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种植技术与管理范例6篇

冬小麦种植技术与管理

冬小麦种植技术与管理范文1

关键词 冬小麦;发展现状;问题;对策;宁夏隆德

中图分类号 S51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1-0049-01

隆德县位于宁南山区,六盘山西麓,“兰青”高速纵贯东西,隆秦、隆张公路分别穿越南北。县境西北毗连静宁(甘肃)、西吉,东南直接泾源、庄浪,东北周边与固原市原州区为邻。地理位置处于东经105°48′~106°15′,北纬35°21′~35°47′。全县辖13个乡镇113个行政村,有耕地面积4.1万hm2,其中水浇地面积500 hm2。人均耕地面积和水浇地面积分别为2 240、360 m2。年平均气温为5.3 ℃,无霜期125 d。秋涝、霜冻、冰雹、干旱等自然灾害比较频繁,是限制农业生产的主要因子。冬小麦是隆德县传统优势粮食作物,2015年,冬小麦播种面积4 700 hm2,产量2.46万t,分别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20.3%、总产量的25%。

1 发展现状

1.1 品种日趋优化

近年来,在国家农作物良种补贴项目等强农惠农政策扶持下,针对隆德县冬小麦生产条件和影响其生产的自然灾害、病虫害等障碍因子,筛选、推广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抗病、抗倒冬小麦新品种如兰天23、兰天26等逐渐替代中引6号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推进“三圃田”建设,加快良种繁育步伐,优化品种结构,发挥良种增产潜力。

1.2 产量不断提高

根据隆德县不同区域气候特点,主推测土配方施肥、机械化种植、旱作节水等综合高产栽培技术,使良种良方相结合、农机农艺相融合,冬小麦产量不断提高,2011年,全县冬小麦平均产量3 900 kg/hm2,2015年达到4 500 kg/hm2,产量提高了15.4%。

1.3 面积逐年减少

随着市场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实施,隆德县中药材、草蓄、冷凉蔬菜等主导产业蓬勃发展,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出现,农民种植观念得到转变,土地流转速度加快,一家一户小规模经营被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替代,冬小麦因效益低而面积减少。2011年全县冬小麦种植面积7 900 hm2,2015年4 700 hm2,减少40.5%。

2 存在的问题

2.1 品种混杂严重

近年来,随着冬小麦种植效益低、面积小、缺乏种子基地,冬小麦种植户从邻近甘肃庄浪、静宁购买少量种子,且相互串换、以粮代种,造成冬小麦种子混杂,品种退化,严重影响冬小麦产量提高和粮食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2.2 耕作管理粗放

由于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老人、妇女成为农村主要劳动力,传统管理技术无法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在精细化种植、病虫害管理、追肥、收获等方面与目前机械化、科学化管理存在很大差异,播种质量差、管理粗放、滞后。

2.3 种植效益低下

根据调查,目前,种植冬小麦产值9 000元/hm2,而种植玉米为18 000元/hm2,中药材为45 000元/hm2,冷凉蔬菜(露地)64 350元/hm2,种植上述作物分别是冬小麦2.0、5.0、7.2倍,且优质专用型冬小麦缺乏,产业链条短,加工升值区间小,效益低。

3 发展对策

3.1 强化政策扶持

切实落实好冬小麦良种补贴、免费供种试点等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完善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投入机制,把政策推动作为统筹发展的关键抓手,用足用好国家给予的政策空间,积极争取各级财政、金融等部门对冬小麦在资金方面给予支持。提高良种统供率、技术普及率和机械化作业水平。积极推广农业保险试点经验,提高小麦生产抗风险能力[1-2]。

3.2 强化组织领导

为加快冬小麦产业发展,隆德县成立由主管农业的副县长任组长,县财政局、农牧局、水务局及各乡镇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服务、监督、管理和实施等工作。同时,县农牧局抽调专业技术人员,成立项目实施小组,明确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开展系统的技术培训,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整合资源,坚持行政推动和市场引导相结合,稳步推进,创新机制,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3]。

