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管理系统解决方案范例6篇

人事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人事管理系统解决方案范文1

关键词:电力 应急管理 通畅 有据 效率

1 引言

突发紧急事件,例如重大施工事故、公共紧急事件、性质恶劣的违章操作、地震、洪涝等,极易引发大规模停电事故甚至电网瓦解,对于社会影响非常大,涉及时间长,空间广,需要调动和协调电力公司各级部门和单位,统一领导,积极行动,及时有效的开展生产恢复工作。

根据《国家处理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各省(区、市)人民政府比照国家处置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结合本地实际制定预案并成立相应的电网大面积停电应急指挥机构,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电网应急求援与处置体系。

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比较先进的电力事故抢修系统,它们大多强调的是故障受理和事故抢修的流程控制,通过GPS对抢修车辆进行方位监控和计算机的信息化处理,提高了抢修效率,加强了抢修流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但仍存在以下局限性:(1)各部门间信息交换不够及时和全面。对于重大的电力事故,往往需要协调电力公司内各级的多个部门。(2)指挥中心只能通过打电话等方式了解现场事故处理情况,而不能对事故处理过程进行实时远程视频监控与指挥。(3)对故障数据没有系统化的积累和分析,事故处理的标准和规范等资料常常不能及时获取,为领导决策带来不便。(4)在自然灾害等情况下没有可靠的通信系统。

为克服这些缺陷,重庆市电力公司研发了综合运用无线传输技术、卫星传输技术、卫星定位技术、地理信息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的电力应急管理指挥系统。该系统不仅克服了上述局限性,同时还运用先进的应急管理指挥理念,改变了以往事故处理时领导小组需要亲临现场的电力应急管理模式。应急领导小组在指挥中心就可以实时了解事故现场发生的情况,并能快速全面的收集与事故处理相关的信息,如抢修力量分布,抢修物资的供给,重点保护的供电单位等。领导小组可以与事故现场的指挥小组和事故处理人员进行实时通信,领导小组能向现场指挥小组直接下达决策意见和告知与现场事故处理相关的重要信息,现场指挥小组和事故处理人员也能实时向应急管理指挥中心的领导小组汇报现场情况。同时该系统还为厂网之间、电力公司与地方政府之间、电力公司与电力监管机构之间、电力应急和社会应急之间的协调预留接口。

2 系统构成

本系统的设计思想是围绕解决电力应急管理与指挥过程中“信息汇聚、信息表现、信息调度、通信和物资资源调度、辅助分析决策”等几个方面的问题为出发点,实现电力应急管理与指挥的科学有据和事故处理的快速高效。整个系统的物理结构见图1.功能结构见图2。

整个系统的物理结构主要由一级指挥中心、二级指挥中心、事故现场指挥系统三个部分组成。其中一级指挥中心设立在市级电力公司,二级指挥中心设立在供电局或同级的二级单位,事故现场指挥系统运用在事故现场。应急领导小组在一级指挥中心进行应急的管理与指挥,事故处理领导小组在二级指挥中心进行事故抢修的处理与指挥,现场指挥小组在事故现场对事故抢修过程进行具体的安排与监督。(1)当事故等级达到一定级别时,应急领导小组直接领导和指挥事故现场指挥小组进行事故处理。(2)当事故处理需协调多个二级单位时,一级指挥中心负责组织和协调多个二级中心的资源进行事故处理。(3)当事故可以由二级单位自行解决时,事故的处理过程由二级中心的事故处理领导小组进行控制,此时一级指挥中心的领导小组不直接参与管理和指挥事故的处理,但可以随时关注和了解到事故的处理状态。

通过运用该系统可以达到以下目的:(1)增强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提高其执行水平。(2)提高应急事故处理效率和应急管理水平。(3)促进应急联运机制的制度建设。(4)为平时的事故模拟演练提供平台。(5)为城市应急提供预留接口。(6)为人民服务,提高社会形象。

2.1 一级指挥中心的系统组成

一级指挥中心主要由以下几个子系统组成:远程指挥音视频子系统、地理信息与GPS车辆跟踪子系统、预案管理与辅助决策子系统、案例分析与过程记录子系统、基础信息与权限管理子系统。

(1)远程指挥音视频子系统

通过该子系统,应急领导小组的成员能实时了解事故现场的状况,实现对事故现场的直接领导与远程指挥,同时在需要时也能与二级指挥中心进行视频会议,协调资源。

(2)地理信息与GPS车辆跟踪子系统

通过该子系统能直观地反映和表现出输电设备、变电站、电厂、供电局、事故点、抢修班组、地形地貌、建筑物、道路等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并能实时反映出应急处理车辆的位置信息。应急领导小组通过该子系统能了解事故现场相关设备设施的主要信息,并能了解到抢修力量的分布和到位情况。

(3)预案管理与辅助决策子系统

该子系统负责对电力事故应急预案信息的存储管理、负责从相关部门和单位获取相关有用信息、负责电力事故处理标准和规范的存储管理等,并提供查询功能,使得应急领导小组能及时获取必要信息,并快速科学的做出决策。

(4)案例分析与过程记录子系统

该子系统主要用于记录事故处理的全过程,包括事故告警,事故处理,事故定性等,并最终形成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存储管理形成案例库,并对案例库数据统计和深入分析,发现事故发生的普通规律,为事故的预测预防提供依据。

(5)基础信息与权限管理子系统

该子系统主要为应急指挥小组成员提供诸如:各级单位人员信息、备用抢修物资信息等基础信息,同时对整个系统的用户提供分级的权限管理功能。

(6)系统同时为城市应急和公众信息预留接口

2.2 二级指挥中心的系统组成

二级指挥中心系统设在供电局、电厂等同级机构。它的系统组成与一级指挥中心类似:它通过电力公司的通信网络,在权限管理的控制下访问一级指挥中心的地理信息与GPS车辆跟踪子系统、预案管理与辅助决策子系统、案例分析与过程记录子系统、基础信息子系统。它也有自己独立的远程指挥音视频子系统,通过该子系统实时了解事故现场的状况,实现对事故现场的远程指挥,同时为一级指挥中心预留接口,在需要时也能与二级指挥中心进行视频会议,一级指挥中心能通过该子系统关注和了解事故处理的进展等情况。

2.3现场事故指挥系统组成

现场事故指挥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现场音视频采集子系统、信息传输子系统、现场人员通信 子系统。

(1)现场音视频采集子系统

通过摄像机等设备,在现场实时采集事故处理的音视频信息。

(2)信息传输子系统

提供多种传输方式与组网技术,保障现场音视频数据的实时回传以及指挥中心与现场之间的语音通信。当电力公司自身的传输网能正常工作时,通过无线传输技术实现事故现场到最近变电站的信息传输,再通过电力公司自身的传输网与指挥中心进行互联:当电力公司自身的传输网出现故障时,通过卫星通道实现事故现场与指挥中心的通信。

