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的管理制度范例6篇

人性化的管理制度

人性化的管理制度范文1

前言

高职院校时刻承担着国家技术灵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职务,在高等教育体系内部的地位价值当然不可小觑。但是,目前此类院校生源质量出现严重漏洞危机,大部分新生不管是在文化基础或是技术掌控实力方面都不够可观。相关管制主体想要在三个学年内将此类人群训练成为高端人才,本身就是一项巨大的时代挑战。由此看来,高职学生多元化管理手段的改革是必然的,并且今后相关工作人员一切工作重心,都要适当过渡转移到管理体制人性化调试层面之上,这样才能避免此类年少群体产生任何排斥抗拒心理,进一步影响学业和今后职业发展前景。

一、涉及制度化、人性化管理内涵机理的客观探究

(一)制度化管理方面

所谓的制度,实质上就是稳定成员行为道德性和和谐守法意识,而细致制定并有机覆盖落实的规范守则,其核心特征在于运用一系列鼓舞或是惩戒手段,使得基层人员活动能够朝着管理者预设指标方向不断过渡。归结来讲,学生管理活动中的制度化,便是主张运用精准完善的规范守则,进行组织内部协作行为掌控,避免课堂知识灌输和实践操作秩序产生任何紊乱迹象。

(二)人性化管理方面

任何形式的组织始终是由不同素质人员构成的,在开展对应管理活动期间,需要规范监管主体时刻贯彻人本服务理念,使得处于基层的个体愿意主动进行自我改造。尤其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事务中,教师更应该时刻关注并迎合内部学生身心发展特征,提供宽松愉悦的学习交流环境和高端的教育辅助设备资源,顺势激发其主观能动性,确保其在今后职业道路发展方面能够顺风顺水。

二、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实施制度化、人性化管理的现实意义论述

尽管表面上制度化、人性化管理体制存在相互对立隐患,但实质上两者始终维持交互统一特性,毕竟对应事务核心调试动机,始终限定在高职院校学生素质化管理细节之上,希望能够为社会主义事业可持续发展贡献高端技术应用型人才。也就是说,今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拓展期间,有关上述规范原则始终维持相辅相成、协作共进关联,缺少任何一类要素都将对高职院校教育事业当下发展实效造成不必要的冲击。

事实上,制定统一管理体制期间,有必要事先获得学生认可,使得制度执行主体能够自觉遵守,可以以往消极服从迹象。作为新时代背景下的高职院校辅导员,应该懂得适度把握原则,对待学生管理期间衍生的任何问题要细致解析,尽量考虑到每个学生的立场和心理敏感程度,令其得到应有的关怀和信任。

三、统一落实高职院校制度化、人性化管理指标的策略内容解析

(一)树立全方位人本指导服务规则

作为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辅导员,应该时刻保留人性客观审视的意识,尽量创造一类足够开放、宽容的交流环境,随时随地观察并整理此类群体身心变化特征。要时刻谨记,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往往倾向于人性关怀层面,管理主体应该适当将主动权归还给学生,督促其在制度允许范围内进行自我灵活发挥,确保各类专业课程研习期间,能够投入足够精力,顺势激发个人思维主动性、创造性,最终令素质化管理工作变得更加深入。

(二)运用科学的激励管制手段

依照过往实践经验整理判定,高职生经过各项改造需求满足过后,才能够顺势提升自主性学习动力和各项实践单元参与兴致,并透过不同阶段经验积累逐步贯彻教师预设的管理指标。任何人员,只要能够感受到教师关心、热爱,便能够获得合理发展机遇。教师保留的这份期许情感,便长效发挥着特有的激励引导功效,使得学生透过自强、自立等挑战获得新生,愿意尝试各类创新领域。需要注意的是,相关管制人员在运用此类激励手段期间,要尽量发挥灵活、多样、科学掌控特性,必要时联合不同学生身心发展状况,进行富有针对性的激励方案制定,确保在各类策略内容单独和综合调试交接过后,见证最为理想的高职生教育改造成就光芒。同时,在进行激励时机选取期间,相关管制主体理应秉承稳定学生合理前进动力的信念,能够结合现场各类突发状况,及时选择科学的激励时机,避免学生产生逆反抗拒心理。

