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化学重要知识点范例6篇

大学化学重要知识点

大学化学重要知识点范文1

教材是根据教育目的与学科任务编写和组织的、具有一定范围和深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体系。教材主要指教科书而言,还可以包括教科书以外的教学文字材料、教学音像资料以及学科图表等教学资料。

中学化学教材的分析与研究,是中学化学教师把握、领会和组织教材以便有助于教学展开的一种实践活动,它是教学准备的首要工作。它对于教学“计划——实施——评价”的内容及过程,对于每个年级以至每课的准备,对于讲授内容的精选和处理,对于学生课业负担的控制以及教具的选择与研制等,都是十分重要的。

化学教师要经常对章、单元、节或每课的教材进行分析与研究。

中学化学教材的分析与研究的主要步骤包括:认识和理解教材;确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本文拟对这几项工作做一些归纳与探讨。

一、认识和理解中学化学教材

认识和理解教材是教材分析与研究的第一步。认真阅读教材,熟悉本段教材的章、节名称,主要内容和段落,达到能概述内容的要点、编写层次与顺序的程度,为认识和理解教材奠定基础。

认识和理解教材,通常应该做以下几项工作:

(一)识别教材的内容

中学化学教材的内容,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角度大致划分为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基础理论、描述性化学知识、化学用语、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六大部分。认识和理解教材,首先要明确教材的内容属于哪部分知识或技能。还要研究本段教材中各个具体内容分别属于哪部分知识、技能,以便依据不同类别知识、技能的特点和教学规律,择定适当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二)把握知识、技能的要点或知识点

分析知识、技能的要点或知识点,是认识和理解教材的重要任务,也是实施教学设计和落实教学目标的前提之一。教师应结合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认真分析教材的内容,仔细区别哪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哪些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技能而安排的背景材料、例证或过渡性练习,准确地找出教材内容的要点或知识点。

(三)理解教材编写的思路与内容的逻辑关系

思路往往不是教材外显的部分,内容的逻辑关系也容易被忽视,对此,教师在认识和理解教材时应该特别给予重视。

要分析本段教材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表达方式和程序,研究素材、例证、练习与知识、技能穿插编排的意图,从中领悟出教材提供的教与学的过程和方法,明确教材的思路及其内在的逻辑关系,以此作为理解教材的一个重要方面和设计教学过程的重要依据。

(四)明确教材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掌握新旧知识、技能的联系,是搞好新知识、技能教学和实现知识系统化的重要环节。教师应该认真研究教材内容中的新知识和前后教材中知识的关系,发掘新知识、技能的“生长点”,以实现知识、技能的正迁移。还要分析教材中新内容与相关知识的联系与区别,不断将新知识归纳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努力构建各类知识、技能的网络,从全局上更好地把握和使用教材。

认识和理解教材示例:

现以“盐类的水解”一节为例,讨论怎样认识和理解教材。

1.识别教材的内容

从总体看,盐类的水解是电解质理论的组成部分,它属于化学基础理论知识。本节教材中盐的水解规律是理论知识,在教学中要突出系统性和论证性。盐类水解的概念是化学基本概念知识,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其内涵和外延的揭示与领会。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则是化学用语的技能,在教学中要强调书写的依据和规范要求,并加强书写训练。

2.知识、技能的要点或知识点

知识、技能的要点:盐类水解的概念;两类盐水解的一般规律;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可从知识、技能的要点中分解出知识点:盐类水解的概念;强酸弱碱的盐水解的规律;强碱弱酸的盐水解的规律;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判断正盐(弱酸弱碱生成的盐除外)水溶液的酸碱性。

教材用较大篇幅分析两种盐水解的过程和介绍盐类水解的利用,这些内容是研究盐类水解规律的背景材料与应用例证,不属于知识、技能的要点。

3.教材编写的思路与内容的逻辑关系

“盐类的水解”教材内容依次包括三个部分:建立盐类水解的概念;探讨盐类水解的规律;运用盐类水解的知识。其中,盐类水解的概念是基础,旨在揭示盐类水解的实质,并为研究盐类水解规律提供依据。盐类水解的规律是核心,它是盐类水解原理的具体化,并使盐类水解一般概念得以直接应用。盐类水解的利用,则是通过具体的情境及实例,促进对盐类水解及其规律的理解、巩固和深化。

为落实好“盐类的水解”教材的内容,教师要突出个别与一般的辩证关系,帮助学生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要依据教材内容为学生提供鲜明的盐类水解的实验事实,深入探讨产生宏观现象的微观本质,以形成盐类水解的概念。要依据教材的典型实例,运用归纳法揭示几类盐水解的规律。然后,要运用演绎法,将规律应用于解决盐类水解利用的实际问题,加深对盐类水解及其规律的认识。

4.教材内容在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高中化学教材中的电解质理论主要包括两项基本内容:一是研究电解质的电离,建立强电解质的概念和弱电解质及其电离平衡有关的概念;二是研究电解质的化学变化,主要讨论离子互换反应(酸、碱、盐间的复分解和盐类的水解)与电化学反应(原电池反应和电解)的一般条件与规律。