(3)现场人员通信子系统

当在偏远地区和恶劣条件下,GPRS或CDMA等手机信号没有覆盖或很弱,此时通过运用蓝牙技术和蓝牙手机,建立现场人员通信子系统,保障现场抢修人员、现场指挥人员之间信息沟通。如果在指挥中心也建立一组基于蓝牙技术的通信子系统,并且同时将现场通信子系统和指挥中心蓝牙通信子系统接入信息传输子系统的IP网络,就可以实现事故现场与指挥中心之间的可靠语音通信,而不依赖于GPRS或CDMA。

3 系统工作方式

应急管理指挥处理流程如图3所示,其具体过程如下:(1)当接到事故报告,应急事件开始,这时需要通知相关领导和组织行业专家,对事故进行分析和判断。(2)当事故等严重性和紧急性达到一定程度时,启动应急流程,成立应急领导小组,启动应急预案,制定应急计划。(3)然后按照应急预案和应急计划进行事故处理,通过远程实时监控、远程指挥等实施电力调度、人员调度和物资调度。(4)当事故处理进展不顺利时,现场指挥小组可以向指挥中心申请增援,扩大应急范围。(5)当事故处理结束后,启动事件恢复机制。恢复供电。并进行现场清理、人员物资撤离等事后工作。同时还要对事故的原因进行初步的调查。(6)应急事件处理结束后,需对整个事件进行认真总结和分析。提出防范措施,形成事故案例,并录入到系统数据库中,为事故的预测预防提供原始素材和数据支持。

4 系统特点和推广价值

该系统综合运用了多种技术手段,以满足电力应急管理指挥工作的实际需要,它有如下特点:

(1)基于无线传输与电力企业现有网络资源相结合的多种通信手段,保证应急事故现场音视频数据等的及时回传,再配合蓝牙通信技术,保障提供可靠的、独立的(不依赖于GPRS或CDMA)双向语音通信通道。

(2)运用AJAX、WEB GIS、GPS、音视频压缩、分布式数据库等技术为应急管理指挥提供信息丰富、信息表现直观、通信和物资调度灵活的辅助决策系统。

(3)提供基于WEB的,以事故现场实际情况、应急预案、电力事故处理标准和规范为依据的专家系统,为应急指挥小组成员的决策指挥提供定性和定量的理论依据。

(4)对事故处理过程进行记录,并形成案例库。通过对案例库中案例的分类统计和深入分析,为事故的预测预防提供依据。

采用多种先进的技术手段,结合运用先进的应急管理理念,使得这一系统能够保障应急管理指挥过程中“信息收集全面、信息交换通畅、领导决策有据、事故处理高效”。

整个系统围绕“信息汇聚、信息表现、信息调度、通信和物资资源调度、辅助分析决策”等几个方面的问题而展开,而这几个方面也正是大多数行业领域应急管理指挥系统所关心的核心问题。因此该应急管理指挥系统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它不仅能在电力行业推广和应用,稍加修改和定制就可以应用到其他行业领域,如:石油天然气、广播电视、公共安全等行业。

5 结束语

人事管理系统解决方案范文2

关键词:案例推理(CBR);安全管理;建筑生产

基金项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0年科学技术项目“工程重大危险源网格化安全监管信息系统研究”(项目编号:2010-K9-20)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CBR在建筑生产安全监管中的应用研究

收录日期:2012年8月23日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建筑生产安全事故和职业危害也日益突出,严重威胁着建筑业从业者的生命和健康,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当前政府安全监管的责任越来越重,却受到技术、知识、资源、体制等方面的制约,致使安全监督滞后,重大安全事故层出不穷,建筑生产安全状况不容乐观。

案例推理(CBR)是人工智能领域一项重要的技术,是由目标案例提示而得到源案例,通过源案例来指导目标案例的求解的一种策略。CBR技术的产生,被迅速运用到管理领域中,但针对CBR在建筑生产安全监管中的应用研究却很少,本文提出将CBR技术应用于建筑生产安全监管,有助于提高建筑生产安全监管的智能化水平。

一、CBR综述

Schank(1982)在研究动态存储器中提出了CBR认知模型,他认为CBR是模仿人类推理和思考过程的方法论。在遇到新问题时,人们往往会联系以前使用过的类似案例,并试图运用过去解决该案例的经验和方法进行选择信息、解释事物,来解决当前问题。Kolodner(1983)开发了第一个CBR系统CYRUS,作为一个问答式的专家系统,该系统成为此后许多CBR系统的基础。Porter(1989)研究了启发式的分类和机器学习,将领域知识和特殊实例综合成一个统一的表达方式,开发出PROTOS系统。Watson和Abdullah(1994)将CBR技术应用于错误诊断,建筑物的修复和翻新。Moore等人(1994)将CBR技术应用于高速公路桥梁的设计。

Aamodt & Plaza(1994)将CBR循环设计为四个过程:检索(Retrieve)、复用(Reuse)、修正(Revise)和保存(Retain),概括为“4Rs”,如图1所示。(图1)

国内对CBR的研究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周涵(1993)研制了基于范例学习的内燃机油产品设计系统EOFDS。赵钢(1995)开发了基于范例推理技术的降水过程预测系统。张治洪(1997)研制的基于范例推理的结核病专家系统。郭茂祖、苏晓红等(2001)提出基于IBL算法的CBR系统中索引与检索机制研究。张荣梅(2001)等开发了基于CBR的交通事故智能处理系统。

建筑业领域内,曲颖彧(2008)讨论了CBR在建筑施工企业投标管理知识系统中的应用。张文领(2009)研究了CBR在工程项目咨询知识管理系统中的应用。陈伟同(2010)分析了施工现场安全事故对建筑业的重大影响,建立了基于案例推理的安全事故裁定决策支持系统框架。

二、CBR基本原理

CBR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是通过研究、修改以往类似问题的成功解决方案来解决当前问题。该系统在解决问题时,通过类比分析待求解问题与系统中已存案例,找出与其相似的案例,通过分析、修改相似案例解决问题的方法、模型,从而得到解决当前问题的方案。当前问题解决之后,对该问题的描述、解决方法及最终结果又成为一个新案例,将其存于CBR系统中,为下次解决同类问题服务,实现了案例库的自学习。

本文运用CBR推理速度快、知识获取与维护容易、适用于解决非结构化问题的特点,以解决建筑生产安全监管问题。针对建筑生产安全监管问题,CBR系统的实现流程如图2所示。(图2)

三、CBR技术实现的关键

(一)案例表示。案例表示,目的是提取求解问题的特征以及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并将之存入数据库中,作为后面案例推理的基础。不同的问题,有多种表示方法。合理的案例表示有助于降低问题求解难度和提高求解效率。要表示一个案例,首先要确定什么是案例,它包含哪些内容。以常见的病例为例,包括病人的病症表现、诊断结果以及治疗方法。案例一般由问题描述、解决方案和结果三部分组成。