人性化的管理制度范文2

【关键词】图书馆;人性化管理;规章制度

概述

图书馆规章制度是图书馆环境与服务制定的准则,要求所有读者以及馆员共同遵循,是图书馆科学、有序运行的核心。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从图书馆获取信息的要求和频次逐渐降低,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已经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难题。以创新管理为导向,实现管理方式的转变和提升———是图书馆适应现展趋势继续发挥功能的必由之路,由传统的制度型管理转变为人性化制度管理,构建并完善一个兼具人性化与制度化的图书馆运行模式,充分突显出管理主体与读者客体之间责任与权利的融合,对馆内管理与服务进行优化升级,重新赢得读者的青睐和关注,已经成为缓解图书馆现状的关键。

1管理制度创新的思想

实现图书馆管理制度的优化和创新,体现人性化的要素,是基于崇尚人生价值观的前提下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要求,其内涵也体现了现阶段企业管理文化发展所展现的一个新趋势、新理念。从概念上,图书馆人性化管理,集中表现在管理者通过一系列尊重人性的管理手段,基于对人性充分理解,采用情感模式来管理馆内员工,使员工的自身利益与图书馆的整体利益有机结合,提升员工的服务素质和形象,使员工的工作和服务更加积极、更具创造性,以实现图书馆人性化管理。在人性化管理的驱动下,图书馆的人文理念与背景文化得以重塑和优化,强化亲和力与凝聚力,吸引读者重回图书馆,使图书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地。图书馆人性化管理秉持两个核心原则:一是,馆员的本性特征;二是,读者的实际需求。通过激发馆员积极性和创造性,高效、便捷地利用图书馆资源,最大程度地提升服务质量和时效,以读者需求为先导的信息资讯服务,促使图书馆的管理从图书建设转移到服务读者。图书馆人性化管理与制度化管理有机结合,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保证读者的规范行为,强化对读者的服务和尊重,与读者在互相合作沟通的基础上形成融洽、平等、和谐的关系,转变服务意识,促进图书馆的功能转化适应形势变化。对于制度型管理来说,其出发点在于“规章制度”,以严密的组织网络、制度条款以及奖惩措施进行强制性管理,图书馆与读者只是借读关系,图书馆馆员与读者缺少互动和交流。而对于人性化管理来说,探究读者行为及心理规律,适应读者心理需求,通过非强制手段人性化管理和服务,使读者发自内心与馆员之间的和谐互动,增进信任。相比制度化管理,人性化管理更契合人性需求,由制度化管理向人性化管理转变,是现代图书馆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2创造图书馆人性化管理的策略

2.1人性化的服务理念

近些年来,图书馆充分利用了数字化、自动化、网络化等技术方式,通过对馆藏文献的数字化加工与流通,为读者群体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文献信息化服务。在此背景下,图书馆的功能升级,充分履行图书馆的基础性职能———为大众提供最便捷、最优质的信息产品和服务。当前技术创新作为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推动文献信息的高效传递和多元化拓展,图书馆从“知识宝库”转变成“知识资本”,在这种转变中“,人”是最根本的因素,从读者利益出发,提升馆员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观念,图书馆员一方面要尊重自我,不断提高自我修养,以此来获得读者的尊重和认可;另一方面,馆员也要充分尊重读者,答读者所疑问,解读者所不解,保持耐心、态度和蔼。在相互交流中提高读者的规范守信的借读意识,增加双方的互信,使图书馆的信息流通更加顺畅有效。

2.2人性化的员工管理

图书馆是以人为主体实施信息流动和载体管理行为的场所,承担着知识和智力载体的责任。在员工管理方面借助信息方式发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帮助图书馆员培养创新争优的服务思想,构建起新形势下图书馆的人资管理。在创建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员工的价值体现,员工的人性需求,充分融入,落实好权、责、利,增强遵则守规的自觉性。加强用人机制的创新,将素质与能力视为录取和晋升重要的条件,增强馆员完成任务的创造性,营建一个促进人才发展的空间和环境。革新个人观念,有机结合岗位,选拔优秀员工,强化用人成效,提升团队凝聚力。总之,管理者应当利用一切条件为职工创造一个实现自我发展的空间。人性化管理的软环境可以起到有效激励作用,但要真正落实“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理念,还要结合人事制度管理改革的硬措施。要根据实际需求,创建和调整部门岗位,实施竞争上岗、优胜劣汰。通过完善的考核奖惩机制,从品德、能力、业绩等多方面,对员工的业绩和成果进行综合测评,构建一个能够凝聚人才的和谐环境。