3.3 推进产业化经营

重点扶持带动能力强、上档次、有规模的小麦产业化龙头企业,在技术改造、贷款、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支持冬小麦现货、期货市场建设,积极培育各类中介服务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充分发挥中介组织和市场在信息服务、优质优价、产销衔接、订单农业、规模经营等方面的作用,不断提升隆德县冬小麦产业化水平[4]。

3.4 强化技术服务,完善服务体系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建立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大测土配方施肥、冬小麦专业合作社、小麦病虫害统防统治、农业技术人员培训和农业技术人员下乡服务等工作,为冬小麦产出、产中、产后做好全程服务,促进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提高技术普及率和到位率[5]。

4 参考文献

[1] 艾斯卡尔・胡西塔尔.乌什县冬小麦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5(20):105.

[2] 王彩荣,刘燕.伊犁河谷小麦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种业,2011(增刊1):34-35.

[3] 于兴世,邓继荣,王选明.康县优质专用冬小麦生产现状及发展建h[J].现代农业科技,2014(19):69.

冬小麦种植技术与管理范文2

关键词:小麦;科学种植;管理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24.015

小麦在种植中,科学的种植管理方法非常重要,这不仅会直接影响到小麦的产量,也会影响到小麦的质量。小麦的生长过程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需要注意的问题也比较多。广大农户在种植小麦时一定要对这些因素加强了解,并且掌握科学有效的小麦种植与管理方式,这样才能够促进小麦的高产与优产,进而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1 选种与育种的技术要点

1.1 对于穗形、穗数以及穗粒数的选择

对于同一小麦品种而言,这三个因素通常是相互制约的,而这种相互制约在小麦的高产育种中又体现得尤为明显。就目前的实际状况来看,多穗型品种更为常见,而大穗型品种的成穗量较小。高产的品种又更容易受到病虫害及出现倒伏状况。因此,在实际选种中对于这三个因素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要结合具体的情况做出更加合适的选择。

1.2 株高和抗倒伏性

从实际种植中可以看到,小麦的株高越高,通常意味着产量越高,但是发生倒伏的可能性也越大。基于这种状况,我国目前已经研制出了矮秆高产的小麦品种,但是,植株过矮又会存在难以适应水肥条件较为贫乏的地区的问题。因此,在实际种植中可以采用通过提升小麦秸秆的韧性和强度来增强抗倒伏能力的方法,这同样是实现高产的一种有效种植模式。

1.3 发挥小麦自身的抗病虫害能力

小麦在种植种时受到病虫害的侵害时有发生,这也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一个最为直接的因素。对于这个问题,可以通过转基因技术研发出抗病虫害的小麦品种,这不仅会极大的改善由于受到农药影响而导致耕地质量变差的问题,同时也减少了农药的开支。

1.4 选择抗寒性较好的品种

小麦在生长过程中通常会受到季节的影响,尤其是在严寒的冬季或者是重大雪灾等自然灾害时,这会极大的影响小麦的产量。在实际种植中,可以选取那些抗寒性较好的品种,并且可以选取那些春季拔节且抽穗晚的品种来种植。

2 苗期管理的相关技术

2.1 播种期间的浇灌

播种期间的浇灌非常重要,小麦出苗较为适宜的土壤湿度应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75%左右。对于那些在播种前没有及时进行浇水造墒以及表墒较差的麦田,则应当尽早浇灌蒙头水,这样才能够促进种子的萌发,并且保障幼苗的良好生长。

2.2 补种与移苗

为了确保苗全,在种植时要进行一些相应的补苗与移苗工作。出苗后要及时查苗,对于那些缺苗的地方一定要用相同品种的种子进行浸种后尽早补种,也可以在合适的时期进行移密补稀。移栽时一定要把握“上不压心、下不露白”的要点,这样才能够保障苗种及时赶齐。

2.3 冬灌固根与保苗

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必须采取冬灌固根与保苗措施,例如在遇到旋耕播种、秸秆还田,或者是土壤悬空以及却墒的麦田时,冬灌是必要的一个环节。这样才能够保障小麦的盘根以及大蘖发育,让小麦能够安全过冬。冬灌的时间一般选取在日平均气温为3℃时进行,要避免大水漫灌,浇灌完后要及时进行划锄松土。