案例表示在整个CBR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案例必须表示成一定的结构形式才能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应用较广的案例表示方法主要有:产生式规则表示法和框架表示法。两种方法分别具有不同的特点:产生式规则表示法结构简单,表达自然,逻辑性强,但规则的堆积存储缺乏组织且缺乏结构化手段,难以有效地描述结构复杂的事物。框架表示法主要用于描述事物的内部结构及事物间的类属关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工程知识表达的需要及基于案例推理的需要,有利于系统方便、顺利地进行推理。因此,本文选取框架表示法表示建筑生产安全事故案例。

框架表示法具有良好的结构性、继承性和自然性:

1、结构性。框架表示法善于表达结构性的知识,能够把知识的内容结构关系及知识间的联系表示出来。一个框架由若干个槽组成,每一个槽可根据实际情况划分为若干个侧面。一个槽用于描述对象某一方面的属性,一个侧面用于描述相应属性的一个方面。槽和侧面的属性值分别称为槽值和侧面值。在一个用框架表示的系统中,一般含有多个框架,为了区分不同的框架以及一个框架内的不同槽和侧面,需要分别给它们赋予不同的名字,分别称为框架名、槽名及侧面名。对于框架、槽或侧面,都可以为其附加一些说明性的信息或约束条件,用于指出什么样的值才能填入槽或侧面中去。

2、继承性。通过使槽值为另一个框架的名字,实现不同框架间的联系,建立起复杂的框架网络。在框架网络中,下层框架可以继承上层框架的槽值,也可以进行补充和修改。

3、自然性。框架表示法与人们的认识活动是一致的,当遇到新事物时,通过从记忆中调用类似事物的框架,并将其中某些细节进行修改、补充,就形成了对新事物的认识。

用框架表示法表示建筑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如表1所示,这些信息将为建筑安全生产提供指导,有助于识别工程危险源,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表1)

(二)案例检索。CBR系统的核心是案例的检索过程,检索过程包括案例的索引和检索,这两个过程是相辅相成的,其目的是通过建造一个结构或过程来得到最匹配案例。能否快速准确地从案例库中检索出匹配案例的能力决定了CBR系统的效率。

案例检索是在相似度的基础上进行的。CBR应用成功与否的前提是案例检索过程得到的相似案例应该尽可能相似。因此,相似度的度量很重要。讨论两个案例的相似,涉及两个方面:(1)案例的各个属性的不同属性值间的相似性,称为局部相似度;(2)从案例的整体上看,由各属性值的相似综合而成整体相似,称为整体相似度。

属性的相似度,分以下三种情况进行讨论:

1、对于数值属性,常用的距离计算方法有绝对距离、欧式距离、Tversky匹配函数、NN匹配函数等。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需要进一步探讨新相似的计算方法。

2、枚举属性的相似度。枚举属性的相似度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严格相似,只要两个属性值不同,就认为两者相似度为 0,否则为1;另一种是依具体情况,事先人为地对于不同属性值之间的关系给出具体的定义。

3、有序属性的相似度。有序属性是介于数值和枚举属性之间的,也是介于定性和定量之间的。属性值有序就可以对其赋予不同的等级值,不同等级之间的属性有不同的相似度。与枚举属性相比,有序属性的规整性更强。

案例的索引技术通常采用KNN法,又称最近相邻法,是一种用户从案例库中找出与当前情况距离最近的案例的方法,其关键是确定属性指标权重和计算单个属性指标的相似度。

属性指标权重一般采用专家打分法、统计分析法和主观概率法等方法设定。首先为案例的每一个属性设定一个权重值,检索案例时根据输入案例中各组成成分的权重值与案例库中各属性的匹配程度,求得其权重值的和,然后根据某权重值的和,案例中的各属性的匹配程度的远近来组织相应的案例进行检索。

KNN法计算相似度的公式:

S■=■?棕■sim(f■■,f■■)■?棕■ (1)

式(1)中S■表示案例I和案例R的相似度;?棕■表示第i个属性在整个案例属性集合中所占的权重;sim(f■■,f■■)为属性相似度计算公式;f■■和f■■分别表示案例I和案例R的第I个属性的属性值。

KNN法中没有给出属性相似,或局部相似度的具体计算公式,通常采用欧几里得或海明距离计算局部相似度。

海明距离计算单个属性之间相似度计算公式为:

sim(f■■,f■■)=1-■ (2)

式(2)中ax(f■)和min(f■)分别代表案例第i个属性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三)案例学习。为了控制案例库的规模,使其不过于冗余,必须对加入到案例库中的案例进行学习。每当系统完成一次案例查询,便将新问题及其解决方案作为新的案例加入到原有的案例库中,案例库求解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但如果对这种学习行为不加以控制,案例库中案例的质量便会降低,重复案例也会增加。为此,可根据案例的相似度对案例库进行维护:如果在查询过程中没有检索到相似案例,则直接将该案例作为全新的案例加入到原有案例库中;如果检索到与当前案例完全匹配或相似度较高的案例,则当前的案例就不需要增加到案例库中;如果检索到可能相似或相似度低的案例,则根据当前案例与相似案例之间的差异,酌情修改案例库中情况或作为新案例存入案例库中。

案例学习是一个动态过程,涉及到保留案例、删除案例等,它实际上是对案例库中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进而删掉对推理作用小的案例,从而达到减轻数据库的冗余性,减少案例检索时间。

四、基于CBR的建筑生产安全评价系统

基于案例推理的建筑生产安全评价系统工作流程如下:

1、收集以往的建筑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建立基于框架结构的建筑生产安全案例库,作为问题案例的推理基础。

2、输入问题案例,以特征标识及文字信息描述的形式进行表达。

3、根据所处环境设置指标权重,通过相似度计算,找到问题案例的相似案例。进行自适应调整相似案例的解,应用到生产过程,解决现实问题。

4、对问题的处理结果进行判断和验证,并对问题案例进行学习,如果满足案例入库条件,则将其引入案例库中,同时对知识库、专家库内容进行修正。其具体工作流程,如图3所示。(图3)

五、应用举例

下面是案例推理技术在建筑生产安全监管过程中的应用举例。检查人员在检查W市某工程时,发现脚手架构造存在缺陷,具体表现为:连墙件构造、设置部位、设置数量不足,立杆长细比过大,且连续3天向脚手架上堆放石材等。

通过本系统,将该案例进行表示后,经案例检索匹配后的结果按照相似度的不同列表,相似度较高的两个案例如表2所示。(表2)

根据相似度最高的安全事故去处理,本工程与Z市某工程脚手架坍塌事故相似度极高,存在脚手架坍塌的重大危险,如不采取措施,将造成事故的发生,应采取和源案例相似的措施,减少脚手架上的集中堆载,同时增设连墙件构造等,教育施工单位要尤其注意Z市发生的事故,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以达到提前预警的目的。

六、结论

基于案例推理的建筑生产安全评价系统为建筑生产安全评价问题的求解提供了一种启发式的思考空间,该技术的优点在于:能够通过案例推理而获得问题求解,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安全评价的随意性和复杂性;CBR系统有学习功能,灵活性和适应性较强;案例库的维护、学习比较方便。

本系统也存在诸多难点,如施工现场难以获取较精确的相关知识;寻找更加准确的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和更灵活的案例表示、案例的调整需同领域专家密切配合等等,这也是研究利用案例推理技术评价建筑生产安全的难点。

主要参考文献:

[1]房明.基于CBR的技术推广研究与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4.