2.3人性化的人才培养

培养全面型、专业性人才,提升图书馆的运作效率,是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规划图书馆的发展规划时,重点实施图书馆人才培养战略,加强图书馆培养和锻造人才的机制,培养与任用相结合,馆员自发地学习和掌握各项技能和知识,提升馆员的能力,帮助馆员成为与自身岗位相适应的人才,更好地适应形势发展与环境变化。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人才培养模式,馆员在充分认识自身岗位和专业技术需要情况下,学习掌握相关专业的新概念、新理论,确保知识和观念与时俱进。同时,注重多层次相结合,新馆员要做好充分的岗前培训,特别是职业品格方面的锻造,实践与理论的有机结合。在对精英人才积极开展学术科研活动,根据需要选拔和输送继续深造学习,针对图书馆创新发展进行课题研究,并对科研成果予以转化实践,拓展思路,开阔眼界,提高学术水平,使管理人才和业务骨干进入更高层次,改善人才层次结构,起到尊重人才保护人才的平台作用,保证图书馆发展的人才基础。

2.4人性化的环境创造

图书馆是一个彰显学术气息、文化氛围的场所,读者密集度较高,从人性需要出发,创造静谧舒适的学习和交流环境至关重要,大到周围环境、周边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一致,小到图书馆室内设计,灯光、温度、音乐、空气调节及祥和的氛围等。人性化的氛围和环境,即能够帮助馆员更加高效和准确地进行文献信息的管理,提升服务质量,也能使读者认同和接受图书馆氛围和环境,更好地促进读者文化思想的培养。图书馆馆舍建设创造幽静温馨的自然环境,营造出和谐稳定、充满生机、积极向上的人文氛围,本身就具备的教育功能,会对图书馆一系列运行带来深远影响。环境对人有着无形的教育感化作用十分重要。因此,馆员为读者营造一个适合的空间,本着开放与私密相结合的原则,建立阅读、交流及安全区域,适应读者的生理、心理需要,凸显服务和保护措施的多样化,减少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距离感,增强读者的归属感与亲近感,提高读者阅读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3结束语

人性化的管理制度范文3

一、企业管理方式的人性化

企业人性化管理有几种常用方式,分别包括情感化管理、民主化管理、文化管理等三个主要层面。首先,情感化管理。情感因素是构成管理者非权力影响力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被管理者工作主动性和效率的重要因素。情感化管理,就是要注重人的内心世界,根据情感的可塑性、倾向性和稳定性等特征去进行管理。其核心是激发职工的积极性,消除职工的消极情感;充分开发被管理者的潜能,激发其内在动力。因此,应该遵循信任、尊重、关心的原则。其中,信任是一种最高的奖赏,也是人与人之间建立情感的基础。其次,民主化管理。民主化管理是企业人性化管理的重要方式。民主是调节企业内部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也是保证管理活动正确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只有当人们切切实实地管理起自己的事务,才能真正激发起对企业的归属感、命运共同感、责任感,从而尽心尽力地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贡献力量。民主化管理实行参与管理,把管理权交给群众,鼓励他们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这样,有利于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管理顺利开展。人性化管理实践表明,实行民主管理或参与管理,一方面可以达到改善组织与其成员的关系,提高士气、缓解抵触情绪的目的;另一方面,它还可以开发员工的潜力,成为改善个人和企业绩效的一种方式。最后,文化管理。从一定意义上说现代企业人性化管理正在逐步演化为一种文化管理。

二、企业管理组织结构的人性化

长期以来,企业管理组织结构的设置都是按管理职能设置的,按管理的幅度划分管理层,从而形成了金字塔式的管理组织结构。这种组织结构越来越不适应信息社会的要求,减少管理层次和管理部门已成为新的趋势。为此,人性化管理提出了“企业再造”的新思路,主张对企业的管理组织结构进行重组、再造,由集权型向分权型转变,把长期以来占主导地位的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改变为网状并联式的扁平化管理组织结构。这种扁平化管理组织结构是逐步发展而来的,当前,随着跨国公司的扩张,这种扁平化管理的趋势更加明显。