2.4 苗期要做到因地施肥

小麦科学种植中,因地施肥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也是保障小麦高产优产的一个重要措施。施肥要分不同阶段进行,并且要有效参照实际的生长环境与生长条件。对于那些地力较差且底肥施用不足的状况,应当抓住冬前的有利时机来进行追肥浇水,之后要及时中耕松土,这样才能够实现促根增蘖的效果;对于底肥充足且生长状况良好的麦田,一般不需要进行冬前追肥浇水,只要适当中耕划锄即可;对于生长过旺的麦田,同样不要进行冬前追肥浇水;对于晚播的弱苗,如果底墒充足可以不用浇冬水,以免降低地温而影响到发苗。是否进行施肥要据具体情况进行理性分析,这样才能促成小麦的高产优产。

3 病虫害的有效防治

3.1 选择适宜的药剂

根据病虫种类和药源情况选用适宜药剂,防治麦蚜可用25%阿维・啶虫脒乳油、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丁硫克百威乳油以及抗蚜威、硫丹、吡虫啉、啶虫脒系列产品;防治麦蜘蛛可用阿维菌素类农药、20%哒螨灵可湿性粉剂、15%哒螨灵乳油等;防治小麦条锈病、白粉病、纹枯病等病害可用三唑酮、烯唑醇、丙环唑、特谱唑、科惠等三唑类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可用40%复方多菌灵胶悬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40%多福合剂等进行防治。

3.2 严格掌握用药时期和用药剂量

小麦蚜虫,当百株蚜量达500头以上或者有蚜虫株率大于25%时,应及时喷药防治。当瓢虫等天敌与麦蚜比例大于1∶150时,不必进行药剂防治。在小麦返青后,当平均每33厘米行长有麦蜘蛛200头以上或小麦上部叶片20%面积有白色斑点时,应及时进行药剂防治。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关键是掌握短期天气预报,以小麦感病品种或开花至灌浆期可能遇到高温阴雨的地段为防治重点,在小麦始花期连续喷药2~3次,每隔7天防治1次。对小麦条锈病、白粉病、纹枯病等病害,每667毫升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克或12.5%烯唑醇悬浮剂40毫升对水喷雾,防治效果均较理想。

参考文献

[1] 王嘉炜.小麦种植技术服务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 2012.

冬小麦种植技术与管理范文3

[关键词]小麦高产 病虫害防治 田间管理

[中图分类号]S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016)03―0061―01

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几乎能够全作食用。在栽培种植小麦期间,加强提高小麦栽培技术,能够有效防治病虫害的发生,从而使小麦的产量与质量得到提高。本文以山东省东明县为例,通过了解该地区小麦的种植类型,简要阐述小麦的种植方法以及高产技术要点。并针对病虫害问题,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和防治措施。

1播种前小麦准备工作的实施

工作人员在小麦播种前做好准备工作,是确保小麦今后生长是否符合标准的主要基础。为了能使小麦实现高产量,准备工作的实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大致可分为以下几方面:第一,小麦的选种工作。工作人员在选种过程中,需要先与当地的土壤土质相结合,查看选择的小麦种类是否符合当地的种植标准。第二,整地施肥工作的落实。工作人员在小麦播种前,应当先对每块土壤与土地进行查看区分,根据土壤密度与土质疏松度的不同,在种植小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土地实施不同的化肥原料。待添加完化肥原料后,工作人员要采取深耕处理的方式对小麦实施种植。此外,工作人员还要将田间存在的虫害与杂草等一并除去,使其能提高小麦的生长,为实现小麦高产量迈进一步。当获取到农作物后,工作人员还要实施桔杆还田工作,让土壤中的腐熟养料得到补充。