“盐类的水解”一节教材安排在离子反应和强弱电解质之后,使盐类水解过程和规律的探讨能在电离和强弱电解质概念的指导下进行,还可以通过与已有离子反应知识的比较、辨析帮助理解。教师要善于运用这些已有知识,并从中发掘出盐类水解新知识的“生长点”。此外,在本节教材学习结束前,应该通过适当方式对离子反应的知识集中整理、小结,并把这些知识纳入到电解质理论知识网络中去。

二、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

在认识和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教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经过提炼加工,科学准确地制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这项工作既是教师制定课时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设计教学方案和实施教学过程的基本依据。因此,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是分析研究教材的关键步骤。

(一)确定教学目标

在教学设计中,经常需要制定章、单元、节和每课时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指的是预期通过教学过程使学生思想、情感和行为发生变化。从素质教育和综合发展的观点出发制定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包括“双基目标”、“能力目标”和“教育目标”等在内的较完整的目标体系。

教学目标的确定和表述,应从可以观察和测量的学生行为的变化去说明教学应达到的具体标准。现以“双基目标”为例加以说明。

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双基是指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规范的“双基目标”主要从两个方面规定具体标准:一是把教学大纲的目的、要求细目化,明确规定学生应学习的知识、技能的要点或知识点;二是使用恰当的行为化的语言,明确地表达学生在什么样的情境或条件下应达到的水平。

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把教材中知识的教学目标界定为三个层次:

了解——知道“是什么”。能够记住学习的知识要点,能够根据提供的材料识别是什么。

理解——懂得“为什么”。能够领会概念和原理的基本涵义,能够说明和解释一些简单化学问题。

掌握——能够“应用”。能够分析知识的联系和区别,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化学问题。

化学实验技能目标也大致划分为三个层次:

初步学会——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能够比较正确地使用化学仪器,进行实验操作。

学会——学生能够独立地、比较正确地使用化学仪器,进行实验操作。

熟练——学生能准确地、有条理地、迅速地使用化学仪器、进行实验操作。

把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理论观点引入中学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表述,是近年来中学化学教学目标研究深化的标志之一。例如,在依据教学大纲界定的“双基目标”层次确定教学目标时,越来越多的教师明确地以学生行为的变化而不再以教师的行为去表述,从而提高了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和可测性。又如,不少地区和学校把化学教学大纲中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层次进一步分解为识记、理解、简单应用、分析、综合、探求等不同的学习水平,并赋予各自明确的涵义,这种表述使教学目标更加具体,更易于实施和评价。这些做法和经验值得教师在制定和表述教学目标时借鉴。

在化学教学中,布鲁姆认知领域各层次的教学目标的含义是:

记忆——对所学化学知识的再现或再认识。

理解——把握学过的化学知识的能力。包括对知识涵义的领会、解释和引申等。

应用——将学过的化学知识应用于新的情境的能力。

分析——辨认整体中各个局部及其相互关系的能力。

综合——把零散的信息、资料组成为新的整体,以得出新结论的能力。

探求——能接受提示、改造和补充知识的信息,结合已有知识,对原有的模式进行模仿、改造或创造一种新模式,以解决新情景中的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示例:“氢气的性质和用途”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双基目标”:

学生掌握氢气的可燃性,能够完整地叙述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分析反应产物,能够迅速准确地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学生理解点燃氢气前检验纯度的必要性,能用自己的话解释验纯的必要性。

学生了解氢气的物理性质,能够说出氢气一些重要的物理性质。

学生初步学会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能够说出验纯操作的主要步骤。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从反应物、反应条件、反应中能量变化和反应产物对化学反应进行较全面的观察和叙述。

学生能够依照先后顺序对实验操作进行有序的观察和叙述。

“教育目标”:

学生在使用可燃性气体时有鲜明的安全意识和工作责任感。

(二)确定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的确定

教学重点是指教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和技能。教学重点把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在学生知识结构化过程中有重要的意义。精心设计重点内容的教学,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和科学的方法。因此,教学重点对实现教学目标往往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和确定教学重点:

首先,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安排,找出重要的内容。可先从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要求入手考虑。大纲规定“掌握”、“理解”、“了解”等,可以作为判断教学内容重要性的依据之一。还可以从教材的排印等去考虑,例如,全部黑体字排印的概念,要求学生掌握。部分黑体字排印的概念,要求学生理解和会用。不用黑体字排印,只要求学生一般了解。此外,各章内容提要提供了本章的主要内容和系统,章节习题中知识、技能练习的次数、难度和综合程度等,在判定教学内容是否重要时,也都有参考价值。

然后,通过比较找出重要内容。一般说来,和物质的物理性质相比较,它的化学性质更重要。和描述性知识相比较,反映物质组成、结构的化学基本概念、原理更重要。和一般物质相比较,选定的代表物更重要。

最后,深入研究重要内容,确定教学重点。每章、每单元以至每节教材,常包含若干重要的内容。重要的内容不一定都是教学重点,要分析这些重要内容的关系,找出其内在的中心和,并在确定重点时有所取舍。

2.教学难点的确定教学难点是指教材中学生难理解或难掌握的知识、技能。

从教材本身分析,难点内容通常包括:

比较抽象的内容。例如,初中教材中化合价的实质;

容易混淆的内容。例如,初中教材中结晶水合物与混和物;