[2]刘婷婷.基于CBR的知识发现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

[3]张光前等.基于事例推理的技术及其应用前景[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2.

[4]曲颖彧.基于CBR的建筑施工企业投标知识管理系统构建研究[D].东北大学,2008.

[5]张文领.基于CBR的工程项目咨询知识管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

人事管理系统解决方案范文3

内容摘要:本文在应急管理相关理论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应急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工作内容,并依据其影响时限划分为战略、战术和运营三类,按照决策支持系统需求,进行相应关键技术平台的概要设计,并对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和工作流程进行设计。

关键词:应急管理 应急决策 决策支持系统

应急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任务分析

(一)应急决策任务及分类

按照决策结果影响的时效由长到短,可以分为战略、战术和运营三个层次。

决策层:预防策略,它们具体回答什么样的法律、政策和制度能够缓解应急事件危害程度;应急物资和设施规划,根据本地区应急需求信息,规划应急所需的物资和应急设施的地址与能力计划等;灾后长期重建计划的制订。

战术层:危险源风险评价,具体是对事故发生概率和造成不良后果程度的估计;详细预案的制订,包括从事故发生起到终止所需的各类响应的详细措施;演练计划制订,是按照预案的程序,培训和提高各级应急管理人员和群众的应急响应能力。

运作层:企业危险源的实时监控和预警,采用各类技术手段获取危险源及周边区域的状态信息,并按照评估程序给出相应的预警信息;应急资源的分配计划,包括在实际响应和恢复阶段,按照灾害的需求信息,并结合相应的资源信息,实现物资、设备和人员的分配计划;响应调度计划,有了分配计划就需要在一定时间和运输条件的约束下,优化制订具体的调度方案;受灾人员救助和撤退方案,即根据灾害事故的危害程度和环境条件,提供具体的伤员救助计划与普通人员的疏散计划。

(二)应急决策支持系统需求分析

由于应急决策问题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时间紧迫性,决策人比常规决策时更依赖于计算机系统的辅助,但在确定决策人和EDSS在应急决策过程的分工时,必须遵循人机能力有限性原理,过分依赖决策者或依赖EDSS的人机分工都将降低最终应急决策方案的有效性。EDSS在应急决策过程中的实质作用是辅助而不是替代决策者,通过系统具有的能力来延伸决策者的理性能力,增强决策者对突发事件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决策者能将主要经历集中在运用经验、直觉和顿悟对应急决策中的关键性问题进行判断和抉择上,以充分的事前准备减轻事发时的任务负载。

应急决策支持系统的概要设计

(一)总体结构设计

近年来,国内企业的安全工作模式正在向国际普遍采用的模式靠近,应急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本文主要针对企业在安全事故中的应急管理进行简要设计。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和事故后果分析,企业应急决策支持系统的主要目的是:预防事故的发生,对重大危险源进行适时的监测监控,尽量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当事故发生后,遏止事故,防止事故恶化,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事故,使国家财产和人民的生命免受或少受损害。根据系统的主要目的所建立的企业应急决策支持系统,就是利用计算机对已确定的重大危险源及危险源周边情况的原始数据和事先预测事故发生后可实施的应急救助方案进行编制储存,在事故发生后及时采集和输入现场数据,经过计算机的逻辑计算和推理,得出最佳的应急决策方案,提供给事故应急决策小组,为指挥者进行应急救援决策提供支持。企业应急决策支持系统的总体结构如下:

1.接口系统。接口系统由人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部软件接口三个部分组成。人机接口建立用户和系统之间的交互,包括用户输入危机信息和系统输出预案信息。多数情况下,用户所掌握的危机信息是有限的,而且多为模糊信息、不确定信息、不完全信息等低水平信息,这就需要人机接口具有较强的信息识别和处理能力。网络接口的基本作用是连接用户应用程序和网络通讯程序,一方面用户可以更好的和远地节点交换信息,又能实现多个系统的资源共享,特别是在此基础上可以开发出分布式的决策支持系统,更好的收集、处理和危机信息。内部接口用于主系统与其他软件系统的连接,如危机实时监测系统、危机预警系统等,还包括CEDSS技术扩充所要用到的其他软件系统,如构建群体决策支持系统所需的各种群件等。

2.危机预警系统。用于事发前的企业危机信息收集、预处理与判别预警,有三方面的功用。一是信息收集,包括数据采集、知识获取、政策仿真、监测分析和预测。二是信息评估,通过人工或自动方式向系统输入信息,根据危机评估指标判别是否处于危机状态,进行危机预警;三是信息准备,对危机信息进行预处理,以保证决策者能得到尽可能简要、全面的信息。

3.应急响应系统。用于危机初发期,能迅速将存储的应急信息传递给决策者和危机管理人员,要求相关部门和人员紧急动员起来,按照事先的应急计划或临时性安排采取行动。具体到决策者,要立刻进行应急决策。该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将最重要的信息以简明的方式提供给决策者,以避免因仓促而人为错误。

4.推理决策系统。推理决策系统是应用当前的案例和规则等来分析危机的势态并提出相应的建议,通过两方面来辅助决策者设计应急方案:一是从案例库中提取出与当前问题相类似的案例,借鉴以往问题的解决方案;二是从知识库中吸收专家经验,遵循应急规则来设计应急方案。由于危机情境的不确定性,推理机制需要采取模糊逻辑或缺省逻辑。

5.仿真评估系统。应急决策方案生成以后,运用模型来仿真决策方案效果、估计决策风险,再根据事先拟定的准则评价不同方案的优劣,确定最终方案。

6.组织调度系统。运用模型推算实施决策方案所需的人力、物资设备和费用支出,提供人力、物力及资金的调度方案。

7.信息库及其管理系统。这里的信息库是数据库、案例库、知识库、模型库和图形库的统称,信息库管理系统由各库管理系统构成,分别执行对各类信息库的常规操作,实现信息库的一致性。为提高系统效率,各类信息库又可细分为通用信息库和专用信息库。