2播种时小麦的相关要求

小麦生长的初期阶段是小麦播种时期,而且此阶段也是实现小麦高产技术栽培的开始。为了能够使小麦的产量得到提高,适时播种尤为重要。根据小麦播种地气候环境与区域的不同,工作人员在播种过程中,需要对不同时间段的小麦播种进行确定。气温在冬季前累积到600°-650°之间,是播种小麦的最好条件。通常播种时间在十月中下旬至十一月上旬期间比较合适,因为此时间段能有助于提高小麦壮苗的机率。所以,在播种小麦期间,工作人员需要对小麦的种植密度实施严格控制,依照小麦在播种时对土壤要求的不同,采取合理化的方式对种植密度进行确定。待小麦出苗后,工作人员应当给予小麦及时的补苗与查苗工作,把一些密度较高的小麦苗疏开,使小麦苗的基础苗得到保证,从而能够和小麦的播种计划相切合。

3施肥合理化

就小麦而言,大量的钾磷氮能够对其生长周期产生较大影响。由于田间小麦的钾磷氮含量限定,使得小麦的生长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所以,定期施肥工作的实施是至关重要的目。小麦在吸收钾磷氮时,因为生长时期不同,从而导致吸收的需求不一。针对此现象,工作人员就需要以合理化的方式对小麦进行施肥。研究结果显示:小麦在拔节孕穗和冬季时期,是吸收钾磷氮的高峰期。冬季时期:通常在十二月的中旬,该季节的小麦对钾磷氮有着较大的需求量;拔节孕穗:该季节和冬季时期相同,对钾磷氮同样也有着较大的需求量。一般情况下,工作人员在采取冬季施肥时,需要与冬灌相结合,注意控制施肥量,能够过大,是工作人员在施肥期间所要关注的问题,这样能有效避免小麦贪青或倒伏现象的生成。当小麦已到拔节孕穗时,工作人员需要增加施肥量,依照小麦吸收钾磷氮的特点,在拔节前期时,将氮肥当成孕育肥,基础肥是磷肥,叶面肥主要在中后期使用,拔节肥与基肥以及钾肥较为合适。

4田间不同季节的管理措施

4.1田间春季管理

防治病虫害与水肥管理等,是田间春季管理的主要两方面。通常而言,和冬季相比,虽然春季的雨水相对较多,可也不能使小麦的需求得到满足。把地下水位降低和清沟沥水等,是工作人员在春季的主要工作。针对小麦幼苗,工作人员应该采取追肥处理方式,是小麦在生长期间,确保养分充裕。由于小麦的高病害发生率在春季,所以工作人员在治理期间,要给予及时的防治对策,同时还要根据不同的病症实施不同的防治措施。

4.2田间冬季管理

防治除草与看苗施肥等,是田间冬季管理的主要两方面。尿素是看苗施肥的主要肥料。若小麦的叶子呈淡绿色,则工作人员需要待小麦到五叶期时进行冬肥的实施。在每年的11月中下旬期间,工作人员要开展杂草防治活动,依照田间的杂草情况,可选用特定的药剂对小麦田实行防治喷洒。

5防治病虫害的方法

为了能确保小麦的产量与数量,实施病虫害防治工作是至关重要的。红蜘蛛是小麦的主要病害,通常会出现在小麦的返青拔节阶段涤锈病是小麦常见病症中最为严重的病症,其病症主要发生在华北、西北以及西南等地区,但近几年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像甘肃、山东以及重庆等地出现了该病症。吸浆虫是小麦的主要虫害,通常会出现在小麦的灌浆期阶段,工作人员在防治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病虫害原因采取适宜的药物实施防治,能使小麦的品质及产量得到保障,从而有效实现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冬小麦种植技术与管理范文4

关键词 优质小麦;地块整理;品种选择;播种;控制旺长

中图分类号 S512.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3-0044-01

豫东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自然条件优越,有着悠久的小麦种植历史。近几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优质小麦生产得到了迅速发展,豫东平原种植面积已达66.67万hm2以上,而且小麦品质优良、产量高、籽粒饱满,硬质率高、容重与出粉率也相对较高,种植效益较好。在种植优质小麦时,为了充分保证优质品种的品质与产量,应在小麦种植过程中运用合理的田间管理技术。

