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研究方法范例6篇

市场研究方法

市场研究方法范文1

关键词:VaR;市场风险;文献述评

风险在金融领域是个倍受关注的主题。2007年底开始凸显的美国次贷危机,导致了许多著名的金融机构的破产或巨额亏损。表面上这次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是由于住房贷款违约造成的信用风险爆发而引起的连锁反应,实质上是由于金融机构过度利用金融衍生产品转移市场风险,造成市场的泡沫化繁荣。纵现历史上的危机实例,几乎都是市场风险管理不当的结果,由此也反映了市场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一、VaR的含义

VaR(Value at Risk)常译为在险价值或风险价值,是利用统计技术来度量有价证券风险的一种方法,它是指在正常的市场环境下,在一定置信区间和持有期内,金融资产因市场价格不利变动而可能产生的最大损失。相对于传统的风险管理工具,VaR方法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它可以把各种金融工具资产组合以及金融机构总体的市场风险具体化,以一个简单的数值使管理者能十分清楚地了解其所持有的资产在某段时间所面临的最大风险。VaR的思想最早是由鲍莫尔提出,1993年30国集团正式提出VaR概念,并建议引入VaR方法对资产进行估价以及评估金融风险。1993年国际清算商业银行接受风险价值VaR分析工具,并体现在《巴塞尔资本协议》中。目前VaR已成为一种衡量市场风险的主流方法,其理论研究也迅速发展起来。

二、VaR理论国内外研究综述

1 VaR理论国外研究现状

国际清算银行的报告敦促金融中介公布其VaR方法,而J.P.Morgan试图通过RiskMetrics建立VaR的市场标准,从此国外VaR方法的研究就迅速发展起来。1995年巴塞尔委员会宣布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性要求必须建立在VaR基础上,并具体介绍了该模型及其用于风险管理的合理性。1996年1月巴塞尔委员会在关于检验市场风险资本中,要求金融或财务风险的报告都将逐步以VaR为基础予以公布。J.P.Morgan将VaR看作是在既定头寸被冲销或重估前可能发生的市场价值最大损失的估计值。Jorion.P把VaR描述为是对正常市场波动的度量,大于VaR值的损失只会以小概率发生。Beder、KevinDowd指出VaR是在给定的持有期内,一定置信水平下资产组合的最大期望损失。

对VaR方法有效性评估的文献则主要集中在返回测试方面。Kupiec提出基于损益分布预测概率密度函数来评估VaR有效性的分布法。DavidX.Li提出在不对资产组合收益率作任何假定的条件下计算资产组合VaR的半参数模型,得出比RiskMetrics模型更为稳健的结论。

Svend Jakobsen开始应用VaR衡量抵押债券的风险。Ho Thomas等应用VaR方法衡量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的整体风险。Pietro Penza和Vipul K.Bansal系统地介绍了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涉及了VaR方法的统计、计量、监管的各个方面。

Tardivo,Giuseppe(2002)研究了VaR方法基础上的商业银行资产分配和VaR对有效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贡献。Philippe Jorion通过研究分析美国主要银行的报告中的VaR和交易组合的实际损益值,论证了VaR能有效预测实际的市场风险水平。Jeremy Berkowitz和James O’brien用实证研究论证了VaR模型在评估商业银行风险方面过于保守,甚至还不如ARMA-GARCH模型准确。Don Bredin和Stuart Hyde则论证了度量外汇风险的VaR模型以GARCH最为精确。

Dowd Kewin提出了针对收益率尾部分布超过某一较大阀值的数据进行建模进而计算VaR值的极值模型。Lan-Chlh Ho等对亚洲六个地区1997-1998年极端市场境况下的价格指数应用了极值理论。Bacmann等年应用极值理论分析了包括套利基金、股票和债券的混合投资组合的风险,并用VaR和ES进行了定量描述。C.Brooks等提出了一种半非参数的极值方法。Matthew Pritsker从实证和理论的角度比较全面地分析、探讨以及验证了三种VaR模型――历史模拟法以及改进的两个历史模拟法,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和结论,具有启发性。

针对VaR方法固有的缺陷,一些学者则提出了多种分析测量的补充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是压力测试和极值理论。Barry Schachter说明了压力测试在市场风险管理中的作用。Berkowitz提出将压力测试与VaR方法相结合,针对每一个压力测试的情景确定相应的可能发生的概率,从而计算组合的潜在损失极其发生的概率。Jorion P系统地归纳了各类压力测试的方法。McNeil and Saladin提出运用极值理论模型来获得广义帕累托分布,作为对损益尾部损失超过最高阀值的估计分布。FM.Lpmgin(2000)则介绍了从VaR到压力测试、极值理论的方法。

2 VaR理论国内研究文献回顾

(1)侧重于VaR概念、作用和计算方法介绍的文献。中国对VaR方法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起步较晚,最早始于1997年郑文通的《金融风险管理的VaR方法及其应用》一文。詹原瑞从理论上探讨了VaR的计算和度量问题。许大志、郑祖康对比了非参数VaR方法和RiskMetrics方法。杨春鹏、崔援民通过几有布朗运动模型对期权等非对称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度量指标VaR进行研究。王春峰等指出用蒙特卡罗模拟法计算VaR所存在的缺陷,并提出用基于马尔科夫链蒙特卡罗的VaR计算方法。王春峰系统地介绍了VaR的有关理论基础。李豫阐述了信贷风险的各种方法,提出了信用评级模型及信用等级转移矩阵式信贷风险度量的基础,违约和可市等模型是信贷风险度量的主要方法。迟国泰等在VaR约束下,通过建立在既定组合收益范围内,选择风险最小的贷款组合。胡海鹏、方兆本介绍了关于投资组合VaR以及组合VaR的分解工具方法。曹乾等分析了VaR的产生背景、概念、特点、算法以及使用局限性等,最后探讨了该模型在我国的适用性问题。

(2)侧重于VaR方法的实证分析和应用的文献。a.基于覆盖正常事件风险的VaR方法实证和应用研究的文献。刘宇飞提出了VaR方法在我国金融监管中的运用及其意义并指出如何运用国事后检验方法对VaR模型进行检验。魏永强、李刚提出在投资商业银行及证券市场中的应用VaR方法管理市场风险。杜海涛、范英对VaR方法在证券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做了实证研究。朱宏泉等应用VaR模型对香港股票市场风险进行了实证分析。马超群等将极值理论与RiskMetrics和历史模拟法结合,提出了完全参数法,并对中国证券市场进行了实证分析。叶永刚等利用VaR对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市场风险进行了度量。薛宏刚和朱世武对中国股票市场上各类VaR方法计算进行了实证研究。