(二)平台设计

1.应急管理决策系统硬件平台。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在现有应急决策系统基础上,以分布式的形式整合各个独立系统,采用应急决策中心与分布式现场指挥平台相结合的硬件结构方式; 重点围绕火灾、爆炸与有毒气体泄漏等事故监控、事故模拟与预测、应急处置预案,应急指挥决策、人员疏散等方面开展系统的攻关研究,集成Internet、GIS、无线数据传输、图像采集与通信等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建立企业突发重大灾害事故的应急决策系统技术平台。

2.应急管理决策系统软件平台。应急决策系统的软件平台融合了多学科领域的理论和技术手段,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将专家经验、现代技术、计算技术融为一体,为管理决策提供有效的决策方案。辅助决策软件将应急决策模型库和企业危险源管理模块结合到主程序中,系统设计采用螺旋模型,使初始软件原型不断收敛于用户需求。系统涵盖的功能为基本信息的查询管理、事故动态模拟仿真、事故应急决策支持。

企业应急决策支持系统的主要功能分析

(一)基础信息管理

基础信息管理主要是系统管理员对企业内重大危险源、应急资源、地理信息、应急预案、知识库、传感器信息、视频监控点信息、事故响应级别分级标准信息、统计报表以及应急生产调度方案等基本信息的管理和维护。

(二)接处警管理

接处警管理的主要功能是对事故报警信息进行记录和处理。当有事故发生时,一般的流程是报警者或传感器向其分公司调度室、总调度室和安保部同时报警,值班员根据报警者或传感器提供的有关事故信息记录接警信息。值班员根据事故影响程度,结合企业应急预案中的应急处置流程,确定响应级别,并且决定是否处警。根据事故应急处置“分级响应,属地为主”的原则,事故发生时分厂调度室首先处警,而集团层面根据事故类型和大小决定是否处警以及处警方式。

(三)远程视频调阅

应急决策系统通过调用企业视频监控系统提供的软件接口,切换客户端上显示的视频流实现远程视频调阅功能。当事故发生时,经过系统授权后,可远程调阅事故现场的视频图像信息。通过此功能,应急指挥部根据总调度室大屏幕系统图像显示,将需要的视频流传送到外出领导的客户端。外出的领导可通过互联网络登陆到应急救援指挥信息系统,了解事故现场情况,指挥应急救援工作。

(四)应急辅助决策

调阅事故现场视频。一旦事故发生,系统可将事故现场的视频图像切换到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系统通过调用企业应急指挥中心大屏幕控制系统的软件接口,实现大屏幕的视频切换。应急指挥人员可以通过地理信息系统上标注的视频监控点信息或者查询地理信息系统上某一区域的监控点两种方式,选择需要在指挥中心大屏幕上显示的视频流。

事故后果模拟。根据企业的生产情况,以企业地形条件、气象条件等为背景,对气体泄漏、火灾爆炸等事故进行动态模拟计算,给出模拟分析结果,并对事故后果严重程度进行分析。由于各类事故是动态变化的,因此,为了实现对事故模拟的实时性,系统需对事故模拟结果定时更新。

人员疏散范围计算。根据企业各自的生产情况,系统可提供基于毒气扩散模拟、火灾爆炸模拟、地理信息系统等人员疏散范围计算功能。通过模拟的结果,结合地理信息系统中的企业人员分布和建筑物分布情况,得出需要进行人员疏散的建筑物名称列表,同时给出需进行人员疏散的单位和部门名称、负责人姓名等相关信息。

人员疏散最佳路线计算。根据已知的人员疏散范围以及紧急避难场所等信息,系统进行最佳疏散路线的计算,并将计算出的最佳疏散路线在电子地图上以醒目的方式显示。

最佳应急资源调配路线计算。在已知事故现场位置以及应急资源位置的情况下,系统进行最佳出动路线计算,并将计算出的路线在电子地图上以醒目的方式显示。

事态监测与评估。根据应急辅助决策方案,动态部署事故现场事态监测点,监测点监测信息包括泄漏气体浓度、风向和风速等信息。系统可以根据现场监测数据对应急辅助决策方案进行动态调整。

应急恢复。当应急救援行动结束之后,进入应急恢复阶段。系统根据事故类型和大小,提供恢复方案。应急恢复工作主要包括现场清理、人员清点和撤离、警戒解除、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等。

(五)应急通信平台

应急通信平台主要是集成企业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依靠企业交换机提供的接口,为重大事故应急救援提供统一的应急通信平台。事故发生后,应急指挥人员可以通过固定电话或者移动电话与其他人员进行群发短信通知和实时的语音通信。系统还可在呼叫失败的情况下自动重新呼叫。应急通信平台还能在事故应急救援时随时召开电话会议。

(六)日志管理

系统日志管理功能实现对系统进行应急救援全过程的自动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报警信息记录,事故初步分级结果,短信发送信息和回复状态,事故现场定位信息,企业应急生产调度方案信息,事故后果模拟结果,人员疏散信息和应急资源调度信息。同时,系统为用户提供日志维护功能。

本系统在应用中发现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有:复杂地形或障碍物下扩散、火灾、爆炸及叠加时的灾害模型建立,将有待研究。全三维的事故预警与应急GIS有待研究。实时控制系统与本系统的联动功能的实现。有了本系统平台的支撑,实现这些实时控制信息的反应和处理是十分方便的,但需要现场人员的密切配合。相对于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应急响应和推理决策系统,该系统在企业应用中构造不够全面,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系统结构的加强。

参考文献:

1.罗贤春.企业危机管理的信息机制研究[M].科学出版社,2009

2.曹丽.企业危机管理准备有关问题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19)

3.王文淼,张聚永,陈永伟.浅谈企业危机管理构成体系[J].现代经济信息,2009(2)

4.朱磊,朱峰.企业危机管理预警系统的构建[J].中国软科学,2004(11)

5.王德胜.企业危机预警管理模式研究[M].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

人事管理系统解决方案范文4

关键词:

数据仓库;案件处理;数据挖掘与联机分析处理

中图分类号:TP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6-0318-01

0 引言

决策支持系统(DSS)是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数据仓库(Datawarehouse)、联机分析处理(OLAP)技术和数据挖掘(DataMining)工具出现以前,DSS 使用的数据库(DB)只能对原始数据进行一般的加工和汇总,致使决策所需信息不足,难以满足DSS的需要。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量的激增,各领域管理人员的有效决策需求,决策支持系统在数据库、知识库和人机交互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开发的综合DSS是以数据仓库技术为基础,以联机分析处理和数据采掘工具为手段进行实施的一整套解决方案,这一解决方案正在应用于各行各业的管理决策中。当今社会,社会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成多元化发展,种类繁多,使得公安部门对于案件的处理造成一定的影响。而网络迅猛发展,基于公安内部网络的案件联查性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实时更新案件的发展以及犯罪嫌疑人资料查询、追查等。本文提出了基于数据仓库的一种解决方案。