综合性强的内容。例如,高中教材中合成氨适宜的生产条件的选择;

逻辑推理比较复杂的内容。例如,高中教材中电化腐蚀及其规律。

当然,有些难点兼有上述多种特点。要对所教教材的内容做具体分析,对困难程度进行比较,从中找出教学难点。

有些教材内容,教师认为不难,但学生接受困难较大,这些内容也应该确定为教学难点。应该把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认真研究学生有关知识的状况、年龄特征和学习心理,使教学难点规定得更符合实际。

要区别教学重点和难点。有的内容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但是,重点内容学生接受不一定都困难,非重点内容学生不一定都容易理解,对此要做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教学重点与难点示例:“氢气的性质和用途”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节课包括氢气的还原性、还原反应的概念和氢气的用途三项教学内容。

从大纲规定的教学要求看,氢气的还原性和还原反应,分别属于元素化合物性质知识和化学基本概念知识,是应该掌握的化学基础知识。氢气的用途,是应该了解的化学基础知识。显然,前二项均为重要内容。

从知识间的关系看,氢气的用途由它的性质决定。还原反应概念,是学习氢气的还原性以后,具体分析氢气和氧化铜的反应形成的。可见,氢气的还原性,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还原反应和氢气的用途是围绕它的知识。氢气的还原性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大学化学重要知识点范文2

关键词: 高一新生 化学教学 掉队原因 良好习惯 学习效率

通过多年的教学我发现,初中以高分数考入高中的不少学生,经过不足三个月的化学学习,成绩大幅下降。经调查分析得出高一新生学习化学掉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思想上的放松。中考成绩较为理想而沾沾自喜,自认为化学基础很好,可以不用多下工夫学习化学,或是一开始就觉得高中化学比初中化学学习容量大得多,也难得多,就放弃了。因此,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竞争意识不强,思想上松懈,学习缺乏紧迫感,不求努力进取。

其次是初高中知识跨度大,致使衔接困难。初中化学教材涉及的基础知识理论性不强,抽象程度也不高,大多从日常生活入手,主要介绍一些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等,知识点零散,缺乏系统性,中考试题也很简单,学生为了应付升学只是死记硬背一些常考的知识点,并没有做到深刻理解与灵活应用。高中化学的学习内容广度加大、难度加深,知识体系庞大繁杂,知识点多。一般在学习难度较大的物质的量在化学计量中的应用、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这些概念多、理论性强的知识时,学生感到概念繁杂、知识抽象,难以区分与理解,以致丧失学习兴趣与信心,逐步掉队。

最后是学习方法欠缺,坚持已有的学法,相信自己的老习惯。刚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由于受到初中老师的教法、自身的学法及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往往不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但是学习内容的广度加大了、难度加深了,仍用老一套的学法会有很大的局限性。如果过多地依赖老师,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就较差;如果不遵循学习活动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忽视学习过程的基本环节,如:预习、听课、复习、独立作业、总结评估等,听课时,就把握不住知识的重难点,理解不透。有的知识印象不深,日积月累造成知识缺陷。那么,就很容易造成学习成绩的较大分化,甚至会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

从思想上重视起来,改进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水平的首要条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高一新生要养成以下几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阅读习惯

高考要选拔出具有学习潜能的学生,对考生的自学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是主动获取化学知识,解决化学疑难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首先要养成阅读教材的习惯,课前进行预习,使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培养自学能力。在预习过程中,边看、边想、边写,从而了解课本内容的结构和思路,对重点、难点和疑点进行勾画和批注,以便做到以后有目的地听讲;课后进行复习,进一步领会重点、难点和疑点内容,理解、巩固和升华所学知识。其次要养成阅读与化学有关的科技书籍和科普文章的习惯。了解并关注当前化学领域科技发展的新动态、新成果,这对弥补知识缺漏、丰富化学知识、完善知识体系、增强知识运用能力等都是大有裨益的。

二、高效听课习惯

在预习的基础上听课,可使思维活跃,注意力更集中,能做到高效听课。在听讲中要紧跟老师的思路,抓住重点,带着问题听课,对于预习中存在的问题,要看老师是如何分析的,自己为什么没有弄清楚,这样不但可以理解这部分知识,还有助于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样带着问题听课,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听讲目的更明确,注意力更集中。

在听讲时要做到手脑并用,做好听课笔记。做笔记时要抓住重点,条理清楚,特别要记的内容是知识点间的联系、例题分析,对于老师分析某问题的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要特别重视,这正是我们上课时需要培养的能力,对于预习中了解的内容可通过老师讲解强化记忆。

在听讲时更要重视观察和分析实验,注意能力的培养。化学课上演示实验较多,在老师演示实验时,我们要认真观察并善于思考,要注意观察实验现象,还要透过现象分析出本质内容。

三、整理知识习惯

中学化学内容繁杂,知识点多,要养成整理知识的习惯。把课堂上所讲内容加以整理、归纳,这是一个知识再现的过程,也是一个强化记忆的过程,复习越及时,遗忘越少。时间过长,再复习等于重新学习,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归纳整理就是对知识进行加工、提炼,按其内在规律进行建构,使看似杂乱无章的知识结构化、条理化、系统化。这样既可使课本由厚变薄,又可使知识便于掌握和应用,如对相似的知识进行比较,分清它们的异同;对有规律的知识进行总结;对有共性的知识进行归纳,使之成为知识块;对有联系的知识进行串联,使之成为知识网。