三、国内外VaR研究文献述评

1 理论研究和实务应用,国外均处于领先水平。相对而言,国外研究更成熟一些:内容上,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更有影响力。另外,VaR思想在国外金融领域也有着丰富的实践应用,二者交相辉映。反观国内,我国学者的相关研究起步晚一些,内容与思路上又大体和国外文献类似。而在实务领域,我国商业银行过去测算的重点基本上是信用风险。

2 国外VaR研究文献的演进有更清晰可辨的逻辑线索。国外的研究时间比较长,文献的数量也特别多,但按照时间顺序并结合那些主要文献,我们还是可以理出一个简单的逻辑脉络的:首先,是从1952年VaR的提出到1993年正式被引入市场风险管理,再到VaR作为市场风险管理理念的迅速普及和其概念的进一步明确。其次,是VaR方法的迅速发展以及其经典模型――方差――协方差法、历史模拟法、蒙特卡罗模拟法的逐步确立,

以成体系。再次,由于经典模型覆盖尾部事件能力的欠缺,且小概率事件对于金融机构的市场风险管理有着莫大的意义,压力测试等风险管理方法逐步受到重视,尤其是极值理论的研究得以兴起。而国内文献,是不容易看出像国外研究那种循序渐进的演化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较清晰的逻辑脉络的。

3 国内外文献研究VaR的重点和难点。对VaR方法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处理好几个要素:置信区间、风险资产持有期、价格损益的随机分布以及样本数据。实证研究表明:置信区间越高,对模型的精度要求越高;对市场风险投资组合的持有期的选择,也会影响模型的有效性。对于较短的持有期而言,可以在计算出日VaR值之后直接应用平方根法则即可。但是,对于较长的持有期,应用该法则要谨慎;价格序列是一个随机时间序列,对于价格损益所遵循的随机分布所做的假设,最终也会对模型的有效度起决定性的作用;数据的选择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市场风险数据的搜集本身就非一件易事;如果使用低频数据,信息缺失现象过于严重,使用高频数据,对数据进行合理的甄选又具有一定的难度;波动性具有时变性的特征,选择样本数据的区间过短,影响参数估计的效果,过长单位数据权重的合理确定问题就变得异常重要。

4 国内外对于VaR的研究仍有待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第一,研究模型的选择。国内外对于经典VaR模型中方差――协方差法和蒙特卡罗模拟法研究得非常多,而对历史模拟法研究得相对较少。国外极值理论的研究最近几年比较兴盛,而国内的类似文献要少得多。第二,VaR的应用。国外研究者多着眼于VaR作为风险计量和市场风险监管的作用,而国内大量文献对VaR方法在绩效评估、投资组合优化、金融机构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等方面的作用表现出更多的兴趣。第三,对各种模型关系的认识以及派生的研究取向的分歧。有的学者热衷于确定最优的VaR模型。但是国内外许多实证研究表明,由于样本区间、置信水平等因素选取的不同,大多数模型之间并无绝对的优越性可言,国外有的研究者也指出,各个模型之间不是对立与替代的关系,而是可以互补和相容的。至少并无任一有说服力的文献可以证明经典VaR模型体系中的三大方法存在着绝对的优劣区别。因此,与许多学者一样,主张应该着力于探索各个模型之间应如何借鉴彼此优点。此外,许多文献将各种VaR模型进行简单的罗列,这绝非相互借鉴与互补,而是属于模型堆砌,甚至是一种错误的倾向,使操作者疲于选择,无所适从。

综上所述,在我国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快速融入金融自由化和全球化趋势的过程中,在金融创新蓬勃发展和市场风险日益加巨的背景下,对基于VaR的市场风险度量方法的研究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市场研究方法范文2

【关键词】银行业市场营销经济环境竞争环境

一、前言

银行是以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从事货币和信用经营活动的特殊服务企业,较之一般工商企业有其特定的职能和特点,其职能可概括为:(1)信用中介职能;(2)支付中介职能;(3)信用创造职能;(4)金融服务职能。这些职能决定了银行市场营销的含义是银行以金融市场为导向,通过运用整体营销手段,以金融产品和服务来满足客户需求和欲望的管理过程。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是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包括市场分析、制定计划、组织实施和管理的一个过程。

二、银行市场营销的环境分析

银行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不能在真空中运行,而是无时无刻不与外部社会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银行制定营销策略不仅要分析市场,还应认真研究市场营销环境,使企业营销策略与其环境因素相一致。所谓市场营销环境是指对银行经营活动产生影响的所有外部因素的总和。它是银行制定营销策略并开展一切经营活动的基础。它分为宏观营销环境和微观营销环境两方面。

1.宏观营销环境

(1)经济环境。通过对经济发展状况、商品市场的情况、产业周期的变化、通货膨胀情况等经济形势的分析,找出有利于或制约营销业务的因素,把握未来的变化趋势。对居民收入的变化、居民家庭支出模式的变化、居民储蓄和消费信贷情况的变化等家庭收支状况分析,从而确定金融市场容量和购买力的大小。

(2)政策法律环境。通过对经济政策和计划的研究、分析,确定银行未来的资产业务规模和方向;通过对财政预算政策和财政收支状况的分析,预测未来银行资产负债业务的变化趋势:通过对金融政策和法规(主要是信贷货币政策、利率政策等)的研究,预测银行未来业务变化趋势,规范业务行为。

(3)人口环境。通过对人口数量、教育程度、年龄结构、人口增长、地理分布及地区间流动等因素的分析,预测金融市场的资金流向和规模。

(4)社会文化环境。通过对社会成员的道德规范、风俗习惯及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分析,找出对银行市场营销策略和工作方式的影响。

(5)技术环境。通过对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现代化电讯设备的研究,分析由此带来的新的市场机会、金融创新能力、新的分销渠道和新的服务功能对目标市场的影响。

2.微观营销环境

(1)银行客户。通过深入了解客户需求特点及变化趋势,为市场细分、选择目标市场并最终制定营销组合策略奠定基础。

(2)竞争对手。通过对金融市场潜在进入者的数量、现有竞争对手的营销活动情况、竞争对手占有市场的大小、竞争对手在客户心目中的形象等方面的分析,了解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及其营销策略的特点,根据自身资源条件,确定合理的竞争策略。

(3)社会公众。通过对媒介公众、政府公众、一般公众、内部公众等不同层次利益趋向和关注重点的分析,找出符合各类公众利益,并能得到理解、支持的营销策略。

三、目标市场策略

银行的目标市场策略即如何在对金融市场细分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目标市场,并根据商业银行自身特点和竞争要求,做好其金融产品的市场定位工作,因此它包括三个方面。

