教学,因此,微课程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应用和学生的个性化、碎片化学习创造了便捷条件。计算机应用基础在高职院校是一门公共必修课,微课程的出现为这门课程的改革提供了全新的教学理念,也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与信息素养。

1 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程的设计理念

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同于传统的一节公开课、示范课的视频拍摄和录像,也不同于一个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一节完整微课程的开发,包含着多个环节,既要包括微课程设计与开发,同时也应该包含微课程的实际应用过程,只有把设计、开发、应用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这样开发的微课程才具有真正的应用价值。微课程的设计和开发有其自身的规范化流程,在深入调研该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基础上,结合著名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型ADDIE模型,形成了下面的微课程开发流程。该研究者认为,微课程的开发过程一般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1)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

(2)细分知识点;

(3)分析学习者特征;

(4)微教案设计、微课件设计、微练习设计;

(5)撰写视频拍摄/录制脚本;

(6)教学活动实施、拍摄/录制教学过程;

(8)微教学反思;

(9)形成微课程资源包并上传到微课程平台;

(10)微课程教学应用;

(11)微学习、微反馈、微教研;

(12)微课资源动态优化和完善。

需特别说明的是,微课程选题和知识点的确定都要紧扣一个“微”字:一节微课程只讲一个知识点,体现微课程短小精悍的特点;主要针对知识点、举例、练习等环节进行讲授、演示、分析、操作、答疑等选题,建议围绕某个具体的点,而不是抽象、宽泛的面,真正做到“小而精”。

2 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程的应用

选择“演示文稿的制作”这章中“动画效果的应用”这个知识点来说明微课程设计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2.1 教学分析

(1)教学对象分析

该微课程的对象是江苏广播电视学校2013级电视节目制作专业的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就是一门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和信息素养的实用性课程,当前高职的学生大部分从初中开始学习计算机课程,更有部分地区从小学就开设了计算机课程。因此,我们所教的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但高职学生普遍学习兴趣不高,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走神。传统的课堂教学机械性强,学生积极性不高,所以使用新型的教学形式,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教学目标与内容分析

通过前几次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在幻灯片中输入文字、插入图片的方法,该课的主要内容就是掌握在幻灯片中“设置动画效果”的各种操作。可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去设计教学目标,同时确立该微课程的重难点。

(3)学习评价设计

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学习评价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了形成性评价,通过巡视课堂,观察学生操作的情况,通过询问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在教学结束时进行了总结性评价,即布置测试题,通过答题情况评价学生的最终学习效果。

2.2 微视频设计

在进行微视频的制作前,首先要进行脚本设计。该文采用了录屏的方式进行制作,微视频制作者在计算机上进行各个步骤的操作,使用录播软件把屏幕上显示的操作步骤都记录下来,在后期的编辑中,把画面编辑好后,再配上解说词和标注。只有通过各个步骤环环相扣的进行,才能很好的完成微视频的制作,该微视频综合运用文字、图片、声音、影片等资源,能满足教育教学的要求。

现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不再是简单的教授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即可,更强调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层面让学生认识到计算机能力的重要性,培养学习的热情,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因此,如果课程的设计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便无法达到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相应要求,所以根据学生需求和教师需求两方面从中提炼出“PPT中使用动画效果”这一教学内容,设计出了具有创新性的微视频,能够满足实际教学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陈玉瑕.慕课能否翻转课堂[J].上海教育,2013(12):73.

[2] 胡铁生,詹春青.中小学优质“微课”资源开发的区域实践与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11):66-68.

[3] 张静然.微课程之综述[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