四、重视实验习惯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可以激发学习兴趣,获取化学知识和技能,具体包括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养成科学态度的有效途径,也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于演示实验,要细心观察并认真思考,弄懂实验原理、步骤和操作,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对于学生实验和家庭小实验,要排除对实验的恐惧心理和厌烦情绪,积极创造条件,做好实验。

五、科学记忆习惯

化学中需要记忆的知识点较多,记忆是继续学习的基础,但记忆不能死记硬背,而要养成科学记忆的习惯。科学记忆包括分析对比理解记忆、寻求规律归类记忆、前后联想巩固记忆、歌诀韵语灵活记忆、形象比喻增强记忆、突出关键浓缩记忆、形成网络优化记忆等。这样记住的知识属于活知识,既容易提取和应用,又不易遗忘。

六、认真作业及时反思习惯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认真解答化学问题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要做大量的练习,有些同学虽然做了大量的习题,但是解题能力没有明显提高。究其原因,大都是只重视解题数量和解题结果,而忽视解题后的反思。做完题目并非大功告成,重点在于将知识引申、拓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解题过程重在化学思想的形成,在解题后要进行思考。解题后的反思内容包括:这道题考查到哪些知识点;是从哪个角度进行考查的;解题的思路和方法,还有没有更佳的途径;解此类题时应注意什么问题;能否变换考查方式,即将已知和求解多角度转化,训练思维的灵活性。通过一题多变,更深刻地理解知识。如果发生错解,就更应进行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如何克服常犯错误?同学之间的交流也是十分重要的,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学习别人的优点,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学,展开讨论。经常对问题从不同侧面进行反思,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总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化学,将不再是让学生感觉“头疼”的学科。

大学化学重要知识点范文3

关键词:复习 归纳 巩固 创新

初中化学总复习的任务是把初中阶段学过的主要知识进行综合、归纳、分类并使之系统化;把学过的基础知识整理为“知识点”,最后交织为“知识网”,这样可避免知识零碎和死记硬背。在复习中不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一些重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还要求会运用,并使学生具有解决一些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因此,复习不是老师将学过的知识重复一遍,也不是划重点让学生死记硬背。那么,如何高效率地进行化学总复习呢?

在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采取的主要复习方法是:先按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把初中化学分为四大部分:(1)基本概念和原理;(2)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3)基本计算;(4)基本实验。再分三个阶段进行了复习,即第一阶段:以讲为主,抓住双基,系统复习;第二阶段:以练为主,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第三阶段:以自学为主,设难析疑,个别辅导。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使化学课本由厚到薄再飞跃到由薄到厚。下面谈谈具体做法。

一、研究大纲,抓住教材

国家教委颁布的《九年义务教学大纲》是我们总复习的原则和指导思想。在复习中不应超过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把知识任意拓展,也不要把较高求的内容作为复习重点。在复习时,首先老师要钻研教学大纲,理解大纲中的词语。把握好常识性介绍,了解、理解、掌握等涵义,搞清楚大纲对实验技能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而教材则是老师组织学生复习的依据,复习的关键首先是过好教材关,任何复习资料都不能代替教材,严防以重点学校的复习资料代替课本,把学生引入歧途。尤其是在复习的第一阶段要求学生重视阅读课本,阅读时要做到看课本内容,看书上习题,看有关习题,看课本实验,注重实验操作方法,实验现象的描述和实验结论的分析。在看书的过程中,要把重点的内容用红笔色画出来,要准确理解概念,只有把课本知识真正读懂、读透和理解,才能把知识灵活运用。

二、狠抓基础,重视联系

首先,要在打好基础上下功夫,要狠抓基础知识中的重点和关键,做到以点带面,把各部分的知识组成一个整体。如在复习《空气 氧》一章时,抓住核心——氧气的性质,由氧气的化学性质联系到重要的化学反应类型,联系到燃烧与灭火;燃烧与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再联系到氧气的用途等知识。复习《碳和碳的化合物》一章时,由单质碳的化学性质联系到碳的化合物,以及碳及其化合物之间的一系列变化过程,并与酸、碱、盐、氧化物的知识相结合。总之,在复习过程中,始终要将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上。

其次,在复习中有的同学感到化学知识分散、零碎,知识点多,难于掌握和记忆。所以建议同学们复习时要通过对比分析将前后知识联系,综合和归纳,把分散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以提高复习效果,例如:在复习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先分析在实验室制取上述每种气体时使用药品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实验所需的仪器、装置及注意事项,再根据所制取气体的性质分析应采取的收集方法和检验方法等。然后在此基础上能根据实验室制取NH3、CH4、H2S等。然后在此基础上能根据实验室制取这些气体时应分别采用什么装置,怎样收集,从而使知识系统化。