三、企业管理决策和信息的人性化

企业管理的关键是决策。管理决策的人性化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 第一,决策目标从最优化准则向满意性准则转变。最优化准则是一种刚性准则,它的应用,只有在“决策时所有措施和方案都是已知的,而且第一方案所能取得的成果也是可以确定的”时候,才能实现。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所处的环境和条件的复杂性,决策者既不可能找到一切方案,也不可能比较一切方案,因而“最优化准则仅仅存在于逻辑推理之中,没有实践价值”。第二,决策程序要求决策的科学化必须以民主化为基础。决策过程中民主化与科学化的关系类似于“多谋”与“善断”的关系。“多谋”体现民主化,“善断”体现科学化。决策的科学化必须以民主化为基础。另外,为了在决策中较好地实现民主化与科学化的有机结合,应建立“谋”、“断”即相对分开又相互制约的现代决策体制。这种体制的主要特点是平行地建立决策系统与决策支持系统两个相对独立的系统,以后者作为前者的“外脑”,为决策系统最终进行科学决策充分发挥“智囊团”的作用。

四、企业生产管理的人性化

企业人性化管理在生产管理中的具体表现就是“顾客化生产”。长期以来,追求规模效益是企业生产管理的主要目标,这种目标追求其实表明了一个企业是为自身生产还是为顾客生产的原则立场。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生产管理目标追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一个历史性的重大转变就是由传统的“大量生产”转向“顾客化生产”。导致这种转变的客观经济依据是:一个社会如果处于贫困状态,物资比较匾乏时,社会大众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就比较单一,因而比较容易满足。一旦这个社会进入富裕状态,社会大众拥有的财富多了,购买力强了,消费者的心理就会变得复杂,消费行为就会变得更具有选择性(更具有挑剔性)。这就要求企业及时提供更加多样化和更具个性的产品和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容.企业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 [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6(2)。

人性化的管理制度范文4

关键词:制度化管理 人性化管理 规范 激励 协调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10-276-02

一、制度化管理是企业有效管理的基础和根本

任何一个单位或部门要想提高工作效率,取得经济效益,都必须针对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而完善的管理制度,做到用制度管理,按制度办事。由于每个员工性格、观念、习惯和所受教育的不同,所以每个员工都具有明显的个性差异。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个员工都有大局意识,每一个员工都有高度的责任感,所以在管理过程中,应当对每一项工作进行严格规范,将责任落实到人。要制定详细制度来告诉大家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这样有利于员工对公司政策的理解,保证企业行为的一致性和协调性,减少管理的障碍。制度化管理是最基本的,离开制度化管理,其它管理就无从谈起。

二、制度化管理有效实施的前提

制度化管理是管理工作的一种有效手段,制度规范人的日常工作行为,教导人遵章守纪。但是制度制定的全面、细致与否,是否具有科学合理性,制度执行的严肃性,以及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等因素直接影响了制度化管理的效果。

1.制度的制定必须具有科学合理性。制度制定的科学合理性是制度长期严格执行的前提保证。管理制度可以间接地反映出一个单位或部门最基本的管理理念。制定制度不是随心所欲不受任何约束的,它必须具有科学合理性。要做到科学合理,首先,制度的制定必须具有针对性。任何一项制度的出台,必须是与本单位或本部门最本质的目标相联系的,是以维护本单位或本部门工作健康、有序、稳步发展为原则的。这种建立于需要之上的制度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其次,制度的制定必须具有可操作性。一项制度的制定出台应在客观认识事物的基础上,以一种严谨的态度,并遵循科学规范的制度制定程序。制定的制度要对和生产经营有关的每个环节进行详细的说明,不搞模棱两可,这样的制度才具有可操作性。

第三,制度的制定必须有体现公平性。制度的形式和内容的公平合理性是获得员工认可的根本。制度的制定应做到权利与义务对称,否则员工可能因不满而产生逆反心理,带着情绪工作,这样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第四,制度的制定必须融入人性化因素。制度的制定,不仅要考虑如何规范员工的行为,还要充分考虑员工的合理的需要,要融入人性化。任何制度都是人来执行的,不考虑人的因素的制度是不可行的,要尊重人的本性,顺其自然加以引导。

2.执行制度的严肃性。有了完善的管理制度,还必须抓落实,否则再好的制度也会形同虚设。每一项规章制度在建立之初,人们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适应,但只要有专人抓落实执行,领导干部起模范带头作用,渐渐地人们对规章制度理解熟悉了,也就会自觉地去遵守,久而久之,遵守规章制度也就成为了习惯。