1 地块整理

在播种前要对土壤进行深耕,为打破耕作层,避免土壤板结,耕深应超过30 cm,以提高蓄水保墒、通风透气的能力。先耕后耙,细化土质,挑拣出较大石块,做好耙后复平工作,避免积水和坑洼地的出现,然后浇灌充足的底水。施加底肥应根据当地土质条件和特征施肥,其别要注意微量元素比例的搭配,以提高优质小麦的品质,增强小麦抗冻抗病防倒的能力。一般施尿素225 kg/hm2、碳铵375 kg/hm2、P2O5 120 kg/hm2、K2O 90 kg/hm2即可。氮元素在底肥施加时应加大施加比例以提高蛋白质含量,增强强筋和中筋小麦的品质;还要注意硫元素的施加,以增加面质的稳定性。为了抑制土壤有害病菌的存活和繁殖,除了要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外还应适量使用菌肥,可施果力士生物菌肥3 kg/hm2以减少全蚀病、纹枯病、根腐病的发生[1]。

2 品种选择与播种

小麦品种的选择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小麦品质、生长特性以及土质条件进行选择。一般北方地区应选择冬性小麦或半冬性小麦品种,避免选择春性或弱冬性小麦品种,导致麦苗在冬季旺长、抵御低温能力差,受冻害严重。在种子处理与播种技术方面,豫东地区小麦的播种时间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在播种前应对其进行拌种处理,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由于豫东地区大多为秸秆还田,地上浮层较厚,因此需要加深播种深度,一般在5 cm左右[2]。

3 合理控制旺长

在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气候逐渐变冷,因此要做好浇水保苗越冬工作,尽量不施加冬肥避免小麦旺长,减少小麦冻害,可通过镇压抑制麦苗的主茎和大蘖的生长。镇压操作时应选择在晴天,避免潮湿气或霜冻露水被同时镇压。为了保护麦苗越冬安全,应在冬前壅土围根或施粪,并追施碳铵肥,还应对叶面喷洒矮壮素溶液,以增强抵御冻害的能力。同时,还要定期进行中耕划锄,避免土壤板结,保持良好的通气性。在2月中旬,小麦进入返青期和起身期也需要控制小麦旺长以减少倒春寒对小麦的伤害,应不追肥、不浇水,通过浅锄除草促进根系生长。在这一期间,应观察幼苗的生长状况和田间麦苗的状态,适当对生长较为拥挤、个体发育瘦弱或分蘖少的进行疏苗、补增肥水;对麦苗分蘖多、田间郁蔽、叶片宽大的旺苗应进行3~5 cm的深锄断根,切断次生根,抑制旺长,促进合理的群体结构形成。在起身期浇水应适当向后推迟到拔节期浇水,以提高小麦籽粒的品质;进入挑旗期后为促进穗粒生长,保证植株快速生长所需要的肥水应加大浇灌量,适量补充速效氮、磷肥等。进入灌浆期为了提高小麦品质应控制水量,可在开花后的10 d进行适量浇灌,以促进灌浆,增加籽粒饱满度,提高千粒重;在小麦成熟前10 d为了防止干热风危害、增加粒重,应浇灌麦黄水[3]。

4 病虫草害防治

小麦的常见病虫害有白粉病、锈病、蚜虫等,不仅导致小麦粒空秕,降低小麦品质,而且还会造成产量和经济收入的下降。在病虫害防治方面,一方面应加强天气预报的关注,及时做出应对处理;另一方面应使用化学药剂防治结合,纹枯病可使用20%井冈霉素或50%退菌特[4],对准小麦茎基部喷洒;白粉病和锈病可使用15%粉锈宁喷洒植株;全蚀病、纹枯病及根腐病发生较重的麦田可用申嗪霉素拌种;黑穗病可使用戊唑醇或戊唑醇包衣麦种;麦蚜和麦红蜘蛛可使用40%氧化乐果1 500倍液喷洒;对于地下害虫可使用地达撒施处理。为保证麦苗有良好的生存空间,应根据季节和田间麦苗长势以及杂草情况定期除草。特别在春季应在杂草较小时及早清除,可在小麦出苗前使用草胺与氟乐灵除草;当杂草密度较大长势较旺时,可使用6.9%骠马水乳剂、48%拉索乳油、25%异丙隆可湿性粉剂、20%麦草灵可湿性粉剂、60%丁草胺等按照杂草的类别进行对应喷洒。