1 数据仓库原理概述

数据仓库概念创始人W.H.Inmon 对数据仓库的定义为:数据仓库就是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稳定的、不同时间的数据集合,用以支持经营管理中的决策制定过程。所谓面向主题,是与传统数据库的面向应用相对应的;所谓集成的,是因为数据仓库中的数据来自于组织不同系统的面向应用的数据;所谓不可更新,是指一旦某个数据进入仓库以后,一般情况下将被长期保留;所谓随时间变化的,是指数据仓库中的信息并不只是关于组织当时或某一时点的信息,而是系统记录了组织从过去某一时点到目前以及顺沿的各个阶段的信息。

数据仓库的主要功能就是将决策支持系统所需要的信息从日常的营运数据中抽取出来,把分散的、难于访问的营运数据转化为集中统一、随时可用的信息,同时提高了访问和处理数据信息的速度和效率。数据仓库的提出以关系数据库、并行处理和分布式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基础,目的是解决在信息技术发展中存在的拥有大量数据、然而有用信息贫乏的问题。数据仓库并不是一个新的平台,而是一个新的概念,它仍然建立在数据库管理系统基础上。数据库是一种通用的平台,用来管理企业的数据;而数据仓库则是某一问题解决方案的实施过程。数据仓库不是可以直接购买到的产品,主要是一个问题的解决过程。数据仓库中通常包含原有的详细数据、当前的详细数据、低度概括数据、高度概括数据和元数据等信息。

2 基于数据仓库决策系统一般框架

数据仓库技术、联机分析技术和数据挖掘是作为三种独立的信息处理技术出现的。数据仓库技术用于数据的存储和组织,解决了DSS系统的数据库内数据不一致的问题;联机分析技术为用户提供了数据在线分析模型;数据挖掘则致力于知识的自动发现,三者并没有内在的依赖关系。但是这三种技术却有内在的联系性和互补性,为了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特长,可以将它们结合起来,提出一种通用的DSS构架,即以数据仓库为基础、将OLAP和DM紧密结合(DM + OLAP +DM = DSS) 的一整套可操作、可实施的解决方案。这一综合解决问题的实施方案,可以使决策者运用OLPA或DM工具对已提炼过的信息进行多维分析,从而实施有效的问题解决决策。

3 基于数据仓库的案件处理信息分析和决策

3.1 案件处理分析系统的特点

在案件处理信息分析中,所有的信息传递都是计算机在网络技术环境支持下进行的,总队与总队之间,支队与支队之间,通常都是非直接接触的,时间通常是异步的,空间通常也是分离的。在案件分析处理过程,往往都是调用数据库里的资料。

为了便于信息查询,提高案件侦破速度,采用数据仓库原理和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存储和处理是一种可行的方案。这些数据来源于公安内部网络, 多数都是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的,运用数据仓库的数据预处理技术来进行数据的标准化处理和清理工作,把教学数据和反馈数据进行整理送往数据仓库数据库;运用数据仓库的管理层来对这些数据进行管理;并运用OLPA或DW工具,按照案件分析需求进行分析和采集数据,从而为各种治安和刑事案件有总体划分,并对犯罪嫌疑人的信息进行归类,方便查询。

3.2 数据来源与分析

系统数据主要是来源于各总队网络织所积累的大量数据。这些数据来自于每个支队的数据库,主要包含案件的种类,大小,时间,地点等。按照数据分析和教学决策的需要,数据仓库可按如下主题组织:案件种类,案件大小,案件发生时间,案件发生区域,将数据仓库中相关数据集合转换为多维数据库。建立种类维、大小维、时间维和区域维。种类维以“治安”和“刑事”为粒度来划分;大小维以“大案”和“小案”为粒度划分;时间维以“年”和“月” 为粒度划分; 区域维以“ 省”、“市”为粒度划分。在我们使用的中间数据库的引擎是关系数据库引擎,而我们所追求的却是基于多维空间的分析操作,所以需要一个逻辑模型将二维平面的中间数据库数据映射为多维分析所需要的多维空间的数据。另外,我们应当允许用户自由地定义该逻辑模型,也就是自由地组织多维空间的各个坐标轴以及各坐标轴上的粒度。我们只需要提供一个定义该多维模型的工具以及完成从该逻辑模型到中间数据库平面数据的映射即可。

3.3 系统数据模型和功能结构

系统采用“星型架构”来表示多维概念模型,采用星型模型的数据库中至少包括一张“事实表”。“事实表”中的每条记录都包含有指向各个“维表”的外键和一些相应的测量数据,即度量值。对于每一维都有一张“维表”,“维表”中记录的是有关这一维的属性。该系统的功能结构采用C/ S体系结构,由客户机、应用服务器和数据仓库服务器构成。客户端采用Java Applet实现用户界面,OLPA和DW在应用服务器中实现。底层数据库/数据仓库在数据库服务器端实现。客户端用来向决策者信息或提交查询并返回结果。应用服务器处理应用逻辑,必要时从数据库服务器获取数据,再向客户端返回结果。数据库服务器处理案件数据的清理、转换和形成各类案件数据集合,以及案件处理分析数据仓库的更新维护。

4 结束语

数据仓库技术为决策支持的发展提供了一套有效可行的体系化解决方案,它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可以获得的软件产品。本文采用数据仓库的原理与技术, 尝试着进行案件信息分析, 只是给出一个一般意义上的解决框架。一个完整的DSS数据仓库解决方案应集成了数据仓库、OLPA和数据挖掘三种信息处理技术,有利于推动各类案件的分析处理,提高案件的侦破速度。

参考文献

[1]王珊.数据库和联机分析处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8).