1.市场细分。这是根据客户对金融产品(或服务)需求的差异,以及由此导致的客户购买行为和购买习惯的不同,将银行客户整体划分为不同顾客群的过程。其中每个顾客群就是一个细分市场,整体市场经过细分后,就分成若干个子市场。不同细分市场之间顾客需求有明显的差别,但同一细分市场内部顾客需求却有相似性的特点。

2.市场定位。是指在对细分市场(续致信网上一页内容)顾客群和竞争对手充分理解,并对自身优势和资源充分认识的基础上,确立商业银行及其产品在市场之中的位置,以适应顾客特定的需要和偏好。定位就是要设法建立一种竞争优势,以便在目标市场上吸引更多的顾客,能为尽可能多的客户接受和认同,使其在市场中具有持久的竞争优势。

3.市场选择。目标市场选择是在对金融市场细分基础上,根据自身优势和资源产品特点、各细分市场需求情况、以及竞争对手的优劣势所确定的特定细分市场,作为自己的主要客户群体,并全力满足其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的过程。目标市场的选择,可以是少数几个细分市场或多个细分市场,也可以是整个市场。

四、市场营销策略

1.产品策略。产品策略是根据自身资源、优势及客户需求,通过产品开发和产品组合的手段,扩大经营范围,调整产品结构,吸引现有市场之外的客户,提高现有市场的容量,降低提供同样的或类似的服务的成本的竞争行为。

2.定价策略。价格是代表银行产生利益的唯一要素,在银行的整个市场营销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制定产品或服务的价格时,又必须兼顾政府金融政策、顾客特点及竞争需要。银行的产品价格可分为有形产品价格(存、贷款),无形产品价格(中介服务)。有形产品定价往往受政策、法规及竞争对手价格限制而很难发挥价格优势;无形产品价格则需根据不同的追求目标即生存目标、当前利润最大化目标、市场份额领先地位目标、服务质量领先目标,并充分考虑政策、成本(盈利性)、风险、客户需求(购买力)、综合收益、竞争对手价格等因素,确定能达到目标的合理价格。

3.分销渠道策略。分销渠道策略是银行通过何种方式,将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方便快捷地提供给其目标市场的顾客。通过分销,能够提高银行服务的可用性或便利性,从而增加其使用或从使用中增加收入。随着银行业中各种因素的变化,银行产品和服务的分销渠道也越来越复杂和趋多元化。只有适应市场需要,不断增加新的分销渠道,才能增强银行提供服务和产品的能力。

4.促销策略。促销即促进销售,指银行不能消极地坐等顾客要求服务,而应将自己的市场营销工作进一步推向深入,将本银行及银行的产品和服务的特色及优势主动介绍给目标市场的客户。产品促销是决定银行顾客多少、营业额大小和市场份额高低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

5.营销管理策略。营销管理就是通过创造、建立和保持与目标市场之间的有益的交换和联系以实现组织的各种目标而进行的分析、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从市场营销管理的全过程看,应包括设立专门的市场营销研究开发评价机构,配备专门的人才,建立营销管理评价与调控体系,对确定的营销目标根据策略执行时的环境、结果变化进行动态计划管理,以确保营销策略及组合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市场研究方法范文3

关键词:套利,交易策略,风险管理

引言

在期货交易中,各品种操作的投资者不同。不同投资者对信息处理的过度及不足容易造成品种定价出现偏离,从而提供了很多套利机会。

一、套利的原理

套利机会:在期货市场上,由于信息不对称的炒作,可能会导致某一商品的期货和现货的价差,或同一商品不同期货合约之间的价差出现不合理的波动;此时买进“便宜的”合约,同时卖出那些“高价的”合约,如果价差的变动方向与当初的预测相一致,交易者即可从两合约价格间的相互变动中获利。如图1

在进行套利交易时,交易者只需要注意合约价格间相互变动关系,而不是绝对价格水平。

二、套利方法

一般套利分为三类:跨期套利、跨市套利和跨商品套利。

(一)跨期套利是利用同一商品但不同交割月份之间正常价差出现异常变化时,进行对冲而获利的,又可分为牛市套利(近期合约比远期合约涨得快)和熊市套利(近期合约比远期合约跌得快)、蝶式套利(三个连续合约价差趋势不同)以及跨商品年度套利(新旧商品合约年度趋势存在差异)四种套利形式。

考虑到期货现货价格中,远期合约价格高于近期合约价格为正向市场,其价差由持仓费决定,包括仓储、交易、交割、占用资金利息、增值税等费用;反向市场则是远期低于近期,原因是近期供给相对于需求的短缺,及购买者愿花的代价。反向市场属于系统性风险影响,有很多不确定因素,风险相对较大,所以我们应重点关注正向市场的套利机会。

例如:郑州交易所的白糖,2008年11月11日结算价为,白糖901报价3578元/吨,903报价3602元/吨,价差为24元,同时估算1月、3月份的合理持仓成本,包括

1. 仓储费0.4×30×2=24元(0.4元/吨/天,按两个月算)

2. 交易费3×2=6元/吨(以30元/手计,1手10吨,买卖两次)

3. 交割费1×2=2元/吨(买卖两次)

4. 占用资金利息:3600×12%×2/12=72元(按资金年利率12%,占用两个月算)

5. 增值税:10-15元(按17%算,901和903的交割价格估计差价在80-100之间)

则1-3月合理持仓成本=24+6+2+72+15=119>24;合理持仓成本大于价差,同时在两合约比价位置相对历史比价偏低,未来将趋于回升,即可买入903卖出901合约的套利机会,后期行情验证,对冲后盈利空间约有60-90点。这种跨期套利适合每一个品种的不同期限合约。

跨期套利是套利交易中最普遍最简单的一种操作,但并不容易把握,原因是这种套利的时机往往稍纵即逝,同时对冲时机也难把握,如不能迅速决断,很可能形成的利差瞬间消失。同时由于过度投机,某种价差的变化趋势还可能不断地强化短期无法逆转,这就要求操作者不能过份拘泥于绝对价差或比价。

(二)跨市套利是指同一合约在不同交易交易中,由于地理差别,各合约间存在一定价差关系,此时在不同交易所同时反方向交易同一交割月份的同种商品合约,以期在合适时机对冲获利。

例如:通常SHFE与LME之间的三月期铝价格的比价关系为10:1,当前铝三月期合约双方比价为9.6:1。据分析可了解,随着国内加大内需投资力度,国内需求将有一定幅度上升,这种比价关系也可能会恢复到正常值,即可进行跨市套利。即买SHFE3月铝同时卖LME3月铝,等待比价回归。