三、精练习题,严格训练

做题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是由知识到能力的转化过程,是学习的关键。在复习中要精选习题进行练习,选题时只有注意题型的多样性、典型性,才能从做题中获得知识,并掌握灵活的解题方法。另外要通过解一道题学会解一类题,也就是说通过做题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在复习中,对于计算题,要加强基本功训练,提高计算能力。计算基本技能的训练,主要指规范化的解题步骤,必须进行严格训练。另外,提高计算能力,还要进行审题训练和解题思路训练,可以选择典型题目细心读题,并标出关键字词,查找提示信息,发现题中隐含条件,舍弃多余条件,抓住问题实质,迅速找到解题突破口,寻求最佳解题方法。同时适当进行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的训练,增强解题技巧意识,也可以大大提高解题能力。

四、讲评习题,拓开思路

总复习过程中的测查或练习,实际上是一次信息反馈的过程,试卷和习题的讲评是总复习阶段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讲评试题或习题对学生来说是一次知识的查漏补缺,对老师来说是一次不断改进教学的起点。讲评时不要逐题讲,应选择大多数学生的知识缺陷和能力训练方面存在的问题,讲深讲透,找出错误的根源,防止重犯。同时,还要讲出每类试题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技巧,切不可就题论题。要结合典型试题善于借题发挥,将原题改头换面从不同角度和侧面来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通过讲评试题或习题开拓学生思路,提高学生能力。

五、突出实验,培养能力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化学中重要的知识,也是创新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演示实验、分组实验的观察、操作和分析,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特别是实验设计和评价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近几年,实验一直是中考的热点和难点,所以同学们复习时要重视实验,可以走进实验室进行实验重演或参观实验,借助实验现象和结论强化对课本上重点、难点的理解;另外,要重视对各类实验题型的演练和解析,强化对实验设计题,实验评价题目以及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思路,方法的理解和训练;要掌握用实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大学化学重要知识点范文4

关键词 高校自主招生 化学试题 考查内容 化学竞赛

自主招生是中国高等教育招生改革扩大高校自的重要措施。2003年始教育部推出22所高校进行自主招生改革试点,截止到2011年,全国拥有自主招生权利的高校共有83所。近几年来,自主招生考试越来越受到学生及家长的关注。自主招生实施主体是大学,选拔理念与高考有所不同,其命题风格及试题特点与高考也差异较大。高校的化学自主招生试题相对于高考试题而言,更加关注化学思维品质、化学学科思维方法和化学问题解决能力等的考查。

1 自主招生化学试题特点

纵观近几年各高校自主招生化学试题,其主要特点有以下5个方面:

1.1 重视知识与技能强调知识的综合运用

化学基础知识是高中生必备的知识,是开展化学实验与研究的前提。纵观几年来高校自主招生化学试题,对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观念和基本方法的考查一直作为重点。很多试题都是从知识应用的角度考查考生对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综合运用。近几年来自主招生试题涉及的化学基础知识主要有: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物质的量;元素周期律;化学平衡的移动;化学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离子共存问题;pH的计算;盐类的水解;原电池,电解池;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结构、性质及其推断和化学实验等。试题中,测试了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考查了考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推断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例如:2007年清华大学的自主招生化学试题中考查了同分异构体的书写这一基础知识:“请写出二甲基氯苯的苯环上的三取代物的同分异构体”;2008年上海交通大学自主招生化学试题考查了硫酸亚铁铵制备的实验原理和实验装置的选择等有关基本的化学仪器的使用方法;2011年“华约”(以清华大学领衔,包括中国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共7所高校)化学试题中出现了最新获诺贝尔奖的课题石墨烯,用石墨烯的多元环来考查结构化学的基本知识,要求计算题目所划出形状的面积,由原子所在位置的贡献度,来计算每个单元的原子个数。

1.2 重视过程与方法 贴近社会生活实际

我国新世纪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使学生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挑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决策。高校自主招生化学试题立足社会生活实际,突出地强调了“过程与方法、学以致用”这一点。

例如:2007年北京大学自主招生化学试题结合全球变暖这一国际关注的热点问题,让学生分析有关能源利用的问题:“试分析:用酿造的C2H5OH作燃料,为何不会增加大气中CO2的含量?”。这道试题考查了与生活有关的C2H5OH的燃烧过程、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葡萄糖发酵过程等相关知识。学生必须综合运用平时习得的知识和方法,从整体上分析整个过程,才能得到完整的答案;2007年上海交通大学自主招生化学试题让学生运用勒夏特列原理举2个例子解释生活或工业生产中常见的化学现象。这道试题与生产生活过程密切相关,考生只有在平时生活中积极体验相关过程,才能有的放矢,举出合适的例子,给予合理的解释。学生的生活体验不同,感受不同,举例也会不同。

1.3 重视学科交叉 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

学生的综合素养是自主招生院校考查的重要指标之一。在自主招生化学学科的命题过程中,为了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命题者往往涉及化学与物理、数学、生物等其他学科的交叉点。近几年命题中考查到的化学知识与物理知识的交叉点主要有:溶液的依数性(包括难挥发的非电解质溶液的饱和蒸气压降低、沸点升高,非电解质溶液凝固点降低,渗透压等);电学与电化学;动力学与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力的合成与分解和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判断等。数学知识与化学知识的交叉点有:数据处理与作图等。化学与生物学科的渗透也在加强。