人事管理系统解决方案范文5

论文关键词 恢复性司法 社会关系恢复 检察工作 社会管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决定了我们的司法工作不能只追求法律效果,而必须追求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的最大化,实现“三个效果”的有机统一。

——题记

一、社会管理呼唤恢复性司法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矛盾呈现高发态势,在一些地方因不服司法裁判而衍生出来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管理者面临的社会管理压力有增无减。缓解社会矛盾,应当筑起司法的防线。注重社会效果也应当是当代司法的题中之义。

然而,在社会管理方面,传统的司法模式却陷入了困境:“以国家追诉为标志的刑事司法模式和以监禁刑为中心的刑罚结构,虽然在法律效果上实现了对犯罪的惩处,彰显了社会正义;但在被害人损失的弥补、犯罪的矫正以及被破坏社会关系的恢复等社会效果上却渐显力不从心,带来了成本过高、改造效果不理想等一系列难题。” 此外,一些案件的裁判过于看重对其本身的事实和法律关系作出的判断,即所谓“因断案而断案”,而轻视案件背后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恢复,这往往导致司法个案虽然在法律层面上解决,然而在社会层面上仍没解决,矛盾和纠纷仍然存在甚至加剧,因此容易引起当事人申诉、上访不断。这不仅背离了司法的目的,还会对原有的社会关系带来更严重的损害。

例如,在一些刑事案件里,法庭判决被告人(犯罪人)有罪,在刑事部分,犯罪人受到法律应有的惩罚,而受害人以及他的亲属也因犯罪人的伏法而得到精神上的慰藉;然而,在刑事附带民事部分,时常会出现犯罪人家属因为犯罪人被判有罪,因而对抗法庭裁判据不履行附带民事部分的赔偿义务的情况。这种“有判无执”的情形会加深被害人和犯罪人双方之间的敌对态势,不仅不利于双方矛盾的化解,反而还加深了矛盾,更不利于正常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恢复,甚至还会让当事人在日后因仇恨而踏上重新犯罪道路的可能。

由此可见,“简单地对犯罪人一判了之,在对犯罪人加授损失的同时,并没有恢复被害人和社区受到的损失,在对犯罪的矫正效果上也不佳。这种情理法的脱节,呼唤一种新的更加人性化的刑事司法制度的引入。” 于是,刑事和解、社区矫正、被害人救助等新举措应运而生,这为司法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而这些,都属于恢复性司法的范畴。

二、恢复性司法概说

恢复性司法的产生,源于刑罚功能的变迁和被害人保护运动的兴起。一方面,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对刑罚的认识开始由单纯的制裁犯罪转变为矫正犯罪。而传统的监禁刑、犯罪矫正的政策却陷入了濒临失败的困境。另一方面,被传统刑事司法所忽略的被害人权益开始受到关注。 此后,恢复性司法逐渐成为刑事司法平衡被害人保护和罪犯复归的有效途径。

根据联合国《关于在刑事事项中采用恢复性司法方案的基本原则》的决议草案 指出,恢复性司法是采用恢复性程序并寻求实现恢复性结果的任何方案。恢复性程序通常是指在第三方的协调下,由犯罪行为人和被害人双方通过对话的方式,来协商、调和矛盾并共同确定责任。恢复性结果,是指通过道歉、赔偿、社区服务、生活帮助等使被害人因犯罪所造成的物质精神损失得到补偿,使被害人因受犯罪影响的生活恢复常态,同时亦使犯罪人通过积极的负责任的行为重新融入社区,并赢得被害人及其家庭和社区成员的谅解。

通俗来讲,恢复性司法就是通过搭建一个犯罪人与受害人平等沟通的平台,促进司法案件(尤其是刑事案件)的各方一起商讨双方矛盾和纠纷的解决途径,以最大限度地弥合双方分歧,促进相互谅解,化解社会矛盾。司法机关通过这种模式,恢复了受损害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关系,促进社会管理的推进。

恢复性司法的理念与制度体现了一种“平衡”与“和谐”的价值原则,它致力于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一种平衡,而这种平衡是互相平等协商的结果,它打破了在治理犯罪的司法程序中代表国家利益一方主导一切的结构,转而把国家、社会与个人看成是彼此平等的主体,其间关系是平等协商、自主自愿。 这种恢复性司法理念与传统的司法模式有本质上的区别。传统的司法模式过分强调“断案”的行为本身,片面地将事实关系和法律关系的裁判看作是司法的全部功能,而忽视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恢复,从而导致司法的社会管理职能得不到应有的彰显。而作为一种替代式的司法模式,恢复性司法主要依靠当事人之间、社区、民间团体等社会力量来制裁犯罪,节约了大量的司法资源;更重要的是,恢复性司法“关键就在于旨在促使犯罪人和被害人和解、沟通的恢复性司法计划,并以恢复性司法计划为基础建构合理处遇犯罪问题、保护被害人权利的新的制度进路。可以说,‘恢复’,就是恢复性司法的核心理念。”

三、恢复性司法理念下的检察工作

就检察机关而言,在恢复性司法理念下,其定位不再拘束于充当审查起诉的“生杀大权”的裁判者,也要做社会关系恢复的协调者和“操盘手”,做到既要会“武功”,也要懂“文治”。

以刑事和解为例,针对一些轻微的刑事案件,检察机关可以依据《刑事诉讼法》第142条第二款的相关规定 ,酌定作出相对不起诉决定,以此促进社会矛盾的化解,推进社会管理。

例如,对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而言,由于犯罪人都是未成年人,按照法律规定应当减轻或从轻处罚;同时,未成年人的心智尚未成熟,具有较大的可塑性,通过对其加强教育能够实现犯罪行为的矫正。因此,检察机关可以通过让犯罪人和被害人积极沟通,让犯罪人尽可能地对受害人进行赔付,依此作出不起诉决定,从而最大限度地化解纠纷,挽救未成年罪犯,恢复因犯罪行为而损害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又如,在诽谤罪和侮辱罪案件当中,由于犯罪人侵犯的是受害人的名誉权,涉及的是人格权范畴,处罚的关键不在于对犯罪人科以重刑,而在于对受害人的名誉进行修复。因此,通过让犯罪人和受害人进行积极沟通,让犯罪人公开赔礼道歉以达到修复名誉的目的,检察机关就可以视情况作出不起诉决定,从而有效化解双方的矛盾。

再如,对于涉及家庭纠纷的案件(如遗弃罪、重婚罪),由于被害人和犯罪人之间有亲缘关系,通过恢复性司法这种柔性司法模式,更能让被害人原谅犯罪人的过错,从而化解家庭和社会矛盾,让犯罪人改过自新。因此,在犯罪人与受害人双方谅解的前提下,检察机关可以对此类案件作出不起诉决定,从而促进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的恢复。

由此观之,这些相对不起诉的案件都有着共同的特点:犯罪人所犯罪行侵犯的法益较轻,其与受害人之间的矛盾存在着通过沟通协调而解决的可行性,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因此得以恢复。可见,恢复性司法的适用也应当遵守以下原则:

第一,恢复性司法的适用范围,应当限定在《刑事诉讼法》第170条规定的自诉案件 ,以及其他犯罪行为轻微、对社会危害不大的刑事案件,例如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数额较小的盗窃案件、部分轻伤害案件等等。这些类案件一般犯罪的主观恶性较小,情节相对较轻,有特定的从轻处罚的事由,社会危害性较小。