5 适时收获

小麦进入蜡熟期即可以收获,但是在蜡熟中期至末期籽粒一直都在增重,因此收获时间的把握还直接关系着小麦产量的高低和品质的指标。一般应在蜡熟末期籽粒千粒重最高时进行收获,当小麦进入完熟期时收获完成。

6 参考文献

[1] 张鸿飞.优质小麦的大田管理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6):76-77.

[2] 梁艳,孙建春.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2):70-71.

冬小麦种植技术与管理范文5

[关键词] 小麦 播种技术 优质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3)03-0047-01

播种技术是小麦标准化生产技术中的重要基础环节。播种质量直接关系到小麦出苗、麦苗生长和麦田的群体结构,也影响其他栽培技术措施的实施和产量的形成。衡量播种质量的标准是达到苗全、苗齐、苗匀和苗壮。播种技术主要包括播种期、播种量和播种质量等技术环节

一、适期播种

适期播种是使小麦苗期处于最佳的温、光、水条件下,充分利用光热和水土资源,达到冬前培育壮苗的目的。确定适宜播种期的方法为:根据品种达到冬前壮苗的苗龄指标和对冬前积温的要求初步确定理论适宜播种期,再根据品种发育特性、自然生态条件和拟采用的栽培体系的要求进一步调整,最终确定当地的适宜播种期

1.冬前积温。小麦冬前积温指标包括播种到出苗的积温及出苗到定蘖数的积温。据研究,播种到出苗的积温一般为120℃左右(播深在4~5cm),出苗后冬前主茎每片叶平均约需75℃左右积温。这样,根据主茎叶片和分蘖产生的同伸关系,即可求出冬前不同苗龄与蘖数的总积温。一般半冬性品种冬前要达到主茎6~7片叶,春性品种冬前要达到主茎5~6片叶,如越冬前要求单株茎数为5个,主茎叶数为6片,则冬前总积温为:75×6+120-570℃。得出冬前积温后,再从当地气象资料中找出昼夜平均温度稳定降到0℃的时期,由此向前推算,将逐日平均高于0℃的温度累加达到570℃的那一天,即可定为理论上的适宜播期,这一天的前、后3天,即可作为适宜范围

2.品种发育特性。不同感温、感光类型品种,完成发育要求的温光条件不同。播种过早不适于感温发育,只适于营养生长,造成营养生长过度或春性类型发育过快,不利于安全越冬;播种过晚有利于春化发育,不利于营养生长。一般强冬性品种宜适当早播,弱冬性品种可适当晚播。

3.自然生态条件。小麦一生的各生育阶段,都要求相应的积温。但不同地区、不同海拔地势地区的光热条件不同,达到小麦苗期所要求的积温时间也不同。一般我国随纬度与海拔的提高,积温累积时期加长,因而播种要适当提早。华北大部分地区都以秋分种麦较为适时,各地具体播种时间均依条件的变化进行调节。

4.栽培体系及苗龄指标。不同栽培体系要求苗龄指标不同,因而播种适期也不同。精播栽培体系,依靠分蘖成穗,要求冬前以大苗龄越冬(主茎7~8叶龄),播期要早。独秆(主茎成穗为主)栽培体系要求控制分蘖,以主茎成穗(3~4叶龄),播期要晚。可见适期播种是随其他栽培因素而改变的相对概念。由于播种期具有严格的地区性,在理论推算的前提下,根据实践各麦区冬小麦的适宜播期为:冬性品种一般在日平均气温16℃~18℃,弱冬性品种一般在14℃~16℃时,约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中下旬,在此范围内,还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肥力、地形等特点进行调整。北方春小麦主要分布在北纬35。以北的高纬度、高海拔地区,春季温度回升缓慢,为了延长苗期生长,争取分蘖和大穗,一般在气温稳定在O。C~2。C、表土化冻时即可播种,东北春麦区约在3月中旬至4月中旬,宁夏、内蒙古及河北坝上地区约在3月中旬左右。