有的单位或部门虽然有制度,但领导怕得罪人,从不严格执行,大家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这样无形地纵容了不好的行为,同时也打击了很多工作努力的员工。原本满怀激情的员工责任心也下降了,开始混日子。其实追求进步、希望与公司共同成长的员工还是愿意接受一些挑战和考验的。

制度执行的最佳效果是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但是由于每个人的年龄、工作时间、地位的不同,要真正做到完全平等是很难的。这需要制度的执行及考核者,要做到以客观事实说话,公正合理地处理问题。

3.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管理人员作为制度的制定者、考核者相对处于优势地位,而贯彻人、被考核人相对处于弱势地位,被考核人通常对考核人怀有抵触情绪,要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容易。管理人员的人格魅力、管理水平、员工对管理人员的信任程度,会直接影响管理制度的实施。

作为管理者,特别是基层管理者要在工作中率先垂范,当好员工的带头人,用行动影响员工、带动员工。要有责任心,工作中勇于担当责任,特别是工作出现失误时,能勇于承担责任,不推卸责任,并积极寻找原因,及时改正,防止类似事情的再次发生。要做到公平、公正,员工最介意的不是规章制度如何严格,而是在执行规章制度的过程是否公平、公正,任何因私人关系远近或个人好恶等造成的偏袒都会引发员工的不满,导致管理者的信任危机,并直接影响到规章制度的执行。要有海纳百川的气度,能听进不同的声音。

管理者只有获得员工的真正信任,才能实现有效的沟通,才能将管理者的思想理念灌输给员工,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建立真正的集体荣誉感,激发大家的工作热情。

三、人性化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企业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创新的企业将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具活力和唯一具有创造力的核心资源。现代企业的竞争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优秀的人才是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人性化管理就是要重视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人。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的价值观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他将人类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五个类型: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人性化管理就是要考虑员工不同层次的需要,并设计相应的激励措施。在日常管理中尊重员工、关心员工、信任员工,让员工体会到家的温馨,增强员工的荣誉感和归属感,激发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这种宽松的环境强调的是员工的自我管理,员工是自己工作的主人。为实现自我价值,员工的自我管理能力会大大提升,这样不仅工作目标容易达成,而且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人性化管理所营造的尊重人、信任人、关心人的用人制度,为员工提供了发挥才能的平台,有利于人才的成长。同时,这种宽松的管理氛围使员工有了家一般的温馨感觉,对于留住人才是非常有利的。员工对企业的真心拥护和爱戴,使企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大大增强,为实现企业稳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人性化管理离不开完善的制度,人性化管理是制度化管理成熟的表现

企业是否能够实行人性化管理,前提是企业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完善的管理制度。只有制定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按制度办事,才能减少工作中的人为因素,才能为人性化管理提供良好的环境。

每一项规章制度执行之初,总会有一些员工怀有抵触心理,这就需要管理者及时与员工沟通,让员工充分理解并认识到制度的重要性,不厌其烦地引导,并严格按规章制度操作。久而久之,人们对规章制度熟悉了、理解了,也就会自觉地去遵守。当遵守规章制度成为工作习惯时,违规、违章会大幅减少,员工之间责权明确,工作会更加顺畅,工作效率也会随之提高;当遵守规章制度成为工作习惯时,这种工作习惯本身就是一种企业文化。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企业不懈追求的方向。真正优秀的团队应当是既具备人文关怀,更有严明纪律和超强执行力的团队。

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看似两种截然相反的管理方式,但是通过理性的分析可以看出,他们的出发点是一致的,都是通过提升员工的竞争力,来实现提高企业效益的目的,他们在目标上是一致的。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在管理中所用的方法不同,发挥的效能也不同,因此,这就要求企业或部门在制定制度时,需要融入人性化因素,要充分考虑员工的合理的需要,并在实施过程中重视二者之间的协调,做到优势互补。

参考文献:

[1] 刘志慧.制度化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J].今日科苑,2010(14)

[2] 窦小燕.人性化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探析.财经界(学术版),2010(8)

人性化的管理制度范文5

    1.实施人性化管理必须明确既不是“人治化”更不是 “仁慈化”