就跨市套利的来说其风险相对较小,利润也相对较为有限。目前经过市场实证及数据统计,主要的跨市套利组合有:LME铜与SHFE铜;LME铝与SHFE铝;CBOT大豆与DCE大豆;东京胶与沪胶等。

在跨市套利中交易者应注意影响市场间价格差异的因素并不断比较双方比价。价格差异因素包括:(1)运输成本。不同交易所因与商品产地、销地不同,运输成本就不同,商品合约价格自然会有差异。(2)交割品级的差异。(3)当地供求状况。跨市套利既可在国内的不同交易所之间进行,也可以在不同国家的交易所之间进行。

(三)跨商品套利是利用两种不同但相关联商品价差进行。两种商品需具有相互替代或受同一供求因素制约,我们可同时买进和卖出相同交割月份但不同种类的合约套利。

例如:大豆提油套利,是在期货市场上买入大豆期货合约的同时卖出豆油和豆粕合约,属于原料与成品间的跨商品套利。在忽略损耗和加工费基础上,他们之间有这样的关系:1吨大豆压榨利润=0.2吨豆油价格+0.8吨豆粕价格-1吨大豆价格。用2008年9月1号结算价,A901价格4240元/吨,Y901价格9290元/吨,M901价格3687元/吨,买入901大豆合约的同时卖出901豆油和豆粕合约的跨商品套利后,1吨大豆压榨利润=12264×0.2+3854×0.8-4966=562.7元/吨,一般来说一月压榨利润在300元左右,562.7元利润已经非常可观了。

目前相对较成熟的跨商品套利组合有:LME铜与LME铝;SHFE铜与SHFE铝;DCE大豆与DCE豆油、DCE豆粕;DCE大豆与郑州硬麦;DCE豆粕郑州硬麦;DCE棕榈油、豆油与郑州菜籽油等

对于跨商品套利,两品种是相关,而不是完全相同,基本面存在一定差异下,特别在突变事件出现时将会对其中一个合约发生重大影响,而对另一个合约的影响却非常轻微。这就决定了价格之间相对运动的速度差异。能够正确把握这种差异者套利能获得成功,否则,则会失败。至于不同市场不同品种间套利,除了要考虑同一市场不同品种之间套利所要考虑的一切因素之外,还要考虑不同市场之间的保证金划转时间、交易时差等因素,相对而言,要复杂一些。

三、套利操作过程中的问题

(一)同数量套利和同金额套利的问题

由于涉及不同的合约,报价及合约规格很有可能让套利出现风险敞口,一般在套利中我们可以选择按合约实行等金额套利(套利组合的两边的头寸总价值相等)或等同数量套利(套利组合的两边头寸的数量相等)。同数量套利和同金额套利优势各有千秋,比如同数量套利在两合约价格同比例变化时盈利机会大,而同金额套利则在合约价值同比例变化时盈利机会大。

(二)合约的选择问题

由于套利的复杂性,加上投资者的风险偏好、资金性质不同,套利中期货合约的选择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套利结果。期现套利交易中使用当月合约进行套利最为常见,这主要考虑到冲击成本、资金量以及风险控制等因素。但对于资金规模不大、资金成本较小的投资者而言,次近月合约明显的套利机会同样值得关注。其中成熟品种如沪铜、沪铝、连豆等,由于市场联动密切,当月主力合约无疑是首选;而如果成交量足以支持较大金额的期现套利交易,选择次近月合约同样可行。

3.建仓时机的问题

套利一般只在价差或比价接近极限价位区才考虑建仓,比如,比价曲线的上限或比价曲线的下限,但这只能说历史上是安全的,并不能说未来也一定安全。套利不仅要考虑绝对价差已经扩大到了多少,还要看价差的动势是延续原趋势还是反原趋势,同时要有量的匹配。只有价差空间足够大,未来趋势回归,且能建立理想头寸时才才进行操作。

四、经济衰退下期货交易策略

2008年,由于投资泡沫的破灭,世界范围内大宗商品期货均产能过剩,如铜、铝、锌等有色金属几年的供应紧张后,将转变为供大于求,后市将维持中长期走势整体偏空策略,政策刺激及事件推动仅能出现反弹,很难改变震荡下行趋势。就实际操作上我们需注意:

(一)重视基本面研究、结合技术分析

从大的方面来讲,套利的机会来源于所交易的两个或多个品种在基本面不同,这也是分析套利机会的根源。而技术的角度可以更加直观地分析出两个品种的强弱关系。尤其是品种之间的比价关系及趋势性变化。只有分析出两者价格的变动时间及规律,才能把握好交易时机。

(二)树立正确的套利观念,坚持长线操作

由于套利交易一般投资者参与较少,往往投资者错误认为是大资金客户才能做的,同时赚钱效应不明显。通过我们上面的研究,套利交易是中长线的投资行为,特别是对于农产品等商品,只需要投资者心态稳定,即可获得相对稳定较不错的的交易结果。

(三)打好基础,灵活操作、适时平仓

当前市场情况下,期货品种涨跌停板出现的频率大大增加,此时就要对操作品种的扩板规则加以了解。如10月21日,锌出现跌停板,而铝没有跌停,根据交易规则,第二天锌的停板幅度就是6%,而铝则是4%,若市场趋势继续发展,则持有空锌多铝的套利头寸第二天就有机会获利。同时要注意盘面变化,适时果断平仓。10月23日,午后沪铝强势反弹,但收盘时结算价与收盘盘价差达到500元,第二天就算涨停也只比当天的收盘价高出35元,同时沪锌连续跌停三天,根据交易所规则第二天可能扩大停板幅度或者停止交易。在这种情况下,不确定因素太多,因此此时有必要将套利头寸解除,保存胜利果实。

(四)注意头寸配置,同时设定止损

做套利交易,一定要注意做多的商品与做空的商品头寸在价值上要相近,只有如此在价差变化时才能通过差异赚取价差。如果在头寸初始配置时就出现一方多一方少的情况,就违背了套利的基本原则。同时在市场趋势不断地强化无法逆转时,套利也可能出现重大损失,则适当的设置止损的成功套利的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国期货业协会.《期货市场教程》.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2] 唐衍 《期货价差套利》.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9-1

[3] 冉生欣.有限套利与企业市场价值.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年06期

[4] 方曙红.套利组合及其收益率的概念研究.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5] 李晶莹、刘金兰.考虑交易成本的套利组合.中国管理科学,2002年01期.