二、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包括确定合理的播种方式、合理的基本苗数,提出各生育阶段合理的群体结构,实现最佳产量结构等。

1.确定合理播种量的方法。小麦生产上通常采取“以地定产,以产定穗,以穗定苗,以苗定籽”的方法确定实际播种量,即以土壤肥力高低确定产量水平,根据计划产量和品种的穗粒重确定合理穗数,根据计划穗数和单株成穗数确定合理基本苗数,再根据计划基本苗和品种千粒重、发芽率及田间出苗率等确定播种量。种子发芽率在种子质量的检验中确定,田间出苗率一般以80%计,根据整地质量与墒情在70%~90%范围内调整。实际播种量可按下式计算:播种量(kg/hm2)=1hm2计划基本苗(万)×千粒重(g)/发芽率(%)/种子净度(%)/田间出苗率(%)/106。

2.影响播种量的因素。在初步确定理论播种量的基础上,实际播种量还要根据当地生产条件、品种特性、播期早晚、栽培体系类型等情况进行调整。调整播种量时掌握的原则是:土壤肥力很低时,播种量应低些,随着肥力的提高,应适当增加播种量;当肥力达到一定水平时,则应相对减少播种量。对营养生长期长、分蘖力强的品种,在水肥条件较好的条件下可适当减少播种量;对春性强、营养生长期短、分蘖力弱的品种可适当增加播种量;大穗型品种宜稀,多穗型品种宜密。播种期早晚直接决定冬前有效积温多少,播种量应为早稀晚密。不同栽培体系中,精播栽培要求苗数少,播量低;独秆栽培由于播种晚,冬前基本无分蘖,要求播量增大;常规栽培,播期适宜,主穗与分蘖并重,播种量居中。

三、高质量播种

在精细整地、合理施肥(有时包括灌水)、选择良种、适时播种和合理密植等一系列技术措施的基础上,要实现小麦高质量播种,还必须创造适宜的土壤墒情,采用机械化播种,选用适当的播种方式,才能够保证下籽均匀、深度适宜、深浅一致、覆土良好,达到苗全、苗齐、苗匀和苗壮的标准。避免“露籽、丛籽、深籽”现象。播种深度一般以3~5cm为宜。在遇土壤干旱时,可适当增加播种深度,土壤水分过多时,可适当浅播。要防止播种过深或过浅。如果播种太深,幼苗出土消耗养分太多,地中茎过长,出苗迟,麦苗生长弱,影响分蘖和次生根发生,甚至出苗率低,无分蘖和次生根,越冬死苗率高;播种太浅,会使种子落干,不利于根系发育,影响出苗,丛生小蘖,分蘖节入土浅,越冬易受冻害。

参考文献

[1] 唐多,王殿轩,姚剑锋.不同温度和水分小麦中不同谷蠹发生状态时二氧化碳变化研究[J].植物保护,2011(05)

[2] 胡想顺,刘小凤,胡祖庆,张宇红,赵惠燕,张改生. 10个小麦品种(材料)对麦长管蚜的室内苗期抗蚜性[J].植物保护,2011(05)

冬小麦种植技术与管理范文6

关键词 淮麦19;特征特性;栽培技术;江苏淮安;淮阴区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2-0078-01

淮麦19号(原名淮核9704)是淮阴农科所以太谷核不育小麦的Ms2(Tal)基因为工具,采用轮回选择法育成的高产优质多抗的小麦品种。该品种于1999—2001年在江苏省区试和生产试验中综合表现突出,2001年8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自2002年淮阴区示范种植淮麦19以来,累计种植面积在22.5万hm2以上,在遇到2010年低温寒潮或雨雪冰冻天气频袭、气温持续偏低的情况下,2010年夏收平均产量达6 150 kg/hm2,种植表现良好。为推广该品种小麦,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特征特性