例如:2005年上海交通大学自主招生化学试题中就出现了化学学科和物理学科知识的交叉。题目让学生回答:“分别用普通水和海水洗衣服,在相同条件下,哪一种衣服干得快?为什么?”本题考查了化学中的稀溶液的依数性和物理中的蒸气压等问题。由于海水中有NaCl、MgCl2等电解质,造成海水的饱和蒸气压下降,使水分子运动减缓(与纯水相比较),使海水沸点升高。因此,海水洗衣服干得慢,普通水洗衣服干得快。化学和数学的交叉在很多图像题中都有体现。2008年武汉大学的自主招生化学试题中对化学和生物知识进行了交叉考查:结合人体新陈代谢机理,让考生计算血液中HCO3/H2CO3的比值。

1.4 重视思维发散 多角度设计开放性试题

所谓开放性试题,是指以素质考查为目标,以能力考查为重点,在试题的情境、立意、设问、作答和评分等诸多方面全方位开放的试题形式。开放性试题具有条件的不完备性、结论的不确定性、内涵的可发展性和思维的不确定性等特点。纵观近几年大学自主招生化学题目,很多高校喜欢采用一些开放性试题,来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例如:2008年上海交通大学自主招生化学试题就设计了一道开放性试题。题目在介绍了有关海底可燃冰的背景和形成方式后,请考生根据相关材料和自己所学知识谈一谈可燃冰未来作为新能源的发展前景,可燃冰本身的结构和形成过程对你有什么启发。这样设计的开放式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很能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解答这类题目时,考生要仔细阅读题面的相关内容,快速地从广泛的化学信息中抓出一些本质的知识,然后以此为核心,结合所学化学知识,进行深挖,发散思维,就可得到符合题意的答案。

1.5 重视能力拓展命题源于课标而不拘于课标

高校自主招生的选拔不是以中学教学为中心,而是以大学各自的要求为标准,命题时原则上以依据化学新课标的要求为主,但不完全拘泥于课标,不同程度上进行了延伸。相对与高考试题,自主招生化学试题设计更加灵活,很多高校的化学试题题面信息拓展了高中化学知识“生长点”上的一些内容,如:路易斯电子式、缓冲溶液、溶解沉淀平衡、阴阳离子分析、双指示剂法滴定、配位化合物、热化学反应中的焓变、具有不饱和键有机物的氧化或还原等反应、碳正离子和碳负离子稳定性和环境化学等。这些延展性知识已经部分属于大学化学知识的范畴,经常在很多化学竞赛试题中出现。

例如:2008年的自主招生化学试题中出现了这样的所谓“拓展性”的试题:下列各组元素中性质十分相近的一组是_____。

(A)H He (B)Cl Ca

(C)Li Mg (D)P Cu

这道试题的解答涉及到了新课程标准中未曾涉及的有关元素周期律中的对角线规则应用的知识。在2008年的考题中还出现了同样关于形成内酯的超出新课程标准要求范围的知识。

例如:下列有机化合物可以形成内酯的是______。

(A)异丙醇 (B)α-羟基酸

(C)β-羟基酸 (D)γ-羟基酸

2011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化学试题选择题9,B选项:AgF和LiF都是离子化合物,前者溶解度大。也同样考查到了新课标未涉及的有关卤化银的结构差异和性质比较。做这样的试题,考生必须领会试题所给的信息,并通过信息抓住知识的本质,抓住延展性知识的要点,就可迎刃而解。不行的话,使用排除法对这样的题也行之有效。由于高中教学与大学要求之间在客观上存在距离,对这样的题目,相当一部分考生感到试题太难或太偏,这也应该属于正常现象。

2 自主招生化学试题考查内容归类分析

纵观高校自主招生化学试题,其考查内容超越了中学化学课程标准要求的内容,可以说是高考知识和化学竞赛知识的有机交融。备考过程中,考生不仅要在高中教材中汲取必备的高中化学内容,还要有意识地拓展相关的化学竞赛知识。由于应试必备的基础知识在日常授课中教师已反复强调,这里不再赘述。现结合近几年各高校自主招生化学试题知识点覆盖情况,就其涉及到的有关化学基础知识拓展、迁移和拔高的部分进行归类分析。

2.1 基本概念部分拓展、迁移和拔高知识点分析

2.2 基本理论部分拓展、迁移和拔高知识点分析

2.3 元素及化合物部分拓展、迁移和拔高知识点分析

3 自主招生化学试题应对策略

通过以上对高校自主招生化学试题的分析可以看出,高校自主招生化学试题覆盖面广、涉及面宽,考试范围、考点和高考有很多的不同之处。如果想在自主招生中取得理想成绩,必须结合其试题特点,有针对性地复习备考。

3.1 夯实基础,狠抓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

夯实的化学基础知识是综合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和保障。基础知识对于备战高考来说非常重要,对于备战自主招生化学试题也同样重要,只有基础知识扎实,才可能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筹帷幄,调用自由,取得理想的成绩。

3.2 拓宽视野,注重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自主招生化学试题“偏”、“怪”、“天马行空”,这些高校的“自主考查”行为,凸显出他们对优秀学生综合素养的要求。自主招生化学试题命题灵活,开放性强。虽然很多知识都是学过的基础知识,但在题目设置上要求发散思维。考生在复习备考中一定要开阔视野,注重发散性思维方法的养成。