市场研究方法范文4

摘要:传统的市场结构分类方法体系应用于区域性产业时会出现明显的误判,在建立区域性产业集中度度量方法的基础上,只有进一步构建区域性产业的市场结构分类方法,并进行实证分析,才能完善产业市场结构分类方法体系及其应用范围。

关键词:区域性产业;市场结构;分类方法

abstract:an obvious misjudgment may appear when the traditional market structure classification system is used in the regional industry.on the basis of establishing a regional industrial concentration measurement, a further regional industry's market structure classification is built with an empirical analysis. the study can improv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market system and its classification application.

key words:regional industry;market structure;classification method

一、引言

自马歇尔(a.marshall)的新古典经济学诞生以来,产业组织理论历经哈佛学派、芝加哥学派、新产业组织学派等流派,获得了蓬勃发展,但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的许多方面仍在广为应用,特别是市场结构的分类方法,一直沿用着传统的分类方法,市场结构的分类方法主要有贝恩的市场结构分类法和植草益的市场结构分类法,其中尤以贝恩的分类法应用最多。

然而,在前期对我国报业产业组织[1]、文化产业组织[2]的一系列研究中发现,贝恩的市场结构分类法在被应用到区域性或地方性产业中时,应用原有的行业集中度度量方法直接计算产业的集中度,忽视了区域性产业的地域市场分割事实,计算出来的产业集中度偏离了合理界定的产业集中度,这种情况进而导致了基于产业集中度之上的市场结构分类的错误,从而出现明显的误判。进一步分析发现,由于贝恩在运用实证分析法研究行业集中度与市场结构分类法时所选择的产业样本都是美国制造业的样本,他排除了区域性产业

[3],他的市场结构分类法是应用在全国性产业的基础之上的,因此,贝恩的市场集中度度量方法与市场结构分类法主要适用于全国性产业,当其被运用在区域性产业时,就会发生明显的误判,从而导致市场结构类型的误判。

根据前期的研究,区域性产业是指市场的需求导致对某些产品或服务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并限制了这类产品或服务在各地区之间的流动,或由于产品的生产特点或服务的形成特点决定了其不能或不易于储存、运输、流通,使之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4]。或定义为:由于产品(服务)特性、产业规模经济特性及产品市场特征等原因而导致的产品或服务难以在不同区域间自由流通从而出现的市场势力地域化特征的产业。如报业、酒店服务业、超市零售业、房地产业等。具有区域性特征的产业是一种常见的产业,尤其在服务性行业中多见。产业组织理论中现行的市场结构分类法本身的缺陷影响和限制了我们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应用,因此,应从区域性产业的实际出发,构建符合区域性产业实际情况的市场结构分类方法体系。

二、贝恩的市场结构分类方法应用在区域性产业中的缺陷原因分析

根据前期对区域性产业的研究[5、6],得出了以下结论:按照企业间竞争影响力的判别标准,可将产业划分为区域性产业与全国性产业,区域性产业与全国性产业竞争状态的度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直接应用传统的产业集中度度量指标来度量区域性产业不能反映区域性产业内的实际竞争状态,计算出来的集中度与合理界定的集中度相差甚远。这样,又影响到对市场结构的正确判断。

在现行的产业组织理论应用中,大部分学者都应用贝恩的市场结构分类方法对产业的市场结构进行评判。贝恩依据产业内前四位、八位的绝对集中度指标,对不同垄断、竞争结合程度的产业结构进行了分类,如下表: 

资料来源:[美]j•s贝恩:《产业组织》,丸善1981版,第141~148页。

由于贝恩的市场结构分类方法是基于全国性产业之上的,因此,直接将它应用于区域性产业存在先天不足。

(一)忽视了区域性产业内区域分割竞争的事实

在区域性产业中,由于产品的生产特点或服务的形成特点具有显著的地域性,其产品或服务不能或不易于储存、运输、流通。一般而言,产品都是就地生产、就地销售,某一区域的产品不能将竞争力延伸到其他区域,从而在产业内形成区域分割竞争的状态。如在房地产业中,房地产是房产和地产的总称,由于土地的位置是固定的,附着在土地上的房产必须与土地结合在一起,因此房地产的位置是固定的。房地产的生产特点使房地产不能运输、流通,只能在当地市场上出售,从而使房地产市场具有明显的区域特点,如上海房地产市场、北京房地产市场、深圳房地产市场等区域房地产市场之间没有竞争影响力,只在本区域市场内存在竞争影响力。

同样,市场的需求导致对某些产品或服务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限制了这类产品或服务在各地区之间的流动,从而形成区域竞争市场。以报业为例,报纸是不易库存的“易朽品”,报纸的内容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谁赢得了时间,该报就赢得了主动、赢得了读者和市场。受报纸时效性、关注程度的影响,消费者偏好于购买当地的报纸,对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关注程度高于其他区域的相关情况,因此报业市场主要呈现区域性的特征,一般而言,各大城市的报业企业基本上占据着该城市的大部分市场,人民日报等中央级大报在各城市虽有销售,但只占极小比例,其对当地市场的报业竞争影响有限。可见,市场需求的偏好倾向也导致了区域性产业形成区域分割竞争。

区域性产业的地域特征使区域性产业在全国范围内呈现条块分割竞争的局面,在每个分割区域内,企业之间存在着竞争影响力,而在区域与区域之间,企业之间并没有直接的竞争影响力。传统的市场结构分类方法应用在区域性产业时,将没有竞争影响力的各个区域当作存在竞争影响力的单一大市场,忽视了这种事实,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错误。

(二)传统的产业集中度度量指标的缺陷

已有学者通过实证研究也发现了传统产业集中度指标在应用方面的局限性,如陈阿兴曾指出,传统的产业集中度应用在零售业时,存在着两大误区,应按区域和业态进行计量[7]。认为,零售业也属于区域性产业,更应从所有区域性产业的共同特性来揭示该类产业在产业集中度指标应用上的缺陷:传统的产业集中度度量指标直接应用于区域性产业时,由于将区域性产业视同为全国性产业,因而公式中分子分母的选取与全国性产业一致,但由于区域性产业是条块分割的区域性竞争市场,处于各个不同区域间的同类企业,其相互间的竞争影响力不存在或极其微小,将全国的整个产业前几位企业的相关数据当作分子,即是将各个不存在竞争影响力的企业的相关数据当作分子(当前几位企业分布在各个区域时),或是将存在竞争影响力的某个区域的前几位企业当作分子(当前几位企业都在某一个区域时),而分母仍然是产业内全国所有企业的相关数据。显而易见,这种传统的度量方法与区域性产业的竞争状态完全不相符,必然产生错误的集中度度量数据。