    对教师实施人性化管理必须明确两点。第一,人性化管理不是“人治化”管理。人性化管理是以制度约束和保障为前提,在制度与人性之间,制度是第一位的。在管理过程中既要体现制度化,又要体现人情味,让教师乐意接受管理,不产生抵触心理。而在“人治化”的管理中,校长是用“个人意志”代替学校的制度,学校表面“稳定”、“和气”,教师内心却不认同。这种管理的结果是使教师消极怠工,学校整体工作呈现逐步走向衰落的局面。第二,人性化管理也不是放任自流的“宽松化”管理,人性化管理同样强调在管理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注重教育个性发展,体现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也就是说,在管理制度范围内给违反管理制度的教师更多的改正机会,而不是将其一棍子打死。而“宽松化”管理不仅没有以严格的管理制度为前提,校长甚至还充当无原则的老好人,一味地靠与教师“打成一片”,用“哥们义气”来维系学校管理,最终使管理变成一种庸俗的“仁慈化”管理,使学校陷入“一盘散沙”的境地。

    2.理顺人性化管理与制度化管理的关系

    人性化管理与制度化管理关系密切,没有制度化管理,学校就会失去秩序,没有人性化管理,学校就会失去发展的活力。但是,单纯的制度化管理是一柄双刃剑,既可以激励人,也可以伤害人。而人性化管理是在制度化管理的基础上渗透了人性的因素,将人视为管理的主体和核心,强调要了解人,开发人的潜能,从而使管理充满人情味,使教师把被动执行制度变成主动践行制度,这就更容易被教师所接受,从而使制度落到实处,使管理成为真正的有效管理。

人性化的管理制度范文6

关键词:制度化;人性化融合;高职院校;学生管理

一、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制度化与人性化的概念

(一)制度化管理

对于学校而言,制度化管理是开展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落实制度化才能促进各项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通过制度化管理理念,不断探究构建学生管理制度,并推动学生管理制度的实施。制度化管理理念有效地保障了学生管理工作的规范性,也能促进各项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和实行。制度化管理思想为高职院校培养人才奠定了基础。

(二)人性化管理

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过程当中,制度化是管理工作开展的保障,能对学生进行规范化管理,辅助学校培养人才[2]。在利用制度化管理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各院校应该结合人性化管理理念,以学生实际需求为主,融入人性化管理思想,为学生创造学习和成长的良好环境。人性化管理理念最重要的内涵就是在保障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下,以学生实际需求为主,通过人性化的管理,提升学生对管理方式的认同感和接受度,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更好地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

二、制度化与人性化学生管理机制有效融合的方式

为了提升学生管理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各院校应创新学生管理工作机制和方式,在学生管理过程中重视学生管理工作,利用制度化和人性化管理,为学生管理工作和人才培养工作奠定基础。

(一)创新管理理念和方式

制度化与人性化融合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机制聂梅花(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湖南长沙410015)对于高职院校而言,要想提升管理水平,就必须创新管理理念和方式,从而促进学校管理工作顺利进行,为社会和国家输送更多的人才。首先,应该完善学生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能职责,充分激发各管理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创新一套适合学校的管理机制。其次,在学校职能管理部门积极选取学生干部,调动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辅助作用。这实行了制度化管理,也实施了个性化管理。

(二)加强学生管理员团队的建设

为了提升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水平,首先,各院校应该加强学校学生管理团队的建设,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学生管理团队,定期组织学生管理员培训和学习,从而提升管理员的管理水平。其次,学生管理员应该与学生建立平等良好的关系,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利用学生管理员的身份创立一个师生沟通的平台,以此达到师生学习交流的目的。最后,对学生管理员在生活中或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要及时提供帮助、解决问题,利用人文关怀去充分调动学生管理员工作的积极性,从而发挥出其实际作用。

(三)以学生为主,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首先,应该完善以学生为主的管理机制,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学生实际需求,采用有效的方式管理,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其次,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利用自己导师的身份帮助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树立正确的观念。在学生管理过程中,适当加强支持和鼓励方式的应用。制度化和人性化有效融合学生管理机制的构建,充分体现出了激励措施在管理中的作用,能在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同时,调动学生的积极能动性,从而让学生培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而且,有效激励措施的引导培养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让其在参与学校的各项管理活动时主动配合,提升了学生管理的整体质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