3.3 关心时事,养成积累生活经验的习惯

化学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很多试题直接是与当前化学研究取得的成果或者社会生活中的卫生、环保等问题相关。如果考生对相关背景知识了解甚少,考试时可能就会束手无策,不知如何下手。考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读报纸、看新闻,关心时政的习惯。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勤于思考,注重平时社会生活经验的积累,这些都有益于自主招生的备考。

3.4 研究规律,搞好适应性试题的训练

自主招生化学试题有自己的命题原则和规律,考生要及时搜集所报考院校的往年试题,研究其命题规律,由教师有针对性地编制预测题,经常进行适应性训练。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综合能力及特长对学生进行分类推荐,选择合适的院校报考。化学教师要结合学生自身实际对其进行分类、定向辅导,帮助学生最终顺利通过自主招生考试。

此外,在自主招生化学学科的备考中,还要注意2个误区:一是追求偏难怪题的训练。有些考生平常投入很大精力学习化学竞赛的相关知识,尤其进入高三,恶补化学竞赛的内容,这是舍本求末,是不可取的。二是自学大学化学教材内容。有些考生认为,自主招生化学试题是大学教授命题,应该有很多大学化学的知识在里面,因此,抽出大量时间学学化学课本内容,这也是不可取的。这2个误区都会使学生为自主招生考试占用大量时间,最终影响正常高考的备考,值得广大教师、学生注意。

参考文献

[1] 杨悦,孟芊.教育科学,2010,(5):69

大学化学重要知识点范文5

从学生方面看,受过去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的依赖心理太强,部分学生复习的主动性差,不肯动脑思考,只愿意接受现成的知识,学习效率低。

科学的复习方法,能提高复习效率,能使学生的智慧得到充分发挥,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经过教学实践证明,采用“专题复习学案教学模式”能有效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复习效率。

一、专题复习学案和实施

1、专题划分

根据初中化学知识的特点和时限性,按知识的系统性,将课本的知识结构重新调整、组编,以专题形式帮助学生从纵横两方面对知识进行归类、叠加、联系。通过对不同概念的揉和,不同类型知识的对比,从结构到性质、推论,达到对知识的掌握应用、触类旁通的目的。专题划分要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1)要体现知识梳理与能力培养能力相结合的原则。根据这一原则可将初中化学分为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单质及化合物、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四个大专题。每个大专题下又划分出若干个小专题,一般一课时一个小专题。在此要不断给学生提供构建新的认知结构的途径。

(2)要突出重点知识复习与培养能力相结合的原则。选择提高学生素质的重点、关键点、难点、疑点和常考点进行专题编排和设计。例如化学实验专题复习中包括以下内容:①常见仪器的使用与实验基本操作;②常见气体的制取与检验、除杂与转化;③酸、碱、盐等物质性质、制备、鉴别;④酸碱盐推断、提纯与转化;⑤化学实验设计与评价

2、学案设计

每个专题一般包括以下五个内容:(1)中考复习要求(2)基础知识回顾(3)重点疑点精析(4)解法方法指导(5)知识能力训练。

设计学案一般要注意知识、方法、能力有机结合,各有侧重,具体如下:①中考复习要求根据教学大纲和中考说明制定出便于操作的具体要求,目的使学生明确复习的重点和方向。描述复习要求时一般要使用“记住”、“学会”、“会写”等行为动词。②基础知识回顾:将每个专题所涉及到的基础知识设计成填空式、图解式、图表式学案,帮助学生回顾和梳理知识,一般要做到基础、全面、系统。基础是指立足教材,突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全面是指要全面覆盖本专题所涉及的知识,不要漏掉任何一个知识点;系统是指对知识进行归纳、比较与梳理形成网络,有利于学生记忆和掌握。③重点疑点精析:将本专题的重点、疑点、关键点等设计问题式学案,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等方式,找准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消除疑点。目的是启迪学生思维,侧重于思维能力的培养。④解题方法指导:精选或设计有代表性的例题,例题题干所涉及的知识主要是本专题复习的知识。学案只写题目,不写分析和解题过程,目的是指导学生学会审题,形成解题思路,总结归律和技巧,达到解答的归范性,侧重于培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⑤知识能力训练:为了保证练习的质量,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要精选设计组编练习题。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a要尽量涉及本专题知识,兼顾知识和综合运用,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实验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b各种题型合理搭配,题目顺序一般按识记与理解、掌握与巩固、拓展与迁移,由易到难分层次组编。C习题数量以每课时多数学生当堂完成80%左右为宜。练习题量小不成;练习题量过大,则会花费学生过多的课余时间,势必要加重讲解时间,练习中可给出答案或必要的提示。

3、学案实施

(1)明确复习要求:教师设计好的学案下发后,指导学生明确复习目标,了解复习重点,激发学习动机。(2)回顾梳理知识:指导学生通过填写“基础知识回顾”部分的学案达到知识的系统化,对相似的问题、易混的概念进行比较、归纳。另外要采取各种方法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参与,扎扎实实地使学生对每个概念都要达标。