以零售业为例,分别运用两种方法进行分析。直接应用产业集中度指标,将零售业当作全国性产业计算时,2000年,零售业cr4值仅为0.80%,至2005年,cr4值有所提高,但仍仅为2.87%[8],计算结果与零售业的实际竞争现状存在较大出入。将传统的产业集中度度量指标进行修正后[6],按区域计算部分城市的市场集中度,结果如表2所示,可见,其cr4值均在12%以上,而上海甚至达到了36%以上,计算结果反映了零售业的竞争现状。 

(三)贝恩的市场结构分类方法体系的缺陷

贝恩在运用实证分析法研究市场结构分类法时所选择的产业样本都是美国制造业的样本,他删除了与理论标准有着这样或那样不相符的产业,其中,他删去了区域性产业,按照不含区域性产业进行实证分析建立起来的市场结构分类方法,不能反映区域性产业市场结构的实际状况,如果再将其直接应用于区域性产业,其结果必然是错误的。

贝恩的市场结构分类方法是将市场集中度与市场结构建立了一套对应关系,在计算市场集中度的基础上,按照市场结构分类表评判产业的市场结构。而按照传统的产业集中度度量方法,在计算市场集中度时,将区域性产业视同全国性产业,各个没有相互竞争作用的区域被当作存在相互竞争作用的全国市场,因而,其计算出来的市场集中度偏离了合理界定的集中度,它不能反映区域性产业的真实竞争状态。基于此错误的集中度结论,再将贝恩的市场结构分类方法应用于区域性产业时就必然会出现明显的误判。

三、区域性产业市场结构分类方法的构建

在全国性产业中,各个区域之间的同类企业存在着直接的竞争作用,而在区域性产业中,则在全国范围内划分成条块分割的区域竞争市场,各区域之间的同类企业不存在直接的竞争作用。为寻找区域性产业与全国性产业的一致性,我们对区域性与全国性产业的内涵进行深入分析,以发掘区域性产业市场结构分类方法的建立基础。

(一)区域性产业中各个分隔区域内与全国性产业内竞争内涵一致性分析

受区域性产业所独特的区域特征的影响,区域性产业在全国范围分隔成许多相互间不存在竞争作用的独立区域。但在各个区域内部,产业内的企业就存在直接的竞争关系,而超过其所在区域,其竞争影响力就无法延伸到别的区域中去。因此,首先可以将“区域市场”与“全国市场”的概念延伸为“区域/局部”与“整体”的概念,再进一步将这些概念形成类比,如:一个城市与全省也是“局部”与“整体”的相对关系,一个省与全国,也是“局部”与“整体”的相对关系,一个国家与国际(全世界)也是“局部”与“整体”的相对关系。再以房地产业为例,房地产的第一个自然属性就是其位置的固定性,它是一种不动产,被固定在一个位置不能移动,房地产的不动产性质,即位置的不可移动性决定了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区域性的市场。其次,房地产位置的固定性,使得它与其所处的周围环境关系密切。它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政治气候、文化传统、消费习惯、民风民俗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打上了当地文化的烙印。因此,不同地区的房地产,在建筑式样、设计指标、价格水平、功能特征等方面,将出现很大的差异,体现出区域性特点。这样,全国房地产业就由许多个没有直接竞争关系的区域市场组成,如上海、深圳、北京的房地产市场不存在直接的竞争关系,而在这些城市内,房地产企业之间则为销售住宅或商铺等不动产而展开激烈竞争。

就全国性产业而言,由于国与国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存在很大的差别,不同国家的市场往往存在比较大的差异,特别在关税壁垒盛行的时期,不同的国家的市场分界更是分明。即使排除储存、运输等方面的因素,不同国家的厂家将产品运往其他国家销售时,也不可能与当地的厂商处于同一竞争起点。这样,不同国家的差异越大、关税壁垒越高,就越容易使不同国家成为一个个独立的市场。因此,在世界范围内,就形成了一个个的国家范围市场。不同国家的厂商之间难以直接产生竞争作用,而国家内部的厂商之间则直接存在竞争作用。以民航运输业为例,中国国内民航运输业尚无其他国家的航空公司进入。在国内,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中国南方航空公司、海南航空公司等航空公司之间存在着竞争作用,而美国联合航空公司、西北航空公司等外国航空公司则只能在本国形成自己的国内市场,与中国的航空公司不存在直接的竞争作用。因此,不难看出,在这里,各个国家就是“区域”,全球就是“整体”。

由以上分析可知,全国性产业与区域性产业的各个区域市场的竞争内涵是一致的,都是在一个范围内存在着竞争作用,超过了这个范围,竞争作用被弱化甚至变得全无。

(二)竞争程度度量方法的相似性分析

由于区域性产业各个区域市场与全国性产业市场的竞争作用内涵是相同的,因此,将产业集中度度量指标应用于区域性产业的各个区域市场。应用产业集中度公式时,以各个区域内的前几位企业的相关数据为分子,各个区域的全部企业的相关数据为分母,将区域性产业的各个区域分开进行度量,以反映区域性产业的实际竞争状态。可见,应用市场集中度评判区域性产业的市场结构时,区域性产业与全国性产业的判别方法都是集中度指标,只是各自应用的区域范围有别。

(三)区域性产业市场结构分类方法的构建

区域性产业的各个区域的市场结构与全国性产业的市场结构的划分存在着相同的基础,但全盘使用传统的市场结构分类方法度量区域性产业仍然存在偏差。因为就一般情况而言,与全国性产业相比,区域性产业的规模经济不够显著,市场容量较小,产业内各个区域能够容纳的最小有效规模的企业数量较少。而且,区域性产业内的竞争是区域分割竞争,并不是一个全国范围内的统一竞争大市场。因而,应对存在竞争影响力的各区域分开进行市场结构的分类,不能在全国范围内将区域性产业只划为一个市场结构,应将不存在竞争影响力的区域分开进行分类,这样才能反映各区域的实际竞争情况。当在各区域分别分类时,各区域前几位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较高,区域内市场比较集中,应用贝恩的市场结构分类方法评判时,可能前两位企业就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甚至某个区域内只存在一家企业(如行政审批特许经营或专利技术),若再以前四位或前八位企业市场份额计算市场集中度,可能达90%以上,甚至有些区域一家企业就已经占了很大的市场份额,这难以细化描述区域内的竞争状态。可见,若直接采用传统的市场结构分类方法应用于区域性产业的各区域中,各区域的市场结构分类结果可能是一样的,但其集中率却明显存在差异,这不利于对各区域的竞争状况进行细分。因此,取前四位或前八位企业计算集中度,过于粗糙,应改变市场结构分类的集中度度量企业数。