1.1 适宜播种期持续时间长

淮麦19属于半冬偏春性中熟品种,其适宜播种期为10月5—20,在这一时间段内播种,成熟期均在次年6月10日左右。该品种与当地种植面积较大的淮麦20在同一时期成熟,较烟麦19的成熟期提前2~3 d。

1.2 优质高产、稳产性好

淮麦19属穗粒兼顾型品种,分蘖力和自身调节能力较强,在不利气候、地力差等条件下依然能保持高产性能,平均成穗600万~660万穗/hm2,穗粒数30~34粒,千粒重43~45 g。收获后的小麦颜色为白色,外观品质良好,内在品质优良。

1.3 适种范围广

该品种适应能力较强,冬季能够抵抗低温,春季能够避免倒春寒危害;株型适中,不宜发生倒伏现象。中抗纹枯病,中感白粉病、赤霉病[1-3]。在2010年赤霉病普遍发生的情况下,赤霉病在淮麦19品种上属于中度发生,且易于防治。

2 高产栽培技术

2.1 及时播种

淮麦19在淮阴区的适宜播种期为10月中旬。播种时要 浅播(播深2~3 cm),墒情不足的旱田、稻草全量还田的稻茬田必须在播后3 d内及时灌齐苗水,提倡药剂拌种以防治苗期纹枯病、蚜虫等病虫害。

2.2 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能够创造良好的群体密度,有利于保持群体内良好的水、肥、气、热条件,为高产打下基础。如果播期为10月中旬,基本苗一般为225万株/hm2左右,如果采用机械播种,则播种量控制在135 kg/hm2,若采用撒播的方式,播种量为150 kg//hm2;10月20日以后播种要随播种期推迟而加大播量;肥量少、整地质量差的也要略增播量;11月上旬播种的只能乳苗越冬,基本苗应控制在375万~405万株/hm2,适宜播量一般是机条播225 kg/hm2、撒播浅旋则在270~300 kg/hm2。

2.3 科学管理

一是确保田块排灌良好,避免小麦干旱或者发生渍害,为小麦根系生长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为小麦获得高产打下基础。二是对土壤肥力不足、墒情不利于小麦生长的田块,在越冬前采用镇压的方式避免土壤跑肥或水分蒸发过量现象的发生,提高小麦的抗低温能力。三在秸秆全量还田过程中,要确保稻草均匀撒施在田块,进行镇压能够提高土壤温度,确保小麦顺利越冬。

2.4 合理施肥

肥料施用,尤其是氮肥的施用对小麦的产量和质量较大影响,具体要根据种植地土壤的养分条件和目标产量来确定。要纠正生产中盲目施用化肥、不施有机肥以及只施用氮肥而不补充磷、钾肥的现象。一般目标产量为7 500~8 250 kg/hm2的田块,需施用纯N 285~315 kg/hm2、P2O5 135~150 kg/hm2、K2O 135~150 kg/hm2,N∶P∶K施用比例为l∶0.5∶0.5。一般将所有钾肥、磷肥的50%作为基肥施用,磷肥的50%作为拔节肥施用。小麦的生育期内拔节孕穗肥施用量较多,施用时间为3月20日以后。为促进小麦灌浆结实,可以用1.5%尿素叶面喷施1~2次[1-4]。

2.5 病虫草害防治

小麦田块中的杂草要及早防除,一般在秋季播种和早春返青阶段就用药进行化控,防止杂草与小麦争光、争水、争肥。环境温度过高或者湿度较大,小麦容易发生病害,在温度较高时,要确保田块排水良好,避免因病害发生造成的减产[5-8]。

3 参考文献

[1] 刘耀.淮麦29在淮阴区砂潮土田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20):93.

[2 ] 赵德万.许科1号在淮安市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0(12):160-161.

[3] 王兴龙.济麦22在淮安市的种植表现及其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23):95.

[4] 赵德万.淮安市晚播小麦特征特性及应变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1(1):105-107.

[5] 刘友华,孙苏阳,纪凤高,等,高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种淮麦19[J].作物杂志,2002,9(1):26.

[6] 石广跃,李必忠,方书亮,等.淮安市乳苗越冬小麦高产应变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0(4):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