第二,恢复性司法的适用条件应当遵循双方自愿、平等协商、司法监督的原则。首先,恢复性司法旨在恢复受损害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关系,作为受害人,其与犯罪人的和解必须是自愿,这是开展恢复性司法的基础性原则和前提,否则就背离了“恢复”的目的。其次,和解双方的协商必须平等,这不仅强调和解内容的平等,更强调双方地位的平等,这是保护犯罪人基本权益的必然要求。最后,恢复性司法需要检察机关进行司法监督,因为恢复性司法归根到底还是一种司法措施,行使权仍然属于司法机关;检察机关作为司法活动的监督机关,职权上要求他必须对司法活动进行监督。同时,检察机关还享有对犯罪案件的审查起诉权,对于已经通过物质赔偿、赔礼道歉等谅解的方式实现“恢复”的案件,检察机关可以作出相对不起诉决定,从而最大限度地化解矛盾,提升社会管理的质量。

第三,恢复性司法的适用应当遵循严格的程序。就检察机关的职能而言,在审查起诉阶段,如果当事人希望通过调解或和解来解决纠纷,检察机关可以委托人民调解组织等第三方进行调解,如果被害人和犯罪人双方经调解达成调解协议,被害人不要求追究加害人刑事责任的,根据案情和犯罪嫌疑人的悔罪情形,检察院可以作不起诉处理,或建议公安机关作撤案处理。

四、恢复性司法与当代检察工作

人事管理系统解决方案范文6

文档影像行业信息化

最佳应用奖

2012年度中国社保行业信息化最佳解决方案奖

北京维斯得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柯达高速扫描仪中国区总,为金融、邮政、保险、政府、医疗、教育、企事业等多个行业用户提供文档电子化解决方案及柯达高速文档扫描仪、数字化加工服务,是一家集文档电子化系统集成和外包服务为一体的专业化公司,更是中国文档影像行业发展的积极推动者。

北京维斯得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维斯得凯)成立于2001年,注册资金5000万元,是柯达高速扫描仪中国区总商,总部设在北京。

维斯得凯致力于为金融、邮政、保险、政府、医疗、教育、企事业等多个行业用户提供文档电子化解决方案及柯达高速文档扫描仪、数字化加工服务,是一家集文档电子化系统集成和外包服务为一体的专业化公司。

维斯得凯是中国文档影像行业的积极推动者。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入,近年来文档影像应用成为企业、政府信息化建设的重点。维斯得凯在每个应用领域都有专业的解决方案,提供先进的产品以及完善的技术支持服务,帮助用户创造价值。

从2001年成立起,维斯得凯一直为国内主要银行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积累了大量典型的成功案例和项目管理经验。维斯得凯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其技术创新能力。凭借雄厚的科研实力,维斯得凯不仅具备快速优异的图像处理、图像压缩以及字符腐蚀、膨胀和水印等技术,还自主开发了能兼容所有具有标准接口的扫描仪的高速扫描控制软件。维斯得凯的所有产品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大部分产品在国家版权局注册登记,并通过了北京市软件产品协会的软件产品认证。在多年发展过程中,公司与Kodak、IBM、HP、PLASMON、JVC等众多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方案、产品和服务

通用文档影像管理平台

通用文档影像管理平台(DocumentIMPS)能够管理各个行业纸质档案,提供这些档案数据的管理、存储和高效利用。由于不同的行业需要不同的行业信息,如银行的票据包含账号、金额、日期等信息,而电信行业的登记档案则包含身份证号、姓名等信息,为了具备处理这些相差甚远行业的元数据信息,DocumentIMPS平台采用XML技术提供一种开放灵活的元数据管理机制,并能够通过简单的配置来实现影像文件捕获、归档、查询、管理的功能,为用户提供一个稳定、可靠、高效的文档影像存储服务平台。

文档影像扫描系统

文档影像扫描系统采用先进的图像扫描技术,拥有图像处理、图像压缩的相关功能,将传统纸媒介信息进行数字化(TIFF、BMP、JPG)处理,形成电子文件影像,并可方便地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广泛地应用于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出版社、政府机关、银行、税务、保险等机构,进行图书、文件、档案、票据等的数字化加工、管理和使用。

影像开发包

影像开发包是适应影像文档处理需要而发展起来的高级图像处理技术。开发包分为三个功能模块:扫描控件(keyscan.ocx)、图像显示控件(Keyimage.ocx)、图像处理控件(keyprocess.ocx)。扫描控件(keyscan.ocx)完成纸质档案数字化采集(图像格式Bmp、Jpeg、Tiff);图像显示控件(Keyimage.ocx)以控件的形式打开图像文件并显示,支持B/S和C/S的应用;图像处理控件(keyprocess.ocx)对图像进行图像拼接、图像分割、图像水印处理。

信用卡征审工作流

各商业银行纷纷建设信用卡申请处理系统,要求快速发卡、从容应对巨量申请进件。维斯得凯为银行业提供了一套系统解决方案,该方案基于工作流的设计思想,整合业务系统中的作业流程,方便地实施流程再造,提高业务的处理效率,降低业务成本。通过工作流引擎实现影像在业务处理流程中的流转,工作流引擎作为底层的传送渠道,一方面运载着数字影像,另一方面调用业务系统,实现影像工作流程。该系统实施后发卡时间从原来的平均15个工作日提升到平均5个工作日,并能实现当日申请当日发卡。

银行后督系统简介

系统采用高速扫描仪批量录入凭证的电子影像,能自动识别凭证影像的版面信息,通过OCR识别技术自动识别凭证要素,在建立凭证影像精确索引的同时,自动勾对银行事后监督的流水数据,并利用已建立对应关系的凭证影像和流水数据进行自动的业务审核。系统的使用不仅实现了凭证的缩微保存、在线查询,同时还完成了凭证的一部分自动监督功能,改变目前银行传统、低效、分散的操作管理模式,实行集约化管理和风险集中控制。

BPO服务

维斯得凯的BPO服务能够帮助客户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行为,并且能够帮助客户从高昂的业务或系统采购预算的麻烦中解脱出来。客户能够将自己辅助甚至关键的业务系统委托给维斯得凯公司,由维斯得凯公司按照双方协定的要求为客户提供相应的服务。

维斯得凯提供的BPO服务包括:前台系统,呼入型销售电话/预约,技术支持/帮助桌面,后台系统,数据访问的处理,文档票据的数据化处理,账单的设计、打印,存储管理,客户记录管理,数据库管理,数据采集录入处理,客户查询、管理和处理等。

重要行业应用和行业客户

通过与柯达公司、商的紧密合作,维斯得凯的产品和行业解决方案已成功地推广到银行业和保险业,如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国交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广发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兴业银行,以及60多家城市商业银行和200多家农村信用社。此外,还有中国人寿保险、中国人民保险、太平洋保险、新华保险、泰康保险、平安保险等大型保险机构。

在社保、工商、税务、国土资源、法院、公安、检察院、司法、医疗卫生、档案、教育等政府机构和邮政、电信、电力、石油、石化、制造、证券、军队、科研院所等大型企业,维斯得凯的产品和行业解决方案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人力资源与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