具体要求:优等学生不看教材;规范、迅速地填写;学困生提倡对照教材、规范做答。(3)抓重点释疑点: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帮学小组为主体,让各层次的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探索学案中设计的问题,从而达到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点,消除疑点的目的。对学生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可由教师点拨,力求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以悟为果。(4)指导学生学会解题: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这部分例题可由学生自己尝试解答,教师巡视,注意学生的解题思路是否正确,书写是否规范,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可让学生去讲解,把自己的正确思路讲给同学们,激发兴趣。也可采取师生共同讨论;通过一题多变指导学生学会审题,形成解题思路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让学生改编例题,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设计典型错题,让学生寻找错误步骤分析错误的原因。无论采取以上哪种方法,最后都要反思解题过程,理顺解题思路,总结规律和技巧。(5)加强练习,形成能力。练习是促进知识迁移,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能力的基本途径和有效方法。课堂上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同时,教师可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给学生指点迷津。

二、注意的问题

1、专题复习学案的设计要重点突出,注重基础知识回顾、学习方法指导和能力的培养相结合。专题学案的时间安排上不一定拘限于一课时,应在保证知识的系统性和符合学情的前提下尽量最少的课时完成。习题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考虑到程度较高的学生,可以适当编写一些选做题目,使他们吃得饱,从而拓宽他们的视野也有利于初高中知识衔接。

大学化学重要知识点范文6

一是初高中教材的版本不同。初中的教材是人教版的,而高中的教材是苏教版的,教材的延续性相对较差,知识的跨越较大。目前初中化学的教学比较不重视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许多知识内容仅仅是点到为止,甚至删减,而这些知识很多是高中化学的重要知识点,而这些内容高中教材中又没有重新体现,这样就容易形成盲区,给教学衔接带来问题。

二是学习内容上,初高中化学本身存在一些不相适应。初中化学的学习以形象思维为主,通常从熟悉、具体、直观的自然现象或演示实验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而高中化学的学了要加强形象思维外,还要通过抽象、理想的化学模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

三是学习方法上大多数学生还未走出初中学习的模式。不少学生仍在用初中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来学习高中课程,对教师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引起学习方式的不适应。

如何处理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矛盾,使初高中化学在教学内容上实现有机统一;使初高中化学教学能有机地整合并协调发展;使初中的教学能更好地为高中的教学服务显得非常重要。要做好初高中化学的衔接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注重初高中教材的研究,了解新课程知识内容的变化是做好初高中教学衔接的前提

作为教师,应注重初高中教材的研究,初中教师要能够知道哪些知识在初中必须过关,哪些知识点在初中有出现而高中不再出现;高中教师基本明确哪些知识点在初中已经基本解决;哪些知识点初三教材中出现但中考不作要求,高中教材不再出现但有要求;哪些知识点在初中未解决,应在高中拓宽和加深,应做到心中有数。

一是原大纲上有,但新课标删去的知识点;二是新课标中有但比原大纲降低了要求的知识点。如O2和CO2的主要性质;实验室制取O2和CO2;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分子、原子、元素、化合价、化学式等;三是高一年级时需对初中某些知识加深、完善的知识点。如氧化还原反应;结构理论的初步知识;对酸、碱、盐、氧化物的分类;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及应用等。

在课标删减或降低难度的知识点中,很多在高中的学习中马上要用到,如酸碱盐的溶解性在离子反应中的运用,建议对于类似这方面的知识,初中教师在上新课的时候能够在相应的章节做适当的拓展,特别是初中有出现但没作要求但高中有要求并没再出现的;高一教师在开学初可不急于上新课,而是利用一些时间对初中化学基础知识部分进行复习,重点是对化学用语、物质分类、酸碱盐、化学实验等相关知识进行系统和深化。

二、做好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做好初高中知识衔接的关键

知识必须通过学生主动建构才能获得,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去学习,学生的知识才能建构。化学又是一门专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有其自身的规律和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化学学法的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构建化学的概念和规律显得尤为重要。

一要学会“推论—实验验证”的科学方法。采用“推论—实验验证”的科学方法,就是引导学生用已学的知识对事物进行推论,而后再用实验进行论证。

二要学会用联想、类化的学习方法。高一化学《物质的量》这一节是学生学习的困难点,在教学时,可引导学生采用联想、比喻的方法进行学习,可让学生联想熟知的长度、质量、时间、电流等,指出“物质的量”与它们一样是一个物理量的名称,是一个整体,不能拆开。巧妙地引用这样的联想和类化,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理解、掌握许多肉眼看不到的微观世界的知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要学会用比较、对照的学习方法。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化学知识太细、太零散、太零乱极易混淆。如在学习高一《钠的化合物》时,可引导学生采用比较、对照的方法对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从组成、类属、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方面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相似点、不同点和相互转化关系。使学生不仅一目了然地掌握知识,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要学会及时整理、归纳。华罗庚和钱学森都曾经提到:读书要由“从薄到厚”再由“从厚到薄”。显然两位科学家在学习上强调整理和归纳。因此,在学习完一个章节,应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便于抓住重点,掌握规律。如学习完《氯气》这节后引导学生从结构、性质、制备、鉴别、用途、贮存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把有关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只有通过学生自己对知识整体性、综合性的总结,才能达到学习的更高层,使知识在头脑中清晰化、网络化、形成知识体系,更好地掌握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