如以报业为例,各个区域的报业企业数量不多,从广告市场集中度来看,各个区域前四位报业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大部分在75%以上,前八位报业企业所占市场份额几乎都近于100%。若直接采用传统的市场结构分类方法,以cr8值判别市场结构类型,所有的区域都属于寡占ⅰ型,而实际上,各区域的竞争状况是不相同的。可见,贝恩的市场结构分类方法在应用于区域性产业时,计算前四位或前八位市场集中度指标不太适当,应按照区域性产业的实际状况,使两者相适应。

根据研究[6]发现,在报业产业中,各区域的集中度很高,而零售业、饭店业各区域的集中度不高。为此,在对报业、零售业、饭店业集中程度实证分析的基础上,考虑到不同产业区域竞争程度的归类特点,按照区域性产业的区域市场集中度,参照贝恩的市场结构分类方法,对其应用在区域性产业中出现的偏差进行了修正,从而构建出区域性产业市场结构分类标准,见表3。

(四)区域性产业市场结构分类方法的实证分析

为验证区域性产业市场结构分类方法,选择典型的区域性产业,对其进行实证研究,以报业来说,由于报纸的广告市场的需求主要集中于报纸所在地周边地区,报纸的发行及服务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限制了报纸在各地区之间的流动。选取了太原、沈阳、武汉、成都、南京、广州、上海、北京几个城市进行分析,这几个城市分别代表了华中、华南、华东、东北、西南等地区,且报业比较发达,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由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全国性大报在这些地区的广告份额很小,它们在区域内的广告市场份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对区域内的竞争影响较小,根据2005年广告市场份额前2名的排名,计算区域集中度cr2如下:

数据来源:根据慧聪国际资讯资料计算

按照表中集中度与区域性产业市场结构分类的对应关系,可知在这些城市中,cr2值最低的是北京,为41.90,最高的是成都,为74.56,cr2值55~70的城市有南京和广州,cr2值45~55的有太原、沈阳、武汉、上海。根据表3的区域性产业市场结构分类方法划分,成都为极端寡占型,南京和广州为高度集中寡占型,太原、沈阳、武汉、上海为低低集中寡占型,北京为低集中竞争型。可见,这种分类比较确切地反映了报业在市场上的竞争程度。

参考文献:

[1] 肖光华.我国报业产业组织研究[d].中南大学博士论文,2004(6).

[2] 向洪光.基于产业组织视角的湖南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硕士论文, 2004(4).

[3] 斯蒂芬•马丁.史东辉译.高级产业经济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117.

[4] 罗建华, 张琦.区域性产业特征分析及其市场集中度的实证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6(8).

[5] 张琦.区域性产业判别方法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7(5).

[6] 谭海彦.区域性市场结构的评判方法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7(5).

市场研究方法范文5

 

如何识别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是市场营销的两个核心职能。随着全球竞争的日趋激烈和网络信息的海量传播,消息灵通的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竞争优势越来越难保持。企业为了获取竞争优势,创新的边界从组织内部转向外部,创新模式从传统的封闭创新到协作创新、开放创新、共同创造。创新革命成为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的第四波革命浪潮(Sang,2012)。环境的动荡和企业创新边界的变化,推动了识别消费者需求方法的发展。

 

一、以产品为中心时代消费者需求识别方法

 

营销1.0时代是产品为中心的时代,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企业通过销售产品获得利润,那个时代是卖方主导市场的时代,消费者被看成具有生理需求的大众,企业营销的观念是如何开发、细化产品功能以满足一对多的市场交易。企业从事营销活动要考虑外部环境和企业优劣势,据此选择目标市场,分析目标市场需要,然后制定营销策略。消费者的需求被看做基本的生理需求,企业单独创造价值并单向向消费者传递价值。这一时期企业营销人员分析目标市场需要的做法是收集消费者需求信息,然后企业利用边界内的相关知识提出解决方案,进行产品创新,满足消费者需求,识别消费者需求的方法如市场调查方法、焦点小组访谈、现场观察。

 

回顾消费者欲望或需求出现的动态性,以及在市场中传播的特点,在只有很少竞争者的市场中,消费者意识梯度的传播过程很长,市场调查可以发现消费者的新需求。随着企业间竞争越来越激烈,消费者意识梯度传播过程变得很短,利用市场调查数据产生新颖而有用的创意可能性很低(Goldenberg,1999,2001)。此外,市场调查技术使消费者信息粘性成本提高,如消费者隐性知识的编码成本、消费者信息的转移成本,消费者调查数据提供很差的产品创意基础,对于未来市场需求的预测性很差,企业利用市场调查数据很难提出完美的消费问题解决方案。有些需求消费者无法说出,使焦点小组访谈法失效。现场观察过于耗费时间和精力。这些方法存在的问题使人们不断地寻求新的方法识别消费者的需求。

 

二、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时代消费者需求识别方法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一股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营销策略席卷了整个营销管理领域,这一阶段被称为营销2.0时代。消费者被看成是有思维和选择能力的聪明消费者,企业通过与消费者一对一的互动关系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功能和情感的需求。企业的营销目标是利用信息技术满足并维护消费者需求,营销方针是利用企业战略定位学派的思想,通过分析供方买方的议价能力,新进入者和替代品的威胁,现有产业竞争者的竞争强度,根据数据和经验分析进行企业和产品定位,寻求差异化和特色是这一阶段营销的主要战略。

 

科特勒(2005)提出水平营销方法,传统的定位模式是由上而下的思维模式,水平营销的思维模式是由下而上,是对传统思维方式的补充和完善。这种方法背后的哲学以挖洞做比喻,结构性思考被比喻成挖深洞,水平思考比喻成开始挖新洞(包文莉,2015)。水平营销的基础是制造营销空白。没有空白,就没有水平营销。假如发生置换后没有营销空白,就表明是横向营销而非水平营销。空白的存在要求我们跳过它,空白的制造方法是暂时中断逻辑思维。可以用替代、反转、组合、夸张、去除、换序6种基本方法制造空白。

 

营销战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分析过程,前提是当各种条件相当稳定,在一个简单的中心就能处理合适的数据。但是现实情况却是营销人员过分依赖数字分析和审阅结果,阻碍他们了解产品和顾客的具体情况。

 

三、以价值为导向时代消费者需求识别方法

 

20世纪90年代后出现的新经济使动态营销能力理论受到追捧。营销进入价值驱动3.0时代,新科技浪潮使企业进入全球化的超竞争时代,消费者需求识别的范式和营销策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需要在营销各个环节进行高速动态的创新。创新能力对于推动企业占据全球价值链高端,驱动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尤显重要,价值成为营销3.0时代主要的营销概念,消费者被看做具有独立思想、心灵和精神的完整消费者,消费者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从价值接受者变成价值创造的积极参与者,消费者成为企业的合作者和竞争者,基于消费者的体验、创造力和(不)满意的产品和服务,企业直接从消费者那里获取知识,根据消费者对创新的贡献和增长率判断企业的竞争绩效(Lawer,2005)。企业与消费者在多对多合作创新中创造、传递消费者价值(科特勒等,2011,P.30),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功能性、情感化和精神化的需求。共同创造成为营销3.0时代新的营销概念,消费者是企业的朋友。消费者与企业是平等关系,共同创造产品和服务,共同完成产品的交付和传播。

 

这种利用Web2.0技术,通过虚拟社区与消费者合作创新的方法背后的理念是头脑风暴法,主要规则是鼓励参与者积极提出大量的思想、联结不同的思想,对思想不做即时判断,目的是产生大量思想,假设可以量变达到质变以产生高质量创意。这种方法有意识地利用创造力中的前意识机制,意在成功解决特定情境中的问题。

 

共同创造企业提供了新产品创新的机遇,同时企业也面临着如何鼓励消费者合作、促进虚拟社区组织的繁荣以及解决社区内信息过载的问题,鼓励消费者合作、促进虚拟社区组织的繁荣理论和实践界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对消费者需求的感知和新机遇的捕获能力是目前研究没有解决的问题,也是理论界和实践界探索的方向。

市场研究方法范文6

[关键词]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职院校;信息化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3226

为帮助学生培养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使其具备更加有竞争力的专业技能,中职院校就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方面一直在努力改革,以实现教学目标。但总体来说,由于市场营销课程的特殊性,使得学生缺少真正演练的机会,同时在课程教学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教学目标很难完全实现,最终学校培养出的人才很难完全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

1中职学校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现状

11在课程教学方面缺乏吸引力

目前中职院校在进行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时,在教学内容方面多以课本为主,课本的更新换代速度很慢,但社会发展很快,这就导致课本上的内容过于陈旧,尤其是一些案例,使学生接收的知识不能很好地适应时代进步的新要求;在教学模式上仍然比较传统,教师依旧采用板书和PPT等传授媒介来进行授课,不能及时、充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同时,教师的教学理念过于传统,“填鸭式”教学仍是常态,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师生之间缺乏互动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12理论与实践脱节

中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是为社会输送专业技术水平过硬的人才而非进行科研工作,因此实践教学对于中职院校开展市场营销课程来说十分重要。但就现阶段教学成果来看,许多中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生在正式上岗之前仍需接受一段时间的培训,这就表示中职院校的市场营销课程在教学上存在缺陷。作为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同等重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但在教学过程中,迫于考试的压力,教师往往会顾此失彼,一味追求高分,导致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远远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13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缺乏科学的评价

为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教学成果,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进行学业水平测试是必不可少的,但目前就中职院校来说,大部分学校仍主要依靠闭卷笔试的方式考核学生,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的学校屈指可数。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会降低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动力,无法有效推动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教学标准的制定和施。缺乏科学的评价,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也就无法被反映出来。

14网络学习资源庞杂无章

由于我国开设市场营销专业教学的学校十分多,使得数字化教学资源海量,再加上网络上的长期积累,研讨文章、教学视频等更是汗牛充栋,这些资源从一方面来说为学生学习市场营销知识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但从另一方面来说,网络上的资源参差不齐,也存在很多过时的、错误的信息,如果学生不能正确分辨,那么这些资源就不能有效帮助学生学习。

2网络学习空间与体验式模拟软件教学应用于教学改革实践的优势(1)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增加互动,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随时去网络教学平台给教师留言,教师也可以随时对学生进行辅导;教师可以在网络教学平台与学生分享大量经典营销案例、经典教学视频等资源,这些都是传统课堂教学无法实现的。

(2)体验式模拟软件教学可以使学生切身体验企业实际经营决策的过程,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与动手操作的兴趣,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提高自身综合素养与职业能力。

3基于现代信息条件下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探讨31在网络学习空间丰富教学资源

无论哪一学科,教学素材是教学的基础,也是教学资源的主体,但职业院校教师经常面临一个困难――缺乏教学素材。就市场营销课程来说,案例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素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网络教学空间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为此,教师应对市场营销课程知识体系进行解构和重构,按照课程内容设计教学资源库建设框架,在充分分析企业市场营销岗位能力和市场营销人才素质需求的基础上,选择市场营销工作的主要环节,以真实的营销任务和典型的营销过程为依据,有效整合、序化教学内容,设计形成凸显市场营销学习情境和能力训练的项目,将各种形式的教学资源如概念库、方法库、经典原理库、典型案例库、训练库、网络阅读藏书库、教学视频资源库、专业知识扩展库等“集成”。为此,借助网络学习空间提供的电子课件、在线练习、企业实践案例、能力训练项目等多项教学资源,供学生课内、课外灵活自由地学习。

32积极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分家、“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模式显然不能培养综合素养较高的专业性人才,因此教师在课堂授课时应注意转变思维,将重点从纯理论教学转移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对理论知识进行少讲、精讲的同时,对学生的实践训练也需要同等重视。例如,可以借鉴ISAL教学法,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写作能力作为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信息搜索分析、答辩演示、交流互动等环节。

另外,就市场营销专业来说,体验式模拟软件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学生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体验式模拟教学软件是一种通过计算机软件模拟企业经营和市场竞争真实情况的实验教学软件。应用此软件,学生可以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并做出“经营”决策,学生“企业”的股价变动可以直接反映出他的决策是否合理。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能切身感受一个企业的经营管理,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在实践中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他们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33建立多元化考核评价制度

由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时效性,教师可以在进行一定阶段的教学后,在网络平台课程考核评价办法,组织学生讨论实施细则,使学生更了解教师的考核内容。教师在考核时应当灵活运用过程考核与终极考核、案例分析和方案设计等多种考核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全面的考核。

4结论

为了让中职院校培养的营销人才更符合岗位的具体要求,市场营销课程的改革内容应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与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奕俊,吴泗宗市场营销课程实验教学方法的探讨――体验式模拟软件教学法在市场营销课程中的应用[J].现代营销:学苑版,2009(10):62-65

[2]夏祥茂中职市场营销专业课教学模式的探究[J].中等职业教育,2012(4):34-35,40